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下載影音 33校被抓包
大學生非法在網路下載音樂或影片要小心了!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IFPI)十月份在網路查察,發現有卅三校(多數是大學)、學術機構發生七十四件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事件;清華大學十一件最多、政大八件居次,連中央研究院都有一件。
IFPI已將結果告知教育部,請教育部約束使用台灣學術網路的學校或學術機構,不要讓學生或人員有機會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學生再不小心,可能吃上官司。
教育部曾經統計今年一至八月各大學透過台灣學術網路侵犯著作權的檢舉案件,交大三一三件最多,清大及台師大各二二七件居次。十月份IFPI自行網路調查,再度發現大學電腦系統侵犯著作權狀況嚴重,尤其是國立大學。
教育部電算中心副主任韓善民表示,已要求大學自訂電腦網路管理辦法,不能侵犯著作權。但她強調,台灣學術網路(TANET)只是電腦網路系統一部分,唱片業者將唱片業不景氣責任要台灣學術網路承擔,「太過沉重」。
IFPI係受國內十家唱片公司委託,以維護合法唱片業者權益為宗旨。過去已對多起P2P(點對點)檔案交換平台經營者及Foxy(網路交換軟體)使用者的侵權行為提出告訴,目前正由地檢署檢察官偵辦中。
IFPI對非法下載十分重視,不斷在網路上查察。十月八日至十五日在網路上查察發現,中研院、清大、交大、政大、中山、中央、元智、台師大等卅三所學校或
研究機構,有七十四件透過台灣學術網路進行的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事件。事實上,IFPI掌握的資料,已可查出是「那部電腦」在進行非法下載。
會對相關學生提出告訴嗎?IFPI秘書長李瑞斌表示:「小孩子(指學校)犯了錯,我們先告訴他們父母(指教育部),看父母決定怎麼辦?」教育部有回應了
嗎?他說,「我們還在等。」他說,台灣學術網路應該是用來做為學術用途,大學生卻用來非法下載音樂,IFPI要以行動捍衛唱片業者權益。
韓善民則說,最重要是各大學要自己管好網路系統。她舉例說,台大就要求學生不能在學校電腦系統使用Foxy交換軟體,以免產生爭議。
處分沒用 下載容易誰要花錢
「很喜歡、想保存長久的歌,才會花錢合法下載;其他無關緊要的歌曲,網路上很容易下載,我不想花錢。」邱姓大學生說,他知道在網路上透過Foxy(交換軟體)下載歌曲或影片不合法,但實在很難抗拒誘惑。
雖然相關大學已對觸法學生做出處分,但大學生非法下載音樂的情形,一時仍「斷不了」。一位在大學資訊中心工作的電腦工程師洪先生說,現在從網路下載歌曲或影片非常容易,「大家幾乎都用免費的」,很少大學生願意花錢去合法下載。
清大計算機中心主任唐傳義表示,在新生訓練時,清大就要求學生簽署「使用學術網路規則」文件,承諾不能拿台灣學術網路做學術以外用途,如抵觸這項規定,要自負全責。
唐傳義指出,清大學生一旦用台灣學術網路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經查證屬實,會被停止使用學校網路半年。這次被IFPI檢舉侵權的那些學生,學校已經做了處置。
政大則說,這次被IFPI檢舉非法侵權的有七、八位學生,學校已要他們說明,並簽下切結書,保證以後不再犯。
政大的作法是,第一次被檢舉侵權學生,學校會先「鎖卡」不讓他們使用網路,如果有悔意,立刻恢復其使用學校網路資格。若第二次被檢舉侵權,停止使用網路二周;若再犯第三次,停權一個月,並送學生獎懲委員會懲處。
交大很多學生是電腦高手,但也常傳出侵權事件。交大計算機中心代理主任王國禎說,學生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第一次會被申誡,再犯的話記警告。
王國禎表示,交大不斷宣導要學生不要侵犯著作權,並會常常邀請一些網路高度使用者來座談,告訴他們法律上知識,提醒勿觸犯著作權法。
誇張的是,連中研院都有非法侵權事件。中研院總辦事處處長葉義雄表示,非法下載音樂或影片是違法的,一旦接獲檢舉,會找出侵權的人,甚至給予停止使用網路的處分。但有時候實在「抓不勝抓」,仍然會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定。
IP異常會遭警告 鮮少人以身試法
民國九十年成大校園爆發MP3事件,引發全國大專院校串連。事過境遷後,校方進行流量管制,學生得知只要被發現個人IP使用異常,就會收到警告信函,以身試法的同學已大幅減少。
六年前,檢調單位接獲檢舉成大學生宿舍不當下載網路資訊,無預警前往學生宿舍搜查,並帶回學生偵訊,引發軒然大波。
當時成大學生會、成大學生自救會還曾發起全國大專院校網路串連抗議,「卡神」楊蕙如就是當年學生自救會長。
MP3事件後,校方及學生深切體認尊重智慧財產權重要,校方旋即建置不當資訊管制系統,除舉辦座談、加強書面宣導並辦過多次踩爛光碟等行動劇,還公告一個不當資訊監控系統。
只要透過學校網路系統,上網擷取影音、音樂或色情圖片者,學校電腦室會根據出現異常流量IP位置,循線找出IP主人,發出警告信函。久而久之養成正確使用習慣,近幾年學生口耳相傳,校內違規狀況自然趨緩。
MP3事件後,成大校外康樂街一帶影印店,也曾被檢調突襲檢查影印原文書違規情事,被示警後,店家不願再冒險賺小錢,紛紛貼出「本店不受理整本原文書影印服務」海報。
取而代之,是一家又一家二手書店興起。幸運的話,學生大約只要花原價一至二成的錢,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書籍。
(中國時報)
--
避免迷上網 交大設夜間斷網宿舍
大學生尬網成癮,交通大學新生宿舍將進行夜間斷網?校方八日召開宿舍管理會議,研擬是否該禁止學生在深夜使用網路,但學生反彈激烈;最後決定由校方將宿舍分成兩種,一種是半夜會斷網的「健康宿舍」,另一種則維持現狀,讓學生選擇。
交大宿舍服務組表示,斷網宿舍的規畫純粹是為了維護學生健康,昨天開會結果雖然有了草案計畫,但目前尚不會貿然實施,最快會在明年暑假後執行。
不准夜尬 學子批官僚腦殘
交大新生住進宿舍最愛熬夜尬網,日夜顛倒、健康受損,引起家長抗議,宿舍服務組決定推出「斷網宿舍」保健康,最快會在明年暑假後執行。學生卻不領情,在校園BBS上直批「腦殘到爆的官僚,又要學生去買五元青菜嗎?」甚至解嘲說,難道要洗刷宅男大學的汙名嗎?
針對學生強烈反彈,交大住宿服務組首度邀集學務處相關主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出席,昨天中午召開「九十六學年度第一次宿舍管理委員會會議」。
多位熱心推動宿舍斷網計畫的家長也出席旁聽,發言要全力支持的態度,為校方決策做了最佳背書,也讓學生反彈聲浪降到最低程度。
明年新生入學 可選擇入住
昨天決議的草案內容,將依自願人數多寡設置斷網宿舍量。明年起,交大新生住進斷網宿舍時,每天清晨二點到六點宿舍內無網路,學生可以安心睡覺,不必擔心遭到室友網路騷擾。至於交大「老生」擔心遭到波及的疑慮,宿舍服務組強調「保證不會」。
會議中經過熱烈討論後,決定採行類似政大、中山的折衷措施,設置「健康宿舍」或「規律宿舍」,由大一學生和家長決定,不強迫入住。
學務長李大嵩表示,校方將會統計欲入住的人數,規劃一整棟宿舍或部分寢室實施夜間斷網。相關配套措施還在研擬中,學校應該會在「健康宿舍」加強「讀書區」,多放幾台電腦和網路提供需要的人使用。
校方保證 老生不會被波及
李大嵩說,大學生應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原則上只會規劃大一新生入住健康宿舍,希望此舉能讓家長、老師、學生都滿意。
事實上,交大宿舍管理上,為了防範學生熬夜上網不睡覺,九月一日起所有大學部宿舍從晚上十二點起關大燈,清晨六點才開大燈。學生進出宿舍得刷卡。宿舍服務組人員表示,現在再加上斷網措施,真是愈做愈辛苦。
交大生:限速就好 斷網太絕
對於交大將實施「半夜斷網宿舍」,學生普遍反應激烈,但有有部分支持聲音。一位交大學生表示,網路是「第二生命」,夜間沒了網路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不能做線上討論、聊天、交友。交大男女比例失衡嚴重,如果沒有網路,恐怕就會有更多的曠男,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
另一名李姓交大學生也忿忿不平的說:「如果這個措施早個十年實施,無名小站或許就不存在了,交大會因此消失不少人才。」
不過在校園BBS網路上卻議論不已,正反意見都有。有的學生將網路資源視為民生物資,強調「那就代表十二點以前要將物資搶運到硬碟裡喔!」腦筋急轉彎的學生還獻策說:「簡單阿,從沒斷網的宿舍架無線網路過來,照樣通行無阻。」
比較悲觀的學生指出,如果是真的,「那叫我們這些宅宅(宅男)該如何是好?」畢竟上網是現代學生每天生活一部分,除了與親友互動得靠網路外,寫作業、查資
料,一天上網四到五小時很正常,晚上熬夜上網未必是為了玩,不少時候是趕作業寫報告。有學生建議,限速就好了,斷網太絕了吧。甚至直批說,這樣下去,「不
用清大跟竹師合,交大會自宮的。」
支持的學生指出,這是善意,要讓新生從宅宅畢業、鼓勵宅宅多聯誼、跑夜店,不要老窩在房間打電腦;並認為就是有學生自己意志力不夠,讓家長怪罪學校才提出這種做法。
他校生譁然:太扯了 夜貓子不必寫報告?
「什麼,宿網要管制時間,太扯了吧?」身為台大研究生的施同學說。世新新聞系陳同學也表示,網路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查資料、做報告、上網聊天、玩遊戲,甚至買賣商品都要透過網路,「管制流量還說得過去,若要斷網,會不會太誇張?」
才剛更新路線的高雄正修科技大學宿網,不但速度快,也完全沒有管制。四年級的劉同學就表示,很多人都會用網路速度快、負載量大的特性來玩線上遊戲,「徹夜不眠是很正常的,不然早就CKK(死蹺蹺)了。」
聽說交大宿網即將要管制時間或空間,劉同學不可置信的說,大學生的作息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夜貓子想要在半夜做報告或查資料,不就完全沒輒?學校或許是為了學生好,但真的有必要這麼「超過」嗎?
台大經濟研究所施同學表示,台大宿網一人一天雖然有上傳、下載共8GB的流量,但時間沒限制。由於樓下就是大學生宿舍,常在半夜聽到學弟們沒日沒夜的PK
連線遊戲,興奮時甚至會忘情亂叫,雖然有點吵,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啦!交大這樣的網管真的很無聊,學生即使沒有玩遊戲,還是會上網做很多事情。
東海大學陳姓研究生也說,網路與生活息息相關,根本無法強制限制。若校方強制防堵,同學可能還會集體上網咖玩game,屆時若在外發生危險,學校是否又要
擔負起責任?如果是選擇性的開放宿舍,校方如何決定開放的間數,如果有人只是單純的想做報告怎麼辦?何況交大的理工學生作報告一定會用到網路,是否叫同學
不要太用功?「都什麼時代了,有這樣的管理還滿好笑的!」
義守大學陳姓同學則說,義守規定每個IP每天上下載流量共5GB(不掛載Proxy),一旦超過的話就會被限制一天的資格。為了防止同學玩線上遊戲干擾其他學生,也只在平日下午五點到凌晨十二點、假日早上七點到凌晨十二點,才開放線上連線遊戲。
大同、華梵、清雲科大等校,都有實施夜間斷網的措施,長庚大學中醫系則在今年十月,獨系加入「半夜斷網」的行列,導致「人人皆在線,唯有中醫夜無人」的窘況。
以華梵為例,半夜一點宿網就會自動切斷,直到五點才重新恢復。曾有學生抱怨,許多人把握時間在一點前拚命玩電腦、什麼事都不做。一點一到,就全部衝去洗澡,導致公用浴室出現大量人潮,相當不方便。
另外,包括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等校,則實施折衷政策,將部分宿舍劃為「安靜寢室」。安靜寢室內實施夜間斷電或斷網,其他寢室則可徹夜燈火通明。
清大另類作法 效果佳 IP流量比對二一名單 列出黑榜
家長要求校方控制學生上網,各校時有耳聞;但目前真正被規畫成政策實施的卻少之又少,因為校方大都認為大學生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應因少數人「不能自己」,就限制大多數人的自由。
就在交大隔壁,清華大學便曾有過類似討論。民國九十四年的新生家長座談會上,有家長提議,要求學校在凌晨零時切斷宿舍網路,當場獲得眾多家長響應。
清大學務長賀陳弘說,每年新生家長座談會,都會聽到類似的聲音。上學期清大想到一個對策,不用斷網也能達到效果,便是統計各學生IP的流量,比對上學期二分之一學分不及格的「退學觀察名單」組成「排行榜」。
清大會公布該「排行榜」的名單,並告知該生導師及宿舍輔導員,要求進行口頭勸誡和輔導。賀陳弘說,該制度從上學期六月開始實施,到今年九月共統計兩次,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有「累犯」紀錄,可見成效不錯。
然而,一代又一代的家長還是會提出相同的意見,或在家長座談會上,或在生輔組、宿舍服務組的電話中。
一名在大學服務了近十年的教官便說,對於家長的「斷網」要求,已經聽了好幾年,學校甚至有了一套標準回答,便是:「謝謝您的意見,我們會提交相關會議討論。」
(中國時報)
--
台版世界大學評比 台大贏北大
由我國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首度進行的「二○○七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昨公布前五百大排名,華人世界表現最好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世界排名第九十六名,依次是香港大學(一八二名),台灣大學(一八五名)、香港中文大學(二三○名)、北京大學(二四一名)。
亞洲四小龍比一比,台大也落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和韓國的首爾國立大學(一○七名)之後。亞太地區表現最佳的是日本東京大學(第十三名);兩岸三地
表現最好的是香港大學;中國大陸成績最好的是北京大學。全球第一的是美國哈佛大學,前十名也全數由美國大學包辦。
上海交通大學日前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台大是兩岸三地表現最好的,在華人地區的排名,僅次於新加坡;但國內高教評鑑中心昨天公布的排名,台大卻落後香港大學三名!引起國內學術界關注。
高教評鑑中心 首度公布五百大
這項評比計畫的負責人、台大圖書資訊系教授黃慕萱表示,上海交大的評比,較重視論文量;高教評鑑中心進行的評比,較重視論文被引用次數,換句話說,就是比
較重視「質」。香港大學的論文量不及台大,但論文被引用次數高於台大,所以台灣大學在上海交大的排名,領先香港大學,但在高教評鑑中心的排名,卻落在香港
大學之後。
東京大學冠亞太 香港大學竄起
首爾大學在上海交大的世界排名為第一六○名,高教評鑑中心的評比則為一○七名,前進甚多。
高教評鑑中心昨天公布的評比,是國人首次自行研發、製作的全球大學排名系統。評鑑中心表示,以後每年都會定期公布結果,並推展至國際。
高教評鑑中心進行的評比,有九大指標,評比結果除了逐一列出前五百大學校的各項分數,並另根據進榜學校的地區別與國家別分別排序。
依論文被引用次數 我評比重質
昨天公布的世界前五百名大學,台灣總共有台灣大學、成功大學(三六○名)、清華大學(四二九名)和交通大學(四七一名)等四校擠進。陽明大學在上海交大的
評比,排名世界第四七○名,但在高教評鑑中心的評比中,卻未擠進五百大。黃慕萱說,陽明再努力一點,明年擠進前五百大應該沒有問題。
黃慕萱說,這項評比,以美國資訊科學研究機構(ISI)所收錄的期刊論文作為資料來源,評比的資料數高達一千萬筆。她強調,這項調查絕對是「客觀」的。關心這項評比的人士,可進入「二○○七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網站()查閱。
陽明大學叫屈 成大嘆資源失衡
針對台灣版的世界五百大學評比,多所大學皆表示原則上接受結果,未來會繼續努力;但仍質疑,認為若僅以該排名斷定大學優劣,有失公平客觀。
台灣大學的排名,與先前上海交大公布排名差異不大,唯因論文「被引用次數」成績較差,輸給香港大學。
台大主任秘書傅立成承認各指標的選擇不同,評比的結果當然會有差異。台大在論文的「量」上表現不差,只是在「質」上還有進步空間。台大瞭解這點,過去諸多會議也已提出相關討論,未來將針對提升「質」繼續努力。
但他也指出,單單以「論文被引用量」作為質化指標,也不見得公允。被引用量也只是一種「量」的指標,大學若做出一、兩件極專門、特別領域的論文,後人一時之間無法做出相關研究,就無法顯現在該指標上。
成功大學與台大排名差距較上海交大之排名來得大,成大主秘李偉賢認為關鍵在於「教育資源的南北失衡」。該評比列入論文被引用量等質化指標,對於規模有所差
異的台大及成大,有放大差距的效果。頂尖大學台大有卅億,成大只有十七億,每年年度公務預算,成大也只有台大的二分之一,當然難以匹敵。
但李偉賢肯定評鑑中心使用質化指標,並指出根據統計,成大論文被引用數,在九四年至九六年間成長廿%,發表篇數也成長近六百篇,無論在量、在質上,皆有顯著斬獲。
陽明大學在該此評比被踢出五百名之外,陽明校長吳妍華為此叫屈,認為不論是上海交大還是高教評鑑中心,都未把學校的規模列入考慮,對學生不到四千人的陽明太不公平。
9項指標 有別於泰晤士報與上海交大
世界大學排名系統又多了一個台灣版的「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高教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台大圖書資訊系教授黃慕萱表示,該中心設計的評比是針對「新興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欲邁入世界一流大學」者來評比,可以顯現新興國家大學的「努力進步」程度。
黃慕萱說,泰晤士報進行的評比,「主觀的聲望調查」比重佔了五十%,上海交大的評比偏重「諾貝爾得主」的學術成果排名,並非大多數學校現階段的努力就可以達成。
黃慕萱說,高教評鑑中心進行的評比,有九大指標,評比結果除了逐一列出前五百大學校的各項分數,並另根據進榜學校的地區別與國家別分別排序。
九項評比指標中,「近十一年論文數」與「當年論文數」屬於「學術生產力」面向,比重占廿%;「近十一年論文被引次數」、「近兩年論文被引次數」與「近十一
年論文平均被引次數」屬於評估論文科學影響力及平均影響程度的「學術影響力」面向,比重佔卅%;「近兩年h指數」、「高被引文章數」、「當年高影響期刊論
文數」及「卓越領域數」則屬於評估優質研究成果的「學術卓越性」面向,比重最高,達五○%。
黃慕萱說,九大評比指標中,屬於「學術品質」的指標權重高達八十%,也就是說,這項評比非常重視學校優質研究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黃慕萱說,高教評鑑中心進行的評比,首度統計學校兩年間所有SCI及SSCI文章的「h指數」,以了解各校於近兩年內的質、量綜合表現,h
指數越高,代表該校的論文品質越高。「近兩年h指數」指標的定義為,「一所學校擁有至少h篇被引用達h次或以上次數的論文,且其他論文被引次數皆小於或等
於h次時,該校即得到其h指數。」
為將這套具有多項特色的「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系統推廣至國際,評鑑中心將每年發布最新排名資訊,並以英文網頁的方式向世界發布,供全球大學參考,提高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中國時報)
--
全球前500大 台大勝北大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昨天公布2007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500大學,台灣共有台大、成大、清華和交大4所入榜,排185名的台大落後排182名的香港大學,居兩岸三地第二,但領先北京大學。
這項「2007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排名,是教育部捐贈成立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費時一年完成,是台灣自行研發、製作的全球大學排名系統,只以論文質量作指標,今年首度公布,今後會每年定期公布,且以英文公布結果提供國際參考。
評比結果顯示,排名全球第一的為美國哈佛大學,前10名也全由美國大學包辦,第二名為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第三名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亞太地區表現最佳的為日本東京大學,世界排名第13,日本並有32校進入前500大;南韓有9校入榜,以色列有6校。兩岸三地則以香港大學居領先地位,香港有5校進入500大;中國大陸成績最好的則是排241名的北京大學,但有9校進500大。
台灣有4所大學擠進前500大,台大成績最佳,名列185名、成大第360名、清大第429名,交大則為第471名。
8月上海交大公布的世界前500大排名中,第一名是哈佛,第二名是史丹佛大學,第三名為加州柏克萊大學,台大排名全球第172名,為兩岸三地第一,北京清華大學第190名,香港大學第209名,北京大學237名。
昨天公布的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200大排名,美國哈佛大學蟬連第一名;英國劍橋、牛津及美國耶魯大學同列第二;倫敦大學與芝加哥大學首次擠進前10名;前50名大學中有8所來自亞洲,香港大學排名18,北京大學第36名。
負責這次評比設計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表示,評鑑中心研發的科研論文質量評比屬於「論文排名」,是針對新興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欲邁入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的研究型大學,另行設計9項評比指標。
其中,高達8成是品質指標,包括近11年來的論文數、當年論文數、近11年論文被引次數、近2年論文被引次數與近11年論文平均被引次數等。
評鑑中心還首創可反映論文品質的h指數,當h指數愈高,代表該校的論文品質愈高。黃慕萱強調,這次評比也很重視學校短期科研成果的產出,相關訊息可到評鑑中心網站查詢,網址為http://www.heeact.edu.tw/ranking/index.htm。
拿下兩岸三地第二名的台大表示,深感榮幸,但仍然要朝著世界級大學前進。名列台灣地區第二名的成功大學表示,大學排名的方法與類別很多,不論如何應兼顧教學、研究與服務的三大任務。
成
大在產學合作的績效為全國第一,並蟬聯13年來企業主最喜愛僱用的畢業生學校,但是優異成績卻無法納入「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的評比項目中。相較於
台大有2000多位專任教師,3000多位兼任老師,成大只有1000多位專任教師,成功大學指出,不同規模的學校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能量當然有所不同,所
以應該考量不同的學術規模,才能讓量少質精的大學有機會凸顯其傑出。
論文數量夠 但影響力不夠
公布世界大學評比的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指出,國內大學排名無法超前的主因在於,論文數量夠了,但被引用次數不高,顯示論文的影響力還不夠,「下一步應好好研究提升論文的品質。」
而國內唯一名登ISI論文高引用榜的台大醫學院教授、癌症腫瘤專家許世明,昨天對此評比結果也表示,「台灣學者不能再當論文量販店了。」為了升等、評比製造出一篇篇論文,量產不會有好品質,好的論文得花很多時間。
許世明也建議,國科會的研究計畫未來應更朝有系統的長期研究規畫,不要炒短線、或自己找幾個好朋友一起做就算整合研究了,論文品質才能提升。
台
灣學術論文數量全世界排名第18,但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卻排名102,顯示論文品質不佳。而在評鑑中心昨天公布的評比中,排名全球第185的台大,
在排名第一學校定為100分的相對分數中,11年內論文數及當年論文數都有26.3及25.2分的不錯分數,但在11年被引次數及2年被引次數的成績就掉
到6.22及8.77分。
黃慕萱表示,新加坡大學此次排名兩岸四地第一,其論文數量不多,但品質好,平均被引用次數高,才會有這麼好的成績。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則表示,凡是有創新性、特殊見解,或有重大爭論的論文,引用次數會比較高,國內學者未來可朝此方向多努力。
黃慕萱說明,我國評鑑中心的世界大學評比指標,與泰晤士報偏重聲望排名、同儕互評,及上海交大偏重諾貝爾獎得主的學術成果排名不同,主要採客觀性的「論文排名」,且兼顧長期及短期指標,新興及發展中國家、正急起直追的大學會有較佳表現。
(聯合報)
--
泰晤士報評比:台大102名 逼近世界百大
我首度辦理評比 同時公布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及台灣首度自辦的二○○七年世界大學排名,昨天同時公布,結果都由美國哈佛大學奪冠。
台灣大學在英國泰晤士報排名一○二名,較去年進步六名,未來應有機會躋身世界百大;但是在台灣自辦的論文排名則居一百八十五名,雖然超越中國北京大學,但仍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也暴露出「台灣論文並未引起國際廣泛重視」的危機。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以「聲望排名」為主,台大是全台灣唯一擠進前兩百大的學校,且名次已連續三年往前推進,由前年的一一四名、去年的一○八名,進步到今年的一○二名,距離政府推動頂尖大學的前百大目標,只差一點點。
不過在亞洲,台大不僅輸給中國北京大學(卅六名),在香港、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四小龍中排名也居末位。
聲望學術論文 哈佛都稱冠
至於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辦理的「二○○七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是台灣首度自行研發製作的全球大學排名系統,屬於「論文排名」,多數排名結果和英國泰晤士報大不相同;台大排名也大幅落後,和世界百大目標距離遙遠。
負責這項評比計畫的台大圖書資訊系教授黃慕萱分析,台灣的大學論文發表數量不少,但被引用的次數偏低,是造成評比排名落後的原因。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香港大學和台大之爭,香港大學(一百八十二名)發表論文數不如台大,但被引用次數卻較多,排名因而比台大往前三名。
在
這項台灣自辦的排名中,前十名都由美國的大學包辦,台灣只有台、成、清、交四所大學擠進全球前五百大。若以亞太地區來看,表現最佳的是日本東京大學(十三
名),且日本共有卅二校挺進前五百大;南韓九校、香港五校入排行榜,也都領先台灣;中國共有九校躋身前五百大,其中以北京大學第二四一名成績最好。
黃慕萱強調,這項評比以論文被引用次數、刊登於高影響期刊等指標評比,強調「只要努力就看得到成果」的客觀數據,對積極發展一流大學的新興國家有利。
偏重聲望、以量評質 四校質疑
各項大學世界排行評比陸續公布,台、成、清、交四所大學對國內外大學評鑑結果都不太滿意,台大研發處長陳基旺認為,泰晤士報對全球大學評比過度偏重主觀的國際聲望,清、交大則質疑國內高教評鑑中心所公布評比排名指標,對規模小或集中特定領域研究的學校不利。
台大仍是唯一進入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名前兩百名內的國內大學,總排名一○二名,與二○○四年排名相當,平歷來最佳名次,對未能在今年擠進百大,陳基旺坦承︰「台大還有進步的空間。」
至於對國內首次公布的科學學術論文評比,排名不算理想的台大則認為,台大近兩年論文數量及被引用論文數快速增加,去年「高被引用」的論文是一百三十七篇,今年截至目前已有一百六十六篇,期待明年能有更好表現。
成大也不滿意,主秘李賢偉認為,台灣教育資源南北嚴重失衡,但成大論文被引用次數,近年成長二十%,論文發表篇數從一千七百多篇提升到二千四百多篇,論機械、材料表現也都在全國第一。
清大研發長林正隆指出,評比指標必須要長期觀察的引用次數或高影響期刊論文數,只計近兩年,顯示不出真正的論文影響力,其他指標也仍淪於以量取勝。
交大主秘郭仁財則痛批該評比排名,完全忽略了各校發展的特色,特別是經常在工程和電機領域表現全台居冠的交大,竟然被比到四百多名,實在不甚公平。郭仁財認為,未來這項學術論文的評比,應該分類分領域評比,會更有參考的價值。
評比指標不同 排名互異
泰晤士報、中國上海交大、台灣高教評鑑中心等三單位都做全球大學排名,不過三項評比指標特色不同,分別屬於「聲望」、「學術」、「論文」排名,排行結果也因此大不相同。
歷史最悠久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排行,根據同儕審查、企業雇主評量、國際教師數、國際學生數、師生比及教師平均論文被引次數等六項指標測算。
其中同儕間的問卷調查方式,被認為主觀意識較強,例如北京大學等中國大學雖學術論文表現未必理想,卻因國力及國際傳統印象高居百名之內。
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以諾貝爾獎及費爾茲獎獲獎人數、發表在Nature及Science兩大國際期刊的論文篇數、高被引學者數等量化數字作排名依據。只是高標準學術指標,並非多數學校努力就可達目標。
至
於台灣首度自辦的排名,採最狹義的科研論文評比概念,以美國資訊科學研究機構所收錄的期刊論文作為評比來源,分析各大學近十一年來SCI科學引用索引、
SSCI社會科學引用索引(不含人文領域)的論文質量表現。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認為,「這些排行可以作為大學辦學參考數據,但不宜視為聖經般地完全相
信」,亞洲及台灣的大學要在這些世界評比上出頭,確是困難挑戰。
(自由時報)
--
全球排名第185 台大輸港大 台評比驚見掉百名外「師資應多投資」
台灣首度舉辦的世界前五百大大學評比結果昨公布,兩岸三地的大學中,香港大學以排名第一百八十二名表現最優,台灣大學以第一百八十五名排名兩岸三地第二名,中國最頂尖的北京大學則以第二百四十一名落後於排名第二百三十名、兩岸三地排名第三的香港中文大學。
首度揭榜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香港大學排名超前,主因是肯砸大錢聘國際級學術團隊和教授,未來台大等學校也應在師資方面多投資。
依論文質量做排名
昨
天出爐的「2007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排名,是由教育部捐贈成立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以一年時間完成,為國內自行研發製作的全球大學排名系統,未來
將每年公布。這項排名前十名都是美國大學,其中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學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第二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第三名為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亞太最好的大學則是名列第十三名的日本東京大學。
此外,英國《泰晤士報》昨也公布二○○七年全球最佳二百大大學排名,兩岸三地排名與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不同,排名第十八的香港大學仍是兩岸三地表現最優的學校,但北京大學在這項排名則以排名第三十六名拿到兩岸三地第二名,台灣部分仍以台灣大學表現最佳,排名一百零二名。
世界五百大學排名計畫負責人、台大教授黃慕萱指,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以短、長期的科學論文質量做大學排名,可看出新興和開發中國家大學發展的短期進步;但這項統計與《泰晤士報》評比項目不一樣,很難相提並論。
港大以高薪聘名師
台大研發長陳基旺分析,香港大學在教師延聘上很有優勢,光是薪資就是台大的三到四倍,因此老師論文的質和量都較台大表現優秀。台大學生會長李維仁指,排名落後香港大學正好是個刺激,會是好的影響。
排名的虛榮
昨天倫敦泰晤士報公布全球前200名大學的排行榜;而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也公布全球前500名大學排名。中國也有自己的全球排行榜;美國更是此類排名的始作俑者。
排行榜優點是激勵落後國家和學校不斷進步;也對認真辦學而名列前茅的學校,予以加冕尊榮的學術桂冠。此外,學生也可根據這些排名酌情申請,而社會和企業在徵才時也有起碼標準。
精神自慰不值吹噓
但
是,現在各種排名已經浮濫,使學生、教授和社會都染上了名校虛榮的歪風,忽視腳踏實地的硬底子工夫。看看世界上成功的學者、企業家、社會菁英、作家、藝術
家、政治家、醫生、律師、建築師等等,非名校畢業比比皆是。前國務卿鮑威爾和前英特爾總裁葛羅夫都是紐約皇后學院畢業,該校名不見經傳;台灣的王永慶甚至
小學畢業。反之,名校畢業平庸之輩大有人在。
各校都有自己的專長科系,不是整體排名可以顯現;更何況關鍵不在讀哪間學校,而在於個人是否紮實學
習,用心鑽研,並努力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原創力。此外,讀研究所時是否跟對好的老師做研究、是否許身於研究領域,終身不悔,都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名校的名
聲對學生個人不過是無聊的虛榮罷了,除了把妹和精神自慰外,膚淺又毫無意義,不值吹噓。
(蘋果日報)
--
台大團隊觀測 海底大漠風暴 全球最大 南海有40樓高內波
平靜的海平面,底下卻是波濤洶湧,甚至捲起海底沉沙,形成宛如沙塵爆的移動沙牆!台灣大學海洋科學團隊觀測研究內波(海平面下的巨浪)現象,在南海觀測到全球最大規模的內波,達四十層樓高;底層強烈海流捲起的沙牆更有如大漠風暴,形成十六公尺高的沙丘。
這項研究是由國科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合作,由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與美國科學團隊自二○○三年起,在南海共同觀測研究。台大海洋所教授唐存勇指出,內波
是自然現象,主要是因海水溫度上熱下冷,尤其是海平面一百公尺以下的水溫,隨著深度下降、變化明顯,當潮流經過海底山脊等崎嶇地形時,冷熱海水就會受到地
形阻擋、上下翻攪,由上而下形成逆時針旋轉的內波。
唐存勇表示,幾乎全球的大陸邊緣或海脊附近都會有內波發生,但海平面下雖然波濤洶湧,海面上頂多僅出現碎波,導致科學家觀測內波近二百年,直至近幾年因衛星及雷達觀測技術有所突破,才逐漸累積較多的觀測紀錄。
但到目前為止,幾分鐘內就可觀測到上下起伏達數十公尺的巨大內波現象,在全球依舊寥寥可數。
而台美科學團隊累積過去四、五年經驗,卻已在南海觀測到振幅高達一百七十公尺,相當於四十層樓高的超巨大內波,等於是底層海水在十幾分鐘內爬了四十層樓
高,水溫瞬間下降十一度,海流上下震盪劇烈。唐存勇指出,此紀錄是全球至今觀測到規模最大的內波,與潮流在流經南海時,衝撞到恆春海脊有關。
內波 潛艦大敵 鯨豚糧倉
內波對人類在海洋的活動,充滿威脅!科學家早就懷疑,內波是導致潛艇莫名翻覆或神秘失蹤的元凶;不過,對鯨豚而言,內波卻是牠們悠遊海洋的天然糧倉。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唐存勇指出,內波從海面下通過時,會引發上下層海流反力流,上層海流速度可達每秒二.五公尺,下層海流每達也可達一.五公尺,上下
反向的強烈海流在水中引起巨大扭力,對鑽油平台是很大的威脅。此外,潛伏於海底的潛水艇也可能因為內波突然引發海水劇烈擾動而翻覆,而曝露行蹤。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系教授陳陽益指出,前蘇聯時期就曾發生,北海海軍基地在冬季海面結冰期間,潛艇從海面下進港時,卻莫名被衝出港的事件,很可能是內波作祟。
不過,內波現象也並非全無是處。唐存勇表示,內波引發海水劇烈翻攪的同時,也把深海處低溫且富營養鹽的海水,沖到淺海處或環礁外緣,吸引浮游生物聚集成
長,形成天然糧倉。以東沙島環礁為例,內波隨著潮流通過的環礁,僅背向內波的環礁西部,因缺乏潮流帶來浮游生物,珊瑚礁長得稀稀落落。
(中國時報)
--
上太空找太陽能 10年內成真
未滿16歲的北一女學生蔡佩真在首屆亞洲科學營中曾向獲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孔恩 (Walter Kohn)提問,地球能源短缺可不可能到太空其他星球找能源,孔恩當時稱讚她很有想像力,「這真是個太好的問題了」。
現在利用巨大的人造衛星在太空收集太陽能再將其投射回地球,有可能在本世紀上半葉成事實,且將成為人類所仰賴的重要能源之一。
衛星收集效能是地面40倍
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五角大廈「太空安全局」(NSSO)可能在近期內就利用人造衛星收集太陽能展開研究。該局的報告確信,基本概念驗證可在4到6年左右完成,實質的電力展示最快在2017年至2020年便能進行。
利用人造衛星收集太陽能的構想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這樣有它的意義:在太空中,由於沒有大氣層的散射,陽光也不受季節變化和夜晚影響,太陽能電池每年能收集到的能源為地面的40倍。
NSSO的報告稱,裝有太陽能板的人造衛星在太空軌道運行時收集到的太陽能,抵得上覆蓋好幾公頃地面的同類設施。這些能源則可以利用巨大的雷射或微波光束送回地面。
發射「能源援助」可救人命
報告樂觀地認為,運用這種方式,未來將可利用人造衛星向衝突或受災地區發射「能源援助」,並降低為了爭奪資源以及地球暖化所造成的人命損失。
NSSO助理局長約瑟夫.魯吉說:「與此相關的科技已發展了一段時日,真正困難和昂貴的部分是把設備送入太空軌道。我們需要定期發射以及軌道上的機械裝配系統。這項計畫將耗資100億美元,但至2050年,它將能滿足美國10%的電力需求。」
可以取代石油所產電力
德國能源觀察組織上個月發表報告,指全球石油產能已於去年達到巔峰,日後將以每年7%銳減,到2030年將只剩現有產能的一半。
太空安全局面對這一情勢,認為能源供應有戰略重要性,該局指出,所有現存油源每年可產生250兆瓦電力,而地球同步軌道上一條1公里寬的能量帶每年可收集到能量相當於212兆瓦電力。
最先布置的一批人造衛星,可持續產生10百萬瓦到25百萬瓦電力,足以應付一個2萬5000人口的城鎮需要。如果能源透過微波傳送,必須有一個覆蓋地面
0.1平方公里的陣列設施加以接收。雷射光束則需要更大接受陣列。這類天線陣列實際上是透明的,不像一般光能電池,因此在其底下可以種植作物。
微波光束到地表不會致命
或許有人擔心來自太空的微波光束會是一種致命武器。太空安全局的丹姆弗斯中校說:「假如2.45Ghz(24.5億赫)的微波光束偏離目標,射進一個小鎮,其結果可以忽略不計。微波到達地表時,其能量密度只有正午太陽的六分之一。」
當然,衛星收集太陽能也可以運用於軍事。美國軍方可以利用這套系統將電力輸送給前線部隊,每千瓦小時電力成本為1美元,比一般家庭用電貴上幾倍,但比軍方
使用攜帶的燃料要便宜許多。利用這種方式傳輸電力,就不需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比較不便的是需要使用相當佔地方的能量接受器。
(中國時報)
--
關閉嗅覺受器...老鼠不怕貓了
東京大學神經學家?野仁等日本科學家以老鼠與貓做實驗後發現,恐懼感可能與嗅覺有關,而且可以靠著關閉動物大腦中某些嗅覺受體(受器),而改變過來。老鼠距離貓兒大約2公分,聞嗅貓的耳朵。
東京大學神經學家?野仁等人辨認出老鼠腦中嗅球的某些受體,再利用複雜的基因工學技術加以除去,結果造出一批不怕貓的老鼠。實驗中拍攝到的照片顯示,老鼠
距離貓兒大約2公分,牠們聞嗅貓的耳朵,親一親,還跟貓兒玩耍。?野仁團隊的研究成果於發表在8日出刊的最新一期《自然》周刊。
哺乳類有解讀危險系統
?野仁表示,那批老鼠聞到掠食者如貓、狐狸或是雪豹的氣味,但沒顯露出恐懼的神色,甚至很好奇對方是什麼東西;牠們無法分辨出那種氣味代表著危險。也因此,?野仁的老鼠很高興與貓兒在一起玩耍。只是實驗中要拍照前,得先把貓兒餵飽才行。
專家長久以來便認為,動物會感到恐懼,是因為有敏銳的嗅覺,受到氣味刺激,就有害怕的感受。
但?野仁團隊的實驗,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老鼠怎麼偵察出那些氣味,而且如何在腦部嗅球的不同部位轉變成恐懼。
?野仁表示,他們發現哺乳類的嗅覺系統中有兩個迴路,一個是與生俱來的,而另一個跟學習偵察出氣味有關。他們造出兩批老鼠,一種沒有轉讀氣味的受體,而另一種沒有偵察氣味的受體。接下來再把掠食者如雪豹、狐狸的尿液給兩批老鼠聞嗅。
?野仁表示,第一批老鼠不斷地聞著嗅著,非常好奇,但分辨不出任何危機。第二批老鼠拙於偵察氣味,但是一查出是狐狸的尿味,馬上全身僵硬,開始裝死,也就是說立即感受到有危險。
(中國時報)
--
基改去恐懼 老鼠不怕貓
為證明老鼠和人類天生會對特定的氣味感到畏懼,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除去實驗鼠的一些嗅覺感受體,讓牠們不再對某些危險的氣味有天生的反應。經過基改的老鼠見到貓不但不落荒而逃,甚至會和貓依偎。
實驗室中,失去特定嗅覺感受體的老鼠,不再對腐敗的食物或是牠們不共戴天的敵人─貓的氣味產生害怕反應。由東京大學坂野仁帶領的研究小組特別挑選一些膽小、溫和的貓進行實驗,以免貓一下子就把老鼠吃了。
老鼠仍可利用其他嗅覺細胞偵測到貓的氣味,但因少了引發大腦「恐懼感」的主要道路,老鼠對眼前的貓毫無懼色。
不過,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傳統的實驗方法,他們仍可教導這些基改老鼠重新了解這些氣味代表的危險性。
研究證實,老鼠在接收警告氣味時,是以不同套的細胞進行。其中一套是天生,另一套是從學習而來。此外,研究人員說,老鼠聽到貓叫聲,還是會被嚇呆,證明他們的基改,只影響了老鼠鼻子中可使牠對貓氣味產生恐懼的神經細胞,但未讓老鼠全然失去恐懼感。
(聯合報)
--
改造嗅覺 基改鼠不怕大貓
日
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改造鼠進行的研究發現,哺乳動物聞到天敵氣味就會立刻逃跑,並非傳統認為的後天學習所致,而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研究人員
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培育出迴避危險的嗅覺反應機制遭受破壞的老鼠,結果這種老鼠面對死對頭︱貓咪時竟然毫無懼色,令人稱奇。
顯示對天敵避險是本能
傳
統觀念認為,哺乳動物聞到氣味時會產生何種反應取決於後天學習,不過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研究團隊八日於英國科學期刊「自然」網路版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完全
推翻這樣的觀念。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改造技術,研究出截斷特定神經傳導迴路的方法,藉以控制老鼠鼻孔內負責偵測氣味的「嗅覺細胞」將訊號傳送至腦部的機制,
調查老鼠的反應及行動。
腦部負責接收嗅覺訊號的領域稱為「嗅球」,嗅球又分為上下兩部分,研究結果顯示上側嗅球可能決定避險等本能反應,
而下方嗅球則掌管學習後的反應或活動。因此,若老鼠腦部的上側嗅球在基因改造後失去作用,老鼠即便能辨識出貓咪的氣味,除非經過疼痛刺激等學習過程,否則
不會出現躲避行為,也不會感受到壓力。反之,下側嗅球失去作用的老鼠,即便出生後從未見過天敵,一聞到氣味就會立刻逃之夭夭。基因改造技術僅影響這些老鼠
的嗅覺,因此如果基改鼠聽見貓叫,會害怕得全身僵硬。
小早川高教授特別強調,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隻基因鼠為科學捐軀。小早川還說:「我們對引發哺乳類動物情緒或行為的許多腦部機制都還不了解,此研究將有助於釐清相關問題。」
(自由時報)
--
改變嗅覺 老鼠不怕貓
老鼠怕貓,似乎自古皆然,但日本科學家卻創造出一批不怕貓的超級老鼠,學者除掉某些嗅覺細胞,改變了老鼠天生怕貓的本能,結果老鼠跟貓咪玩起遊戲,毫不閃躲。這項實驗證明老鼠的嗅覺細胞,能驅動大腦的恐懼本能。
有助神經科學研究
東京大學的坂野仁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把氣味從老鼠鼻子傳到大腦的嗅覺細胞分成兩種,其中背部嗅覺細胞負責傳導天生的恐懼本能,而腹部嗅覺細胞,則傳導後天經驗。
學者把老鼠的背部嗅覺細胞割除,結果發現牠們聞到貓咪的氣味時,雖仍有嗅覺,但毫無懼色,牠們大膽地貼近貓用過的項圈,甚至與貓親密接觸,對其他危險氣味也反應平常;而一般老鼠則是天生就知道貓的氣味代表危險,絕不輕易靠近。
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期刊,學者認為這項實驗對神經科學大有助益,日後可研究人類天生恐懼的源頭,甚至進一步研究產生感情與行為模式的關鍵,是否可經由基因改造來控制。
(蘋果日報)
--
動物骨骸 訴說演化系譜
骨骸與骨骼,是演化的奇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見證,顯示動物這種生命雖然種類繁多,但比我們人類認定的,其實親緣非常接近。目前在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各種脊椎動物骨架,正足以證明這一點。
最引人深思的骨骸當然是靈長類的,因為人類從中演化出來。比如長臂猿,牠長長的手臂顯示,這種生物適應森林生活得有多麼好。
某些最成功的物種,血肉之外就有骨架。昆蟲與甲殼綱動物便是大自然工學最了不起的成品,有輕巧但堅硬的外部骨架,由天然的碳纖維組成。這種外骨架是「硬底子」,讓長翅膀的昆蟲在距今4億年前便飛翔於空中。
但外骨架也有個缺點,那便是血肉成長時,必須脫殼,就精力而言很耗費成本,而且新殼還沒變硬時,生物體很脆弱,非常容易遭到攻擊。
大自然有另種途徑,便是生物體內長骨架。內骨架也是「較高等」動物如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及鳥類的特色。有脊椎的骨架,開啟了生命史的另一章。
仔細觀看,我們很容易便瞧出一項事實:由海豚到大蟒蛇,或者由人類到大象,大夥的骨骸都有相同的演化遺緒。
舉哺乳類為例,我們的身體「布局」基本上相同:由椎骨盤組成的脊椎;有一套肋骨架子,用來保護體內器官;肢體安排都是五趾四肢,外加有牙齒及眼眶的顱骨。即使在魚類、爬蟲類,基本的脊椎身軀布局也是清晰可見。
(中國時報)
--
跌倒──寄K/龍應台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
不久前,震動了整個香港的一則新聞是,一個不堪坎坷的母親,把十歲多一點的兩個孩子手腳捆綁,從高樓拋落,然後自己跳下。
今天台灣的新聞,一個國三的學生在學校的廁所裡,用一個塑膠袋套在自己頭上,自殺了。
讀到這樣的新聞,我總不忍去讀細節。掩上報紙,走出門,灰濛濛的天,下著細雨。已經連下了三天雨,早上醒來時,望向窗外,濃濃的霧緊緊鎖住了整個城市。這
個十五歲的孩子,人生最後的三天,所看見的是一個灰濛濛、濕淋淋、寒氣沁人的世界。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沒有人擁抱過他?有沒有人撫摸過他的頭髮,對他說
「孩子,你真可愛」?有沒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沒有人發簡訊給他,約他週末去踢球?有沒有人對他微笑過,重重地拍他肩膀說,「沒關係啊,這算什
麼」?有沒有人在MSN上跟他聊過天、開過玩笑?有沒有人給他發過一則簡訊,說,「嘿,你今天怎麼了?」
在那三天中,有沒有哪一個人的名字被他寫在筆記本裡,他曾經一度動念想去和對方痛哭一場?有沒有某一個電話號碼被他輸入手機,他曾經一度猶疑要不要撥那個電話去說一說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歲的他決絕地出門之前,桌上有沒有早點?廚房裡有沒有聲音?從家門到校門的一路上,有沒有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使他留戀,使他動搖?
我想說的是,K,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裡,誰,教過我們怎麼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它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裡,它不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科書或課程裡,
它更不在我們的大眾傳播裡。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從砍櫻桃的華盛頓、懸梁刺骨的張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次,都是成功的典
範。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句踐的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哪個戰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不屈不撓。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
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傷口,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麼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
我們沒有學過。
如果這個社會曾經給那十五歲的孩子上過這樣的課程,他留戀我們,以及我們頭上的藍天,的機會是不是多一點?
現在K也絆倒了。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中國時報)
--
走路 最好的運動/藍青(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幾十年前,「11路」是多數人行動的隨身配備,兩條腿行遍天下。曾幾何時,汽車機車滿街跑,走路倒成了稀罕的活動。因此,國民健康局特地選在十一月十一日舉辦「1111」健走活動,呼籲大家不要忘了兩條腿的存在。
電影「上帝也瘋狂」是描述一位非洲布希曼人的冒險故事,當觀眾看到男主角歷蘇扭著屁股快走的情形,不禁捧腹大笑。不過,非洲原住民一天要走幾十公里找食物,不走快一點不行,所以我們的祖先一定是健走者。
哈理遜‧福特曾演過一部電影「證人」,背景是美國賓州的阿米希(Amish)社區。阿米希是基督教的一支,反對使用機械,完全以人力、獸力耕作,正好是傳統農業社會的代表,可以用來比較「古早人」與「現代人」運動量的差異。
根據2004年發表在美國「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的研究,阿米希男性每天要走一萬八千步,女性為一萬四千步,相當於每天走路兩小時(農忙時可能加倍)。阿米希人走路所消耗的熱量,大約是「現代人」全日活動量的六倍。
雖然阿米希人吃的是高熱量及高脂飲食,但是他們走路很多,活動量大,肥胖率只有4%,而一般美國人的肥胖率卻高達三分之一。這個研究顯示現代化生活剝奪了人們走路的機會,基本運動量不足,即使拚命節食,還是會發胖。
有鑑於此,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每天至少要作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以促進健康。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都很好,但快走是首選,因為它是最自然的運動,也最容易實行。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者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研究,針對72488位護士,追蹤八年,結果發現每天走30分鐘以上,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機會可減少三分之一。
走路對男性也有效,一個在夏威夷做的研究發現,每天走2英里與走1英里以下者比較,死亡機會減半,癌症死亡率也較低。所以每天步行30分鐘,的確可以延年益壽。
人是唯一以兩腿走路的動物,也擁有最大的腦,可見步行對人類的重要。根據1999年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的研究,走路可以促進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改善運動控制及工作記憶,難怪常走路的老人不但手腳靈活,頭腦也不容易「秀斗」。
油價高漲,多走路不但健康,還可省錢,一舉兩得。
健走注意事項
1. 健走時應穿著舒適吸汗衣物、襪子以及合腳的鞋子。
2. 夏天注意防曬,冬天避免失溫,並適量補充水分。
3. 健走前應先做暖身和伸展運動。
4. 健走時盡量選擇運動場、草地或公園步道等安全場所。
5. 50歲以上如果體重過重,有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疾病者,請先諮詢醫師。
6. 下肢退化性關節炎、腰椎滑脫、扁平腳、神經或肌肉病變患者,要避免長時間健走。
(聯合報)
--
盜亦有道 黑手黨也有十誡
義大利警方八日說,日前在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近郊一幢農舍圍捕黑手黨教父和黨羽時,在屋內搜出黑手黨的「十誡」。
義大利警方說,在黑手黨新教父羅皮可洛的密碼筆記簿中,發現黑手黨駕馭黑幫份子的「十誡」,是羅皮可洛透過親信向手下宣達的。
警方說,黑手黨「十誡」的序文裡頭寫著:「我宣誓對『我們的事』效忠,若有背叛,將遭焚身極刑。」在「權利義務」章,列舉十條類似忠誠黑手黨員手則的規定。
警方說,這「十誡」是以大寫字母打字,令調查人員感到意外,因為黑手黨幾十年來一向是以口傳或微小的密碼傳達指令,極少有打字的文字紀錄。
義大利共和日報刊出該「十誡」的照片,標題寫著「教父的十誡」。
黑手黨「十誡」包括禁止在酒吧留連,不得與警察交朋友,其家人不得加入安全單位,不得約會遲到,更不得「侵佔其他成員或家族的金錢」。如何對待婦女亦有規定,包括「不得覬覦同黨的妻子」、「應與妻子相敬如賓」、「上級大哥問話時必須據實以告」。
其中第五誡寫的是一切以黑手黨為最優先,「隨時奉命報到,縱然是妻子臨產。」最末部分規定申請加入組織的條件,與任何一個執法機關有密切關係者、「感情上背叛家庭者」、「有惡行者」、「沒有道德觀念者」,一律不得加入。
由於黑手黨長期向商家收取保護費,因此警方難免質疑所謂「惡行者」「沒有道德觀念者」不得加入黑手黨的這一誡要如何執行。
警方調查人員相信,日前被捕的羅皮可洛在黑手黨惡名昭彰的最高教父普洛文薩諾去年四月落網後,可能在組織內部權力鬥爭中勝出,成為新的第一號教父。
普諾文薩諾被義大利警方通緝四十多年最後落網,而羅皮可洛也已遭通緝二十多年。
(歐洲日報)
--
影印書277頁 大學生起訴 求拘20天 檢:違「合理使用」給警惕
今年三月,僑光技術學院學生莊水德拿著厚六百零八頁的《行銷管理》教科書委託影印店影印其中二百七十七頁,台中地檢署為讓國內學生警惕,依違反《著作權法》將莊生起訴,求處拘役二十日,但顧及他仍是學生,請求宣告緩刑。
「想省錢」「太嚴苛」
《蘋果》昨未能聯絡上莊生,但他向《聯合報》表示,和大多數學生一樣,他只想省些錢。但有同校學生覺得起訴學生太嚴苛了。逢甲大學柯同學則說:「有些教科書實在太貴了,希望書商可以多些折扣,學生就不會想用影印的。」
另有學生嗆:「就不信他(指辦案的檢察官林柏宏)念大學的時候沒有影印教科書!」對此林柏宏(一九九四年輔大法律系畢業)昨說:「我就沒有影印過教科書!」
今
年三月間,台中檢警查獲在逢甲大學、僑光技術學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近的影印店「富泰」、「上美」等業者,違法受委託影印教科書。檢方從委託單追查出莊水德
(二十七歲)因上課需要,三月十四日持「雙葉書廊」出版的《行銷管理》一書,到文華路上的「富泰」影印店,要老闆張銘鴻(五十三歲)影印第一章到第十章,
共二百七十七頁的教科書共四份。
業者也被起訴求刑
該書厚六百零八頁,張供稱替莊影印每份收費九十八元,一份才獲利二十幾元,檢方
認為影印數量超出「合理使用」範圍,將張起訴求刑六月,莊求刑拘役二十日並予緩刑。另家被查獲違法受託印書的「上美」影印店業者陳宜宏(三十一歲),事後
於店內張貼拒影印版權書、還發傳單宣揚尊重著作權,檢方令支付國庫八萬元後,求刑四月、宣告緩刑二年。
律師陳建勛解釋,《著作權法》規定在「合理使用」範圍影印並不違法,所謂合理使用,可從複製、利用的目的和性質判斷;若為了評論、報導、研究或教學等非營利用途,或是利用的質與量並未侵犯作者的核心價值,或影印的結果不會影響書的銷售,就沒有觸法。
影印書籍如何避免觸法
.不能轉賣、出租營利
.影印的結果,不會影響書籍的銷售
.不可只影印整本著作最菁華的部分
.影印張數不可超過「合理使用」。(沒有具體的標準,但須符合一般民眾認同的標準)
(蘋果日報)
--
台灣 從世界觀光地圖消失/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台
北火車站的外牆最近掛上一幅醒目的「UN for
TAIWAN」標語。在入聯風潮之下,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不過,英文還沒有成為「台灣國」的國語,它的訴求對象自然就是外國人了。我們要走出去,當然應該
向全世界發聲。可是,台灣的外國人─特別是來自歐美的─到底有幾個,製作廣告的政府單位清楚嗎?
這十多年來,我每隔一、兩年就去歐洲一陣子,搭乘的都是荷蘭航空,每次的經驗都令人感傷。
觀光局下修旅客人次
因
為是暑假旺季,去回程都是班班客滿。即使已是九月底的入秋時分,從阿姆斯特丹直飛台北的回程班次還是一票難求。經濟艙人滿為患,十多個小時之後,飛機在曼
谷短暫停留,多數西方旅客就在這裡抵達終點。重新登機的一批乘客多是台灣同胞,看得出是旅遊歸國。飛機最後到了中正機場,下機的場面冷清,洋人少見,有也
多是生意人。就在通關前,免稅店員會群起出來兜攬生意,提醒旅客趕快採購菸酒。他們處境值得同情,可是,不僅在歐洲,連在大陸各機場,我也從沒見過這種景
象。
外國觀光客不來台灣,交通部觀光局最近也公開承認了。由於來台的訪客人數不斷降低,他們將明年度的「觀光客倍增計畫」下修為四百萬人次,預計台灣的觀光業也將損失一、兩百億元新台幣。
經
常出國的人早就注意到,在世界的觀光地圖上,台灣是不存在的。東亞各國之中,從韓國、日本到泰國、新加坡,西方的旅行社都提供了各種的行程套餐,就是獨獨
不見台灣。觀光客對台灣沒興趣,所以像萬豪這類的知名酒店集團也只願意在北京、上海廣設據點。希爾頓在全球擁有兩千八百家飯店,自幾年前從台北撤資之後,
它在台灣全島也銷聲匿跡了。
推入聯不如加強觀光
問題出在哪裡?宣傳工作當然有待加強,但這不是找王建民或F4代言就能解決的難
題。雖然美國一家知名旅遊雜誌才剛剛說台灣的美景一流,但是捫心自問,「美麗之島」的美景多嗎?哪些人會為了參觀故宮博物院、101大樓、太魯閣或是品嘗
夜市小吃而專程到此一遊?事實是,我們的公共建設品質只有第三世界的水平,相較於泰國、馬來西亞,早已被糟蹋的本地自然風光卻瞠乎其後。至於一般民居更是
俗不可耐,鐵窗、水塔、瓷磚所拼湊而成的「台式建築」醜陋不堪。日本歐吉桑中村在幾年前公然說埔里壞話,當時舉國譁然,但他卻是看穿「國王的新衣」的那個
小孩。
多年的旅行經驗告訴我,台灣即使不是聯合國的一員,它的護照持有人仍然可以行諸四海。相形之下,雖然已經「和平崛起」的中國甚至還是安理會
的成員國,大陸人民要拿到歐洲簽證卻不容易。身為觀光客,我從來不覺得國家尊嚴遭受踐踏,外國人不願來台灣的殘酷現實卻始終令我感到孤立不安。
在卯足全力推動毫無勝算的入聯活動之餘,喜歡口口聲聲「愛台灣」的人更應該思考的其實是:台灣為什麼會在世界的觀光地圖上銷聲匿跡?
(蘋果日報)
--
喝醋不能變瘦 不能鹼化體質 破除網路喝醋迷思
網路盛傳喝醋秘方,認為喝醋可調整體內酸鹼值與減重,但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說,喝醋不能調整酸鹼值,且市售飲用醋普遍含糖量高,喝多恐致肥胖;此外喝醋不能止嗝、去口臭。喝後要刷牙,以免醋的酸性損傷琺瑯質。
要釐清
不能調整酸鹼
許多人認為喝醋可以鹼化體質,但曹雅姿營養師指出,喝醋並不能調整體內酸鹼值。人體有維持血液酸鹼值平衡的機制,不是只靠吃某些食物就能改變,除非是一些生病、長期服用藥物、飲食營養失衡的人,才會出現血液大幅偏酸性或偏鹼性,因此喝醋調整酸鹼值其實是錯誤迷思。
喝醋不能減重
市
面上水果醋飲料裡會加入大量的糖來提升口感,熱量並不低,因此喝醋不能減重。購買時要注意成分表中是否列有糖,若有添加糖分,就要少喝,避免熱量攝取過多
而導致肥胖。而且酸味易開胃,喝醋後就容易吃下過多食物,因此喝醋其實無法減重。最好的減重方式為均衡飲食,定時運動。
不能除口臭
網
路上盛傳用醋漱口可消除口臭,但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直接拿沒有稀釋過的醋來漱口,對口腔黏膜太過刺激,恐會造成口腔不適,也無法去除異味,因
此網路上以喝醋來去除口臭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而要消除口臭的最好方式,是吃完東西後就立即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後,就不會有異味產生。
不能止打嗝
網
路小秘方說,飯後如果打嗝不止,喝幾口醋後可以止嗝,但何一成醫師表示,平時止嗝多是憋氣喝水,若喝醋有效是因為喝水的關係,並不是喝醋的作用,因此喝醋
不能止打嗝。何一成醫師解釋,打嗝是因為位於胸腔與腹腔之間的橫膈膜受到刺激,而不由自主的收縮,導致空氣被迅速吸進肺內,因而會發出「嗝嗝」的聲音,而
喝水可以舒緩受刺激的橫隔膜,緩止打嗝的症狀。
無法治痠痛
網路上說,在溫水中加入醋和少許鹽,用毛巾浸泡擰乾後,再敷於痠痛部位,對舒緩痠痛有效。但何一成醫師認為,醋並沒有減少痠痛的作用,若這個方法有用的話,是因為溫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舒緩痠痛的作用,與醋無關。因此痠痛時,可輕微按摩該處,並用溫毛巾敷在上面。
加醋傷頭皮
網路上流傳洗髮時在溫水中加醋,中和洗髮精或肥皂的鹼性,減少髮質受到皂鹼的損害。但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楊佳懿表示,醋與洗髮精加在一起後的化學反應,會過度刺激頭皮,造成皮膚過敏與疼痛,因此不建議在洗頭髮時添加醋。
泡腳恐刺激傷口
網路上提到,若腳有傷口,可以用醋泡腳來消毒傷口。但何一成醫師指出,用醋來消毒傷口太過刺激,一般人不建議使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不適合這個方法,恐導致傷口受損、情況惡化。楊佳懿醫師指出,如果腳上有雞眼,應給醫師看過,勿自行處理,以免傷口發炎。
挑好醋
泡沫不消失
在挑選飲用醋時,最好挑選天然釀造醋,最明顯的區別是在購買前搖晃醋瓶,天然釀造醋的液體呈淡黃色並有沉澱物,搖動後所呈現的泡沫較大且不易消失;合成醋的液體較透明無色,搖動後泡沫較小,且瞬間消失。
聞時不嗆鼻 看標籤
一瓶好的醋以聞起來清爽有果香,同時不過分刺激與嗆鼻的天然水果發酵醋為佳,若聞起來有嗆鼻酸味的刺激感,則為人工合成醋,例如烏醋或白醋,不建議飲用。
在選購醋時,要留意標籤上面是否有註明天然釀造醋。另外,還要注意是否有廠商名稱、地址、聯絡電話與成分表,以免買到不良產品。
健康喝法
要加水稀釋
飲
用時最好選擇喝起來微酸不刺激的天然釀造醋。建議加溫水稀釋4到5倍後再喝,水溫約為25到35℃左右,1天可喝2次,每次200到300c.c.。而水
果中所含有的維他命C、花青素,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的量,因此多吃水果有助健康。若做成水果醋,水果中具抗發炎作用的生物鹼較易溶解出來,有助降低
血脂,因此在補充水果之餘,平常飲品也可以挑選天然水果釀造醋,例如蔓越莓、梅子醋、蘋果醋等。
喝後要刷牙
曹雅姿營養師表示,由於水果醋偏酸性,會在口中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造成口腔環境的PH值下降,因此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建議喝完醋後要刷牙,以降低酸性物質停留在口腔的時間過長。
專家說
胃不好少喝醋
腸胃不好的人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若喝太多醋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因此在飲用醋時,勿超過建議飲用量,也避免把醋當作開水飲用。
醋不能消腫
曾有人用布沾醋敷在扭傷、挫傷處,以為可以消腫,其實醋並不能消腫,更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因此不建議用醋來敷於扭傷、挫傷處。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