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99學生跨區讀明星高中 學測較社區高中差
明星高中的迷思粉碎了?教育部昨天公布一項國內首度進行的大規模研究調查顯示,跨區就讀都會區明星高中、且國中基測百分等級(PR值)九九的學生,讀明星高中三年後,參加大學學測的平均成績,竟然較一般社區高中學生低,且落差達四級分之多,徹底顛覆傳統觀念。
教育部為了解相同程度的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社區與就讀非鄰近的明星高中成績表現差異,委託國立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進行《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昨天公布研究成果。
研究六萬多PR九○以上學生
這項研究的對象是九十二年和九十三年參加國中基測獲PR九○以上的學生,共六四六一八人,就讀高中三年後,九十五年和九十六年參加大學學測,有效樣本六三五八一人。
這項研究再從上述母體中,選出就讀台灣西部六縣市都會區的前二志願高中(包括台北市男、女前二志願高中)共廿七校,其PR九○以上學生共三六九七二人,其
中跨區就讀者一四六二○人。另外再選出廿一所「一般社區型高中」,包括宜蘭高中、蘭陽女中、羅東高中、花蓮女中、花蓮高中、台東高中、台東女中、金門高
中、馬祖高中、中興高中、竹山高中、苗栗高中、苑裡高中、溪湖高中、清水高中、大甲高中、北港高中、新營高中、屏東女中、屏東高中、旗美高中,共二四八○
人。
PR九○至九二 學測差異不大
研究將跨區就讀廿七所明星高中PR九○以上學生,參加學測的平均成績,和廿一所一般社區型高中PR九○以上學生學測平均成績比較,結果十分顛覆。
數據顯示,基測成績二四六至二五四分(PR九○至PR九二)的學生,讀明星高中後的學測平均成績五三.九一級分,讀社區高中為五三.九九級分,差異不大;
基測成績二五五至二六四分(PR九三至PR九五)的學生,讀明星高中後的學測平均五六.六六級分,社區高中五七.九二級分,差異逐漸拉大。
PR九九以上 社區高中較領先
到了基測成績二七九分(PR九九)以上的學生,明星高中和社區高中學生學測成績落差竟高達約四分。以基測二九四至三○○分的學生為例,讀明星高中者的學測平均六八.五二級分,社區高中七二.五七級分,相差四.○五級分。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說,這項調查的結論顯示,基測百分等級九○以上的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高中的學生,三年後學業成就表現大多優於就讀非鄰近高中
(包含跨登記分發區、跨縣市)的學生。他呼籲,國中畢業生升學高中應就近入學,公立高中招生則不要跨區宣傳搶學生。
捨建中讀宜中 一樣上台大醫科
「我的成績可以上建中,但我選擇離家很近的宜蘭高中。」去年大學考順利考進台大醫學系的邱昱舜證明,他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邱昱舜國中就讀的是離家步行僅五分鐘的宜蘭復興國中,九十三年參加國中基測成績高達二八六分,高於建中最低錄取標準,但他選擇的卻是離家更近的宜蘭高中,步行只要三分鐘。
他說,當時如果到台北建中念書,要離家住在台北,很辛苦,環境又不熟悉;長輩尊重他的選擇。選擇宜蘭高中,放學可在校園或到公園運動,鍛鍊體魄。況且宜蘭
高中校地廣,空氣好、山水好,自己的家鄉環境又熟悉,不需重新適應。住在家裡可獲得家人鼓勵,情緒不好時,還可向家人傾吐發洩。
邱昱舜說,其實學校老師的素質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老師教學態度。宜蘭高中的老師教學認真,不輸明星高中。此外,班上學習風氣很好,同學們相互討論功課,分享讀書心得。學校硬體設施也不錯,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可用網路討論課業,沒有必要千里迢迢到台北念明星高中。
不負所望,邱昱舜去年六月高中畢業後,參加大學指考,以五三三分登記分發進入台大醫學系。
讀台大政治系二年級的黃粒芢九十二年參加基測成績為二七三分,他放棄台北市的學校,選擇離家很近的板橋高中就讀。「七點半要到校,我七點廿分起床就可以了。」他說,就近入學可以省車錢、省時間,他利用省下的通勤時間參加管樂社團活動。
黃粒芢讀板中期間,參加台北縣學生音樂比賽管樂合奏獲得優等,第四屆台管盃管樂大賽高中組第二名,台北縣高中職B組管樂合奏中二區音樂比賽優等。他說,讀大學,人際關係、社團、語言表達都很重要,這些他在板中已學了很多。
他說,國中基測結束後,很多同學選擇就讀台北市的明星高中,但每天通車來回各要耗費約一小時,結果不少同學大學考得比他差。
政大廣告系一年級的林羿瑩九十三年國中基測成績二六六分,她選擇就近讀羅東高中。她說,羅東高中距家僅五分鐘路程,放學回家洗好澡開始休息時,有些住得遠的同學才剛到家。
建中北一存疑 社區高中叫好
國中基測PR九九分別進入社區高中或明星高中,三年後,社區高中生的學測比明星高中的學生高?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認為數據仍有得深入探討。但羅東高中、宜蘭高中等社區高中則覺得深受鼓舞,呼籲家長破除迷思,讓孩子就近入學。
建中校長吳武雄指出,他不知道這項資訊的嚴謹性如何,不予置評。從親情互動、交通負擔、社會因素考量,他支持學生留在社區高中的政策。但每個孩子資質不
同,留原地或到明星高中,見仁見智。假設資質、成績好的孩子留在社區高中,當然會有更多的肯定與關注,自信就會增強。若資質好的孩子集中到明星高中,優質
生同儕間彼此激勵出的火花,也是學習上無窮的力量。
北一女教務主任唐慧文表示,基測PR九九進社區高中的人數少,進明星高中的人數多,兩個統計意義不同,變項很多,應逐一探討。基測PR九九孩子進社區高中是少數,母群體少;進明星高中者還是多數,母群體大,兩個統計意義是不同的。
羅東高中教務主任林仁政表示,教育部的研究代表蘭陽地區優秀的學生,不一定要到都會區就讀才能考上好的大學,像羅東這樣社區型的高中,每年都有不少人考上台大等第一志願的學校。
他說,羅高為這些資賦聰穎的學生特別開設「實驗班」,課程設計加深、加廣及加快學習進度;雪隧通車後,更提供與台北都會區更寬闊、多元接觸的面向,學生根本不需要負笈台北。
國立新營高中校長陳沛郎表示,教育部推動高中職社區化,學生就近升學,社區高中辦得好,學生及家長有信心。但統計結果是否有助於社區高中未來招生,仍需視學校個別情況而定。
負責進行這項調查的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昨表示,兩年多前他就發表調查報告:「留在宜蘭讀高中的學生,三年後考大學的成績,比遠赴台北讀建中等明星高中的同窗好」,當時還有人質疑只做宜蘭地區恐失之客觀。
吳清鏞指出,今年調查報告結論發現,社區高中的師資、設備不亞於大都會明星高中,學生留在家鄉讀書,可免離鄉背井之苦、生活有人照顧,學習效果、大學學測
成績反而比到外地讀一流高中要好很多。有效修正對明星高中的迷思,可供家長、學子在選讀社區或明星高中時的重要參考。
學者:明星高中品牌鬆動
「明星高中品牌鬆動。」台灣師大工業教育系副教授宋修德表示,教育部昨公布《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報告後,在升學排行榜上還算穩固的前二志願明星高中,可能出現鬆動現象。部分社區高中說,辦學得到鼓舞。
不過,還沒看到這項研究結果的不少家長存疑:社區高中真的比明星高中好嗎?
教育部昨天公布九十五學年高一學生就近入學的比例為五八.七○%,和九十一年學年五一.八二%比較,增加近七個百分點。屬「社區高中」的板橋高中校長張輝政說,這項研究公布後對社區高中招收優秀學生無異打了一劑強心針。
張輝政說,板橋高中去年收到二名成績可達第一志願的學生,其中一名是學校老師的孩子。這名老師之前看到一名成績很好的學生到台北念明星高中後,大學考試表現不佳,於是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就近入學,適應也很良好。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這項研究結論「印證了大家無法說出的秘密」。他自己的孩子讀高中時,就近讀台中的社區高中,後來學測考了七十五級分,現在讀陽明醫學系。
吳忠泰說,他支持就近入學,不僅可以節省通車時間,還可獲得家庭支持。此外,對任何一所學校來說,成績好的學生留在當地讀書,就是對學校老師最大的鼓勵。
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說,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昨天公布的這項研究破除了許多家長似是而非的觀念。教育部這項研究的調查對象是全面性的母群體,不是推論,研究結果具說服力。他認為,這項研究公布後,未來前二志願的明星高中品牌也會鬆動。
破除明星迷思 還要更多數據
教育部昨天公布一項研究報告,告訴全國民眾,同樣程度的社區高中學生,參加大學學測的成績優於明星高中;明星高中的學生,非跨區生比跨區就讀學生的學測成績表現優異。
這項研究,教育部將繼續做下去。如果都顯示同樣結果,明星高中鐵定被打破。「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正是教育部擺明要推動的施政重點。
教育部今年初宣布推動十二年國教後,社會要求教育部提出「學區劃分」及「入學方式」配套措施,但教育部提不出來。原因是,在高中職未達到均質化、就近入學未取代明星高中的迷思前,學區根本劃不出來。
教育部昨天公布的研究,對家長而言,相當有參考和引導的價值;對社區高中有激勵作用;對明星高中則衝擊很大。
這項研究用的全體學生母數等於普查,按理說,極具說服力。可惜的是,研究在進行「明星高中」和「一般社區高中」學生成績比較時,選擇的廿七所台灣六縣市前
二志願明星高中是哪些,並沒有公布。而且比較成績時,是整體籠統的平均分數,完全看不出台北市明星高中學生的學測平均成績是否比一般社區高中的學生高。
此外,台灣有那麼多社區高中,這項研究為什麼選擇這廿一所一般社區高中?其中是否有內情?教育部要用這項數據告家長,就近選擇台北縣的高中,不要選建中,能說服家長和學生嗎?想取信家長,還得拿出更多研究。
(中國時報)
--
PR值前10%就近讀高中 學測較優?
許
多優秀的中南部學生,離家千里迢迢到台北念建中、北一女,這樣的選擇值得嗎?教育部昨公布首例大型研究調查,指出國中PR值在九十以上的學生,如留在離家
近的社區高中就讀,三年後考大學的成績平均比遠赴都會區念前二志願明星高中的成績高;呼籲學生就近入學、不要跨區就讀。
這項調查的取樣是成績前段的學生(基測分數約二百六十分以上),也就是說,這些學生不論留在本地或跨區,其程度本來就是較多數學生突出的。
同
時,教育部昨天公布的研究結果,並未包括基北區內的社區高中樣本及跨縣市就讀分析,例如可上建中、但選擇就讀在地的基隆高中或北縣新店高中的學生,和跨縣
市就讀建中的學生,三年後表現有何差別?基北區考生多達八萬人,占總考生近三成,區內跨縣市就讀社區高中的效應,這次並未分析。
教育部委託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主持「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把九十二及九十三年參加國中基測,成績在前百分之十(PR值九十以上)六萬三千多人,分為就近入學及跨考區就讀兩組,再比較其三年後考大學的學測成績。
結
果發現,基測成績同分的學生,如選擇留在本地登記分發區(全國有十五區,如北北基分發區),考大學學測的平均成績比跨分發區的學生好;若以縣市區分,留在
本縣市的學生,學測成績也比跨縣市就讀的學生好;這項調查還把就讀完全中學的學生,直升本校高中部與就讀他校兩組的學測成績相較,以直升本校的學生表現較
優。
這項調查還把PR值九十以上學生,就讀一般社區高中與跨縣市前往都會區就讀前二志願明星高中,如建中、北一女、台中一中、雄中、雄
女,三年後考大學的成績相比較,結果就讀社區高中的學生學測成績明顯勝出;在國中基測量尺分數最高的群組,讀社區高中組學生的學測成績平均達七十二點五七
分,比跨區讀傳統明星高中的學生多了四分以上。
此外,研究也分析廿七所在都會區排名前二志願的明星高中學生,發現有二萬二千多人來自本縣市,外縣市來的則有一萬四千多人,本地生的學測成績也比外縣市學生高一級分左右。
教育部指出,從這項研究可以發現,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仍未臻成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就近入學學生不需每天長途跋涉、面對生活與學習型態落差的衝擊,且與家庭系統成員間有較多的互動、可獲得較多的情緒支持、協助,學業成績表現也會比較好。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出,未來將鼓勵公立高中加強向距離近的學區內學生宣導、招生,不允許其跨區招生。
主持這項研究的吳清鏞則表示,他看到許多跨區就讀的孩子真的很辛苦,晚上回家都十點多了,根本沒看到爸爸媽媽,第二天一早就要出門,家長給錢都是留在桌子上,「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的問題很大。」
學生經驗談 7:30到校 20分起床來得及
就近就讀好處不少。三年前棄建中,選擇離家僅三分鐘的宜蘭高中,邱昱舜今年以五三三分的指考成績考上台大醫學系,「如果不是常跟家人相處、偶爾發洩一下情緒,我不會考得這麼好;而且宜蘭好山好水,念書累了還可以跑跑步,到宜蘭運動公園逛一逛。」
邱昱舜說,他在宜蘭高中班上的討論風氣很盛,而且設備、圖書館都很好,老師的教學也十分認真,「我相信不會輸明星學校的老師。」
去年考上台大政治系的黃粒芢,當年的基測成績是二七三分,他提到選擇板橋高中就讀的原因時,開玩笑地說,「七點半要到校,我七點廿起床都來得及!省下通車的時間,也省不少車錢。」這些省下的時間,黃粒芢則投入了他最愛的管樂社,「我們社團拿過全國第二名哦!」
去年考上台大政治系的黃粒芢,當初選擇留在板橋高中就讀。(記者薛荷玉/攝影)
住宜蘭的林羿瑩,當年基測成績是二六六分,可上北市的松山高中,但她選擇就讀離家僅五分鐘的羅東高中,她考上政大廣告系。
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說,今年宜蘭地區國中基測前三百名的學生,只有一人到台北唸高中,其他都留在宜蘭本地了;為了讓優秀學生有不輸台北的環境,他們常請學者專家來校演講,還帶學生到中研院參觀研習。
台北縣表現亮眼的板橋高中校長張輝政說,今年板中留住了兩名原考上北市第一志願的學生、一名第二志願、還有九名第三志願的學生。
數據會說話 也會說謊
教
育部積極鼓勵學生就近就讀社區高中,教育部的大型調查結果也呼應這項政策;不過,數據會說話、也會說謊話,這項研究所指的「社區高中」,有大半是宜蘭高
中、花蓮高中、花蓮女中、台東高中、台東女中、屏東高中、屏東女中等地區明星LOCAL
KING,與一般民眾心目中的社區高中仍有差異,使這項調查結論也受到質疑。
為免引發風波,教育部並未公布廿七所都會區前二志願、即明星
高中的名單;至於用來與其相較的,則是主持研究者口中有「嚴格操作定義」的社區高中,也就是區內有學生流出到外區,卻沒有外區學生流入、通常是較為孤立的
地區,在此定義下,如板橋高中還會有桃園的學生來念,就不算是「社區高中」。
北北基基測報名人數就達八萬人,占全國近三成,北北區內沒有任一所高中被定義為「社區高中」,進入抽樣母群體,這項成果能否推論為都會區內學生就讀鄰近社區高中,成績會比讀明星高中好?仍然存疑。
此外,全國十五個登記分發區,如分區進行統計,各區也可能呈現極大差異,這一部分的統計數據,教育部也尚未公布。
再者,由於跨區就讀的人數較少,統計時如本區、跨區兩組,樣本數差距過大,也可能讓結果失真。如以登記分發區分組,本區學生抽樣數為六萬人,跨分發區的學生僅三千人,形成「大組」比「小組」的現象。
教育部鼓勵學生就近入學的用心良苦,但學生與家長們為何要捨近求遠?主要還是求「好」。如宜蘭高中、板橋高中等昨天被教育部舉為模範的社區高中,其實早就是民眾心中的「星光二班」,光芒雖不如一班閃耀,但在就近的優勢下,也能吸引一流學生。
教育部不斷強調,念社區高中不見得差,這說中部分事實,但卻並非全部事實。一些辦學績效不佳的社區高中如果不提升水準,恐怕不是一紙研究,就能叫得動學生放棄傳統明星高中來歸。
北一女校長:取樣不明難比較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昨天說,高中職社區化的政策非常值得鼓勵,畢竟對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在家附近就讀,生活有家人照顧;如果要選擇跨區就讀,家長必須考量學生的個性必須很獨立,能夠照顧自己。
北一女中校長周韞維對教育部的調查結果持保留態度。她提出質疑,沒有看到整個內容細節,包括取樣地區、各類組平均分數如何計算等,很難進行比較。
她強調,台北縣市或幾個主要都市區,學測成績平均會比東部高出很多,須再進一步細分探討,數據會比較有意義。
建國中學校長吳武雄也贊成高中在地化的政策。他認為,讓學生原地就近就讀的政策是正常的,這幾年家長這方面的認知觀念也高很多,以建中為例,早期聯考時代,外縣市來的學生比率高達三成,但這一兩年降到約百分之九。
不過,吳武雄也表示,對建中學生而言,一些資質相同的學生在一起,同儕之間激發出來的火花與力量很驚人;學生求知的資源不只是老師,一加一不等於二,因此學生才會願意千里迢迢來就讀。
學者看法 頂尖遇上頂尖 未必遇強則強
教育部公布數據,替社區高中釋放利多,但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周愚文卻提醒,本來資質還不錯的孩子,如果選擇就近念社區高中,可能得傾全力,才能維持住自我競爭力。
周愚文用短跑比喻,一個跑一百公尺要九點九秒的選手,在明星高中遇到的多是旗鼓相當的敵手;但在社區高中,其他人可能跑十五、十六秒。這時候,學生只得靠自我約束力,另外,得視社區學校能否提供良好資源。
台
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也表示,就近就學的關鍵還是在社區學校環境、師資設備是否優質化。曾有科展冠軍資優生,儘管可選填建中,最後選擇板中,大學一樣照上
台大,還節省了跨區就學的時間精力成本。又如一位師大特教系公費同學,是當年第一類組榜首,高中念的是彰化高中,也非台中一中。
在崇尚明星高中的想法裡,父母期望孩子「遇強則強」,吳武典卻表示,根據「回歸趨中率」,結果可能不是這樣。某些頂尖的學生一旦遇上更頂尖的學生,有時程度反向中間靠攏;但遇到一群普通、相近的人,有人反而會冒出頭來。
吳武典表示,讓孩子唸明星高中,父母得思考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孩子的性格是否能將挫折壓力轉化為激勵,而不是在明星高中哭泣。他建議就讓明星高中回歸市場,但多多鼓勵社區高中,加強提升素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更是抱持絕對支持就近就讀的立場,認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與其讓孩子念明星高中,在壓力中成長,倒不如多些成就經驗,建立信心。
林文虎表示,根據他的觀察,這一兩年來,的確有愈來愈多的家長、孩子觀念逐漸成熟,不再像過去一窩蜂追求明星高中,分析原因可能是少子化,父母願意真的關心孩子;另外,學校也轉型,辦得比以前好。
(聯合報)
--
高中跨區 成績不如社區生 就近入學者 學測分數高一分
教育部昨首度公布大規模追蹤統計,顯示全國跨縣市、跨學區就讀的高中生,平均大學學測分數不如就近入學者,呼籲家長打破傳統升學迷思。家長團體認為,學生願就讀社區高中的「雞首效應」逐年增加,但教育部部分統計數據差距過大、不夠精準,也應更努力宣導正確升學價值觀。
打破迷思
教育部委託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追蹤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參加國中第一次基測學生,PR值九十、二百四十六分以上共六萬三千五百八十一人,對照三年後大學學測總級分,發現留在原登記分發區、國中所在縣市者,分數比跨學區、跨縣市就讀者高約一分。
跨縣市就讀全國二十七所前二志願明星高中的學生,學測分數也都比同高中的本縣市學生低;就讀全台二十一所社區高中、基測二百八十四到二百八十八分者,成績更比跨區就讀全國二十七所前二志願高中者,平均高出四點六六分。
數據差距大遭質疑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說,若刻意跨區就讀明星高中,恐浪費通勤時間且缺少家人關心,成績表現不一定較佳。教育部明年三月前將公布第二階段分區調查結果。
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說,偏遠高中會重點培植優秀學生升學,當成招生宣傳,許多家長更鼓勵孩子「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但教育部拿二千四百八十個社區高中學生,與一萬四千六百二十個跨縣市就讀前二志願高中者比較,數據差距過大、不夠精準。
就近回家有人照顧
全
國家長團體聯盟秘書長陳松根呼籲教育部,加強宣導以破除跨區讀明星高中迷思;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認為,此調查肯定社區高中辦學努力。台大醫學系一年級
學生邱昱舜當年放棄北市建中,就讀家鄉宜蘭高中,他說除有家人照顧,放學回家吃晚飯後還可回校自習、跑步,一點都不後悔沒念明星高中。
教育部就近入學調查結果
對象:1993、1994年國中第一次基測成績前10%(PR90、量尺分數246分以上),並參加1996、1997年大學學測共63581名學生
結果:
˙選擇就近入學公立高中的學生,學測分數大多高於跨區、跨縣市就讀者
˙留在國中所屬分發區、原縣市就讀高中者,學測分數比跨縣市、跨學區者好
˙完全中學國中部直升高中部者,學測分數比到外校就學者好
˙就讀都會區前二志願高中者,本縣市學生學測分數比外縣市者好
˙就讀社區型高中者,學測分數比跨縣市就讀前二志願高中者好
(蘋果日報)
--
近5%大學生 不喜歡自己性別
台大醫院精神部一項針對國內五千多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近五%受訪者不滿意自己的性別,女生比例高達七.二六%,約是男生的四倍。醫師表示,這是文獻上國
內外首度針對成人「性別不悅」(Gender Dysphoria)進行的大規模調查,大學生對性別的「不悅」比例「偏高」,令學者驚訝。
這份由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導的研究,於二○○三至二○○四年進行,針對北部幾所大專院校一年級新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五○一○份,其中男生二五八五人、女生二四二五人。
台大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賴孟泉表示,該研究原為瞭解國內大專生廣泛性的身心適應狀況,「性別認同」只是一百多個問題中的一題。
問題是:「過去六個月以來,我有希望能夠變成異性性別的想法?」選項有四:「從不、偶爾、常常、總是」。
選擇「常常」或「總是」的男女生受訪者占四.四九%,其中女生高達七.二六%,是男生一.九○%的近四倍,代表不少的小女生「不想寧為女人」。選擇「總是」希望變成異性性別者,不分男女約一.四二%。
七.二六%大學女生 不想當女人
賴孟泉表示,由於是「意外」的研究收穫,當時研究團隊並未針對此一子題設計其他問題詳加探究,無法確切得知個別受訪者「性別不悅」的程度與原因。
但可確定的是,賴孟泉說,坦承「不喜歡自己性別」的大學生,自述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的家庭支持,明顯較其他人少;對父母教養態度的評價也較少感到親密、愛與溫暖,取而代之的是諸多設限,以及過多的保護。
性別不悅比例偏高 學者驚訝
他強調,過去醫界極少觸及性別不悅議題,僅就接受變性手術的「極端」個案數回推,一般多認為有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的比例可能只有萬分之一。國內學子將近五%的性別不悅比例,頗令專家學者震撼。
賴孟泉強調,國外類似研究僅荷蘭於二○○○年針對全歐洲兩萬多名、七到十歲雙胞胎問卷調查,表示不喜歡自己性別的比例約一%;對照台大此次研究,選擇「總是」希望變成異性性別者一.四二%,頗為相近。
娘娘腔當兵 憂鬱上身想自殺
一名年輕男子從小就喜歡芭比娃娃及家家酒,青春期後他開始討厭自己的性器官,甚至出現想變性的念頭。但因沒有勇氣就醫,去年底當了兵,期間每天與男生一起洗澡,「袒裎相見」的生活,逼得他憂鬱到想自殺。
這例個案是國軍左營總醫院精神科日前在精神醫學會提出的報告,當事人為廿五歲未婚男性,去年底入伍後,持續出現憂鬱、失眠、自殺意念等症狀。軍中長官見情況嚴重,帶他就醫,經鑑定他有「性別認同障礙」。
該院醫師陳瑋挺表示,這名男子因父母忙於工作,從小就由同性戀的阿姨照顧,個案自述,他從小就愛女生的玩具,小二開始開始就意識到自己想成為女生;升國中後,因心理與生理性別差異對他造成的困擾,日益加深。
陳瑋挺說,男子高中時曾在髮廊打工,由於環境「允許」他作比較不一樣的打扮,上班時都穿女裝、化妝、戴長假髮,頗怡然自得。
但他二技畢業後不得不去當兵,因從心底就認定自己是女生,與一群「臭男生」一起生活、裸裎以對洗戰鬥澡,聽他們沒完沒了的黃色笑話,讓他不自在到了極點。
所幸軍中長官及時發現個案的不對勁,安排他至國軍左營總醫院精神科就醫。他住院期間,醫師短暫開給抗焦慮劑及安眠藥,主要仍以團體、個人支持性心理療法為
主。
為何討厭自己的性別? 女生恨經痛 男生厭當兵
大學生真的討厭自己的性別嗎?答案是某些時候「會」。大部分女生說,「經痛」或「生小孩」時,恨自己是女生;男生則是「當兵時」會大喊:為何我是男生!
淡江大學陳姓女同學表示,身邊好幾位朋友都有相同的問題,每個月時間一到,就會聽到那句老話:「可惡,我為什麼不是男生!」
陳同學也認為,東方社會對女性不公平,例如,學校只有女生宿舍有門禁,美其名是保護女性,卻是嚴重的限制自由。「為何要把小白兔關起來保護不被大野狼吃掉,而不是把大野狼關起來,讓小白兔自由奔跑?」
新竹某公立大學女生則說,女生被「以貌取人」的情況比男生嚴重,尤其男多女少的學校,長的稍醜的女生不但不容易被當作寶,反而會被加諸「恐龍」的名號,這時她就恨自己為何不是男生。
男生什麼時候會討厭自己的性別呢?正在當兵的殷姓士官說,從來不會討厭自己的性別,只有兵役體檢的時候,找不到自己有何條件可以不當兵,才恨不身為女兒身。
剛從政大畢業正在等「兵單」的林同學也憤恨地說:「如果我是女生,早就找到工作,每天等著領薪水好了!」
(中國時報)
--
醫學重大突破 人類皮膚細胞成功變身幹細胞
美日科學家已成功讓人類皮膚細胞轉變成具備變色龍般能力的胚胎幹細胞,這是一項驚人突破,有朝一日或許能提供與複製胚胎相同醫療效益,卻不會引發倫理道德爭議。
美日兩個研究團隊今天同時發表的兩份劃時代論文,披露這項研究突破。這是繼五個月前科學家宣布,成功藉由基因操控,讓老鼠皮膚細胞變成擁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性能後,美日研究團隊於競相邁向在人類皮膚細胞上獲得相同突破的難分軒輊成就。
這項「直接重新編程」技術,可規避一大堆倫理、政治和實務障礙,這些障礙妨礙了藉由複製胚胎製作人類幹細胞的各種嘗試。
知悉這項研究工作的科學家表示,仍存在諸多科學疑慮,繼續追求複製策略依然至關重要,但這項新突破是一個重大成就。
一直致力於自複製胚胎中取得人類幹細胞的美國先進細胞科技公司科學長藍札表示,「這項研究代表重大科學里程碑,相當於生物學上的萊特兄弟首架飛機。」藍札表示,「有點像是曉得如何把鉛變成黃金」,但也警告指出,當前距離提供醫療效益還很遙遠。
但其中也有一個圈套。現階段,這項技術必須擾亂皮膚細胞的DNA,有引發癌症的風險。因此在胚胎幹細胞最廣受人稱道的應用上勢必仍無法讓人接受,即製作理
論上能用來治療諸如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和脊椎受傷等疾病的移植組織。但DNA擾亂是這項技術的副產物,專家表示他們相信能予以避免。
這項新研究突破分別發表在「細胞」和「科學」期刊網路版。在細胞期刊發表的論文,來自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來自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幹細胞先驅湯姆森實驗室的專家游瓊英(Junying Yu,譯音)領導的研究團隊。
兩個研究團隊均報告指出,已在一連串實驗室試驗中,成功製作出宛如幹細胞的細胞。
(中國時報)
--
皮膚細胞 可轉化成幹細胞
幹
細胞研究出現重大轉折。兩本權威期刊「細胞」及「科學」二十日同時刊出來自美國及日本兩個研究團隊的報告,證實皮膚細胞經過「基因直接重組」
(direct
reprogramming)後可以轉化成為具有胚胎幹細胞特性的細胞。這項發現一方面解決了利用胚胎進行幹細胞研究的道德爭議,另一方面也使得幹細胞研
究的來源更不受限。
分屬京都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兩個團隊雖然獨立研究,但使用的方法幾乎完全相同,更巧合的是竟然同時分別被
兩本期刊審核通過,證明基因直接重組技術的確有效。他們所使用的方式都是利用病毒將四個基因送入皮膚細胞,促使普通的皮膚細胞產生變化,最後成為帶有胚胎
幹細胞性質的細胞,稱為誘導式多能性幹細胞(iPS)。
日本的山中伸彌及美國的余俊英(譯音)率領的兩組研究不同之處僅在於,山中伸彌使用的是一位三十六歲婦女的臉部皮膚,而余俊英則是使用新生兒的包皮;以及兩組使用的四個基因(這些基因已知能開啟或關閉其它基因)中有兩個不同。
余俊英所屬的實驗室是由幹細胞研究先驅詹姆士.湯姆森(見圖、美聯社)所主持。湯姆森因為在一九九八年首度完成胚胎幹細胞分離而名噪一時。
山
中伸彌則是在二○○六年首度宣布,運用基因直接重組技術,可以在小鼠身上製造出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細胞,不過兩者差異還很大;而在今年六月,山中伸彌進一步
指出,已經可以製造出幾乎跟胚胎幹細胞沒有差別的細胞了。雖然這次的研究還是發現iPS跟胚胎幹細胞在基因活動上不太類似,但iPS可以用於科學研究,而
複製出的胚胎幹細胞則可用於其他用途。
胚胎幹細胞研究會傷害發育中的胚胎,因此引發宗教界強烈抗議,但皮膚細胞則不具道德爭議。
(自由時報)
--
人體皮膚 可培育幹細胞 美日同步突破 毋須再用胚胎
幹細胞研究出現重大突破。美日兩個研究團隊昨天分別宣布,已成功從人類皮膚細胞培育出具備胚胎幹細胞功能的細胞,未來毋須使用胚胎,即可取得幹細胞,避免因使用胚胎所引發的道德爭議。
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博士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余俊英(Junying Yu,音譯)博士昨天分別在《細胞》和《科學》期刊發表此重大突破。余任職於幹細胞研究先驅湯姆森(James Thomson)的實驗室。
改變基因組合方式
兩
組人馬方法大致雷同,山中伸彌選擇一名36歲女性為實驗對象,余則選擇一名新生兒,透過一種濾過性病毒載體,將四個基因導入皮膚纖維原細胞,四個基因會在
細胞中產生蛋白,改變其他基因的組合方式,重組成新細胞,使得普通細胞具有幹細胞功能,這種新細胞被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簡稱iPS)。今年六月,科學人員僅在老鼠身上實驗成功,如今在人體獲得突破。
「先進細胞科技」科學家蘭薩表示,「這是重要里程碑,就像找出將鉛變成金的方法」。長期以來,胚胎幹細胞因可培育出可供移植的器官,因此被視為治療帕金森症或脊椎傷害等疾病的萬能細胞。
不會排斥自體器官
此新技術只是將人體細胞基因重新編排,即可產生具有幹細胞功能的新細胞,不僅無涉道德爭議,而且若以病人自身的皮膚細胞進行此療法,其培植出的器官,也不會出現排斥現象。
外界質疑,該技術須瓦解皮膚細胞的「去氧核醣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簡稱 DNA),可能會引發或導致癌症。但研究人員表示,此副作用未來應可找到避免之道。
幹細胞研究重大進展
1981年 英美兩組研究人員培養老鼠胚胎幹細胞成功,醫學界相信幹細胞研究有助醫療發展
1998年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湯姆森(James Thomson)在體外培養胚胎幹細胞成功
2003年 美國學者利用老鼠胚胎幹細胞培養出雄性生殖細胞,注入雌性卵子能培養出胚囊
2005年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將老鼠皮膚細胞轉變成幹細胞,不需要使用胚胎或卵子
2006年 美國科技公司宣稱能以不傷害胚胎方式,培養幹細胞,避免道德爭議
2007年 美日科學家將人類皮膚細胞,重新轉化成胚胎狀態的幹細胞,毋須卵細胞和胚胎
(蘋果日報)
--
學碩士三子無業 老母撿魚當菜
每當基隆正濱漁港有遠洋漁船返港卸魚,六十五歲的林媽媽就準時出現在碼頭邊,彎著腰專注撿拾散落一地的魚蝦,帶回家為家人加菜。旁觀者都曉得,她的三個兒子,兩個頂著台大碩士學歷的光環,一個是文化大學畢業,卻全都失業在家。
物價飛漲,正濱漁港近來出現一批「撿魚族」,人數大概十幾、廿人,遠洋漁船約兩星期靠岸卸魚一次,工人快手快腳,魚蝦不免飛散一地;雖然髒,但「撿魚族」眼中卻是免費的海鮮,只要船一靠岸,他們就現身,林媽媽是其中一員。
瘦小的林媽媽不在乎濛濛細雨,一心盯著地上的魚蝦,捧著保麗龍碗、用筷子仔細撿啊撿,深怕錯過好料。她說,先生、兒子愛吃水餃,她專撿蝦,回家可以包鮮蝦水餃。
林家既不是政府列冊補助的低收入戶,也不是身心障礙家庭,但在基隆中正區嘉華社區的住家,僅十來坪,一眼望去,頗能理解為何她要在漁港撿魚維生。
不過,當林媽媽自豪地提及三個兒子的學歷,「老大、老二是台大碩士、老三也是大學畢業喔!」一般人總會睜大眼問:「那幹嘛去撿免錢魚蝦?」她才會淡淡地補一句:「三兄弟都失業,撿些魚蝦,省一點買菜錢。」
目前,林家一家五口的生計就靠六十五歲爸爸林清泉的退休金。林爸爸從事電工行業,四年前因罹患神經退化疾病後退休,尚未痊癒,整個人瘦得只剩卅七公斤。三兄弟都沒工作,林媽媽除了撿魚蝦,還得拾保特瓶變賣貼補家用。
林家三個兒子中,卅六歲的老大是台大造船系碩士,卅四歲的次子是台大機械系碩士,卅二歲的老么是文化大學食品加工系畢業;三兄弟全是單身,也都是基隆中學畢業考上大學的,求學期間從沒上過補習班,老二更厲害是高中聯考榜首,還因此上過報呢!
或許是書念得多、想得多,三人換工作如家常便飯。老大曾是中船基隆廠員工,五年前中船基隆廠裁員時,領了十多萬元資遣費先出國旅行。之後,到高雄一家私人
造船廠,但南北兩頭跑,工作二、三年後辭職。隨後到台灣航運公司工作,林媽媽替兒子講話:「主管忌妒老大的高學歷,他只好辭職。」
老二曾在一家私人電機企業公司上班,負責電機業務行銷,一天到晚汗流浹背跑業務,今年初也辭掉工作換跑道;目前他又找到一家電機公司,準備下星期報到。老么曾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去年底也辭職。
林媽媽從未抱怨三個兒子失業在家,夫妻倆表示,只要三個兒子沒變壞,不會催他們找工作養家。林媽媽強調,她又不偷不搶,撿拾別人不要的魚蝦,不覺得可恥。
(中國時報)
--
迎接後石油時代/紀舜傑(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近來因為油價屢創新高,帶動物資及民生相關產品的漲價成了朝野攻防戰的焦點,甚至有人說大家掛在嘴邊的「什麼都在漲,只有薪水不漲」這句話可能變成壓垮民
進黨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全世界各國的執政者都在面臨這波油價上漲的難題,石油及能源是全球性的問題,是整體人類的共業,台灣政府和人民應該嘗試
將視野提升及以較宏觀的層面來看待問題。
石油價格上漲是整個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也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必要手段。
首先,石油自從在十九世紀中葉起開始取代煤炭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能源,石油世紀裡人們因為這項能源大幅提昇物質生活水準,大家都要更舒服的空調、更舒服便
捷的交通工具、更廉價且實用的商品。但是石油也帶來相當多的負面結果,例如環境的破壞、氣候的異常變遷、國際紛爭和衝突,當今最令人擔憂的全球暖化和中東
和平問題都跟石油有密切關係。
石油的供給趕不上全球的需求也是問題所在。早在一九九○年代有識之士便提出警告,如果發展中國家要求(或事實上達到)已開發國家三分之一的生活水準,那將
嚴重地破壞地球的生命承載量,意即地球將無法供養所有的人口。現在金磚四國的崛起所帶動的能源需求已經逐步接近此項預言。試想如果每十個中國人中有一個人
擁有汽車,那中國最少會有一.三億輛汽車,這需要多麼龐大數量的石油可想而知。
英國石油研究機構 The Oil
Depletion Analysis
Centre也在二○○四年時根據全球原油的供給及需求量,計算出全球將在二○○七年開始進入一個嚴重供需失衡的局面,加上近年來石油供應國如伊朗、伊拉
克、委瑞內拉、和奈及利亞等國的震盪不安,讓投資者擔憂,也給投機客有可乘之機,恐慌加上市場炒作油價便居高不下。
面對這些石油問題,主張開源者有之,也有許多人鼓勵大家節流。在開源方面,石油的能源替代品開發成了許多國家的發展目標,在認知未來過度依賴石油必將降低
國家競爭力的前提下,而且相信科技研發必能找到石油的替代品,因此許多人將重心擺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現
在全球石油替代能源大約占總能源供應的十七%,專家預估到了二○二○年全球消耗的能源有三十%來自石油替代能源。歐洲各國也陸續重新檢討上個世紀末被排斥
的核能效益,許多人在全球暖化的陰影下甚至將核能歸類為最乾淨和環保的能源。
至於在節流方面,許多人大力提倡儉約的生活型態,試圖降低人們的物質慾望和改變消費習慣,就像一九七○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後,大家才警覺節約能源的重要,
因此汽車工業有了革命性的改變,省油節能的考量經常超越以往一味追求的舒適。有些環保人士非常欣慰現今全球媒體相當重視整個地球暖化和氣候變化的議題,但
是擔憂到頭來只淪為社會的時尚話題,就像把「永續發展」掛在嘴邊,但是從不認真實踐永續的作法一般。
思索石油的未來,應該是檢討過往這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地球和自然資源的掠奪的開始,二○○五年,一項關於地球生態系統的調查報告指出,地球二十四個生態
系統中有十五個系統都遭到人們的破壞,或是以不永續的方式對待,雖然不能說都是因為石油而引起,但是石油的使用必須負起相當的責任。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端視面對問題的態度與方法。與其每天在油價上上下下的口水戰中,不如討論國家長期的能源政策,未來全球能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世界大國
們為了自己將來的能源處心積慮地全球部局,甚至發動戰爭以掌握主導地位,在石油供給及需求都將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台灣應該及早準備迎接後石油時代的來臨,
不只是政府該有長期規劃,人民也需做好心理準備。(作者為
(中國時報)
--
保人死、債務亡 銀行公會大反彈
立法院研擬修正民法繼承編施行法,把「保證債務」排除在繼承標的之外,引起銀行公會強烈反彈。銀行公會等四大公會昨天緊急聯合聲明,反對這項修法,因為銀行業授信高達八成都需保人,若保證人死亡後債權全部消失,衝擊範圍高達七兆五千億元。
銀行公會指出,如果按立院修法版本修法,銀行將面臨倒閉命運,也勢必會緊縮對中小企業、一般民眾向金融機構的借款。
最近立法院審議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原先限於未成年人享有限定繼承保障,不必從小就背負債務;但因為很多小孩繼承的債務多屬保證、借款為主,有立委提案增修一一四八條,直接將「保證債務」從繼承標的中刪除。
換句話說,不管繼承人是否成年、有無行為能力,未來可以只繼承財產,不需繼承作保的債務。
由於立法院本周就可能將民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引起銀行公會、壽險公會、中華民國信用合作社聯合社、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等四大金融公會緊張,昨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反對這項修法。
銀行公會法規委員會主委陳政修指出,企業周轉金都是企業主、大股東以信用作保,向銀行融資,一旦企業主身故,或是自殺,就可以一筆勾銷保證責任,只留資產、不留保證債務給下一代,容易造成漏洞。
銀行公會更直指增修一一四八條是「王又曾條款」,因為王又曾掏空力霸資產,但只要他一死亡,所有作保的債務都全不算數,王又曾兒子王令麟等人也都不需繼承作保債務,可以只繼承財產。
不過,行政院長張俊雄昨天對限定繼承修法案「深表贊同」,但反對馬英九主張的無限期溯及既往修法理念。
張俊雄在答覆立委林德福質詢時指出,要解決未成年子女未拋棄繼承所衍生債務的問題,除修法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因此他贊成繼承要限定責任,且在一定期限內可溯及既往。銀行公會也同意可溯及三年。
公會說,對銀行而言,不論是主債務的借款、或從債務的保證債務,都是不可分割的債務,立院擬把保證債務排除在外,無異是在幫助各個惡性倒閉的財團企業,對發生鉅額逾放的企業負責人,免除「負擔保證責任」。
(聯合報)
--
單車租借站 高市南市先試辦
環保署首度推動「公共腳踏車租借系統」,高雄市、台南市展現強烈企圖心,入選為首批試辦縣市。明年七月起在高雄市、台南市區,可租用腳踏車逛市區,結合捷運、火車做短程接駁。
高雄市、台南市、台北市、台北縣昨天都提案爭取補助。台南市由副市長洪正中領隊,環保局長張皇珍等主管全員出動,展現勢在必得的氣勢。
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王玨昨天也帶著大隊人馬提案,為了表達決心,除要求環保署補助一千五百萬元,地方願再另籌一千五百萬元。承諾不只試辦一年,還要讓腳踏車租借系統成為未來高雄市的永續產業。最後評審結果,高雄市、台南市分獲第一、二名。
高雄市提出,未來將沿著捷運紅線,以圈型、點型向四方延伸至少設廿個腳踏車租借站、提供一千部腳踏車,用全電子式控制租借及還車。計畫拓寬人行道,劃出部分做為腳踏車道,車道旁再做綠美化。
二○○九年七月世運會在高雄市舉行,高雄市將以公共腳踏車做為接駁。未來民眾租車時,可買儲值卡或付現,甲地借車、乙地還。
台南市則提出以火車站為中心呈放射狀設租賃站,在人潮眾多的景點、學校、交通乘車站等處設置九十五個租借站、總計一千五百部腳踏車,每個租借站距離五百到八百公尺。
未來民眾可交五百元成為會員,租車前卅分鐘免費、再卅分鐘收費十元,超過一小時後則每小時收廿元。也可購買一日遊卡。
(聯合報)
--
逃避主義/劉森堯
人
到中年的最大危機之一就是陷入逃避主義:不滿意現在的自己以及周圍的一切,而想過完全不同的生活。總之,你感到疲倦,你想改變身分,然後遠走高飛。佩索亞
在《惶然錄》中有一段這樣寫道:「我希望能夠遠走高飛……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論是村莊或荒原,只要不是這裡就行。我所嚮往的只是不要再見到這些,不要
再過這種沒完沒了的日子……」
我無法判定逃避主義思想是好還是不好,但我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有關人生生活哲學的問題,這有可能
帶來毀滅,也可能打開另一個契機。事實上,在人文地理上,逃避主義經常就帶來建立新家園和創造新文化的契機。我們回想過去三百年,歐洲舊大陸的許多人們為
了逃避自然災害、暴政以及宗教迫害等等,而移民美洲,進而在那裡展開了另一嶄新的壯闊局面。四百年前從中國沿海移民台灣的情形,不也正是如此嗎?
人
類逃避的本能首先表現在逃避自然災害和苛政上面,無法對抗,只有逃避另創局面一途。其次是逃避文化,比如逃避都市喧鬧庸俗的生活環境,或是嚴厲的宗教禁
錮,或專擅的思想控制等等。另一個比較抽象的逃避行為,我們不妨名之為逃避混沌,混亂和不明朗的狀態令人感到不自在,這特別表現在個人的生活層面上,比如
愛情結局或生活方向不確定,或甚至對生活感到厭倦,陷入混濁之際,這時,人就難免萌生逃避主義念頭:離開這惱人的一切。
有關個人逃避主義
的行為,安東尼奧尼拍攝於1975年的《過客》一片,令人印象最為深刻:一位著名的電視台新聞記者有一次到非洲採訪,碰巧旅館隔壁房間一位賣軍火的旅客心
臟病突發死了,他頓萌奇想,就和對方調換身分,消息傳回國內宣告他死了,然後帶著軍火商身分回到歐洲過起遊蕩不羈生活,最後死於非命。他後來在路上邂逅的
一位女孩問他:「你在逃避什麼?」他說:「一切。」他同時也這樣說過:人要是能忘記過去的一切多好!
這是一幅鮮明不過的逃避主義畫像,問
得真好:逃避什麼呢?他在逃避社會名望和舒適安定的生活,還有妻子和一切人際關係,什麼都放棄,就只想成為別人,然後過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忘掉過去一
切,到別地方重新做人,自己一個人好好過活,他甚至想到去一個陌生地方,在咖啡館當服務生,利用晚上讀書寫作,以此打發下半輩子。
我相信
這是許多中年人心中經常會浮現的浪漫想法,我自己就如此,可惜從未提起勇氣付諸實現。我猜想上述那位先生似乎做錯了一件事情,即你可以逃避一切,卻不能逃
避自己和生活本身,不管你躲到哪裡,只要活著,每天都要面對令人懷疑的自己,還有那粗糙的、難堪的、折磨人的現實生活。也許大膽拋開現有一切,躍入另一個
未知領域,會是個不錯的做法,但在我而言,卻永遠只是個想法而已。
小時候常聽母親說要離家出走,我問我呢。她說:一起走!我說:去哪裡?母親總是說不準去什麼地方,也提不出任何具體可行方案,這個計畫就永遠胎死腹中了。
(聯合報)
--
勞委會就業指南 e指搞定365行
日前勞委會公布去年各行各業月薪統計,機師、精算師等動輒一、二十萬的月薪羨煞旁人。不過,究竟這些高薪工作平日要做些什麼事?要如何才能進入這些行業?一般人卻苦無資訊。
為了幫助民眾進行生涯規劃、面對職業選擇,勞委會推出我國首部「行業就業指南」與「職業就業指南」,只要上網,就可以知道包括精算師、化學工程師,甚至水電工等七十一種職業的前景、工作環境、薪資,以及如何才能擔任這些工作。
約可涵括六成受僱者
勞委會表示,由於這項計畫屬於國內首創且工程浩大,第一階段將選擇受僱人數較多的二十一個行業、一百個職業先行編撰,約可涵括六成受僱者的行職。目前已經完成食品製造業等十五個行業,以及記者等七十一種職業的資料建置。
以化學工程技術員為例,就業指南認為目前不論傳統工業與服務業部門,都需要化學工程技術員,新興的產業也使得此類人力需求上升。目前人力屬於「供不應求」的情況,高職或專科以上畢業即可就業。
統計資料顯示,化學工程技術員受僱平均薪資約四萬六千元,僱用人數最多的化學材料製造業平均薪資甚至達到五萬四千元。受僱者需具有吃苦耐勞、配合度及穩定性高、主動積極與學習能力強的特質。
至於近年當紅的「商業設計」工作,職業就業指南將這項職業依業務性質概分為平面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產品設計和網頁設計等四大領域介紹。
商業設計工作重視的是持續不斷的靈感和新創意,初任人員起薪或許會因學歷而有不同,但一段時日之後則是以工作表現和年資決定薪資的高低。
勞委會指出,這次的就業指南除訪問各行職業專業領域的企業人士或資深工作者外,也邀集產官學專家共同審查,目前已經開放提供網路查詢,網址是: http://163.29.140.81/careerguide/defult/index.asp。
(自由時報)
--
職業衰竭 工作沒成就感 上班老想休假
您是否曾在工作中,有過這樣的經驗呢?覺得工作步調越來越快,工作量如排山倒海般而來,每天工作就像生活中例行公事,說自己像機器人一點也不為過。
總在星期一上班,就覺得懷念週末時光,到了星期五就開始期待週末,每天不時盯著時鐘,祈求午休與下班時間趕快到來。漸漸地,突然發現自己感受不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或滿足感,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
如果您最近上述的情況特別明顯,不要懷疑,您也許已經有了「職業衰竭」。
面對職業衰竭,你可以有以下幾個方法來處理:
●當您的職業衰竭剛出現不久時,先恭喜這麼快被您發現,可先試著讓自己喘口氣,為自己安排不同的活動轉移注意力,例如:安排假日去旅行,透過運動讓筋骨放鬆,聽舒服的音樂,享受美食,和朋友聚會聊天等。
如果您覺得這些方法嘗試之後,讓您覺得工作不再造成心理負擔,代表您可能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忘了給自己休息的時間,需要改變工作習慣。因此,偶爾添加一些讓自己輕鬆的活動,會讓您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而且也會讓您的生活較多采多姿。
●
當您的職業衰竭出現一段時間,且靠轉移注意力似乎沒有獲得太大的改變時,可思考這份工作是否適合您本人?但這並不代表您沒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而是您可能
沒有找對工作,或者工作環境本身有部分因素,沒有得到適合的調整,因此得重新為自己做個全盤的檢查,甚至規劃適合的工作。
對目前的工作可
考量工作中哪些因素讓您覺得比較困擾,比如:工作固定無法拓展新視野、和個人特長有差距、工作量大薪水少、和主管或同事關係有摩擦。如果上述的因素,是屬
於可以透過協調改變,可嘗試處理;但是,若是屬於不能改變的,偏向環境因素較多,可找一個適合的環境,若屬於個人因素,可藉此機會了解自己,必要時可尋求
專業人員的協助。
有時適切的工作壓力是一種挑戰,可成為繼續工作的動力;但當工作壓力超過負荷,不僅會造成效率減半,也會變成心理的困擾,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
因此,當有了工作壓力時,不妨讓自己停下腳步,觀察自己是屬於上述哪一種情況,試著做調整或改變,讓工作變得更得心應手。
(自由時報)
--
日抽20支菸 禿頭率增
抽菸壞處又添一樁,據國內最新研究,有雄性禿家族史男性,菸抽得越多、或菸齡越久,掉髮狀況會更嚴重。每天抽菸二十支菸以上的男性,禿頭風險是一般男性的二點三四倍。
亞
東醫院與台灣大學對國內七百四十名四十歲以上男性進行研究,評估掉髮嚴重程度,並分析掉髮危險因子。發現抽菸造成髮線嚴重後移的前額禿頭,即「中等嚴重程
度雄性禿」風險,達一點七七倍;每天抽二十支以上,風險為二點三四倍。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皮膚學》國際期刊。該院皮膚科主任蘇琳惠建議,盡速戒菸,以免
禿頭惡化。
尼古丁使毛囊萎縮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說,香菸中的尼古丁會破壞毛囊,加速毛囊萎縮、「循環不好、養分不夠,頭髮易提早衰老、掉落。」高雄榮總戒菸門診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說,禿頭雖非致命,卻嚴重影響外觀,「此研究可成男性戒菸另一項誘因。」
預防落髮須知
˙戒菸、營養攝取均衡,避免吃太油、太燙、太辣食物;睡眠充足
˙避免不當減肥,以免重要蛋白質、維生素攝取不足
˙適度清潔,避免頭皮屑堆積與頭皮發炎;選去角質、抗菌、抗屑洗髮精;避免不潔、潮濕的安全帽
˙勿使用未經醫學證實的偏方
˙女性缺鐵恐導致落髮,建議補充紅肉或海菜
˙糙米、蛋黃、酵母粉等含有生物素,可讓頭髮較粗
(蘋果日報)
--
慘烈的法蘭西內戰/杜念中
罷
工在歐洲並不罕見,在法國更是家常便飯。法國的代議政治並不特別受到人民的信賴。一旦和政府起爭執,人民寧可選擇走上街頭,也不願意在國會中折衝。有人說
這是法國民主的民粹特色;也有人說,這緣由於法國悠久的革命傳統,讓法國人相信人民直接的力量高於一切,在街上行使權利才是真正的民主。
這次法國
運輸系統工會的大罷工就是又一次人民力量的呈現。罷工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充滿改革雄心的沙柯吉總統嘗到勝選以來首次的挫敗。沙柯吉要改革法國,世人皆
知。法國工會準備搏命對抗,也不是祕密。從五月沙柯吉就職以來,政府和工會就快速走向衝突。沙柯吉希望留下協商的餘地。但是工會卻清楚自己的戰略,準備在
沙柯吉發動改革之始,就一舉把他擊潰。
擊潰充滿了改革使命感的總統,是工會的專長。1995年,前任總統席哈克首次當選時,也是一位意氣風發的改革派,振衰起敝的理想並不亞於沙柯吉。但是在工會發動了長達三個星期的全國罷工後,席哈克被迫妥協,完全放棄改革計畫,半年維新就此告終。
75%贊成削減工人福利
席
哈克當選總統時,法國呈現停滯狀態,經濟成長緩慢,落後大部分歐洲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債台高築,政治死氣沉沉。諷刺的是,當了十二年總統,席哈克
留給繼任者的,同樣是停滯、高失業率和龐大的國債。更糟的是,十二年中,法國沒有趕上全球化的列車,反而成為反全球化的中流砥柱。左派知識分子以此為榮,
但是法國各方面停滯不前,替法國贏得了「歐洲病夫」的渾名;法國人對前景感到悲觀,許多人甚至認為法國的盛世已成歷史,現在正處在長期沒落之中。
沙
柯吉給自己的任務就是要力挽狂瀾。他的改革計畫得到了多數法國人的支持。十二年前,工人因為福利遭到削減而罷工時,超過半數的人民同情工人,但是十二年
後,法國人的危機意識使得75%的人贊成削減部分工人享受的特別福利。人民的支持就是沙柯吉的天命,他必須趁著勝選的大好優勢立即推動改革。
這次
受到影響的工人約有150萬人,他們是火車、地鐵、瓦斯和電力工人。根據大戰前的法律,他們的工作因為具有危險性,所以可以在工作滿三十七年半就退休,享
受全額福利,有人五十歲就可光榮退休。其餘工人的退休年限則是六十歲。沙柯吉認為這類工作的危險性幾乎已經完全消失,因此違反了就業的公平原則。所以他的
改革是要把這類工人的工作期延長到四十年。
罷工一周損失逾千億
沙柯吉這樣的舉措自然激怒了工會,罷工幾乎無法避免。對工會來說,捨此一處,無路可退。工會一旦讓步,沙柯吉的改革馬車必然闊步向前。對於沙柯吉,這同樣是背水一戰,政府如果被迫讓步,日後的改革必然更加窒礙難行,沙柯吉甚至會重蹈席哈克覆轍,變成沒有脊椎的總統。
法
國罷工才一個星期,就造成了超過千億台幣的經濟損失。本周陸續會有其他工人團體、公務員和學生加入罷工。罷工看來文明,其實是場內戰,也就是左派口中的階
級鬥爭。沙柯吉如果挺不住,棄械投降,他個人的政治命運大概就難以逆轉,而法國的前景更堪憂慮,往後恐怕再也沒有機會擺脫「歐洲病夫」之名了。
(蘋果日報)
--
影印教科書分享 學生判拘 被告:好心幫同學 校方:省錢觸法 師生借鏡
家境不好的僑光技術學院學生莊子德,用三本舊書向舊書攤換一本舊的教科書《行銷管理》後,好心將其中兩百七十七頁,影印四份送給同學,因而觸犯《著作權法》。昨天被法官判處拘役二十日、緩刑二年,可易科罰金兩萬元,還得罰款兩萬元。
因小失大
針
對學生一再因為影印書籍吃上官司,僑光技術學院昨表示,先前已宣導學生不要為省小錢而觸法,再度發生類似事件,希望全體師生借鏡警惕。雖然學校方面拒絕透
露莊子德的科系、年級,但《蘋果》記者昨在學生宿舍裡找到莊,他說:「我一時好心幫幾個好友影印,沒想到卻吃上官司。自己單純幫朋友影印上課使用,影印的
份量也不多,法院不應拿我開刀,一定會提起上訴。」
還應罰款兩萬元
今年三月間,台中檢警針對逢甲大學、僑光技術學院、中國醫藥
大學附近影印店「富泰」、「上美」等業者,大舉掃蕩違法影印教科書。檢方從委託單追查出莊子德(二十七歲)因上課需要,於三月十四日持「雙葉書廊」出版的
《行銷管理》(新書訂價六百六十元),到文華路上的富泰影印店,要老闆影印第一章到第十章,共二百七十七頁的教科書共四份,每份九十八元。
莊子德
應訊時坦承違法,台中地方法院法官認為他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致出版公司著作財產權受損,也損及國家形象,犯行明確,但考量他沒有前科、態度良好,將他判
處拘役四十天,再依《減刑條例》減刑為拘役二十天,可易科罰金兩萬元。法官除宣告緩刑兩年外,也判決莊應罰款兩萬元。
分印一本書觸法
針
對此案,律師曾耀聰提醒,《著作權法》近年漸受到各界重視,學生和老師不可再像以前一樣,買一本書大家分攤印,因為這樣的作法雖然省錢,卻已經觸犯《著作
權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擅自重製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依法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新台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