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071115

採計科目增加 大考分發 聯招還魂

九十七學年大學校系招生條件昨出爐,竟有近七成走回傳統聯考採計方式。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楊玉蕙憂心聯招還魂,希望各大學校系考試分發不要採計太多科目。否則,多元入學精神就消失了。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秘書、台大教務長蔣丙煌回應,現在考試分發各校系可採計三到六科,各大學曾討論減少採計科目,但最後決定維持不變。他認為,九十八學年起,指考加考「公民與社會」,屆時考試分發還是維持採計三到六科,某種程度已回應教育部的要求。

大學聯合分發委員會昨公告「九十七學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簡章」,一五九七個系組參與招生,較九十六學年增四十三個系組、更名或分組招生六十三系組、停招或合併招生十六系組。

大一不分系也增加。九十七學年有廿一校、四十一個系;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採延後分流,大三才專業分組。

特別的是,九十七學年,社會組科系採計國、英、數乙、史、地五科高達五六六系,是四年來最多,比九十四年多九十四系。自然組採計國、英、數甲、物理及化學 五科有三六六系,比九十四年多七十五系。醫學類組採計國、英、數甲、物理、化學、生物等六科有一四九系,也是四年來最多,跟傳統聯考採計方式一樣。

九十七學年有一五九七個系參與考試分發招生,但有一○八一系、六八%校系跟傳統聯考採計方式一樣,多元入學幾乎崩解,再不改善,傳統聯考就要還魂。

清大、中山、交大等各大學表示,大學研究所增多,分科細,大學已走向「通才教育」,因此希望收到「各科都有一定水準」的學生,考科就不會太少。

交大教務處綜合組組長張漢卿表示,該校只有管理科學系、資訊與財金管理學系因屬性特別,希望能兼收自然組與社會組的學生,才只採計國、英、數乙。但最近有教授抱怨,企業經理人才需要一定的歷史、地理背景,現在不採計這兩科,結果許多學生程度較差,讓老師相當苦惱。

九十七學年大學考試分發招生簡章每本八十元,詳細資訊可上聯分會(www.uac.edu.tw)網站查詢。
18分效應 大學訂最低錄取門檻

「十八分效應」衝擊我國高等教育,大學聯合分發委員會昨天表示,明年(九十七學年)大學考試分發,部分學校訂出最低錄取分數,設門檻校系預計明年五月公布分數。預料今年錄取分數超低校系都可能定錄取門檻。

到九十八學年度,各大學若要自設最低錄取門檻,必須將相關規定提前印在九十七年十一月公布的考試分發招生簡章上。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日前曾研擬以「各科低標總和」作為各大學統一的最低門檻,以免十八分進大學事件重演。但這個提案影響部分學校招生,被招聯會會員大會否決。

招聯會考試分發委員會分發組主任郭?煌表示,雖然各大學沒有「統一」的最低門檻,但招聯會召集人、台大校長李嗣涔已表示,九十八學年起,各大學校系可自訂最低錄取分數,然後印在每年十一月公布的考試分發招生簡章。因此,想設最低錄取門檻的大學仍可自設。

不過,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楊玉蕙表示,九十七學年仍有一些大學自訂校系門檻,分發會明年五月公布的「九十七學年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登記分發相關資訊」會列出來。

哪些學校九十七學年就自訂校系最低錄取分數?楊玉蕙說,「那些被外界罵得最凶」的學校。

因十八分錄取學生而引起全國矚目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教務長林金朝表示,等收到教育部發公文後,學校再討論如何處理。目前尚無具體決定。致遠管理學院教務長林啟淵說,該校最近會開招生會議,到時會討論是否九十七學年度就訂出校系最低錄取分數,目前沒有既定想法。

校系更名 破除低分錄取魔咒?

97學年大學考試分發招生簡章昨公告,有63個校系決定更改名字,台大「農業推廣系」改成「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且從原來招收自然組改收社會組考生。另有一些96學年錄取分數低的校系也決定改名,希望脫離低分錄取的命運。

另根據簡章,97學年大考分發新增43系,成大增加心理系、中興增加會計系、清大增加生命科學院學士學位學程、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交大增加奈米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學程、理學院科學學士學位學程等。

台大農推系改名受矚目

除新增校系,97學年大考分發有63個校系決定改名字後招生,最受注目是原以招收自然組考生為主的台大農業推廣系,改名為「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並改招收社會組考生。

為何要這樣改變?台大農推系主任賴爾柔表示,該系以前有很多農業方面課程,所以收自然組考生。未來著重將生物產業、生物資源內涵用傳播途徑行銷,因此97學年起考試分發改收社會組考生。但每年甄選入學,不管是自然組會社或組考生,都可來參加該系甄選。

現在台大農推系考試分發採計國文、英文、數甲、化學及生物5科;97學年改為「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後,改採國文、英文、數乙、歷史、地理等5科,改變非常大,可說「換湯又換藥」。

96學年分發放榜時,有12個校系錄取分數低於50分。97學年起,其中5個系決定改名,致遠管理學院有4個系、立德管理學院1個系。

有的改名為求親和力

為何要改名?致遠管理學院教務長林啟淵說,該校每個系改名背後都有思考,譬如「電腦與通訊系」改為「電機工程系」,因該系大多數老師是電機專長;「資訊工 程系」改為「多媒體與動畫設計學系」,因為該校是以管理為發展重點,以「工程」為系名不夠親和,所以改為考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名字。

97學年將改系名的63系,詳細名單可上聯分會網站(www.uac.edu.tw/downloads.htm)查詢。

(中國時報)
--
18分效應 7成校系計5~6科

大考分發會統計,明年指考分發,七成校系採計五到六科,愈來愈像傳統聯考;新設私校更大多採五到六科,避免錄取總分太低被「汙名化」。

興國管理學院更搶第一,主動要求招聯會,明年讓該校設最低錄取門檻。

大考校系只能設定學測各科頂、前、均、後、底等五種標準,當成錄取門檻,真正採計的指考,反而不設門檻。明年只約二成二校系設學測門檻,比今年略多,但去年曾錄取十八分考生的稻江及其他新設私校,都不設學測門檻。

目前除興國要設指考門檻,稻江、立德、致遠等其他新設私校都還在觀望。

大學招聯會執秘蔣丙煌指出,明年大考應否設統一的指考最低門檻,已被招聯會否決,後年才由各校自訂,如今有私校明年就想設門檻,招聯會樂觀其成,將儘速開會討論,只要技術沒問題,可修正簡章,明年五月公布。

傳統大學聯考採計五到六科,且會訂定最低錄取總分的門檻,不到門檻不能填志願。聯考於六年前取消,改為考試分發,考生照樣要報名七月指考,但各校採計科目放寬為三到六科,且不再設定最低錄取總分,各校只能根據二月的學測,設定五標當門檻。

不過,佛光大學曾有一個系設定學測門檻過高,只招到一個學生,新設私校後來都學乖了,不設門檻。反倒是前段明星校系設高門檻,如台大醫學系設定學測三科前標、兩科頂標,陽明醫學系則是兩頂標三前標。

興國校長黃俊杰指出,該校師資、設備絕不比他校差,定位為「實用型大學」,學生想升學的,就免費輔導考研究所,有人考上國立大學博士班;想就業的,就輔導考證照、實習,有人畢業兩三年,已當到中小企業副理。為因應社會期望,該校願開先鋒,明年設錄取門檻。

明年招生的近一千六百個校系,超過一千個採計五到六科,比今年增加五十六系。包括台大財金、經濟、政大商學院、元智及世新多數校系採三科,新設私校幾乎都採五到六科,公布錄取總分會比較「好看」。



大二再選系 院進系出正流行

明年大學考試分發共廿一校推出四十一個不分系專班、學院或學士學位學程,讓學生可利用大一探索性向,大二以後再選系,其中交大電資學士班保障學生大三留學柏克萊等名校,成大不分院系學位學程則祭出學雜費、住宿費全免,要和台、清、交大搶優秀學生。

國內高中太早分組,很多人進大學還在探索性向,不分系招生因此成為新趨勢,明年比今年再多十四個選擇,例如清華大學七個學院當中,就有六個學院設不分系專班招收學生,如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工學院學士班都是以「院進系出」的彈性方式,讓學生可到大二,再選擇真正想念的系。

明年清大再增加生命科學院學士學位學程、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則是考量傳統分系方式已不合需求,以及目前雙專長的趨勢。清大教務長王天戈表示,電資學士班瞄準電機、資訊雙領域;生命科學學程則以生科為第一主修,學生可再依性向選擇第二專長。

交大電機資訊學士班一開始就號稱「菁英班」,今年指考錄取總分為交大之冠,全國電機系排名只輸給台大,同樣給學生探索彈性,還把每個學生都送出國,補助獎學金。

成大學士學位學程,更超越了學院,強調跨領域,班主任就是教務長。今年第一屆廿三人入學,不但學雜費、住宿費全免,每個學生還配一位導師,供諮詢未來選系方向。在校期間補助十萬元出國,今年已有學生前往歐洲與非洲馬拉威。

政大傳播學院傳播學士學程,今年也是第一屆,因標榜保障雙主修名額,指考錄取成績超越傳院各系,比政大法律系還高,首次招生,就擠進採計五科的第一類組全國前十名。

大學新增科系 文化創意竄起

大學招聯會昨天公布明年大學新增43個校系,大多因應社會需求,以光電、環境、觀光、文化創意、老人保健領域最熱門,如開南大學新設保健營養、銀髮養生環境兩系,明道大學新設能源工程學系。

光電、電機相關人才供不應求,繼交大、成大等校之後,中山、元智兩校明年也將新設光電系,嘉義大學則新增電機系。

前 美國副總統高爾因致力推動環保,今年得諾貝爾和平獎,讓綠色、節能產業更當紅,明道大學明年就新設國內罕見的能源工程學,以發展氫能源與再生能源為主;台 南大學除已創設環境能源學系,明年還將新設環境生態學系,培養環保、野生動物保育、生態工程、生態旅遊、解說等多元人才。

以銀髮族為主的產業正蓬勃發展,今年台北醫大新設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明年開南大學設銀髮養生環境學系,以改善銀髮族居家環境、文化育樂、促進老人身心健康為研究目標。

觀光科系這兩年也很熱門,連國立大學也進軍這個領域,中興大學明年就新設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中華、暨南、立德等3校也各新設觀光學院學士班、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觀光與會議展覽學位學程,都是不分系招生。

行政院極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大學也紛紛新設相關科系,如台中教育大學明年新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學位學程,立德新設文化創意學系、佛光設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此外,嘉義、佛光大學還新設熱門的財金系;交大新設的奈米科學與工程學位學程,也是國內首見。



明年招生破11萬 122校系停招、轉型

明年大學招生人數持續增加,突破十一萬人,大考錄取率預估將逼近百分之百;今年錄取十八分考生的效應,逼校系加速轉型,明年停招、改名、新增校系多達一百廿二個,如佛光人類學系、立德觀光與旅館學系都將停招轉型。

儘管今年大考錄取率已達九成六,根據教育部統計,明年大學日間部招生總額十一萬多人,又比去年略增近千人,不含甄選入學回流名額,有七萬五千人用大考分發管道招生。今年大考只有三千多人落榜,最低錄取分數四科加權後十八點四七分,明年可能更低。

受到十八分效應衝擊,為避免招不到學生,逼迫各校加速轉型,明年共十六個系組停招或合併、六十三個系組更名或分組招生、並新增四十三個系組,轉型的校系大半都是私校。

明年停招、合併校系,以立德管理學院最多,包括翻譯系併入應用英語系,停招觀光與旅館學系等。

立 德校長施鴻志指出,該校為因應社會需求、大學評鑑及增加招生競爭力,系所明年變動大,如觀光系招生雖好,但同類科系太多,出路可能受限,加上多數師資專業 不是觀光領域,影響大學評鑑,才決定停掉該系,改新增「觀光與會議展覽學位學程」;翻譯系也因師資不好找,併入應英系。

佛光大學明年也停 招人類學系。佛光教務長黃定鼎指出,該校當初設人類學系,原是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卻受限於系名,被誤以為讀人類學系,都在搞考古學,影響招生,決定明年 停招,轉型為「文化創意與資產學系」,另外新設「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致力把資訊科技應用到報紙等文化創意產業。

黃定鼎說,該校資訊系曾因訂定太高學測門檻,導致只招到一名學生,但後來沒設門檻,今年就招足學生。他贊成招聯會決定,授權各校自訂門檻,不要被十八分魔咒綁住,讓各校發展特色。

明年更名系組以致遠管理學院最多,共六個,如資工系改為同類科系較少的「多媒體與動畫設計系」;台大農推系則改為「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也是想衝高錄取分數。明年大考分發簡章今天起發售,相關資訊詳見網站:http://www.uac.edu.tw/。

(聯合報)
--
3萬學童 搶包營養午餐「養家」

物價漲翻天,貧富差距日漸擴大,孩子的壓力也日漸增加。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現,三.五%的四到六年級學童、推估超過三萬人把營養午餐帶回家當晚餐。以五口 之家為例,近來每月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二千三百元,窮困人家承受痛苦指數為一般家庭六.四倍,幾乎快活不下去。

台灣貧富不均日漸惡化,孩童也受影響。兒童福利聯盟針對全國廿二縣市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台灣地區兒童貧富差距現況調查」,發放二三九四份問卷,有效樣本二二○七份,正負誤差值三%。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物價持續上漲,基本生活開銷暴漲,很多原本已陷入貧困的家庭,如今更吃不消,紛紛打電話向該會探詢是否可提供白米或奶粉,讓子女不要餓肚子。問卷調查更發現,三.五%的學童坦承,經常把營養午餐帶回家當晚餐吃。

需要打包的有激增傾向

還有孩子說,班上需要帶營養午餐回家的同學,最近有激增傾向,有時還要大家一起搶。以國內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一百萬人推估,至少三萬多人不得不放下自尊,搶著將學校營養午餐的剩菜剩飯包回家,當成一家人共同的晚餐。

快被物價逼得活不下去

兒盟研發人員邱靖惠指出,根據主計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分析表」,針對家庭必須的奶粉、尿布、肉類和沙拉油等十一項,和去年十月同期相較,以仍在 撫養嬰幼兒的五口之家計算,家庭支出增加二二七八元,對國內平均月收入四萬二千元的一般家庭來說,「物價上漲痛苦指數」(支出增加率)約七.九%,是不小 的負擔和開銷。

對收入僅萬把元的貧困家庭更是重大打擊。邱靖惠說,兒盟常協助的弱勢家庭每月扣除房租、瓦斯和水電等,生活費用常僅有四千五百元,多增加近二千三百元,物價上漲痛苦程度就暴增五十.六%,對照一般家庭,兩者差距達六.四倍。

電腦、書桌、學才藝 離貧童很遠

當富孩子的休閒活動是出國玩、學打高爾夫球、騎馬等,四成四的窮孩子想學才藝卻沒錢,連發展天賦的機會都沒有,有的甚至只能躲在家裡當「宅童」。在台灣,三級貧戶要靠教育翻身的夢想,愈來愈遙遠。

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現,窮孩子的學習機會受限,教育資源嚴重匱乏。

以電腦來說,百分之百的富孩子家中有二台電腦,七成有三台以上;但四成五窮孩子家中沒有電腦可用,即使好不容易有了電腦,但高達七成一沒有網路可上網,數位學習資源嚴重匱乏。

至於基本的課外書,九成七富孩子家中的課外書籍超過卅本;窮孩子卻有六成坦承十本課外書都不到,少有機會培養閱讀習慣,對學業、發展溝通和思考、寫作等都不利。更有五成四連書桌都沒有,只能在餐桌、板凳甚或地板上趴著,一筆一畫寫功課。

文化刺激方面,五成二富孩子放學後學才藝,有的學習課程價值不菲,如打高爾夫球、學騎馬,假日游泳、聽音樂會、看劇團表演,超過半數富孩子暑假出國旅遊。

窮孩子放學後的生活和富孩子完全不同。因為體恤家庭經濟困難,二成五只要放假就待在家中,免得出門就要花錢,成為「宅童」;三成左右要幫忙家裡做生意,其 他要幫忙照顧弟妹、做家事等,或在家裡附近晃,玩不花錢的遊戲。貧富資源差距之大,窮孩子要從貧窮中翻身,恐怕很困難。

歹命子 39%沒錢醫 40%絕望

台灣兒童呈現M型的兩極化發展。當富孩子人人家中有兩台以上電腦,每年可與家人出國旅行兩次以上;窮孩子卻連三餐溫飽都遙不可及,一成四面對債主上門討債威脅,三成九生病沒錢看醫生,更有高達四成陷入絕望,覺得「世界少了他也沒關係」。

兒童福利聯盟針對國小學童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回收二二○七份,並參考中研院設計的「台灣家庭財富量表」,將量表施測分數最高的五%定義為「富孩子」,最低五%為「窮孩子」,前者約一○一人、後者一○四人,一般孩子一千八百人。

根據兒盟的研究,貧富孩子受到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居住縣市來說,富孩子大多住在台北市,其次為高雄市、台中市、桃園縣和台北縣,窮孩子落在台東縣和南投縣。進一步調查推估發現,台東縣每兩個孩子就有一人落入貧窮,南投縣也有卅四%。

基本人權方面,二成四的孩子很少吃早餐,健康缺乏大人把關;一成四坦承家中曾有人來討債,三%窮孩子經常面對討債威脅,一般孩子擔心外出遭人綁架,窮孩子則面臨「壞人」直接進入家中,毫無防備機會。

就醫權方面,雖然台灣已有全民健康保險,但貧困家庭的家長連掛號費都繳不出,只好讓生病的孩子「忍耐」。調查發現,一般孩子有二成五坦承生病也不會看醫生,窮孩子高達三成九,更有五.三%從來沒看過醫生,顯見長期受到經濟問題困擾的家庭,連孩子健康都無暇顧及。

更令人擔心的是,窮孩子陷入絕望的情況很嚴重。調查指出,四成窮孩子覺得世界少了他也沒關係,三成一常覺得自己很孤單、兩成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國、是個永遠的「局外人」。這項發現顯示,窮孩子不僅物質生活匱乏,連心理狀況也陷入孤獨無依。

(中國時報)
--
貧富差距 窮兒沒書桌 富兒2電腦

近四成窮小孩 生病少就醫

有錢人家的小孩家裡有兩台電腦,窮人家的小孩不僅沒電腦,可能連書桌都沒有。在十一月二十日的「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夕,兒童福利聯盟昨公布台灣地區兒童貧富差距調查結果,每兩個「窮小孩」就有一人沒有書桌;如果生病了,近四成窮小孩很少去看醫生。

參考國際上對貧富差距的調查以及我國國情,兒盟設計一份「台灣家庭財富量表」,於十月初抽樣調查本島廿二個縣市的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童,回收二千二百零七份有效問卷。

依照學童在問卷量表上獲得的總分,將分數最高的百分之五定義為「富孩子」、最低的百分之五則定義為「窮孩子」。

結果發現,超過半數的窮小孩在家沒有書桌;七成家裡沒有網路;六成二課後沒有人指導回家作業;四成五家裡沒電腦;近四成的孩子有時要自己料理三餐;六成家中課外書不超過十本。

相較之下,富小孩的家裡都有書桌;家裡有兩台電腦、甚至有七成的富孩子家中有超過三台電腦。而且,九成九的富小孩家中都有網路;九成七家裡有三十本以上的書。

除了教育資源缺乏,窮小孩的就醫權益也缺乏保障。兒盟指出,約有四成窮小孩如果生病,家長很少帶去看醫師。而從兒盟協助的個案家庭也發現,約有二成三弱勢家庭無力繳健保費、全家都沒健保。

若以縣市區分,近四成的富小孩住在台北市,其次在高雄市、台中市、桃園縣和台北縣;而在台東縣、每兩個孩子就有一個是窮小孩,其次是南投縣的三成四。

兒盟表示,對貧困家庭而言,物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以一般五口之家為例,一個月的家庭支出多了二千多元也許還可忍受,但如果收入只有萬餘元的家庭,其痛苦程度大增。最近就有不少弱勢家庭的家長,主動打電話向兒盟詢問還有沒有奶粉或白米?

兒盟即日起也將展開「經濟弱勢家庭物資補給行動」,主動拜會大賣場、米商、奶粉等廠商,一起協助弱勢家庭度過物價上漲的難關,行動洽詢專線:(○二)二五五○五九五九轉一。

研究證實:貧窮 疾病與死亡根源

台大研究發現,貧富差距擴大會增加兒童死亡率,令人意外的是,經跨國比較後發現,醫療支出到了一定程度後,再增加支出,不一定能降低兒童死亡率,更重要的是,縮短貧富差距並強化公共醫療與社會福利等政策。

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江東亮表示,醫療很重要,但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多項研究證實,把人推向疾病與死亡的根源,就是貧窮。貧窮家庭的早產率與低出生體重率較高,嬰兒六個月時的發展較差,而幼年的健康又攸關一生的健康。

過去三、四十年間,台灣兒童健康水準大有進步,嬰兒死亡率從一九七○年代的千分之十七,下降到二○○五年的千分之五,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五至十四歲降幅也達三倍。不過,和二十多個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的這三項「兒童健康指標」卻仍敬陪末座。

江東亮分析發現,一國內部所得分布與社會福利支出概況(含社會醫療保險支出),是影響一國兒童健康水平的顯著因素,與國家經濟水平以及總醫療支出反而無關。他舉例,台灣醫療支出佔GDP六點二%,美國則佔GDP十六%,不過美國嬰兒死亡率卻略高。

江東亮以縣市為分析單位,發現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程度,已取代平均家戶所得,顯著影響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他建議,要提升台灣兒童健康水準,國家政策除了要從社會福利觀點,去確保醫療健保服務的可近性外,也應該建立多元化、支持性的兒童福利制度,並從懷孕期就開始介入。

(自由時報)
--
歷史不能只說一半/黃森松

第五十四頻道《大話新聞》節目,最近密集以晚近幾年出版的歷史書刊圖文,比較「日本治台五十年」與「國民黨領台半世紀」的得失功過。對於前者,極盡歌功頌德;對於後者,則是批評得體無完膚。多位來賓的發言,彷彿有「恨不為日本人」的遺憾!

台灣鄉土文學之父吳濁流說過,「拍馬屁的不是文學」;為兇殘暴虐的異族統治者擦脂抹粉的歷史論述,則是令人不齒。

比較歷史本屬不易,更何況是比較日本與國民黨政府的治台功過。但是歷史系畢業生都知道,解釋歷史千萬不能「只說一半」。

日本從滿清政府拿下台灣以後,確實在交通建設、戶政、衛生、地政等方面建樹良多(當然也是為了統治方便與經濟掠奪)。但是不容《大話新聞》遺忘的「另外一半」是:

一、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歷經十五次前往東京努力,最後還是一事無成。日本政府一直到戰敗投降前夕,才任命辜顯榮等人為貴族院國會議員。日本治台五十年間,非但不准台灣設置立法議會,台灣同胞也未曾以直接或間接投票方式,參選或選出日本國會議員。

在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賡續努力下,台灣總督府雖然在一九三五年開辦台灣第一次選舉,但是只有極少數台灣人可以參與這場「半數官 派、半數民選」的州市街庄協議會員選舉,因為參選和投票資格是「男子,年滿二十五歲,年納稅額五圓以上者」。州市街庄長不但兼任議長,上級主管機關還可以 隨時解散協議會。

所謂「終戰」以後,備受詬病辱罵的行政長官陳儀,不但完成省縣市參議員、鄉鎮市區長及代表選舉,並且辦理國民參政員、制憲國大代表選舉。一九四七年歲末 (年初發生二二八事變)起,也陸續完成國大代表、立委、監委選舉(除監委外都是公民普選)。中央撤退來台以後不到一年,更以直選方式產生縣市長和鄉鎮市區 長、縣市議員等。

二、日本人讀「小學校」,台灣人(極少數除外)只能讀「公學校」。第一所「台灣人的中學校」台中中學校雖然在一九一五年成立,卻是四年制的「不完全中學校」。現名建中、雄中的五年制中學校,台生不到兩成。

三、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以後,開始禁止台灣報紙使用「漢文」,所有政治活動也全盤受到禁制。到了珍珠港事變後,更是如火如荼地推展「皇民化」運動。

1、改姓氏:林氏改為「西河」或「二木」,鍾氏改為「金重」或「金童」。
2、傳統神佛「升天」:關公、媽祖、開漳聖王、福德正神遭到廢棄,家戶改拜日本天照大神,自家祖宗牌位縮居神桌角落。
3、穿和服演歌仔歲,布袋戲、皮影戲以日語演出。
4、鼓勵申請為「國語家庭」,可以得到較多食物配給。
5、在家修行、不圓頂、不穿袈裟、不拜偶像的「菜堂」齋教,以及尊奉儒宗、扶鸞起乩勸善的「善堂」,都被迫依附東洋佛教(臨濟宗、曹洞宗),須延請剔光頭的和尚擔任住持,才能繼續存在。

四、台灣人的經濟活動,只能侷限於街庄級信用組合(即今半個農會)。台中人陳炘想成立信託公司,不准;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曾祖父蘇雲英,雖然與里港董家、 美濃宋守四(宋宦勳的曾祖父),合組台灣商工銀行(戰後易名第一銀行),但是只有出錢的分,實際營運都掌握在日籍董監事手中。

第一憨,呷菸噴風;
第二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第三憨,選舉運動;
第四憨,背祖忘宗?

七年多前,民進黨執政至今,御用學者紛紛致力於「去中國化」,並且歪曲歷史,試圖把殺死台胞無數、對台胞採取歧視統治的日本視為「宗主國」,但是嘴裡口中卻只會幾句從「三井」學來的「空棒哇」、「哦亥哦」日本話而已。

最後,誠摯地建議阿扁政權所屬學者們,趕緊把握最後七個月任期,不要再操弄與「台灣議會」必然命運相同的「入聯」,不如徹底「去中國」化──廢除中文漢字,改用日本五十音做為國語文吧。

不過,阿扁總統的姓不能改為「潁川」,因為舊時潁川郡是在現今中國河南省。

(中國時報)
--
母忘繳費 業者空便當放字條辱學生

桃園縣蘆竹鄉徐姓國二生,因母親照顧兩度中風的祖母,忘了繳交兩千多元午餐費;四天前的中午,他收到業者送來午餐,便當盒裡沒有飯菜,只有一張寫著「想吃嗎?先繳錢」的羞辱性紙條。

徐姓學生身心受創,他說「當時我只想逃出教室!」返家後,他告訴母親,再也不要看到這個曾經羞辱他的便當盒。劉母轉述,孩子現在極度排斥看到鐵製便當盒;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正生說,徐姓學生可能有「畏懼症」傾向,應就醫診斷。

「奇怪!今天的便當怎麼這麼輕。」徐姓學生回憶十二日中午前往領取學校外包午餐的情況說,他和三名同學一起領到便當餐盒,拿到便當時就覺得怪怪的。打開餐盒,發現是空的,裡面放了張字條,上面寫著「想吃嗎?先繳錢,不想吃也要快還錢」。

徐姓學生表示,第一時間反應是「快要氣炸了」,簡短的兩句話,讓他有受辱感覺,「我趕緊把紙放進褲袋,兩眼瞪著空便當發呆」。

「你的便當怎麼是空的、那張字條寫些什麼?」徐姓學生說,同學看到他的空便當訝異又好奇,他掏出紙條給同學看,同學說要把便當分給他吃,「但我只想趕快逃出教室」。

徐姓學生表示,跑出教室後,立即發簡訊向母親訴苦,回家後告訴母親,「我再也不要吃這家公司的便當了」。還說:「老闆說是引用青少年時下語調,但同學和我都認為,根本就是挑釁」。

徐姓學生是運動好手,原本個性開朗,事情發生後,極度排斥看到鐵製便當盒。醫師陳正生說,徐姓學生顯然是自尊心受辱的情緒反應,其實他真正在乎的不是便當盒,而是便當盒裡的字條。這種感受未必會隨著時間沖淡,甚至可能一看到便當,就產生連結。

陳正生表示,曾診治過一名女子,看到毛絨絨的東西就緊張,原來女子小時候曾遭暴力攻擊,施暴工具就是毛茸茸的兔子玩具。高雄義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李育峻也說,徐姓學生有可能是創傷反應,應提供心理輔導。

(聯合報)
--
華爾街日報網站 將取消收費

「新聞集團」董事長梅鐸十三日在澳洲親口證實,他計畫取消「華爾街日報」網站的訂閱費,以提高網站的點閱人數及相關廣告收入。

新聞集團以五十六億美元收購「華爾街日報」母公司道瓊斯公司,下月將提報股東會通過。自梅鐸有意入主華爾街日報的消息傳出以來,各方一直猜測他會讓華爾街日報網站免費。

華爾街日報網站自一九九六年成立以來一直採收費方式,目前訂戶數已突破一百萬,是最成功的收費新聞網站,年收益五千萬美元。

梅鐸在澳洲南部阿德雷德市向新聞集團股東表示,公司正在研究網路版免費的計畫,取消訂閱費後可吸引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讀者,而且讀者會遍布地球每個角落。取消訂閱費後,廣告客戶將比目前大幅增加,因此增加的收入將遠遠超出訂閱費的損失。

網路廣告近年不斷成長,由於華爾街日報網路要收費,許多新聞網站和部落格都不提供該網站連結。

梅鐸並在接受新聞集團旗下「澳洲人報」訪問時表示,未來目標是把華爾街日報網站訂閱人數提高至兩千萬。他指出,資源免費共享是網路文化的一大特點。

梅鐸指出,報紙業並不是沒有發展前景,華爾街日報未來準備在中國和印度發行。許多人還是喜歡周末讀讀報紙,平日要想吸引讀者卻有一定難度,年輕人平日喜歡在網上瀏覽新聞和各種資訊。一家人吃早餐時搶報紙的時代已過去,面對現實,報紙業也要調整方向。

(聯合報)
--
馬拉松路跑 勉強不得/袁明琦(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電視上看到年度馬拉松路跑邀請,逗趣的父女為微胖爸爸選擇究竟該參加哪一項目,討價還價。

如果真能如此輕鬆決定就好,但不幸的是,近一年來,日月潭秋泳、攀高樓競賽及許多大型戶外活動,都有人因體力不支倒地就醫,讓原本歡樂的賽事成為遺憾。中年的你真還像大學時代那樣健壯嗎?心臟血管的彈性能否負荷歲月、血壓及血液中膽固醇的摧殘呢?

運動有易健康,路跑、或更激烈的活動,對有規律訓練的人還好,但對久未運動或自認身體還健康的人來說,這突如其來的身體刺激,就會造成心肺負擔增加。

路跑引起突發心血管疾病,在年輕、沒有症狀的人較為罕見,但劇烈活動時,心跳瞬間加速,若身體自律神經反應過度,則有可能造成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跳太快而無法將足夠血液送到身體各處。

對 一些有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如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年紀稍長、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平時工作忙碌缺乏運動及抽菸者,突如其來的劇烈運 動,會因為心臟血管動脈硬化導致血管失去彈性,無法隨身體需求進行收縮及運送,因此血壓會快速上升,一不小心,血管破裂,腦中風、心肌梗塞及主動脈剝離就 會發生。

劇烈運動中另一個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是運動中水分流失或電解質不平衡引起。身體細胞因大量飲水或肌肉過勞無法負荷而壞死,稍不注意或未防範,腎臟及心臟都有可能衰竭。

因此,與其要求主辦單位在活動現場架設緊急醫療站,不如先問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參加類似活動。運動絕不能是一時的,平時就要訓練,運動前記得要暖身、並提供足夠的水分供銷耗及代謝。

個人若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或運動過程常感到胸悶胸痛,應主動與心臟血管中心聯絡安排評估及檢查。

運動是為了健康,千萬不能等發病了才懂得去重視及珍惜。切記心臟及血管息息相關也一樣重要,擁有健康的心臟與血管才會有快樂的人生。

(聯合報)
--
菌製塑膠 淡大出新招

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教授董崇民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歷經6年的努力,利用便宜的米糠等澱粉,成功研發出利用嗜鹽菌來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創新的技術領先國際。值此油價不斷飆高,是兼顧經濟及環保的重大突破。

董 崇民表示,其實早在70、80年代爆發全球第一次石油能源危機時,英國化學公司 (ICI)就已研發利用細菌來生產塑膠所需的高分子,後來因為石油價格下跌回穩,這股研發熱潮才冷了下來。最近每桶原油價格飆高到接近100美元的歷史新 高,以石油為材料化學合成的高分子塑膠材質成本上揚,改以細菌取代的點子,才又獲重視。

和國外其他研究團隊最大不同是,董崇民他們採用嗜 鹽菌這種相當特別的細菌當「工廠」,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雙重優點。他們採用的嗜鹽菌,生長在極高濃度的鹽液裡面,其他雜菌根本無法存活,因此少了滅菌這 道程序,成本當然可以大幅降低。這些年來,他們把嗜鹽菌飼養在攝氏37度、常壓的發酵槽裡,大量餵食碳源,並控制氮、磷、硫等營養素的攝取量,這些嗜鹽菌 的細胞內就會源源不斷合成出聚羥基烷酯 (PHA)這種高分子來。

當飼養到一定程度後,就把這些肥嘟嘟的嗜鹽菌從高鹽濃度的發酵槽中取出,置於濃度才10%的鹽液中。在滲透壓劇烈改變的作用下,嗜鹽菌的細胞會在瞬間破裂,再經純水清洗後,即可萃取出相當精純的聚羥基烷酯。

瓶子、杯盤、醫材...這種塑膠都做得到

國內每年的塑膠產量約700萬噸,但幾乎全都利用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等石油原料的高分子製成,無法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對全球生態環境的傷害難以想像,因此如何透過細菌來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已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淡 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教授董崇民表示,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成本很高,目前約傳統石化塑膠的2~5倍,市場佔有率相當低。但自從年前環保署規定大賣場 塑膠減量要達25%後,這些大賣場生鮮托盤均改採生物可分解塑膠,去年的使用量已近1萬公噸,今年可望增加到2萬公噸左右,但市占率只有 0.1~0.2%。

董崇民仍對生物可分解塑膠有信心,並認為大量生產後,成本可下降到傳統石化塑膠的1.5倍左右。他表示,透過嗜鹽菌生 產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其材質是聚羥基烷酯的聚酯類高分子,其成型性和傳統石化塑膠一樣,可製造洗髮乳、化妝品等容器,也可製造盤子、杯子和防濕薄膜等一次 性使用產品;此外,也可用在包覆藥物、殺蟲劑、除草劑等緩釋藥劑,以及外科手術用縫針、縫線等醫用材料,運用範圍很廣。

(聯合晚報)
--
血清素較高 東方人重鬱症少

台北榮總研究兩年發現,憂鬱症具人種差異。北榮利用腦部造影研究國人腦中血清素轉運器蛋白質的量,發現比西方人多三成,因血清素較多者較快樂,故東方人重鬱者比西方人少。

分泌較西方人多三成
北榮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說,血清素會調節認知和情緒,通常躁症患者血清素較高,憂鬱症較低,抗憂鬱症藥物藉由提高血清素轉運器蛋白質,調控血清素分泌。北榮以腦部造影研究各五十名正常人和躁鬱症患者的血清素轉運器蛋白質,比對發現國人的量比西方人高三成。
周元華指國外研究發現,歐洲人憂鬱症基因段長、短段各半,亞洲人長、短段為二比八,顯示可能基因不同,造成血清素分泌不一;腦部造影結果可間接推論亞洲人因血清素較多,情緒、認知調控能力較好,重鬱症發生率較低。
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廖士程說,過去流行病學曾證實台灣較少重鬱患者,但憂鬱症原因多重,北榮研究值得肯定,但僅能當用藥時多一重考量。

憂鬱症小檔案
成因:大腦化學物質不平衡、血清素太少,另有其它生理、心理因素
盛行率:約6%,女多於男
治療:抗憂鬱症藥物、心理治療
症狀:情緒低落、失眠、記性差、胃口不好、頭痛、自殘、自殺傾向等
注意:
.憂鬱症可治癒,但需要時間
.家屬應協助患者就醫,傾聽了解、給予鼓勵
.諒解患者情緒難控制、需陪伴,以防自殘、自殺

(蘋果日報)
--
洗腎停吃鈣鋁片 手指短一截 婦因磷升高吃掉骨頭 身高矮8公分

新光醫院最近發現一名洗腎十五年的婦女,因擔心吃鈣片會造成便秘,吃鋁片會變成尿毒性癡呆症,多年來沒吃鈣片、鋁片,導致骨頭被「掏光」,十根手指頭最末節和下巴居然都不見了,身高也矮了八公分。醫師提醒,洗腎病人無法自行排除磷,應按時服用鈣片、鋁片或新式降磷藥物。

按時服藥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這名四十九歲洗腎婦女日前因骨頭痛而就診,赫然發現她「手指、下巴都被吃掉了,身高也矮了一截」,檢查確認她因未服用鈣片或鋁片,導致體內磷升高,引發副甲狀腺亢進,長久下來骨頭慢慢被掏光。
江守山指該婦女的副甲狀腺荷爾蒙飆高到七百皮克,正常人應低於五十皮克;副甲狀腺荷爾蒙過高時,會刺激破骨細胞的活化,掏光骨頭中的鈣和磷,骨頭會變稀、薄、短,婦女手指、下巴、身高因此都被「吃掉」。

每月須定期檢查
該婦女因吃鈣片多年後出現便秘而拒吃,約五年前體內的鋁升高,醫師要她吃鋁結合劑,她又怕吃多會得尿毒性癡呆症而拒吃,最後新光醫院只好割掉她的副甲狀腺以解決問題。
江守山說,洗腎病人因無法排出體內的磷,須吃鈣片、鋁片或新式降磷藥物,但每天藥量相當大,鈣片一天要吃八至十五顆,鋁片一天要吃九到十二顆,「病人要天天吃,真的很可憐,但不吃就會出現嚴重後遺症。」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林杰樑聽聞此案例時,不可置信地說:「洗腎患者每個月都要檢查鈣及磷的含量,若有異常時得找出原因,這名婦女怎麼會拖了這麼多年沒被發現?」他提醒,洗腎病人每月都要定期檢查一次,少吃高磷食物,且每餐都要吃鈣片、鋁片或新式降磷藥物。

洗腎病人注意事項
飲食: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堅果、內臟、蛋黃、奶、巧克力、茶、咖啡等
服藥:每餐都應服用鈣片、鋁片或新式降磷藥物
檢查:每月都應檢查體內鈣、磷標準值,若超出標準應查出原因

(蘋果日報)
--
社會資源公平再分配/楊惠中(大溫暖弱勢家庭脫困計劃前執行人員)

去 年此時,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甫上任,即大力推動需要花費數億及跨部會整合的「大溫暖弱勢家庭脫困計劃」,相信民眾還記憶猶新。僅是,隨著蘇院長的卸任,階 段性的政策似乎也已告一段落。不禁令人感嘆─台灣新貧族群不斷擴大的此時,社會福利竟仍是斷斷續續,政策的規劃豈能一再嘗試?
由今年中央政府社會福利預算觀之,社會福利支出1,238億元中,用在老農和敬老生生活津貼即花費800億元;反而較具弱勢的中低收入戶僅提供80億元的救助,明顯排擠其他族群應有的福利預算。

老農津貼選舉必喊漲
老 農津貼自民國84年開始發放,當年每人約領3,000元,此後每逢選舉必定喊漲。今年7月亦經立法院審查通過,老農津貼從5,000元調升至6,000 元。以目前登記為農夫且超過65歲者,總人數超過73萬人。經統計估算,每增加1,000元,國家財政一年即要負擔80億元預算。明顯老農已被各政黨視為 「投票籌碼」,看似為老農爭取權益;骨子裡卻是為了當選利益(選票)。各黨派迷信現金發放的結果,其他真正有需要的人反而受害,如此短視近利的考量,台灣 民眾要不變窮,真的很難!
據學者曾巨威分析:「富豪六成以上所得來自股利,靠著股票錢滾錢,財富迅速累積;窮人沒錢買股票,八成以上所得來自薪資,貧富差距當然擴大。」
加上台灣是富人的天堂,租稅負擔率全球最低。在貧富差距惡化的情況下,國家仍「限制」富人稅的上限,從調降土地增值稅、遺產稅到股利所得免稅,受惠最大的仍是金字塔頂端;大多數人反而需要承受差別待遇的負擔。
再者,國家財政主要端賴稅收,既同為台灣人民,理應共同分擔、公平利用;但為數眾多的教師、軍職族群歷來毋需納稅,卻享有一般人甚至更多的社會資源,國家經濟猶如破洞,「賦稅不公」陳年問題依舊。

預防新貧非一味資助
政府雖有擴大照顧弱勢家庭的良善美意,但若未積極「預防」(減少新增個案數),如此政策充其量僅是一再以金錢資助,重複淪為「新貧」與「近貧」的惡性循環窘境。
國家的資源並非無窮無盡,金錢並非真能夠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畢竟,當有許多的政策手段皆可同樣達到脫離貧窮之目的,難道金錢資助即是最佳之方式?福利應該是將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而不是造成民眾過度倚賴社會福利資源的墮性,如此反更不利國家整體經濟!
當我們嚮往美國個人主義追求人生財富與獲利;不要忘了也在複製美國的階級與貧富不均!福利政策豈能反覆、缺乏深思熟慮?如此傷害仍是全體人民,而不僅是弱勢族群!

(蘋果日報)
--
網友大量火星文 躲「防火長城」監控

下有對策
中國官方箝制網路言論堪稱全球之最,透過外界俗稱「防火長城」的中國防火牆,對網路內容進行自動審查、過濾監控及加以分析,並隨時阻斷敏感訊息。

下載反封鎖軟體
但 中國網友與台商也發展出一套與之對抗的方式,最有效的就是利用發源於台灣的「火星文」,進行敏感意見的交流。之前中國專欄作家笑蜀一篇題為「互聯網執政反 襯媒體悲哀」的批評文章,就被著名部落格北風(已被封鎖)用來自台灣的火星文翻譯器,轉成火星火在網路流動,轟動一時。
除參考台灣火星文,中國網友也發展出具中國特色的火星文,如FB代表腐敗,用7-1及5-1來暗指「六四」天安門事件,躲避官方審查。
此 外,由於台灣媒體及國際媒體網站在中國幾乎被封,各種反封鎖軟體則是在中國工作的境外人士之最愛,如freegate(自由之門)及 UltraSurf(無界瀏覽),在Google鍵入兩者名稱,都可找到許多提供下載的網站。一般台商皆用筆記型電腦先在台灣下載,就可在中國自由瀏覽台 灣網站。大陸中心
參考網址:火星文翻譯器下載
blog.onlyone.idv.tw/1020.htm

(蘋果日報)
--
發燒超過38℃ 疲勞 勿打流感疫苗

近 日陸續傳出多例接種流感疫苗後發生神經麻痺等後遺症,雖然疾管局證實並非疫苗引起,但還是讓許多人憂心忡忡。臺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提醒,正在發燒 的人施打流感疫苗可能會讓發燒的身體感覺更不舒服,甚至影響醫師判斷是否為疫苗注射後引起的發燒副作用,可能有發燒或發炎情況的人要避免。疲勞、虛弱或感 冒的人,也應等病情改善或身體狀況轉好,再接受疫苗施打。

可自行先量體溫
李秉穎醫師表示,如果不小心在發燒時注射流感疫苗,約1到2%的接種者有輕微發燒的副作用,不僅會加重發燒病情,也會讓醫師無法判斷是否為疫苗施打後的副作用,造成治療的困擾。李秉穎醫師提醒,應等完全痊癒再注射疫苗。
因 為幼兒和老人注射流感疫苗引發副作用的比例較高,通常幼兒或老人在施打流感疫苗前,醫護人員會測量體溫,確定沒有發燒情況。若是一般成人,醫師會讓接種者 自行判斷有沒有發燒,醫護人員不會一一測量。李秉穎醫師建議,想前往施打流感疫苗的人,可以自己在家裡先測量體溫,如果超過38℃,就暫時在家修養不要注 射。

太疲勞者需避免
施打前可先確定有沒有流鼻水、喉嚨發炎、咳嗽、或頭暈等身體不適的情況,李秉穎醫師建議,最好是在身體狀況一 切穩定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接種。如果這陣子常常熬夜、日夜顛倒或睡眠不足而導致虛弱,還是先調養好身體狀況,不要在感冒或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貿然施打,引免 引發副作用。另外,曾經動過如腦部或心臟等大型手術的人,引發副作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施打前要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是否可以接受注射,比 較安全。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