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70509

中油埋管 千年藻礁浩劫

台大海洋所教授戴昌鳳十多年前在北部海域首度確認存在已逾千年的藻礁,十多年後,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重啟調查,卻發現桃園觀音海岸的大片藻礁正遭到破壞,決定與環保署聯手搶救,希望設立全國第一個藻礁保護區。


特生中心表示,藻礁為珊瑚藻鈣化沉積形成,是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之一。藻礁因形成緩慢,珍貴性高於珊瑚礁,它能保護海岸,提供周圍水域生物優異棲息環境。

桃園觀音海岸的藻礁是目前全台生長最佳、礁體最完整的區域,估計存在已上千年。去年特生中心主任湯曉虞上任後重新測量,發現該處長約廿公里海岸原本遍布藻礁,但正遭嚴重破壞,如不搶救,千年藻礁可能毀於一旦。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劉靜榆去年調查沿海劣化棲地時,發現桃園縣海岸遭受垃圾、漂流木等嚴重汙染,原因是中油公司正在當地埋設直徑一公尺的天然氣管,工程將穿越藻礁分布區域,對生態將產生無法回復的破壞,目前已興建工作平台,部分藻礁已遭破壞。

藻礁發展最完整區域,是從小飯壢溪出海口到新屋溪出海口寬約五百公尺的海岸,也因中油的管線工程橫切招致破壞。特生中心表示,這片藻礁因工業廢水、油管工程,大多已停止生長,變成黑色無法復育。

由於中油埋管工程已通過環評審查,工程監督權責為環保署。特生中心緊急發文環保署,環保署也覺事態嚴重,上月底邀學者與環評委員到現場探勘。

當天參與勘查的環評委員、台大海洋所教授范光龍表示,中油未遵守施工規範,施工車輛已對藻礁區帶來明顯破壞。環保署認為,中油管線工程已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限期中油提因應對策送審,若情節重大將勒令停工。

劉靜榆說,曾向中油公司建議往南移一百多公尺,即可避開藻礁分布區,但中油公司表示已在施工,且涉及契約等問題。

她說,台電與東鼎公司亦將在附近興建六座突堤,就建在藻礁上,破壞將更嚴重。

台灣南北國家風景區 還「藻」得到

「台灣到底還有多少藻礁?」這個簡單意念,促使農委會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劉靜榆除了桃園縣海岸已知藻礁外,擴大由北到南全面調查,結果台北縣、屏東縣都找到分布區,讓這種罕見的棲地生態得到國人重視。

劉靜榆說,藻礁要在可耐沉積的地形才能沉積出礁體,藻礁的建造,是藻類鈣化沉積而成,以世代交替的方式,緩慢的向海域延伸,提供海洋生物良好的棲息環境,藻礁構成的生態系,生物多樣且豐富。

她先後在台北縣石門鄉白沙灣、三芝鄉的淺水灣,以及屏東縣恆春鎮的風吹沙地區找到藻礁,這些地區分布的藻礁規模都比桃園縣海域小,只有白沙灣的面積略大。

劉靜榆說,目前桃園縣的藻礁因縣境工業廢水排放,以及海岸工程造成破壞,其他三個地區都在國家風景區內,受到不錯保護,而這些藻礁因沉積礁體的藻類不同,出現相當程度差異,更是值得重視調查研究。

藻礁在生態系上扮演相當重要角色,發育過程是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之一。

藻礁 地球變遷紀念物

藻礁是紅藻、綠藻等石灰藻類 (calcareous algae)經由膠結及鈣化作用,沈積碳酸鈣所形成,當石灰藻死後留下底質又為後來者所利用,周而復始慢慢地沈積成礁體,可說是地球環境變遷所遺留下來的「天然紀念物」。

藻礁的生長和累積速度非常慢,一年只長0.1至0.2公分,比珊瑚礁慢得多。藻礁也是螺貝類等水底生物在幼生時期非常重要的棲地,在生態系上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也認為,桃園西部以往被視為是沙岸地,現在發現有石灰岩礁體,正是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之一。

台灣除了桃園縣外,台北縣石門鄉的白沙灣、三芝鄉的淺水灣和屏東縣恆春的風吹沙等地,也有面積大小不一的藻礁分布,但各地的基質及成因不盡相同,規模也遠小於桃園的藻礁。

(聯合報)
--
全台最大藻礁 遭中油施工破壞

台灣稀有的「藻礁」正遭人為破壞!農委會特生中心昨天指出,中油為埋設天然氣管線,開挖桃園觀音鄉海域的藻礁,該處是全台分佈最完整、覆蓋面積最廣的藻礁 礁體,四周的生態多樣性正遭毀滅。中油則表示,本案經詳細環評審查通過,中油已盡最大努力,將開挖寬度縮減至四公尺,將對藻礁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昨天公布觀音沿海藻礁調查報告指出,藻礁蔓延海岸線四公里,往外擴張到海外五百公尺,是全台分佈最完整、覆蓋面積最廣的藻礁礁 體。其他國家藻礁常見於海底,但台灣的藻礁浮在水上,並處在漲潮與退潮間的「潮間帶」。特生中心助研究員劉靜榆表示,藻礁內部自成一小型生態體系,寄居著 海洋生物的幼苗,是孕育小魚、小蝦、貝類生長的溫床。

劉靜榆說,中油興建中的天然氣輸送管線長五百公尺寬四公尺深四公尺。已架設施工平台,挖土機硬開上墨綠色的藻礁,就像拿剃刀在頭皮上「開馬路」,碾平耗時千萬年才生長起來的礁體。

工程如完工,輸送管就會從藻礁腰間剖腹穿過,生態棲地遭將被破壞,裡頭的珊瑚藻、魚、蝦、螃蟹及當地居民常去撿拾的海水螺「珠螺」都將滅絕。

(中國時報)
--
中油埋管 危千年藻礁 環保署要求提對策 否則罰鍰停工


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劉靜榆,去年九月進行台灣沿海溼地棲地劣化調查時,發現桃園縣觀音鄉海岸有一片廣達二公頃多、比珊瑚礁更珍貴的藻礁, 估計至少要歷經二千年才能長成,但因長期受工業廢水等污染威脅,原先呈紅、綠的藻礁,逐漸變黃發黑,停止生長,最近更因台灣中油準備埋設天然氣管線,使藻 礁帶面臨破損的生態浩劫!

稱改路線會影響紅樹林
專攻棲地生態研究的劉靜榆說,在桃園縣觀音鄉海岸這一片長約五公里、寬約五百公 尺、高約四公尺的藻礁地形,是目前國內發現面積最大的藻礁,其中從觀音鄉小飯壢溪口到新屋溪,是最完整、生長最好的一段,可惜目前中油將在此地埋管。希望 中油可將管線南移一百五十公尺,但中油卻說,外海的工作平台已施工完成,且改變路線會影響永安漁港的人工魚礁,可能面臨沙灘流失影響紅樹林生態問題。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黃光輝昨天說,為避免影響海洋生態,將要求台灣中油提出因應對策,否則將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給予罰鍰和停工處分。台灣中油副總曹明昨表示,會改變施工方式,把施工寬度從十二米改成四米,並將開挖的礁岩回填復原,以求降低破壞面積。
桃 園縣濱海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林文鐘痛心指出,桃園海域藻礁分布從大園到新屋一帶、長約二十四公里的海岸線,大園海邊的藻礁已因海水優養化,停止生長,無法 復育,觀音、新屋海邊的藻礁也因大潭發電廠、觀塘工業區陸續開發、以及中油埋設天然氣管線岌岌可危,「若政府一再放任,下次遭殃的就是人民。」

工業廢水隨潮汐污海域
林 文鐘還說,三、四十年前大園鄉海邊魚蝦成群,藻礁區還有牡蠣附生其上,小時候常在海邊玩水、釣魚,甚至挖取牡蠣生吃,自從大園工業區進駐,受到工業廢水污 染,海域常見五顏六色的廢水隨著潮汐奔流,還不時飄散著噁心的臭味;不過大園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李滄江表示,近幾年來已進行污水防制措施,對私接暗管 偷排廢水廠商嚴格約束管制。

藻礁小檔案
形成原因:紅藻、綠藻等石灰藻類經由膠結及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形成
分布:桃園縣觀音鄉、台北縣石門鄉老梅海岸、三芝鄉淺水灣、屏東縣恆春風吹沙
特殊性:生長速度慢,一年只長0.1至0.2公分
重要性:螺貝類等生物重要棲地,能保護海岸和陸地
面臨威脅:工業廢水污染、海水優養化、填海造陸、工業區開發、泥沙沉積

(蘋果日報)
--
管學生 不能打罵、罰錢、連坐

教育部昨天公布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草案中,明確規定老師不能對學生打罵、造成「身心傷害」、罰錢、沒收物品、連坐處分;「罰站」也不再稱「罰站」,而改稱「站立反省」,且每次不能超過一堂課,一天不能超過兩小時。

去年底教育基本法修訂後,許多老師擔心目前的管教方法可能越界,要求教育部畫出「紅線」、明確規定哪些管教可行、哪些不行。

昨天教育部公布的草案中,可用的管教措施,如口頭糾正、調整座位、公共服務、暫時隔離等;違法的管教方式,包括打、交互蹲跳、蛙跳等。

參與制訂的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監事主席劉承武表示,在「違法」與「可以採取的管教」之間,還有一些是「不當管教」,如罰寫等,老師如果罰寫的量太多,雖不致違法,但還是有可能受到行政處分。

此外,注意事項也明訂教師不能搜查學生書包或櫃子,不能沒收學生物品,而只能「暫時保管」。至於不聽老師口頭糾正、影響上課秩序的學生,教育部要求老師將學生「後送」,由輔導室、學務處、訓導處處理,把學生帶離現場,到其他班、圖書館或輔導室,「繼續參與學習活動」。

反對體罰最力的人本基金會表示,討論過程中爭議最大的該是「站立反省」,人本原來是不贊成的,但考量老師在教學現場的需求才讓步。律師黃旭田說,這樣訂的目的是強調站立的目的是反省,而不是以處罰為目的。

政大公行系助理教授莊國榮則強調,管教方式千百種,很難一一明確界定是否違法,「這裡也沒寫不能吞粉筆、吃抹布,但其實就是不行嘛!」

莊國榮表示,許多管教是否違法,其實是見仁見智、爭議很大,因此,這套注意事項最後決定儘可能訂得明確、並保留適當彈性空間。

草案也訂出三級通報流程,當學生沒受傷時僅通知家長,但如果學生受輕傷以上就要通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並依法懲處違法的教師。

若教師未來違法處罰學生,可能遭記申誡、記過、解聘、停聘、不續聘等行政懲處,也可能涉及刑事責任、國家賠償責任以及民事侵權行為賠償責任等。

● 如果你有疑問
教育部「愛的教育網」
http://www.edu.tw/love-edu/index.php中的Q&A可以幫你解惑。

(聯合報)
--
管教學生禁打罵罰跪 可罰站

不當處罰 甚者視為不適任

教育部昨天公布「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草案」,明確禁止體罰,也禁止以違法的行為處罰學生,教師若違反規定不當處罰學生,校方可予以申誡、記過,情節重大者可視為不適任,移送教評會予以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並連帶承受違反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責任。

罵豬罵笨 罰錢沒收皆禁止

去 年底立法院修訂教育基本法禁止體罰,並要求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六個月內研擬完成「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教育部昨日公布初步彙整教師、家長、 教改及專家學者意見後的草案,預定五月十日起在全國六地舉行公聽會(www.edu.tw的「愛的教育網」),徵詢各界意見再修訂後,將供各級學校參考訂 定各校的輔導管教辦法,而各校辦法原則上不能逾越草案範例。

草案中列表指出,諸如打學生耳光、打手心、要求罰跪、蛙跳等都將視為體罰,嚴 格禁止,甚至罵學生豬或笨等,都將被視為言語辱罵、涉及公然侮辱而被禁,教師也不得擅自罰學生錢,沒入、沒收或「非暫時性保管」學生物品,除法定違禁品 外,任意搜查學生身體及物品等,也都因違反人權而統統不可。

草案中首次針對「體罰」做出定義,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基於處罰的目的,親自、責令學生自己或第三者對學生身體施加強制力,或責令學生採取特定身體動作,使學生身體客觀上受到痛苦或身心受到傷害的行為。」

「處罰」定義則是「教師於教育過程中,為減少學生不當或違規行為,對學生所實施的各種不利處置,包括合法妥當的處罰、違法或不當的處罰。」

站立反省 每日不逾兩小時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柯慧貞解釋,違法的處罰,就包括體罰、誹謗、公然侮辱、恐嚇及身心虐待等。

至於不違法的處罰,則可能是一般性管教,例如要求學生口頭道歉或書面自省,經家長同意留校輔導,或是靜坐反省,或是每次不超過一節課、每日累計不超過兩小時的「站立反省」等。

草案中並強調,所有管教行為都不建議在學生下課時間實施,教師若發現學生有身體不適,要上廁所、生理日等不適,都必須調整或停止管教及處罰。

下課時間 不宜管教或處罰

其 中「站立反省」和「罰站」區隔可能令人混淆,部分人士質疑「換湯不換藥」。受教部委託研擬草案的政大助理教授莊國榮坦言,「罰站」和「站立反省」的作法確 實類似,但他強調,名稱調整的用意在於要學生「反省」達成管教成效,而不是著重「處罰」,所以建議教師不宜「罰站」學生,且罰站時間會設限。對學生的口頭 辱罵指責也改為「口頭糾正」,希望以勸導取代指責。

莊國榮也強調,管教學生的作法確實有很多不同,也有定義不容易清楚的地方,因此草案也盡量保持彈性空間,如果台灣能在一、兩年內,降低責打學生的比例到三分之一或到百分之十以下,就是重大成就。

(自由時報)
--
管學生 可要求站立打掃 新草案正向輔導 仍禁體罰辱罵

教育部昨公布「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草案,老師可藉由要求站立或靜坐反省、打掃環境、留校課後輔導等方式管教學生,但禁止體罰、言語污辱學生,也不能罰跪、半蹲、交互蹲跳、蛙跳等,且不能罰錢或沒收學生物品。

教部版本
協助制訂草案的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莊國榮說,草案明訂可採取的管教措施與不可使用的違法處罰,希望協助老師「正向管教」,大幅降低體罰比率。他補充說明,老師若用「豬、笨」等字眼責罵學生,須依個案情節輕重和事件脈絡,由法官認定有無涉及公然侮辱。

不得搜查學生身體
草案也明訂不得限制髮式並以此處罰學生;不得因少數人犯錯而處罰全班;不得以剝奪受教權、罰錢來管教學生。此外,除非有證據顯示學生攜帶違禁品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否則不得搜查學生身體、書包、手提包或上鎖的置物櫃等。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監事主席劉承武解釋,除非學生攜帶槍枝、毒品等違禁品,否則校方只能「暫時保管」校園常見沒收物品。司法改革基金會律師黃旭田提醒,校方若弄丟暫時保管的學生物品應負賠償責任。
教部訓委會常委柯慧貞說,零體罰立法後,許多老師擔心無法管教學生,教部廣徵師長及學者意見擬定此草案,並將舉辦六場公聽會,修正後於六月定案正式供校方參考。

無法改正累犯學生
全國教師會諮詢輔導處長楊益風說,此辦法可提供教師遵循方向;但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指此辦法無法解決爭議,作怪學生多是累犯,「就算每天罰站也無法改正」。
北 市滬江高中主任教官林學敏認為,只要花時間和學生溝通,學生多會聽勸告,此辦法可更避免管教爭議;北市逸仙國小生教組長黃之泓擔憂,老師為避免體罰爭議, 已不太嚴格管教學生,「若家長也不關心,孩子恐會沒人管」。北市復興高中學生于耀洋說,其實老師現已不會體罰學生,但有時被惹怒會大吼大叫、諷刺學生, 「這種語言暴力是否也應納入辦法管理?」

輔導管教學生辦法草案
◎內容查詢:「愛的教育網」
www.edu.tw/love-edu/index.php


(蘋果日報)
--
防戰爭堵偷渡 美軍砌高牆

美國顯然認同「有好籬笆,才會有好鄰居」的想法。在一九八九年時帶頭推倒柏林圍牆後,美國現今成了主要的築牆者,在美墨邊界高高築起防移民圍牆,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厚厚砌起社區圍牆。

歐洲最惡名昭彰的兩道圍牆,東西德的柏林圍牆與北愛伯爾發斯特的「和平圍牆」,現在均已成為觀光景點。但世界各地仍是不斷有圍牆築起,在美墨、東南亞、中東仍有多道圍牆已完成建造、正在建造或計畫建造。

美 軍四月決定在巴格達的艾達米亞社區,以每塊高三點七公尺的混凝土塊,築起一道圍牆,將遜尼與什葉派居民隔開,防止教派暴力愈演愈烈。這道圍牆既是社區圍 牆,也是戰爭圍牆。被圍在牆內的四十萬遜尼派居民將憑通行證才能出入。事實上,為控制居民與提高治安,美軍已在伊國全境開始設置管制進出的社區,法魯加地 區即是一例。

築牆計畫披露後,成千上萬巴格達人立刻發動示威,抗議圍牆製造分裂,什葉派教士薩德怒指圍牆是「種族主義」的行為,伊拉克總 理馬里基也立即表示將下令美軍停止築牆,伊拉克不分派系難得的一致反對美國築牆計畫。無奈目前伊拉克是在美軍占領下,美國表明為了當地安全將繼續建牆,伊 拉克政府也只能忍氣吞聲。

另一道引起反彈的圍牆就是美國計畫在三千兩百公里美墨邊界建築的一千一百公里圍牆,則是一道有如銅牆鐵壁般的防移民牆。圍牆起於太平洋岸,其後高高低低延伸到加州山丘。

美國已在美墨邊界修築了提瓦納/聖地牙哥圍牆,阻止非法移民如脫韁野馬湧入。這些偷渡移民經常五十人以上集體闖關,認為至少僥倖有人可順利過關。這道圍牆豎立前,邊警每年約逮捕五十萬人,去年逮捕人數減少為十三萬人。

當年…英軍在馬來「隔」出和平

政治人物建築圍牆後,還必須施以政治鐵腕,才可能讓圍牆策略奏效。

英國於殖民時代尾聲,二戰結束後,以「新城鎮」的政策,對馬來半島的華人實施孤立政策。以圍牆圍起的「新城鎮」,不僅可讓英軍控制牆內的居住人民,還可以圍牆為城堡,攻擊牆外的華人敵人。

在歷史學家眼中,英國這項政策,讓現在馬來西亞能夠享受和平與相對的繁榮,為現代國家築圍牆區隔好人與壞人,朋友與敵人的一個成功例子。但專家也指出,英國為贏得牆內居民效忠,不僅將他們的政治意志強加於居民,還對他們施加某種程度的暴力。

美 國在巴格達建牆情況和當年英國在馬來半島大不相同。美軍在伊拉克雖然贏得不少戰役,卻無法維持當地和平,也無法贏得人心,以致整場戰爭前途悲觀。在巴格達 建的這道牆最快還要幾個月才能完成,能不能發揮作用也還是未知數。然而,牆裡牆外的人都反對建牆,看起來這道牆即使建成,恐怕也維持不了太久。

歷史面面觀 沒有一道牆 能永久防外敵

築牆的目的多半是宣示領土主權,雖然短期而言可能有效果,但長期來說,沒有任何圍牆能永久抵禦外敵。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美墨之間的提瓦納/聖地牙哥圍牆來說,雖然越界的非法移民減少,但也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結果。挖地道成為當地的新興行業,去年,聖地牙哥當局發現一條一公里長的地道。偽照文件問題也日益猖獗。

為了避開圍牆,美墨邊界非法移民開始繞道而行,改走橫越亞歷桑納沙漠路線,死亡率因此攀高,平均每周九人曝屍沙漠。在拉丁美洲,尤其是墨西哥政治人物眼中,圍牆是令他們國家難堪的建築。

築牆已成為有些國家領土宣稱的途徑。摩洛哥為防止西撒哈拉獨立運動組織「人民解放陣線」對其發動攻擊,於一九八○年代,以泥巴、石塊、沙土築起兩千七百公里長、三公尺高的圍牆。這道圍牆為現代建造的最長邊界圍牆,但也是最鮮為人知的一條。

分離耶路撒冷與約旦河西岸的灰色混凝土牆,也有宣示領土地域的作用。以色列說築牆是為將自殺炸彈客摒於門外,這項「藉口」成功掩蓋以色列的領土擴張意圖。

約旦河西岸的圍籬長度幾乎是以國邊界總長度的兩倍,將在西岸的猶太屯墾區納為以國的一部分。反對占領西岸的以人和包括前美國總統卡特在內的外國批評家,均稱耶路撒冷圍牆是「種族隔離」圍牆。

沙烏地阿拉伯也在悄悄招標,想在沙國與伊拉克之間,打造一道高科技圍牆。圍牆除有感應器、夜視攝影機、電腦臉部辨識軟體,當然也少不了有刺鐵絲網。

不過,縱觀歷史,沒有一道圍牆,能夠成功阻隔外敵入侵。最知名的就是四千年前修築的中國長城,也是史上最長邊界圍牆,最終仍是無法抵禦北面匈奴的入侵。

(聯合報)
--
宇宙巨星自爆 最亮新星誕生

天文學家在宇宙遙遠處發現一顆巨大星球爆炸死亡,再形成歷來所見最明亮的超級新星,而且地球所在的銀河系也有一顆類似巨星似乎瀕臨類似死亡。

華盛頓郵報說,在二億四千萬光年外爆炸的巨星的質量和散發的能量,已開始改變科學家對特別巨大星球如何爆炸的瞭解,更使研究人員擔心 (也有點興奮 )一顆距地球只有七千五百光年的類似巨星的命運。

他們表示,質量約為太陽一百廿倍的Eta Carinae,與上述爆炸的巨星有很多共同點,幾百年來情況一直不太穩定,似乎也在準備轟轟烈烈的爆炸。

如果Eta Carinae像上述星球一樣爆炸,可能向地球散發危險的放射線,不過這種威脅很小。它更可能變成從地球所見最明亮的星球,不但白天肉眼可見,晚上還可以借著星光看書,不過這種奇景只有南半球才能看到。

這類超級大星球在近代宇宙極為少見,可是一般相信在宇宙形成初期的第一批星球中很普通。

這個爆炸發生在很久以前,可是它的光線在宇宙穿越長遠距離,才到達從地球可以觀測到之處。

柏克萊加州大學天文學家史密斯說,爆炸的巨星編號SN2006gy,爆炸比一般星球強烈一百倍,威力強大到必須對巨大星球如何爆炸尋求新的解釋。

此外,大多數爆炸後的超級新星,最高亮度頂多維持一、兩個星期即逐漸黯淡,這顆超級新星的亮度卻維持顛峰七十天,而且自去年九月發現以來還一直非常明亮。

(聯合報)
--
超新星爆炸 史上最猛 體積是太陽150倍

美國天文學家前天宣布,他們去年藉錢德拉X光太空觀測器,測得距地球相對不遠的另座銀河系,於2.4億光年外,發生一起人類已知規模最大也最亮的「超新星爆炸」。他們表示,這將幫助人類了解所處銀河系的同類爆炸,並得到更多新星甚或生命起源的線索。

美國
所謂的「超新星爆炸」(supernova)是指劇烈的恆星爆炸現象,除恆星被炸毀外,恆星元素也被炸散,成為新星組成原料。
進行觀察的加州及德州大學天文學家指出,爆炸恆星SN 2006gy體積約是太陽的150倍大,爆炸最強的階段共70天。它去年被人發現,距地球2.4億光年。學者形容規模達到此類爆炸的頂點,可謂「超新星爆炸之王」。

藉熱核過程向外噴發
科學家研判,SN 2006gy是宇宙生成大爆炸後留下的第一代恆星,這類星由氫、氦組成,由於缺少金屬成份,體積偏大。它們瀕死時,多因熱能消失,核心連帶失去能量,但 SN 2006gy是特例,它死前核心仍充滿氧氣,而且擾動程度劇烈到引發爆炸,並炸成碎片。
又由於這類恆星爆炸,會啟動特有的「成對不穩」(pair instability)機制,碎片藉熱核過程向外噴發,形成新星,而非吸進黑洞。
我們的銀河系有一顆質量與SN 2006gy近似的恆星「海山二星」(Eta Carinae),科學家曾預測,此星隨時都可能爆炸。
加州大學天文學家普雷預言,「它(爆炸時)會亮到在日光下都看得見,晚上還能就著它看書。它若爆炸將是現代文明史上最佳的星星秀。」地球銀河系已逾400年沒出現過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小檔案
恆星編號:SN 2006gy
銀河系:NGC 1260
與地球距離:2.4億光年(註)
發現日:2006/09/18
恆星發現者:美國德州大學研究生昆比(Robert Quimby)
註:1光年等於9兆4607億公里

(蘋果日報)
--
暖化 候鳥鯨魚發生致命錯誤

聯合國官員七日表示,氣候暖化衝擊有遷徙習性的鳥類和鯨魚等動物,造成牠們在錯誤季節出現在錯誤地點。

「遷 移性野生動物保育公約」副主管卡畢里在表示,氣候變暖打亂遷移性動物的生理時鐘,許多動物已經改變遷徙季節,甚至因為季節變化較不明顯,根本不遷徙。如碰 上熱浪、乾旱、寒流,牠們的生存將出問題。卡畢里舉例說,德國的野鶴不飛到西班牙、葡萄牙過冬,反而留在德國,假如出現強烈寒流,族群將大量死亡。

遷移性動物繁殖、過冬和遷徙過程有不同棲息地點,任何地點改變都會帶來風險,所以暖化對遷移性動物衝擊最大。

由於海水溫度上升,魚類、浮游生物的密集區更接近兩極,使得以牠們為食的鯨魚有時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點。

在北極區,暖化可能使樹林取代苔原,影響在地上築巢的鳥類,因為隨著掠食者往北移,必須另覓安全地點棲息。

氣候較暖,鳥類有時會在春天提早下蛋,可是昆蟲也會提早繁殖。歐洲的班姬鶲幼鳥就因為毛蟲提前羽化而糧食不足。

(聯合報)
--
Hotmail改版 與Outlook相容

MSN Hotmail的用戶,今起只要申請新版的Windows Live Hotmail,就可以使用Office Outlook收發mail。

目 前全球使用MSN Hotmail的用戶超過二億八千萬,信箱容量1GB,由於是免費空間,幾乎成了網友儲存相片、信件最佳的網路儲藏室,不過Hotmail的信箱必須在 Web下收信,不能直接用Office Outlook收發,相當不方便。微軟這次新改版的Windows Live Hotmail則具有與Office Outlook相容的功能。

使用Windows Live Hotmail的網友,可直接在信箱中檢閱Messenger 連絡人是否在線上,如果連絡人為連線狀態,即可直接展開對話;或是直接傳送語音郵件給Office Outlook中的連絡人。

新 版的Windows Live Hotmail收件匣容量也提升為2GB,不過目前只有新申請Hotmail的用戶具有新版功能,現有的Hotmail 用戶要等到下個月、微軟推出Microsoft Outlook Connector測試版,網友下載更新後,才能使用。

(聯合報)
--
正式走入歷史 中正堂 今更名台灣民主紀念館

據了解,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已低調核定「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只待行政院會今通過「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廢止案,則依中央政府組織基準法規定,新訂組織規程同步生效,「中正紀念堂」隨即走入歷史,正式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教育部和研考會早在三月間審查通過「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中正紀念堂將由目前的行政院三級單位降格為四級單位,依行政院組織法規定,四級單位不 須立法,只要行政院通過後即可直接改名;在轉型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後,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相關人員及經費將直接移撥至台灣民主紀念館。

行政院會今通過 即可改名

據了解,行政院長蘇貞昌已在日前核定「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只待教育部正式發布組織規定,中正紀念堂就可直接更名為「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廣場也改名為「民主公園」。

又依中央政府組織基準法第四條規定,「命令發布時,應即送立法院」,亦即不需等待立院通過廢止案,新的組織規程已直接生效。

紀念堂廣場 改稱民主公園

據了解,行政院已在今天的行政院會討論事項中排定廢止「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預料行政院今天應會順利通該組織條例廢止案,並送立法院。

中正紀念堂即刻正式走入歷史,直接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

(中國時報)
--
毒、電、炸魚聲四起 東沙群島環礁 海底花園變墳場

東沙群島,湛藍南海的皇冠,百萬年來默默承受過客無止境的需索。它的沙,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的海,是升官發財的管道;它的名字是宣示主權的象徵。曾幾何時,皇冠美麗的容顏已褪去,徒留無限哀愁。

位於高雄西南方約四百公里的東沙群島,是個不折不扣的珊瑚島,由無數個小珊瑚與貝殼的碎屑,歷經百萬年一點一滴、聚沙成塔而成,包括唯一突出水面的東沙島,以及一個直徑達廿公里的圓形環礁。

東沙環礁海域曾是全國最美麗的珊瑚花園,多采多姿的生物,形成華麗的水晶宮,而其海域所孕育的生態資源,更扮演了「種源庫」的角色,使南海和台灣周邊海域的海洋生物生生不息,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漁場。

一九九○年起,東沙環礁歷經本國與各國漁民,以毒、電、炸魚等方式掠奪海洋資源,加上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超過九成以上的珊瑚幾近白化與死亡。被破壞殆盡的「海底花園」,儼然成了「海底墳場」。

「從島上就聽得到遠方傳來的炸魚聲,高低起伏的珊瑚礁,就被炸得跟平地一樣。」一位漁民指出,大陸漁船連以前擱淺的商船都不放過,炸光船後,把破銅爛鐵載回去賣,「海龜也難逃一劫。」

內政部營建署東沙海洋國家公園籌備處主任吳祥堅指出,這些各國聯軍中,又以大陸漁民最為兇猛,除了炸魚,每天還運來劇毒「氰酸鉀」,一桶一桶地倒入東沙海域。「估計他們每年用九噸的『氰酸鉀』毒魚,這量可以把兩千多萬名台灣人民毒死廿次。」

為了夜間照明,作業完的漁船,還會丟下三、四個用畢的電瓶。吳祥堅說,東沙海域已不知有多少「汞」電瓶?不知哪一天、哪一國又會有民眾出現「汞中毒」情形。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指出,東沙海域自古就是海洋生物資源的中繼站,負責維繫南海到台灣海峽的生物繁衍,假使珊瑚礁遭受破壞,北方生物難以獲得來源,連帶地球上環環相扣的生物鏈也會跟著起變化,導致東沙島名存實亡。

所幸近二年來,在海巡署威力掃蕩下,加強驅離外籍漁船越界捕魚的行為,並公告全區卅五萬公頃的海域為禁漁區,東沙環礁才又恢復一線生機;也在今年元月,成為我國唯一一座以珊瑚礁生態系保護為主的海洋型國家公園。

但今年三月起,數十艘外籍漁船再次圍聚東沙海域,使海洋國家公園再度面臨生態危機。這些大漁船採化整為零的策略,放入小舟,伺機潛入內環違法捕魚;雖然海 巡署每日出海驅離,但巡邏艇前腳剛走,外籍漁船立即再度侵入,讓海巡人員疲於奔命、事倍功半。「太頻繁了,抓不勝抓、趕不勝趕,每天都在玩貓抓老鼠的遊 戲。」一位海巡人員說。

以目前東沙海域的情勢來看,如果沒有盡快防堵外籍漁船入侵,除國家主權蕩然無存外,台灣唯一的海洋國家公園也將只剩下軀殼。

(中國時報)
--
幼兒常看電視 會有學習障礙

「美國醫學會」最新一期《小兒與青少年醫學期刊》刊登了兩份研究報告,第一份說,泰半美國父母經常讓他們兩歲以下的幼兒看電視,另一份則說,兒童看太多電視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或學習障礙等問題。

第一篇報告係由美國華盛頓大學金柏曼教授執筆,他的研究團隊在二○○六年二月以電話訪問有兩歲以下幼兒的一千○九對父母,結果發現,經常看電視的三個月大幼兒佔約四○%,兩歲大幼兒經常看電視的比例則多達九○%,而這些幼兒平均在九個月大時接觸電視。

(中國時報)
--
幼兒看電視 不會變聰明

美國華盛頓大學針對兩歲以下幼兒看電視的情形展開調查,結果顯示,那些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以為如此將使子女更聰明的父母,其實錯了。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員齊默曼指出,電視對小於兩歲半幼兒的發展影響,要比長於兩歲半的孩子更不利。

兩歲半以下幼兒 影響甚鉅

這份針對一千零九名子女年紀在二到二十四個月間的父母所進行的電話調查,堪稱意義深遠,因其聚焦兩歲之前幼兒看電視的調查,以及探究父母把子女放到電視機前的原因,同時也是第一份觸及觀看內容的研究調查。

這份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檔案」期刊的調查發現,三個月大的嬰兒中,有四成常看電視或影片,至於兩歲幼兒,比率更高達九十%,幼兒被引導看電視的中位年齡是九個月大。此外,三個月大的幼兒每日平均看電視不及一小時,兩歲的幼兒則超過一個半小時。

人們以為父母往往把電視當作電子保母,才讓幼兒看電視,不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只佔二十一%。大多數的父母表示,之所以如此,是以為有益於孩子腦部發育,該比率為二十九%,二十三%的父母則表示,是因為孩子享受看電視。

其次,雖然父母表示教育性節目是他們打開電視的主因,不過只有半數幼兒收看的是研究人員界定的兒童教育節目,比如芝麻街,其他則是看非教育節目、嬰兒影帶或成人節目。

醫界建議 幼兒不宜看電視

齊默曼說,兒童影片與電視節目的行銷商,忽略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警告:年紀太小的兒童根本不應該看電視。

此外,同期刊發表的另一份相關研究顯示,就算是每天只看電視一小時的青少年,學業成績也會較差,每天看三小時以上電視者,則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問題,同時在沒能取得高中學歷上,是每日看電視不及一小時者的兩倍。

(自由時報)
--
無名小站不領回饋 2000萬全給交大

無名小站與交通大學為了技術移轉金衍生的回饋金該如何支配,引發爭奪大戰。昨日無名小站創始成員吳緯凱與簡志宇緊急回校協商,雙方達成和解。交大保有二千萬元技術移轉金,無名小站不領取引發爭端的回饋金,事件到此為此。

五月二日一封署名「無名小站創業團隊」的郵件被大量寄送到交大師生電子信箱,文中指交大教授為了技術移轉金,以恐嚇方式要求學生全數捐出,金額高達二千萬元。

此信在網路快速傳播,被指名的蔡姓教授氣得跳腳,再發信反制,這批被稱為萬言書的郵件在網路掀起風暴。

事件要追溯到二○○五年,無名小站準備移出交大,當初談定技術移轉金一千萬元,按照技術移轉金規定,八十%要回饋給最初的技術創始人,六名學生被認定是創始人而拿到八百萬元。但無名最後以七億元被併購,外界認為一千萬元的回饋金太少。

交大校方決定對無名小站提出換約要求,重新談定技術移轉金二千萬元,回饋給學生的額度變成一千六百萬元。為了外界觀感,學生同意不拿這筆錢,而由學生捐回 學校。但無名小站成員沒有依約定在Yahoo!奇摩併購的記者會上宣布此事。而且,學生又堅持要拿回一千六百萬元,交大校方最後決議終止合約。雙方因此衍 生網路轉信大戰。

交大國際長劉尚志表示,昨日吳緯凱與簡志宇回校協商,雙方達成協議,先前匯回學校的二千萬元技術移轉金全數由學校朝獎學金、研發基金或出國留學獎學金三個方向規畫處理。

(中國時報)
--
爭議平和落幕 無名2000萬利益金 全回饋交大

作為獎學金研發經費

拖延多時、各方矚目,甚至引發師生之間筆戰,無名小站與交大之間兩千萬衍生利益金是否回饋八成給研發者爭議,昨天終於落幕,雙方同意兩千萬全部留在交大,作為研究生獎學金與研發經費使用。

交大發言人、科法所所長劉尚志表示,昨天校方與無名小站代表簡志宇、吳緯凱進行會議,無名放棄一千六百萬元回饋給研發者(無名創辦團隊)的要求,同時願意針對日前發出指責學校部分教授有「強盜般的行為」字句信件,向教授們道歉。

劉尚志指出,根據「國立交通大學研發成果與技術移轉管理施行細則」,的確有技術轉移成功後,將八成的技轉金給研發者,以鼓勵師生投入研發;但是規定主要是針對仍在校的師生,無名則是學生出去創業,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不但如此,劉尚志也說,之前一千萬技術轉移金,校方已經回饋八百萬給無名,但後續因為無名與雅虎奇摩合併,造成每年營收百分之四給校方的回饋無法執行,才同意以併購金七億元的百分之三計算,收取兩千萬左右的衍生利益金。依照施行細則,校方本來就不需要將後者再回饋研發者。

至於簡志宇仍是交大國防役男,為何可以代表無名小站與校方談判?劉尚志認為,簡具有無名創辦人、役男兩項身分,的確難以切割,校方也很無奈,在分隔上都非常小心,避免不當。

對於利益金一案,Yahoo!奇摩表示,不會介入兩者爭議。

(自由時報)
--
教改偏離自由心靈?/江宜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就是「教育應該培養有利於國家建設的人才」,依照這個原則,國家應該開辦多少大專校院、教育部應該准許或否決哪些學科的設置,都必須符合經建會對未來社會各種人才需求的推估。

我們也經常聽到另一種說法,就是「求學的目地在於考取名校名系,如此畢業後才能有滿意工作的保障」,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父母總是不惜成本投資於兒女 的補習或家教,而學校也想盡辦法要提高學生的(名校)升學率,包括默許體罰、挪用學科時間、日夜練習考試、暑期集體輔導等等。

前面一種說法,是現代國家從「宏觀」的角度,試圖精確控制教育投資報酬的思考。後面一種說法,是個別父母從「微觀」的角度,期待為子女創造幸福生活條件的 思考。兩種思考邏輯,都有相當的社會基礎,否則它們不會成為主流的想法。但是它們所迴避或壓抑的,卻是「教育」真正的本質,也就是「自由心靈的培養」。

「自由心靈」是指一種「寬闊、自主、理性、包容」人格特質。具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較能以開放心胸看待外在世界的一切事物,比較重視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能 力的養成,也比較願意以溫厚平和方式處理人際間的差異與衝突。無論是中國先秦儒家所期許的「君子」,或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所追求的「博雅之士」,都相當接 近這種具有自由心靈的人格。

自由心靈並非人類與生俱來的稟賦,而有待細心培養。「培養」就像栽種植物,需要愛心、耐心、與專注投入的精神。如果種了作物而不按時澆水除蟲,作物必然枯 萎;但是如果沒有耐心而只想運用旁門左道早日收成,一樣會害得作物提早夭折,所謂「揠苗助長」是也。為了培養自由的心靈,人類發明了教育制度。而且,就像 栽種作物的農夫一樣,教育學童的老師也必須堅持「百年樹人」的精神。百年不是瞬間,所以教育也不能急功近利。

我們的教育原本應該以培養「自由心靈」為目標,以「百年樹人」為其實踐精神,但是很不幸地,在「配合經建需要」以及「確保工作機會」的兩大思考邏輯聯手壓 制之下,真正的教育沒有辦法獲得政府、師長、父母、乃至學生本人的青睞。除了少數例外,我們看不到任何教育政策、治校理念、教學方法、或親子溝通,是以培 養自由心靈為其核心精神。

舉例講,許多父母從來不跟子女商量選擇學校科系問題,甚至也不允許子女表達升學就業的意願。許多國中小老師至今仍然迷信體罰是唯一有效的管教方法,而不願 面對體罰及歧視對學生人格造成的長期傷害。許多所謂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只以全校有多少學生考上明星高中大學為「辦學成效指標」。至於我們的教育 部,除了整天基於政治意識形態,對教育做出嚴重不當的干預之外,也熱中於設計各種煩瑣無聊的評鑑指標,讓學校教師及行政人員疲於奔命、無暇致力於真正的教 育。

「教育改革運動」曾經提出教育鬆綁、適性學習的口號,但是很不幸地犯了躁進及專斷的錯誤,從一開始就沒有耐心處理許多教育制度變革所必然帶來的挑戰,而且 還武斷地把針貶教改措施的人通通視為頑固的保守勢力。當十年教改的結果越來越證明為一場失敗的運動時,所有參與其中的領袖卻矢口否認自己的責任,將一切錯 誤都歸咎於別人。從自由心靈所要求的「寬闊、自主、理性、包容」特質來看,教改運動本身其實相當偏離「自由心靈」的精神。

處於教改之後的時代,我們除了費力收拾教改的殘局,還必須提出一個嶄新的前景。筆者建議:我們要以「培養自由心靈」為教育的理想,要以務實、漸進、負責的 態度檢討教育制度與教育政策的得失,並且要減輕「配合經建需要」與「確保工作機會」這兩種功利主義心態對教育的影響。我們需要的不是再來一次大規模社會運 動,也不是諾貝爾光環的加持,而是步步為營、滴水穿石的努力。我們期待有一天,我們的年輕學子對為何求學有自主的定見,我們的老師對如何教育有更豐富的想 像,我們的社會對適性發展有更包容的態度,而我們的政府對教育也不再施展意識形態的魔手。

(中國時報)
--
身體不說話/張小虹

第一次讀到佛洛依德的《朵拉》病歷史,真是歎為觀止,心想日後可以不用再讀小說了,一本談論歇斯底里的醫病記錄,居然寫得比小說還精彩,有勾引,有遺棄, 有女女情慾的流動,有亂倫的禁忌與幻想,一個困惑的少女,周圍環繞著好色的父親、臥病的母親、神祕的K先生與K太太,當然還有那不斷要她回憶兒時往事的佛 洛依德大夫。《朵拉》之所以香豔刺激,不僅在於其所揭露維多利亞時代的性道德偽善,更在於混雜的文類與敘事,讓醫學診斷書成了最佳的偵探小說史。

一本《朵拉》也帶我走進了精神分析的世界。如果十九世紀末中產階級家庭裡的歇斯底里女兒,讓佛洛依德「發現」了自由聯想、「發現」了談話治療、「發現」了 潛意識,那一本《朵拉》,則是讓我「發現」了聰明的佛洛依德,「發現」了好玩的精神分析,「發現」了精神分析與女性主義欲解還結的家庭羅曼史。《朵拉》陪 著我走過八○年代末的留學歲月,看著女性主義內部的擁精神分析派與反精神分析派大打出手,又看著擁精神分析派的再度分裂,有人唯佛洛依德是瞻,有人則堅持 要繞徑拉岡再回歸佛洛依德。一本《朵拉》就這樣方興未艾了十多年,一邊看著這群女性主義者歡呼,將朵拉當成反抗父權文化的女英雄,另一邊看著那群女性主義 者控訴,歇斯底里女人就是父權體制中最深的受害者。

直到今日,我都無法決定,就性別而言,歇斯底里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表述。從古希臘起,歇斯底里就被當成女人的毛病,就像歇斯底里的字源指向子宮,而沒有子 宮的男人,當然就不會歇斯底里,就連兩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男性歇斯底里,也只能叫做「彈震症」(shellshock) 而矣。所以今日若是看到男人責罵女人就是歇斯底里,我會立即反唇相譏,引證拉岡,說蘇格拉底和黑格爾才是歇斯底里。但也同時清楚明白自己矛盾的雙重標準, 若是看到男人在公開場合歇斯底里起來,我會心裡開心,好整以暇地欣賞這齣難得的脫軌演出,但若是看到女人在公開場合歇斯底里起來,我則又心裡擔心,怕她不 用語言說話而用身體說話的同時,更被邊緣化,徹底不被當成一回事。

但讀《朵拉》至今最重要的讀者反應,卻一直縈繞在一個最想問卻最不該問的問題,為什麼我的身體不會說話?歇斯底里的女人不聒噪,歇斯底里女人的身體卻很聒 噪,麻木失去感覺、四肢疼痛或痲痹、咽喉哽結、暫時性失明,暫時性失聲,還有所有妳可以想像與無法想像的各種身體徵候,稀奇古怪。為什麼會這樣?不是因為 感冒才一直咳嗽,不是因為壓迫到神經才舉不起手,當所有「生理」的原因都被否決後,那「心理」的慾望糾結,就隱隱浮上了檯面。這種直接透過身體的發聲方 式,既是現有語言文字象徵系統的徹底失效,也是另一種非語言文字的激情表達。為什麼會這樣?真實身體的湧現,就出現在此時此刻知識的罅隙,語言的斷裂,存 有的匱缺。為什麼會這樣?歇斯底里讓知識的黑洞,成為姿勢的展演。

是該高興還是該挫折,做了多年女性主義「歇斯底里」研究的我,卻發現我的身體不會說話。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沒有辦法在狹小的試片間看試片、沒有辦法在擁擠 的電影院裡看電影、沒有辦法進入人多的電梯或車廂、沒有辦法被夾在長排座位的中間而不感到缺氧、呼吸困難與高度不適時,我以為我的身體總算會說話了。於是 鄭重地對自己宣佈,終於等到了屬於我自己的「幽閉恐懼症」,不再只是學術文字裡搬弄演練的客觀知識。

於是現在看電影只撿早場,必須確定座位的左右前後都沒有人,才能安心坐定不受干擾。現在看表演只撿走道座位,吃飯只撿邊角座位,就連學術會議的場合,也總 是千拜託萬拜託,討到一個靠邊的位置發言,有人以為我是過度客氣,有人則說這是佔據邊緣想像基進,我則不好明說,其實這一切都是自己有毛病。

就這樣,我對自己好不容易才出現的身體徵候,竟敝帚自珍了起來。

(中國時報)
--
數學破解啤酒泡沫之謎

Mathematicians have come up with a formula that predicts how the head on a pint of beer will change after pouring.

數學家已經提出一個公式,預測一大杯(品脫)的啤酒在倒入大酒杯後最上層會如何變化。

Their advance could shed light on why the foam on a pint of lager quickly disappears, but the froth on a pint of Guinness sticks around.

他們的研究結論可能可以解釋,為何一大杯黑啤酒的泡沫會迅速消失,但一杯Guinness啤酒的泡沫會留著的原因。

Beer foam is a cellular structure comprising networks of gas-filled bubbles separated by liquid.

啤酒泡沫是一種由氣泡組成、由液體加以分隔開來的網絡構成的分子結構。

The walls of these bubbles move as a result of surface tension. The speed at which the walls mov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urvature of the bubbles.

這些泡沫的內壁會因為表面張力而移動,內壁移動的速度,與泡沫的曲率成比例。

As a result of this movement, the bubbles merge and the structure "coarsens", meaning that the foam settles and eventually disappears.

這種移動導致泡沫互相結合,結構「變粗」,代表泡沫安定下來,最終消失。

"What happens in beer is the small bubbles shrink; the big bubbles grow," said David Srolovitz, from Yeshiv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啤酒的情況是小泡泡縮減,大泡泡變大,」紐約葉史瓦大學的史羅洛維茲說

"Eventually, the big bubbles pop—although they pop for slightly different reasons. On Earth, there’s gravity and the liquid that’s within the walls tends to drain out back into the beer. The walls get thinner and thinner and eventually they pop."

「最後,大泡泡破裂—雖然它們是因為稍有不同的理由破裂。地球有引力,內壁的液體會回流到啤酒內,內壁越來越薄,最終破裂。」

(自由時報)
--
我競爭力退步 首度輸中國 洛桑排名再跌至第18名 許勝雄批政黨鬥爭

瑞 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二○○七年世界競爭力排名昨天曝光,中國連續兩年大躍進,排名不但由二○○五年的第三十一名進步至去年的第十八名,今年再上層樓 升至第十五名,且排名首度超越台灣,反觀我國則連續退步兩年,二○○五是全球第十一名,去年退至第十七名,今年再滑落至第十八名。

令人憂心
對於排名滑落,電機電子公會理事長許勝雄說,現在中國上上下下全都在拼經濟,加上外資不斷湧入,整體競爭力提升,反觀台灣不論技術經驗、人才都有,但如果政府無心帶領人民拼經濟,排名恐怕還會繼續滑落。

基礎建設表現最差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也認為,台灣競爭力下滑不是一天造成,朝野兩黨都有責任,但執政黨應要負最大責任,缺乏施政魄力,導致重大經濟建設停擺,「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問題,但就是改不了。」
在IMD即將公布的排名報告中顯示,就四大評估面向觀察,台灣在基礎建設類表現最差,排名由去年第十八名掉至今年第二十一名;企業效能排名則由去年第十四名,落至今年第十七名,總排名為第十八名,在亞洲地區的總排名,則維持第五名。
不過在經濟表現的評估面向中,台灣表現最佳,包括外資直接匯入資金總額、外資投資佔國內生產毛額百分比等皆較去年成長,經濟表現由去年的第十六名進步至今年的第九名,明顯提升。另外,在政府效能部分,也由去年第二十四名,進步至第二十名。
而在二十個分項指標中,台灣退步最多的三項指標,分別是經濟上的騷擾因素(如內線交易與掏空等不道德行為、人群滋事、暴力等)、立法對經營事業的容易度(立法效率不佳)及經濟和社會的改革需求,調查結果均較去年退步。

中國兩年躍升16名
相對於台灣連續兩年退步,中國總排名則是連續兩年大躍進,二○○五年全球第三十一名,去年升至第十八,今年再升至第十五名,尤其經濟表現高居第二名,政府效能第八名,較去年進步九名。
對於台灣競爭力直直落,許勝雄表示,這幾年台灣政局不穩定,尤其政黨鬥爭,政策無法順利推行,許多重大投資案都被環保意識給擋住,立院和行政體系未能接軌,排名連續兩年滑落並不意外。
經建會主委何美玥表示,中國大陸外資湧入,建設不斷,排名自然向上提升。不過她強調,由於IMD的調查是以去年一整年經濟數據,加上今年一至三月在台外商和企業經營人的問卷調查分析,去年的紅衫軍倒扁、力霸掏空案及卡債風暴,都對整體表現有所影響。
中 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則認為,IMD的指標只適合自由國家,不適合用來檢視非自由國家,且中國競爭力屬於「後發劣勢」,過去的發展模式都是在仿傚台灣 等亞洲四小龍,因中國資源豐富,運用初期會有好的表現,但如果體制沒改變,競爭力一定往下掉,而台灣問題是國內政治紛擾,屬於內部問題,雖已看到警訊,但 不用太擔心,只要針對警訊檢討改善,明年競爭力仍有機會回升。

美星香港佔前三名
IMD的報告指出,美國、新加坡與香港是全球競爭力前三名國家。

台灣中國競爭力比較
台灣:第18名
中國大陸:第15名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