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070527

故宮砸8億 人車分道失敗

故宮博物院花八億多元調整正館動線,未料,完工後人車雜沓更勝以往,遊客在車輛包夾下險象環生,心驚膽跳的故宮高層悄悄向專家求援,尋找解套之道。
諷刺的是,目前身陷工程弊案的故宮正館工程全名是「正館公共空間、展覽動線調整與周邊環境改善工程」,院內、外的動線調整是此一工程首要考量,在動工之初曾標榜「人車分道」,試圖改善原本人車雜沓的景象。

故 宮重新開館後,雖然將原本可供遊覽客上下的正館廣場改為行人徒步區,但正館地下一樓新闢的車道尾端,卻與行人穿越道呈交叉狀,形成人車爭道。最要命的是, 遊客從正館一樓轉往圖書文獻大樓參觀的路徑上,經常會因視覺上的盲點,不易察覺從下方竄出來的車輛,許多遊客都曾被嚇出一身冷汗。特別是熱門的假日時段, 經常出現遊客閃躲車輛、被車陣包夾的恐怖畫面。

其實,故宮內部原本就預料會有這個結果。早在聯結故宮內外的新車道在一年前剛成形時,故宮人心裡就暗叫「不妙」,內部會議即曾討論過各種對策。

有人建議讓車道延伸到故宮的北門廣場,但因底下就是故宮文物運送地道,無法開挖而作罷。也有人建議開挖山洞,但如此一來工程預算又將暴增。

故宮院長林曼麗甚至希望前副院長丁育群,能針對整個院區的公共空間重新規畫,但因丁育群不願在故宮久留,在新工程要及時完工、開館的壓力下,最後不了了之。目前只好加派警衛在車道口指揮交通。

據了解,林曼麗現已拜託建築師姚仁喜,代為解決棘手的館前交通問題。目前有可能以人行陸橋等方式,讓人車分道,還不知道須再增列多少工程預算。

業界冷看:比家用差

故宮正館改造工程耗資八億餘元,建築界對它的建材評為:「以一般家庭用的建材還差」,灰濛濛的地板和粉刷不勻的牆面,讓高價打造的故宮呈現卻是廉價感。

建 築界人士指出,大廳地板,原設計是用石材,最後用的卻是價格差了一半的仿石磚,這種乳白色仿石磚很容易磨損,才用三個多月已變得灰濛濛一片,還被叫成「吸 髒板」,而且它既洗不乾淨,也無法上臘。據傳,只有一種清潔劑能去除它的髒,也因而傳出有心人士「連地磚也綁標」的說法。

此外,原設計的牆面本來也應該用石材,結果最後只塗上價格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防霉漆。天花板及外牆內側的輕隔間,也從纖維水泥板變成矽酸鈣板。踢腳板用的是塑膠製品而非較高檔的木板。業界人士意有所指表示,真不知八億多元用到哪裡去了?

防水遜 蟲蟲大軍入侵

故宮正館甫重新啟用三個多月,即爆發長蟲、漏水事件。有鑑於故宮正館動線如迷宮、施工品質不良、建材劣質、展間標示不明,已有知名文物專家呼籲「全民檢驗故宮」。

故宮有蟲,是正館動工前即長年存在的老問題,主因是建築物老舊、各國遊客又多難免「夾帶」,故宮一向固定消毒、滅蟲。但正館甫經全館大翻修、才重新啟用不久,蟲蟲大軍立刻重現,問題不單純。

目前,二樓書畫展廳全面封閉、三樓三○六展室「印象深刻酖院藏璽印展」局部封閉,以簡陋屏風隔開。但熟知內情的故宮員工更透露,是地板長蟲子。

三○六展室原本是露天區域,在整建後被納為展覽空間,但因防水未列入此次正館動線改善工程的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防水氈沒做好,必須控制恆溫、恆濕的展室,地板竟然發霉、長蟲,於是剛完工的地板被迫要全部掀掉重做。

(聯合報)
--
台大「綠房子」 等3年開幕

台大節能環保屋「綠房子」落成三年多,最近終於拿到使用執照,昨天歡喜開幕,未來將開放民眾付費參觀,宣導節能建材好處。

「綠房子」坐落在台大基隆路旁農場中,是占地300多坪、高10.5公尺的三層樓環保別墅,是台灣首幢以節能、永續、自然與科技結合等概念建成的環保屋。

策畫者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韓選棠說,會建綠房子是九二一大震後想出的點子,當時國人開始正視建築安全,節能屋是對未來新建住屋示範,怎樣做到既防震、節能又環保。

綠房子在建材、設計方法及設備與眾不同,一進庭院腳下踩的地磚是透水磚,可蓄集雨水,省去澆花用水;大廳旁的玻璃屋面北朝西六十度,設有通風口,緊閉時可蓄熱,減少暖氣使用,開啟時可讓冷空氣從下方進入、熱空氣向上排出,調節室內溫度。

屋子頂端有「太陽光收集器」,白天吸收陽光,晚上轉為室內四盞光纖燈照明。此外還有採光觸媒不會髒的壁磚、隔熱的塑鋼板、隔音隔熱的雙重玻璃、蜂巢板環保家具、雨水回收井及奈米磁磚,八座抗震阻尼器,讓七級地震感覺不到五級。

韓選棠指出,綠房子建成時,因無法以目前建築法規核發使用執照,以致妾身未明,建研所後來推出15項綠建築標章,符合7項以上才算綠建築。台大「綠房子」取得使用執照後,未來將開放民眾預約參觀,因有人員解說,酌收參觀費。

他說,綠房子造價一坪5、6萬元,比起一般建築並不算貴,花蓮已有不少節能概念的綠房子,但節能概念在建商腦中仍屬粗淺,「種爬牆虎不算綠建築吧!」

(聯合報)
--
生活步調亂 小心胃罷工

社會充滿競爭及挑戰,生活充滿壓力,雖說吃飯皇帝大,但忙碌的現代人不是三餐不定時,就是忘記吃飯、暴飲暴食,嗜食辛辣,常吃消夜。食物進入人體,主要靠胃負責消化,若工作過度,少不得要維修,說不定還會罷工。

書 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胃痛較常發生在胸骨劍突下,兩側肋骨中間的心窩,以及左上腹部這兩部位,但其他部位的疼痛也可能是胃痛;另外,上腹部器 官眾多,除了胃,還有肝臟、膽囊、胰臟、脾臟,甚至大腸的橫結腸也頗為靠近,這些器官不管那個工作不順或是零件故障,都可能以腹痛為表現。

國泰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楊瑞能提醒,別把所有的腹痛都當胃痛,也別以為胃痛只要忍一忍就沒事了,即使自行服用胃藥讓疼痛緩解,仍建議就醫,詳細診斷,找出腹痛的原因,以免延誤病情。

王志堂說明,腹部問題的診斷通常先看超音波檢查結果,若確定是胃的問題,則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待排除肝、膽等其他腹部臟器問題,確定腹痛是胃疾作怪。

臨床常見的胃痛原因包括發炎、潰瘍、腫瘤和痙攣。

胃部發炎常見原因包括感染、消化不良等,王志堂說,常見的胃炎症候包括惡心、嘔吐、發脹、畏寒,胃部發炎常和體質有關,若飲食過量、咖啡因及酒精等物質刺激,也可能導致發炎。

潰湯和腫瘤都需要胃鏡診斷,過去認為潰瘍與壓力有關,但自一九八三年澳洲醫師Marshall自人類的胃中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後,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與潰瘍極有關連。楊瑞能說,經由胃鏡檢查可取出胃黏膜檢驗,若確認潰瘍與幽菌有關,臨床多以抗生素維結合治療潰瘍藥物來改善。

胃是消化器官,但受情緒影響頗大,遇有緊張、壓力,胃壁會收縮,嚴重者就會痙攣。若是胃痛到必須去醫院掛急診,然後打一針就好過很多,這通常就是胃痙攣,注射肌肉鬆弛劑使胃壁放鬆,紓解疼痛。

排除了器官實質病變,還是胃痛不適,那就可能是消化機能障礙,即俗稱的消化不良。但楊瑞能強調,消化不良必須完全排除器質性病變或異常,否則可能延誤病情。

消化不良原因不明,臨床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包括神經、肌肉、或內分泌失調等,楊瑞能認為,消化不良受情緒影響頗大,若持續沒有改善,也可能惡化成潰瘍。消化不良不易根治,制酸劑效果有限,最重要的是調整生活步調。

護胃小秘方

1.胃受情緒影響極大,須調適生活步調,避免壓力緊張。
2.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只吃八分飽。
3.禁暴飲暴食,忌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膩多食蔬菜,每餐肉和蔬菜的比例約1:3。
4.戒菸、避免喝酒,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食品。
5.蘇打餅乾和牛奶可緩解胃痛,因兩者都是鹼性,有中和胃酸效果,但不適合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疼痛緩解後仍要就醫,找出原因。
6.有胃痛病史者少吃酸的食物,若想喝優酪乳,應於飯後飲用。

(聯合報)
--
網路對對錯》吃香蕉 傷筋骨?

網路傳聞

筋骨曾受過傷或骨頭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香蕉,因為香蕉會影響鈣質的吸收,不僅不利剛動過骨科手術或骨折病患的傷口癒合,還會傷筋骨。此外,香蕉也不要空腹食用。

專業觀點

林宜信/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

香蕉是很好的水果,纖維質很豐富,營養成分也很完整。基本上,這個網路傳言,民眾聽聽就好,因為正規的中醫教科書和中醫傷科醫師都沒有這樣的建議。

若硬要將香蕉和關節扯在一塊兒,頂多只能講,香蕉屬於凝滯的食物,濕性體質的人因水分代謝能力不是那麼好,關節不是那麼靈活俐落,中醫師會建議最好少吃會影響水分代謝的食物。

另外,容易風濕、水腫等中醫所謂「脾功能較差」的人,由於水分代謝能力也比較不好,中醫師通常會建議這類體質的人不要吃太多香蕉。

蕭國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

筋骨不好的人不能吃香蕉,這是道聽塗說,沒經過科學證實。也有病患問我:俗話說「一滴精、十滴血」,性行為是不是不利骨頭癒合?也有患者拚命吃甘蔗,以為骨頭就能跟甘蔗一樣硬,我都會跟他們講「想像力太豐富了」,那乾脆啃石頭,石頭最硬了。

剛動過骨科手術或骨折的病患,要好得快一點,與吃不吃香蕉根本沒關係。聽醫囑最重要,該固定時就要固定,需要用拐杖時就要用,這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陳珮蓉/台大醫院營養部組長

吃香蕉不利筋骨?在西醫學裡,並沒發現香蕉裡有那個成分會影響骨頭發育。每回病患問我,我都會反問他們:「吃了真的會覺骨頭比較痛嗎?」

若真的要提醒患者,頂多是胃有發炎或胃比較容易不舒服的患者,最好不要空腹吃香蕉。基本上,這類患者最好都不要空腹食用比較甜或酸的食物,像鳳梨、奇異果等。

(聯合報)
--
美國戰爭史料 上網看得到

Ancestry.com網站24日宣布,已經把美國的九千多萬份戰爭紀錄上網,這些戰爭包括英國人1607年定居詹姆斯鎮到1975年結束的越南戰爭。該網站還列出死於戰爭的350萬美軍的姓名,包括兩千名死於伊拉克的美軍。這些紀錄是研究家族歷史的寶貴材料。

Ancestry.com執行長蘇利文(Tim Sullivan)說:「我們的家族歷史與我們國家的歷史交織一起。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家庭成員或親人參軍為國家服務。」

在6月6日之前,民眾可免費查閱這些紀錄;6月6日以後,網民需要繳年費155.40元,才能自由查閱該網站的美國紀錄數據庫。

這些紀錄來自國家檔案與紀錄管理局,包括3700萬張圖片、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徵兵登記卡、軍人年鑑、四場戰爭的戰俘紀錄、陸戰隊1893至1958年的花名冊、南北戰爭時期的撫恤金紀錄等。

美 國的家譜學研究隨網際網路的發展而穩步增長。An-cestry.com、Genealogy.com、FamilySearch.com等專門搜索網 站,以及雅虎(Yahoo)、谷歌(Google)等普通搜索網站,協助激發了民眾對家譜學的興趣。Ancestry.com屬於Generations Network公司。

為了把這些軍事紀錄上網,該網站已耗費三百萬元和一年時間,聘請約1500名筆跡專家花費27萬個小時以審查一些古老紀錄。但這並非美國的全部軍事紀錄。過去四百年中,一些紀錄已經丟失或銷毀,還有些紀錄現在仍屬機密。

(世界日報)
--
死亡筆記風行大陸 當局查扣

《死亡筆記本》是日本漫畫,但中國大陸真的出現了仿照的「死亡筆記本」,不但風行中、小學校園,還衍生出更多花樣,如「死亡糖果」、「死亡網站」等,大陸並有許多網路論壇探討著:如果有這樣一本小冊,你要寫上誰的名字?

兩年前,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一度在大陸中小學校園造成轟動,號稱「名字被寫在筆記上的人就會死去」的筆記本,當時即曾走俏市場。今年以來,隨著《死亡筆記》電影進入大陸市場,又帶動了新一波流行。

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由小佃健創作,講述的是主人公「夜神月」撿到死神遺落在人間的「死亡筆記本」,他發現只要寫下想要殺死的人的名字,就會變成現實。故事中,「夜神月」用「死亡筆記本」來替天行道,殺死那些逍遙法外的壞人,探討的是複雜的社會問題。

但目前風行於大陸中小學校園的「死亡筆記」,並不承載那麼多的社會問題討論。它前卅頁都是黑紙,扉頁上是一個恐怖的骷髏,黑紙上以中、英文記載「死亡筆 記」的使用方法,包含「寫上名字後,若在四十秒內寫上死因,那人便會按照所寫的死因死亡」,「不寫上死因,一律當心臟麻痺死亡」,以及各種因詛咒而死亡的 案例,其餘則是空白頁,讓購買者自行填寫。

目前大陸市場上銷售的「死亡筆記」分珍藏版和普通版兩種,價格分別為五十元和廿五元人民幣,每本筆記本都附贈一隻「死神羽毛筆」。在「死亡筆記」的熱賣 下,大陸商家又推出一種「死亡糖果」,宣稱吃下這顆糖果的人會在七天內死亡。大陸還有人設置了「死亡網站」,模仿「死亡筆記」,讓網友在裡面盡情發洩,充 滿各類惡毒詛咒。

這種現象引起大陸學生家長、教師以及國務院「掃黃打非」工作小組的注意,並下發文件,要求各省市全力查繳「死亡筆記」。據《新華社》報導,今年四月以來,江蘇、上海、河南、廣西、新疆、福建、福北、四川、重慶等地,共查獲「死亡筆記」二千四百餘冊。

但部分大陸中、小學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們只是認為「死亡筆記」很酷,所以買來當筆記本或聯絡簿,「大人們」實在不必太過大驚小怪。

(中國時報)
--
魔法公主的森林─世界遺產屋久島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魔法公主》中,魔法公主置身在一片連石頭和樹木都長滿青苔的綠色森林裡,林中經常是雲霧飄渺,有許多狼、鹿、野豬、猴子和小精靈圍繞著她,魔法公主一心搶救的那片森林其實就在屋久島的白谷雲水峽。

宮崎駿的靈感來源

日本最早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屋久島,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縣最南端約六十公里外的海上,是個面積約五百平方公里,方圓一百三十公里接近圓形的小島。許多日本人喜歡揹著登山背包到島上尋幽探勝,尤其不會忘記去尋找「魔法公主的森林」所在的白谷雲水峽。

這片屋久杉、照葉樹林茂密的原生林中,沿著步道可看見清澈的溪流和瀑布,森林最大的特色是不管是岩石、樹幹或倒木等都長滿青苔,看過《魔法公主》的人一定對這神秘世界印象深刻。

《魔法公主》片中真實呈現了屋久島森林的景象,而且位於標高一千多公尺,可眺望宮之浦岳和安房川的太鼓岩,就是山犬神站立的石崗,林中的岩屋也就是片中山犬神莫洛一族的住處,因此遊客總不忘在此拍照留念。

宮崎駿導演為了尋求創作靈感,曾數度走訪屋久島。屋久島南部還有個「千尋瀑布」,瀑布潟落在V字型的溪谷中,左側有一大塊花崗岩,因為像上千人手牽手那麼大,所以被命名為千尋。

山姬傳說歷久彌新

《魔法公主》描寫未開發的森林中住著山神與木靈,人類因開發森林而與山神起衝突,這個構想似乎與屋久島的民間傳說神話有些關聯。

屋久島上有九○%都是山岳、森林,環繞著沿岸的平地只佔全面積十%,當地約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人主要都居住在沿海的平地。

這種特殊自然環境使得當地人相信深山裡真有神明,且對山岳極為尊崇信仰,島上廿四個聚落的居民每年都會定期去「岳參(朝山)」,到山頂上祭拜山神,祈求保祐風調雨順、全家平安。

神秘且不可侵犯的群山百岳,讓屋久島流傳著許多民間神話故事。在屋久島長大的人兒時都曾被長輩警告說,「屋久島的深山裡有『山姬』,不能走進深山喔!尤其是舊曆年的正月、五月、九月的山神祭時,絕對不能到山裡去」,也有很多老人斬釘截鐵地說自己見過山姬。

每個月下三十五天雨

下野敏見著的《屋久島民話》書中記載,傳說中的山姬是木精,身穿紅色的十二單和服,有一頭像似剛洗完頭,閃閃發亮的飄逸長髮,萬一在山裡遇到山姬一定要對她笑,而且一定要搶在她笑之前笑才不會被吸血。諸如此類的屋久島傳說可能也提供宮崎駿不少靈感。

屋久島雖然位於亞熱帶,島上卻涵蓋了從亞熱帶到亞寒帶的氣候,在此可看到從日本北海道到九州的自然景觀。屋久島的多雨、迷霧濛濛也是聞名的,當地人戲稱,「屋久島每個月下三十五天雨」。

屋久島環境文化村中心的館員解釋說,水是島上生命的泉源,來自海上的溼氣籠罩屋久島的群山,暖風遇冷空氣而化成霧、化成雨,雨水形成河川、瀑布再流向海裡,水的循環打造出屋久島特殊的自然生態。

神木鹿猴處處可見

島上的森林生態也很特殊,各類植物隨生長高度不同垂直分布,最知名的是樹齡逾千年的「屋久杉」及樹齡數千年的神木「繩文杉」「紀年杉」等。屋久杉是木材中的極品,過去曾遭大規模砍伐,就像「魔法公主」中所描繪的,至今森林中仍四處可見砍伐丟棄的倒木。

這片綠林現在已經受到保護,自然生態得以保存,雖然有許多觀光客造訪屋久島,但是在大家高度的環保意識下,林中的鹿、猴子等動物仍然活躍,魔法公主的森林依舊綠意盎然。

(中國時報)
--
台灣行路 生命賤如螻蟻/吳美惠(業務行銷人員)

從小在台灣長大,走在馬路上已經習慣「行人讓車輛,小車讓大車」的「交通規矩」。雖然學校教育不是這樣教的,交通法規也不是這樣訂的,但是不知怎麼的,車 子開的愈大的人愈沒有禮讓的美德,小的見到大的心生畏懼,自然得乖乖地讓路,至於大小旗鼓相當的,那恐怕得看誰的駕駛技術比較高超了。

多年前奉主管之命考取駕照,主管為了讓我熟練以便日後接送客戶,要男同事如教練般陪同我開車上高速公路練習。途中,一輛車在後方不斷地閃燈,我問同事: 「他要幹嘛?」同事說:「他想超車,但要妳先轉換車道,不必理他,他自己可以先轉換車道再超車。」我於是繼續開,不理會他。後面那輛車在不斷閃燈無效後, 遂轉換車道再超車,並在開到我前面後突然煞車再趕緊加速開走,我在他煞車的剎那也跟著緊急煞車,同事見狀破口大罵:「他XX!還好妳反應快,要是我一定追 上去!」當時幸好後面沒什麼車,要不然後果恐不堪設想。

好幾次在十字路口上,明明直行的是小車子,轉彎的是大車子,偏偏小車遇上大車,尤其是大卡車、大巴士或公共汽車,就如同小蝦米遇上大鯨魚,得乖乖地停在路 中間讓大車先彎過去,休想他們會主動停車讓你,有時候車多,就這樣等到對面紅燈亮了被「卡」在路中間進退不得,險象環生。

家住巷子裡,假日常有小孩在巷裡玩耍,每每有機車從一頭的巷口冒出來,向另一頭飛奔而去,常常讓陪在旁邊的大人們心驚膽跳,一聽到機車聲就快喊:「車子來 了!車子來了!」所有的小孩無不應聲快閃;而那些機車騎士們,不是大按喇叭就是如入無人之境,好似小孩子們閃邊讓路是理所當然,少有人願意主動減速慢行、 繞邊而過。

在日本九州旅遊時,導遊在遊覽車上告訴我們這群台灣來的觀光客:「下車後可自由活動,這裡的汽車看到行人會停車讓行人先過馬路…」下車後,立刻把導遊的話 當「神話」一般拋在腦後,走在馬路上見到汽車即將開過來,習慣性地像在台灣一樣加快腳步向前衝,沒想到車子居然真的都停下來,直到所有的行人通過馬路。簡 直是「奇觀」!

在英國求學時,有一次走在校園裡,一輛貨車從我左手邊開過來,似乎要從我前面穿越過去,卻在距我尚有約莫十公尺之處停下來,之後,貨車司機一直看著我,而 我本能地放慢腳步,心裡頭納悶這車子怎麼了?一直到幾乎也要停下腳步,司機見狀微笑示意要我先過,等我走過去之後貨車才加油開過去,原來他停在那裡是為了 讓我先過去,當時的我,心中的震撼著實不小。

曾因工作關係在美國短暫居住一段時間,必須自己開車上下班。第一次開車上路前,同事們殷殷告誡:「在這裡開車可千萬不能像在台灣一樣…」不管開到哪裡,只 要是要轉彎或是要穿越路口,不管有沒有紅綠燈,一定要把煞車踩到底,停個幾秒鐘,篤定不會撞上行人或其他車輛才可開過去。後來發現,即便是在超市的大型地 上停車場裡,當要轉彎或是穿越通道口,明明通道上無人也無車在走動,駕駛們仍然是先把煞車踩到底,停個幾秒鐘左右觀望後再開走。這樣的舉動,如果換成是在 台灣,恐怕不是馬上被後面的車輛按喇叭就是被罵神經病。

能夠把別人的生命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地珍惜,才能夠徹底奉行禮讓的美德。走在異鄉的馬路上,覺得自己像個人;走在自己國家的馬路上,卻常覺得生命賤如螻 蟻,偶爾騎機車或自行車被開車的人讓了一下就覺得受寵若驚,心裡好奇這裡面坐著的是哪一號稀有動物?我們常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比較物質生活條件,什麼時候 才能夠將比較的指標提升到無形的精神層面?如果生命不受尊重,擁有再好的物質生活,意義何在?

(中國時報)
--
靈魂活 文化意識才不凋/陳以新

近年來,許多本地知識分子談到如何發展「台灣在地文化意識」時,經常運用本土化、族群包容、超克藍綠、培養國際觀、推展兩岸經貿關係或打造新公民知識平 台……等客觀符號,呼籲相關決策單位與有識之士進行政治干預。這些訴諸集體性的宏大論述並非不好,筆者也肯定其良善;然而,當我目睹芸芸眾生快步奔忙於台 北街頭,卻在人擠人的捷運上垂瞼不語,或是滿臉倦容地闔上了雙眼,我深感到某種關於台灣的思想和生命正在窒息、凋萎。說到底,我們必須從心發聲、個性塑造 與靈魂的自覺中找尋文化意識,建立閱讀文化的能力。

身在移民島嶼、又飽受不同歷史時期的殖民與流離,我們或許早已習於借用既定的中西理論來為文化困局解套,卻又無力汲取其正面元素,來扭轉這些語彙當中的父 權國族殖民遺緒;另一方面,我們總把個人日常感受迅速消費在八卦、狗仔、星巴克或LV等稍縱即逝的浮動商品認同上。兩造間缺乏深度辯證對話的現象,其實正 指出了台灣在文化閱讀與批判能力方面的貧困。這種貧困使我們活(埋)在「它/我」分裂的無知浩劫裡,對別人的苦難缺乏由一己出發的認識,更無法以經驗自我 的方式來挽救文化苦難。

我認為,若要喚醒本地文化創造力和文化政治的實踐動力,就不能讓改革的語言耗轉在民主的再現/超克形式裡,任由媒體名嘴和政商權勢人物日復一日地剝削文化 資源,卻使島上子民不斷掙扎在文化想像赤貧化的過程裡;想像的赤貧將導向歷史的赤貧,更而強化了歷史的殖民。但是,想像的力量在哪裡?對詩人、小說家和基 進哲學家而言,想像是「個性」的表達,也是源自地心、生生不息的岩漿,她使一個人「發聲」、「說話」,用小說、詩歌與圖像詠唱出心與靈魂的憤怒、哀悼與悲 傷;這顆心靈於是開始在緩慢、甚而充滿痛楚與屈辱的生活過程中,閱讀、反省並記憶自己,進而觀照、探索它的生命狀態。有了這種對話性的能力、藝術與倫理, 我們才能續談台灣脈絡下的人性與人權議題。

有人可能會說:「我忙著賺錢營生,哪有餘裕奢談文學與想像?」也有人說:「都該怪我們求學時代的老師,沒有指引我們培養藝文解讀能力。」這固然點出當代台 灣經濟、價值與教育體系的嚴重問題,但它們不也弔軌地流露出某種靈魂的怠惰、自我的放棄?當一個人活在過勞、悲慘、乏人指引的鐵器時代,難道就意味著她必 然失去自我教育與自我再造的能力?當一個人活在文化符號與文字印刷四溢的機械時代,她難道不能告訴自己:今天我要停頓下來,以人的姿態拾起一顆受傷的心, 剝開她的冷硬外殼,感受她、照料她、敘述她,並在這股聲音的帶領下,進入我自己被世界遺忘的歷史與文化,讓所有受傷的聲音活在我的意識裡,也讓我得以活在 我的生命裡?

美國桂冠女詩人葛律珂(Louise Gluck)的〈野鳶尾〉(The Wild Iris),從它者靈魂邊緣的無根荒寂,回寫到自我生命中心的意識與覺醒,其中一段說:「你們這些不事記憶的子民/竟忘了從另一個世界走來的甬道/我要告 訴你們,我會再次說出自己:所有/孵自遺忘的事物都歸回我這裡/為了找尋一種聲音…」。靈魂與它者的「發聲」,就是詩人面對世界苦難時的哭泣、自省與創 造,就是個性、記憶與文化意識的誕生,且讓我們從閱讀這憤怒而憂傷的聲音開始。

(中國時報)
--
Harry

傳統上,Harry被視為Henry的小名,但現在後者已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名字,除了英國王室,很少人會堅持這兩個名字之間的從屬關係。英國王位第三順 位繼承人哈利王子,如果有一天坐上王位,王號大概會是亨利九世。至於哈利.波特,恐怕全世界的粉絲都不會考慮喊他亨利。

亨利源自古德文Heimerich「一家之主」,幾乎所有歐洲語言都有這個名字,法文Henri(發音:昂赫伊)、西班牙文Enrique、義大利文 Enrico、德文Heinrich、Hendrick與Hank都很常見。這名字的女性形是哈麗葉(Harriet)或亨麗耶塔 (Henrietta)。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前半的美國文壇,成名的亨利特別多,包括詩人朗費羅(Henry Wordsworth Longfellow)、散文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與門肯(Henry L. Menken)、小說家詹姆斯(Henry James)等。

(中國時報)
--
莫怨蒼天變了心/ 邱志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即使不是堆滿落葉的深秋,走在森林裡,都可以感覺到從腳底下傳來的浪漫。走在不同的森林裡,腳底有著不同鬆軟的觸感,湧現心田的愉悅卻是相同的。

仔細檢視土壤的組成材料,黏土、沙粒或偶或出現的碎石,本身都不具備彈性。較大的土壤團塊,和岩石石塊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土壤團塊中佈滿著孔隙,構成 了森林土壤疏鬆柔軟的觸感。土壤的孔隙,隨著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例如都市公園中的土壤,和近郊的森林土壤比較之下,本質上便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不僅是孔隙 的數量有別,孔隙的形態也有相當大的不同。森林土壤具備大小不等的孔隙,公園土壤的孔隙則局限於單純細微。
捧起森林土壤團塊稍加震動,土塊會自然裂解成形狀大小不一的團粒,集合這些團粒成為土壤構造。形狀分歧多樣的構造,並不會出現在所有的土壤中,而是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建構不同的風貌。

層次分明的森林土壤

土壤構造,雖有浪漫的情懷,卻有脆弱的體質。過度踩踏之類的人為活動,會造成森林土壤喪失構造──孔隙,退化成類似公園緻密、缺乏孔隙構造的土壤。

森林土壤,不僅止於提供漫步時的浪漫想像,更攸關生活上切身的水源供需與國土保安。

仔細檢視森林的土壤層次結構,在地表上堆積著枯敗腐葉的腐植層,緊接著是深色、含有高量有機質的土壤表層,然後是色澤較淺、有機物含量較少的底土層,更下方則是初步風化的岩石碎屑。

森林的各個土層中,包括枯枝落葉堆積、小動物挖掘、腐爛樹根,構成大小不等、形狀互異的各種孔洞管道。加上上述由土壤團塊所構築的纖細孔隙,共同撐起了地 底超乎想像的空間。尤其在土壤表層,孔隙可高達整體體積的70%。這些曲折而分歧的孔隙,多少維持相通的狀態,提供了土壤中良好的通氣、透水性質,同時也 具備相當程度的保水效果。

森林土壤的層次分布,更構成了自然的維護系統。樹冠本身如同傘蓋,可阻擋暴雨的重力衝擊。地表堆積的落葉腐植物質,能夠進一步舒緩雨滴的撞擊力道,防止雨 滴對於土壤結構所造成的破壞和侵蝕作用。土壤的孔隙完整健全,不至於被迅速填補阻塞,所以地表水能夠順暢地往土壤內部滲透。

透過這些土壤孔隙,雨水可以由地表滲入土壤內部,暫時儲存在土壤中。蓄積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緩慢而持續地釋放到河流中,也就造成乾旱時節,溪谷中還能保有堅貞細流。

令人驚歎的保護層

柔情的森林,究竟又如何面對風雨的暴虐,撫慰溪流驚恐的心?

森林間的降雨,一部份被樹木的枝葉、攀附植物、地被植物所留滯。到達地面的雨水,會逐漸滲入土壤內部,除非歷經長時間的豪雨,不至於形成地表逕流。

雨水通過透水性良好的腐植層往土壤下層移動,或者沿著坡面的方向往谷間底部方向移動。隨著孔隙大小和性質的差異,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動速度有所區別。透水性 高的土壤表層,雨水流動較快;底部的層次流動較為緩慢。這些通過土壤孔隙的水流,都比沿著地表移動的逕流和緩,不至於立即進入溪流。況且土壤孔隙的水分歷 經滲入和流出的過程,也延緩了雨水到達溪流的時間。即使是短時間內的集中降雨,也能夠較為均勻而穩定地注入溪流。

森林能夠減緩豪雨往河川奔流的水量。土壤孔隙扮演著類似海綿的緩衝機能,讓森林成為地底隱藏的水庫。

森林對於水源的涵養功能,真正的主角是土壤;土壤孔隙所存在的空間特性,發揮了暫時留滯雨水的效果。森林則間接提供土壤生成的環境和維護土壤構造,基於這 個因素,並不能單憑森林的植被種類,研判保水能力和河川的流量關係;森林土壤的化育形態、森林的坡面,才是真正決定遲滯洪水的因素。

了解森林儲水的本質,再檢視台灣的森林體質,讓人為之憂心不已。長年經濟開發至上的政策,在台灣開鑿各式的道路,一條條的道路猶如利刃,一次次地切割原始林,啃噬著台灣的命脈。即使補植人工林,卻已無法挽回森林體質改變的事實。

水源地飽受人為威脅

審視中橫公路沿線高山墾殖活動旺盛、火災頻繁的梨山一帶。雖歷經數度造林,卻僅能勉強維持安慰成份居多的人工林。走進林內,但見表土嚴重侵蝕流失,亂石遍 佈堆疊,殘留參雜大量碎石的土壤,並未充分化育。映入眼裡唯有悽愴驚心,腳下也無法體會鬆軟的感動。這種缺乏孔隙結構的土壤,幾乎完全不具備防洪的功效。

類似的情形,發生在台灣各地山脊。各處水庫上游,台灣賴以活命的水源地,竟然多是公路暢通,旅遊觀光、高山墾殖頻繁的區域。毫無管制的山嶽活動,殘害著森林地表,預支未來幾個世代的環境負債。走在台灣背脊,呼吸著歡笑和驕傲,卻是踩踏著昂貴而沈痛的浪漫。

土壤生成化育的速度極為緩慢,森林中形成一公分表土,需要耗費數十年以上的時光。在缺乏完善保護的地面,一場暴雨就可能洗去了百年的績業。對於陡峻的台灣 山林而言,輕率的土地利用行為,無法避免森林表土遭受侵蝕流失。表土的侵蝕作用,造成土壤結構性的破壞,導致森林的水文涵養功能潰決。縱使立即將墾殖區強 制造林,奈何珍貴的表土已剝蝕殆盡。如此森林,空有光艷外表,卻不具嫻淑慧心,如何斡旋天地之無情?

倘若稚嫩的人工林,氣質涵養尚還無法被寄予期待,豈能縱容恣意暴露的高山蔬菜田,繼續招搖釀災?數十年來的曲解和放任,讓有情政策對國土作最無情的殘害。在相當的歲月裡,暴戾的雨水,依然凌遲山脈的痛處,鞭笞台灣背脊上脆弱的筋骨。

(中國時報)
--
買賣個人資料 擬改公訴

鑑 於部份不肖公務機關官員,或金融行庫等民間公司職員唯利是圖,盜賣民眾個人資料給地下錢莊或詐騙集團,尤其非法取得後寄發惱人的垃圾郵件,法務部在「電腦 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中,將買賣個人資料行為從告訴乃論罪修改為公訴罪,並大幅提高刑責,最高為五年有期徒刑。

寄廣告信、垃圾郵件 將觸法

未來若是公務員涉案,依法得加重其刑二分之一,最重可處七年半徒刑,與涉及貪瀆案的重刑幾乎沒有差別。

將來包括孕婦到醫院待產,家人卻已先接獲油飯、胎毛筆廣告信;孩子準備入學,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廣告信已寄到家中;未經同意,網路公司或個體戶大舉販賣蒐集的大筆電子郵件信箱供寄發垃圾郵件等行為,均將觸犯本法,檢警接獲檢舉後必須主動追查。

法務部官員表示,此影響頗為廣泛,由於目前個資法是告訴乃論罪,很多民眾怕麻煩不願興訟,觸法的官員通常僅由機關行政處分了事,將來改為公訴罪後,檢方將主動出擊、追究刑責。

刑責大幅加重 最高五年徒刑

另一個修法重點是大幅加重刑責。修正案中,將「意圖營利而違法蒐集、利用或盜賣個人資料者」的刑責,由原本二年以下徒刑,提高為五年以下徒刑,且原先得併科四萬元罰金,大幅加碼為五百萬元罰金。

多位朝野立委曾向法務部反映官商勾結太嚴重,被垃圾郵件、廣告信函煩死了,還建議法務部:「這種刑度嚇阻力不夠」,主張提高至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法務部考量後仍認為,最高五年徒刑的刑度較為適當。

為避免民眾個人資料遭變更、刪除等結果,如透過私人關係刪除前科資料,修正案也將該犯行從現行三年以下徒刑,提高為五年以下徒刑,法務部官員解釋,此行為如同偽、變造私文書,故比照偽造文書罪最高的五年刑度。不過,此項條文仍採告訴乃論罪。

法人、團體或自然人 都適用

法務部官員表示,由於個人資料常被民間業者盜賣,甚至做為詐騙集團犯罪工具,但現行個資法規定適用的「非公務機關」,僅限於徵信業等八類行業及壽險業等少數民間事業,許多民間業者不受法律規範,即使任意盜賣客戶個人資料,卻無「法」可罰,有不小漏洞。

因此修正案刪除非公務機關行業限制,即公家機關外,即使其他民間公司、法人、團體或自然人都適用個資法規定。

法務部長施茂林指出,政府應責無旁貸落實個人資料的保護,也可以提升國家形象,公務機關保有最多的個人資料,公務員應善盡保護民眾隱私權的責任,此修正案將來立法並公布施行後,必能有效遏止盜賣個人資料歪風。

垃圾郵件 泛指不受歡迎的電郵

垃圾郵件(spam)泛指不受歡迎的電子郵件,非經收件者許可大量寄發的任何電子郵件,都可以稱為垃圾郵件。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的定義,垃圾郵件內容包括賺錢信息、成人廣告、商業或個人網站廣告、電子雜誌、連環信等。垃圾郵件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前者多半是廣告宣傳,而後者則可能對收件者植入病毒、木馬程式,造成個人資料的外洩。

根據資訊安全解決方案業者賽門鐵克(Symantec)的「網路安全報告統計」,2006年下半年的垃圾郵件流量占該公司監控所有電子郵件的59%,所有垃圾郵件中有44%來自美國,其次是歐盟,佔了7%,第3名則是中國,佔了6%。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