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70530

ZARD驟逝 精選輯衝回榜首

日本人氣創作女歌手ZARD坂井泉水,27日下午3時在東京慶大醫院因從安全梯摔落、腦部強烈撞擊遽逝消息,讓亞洲各地歌迷震驚又難過,她的親人決定昨晚守 靈、今天將她安葬,所有行程都不公開,唱片公司則宣布,將於6月27日在東京青山葬儀所舉辦「ZARD音樂追思會」,讓樂迷可以一起懷念這位神祕歌姬。
ZARD 過世的消息來得突然,同時她去年6月罹患子宮頸癌、今年4月發現轉移到肺部的住院治療生活也隨之曝光,各地歌迷都上網發表難過的心情。警方調查後,從摔落 的高度只有3公尺推斷,坂井自殺的可能性低,但由於事發當時現場沒有目擊者,對於住院治療的她為何清晨5時獨自更衣外出散步,還有為何會越過安全梯高 1.2公尺的欄杆摔落等部分,仍存有許多疑點待釐清。

ZARD所屬唱片公司,已在各地分公司大廳設置獻花台,擺設ZARD照片和她歷來音 樂作品供樂迷憑弔,日本各大唱片行也陸續設置追悼專區。昨天ZARD的唱片在台灣、日本都出現唱片行爭相補貨現象,當中去年 10月發行的雙CD精選輯「Golden Best 15th Anniversary」,更立刻衝回公信榜專輯榜單日冠軍位置。

(聯合報)
--
ZARD驟逝 粉絲怪罪大黑摩季

日本女歌手「ZARD」坂井泉水意外過世後,曾是同門的歌手大黑摩季卻意外成為眾矢之的,因她曾在電視節 目中,批評某位歌手缺乏實力,只標榜樣貌和身材,矛頭指的就是當年跟她爭做公司一姐的ZARD,讓歌迷在ZARD驟逝後,把氣都出在大黑摩季身上,甚至還 將大黑摩季的CD丟掉洩憤。

ZARD意外摔落醫院樓梯過世後,外界都不敢置信,大批歌迷在ZARD出事的醫院守候,她所屬的經紀公司再次強調,ZARD 並非自殺,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揣測。據日本媒體報導,ZARD 應該清晨時,想坐上樓梯欄杆,一時不小心掉下來,後腦著地傷重不治過世。

(聯合晚報)
--
ZARD墜樓亡 性感寫真熱賣

日本人氣女歌手「ZARD」坂井泉水傳出因摔落逃生梯意外過世,她17年前以本名蒲池幸子推出的性感寫真集《Nocturne》,一夕間洛陽紙貴,東京神田中古書市場叫價12萬日圓(約3萬2400元台幣)。

精選輯銷售稱冠
她的死因眾說紛紜,慶應大學醫院指出,她選擇下雨天早上外出散步的動機不太尋常,由於逃生走道設有高1.2公尺的欄杆,除非自己攀爬躍下,很難發生墜樓意外。日本警方表示,雖不排除自殺的可能性,但選擇3公尺高的地方跳樓並不合理,目前仍在調查中。
日本、台灣粉絲上網留言表達不捨與惋惜,今天將低調舉行告別式,經紀公司計劃下月27日號召歌迷在東京青山舉行追思會。
她去世後,歌迷搶購她去年10月發行出道15周年精選輯《Golden Best》,前晚再登上日本亞馬遜網站(amazon.co.jp)音樂銷售排行榜冠軍。

(蘋果日報)
--
打雷時 關手機躲屋內

打雷時,如何避免可能遭雷擊?台電專家表示,絕對不可以使用手機,並且最好關機;而最保險的是,立即躲進封密的掩體,如房屋、汽車等。

雷擊會打中那裡?學理上是暉光電荷最強的地方,問題是暉光是肉眼看不見,所以只能從周遭的物體來判斷,像高立的尖端物如天線、旗桿等,就很容遭雷擊,所以要離得愈遠愈好。

但是,也不見得矮子與高的在一起,雷會打中高的。因為如果矮子身上帶有金屬等物品,一旦成為暉光最強處,就容易遭雷擊。

民眾要注意的是,雷擊時,不要在空曠地區撐雨傘、釣魚等,更千萬不要使用行動電話,最好關機,因為手機雖然沒有使用,但開機狀態中仍會接收訊號,雷擊時還是很危險。

雷擊時,最安全的就是躲進封密的掩體,像房屋、汽車,因為這些地方是等電位(即零電位),相對的很安全。台電專家說,據統計飛機平均每年會遭雷擊1次,但就因為飛機屬於封密掩體,即使遭雷擊也不會有損害;飛機在閃電時,怕的是氣團不穩,導致飛機突然下降。

該專家說,大樓通常會有良好的接地阻抗,遭雷擊也不會有損害,所以很安全。

至於騎樓,是相對安全的地方,因為雷擊通常是由上往下打。不過,專家提醒說,在高山(如阿里山)會有例外,因為地勢高,發生雷擊的雲團相對的較低,如果雷是平的打過來,騎樓就未必安全。

(聯合晚報)
--
眼睛也要防曬》曬出翼狀贅肉 可能影響視力

天氣熱、紫外線強,不僅可能曬出斑,連眼睛都可能長出「翼狀贅肉」,在結膜眼白處長出一小塊白白的突起物,久了可能影響視力。眼科醫師提醒,特別是農民、建築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一定要注意眼睛的防曬。

翼狀贅肉常見於東南亞等日照強烈的地區,因為長期曝曬,在紫外線刺激下,造成眼結膜組織增生。高雄長庚醫院眼角膜科主治醫師郭晉良表示,翼狀贅肉通常長在靠近鼻側的眼白部位,生長的速度很緩慢,患者一開始不在意,往往過了三到五年才來就醫。

郭晉良也說,翼狀贅肉若侵入到角膜,覆蓋在眼角膜上,就會影響視力,有些隱形眼鏡族也因為贅肉隆起,沒辦法繼續配戴,需要手術切除。

術後往往需要以羊膜覆蓋受損的結膜組織,保護眼表層組織缺損的部分,過去都得用縫線固定,最近以一種組織黏膠,不用縫合,只要將羊膜黏貼上去,可以縮短手術時間,而且復原時間較快,也減少縫線帶來的異物感。不過組織黏膠材料費較昂貴,目前需自費一萬五千元。

由於暖化效應,高溫現象明顯,陽光也越來越毒辣,醫師也提醒,常在烈日下工作的農夫、或是建築工人等,比起一般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更容易長出翼狀贅肉,即使手術後,復發率也高達35%以上。

因此外出工作或從事戶外活動,要特別注意眼睛的防曬,例如戴上太陽眼鏡,而且一定要購買能防UV的鏡片,不是選深色的鏡片就好,才能確實阻擋紫外線的入侵。

(聯合晚報)
--
內溫變內冷 國人不敢消費

中央大學昨天發布,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近五年半來新低。其中,國人對未來半年物價與家庭經濟悲觀,創歷年新低。

中大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公布,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數為六十五點五二點,比四月下降二點一五點,創下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以來的新低點。顯示民眾對經濟成長失去信心,不敢消費。

在六大構成指標中,除了對未來半年投資股票信心一項上升外,其餘下跌。

輔大統計系教授謝邦昌分析,調查分數「下降很明顯」,悲觀氣氛瀰漫,特別是在內需市場,原本以為去年底就可回溫,卻遲遲未見起色,使得今年第一季的狀況,從先前預期的「內溫」變成「內冷」。

六大指標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五月分數為卅二點六點,較四月調查下降六點八五點,顯示在近來國際原物料價格攀揚影響下,民眾對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已逐漸成形。

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是由中大台經中心主辦,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調查,台灣綜合研究院協辦。五月十九日至廿一日,以電話訪問的方式,採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二千三百廿七位台灣地區廿歲以上的民眾,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二個百分點。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一月曾發布最新二○○七年上半年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台灣信心分數在亞太十三國中排倒數第二,信心僅高過南韓,是亞太人民對未來第二悲觀的國度。

(聯合報)
--
消費信心 5年來最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公布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六十五點五二點,與上月相較下降二點一五點,是二○○一年十二月以來最低點;調查的六大項目指標信心中,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等指標更跌至二○○一年調查以來最低。學者指出,顯示民眾對未來經濟環境趨悲觀。

房市可能虛熱
五項指標包括國內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與耐久性財貨時機皆呈現下降,僅投資股票時機呈現上升,為七十八點四零點,較上月上升五點二零點。
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雲鵬指出,五月CCI及物價水準指標都創新低,除受物價不斷上漲因素外,政治、選舉議題炒作也讓民眾悲觀。輔大統計資訊系教授謝邦昌提醒,耐久財指標持續下滑,但房市卻熱絡,可能是虛熱,提醒民眾審慎。

(蘋果日報)
--
瀕死看到光 感到幸福…

國內外對於瀕死經驗的研究不少,綜合一些當事人的敘述,瀕死通常有不少共同的經驗,例如通過隧道、看見白光、出現人生回顧畫面等。

根據「柳暗花明又一生」一書所載,經歷瀕死經驗的人,可能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1.靈魂離開肉體,飄在空中。
2.經過一條隧道。
3.看見耀眼光芒。
4.感覺無比幸福快樂、安詳。
5.遇見已故親人或無名嚮導。
6.看見光之城。
7.出現人生回顧畫面。
8.接觸到大量知識,但在回到人世後,部分或完全遺忘。
9.自願或被迫起死回生。

不過,幾乎沒有人會在一次瀕死經驗中遇到上述所有現象。目前所知最一致的經驗,是看見強光,約百分之九十的瀕死經驗者都曾看過。

趙翠慧表示,資料顯示,絕大部分有瀕死經驗者,看到的都是美好景象,但也有少部分看到的是恐怖畫面。但不論經驗是美好或恐怖,所有經歷瀕死的人,重回人間後都會變得很正向。

瀕 死經驗也會改變人們健康及生活狀態。趙翠慧說,若是原本身體有狀況的人,經歷瀕死經驗後,有百分之九十會變得很健康。另外,百分之八十五的瀕死經驗者的婚 姻狀態會改變,趙翠慧認為,這是因為經歷瀕死的人們,想法會與之前很不同,因此夫婦難以再續,例如她的先生就覺得她變得很像老師,兩人目前已經分居。

(聯合報)
--
愛沙尼亞 爆史上首場網路戰

愛沙尼亞當局上月決定把首都塔林的蘇聯占領軍紅軍紀念銅像拆遷到偏遠的軍人公墓,引發境內俄羅斯裔居民激烈抗議,接下來一個月愛沙尼亞全國電腦網路遭受來自全球的激烈網路攻擊,幾乎癱瘓,愛沙尼亞宣稱這是史上第一場網路戰爭,俄國政府則是幕後黑手。

網路對愛沙尼亞百姓而言,就像民生用水一樣重要:他們投票、報稅、使用手機、逛網路商店,甚至付停車費,樣樣都得仰賴網路。

不 過,過去一個多月,愛沙尼亞重要網路基礎設施,包括國會、總統府、總理辦公室、政府重要部會、中央銀行、幾家主要報社等等的電腦網路,都受到所謂的阻斷服 務攻擊而被迫關閉。旅居國外的愛沙尼亞商人連續數天無法使用網路銀行調頭寸,國會議員無法收發電子郵件,報社網站當掉,當局為了防衛,一度被迫切斷對國外 的所有網路連結,讓愛沙尼亞有段時間幾乎處於網路圍城狀態。

愛沙尼亞民眾指控這一波波的網路攻擊指令來自俄羅斯以及境內的俄裔,目的在報復塔林政府把原本豎立在市區公園內的紅軍紀念銅像遷到他處。他們已追查出一個參與攻擊的網址,屬於俄羅斯總統普亭身邊的一位官員。

俄國政府否認和愛沙尼亞遭受網路攻擊有任何關聯。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艾維克舒接受訪談說:「情況已經演變成攸關國家安全的大事,和重要港口遭敵人封鎖沒有兩樣。」

攻擊事件發生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美國和以色列電腦安全專家齊集塔林,除協助對抗攻擊外,也實地見習如何應付數位時代的新戰爭型態。

美國負責網路與情報整合的副助理國防部長魏爾斯說:「現代社會有其脆弱一面,這場國對國網路攻擊可視為重要的分水嶺。」

攻擊在五月九日勝利日,也就是俄羅斯紀念蘇聯紅軍擊敗納粹德軍的國定假日,達到最高峰。愛沙尼亞電腦緊急應變隊隊長艾爾雷德率領國內頂尖電腦安全專家全力防衛銀行網路,希望金融活動不致中斷,其他政府部門,包括總統府的網路只能被迫棄守。

攻擊者運用散處全球各地,可能高達百萬部個人電腦的龐大僵屍網路發動攻擊。美國安亞伯網路安全專家納查利歐說:「當攻擊者指揮控制成千上萬部電腦製造出驚人的資料封包洪峰時,絕對可以達到全面癱瘓網路的目的。」

協助愛沙尼亞當局的美國網路安全專家伍德考克說:「艾爾雷德和他的部屬本領不錯。沒有幾個國家能擋得住類似的猛烈攻擊。」

事實上,遇上這類攻擊,防火牆還是無濟於事。為了阻斷來勢洶洶的資料流,艾爾雷德被迫關閉大部分網路,讓國人與外界斷了聯繫。

駭客手法 垃圾訊息狂轟

攻擊愛沙尼亞的電腦駭客,主要利用所謂的「分散式阻斷服務」技術,亦即以大量垃圾訊息轟炸愛沙尼亞境內網站,除堵塞伺服器外,也讓重要的網路路由器及交換機停止運作。

為了擴大攻擊效果,攻擊駭客還滲透散處全球各地的個人電腦,以所謂的殭屍病毒控制所在的電腦,協同發出可怕的垃圾資訊攻擊。這些被殭屍病毒感染的電腦,其主人並不知道他的電腦已在這場網路戰役中成了幫凶。

為了應付可能面臨的網路攻擊,愛沙尼亞電腦緊急應變隊長艾爾雷德事前就已布下電子馬奇諾防線,在政府重要網站設置防火牆,額外添置電腦伺服器,並命部屬廿四小時待命。

四月廿九日,敵人發動首波網路攻擊,這道電子馬奇諾防線和史上真正的馬奇諾防線一樣不管用。龐大的垃圾訊息一下子就沖垮國會電子郵件伺服器,被迫停擺。接著,駭客入侵改革黨網站,在網頁張貼偽造的總理信函,為下令遷移紅軍紀念銅像致歉。

艾爾雷德請來芬蘭、德國、斯洛維尼亞及其他國家電腦專家協助,追查並阻斷可疑的網路位址,發現部分來意不善的電腦遠在秘魯和中國大陸。

(聯合報)
--
人類語言分歧 源於基因不同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發展出不同的語言,可能是基因差異所致。

倫敦泰晤士報報導,研究指出和大腦發育有關的兩個基因出現特定變異的人種,往往會發展出英語之類的非聲調語言,在這些語言裡音調只用來表達情感或加強語氣;其他族群則比較可能發展出中文之類的聲調語言,音調的細微變化就代表不同的意思。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最初的語言可能都是聲調語言,直到約五千八百年前才出現可能發展非聲調語言的基因組合。

研究指出,人類原本都具有流利說出兩類語言的能力,但基因組合導致人類逐漸傾向比較容易學習某一類語言,因此特定族裔的基因變異可能主導過去數千年來各地語言的發展。

古代中國人大多擁有偏好說聲調語言的基因,所以中文就變得越來越強調以音調變化表示不同的意思。歐洲人的基因演化方向相反,所以發展出非聲調的地方語言。

這項研究的報告發表於英國「國家科學學術公報」。研究人員表示,前述發現並不代表擁有某種基因組合的人就無法說另一類語言,而是意味基因對個人的衝擊可能非常小,但對一個族群的影響較大;語言是透過文化傳承,因此可能會朝某個方向不斷演進。

不過這項研究只發現基因和語言發展之間有關連的可能性大於偶然,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聯合報)
--
達文西密碼教堂 圖飾神似土星雲

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中聖杯所在的蘇格蘭羅斯林教堂,神秘又添一樁,這座中世紀教堂牆上雕刻的裝飾圖案,據說與在土星拍攝到的巨大雲層構造神似。

英 國日電訊報廿九日報導,四十一歲的英國作曲家史徒華.密契爾聲稱羅斯林教堂牆上的圖案與土星雲層構造相似。他與身為密碼破解高手的父親湯瑪斯.密契爾經過 廿七年研究,破解了隱藏在十三位天使身上和教堂拱門上兩百一十三個方形雕刻上的音樂密碼,並以現代音樂譜曲,在上周末將這首名為「羅斯林經文歌」的樂章首 次公開呈現在世人面前。

上周初,小密契爾在準備首次演出事宜時,一位墨西哥天文學家打電話告訴他,土星雲層有與羅斯林教堂六方形雕刻一樣的圖案。

小密契爾說,雖然土星雲層的六方形圖案橫亙兩千四百公里,教堂的雕刻只有數寸大小,但兩者形狀竟然相同,顯示羅斯林教堂的音樂密碼在天文學上也有意義。

他說:「現在我們開始看到大家都認為如此神奇、獨特的這些符號以鋪天蓋地的方式出現在我們周圍。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東西,現在也能在宇宙上看到。這是這件事的最驚人發展之一。」

小密契爾表示:「如果羅斯林教堂的幾何圖形是跟土星上的圖形一樣用同樣的原則造成,也就是因振動和聲波而造成,那麼土星實際上是在向我們奏出音樂。」

土星上空雲層的六角形圖案是在廿六年前測到,但今年初才由美國的卡西尼太空船首次拍攝到完整形狀。

(聯合報)
--
《達文西》教堂有星雲圖

英國蘇格蘭羅絲林禮拜堂的神秘色彩,因小說《達文西密碼》聲名大噪。本月初有對父子合力破解禮拜堂內浮雕密碼 ,揭開密藏旋律篇章後,英媒體昨報導,科學家發現內牆裝飾符號與土星表面巨大雲狀物有關。

「土星唱出的音樂」
作曲家史都華米契爾與擅長解碼的父親湯瑪斯合作,花27年破解刻在羅絲林禮拜堂內的立方體與六邊形音樂密碼,並以現代樂譜公諸於世,命名《羅斯林聖歌》(Rosslyn Motet)。
日前一名墨西哥天文學家來電告知史都華,土星表面也有相同六邊形圖案。他指,此一巧合暗示《羅斯林聖歌》旋律在宇宙層面的重要性。
史都華說:「若教堂的幾何圖案與土星表面圖案原理相同,那麼《羅絲林聖歌》的聲響正是土星在對我們唱出的音樂。」

(蘋果日報)
--
全台35%人口 天天外食

家庭和經濟結構改變,現代人在家開伙的次數越來越少,外食機率大增。經濟部商業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台每天外食高達一千七百七十萬人次。

為了解國人生活型態與餐飲行為,經濟部商業司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年初針對全台廿歲以上民眾,進行消費者偏好與休閒餐飲活動的問卷調查。

報告指出,六成六的受訪民眾每天都有吃早餐,二成左右每天都外購早餐,最常在有店面的早餐店購買,每次早餐花費以二十一到五十元者居多。

午餐也是外食市場的大宗。四成民眾因為上班或上學,幾乎都在外面購餐或用餐;只有約三成民眾是由家人或自己煮午餐。外用午餐者,每次午餐多數是支出五十一到一百元。

七成五的受調民眾是跟家人或自己在家煮晚餐。但有二成五的人每周外購晚餐的次數二次;每天都外購晚餐者有百分之十一,其中以四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民眾外食晚餐比率偏高。

另外,大部分人沒有吃消夜的習慣;每個月假日外出用餐的次數平均兩次。

台經院調查報告,還將不同消費特性的民眾區分為六大族群,人數最多者是以廿歲到卅九歲的工作主力群,他們會犧牲健康居家生活,為了追逐名利,稱為「犧牲奮鬥型」,比重逼近三成五。

調查結果顯示,「犧牲奮鬥型」一周七天中,每天都在外面吃早餐、五天在外吃午餐、兩天在外吃晚餐。

喜愛從事戶外運動並關心運動賽事,也經常使用網路消費的「好動網路型」,比重為兩成三。他們外食的比率也偏高。

第三類是重視健康的居家生活,不追求名利也不崇尚流行的「平淡安居型」,比重為一成八。此型以四十歲以上的女性為主,外食比率明顯偏低。

另有一成四的民眾不關心社會時事的「時尚享樂型」,他們外食偏重在假日、且外食費用偏高。至於重視商務名利追逐活動、並經常旅行的「商旅功利型」,外食比重也偏高。

有時…外食比自己煮便宜

不但外食人口增加,連家庭外食費用也攀升。主計處資料顯示,民國九十四年全台民眾平均每人要花一萬四千六百六十五元的外食費。以四口之家計算,平均一年得支出五萬八千六百六十元的外食開銷。

現代家庭在外用餐機會比過去增加許多,根據主計處統計,前年(九十四年)外食支出占家庭總食品費的比重逼近三成三,預計去年將持續攀升;但二十年前不到一成。

主計處指出,民國九十四年平均每戶家庭的外食費是五萬零一百五十六元,占家庭食品費百分之三十二點七七,平均每人的外食費用是一萬四千六百六十五元。

經濟學者解讀,外食人數不斷攀升趨勢,反映國內家庭結構的改變,從以往大家庭吃「大鍋飯」的現象,轉變為小家庭、甚至是頂客族的情況。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說,撇開衛生與健康的因素不談,純就經濟角度分析,由於台灣飲食文化多元,外食價格又不高,外食對許多家庭來說,確實會比國人自己開伙煮飯經濟實惠。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也指出,外食人口增加的初期,多半是因為逼不得已,用方便的外食來彌補沒有時間在家開伙煮飯;不過,當外食市場逐漸成熟、多元之後,就會成為變成民眾用餐的主要選項之一。

(聯合報)
--
暴聾!我的耳朵「中風」了

腦中風耳熟能詳,耳朵也會中風?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到。說穿了,沒什麼特別,就是耳朵掌管聽覺神經的功能突然失靈,可能和耳朵的血管病變有關,也可能和病毒感染、過敏、外淋巴瘻管、情緒波動、氣壓改變等有關,造成聽力突然減退。

突發性耳聾,指三天內聽力突然降低30分貝以上,且跨越聽力圖的三段音頻,大部分為單耳罹病,少數人雙耳同時發生,可伴有耳鳴和眩暈、惡心、嘔吐、耳朵發脹感。

此病需積極治療,愈早治療,恢復希望愈大。愈晚治療則效果較弱,就像治療腦中風一樣有黃金期,一旦罹患此病,千萬不要不以為意。臨床上,西醫常用方法有血管擴張劑、類固醇、血漿容積擴張劑、利尿劑、抗凝血劑、鎮靜劑、抗眩暈藥,甚至高壓氧等。

古 代中醫對突發性耳聾早有記載,專有名詞叫做「暴聾」,中醫對暴聾有風毒之邪,即類似西醫的病毒感染之說,治宜疏通祛邪,如防風、荊芥、羌活等;另有肝火上 逆,治宜龍膽泄肝湯、天麻鈎藤飲、鎮肝熄風湯等;氣血兩虛夾氣滯血淤,可用補陽還五湯等;腎虛型可用耳聾左慈丸加減;痰濁上蒙則治宜二陳湯、溫膽湯等。

病人屬於那一種證型?或是混和型?需經中醫師判斷。外治則可選擇針灸,隔日針灸一次,每次15分鐘,中等刺激量,透過經絡的原理,直接以神經連結神經的方式,刺激聽覺神經的恢復,改善聽力。

罹患突發性耳聾常會造成病患極度恐慌,擔心是否從此失聰,這種疾病是耳鼻喉科的急診,需要住院檢查和治療。西醫統計約有1/3的病例可以恢復正常,1/3 獲得改善,剩下1/3無法恢復。患者出院後如果對療效不滿意,可尋求第二意見。

(聯合報)
--
全球節能大作戰 美搶日光 古巴也換省電燈泡

為因應全球暖化,世界各國紛紛鼓勵節約能源,節能已經是時勢所趨。早在前年,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就推動政府與民間企業夏季不穿西裝不打領帶上班,也 就是所謂「夏日清涼便裝運動」(Cool Biz),他並以身作則,穿著輕便服裝舉行記者會。日本政府當時也要求辦公室冷氣系統的溫度設定不能低於攝氏廿八度。

港設定空調 年省十億度

香港過去則因為許多場所及交通工具空調都定溫在攝氏廿度以下,而有「冷凍之都」之稱。今年港府為了節能,也推廣夏日穿便裝風氣,並呼籲各場所和家戶把空調溫度設定在攝氏廿五.五度,估計每年可省下十億度電。

此外,換裝省電燈泡已成為多國節能政策。古巴總統卡斯楚兩年前即開始推動淘汰傳統燈泡。澳洲今年二月也宣布兩年內禁絕白熾鎢絲燈泡。而「歐洲聯盟」各國領袖接著在布魯塞爾高峰會議席間宣布,將跟隨澳洲腳步,未來兩年內全面以精緻型螢光燈(CFL)取代傳統白熾燈泡。

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委內瑞拉及智利等國也已展開限制使用白熾燈泡的立法。美國加州州議會則正在考慮立法,自二○一二年起全面禁用傳統燈泡。

延長日光節約 大省耗能

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最大排放國,但華府已施行新能源法,鼓勵企業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無汙染能源,並以減稅等獎勵措施,鼓勵企業、家庭和個人更多地使用節能和清潔能源產品。

而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陽光,縮短電燈照明以及家電使用的時間,從今年起,美國日光節約時間提前三周,從三月十一日開始,並延後一周到十一月四日才結束,而夏令時間時鐘撥快一小時,估計每天可節省十萬桶原油。

日光節約時間目標是在十年內把美國的汽油消耗至少縮減二○%,估計二○二○年美國能源支出可省下四十四億美元,至少可以用來興建三座大型發電廠。

推展熄燈運動 對抗暖化

另一方面,為喚起民眾對應暖化問題的意識,澳大利亞第一大城雪梨最近曾舉辦熄燈一小時的抗暖化活動。雪梨市內若干著名的大樓和景點,包括雪梨大橋和雪梨歌 劇院,在今年三月卅一日周六晚間七時半熄燈一小時,除了必要照明,全城陷入黑暗。雪梨青年交響樂團摸黑演奏,知名連鎖速食餐廳麥當勞各門市也關掉金色拱門 招牌燈光。

法國巴黎地標艾菲爾鐵塔兩萬個燈泡今年二月一日也曾全部熄滅五分鐘。艾菲爾鐵塔每年耗電七百萬度,九%用於打燈光。與艾菲爾鐵塔同步熄燈的還有義大利圓形競技場等歐洲地標與標誌性建築。

(中國時報)
--
氣候異常破壞棲地 鯝魚棲地 向高山上退縮

正修科大講座教授方力行與研究團隊經過十四年的研究,發現三民鄉楠梓仙溪保育類高身鯝魚及鯝魚受全球暖化的影響,棲息地也發生變動,族群也因此消長。

方力行研究團隊自一九八七年開始研究楠梓仙溪魚類生態,將楠梓仙溪畫分為十個調查點,平均每個月潛水記錄魚群的數量消長與分布狀況。

經過十四年的累積,昨日發表「全球暖化對台灣高山溪流魚類生存影響」論文,即將刊登在最近出版的國際知名淡水魚生態專業期刊上(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這是第一篇研究地球暖化對三民鄉楠梓仙溪高身鯝魚與鯝魚生態的論文。

研究小組起初以為淡水魚類消長與變化是全球暖化效應造成,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過去一百年來,台灣氣溫只上升攝氏一度,不足以影響魚群。

但氣溫變化造成的激烈氣候,如威力更強大的颱風,對生物棲地破壞反而更嚴重,也逐漸改變物種原先存在的微妙平衡。在過於頻繁的傷害後,高身鯝魚族群的高恢復率,也讓鯝魚族群相對減少。亦即,全球暖化並非造成魚類消長的直接因素,卻間接而強烈的影響魚群分布與數量。

研究發現,淡水分布總量不到全球水量的百分之一,只要溫度一改變,生活在其中的魚類最容易、最早受波及。研究團隊在七十六年時,選定國內第一條封溪保育的楠梓仙溪,並以生活習性、體型與同一「屬」的高身鯝魚與鯝魚作為指標性研究對象。

方力行表示,楠梓仙溪從海拔一百公尺到九百公尺,性喜冷水的鯝魚棲息在海拔八、九百公尺水域中,高身鯝魚棲息在海拔兩、三百公尺水域中。

研究小組發現,過去十多年來,原本族群很大、喜歡冷水的鯝魚一直向高山上退縮,導致高海拔水域根本沒有鯝魚行蹤。原本數量少、喜歡溫水的高身鯝魚則自低海拔向上延伸,逐漸佔據鯝魚原本的河段。

(中國時報)
--
全球暖化 美人最怕多颶風

面對全球暖化現象,美國人最擔心的似乎是颶風發生率可能增加。民調顯示,將近四分之三美國人認為,颶風將隨全球漸趨暖化而增加。科學家對此則是各說各話,仍無定論。

如果全球氣溫逐漸上升,海平面也會升高-溫度高的海水佔據更多空間,增加海岸被淹沒的危險。根據同樣的邏輯,全球暖化也會使颶風更頻繁或威力更強,因為颶風的動力來自溫暖的海水,但科學家對後一說法尚無共識。

麻省理工學院大氣科學專家艾曼紐二○○五年在《自然》周刊發表研究報告說,最近幾十年來,大西洋與西太平洋颶風釋放的總能量已增加一半。去年喬治亞州理工 學院一研究團隊分析威力最強的四級與五級颶風發現,這些颶風在一九七○年代後發生的頻率增加,與「海水表面溫度上升的趨勢直接相關」。

上述理論遭其他學者質疑。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和邁阿密大學合作研究,探討垂直風切變(vertical wind shear,在一垂直高度中,不同高度風向與風速之差)如何抑制颶風形成,研究指出如果全球暖化,大西洋的風切變將增加,可能足以抵消溫暖海水催生颶風。

上周,麻州伍茲侯海洋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周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地球過去有過熱帶低氣壓頻仍時期,但當時氣溫低於現在。報告並指出,風切變是影響颶風形成的關鍵因素。

暖化與颶風間的關係,與觀測方式相關。今年二月,威斯康辛大學一研究團隊根據美國「國家氣象資料中心」的檔案,重新分析最近與早期颶風的人造衛星資訊。結 論是,颶風發生頻率確實增加,但只限於大西洋地區,可能是因為該處氣溫一向適合颶風形成,即使只是稍微變暖,也會使颶風更頻繁。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藍西博士迅即指出上述說法的破綻。他說,近年來人造衛星觀測能力大幅提升,加上其他新科技,偵測風暴或颶風的能力增加,扭曲了颶風發生頻率的數字。

(中國時報)
--
編研四年 閩南語常用300詞 終於「稿」定

尪仔、盹龜、鑿目、站節、埕、凍霜、連鞭、姑不而將、枵、蠓……總共三百個閩南語常用詞,花了教育部四年研究編纂,終於完成了。

教育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推動鄉土教學以來,閩南語用字經常出現分歧現象,造成教學困擾。民國九十二年開始,教育部進行《臺灣閩南語常用三百詞》用字計畫研究,歷時四年定稿,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同時做為中小學推動鄉土教學的標準參考用詞。

選用漢字 多為民間通俗用字

教育部說,這三百詞選用的漢字,多為民間傳統習用通俗用字,包括:本字、訓用字、借音字及台閩地區創用的漢字。

就本字來說,台灣傳統閩南語文所用的漢字多為傳統用字,例如:山、水、天等;部分詞語雖然在現代中文語義或用法已不盡相同,例如:箸(筷子)、沃(澆)、 行(走)、走(跑)、倩(僱用)、晏(晚)、青盲(失明)、才調(本事)等古漢語詞,因保存在台灣閩南語中,且漢字習用已久,三百詞基於尊重傳統亦採用。

將不少台閩字 視同本字

另外,台閩地區為因應閩南語書寫需要,也常使用台閩特殊漢字,這三百詞將此種「台閩字」視同「本字」。其中部分用字如:囝(孩子)、粿等早已收入漢字典 中,自然方便使用。但部分用字,如「(亻因)」(他們),因尚未收入漢語字典中,或尚無字型支援,可暫時使用這三百詞所推薦的「異用字」,或以台灣閩南語 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羅)書寫。

也有借用漢字意 讀為閩南語音

訓用字方面,教育部表示,這些字是指,借用中文漢字的意義,讀為閩南語的音,如:穿衫(穿衣服)、無、瘦、戇、挖等,均非本字,是訓用字。

至於借音字,是借用漢字的音或接近的音,而賦予閩南語意義。例如:嘛(也)、好佳哉(幸虧)、膨(鼓起)等,均非本字,是借音字。

教育部說,三百常用詞中如果通俗用字可能發生混淆,則採用古漢字。如:毋(不)、佇(在)、囥(放)、跤(腳)、蠓(蚊子)、濟(多)、吼(哭)等。欲了解三百用詞請進入www.edu.tw網站再點選電子布告欄項下。

卡拉OK亂寫一通 終可改善

「卡拉OK的閩南語歌最嚴重,字亂寫一通,好像台語很沒水準!」台灣師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表示,標準版的閩南語常用字出爐後,上述亂象終於可望改善。

戴寶村說,人類本來就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歐美用拼音系統,語言和文字是一體的。漢字則很特別,形音義各自獨立,導致古代人和現代人「不同音」,卻看得懂字。

他說,漢字成為帝國統一的工具後,支配性更強。台灣現在推行鄉土教學,閩南語要用漢字表達,出現嚴重混亂的現象,讓不瞭解實情的人以為閩南語沒有文字、比較原始。

他並指出,教育部透過公共機制的方式公布閩南語三百個常用詞,對閩南語教學和閩南語的推廣有正面幫助。以日本為例,日本也有漢字,也有借用英語的詞彙,但他們用得很統一。例如Honda的漢字就是「本田」,「豐田」一定翻譯成Toyota,不會譯成Toyoda。

戴寶村說,三個閩南語常用詞,花了教育部四年時間裁定稿,這就表示一種語言文字的統一,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中國時報)
--
閩南語常用300字,出爐

向一千五百字邁進

教育部研議長達三年多的台灣閩南語推薦常用三百字詞昨天正式上網公布(www.edu.tw),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說,未來將結合國教司修訂鄉土語課程綱要等,作為中小學生課程學習依據,下個階段目標則是進一步公布台灣閩南語常用一千五百字詞。

易教易學 說寫快速上手

陳雪玉強調,閩南語常用三百字的挑選是以易教易學為原則,讓小朋友可以很快「上手」,說寫閩南語。

吳 興國小老師王秀津認為,這套閩南語推薦常用字,有助於整合學生學習內容,可以有系統、流暢、不混淆地學習;但其中有部分特定的「自創」閩南語用字,她認 為,教育部所選的部分用字流通性不夠,就算公布學生也不一定會用,例如「目」代表眼,接受度高,但用「 」代表喝、「鳥鼠」代表老鼠,則可能較難接受。

尊重原意 沿用古漢字

教育部解釋,「本字」指的是漢字原本用字,如山、水、天等,有些本字則是儘管用字在現代中文的語義可能已有轉變,但還是直接用沿用已久的古漢字,如:「箸」是筷子、「行」是走、「走」是跑、「青盲」是失明等。

「訓用字」則是借用的中文字,如「穿」衫、「無」、「瘦」、「戇」(笨、傻)、「會」等;而「借用字」,指的是發音接近的用語,例如「佳哉」是指幸虧,「磅空」是指山洞,以及「膨」風指吹牛等。

陳雪玉說,還有一種是音字系統閩南語用字,如用「跤」指腳,「吼」指哭,「誠」指很,「濟」是多,「毋」指不等。

台羅拼音輸法入供下載

陳雪玉強調,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三百個推薦用字,已經過多位國中小學老師試用,師生反應良好;唯部分特殊用字一般電腦輸入法無法顯示,學生若能下載教育部三月六日公布的台羅拼音系統輸入法,就可以在電腦上暢行無阻。

(自由時報)
--
《寂靜的春天》綻放環保運動的花朵/林博文

五月廿七日是環保運動之母、《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百歲冥誕。有些史家說,美國歷史上只有兩本真正改變歷史的書,而且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女人。一本是十九世紀作家史杜伊 (H.B.Stowe)所寫的《黑奴籲天錄》(Uncle Tom’s Cabin);另一本就是卡森於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巨著:《寂靜的春天》(SilentSpring)。

卡森生於賓州匹茲堡附近,從小就愛幻想,她的最愛是大海,但她從未看過海,她對海洋的眷戀,終於促成她寫了一本《環繞著我們的海洋》,這本書獲得一九五二年「國家書卷獎」。

除了愛幻想,卡森也愛大自然、讀書和寫作,她本來在賓州女子學院主修英國文學,後轉到生物系,並在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得到海洋生物系碩士學位,此後在聯邦漁業局做三十幾年研究員,直至退休,晚年隱居緬因州海邊專心寫作。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卡森向《讀者文摘》建議為該刊寫一篇有關殺蟲劑DDT破壞生態環境的文章,但《讀者文摘》編輯說:「不必了」。 DDT是在一九三九年開始使用,二戰期間美軍在太平洋諸島作戰前,B25重轟炸機曾在各島嶼噴灑大量DDT,以防止美軍受到蚊蟲引發的傳染病侵襲。

二戰後一直到一九六○年代,DDT被認為是在台灣、加勒比海諸島和其他第三世界掃蕩瘧疾的最大功臣。美國國家科學院一九七○年出版的研究報告說,DDT至少救了五億人的生命。

中年以上的人也許記得,民國四十幾年政府曾在台灣全省家家戶戶噴灑DDT,對全台防瘧工作發揮了旋乾轉坤的作用。但在那個時候,誰也沒有注意到DDT會帶來任何副作用。

被《讀者文摘》拒絕十七年後,鍥而不捨的卡森終於在一九六二年六月開始為《紐約客》雜誌連寫三期DDT的害處,特別強調這種殺蟲劑對生態平衡所造成的災難 性衝擊。這三篇長文發表後,即以《寂靜的春天》為名出書,震撼全美,立即衝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然而,媒體和民間並非全盤接納卡森的說法, 《時代》和《生活》都批評她,說她「言過其實」,極右派讀者投書罵她是「為共產黨宣傳」。殺蟲劑製造公司則傲慢地說:「怎麼樣,要告我們嗎?」

儘管有一些缺乏理性的雜音,《寂靜的春天》畢竟是一本說理極強、證據充分、文筆流暢的畫時代著作。卡森警告說,美國越來越多地方在春天已聽不到鳥鳴、看不 見鳥的蹤影,「……清晨變得不尋常地沉寂……,化學藥品的彈幕已猛烈攻擊生命的結構。」後來,甘迺迪下令成立一個委員會以探討殺蟲劑問題,並坦承:「我們 這個時代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就是我們的星球極為脆弱。」

《寂靜的春天》叫醒了人類的無知和愚昧,環保意識慢慢在民間萌芽,大家逐漸認識到什麼是公害、什麼是空氣汙染及河水汙染,什麼是生態不平衡。於是,現代環 保運動、制止公害運動和綠色運動開始出現了,第一個成果是尼克森總統於一九七○年下令成立聯邦環保總署(EPA),不少政論家認為這是尼克森時代最重要的 成就之一。後來,美國國會亦陸續通過了「清淨空氣法」、「清淨水源法」、「保護瀕臨絕種動植物法」以及禁用各式各樣的殺蟲劑。

環保運動是一項需要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參與的永久行動。前副總統高爾積極投入環保,並為一九九四年版《寂靜的春天》寫序。但在過去六年,布希政府都大開環保 倒車,利用各種方式放寬管制空氣與河湖汙染,鼓勵開發商人觸角伸向原始森林和山川大澤,並任命一批與企業界(包括石油業)有密切關係的人掌管環保業務,這 等於是叫老虎去看管兔子。

高爾說,如果卡森沒有寫《寂靜的春天》,環保運動可能會延後好幾年才會出現,甚至永遠不會發生。我們這個世界慶幸有卡森的遠見與勇氣,更慶幸有《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可惜的是,卡森僅活了五十六歲,一九六四年就辭世了。

《黑奴籲天錄》點燃南北戰爭的戰火後,林肯見到了個子嬌小的史杜伊夫人,他說:「原來你就是製造這件大事小女人。」一百多年後,身材同樣嬌小的卡森到國會出席環保聽證會,康乃狄克州民主黨參議員李比.柯夫對卡森說:「卡森小姐,原來你就是發動這件大事的女人。」

其實,史杜伊夫人撰寫《黑奴籲天錄》時,蓄奴問題早已引起全國激辯,她只是把這個道德問題加以戲劇化地陳述;而卡森發表《寂靜的春天》時,卻很少人知道殺蟲劑之害,但她為人類揭開了環保運動的序幕,喚起了人類的良知,不能再讓可愛的春天聽不到百鳥的啁啾!

(中國時報)
--
「白吃午餐」三十年/高希均(遠見雜誌創辦人)

三十年前的五月底,我在《聯合報》上發表了〈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一文。這個觀念的原始推廣者芝加哥大學教授傅利曼來台訪問時告訴我:「提出的人會受到批評,執行的人會受到指責。」

當時台灣每人國民所得只有一千三百美元(相當於當前的十二分之一)。社會上瀰漫著克難精神與貧窮心態的延伸--市場要保護、企業要獎勵、人民要照顧、物價 不能漲、稅收不能加、補貼不能減、政府要施捨。這是當時社會上一種天經地義的認知,也是在蘇聯受過共產主義洗禮的蔣經國的經濟思維。任何人從國外回來,向 這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挑戰,就會遭到「不知國情」的批判。

十九年後(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以《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為書名的一本文集,在北京三聯書店出版,受到了大陸讀者的注意。次年四月即以「白吃午餐」為題,在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學府做演講,告訴那裡的年輕學子:這個觀念在「鐵飯碗」的保障下,更需要推廣--

一、什麼事情都要付出成本,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二、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誤以為自己可以一廂情願的占便宜。
三、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必須要在二者之中做一痛苦的選擇。
四、追求任何政策目標,不能空開支票,任何政見兌現須付出代價。
五、即使自己沒有支付,即使這一代沒有支付;也一定有別人以及下一代在為你支付。

三十年來,台灣、大陸、四小龍、歐美都有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對比就是近十年來:大陸在和平中崛起、台灣在內鬥中衰落。四小龍中當年虎虎而有生氣的台灣,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近年來台灣最大的白吃午餐者與製造者,竟然是高層的政府官員與他們的競選政見!

這些「新」白吃午餐者的特色是:

.不以政績贏得選票,而以操弄統獨、族群、正名、制憲等意識型態的議題,激化內部的分裂與少數人的情緒,來贏取選舉。

.再以國家資源與納稅人的錢,不斷對特定團體、區域、年齡、職業、產業……補助、獎勵、施惠、製造出社會更多的白吃午餐者。

讓我來描述一些場景:

一、君不見某些高官、民代與巨商們毫無顧忌地一起揮桿、高歌、豪飲、密商?這是不是可以解釋:大工程就有人關說,大招標就有勾結,大貸款就要靠關係,重要職位就要用彼此偏愛的人。

二、這已從白吃「午餐」提升到白吃「盛宴」。盛宴之中,他們舉杯豪飲與密商,事實上是醉了是非;更是在同一局中,以國家名位與資源做豪賭,輸掉了公務員的操守與公正、企業家的形象與社會責任。

三、大家所尊重的是非標準、用人原則、法律規範、道德倫理,受到了空前的顛覆。他們的笑臉出現在媒體,他們的聲音出現在廟堂,他們的影響力出現在府會。事實上,只要有財、名、權的場合,他們無所不在。

讀者請注意:上面這三段的敘述,不是在描述當前的民進黨,而是在一九九七年五月對當時李登輝執政所做的嚴厲批評。

三年後的二○○○年,充滿了理想性格的民進黨執政。誰也不會料到,七年來的政績竟然如此地令人失望:口號治國、政策空轉、利益掛鉤、操守掃地。

「V型選擇」的「V」是代表英文中「勝利」一字;是二次大戰中邱吉爾宣示「終必戰勝納粹」的招牌手勢。

我認為當前台灣陷於困境的七個原因是:「願景」模糊、「誠信」衰退、「承諾」破產、「人才」折損、「開放」萎縮、「和解」僵持、「年輕一代」迷惘。

因此,V型選擇就是要選擇這七個因素,予以全新定位。它們分別是Vision、Integrity、Commitment、Talent、 Openness、Reconciliation、Youth,把七個字中第一個字母貫穿起來,就是VICTORY。這即是說:台灣反敗為勝的策略,就在 於重新構建願景、誠信、承諾、人才、開放、和解與年輕一代。

「白吃午餐」發表已經三十年了,應當讓它變成歷史的灰燼。儘管「新」白吃午餐者依然氣勢逼人,二○○八年應當是「V型選擇」的元年。兩位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與謝長廷,誰有能力帶領台灣走上勝利之路?

(中國時報)
--
生物安全,漏洞待補/郭泰麟(台灣生物安全協會理事長)

報載疾病管制局第三分局副局長蘇勳璧疑似違法外洩第三級管制感染性生物「類鼻疽桿菌」六菌株,這個事件,凸顯了我國生物安全的防疫缺漏,有待導正。

類鼻疽桿菌(B. pseudomallei)並非生物戰劑的選項,不同於美國二○○一年恐怖份子寄發感染性郵件內含的炭疽桿菌(Anthrax),但仍屬於第三級感染性微 生物危險群,亦即病原對個人具高度感染危險,通常不會人傳人,有治療與預防方法,引發社區感染風險低。若主管單位對生物安全指引宣導不足與第一線操作人員 缺乏危機意識,仍難免會造成全民恐慌!

類鼻疽桿菌傳染地區,大部分就是東南亞熱帶地區,感染後的症狀是發燒、咳嗽、血痰致死率高達三成以上,屬於人畜(馬羊豬)共通傳染病。主要的傳染途徑由皮 膚傷口接觸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吸入帶病原菌的揚塵。美軍於韓戰、越戰期間曾有病例發生,台灣於二○○四年海棠颱風過後,台南二仁溪附近居民有多起類鼻疽 病,同年也有陸軍官校學生因感染「類鼻疽桿菌」引發菌血症致死的個案,依據疾管局二○○一至二○○六年間的統計,共有二十五個死亡通報病例。

我國經歷過慘痛的SARS風暴後,與國際同步提昇生物安全的規格,以因應新型傳染病,加強醫護行為、採集檢驗、院內感染之防護與管控,其中包括推廣生物安 全櫃、負壓隔離、正壓呼吸防護、防護衣與手套的正確使用。對於感染性生物材料有新增、銷毀、寄存或分讓等異動情事也都詳做規範。舉例而言,運送類感染性物 質之包裝與標示部分依循或參照聯合國與美國交通部危險性貨物運輸的相關規範。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這次在台中的疾管局第三分局對類鼻疽菌株的分讓運送持有或是進行實驗與銷毀,核備程序從地方醫院到疾管局的生物安全委員會形同虛設,適足以說明資深技術官員因人治事不注重作業程序的惡習可能危及整個防疫體系,落實生物安全宣導與督導,刻不容緩。

衛生主管機關依傳染病防治法的原意,應以機關或機構妥善管理感染性生物材料的報備查核系統,而現行的「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及傳染病病人檢體採減辦法」第十 三條第一項:「第二級感染性生物材料有新增、銷毀、寄存或分讓等異動情事時,其持有人應填寫感染性生物材料異動單,並取得該設置單位生物安全委員會之同 意。」與第十三條第二項:「第三級以上感染性生物材料有前項所稱異動情事時,除依前項規定辦理外,並應先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備後,始得為之。」若該辦法的 異動時程與角色之認定與管控有窒礙難行之處宜儘速研議修正之。

生物安全本是國土安全防衛重要的一環,與國防與國安單位生物反恐機制更是息息相關,以上週紐約疾管局天花疫情演習為例,需將千萬劑的疫苗在十二小時內,送 到二百處緊急地點,供病患注射的龐大後勤動員能力,便須政府跨部會的協同調度,各級指揮中心的生物安全防護與生物偵測亟需未雨綢繆妥善規劃。我們亦應藉這 次類鼻疽桿菌事件,正視生物安全課題,危機也許就是轉機。

(中國時報)
--
200萬網咖難民 日公衛死角

午夜時分,三十歲的阿亮在日本一家網咖中,窩進躺椅準備休息,他隔天一大早還得趕去工地打工。對此時此刻的阿亮而言,這個擁有電視以及電腦的網咖小隔間就是他溫暖的家。

付不起房租 落腳網咖

不 願透露全名的阿亮,是日本近年來所形成的新社會階層的一員,這些所謂的「網咖難民」,意指年輕、貧窮以網咖為家的族群。阿亮白天打零工,每週有五晚睡在網 咖中,週末則投靠朋友。阿亮表示,自己之所以會成為網咖難民,是因為二十多歲時迷上雷鬼音樂,甚至還和朋友特地遠赴洛杉磯拜師學藝,最後才發現自己的存款 已經用罄。

便宜舒適 還有淋浴設備

對於像阿亮這樣口袋空空的年輕人而言,不可能付得起每個月至少要價十萬日圓(約台幣兩萬七千元)的公寓租金。反觀日本的網咖一小時要價一百圓(約台幣二十七元),消費者就能擁有一間有舒適躺椅、電視和電腦的小隔間,甚至提供飲料無限暢飲或淋浴設備。

13人集體感染肺結核

然而,專家卻對於據信恐怕超過兩百萬人口的網咖難民感到憂心忡忡,因為這樣的現象,連帶反映出包括健康衛生、勞工或社會福利等問題。去年東京西部某家網咖有十三人集體感染肺結核,衛生官員懷疑疾病就是由網咖難民長期窩居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中散播出去的。

報導指出,這群網咖難民可說是約十年前衝擊日本經濟危機的副產物;此外,這群年輕人正好處於價值觀轉換期,不像上一代將傳統為公司奉獻一生的工作倫理視為金科玉律,反而習慣一不高興就炒老闆魷魚。

雖 然,日本政府今年所公佈的調查顯示,國內的遊民約有一萬八千五百人,但此數並不包括網咖難民,以及每晚以三溫暖、廉價旅館或甚至是二十四小時麥當勞等處為 家的年輕族群。雖然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厚生勞動省也預備全面清查國內約一千三百家網咖。不過,該省主管社會福利的官員內野智弘指出徹底解決問 題的難處,「問題在於我們根本就還沒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人住在網咖,那些人怎麼會以網咖為家,或政府該如何介入協助。」

(自由時報)
--
紅眼睛亂點眼藥 可能造成視力受損/黃朝銘(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

小明最近常因長時間打電腦又熬夜工作,眼睛充滿血絲,就聽信朋友的推薦,自行購買眼藥水來點,剛開始很有效,紅眼睛一下就消失了。但後來不點就不行,且點藥的次數越來越多,視力也開始減退了,經醫師檢查才發現因亂點類固醇藥水導致眼壓升高,造成視力及視神經受損。

一 般眼科門診最常見的求診問題之一,大概就是紅眼睛了。雖然造成的原因很多,如發炎、感染、乾眼症、疲勞等,最常見的原因是結膜發炎所引起,大部分可以因點 眼藥而痊癒,然而其他眼睛的問題也會引起紅眼睛,輕忽症狀是很容易引起誤診的。診斷錯誤用藥也會不適當,病情時好時壞,甚至引起嚴重的副作用,造成視力的 受損,因此紅眼睛的鑑別診斷對眼科醫師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要診斷紅眼睛,詳細的發病病史(從開始發生到看診時的變化,何時、有無受傷、接觸發病者、有何症狀和使用何種藥物等)及視力有無減退和疼痛與否,均要詳細告知醫師。

大 約90%的毛病,可經由眼科最常用的裂隙燈檢查得知診斷,其他可以使用螢光染色、眼壓測量、眼底視網膜及視神經的檢查、超音波甚至是電腦斷層之檢查當做輔 助診斷,而得到正確之診斷。最常引起紅眼睛的原因除了接觸外,也可能是疲勞、受傷、化學藥物、感染、過敏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檢查時除了 角膜結膜眼表層外,眼瞼眼窩淚腺系統和前房都要循序檢查,一般可分為對視力有或無威脅性、有或無感染性,來決定須緊急處置或一般用藥。所以一旦眼睛紅,有 不適症狀,最好是經由眼科醫師專業的檢查與治療,才能對症下藥,切忌胡亂投藥,延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自由時報)
--
三三三原則 運動迷思應破除

我們現在還能常常在報紙、網路,甚至專業醫師看的雜誌上,看到醫護人員宣導所謂「三三三運動」,也就是要民眾1週做3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以上的運動,以增強心肺耐力。其實這是一個迷思。

所 謂「三三三運動原則」,其實是根據1960及1970年代有氧運動的研究發表而定的,那時候認為改善最高攝氧量,最好是從事激烈的有氧運動。1975年美 國運動醫學會首先發出運動指引,呼籲所有的健康成年人要做有氧強度(最高攝氧量的60至90%),持續做20至30分鐘,1週至少3次。之後美國心臟學 會、衛生部及教育部,雖稍作修正但基本上都認同「不痛就沒有收穫」的觀念。1990年,美國運動醫學會則修正說法,指出激烈的有氧運動對體適能、心肺耐力 當然有好處,但許多非激烈的運動也有益健康。也就是說,不是只有激烈的有氧運動才能增進健康。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生活習慣不同,並不容易 做到符合「三三三」原則的激烈有氧運動。許多後續研究,如哈佛校友研究、佛萊明漢心血管疾病研究計畫及美國公共衛生署長的「身體活動及健康報告」等,都強 調運動「量」比運動強度重要,所以最好是每天都要運動,要把運動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如不要搭電梯要爬樓梯,不是1週只運動3次而已。「三三三」的第一個迷 思破了。

其次,根據上述的報告,1次運動30分鐘與分3次每次運動10分鐘的健康效益差不多,當然運動強度弱的話要運動久一點,譬如說走路這種不激烈的運動最不會運動傷害,最好一天走60分鐘。「三三三」的第二個迷思也破了。

最 後,運動時測量心跳的做法很不切實際,你不可能運動到一定程度或時間後停下來量心跳,激烈運動突然停下來,四肢的血液沒法回到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對身 體顯然不利。健康的年輕人,每分鐘心跳達130下強度的運動,可能還無法達到訓練心肺功能的目的,但對老年人或吃心臟病藥的人來說也許有害。不是只有能夠 達到訓練心肺功能目的的運動才是好運動,用「6至20運動自覺量表」(6表示休息的強度,20表示最高強度)來測量運動強度是可靠實用的方法。「三三三」 的第三個迷思也破了。

(自由時報)
--
6年級生提早 老鳥危機 5年級經驗夠 7年級創意多 夾殺效應

據 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職場老鳥危機大調查」,上班族平均在四十點八歲時會發生「老鳥危機」,擔心無法在職場中生存,但多數六年級生卻在三十到三十五歲就出 現危機感,比上班族老鳥危機平均年齡提前五到十年。人力業者分析,可能是因六年級生遭經驗豐富的四、五年級與富創意的七年級生夾殺所致。

職場調查
由104人力銀行與《財訊月刊》針對一千七百多個三十歲以上上班族所進行「職場老鳥危機」調查,逾八成五的三十歲以上受訪者擔心恐遭遇職場上「老鳥危機」,僅一成四的人老神在在。

擔心跟不上時代
調查發現老鳥危機年紀平均發生在「四十點八歲」,三、四年級認為危機發生期在「四十六歲以上」,但卻有三成一的六年級生認為會發生在「三十至三十五歲」,等於現在就出現老鳥危機。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所謂「職場老鳥」指的現三十歲以上,入行十年以上族群,擔心的危機項目前三名分別為「專業技能跟不上時代」、「升遷未達主管職」、和「體力、學習力變差」。
而六年級生之所以提前感受到「老鳥危機」,方光瑋分析,主要現在是「全球競爭」與「產業外移」時代,六年級夾在經驗豐富的四、五年級與富創意的七年級夾殺中。

轉業先儲存基金
在上市電子公司當企劃的江小姐是六年二班,入職場前後資歷約十年。她直呼:「當然有危機啊!」她面對身旁喝過洋墨水的新同事,焦慮感越來越大。為了提前面對危機,她一方面請英文家教,一方面跟老闆要求闢新工作領域。
六年五班,在日商公司當業務的小蘭說,「很怕裁員與公司倒閉。」宜蘭「優勝美地民宿」老闆陳勝樂昨也出席記者會,談到原本在聯經報系擔任行銷主管,但因職場危機感而改行創業。
《財訊》月刊總編輯曾嬿卿建議,如面對中年危機想轉業,要預先加強專業能力、儲存轉業基金、及調整心態。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