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71119

當鋪空前繁榮 見證日子歹過

這幾年走向M型社會,窮人變多了,許多需款孔急卻又無法從正常金融體系取得資金的人,只有求助地下金融,「當鋪」就是一個最重要的管道。跟據內政部警政署最新資料顯示,我國當鋪家數今年五月已突破兩千關卡、達二○五八家,創歷來最「繁榮」紀錄。


而當鋪業者,更見證了窮人的辛酸。「沒做這行之前,都不知道窮人窮到什麼地步」,位於台北市新生北路、民生東路口的當鋪業者、全國融資負責人劉竣玲娓娓道出執業五年心得。

阿嬤典當魚 業者掏錢很心酸

劉竣玲說,到當鋪典當的東西,從黃金、鑽石、大哥大、手錶、明牌衣服、到內衣褲等,可說是千奇百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老阿嬤拿了一條鯽魚來當,那條鯽魚約二十公分,說孫子生病了,沒錢付醫藥費,他於是掏出五百元給老阿嬤,就當作公益。

《當鋪業法》規定,當鋪業收當物品時,應該查驗身份證。劉竣玲說,曾有年紀輕輕的太太,帶了小孩來典當東西,明明配偶欄有先生,就算往生了,也該寫個「歿」字,看著身份證,心裡不禁嘀咕:怎麼會這樣?但因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疏遠,不好意思問太多。

窮人物品漸多 藍白拖也能當

兩年前,黃金、鑽石、勞力士表,常有人拿來當,一天可以做成一兩件生意,這些來典當的人,至少過去生活不錯,典當可能只是要週轉;現在,來典當的東西更是無奇不有,許多是「窮人的家當」。

物價漲,薪水不漲,民眾生活難過,就有人拿一雙五、六十元的藍白拖鞋上門典當,劉竣玲用一雙二十元收購,對照滷肉飯一碗漲到二十五元,他感嘆:「藍白拖鞋不夠吃一頓滷肉飯。」

刑事局偵察科六組組長傅美慧說,當鋪可變相作的業務包括:動產擔保、高利貸、原車可用、流當車等,業務範圍廣,加上法令規定,各縣市核准當鋪籌設,須第一年增加人口三萬人以上,才可新設一家,以致業者拿到營業執照後,幾乎很少撤銷。

雖一照難求 競爭對手也不少

傅美慧以「一照難求」形容。她說,當鋪執照一張可賣到兩百萬,當鋪業者、全國融資負責人劉竣玲同意傅美慧說法,他說,銀行緊縮授信及少子化,讓當鋪執照維 持高價不墜。不過,雖然窮人變多、當鋪執照一照難求、家數也創新高,但事實上,當鋪也面臨不少競爭,生意一樣難作。

劉竣玲分析這些競爭者,包括:網路拍賣、地下錢莊、掛羊頭賣狗肉的當鋪業等加入競爭,加上大環境不景氣,讓當鋪這行利潤越來越薄,要不是靠過去累積兩三百件持續繳息的案件撐著,恐怕得回家「喝西北風了」。

若依法計息 得先把自己當了

《當鋪業法》規定,當鋪業收取的年利率,不能超過四八%,換算後月息四%,不願具名的當鋪業者說,若真這樣做,他們開當鋪的可能得先把自己當了,根本入不敷出。

以黃金為例,目前月息約四到五分(一分為一個百分點),電子類產品因為跌價快,月息要九分,名牌包也要九分,SEIKO手表呢,一支要一萬,月息能殺到五、六百元就不錯了。

但無論如何,當鋪家數的新高、典當內容的變化,就可隱約看出台灣社會的變化。

合法掩護非法 欠錢代價仍高

台灣的「地下銀行」式樣多元化,匯兌業務有銀樓跟地下匯兌公司。放款業務則有當鋪、地下錢莊、及融資與租賃公司。就連信用卡業務,也早被網路簽賭所沿用。地下金融的發達堪稱世界先進。當然借錢方便,利息自然就高,一旦欠債不還,「代價」就更高。

在日本刑法中是沒有重利罪的,但台灣對於利息高低的規範卻相當詳細,只是利之所驅,加之銀行放貸業務的繁瑣與費時,自然造就地下銀行的發達。而為規避法 律,自然就衍生地下銀行的一套作業規則,與討債手法。而這些地下金融服務業,更不可能因為政府一個修法,或是法律的調整就有所改變。修法前後的差別在於: 如何利用合法來掩護非法。

融資公司即將合法化,現行民間當鋪、融資租賃公司、地下錢莊各顯神通,大家都想在合法化前大撈一筆,手腳快的業者,甚至找來黑道和民意代表管道,希望未來能通過金管會審查門檻,弄一張合法「融資」公司執照。

現行地下錢莊收取的利息,是以十天為一期計算,以十分息計算,借十萬元,每十天須付一萬元利息錢,市場上一般以十至十五分之間放貸,甚至是廿分或三十分、 四十五分、六十分利,若換算成月息,則高達一八○分以上,根本是「吸血行情」,與法定年利率二十%相比,高出數十倍。

地下錢莊是以小額放貸,以「趁火打劫」方法於短期內吸取暴利,並由黑道組織進行暴力討債,至於要用月息一八○分或三六○分計,則視借款人急迫程度、提出的擔保品價值和本票而定,採彈性計息,愈是急迫則利息愈高。

至於融資公司為了規避重利罪的法律責任,融資公司會要求與借款人簽訂假借據和本票擔保,內容言明年利率只有一.八至二.二%之間,以防警方查獲時,融資公司能夠卸責。

至於當鋪業者,也有許多人出高價買下當鋪牌照,即是為了暗營高利貸違法放貸,一般當鋪非法高利貸約是月息九分左右,相對地下錢莊和融資公司的利息,借款人的還款利息壓力較小。

但是,當鋪業者資金不多,能夠擔保借款的成數也有限,對於急著周轉的生意人來說,當鋪無法一口氣充足資金缺口,因此當鋪在違法私營高利貸,仍走熟人朋友,老人情路線,透過老客人提供動產或不動產擔保。

據經營民間融資公司多年的張姓業者說,車貸是目前融資公司生存大餅,新車車貸雖然大部份是由大車廠轉投資子公司承作,年利率約五%到八%,比起銀行的三% 左右貴了一點,但放貸條件和放款金額卻比銀行寬鬆很多,而且車貸利息的利潤,不會流入一般民間融資業者,都是各大車廠自己賺走。目前民間融資公司只能冒著 風險搶食中古車或權利車或二胎借款,至於工廠機器租賃,由於借貸金額高動輒千萬或上億元,提供的擔保品和人保是否充足和還款能力,業者更必須精打細算,否 則工廠倒了,錢也收不回來。

融資公司說,經濟不景氣,高利貸這行也難做,因市場流通著不良信貸的債權太多,借出去的錢能夠還本就不錯了,如果想多賺錢,只有向黑道靠攏,再壓搾借款人討債,不過,業者卻必須面對遭到重利罪嫌或組織犯罪偵辦的危險。

銀行收傘 黑市升息飆央行6倍

行政院通過「融資公司法草案」,遠水似乎救不了近火。有黑市痛苦指數之稱的民間信用借貸利率,隨著銀行緊縮貸款三千億,短短兩年,年息飆高近四個百分點,為央行同期間實際升息幅度的六倍,牽動民間融資機構大舉搶灘,當鋪營業執照一張上喊兩百萬。

雙卡風暴後,銀行緊縮授信,據央行統計,以現金卡、小額信貸為主的銀行消費性貸款餘額(註:不含信用卡循環信用),過去兩年來大減三一五九億,惠譽信評副總李信佳說:「這些資金需求本來銀行提供,現在只能靠黑市支援。」

資金需求湧向黑市,以台北市為例,民間信用拆借利率,從九十四年九月平均月息一.七五%(年息二一%),大幅走升到今年九月平均月息二.○八%(年息二四.九六%),約是十二年來新高,不但超過融資公司法草案規定自然人借款年息最高廿%,還越離越遠。

民間的需求,讓當鋪家數創新高,但開當鋪至少得資本額一百五十萬,山不轉路轉,財力較差的融資業者,開不成當鋪,照樣透過手機簡訊或E- Mail網羅客戶。近來,不少民眾常接到如下簡訊:「人情薄如紙,缺錢不求人,幫您渡危機,信用免破產,汽機車黃金名錶,息低好商量,速洽:02- 243XXX175。」

以彰銀租賃為名,利用簡訊跟E-Mail做生意的苗先生說,民間融資公司有很多種,像他們,只作二胎房貸或土地貸款,月息三分,即三%,年息三六%,相較下算有良心的。

倘若是性質接近地下錢莊的信用貸款,七天算一期,每借一萬,一周得還利息兩千,相當月息八○%、年息九六○%。

苗先生說,銀行拿存款大眾的錢來作放款,他們則是金主一個人出錢借你,利息當然得高一點,否則沒賺頭。

至於公司取名彰銀租賃、建華融資、台新租賃代辦等等,則是代發廣告信業者的創意。

以彰銀租賃為例,苗先生說,不少打電話上門的人會問他:你們是不是彰化銀行開的公司?他都會澄清說不是,但講真心話,的確會因為「魚目混珠成功」而暗自竊喜。

只求利率正常化 別半夜拿菜刀來要錢

歷經十六年研議,行政院版融資公司法草案終於誕生。對五十八年次,育有一男一女的簡先生來說,只希望未來地下錢莊利率能夠正常化,不是複利滾複利,滾到對方半夜跑到家裡來撞門,手拿菜刀、威脅不還錢要全家好看。

老家在基隆廟口附近的簡先生,曾在旅行社當業務員,喜歡玩水果拼盤賭兩把,不避諱人家說自己是廟口有錢人簡XX的兒子。帶朋友上酒店,朋友會說,小簡,家裡那麼有錢,你買單吧。拗不過虛榮心,只好一直刷卡,卡還不出來,就跟地下錢莊借。

兩年多前,小簡借了七萬元,一周利息一萬元,滾到第三個禮拜,欠下十萬時,地下錢莊跑來家裡撞門,老爸爸只好出面還錢。後來,媽媽幫他請蓮座,不知是苦心感動天還是怎樣,真的改邪歸正了,現在在台中某家科技公司工作。每天穿太空裝,做真空無菌包裝。

「跟地下錢莊借錢,好處是簡單、很快,不像銀行要保人、要財力證明,很麻煩」,今年廿九歲,曾跟地下錢莊借錢的小雅如此形容。

她說,地下錢莊會問你要借多少?為何要借?接著會確認身份,像是很快會打電話到工作地點,確認你真在這家公司上班,之後會派人拿現金到你家裡,確認你真的住在這裡,確定無誤後,一手交錢,一手要你在借據和本票上簽名。

至於還款方式,會給你一組匯款帳號,只要按期匯款,就不會打電話;如果逾期,很快就會接到電話提醒,如果不理,很快會找上門來。

小雅說,向地下錢莊借錢,不會真拿到十足借款金額。好比說要借四萬,通常第一次派人拿現金給你時,就會先把利息扣掉,以借四萬,每周利息四千為例,一開始,只會給你三萬六,一周過去後,得四萬,然後是四萬四、四萬八,依此類推。

聽到政府有意讓地下錢莊合法化,小雅很訝異。她質疑:這樣真的會更好管理嗎?這些公司的前身就是地下錢莊,合法化成融資公司後,會誘導更多人借錢,這不是逼更多人走上絕路嗎?

小雅說,政府要確保融資公司不會來陰的,不然後果很可怕。她對政府這方面的作為沒信心,連作帳都可以有內、外兩本帳了,要地下錢莊合法化後不會來陰的,政府有這本事嗎?

法界:沒配套 立法者有點腦殘

行政院通過融資公司法草案,恆業法律事務所律師徐漢堂認為,從自然人年息最高廿%來講,立法者有點腦殘,不切實際;從禁止不正當手法討債來講,《融資公司法》要配套「不當催收法」或「暴力討債禁止法」,才不會衍生後續問題。

首先在利率方面,徐漢堂說,央行的民間借貸統計,是透過一銀、華銀與彰銀,對客戶問卷調查的結果,會跟銀行往來的客戶,信用原本就比較好,借的利率相對較低。

也就是說,央行調查結果,反映的是黑市利率中的低檔,如果連低檔都年息飆逾廿%,實際借貸行情,應遠高於這水準。徐漢堂說,這更凸顯,年息最高廿%,是立法者懷抱道德觀在做事情,不切實際。

其次在法律架構部分,徐漢堂說,台灣完全沒有規範債權機構催討的法律,只靠金管會的行政規則在運作,以致遇到暴力討債或不當催收,原則上還是要回歸《刑法》處理。

不過,刑法畢竟是刑事法律,構成要件嚴格、規範範圍太小,要舉證很困難。

以強制罪或恐嚇罪為例,徐漢堂說,刑法上的恐嚇取財,係取「不正當」財物,但債權機構因為擁有債權,執行催討債權算是恐嚇取財嗎?刑法上可能有爭議。

而且,催收手法有很多種,例如,債權機構行使權利,可不可以在晚上十一點以後打電話來?都是需要討論,且應該有獨立的法律來規範。

(中國時報)
--
地方搶錢治水 河川數大膨脹

立法院即將審查治水特別預算,雖然治水計畫設置了層層管控的機制,但不少立委也知道,治水計畫的「增辦機制」,是地方爭取水利建設的「巧門」,地方首長或民代都大顯身手,爭取納入治水的增辦範圍,增辦件數則以台北縣、苗栗縣和雲林縣等地居多。

行政院原本核定縣市管河川二十一條、區域排水一百一十五條、海堤五處,經過兩次增辦範圍,一口氣又增加了一百三十六件,預估治水經費近六億元,

管的河川愈多 拿的愈多

中南部一名立委就說,過去地方財政吃緊,認為管的河川愈少愈好,但治水預算通過後,「地方管愈多可拿的愈多,」例如雲林縣本來只有一百五、六十條縣管河川,現在卻變成二百多條,且農田水利會的灌溉系統,也搶著分食預算。

親民黨立委李鴻鈞批評說,增辦機制淪為政治角力的焦點,當初沒有詳細規畫就匡列預算,難免就會埋下政治角力爭取的惡果。

水利署長陳伸賢則說,八年治水計畫必須保留彈性,尤其部份河段在計畫核定後,遇到大雨才發現淹水情況仍相當嚴重,須經過專業評估納入治水範圍,所以保留增辦機制,更何況目前治水已出現初步成效。

增辦機制 淪為施壓巧門

他強調說,治水計畫有管控機制,地方如果要爭取提案,都必須經過分層專業會勘評估,還有審查工作小組把關,最後也要呈報行政院核定。即使通過規劃案,未來施工還是要透過各縣市的競爭機制。

台聯立委賴幸媛質疑,當初治水條例通過太匆促,或許會留下需要增辦空間,但增辦的審查標準不明,地方政治壓力一來,就算專業把關也恐怕失守。

水利署官員私下感嘆說,每次增辦範圍,地方提案都一大堆,還曾一次多達三百多件,最後把關下才刷下一大半,「雖然地方努力爭取,但我們不會任憑地方政府任意擴充。」

工程下鄉發包 中飽私囊

水利署主管預算尚有管控機制,但目前有三成預算委由地方辦理,部份治水工程下放到鄉鎮更是亂象叢生,地方派系蠶食治水預算,中飽私囊,也是治水工程一大問 題。一位熟悉地方生態的立委也透露說,有些治水工程交給鄉鎮發包,有意投標者到鄉鎮市公所領標時,就有人在公所門口「守候」,待領標者出門,隨即趨前「溝 通」,「二個袋子一邊掀起來是錢、一邊掀起來是槍,你要選哪一個?」

他呼籲政府應規範所有工程都可上網領標單,讓有意投標者身分不會提前曝光。

(中國時報)
--
遺債7千萬 3兄妹一生還不了

中正大學碩士班何同學的「身價」七千多萬元,清大博士班蔡同學則值三千多萬元,在基隆念國三的沈小弟也有一百多萬元「行情」。但這是他們繼承「天上掉下來的債務」而背負的金額,他們的人生與未來,從彩色變黑暗。

何同學說,國三那年,有一天身上沒錢而想到提款機領錢買便當,但發現郵局存款餘額是「零」,他頭皮一陣麻,最初以為提款機故障,又擔心是否詐騙集團作怪。 到郵局查詢,看到一張法務部行政執行處的公文寫著「因遺產稅與貸款負債而強制執行」。他看到公文上寫著「一串」的數字頭都暈了,並自問「這輩子能賺這麼多 錢嗎」?

何同學 存款扣光流淚借餐費

當天,他無法請家人立即送錢到學校,只能流著淚向老師與同學借錢買午餐。

何同學說,父親民國八十四年過世,祖父在祖母過世後就再娶,八十八年過世。他從小就不清楚祖父的事,更不知道祖父已過世,且為選舉而貸款三千多萬元的債務,所以錯過聲明放棄繼承的申辦期限,也就「隔代」繼承祖父的債務。

何同學說,三千多萬元債務拖了近十年,連本帶息已經飆到七千多萬元。他與兄妹三人就算從二十二歲到六十五歲工作,每月扣抵一萬元,一輩子也只還一千四百多萬元。

沈同學 補助金被銀行扣押

目前念國三的沈同學說,父母親在他小時就離異,母親為了養家,只好用信用卡辦現金借款,但卡債一時還不清,利息越滾越多。二年前外公過世,母親回南部奔喪,在身心俱疲下墜樓身亡。

他與弟妹三人跟阿嬤過生活,但不知為何銀行的人總上門找他們要錢,等到問清楚,原來他背負母親生前一百多萬元卡債。由於他們經濟來源是政府補助金、家扶的扶助金,但連這筆錢都被銀行申請扣押。只是已超過聲請放棄繼承的時效,阿嬤一想到這事,眼淚流不停。

蔡同學 廿年苦讀心血白費

蔡同學已念博士班。他只知道廿一年前、他九歲時,父親過世後,他們陪母親上法院聽審,他搞不清楚為了什麼。四年前,姊姊要購屋申辦房貸,但銀行聯合徵信資 料顯示「父債未清」,才知道民國七十三年父親幫人作保,背了五六○萬元債務,經查封清償,債務還有二六○萬元;這筆錢的利息達十五%,廿年後的現在已累計 達千萬元。

蔡同學表示,他廿年來專心念書,但一想到債務,總覺得過去的努力白費。尤其銀行人員對他說,「你學歷很高,將來還款能力很高」,更讓他難過至極。

家扶:限定繼承應全面溯往

父債子還將修法改為「限定繼承」,但溯及既往時效只限三年,而非全面適用。家扶基金會調查,該會扶助孩童中,七成繼承債務的孩子已超過三年,昨天籲請朝野立委「好人做到底」,凡是子女繼承債務時是未成年,應全面適用溯及既往的範圍。

現行《民法》繼承編規定,限定繼承必須在繼承開始時,三個月內詳列遺產清冊呈報法院;拋棄繼承則在獲悉繼承之時二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舉證申辦。但許多民眾根本不知道,不但未繼承遺產,反倒繼承「遺債」,立法院日前朝野協商,做成「限定繼承」的修法共識。

家扶執行長王明仁表示,「限定繼承」的共識可謂「為德不卒」,難道溯往三年之前的孩子,就任其背負鉅額債務而自生自滅?

家扶昨天公布一項調查,三成三的家庭「不知道」家人生前債務也會繼承,一成家庭以為「只會繼承財產,不會繼承遺債」。五成二受訪者「不知道」可辦理拋棄繼承,六成六不知道可以辦理限定繼承。

家扶從受扶助的一萬八二九○戶家庭做「繼承權益認知調查」,有效回收問卷一萬七三九○份。從受訪資料分析,每五個家庭就有一個發生繼承債務問題,占二成; 債務金額以五十萬元到五百萬元最多,占一二.九%,其次是一萬元到五十萬元、占八.九%,高於一千萬元有一.一%,介於五○一萬元到一千萬元占○.七%。

再深入追蹤一二三名因繼承債務而受害的孩子,七成一繼承時間已超過三年,符合朝野立委修法共識「溯及既往只限三年」者僅二成八。這些孩子以讀小學的七到十 二歲最多,達三成三,國中階段二成五,高中階段一成九,大專以上一成七,低於六歲有五.七%,合計低於十八歲而繼承債務的受害未成年人達八成二。

家扶提出訴求,對已超過聲請拋棄繼承、限定繼承時效的繼承人,若繼承時為未成年人,修法後可「全面溯及既往」,並給予二年時間,以提出聲請。

但立法院朝野黨團對此仍有歧見,朝野本周四再協商。國民黨立委徐中雄表示,法律不能脫離人本,一旦設限,就失去立法美意,取消設限能讓無辜的第三者有重生機會。

民進黨司法委員會召委楊芳婉認為,若全面溯及既往影響茲事體大,已清償債務的人可能也主張要把錢拿回來,執法有窒礙難行之處。

(中國時報)
--
限定繼承溯3年 難救7成背債兒

為避免未成年人還沒就業,就繼承長輩的一堆債務,立法院上周協商同意將「民法繼承編」的未成年人改為「限定繼承」,且溯及既往三年。但家扶基金會調查發現,七成的未成年人背債已超過三年,即使新法通過也無法平反,緊急呼籲修正案應再加入「給予所有未成年人兩年的聲請期」。

現行民法繼承編以概括繼承為原則,繼承人接受過世親人留下的財產及債務。民法規定,親人過世三個月內可聲請限定繼承,繼承的債務限定在繼承的財產額度內。如要聲請「拋棄繼承」,放棄繼承債務及財產,得在親人過世兩個月內聲請。

但很多人因不懂法律、或不知過世親人財務狀況、有的甚至連親人過世都不知道,然後莫名其妙背負一大筆「天上掉下來的債務」,許多未成年人因此陷入一生都要躲債的噩夢。

家扶基金會抽樣調查一千八百戶家庭,發現三成三的家庭不知道必須繼承親人生前的債務。高達五成二的家庭不知道可辦拋棄繼承,高達六成六的家庭不知道可辦理「限定繼承」。

台北市政府法規會主委葉慶元表示,這表示政府做得不夠。以台北市為例,雖印製說明手冊,但他相信很多人不會主動翻來看,「政府不應只丟給民眾一本書就算了」,應主動要求民眾,在幫親人做往生登記時,也要一併考慮聲請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

家扶進一步調查已背債的一百卅多位孩子,發現七成從未成年起至今背債已超過三年,國小生背債者人數最多,佔三成三;國中生佔兩成五、高中生一成九、大學生一成七。學齡前兒童也佔百分之五。

調查發現,有七成孩子背債超過三年,其中四成孩子背債四到六年、三成孩子背債六到十年。有的背債金額已超過一千萬元。家扶基金會強調,即使修法通過追溯既往三年,還是有大批的孩子無法擺脫這個惡法,人生還沒開始就已經毀了。

包括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陳長文、政大法學院院長陳惠馨等一百多位律師、法官、學者連署,呼籲立法院本會期應三讀通過民法繼承編修正案,不只給三年追溯期,還要加入「兩年聲請期」,才能真正做到保護弱勢,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放棄」。

八年扛債七千萬 「讓我重生」

研究所一年級的何同學,國三那年在不知情下繼承了爺爺三千多萬元債務,到今年本金加利息已累積到七千萬。他說,這是「不教而殺」,沒人提醒過他要聲請限定繼承,「是這個社會放棄了我,還是我應該放棄這個社會?」

何同學的父親八十四年時過世。而幾乎已不連絡的爺爺八十八年過世時,他才國三,沒人告訴他爺爺過世了。前幾年他到提款機領錢,發現帳戶餘額是零,到郵局去查才看到法務部一紙強制執行公文通知,才明白原來他隔代繼承了爺爺的債務。

何同學說,三年前由學校老師幫忙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但已超過受理期限。連法官都覺得很抱歉,「這是立法的疏失,害你們要背債務」。

何同學說,他不怕貧窮被笑,只怕社會的不公義讓他不能往前走。他背債已八年,即使民法繼承編本會期修法通過,但他也不適用。

今年十六歲的沈小弟,父親在他很小時就離家,母親在兩年前墜樓身亡,他投靠阿嬤。阿嬤幫人家洗碗,一個月賺三、四千元。兩年前得知母親生前欠了卡債,到現在已累積一百多萬元。

就讀清大博士班的蔡同學說,父親七十五年過世後,得知父親曾幫人作保五百六十萬,後來房子被彰化銀行查封還債。一家人以為債務還清了,廿年後因姊姊申請房貸,才發現當時只還了三百萬元,還有兩百六十萬債務,年息百分之十五,過了廿年已變成三千萬。

蔡同學昨天說,得知背債的事,想到未來的薪資全都要被扣三分之一還債,就不知道奮鬥有什麼意義。

法官陳業鑫:限定繼承 全民權利

高雄地方法院法官陳業鑫率先質疑民法繼承編是「野蠻繼承」。他九十三年時曾向大法官聲請釋憲被駁回。他昨天說,不只未成年人應有限定繼承權利,「全民都應該有這個權利」,且應無限期追溯既往。

陳業鑫說,九十二年時他調到高雄縣旗山簡易法庭,遇到大量有關債務繼承的案子,看到太多人哭著跟他說,「不懂法律就該死嗎?」才讓他驚覺這根本是個欺凌弱勢的法律,下定決心「一定要修」。

台北市政府法規會主委葉慶元昨天說,有些銀行說全民限定繼承可能損及權益,這種說法不合理。因為銀行在借錢給某人前都會先評估他的還款能力,沒道理讓沒能力負擔的人繼承債務。

日前法務部表示,如果全民都採限定繼承,法院案件會暴增。葉慶元說,「難道要因政府的無能而讓民眾背債?」全面限定繼承才符合公平正義。

陳業鑫認為限定繼承權不應該分成年人、未成年人。例如單身無子女者如欠債自殺,債務會轉移到七、八十歲老媽媽身上,如果媽媽不懂拋棄繼承,養老的存款帳戶會被扣押,「難道要老媽媽也走絕路?」

(聯合報)
--
還沒出社會 7千萬父債壓頂 拋棄繼承 7成童逾3年追溯期 籲修法放寬

立 法院上周朝野協商通過《民法》繼承編修正案,追溯過去三年因未聲請拋棄或限定繼承的未成年人,可列為限定繼承而免除債務。但家扶基金會昨公布調查,七成背 債孩童因繼承早逾三年,將無法受惠,呼籲應放寬為未成年時繼承債務者,無論繼承事實發生多久,都適用修法後的限定繼承。

很不甘心
家扶社工處主任周慧香說,據該會調查一千八百多個受扶家庭,其中約兩成有未成年繼承債務問題,繼承債務最高逾一億元,六成四是國中小學生背債,甚至讀幼稚園就背債上百萬元。

「一輩子也還不完」
家 扶昨舉行記者會請來三名就繼承龐大債務的學生。清華大學博士班蔡姓學生父親二十一年前過世,留下五百六十萬元債務,當時拍賣房屋清償三百萬元,因未辦限定 繼承,剩餘二百六十萬元連本帶利已成五千多萬元。蔡姓學生說:「四年多前發現債務未清,全家戶頭歸零,銀行查扣我每月三分之一獎助學金。」只有小學學歷的 蔡母多次尋死,寫陳情信協商才換得四年緩衝。蔡姓學生說:「還沒出社會就背了五千萬元債,一輩子扣薪水也還不完。真的很不甘心!」

法務部:樂觀其成
中正大學何姓碩士生也因家人忘記辦理拋棄繼承,隔代繼承爺爺七千多萬元債務。他說,就算和兩名妹妹每月還一萬元到退休,只是冰山一角,「但我們生存發展權就這樣沒了,這法律根本不公不義。」
沈姓國三生母親兩年半前自殺,留下二十多萬元卡債,撫養他的外婆因不懂法律而未辦理拋棄繼承,他說:「外婆每月洗碗才賺三、四千元,二十多萬元是天文數字,恐怕還沒出社會,債務已超過百萬元。」
法務部次長葉茂盛回應,對家扶建議放寬追溯期、給繼承債務的未成年人兩年緩衝期以準備資料向法院聲請,樂觀其成,希望立委修法時能考量。

《民法》親屬編修法 家扶希望方向
◎朝野協商版本
.將未成年繼承權改為限定繼承,僅以繼承的財產償債,繼承人不必負擔不足處
.僅追溯立法完成前3年個案,不溯及超過時效的個案
◎家扶版本
.所有未成年時繼承債務的繼承人,無論繼承事實發生多久,都適用修法後的限定繼承
.給予2年追溯緩衝期,讓繼承債務的未成年人有時間準備資料向法院聲請

如何避免繼承父債
.親人過世後,向國稅局或其他單位查詢親人資產及負債情況
.若不清楚親人資產與負債,應在親人死亡後3個月內向法院聲請「限定繼承」(僅以親人遺留財產來償債,遺產不足以償債部分,繼承人不必負擔)
.若確定親人負債大於資產,應在親人死亡後2個月內,準備好財產清冊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親人資產與負債都放棄,由債權人自行處分資產償債)
★查詢管道:
.法務部:www.moj.gov.tw,進入「法律解析及案例」
.法扶基金會:www.laf.org.tw,點選「全國法扶」
註:上述為《民法》繼承編尚未修法完成前的做法。

立法只救孤兒 不救寡母/陳業鑫(家扶基金會《民法》繼承編修法推動小組成員,高雄地方法院法官)

立 法院朝野協商達成了《民法》繼承編部分修正條文草案共識,筆者多年來全力推動《民法》繼承編修正,總算有了眉目。不過,對於此次修法內容,個人感覺憂喜參 半:喜的是法務部終於退讓,願意讓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未婚之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能不用向法院提出聲請,就能享受限定繼承的利益;憂的 是如此修法,放棄成年但不懂法律的弱勢民眾,且溯及既往範圍太小,受害者難以享受修法帶來的利益。

「遺產清算」多此一舉
依目前 通過之版本觀之,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是採取當然之「限定繼承」制度,且無遺產清算程序,顯見「遺產清算程序」並非絕對必要,因依現行之《民事訴訟法》及 《強制執行法》採取之當事人進行主義立法原則觀之,債權人欲實現其債權,本來就要主動行使權利,並主動聲請進行對債務人之財產或遺產行強制執行之變價程 序,且以目前強制執行實務觀之,均以不動產之變價程序為大宗,其次是有價證券或汽車等有價值之動產,前開各項財產均有完善之登記制度,繼承人要隱匿財產, 也很困難,債權人憑債權憑證即可查閱,是否進行清算程序,無關緊要;又觀諸現行法下繼承人聲請限定繼承所提出之「遺產清冊」,大多以國稅局提供之「遺產歸 戶明細」充之,此種「遺產清算程序」等於是多此一舉,徒增繼承人困擾及法院工作負擔,實益不大,是以全面採行限定繼承,且無須進行遺產清算程序,方是修法 正途。目前「只救孤兒,不救寡母」,仍是鋸箭式修法,令人遺憾。
其次,溯及既往條款不應限定期間。目前協商版本之三年期間根本為德不卒,只要增訂 已履行者不得請求返還條款,即可保障交易安全,且完全符合金融業放款授信評估原則。銀行放款時本來就只有評估被繼承人信用及財產狀況,與繼承人本身之財產 毫無關聯,現行法下的「當然概括繼承制」,無正當理由地將債權擔保財產擴張至繼承人本身固有財產,與現代《民法》採取之「個人責任」立法思潮完全矛盾,溯 及既往僅僅是矯正這個嚴重的立法錯誤,本來就沒有限定期間之必要。
另外,會欠錢的不止是死亡的「被繼承人」,「繼承人」也會是債務人,現行法採用 的當然概括繼承制,使被繼承人的債權人也可以參與分配繼承人的財產,反而侵害包括銀行在內的「繼承人債權人」的權益,銀行界反對《民法》繼承編修改為全面 當然限定繼承,等於是只想透過現行法的「當然概括繼承制」來過度保障身為「被繼承人」債權人的銀行的權益,並以侵害「繼承人」本身債權人銀行權益為代價, 於理不通,殊難索解。

對債權債務人都公平
全面採取「限定繼承制」絕非毒蛇猛獸,反而符合現代《民法》之「個人責任」思維,對債權 人及債務人均公平;如果「限定繼承制」會引發任何負面影響,應該要修法把現制下的「聲請限定繼承制度」廢除,而不是獨厚「懂得聲請限定繼承的民眾」。無論 現行法或協商後的修正版本,等於是把債權人濫行放款的風險,轉嫁到不懂法律民眾的身上,均屬欺壓弱勢之惡法。筆者強烈呼籲,立法院朝野黨團,應掌握《民 法》繼承編20餘年來第一次修正的難得機遇,將繼承制度改為當然全面限定繼承,方能解決基層弱勢民眾的問題。

(蘋果日報)
--
3偏鄉自殺死亡率 全台最高

自殺死亡常被視為「個人」無法應付生活壓力導致的悲劇。但社會學者調查從一九九六年到二○○五年全台三五八個鄉鎮市區,統計自殺死亡率最高為屏東縣滿洲 鄉、高雄縣茂林鄉和桃園縣復興鄉,且「嬰幼兒死亡率」和「十五到十七歲不在學率」都異常偏高,幾已成為高自殺死亡率的預測指標。

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楊靜利、研究人員楊嘉芬進行「台灣鄉鎮自殺死亡率差異分析」研究,分析一九九六年到二○○五年,台灣地區三五八個鄉鎮市區的自殺死亡率。

根據該研究,最近十年平均自殺死亡率,以每十萬人計算,桃園縣復興鄉六○.一一六人;高雄縣茂林鄉六一.九一一人;屏東縣滿州鄉六三.四二一人,居全國鄉鎮市前三名,比衛生署最新統計,全國平均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十九人高很多。

在所有參考指標中,三鄉鎮「十五到十七歲不在學率」、「嬰幼兒死亡率」均顯著偏高。低教育程度背後呈現出短期可見的就業障礙,長期則為高失業風險;高嬰幼兒死亡率凸顯偏遠鄉鎮公共衛生資源不足。

該研究指標包括,象徵生活壓力與應付能力的「失業率」、「就業成長率」、「依賴比」;象徵社區內家庭聯繫與支持網路強弱的「獨居人口比」;象徵社區內家庭 型態、個人家庭歷程與挫折支持度的「離婚率」;象徵支持系統剝奪程度的「農林漁牧業人口比」、「十五到十七歲不在學率」與「嬰幼兒死亡率」,分析高自殺死 亡鄉鎮社區狀況。

結果顯示,台灣自殺死亡率最高的前廿個鄉鎮市區中,以「十五歲到十七歲不在學率」偏高現象最普遍(即受完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國中畢業即未繼續就學),通常象徵這個區域各項發展落後。楊靜利指出,該指標近程僅反映教育資源缺乏,遠程則影響就業。

研究具體分析屏東縣滿州鄉、高雄縣茂林鄉與桃園縣復興鄉特性。滿州鄉位於墾丁國家公園,茂林鄉、復興鄉都在「森林遊樂區」周邊,三鄉鎮都仰賴觀光客。滿州鄉不在學率達五○%,其他二鄉鎮不在學率也接近四○%,都在全台鄉鎮前廿名之列。

學者提醒,研究凸顯了自殺事件發生非「個人」、個別家庭應付能力而已,還有更上游的資源網絡亟需建置,值得主政者重視。

愕然! 3鄉鎮長不敢置信

自殺率也有城鄉差異?學者調查發現,台灣鄉村偏遠地區自殺率居高不下,屏東滿州鄉、高縣茂林鄉、桃園復興鄉三個原住民鄉鎮最高。茂林鄉長詹忠義表示不敢置信;復興鄉長林信義也一臉愕然!

另一個被點名的屏東縣滿州鄉居民也都不認同這項研究結果,鄉長熊師範懷疑地問:「有可能嗎?」但他們不約而同表示,「滿州鄉歹賺呷!」熊師範說,這幾年低收入戶的確增加許多。

詹忠義表示,茂林鄉人口數僅一七五二人,他任鄉長期間只聽過幾件自殺個案,若是學者以總人口數與自殺人數的比率作出調查結論,對茂林鄉不盡公平。

詹忠義表示,原住民個性開朗、樂天知命,多數鄉民即便遇到挫折,也以積極正向思考態度面對。許多原住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遭逢困難時,多有神職人員諮詢,應不至輕易產生尋短念頭。他調閱民政課檔案資料發現,過去半年僅有一件鄉民自殺案件。

茂林消防分隊分隊長謝錫卿表示,去年,分隊只接獲一件自殺的緊急救護,對於茂林鄉自殺率竟居全國前三名,他不知調查參數如何取得,也表示存疑。

復興鄉長林信義說,他就任本屆鄉長一年半來,只遇過兩個鄉民自殺案例,因此無法評論。復興鄉土生土長的公所機要祕書張清輝指出,早年原住民的生活習慣及風 俗對生命觀感較淡,但在長期接受基督、天主等宗教洗禮下,已深植自殺是一種罪的觀念,因此對於自殺率偏高的說法並不認同。

教育中斷 高自殺率鄉鎮共通點

學者分析顯示,高自殺死亡率鄉鎮有「教育中斷」的共通點。衛生署醫事處科長許景鑫表示,過去自殺分析少有針對教育狀況,但趨勢顯示,偏遠鄉鎮到外地謀生人口多,打拚壓力大易受挫折,又缺乏社區支持系統協助,自殺死亡風險相對較留在鄉內發展者高。

他指出,自殺事件的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衛生署推廣「守門人」制度,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多多關心身邊的人。

衛生署官員指出,近幾年來,台灣各鄉鎮自殺死亡率前廿名幾乎都集中在固定地方「輪來輪去」,且多數是資源較缺乏的偏遠鄉鎮。

過去就有專家研究認為,偏遠鄉鎮因為資源相對較少,極易產生「全面性健康挫折」,而受限於生活壓力,繼續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中斷。

官員指出,偏遠鄉鎮原本人口數就很少,個案數在統計上的意義被加重;而現在的自殺死亡統計是以個案「戶籍地」統計,與一般人認知的「發生地」會有一點落差。但這樣的數據背景,在這項研究上反而更能呈現個案「成長環境」的特質。

(中國時報)
--
老吾老太沉重 3成65歲扛長照

根據家庭照顧者總會最新調查,全國有六十六萬人因功能障礙而長年臥病在床,但隨著醫療進步,需照顧時間也從六年延長到十年,不過其中卻有二成五到三成照顧者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顯示至少有十五萬到廿萬老人扛起長期照顧的重擔。

腦幹深度中風的楊爸爸已七十三歲,臥病在床四年,生活起居全依靠六十三歲的太太,三餐餵食每頓要耗費一、二小時;九十七歲罹患失智症的陳爸爸已完全癱瘓,唯一照顧他的是八十一歲的老伴。

臥病時間 從六年增為十年

內政部統計,國內像楊爸爸和陳爸爸這樣需要被照顧,否則無法存活者有六十六萬人,家庭照顧者總會今年調查發現,臥床年數一九九九年為六年,如今增加到十年,照顧者年紀也愈來愈大。

長期需被照顧者中,約五三%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因中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需要有人隨侍在側。另四七%為六十五歲以下約三十一萬人,多為脊髓損傷、腦外傷或身心障礙。但國內目前機構收容量僅約四萬五千人。

雖然國內引進外籍監護工,但實際上有能力聘僱者仍佔少數,勞委會資料顯示不超過十五萬人。即使有外勞,家人仍無法完全放心,仍在旁協助,至少有四十七萬個 家庭選擇獨自承受。該研究也發現,照顧者年齡最多為五十到六十歲約三成二、其次為四十到五十歲二成五,六十歲以上二成四,但專家學者研究高達三成。

日工作時間 超過十九小時

所有照顧者中,女性約七成,在無人協助情況下,一天工作時間長達十九.二小時;即使有人幫忙,工作也達十三.一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沒有假日,一年工作時 間約四九二八小時,比上班族的二一五二小時足足多一倍以上,平均照顧年數約九.九九年,家有智能障礙者更超過廿年。

經過幾年不眠不休的日子,照顧者罹患憂鬱症比例高達二成、有憂鬱傾向者六成五,八成七都出現慢性精神耗弱,有的甚至比被照顧者先過世。

(中國時報)
--
鎮日出操…魔鬼營幫你戒網癮

網路上癮症是全球關注的社會問題,不僅青少年可能因此荒廢學業,更重要的是引發一系列深層的社會問題,諸如蹺家、自殺、犯罪等,為了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南韓政府想出了奇招-魔鬼訓練。

在全羅北道益山市木川洞,一個半軍營、半勒戒中心的綜合訓練場,一群青少年在教官緊迫盯人之下,接受各種魔鬼訓練,結束後還得參加專家主持的團體心理輔導,或者加入捏陶班、擊鼓班等治療性社團。

這間名為「飛躍吧!網癮根治中心」是首開南韓(甚至世界)先例,把網癮青少年當成新兵操演,藉由魔鬼訓練幫他們遠離網癮之害。

南韓網路普及率之高,全球數一數二。近9成家庭可高速寬頻上網,年輕人社交生活圍著PC打轉,網咖遍及各街角,上網成癮後遺症隨之而來。根據最新統 計,18歲以下青少年中,30%(相當於240萬人)是網癮症危險群,每天至少上網2小時聊天或打電玩。其中25萬人已出現網癮發作症狀:無法停止上網、 上網時間越來越長、不上網脾氣就會失控抓狂等。

南韓政府因此在全國成立140個網癮症輔導中心,並在近100間醫院開門診。結合勒戒與新兵訓練的「網癮根治中心」則是最新創舉。

該中心位於首爾一小時車程之外的山區,今年夏天首度招生,專門收容嚴重網癮症患者。學員所需費用則悉數由政府支付。

雖然目前要論斷魔鬼訓練根除網癮症的效果還言之過早,但外界響應熱烈,出現一位難求的現象。主辦單位承諾明年將加開梯次。

受訓期間,學員必須住在營區,完全與電腦斷絕關係。此外,主辦單位設計了一連串極為嚴酷的體能訓練及各式團體活動,如騎馬等,希望協助學員拉近與真人和真實世界的關係。

輔導員說:「一定得幫助學員體驗網路之外的生活,因為現代年輕人對這東西很陌生。」

一開始,學員會偷偷上網,就連午餐前10分鐘休息時間都不放過,學校頗傷腦筋,只好24小時監管電腦,就連睡覺時間也不例外。另外,學校祭出魔鬼訓練,讓學員忙著上課、出操、打理雜務等。

15歲學員李昌勳(音)說,上網打電動讓他倍有成就感,所以一天將近17小時掛在電腦前,不是看日本漫畫就是打電玩,有時一玩就是通宵,蹺課是家常便飯。父母勸他上學,他就發飆,父母無奈,只好把他送到魔鬼勒戒班。

被問及魔鬼訓練班是否比上網刺激,李昌勳說:「我現在腦子並沒有想到電玩,所以說不定有效。現在起,也許一天只上網5小時。」

(中國時報)
--
勒戒網癮 南韓搞起戰鬥營

南韓木川洞出現結合軍事訓練營和勒戒中心的機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青少年感化中心很像,指導員透過軍事化的障礙課程訓練年輕學員。不過這裡的年輕人可不是來戒酒或戒毒,而是戒除近來被認為可能會致死的新癮頭—網路。

紐約時報十八日報導,這所網路勒戒營不但是南韓第一個,也可能是全球首見。南韓是全世界網路化最發達的國家,百分之九十的家庭擁有便宜的高速寬頻上網服務。

不過便捷的上網管道也帶來後遺症,許多網友離不開電腦螢幕。上網強迫症已成為南韓的全國性問題。

兒童精神病學者安東炫表示,南韓未滿十八歲的人口,有多達百分之卅(約兩百四十萬人)可能已出現網路上癮症問題。這些人每天至少上網兩小時,通常是玩線上遊戲或上網聊天。

為了解決網路上癮問題,南韓政府設置一百四十個諮詢中心,還在將近一百家醫院開辦治療計畫,今夏又推出政府全額補助的免費網路勒戒營。南韓研究人員甚至研發出診斷網路上癮症及其嚴重程度的檢查量表。

(聯合報)
--
捷運猛晃、急煞 滿意度直直落

台北捷運公司針對捷運旅客滿意度進行調查,九成受訪者雖給予捷運整體表現正面評價,但在營運時間長短、指示標誌、平均候車時間等主要指標上,滿意度均比九十四年低,列車行進平穩滿意度更從73.4%大幅滑落至58.6%,降低近15個百分點。

捷運公司委託中華徵信所進行旅客滿意度調查,共抽樣24座車站、1105位旅客,內容包括整體滿意度、運輸服務、服務人員、旅客服務軟硬體設施、旅客服務 措施等。八成四的受訪者搭乘捷運2年以上經驗,其中半數超過5年,年齡層逾五成集中在20至40歲間,女性占63%,遠高於男性。

有人建議延至凌晨1時收班

受訪者最重視的捷運各項服務前5名為平均候車時間、悠遊卡使用及加值便利性、公車轉乘便利性、車站及車廂整體清潔維持、列車行進平穩度等。

在運輸服務方面,因捷運行車延誤發生頻率低,故滿意度最高,為76.8%,其次是列車空間舒適度69.6%,系統營運時間長短和列車行進平穩度滿意度最 低。不少受訪者建議捷運延長至凌晨1時收班;「車廂晃動太厲害」、「常緊急煞車」、「車速時快時慢」等都讓旅客感到列車行進不夠平穩。

廁所數量不足 最令人不滿

旅客服務軟硬體設施部分,正面評價榜首為車站及車廂的清潔維持,最差的是洗手間數量,僅四成五持肯定態度,且女性滿意度遠低於男性;其次是文宣資料和指示指標。

有關指示標誌,旅客詬病的原因有「台北車站標示太複雜,看不懂」、「亂七八糟,標示太多」、「標示應整合」、「不夠清楚」等。受訪者也認為悠遊卡加值點不夠,常要排隊,建議增設加值機或據點。

整體而言,延長營運時間、指示標誌混亂、廁所數量少、多設悠遊卡加值機、列車平穩度待加強、降低車內噪音等是旅客提出次數較多的具體改善意見。

54%的受訪者每周搭捷運至少5天,屬於經常性搭乘者。最常乘坐的路線以板南線居首,有61.8%,其次是淡水線58.8%、新店線(含小南門 線)25.2%、木柵線19.7%、中和線14.8%。依路線來分,評價最高的路線為中和線,木柵線居末,但二者相差度不到1%。

大轉彎「吱吱叫」 噪音讓人受不了

捷運系統部分路段轉彎幅度過大,列車行經時發出刺耳的「吱吱聲」,經常讓旅客受不了,不得不摀住耳朵。台北捷運公司表示,直線段軌道約1年磨軌1次,轉彎段的則至少半年就得磨軌1次,才能有效降低噪音。

捷運系統旅客滿意度調查中,有不少旅客反映,車廂內噪音太吵雜,講手機都聽不清楚,高分貝的摩擦聲有時甚至讓人神經緊繃,希望改善,是「其他」類服務指標中建議次數最高者。

目前旅客抱怨噪音最大的路段為小南門支線和板南線台北車站至西門站間。捷運公司副總經理趙雄飛表示,上述2處因有大轉彎,當列車行經時,由於離心力作用的關係,列車車身會集中在某一邊,因車輪和軌道的磨擦力增強,所以會產生巨大的噪音,也加速了軌道的磨耗程度。

為改善轉彎噪音問題,捷運公司自奧地利引進自動軌道研磨車,視軌道耗損程度,直線段約1年磨軌1次,但轉彎段的磨軌間距則縮短為6個月1次。不過軌道研磨次數多了,厚度會遞減,一段時間後,表面不平穩,也容易影響行車平穩度和安全性,此時就須更換新的軌道。

(中國時報)
--
權力豈僅是使「人」腐化而已/朱敬一

英國貴族艾頓(Lord Acton)的一句名言,在全世界都是膾炙人口,台灣大概中學畢業生也都能琅琅上口;這名句是「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可是讀者如果把艾氏的原文拿來讀,再較之以前後論述,就會發現前引中譯有誤導之嫌。

艾氏的原句是:power tends to corrupt;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這個句子中並沒有一個「人」字,為什麼會譯為權力使「人」腐化呢?接下來,我們再對照艾氏的前後文:艾氏此句是其與友人通信時所 寫;其友人似乎認為,人們對於教皇、國王的質疑,應該要稍微含蓄一些。艾氏對此觀點不以為然。他指出,教皇、國王也是人,他們不但也會犯錯,而且尤有甚 者,其犯錯的機率可能比平常人更高。艾氏說:「大人物往往是壞人物」 (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en)。至於權大勢大者為什麼就通常不是好東西,當然就是「權力腐化」的核心概念了。一般而言,權力雖然為人所有,但是權力架構卻是一個龐然大物。若要 腐化,絕對是這個權力架構的全然毀敗,而不只是一人、一家的片面缺陷。因此,權力所腐化的,絕對不只是「人」,而是一群人所代表的結構。

我並非專注於考據訓詁,當然也無意對艾頓原文的幾字譯差而挑三揀四。之所以要在此探討權力使什麼腐化,實在是因為其攸關重大。如果權力只是使掌權的某一人 或此人的皇親國戚腐化,則人民的對策,當然就是讓「一個人」無法長久在位。相反的,如果權力所腐化的對象不是個人,而是一個黨、一組機制、一套運作系統, 則人民的對策就是要更換那個黨、那組機制、那套運作系統;單單更換權力最高點的少數一二人,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將前述說法拿來與當前的民主制度來比較,則是更為發人深省。大家都知道,民主政治概有三項特質:一曰權力分立制衡、二曰公平選舉、三曰政黨輪替。權力分立 制衡是為了限制掌權者恣意橫行,避免靜態的社會危害;而公平選舉與政黨輪替,則是為了要讓權力動態更迭。正因為掌權過久必然導致腐化,所以才要設計選舉與 輪替。我們注意到:民主政治的特色在於「政黨」輪替,可見要更換的不是掌大權的個人,而是背後的整個機制。如果權力只是使個人腐化,那麼只需要在專制政黨 之內定期換領導人就好了,根本不必政黨輪替。如果這樣就算是民主,則毛澤東下鄧小平上、江澤民下胡錦濤上、或是董建華下曾蔭權上,都算是民主了?中國共產 黨也算是民主?了解民主ABC的人都了解,不論黨內如何換位掌權者,一黨長期執政都不是民主、都不能真正避免權力的腐化。簡言之,要提升人民福祉,就是要 輪替政黨,而不只是輪替掌權者。

誤將艾頓名言譯為「權力使人腐化」還有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必須要予以導正。當人民將必然腐化的對象窄化為「人」時,自然而然也就給其他的團體、機制、政 黨等組織一個逃脫罪名、甚至自我抗拒改革的藉口。如果有個政黨以清廉為標榜、為口號,但黨內菁英對腐化的黨員卻是百般迴護,難道這個黨只因為它不是 「人」,就能逃脫艾頓權力腐化的指責?同理,如果一個政黨許多要員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弄權枉法、貪汙舞弊、為了穩固權力而拚命傷害國家命脈,這些人當然是 不愛國、不愛土地之輩。既然黨政要員都在戕害本土命脈,其所屬的政黨,又怎麼可能「本土」呢?又再如,台灣久為人詬病的戒嚴與白色恐怖,如果追究責任,難 道會只將矛頭指向蔣介石一個人?台灣有少數人傾向將人與結構二分切割,或許多少是受了艾頓名言誤譯的影響。

總之,政黨是空的、黨團是空的;裡頭的權力結構才是實體。當結構成員本土、清廉時,這個政黨或組織就敢稱本土、堪稱清廉。當結構成員一整掛在迴護腐敗時,這個政黨或組織就是腐敗。

其實,從政黨競爭的政治學理來看,我們也很難理解政黨宣稱其清廉或本土或反共或維繫人權,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政黨是為了獲取政權而存在,而獲取政權當然 就是要爭取選民的支持。如果多數選民喜愛清廉、本土、反共、人權,那麼所有的政黨都一定會比照呼喊,這戲誰不會演、這台詞誰不會念?此時這本土清廉的口號 又哪裡有意義?這就像是:如果進廟斬雞頭就能宣示自己沒有買票,那麼每一位候選人都會去斬雞頭。在廟裡滿地雞頭、刀聲此起彼落之餘,斬雞頭又哪裡能傳遞什 麼訊息?

以前,我們在三民主義八股教材中讀到,民主選舉是要「選賢與能」,我從來就不這麼樂觀。不樂觀的主要理由,是因為選民不可能在事前知道誰賢誰不肖,誰能誰 不能。選賢與能的前提是指候選人的特質都能對選民完整呈現,選民遂有積極的挑選能力。但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候選人的心態、弱點、貪不貪,選民都是看不 到的,這時要在事前做積極的挑選殆無可能,恐怕就只能在事後做消極的淘汰了。就中長期而言,選民只能在一次次選舉時,看看目前掌權的那一個團體清廉與否、 能幹與否。如果執政者夠清廉、效率高,人民就用選票挺他們續做;如果執政者腐敗不堪、治國無方,那麼人民就用選票趕他們下台。長此以往,自然就建立了「清 廉有效者常執政、汙濁無能者速下台」的鐵律。久而久之,既然貪腐無能者皆不長於位,那麼人民的利益也就顧到了。

總之,選民千萬要記住:淘汰,不只是淘汰一個腐敗的「個人」,而且要淘汰那個支持、配合、擁戴、迴護腐化者的「結構」。從這個角度來看,艾頓原文應該改譯為:「權力使掌權結構腐化;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譯文若此,方為艾頓真意。

(中國時報)
--
星光大道上的修羅場/郭任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博士生)

中視《超級星光大道》或許是近幾年來最成功最好看的綜藝節目,一年多來的收視率肯定加上甫出爐的金鐘獎兩大獎項的錦上添花,在在證明它在今日媒體與流行文 化的指標地位。但我覺得它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同時是老少咸宜的娛樂表演,也是最殘酷也最具有多重恫赫效果的電視節目之一。乍看之下,《超級星光大道》非常 具有積極進取的正面意義;它鼓勵年輕人勇於自我表現,讓娛樂事業變成親近社會的大眾活動,還是參賽者競逐歌星夢的擂台。一整年的比賽裡,從主持人、評審到 參賽者本身,總是提醒觀眾這個舞台與熱愛音樂有多麼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音樂事業的原動力又是如何地依賴對歌唱的深厚感情。

然而在我看來,《超級星光大道》不僅是夢公園,卻也是修羅場。所有年輕參賽者的歌手夢明星夢,若是發自對音樂歌唱那股單純真誠的熱情,這些在他們首次踏上 那舞台表演的那一刻已經完成也結束了。從此以後每一首歌都是詮釋技巧的反覆演練,每次登台都是表演技巧的不斷琢磨,每次晉級更是參賽者間血淋淋的你死我 活。你可以輕易發現,評審與主持人在電視前反覆提醒參賽者的,除了挖掘自己音樂表達的潛能與初衷,也是成為專業歌手的道道技術關卡。音要抓多準、節拍要恰 到好處、樂句的尾音要如何琢磨,乃至於肢體語言要怎麼修飾、情緒表達該怎樣拿捏,往往是幾位專業音樂人們耳提面命的重點。

於是,天堂與地獄單元要參賽者身兼歌手與演員,同時表演兩首情緒表達落差極大的歌曲,既要哀傷落淚還要愉悅幸福;而快歌單元則要他們手舞足蹈,考驗兼顧節 奏肢體動作與換氣的能力。當然,這些「老師」一定不忘告訴觀眾,他們對年輕參賽者的極端挑剔也是因為對音樂的熱愛。倘若如此,聰明如你則應該也能了解,燃 燒歌唱熱情是為了成為更精準歌曲演繹者,並且表演出更繁複的聲音與肢體表情,還要在面臨失敗與多方質疑的挫折時懂得面帶微笑。舞台前的演出真正需要的,原 來是音樂詮釋技巧的示範與情緒掌握的高度世故。這是逐夢,更是競爭。

而評審與主持人對演唱標準的高度要求透過電視傳送到觀眾面前,同時也是對消費大眾的一次示威。自從KTV成為國民娛樂活動後,進了包廂人人都能是歌手,歌 唱活動在降低了表演門檻的同時也在消費者心目中無形降低了難度與高度。於是我們在批評偶像歌手時就比較理直氣壯了,畢竟如果妳我都能在KTV引吭高歌,偶 像有的不過就是臉蛋罷了?一片歌手單元裡,形象甜美的前偶像歌手得在舞台上被所有人消遣之餘還要自我解嘲,就是一個標準的示範。這裡專業音樂人透過《超級 星光大道》要給你我的一個下馬威,就是再度拉開專業歌手與我們這些以業餘唱匠自詡的消費大眾的距離。這個教訓無非是:這舞台可不是人人上得來的,你以為在 錢櫃跟朋友飆歌就能當歌星了嗎?你還早得很!

但更重要的是,之所以成功,並不在於因為它滿足觀眾旁觀他人被批評落淚的快感,而是它以最有效率方式滿足最多數人利益。我們看到國內娛樂工業的全新體現, 市場運作的又一升級版。它在每周五向全國展示音樂工業如何打造產品與夢想,並以近乎公開審判方式把這過程變成娛樂活動。它在一年時間裡為唱片製作公司挑揀 出合格歌手,為經紀公司訓練出八面玲瓏的表演人才,為媒體製造無數可供捕風捉影的八卦,而電視機前的消費者看著評審指點參賽者,也能在一旁說長道短,參與 感十足。《超級星光大道》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市場精神,把音樂產業多面的商業價值剝削到極點。《超級星光大道》為年輕歌手彼此廝殺的修羅道裹上熱愛音樂的 糖衣,同時卻又把糖衣的製作過程攤開來變成一種消費,從而生產出一個又一個的幻夢,讓年輕人一個又一個地吃下去。

這應該就是這個節目如此迷人又弔詭的奧秘:看著這些年輕人在選秀路上匍匐前進,前仆後繼地成為收視率的祭品之後,我們還願意相信歌星夢。《超級星光大道》之引人入勝,或許正像飲足鮮血而盛開的櫻花,因那抹淡紅使人痴狂。

(中國時報)
--
理想家園/隱地

讀《電影一○○名人堂》,其中寫到西班牙超現實導演布紐爾,說他是個無政府主義者,也是個無神論者,他一生都在用電影瞄準一些東西,譬如一切來自政府的壓迫以及宗教迫害和偽善,不停地予以射擊,也因此,從西班牙到巴黎,從美國到墨西哥,沒有一處是他理想的家園。

這給了我許多感慨,禁不住要問:人世間到底有沒有理想的家園?

身為中國人,更是幾乎一生都在遷徙。像我父母一輩年代的人,先是遇上滿清和民國的改朝換代,民國成立,軍閥割據,各有山頭;接著是遭到日本帝國侵略,抗戰 八年,兵疲馬困,整個國家元氣大傷,家破人亡更是不計其數。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荒唐的是竟然在中國土地上進行。抗戰勝利,老百姓還來不及慶祝,另一場 更大的國共內戰展開了。百年近代中國,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戰爭和政爭不斷。鬥爭中的國家,老百姓怎麼可能安居樂業?動盪不安的社會,民生當然凋零。許多 人過著一窮二白的生活,逃難變成生活的主奏,從前方逃到後方,從淪陷區逃到國統區,沿海幾省的人更不停地向海外發展,南洋一帶甚至更遠的美國和歐洲,即使 做奴工亦在所不惜,為的就是抵抗飢餓、尋找活路。

等到整個大陸江山變色,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到台灣,從三十八年至今,總算讓民眾過了一段太平歲月,但期間遇到中美斷交和退出聯合國,引起民心波動和驚慌,造成兩次移民潮,有人移到美國,有人移到加拿大,甚至巴西、貝里斯島……只為尋找一個理想家園。

九七年香港回歸大陸,又造成香港居民的一陣不安,紛紛移民至加拿大和台灣,為的也是能過平安生活。

其實,如果自己的國家國泰民安,誰要移民他國?所以移來移去,無非是國家不爭氣,外侮或內亂,戰火處處,經濟崩盤,盜賊四起,毫無治安可言,民眾飄洋過海到別人的國家居住,為的不過是想選擇一個理想家園而已!

到底怎麼樣的地方才是理想家園?答案至為簡單,只要治安良好,經濟安穩,能享受到一切行動和言論的自由,以及一個富有文化和藝術的創作環境,讓人民看得見希望,這樣的國家,就是人們理想的家園!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從部落演變成城邦、進而進步到組成一個國家。每一個國家的建立可說都經過無數朝代的實驗,從帝王專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到 如今所謂的民主社會,但由於人性的貪婪,許多最初具有理想的領袖,一旦取得權力,腐化貪污尾隨而至,難怪世界上大大小小有幾百個國家,真正讓民眾百姓感到 滿意的理想家園,並不多見。國家常常變成一部收銀機,只想到向人民收稅。能為人民謀福利的國家可能只有北歐一些小國家。絕大多數的執政者,嘴上掛著人民, 為的只是一張選票,可從來未把人民死活放在眼裡。人民只要發出一些不同意見就被視為異議人士,甚至還要把這些持不同意見的人驅逐出境!

國家是屬於全國百姓的,而不只屬於那些把國家資源掏空的人!

(中國時報)
--
解除壓力最好的辦法/朱樹勳(亞東醫院院長)

常聽人說「工作壓力太大所以要去旅行」,但旅行回來呢?工作還是要處理。我倒認為,解除工作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把工作如期完成,並且做到最好。

工作中之所以緊張、有壓力,是因對工作不熟練,不知下一步會怎樣,內心起恐懼。逃避無濟於事,只能更努力,並預做計劃,不光是A計劃,還要準備B計劃、C計劃。這樣一次次累積經驗,就不會再受困於工作壓力。

從前我開刀時很嚴肅,護士不慎遞錯工具都會挨我罵,後來要是看到護士給了下一步才要用的工具,我就笑笑說:「哈,對不起,我趕不上妳的進度哩!」這樣大家不會被沒必要的緊張影響工作,效率反而更好。

當然一個人一定要對自己工作有興趣,甚至熱愛工作,這樣工作起來才不易累,而且會樂於不斷接受挑戰。

(中國時報)
--
現代遊牧族 原民逐工作而居

「從汐止、桃園、新竹到台南,七年來我們搬了七次家,兒子小學六年轉了五所學校!」來自花蓮阿美族的黃宋美齡說,「工作在那兒,我們就去那兒」,他們一家和其他許多原住民家庭一樣,長期過著遊牧般的生活。

打造南科 40戶擠廢廠

四年前,台南縣善化鎮湧入來自各地的原住民,他們因為台南科學園區開發工程帶來工作機會,遷徙至此,東勢宅、什乃地區兩地共住了四十多戶,成了當地新聚落。

事實上,善化鎮這個短期「原住民聚落」,只是台灣原住民逐工作而居的一個縮影。

四十多戶原住民,住在廢棄工廠的鐵皮屋裡,每戶只有三坪大,卻「塞」了三、四個人,戶與戶之間只以木板隔間,生活條件不好,他們苦笑說:「總比回去種芋頭、地瓜來得好!」

孩子的苦 6年換5校

看見南科的廠房一間間蓋起來,這群原住民很有成就感,來自屏東來義鄉排灣族的薛德義說,奇美有四個廠是他們建的,台積電十四C廠也是他們一吋一吋蓋起來的;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開始煩惱,「南科已經蓋得差不多了,不久又得再找工作了。」

除了工作,孩子教育問題也令他們憂心。黃宋美齡說,因為工作不穩定,經常得搬家,兒子六年的小學換了五所學校,甚至一度中輟。

薛德義說,他們很想在都市落地生根,但買不起房子,也沒有錢租好一點的房子,「只好到郊區想辦法」,心中有股遺世獨立的淒涼。

他的妻子林好花說,這次到南科工作的原住民,分別來自屏東、高雄、花蓮、台東等地,「有緣聚在一起,就像是個大家庭」;但無法打進當地社區,被「隔絕」的感覺,是內心的痛。

大人的痛 難融入社區

「好想融入社區喔!」林好花說,雖然在當地住了四年,社區居民仍把他們當外人,讓她覺得孤寂。一名阿美族婦人說,公園裡常有一群人練外丹功,「很想和他們一起練,可是都沒人邀我。」

她說,孩子讀書要花費,他們已把戶籍遷到台南,但不知道如何向縣政府申請補助,「到現在里長是誰我們都不知道?」林姓原住民為了孩子讀書能拿到三千元補助,只得將孩子留在屏東縣家鄉。

台南縣政府民政局人員說,大家應以開闊胸襟面對各族群,縣府會請當地公所與社工多關心這群因工作遷居的原住民。

燒柴摘野菜養4子

「衣服超過一百九十九元,就覺得很貴。」要養四個小孩的黃宋美齡曾夢想買棟房子,在平地落地生根,但工作不穩定,有時長達兩個月找不到工作,「現在不敢再做這個夢了」。

黃宋美齡說,粗工以日計酬,一天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八百元,薪水看起來比在工廠好,但是有時工地停工,一停就是半個月,這段時間只能勒緊褲帶過日子。

她想有個家,買棟房子定居,就不用到處搬家了,但打開存摺,「裡面好像永遠只有一百多元」。有時好不容易存到兩千多元,孩子突然生病,一下子又花光了。

黃宋美齡和丈夫六月間跟著工頭從台南搬到基隆,「帶著四個孩子,根本沒時間學第二專長,只能一直做粗工。」碰上工地停工,又沒有家庭代工可做,只得去海邊抓魚、摸蛤蜊,再摘些野菜回家;捨不得用瓦斯燒開水,通常都是撿柴回來燒。

但即使生活再苦,黃宋美齡說什麼也不願回花蓮老家;她說,回去沒有工作做,花蓮大理石工廠都是別人的家族企業,「我們回去只能種芋頭,四個孩子每天都要吃飯,怎麼辦?再苦也要撐下去!」

她說,目前在基隆,情況比以前更差,難得有工可上,每天都在等工頭的通知。

不過,她不改樂觀個性,「一想到有人比我們更可憐,我就覺得還好啦,而且常有慈善團體來關懷我們,這個社會還是有溫暖的。」

(聯合報)
--
A-Rod姓氏 首度擠進美國十大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第一大姓是史密斯,每十萬人中就有八百八十一個史密斯,另有兩個西班牙語裔的姓氏,首度闖入美國前十大姓。

美 國人口普查局十六日公布分析二○○○年普查資料所得到的美國大姓排行榜。史密斯、強森、威廉斯仍是美國前三大姓氏,排名順序與一九九○年普查結果完全相 同。此外,兩個西語裔姓氏賈西亞與羅德里奎茲(美國職棒洋基隊強打A-Rod(Alex Rodriguez)的姓氏),首度擠進前十名。排名第十一名的西語裔大姓馬丁尼茲,人數也非常接近排名第十位的威爾遜。

一九九○年代,美國境內西語裔人口成長了百分之五十八,約占全美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西語裔人口成長速度很快,一九九○年排名第十八位的賈西亞,二○○○

年躍升為第八名。羅德里奎茲則從第廿二名跳到第九名。

部分人口學家說,雖然歷史紀錄不明,但這可能是美國史上首度有非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的姓氏進入前十名。

邁阿密西語裔美國人反歧視聯盟委員瓦德斯說,越來越多幾乎不說西班牙語的西語裔也開始用西語裔的姓氏,他們對「自己的根」更有認同感。

從前美國移民官員會任意為歐洲來的移民簡化姓名,或是把名字改成更像英語。許多電影公司也會要求員工把名字改成比較像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新教徒的名字。

在美國排名第廿二的「李」(Lee)姓,白人與亞裔人口各半。這個在中國與韓國很常見的姓,有各種不同拼寫方法,也有人認為,各種不同的「李」,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姓氏。

許多美國姓氏與種族背景相關。姓華盛頓的人中,近九成是黑人,姓傑佛遜的人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黑人。

(聯合報)
--
買雙好的運動鞋 滿「足」自己

骨科門診常常有一些「周末運動員」,因腳踝扭傷、足底肌膜炎、跟腱滑囊腫、夾脛痛…等運動傷害來求診。

這些趁周末運動的上班族,除了可能暖身不夠外,鞋子不對也常是運動傷害原因之一。大家若能對運動鞋的結構多瞭解一點,選穿一雙好鞋,運動傷害應可減少。

生物力學上,腳在走路及運動時,除了須負載數倍於體重的重量外,還要因應及承擔不同動態的衝擊,因此,走路腳會「累」、運動腳可能會受傷…。很多的實驗證實,設計好的運動鞋,除了穿著舒適外,還能有效幫襯、保護你的腳,使你在運動時腳比較省力,也較不會受傷。

台灣曾是製鞋王國,製鞋的技術與經驗獨步全球;不過大部分人,對鞋子的構造沒甚麼概念,也不知道甚麼是好的運動鞋。

好的運動鞋,每一部分的材質與設計都很細心。就一般休閒活動的運動鞋而言,鞋內底墊材質應軟硬適當,先進一點的還有分散或轉移足底壓力的設計,使腳在動態衝擊的瞬間,著地點的壓力降低;這在預防甚至治療足底肌膜炎上,都有很好的效果。

而底墊的內側緣若有狀似隆起沙丘的設計(足弓墊),使足弓得到支撐,則內踝及距跗關節(踝關節下面一點的關節)的受力會產生移轉,可有效減少運動後小腿內脛的痠痛(即夾脛痛,Shin Splint);這對有扁平足或有足踝內翻傾向的人尤其重要。

鞋底包含最上層、中間層及底下層,通常是以上好的橡膠為材質。最上層常與底墊合而為一;中間層有的有內藏可變壓氣囊設計(這是真正的氣墊鞋);底下層除兼顧支撐、避震外,還要求具穩固的抓地力,因此常刻有形狀、深淺不同的花紋(與輪胎的道理一樣)。

鞋 面則一般以皮革或合成織料為主,講求能穩固把腳包覆於鞋底,通風、耐扯又不重;鞋頭部分則需有足夠的空間避免腳趾擠壓長繭;鞋尾護踵則必須密切貼合腳踵, 且硬度要夠穩住足踝,才能避免足踝扭傷或產生足踵滑液囊炎。假如鞋高超過足踝(如籃球鞋),則護踵上端必須有V形凹槽設計,以防對阿基里氏腱造成壓迫。

這些就是好的運動鞋的設計,當然,這樣的運動鞋,不會是高跟鞋、涼鞋、拖鞋…,一定是完整的包鞋。選擇時,先視所從事的運動,以上述的結構原理比對鞋子或說明,再多試穿幾雙看看,通常箇中差異優劣立現,只要選擇最舒適的就對了。

不過,運動鞋再好,也不是一鞋穿終生的!青少年,運動量大,腳也還在成長,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鞋。一般人雖只有早晚運動時穿那麼一下,但若穿起來感覺已鬆垮垮、沒有支撐感,雖尚新,也要換,否則還是容易造成腳的傷害。

比起手,腳實在比較「命苦」,任勞任怨沒得閒;買一雙好的運動鞋,寶貝一下你辛苦的「足下」,保護它在你運動時少受傷,應不為過吧!

(聯合報)
--
東方與西方 在這裡相遇/傳正明

英國最具神祕色彩的浪漫主義先驅 詩人和畫家

英 國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十九世紀末葉說過,東方與西方永遠不能相遇。實際上,當時的佛學已有西漸之勢。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年代,金斯堡(Allen Ginsberg )等一代美國詩人、作家把學佛推向一個高潮。在西藏喇嘛創巴(Trungpa)仁波切創辦的那若巴佛學院(Naropa Institute)附屬的詩歌學校,金斯堡講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布萊克詩歌。他聲稱「布萊克是我的老師」,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布萊克引發了他早年向佛的幻 想。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堪稱英國最具神祕色彩的浪漫主義先驅詩人和畫家。他的詩畫充滿奇幻的隱喻和象徵,捕捉了現代人的孤獨、苦悶和精神追求的複雜心態。 2007年布萊克冥誕250周年,英美各地的文藝界紛紛舉辦紀念性的學術研討會、詩歌朗誦會、音樂會和圖文並茂的展覽活動,引發了一陣布萊克熱,展現了東 方與西方在這裡相遇的奇特景觀。

布萊克被廣為引用的四行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有無限/瞬間有恆常」,道盡物我關係和時空的 詭譎,為佛家禪門津津樂道。布萊克原本受洗為基督徒,並未直接讀過佛教經典。但他認為人各有面,其心相通,不同宗教同出一源。他對東方思想的了解,限於印 度教和婆羅門教,主要借重印度經典《薄伽梵歌》的英譯本。書中的「神人」奎師那,是蘊含萬有的宇宙形象,他在一場戰爭爆發之前,對一個怯戰的王子談了許多 人生道理,廣泛涉及瑜伽和冥想、責任和愛心、善與惡、軀體與靈魂,人、自然與神之間的關係,指引人類覺悟的途徑。

與禪宗、中國哲學 頗多可互相闡釋之處

布 萊克的長詩《四天神》(The Four Zoas)顯然受到《薄伽梵歌》的靈感的啟迪。詩人虛構的「神人」或「宇宙巨人」愛爾比奧(Albion)有四個傳人(或原則),可分別意譯為智力神 (Urizen)、情緒神(Luvah)、感官神(Tharmas)和慧心神(Urthona)。他們在東南西北各居一方,和諧相處。自從智力神篡奪了慧 心神的方位之後,「智力神開始統治心靈的領域,現實分裂出二元性……」四天神從此牴牾不合,人類失去了原初的純潔,失去了發覺隱匿的「無限性」的「神聖靈 視」(Divine Vision)。這是一種以大愛為核心的利他之心,與之相對的,是狹隘的利己之心,詩人以ratio(比率)一詞加以說明。該英文詞源出拉丁文名詞 rati(計算),其相應的動詞含有考慮或思考之意,由於布萊克明顯的貶義用法,不妨譯為「算計」。詩人寫道:「看到萬物的無限性的人看到的是上帝,看到 『算計』的人只能看到他自己。」因此,如何恢復「神聖靈視」,成了這首詩探討的主題。

從西方文明的角度來看,《四天神》上承希臘文化的 「四根說」和希伯萊《舊約》,下啟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和榮格的心理類型說。儘管布萊克不熟悉佛教禪宗和中國哲學,但從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角 度來看,頗多可以互相闡釋之處。例如,看重「算計」的智力神體現了「我執」的特徵,慧心神則具有「般若」智慧和真純或「慧根」,這正是佛性的體現,而佛家 往往把慈悲和智慧視為同一,由此可見東方和西方共通的人文主義理想。智力神謀求私利,他對慧心神的擾亂,是「利令智昏」的結果。此外,慧心神富於想像,甚 至等同於想像,這是造就詩人的潛力。而在禪坐中,所謂「觀想」,就是一種形象思維。密宗修煉者要觀想本尊或諸尊,乃至觀想佛陀,就是恢復「神聖靈視」的修 行。有「神聖靈視」才有「真知灼見」的「慧眼」,它的失落是人的「無明」或「知識障」的蒙蔽所致,它的恢復,就是佛家所說的「覺悟」。由於布萊克的哲學體 系中有女性和男性原則,並且把四天神配以方位,因此,也可以與《易經》的太極兩儀四象以及五行生剋的學說進行比較研究。

表現眾生平等的大愛

《四天神》的恢復「神聖靈視」這一主題,在布萊克另外兩首寓言詩〈耶路撒冷〉和《彌爾頓》中得到進一步深化。詩人同時涉及哲學認識論的問題。在〈耶路撒冷〉中,他這樣召喚這個聖城:

河流山岳城市村莊
都是人,當你進入這些外物的
胸懷,你就擁有內在的天堂和
大地,你所見一切在與不在
全在你的想像中
必朽的世界只是一個影子
一旦步入想像的領域
並假定它的真實,
外部世界就會應和你的構想

這 裡明顯受到柏拉圖的「理式」說的影響,而柏拉圖的「絕對理式」是與佛家所說的「終究實相」相通的。布萊克詩中的禪意暗示出,所謂「現實」或「實相」,乃是 我們心靈的映象。這種見地接近佛家「萬法唯心」的道理,強調了審美活動中欣賞者的主體性。在〈天堂與地獄的聯姻〉中,布萊克指出:「同一棵樹,愚人與智者 所見不同。」這正是中國人所說的見仁見智的區別。推論起來,就是:在觀賞同一個審美對象時,智者見智,愚者見愚。當布萊克神遊耶路撒冷,他似乎看重想像中 的 「時間維」,也許啟迪過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四維空間的假設。詩人在這裡彷彿步入了四維空間的美妙世界。

布萊克的長詩《彌爾頓》是對前輩 詩人彌爾頓《失樂園》的重新闡釋,從中可以看到黑暗與光明之爭的神話原型,並且深入人的內心層面:「有負面有正面:負面必須摧毀以挽救正面。負面是鬼性, 人類的智力:這是一個假軀體,遮蓋我不朽精神的軀殼,是必須掃除乾淨的自性。以自省來淨化我的精神面貌吧,在生命之水的沐浴中,清洗非人的因素。我在進行 自我殲滅,高攀宏偉的靈感……」這裡更多地體現了與中國陰陽哲學的相通之處。所謂「鬼性」(Spectre),相當於佛家所說的內魔,「假軀體」 (false Body)或「軀殼」(Incrustation),相當於佛家所說的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的人體「臭皮囊」,而「自我殲滅」就是「破除我執」。我們 在這裡看到的布萊克自畫像,彷彿是在恆河聖水中沐浴的一位金髮碧眼的詩人。

然而,在〈經驗之歌〉中,布萊克卻設身處地把自己想像為一隻尋常的蒼蠅,表現了詩人類似於大乘佛教的眾生平等的大愛:

我也許就是像你一樣的一隻蒼蠅?
你也許就是像我一樣的一個人?
今天我們紀念的,就是這樣一位生前鮮為人知的平凡的人,身後享譽世界的偉大詩人。

(聯合報)
--
聽障者的好幫手 助聽器

聽 力障礙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從剛出生的新生兒到老人家都可能罹患。常見的原因有很多,如耳垢栓塞、中耳炎、膽脂瘤、耳骨硬化症、先天性聽障、老年性 聽障、突發性耳聾、藥物毒性聽障、噪音性聽障與梅尼爾氏症等,有些病人的治療效果很好,但是有些人的治療結果卻無法令人滿意。

目前的醫療 科技對於內耳耳蝸、耳神經與聽覺中樞功能的病變還沒有特效療法,所以醫師多半會建議採用助聽器來輔助聽覺功能。但我們發現,即使醫師已建議要配戴助聽器, 卻只有3分之1的患者會接受使用。除了經濟因素外,大家對於助聽器還是有一些疑慮與誤解,這也是配戴率不高的原因。

以下整理門診常見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什麼樣的人需要助聽器?

一般在門診常見這兩種情形來求診,一種是自覺聽力不好來就醫,另一種則是被家人要求前來看診。因為聽覺是溝通的重要工具,聽不清楚,不只是個人的事,也會影響到周邊的人,常常有子女抱怨因為要很大聲說話,老人家才聽得到,卻被旁人指責對父母咆哮,蒙受不白之冤。

門診聽障的病人除了要接受客觀的聽力檢查,以確定聽障的種類與程度,若為不適合開刀或藥物治療的患者,一般醫師會以問卷的方式作為聽覺溝通障礙的主觀評估。

至於需不需要助聽器?一般則是以主觀的障礙為主要考量。意即一個健康活躍的老人家縱使只有輕中度的聽障,卻因此造成明顯溝通、社交或情緒上的困擾,仍會建議使用助聽器;反之如果沒有明顯的障礙時就不一定需要。

有時病人會誤以為要符合申請殘障鑑定的聽障程度,才需要配戴助聽器,所以就等到聽力越來越差之後才來就診,這是錯誤的觀念,聽障程度越輕,使用助聽器,不僅可能使用較低價位的機種。同時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

◎助聽器能改善聽力嗎?

助聽器並不能改善配戴者原有的聽覺功能,只是在配戴使用時,經由麥克風接收外界的聲音,藉由擴大器將聲音訊號放大,再由接受器與耳膜將放大的訊號傳入。

配戴者利用自己的耳朵去聽放大的聲音,並可控制放大的音量多寡,不會傷害原有的聽覺功能,甚至有些研究還顯示,配戴助聽器還能刺激聽覺功能,減緩聽覺退化的速度。

◎戴一耳好?還是雙耳?

這個問題必須根據每個人雙耳的聽障程度而定。原則上,如果雙耳聽力差別很大,可以考慮單耳使用助聽器;若雙耳聽障程度相近,這時自然是以雙耳使用助聽器為佳,如同雙眼帶來立體視覺,雙耳對於整個聽覺空間的掌握比單耳好很多,特別是在嘈雜的環境下最明顯。

◎助聽器讓自己看起來有殘疾?

有些人覺得配戴助聽器會讓自己的殘疾暴露出來,因而排斥使用。

其 實配戴助聽器有很多選擇,包括耳掛式(助聽器掛在耳後,適合重度聽障或嬰幼兒使用)、耳內式(助聽器掛在耳殼內,適合中重度聽障)、耳道式(助聽器主要在 耳道內,外露部分不大,適合中重度聽障使用),及深耳道式(助聽器在耳道內,外觀看不出來,適合輕、中度聽障使用)。患者可以根據聽障的程度與自己對外觀 的要求來做選擇。

◎戴著助聽器耳朵會不舒服嗎?

有些使用助聽器的人,會覺得耳朵濕濕的、悶悶的、聽到自己說話或咀嚼的聲音、或是覺得雜音大,這些問題和配戴者自己的耳朵的狀況,聽障程度與助聽器的選擇有關,可以就醫,或找原助聽器廠商協助,助聽器配戴後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自由時報)
--
沿海居民 血液汞濃度偏高

平均值高於世衛建議值8微克

國內首次血液中汞濃度背景值調查出爐!學者抽檢五百六十五位民眾,平均濃度為每公升十三點八微克,高於WHO建議值的八微克;其中遠洋漁業基地的蘇澳、旗津,濃度又較其他鄉鎮高,且平均超過WHO有健康風險的二十微克,旗津更有人高達一百八十四點九微克。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美國都市成人平均二點一微克、婦女一點○二微克;台灣是海洋國家,汞濃度當然會比大陸型國家還高,但此次調查平均值,「實在有點高」,至少應該在十微克以下。

濃度偏高與吃海鮮顯著相關

主持此項調查的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分析,除了彰化縣芳苑鄉,其他沿海鄉鎮濃度多偏高。經過飲食習慣調查,並做統計分析,血液中汞濃度與海鮮攝食「有顯著相關」,尤其是大型掠食性魚類。

李 俊璋強調,研究結果並非鼓勵民眾不要吃魚,事實上魚相當營養,當中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小型魚類汞含量少,民眾不需擔心,至於大型魚 類如:鯊魚、鮪魚、旗魚等,由於生物累積作用,美國環保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一週最好食用兩次,每次一百三十克以下。

大型魚一週食用別超過兩次

環保署前年曾調查國人頭髮中的汞含量為每公斤二點四毫克,但對於血液中的汞濃度卻缺乏背景資料;有鑑於此,李俊璋以地理區位做為抽樣方式,在北、中、南、東選擇漁戶最多的縣市,再依該縣市各鄉鎮市漁戶排序,選擇最高與最低者抽樣,最後挑選八鄉鎮市區進行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宜蘭縣蘇澳鎮民眾平均濃度為二十六點一微克、高雄市旗津區為二十一點七微克,最低則為彰化縣芳苑鄉與台北縣板橋市,分別為六點九五微克與七點九微克。

研究進一步發現,民眾血中汞含量,九成三屬於甲基汞;此外,有一成七民眾的汞濃度,超過WHO有健康風險的二十微克。

汞中毒 動作遲緩 引起腎臟病

受污染的中石化安順廠附近居民也曾抽檢血液中的汞濃度,平均值與此次調查差不多,其中有人高達八十幾微克,但卻比此次最高值還低,李俊璋解釋,安順廠污染久遠,況且汞有四個月的半衰期,如血中濃度過高,只要不再吃,即可降低。

林杰樑說,汞攝食過量恐影響腦神經發展,成年人汞中毒不僅會造成動作遲緩,也會引起腎臟病等,兒童則危害智力發育。而孕婦或哺乳的母親可能將汞傳給胎兒或嬰兒,造成先天性神經及腦部病變、發育遲緩及智能障礙等。

甲基汞最毒 危害發育中胎兒

汞以多種型態存在於環境中,包括元素汞、無機汞與有機汞等,而所有的種類都有毒性,有機汞中的甲基汞毒性最強,不僅影響腦神經,其還可以輕易通過胎盤,對發育中的胎兒尤其危險。

而此次研究調查,發現血液中的總汞與甲基汞相關性極高,超過一半的抽檢民眾血液中的甲基汞約佔總汞的九十三點三%,與許多文獻結果相近。

一 般排放至環境中的元素汞或無機汞並不容易累積至生物體內,主要是藉由微生物作用,利用環境中的有機碳將無機汞甲基化,轉變成甲基汞;而甲基汞可以溶於脂質 當中,易為生物體所吸收,且可經由食物鏈導致生物濃縮現象而有生物放大效應,因此在魚體內所累積的甲基汞濃度較其生存的水體高上百萬倍,尤其在大型魚類特 別高。

(自由時報)
--
韓國大學畢業生比台灣窮/杜震華(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近日台灣媒體爭相報導了韓國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198萬韓元,換算約為7萬元台幣;若台灣以2.5萬元台幣計,則韓國大學畢業生的月薪幾乎為台灣3倍(2.8倍)!這項報導引起了台灣大學生的高度震撼,但迄今未見任何官方回應,令人好生納悶。

物價是台灣一倍多
韓國大學生就學率高達九成,居世界第一;如果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為台灣的3倍,而其他條件類似的話,那麼韓國人均國民生產應該也是台灣3倍左右,而不是和台灣處於伯仲之間,或名目上稍微領先台灣而已。因此,對台、韓所得稍有概念的人都應該對這項數據持保留態度才對。
經 網路查詢,韓國國際勞工基金會登載了這則新聞。該調查是由「韓國僱主聯盟」所為,但是該調查乃針對1336家僱用人數在100人以上的韓國大企業所做,並 非一般企業,兩者之間的差距應該不小。顯然這又是台灣媒體誇大報導的一個案例,有意或無意之間,以這種混淆的報導來「擾亂」民心士氣,令人費解。
其 實,就算7萬元台幣的月薪無誤,也不見得能夠反映出兩地大學畢業生的生活品質差異。幾項因素都可能影響真正的生活,包括物價水準、租稅負擔、所得分配、獎 金制度、退休金制度、已婚婦女勞動參與率等,政府相關部門,特別是行政院的經濟幕僚經建會,應該負責任地詳加研究,提出客觀可信的數據,而非以訛傳訛地打 迷糊仗!
根據美國中情局推估的台、韓2006年購買力平價人均生產計算,韓國物價應為台灣的1.48倍。許多人不相信韓國物價如此之高,但由許多 案例可以看出這種物價差距實非臆測:《工商時報》9月11日報導,韓國首爾一間公寓的年租金為3千萬到5千萬韓元,約為台幣110萬到180萬元之間,換 算月租金為9萬到15萬元台幣,約為台北市一般公寓租金的3倍。韓國大學生即使賺到7萬元台幣,也租不起一間首爾的公寓,但在台北市3萬元台幣應該是可以 租到公寓的。

採年薪制但租稅重
首爾三星級飯店的單人房要價7千元台幣,台北頂多就是3千元台幣。首爾的星巴克喝一杯拿鐵咖啡要價 180元台幣,台北市只要105元台幣。因此,如果將7 萬元台幣用1.5倍的物價來調整(或叫平減),只剩下4.7萬元台幣;如果首爾物價算台北兩倍的話,調整後就只有3.5萬元台幣了。
依照經濟部投 資處的資料,韓國在2006年開始實施年薪制,退休金併入年薪,而台灣卻還是在月薪外另計的。如果這項資訊正確,進行兩國比較時,台灣大型企業的月薪也許 還要加上近一萬元台幣才合理,這還不談台灣大企業的年終獎金等其他因素。再加上韓國租稅較重,請問哪一國的大學畢業生會比較好過?
因此,筆者還是相信用「購買力調整」的人均生產來比較較為合理,而依照美國中情局2006年的資料:台灣29600美元,韓國24500美元,台灣超過韓國21%!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