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71126

百年罕見 11月颱 僅56年吉達登陸

今年第廿三號颱風米塔暴風圈是否直接侵台,仍充滿變數。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紀錄,過去十一月侵台的秋颱僅有三個,一九六七年的強烈颱風吉達是十一月秋颱中唯一登陸台灣,凸顯十一月還有颱風來襲確實相當罕見。


氣象局自一九五八年建置颱風資料庫以來,歷年十一月僅發布過七個颱風警報,分別是一九五九年芙瑞達、一九六七年吉達、一九八○年貝蒂、一九八一年伊瑪、一 九九一年席斯、二○○○年貝碧佳和二○○三年米勒。除了席斯和貝碧佳發布海上警報,其餘五個先後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不過,真正歸類為侵台颱風者(颱風中心登陸台灣;或發布陸上警報、中心未登陸,但有災情),僅中颱芙瑞達、強颱吉達和輕颱米勒;吉達中心從花蓮和新港之間登陸,是有史以來唯一登陸台灣的十一月秋颱,並在花蓮造成慘重災情。

十一月颱罕見,是因為秋末西北太平洋海溫降低,不利颱風生成,平均每年僅二.四七個颱風生成。此外,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颱風接近呂宋島或台灣過程,常受北方 高壓西風槽牽引,在台灣東部外海或通過呂宋島、進入巴士海峽後,出現一百八十度轉彎、向東北移動,逐漸遠離台灣。

氣象局過去發布過的七個十一月颱警報,席斯和貝碧佳都在南海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貝蒂、伊瑪、米勒和芙瑞達通過呂宋島後,掉頭向東北移動,芙瑞達差點從恆春登陸,其他不是暴風圈輕輕掃過台灣陸地,就是連邊都沒碰到。

(中國時報)
--
11月雙颱 學者:氣候異常警訊

大多數人印象中颱風都出現在七、八月間,十一月底怎麼還會有颱風?而且一次出現兩個,形成雙颱效應?還有颱風竟在北緯十度以下地區生成?根據種種特殊跡象研判,學者提出氣候異常警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他查閱相關紀錄,十一月南中國海出現颱風、而且還是雙颱,幾乎前所未聞,顯得極不尋常。

另今年南中國海八、九月間水溫明顯增高,根據他調查及蒐集國外資訊,墾丁、綠島、菲律賓、石垣島、琉球等海域,今年竟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情況,又是另一個不尋常現象,這幾個跡象顯示,西太平洋地區或說南中國海海域,出現氣候異常現象,原因為何,希望學界共同投入研究。

鄭明修表示,美國大氣總署今年提出海水溫度超過三十度的特殊水溫區域,西太平洋地區幾乎全部被點到名;他說,以往西太平洋地區高溫海域是流動的,不會固定在某一個海域,但今年高溫海域幾乎包圍整個區塊,頗為異常。

由於南中國海佈滿珊瑚礁,珊瑚是敏感生物,相當脆弱,水溫一超過三十度極容易白化,被視為指標生物,因此珊瑚出現大規模的白化,就海洋生物研究角度,透露一個強烈警訊。

還有颱風生成區域,鄭明修表示,位於北緯十度、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以往幾乎不曾碰到颱風侵襲,前幾天卻遭到編號二十四號哈吉貝颱風登陸重創。

另位於北緯二十度的東沙島,根據氣象局統計,過去十年間共有二十九個颱風侵襲,平均一年二點九個颱風,但如果以十一月下旬為時間點統計,只有二○○四年十二月三日,曾出現中度颱風南瑪都(NANMADOL)侵襲,這次一下子出現兩個颱風迎面而來,也留下難得紀錄。

氣象局:不算太異常

氣象局則表示,今年夏天至今,西太平洋水溫較高,確實應與反聖嬰現象有關,而西北太平洋十月份海水均溫約二十八度,雖與年平均值差不多,但颱風只要有二十六度海溫就可發展成形,現在南中國海水溫適合颱風發展,所以即使十一月底,卻接連有兩個颱風生成,並不算天候太異常。

11月颱 每8.4年1個侵台

從一八九七年至二○○六年,十一月共有十三個颱風侵台,平均每八點四年就有一個颱風侵台,包括十一月颱在內的秋颱,最大威脅是共伴效應為台灣帶來災害性降雨,最近例子是二○○四年南瑪都,當年共伴效應在北部、東半部帶來豪雨,造成二死二傷,經濟損失六點七億元。

此外,二千年十月的中颱象神、一九八七年強颱琳恩,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的中颱芙瑞達,都是東北季風與颱風環流產生共伴效應,造成北部、東半部降下災害性豪雨,引發嚴重水患。

以象神颱風為例,當年象神中心穿越菲律賓陸地,在九十度後往北朝台灣移動,雖然中心未登陸台灣,而是沿著近海往北走,但颱風外圍環流加上鋒面雙重影響,在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中南部山區降下豪雨,台北縣市、基宜嚴重積水,全台三十六死,農業損失三十六億。

至於強颱琳恩,是由東朝西從台灣巴士海峽通過,中心距離台灣至少二百公里以上,雖然廣達四百公里暴風圈掃過台灣南端,但災情最嚴重的,反而是台灣北部,松山等地嚴重淹水,竹子湖累積雨量逼近一千五百毫米,禍首就是共伴效應,當時共造成六十三死八傷。

氣象局表示,秋颱最大威脅來自於颱風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且秋颱因大氣環境複雜,路徑難以預測,因此民眾應提高警覺。

共伴效應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指出,共伴效應容易發生在秋冬季節,這時候北方的東北季風南下,倘若台灣南方附近剛好有颱風或熱帶低氣壓等天氣系統,兩個天氣系統剛好在台灣附近發生交互作用,產生共伴效應,帶來劇烈降雨,其中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最容易產生災情。

(自由時報)
--
無假無薪 66萬家庭照顧者需喘息

每天工作十四小時,無薪資、無勞保、無休假,任期約十年,最長超過廿年。根據相關團體統計,只要家有重症癱瘓或重度身心障礙者,就必須有家人犧牲擔任「長工」,甚至有四成一陷入經濟困頓,只能靠政府每月五千元的津貼勉強度日,推估至少超過廿五萬個家庭。

家庭照顧者總會提倡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日為「家庭照顧者日」。這一天,讓六十六萬名家庭照顧者的身心都能歇息。

家總公布「家庭照顧者現況調查」,家庭照顧者平均每天照顧時數約十三.五五小時,比一般上班族的八小時高五○%,夜間還要隨時起床警戒,無休假又無收入。

六七.八%家庭照顧者期盼能「放鬆與休息」,四四.三%希望家人給予肯定與支持。家庭照顧者最沮喪的事,依序為失去自己原有的生活占五七.九%,事業與照顧難以兼得占四三.九%,經濟陷入困頓占四一.五%,社會資源不方便利用占二六.八%。

調查發現,若有家人的幫助與分擔或社會資源協助,家庭照顧者每日照顧的時間顯著下降。因此,五六.四%期待家中其他成員能關心被照顧的親人,五四%希望有人能替代照顧。

家總秘書長陳穎叡指出,由於全心全力投入,家庭照顧者也忘了自己年歲漸增、身心健康亮起紅燈。從政府提供的照護服務來看,只有四一.一%申請利用過「居家 照顧」,「日間照顧」的社區托老、托顧只占十五.六%,申請「居家喘息」與「定點機構喘息」(新制一年合計十四天,由專人到宅照顧或送往機構照顧)合計占 十六.五%。

不過,四一.九%的受訪者不曾申請利用前述資源,原因包括社會資源不好用、數量不足、離家太遠、提供服務時間不能配合,以及提供服務的多元性不足。

(中國時報)
--
交互詰問費時 法官建議小案免了

交互詰問制度施行以來,冗長的詰問程序,連竊盜之類的小案件也要問上幾十頁甚至百頁的筆錄,讓法官都深受其苦,台中高分院院長黃水通日前在主管會報中建議司法院,是否可限縮一定程度以上的重大刑案,才施行交互詰問。

黃水通指出,通常審判程序採行的交互詰問的案件,常見於竊盜、詐欺、侵占等刑度不重,案情單純之案件,但人證採交互詰問,一問幾個小時,一次訊問筆錄即達幾十頁,甚至百頁以上,嚴重浪費司法資源,因此建議一定刑度以上的重大案件才採行交互詰問。

黃水通的建議是在徵詢院內刑庭庭長、法官及多位各審級法官的意見後提出,司法院長賴英照至為重視,已指示刑事廳長劉令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

劉令祺表示,現行的訴訟法規定除了簡式審判程序案件,依通常程序進入審判的案件,都要行交互詰問,如果輕罪案件研究結果不必交互詰問,必須進行修法,但會否修法限縮,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法務部檢察司檢察官邱忠義,對於黃水通建議限縮交互詰問案件,不勝驚訝,他說,長久以來司改勾勒的願景,是一審要建構堅實的事實審,一直強調交互詰問是發現真實最有效的利器,檢審辯三方也都朝此方向努力進。

邱忠義指出,司法院已修法限縮合議審判案件,如果將交互詰問再限縮為僅限重大案件,豈不是重走回頭路,這些年的司改豈不成了空談。

邱忠義說,小案件也會剝奪人身自由,不能因案小就輕忽,如果司法院只是為了想減輕法官的負擔,就貿然決定修法,那被告的權益將置於何地?

人權律師蘇友辰也反對這項修法建言,他說會進入通常程序審理的案件,被告都不認罪,對檢方所提的證據也有意見,如果限縮小案件不行交互詰問,無異剝奪憲法保障的防禦權。

小案件沒有規定強制辯護,如果被告沒請律師又未申請法律扶助,實際上也沒法行交互詰問,現都是由合議庭自行詰問。

蘇友辰表示,除非事實簡單清楚,被告同意不行交互詰問,否則不能因小案及程序冗長,就叫被告放棄此一權利。

積案嚴重 正義難彰顯

司法院推動刑事訴訟新制交互詰問已四年餘,但台中高分院院長黃水通卻建議限縮交互詰問案件,小案省略,只讓一定刑度以上的重大案件採行。

前司法院長翁岳生任內大力推動的這一套新制訴訟,不過四年,已節節敗退,重走回頭路,像全面合議制度,當初說得天花亂亂墜,結果現亦修法限縮。

交互詰問亦復如是,此一制度當初上路時,司法院雖視為尚方寶劍,但當時即有法官充滿疑慮,甚至批評是矯枉過正,勢必讓積案更嚴重,正義無法及時彰顯。

司法院的統計也驗證當初的疑慮,交互詰問是九十二年七月一日實施的,高等法院及台中、台南、高雄高分院是年新收案件總計為三萬八千零九十七件。

九十三年雖驟降為二萬九千一百九十一件,減少了八千九百零六件,但好景不常,九十五年新收案件又提升到三萬六千九百一十三件,今年一至十月則為三萬四千一百八十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千零四十四件。

當年司法院推動新制訴訟時,法務部曾建議延後一年施行,未獲司法院同意,結果二審改為事後審,三審為堅實的法律審這些配套都尚未完備,即倉促上路。

不出四年,這套新制就已顯現捉襟見肘,禁不起考驗,各種缺失表露無疑。連簡單的竊盜案,都要大費周章交互詰問,繁複的程序下來,法官勞累不堪,開庭時間都大幅延長,重大案件甚至有開到凌晨時分的,結果積案愈來愈嚴重,反讓正義無法及時彰顯。

黃水通建議交互詰問應限縮一定刑度以上的重大案件,雖將使司法院再度背負走回頭路的惡名,但此一問題確實嚴重,司法院不得不正視大多數法官的心聲,畢竟辦案的是法官,如果訂出的制度無法做到,也是罔然。

實施四年 唯第一年上訴減少

刑事交互詰問的訴訟制度,有助於發現真實,使判決正確率提高,減少上訴,但實施四年上訴案件減少了嗎?四個高分院的統計顯示,只有實施第一年上訴案件顯著降低,之後有回升現象。

前司法院長翁岳生主導的新制刑訴制度,有些當年極力爭取的改革目標,在實施後才發現原來問題重重。

台中高分院長黃水通建議二審應容許「無害瑕疵』,三審不要涉入過多事實認定,如果司法院採行,將有助改善上訴案件動輒遭撤銷發回的現象。

有些刑事案件纏訟經年無法確定,並不是事實有多複雜,而是法官老是喜歡在一些枝微末節的問題上打轉,比如殺人案件,甲被乙砍殺死亡是事實,但砍了幾刀,常是案件無法確定的原因。

其實殺人及死亡結果如果是不爭的事實,無須在砍了幾刀上作文章。

黃水通認為不管二審或第三審都應嚴守審級特性,對不影響判決結果,量刑並非失當的案件,不要為枝微末節的不同,動輒撤銷發回。

(中國時報)
--
八家將之邪 根源在於政治/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每隔幾年,八家將少年與黑道的關係就會爆發一次,因而,日前的家將團少年吸毒事件恐怕不會讓太多人意外。在近二十年台灣一片希望熱情擁抱本土文化的氣氛之 下,每遇類似的事件,總有善意的社會聲音試圖說服人們正面看待類似家將團這種本地漢人民間宗教不可分的一部分,不歧視、不鄙視、甚至將之「導正」,整合到 社區文化營造之中。然而,筆者想要在此提出的是,八家將之「邪」,恐怕不是大家觀念改一改就可以消滅的。

漢人傳統民間宗教與世界各地民間信仰共同的是,它向來為文化菁英鄙視、斥為迷信、要壓抑要導正,卻因常民大眾的擁抱而無法消滅。戒嚴時期台灣官方的宗教政 策基本上延續著這種古老的菁英態度,和當年韓愈鬥河婆無甚差距。然而,相較於其他民族的民間信仰,漢人民間宗教最獨特的一點是:它的象徵體系很貼近地反映 舊中國的現實社會生活的一面,即官民矛盾。而「邪」的家將團等元素,是這個體系的核心之一,與高踞龕座與神轎上「正」的神祇,形成完美的搭配,如太極中的 陰陽,缺一不可。

這個獨特性是一九七○年代研究台灣的一批歐美人類學家當時幾乎一致的共識,雖然本地人看來總覺得是外邦人淺見,難以涵蓋我們文化的豐富性。但是,民間宗教 的活力正是來自無限詮釋的可能性,而非定唯一尊的教條。在這個精神下,我們也不妨當作有此一說,說不定有「國王的新衣」之趣。

廟就是衙門,神明就是官,天庭就是朝廷,這是最讓外人驚訝的一點。人類學家 Emily Martin 甚至把民間宗教儀禮稱為舊中國常民的「政治訓練」。朝廷與官吏的威儀是不可冒犯的,所以信眾們拜拜時必然要善頌善禱。神明的正職是不分貧富貴賤地公正行 事、保境安民,為此,全境信眾定期要收丁口錢辦平安清醮。然而,小老百姓為了自己或自己家人私人的福佑,可以與神明達成某種合意的契約:若保佑弟子的公司 撐過財務難關,必獻上龍柱一對答謝……等等。許願時給前金,事成後奉上後謝還願,若有違誓約,天打雷劈。翻譯成現實世界,就是賄賂官員,巧妙地照著社會的 潛規則操作看來高壓獨斷、正義凜然的國家官員,為自己所用。

衙門裡除了威嚴的朝廷命官之外,還得有衙役獄卒小吏等當差,否則大人們真只能「無為而治」了。這些低下的朝廷觸角末端,可就沒那麼四正端莊了。舊中國的衙 役們,跟市井小民基本上是同一等人,但是他們必須也可以仗著官威使用合法暴力,事實上,大人們的官威也必須靠這些暴力來維持。所以,大凡正派廟宇必然會配 祀一些牛頭馬面、黑白無常、范謝將軍等為「正」所用的「邪」神,在遶境時威風八面地為神轎開道。但是信眾當然不能這樣說,就好像你不能在警察面前稱他們 「戴帽子的流氓」一樣。八家將,容弟子冒犯,正是這種衙役,所以他們精力充沛、張牙舞爪、橫衝直撞,而且必然是叛逆少年。他們會有各種逾矩行為,在這個正 邪陰陽一體的體系中,是理所當然。

漢人民間宗教透過這些象徵所描繪出的朝廷國家,是活靈活現的,也教導著各業百姓如何在高壓威權官僚體系的統治之下求生、求福、求興旺,表面上做順民,心裡頭有主張。只要政治不變,這些象徵的啟迪教育功能就永遠有效。

今天的台灣當然不是兩蔣時代的威權文化。「罵官」已經是全民娛樂。使弄著低賤衙役的合法暴力,自己高踞廟堂擺官威、等著草民來獻賄的大人們,似乎早已消失 了。我們是民主時代了!但是,真是這樣嗎?除非政府真的已經澈澈底底地不再是舊衙門,而那些舊漢人社會的世故道理當真完全過時了,否則,八家將注定會 「邪」得讓正派人士不悅,再努力收編也無用。

(中國時報)
--
澳洲綠化變天,台灣呢?/潘翰聲(真理大學兼任講師)

澳洲執政十一年的保守派霍華德聯合政府日昨大選挫敗,勝選的工黨陸克文在投票前夕疾呼「氣候變遷是優先課題」,抓住時代變遷趨勢為獲勝主因。台灣政壇的國 際政治還停留在認同政治所延伸的主權之爭,面對澳洲政壇的綠化經驗,台灣民眾若在明年初立委選舉讓環境政黨跨越五%門檻,將是鞭策國、民兩黨在總統大選轉 向關心民生議題的重要觸媒。

澳洲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二,礦產、畜牧業及交通運輸均是排放大宗,除了高爾風潮的推波助瀾,當地長期乾旱也讓民眾對氣候變遷感同身受。執政的霍 華德長期依循美國腳步,不僅搶先支持美軍入侵伊拉克,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也只在APEC會議以不痛不癢的宣言故作姿態,且於國際上促銷核能作為減緩溫室 效應的解方。工黨的陸克文,本身即因反對出兵伊拉克而崛起,他主張簽署京都議定書,以取得下個月在印尼峇里島會議關於後京都議定書的談判權,便是來自第三 大黨-澳洲綠黨的鼓吹。

澳洲綠黨點出澳洲在全球抗暖化行動的關鍵位置,提出凍結新增煤礦、取消對礦業的所有補貼、停止鈾礦開採及出口等基進主張,並以課徵碳稅、再生能源二○二○ 年發電比例從二%提高至廿五%、煤礦社區轉型為永續產業等具體措施,以達到二○五○年排放量較一九九○年減量八○%的目標。在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的 無所作為之下,工黨僅標舉六○%的減量目標,及停止鈾礦出口至不簽署核擴散條約的印度,便能產生明顯區隔,而無須面對礦業減碳的棘手問題。

台灣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僅次於美、澳兩國,總量占到世界一%,已逐漸受到關注。民進黨政府的工業發展部門,卻一再麻醉民眾說,台灣不是聯合國一員無須簽署京都議定書,此舉已揭穿該黨入聯主張根本是政治操作。

然而二○一二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歐盟、日本等國準備對高碳國家進口貨物課徵碳稅,屆時不僅台灣出口廠商將爭相外移,仰賴國貿的台灣必然崩潰。更不可思議 的是,應該站在環境優先立場的環保署,署長竟親自跑到美國去反對立法院初審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設定基準年與減量期程,卻在聯合國抗暖化的IPCC副主席 來台時夸稱該法為開發中國家立法之首例,以「高標準自許在環保上的表現」欺瞞貴客。

以前我們自豪於「台灣錢淹腳目」,現在則是擔心「海水淹鼻孔」,謝長廷與馬英九在蘇花高議題上立場驅同,在暖化議題則都尚未表態;國民黨要為過去掠奪環境 發展經濟負最大責任,還見不到任何反省,民進黨墨守舊經濟向財團靠攏,已背叛創黨「綠色」理想。而目前超過台灣總排放量四分之一的台塑集團,若再興建大煉 鋼廠,比重將提高到全國三分之一,這樣的大企業難道不必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聯合國每年舉辦抗暖化會議的同時,十二月八日下午,台灣各環保及社運團體也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會師,先前並在台中、彰化、雲林、高雄等地暖身,台灣人民已經與世界五十幾個國家接軌,爭辯入聯/返聯的朝野政客能不感到羞愧?

(中國時報)
--
血清素風暴症 心怦怦跳

飽餐一頓後,出現心跳、脖子四肢僵硬,頭快被脹爆的種種不適感覺。先進的抗憂鬱症藥物用量越多,發病機率越大。

吃完一頓豐富大餐,沒幾個小時,竟然心跳加速,而且聽到怦!怦!怦!的心跳用力聲;還有人則是頭「脹」得快爆炸了,被送到急診,檢查卻一切正常!精神科醫師說,類似這種「血清素風暴症」,是飲食中的「色胺酸」惹的禍。

Annie之前曾經因憂鬱症接受治療,最近醫生替她換了一種「最新也最好」的抗憂鬱劑,她覺得效果不錯,心情難得的輕鬆自在,結果和朋友去大吃一頓之後,竟然全身不對勁,心跳越跳越快。

■藥物副作用 常誤為恐慌症

「我覺得好像快暈過去!」渾身發抖,一下子覺得很熱,吹到風又覺得很冷。送到急診,做了所有檢查,卻沒什麼異常。醫生說:「可能是太緊張了!」

精神科醫師陳俊欽表示,各種研究都說明,憂鬱症和血清素功能低落有關。目前主要用來治療憂鬱症的抗憂鬱劑,幾乎都是針對血清素作用,目的在提高血清素在神經突觸的濃度。而且越新的劑型,效果越明顯。

不過,越先進的抗憂鬱症藥物用量越多,發生「血清素風暴症」的機率也越大。

「嚴格來說,這算是一種藥物的副作用」,陳俊欽醫師說,仔細詢問這些病人,他們多半在2周內曾經服用抗憂鬱劑,而且往往是醫生口中「最新也最好」的藥。

陳俊欽說,日常飲食中,很多食物都含有色胺酸,身體吸收後會轉變成血清素,在飽餐一頓後,從飲食轉化成的大量血清素流竄全身,曾服用抗憂鬱劑藥物的人,血清素一下子被灌爆,因此出現心跳、脖子四肢僵硬,頭快被脹爆的種種不適感覺。

在國外已有類似案例,只是在國內這類疾病未受重視,所以有些病人在發病時常會被誤診為「恐慌症」。

■含色胺酸食物 避免吃過量

當體內血清素過量時,怎麼辦?陳俊欽表示,只能透過打點滴,沖淡血液中血清素濃度,消極的等神經系統的血清濃度降回正常值,這期間只能做症狀治療,等時間過去,風暴自然消失。

血清素風暴症其實是可能預防的。陳俊欽表示,精神科醫師在處方藥劑時,都應該告知在服藥的同時,哪些東西不能吃,例如別吃含過量色胺酸的食物,包括醃漬的食物、燻鮭魚、味精、高純釀造的醬油,以免體內血清素突然上升。

另外,不同性質的抗憂鬱劑也不能混著亂吃。陳俊欽說,病患在更換醫師時,不能只注意到「目前」在服用的藥物,還須追問「兩星期前」吃的藥物種類及濃度;只要配合用藥,飲食上稍加注意,這種恐怖的風暴即不會再復發。

不過,新店耕莘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認為,許多食物包括牛奶、優酪乳、乳酪、五榖雜糧、蛋、肉類、海藻、香蕉等都含有色胺酸,但是,要在食物中吃到「過量」,導致大腦血清素急劇上升,可能需要相當大的食量,一般人只要均衡飲食,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反倒是,病人到處求醫、重覆用藥的現象需要加以正視,以免藥物過量造成血清素症候群。

血清素不足 會莫名恐懼

血清素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可說是一種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通信的化學信號分子,主要作用在突觸間隙的神經訊息傳導,與情緒調節有關。

腦中的血清素功能不足,不論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都會出現「心理」問題,包括:悲觀、懊悔、自責、罪惡感、沒有情緒、沒有感覺、退縮、莫名恐懼、記憶衰 退、不能專心、失眠、心悸,全身莫名的疼痛,也就是所謂的憂鬱症;臨床上,已有多種藥物可刺激或增加腦中血清素活性,而達到治療憂鬱症的功效。

(中國時報)
--
佛洛伊德 被心理系打入冷宮

從小說、卡通、電影到外交,到處都可見到「心理分析學」的蹤跡。不過若有人想鑽研這門學問,美國各大學的心理系可能會令他們失望,因為它已被心理系打入冷宮。美國心理分析學協會認為,這可能代表因佛洛伊德而聞名的心理分析學正面臨存亡危機。

研究人員鎖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大學排行榜前一百五十所公私立學術機構,以電腦分析其課程說明,發現共有一千一百七十五個課程和心理分析學有關,但超過百分之八十六的課程並非心理系所開設。

紐約時報廿五日報導,美國心理分析學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人文科學的每個領域都大量運用心理分析學的理論,但心理系和心理學教科書卻將這門學問視為已經走入歷史的人為產物,而非仍持續發展的活躍學說。

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先驅。這篇即將發表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數十年來,反對佛洛伊德學說的人認為,佛洛伊德的理論充滿性別歧視、欺世盜名、不夠科學。

許多心理治療方法比心理分析學更快見效,方法也更便宜、簡便,導致心理分析學逐漸失去影響力。心理分析學協會的這份報告凸顯心理分析學能否繼續存在的問題。

(聯合報)
--
馬車當校車 法城鎮交通革命

法國七十多個城鎮正展開一場綠色交通革命,祕密武器就是被視為過時交通工具的馬,且至少已有卅個城鎮準備在明年跟進。

英國星期獨立報廿五日報導,法國七十多個城鎮的地方公共服務人員走回頭路,用馬車取代石油或柴油動力車輛,執行收垃圾、清掃街道、接送學童上下學等工作。

以馬車取代汽車的風潮並非由法國總統沙克吉下令,而是由已有四百年歷史的「法國國家種馬中心」推動。國家種馬中心提議以馬取代耗費石油的汽車。該中心甚至展示一輛示範馬車,配備碟式煞車、訊號油燈,以及可拆式座位。

這項綠色交通革命的成效仍在評估中。支持者表示,用馬從事走走停停或短程的服務,環保成效最為顯著。

不過反對者表示,馬會製造汙染;除了每匹馬每天會排泄約廿公斤的糞便外,美國紐約市在汽車還未普及的時代,曾為如何處理每年多達一萬兩千具的馬屍體而頭痛。

(聯合報)
--
西門商圈機車格 明起收費

台北市西門商圈路邊機車停車格明天起實施收費管理,收費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9時,採計次收費,每次20元。

北市停管處指出,西門商圈機車停車收費是北市首次委託民間開單收費,巡場次數可能較其他區域頻繁,想「僥倖」免費停車幾乎不可能。不過,民眾只要保留夾訂於機車上之停車繳費通知單,同一日內停放於西門商圈不同路段的路邊機車格,收費仍以一次計算。

收費範圍為包括成都路以北,忠孝西路以南,環河南路、康定路以東,中華路以西區域;範圍內收費路段計10處,分別為漢中街、西寧南路、昆明街、昆明街28巷、開封街2段、漢口街2段、峨嵋街、成都路、洛陽街及忠孝西路2段16巷。

另為減輕長期停放民眾的負擔,停管處規畫在峨嵋立體停車場及洛陽立體停車場銷售機車月票,每個月優惠價格300元。

目前北市包括信義商圈、南陽特區、內湖科技園區、台北車站及士林夜市、西門商圈等地已實施路邊機車停車收費管理,未來光華商場周邊、南陽街等地將陸續納入收費區域。

(聯合報)
--
灌汽水又吞炒麵 壯男倒地猝死

四十九歲張姓男子前晚灌了六百西西汽水,再吃了半盤牛肉炒麵,因肚子太撐要求小吃店打包,不料一起身就後倒地不起,送往新竹馬偕醫院急救無效。

「他的情形跟馬兆駿很像!」新竹地檢署法醫楊敏昇昨天相驗後說,死者無外傷及打鬥痕跡,正值壯年的他,雖然生前沒有心血管疾病相關病史,但因身形肥胖,屬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群,有可能是這幾天早晚溫差大,又暴飲暴食才會猝死。

警方表示,張姓男子前晚七點半到新竹市南大路一家小吃店用餐,點完牛肉炒麵後,從飲料櫃拿出六百西西裝的汽水一飲而盡,炒麵則吃了一半即要求打包,說完起身往後倒地不起,過程不到十分鐘。

店家嚇了一跳,緊急叫來救護車,張姓男子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新竹馬偕急救到晚上九時,宣告不治。家屬對死因沒有意見,但新竹地檢署仍將炒麵和汽水瓶送交化驗。

新竹馬偕急診室主任蔡維謀表示,死者可能是突然「吃太飽」使心臟負擔過重,加上炒麵油膩,造成心血管栓塞、血液循環不佳,而且一下吃熱、一下喝冷,身體負擔不了,才會急性心肌梗塞猝死。

(聯合報)
--
輸血有風險 不過度、不浪費

媒體報導,婦人眼疾住院,疑因輸血不幸喪命。我們不宜從簡單報導中判斷是非曲直,但從這個個案至少知道,輸血是有風險的治療,必須相當慎重。

就 以血小板來說,發現病患血小板數目不足時,應先了解不足原因,並非所有的血小板不足都可以用輸血解決。若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因為體內有抗體破壞血小 板,輸入的血小板可能像泥牛入海,對增加數目毫無幫助;要是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輸注血小板不僅難以改善,反而會助長血栓,造成病情惡化。

就算有些病患因為手術而不得不設法升高血小板數字,也可以思考一下要輸多少?什麼時候輸?有抗體或脾臟腫大的病患,太早輸入血小板對止血並沒有幫助,最好在術前不久甚至術中輸注較佳。

有些人主張貧血到一定程度就要輸血,這說法雖不無根據卻非全然正確,有些缺鐵性貧血的病患,只要查出原因並補充鐵劑就能恢復健康;而腎臟病造成的貧血,注射紅血球生成素也可以讓病患免於輸血並提高生活品質。

關於血漿,最常見的錯誤是拿來補充營養。雖然血漿的確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素,正常人卻完全不需要靠它來補充;至於營養不足、蛋白質過低的人,也不可能長期仰賴血漿來補充。

此 外,早期有不少醫師利用輸血漿來擴張血液容積,治療大量失血或體液流失,這固然是種有效的治療,但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出代用血漿,用在此適應症上治療效果不 遜於血漿,當可減少血漿在這個用途的應用。至於有人主張用健康人的血漿來做血漿置換術,以保青春健康,這在個人看來,不但缺乏研究證實,而且可能讓健康人 暴露在不必要的輸血風險下,對熱心人士無償捐贈的血品,也是一種浪費。

以上所述不難看出,輸血的適應症並不是有缺就補、能輸就輸,反而是 能免則免,能不輸就不要輸。為何如此?當然是因為輸血不是萬能,而且帶有風險與副作用,較輕的像皮膚癢、長疹子或發燒,嚴重時可能發生休克、呼吸衰竭等。 就算急性期沒有發生問題,輸血另有可能感染疾病,如愛滋病、肝炎,或許還有人類至今尚未發現的病毒。

而大量輸血,也可能發生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降低。長期輸注紅血球,會造成鐵質沈積,影響心臟、肝臟和內分泌系統,這些都是醫師為病患開立輸血醫囑前不能不先思考的。

總之,不同醫師對輸血的適應症解讀或許不盡相同,但不過度、不浪費的原則應該一致,同時也別忘了醫學院老師的叮嚀:「要治療的是一個病人,而不是一個數字」。

(聯合報)
--
網上留言‧手下留情/陳漢平

今日的網際網路,令有些人又喜愛又心懷恐懼。喜愛的是它提供了無限的個人空間,可以自由發揮。恐懼的則是它又缺乏恰當的禮儀規範,導致個人隱私和公眾權利,都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從前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現在網路上出現了這麼多部落格、社區和網站,「亂臣賊子」固然更會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即使是正人君子,也難保不會在網路上,受到流言所傷。

網路社區的論壇平台,可以視如一個表演的舞台,或是比武的擂台,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才能展現出參與者的風度和修養。

網路論壇的第一條規則,是「不准高聲喧嘩」。論壇上又沒有聲音,要怎麼高聲喧嘩呢?當然可以。在論壇上如果使用太大的字型字體,或太鮮豔的顏色,就算是高聲喧嘩,違反了「和平理性」的原則。

如果使用英文,就需要用小寫的字母,如果使用全部大寫的字母,JUST LIKE THIS,就會被視為大聲喊叫,有失紳士的風度。

論壇的第二條規則,是「不准使用低俗或不當的言語」。有些人可能會想:如果使用了不當的言語,難道網站的主人還會隨時站在旁邊監督嗎?站主雖然不一定會監督,但是卻有一種電腦軟體,專門偵測「不當言語」,隨時刪除有問題的留言,使一些不肖之徒,不能存僥倖的心理。

有些虛擬的網路社區,還會有志願的社區管理員,負責維護社區的治安、整潔和禮節。違規的網友,可能會遭受暫時停權的處分。

在網路世界裡,一般人都有隱藏身分的習慣。放著自己的姓名不用,寧可自稱「芙蓉仙子」或「外星怪貓」。

如果你想在網路社區開一個帳戶,表格裡除了要填你的姓名之外,還有一欄是「綽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已經畢業這麼久了,本以為那些綽號都已經離我遠去了,為什麼現在只為了上一個網,就要去翻那些舊帳,要我招供出學生時代的綽號呢?

有些網站不稱為「綽號」,而稱為「暱稱」。喂,我們素不相識,只是在網路上萍水相逢,有必要彼此使用「暱稱」,那麼親密嗎?

也有網站稱之為「化名」或「別號」,或者統稱為「網名」。另外,所使用的個人代表圖片,也不需要是自己的照片,可以是卡通人物、明星劇照、風景花卉或一個黑色的人影。

網路上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可以談論的題材就很廣泛,無論是生活點滴、心情故事、名人祕聞、世界大事、巷議街談,只要存著開放的心胸,什麼事都可以談。

批評的對象,也不需要預先設限,從同學、同事、鄰居、老闆,到影藝社會政商人物,不分良莠貴賤,什麼人都可以批評談論。

反正別人又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在哪裡,敵明我暗,他們心中縱然不服氣,但又能奈我何呢?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就是懷有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因為「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具體而言,電腦伺服器上會存有數位的紀錄,可以追蹤到訊息的來源。

處於今日的網路,正如同置身於上古時代的荒野,固然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美景,獵取森林裡的野味,充滿了自由和創意。但也必須隨時顧及禮儀和規範,才能避免人與人之間一些無謂的衝突。

從正面的角度看,在蠻荒時代首開先例,先進於禮樂的「野人」們,又比在文明社會裡,後進於禮樂,而心中卻沒有真正誠意的「君子」們,更值得被人所敬重。

在網路上小心行走、注重禮儀的人,也要作如是觀。

(聯合報)
--
商家虛擬之旅 EveryScape3D地圖 登堂入室

Google Earth等的三度空間影像地圖程式能讓網路遊客飛到虛擬城市的建築物屋頂上空,其他線上地圖服務則能把人帶至某一條道路;不過,一款即將推出的新3D地圖EveryScape,不但能讓人探索某座城市的道路,還能登堂入室進入當地商家內一探究竟。

探索城市 不再侷限街景

以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為例,網路觀光客只要沿著布拉托街按幾下滑鼠,就能看到逼真的詳細街景,以及附近商家的內部陳設。EveryScape創辦人兼首席 科技長吳穆(譯音)表示,他們將從12月起推出麻州劍橋與萊辛頓的街道與商家內設虛擬之旅的服務;任何想在EveryScape上呈現店內情況的商家, EveryScape會根據所呈現的空間大小收費,效期一年,另有套裝方案可定期更新內設以展現每季新品。

不少劍橋與萊辛頓的商家已登記 加入EveryScape,包括位於劍橋的哈佛大學書店Harvard Coop。透過EveryScape的劍橋網站,網路觀光客能漫步於虛擬的哈佛廣場紅磚道上,然後只要按一下滑鼠,就能進入3層樓高的Harvard Coop裡瀏覽店內商品,或前往附近冰淇淋店看看有哪些口味。

加州帕拉阿圖未來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歐德說,EveryScape提供室內 景象的構想真是太棒了,「因為微軟、Google與雅虎都還沒有」。此外,相較於純屬想像的線上虛擬社區「第二人生」,EveryScape則是混合真實 與虛擬—取材於真實的地點,然後據此在線上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

商家內部陳設 一覽無遺

為拍攝這個虛擬世界的街 景,EveryScape在車頂上架設4台數位相機,分別對準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汽車駕駛每隔大約15公尺按一次快門拍下全景照片,藉此模擬出三度空間的 景象。EveryScape網站上目前已提供的試用版城市街景,包括波士頓、紐約、邁阿密海灘與科羅拉多州亞斯平等地。

至於室內景象畫面,則以裝設魚眼鏡頭相機從相反角度拍攝360度的空間,然後再利用軟體將這兩個影像連結起來以模擬出室內空間,及計算出當民眾站在攝影師拍照位置時會看到景象。當使用者在室內景象上輕移滑鼠,所看到景象也會隨之改變。

(自由時報)
--
大吃大喝,真爽…巨無霸食品 日本掀風潮

日本食量旺盛的年輕男性,長期忍受養生風潮下的各種低卡少量健康餐點,如今終於盼到食慾大解放的時候。日本各家超商以及外食業者為了開拓新市場,瞄準男性渴望被滿足的胃袋,紛紛推出超大份量的「巨無霸食品」,不僅引發討論話題,同時也創造亮眼業績。

點 燃日本這股「巨無霸食品」風潮的當屬日本麥當勞1月起所販售的「巨無霸麥克堡」,漢堡中整整夾了4片漢堡肉,在限定期間販賣就狂賣約2000萬份,造成轟 動。有了麥當勞的成功示範後,超商業者也發現近7成年輕男性上門買便當時,都會另外再買包子或炸雞,深覺「巨無霸食品確有其潛在市場」,於是也開始企畫相 關食品。

日本全家便利商店10月推出比一般便當重1.4倍的「巨無霸漢堡排便當」,熱量高達1184卡,而7-ELEVEN便利商店則推 出塞滿蛋糕、奶油、冰淇淋以及布丁,熱量達740卡的「巨無霸聖代」應戰。另一方面,日本牛丼連鎖店「壽喜家」也推出比普通牛丼多3倍牛肉的「巨無霸牛 丼」,熱量為1286卡。即便巨無霸食品單價較高,熱量也幾乎等同於一天應攝取熱量的一半,不過上市以來大受歡迎,業績穩定成長。

(自由時報)
--
感覺統合失調

老師發現讀小學二年級的元元身上,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而且害怕旋轉。原以為是家庭暴力,但經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元元是個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

但是父母常常為了家庭生計而忙碌,並沒有深入了解元元有這種問題,更不知道如何幫助元元恢復功能發展。

●何謂「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指的是,當身體與周圍環境接觸時,會將所獲得的訊息,透過各種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 前庭覺、本體感覺等,傳達到腦部。

由大腦做組織、整合、分析,再由運動系統做出反應,以表現出適當的行為。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

當大腦無法針對各種感覺訊息做完整統合時,會對外界刺激產生不適當的反應,出現異常的行為表現,甚至可能造成情緒、行為、學習,或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也就是說,個體對從環境與身體而來的感覺訊息會以一種沒有效率、沒有組織的過程來處理。

感覺統合障礙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行為、學習、語言發展、動作及協調。例如,孩子可能在自理生活方面出現困難,像扣釦子、擤鼻涕,或是遊戲上,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而且孩子可能會盡量不去玩那些對他們而言是有困難的遊戲。

這些問題到了學齡期,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有時間限制的活動及需要細緻和組織的活動中。例如賽跑、攀爬、花很多時間穿衣服、鞋子、整理書包,因此父母常認為,孩子不專心或懶散。

在學校可能會在寫字、美勞等方面有困難,還有騎腳踏車、溜冰、球類運動等,無法表現良好。

可能到了二年級,開始上跳繩的體育課時,動作顯得笨拙,才被老師認為有問題;到了三、四年級,孩子可能因視覺動作協調能力不佳、精細動作技巧、組織或順序能力等,常有的失敗經驗,使得成績低落、自信心不足,進而影響其行為及情緒表現。

●感覺統合評估與治療

感覺統合治療是一種以神經發展及神經生理學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治療方法,用來促進因腦神經功能發展不良,而導致動作笨拙、空間概念不良、手眼協調不良,或有觸覺防禦現象等個案,以改善其大腦的感覺統合功能。

治療原則,就是利用臨床觀察及各種評估工具,去分析小朋友在哪些方面出問題,提供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一個安全的環境,並利用各種設備與遊戲,輸入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或各種感覺刺激, 促進大腦的統合功能,幫助他們對周圍環境刺激能表現出的適當反應。

由於感覺統合治療是一種醫療行為,評估的進行、治療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經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來進行,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職能治療師也會指導家長或老師如何在日常生活作息中,配合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給予適當的挑戰或環境安排,以幫助孩子可以做出適當的反應,由成功經驗中,逐漸提升其能力,促進其全面功能的發展。

(自由時報)
--
教部辭典指打炮=放鞭炮 「過節 家家戶戶打炮慶祝」

網友爆料,教育部網站上的《國語辭典》將打炮解釋為「放鞭炮」,另一解釋則是「嫖妓」;且舉例造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打炮以示慶祝。」學者批,教育部將打炮收錄辭典中太無聊,解釋為放鞭炮太牽強。
教育部國語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說,《國語辭典》近日將檢討修正。

「打炮指做愛」
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說,他不清楚古人是否有以打炮來替代放鞭炮的用法,但之所以把打炮解釋為嫖妓,應是沿襲早年軍隊阿兵哥找軍妓時,都說成是打炮的用法。
靜宜大學陳姓學生說:「現代人講打炮就是指做愛,同學也以炮友來代表只上床不交往的對象。」輔仁大學江姓學生說:「男生講『打一炮』就是做一次愛。」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姚榮松表示,《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辭典》中根本查不到打炮一詞,《國語辭典》將其收錄並不恰當,解釋為放鞭炮更是太牽強。台師大國文系教授林安梧說,連打炮也收錄,教部怎麼這麼無聊。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王開府說,一般都認為打炮跟性有關,有嫖妓的意思。
蕭姓家長批評,孩子若分辨能力不足,查詢《國語辭典》後恐誤用。

查證後將修訂
教 育部網站電子辭典狀況百出,如《成語典》曾將「三隻小豬」列為成語,《國語辭典》把「地下有知」解釋為人死後還有知覺。陳雪玉說明,《國語辭典》蒐集自宋 朝至今共十六萬多條詞語,收錄範圍包括各地鄉野粗俗方言,且近十年未檢討,將針對不合時宜或不妥處,進行爭議查證和修訂。

教部辭典狀況百出
出錯/處置
.《成語典》將「三隻小豬」列為成語:仍列為成語「參考語料」
.《國語辭典》將「掣肘」ㄔㄜˋㄓㄡˇ)在真人例句發音時誤唸成(ㄓˋㄓㄡˇ):已正音為ㄔㄜˋㄓㄡˇ
.《國語辭典》將「烘培機」解釋首頁,為homepage音譯:未更正
.《國語辭典》將「地下有知」解釋為人死後還有知覺:近期研議是否修訂
.《國語辭典》將「打炮」解釋為放鞭炮、嫖妓:近期研議是否修訂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教育部網站(www.edu.tw,點選「線上電子辭典」)

流行用字 宜另外收錄

學者建議
教育部將修訂《國語辭典》,學者建議,字典原就可分為正統與俚語兩種,前者收錄較雅致、較普及字詞,後者可收錄如「屌」、「瞎」等流行用語。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主任莊坤良說,重量級英文字典如《牛津辭典》修訂時,也會收錄普及度高、禁得起時代考驗的流行用語,如收錄internet(網路)、email(電子郵件)。

俗語禁不起考驗
莊坤良說,早年他讀書時,字典根本無網路一詞,受網路普及與趨勢影響,現各大字典幾乎都有此字;但他認為時下年輕人常用俗語如「屌」、「瞎」等,可能禁不起時代考驗,流行範圍也只限於年輕人,並不適合收錄在正規字典中,頂多只能納入俚語字典。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王開府也認為,字典用意主要是協助學習和提升語文能力,不宜收錄太粗鄙的用語,粗鄙或時下流行字眼較適合編入俚語字典,可當成外國人學習華語之用,也很適合外籍新娘了解台灣本地用語。
北市建國中學陳姓同學則說,現代社會變遷快速,教育部修訂時應多增加時下流行用語。

(蘋果日報)
--
辭典內容引爭議 教部12月展開修訂工作

教育部「國語辭典」收錄字詞引爭議,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指出,「國語辭典」已有近十年未檢討,近期已組成修訂工作小組,邀請相關學者專家討論,預定第一次會議將於十二月初展開,第一階段重點會針對「國語辭典」近十年全面上網後讀者反映和建議,討論修訂。

陳雪玉指出,「國語辭典」收錄有十六萬多條詞語,從宋、元、明、清到現在,雅俗均收,主要是提供研究者參考;至於國中小學生和外國人使用時,教育部建議參考「國語辭典」的簡編版使用。

由於有網友爆料,在教育部網站上的「國語辭典」,有些詞語的解釋並不適當,對此,前國語會主委李鍌指出,當初只要是有根據的詞,都會盡可能的收錄,不過他仍建議再修訂時,台灣不常用的用法可以刪除。

陳雪玉表示,由於時空環境的改變,是有必要針對「國語辭典」內容再做檢討,教育部國語會已成立修訂的工作小組,將於十二月初陸續展開討論,第一階段先針對各界對這十六萬多詞語的意見討論修訂,接著第二階段會再討論是否要再收錄近十年來的新流行語。

她預估,第一階段的工作希望能於九十七年上半年完成,至於新流行詞部分,則需要建立新語詞資料庫分析討論,只有常用的才要收錄進去,這部分費時較長。

(中央社)
--
職場女性 66%自認「干物女」

昨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台灣二十到四十九歲的單身上班女性,高達六成六自認是「上班時打扮光鮮亮麗,回到家卻不修邊幅」的「干物女」。
日 本漫畫《螢之光》描述女主角上班時光鮮亮麗,下班後卻只想一個人待在家,不願出門、不修邊幅、不談戀愛,就像曬乾的魚類等「干物」一樣的干物女。1111 人力銀行本月針對一千三百多名台灣上班女性完成網路調查,發現單身職場女性有六成六自認是干物女,且有五成二甘之如飴,不想改變。

畏懼性人格異常
二十五歲的PC Home行銷公關吳佩璇就說:「每天上班超過十小時,回家只想看漫畫、吃零食,假日也不想出門。」由於之前曾遭劈腿,單身的她不想談戀愛,樂於當干物女。
但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指出,干物女嚴重者可能屬「畏懼性人格異常」,須社交技巧訓練。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認為,干物女是女性經濟自主後產生的現象,恐影響職場競爭力。

(蘋果日報)
--
澳洲大選變天與台灣

澳 洲,已經四連任總理(執政11年)的自由黨霍華德與他黨合組的「中間偏右聯盟」在民調上始終不振,如預測般地在11月24日的國會大選中敗下陣來。嫻熟中 文及中國事務、曾負責工黨影子內閣外事部門的現任黨魁陸克文(Kevin Rudd)與副黨魁姬拉德(Julia Gillard)於國會大選後將分任澳洲總理與副總理。

不會改變與美合作
澳洲政局變天,對於美、中、台三邊都有一定影響。對美 國而言,小布希政府對澳洲政局早已在押寶。因為一般認為陸克文與美國的關係不若霍華德,所以小布希在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時曾特別與陸克文會晤,但 陸克文依然堅持,他如果順利出任總理,將撤回伊拉克的澳洲部隊。不過,陸克文曾說,澳洲的三大外交支柱就是與聯合國的關係、與亞洲的關係、與美國的同盟。 因此,澳洲與美國的戰略合作關係應不至於有太大變動,頂多在伊拉克,澳洲將逐步撤軍。另外一個可能的歧異就是澳洲應將在防止氣候變遷議題上與小布希政府不 同調,以批准《京都議定書》為指標,為防止地球暖化助一臂之力。
對中共而言,陸克文精通中國事務,原本就被視為比霍華德還親北京的政治領袖;不 過,在因應中共崛起的戰略地位問題上,陸克文內閣與美國還是站在同一陣線,不會改變與美國的戰略合作。陸克文說,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給澳洲帶來了一連串的希 望,但在政治上卻帶來挑戰,尤其在民主化與人權保障方面,所以澳洲與美國將齊力向中共溝通雙方歧異之處。在未來,陸克文將努力扮演促成或協調華盛頓與北京 雙邊關係時的關鍵力量之一。
對我國而言,陸克文年輕時曾在師大學習中文,此番出任澳洲第26屆總理,等於是我國華語教育在外交成果上的展現。我國近年來在華語教育上略遜中國大陸,或可趁此重新檢討,以使外交的觸角更加多元。

出兵助台希望很低
此 外,澳洲把南太平洋視為勢力範圍。我政府與中共在南太的(金錢)外交競逐,往往損及澳洲既定的南太政策。政府須檢討現行南太與對澳外交政策,方能在陸克文 時代把握改善對澳關係的契機。最後,政府須認知,陸克文內閣雖曾赴台學習中文,但與前任內閣一樣,都不想去面對澳洲是否會在台海衝突時出兵援美的敏感問 題。若澳洲與中共持續保持經濟發展與全方面外交,則澳洲出兵相助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蘋果日報)
--
殯葬敲詐花招多 窮人死不起

Q:你原是寶島眼鏡的美術企劃,怎會轉行殯葬業?
A: 我是為了彌補我爸往生的遺憾。我爸是一貫道長老,坐著看佛書時突然往生,毫無預警,我拒絕相信事實,火化當天才肯看他的遺體。到火葬場,看到棺材粗糙到慘 不忍睹,我以為葬儀社送錯棺材,跟他們吵架,他們說:「我們拿掉了外棺,只燒內棺比較快。」我想:「用草蓆豈不燒更快?你把我爸當成什麼?」
進這行後,我發現傳統殯葬業者會用話術敲詐喪家,先召集喪家長輩,再問晚輩:「你要做孝順的還是做普通的?」長輩面前當然會說「做孝順的」,接下來就任他海削了。要是你敢問:「孝順的和普通的有啥差別?」他肯定修理你:「差在孝心呀!這種事還問人哪?」

壽衣往往敗絮其中
Q:做孝順和做普通的價差多大?
A:沒有上限可言。王永慶母親的棺木500萬,陳啟禮葬禮超過2000萬;南部某黑道出身的立委母親出殯時,號召200輛賓士送葬,租1輛至少1萬,你想整個儀式花多少?
葬 儀社很懂得觀察喪家經濟,如果你住天母,他絕不能對自己太殘忍,一定狠狠做大攤。某位知名佛教耆老為喪家做1次佛事要價600萬,一般人隨便做個「功德」 至少6萬;遇到生病而死的亡者,葬儀社還要家屬做藥師懺,請3位師父誦經3小時,起碼3萬8千;如果你問他能不能便宜點,他會說:「跟佛祖能討價還價 嗎?」
談到棺木,葬儀社會說:「棺材是在陰間的房子,父母辛苦養你,總不能讓他住太差,比不過左鄰右舍吧。」你問他不太差的棺材多少錢,他說:「沒多少,40萬而已。」
有 傷口的屍體要縫補,公定價是1100元起跳,每公分加收100元,我遇過墜樓的亡者,光縫補費就1萬2千。至於壽衣,習俗規定穿5領7件,稍微好點的1套 十多萬,因為一般人不可能翻開來看,往往敗絮其中。曾經有位家屬在為亡者遺體放銅錢時,不小心掀開壽衣外層,發現內層又黑又髒,當場跟葬儀社翻臉,得到的 回答是:「好布料燒掉很浪費。」

「不准瞻仰我遺容」
殯儀館的遺體冷藏採累進費率,放1個月至少3萬。土葬的話還會遇到墓蟲,他們故意插竹竿或假墓碑在公墓上卡位,喪家找不到空墓,不得不花錢請他們向公所申請。
Q:聽起來窮人似乎難以負擔喪葬費?
A:對呀,窮人真的死不起,但死得起的有錢人也未必有尊嚴,你想,你一輩子沒穿過鳳仙裝,死後卻穿鳳仙裝,不是很荒謬?我見過最悲慘的亡者是一位富翁,5兒7媳夠多了吧,竟然為誰該守靈吵架,難怪美國有富豪在墓園旁設提款機,規定子女每次去看他時只能領3千美金。
Q:你希望自己有怎樣的告別式?
A:我已立好遺囑,每年都讓朋友知道我最愛穿哪些衣服,免得我死後被迫穿唐裝。我希望在我的告別式中以立體虛擬影像現身,快樂地招待送我的朋友。我很後悔看我爸死的樣子,依我在殯葬業10年所見,絕少遺體好看,所以我絕不准任何人瞻仰我的遺容。

(蘋果日報)
--
「洗」移植器官 可避排斥

每年有無數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因等不到適當的捐贈器官而失去生命。美國科學家正研究一種突破性的器官移植程序,可望增加器官配對成功率,消除器官移植後的排斥現象。

人體應用還須等待
這項新程序主要是精密處理捐贈器官,先以大量鹽水徹底清除器官內血液,再用約37公升的特製「清潔劑」漂洗,等待數日讓數以萬計的受贈者幹細胞先進入器官,並生長出活組織後,再進行移植。經過豬隻與老鼠實驗,受贈者的免疫系統會將新器官辨識為自體器官,不再產生排斥。
由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教授泰勒(Doris Taylor)領軍的研究團隊指出,要將這項程序應用於人體,還有一段長路,不過一旦成功,病患不必再長期苦候,移植成功後也無須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甚 至可能延長器官自捐贈者體內取出後的存放時間,讓手術有更多彈性。

(蘋果日報)
--
喜吃辣恐食道癌 吞嚥困難 胸口悶為早期症狀

受 東北季風和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連續幾天又濕又冷的天氣,吃麻辣火鍋的機會也跟著增加。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謝義山表示,喜歡高溫飲食、辛辣食物的人, 都是食道癌的高危險群。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常脹氣、打嗝會引起胃食道逆流,容易罹患食道癌。早期症狀如吞嚥困難、胸口悶,常會被忽略,所以平 常要特別注意吞嚥情況。

辣到麻痺需停止
何一成醫師表示,吃東西或是炒菜時加1湯匙的辣椒,可增加食欲,但要避免辣到味覺麻痺,不能分辨味道,也不建議天天吃高溫辛辣食物。當辣到舌頭麻痺到嚐不出食物味道時,就要停止,避免過辣刺激食道黏膜,而提高罹癌機會。

少吃油膩避脹氣
冬天許多人喜歡吃油膩食物來補充熱量,但油膩食物在腸胃道停留較久,容易產生脹氣。脹氣會使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引發胃食道逆流,致使胃與食道處的組織產生癌病變,也可能發生胃癌。醫師建議飲食應該清淡,減少油膩和油炸物的攝取。

打嗝致胃酸逆流
喝汽水容易易將氣體吞下肚而打嗝,若打嗝次數過多,胃酸易進入食道,導致胃食道逆流而引發食道癌。何一成醫師建議,喝汽水1次不超過200c.c.。此外,吃太飽也會打嗝過多,建議8分飽即可。

茶吹涼防傷黏膜
有些人喜歡在冬天時喝熱湯、熱茶來暖和身體,但溫度過高的食物不只傷害口腔黏膜,導致嘴巴破皮、潰瘍,還會造成食道黏膜細胞受損,以及細胞發生病變。醫師建議在喝熱湯、熱茶時,以杯子或碗不燙手為佳。入口喝前先吹涼,等待不燙口後再喝。

酒精增加患癌率
酒精對黏膜細胞的刺激性很大,長期喝過量酒精增加罹癌機會。何一成醫師指出,只要不過量,還是可以喝酒,但肝病者要避免。挑選時,酒精濃度20%以下較好,以濃度16%的葡萄酒為例,男生1天建議飲用150c.c.,女生100 c.c.為限。

燒烤1周限1次
高溫燻燒的食物容易變質,烤焦的黑色物質是引發食道癌病變的高危險因子。何一成醫師建議,吃燒烤每周不要超過1次,每次以1飯碗為限,並且要避免吃黑色燒焦部位,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利用抗氧化物質,清除致癌物,將危害降到最低。

香腸醃漬品少吃
臘肉、香腸等會添加亞硝胺當保色劑,但亞硝胺是引發癌變物質。何一成醫師建議,每天食用量不超過食指加中指的體積。另外,鹹魚或醃漬品在製作時,可能使用受到亞硝胺污染的海鹽,吃下肚有致癌危險。

要注意
謝義山醫師和何一成醫師都表示,食道癌和飲食內容有密切關係,建議在吃下列食物時,特別注意攝取量,勿食用過多。

提醒你
吞嚥困難需就醫
惡性腫瘤會在食道長1圈,但食道具有彈性,患者初期不會感覺痛,因此食道癌不易發現。若吞嚥時覺得喉部不適、有異物感,或是吃完東西後感覺胸骨或心窩處不適、灼痛,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

每年定期照胃鏡
謝義山醫師表示,抽菸、喝酒的人是罹患食道癌的高危險群,最好每年定期做胃鏡檢查。若有食道異常病變、胃鏡無法順利通過或有心肌梗塞、嚴重肺部疾病的人,不適合照胃鏡。

專家說
菸與檳榔需戒除
臨床上許多食道癌的病人,9成都有抽菸與吃檳榔的習慣,建議這些習慣最好戒除,避免罹患食道癌。

多吃抗氧化食物
維他命C、E可活化細胞、降低罹癌機率,建議多食用含豐富抗氧化成分的新鮮蔬果,以預防罹癌。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