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70825

靈魂出竅 神經科學有解

許多人聲稱有靈魂出竅經驗,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靈魂出竅可能只是腦子有點混亂而已,可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
研究指出,靈魂靠視覺和觸覺得知自己存在於軀體中,如果靈魂和感官之間的聯繫受到疾病、藥物或科學實驗的干擾,就會產生靈魂離開軀體之感。

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神經學家厄森利用虛擬實境眼鏡、一台攝錄機和幾根棒子來做簡單的實驗,目的是把腦子打亂,產生靈魂出竅的感覺。

自願參與實驗者坐在椅子上,戴上虛擬實境眼鏡,眼鏡和一台對準他背面的攝錄機相連。從眼鏡看出去,他看到自己的背影,而且是從坐在他身後近兩公尺的某人視角看到自己背影。

在倫敦學院大學進行的實驗中,厄森用一根塑膠棒子碰一下實驗對象的胸部,這名志願者嚇一大跳,因為他戴了眼鏡,看不到厄森用棒子碰他,他以為自己坐在旁觀者的位置,從後方看著自己的背影。

厄森說:「你感覺你坐在房間裡另一個位置,看著你前方一個看起來像是你自己的人,你知道那人就是你自己,但是你感覺不是你自己。」

他說:「這項實驗顯示,第一人的視角對於靈魂和軀體相合的體驗非常重要,換言之,我們的視角在那裡,我們就感覺自己在那裡。」

厄森利用虛擬實境眼鏡把傳到腦部的的感覺訊號打亂,引導實驗對象把他們的知覺投射到一個虛擬的軀體上,產生靈魂離開肉身的幻覺。這項技術也許可應用在電玩上,讓玩家把自己投射在遊戲的虛擬角色中,享受身歷其境的快感。外科醫師進行遠距手術時,也可感覺自己就在手術現場。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靈魂出竅經驗也許有科學上的解釋,過去一般認為靈魂出竅是錯覺或靈異現象。

厄森說:「腦功能失常會妨礙對感官訊號的解讀,也許可解釋一些臨床上的靈魂出竅經驗。」不過他說:「目前不能確定是否所有靈魂出竅經驗的原因都相同。」

許多人聲稱曾有靈魂出竅經驗,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他們當時很清醒,在自己的軀體之外看著自己的軀體。

這種現象和重大創傷有關,例如車禍,或是和腦部功能受損有關,例如癲癇患者、有毒癮者和中風患者。但科學家過去一直不能確定是怎麼回事。

(聯合報)
--
科學家成功仿造靈魂出竅

許多人宣稱曾經歷過俗稱靈魂出竅的「出體經驗」(out-of-body experience ),感覺自己的意識(或靈魂)暫時離開身體,從另外一個地方觀看自己的身體。而科學家已成功以人工方式模仿這種經驗,顯示它很可能是腦部因為混淆視覺和觸 覺而產生的錯誤感受。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研究中心」的艾爾森與瑞士洛桑聯邦科技學院的布蘭克,各自領導一個實驗團隊模仿出體經驗。他們的成功也證明這種經驗未必與中風、癲癇、吸食迷幻藥物有直接關聯。論文刊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周刊。

實驗證明 情緒恐懼產生錯覺

艾爾森博士的團隊讓受試者兩眼各戴上一個顯示器,讓他們只能看到由攝影機從後方拍攝的自身影像,然後研究人員以塑膠棒觸碰受試者的胸膛,同時在攝影機前舉起另一根塑膠棒,造成受試者影像也被觸碰胸膛的視覺印象。

這時受試者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胸膛被觸碰,一方面也覺得從後方看到自己被觸碰,就好像自己的意識位在自身後方,產生一種既怪異又真實的感覺。

艾爾森的第二項實驗,讓受試者看到一把鐵鎚即將打到身體影像的某個部位,同時測量受試者皮膚的導電性,結果他們都出現恐懼的情緒反應,顯示他們的自我意識似乎離開身體,轉向即將被鐵鎚打到的虛擬身體。

布蘭克的實驗則是運用3D虛擬實境目鏡,受試者會在其中看到2公尺前方出現自身的影像、一個假人或者一塊黑板。研究人員以油漆刷觸碰受試者的背部,而目鏡上也會出現影像被油漆刷觸碰,節奏有時與真實的觸碰同步,有時則否。

接著受試者被蒙上眼罩,帶向後方一段距離,然後解開眼罩,走回原處。那些自身被觸碰時也看到自身影像同步被觸碰的受試者,平均多走了25公分,顯示他們經歷了出體經驗,因此認為身體原先的位置在實際位置的前方。

感覺訊息 大腦也會製造假象

艾爾森解釋:「這項實驗是改變視覺訊息的輸入方式,以及視覺與觸覺訊息的關係。大腦一直在處理感覺訊息,它有時會欺騙自己……大腦製造的影像未必真實存在。」

艾爾森與布蘭克並表示,實驗成果有助於深入探討人類如何界定「自我」,協助電腦遊戲公司設計虛擬實境遊戲,增進遠距醫療的品質。

(中國時報)
--靈魂出竅 只是大腦認知落差?

靈魂出竅現象一直帶有神秘色彩。但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研究人員研究後發現,感覺自己的靈魂脫離身體,很可能只是因為對環境的認知出現改變;人類如果能掌握這種機制的關鍵,或許能應用在遊戲或醫療方面,創造真正身歷其境的體驗。

刊登在「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利用虛擬實境的眼罩,傳遞設計過的情境,扭曲受試者的感知能力,讓他們誤以為離開自己的身體,正站在自己後方看著自己─事實上,他們認定的「自己」,其實是研究員創造的虛擬影像。

但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就算身體是虛擬出來的,但當看到自己被外力攻擊時,受試者還是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害怕情緒,顯示靈魂出竅現象並不必然是真的離開自己身體,有可能是自我認知出現落差。

研 究負責人艾爾森說,雖然還不清楚為什麼靈魂出竅都與創傷經驗或腦部受損有關,「但很可能是因為腦部功能異常,干擾了正常感知訊號的傳遞,導致當事人感覺到 自己靈魂脫離身體」。至於靈魂出竅機制可能的應用方式,虛擬遊戲是其中之一,另外,也可應用在遠距醫療,讓醫生控制虛擬出來的自己進行手術。

(自由時報)
--
「靈魂出竅」可製造 視覺落差 讓大腦騙人

世上約有1/10的人宣稱曾經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這些人言之鑿鑿地述說自己的親身經歷,不過,歐洲科學家認為靈魂出竅純粹是大腦的錯覺,甚至找到製造「靈魂出竅」的辦法,未來可望用來設計出讓玩家感覺身歷其境的電玩,或研發出能夠用來進行遠距離手術的遙控機器人。

英 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校研究人員,不約而同利用攝影機為受試者創造靈魂出竅的經驗,證明人們在遭受重大意外或嗑藥後的靈魂出竅感受,很可能 出於自己的想像力。倫敦大學學院精神學專家艾爾森(Henrik Ehrsson)說:「大腦會騙人。當大腦解讀傳達到腦部的感受,然後呈現在腦海裡的影像,並不一定是真實情況。」

「像坐在別處看著自己」
艾 爾森為了證明大腦的確會騙人,設計出一套「靈魂出竅」實驗,安排受試者坐在攝影機前兩公尺處,然後讓他們戴上連接攝影機的3D螢幕眼鏡,受試者可以在眼鏡 的3D螢幕上,看著攝影機拍到的自己的背影,研究人員接著同時用塑膠棒戳受試者胸膛和攝影機下方,也就是虛擬靈魂的胸膛位置。受試者紛紛表示,感覺就像靈 魂被抽出體外,在後面看著自己的身體被戳,「感覺就像坐在別處看著自己,這種經驗很詭異」。
研究人員解釋,這是因為大腦對於視覺和觸覺的落差感到混亂,才會產生靈魂出竅的錯覺。為了證明受試者真的認為眼睛所見的背影是自己的身體,研究人員作勢拿著大鐵鎚往背影敲,結果發現受試者馬上被嚇得滿身大汗。
瑞 士洛桑聯邦理工學校也做了類似的靈魂出竅實驗,同樣讓戴著3D眼鏡的受試者看著自己的背影、假人或黑板被戳的影片,一分鐘後把他們的眼睛蒙起來並往後帶一 段距離,再要求他們走回原本的地方。研究人員布蘭克(Olaf Blanke)發現,那些看著自己背影和假人的受試者,平均往前多走了25公分,他認為,這是因為受試者把眼前的背影和假人當成是自己的身體。

靈魂出竅疑腦功能失調
過去科學家從未能了解靈魂出竅的確切原因,有人認為靈魂出竅是因為車禍等創傷經驗,或因癲癇、中風或吸毒導致腦部功能受損,才會讓人出現這種瀕臨死亡、作夢般的狀態。
艾爾森認為,靈魂出竅「可能是腦部功能失調或者感覺訊號遭到干擾,至於靈魂出竅有沒有其他原因,仍有待解答。」

靈魂出竅相關實驗
◎瑞士學者布蘭克(Olaf Blanke)以電流刺激癲癇女病患右腦,讓她感覺身體變輕,彷彿靈魂出竅。
◎美國學者門羅(Robert Monroe)以聲音改變腦波,並配合冥想,讓接受實驗者感覺神遊物外,甚至看到太空或古代中國景象。
◎美國學者派辛格(Michael Persinger)以磁波刺激人的右腦顳葉,營造靈魂出竅的虛幻感,參加實驗者能「看到」藏在信封裡的信紙寫了什麼字。

電波刺激 可達出竅感覺
俗 稱的靈魂出竅,即歐美學者所稱的「出體經驗」(Out-of-body experience),是指一個人感覺離開身體,在自己的肉體之外活動,彷彿飄浮在空中。通常這種現象是自發的,有些人在遭遇重大創傷或瀕臨死亡時,會 有靈魂出竅經驗,也有人利用睡眠、打坐冥想、藥物引導、或電波刺激腦部等方式,達到出竅的感覺。
有人表示靈魂出竅後看到天堂或從未見過的人事物;有人會見到身體四周的情形,也有人可看到遠處的物像。

(蘋果日報)
--
買氣低盪 旅遊業今夏急凍

今年七、八月國人旅遊買氣低盪,旺季不旺,逼得業者降價求售,五星級玩泰國只要萬元有找,不用五萬元就能一遊英國,北海道七天遊一萬八千八百元,機位賣一個賠一萬五,旅行社大嘆,度過了有史以來最寒冷的一個暑假。

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七月出國人次數八十九萬一千三百九十五人次,比去年同期九十萬二千七百人次,滑落百分之一點二五,這是自九二年SARS以來首度下跌,反映在今年暑假市場上,東北亞線和中國大陸線賣壓沈重。

以 日本線來說,買氣比往年掉了將近一半,日本其他地區還好,業者可以減少出團,但包機盛行的北海道線,業者被逼到跳樓大拍賣,五天三萬三千元的行程下殺到二 萬三千元,網路旅行社已打出一萬七千九百元的優惠團,還有七天一萬八千八百元的員工價團費,以往七天要賣四萬元,反行情操作暴露了業者的壓力。

名生旅行社副總李安國說,他做旅行社這一行十幾年,沒有遇過比今年暑假更難做的市場。

新台旅行社總經理林於楨表示,暑假主要出國目的地的日本,今年氣勢不足,相形之下航空公司包機又開太多,包括立榮、華信、華航等,七、八兩個月約開出三百班包機到北海道和九州。

包機幾乎天天有航班出發,業者一個位子沒賣出去就現賠一萬五千元,偏偏日本當地旅館漲價,出團成本大增,業者被雙面夾殺,苦不堪言。

業者表示,雖然北海道有不少購物行程,多少能補貼一點,七折八扣下來,利潤少得可憐,「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說」。

除了東北亞線低價廝殺,泰國團、英國團等也出現降價求售的現象,例如泰國團包含機票、食宿、景點導覽,五千元不到,就算全程五星級,這個月也萬元有找;吳哥窟八月下旬以九千八百八十八元出清、澳門三天兩夜一萬元有找。

就算有歐元漲價的因素,入住英國莊園、吃喝頂極的英國團不用五萬元,比起去年同期便宜約兩萬元。

經營大陸線的飛雁旅行社總經理吳雁輝表示,暑假本不是大陸團旺季,團費漲不上去,北京五天萬元有找,桂林、陽朔五星級玩法以及張家界都是一萬兩千九百九十九元,賣壓重,旅行業者都嘆「錢歹賺」。

民宿、飯店業者 好冷的暑假

對國內部分民宿和飯店業者而言,今年暑假像冬天一樣寒冷。

旅遊業者指出,油價和物價不斷飆升,使消費者為了撙節開支,因此減少出遊。高鐵、雪隧通車後,也使國內一日遊的旅遊人口增加,民宿和飯店業者業績因此下降。

往年每到暑假,墾丁各飯店均一房難求。但墾丁今年暑假旅遊旺季的第一個月住房率,就比去年同期掉了兩成。擔任恆春半島產業聯盟理事長的墾丁福華飯店總經理張積光說,七月沒有颱風來攪局,住房率就掉了兩成,原以為八月會好轉,卻接連來了三個颱風,令業者垂頭喪氣。

民宿業者也叫苦,指農曆七月住宿原本就不好,幸好還有七夕情人節勉強帶進一些業績,今年七夕卻因聖帕颱風而泡湯了,業者只能以欲哭無淚形容。

南投縣日月潭、九族文化村及清境風景區的民宿,在今年暑假都發現遊客住房率降低,嚴重者甚至只有去年一半。

此外,不斷有新飯店和民宿設立,使市場遭到稀釋。例如墾丁地區今年較往年增加了近兩千張床位,使總床位數將近三萬,導致每家飯店和民宿住房率都相對降低。

日月潭風景區、南投縣清境農場,今年暑期的遊客明顯減少,使當地民宿和飯店業也受到影響。

台東縣娜路彎大酒店統計,今年遊客人數確實有減少趨勢,該飯店討論後認為是受大環境影響,尤其民生物資、油價都漲,民眾相對減少旅遊支出。

屏東海生館 業績掉一半

暑假是旅遊旺季,但今年旅遊人潮似不如以往,部分遊樂區如雲林縣劍湖山世界、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暑假業績都衰退,海生館入館人數更比去年同期減少九萬人次,幾乎是去年一半。

旅遊市場出現萎縮,業者歸根究柢,就是「大環境不佳」。

據統計,今年一到六月,全國廿三家主要遊樂區,業績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十五點九,在台灣遊樂區執牛耳的雲林縣劍湖山世界感受最深,今年一至六月他們的業績有成長,七月份業績比起去年同期衰退約一成,暑假反而出現衰退。

海生館去年上半年有九十萬參觀人次,今年上半年足足少了廿萬人次,平均每個月減少三萬多人。而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統計,光台東一地,今年遊客就減少約五千多人。

海生館總經理楊慶南說,到恆春半島的遊客,年輕人占了很大比例,今年的「春天吶喊」音樂季,卻受到場地分散的限制,活動不似往年熱鬧,對年輕人號召力也減弱。

七月出國 首見下滑

今年七月是自二○○三年SARS以來,首度七月旺季出國人次數呈現下滑,而且在主要的幾處海外遊點,出訪人次數多數減少。

近幾年七月旺季,只有二○○三年七月比二○○二年七月,是下降了百分之九點一,當時因SARS疫情方退,大家還驚魂未定。此後每年一路上升,今年出現數年來首度消退。

國人出國量最大的香港、澳門(含中國大陸)、日本幾個地方都有相當比率的下降,除韓國是正成長。

在美國和加拿大也是下降了百分之二點二,歐洲降了百分之一點○九,澳洲和紐西蘭都下降。

(聯合報)
--
珍惜生命,活在當下/胡志強(台中市市長)

去年的一場車禍,讓我們全家陷入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太太在生死關頭打轉好幾次,也失去了一隻手。幸運的是,醫療團隊的不懈努力,與家人親友、全國民眾的真誠祝福,讓她活了過來。由於大家的愛,把「不可能」化為「可能」,促使奇蹟降臨在太太身上。

太太的傷疤雖然漸漸褪去,復健仍在持續進行中,但是,未來還有一條漫漫長路要走。

有一次我到醫院看她,出病房後並沒馬上離開,在外頭與醫生討論事情。突然聽到病房傳來一陣淒厲的叫喊聲,我當下愣住了,現在想來,真的只能用「慘絕人寰」四個字來形容。

原來我走出病房之後,護士開始替曉鈴換藥,因為傷口實在太痛了,她忍不住叫了出來。當她知道我並沒有離開,還聽到了她的叫喊,居然露出小孩子做錯事的羞赧與歉意。

我心中真是萬分不捨,直覺是我的錯才造成她的苦,該道歉的也是我。但是,這一聲慘叫也讓我瞭解,她平常在我們面前裝得如此不在乎,實在很勇敢!這幾個月以來,她為了怕我們擔心,人前人後,一直努力克制自己身體與情緒上刻骨銘心的痛,一個人默默承受偌大的壓力。

為什麼過去嬌柔瘦弱的太太,現在意志可以這麼強韌堅忍、笑容可以如此熱情燦爛?仔細想想,我覺得她心中最大的動力,可能來自於對我們無盡的愛。

愛的力量多麼驚人!因為愛,她願意勇敢、堅強,忍受疼痛,義無反顧地尋找生命的出口;也讓社會上更多身心受苦的人,因為她的例子,得到鼓勵與安慰。這樣的經歷,讓我在看《為愛活下去——跨越生命中的安地斯山》這本動人心弦的書時,更加感同身受。

1972 年10月13日星期五,一架滿載橄欖球運動員與家屬的飛機從烏拉圭起飛,後來在飛越安地斯山脈時碰上亂流,墜毀在冰天雪地的山脈上,十多人當場喪命。劫後 餘生的二十七人受困在險峻寒冷、渺無人跡的冰封山中,進退無路,眼見搜救隊已放棄救援,到最後物資全無,倖存者只好懷抱著「代死者活下去」的信念,割下亡 者身上的肉……他們歷經七十二天的艱苦奮鬥,自行下山求援,最後有十六人獲救。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難事件之一,史稱「安地斯山奇蹟」。

這個述說著勇氣與堅持、絕望處艱難求生的故事,描寫得絲絲入扣,也不斷地引導我們探索:一個人在毫無身外之物時,如何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和死神的挑戰?如何懷抱著「為所愛的人活下去」的意志,挑戰自己生命的極限?

在母親與妹妹相繼過世,又要尋求活路的痛苦時刻,作者形容:「我們是在跟一個摸不清底細又絕不留情的對手進行比賽,輸贏結果很可怕,不是很好就是死掉,然而我們卻連比賽規則都不知道。」

經過多次生死邊緣的掙扎,最後,父愛就像一條安全索,引領他脫離險境。這些嚴山峻嶺雖然深具威力,但威力卻沒有大過他對父親的依戀,也無法粉碎他愛人的能力。

事後他發現,死亡有個對立面,但這對立面不僅僅是活著而已,也不是勇氣或信心或人的意志。死亡的對立面,是愛。

走過生死邊緣,作者誠懇地提醒我們:「空難之前,我不懂得惜福,但安地斯山讓我看到了生命是怎麼一回事,任何生命,都是個奇蹟。

「即使是在受苦,生命仍然是值得活的;即使樣樣都被剝奪掉了,照樣可以想著我們所愛的人,照樣可以在心中留住他們,珍惜他們如同我們的生命寶藏。」這本以「生命」寫成的書,充滿著智慧與啟示。我從這些勇者和太太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力量和深度。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遭遇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不要再浪費生命的每一個片刻和每一次呼吸,因為,每一秒的生命,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我和曉鈴,也是從善良的台灣人手上,接下這一份生命大禮。我們的心中,永存無限的感激。

(本文為遠流出版公司即將出版的《為愛活下去——跨越生命中的安地斯山》序文)

(聯合報)
--
不迷偶像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

「沒聽過星光幫,怎麼做朋友?」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針對青少年友誼關係,進行一項長期研究顯示,不迷偶像的學子,可能交不到朋友。而沒有朋友的青少年,不僅可能有學習成就低落與憂鬱傾向,還容易有打架等偏差行為。

全國各國、高中下周即將開學,學子面對要升級、可能要交新朋友的問題。過去大家常認為,青少年都有其主流文化,也有人批評青少年總是盲從,吳齊殷的研究卻顯示,「從眾行為」是青少年交朋友的重要關鍵。

從眾行為 才容易被接納

吳齊殷從事青少年友誼研究長達十一年,發表過多篇與青少年交友文化相關論文。他說,對國、高中生青少年而言,朋友非常重要,那些「自認沒有朋友」的青少 年,往往學習成就低落、從事偏差行為(抽煙、喝酒、打架),多數還有憂鬱傾向。反之,「自認有朋友」的青少年,則顯得比較快樂、有自信。

吳齊殷表示,不論新朋友、老朋友,青少年如果要打入友誼團體,就必須跟團體中人做相同的事、有相同興趣嗜好,才容易被接納為「朋友」。

吳齊殷去年設計一個研究,讓被研究的國中生互相提名「誰是我朋友」。結果發現,有些國中生不被認為是「朋友」,但他們卻自認是其他人的朋友。吳齊殷說,這 些學生即使自我欺瞞,但與那些自認沒朋友的相較,他們比較有自信,個性也比較開朗。可見自覺有朋友,對青少年自我認同與人格發展有很大影響。

第一印象 大多先看外表

青少年如何「物色」朋友?吳齊殷表示,可以簡單歸納為相識(meeting)與相交(mating)兩個階段。青少年初次相識,不論男女,大多先看外表 (長相美醜、男女性別、穿著打扮等),然後才決定是否進一步發展為「相知相惜」的好友。外觀過濾後,接著進一步瞭解對方的興趣、嗜好、個性等內在特質。相 交過後,就變成了好朋友。

青少年經常成群結夥做同一件事,例如:迷偶像歌星、一起抽菸、刺青等。社會新聞也常出現犯案青少年「交友不慎」或「交友不單純」等字眼,使得家長格外過濾孩子的交友情形,有些甚至禁止孩子與同學一起迷偶像,認為有害課業學習。

吳齊殷提醒,「從眾行為」是青少年能否交到朋友的重要關鍵,某些行為或許讓家長看不下去,但卻在青少年友誼關係的形成中,具有不可抹滅的意義。

男女合班 常是一邊一國

近廿年來,國內新設的國、高中都實施男女合班;男女合班到底好不好?中研究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指出,男女合班有助於班上學生友誼關係的穩定;但青少年在同班若成為「好友」,不大可能「純友誼」。

吳齊殷指出,青少年兩性友誼關係非常微妙,通常只有兩種可能,發展成親密關係就變成「班對」,另一種則是「泛泛之交」;兩者之間沒有模糊地帶,兩人不會變成「buddy-buddy」的「好朋友」。

吳齊殷說,世界各國的情形都類似,青少年男女在班上的交友圈,仍然是以「同性友人」為主流;男女同學想從泛泛之交變成「好朋友」,彼此會有親密接觸、內心秘密的分享,幾乎不可能只是「單純」的好朋友。

學生則說,多半還是「男生一國」,「女生一國」。私立東海大學附屬中學吳家倫這學期升上國三,班上五十三位同學男女合班,但他最好的朋友都是男生。「男生興趣相投嘛!」跟吳家倫要好的四個男生都喜歡看NBA,「這樣才有話聊嘛!」他說。

北縣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美術科高二生何旭庭喜歡塗鴉,他在班上的好友也清一色是男生。他說,男女真的有別,女生聊天話題離不開化妝品與衣服,男生根本打不進她們的圈子;反之,他與男性友人都聊塗鴉、撞球、辣妹,班上女生根本插不上嘴。

吳齊殷說,青少年交友在「相遇」階段自然傾向尋找與自己具有相同外觀特色(都是同一個性別)的朋友,大大增加了男女合班班級裡男、女友誼「一邊一國」的機會。

(中國時報)
--
經典不再 誰殺了愛情電影?

多久沒看到讓人蕩氣迴腸如痴如醉的愛情電影了?根據統計,美國影史歷年最賣座的10大愛情電影中,只有3部是近20年內拍攝,最新鮮的《鐵達尼號》,也是1997年拍的舊片。現代影迷為何不再喜歡愛情電影?愛情貶值了?還是片商覺得沒票房?究竟是誰殺死了愛情片?

據《時代》雜誌估算,若參照數10年來貨幣通膨因素,美國影史上最賣座愛情電影依序是:《亂世佳人》(13億2945萬美元,1939年)、《鐵達尼號》 (8億4451萬美元,1997年)、《齊瓦哥醫生》(8億1681萬美元,1965年)、《畢業生》(5億6305萬美元,1967年)、《愛的故事》 (4億6058萬美元,1970年)。《第六感生死戀》(3億3864萬美元,1990年)、《捍衛戰士》(3億1354萬美元,1986年)、《軍官與 紳士》(2億8726萬美元,1982年)、《誰來晚餐》(2億8463萬美元,1967年)、《麻雀變鳳凰》(2億7752萬美元,1990年)。

速食情慾 漸成時代主流

上述電影多是高齡數十歲的經典老片,純愛電影在今日電影街為何不再吃香?

《時代》雜誌影評人貝琳達.露斯康碧(Blinda Luscombe)分析,現代男女的情愛觀與老一代頗有差異,在兩性平權性解放的網路時代,「一生一世」、「尋找生命唯一的靈魂伴侶」等傳統愛情觀已淪為 神話,網路交友、不需承諾的速食情慾漸成主流。這個分了,上網馬上就能再找一個。難怪乎講述同居不婚的《同床異夢》會成為去年最賣座的愛情喜劇。

當然,人們還是相信愛情,尤其是女人,況且,愛情若包裝得好,還可大撈一筆。

但《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編劇理查.寇蒂斯(Richard Curtis)表示,愛情每天都在發生,要寫出一部符合真實但又不失創意的好劇本,其實並不容易。好萊塢片商約翰.戴維斯(John Davis)也無奈地說:「我一直想拍愛情片,只不過,新穎有意思的好劇本不好找,這類影片的資金也很難取得。」

劇本難求 票房決定一切

好萊塢片商鍾情拍攝《蜘蛛人3》之類的科幻特效動作片,其實跟錢大有關係。因為,根據片商和戲院業者的拆帳契約,電影上映頭兩周的票房,片商可拿九○%, 之後降為七○%,像《蜘蛛人3》這種上映首周就能破億美元的電影,賺得又多又快,才是他們的最愛。而愛情片通常一開始不會賣得很好,雖說《鐵達尼號》首映 周也有2800萬美元的票房,不過,百年影史,又能有幾部《鐵達尼號》呢?

此外片商也堅信,青少年們是市場主力,他們喜歡跟同學談蜘蛛人多酷,才不願討論哪部文藝片有多感人。

3部新片 今年底將問世

喜歡愛情影片的人,也不用太失望,今年底至明年初,將有3部大製作的愛情電影問世,分別是妮可基曼和休傑克曼主演的《澳洲》(Australia)、根據 馬奎斯同名小說改編的《愛在瘟疫蔓延時》,以及《鐵達尼號》李奧納多狄卡普利歐和凱特溫斯蕾10年後再度合作的《革命之路》(Revolution Road),愛情電影到底死了沒?也許明年才可分曉。

料將掀美大選話題風暴 受夠伊戰?反戰傷痕電影大鳴大放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將屆6年,扛著布希總統「反恐」大纛的美國子弟兵,至今仍深陷伊拉克泥淖。眼見反戰聲浪逐日高張,噤聲多年的好萊塢終於忍耐不住,勞勃瑞福、保羅哈吉斯等名導皆大膽突破禁忌,拍攝反戰傷痕電影,伴隨美國總統大選逼近,預料將掀起話題風暴。

基於愛國心、避免引發不安,歷來美國捲入戰爭時,好萊塢皆高度自制,未曾在戰爭期間拍攝相關題材電影,二次大戰或越戰皆然。《歸返家園》、《越戰獵鹿人》 等反戰影片,都在1978年越戰終了後3年上映。柯波拉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遲了1年才面世。不過,這項不成文的「優良」傳統,如今已走入歷史。

由勞勃瑞福自導自演的《權力風暴》(Lions for Lambs),堪稱是6年來第一部好萊塢重金製作的反戰電影,勞勃瑞福、湯姆克魯斯和梅莉史翠普,分從大學教授、參議員和媒體記者三個角度,剖析這場戰爭 對美國人帶來的衝擊與影響,並對美國犧牲奉獻的傳統愛國觀,以及人性價值、民主自由,提出深刻的辯証反思。

伊戰的巨大創痛,已深烙在許多美國人心中。除了質疑反恐戰爭正當性外,美國電影創作者更關注這場戰爭對人性的無情扭曲與摧殘。在今年底至明年初10餘部反 戰傷痕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是保羅哈吉斯執導的《震撼效應》(The Valley of Elah)。描述一名退伍老兵以赴伊拉克打仗的兒子為傲,但兒子返鄉後卻遭殺害。

其他同類型電影還有布萊恩狄帕瑪執導的《Redacted》,透過美軍屠殺伊拉克一家人的殘酷畫面,解析媒體的公信力與價值。莉絲威瑟斯本與傑克蓋倫海演 的《Rendition》,則是一名美國婦人的埃及化學工程師丈夫,遭中情局長期監控最後失蹤。《Grace is Gone》訴說一名女兵陣亡後,對家庭和孩子造成的傷痛。《Stop Lose》則描述不願返回伊拉克戰場的美軍故事。

曾製作《獵殺紅色十月》、現任紐約影展主席傑瑞.薛拉克(Jerry Sherlock)表示,戰火仍未平息便推出相關影片,具有正面的意義,「伊戰比二 次大戰拖得還久,許多有關越戰的真相,我們都被迫等到戰爭結束後才知悉,我認為,今日的美國已更進步開放,僅有極少數人仍堅持星條旗可以凌駕一切!」

對許多自由派影人而言,戰火不僅在遙遠的伊拉克或阿富汗,更在美國本土、甚至全世界影響每個人的生活。這類反戰傷痕電影,當可撫慰不少人心,但共和黨人勢必跳腳。上屆大選,麥可摩爾臭罵布希窮兵黷武的紀錄片《華氏911》被打成「反動電影」的歷史,恐將再次重演。

伊戰還在淌血 白宮想拍愛國片 好萊塢不捧場

「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白宮和國防部邀請40多位好萊塢大老,盼他們出面製拍些愛國影片或宣傳片,以鼓舞人心士氣。不過,幾年過去,擔心無票房市場,且大明星興趣缺缺,好萊塢除了配合勞軍外,至今連半部愛國影片也沒拍成,讓五角大廈很沒面子。

以往好萊塢拍軍事動作片,如湯姆克魯斯的《捍衛戰士》、班亞佛列克的《珍珠港》,只要符合政治正確,宏揚愛國犧牲精神,五角大廈無不傾力相助,裝甲戰車、噴射戰機,甚至航空母艦都可租借外拍,然而今日「國家有難」,好萊塢影人卻多觀望不願捧場。

除了商業考量外,好萊塢曾在1950年代慘遭麥卡錫白色恐怖荼毒,餘恨猶存,且本是自由派的大本營,壓根就不認同布希的反恐戰爭,怎可能幫忙拍攝「愛國電影」?

在好萊塢,傾向共和黨的明星並不多,全靠阿諾史瓦辛格與布魯斯威利撐場面。不過,拍電影就是另一回事了。阿諾在2001年拍的《間接傷害》,敵人鎖定哥倫 比亞的恐怖分子﹔布魯斯威利4年前拍的《獵日風暴》,則是把戰場搬到奈及利亞。儘管兩片都不提911或伊戰,《間接傷害》甚至延至2002年才上映,但票 房都奇慘無比。

好萊塢觀察家大衛羅勃分析:「當戰爭仍未結束,相關題材影片一定很難賣,因為觀眾走進戲院,只想看些輕鬆的娛樂電影!」這自然也成了好萊塢片商的藉口,大 老闆不想做賠本生意,大部分的明星巨導也都不想淌混水。不過,仍有少數有使命感的影人,不吐不快,想說點良心話。

克林伊斯威特這位西部老牛仔,近來老當益壯,創作力驚人,執導的《神秘河流》、《登峰造擊》等片皆備受推崇。雖然曾在911募款餐會上高呼:「美國不會就 此被打倒!」但去年他分別以美國和日本角度拍攝的戰爭史詩《硫磺島的英雄們》與《來自硫磺島的信》,卻讓五角大廈面色凝重,這位老牛仔終究選擇向人性致 敬,向戰爭說不。

同樣傾向共和黨的梅爾吉勃遜也不太買帳,去年他拍的《阿波卡獵逃》,以15世紀馬雅帝國崩毀前為背景,片中那個不問蒼生,殘暴搞活人祭的古王朝,多少令人 聯想美國這個現代強權。此外,喬治克魯尼前年也拍了《諜對諜》,該片雖沒提伊拉克,但美國中情局與國際利益派閥掛勾,搶奪中東石油的骯髒情節,卻已深印在 影迷腦海中。

(中國時報)
--
高學歷熟女不婚,又怎樣?/王乾任

日昨各報紛紛以大標題談論高學歷女性低結婚率,甚至出現不少誇張的標題,什麼「等愛的人」、「資深美女」,頗有替超過適婚年齡單身女性抱屈之意。然而,熟讀各報刊相關報導後,不難發現,報導引述學術研究數據侃侃而談,卻有汙名化高學歷單身熟女之嫌。

首先,高學歷女子結婚率雖低於男性,但是,單身並不代表沒有交往對象,沒有結婚打算。現代人由於求學生涯普遍拉長,再加上工作極忙、事業心強,還有結婚代 表的意義減弱等等因素使然,導致即便有對象,不急著結婚的狀況日多。但報導卻幾乎有不結婚等於(沒伴侶的)單身之嫌。

其次,有報導認為,單身熟男身價高,單身熟女則身價日貶,看起來像是提醒熟女們不要再挑了。卻不知,單身熟女身價日貶、熟男日高的現象,與其說是台灣男性 普遍仍喜歡找學歷或成就比自己低的女性,不如說男人喜歡幼齒的仍然居多數。畢竟,單身熟女學歷普通/不高者並非沒有,但更讓單身熟女嫁不出去的理由,與其 說是學歷或身價,不如說是年華老去。

此外,當前台灣女性雖然教育水準提升,但在結婚上困於傳統的低成就婚(男性應比女性學歷高、收入高、成就高)的思考模式,而男性更從來沒有跳脫以「外 貌」、「年紀」擇偶。否則,為何有很多高學歷男性覺得台灣女生太麻煩,進而找上外籍新娘,以買賣婚解決終身大事,不願意進入自由戀愛市場尋找婚配對象。

其三、高學歷熟女單身,就是「資深美女」嗎?美女有分資深資淺的嗎?這是年齡歧視還是性別歧視?女性的美,年輕自然有年輕的樣態,中年或老年依然有她的獨 特風韻,看奧黛莉赫本老得如此優雅,美女就是美女,沒有什麼資深資淺之分,想以「資深美女」吹捧單身高學歷未婚熟女,看似開明其實骨子裡卻是父權思想作 祟。

其四、男女嘴巴都說談得來最重要,但實際檢驗婚配統計數字,男女雙方的學歷、年齡、成就序列,仍然維持男大於女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新聞報導刻意採訪某些相同觀點的個案,便想稀釋統計解釋力,似乎有引導讀者思考之嫌。

其五、現代社會開放,女性經濟獨立,自主性遠超過傳統社會,婚姻中連結兩個家族經濟利益,乃至替女性尋找長期飯票之經濟功能式微(除了嫁來台灣的部分外籍 新娘外),婚姻的基礎不再是經濟或家族勢力的結合,而是戀愛關係。選擇不婚者肯定超過過去社會(例如,同志限於現行法律或社會壓力不得結婚,遠比古代強被 壓制其性別傾向而被迫結婚),從而也造就單身熟男熟女不婚統計數字的升高。

總之,隨著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經濟自主,人格獨立,還有社會開放多元,親密關係的維持模式增多等各種理由的影響下,單身熟男熟女不婚比例肯定超過過去, 這是社會變遷下新人口組成結構的變動。我們應該深入了解男女晚婚的實際成因,而不是將統計數字輕易的以昨是(例如某一年代男女婚配的統計數字)今非的態度 解讀。

否則,誤解統計結果不說,還將被歸類之社會類屬(高學歷未婚熟女)汙名化,成為父權社會打壓適婚年紀不結婚之高學歷熟女的幫兇,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得承受過多不必要的結婚壓力,對這些人來說實在很不公平,也沒有實際幫助!

(中國時報)
--
汽車健檢駛省油的

一公升的油錢從二十幾元漲到三十元,面對高油價時代的來臨,開車族必須懂得省油以求自保。

豐田濱江保修廠副廠長顧德懋表示,完整的省油健檢應包括:汽油管路、引擎機油與冷卻液、電瓶、空氣濾清器、胎壓、煞車拖曳發電機皮帶、變速箱油質等,以及冷氣的冷媒量、冷凝器散熱片與各項開關等項目。

■愛車瘦身 荷包不縮水

保修廠引擎組長劉文豪進一步建議,想讓車子開起來更省油,還牽涉到駕駛人的開車習慣,若能使汽車順暢的加速與減速,且車重愈輕則愈省油,所以車主有必要為愛車「瘦身」,把不必要的雜貨移走,自然能降低油耗。

■保持涼爽 節省能源

在開車的習慣上,劉文豪指出,開啟車外循環替代冷氣,大熱天盡量把車子停在有陰影遮蔽的地方,冷氣的恆溫系統維持在25℃等做法,都可以適度地節省汽油耗用量。

除此之外,定時保養並更換機油不但是維護愛車的之必要,也是節省汽車油耗的重要步驟;而時下年輕人喜歡在車身上耍酷耍炫,甚至改裝車體,但通常改裝車體會增加車重,從省油的角度來看,劉文豪給車主的良心建議是:「要省油,就別任意改裝車體」。

省油撇步14招

從事汽車維修工作近20年,經他修理過的車子不下數十萬輛,慣不同各異的車主。汽車省油達人教你開車前與駕駛過程的省油「小撇步」分別各有7項。

■良好的駕駛習慣

1保持慢而穩定的起步
2使用正確的檔位前進
3避免引擎長時間怠速運轉
4減低超速
5順暢的加速與減速
6保持經濟車速,小客車高速行駛維持在每小時80﹣90公里;市區行駛維持在40﹣50公里。
7適當使用空調系統,保持25℃的溫度設定。

■上路前準備好

1定期的保養、安檢
2上路前做好行車規畫
3不要裝載過多非必要物品,減輕車體重量。
4保持正確胎壓
5底盤保持清潔
6避免長時間怠速暖車
7注意引擎冷卻系統

(中國時報)
--
美法文學交融 14作家配對寫書

一本書、七篇小說、十四位作者、兩個國家,這是新書《如是說》(As You Were Saying)的寫照,它代表美國與法國兩國文壇菁英的一次漂亮合作,顯示兩國過去幾年雖然在國際政壇針鋒相對,但是文學血脈卻還是可以水乳交融。

《如是說》在今年七月由美國伊利諾大學的「道基檔案出版社」(Dalkey Archive Press)出版,副標題是「美國作家對法國同行的回應」。全書遠紹廿世紀早期超現實主義者嘗試的「精緻屍體」(cadavre exquis)相銜創作法,十四位作者成雙成對,先由法國作家寫下小說的前半部,再由美國作家接棒完成,七篇小說於焉誕生。

第一篇由著有《小姐變成豬》的法國小說家瑪麗.達里厄斯克(Marie Darrieussecq),和著有《冰風暴》的美國小說家瑞克.慕迪(Rick Moody)打頭陣,直接取材轟動一時的醫療新聞:一位女士接受全臉移植手術。達里厄斯克從女主角觀點敘事,慕迪則從男主角觀點重述,結局尤其精彩,頗有 十九世紀法國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的神韻。

第二篇也是男女配,二○○○年法國費米納獎得主卡蜜爾.羅杭(Camille Laurens)與一九九三年美國普立茲獎得主羅伯特.奧侖.巴特勒(Robert Olen Butler)聯手出擊,描寫女主角一輩子都在等待,但卻得僱請一位偵探,幫她查清楚她到底在等什麼。

其他作家還包括美國著名後現代小說家費德曼(Raymond Federman);以《灰色的靈魂》摘下法國荷諾多文學獎,曾經來台灣訪問的菲立普.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因第一本小說《恐怖分子》就聲名大噪的波士尼亞裔作家亞歷山大.黑蒙(Aleksandar Hemon);寫作以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為背景的《雙塔之戀》,引發不少爭議的呂克.蘭(Luc Lang)。

(中國時報)
--
口紅/李明璁

「如果我們要為後代列出二十世紀值得記錄的『姿勢』,搽口紅將是名單上的第一名。」

「他的上唇並不像山脈狀的誇大隆起,反而有著柔和的弧形線條。這樣的唇形很容易上色,效果也相當完美。我們的確找到了絕佳代言人。」這是日本佳麗寶公司的 造型師,在1996年春天的記者會上,對偶像男星木村拓哉的讚美。隨後,到處都張貼起搽著豔麗口紅的木村海報,並迅速被民眾偷撕帶回家。

不到兩個月,「木村口紅」創下紀錄,狂銷三百萬支。當時我剛好第一次去東京旅行,看到性別角色向來刻板分明的日本社會,為此話題不斷,甚至嘗試重新定義妝 容美學,感覺十分有趣。綜藝節目甚至剪接了木村拓哉在不同情境中的噘嘴特寫,煞有其事地「證明」這種陰陽合體的唇形,有多麼性感。

話說回來,即使口紅抹在木村的唇上確實誘人;在「木村口紅」的廣大愛用者中,男性還是為數甚少。即使注重髮型裝扮的型男滿街都是,但在日本口紅的消費終究 性別分明。於此相對,地球另一端的英倫,打從七○年代開始,在David Bowie華麗搖滾與後進龐克風潮的引領下,口紅已是叛逆青年的裝備之一。

男人使用口紅,其實並非當代的新鮮事。早在古埃及,時髦的男性貴族就會上眼影和塗唇膏。藍黑色、橘色和紫紅色是他們的最愛。羅馬時代,有些男人則藉由自身 口紅的顏色差異,來區辨其所象徵的社會地位。到了十八世紀前後的巴洛克時期,更是男用口紅的黃金年代,社會上每個體面的仕紳都抹著唇膏。

有歷史學家甚至發現,從喬治.華盛頓的日誌看來,他愛用Caswell-Massey品牌的香水,並經常搽口紅。如此注重妝容,不愧為「美」國國父。其 實,不僅王孫貴族熱中於凸顯唇色,有些追求美型的騷人墨客,沒錢可買胭脂,就把檸檬放口袋裡,三不五時、四下無人就拿出來吸允,藉此刺激嘴唇保持其鮮紅色 澤。

無論如何,男性搽口紅的比例總是很低。更精確地說,多數男人永遠不曾好好理解口紅,及其使用者。許多男人宣稱自己不喜歡口紅,但如果他們看到一位不塗口紅 的女士,就會暗批她的容貌;相對的若同一位女士偶爾抹了口紅,他們就說:「她今天看起來比平常美」。我自己也曾有過如此盲點,想來還真不好意思。

男人對女性使用口紅又愛又怕的沙文心態,早在1770年英國國會頒佈的「反巫術法」就可見一斑。此法明訂:所有女人若以香氣、胭脂(包含唇膏)等誘騙男人 結婚,將處以重刑。至今也仍有人類學家或心理學家宣稱:女人的嘴唇對應其陰唇,故使之看來肥厚滋潤的口紅則充滿性暗示──這是何等男性中心主義啊!

如果我們知道──在1912年紐約爭取女性參政權示威中,所有婦女運動者都塗上口紅作為解放的標記;在二次大戰期間,口紅如何幫助廣大的後勤女工隱藏焦慮 和抹去悲傷,成為獨立和勇氣的象徵;而在一整個世紀的女性生活圈中,無論是在家戶或職場,討論、炫耀乃至傳承口紅經驗,都是女人建立親密情誼的一種方式 ──那麼,身為男性就不會再如此自以為是、粗暴地定義口紅。

1933年的VOGUE雜誌總編曾說:「如果我們要為後代列出二十世紀值得記錄的『姿勢』,搽口紅將是名單上的第一名。」我猜想,嘗試過細心塗抹朱唇的木村拓哉,並藉此賺進大把鈔票的他,應該會同意吧。

(中國時報)
--
末代沙皇王儲 遺骸找到了

俄羅斯考古學家波格瑞洛夫二十三日表示,近九十年前遭布爾什維克革命黨人槍殺處決,但骸骨始終下落不明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子兼皇儲阿列克謝(見右圖,美聯社)的遺骸,可能已經尋獲。俄國檢方二十四日宣布針對尼古拉二世一家人之死重新展開調查。

儘管檢方重啟調查為例行公事,但顯示俄國政府可能頗認真看待這項新發現。

處決地點新發現2骨骸

波 格瑞洛夫指出,他們在末代沙皇家族當年被處決的地點葉卡特林堡新發現的兩具骨骸,分別屬於一名少年與一名年輕女子,其年紀與遺骸始終未被尋獲的十三歲末代 皇儲阿列克謝及其一名姊姊相當;其中年輕男性約十到十三歲,年輕女子約十八到二十三歲。波格瑞洛夫接受俄羅斯NTV電視台電話訪問時說,發現兩具骨骸的地 點,看似與當年處決沙皇一家人的行刑長尤若夫斯基的手稿內容吻合。

葉卡特林堡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后亞莉珊卓及其五名子女當年遭囚禁以及在一九一八年被處決(另有四名隨從一併遭處決)的地點。倘若新尋獲的兩具骨骸能被確認是阿列克謝及其一名姊姊,懸宕多年的末代沙皇家族最後下場之謎可望真相大白。

疑是王儲與另一公主

一九九一年,尼古拉二世伉儷與三名公主的遺骸被尋獲,稍後獲得確認並重新下葬;但皇儲阿列克謝與另一名公主(科學家推測應是瑪麗亞)的遺骸仍不知去向;俄羅斯東正教教會當時據此質疑已尋獲的五具皇族遺骸的真實性。

曾 著書談論尼古拉二世的歷史學家拉德辛斯基指出,倘若新尋獲的兩具遺骸能被證實是阿列克謝及其一名姊姊,則根據尤若夫斯基的手稿紀錄便可證明,稍早尋獲的五 具遺骸確是末代沙皇及其家人。一九三四年一份根據尤若夫斯基手稿的報告指出,當年遭處決的十一人中,有九人的遺骸遭潑灑硫酸後葬於路邊,阿列克謝及其一名 姊姊的遺骸則被焚毀,並棄置於附近坑穴。

NTV說,考古學家除了發現這兩具遺骸,還找到裝硫酸的陶製容器碎片、指甲、木箱上的鐵片,和多 種口徑的子彈。波格瑞洛夫表示,這兩具遺骸與其他物品必須進一步檢驗。末代沙皇隸屬的羅曼諾夫王朝的代表亞茨雪契夫斯基呼籲在確認身分上應審慎以對,因為 任何確認上的些微誤差,都會引爆「重大疑慮與爭議」。

末代沙皇 全家被處死

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末代沙皇,1917年二月革命時被迫退位,並宣布由皇弟米哈伊爾大公繼承大統,但遭米哈伊爾拒絕,羅曼諾夫王朝就此滅亡,尼古拉二世一家人隨後遭臨時政府軟禁。

同年10月,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處境愈加悲慘,最後被囚禁於烏拉山城葉卡特林堡。

1918年7月17日,布爾什維克黨的行刑隊在葉卡特林堡一幢貴族宅邸的地下室的一個小房間裡,槍決了尼古拉二世、皇后雅莉珊卓及其5名子女:奧麗嘉、塔蒂安娜、瑪麗亞、安娜塔西亞與皇儲阿列克謝;另有4名隨從一併遭槍決。

過去曾有民間傳聞指稱安娜塔西亞公主不但並未命喪槍口,甚至逃出國,流亡歐洲,其身分還獲得皇太后的確認;但1991年出土的末代沙皇家族遺骸經檢驗後證實,安娜塔西亞應已於1918年死亡無誤。

(自由時報)
--
加酒精 要求侍者端去廚房

確保安全
台中市消保官洪誌宏指出,添加小火鍋酒精膏時,應注意爐火是否已熄火,消費者為自身安全起見、應切記要求服務生將爐火端至廚房內添加。消費者若因此遭燙傷,可依《消保法》向業者請求醫藥費、無法工作的損失賠償及精神撫慰金等賠償,但應拍照保留證據。

拍照舉證求償
洪誌宏指出,依《消保法》規定,業者須對其提供的服務商品負「無過失責任」,但民眾須舉證,證明業者的設施或作為確有瑕疵,例如拍照或保留證據,第一時間到醫院驗傷的單據等;消保團體接獲投訴會介入協調,業者拒不受理時,民眾可向法院申告,依《民法》請求損害賠償。
若不幸因添加酒精膏等狀況遭灼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急診室主任蔡哲宏建議民眾,應立即用冰水浸濕的毛巾覆蓋患部再送醫,將傷害減至最低。蔡哲宏提醒,若出現頭暈、噁心等一氧化碳中毒跡象時,應馬上熄火、出到戶外,情況嚴重時應急送醫院吸高濃度氧氣保命。

(蘋果日報)
--
糖水發電 MP3發聲 蔬菜合成製膠殼 環保電池可分解

人吃麵包米飯,能填飽肚子產生動力。如今讓電器吃糖水,也能產生動力。日本新力(SONY)公司前天展示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動力的電池原型,從電池外殼到電力來源都是生物可分解的原料,充滿環保概念。

新力開發的糖水電池呈方塊造型,由4個每邊長3.9公分的立方體組成,注入運動飲料或其他糖水,就能產生50毫瓦的電力,足以讓MP3隨身聽和揚聲器發聲或是讓小型電風扇轉動。

酵素助分解出電子
電池的外殼由蔬菜合成的塑膠板製成,電源所需的原料則可以採用全球各地的植物,電池應用光合作用原理,負極內有能夠分解糖分的酵素,可從糖水中分解出電子與氫離子,正極從空氣中取得氧,透過電子和氫離子進行還原反應,產生水。
相關的研究論文已在本周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全國大會上提出,新力表示將致力研究,從糖水電池發揮到實際應用,該公司同時還在研發多種新科技,希望能開發環保新能源,取代傳統電池。過去日本的東芝、NEC等企業也宣稱正在研究筆記型電腦使用的甲醇電池,但尚未公布成效。
新力發明的隨身聽(Walkman)曾風行一時,引領全球趨勢,但近年該公司不論產品技術與業績都有下滑趨勢,去年更傳出筆記型電腦電池有過熱瑕疵,大規模回收的負面新聞。此次推出糖水環保電池,似乎有意一雪前恥,引領全球零污染電力的風潮。

(蘋果日報)
--
悠遊晶片手機 可搭捷運公車 年底推出 動物園貓纜門票也通

今 年年底消費者可望無卡在手、持手機即能暢行捷運、公車、貓纜等,甚至可買到動物園入園票。台北智慧卡公司已與中華電信完成技術測試,將合作推出「悠遊手 機」,初期配合手機包括即將上市的Nokia 6131i及BenQ T80等。智慧卡公司也與遠傳等電信業者洽談合作中;業者預估年底前將陸續推出悠遊手機服務。

暢行無阻
台北智慧卡公司公關副理王嘉陵昨表示,悠遊手機是將悠遊卡的感應晶片內鍵在手機裡,「凡是悠遊卡的功能,悠遊手機都可使用。」
智慧卡公司總經理林志盈說,已與中華電完成Nokia 6131i、BenQ T80技術測試。且與台灣大哥大、威寶、遠傳等洽談合作模式中。推出後,北市政府的動物園等遊樂、社教單位付費設施也可持手機扣款購票。

手機變錢包不是夢
中 華電將於下周一宣布悠遊手機服務內容,昨不願透露細節。遠傳電信發言人高治華則表示,十月底前將公布手機付款技術與服務內容,預計最快第四季可讓一般消費 者使用。台灣大指出,正在與台北、高雄捷運公司接觸,最快今年底前推出服務,未來甚至會把信用卡功能整合到手機;以往雖未提及電子錢包功能,不過技術上是 可行的。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林一平說,手機可付款就像把手機變錢包,但錢包丟了就很麻煩,未來能否被國內市場接受,須視手機價格、服務內容而定。大學生小芬說,用手機搭捷運不用在背包裡掏悠遊卡很方便;李先生說,手機拿來拿去會增加掉下損壞風險。

悠遊手機資訊表
原理:將悠遊卡感應晶片內鍵在手機內
適用手機:初期暫定以Nokia 6131i、BenQT80為內鍵悠遊卡晶片手機
合作業者:
.已與中華電信完成技術測試,正洽談商業合作模式
.其他包括台灣大哥大、遠傳及威寶電信業者正洽談中
使用方式:
.以手機感應捷運站內的「電子標籤(電子條碼)」,接收接駁車訊息
.等同悠遊卡功能,可搭捷運、公車、貓空纜車及路邊停車付費
.用手機感應店家的電子標籤,接收折扣訊息
.可購動物園票
費用:
.功能附加於手機內,購買手機後即具此功能,無須額外付費;後續加值等同悠遊卡加值方式
.Nokia 6131i、BenQT80未上市,業者不透露售價
啟用時程:預估年底上路

(蘋果日報)
--
天下大塊 撤出金石堂

十六家圖書經銷商日前才與金石堂大和解且恢復供書,但代理天下、大塊等二十家出版社書籍的大和書報圖書公司昨表示,已暫停供書給金石堂,即日起這二十家的新書,金石堂都買不到。

大和代理暫停供書
大和總經理陳恆和說,日前盤點金石堂店面存貨八百萬元,金石堂卻主張有兩千萬元,拒讓大和全面盤點還揚言結束合作關係,故暫停供書,天下、大塊今起出版的新書,金石堂都買不到,至於金石堂是否全面下架或退書,大和無法干涉。
陳恆和說,已另建立八十家特別來往書店,包括誠品書店、諾貝爾書城等,也洽談獨立書店成立專櫃。金石堂行銷總監盧郁佳說,金石堂庫存數字嚴謹無誤,「金石堂尊重愛惜這二十家出版社,讀者不用擔心買不到書,該有的都會有」,也歡迎二十家出版社繼續與金石堂合作。
估計大和每月平均進書三十萬冊、約一千萬元給金石堂,但退書三到五成。暫停供書給金石堂可能面臨損失,大塊文化發行部副總羅仕京說:「影響一定有,但挺大和到底。」天下雜誌出版總經理金玉梅說:「希望藉此解決出版通路長久的存貨與票款問題。」

(蘋果日報)
--
研究生要向教授磕頭/鄭宇欽(捷克查理士大學政研所國關組助教暨博士班生)

拜讀貴報「淫4女學生 教授求刑5年」一文,勾起我讀研究所時的不愉快回憶。在台灣讀研究所是一件極為艱辛的事情,一來必須自己摸索做學問的方式,二來必須打點人際關係。為何花錢讀研究所聽課,還要自己摸索學問?有幾個原因:

人際關係是「救命學」
一、 學非所用。每位老師的專長不一,但是學生為了順利取得學位,或者乞求老師威名的庇蔭,往往選擇與研究領域不同的老師,以求順利畢業。二、藏一手。研究所的 師生關係不是合作而是競爭,因此老師在課堂上不完全花心思教學,只專心找出有文章撰寫能力的學生,幫他寫文章增加升等機會。三、知識處理。科技革命造成知 識革新,很多老師不見得有能力處理新知識,或對新知識的認知有差距,所以常答非所問。
為何要打點人際關係?研究所的人際關係是一門大學問,嚴格說 來是一門高深且切身關係到是否能取得學位的「救命學」。從考進去研究所,就要與助理打關係,關係建立得好,所上工讀機會、獎學金申請秘訣、傑出校友推薦, 通通都是你的囊中物。之後邁入論文撰寫階段,更要加強與指導老師、口試委員的關係。因每位老師身兼數位學生的指導老師,甚至還兼任在職專班的指導老師,所 以老師與口試委員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看論文。因此你就要付出點代價,老師才能順利讓你畢業。
以男同學為例,必須要主動,(千萬不能讓老師明示!) 幫老師整理資料、主動撰寫文章並請老師掛名,幫老師打掃研究室,還有要擺一桌上千元的謝師宴等才能有機會順利畢業。以女同學為例,就會發生尤教授的案例, 這種案例通常以在職專班未婚女性居多。因為專班學生平常工作繁忙,論文撰寫進度容易跟不上,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不幸。

論文可設獨立審查制
筆 者建議,要杜絕類似尤教授的孽氣,研究所論文審查可以設立「獨立審查制」。由教育部指派一名獨立口試委員參與相關學科專業的論文口試,一來可以削弱指導教 授在論文審查行使絕對權力,二來可以順利切割指導教授影響口試委員的聯繫。筆者認為,推動獨立審查制可以漸漸消彌台灣大學教授利用論文對學生進行勒索的亂 象,還給台灣研究所單純的環境。

(蘋果日報)
--
山居歲月/陳文茜

我近來已極少在超市買青菜了。有一段時間,我身邊的朋友頻頻得了癌症,我本愛湊熱鬧,就跟著搭起了「有機」風。
在 超市買有機蔬菜,覺得放心些,至少多點把關機制;但自從我在竹子湖吃了第一口瓢仔後,我已愈來愈相信凡產地摘採,勝過任何品牌,比什麼都好吃又健康。住在 觀音山、陽明山已近12年,我竟至今才發覺山居的好處。當《山居歲月》書籍上市時,我望著窗前的淡水河與山景,卻只欣羨人生何時才能圓個普羅旺斯之夢?
這是人的陋習,總是將美夢想像成永不可實踐的渴望,於是人的不幸福感便愈來愈強。你誤以為你渴望的,離你很遠;其實很近。這兩年,我的工作較之前輕淡了,幾場奇遇讓我驚覺自己始終就在「山居歲月」;我一直戴著「華爾街」的眼鏡看山景,再恬靜的山水都撫慰不了焦躁的心靈。
我想起殷海光,49歲的他已撒手死了,死時正好與我現在同年。49歲的殷海光留下了一堆緬懷他的學生,種下自由主義的種子,幾十篇鏗鏘有力的政論文字,與一棟破舊卻帶著江南氣味的庭園宿舍。幾年前為爭取殷氏故居成為市定古蹟,我曾至殷先生家一遊。
他 親手打造一個縮小版的江南園林,沿著圍牆隔條流水小道,旁植柳樹,庭院挺小,約莫10坪大,中間卻有一大水池。說是荷花池,不像,太深;打聽才知此乃殷海 光的露天風呂,當年他硬生生被蔣介石剝奪教職後,每天做點體力勞動。後幾年生病,身體不適,寫不了也登不了任何奮發之作,泡澡完了,精神抖擻,就往那個巷 口一喊:「那個幫國民黨站崗監視的特務,滾!」
殷海光的人生那麼短,他卻從沒讓殘酷的命運剝奪快樂,他的「山居歲月」就在自個兒家小小的院子裡,誰也拿不走。
陽明山竹子湖的路道,經常可看到當地農家老人,在炙熱或大雨的清晨,蹲於路邊,希望穿梭山間的紅男綠女買一把自家種的蔬菜。塑膠帆布鋪成的現成菜攤上,有剛挖起幾個小時的新鮮竹筍,帶著露水的地瓜葉,清脆彈指即破的瓢仔,甚至都市已少見的野菜。
有一回我買了一把珍珠菜,問起賣菜老人,方知這類野菜只長在清澈溪流邊,平時梗莖呈赤鐵色,葉形如芹菜,每年花開時,便結了一串珍珠狀乳白花,因此山中人命稱之珍珠菜。葉子不用煮食,光略微撕碎,揉搓手中,就散出一股清香氣。

原產地蔬果甜勁十足
查之好友劉克襄《失落的蔬果》一書,才得知此菜正式名稱為「角菜」,原產大陸,可能早年跟著漢人渡海過台灣;但聽著種菜老人敘說角菜生長條件,真有點武俠小說裡上山採靈芝的味道。
漸漸我已可分辨新鮮的筍應該有多清甜,瓢瓜、菜瓜,凡原產地當日蔬果都帶著任何鮑魚或老母雞湯無法取代的甜勁。說不上來,只能勸你們,有空上山摘採買菜吧。

(蘋果日報)
--
睡覺著涼 起床易肩頸痛

夏 天炎熱的高溫讓人不易入睡,有些人習慣在睡覺時開著冷氣。自行開業中醫師許桂月表示,整晚吹冷氣睡覺的人,容易在醒來後感覺到肩頸痠痛,以為是落枕,但其 實是吹冷氣著涼,導致氣血不順,才會痠痛。除了在睡前將冷氣調整為定時,吹2到3小時後,讓冷氣自動關閉,也可以喝葛根生薑茶,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氣血不 順引起的肩頸痠痛。

落枕與著涼症狀不同
如果是風寒造成的肩頸痠痛,會造成兩邊肩膀都痠痛,且會有嘴巴乾、頭痛等情形,和姿勢不良導致的落枕症狀並不相同。

睡覺前將冷氣調定時
睡 覺時,身體器官呈休息狀態,防衛系統功能減退,整晚吹冷氣身體易受寒,導致氣血流通不順暢,所以會感覺到肌肉緊繃、痠痛等。許桂月中醫師建議,睡覺時最好 不要整夜吹冷氣;若不吹冷氣睡不著的人,可將冷氣溫度調到25到27℃間,注意冷氣出風口不要對著人直接吹。若已著涼而肩頸痠痛者,可以用葛根、桂枝、生 薑和紅棗各3克,加600c.c.熱開水泡成茶喝,葛根能疏通筋絡,促使體內血液通暢;桂枝可溫暖身體,幫助排汗;生薑的辛辣作用能活血暖身;紅棗能生津 益血,將這4種藥材泡成茶飲用,能溫熱身體,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不通暢而引發的肩頸痠痛。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