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80723

今年前五月 實薪狂縮 28年最慘

通膨陰影下,民眾工時增加,實質薪資卻縮水。主計處廿二日公布今年一至五月平均薪資為五○一九七元,平均經常性薪資為三七○六六元,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年 增率三.六六%,分別比去年同期負成長二.二○%、負二.○一%,雙雙創下一九八○年有統計以來最嚴重的萎縮。


所謂實質薪資係指扣除掉通膨後,民眾實際薪資所得。主計處統計,今年一至五月民眾經常性實質薪資平均比去年同期減少七○三元。今年一至五月工業及服務業受 僱員工平均工時為一七六.四小時,還較上年同期增加一.一小時。也就是說,民眾工時愈長,扣掉通膨後,領到的薪資所得反而比去年少。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昨日指出,國際油價如果一直徘徊在高檔,通膨壓力持續,除非經濟成長帶動民眾的所得增加,否則情況很難改善。

今年一至五月平均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為五○一九七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一.三七%,但扣除通膨之後,實質平均薪資負成長二.二%;今年一至五月平均經常性薪資為三七○六六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一.五八%,扣除通膨後,實質薪資負成長二.○一%。

黃建中指出,所謂經常性薪資是指受僱者每月一般領取的薪水(含本薪及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不含加班費、紅利與年終獎金等,今年以來由於通膨高漲, 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速度不如通膨率,實質經常性薪資就變成負成長了。經常性薪資加上紅利、年終獎金與加班費就成了總薪資,這個月是首次實質總薪資與經常性 薪資雙雙負成長,而且萎縮的幅度居歷年之冠。

我國自八十九年以來,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率大約在一至二%之間,如今通膨高漲至三%以上,民眾的實質薪資相對變成負成長。黃建中分析,長久以來,經常性名 目薪資成長有限,主要受到全球化競爭、產業結構調整、金融業整併等因素影響,除非物價回歸平穩,或是經濟穩定成長,否則這樣的情勢短期很難扭轉。

(中國時報)
--
薪資負成長2.01% 創新高 主計處:實質薪資較去年少703元

通貨膨脹時代來臨,薪水變相縮水。行政院主計處昨公布今年一至五月薪資與生產力調查,顯示扣掉通膨成長後,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較去年同期負成長百分之二點零一,負成長幅度創二十八年來新高,實質薪資較去年同期縮水七百零三元。

通膨導致物價上漲
主 計處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說,一至五月經常性薪資為三萬七千零六十六元,雖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一點五八,但通膨導致一至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百分之三點 六六,比去年同期百分之零點七三高很多,換算後實質經常性薪資變成負成長百分之二點零一,實質薪資為三萬四千三百三十元,較去年同期少七百零三元。
薪水雖縮水,但一至五月每月平均工時一百七十六點四小時,還比去年同期增加一點一個小時。

失業率8年新低
此外,六月失業率扣掉應屆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等季節性因素後,達百分之三點八八,則創近八年來同期最低。黃建中分析,失業率與通膨雙高的「停滯性通膨」,尚未在台灣出現。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分析,今年第二、三季能源和食物價揚,國內經濟成長率卻未能大幅成長,薪資負成長並不意外,「但研判第四季小麥價格下降,油價漲勢趨緩,情況就會好一點。」資訊業員工張家赫薪水四萬元出頭,今年加薪不到一千元,「物價那麼貴,感覺沒加到薪。」
放大圖片

1~5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變化
註:與前一年同期相較增減幅和金額


(蘋果日報)
--
四.四二% 文憑貶值 學士失業率飆新高

六月是畢業旺季,許多大學生畢業後即面臨失業。主計處廿二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失業率最新統計,教育程度在大學及以上的失業率平均四.四二%,創歷年同期新 高,也遠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學者分析,由於大學家數太多,大學文憑貶值,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上揚的情況短期很難改善。

六月畢業季呈現上揚情形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六月失業率為三.九五%,較上月增加○.一一個百分點,主要受應屆畢業生投入求職影響,初次求職失業者較上月增加一萬五千人。不過, 經季節調整後,六月失業率為三.八八%,較上月下降○.○一個百分點,顯示六月失業率上揚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影響。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指出,今年一至六月平均失業率為三.八七%,較上年同期增加○.○一個百分點,為八年來次低;平均失業人數四十一萬八千人,較上年同期增加六千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失業率也有上揚的情形。

依主計處統計,今年六月教育程度大學及以上者的失業率為四.五一%,高居各種教育程度者之冠,今年一至六月教育程度在大學及以上者平均失業率四.四二%,創歷史新高。

大學太多幾乎沒品管可言

黃建中指出,最近十年來,大學教育日益普及,大學及以上的畢業生人數由八十六年八萬九千人增加至九十六年的廿八萬二千人,且呈長期增加趨勢,因此大學畢業生失業情況也比其他教育程度者來得高。

「目前的大學實在太多了,幾乎沒有品管可言。」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薛琦指出,大學的文憑變得不值錢,大學畢業生可能比高中畢業生更難找工作。教育政策開放是對的,但政府不應該限制價格,不該管制大學的學費,因為念大學不是義務教育。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指出,大學家數過多又未能符合市場需求,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與企業界的需求有落差,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上揚的原因之一。其次,景氣下滑時,企業界寧願雇用有經驗的老手或臨時派遣工,捨棄新鮮人。

「千萬不要為文憑念大學。」薛琦奉勸有志念大學者,一定要選擇自己的興趣,因大學文憑不值錢了,如不是非常喜歡念書,選擇其他出路,最重要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大畢找頭路 市場看校看科系

大學畢業不容易找工作?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學生鄭中睿認為,以政大這塊「招牌」還算好用,但他的同學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工作升遷不易、看不到願景,只要環境有個風吹草動,工作就沒保障;銘傳大學保險系畢業的林小姐則認為,找工作要看就讀的科系是否符合市場需要。

目前尚在研究所就讀三年級的鄭中睿,也是青年九五勞動聯盟執行委員。他表示,雖然「政大」這塊招牌還算好用,同學找工作的狀況都不錯,但很多卻是高學歷、 低成就,不少在大公司或中小企業從事行政、業務工作,都會抱怨「很辛苦、又無聊」,有的從事金融業雖然賺得多,卻都屬契約性質,一年或二年一聘,要很拚命 才賺得到錢。

最令這些新鮮人無法忍受的是,幾乎所有工作都要求超時加班,卻又不給加班費。若稍有抱怨,主管會說:「外面失業率這麼高,排隊等這份工作的人多的是。」有時還會被酸是「草莓族」,都讓他們認為,整個就業大環境對新鮮人很不友善。

已經畢業六年的林小姐則說,因為她所學是保險系,當初畢業時全國不過有七間大學設保險系,又正逢保險就業市場正在轉變,從過去仰賴歐巴桑生力軍時代,慢慢朝向精英化、專業化,因此同學大多都在短時間內找到工作。

但是別的科系就不一定,如林小姐的同學讀私立大學國貿系,返回高雄找工作一年多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銀行做臨時雇員,一個月薪水才一萬八千元,等了兩年才成為正式員工。

林小姐也說,現今大環境很糟糕,即使是保險系畢業,她的學妹們很多都抱怨找工作很難。即使好不容易有工作,薪水也比她六年前初次就業時還低,大約是二萬八千元到三萬元之間,而她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就有三萬三千元。

鄭中睿說,青年貧窮化現象愈來愈嚴重,最近這幾年大企業多採用派遣人員,或非典型勞動力,若要縮編或裁減員工,一定都先從就業市場中最弱勢者下手。年輕人 沒資歷、人際網絡又不少,大刀一砍常是第一個被犧牲,薪資又很低,青年無法累積經驗,有一天總會成為中年、老年,這樣惡性循環恐會造成整個世代貧窮化。

勞工協會人力銀行:結構性危機 別再騙自己

今年上半年大學及大學以上的失業率,是所有學歷中最高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祕書長顧玉玲表示不意外,認為與其一直發放失業津貼,還不如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也說,新鮮人高失業率已非暫時性失業,畢業生「不要再欺騙自己了!」唯有增加自身籌碼,才有足夠的競爭力。

針對昨日主計處公布的新鮮人失業率,顧玉玲說「這個數字一定低估」,一定有更多隱藏性失業人口,十年來隨著失業率節節上升,反映出台灣產業結構的薄弱與政策面的不完善。

以產業結構來說,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社會福利照護措施相當重要,政府卻沒有增加相關社福工作,讓居家看護由十七萬外籍看護工承擔,在長年無休假、低薪 與壓力下,才會發生許多外勞殺雇主、逃走與相關社會案件。若政府能提供更多喘息服務的就業機會,不但讓外勞可喘口氣,更可增加就業機會,勞委會與其一直發 放失業津貼,不如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與就業市場。

雖主計處指出新鮮人大部分是自願、短暫性失業,但顧玉玲與吳睿穎駁斥,認為這早已是結構性長期現象,「台灣人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

顧玉玲說,雖大學生有可能因適應不良、興趣不合而短暫失業,但整體結構長期性的失業人口仍升高,基本上仍是職種與就業市場不足的問題,政府應先將結構面、政策面解決,再來探討個人問題。

吳睿穎說,以就業結構比例來說,越底層的工作人數應越多,但台灣現在零分也可進大學,錄取率百分百,損害國家競爭力,今年卅二萬個大學畢業生,就可能有一 萬多人失業,相當可觀。吳睿穎強調,現在新鮮人眼高手低,太多底層或基礎人力工作根本沒人要做,在外勞政策又沒鬆綁下,未來失業率只會越來越高,這是必然 的危機。吳睿穎籲教育部應確實落實減班、停招與退學制度,因「大學生已經沒理由可以失業了」。

大學高中化 勞委會批教育政策

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原在文化大學勞工所任職,借調轉任勞委會副主委的潘世偉,有感而發直指,「大學高中化」以致現在連零分都可以上大學,造成大學學歷人力過剩,「這是教育政策的問題,不是勞動政策的問題。」

潘世偉說,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是畢業季節,畢業生待業時間長,在數字上自然會有驟升趨勢,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和現今教育政策有關。

因為大學供過於求,連零分都可以上大學,潘世偉說,產出的大學生一波又一波,勞動市場不可能吸收這麼多,而且雇主在用人時,也會考量要找的是「真正的大學 畢業生」,否則以現今大學所培養出來的人,品質實在差很多,有的人明明不適合念大學,偏偏以現今教育制度,卻是人人都可以「說上就上」。

尤其是技職教育大學化,更令人擔憂,潘世偉認為,有些人本來應該在技職、專科等學校,接受專業性訓練,未來工作一定沒問題,卻全部成為大學生,反而形成「畢業就失業」的現象。

至於勞委會該如何改善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潘世偉說,一方面要思考企業到底需要何種人才,並加強職業訓練,同時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也要學會「屈就」接受職業訓練,但關鍵卻是這些人既然已經大學畢業,「他們願意嗎?」

潘世偉強調,這幾年從高職分數不斷飆漲看起來,過去「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已有改變,如大家擠破頭要讀開平餐飲學校即可見一般。但重要的是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念大學,勞委會將會加強技職訓練和檢定,讓證照更有價值。

除非全缺考 即使考零分也可分發

「○分也可以上大學」的消息經披露後,社會震驚。為了降低衝擊,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常務委員會前天開會決議,今年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凡是「採計科目全部缺考」的零分考生,不予分發。但只要其中有一科以上(包括一科)有應考的零分考生,上榜仍然分發。

招聯會廿一日召開第四次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十五名常務委員及代表出席,臨時動議中決議通過今年的登記分發增訂,「校系採計科目中,各科都缺考者,該校系不予分發」。

因為決定各採計科目皆缺考的考生不予分發,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表示,這類考生如已繳費,可申請退費。招聯會常務委員會同時決議通過,不調漲明年(九十八學年)的登記分發報名費。

「考都沒去考,和有考卻得○分的考生不同。」招聯會執行祕書、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表示,因為簡章沒有明確規範○分考生分發的問題,因此增訂上述規定,並未違反簡章。這項新增規定也會在明年的簡章中明訂。

蔣丙煌說,有去考但得○分的考生,只要登記錄取,還是可以分發。但因太低分錄取大學的問題已引發外界對大學生素質太差的疑慮,因此他認為,今年十月間召開的招聯會大會應該有學校提出臨時動議,討論這項問題。

大考繳交登記費已於十九日展開,到廿七日截止,考生可自行選擇至華南銀行臨櫃繳款、各銀行跨行匯款、或使用ATM或網路ATM繳費。

今年登記分發報名費一七○元,因通貨膨脹,原本規劃明年(九十八學年)調漲為二百元。但招聯會前天召開常務委員會議時,與會委員認為經濟不景氣,應共體時艱,決議明年不調漲。蔣丙煌說,因為不調漲報名費,招聯會明年將吸收數百萬元的虧損。

(中國時報)
--
防零分上大學 指考各科缺考生 不予分發

考零分仍可選填志願

針對「零分缺考也可上大學」的爭議,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決議,增訂「校系採計科目中,各科均缺考者,該校系不予分發」,希望杜絕缺考也能上大學的窘況,同時明年會明訂於簡章之中。不過,若是考生有參加考試卻得零分,今年仍可選填志願。

今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招生名額可能將超過選填志願的考生人數,「零分也能上大學」的合理推論引發社會批評,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十五名成員前天一致決議各科缺考者,將不予分發。

分發會分發組主任郭?煌指出,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簡章規定,缺考視同零分,仍然具有分發資格,然而,近年錄取率節節上升,民眾對大學生的素質產生疑慮,招聯會做成採計科目均缺考者不予分發的決議,預期缺考考生登記志願的意願不高,對整體分發影響不大。

招聯會執行秘書蔣丙煌指出,缺考零分與有參加考試卻得零分的情況不同,因為全部缺考零分還能分發「有違常理」。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坦承,教育部曾建議招聯會於常務委員會中討論零分上大學的問題,教育部也考慮把大學學力測驗作為高中的畢業門檻。

不過,招聯會、分發會在登記分發之際更動簡章,因而引發正當性的質疑。蔣丙煌認為,由於原來簡章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增訂這項規定並沒有違背簡章的問題。

學者建議採最低門檻

東華大學副校長張瑞雄認為,此項限制立意良好,但程序有瑕疵。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建議,應該比照聯考時代,採取最低繳卡門檻的做法,同時,肯定少數學校已訂有錄取門檻,雖然招收的學生會比較少,但會贏得社會的尊重。

至於十九日開始已繳登記費的考生,分發會則表示,若有缺考零分的考生已繳費,可依規定退費。

另外,前天會中也通過明年大學考試分發簡章、考試資訊不漲價。大考繳交登記費從十九日至二十七日,考生可自行選擇至華南銀行臨櫃繳款、各銀行跨行匯款、或使用ATM或網路ATM繳費。若有疑問可電洽:(○六)二三六二七五五。

(自由時報)
--
首見1/2學測滿分生不選台大醫

醫學系向來是頂尖高中畢業生的最愛。但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張上淳表示,台大醫學院向來只收學測滿級分的考生,過去每年學測滿級分者也都只有零星個位數未以台大醫學院為第一志願;但今年滿級分八十多人中,竟有半數未填台大醫學院為第一志願,算是史上頭一遭。

但張上淳強調,站在醫學教育的立場,他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一個社會中最優秀的人才,原本就該適才適性分布在各行各業,不該全都集中在醫界。

適才適性 台大:是一好現象

過去許多學生進醫學院的原因只是因為「功課好」,事前並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究竟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這一行,這也並非醫界之福。

張上淳說,正因大家一窩蜂搶當醫師,近廿年來,國內執業醫師從一萬多人暴增為三萬多人,目前許多醫院,尤其是整形外科等熱門科別,連要擠出一個主治醫師缺都很困難,以致許多住院醫師明明很優秀,就是升不上主治醫師。

他說,就算好不容易當上主治醫師,因為醫院與醫院間競爭激烈,一些私立醫院也會刻意設置「業績門檻」作為醫師敘薪的依據。影響所及,不比公立醫院薪資標準有一定的保障,現在有些醫院的主治醫師月薪甚至不到十萬元。

醫師暴增 有人月薪不到十萬

此外,受大環境影響,醫師的社會地位不比從前,醫病關係緊張、醫療糾紛變多是不爭的事實,醫師真的愈來愈難當。

張上淳強調,說這些不是要勸大家都不要當醫師,而是希望年輕人不要對醫師這個行業抱持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反過來說,既然決定要當醫師,就要立定志向當個好醫師,才不辜負國家社會的栽培,也才對得起自己。

標準病人情境劇 準醫生模擬考

「當時我飾演一名癌末病患,因為久病不癒,已有厭世念頭,受試學生要盡到告知義務,還要安撫我的情緒。有的學生處理得很不錯,但有些人當場傻眼,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在台大醫院擔任「標準病人」已二、三年的志明(化名)如此表示。

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張上淳指出,台大醫學院學生會念書,但只是學科強、會治病,仍不足以成為一位好醫師;最重要的是,要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整體醫療品質及醫病關係才能提升。

三年前,台大醫院參考國外經驗,增設一整套臨床醫學教育課程,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的「標準病人」,對象原先是六升七年級的醫學院學生,由於評估效果相當好,目前提前安排四升五年級的學生參與訓練。

張上淳說,標準病人來源半數來自志工,也有醫學院學生、甚至家長,目前已增加到八十人,經常性參與演出者有五、六十人,年齡從廿多歲到六十多歲都有。因是志願服務性質,報酬相當微薄,平均半天只有五百元車馬費。

但扮病人是一般人眼中「觸霉頭」的工作,一開始很難找到人。但經過三年的推動,「標準病人」多能感受到自己的意義與價值,張上淳透露,有志工自告奮勇願意讓學生模擬作乳房檢查,熱誠感人。

張上淳表示,為了達到訓練目的,台大醫院「標準病人」的版本相當多元,角色設定也愈來愈真實。

例如,劇本常出現「奧客版」,故意安排病患以「我看網路上寫的都不是這樣,醫師你到底會不會醫?」這類偏激話語,藉此考驗醫學院學生的EQ及變通能力。

曾參與演出不下十次的志明說,他們會在正式「上陣」前一周拿到劇本,然後在院方安排的戲劇系老師指導下排練。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扮演一名軍職退役患者,自知罹患肝癌,但不知病程已進入末期。為求情境逼真,老師還指定另名女志工扮演他的妻子。

志明說,當時有好幾個學生輪流進入模擬病房,他嘔吐出咖啡色穢物,且不斷以台語抱怨治療過程痛苦又看不到效果,還不如早點死死算了,加上一旁的家屬不斷哭泣,多數學生都當場傻眼,甚至根本不敢靠近。

但也有一、二個學生非常鎮定,為了拉近與他的距離,硬是一字一句擠出破到不行的台語跟他說話;還有學生拖了一把椅子坐在病床邊,握著他的手慢慢說出想說的話…。這些舉動充分展現了一名醫師應有的細心與誠意。

演員測試仁心 台大劇本上百套

國外運用「標準病人」訓練醫學院學生行之多年,國內各大教學醫院近二、三年陸續跟進,希望目前仍在醫學院修業的準醫師未來執業時,除了「仁術」之外,也能讓患者感受到「仁心」。

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張上淳表示,為確保情境逼真,進行標準病人課程的教室都有單面鏡,現場除了事先排定劇本的「標準病人」,只有受試的醫學院學生。課程全 程錄影,指導醫師都只能隔著單面鏡玻璃窗,觀察學生與患者的互動。若學生表現不理想,須擇期重測。台大醫院目前已累積上百套劇本,因此學生面對的狀況劇保 證會跟上次不一樣。

也開辦「標準病人」訓練課程的台北三軍總醫院長期與演藝公會配合,請來訓練國防醫學院學生、甚至住院醫師的標準病人,都是專業級演員!

台北三總人員表示,令人感到窩心的是,演藝公會抱著做公益的心情與該院合作,雖然參與演出的多是有點年紀的硬底子老演員,但鐘點費微薄。

長庚大學也在二、三年前招考醫學系學生時,將考生集合到設有單面鏡的「考生休息室」內,等候參加筆試,而事先安排好的「假病人」早已置身其中,且佯裝突然身體不適,主考官在室外透過單面鏡觀察考生的反應。

(中國時報)
--
AMS 宇宙中大磁鐵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是由「物質」組合而成,但基於對稱性,既有「物質」存在,一定也有「反物質」,以及由反物質組合而成的「反星球」存在。

但銀河系沒有任何大量「反物質」存在,消失的反物質成為宇宙論未解的謎團。此外,天文觀測顯示,高達九○%的宇宙質量無法由光學方法偵測,至今僅能由重力效應得知這些「暗物質」的存在,其來源和成分仍是未解的謎。

阿爾發超導磁譜儀(AMS)的目標就是在國際太空站設置巨大的磁鐵,在太空軌道測量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帶電粒子,從其在磁場內的軌跡判斷粒子電性,以尋找宇宙中的反物質及暗物質。

AMS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已由一九九八年二月,由「發現者號」太空梭搭載偵測儀器,繞行地球十天,測試儀器在太空軌道的運行狀況,同時對宇宙射線進行 初步觀測。第二階段將發射到國際太空站,進行三到五年觀測任務。科學家預測,觀測成果可望對宇宙反物質的含量問題有明確解答。

(中國時報)
--
兄弟們,大鍋飯時代結束了/陳子軒(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兄弟象隊傳出可能解散的消息,為國內職棒投下一顆震撼彈。尤其是在風光結束明星賽之後、集氣北京奧運之前的時點上,著實令人訝異。或有論者以為,此舉意在 策略性地向緯來體育台施壓並同時召喚球迷,洪家兄弟和黃衫軍並不會輕言放棄,但不可諱言的,中華職棒的確到了存亡之秋。放水球陰影、王建民效應、乃至經濟 不景氣或都可被歸因為中職觀眾人數及收視率下降的因素,中職曾經天真地相信八搶三資格賽之後、運彩納入中職之後,職棒就會回春,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

兄弟隊拋出了各隊自行談判轉播權利金的議題,這正表示兄弟不想再「共體時艱」,而擁球迷自重,積極經營的La new、統一同表贊成,加上早在職棒十六年就已屬意如此的興農,六中有四,此趨勢似乎難以抵擋。這麼一來,人氣較弱的米迪亞與中信將成為棄兒,然而中信集 團下擁有緯來體育台,轉播應不致出現空窗。盱衡現況,中職轉播權該維持「共產」還是走向「資本主義」?成為中華職棒當今的關鍵議題。

北美四大職業運動(NFL、MLB、NBA、NHL)的全國轉播權利金皆是由聯盟包裹出售,各隊均分所得,市場大如紐約洋基隊或是小至密爾瓦基釀酒人隊皆 可在MLB的全國轉播權利金上得到三十分之一,不過各球隊的地方轉播權則是自行談判,全歸自己所有,因此依舊有大市場球隊主宰戰績的現象;反觀四大運動 中,「共產」最徹底的NFL,不但轉播權利金完全均分(因無地方轉播之故),加上硬性薪資上限,造就了競爭最激烈、各隊實力最平均的運動舞台,在美國因而 站穩四大運動之首。

日本職棒方面,各球團擁有自己的主場轉播權,使得讀賣巨人隊永遠以銀彈攻勢囊括自由球員市場上的大魚,而廣島隊則年年面臨主力球員流失的困境,造成各球隊競爭立足點的不平等。

職業運動既然是以「聯盟」的方式存在,各球隊是競爭對手卻也是合作伙伴,沒有一支球隊可以獨立生存,洋基隊如此、兄弟隊亦如此,而職業運動的成功也有許多 不同模式,可以是王朝(Tiger Woods主宰PGA、讀賣巨人V9時期)、可以是世仇(八○年代的湖人─塞爾蒂克、洋基─紅襪)、但也可以是完全競爭(NFL)。

回顧中華職棒十九年的發展,不可否認地,兄弟隊兩度三連霸的確造就中華職棒的兩度高峰,也正因此兄弟隊「講話大聲」毫不意外;然而近年來La new的投入與今年統一透過7-11積極地行銷,都是在大環境不佳下值得讚許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適者生存已是深烙的意識形態,此一邏輯下生存的企業,自 然希望沿用此一邏輯在其球團經營上,獨立的轉播權利金,賦予各隊更大的責任感,或許可以促使各隊更積極地開拓球迷,現階段看也是合理的因應之道,但這畢竟 是治標的方法。我們期待對所有球團帶來競爭下的成長,但獨善其身,終究只能帶來短期的效益。

此一發展若成真,電視台無疑是最大的收益者,緯來體育台不再需要概括承受「票房毒藥」的對戰組合、不用背負場場直播所帶來人力與技術成本的壓力,ESPN 也可再續前緣,甚至新的電視台、中華電信MOD都可能成為新的一份子,台灣運動/媒體複合體的生態,可能出現令人驚喜樣貌也說不一定。

以長期眼光看,獨立轉播權利金會帶來富者愈富的競爭不平等,造成豪門與貧戶的惡果,但以現今職棒發展困境看,此一模式若能觸發更加獨立球團經營,使得球隊決策與球迷更為親近,擺脫過往為人詬病的領隊會議決策模式,未嘗不是一個中華職棒的轉機。

(中國時報)
--
堵0分上大學 全部缺考不能分發

今年指考零分也可能上大學,社會一片譁然,明天就要填志願,大學招聯會突然決定,今年各科均缺考者,失去分發資格,藉此減少零分上大學的機率,但實際上無法完全杜絕,因為只要考一科,即使零分,照樣可能進大學。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認為,限定全部缺考不能上大學,動機是對的,但填志願前夕才決定,程序恐有瑕疵;若招聯會認為程序沒問題,還不如訂嚴一點,直接限制零分或不滿一百分不能填志願。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現在才設限制缺考不能分發,並不違法。他強調,除了限制零分上大學外,把關高中畢業生素質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程度太差不能畢業。將來或可研議,把學測當成全國高中生的畢業會考,訂畢業門檻。

為 了凸顯零分可以上大學的怪現象,日前有人要發動全部缺考的考生登記沒設門檻的後段校系。因此招聯會前天舉行常委會,除通過明年大考分發簡章、登記報名費不 漲價,還應教育部要求,討論如何杜絕零分上大學的窘境,十五名大學常委代表一致通過,決定「採計科目均缺考者不予分發」。

例如某些大學校系採計國、英、數乙、史、地五科,這五科都缺考的考生,填這些系當志願,不會錄取。不過,只要有考其中任何一科,即使考零分,還是可以填志願分發,就有可能上排名後段且未設門檻的校系,零分上大學仍可能出現。

招聯會執秘、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認為,各科都缺考,考生可能自己也不想讀大學,限制他們不能分發,並未違背簡章精神,招聯會明年會在簡章明訂。

目前大學個人申請規定,學測五科不能有任一科零級分,但考試分發沒規定,缺考視同零分,仍具有分發資格,但以往從未出現全部缺考還能錄取的情況。招聯會認為,此舉對考生影響很小,若全部缺考者已繳交一百七十元的登記費,可申請退費。

當 過靜宜、暨南大學校長的李家同說,讀大學要有基本能力,讓考零分的人進大學,可能害了他們。今年有十校八十系訂入學門檻,雖然可能少招一點學生,但寧缺勿 濫,反而贏得家長、考生尊重,也不會因招到零分學生被汙名化;招聯會早該預見零分上大學的問題,填志願前夕才心虛修改規定,總是不太好。

假考欺弱 階級傲慢/鄒繼礎(逢甲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零分也能上大學代表什麼意義?

從單純的高等教育供需來說,過去的制度變革與人口生育的下降,現在已經達到了市場的供需均衡。想念大學的人,都有進入大學的機會。但這當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進入心目中的理想學校與科系,前段、中段與後段的高中畢業生,各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掙扎與限制。

從 國家投注資源的多寡來區分,大學大抵上可以區分為優勢大學(明星國立大學、國立大學等)與弱勢大學(比較後段的私立大學),當然介於兩者中間是有很多樣化 的分配的。優勢大學的學生群來源,集中於幾個大都會區域,他們來自於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家長教育程度大學以上,從小學至大學補習英文、數理、才藝等科 目。而弱勢大學的學生家長社經地位平均而言低於優勢大學。

優勢大學以及它們被高額補貼的低廉學費,造成優勢大學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較後段 的弱勢大學,除了資源的不足,再加上高昂的學費,在需求逐年遞減的趨勢下,會有供過於求的現象(招生不足額)。但這些大學卻肩負了提供相對最弱勢的一群家 庭子女就學機會的責任。目前的評鑑措施,和極為唐突的假考部隊,就是要打擊這一群最弱勢大學與弱勢家庭子女的教育機會,充滿了階級的傲慢。

其實,政府若必須投資高等教育,這群弱勢大學是最好的投資對象,相對於少數菁英國立大學動輒數百億元的經費,弱勢大學只要相對上很少的經費,就可以在空間硬體或其他師資上有很大的改善。畢竟,教育仍是低社經家庭子女往上移動的最主要管道。

所 以,假考部隊成員要省思:他們在攻擊什麼?他們複製了社會上優勢族群的,人云亦云的「意識形態」:大學太多。他們以教育部評鑑未通過的系所名單為攻擊對 象。他們有沒有省思,教育部評鑑本身就是優勢霸權評鑑弱勢的作為。一年接受國家補助數億元至數十億元不等的國立大學,學費比私立大學便宜一半,對新設立 的,特別是後段的弱勢私立大學,評鑑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假考部隊更需要反思:他們是為誰發聲?他們認為的不公義是什麼?剝奪弱勢社經家庭子女念弱勢大學的機會,是一件公義的事情?他們認為弱勢家庭補貼優勢家庭子女念大學是一件公義的事情?

零分進大學一點都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看待這個問題的階級歧視性的心態;問題出在高中教育、家庭教育、家庭社經階級以及地域教育資源分配等因素。

這群假考部隊的年輕人,有台大研究生、台大畢業生,在這股迷失的思潮下,出來打擊最弱勢大學系所,成為執行制度上不公平的評鑑規則,幫助教育部執行關閉系弱勢系所的幫凶,真像是被煽動的「假考紅衛兵」!

這些被點名受攻擊的校系,你們師生心理有何感受?你們或許可以原諒這群假考部隊,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儘管掌控資源的權力完全不對等,你們有勇氣站出來正面迎擊與批判這一系列不公義的作為嗎?

零分也能上大學/聯合報黑白集

「零分也能上大學」,讓民眾嚇了一跳。有人痛心疾首,大罵是「教育之恥」。有人語帶譏誚,問「零分是怎麼考出來的」。但默不作聲、暗自竊喜的家長和學生也有吧,「考得再差,也總有學校可以念了」。

就像有些網友「悲天憫人」的講法:「考了零分的高中畢業生,要叫他們去那裡呢?」

以前,考不上大學,多半就關在補習班裡準備重考,要不然隨便上個二專,或四處混混等當兵。如今技職幾皆不存,連研究生都「沒頭路」,則零分的高中畢業生要往何處去?

零分也能上大學,便這樣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解讀。首先當然是凸顯高中教育素質太差,也證明大學鬆綁有問題。不過,也有人說,比爾蓋茲和嚴長壽不也都沒念完大學嗎?人稱「廣告教父」的孫大偉,還曾被老師註明「該生素質太差」。可見學校教育「擇才」未必準確。

教 育這件事,還是要回到「人」的本位來應對。國家政策,是要確保提供每個國民平等的立足點。從個人角度,則應使優秀人才得以精益求精,受挫的人也有再選擇、 再出發的機會。去年「十八分上大學」事件喧騰,讓那個考十八分的學生受十目所視,就算學校明言「一定全力輔導」,最後還是不敢去報到。這也不太符合教育初 衷吧?

二十年前美國社會曾有「為何強尼不識字」的疑問,遂引發了「回到基本學科」的教改。今日此間的「零分也能上大學」爭議,會不會眾聲太高估了「大學」的神聖性,卻低估了「零分」的結構性問題?百年樹人,不該有點諄諄善誘的耐心嗎?

(聯合報)
--
如果零分也可上大學/許又方(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由於供過於求,今年大學錄取率將高過百分之百,這意味即使指考成績零分也能上大學。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教育資源嚴重浪費,是高等教育庸俗化,並直指「禍端」 即在教育部當初「廣設大學」的政策錯誤。這些批評都有道理,但筆者納悶並憂心的是:究竟我們的中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有學生參加大學指考卻考零分 (或是十八分)?又是什麼因素驅使這些能力顯然不適合唸書的人去報考大學?

以近幾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題目的難易來判斷,指考零分,或是平均每科考不到十分,都是極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樣的成績足以說明考生可能連最基本的九年國民教育都沒有學好,更遑論高級中學的課程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基礎教育愈來愈鬆散?

數 學、理化等專業科目束手無策還勉強說得過去,連最基本的國文(含作文)、花了好幾年學的英文及與自身關係密切的本國史地都拿不到分數,就未免令人匪夷所思 了。進了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卻學不到任何東西,背後隱藏的層層危機,諸如教育資源的浪費、國民基本學養的逐漸低落……等,恐怕是教育單位、家長必須好好思考 的問題。

但上述的問題在筆者看來還不是最嚴重的,畢竟有些學生就是不愛唸書,考零分似乎也是必然的。最令人困惑的在於,是什麼樣的家庭意識、社會型態與教育制度 「迫使」這些不愛唸書的人也必須去考大學,甚至會有大學願意「收留」他們?過去大學的確是「窄門」,每年錄取率僅有百分之二、三十,部份「不愛讀書」的學 生自知根本進不了大學,很早便朝技職的體系發展,學習自己喜歡的技能,並因此在多元的社會裡找到適合的工作,尋得一個立錐之地。

可惜的是,根深柢固的「文憑觀念」一直在我們的社會裡揮之不去,很多家長都希望、甚至強迫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受高等教育,政府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只好廣設大 學,並錯誤地讓很多技職學校轉型、升格。結果是適合不愛讀書的小孩學習技能的高職、專科學校愈來愈稀有,迫使這些孩子只得去唸「大學」。因此,「零分上大 學」,與其只怪政府興學浮濫,不如好好檢討國人偏狹的文憑主義。

再者,暫時先不論高等教育追求人類正義、公理等淑世理想,僅就功能性來說,大學至少應是學術研究的殿堂,其任務是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以促進國家產業的發 展,並提昇社會、經濟及文化等層面的競爭力。就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機構自然只適合學業成績有一定表現的人參與,否則其對社會的貢獻必然無法呈顯, 甚至反而會造成社會的負擔(讀不來被退學,一事無成而自我放棄者所在多有)。

既然如此,設置大學的人便應當堅持一定的學術規格(在筆者看來這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商業道德」),不能為了收支平衡便浮濫招收學生,這不僅損害了 「大學」的尊嚴,對那些不適合讀大學、往技職領域發展較有前途的學生也是一種無情的糟蹋。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大學」在台灣卻比比皆是。而究竟是誰讓這 樣的大學存在的?是辦學的人?教育部?家長?還是每一個對「大學文憑」耿耿於懷的人呢?

(中國時報)
--
最古老聖經 首度貼上網

塵封1700年之後,全球最古老的聖經手抄本現在將以數位形式呈現世人眼前。

2005 年起,大英圖書館耗資65萬英鎊(3900萬台幣),搜羅這部四散各地的「西奈抄本」,再以電腦掃描製成高解析度的影像版本,24日開始,抄寫於西元 350年的這部希臘文聖經全本,將有100多頁於網路(www.codex-sinaiticus.net)上公布,明年之內,全本1460頁將陸續張貼 完成。

大英圖書館表示,西奈抄本是無價之寶,其工整的希臘文字,記載的是現存最古老的新約全本,也是部分猶太聖經中,最早也最好的抄本。

150多年前,德國一名手抄本專家在埃及發現西奈抄本,當時抄本四散於倫敦、聖彼得堡與來比錫各地;1844年,學者堤申道夫在埃及西奈的瑟琳修道院挖掘出抄本其餘章節,除了部分歸還來比錫外,1869年,堤申道夫將大半部抄本獻給俄國沙皇尼可拉二世。

半世紀後,俄羅斯獨裁者史達林將694頁抄本賣給大英圖書館。

(自由時報)
--
河川揚塵空污 民眾嘆吃飯攪沙

國內河川陡峭、豐枯水期分明,久旱未雨時河床下游經常乾枯無水,若遇強勁東北季風或西南風,從河床或溪床飛起的揚塵、甚至可能形成「沙塵暴」,下游附近居民長期受害,有人無奈形容自己每天「吃飯攪沙」。

雲林、台東嚴重受害

環保署空保處指出,下游河床裸露地的揚塵近五、六年來明顯使當地空氣品質惡化。例如中部地區的濁水溪下游河床裸露,東北季風來襲時,濁水溪南岸的雲林縣二崙鄉、莿桐鄉、西螺鎮都嚴重受害。

台東市鄰近溪畔住家,往往不到兩小時,室外的車子、室內的家具、地板布滿沙塵,人在戶外,一開口講話就有沙子跑進去。歷任西螺鎮長都直言,「風飛沙」是西螺的特產之一。

台東縣、雲林縣政府都曾在沙灘地上覆蓋稻草,可減少四成沙塵,但一次颱風全化為烏有,被水沖走的稻草還會成為河床的垃圾。現在改以噴水幕或河川地進行植被,迄今效果不明顯。

西螺鎮長蕭澤梧強調,中央要解決揚塵問題,需進行通盤檢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成果不大。

據環保署分析九十一年到九十六年的中部地區空氣品質,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10,指粒徑十微米以下的細微粒)濃度逐年上升。

進一步分析整體PM10污染日之中、由河川揚塵所造成的比例,在崙背地區由九十一年的十四%、上升到九十六年的廿七%,其中九十四年曾一度高達四十七%。而彰化線西地區,由九十一年的五%、上升到九十六年的十九%。

除了濁水溪,卑南溪、高屏溪、大安溪、大甲溪、花蓮溪下游都面臨同樣景況。

跳島式植生法只能治標

為 抑制河川揚塵,環保署今年在濁水溪下游嘗試運用的「跳島式植生法」(小面積架設防風網和種植植物),一公頃僅需五萬元經費,也能有效定沙、堆沙,和鋪稻草 一公頃需要二十到三十萬經費相較,經濟許多。但環保署也坦言,「應該因地制宜,使用這些方法,不過都只是治標」。長期而言,仍需作好河川治理。

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許正園則提醒,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升高時,容易刺激呼吸道,有過敏、氣喘等呼吸道相關疾病或敏感的人儘量避免外出;出門時,建議戴上棉布或外科用口罩。

(自由時報)
--
64%達危險級 7月紫外線超毒 上半月測得比率 創5年新高

今 年七月紫外線超毒!據環保署監測,全台十五個測站在七月上半月十五天共兩百二十五站次中,有一百四十三站次監測到的紫外線指數達「危險級」,比率高達六成 四,是五年同期新高。研究紫外線學者指出,近幾年發現苗栗三義以北紫外線達危險級天數較南部高,與西南氣流較強,雨量多集中南部有關。

陽光毒辣
今年入夏以來,紫外線指數頻飆高,宜蘭、陽明山與台南都曾出現破表的指數十六,宜蘭還曾在本月六、七、八連續三天測得高達十六的紫外線指數。依環保署分類,只要指數超過十一就是「危險級」,在太陽下曬十五分鐘皮膚就會紅腫。

曬傷及光過敏病例增
環保署統計發現,全台十五座紫外線測站七月上半月監測紫外線指數達「危險級」以上站次共一百四十三站次,佔總監測站次六成四,為五年同期新高。二○○四年到二○○六年同期紫外線危險級比率僅分別為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九,去年狂飆到五成九,今年再創新高。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說,最近每個門診均可看到曬傷、光過敏的病人,一診約可看到二、三人。患者以年輕人居多,多是到海邊或從事戶外活動後,皮膚出現刺痛、脫皮或起水泡。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朱雨其表示,紫外線高低與雲層、臭氧層厚度與空氣污染阻隔有關。今年上半月創新高,可能是入夏以來多為晴朗無雲天氣的關係。
研究紫外線的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柳中明說,近來受副熱帶高壓滯留影響,上午多半晴朗雲少,午後才是雷陣雨天氣,所以紫外線飆高天數多。而過去幾年七月颱風多,或受鋒面影響,因此前幾年紫外線也較低。

不防曬15分鐘就紅腫
據他研究發現,近幾年苗栗三義以北紫外線指達危險級都較南部偏高,「應是近幾年西南氣流旺盛,為中南部帶來大量降雨的關係。」
鐘文宏提醒,紫外線達危險級時,若沒防曬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就會曬傷。萬一曬傷可先冰敷,有紅腫、起水泡等應就醫治療。

防曬小撇步
◎上午10時到下午2時紫外線最強,盡量避免外出
◎外出時最好擦防曬產品,選擇同時有抗UV-A、UV-B的產品
◎夏天紫外線強,建議使用SPF(防曬係數)50的防曬產品;從事戶外活動時,1、2小時就補充一次
◎到戶外時最好撐傘、戴帽子、穿長袖衣物等曬傷時可先冰敷,若有紅腫、起水泡應就醫治療

(蘋果日報)
--
怨聲多 西門擴大徒步區喊停 西寧南路昆明路 周六起取消假日管制

北 市西門徒步區擴大計劃上月二十一日試辦,因交通混亂、商家業績直落,北市府昨開檢討會議,決定西寧南路、昆明路本周六起取消假日管制,僅剩中華路一段一百 一十四巷等巷弄續列為徒步區。另因應光華數位新天地開幕後帶來人潮,也規劃年底前將附近一巷弄闢寬為徒步區,方便捷運族行走。

從善如流
為帶動商圈發展而試辦的西門徒步區擴大計劃,將主要幹道西寧南路、昆明街納入假日管制,因峨嵋停車場也被納入徒步區,且假日取消四百個機車位,導致停車困難、周邊道路壅塞,客群銳減,商家業績滑落逾五成。
北市都市更新處坦承,徒步區擴大後,統計捷運西門站假日總出站人數略增一成,但因增加多為搭捷運的中學生,消費力較低,非西寧南路、昆明路的手機、鐘表、高價服飾店客群,無助業績;而汽車、機車族主要客群因停車不便、交通壅塞,索性不前往,導致業績銳減。

交通打結業績銳減
昆明街服飾店家說:「擴大徒步區後交通打結,消費者索性不來,業績剩不到三成。」西門徒步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威霖認為,徒步區擴大成效太差,暑假向來是旺季,「還好現在喊停,店家還有下半段暑假可賺。」
西寧南路、昆明街取消假日管制後,原四百個機車位假日繼續開放;峨嵋停車場也恢復以往動線,可維持由成都路右轉昆明街進入停車場,不用再繞行康定路、峨嵋街。
北市都市發展局長丁育群坦承,西門徒步區擴大成效不佳,確因政策研擬的作業程序欠佳,未來推動此類政策時,將加強評估商圈型態。機車族劉先生說,徒步區擴大造成停車不便,本已不想去西門町購物,現取消兩路管制,仍會把西門町當成購物首選。

新光華擬闢徒步區
此外,因應光華數位新天地開幕後湧入人潮,北市新建工程處也規劃,捷運忠孝新生站附近的八德路一段八十二巷,將由一米半闢為六米寬徒步區,下月七日發包,年底前完成,屆時自捷運站出來走此路至光華新大樓,距離縮短也無須經紅綠燈,更便捷安全。

(蘋果日報)
--
毛蟲爬 蜈蚣咬 冰敷有效 清潔傷口避免感染 不必急著就醫

夏天出遊要特別留意蜈蚣、毛毛蟲傷害。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遭蜈蚣咬傷無須急著就醫,冰敷三十分鐘並注意傷口清潔,恢復效果即和打針差不多;此外,最近若接觸到毛毛蟲或其毛屑,則應小心引發「毛毛蟲皮膚炎」,應先沖洗掉毛、刺,繼而冰敷止癢。

出遊當心
佳醫美人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怡如發現,近幾周毛毛蟲皮膚炎患者增多,例如有一名舞蹈系學生練完舞不久就全身發癢,隔天兩臂冒出大片紅疹,推測因教室外就有草坪與樹林,毛毛蟲可能爬過教室地板或毛屑大量飄落,同室練舞的全班同學皆因此有症狀。
陳怡如說,除了毛毛蟲掉在身上會引發皮膚炎,若其毛屑大量飄散,也可能造成過敏,可先用肥皂、清水沖洗掉皮膚上的毛毛蟲毛、刺,再冰敷止癢。

冰敷30分鐘同打針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鄭惠文說,接觸到毛毛蟲毛、刺或漂浮毛屑,即可能導致皮膚表皮細胞壞死,形成水泡或皮下出血。常見過敏部位如肩、臉、頸、臂、肘等,可能八至十二小時後才出現紅疹,初期可先輕拍、冰敷,若症狀加重或已抓破傷口即應就醫。
此 外,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師林志泉說,夏天蜈蚣咬傷患者增多,治療包含熱敷、冰敷、打止痛針跟抗組織胺。他和同院醫師趙從賢將六十名患者分三組,各以冰敷、 熱敷三十分鐘和打針治療,發現效果差不多,但熱敷組有兩人發炎加重,故建議遭蜈蚣咬傷可先冰敷,無須急著就醫。此研究將登在《臨床毒物學》期刊。

過敏性休克速送醫
林志泉說,蜈蚣傷口只要注意清潔,避免感染產生併發症,即無須浪費時間和金錢就醫,建議先以生理食鹽水和碘酒消毒傷口,再泡冰水三十分鐘至感覺舒服為止;但若出現頭暈、冒冷汗、意識不清等過敏性休克反應,應緊急送醫。
北榮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說,蜈蚣毒素會造成局部紅腫痛,嚴重恐橫紋肌溶解症、頭痛、發燒、腎衰竭或出血,但台灣尚無咬死人案例。
楊振昌提醒被咬後,無須擠吸出毒液以免感染,可抬高患肢消腫,疼痛持續數天即緩解;另夏天到山區宜穿長袖長褲,少穿涼鞋。

預防蜈蚣、毛毛蟲傷害 注意事項
◎到郊外宜穿長袖長褲,勿穿涼鞋、拖鞋,避免在樹下停太久
◎遭蜈蚣咬傷無須擠吸出毒液,可冰敷30分鐘並抬高患肢消腫
◎以生理食鹽水和碘酒消毒蜈蚣傷口,沒感染即無須就醫
◎被蜈蚣咬後若頭暈、冒冷汗、意識不清,應即就醫
◎若觸碰毛毛蟲,速以肥皂、清水沖洗接觸部位,勿用毛巾擦拭,以免將毛、刺抹到別部位
◎若毛、刺沖洗不掉,可用膠帶黏貼後拉起清除
◎可冰敷減輕毛毛蟲皮膚炎症狀

(蘋果日報)
--
改變最快國家 台灣第三名

美國《富比士》雜誌上周公布全球十大改變最快速的國家,走出上個世紀戰爭陰影的波士尼亞排名第一,阿爾巴尼亞居次,台灣和中國分居第三、第四。在十大入榜國家中,台灣最為富有,也是新興國家中改變最快的國家。

網路普及媒體競爭大
《富比士》引用華盛頓「社會科技顧問公司」對各國市場的調查,比較過去10至15年與現階段的改變速度,評量項目包括都市化程度、人民識字率、自由度、國內平均生產毛額,以及電話、電視、網路普及率的變化等。
波 士尼亞因戰爭結束,加上共產黨結束多年執政,變化之快居全球之冠。台灣則因過去30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高達8%,加上有線電視普及率高達八成,網路普及 率高,媒體自由與競爭力表現優秀,以84分名列第三。中國因經濟規模龐大且成長快速,社會更為自由,加上舉辦奧運,以76分名列第四。
資策會創新應用研究所表示,台灣有超過七成家庭有寬頻網路,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台灣民眾上網率更達全球第11名。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指,相較其他先進國家,台灣媒體自由度確實很高,但媒體普遍受政治或商業等隱形力量操控,高度競爭反而成為媒體壟斷,導致小眾、公共媒體被犧牲。「觀眾選擇不多,媒體工作者也受制於財團老闆,並不算是真正自由。」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