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090618

十大死因 癌症仍居首位

衛生署公布去年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廿七年蟬聯首位,自殺死亡率從前年的第十,回升到第九位。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自殺死亡者六成八是男性,是女性的二點二倍。與前年相比,男性自殺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五,女性則持平。

統計中發現,去年自殺的人中近四分之三是廿五到六十四歲的家庭支柱,醫師認為,這與景氣難脫關係。

統計顯示,去年死於癌症人數近三萬九千人,占總死亡人數兩成七,十大癌症排名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癌症病患平均死亡年齡為六十六點七歲,但半數口腔癌、食道癌及女性乳癌患者,死亡時只有五十多歲。

行人、單車事故死 老人超過6成

近來騎自行車成了國民運動,但老人家要特別注意安全防護。衛生署統計顯示,被撞死的行人裡,六成在六十五歲以上;單車意外事故身亡者,老人家更高達六成七,且發生時段則以清晨最多。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去年全台意外事故身亡者七○七七人,其中五成五死於汽機車、單車及行人等交通事故,共有三八七一人;其次依序為意外墜落、溺水、中毒及火災。

進一步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原因,黃旭明說,五成六死於機車事故,因行人、汽車事故身亡者各占一成七及一成五,單車事故更占了一成二。

值得留意的是,因機車故事身亡者裡,十五到廿四歲占兩成,高居各族群首位,但若是被撞死的行人,或死於單車意外事故的人,老人家占比高得嚇人,都超過六成。

黃旭明分析,不少老人家意外事故發生時間都是在清晨,可能是因為老人家喜歡穿深色衣物,清晨出門運動時,常又因天色昏暗難以辨識,稍有不慎,意外事故就會發生。

老人家除了走路、騎單車時要留意,不少老人還常因意外墜落(包括跌倒)身亡。統計顯示,意外墜落死亡者裡,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就占了四成八,顯示老人家不僅要防交通意外,還要避免跌倒。四十到六十四歲的壯年人意外墜落比率也不低,占三成八。

專家建議,家中老人家若有清早外出運動的習慣,最好還是提醒穿上明亮顏色的衣服,若騎單車也應穿載安全帽等防護裝備。

(聯合報)
--
國人10大死因 自殺排名回升

去 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死亡人數首度突破十四萬人,平均每三分四十二秒有一人死亡。十大死因中自殺排名從第十名回升到第九名;且廿五至四十四歲壯年人口,自 殺死亡率較前年增加八%,增幅居各年齡層之冠。廿五歲至六十四歲中壯年自殺三千餘人,占所有自殺人口的七成,造成社會與家庭重大損失。

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意外事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自殺及腎炎、腎徵症候群、腎病變。

癌症蟬聯榜首廿七年 肺癌第一名

惡性腫瘤連續第廿七年居十大死因之首,十大癌症順位與前年相同,去年死於癌症人數達三萬八千多人,占全年死亡總人數的二七.三%。

去年十大癌症死因依序是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食道癌及胰臟癌。除子宮頸癌、胃癌、肺癌的死亡率下降,其餘均呈上升趨勢,以食道癌、胰臟癌的死亡年增率二%至四%,增幅最明顯。

衛生署表示,雖然死亡人數增加,但因我國人口持續老化,經人口校正,去年我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四八四.三,創近廿年新低。國人平均壽命也持續增加,男性為七五.五歲、女性八二歲。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我國今年引用的死因分析版本是WHO最新公布的第十版,首度將慢性肺阻塞、氣喘、支氣管炎合併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造成該病首度進榜,位居第七名。

此外十大死因死亡率僅第四名的肺炎及第九名的自殺分別增加六.五%及三.三%,餘則減少;其中以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意外事故皆減少六.四%最顯著。

壯年自殺增加八% 中壯自殺占七成

自殺進入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後,前年好不容易出現近十年首度下降的好成績,沒想到才維持一年就「破功」。據統計,去年自殺死亡四一二八人,其中六成八為男性、三成二女性,與前年幾乎一致,顯示男性一旦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多會採取較激烈手段。

去年自殺死亡人口中,一六四四人是廿五至四十四歲的壯年人口,死亡率較前年增加八%,增加幅度居各年齡層之冠。另有一四○六人約三成四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年人口,總計中壯年自殺死亡人口就占七成,造成家庭與社會重大損失。

太ㄍㄧㄥ了 男生求助生命線 還是吞吞吐吐

去 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自殺」回升到第九位,且多半要肩付家庭經濟重擔的男性自殺死亡人數高達女性的二二倍,是否與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有關?長庚醫院自殺防 治中心研究員張家銘說,自殺率與失業率確有正相關。但整體來說,自殺是多因性,歸於單一原因可能失之偏頗,久病厭世、憂鬱症等,都值得重視。

雖然男性自殺死亡率高於女性,但比較全台生命線「1995」去年接獲的電話顯示,男女求助比例卻是四比六。生命線表示,男性多半受傳統觀念影響,不習慣對人吐露心情,即便打了生命線,也往往吞吞吐吐,感到很不好意思。

「許多男性同胞太ㄍㄧㄥ了!」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副秘書長江景星認為,受傳統觀念與文化背景使然,男性被教育不要在他人面前示弱,開口求助成了難以啟齒的事。

生命線社工陳秀霞說,許多男性民眾鼓起勇氣撥生命線,不是支吾其詞,就是拐彎抹角的詢問,很少有人直接透露煩惱。還有不少男性求助者說完後,拼命向電話那頭的值線人員道謝,覺得麻煩別人很不好意思。

陳秀霞說,女性則較習慣向別人傾吐心事,這個朋友找過了,再找下個朋友吐苦水。「講多了也好,壓力逐漸釋放,可以避免自己鑽牛角尖」。

衛生署統計,去年自殺率上升三個百分點,是否與金融海嘯有關?陳秀霞表示,自殺的因素多元,不宜與失業直接畫等號。但她坦言,不景氣導致個人經濟困窘、家庭失和等困擾,確實反映在生命線求助電話上,「近來談失業煩惱的民眾變多了。」

陳秀霞表示,企圖自殺的民眾若還願意打生命線求助,其實心中都存有求生意志。只要撥通了,能夠說出煩惱,接受別人鼓勵,當下心情都會從谷底爬上來,找到人生的一絲希望。

走路或騎單車意外 6成是老人

意外事故居九十七年國人十大死因第六位,雖然死亡率較前年減少,但仍有七千多人枉死。各意外事故中,只有意外墜落死亡率增加,又以老人跌倒最常見;行人及自行車運輸事故死亡者也以老人占六成為最大宗。

去年意外事故在十大死因的排行與前年一致,死亡率還下降了六.四%。但因我國今年首度引用WHO新版死因分析,詳細說明了國人意外事故死亡的原因。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表示,近年十大死因的平均年齡都呈增加趨勢,以意外事故類增加最明顯。

意外事故細分為意外墜落、火及火焰意外、溺水、意外中毒、運輸事故等。以意外墜落為例,去年有一一五七人死亡,其中四八%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主因多是不慎跌倒,人數較前年增加約一成。

在運輸事故部分,根據新版死因分析,行人被撞死亡占一成七,其中六成七是老人;單車事故死亡占一成二,其中六成是老人,值得長者及晚輩特別注意。

黃旭明強調,老人行走或騎單車意外事故死亡時間多在早上,推估應與許多老人愛在清晨能見度低的時候出門運動有關,若又穿著色衣服,更易遭橫衝直撞的來車撞到。老人若必須選擇在此一時段出門,一定要特別小心。

行人、自行車事故 多是自己違規

衛生署公布國人去年十大死因,運輸事故中的行人和自行車死亡意外多為老人。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指出,這幾年自行車使用人口增加,確實發現死傷意外有增加趨勢,但多數事故原因是行人或騎士不遵守交通規則。

道安會說,有些行人習慣隨意穿越馬路,尤其人車少的清晨時段,闖紅燈和穿越馬路尤其嚴重,該時段也成危險時段。但也有不少是肇事車輛違規所致。

官 員說,自行車騎士違規也很普遍,例如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或未騎在道路右側慢車道上。加上自行車沒有方向燈設置,在道路上變換車道若未回頭查看路況或向後 方車輛示意,不小心也易發生事故,但有時汽車並排停車,自行車被迫騎進快車道也常是出事原因。 交通部路政司說,國內對自行車定位仍不明,但只要腳踏車騎 在道路上,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就被視為慢車,騎士必須遵守相關規定。

另外,高齡駕駛人因視、聽覺及注意力、警覺性退化,或因疾病造成的特定功能障礙,駕駛汽、機車或自行車相對較危險。建議高齡駕駛人只要發現警訊,應減少駕駛頻率與時間。

台北市前年至今年六月共發生七件死亡車禍,六件是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為降低事故,市府擬訂「自行車管理規則草案」,並會持續觀察自行車事故路段,若有問題會立刻改善。

台中市斥資三億元完成總長度達卅三公里的自行車道,台中縣則有東豐、后豐和潭雅神三條自行車道。不知是否因城鄉差距因素,兩縣市單車發生車禍受傷比例相差四倍之多。

(中國時報)
--
2008年10大死因 腫瘤27連霸 肺炎很要命

2008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報告出爐,惡性腫瘤連續27年蟬聯第1名,總死亡人數首度突破14萬人,平均每3分42秒就有一人死亡,首度進榜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因整合「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炎、氣喘」3項疾病,高居第7位。

衛生署首度改以新版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進行統計分類,再以新版比較過去2年排行,疾病分類從1萬3000多種增加到6萬多種,對死因也有更詳盡分析。

2008年的10大死因與前年排序相同,依死亡率高低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意外事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炎、氣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腎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10大死因排行榜中,僅肺炎與自殺兩項死因的死亡率較上年度增加,分別高出6.5%與3.3%。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何秉聖表示,第一次改以電腦取代人工確認死因,發現過去不少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最後是併發肺炎而死,老人佔了9成以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內科主任王任賢表示,老人的肺炎盛行率是常人的3倍、死亡率是5倍,建議65歲起,就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每5年追加一劑,可預防6~7成的肺炎,呼籲政府應儘速納入預防接種政策。

去年台灣共有14萬2283人死亡,死亡數續創新高,但修正年齡因子影響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卻逐漸下降,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解釋,這除代表我國醫療持續進步外,也與人口老化密切相關。由於台灣光復後的戰後嬰兒潮正逐漸凋零,未來死亡數勢必持續上升。

這 次統計也發現,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長,男性75.5歲、女性82歲,代表人口結構持續老化,而與上年度相比,女性壽命增幅頗大,平均增加0.29歲,是男 性0.03歲的10倍。所有死亡人口中,僅1615人死於自然衰老,為第13大死因,相較下,10大死因之首—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3萬8913人,是其 24倍之多;至於結核病則排名第15名,去年有762名病患死亡。

不景氣 疑使壯年自殺率大增

根據新出爐死因統計,去年自殺身亡者中,中壯年族群合佔7成4,又以25歲到44歲的壯年族群死亡率增幅最大。由於去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專家研判,多少與不景氣、高失業有關。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共有4128人自殺身亡,平均每2小時7分20秒就有1人自殺身亡。和上年度相比,死亡率增加3.3%,死因排序從第10名再度重回第9名。

所有自殺身亡者中,有6成8是男性、3成2為女性,男性自殺死亡人數是女性的2.2倍。自殺在男性死因中排行第9,女性則排第12。

若以年齡層區分,壯年(1644人)族群佔4成、45到64歲的中年(1406人)佔3成4,兩者合計7成4。跟上年度相比,壯年自殺身亡率較上年度增加8.1%最高。

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張家銘表示,壯年族群多半是家中經濟支柱,自殺死亡率提高可能多少與經濟不景氣有關,但也可能與疾病、環境、感情等各種因素有關,尚需進一步分析。





(自由時報)
--
每2小時1人自殺 十大死因第9名

衛生署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仍高居首位,但自殺排名則從前年的第十位升至第九位,死亡人數首度破四千人,其中二十五至四十四歲壯年的自殺死亡率攀升近一成。專家說,自殺人數增加與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攀升有關。

壯年自殺率攀升
衛 生署公布的死因數據顯示,自殺已是年輕族群重要殺手,高居青、壯、中年死因的第二、三與七位。平均每兩小時七分二十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且有九名自殺者未 滿十五歲,最小是年僅七歲女童。自殺死亡者比一般人平均少活二十六年。六成八自殺死亡是男性,主因是男性採取上吊、燒炭等較激烈方法。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研究員、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說,以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和前年相較,去年二十五到四十四歲自殺增加百分之八點一,由於這個年齡層多半是家中經濟主要來源,研判他們的自殺多少與經濟不景氣、失業有關。
生命線協會總幹事朱開玉也說,近期求助者四成均有自殺意念,年齡在三十到四十歲壯年男性,多與經濟陷困境有關。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說,政府應努力拼經濟,多提供就業機會。民眾多留意親友,「若失業、工作不順,且睡眠、食欲不佳、情緒低落或酗酒等,應主動傾聽與支持,不要責備,並建議就醫。」

死亡人數破14萬
根據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去年死亡人數首度突破十四萬人,較前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七。平均死亡年齡為六十九點三歲。平均每三分四十二秒就有一人死亡。國人平均壽命則持續延長,達七十八點五歲,男性為七十五點五歲,女性八十二歲。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去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意外事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腎臟疾病。與前年相比,排名唯一變化是自殺。

每13分30秒 一人罹癌亡

癌症統計
衛生署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二十七年蟬聯首位,平均每十三分三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比前年縮短二十五秒。去年死於癌症者,平均死亡年齡六十六點七歲。乳癌、口腔癌與食道癌更是提前奪命的癌症殺手,患者死亡時平均僅五十多歲。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依十大癌症死因排序,去年與前年相同,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食道癌、胰臟癌。

男性口腔癌激增
依死亡率分析,多數癌症均下降,但乳癌、口腔癌與食道癌最具威脅,三種癌症過去十年死亡率都以兩位數比率成長中,其中尤以男性口腔癌十年成長四成九最驚人。而罹患乳癌、口腔癌、食道癌的患者死得最早,平均在五十六、五十五、五十八歲時死亡。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提醒男性應戒菸、戒檳榔,並建議四百二十萬名抽菸或嚼檳榔者最好定期做口腔篩檢。衛生署明年將結合全國牙科、耳鼻喉科,為一百萬人提供免費口腔篩檢。
另政府提供五十至六十九歲女性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最快今年九月將納入未滿五十歲女性免費受檢。

(蘋果日報)
--
高齡懷孕忙工作 這樣的「吳淡如」變多

現代人愈來愈晚婚,高齡孕婦愈來愈多,懷孕及生產風險迅速升高。根據統計,十年前求助不孕症門診的婦女,年齡大於四十歲者僅占一成,如今增加到三、四成,高齡孕婦也約增加一倍。

知名作家吳淡如以四十四歲高齡生產,雙胞胎女嬰一胎死產,一胎早產,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明洸表示,吳淡如是高危險妊娠的典型案例。多位婦產科醫師呼籲,高齡懷孕對母子身心健康都是挑戰,吳淡如的例子值得高齡孕產婦警惕。

傳出吳淡如產後高血壓、水腫,甚至全身抽筋,推測應是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症狀,但她卻照樣主持、錄影,醫師指出,久站影響血液循環,使胎盤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影響胎兒養分和氧氣供給,較易發生胎兒窘迫或早產。

台北康寧醫院婦產科主任尹長生指出,許多職業婦女懷孕後還要辛苦工作,很少休息,近年來因為晚婚,若再計畫生育,等到懷胎時已是高齡孕婦。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茂盛說,以往求助不孕症門診的婦女,僅一成年齡大於四十歲,如今增加到三、四成;高齡孕婦也增加了一倍。

尹長生和李茂盛都強調,婦女年過卅五歲,卵子品質下降,不僅影響受孕,也可能左右胚胎發育,這也是高齡孕婦懷唐氏兒的風險較年輕媽媽高十倍的原因。另外,高齡懷孕本來是引發母體出現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更不用說年紀大要忍受十月懷胎的辛苦。

不過,徐明洸仍認為,婦女並非年過四十就不宜生小孩,台大醫院去年有一名婦女分別在四十七歲及五十一歲各生一對雙胞胎,而且都足月,重要的是,高齡孕婦更應注意生活起居,減少壓力及定期產檢,若有任何不適就要趕快就醫。

雙胞胎 雙喜臨門、雙倍辛苦

懷上雙胞胎是雙喜臨門,但是,須面對的問題是:子宮因為有兩個以上的胎兒,胎兒通常會早產,體重會比較輕,而且整個懷孕過程中併發症比率可能較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妊娠高血壓相關的疾病,如妊娠毒血症。

兩 個胎兒常常不會都是正常體位地頭部朝下,若其中一個胎兒胎位不正,如一頭部朝下、一屁股朝下,就無法自然分娩,而須剖腹生產。通常,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婦 能撐到足月的37周,是非常辛苦的。若以一個娃娃2500克計,媽媽等於懷了一個5千克的娃娃,當嬰兒娩出後,有時子宮會因為負擔太大,肌肉被過度伸張, 子宮收縮不良產後大出血。以目前科學水準,雙胞胎還算安全,三胞胎以上就必須考慮減胎了。

臨床上有時會發現,異卵雙胞胎或三胞胎其中一個 胎死腹中,由於異卵胚胎彼此血流不交流,等於是住在完全不同的房間內,另一名正常胎兒受影響的情況較小;因此,醫師通常會繼續觀察,讓活著還有心跳的胎兒 繼續長大,不會中止懷孕;因為一旦中止妊娠,想拿出死胎,不可能只中止死胎的懷孕;屆時兩個都會被「生」出來,活胎就成了早產兒。當然在某些緊急情況,還 是須中止懷孕確保母親和活胎的健康,這時的權衡考量就沒法顧及活胎是否會因此極度早產。

沒有心跳的死胎會被母體自然吸收,或保持死胎時的大小,在分娩時一起被生出來;但是,若是同卵雙胞胎,因會有所謂的「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即血液互相交通,一胎兒胎死腹中後,活胎胎死腹中的機會將高出很多。

高齡雙胞胎孕婦 面臨的風險

1.妊娠高血壓:如有蛋白尿,則為子癇前症。母親的風險,中風、腦出血、癲癇等。胎兒的風險:子宮內生長遲滯、早產、死亡率增加。

2.雙胞胎:死亡率增加 ( 胎兒死亡率4% ; 新生兒死亡率7.6% );子宮內生長遲滯、早產、子宮胎盤供給不足, 導致急慢性胎兒缺氧窘迫、先天異常。若同卵雙胞胎:胎兒對胎兒輸血症候群,一胎死亡對另一胎兒影響很大。

3.早產:呼吸窘迫症候群、慢性肺病、體型嬌小。

唯目前台灣照護早產兒的能力很強,即使出生時只有4、500克的巴掌仙子,也常有被健康養大的紀錄。900公克以上的早產兒,存活機會逾八、九成。

高血壓孕婦 均衡飲食少吃鹹

一般而言,高血壓的孕婦是妊娠毒血症的高危險群。

妊 娠毒血症是發生在懷孕階段,常見於懷孕20周後,又稱為子癇前症;孕婦會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症狀,如合併抽搐現象則稱為子癇症,還可能出現視力模 糊、腦水腫、肺水腫等症狀。其多發生在第一次懷孕時,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懷有多胞胎、年齡(多見於20歲以下或35歲以上者)、懷孕期間合併有糖 尿病或腎臟疾病及家人亦曾發生類似情況等因素有關。

胎兒則會有生命危險,因孕婦的胎盤血流灌注不足導致胎兒生長延緩、體重過輕或營養不良等情形,甚至導致胎兒缺氧與死亡。

妊娠毒血症孕婦切記除定時產檢外,須注意抽搐及胎動減少,如有這類症狀,須立刻回診;另外,充足的睡眠、採均衡的高蛋白質低鈉飲食以及家人的陪伴支持(尤其是丈夫)是重要的。

懷孕對每個婦女都是獨特的經歷,不論是否患有妊娠毒血症的孕婦,都需要家人與社會的關注使她們安然地度過懷孕的過程。巴掌仙子雖比一般足月兒來的小,但不代 表他們絕對是脆弱的;我在新生兒中重度病房看到早產兒強韌的生命力與可愛的模樣。因此,不論孩子是什麼情況下出生的,這些寶

(聯合報)
--
對路人喊「加油」 時薪712元

只要發自內心微笑,替路人加油打氣,就能獲得時薪七百一十二元的好「薪」情!

生產、銷售洋芋片點心的台灣樂事(Lay's)積極尋覓六名「樂無限大使」,工作內容是在上班尖峰期間、中午和下午三個時段,對著路上苦悶上班族、看起來憂鬱的路人大喊:「加油,祝你今天有好心情!」不限年齡、長相,只要笑容溫暖燦爛,就能獲得這份工作。

徵才令剛貼出一個星期,就吸引超過四百名應徵者;第一關只要附上生動、活潑的個人簡介,再加上一張「開懷大笑」的獨照即可。應徵者不乏頂著台大博士班的高學歷美女、高科技公司行銷人員,還有本業是禮儀師的爸爸帶著兩個兒子共同應徵,甚至開出「三人參加只收一人費用」建議。

台灣樂事解釋,全球金融風暴後,台灣爆發裁員潮,民眾生活苦哈哈。這波台灣樂事推出為期三周的「樂無限」活動,徵求「樂無限大使」走上街頭為全民加油打氣,第一關會篩選出十幾人,接受近年推動「微笑運動」的三總婦產科醫師黃貴帥密集訓練,再做最後決選。

樂無限大使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本月廿二「Blue Monday」早上,至台北市政府捷運站對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呼喊加油口號,將正面、樂觀能量傳遞出去。

不 僅台灣樂事,暑假打工旺季即將來臨,不少業者也祭出各類工讀職缺。有遊戲公司尋覓兼職的「遊戲惡搞員」,專門進行「折磨測試」,工作內容是想盡各種方法亂 下指令、胡亂惡搞,測試軟體穩定度,再撰寫測試報告;也有酒商招募年輕辣妹做酒促小姐,到夜店、海產店、居酒屋促銷各類酒品,時薪三百五十至五百元不等。

台北市停車一位難求,很多商圈附近的餐廳、零售商店趁暑期旺季,大力徵求代客找車位的工讀生,工讀生必須眼明手快,對於找路邊停車格、卡位能力特強,時薪有二百元水準。

(聯合報)
--
現行學術審查 「蘇東坡也難出頭」

學者認為,過去台灣是人文學門專書著作的大本營,但現在影響力已經沒落了,如果再不重視可能導致學術根基流失。國科會將建立專書審查制度,評鑑不再以期刊為導向,並補助鼓勵專書出版。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蘇國賢,研究專書寫作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性與審查制度的建立發現,人文學門引文「老化」的現象,引用的都還是1940、50年代的經典著作。

他還發現,人文學門的中文專書所占比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大陸出版的專書增加速度最快。

國科會副主委陳力俊說,依據現行的學術審查制度,蘇東坡也無法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而再放眼近代一點,歷史學家黃仁宇說不定也沒有機會。

蘇國賢說,學術評鑑制度在期刊方面較為完善,標準客觀,又容易量化;專書評審制度不易建立,標準相對模糊,不易量化,更需要較長的評估時間,可能產生重視期刊,導致專書寫作投入下降的現象。

國科會人文處長廖炳惠說,台灣在專書著作的影響力已經沒落。蘇國賢說,到台大附近看,簡體譯著價格便宜,翻譯水準也在提升,速度也很快,的確很具優勢。

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認為,如果台灣人文社會學門不再寫自己的東西,大家就都會一直引用大陸的翻譯或原文書,學術根基會流失,思想文化理解也會缺乏,「這是國力的問題」。

國科會和各大學近年來鼓勵專書出版,可申請補助,研究型大學也開始經營出版社,有助提升品質。

(聯合報)
--
評鑑制度惹禍? 我學者多寫小論文 少有經典專書

台 灣評鑑制度長期以來重論文、輕專書,已對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一項研究發現,學界引用的專書文獻有逐年「老化」現象,尤其是人文、社會學門缺乏新書,過度 仰賴四、五○年代的經典,翻譯著作的量及速度也不及大陸。學者擔心,台灣學者只寫論文,和社會大眾的閱讀習慣脫節,將嚴重影響「國力」、動搖國本。

台大社會系教授蘇國賢分析「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HCI)」及「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的數據發現,學界引用專書文獻的「平均間隔年數逐漸拉大,尤以人文學門最明顯,一九九○年為十六七年,二○○八年為十八三年。

也就是說,台灣學術專書的質與量都有逐漸下滑趨勢。根據統計,人文學門專書引用次數最高的前十名全為四、五○年代「前輩」的作品,包括牟宗三、錢穆、唐君毅、徐復觀等人。

蘇國賢表示,受學術評鑑、升等制度影響,近年學界普遍重論文、輕專書,新論文數量遠遠高過專書。

清大外語系教授、國科會人文處處長廖炳惠表示,三、四十年前,美國大學的圖書館中有很多台灣出版的專書,但現在新藏書已幾乎看不到台灣作者。而大陸大學鼓勵教授出版專書,單南京大學中文系一年出版的新書恐怕就比台灣全國加起來還多。

廖炳惠說,台灣學者寫論文習慣聚焦在一個小點作大文章,但堪稱「經典」的書籍多是「巨觀」。例如美國耶魯大學知名學者史景遷的著作就是廣泛閱讀文獻,再用自己的話將史料串起、加入觀點,深入簡出的寫作方式連一般讀者都能懂。

(中國時報)
--
大安森林公園 餐車下月進駐

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內將試辦餐車服務。台北市副市長林建元表示,屢有民眾反映大安公園內缺乏飲食,非常不便,周邊卻聚集攤販,趁機牟利;市府決定將在公園內設置餐車、陽傘、座位,供應輕食,預定下月實施。

林建元說,「公園不再只是走路經過的地方,而是可以駐足、休閒的好去處」。他強調,奧地利、紐約等地公園內除咖啡座外,甚至還有高級餐廳,形成特色景觀,搭配公園景色,成功吸引遊客及民眾前往。

市府公園處表示,過去考量「台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公園內不得任意放置桌、椅、箱、櫃或板架,或未經許可販賣物品等,所以一直未開放餐車服務。過去只有在花卉展期間,協調餐車進駐服務。

公園處說,規畫餐車位置在露天音樂台後方兩側,一個在生態池旁、一個在涼亭旁,各有100平方公尺,每月租金約5萬元,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至晚間10點,試辦一年。若成效良好,餐車將擴大到市內其他大型公園。

(聯合報)
--
網咖鍵盤含菌量 馬桶的42倍

不少人有邊打電腦邊吃東西的習慣,以為手所接觸的只有鍵盤,忽略了潛藏看不見的細菌,已經隨著雙手的接觸入口。一家消毒液業者進行「十大環境細菌王調查」,發現網咖的公用鍵盤含菌量高達馬桶的42倍。

除網咖裡的公用鍵盤外,含菌量由高至低依序為路邊攤的桌子、KTV麥克風、校園水龍頭、公車手拉環、捷運飲水機、捷運飲水機、捷運手扶梯、電梯按鈕、速食業餐盤、及捷運代幣。

進行這項調查的消毒用品業者梁兆偉說,一般人以為最髒的馬桶,含菌量反而比上述10個民眾常接觸的物品來得低。他建議民眾要防範夏季盛行的腸病毒等流行性疾病,除買乾洗手液外,也可考慮購買有效殺菌的消毒液,噴灑於物品上,先消滅細菌。

耳鼻喉科醫師廖國翔表示,目前大家聞之色變的新流感疾病,即是經由飛沫或是接觸等管道所傳染得病的。

他呼籲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時,一定要注意清潔與消毒,並貫徹「63」口訣,每3小時洗手一次、每次洗手搓洗30次、口罩3天洗一次、手不接觸眼鼻口三器官、每天喝3000cc的水、每次運動30分鐘,才能確保病菌不上身。

(聯合報)
--
女網獅吼擾敵 擬以噪音開罰

今年法網賽女單第三輪,樣貌亮麗的十六歲葡萄牙小姑娘布麗托,由於吼聲太大被法國對手黎莎伊頻頻抗議,於是招致主審警告。二○○九溫布頓將在廿二日開打,屆時莎拉波娃、威家姊妹等「獅吼俱樂部」成員還能此起彼落的繼續吼叫,抑或可能會接受警告?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Times Online)最近報導,由於這些年來國際網總(ITF)接受到許多球員的申訴與球迷的抱怨,他們朝向制定「噪音障礙」(noise hindrance)來規範球員。如此,爆炸性的話題就來了,擊球時的吼聲該不該禁?噪音障礙處罰會在下周開打的溫布頓就啟用?

剛獲國際網總頒發「終身貢獻獎」的十八座四大賽女單后冠得主拉娜提諾娃發表專文,她認為在場上吼叫是作弊的行為,足以影響對手表現,絕對得禁止。她舉例:「有一回與莎莉絲比賽,莎莉絲的吼聲嚴重影響我的揮擊與判斷,讓我超感冒。」

高分貝干擾 有人叫苦有人改不掉

法國女將德琪也是「苦主」,她與莎娃、大、小威廉絲和戴芬波特這四位嘶喊分貝指數名列前茅的對手遭遇時,是一勝難求,德琪曾憂怨的說,「她們的吼聲嚴重干擾了我對比賽的專注力。」

生涯有八座四大賽男單金杯的藍道也曾抱怨與阿格西比賽時,被對手的擊球叫聲干擾了表現。

二○○四年溫布頓女單冠軍莎拉波娃說:「我從四歲開始打球,就養成擊球時發出聲音的習慣,改不掉了。」採訪網球新聞超過卅年的球評柯林斯指出:「網球員擊球發出吼聲已有數十年歷史,早期如康諾斯,九○年代初如莎莉絲,現在的威廉絲姊妹和莎拉波娃,都是代表人物。」

球評:要球員閉嘴 恐有嚴重後果

柯林斯強調,若要習慣發聲的球員違反生理原則、擊球時閉嘴,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一九九二年溫布頓女單決賽,莎莉絲就是在對手要求降低音量下敗給葛拉芙,未能贏得她獨缺的四大賽冠軍。

試想,在接下來的溫布頓賽場,如果主審向某位球員警告:「你再大聲吼一次就判你出局!」那會是怎樣的景象?

擊球嘶吼助聲勢 早成常態

在欣賞女網賽事的美麗戰爭時,偶有如大美女莎拉波娃的吼聲貫穿其中。吼叫、尖叫聲,是女網近十餘年來「強力」化下的附加產物。打個比方,如果以莎拉波娃三位數高分貝的吼聲,那麼很輕易就超過六十分貝標準值,絕對會被環保局開罰單。

由一九七○年代的康諾斯、八○年代末期發跡的阿格西,到一九九一年莎莉絲在澳洲公開賽贏得第一座大滿貫賽后冠的同時,所帶起的一股國際女網「嘶喊」新風潮,在網球場上,球員擊球時夾帶吼聲已成常態。

今年法網女單冠軍戰的俄羅斯內戰,庫茲妮索娃與沙芬娜自第二盤起也都有不同「特色」的喊聲伴隨著賽事進行。

經由分貝偵測儀所測出的結果來排名,大美女莎拉波娃的吼聲高居世界第一。莎拉波娃在二○○三年溫布頓期間,現場分貝偵測儀所測出數據顯示,她的瞬間最大吼聲達到三位數一○一分貝,這個數值一舉超過莎莉絲在一九九二年創下的九十三.七分貝最大吼聲紀錄。

○三年溫布頓期間,英國「每日電訊報」形容莎拉波娃的吼聲為「類似母象生產雙胞胎的聲音」;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八卦報「太陽報」則比喻「如同飛機落地時發出的噪音。」

在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出生的莎拉波娃,旋即以甜美顏容、飛揚金髮、曼妙身材征服溫布頓,她的吼聲也成了註冊商標。隔年,她在溫布頓拿下生涯首座四大賽女單后冠。

美國大、小威廉絲姊妹擊球時的吼聲也很驚人,妹妹小威最大聲的分貝數被測得達八十八.九排名史上第三,大威也高達八十五分貝。

姊妹倆都當過球后,兩人同時是現役女網球員中四大賽女單后冠數排行前二名,小威生涯累計十座四大賽女單冠軍;大威則有七座,並尋求在今年溫布頓完成女單三連霸。

球員為什麼會在場上喊叫出聲呢?漢普頓大學體育心理學教授戴利(Louis Daly)分析,「發出吼聲時有助於掌握擊球和跑動的節奏,球員可能覺得在揮拍迎擊來球時,若大喊一聲,則擊球力量會更大,這會給她們帶來自信和控制比賽的感覺。」

布麗托曾在佛羅里達「尼克網球訓練中心」受教過,莎莉絲、莎拉波娃、阿格西都曾在那裡獲得技藝上的突破,他們在場上的吼聲是教練教出來的嗎?

在尼克中心執教的波列提利解釋:「我們從沒教他們擊球時吼叫,我們教的是要在適當時候呼吸吐氣。球員之所以會有叫聲,因為有助他們保持專注,吼聲是自然發出,決不是為干擾對手。」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莎娃與大、小威初進網壇時就要她們噤聲,或是要她們盡量「小聲一點」,那麼她們手中的四大賽冠軍數字還有那麼多嗎?女網的生態是否會跟著改變呢?

(中國時報)
--
KUSO惡搞誠品 塞藏竊書祕笈

誠品書店傳出遭有心人士惡搞,不僅盜用誠品企業標誌自製精美文宣,內容還教導消費者如何在書店偷竊書籍,恐觸犯刑法教唆犯罪,誠品召開記者會說明,籲犯罪者停止此一違法行為。

誠品發言人張淑媛表示,今年四月起在全省書店的陳列販售的書籍內,陸續發現遭人夾放教導如何竊書的文宣品,最早是在台南門市由店員整理書籍時發現,之後陸續往上跑到台中、台北店,上周六更出現在敦南誠品店,雖已多次報警處理,卻無法遏止此一行為。

仿冒誠品企業標誌的文宣品中,不僅教導消費者偷書時「千萬不可左顧右盼」,必須態度從容,還有書籍上的「防盜BB磁圈」詳細拆解教學,甚至還有最後一個步 驟要將防盜BB磁圈放在人潮走動的動線上,等到有人踩到,觸動警報器時,再找時機離開,還提醒「務必神態自然」,內容頗為KUSO。

誠品面對此一惡搞行為,不願揣測是否為同業或內部員工所為,也不願證實這些偷竊行為是否真能有效「得逞」,只強調,這些文宣散佈以來,書店的偷竊率並未因此攀升,目前只當做是無心的惡作劇,但是又強調此一惡搞行為已涉及刑罰,希望對方就此歇手。

(中國時報)
--
書夾教竊卡片 攻入誠品

全國最大連鎖書店、誠品書店傳出有人在展示書內夾放教導民眾如何偷竊書籍的卡片,從四月底事發至今,全台已有五家誠品發現逾七十張「教竊卡片」。

犯行涉教唆犯罪
誠品人員昨透露,最早發現陳列書籍被放置「教竊卡片」的是誠品台南店,之後中壢SOGO店、台中中友店、台大店與敦南店也陸續發現,總計全台超過七十起, 誠品雖在事發第一時間就報警,但至今找不到放「教竊卡片」的嫌犯,誠品決定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犯罪者停止此行為,否則將觸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教唆 犯罪,並籲消費者不要受到鼓動以身試法。
誠品人員說,「防竊卡片」以圖示搭配文字,教導民眾要偷書時不要左顧右盼,要態度大方地找個角落坐下來,利用超級小刀或指甲把書外面的塑膠封套割開,接著在書內頁、反摺頁或書背裡就能找到防竊用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移除後可大方將書帶離,不必怕出門時鈴聲大作。
民眾小貓說:「這張教竊卡片很邪惡,萬一讀者照著做,真的被警察抓怎麼辦。」同為知名連鎖書店的金石堂書店說,未發現類似情況。

(蘋果日報)
--
反抗災難資本主義/張鐵志

二○○一年,美國《時代雜誌》宣稱反全球化運動已經變成新世代的最重要議題,而這個議題的代言人叫娜歐密克萊恩(Naomi Klein,見圖,美聯社資料照片)。為在一九九九年,當克萊恩寫完一本叫做《No Logo》的書時,在西雅圖的街頭上正發生一場撼動世人的激烈騷動。這是二十世紀末最終一場大型人民暴動,卻是反全球化運動的第一場大抗爭。在紛飛的瓦礫 煙硝中,新世紀的華麗與不滿在人們眼前展開。

二○○一年,美國《時代雜誌》宣稱反全球化運動已經變成新世代的最重要議題,而這個議題的代言人叫娜歐密克萊恩(Naomi Klein)。為在一九九九年,當克萊恩寫完一本叫做《No Logo》的書時,在西雅圖的街頭上正發生一場撼動世人的激烈騷動。這是二十世紀末最終一場大型人民暴動,卻是反全球化運動的第一場大抗爭。在紛飛的瓦礫 煙硝中,新世紀的華麗與不滿在人們眼前展開。

這本《No Logo》被視為預示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並成為一本超級暢銷書。當她在九七年開始寫作該書時,她以為她報導的是一個邊緣性的抗議行動,但是沒想到書將完 成的一九九九年,見證的卻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反抗運動。克萊恩開始成為左翼陣營中的搖滾明星、青年偶像。二○○五年,英美兩個雜誌合辦的全球百大公共知識分 子排行中,她是第十一名,女性中最高名次者。而她還不到四十歲。(我體驗過她的受歡迎程度,因為我也在紐約排過長隊等著聽她演講。)

《No Logo》批判九○年代多國企業如何讓城市地景、讓媒體與音樂被商標淹沒,如何收編革命(格瓦拉被放在汽水和手錶上!),把反叛改變為酷的態度。但同時, 這個新的企業品牌打造策略是建立在新的生產模式上:他們或是大幅外移工廠,嚴重剝削第三世界的勞工;或者讓工作彈性化,讓麥當勞工作(McJob)成為服 務業主流。另一方面,該書也紀錄了各種反對企業的新社會運動,亦即經濟的與文化的雙重抵抗戰線:一方面,是在這些大企業的第三世界工廠裡,不斷爭取勞動權 益與人權;另一方面是持續進行象徵與符號的鬥爭,例如文化反堵行動重新書寫城市的公共空間,顛覆那些logo的象徵意義。

《No Logo》的焦點是圍繞著企業的鬥爭,但她缺乏企業支配力量背後的政治經濟分析。克萊恩最近出版的新書《震撼主義:災難資本主義的崛起》(原書為二○○七年出版),就是把問題從針對企業轉變到更大的政治經濟結構。

這本書的要義是,「最基本教義的資本主義永遠需要災難來推動。」

因為基本教義式的極端資本主義,或者經濟學大師弗里曼鼓吹的那種市場至上資本主義,因為無法讓一般人民得利,很難獲得公眾支持,所以往往需要憑藉恐怖和酷 刑,需要一場危機,一種強力的「震撼」,統治者才能推動極端的新自由主義市場改革。例如天安門的血腥鎮壓讓中國可以在九○年代全力推動朝向市場之路;智利 皮諾契將軍的恐怖統治讓弗里曼的激進市場改革得以進行。除了政濟危機,還有自然危機:卡崔娜風災後的紐奧良,私人學校取代了公立學校。甚至戰爭:二○○三 年美國攻打後的伊拉克,各種私人資本大量進入,徹底「占領」伊拉克。這就是所謂的「災難資本主義」。

作為一個記者,克萊恩的精彩報導令人震撼,且提供了台灣深刻欠缺的左翼世界觀。但她以經濟利益或新自由主義思想來解釋所有災難的出現,則近似粗糙版的馬克思主義,因為當她把一切問題都化約於經濟利益,民族主義或者政治人物的權力鬥爭這些動力都消失了。

本書另一個重要貢獻是挑戰一個「偽」真理:「不受節制的資本主義的勝利是誕生於自由,而不受阻礙的自由市場是和民主一起發展的。」的確,過去二十年經濟新 自由主義的全球性擴張,很多是建立在獨裁統治上;歷史從未終結於資本主義和民主的相互擁抱。相反地,正如克萊恩對一九八九年中國的生動比喻:「民主和芝加 哥學派經濟學並未攜手前進,他們站在天安門廣場四周路障的不同側。」

從《No Logo》揭露企業的黑暗,到《震撼主義》中穿透國家、資本與意識形態的邪惡同盟,克萊恩彷彿還是十年前在街頭對著星巴克丟擲石頭的青年安那其─她雖然當 時不在現場,但犀利文字卻如石頭般有破壞力。如果在《No Logo》中,她面對的反抗是一群鬆散連結的行動者對抗大企業,是「世界社會論壇」對抗「世界經濟論壇」;在《震撼主義》中,她則關注一國的人民力量如何 對抗新自由主義,例如拉丁美洲的民主社會主義實踐,或者中國底層群眾的維權反抗。

當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站在路障的兩邊時,你準備好了要和克萊恩一起選邊嗎?

(中國時報)
--
貨櫃空的 上海港吞吐量造假

《華爾街日報》週三報導,全球金融危機,造成貨櫃處理量下滑,中國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營運商—上海國際港務集團(SIPG),允許貨櫃公司以超低價將空櫃置放在碼頭,以營造上海碼頭吞吐量的假象。

不用支付空櫃存放費 大連、天津也有

SIPG自去年十一月開始對大型客戶提供優惠,這些客戶也同意在SIPG經營的港口置放一定數量的貨櫃。符合條件的船運公司不用支付空櫃存放費,只需支付大幅折扣後的處理費。一名SIPG的主管表示:「所收取的處理費僅為成本。」

事實上,SIPG並不是唯一一家不用支付空櫃存放費的中國港口營運商,包括大連港集團、天津港集團以及寧波港集團都對客戶提供類似的服務。SIPG一名資深官員表示:「目前平均有大約七十萬個空櫃,置放在該公司經營的碼頭。」

文中指出,中國港口營運商過去一直試圖要解決該國出口下滑,以及隨之而來的貨櫃運輸量銳減問題,上海港口營運商SIPG因為北京下令要讓上海成為國際運輸中心,承受的壓力更大,因此出現了造假的舉動。

瑞士信貸指出,整體而言,中國今年前四個月的貨櫃吞吐量下跌十一%。

空櫃置放計畫讓在上海上市的SIPG推高貨櫃吞吐量,並和客戶建立良好信譽,不過這項計畫意味該公司選擇放棄保管費收入以及貨櫃處理費。SIPG第一季的淨利大減二十八%至人民幣七.三三億元(約一.○七億美元)。

挪威海運顧問公司Wilhelmsen Marine Consultants駐上海總經理查察莫普羅斯直言:「北京政府希望上海取代新加坡,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可能因此促使SIPG在申報營運目標時灌水。」



(自由時報)
--
高市臭氧值飆破200 中午少出門

高雄市空氣污染指標PSI值,臭氧部分昨天上午飆高到兩百零四,超過標準值一倍,達到「非常不良」,其中以小港、林園地區最嚴重,所幸傍晚已降到五十,環保局研判元凶是烯類化學物質,不排除是船舶卸貨外漏導致。

過去幾個月來,高雄市空氣污染指標PSI值一直維持在五十至一百之間(一百為標準值)。昨天上午八時起,小港區監測到的臭氧PSI值,突然直線上升,上午十一時已達兩百零四,緊鄰小港的高雄縣林園鄉,PSI值也達一百九十六。

工廠林立 市民分不清污染源

高市環保局說,單一地區臭氧PSI值飆破兩百的情況較罕見,且以往臭氧值升高都在午後,這次的確不尋常。

環保局強調,臭氧是一種光化學污染物,前驅物質是工廠、車輛排放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氣體,經由空氣中的陽光、風速等氣象條件,產生二次化學反應,比懸浮微粒更難追查污染源頭。

小港擺攤的李小姐說,昨天只感覺天空有一點霧茫茫的;開服飾店的陳先生抱怨,當地鋼鐵、石化工廠林立,民眾見怪不怪,已經分不清是哪種污染源了。

環局研判應是烯類化學物質

環保局監測小港機場的能見度,中午從十公里降到七公里,幸好傍晚臭氧值降到五十,臭氧危機暫告解除。

環保局科長吳家安說,近兩年監控小港區的臭氧濃度,發現烯類化學物質(乙烯、丙烯)是造成臭氧的可能元凶,將針對高雄港區的大量乙烯、丙烯儲槽,優先監測分析,也不排除是船舶卸貨時,乙烯或丙烯外漏所致。

環保署監資處長朱雨其表示,通常氣溫高、大氣擴散不良,臭氧濃度就會上升,建議高屏地區民眾中午太陽太大時,儘量不要出門。

(自由時報)
--
恐怖!食道癌年輕化 致死率大躍進

衛生署首度發現,過去10年來,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只有食道癌患者越來越早死,患者的死亡年齡中位數大幅提前8年,半數患者死亡時不到58歲。

研究食道癌專家、慈濟醫院台北分院院長趙有誠表示,這個數據太令人驚訝了,58歲實在太年輕,醫界過去從未注意到食道癌死亡年輕化現象,且幅度如此大,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恐與壓力、飲食習慣有關

但令衛生署官員與專家不解的是,食道癌發生與死亡年齡大幅提前,與其致癌因子雷同的口腔癌,死亡年齡卻反而延後,兩種癌症近10年來的演變差距為何如此 大?官員猜測可能原因,除了與近年濫用菸、酒、檳榔年齡下降外,是否與現代人壓力大,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提高與提早發生有關?或與國人嗜吃煙燻燒烤食物有 關?都還需要進一步釐清。

根據衛生署昨日公布的癌症死因統計,近年台灣醫療水準、醫療可近性不斷提高,1998年到2008年間,國人所有癌症死亡年齡中位數,從67歲延後到69歲,只有食道癌悄悄逆向發展,從66歲提前到58歲。

國健局官員進一步比對歷年癌症發生登記資料後,首度發現近年食道癌發生年齡中位數也不斷提前,從1994年的64歲,到2006年提前到57歲;同時期口腔癌一直維持在51歲左右。

對此,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也感到困惑。他表示,食道癌通常發生在口腔癌之後,根據台大過去研究發現,口腔癌患者若進一步做胃鏡篩檢,有高達三分之一檢出食道有癌前病變或癌症。

吳明賢表示,食道癌很難早期發現,等到吞嚥困難、疼痛時就醫,大多數是癌細胞已轉移的第三期到第四期,無法直接開刀,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只有2成到3成,第四期則不到1成。相對而言,口腔癌較易早期篩檢、發現與治療,或許是死亡年齡差距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次衛生署公佈的十大癌症死因統計中,食道癌雖排名第九位,但與上年度相比,死亡率增加7%,增幅卻是十大癌症之冠。

防治之道 戒菸酒、拒檳榔 多蔬果、勤運動

國人十大死因中,有9項是癌症與各類慢性病,衛生署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相關防治首重戒除菸、酒、檳榔。

吸菸會引發多種癌症、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而嚼食檳榔則會導致口腔癌、食道癌與肝癌。3種物質同時長期使用,致癌風險更是高得嚇人。

短期而言,應針對某些癌症進行定期篩檢,例如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都可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此外,B型與C型肝炎是肝硬化、肝癌的頭號危險因子,民眾應篩檢確認自己有無帶原,若有,則定期追蹤治療,避免其惡化成肝硬化與肝癌;至於腎病變的防治,則應先控制好血糖與血壓,同時避免濫服藥物,以免傷害腎臟功能。

長期應設法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多蔬果、多運動,避免肥胖以及三高,便可遠離癌症與慢性病。

(自由時報)
--
胡蘿蔔「先煮再切」更抗癌

吃胡蘿蔔有助抗癌,但料理方式大有學問!現在新的研究認為,胡蘿蔔整根烹煮後再切,更能保留抗癌物質,「先煮再切」的胡蘿蔔所含的抗癌成分「鐮葉芹醇」,比「先切再煮」的胡蘿蔔含量多25%。

英國新堡大學的這份研究指出,胡蘿蔔受熱會破壞細胞組織,讓胡蘿蔔流失水分,原可增加鐮葉芹醇濃度,但是被破壞的細胞組織表面又會讓水溶性養分如醣、維他命C,帶著其他成分如鐮葉芹醇一起流失,若先切再煮,與外界接觸的面積變多,就增加養分流失量。

4年前新堡大學與丹麥大學合作的研究已經發現,飲食中,攝取胡蘿蔔或鐮葉芹醇的老鼠,比對照組(即未吃胡蘿蔔或飲食中未含抗癌成分的老鼠)發生腫瘤的機率低三分之一。

胡蘿蔔整根烹煮不僅能留住抗癌成分,還能鎖住美味。研究進行的矇眼試吃,10人中有8人都喜歡先煮再切的胡蘿蔔味道;研究負責人新堡大學農業、糧食與鄉村發展學院的布朗特博士說,這是因為胡蘿蔔整根烹煮時,形成胡蘿蔔獨特甜味的天然糖分濃度會提高。

這份研究將在法國舉行的營養與健康會議NutrEvent上發表。

(自由時報)
--
胡蘿蔔 先煮再切更抗癌

英國廣播公司昨報導,英國新堡大學科學家發現,完整未切的胡蘿蔔煮過後,其所含抗癌物質鐮葉芹醇(falcarinol)含量,比切過再煮的胡蘿蔔多出百分之二十五,建議民眾烹調胡蘿蔔時先煮再切。
研究人員指出,切過的胡蘿蔔表面積大為增加,受熱後留不住營養素;整條未切的胡蘿蔔較能鎖住營養素,風味也較好。北市營養師公會營養師賴育敏說,基本上所有食物的料理,都希望切愈少愈好,因切面大,與空氣接觸多,再經加熱、破壞,營養素更易流失。

(蘋果日報)
--
X光加拍側面 肺癌檢出率可達85% 低劑量電腦斷層勿當常規用

衛生署昨(17)日公布國人10大死因,癌症死亡第1名為肺癌佔1/5,而日前副總統蕭萬長經低劑量電腦斷層診斷出罹患肺腺癌,讓人誤以為須以低劑量電腦 斷層掃描取代胸部X光攝影。北醫附醫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說,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劑量比X光高,不建議非高危險族群者當常規檢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余忠 仁提醒,X光檢查加拍側面,檢查率可從70%提升至85%。

肺癌細胞若在2公分以下,是早期發現的期別,而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都可發現,兩者是肺癌篩檢的兩大利器,但後者靈敏度較高。以40歲以上3年一次成人體 檢、65歲以上每年一次老人健檢、勞工健檢項目來看,其中都有胸部X光檢查,這是因以成本效益來看,約200元的X光片與5000至1萬元低劑量電腦斷層 相比,X光攝影較能大規模篩檢,若本身是肺癌家族史等高危險群,醫師皆認為,40歲後才有需要自費做電腦斷層。

檢查工具
X光正面易有死角
余忠仁醫師提醒,胸部X光片如果只拍正面一張,容易有死角,例如心臟後的肺臟區域、肺臟下緣等;只拍一張正面,雖然可以檢查出約70%的肺癌,但是多加拍 一張側面,就可以提高檢出率至85%。而民眾對X光輻射劑量的誤解,甚至有人乾脆不做檢查,對此,余忠仁醫師說,其實X片的輻射量低,不致於傷害人體。

電腦斷層當追蹤用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的靈敏度,是胸部X光檢查的3至4倍。邱仲峰醫師認為,電腦斷層掃瞄的作用是當成追蹤工具,如果當篩檢工具會造成過度解讀,白擔心 一場的情況頻繁出現,而且許多不自覺的肺部感染會自行痊癒,好了之後會留下疤痕或結節,體積太小時,無法與早期肺癌細胞難分辨。建議患者如果有徵兆時,應 先與胸腔內科醫師討論,不建議自行跑到血液腫瘤科指定要進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而且低劑量斷層掃瞄的輻射劑量僅是傳統電腦斷層掃描的1/5至1 /10,但是仍然比胸部X光的輻射劑量高了5倍以上。

提醒你
以下狀況須每年檢查
1.55歲以上
2.曾有抽菸習慣
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4.肺纖維化患者
5.家族中3等親內,有1人是肺癌患者
6.經常處於油煙環境中
7.所處環境常有石綿粉塵、空氣污染的人

後續追蹤要注意
余忠仁醫師說,X光片若可看到腫瘤細胞1.5公分以上,建議做穿刺、切片,直接化驗較準確,0.5至1.5公分,3個月追蹤一次。若生長速度快,每次檢查可看出細胞變大速度,可判斷是結疤的結節或癌細胞。

醫師說
結節可能變癌細胞
肺部結節中約有12%會變成肺癌細胞,所以即便現在是結節,也建議配合定期追蹤。

同家醫院定期追蹤
若從X光片中懷疑為癌細胞,建議定期在同一家醫院且由相同胸腔內科醫師追蹤,減少判別差異。

(蘋果日報)
--
喝母乳 上大學機率較高

路透昨報導,位於美國華府的美利堅大學與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的學者研究發現,喝母乳的孩子日後中學學業表現較佳,上大學機率也較高。研究以全美五十九個 家庭、一百二十六名兒童的健康資料為基礎,發現幼時多喝一個月母乳者,中學成績平均高出零點零一九分,上大學的機率高出百分之一點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顏瓊翬說,母乳已知比奶粉更益於寶寶成長、可加強寶寶的抗過敏能力,此研究發現孩子日後課業表現會更出色則是首次聽聞,可能須更大規模調查才能肯定。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