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90624

北縣台中高雄 升格過關

內政部縣市改制升格審查會昨天深夜放榜,經歷十五小時馬拉松式審查後,審查會一致同意台北縣、台中市縣及高雄市縣升格為直轄市;台南縣市合併升格案,因審查會正、反意見相當,無法形成共識,最後決議報請行政院決定。


內政部長廖了以昨晚十一點十五分開記者會,公布審查結果:台北縣、台中市縣合併案、高雄市縣合併案,獲審查會一致同意通過;桃園縣、彰化縣、雲林嘉義合併改制等三案,審查會一致決議不同意。

至於台南縣市合併案,廖了以宣讀結論:「台南縣市合併改制案,因審查委員無法形成共識,經深入討論,最後內政部建議,基於考慮台灣文化的軟實力,為形塑台灣主體性,俾益經濟發展,內政部將審查小組之正反意見,併陳行政院核採。」

記者會比預定舉行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廖了以坦承,台南縣市合併升格案,審查委員發言最多,正反意見差不多,花的時間最長。

改制升格審查會昨天上午在警政署大禮堂舉行,廖了以親自主持,審查委員共有二十五人,包括十名官員和十五名學者。內政部官員透露,依照原本的規定,專家只要「過半」就可以,但專家人數,卻比過半「多很多」,顯示內政部尊重專家意見,不會讓專業意見聊備一格。

八點十分,內政部長廖了以開場致詞強調,昨天是台灣政治發展史上重要的日子。上午先審查台中市縣合併升格案,由台中市長胡志強和縣長黃仲生打頭陣,接著是桃園和台北縣。

依記者現場觀察,對照放榜結果,最後確定升格的台中縣市和台北縣,首長離場時態度明顯輕鬆,笑容可掬。桃園縣長朱立倫走出會場時,神情嚴肅許多。下午接著審查彰化縣、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和雲林、嘉義。

北縣等30年 高雄等20年

台北縣長周錫瑋得知北縣將獲升格,表示心情複雜,他說北縣等升格已經等了卅年,他從九十五年就一再衝撞體制,終獲準用直轄市,去年他宣布「沒升格就不選連任、退出政壇」,受了很多傷,如今一切都值得。

台中市長胡志強、台中縣長黃仲生都感謝中央肯定。地方盛傳日後胡志強選大台中市長,黃仲生以副市長搭檔,胡志強說,目前只是初審通過,在行政院核定前,談選與不選言之過早。黃仲生也說,先做好升格準備比較重要。

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將請市府團隊與高縣積極展開整合。至於明年是否參選大高雄市長,陳菊未正面答覆。楊秋興表示,這是大高雄民眾等了廿年的期待,將可大幅提升大高雄競爭力;目前只想做好縣政,以後的選舉就不去想了。

雲林縣長蘇治芬才下高鐵,就得知雲嘉爭取合併升格出局,她只透過縣府建設處長施克和答覆:「主政者創造了潛在的政治危機,自己要去面對!」

嘉義縣長陳明文表示,這結果顯示中央不重視農業市,這場合併升格大戲,不過騙局一場。

桃園縣長朱立倫很失望,希望審查委員把桃園縣不能升格的原因,「具體明確告訴我們。」

彰化縣長卓伯源說,未來會繼續爭取改制。

台南縣市案要呈報行政院決定,仍有機會。台南市長許添財表示,台南無論就經濟發展或文化發揚,沒理由不升格,行政院不能隨便否決。台南縣長蘇煥智強調,如果台南縣市不能合併升格,反彈力道絕對會很強。

(聯合報)
--
北、中、高三都 確定升格 年底將延選 地方勢力重新洗牌

經 過長達十五個小時的馬拉松式大會考,攸關未來台灣國土規畫的升格案大勢底定。最後結果不出外界預料,在全台十一個縣市所提出的七個改制升格案中,台北縣、 台中縣市、高雄縣市確定升格;彰化縣、桃園縣、雲林、嘉義兩縣確定出局。另台南縣市合併案因正反意見並陳,今日將報行政院核裁。

審查會議召集人、內政部長廖了以昨晚十一點廿分宣布結果,廖了以答覆記者詢問表示,「絕對沒有黨政高層介入」,每個案子都是審查小組依共識原則,按照審查要項討論出來,其中,台南縣市討論時間最長,「整個案子審查過程沒有投票」。

台北縣、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升格案,只差行政院核定這一步,已可宣告今年底將延選,另,如果台南縣市也可能延選,對於政壇的衝擊相當大,地方也將面臨重新洗牌。

升格案確定後,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年底確定無法回鍋參選台北縣長。高雄市長陳菊昨日忍不住為蘇貞昌抱屈說,「這不是陰謀,太陽謀了!」她說,台中縣市與高雄縣合併是另外一個突破,但台北縣的升格案「很牽強」,是不是為了「卡蘇」,她認為「太明顯了」、「太清楚了」。

內政部昨日在警政署舉行縣市升格改制審查會議,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原定晚間九點要舉行記者會,也因為台南縣市合併案,審查委員討論激烈,正反意見並陳,遲遲無法達共識,因此延後兩個小時廿分才舉行記者會。

審查小組委員名單昨日首度對外公布,一共廿五人,十名相關部會代表與十五名學者代表。包含台大社科院長趙永茂、政大社科院長高永光、台大教授蕭全政等。

審查會議昨日上午審查台中縣市、桃園縣、台北縣,下午審查彰化縣、高雄縣市、台南縣市、雲林縣嘉義縣,每個縣市首長都親自與會,穿著大有文章,像來參加星光大道走秀一樣。

陳菊穿著「紅黑配」,自稱是「紅漂亮黑大方」,蘇煥智穿得是具地方特色的芒果衣,周錫瑋則是自嘲穿得「比較年輕」,這兩年有鍛鍊身體,胡志強則是染了半頭黑髮,蘇治芬、陳明文穿特製的升格戰袍。

統籌款差很大 「格」鬥搶破頭

全台十一縣市爭搶升格,到底成功與失敗之間差多大?光從「財政配置權」來看,單單北、高兩個直轄市,就能共享四十三%統籌分配款,其餘廿三個縣市卻只能共同爭奪三十九%的分配款,剩下的才給三百一十九鄉鎮市分食,差異之大,讓各縣市爭著擠進升格窄門。

以九十八年度統籌稅款為例,約一千八百四十億,北市可分配到五百八十一億、高市二百一十八億元。但反觀積極爭取升格的台北縣,儘管人口數達三百八十餘萬, 遠超過北、高的兩百六十萬及一百五十萬,卻只分到九十八億。因此,一旦北縣爭取升格成功,就等於取得資格,能加入北高一同分享四十三%的統籌分配款。

只是,由於直轄市分配到的統籌稅款較多,因此負擔的稅率也較高。若以以遺產稅來看,直轄市課徵的遺產稅,需上繳五十%金額到中央,而一般縣市則只需要上繳廿%。

直轄市共享43% 其餘分食39%

依據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來看,直轄市與一般縣市最大差別,可從四個方面來看,分別是「法定地位」、「人事任命權」、「組織編制」及「財政配置權」。

從法定地位來看,直轄市在精省前地位與「省」相當,儘管事後修憲讓直轄市地位變成與「縣市」相當,但重要性依然遠比縣市還要高。至於實際的差別待遇在哪?可從人事任命權、組織編制及財政配置權看出端倪。

任命權倍增 編制權一舉多四倍

其中,人事任命權部分,直轄市長不僅擁有兩名副市長的任命權,更有廿五至廿八名一級機關首長的人事進用權;反觀一般縣市,縣市長僅有二分之一單位主管的人事進用權。不僅如此,組織編制權方面,直轄市最多可設置三十二個一級機關,但縣市政府僅能設置七個。

民眾感受最深的,則莫過於「統籌分配款」。目前台北、高雄兩市共享四十三%統籌分配款,不僅享有較多資源,且直轄市的地方稅課財源又較為豐富;反觀一般縣市,卻形成廿三個縣市搶奪三十九%統籌分配款的情況,至於三百一十九個鄉鎮市則另外共享十二%的分配款。

不僅如此,包括機關編制、公務人員職等、警察職等、議會議員名額等,都有顯著差異,在在都成為直轄市總是高人一等的因素。

(中國時報)
--
縣市升格 北中高過關 南縣市補考

桃、彰、雲嘉 已確定出局

內 政部昨召開縣市升格直轄市「改制審查會議」,十一個縣市提出的七件升格申請案結果,「三上三下一補考」。審查會一致同意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合併升格案,及 台北縣單獨升格案;一致不同意雲嘉兩縣合併升格、桃園縣、彰化縣單獨升格案。至於台南縣市合併升格案,審查委員無法形成共識,正反意見將併呈送行政院核 裁。

台南案無共識 報政院核裁

北縣、中縣市及高雄縣市獲升格為直轄市後,都將延到明年底再選市長、市議員,台南縣市選不選則要等政院是否准予升格而定,今年底確定將選縣市長的目前為十七縣市。

另外,因高雄縣併高市升格,台中縣併台中市升格,台北縣單獨升格,高縣、北縣、中縣的七十七名鄉鎮市長及一○五四名鄉鎮市民代表也將停止選舉。明年升格後,這些公職將不再民選,他們將必須另找從政機會。

昨天進行長達十五個小時的審查會後,審查小組召集人、內政部長廖了以在晚間近十一時宣布上述結果。

因應馬將出訪 最快明決定

據指出,行政院預定下週四(七月二日)院會討論通過縣市改制升格案。但也有消息說,為快刀斬亂麻,政院也可能在馬總統下週出訪前就對外宣布改制核定名單,甚至不排除本週四揭曉。

行政院官員昨晚指出,內政部審查一致支持升格或反對升格的案子,劉揆基於尊重專業的考量,「不至於重新審查」;至於台南縣市合併升格案,原則上可能再開會決定。

審查會結束後,廖了以指出,南縣市合併升格案討論花費最久的時間,每位委員都有意見,無法形成共識,但整個案子審查過程沒有投票,考量台灣文化的軟實力、台灣主體性,因此將審查委員的正反看法呈報行政院核裁。

結果一如傳聞 難撇內定說

由於昨天過關的三縣市升格名單,與外界傳聞國民黨內定名單完全相同,遭質疑黨政高層介入,廖了以則稱,「絕對沒有」,每個案子都是審查小組依共識原則,按照審查要項所討論出來。

內政部官員則指出,審查小組於五月組成以來,多次召開會議,各縣市的計畫書很早以前就送給委員做實質審查,昨日只是針對書面資料不足的部分作補充,審查委員心中早已「胸有成竹」,不會因為昨天的審查會而有太大改變。

對於審查結果,獲通過升格的三組縣市都表示感謝,並將著手進行升格準備工作;落榜縣市多表示不滿;處境不上不下的台南縣市則要求政院不要有政治考量,如有必要願赴政院專案報告。

北中高將延選 綠痛批違憲

民進黨則批評,因為升格而延選已經違憲,且整個審查過程草率,充滿「滅蘇攔胡」的政治圖謀及考量,企圖以台北縣延選封殺蘇貞昌參選縣長機會,同時也把胡志強綁在台中,不能北上爭閣揆。

昨天審查會場外,台北縣議員江永昌、台北縣議員參選人廖林麗玲等人分別前往抗議,喊出「支持升格、反對自肥延選」、「反對吊車瑋、藉升格延選」等口號,抗議審查過程「黑箱作業」,以及延任違憲。

(自由時報)
--
自治史新頁 北縣升格過關 台中 高雄 縣市合併 台南再議 桃彰雲嘉闖關不成

內政部昨審查縣市合併改制升格案,共審查七個改制案,相關的十一位地方首長均親自出席這場歷時十五小時的馬拉松大審,內政部晚間宣布,全數審查委員一致通過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台北縣升格,台南縣市因無法形成共識,將把正反意見併陳,交行政院七月二日核定。

審查過關
內政部昨同意的改制案,將送政院核定後才正式定案,新聞局長蘇俊賓說,政院尊重內政部的專業審查,內政部所提具體建議,政院認為未釐清及補充的地方,「一、兩個星期內會決定。」
確定升格者將取消年底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選舉,延任到明年底,與北、高兩市一併改選。新任直轄市長,將在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區劃法》等後,獲得更多財源,權力也將大增,地方議員名額將縮減,鄉鎮市長成為官派的區長,象徵台灣自治史走入新頁!

南縣市盼中央再考量
對此結果,台南縣長蘇煥智說,審查時,他直覺升格有機會,他也希望政院能慎重考量,讓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台南市長許添財說,台南縣市沒有理由不升格,希望政院能做公正裁決。落選的彰化縣長卓伯源說,希望中央考量彰化縣各項優點,在地方建設及經費上能有補助。
民進黨副秘書長洪耀福昨說,升格評審會讓外界覺得是黑箱作業,民進黨要求公開評選過程與評鑑標準,才能讓外界知道縣市能否升格的標準何在。
據指出,府院黨高層沙盤推演,所以才兩藍、兩綠方案出線,不無政治考量,即第一階段先化解內定說的疑慮,但到了行政院,台南縣市過關的機率不高。
台中市長胡志強昨晚則感謝中央,台中縣長黃仲生說:「很高興中央支持合併案,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台北縣長周錫瑋說,美夢成真。
高雄市政府研考會主委許立明說,高縣市合併後,後續工作千頭萬續,如中央對《財政收支劃分法》與《公債法》等相關法案都須修正。高縣長楊秋興說:「非常高興有這樣的結果,大高雄前景非常可觀。」高縣長楊秋興說:「非常高興有這樣的結果,大高雄前景非常可觀。」

綠質疑審查黑箱作業
綠營地方首長則質疑審查會黑箱作業,政治考量,高雄市長陳菊嗆馬:「不能只是重北輕南!南部人會覺得非常不滿。」高雄縣長楊秋興也批:「任何人都不該有黨派想法。」
內政部改制審查會議昨早八時展開,成員包括十五位專家學者、十位官員,上午審台中縣市、桃園縣、台北縣,下午彰化縣、高雄縣市、台南縣市、雲林縣與嘉義縣,遲至昨晚十一時許才由內政部長廖了以公布結果。

(蘋果日報)
--
突檢麥當勞!換油時間兜不攏

速食業食用油反覆使用、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日來引發關注,沸沸揚揚。台北市議員林國成今早率同消保官、衛生局官員突檢麥當勞北市民權二店,店方對何時換油、清運的說詞一變再變,讓民代和官員更加起疑。

衛生局查驗股長王明理表示,已要求八大速食業者就換油頻率、檢驗和清運紀錄,在今天中午前提出自主管理報告,否則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裁罰3到15萬元。

她並指出,今早突檢業者用油,將等油槽內的油冷卻後採樣檢驗,7至14天結果出爐,即可查知是否使用劣化油。

消保官王治宇說,對於食用油、特別是油炸以後的檢驗,一般都是從是否起泡、冒煙、清澈度、殘留油渣和油脂測試等,檢查是不是劣化油。

但他坦承,從中央到地方對劣化油都無一套標準的檢驗程序,目前的食品衛生與消保相關法令,也都無從規範、裁罰,一旦發生消費糾紛都屬個案,只能透過協商解決。

林國成表示,本周一爆發劣化油事件,他接獲市民檢舉,在民權東路2段麥當勞買薯條和漢堡,結果吃到臭油煙味的食品,非常不適。他再向一名麥當勞離職員工查證,對方稱「店家一星期換一次油,算不錯了」。

上午時,林國成與官員突檢麥當勞,自稱是主管的張姓女子、吳姓男子,一下說每天早上換油、一下說下午才換油,聽得消保官直搖頭,查驗股長王明理看油槽內色澤偏暗,也懷疑並非今早才換的油。

張、吳兩人解釋,店方每天都會「濾」油,並照SOP標準作業程序換油;但在林國成連番追問下,一直無法說明今早的用油是何時更換的。

林國成追查回收油去向,店家兩個回收桶內空無一物,張女辯稱今晨6時已清運出去,但紀錄表上一片空白,民代和官員都懷疑店家說謊。

(聯合晚報)
--
何時換油 實驗數據不能給答案/劉珍芳(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

油 脂是我們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油脂非常容易劣變,其有六大敵人─—光、熱、水、氧氣、食物殘渣、催化劑,只要烹調時有這些物質存在時,很容易發生氧化 性的酸敗。大街小巷處處可見賣「油炸食品」的店或是攤販,這些「油炸油」的品質對於飲食衛生與安全也是我們擔心的問題。

在這次台北縣消保官主動出擊的速食業者使用油脂抽查活動中,引用本人數年前的研究報告,雖然字句上並無差錯,但後續出現許多錯誤訊息的傳達,造成消費大眾、業者的困擾,有必要澄清。

在 我們的實驗中將大豆油加熱至攝氏一百九十至二百度,每卅分鐘油炸一百公克的根莖類食物,每天油炸六小時,持續四天,每天油炸完取一定樣本分析其油的品質。 經連續高溫油炸六小時後,油脂品質即已開始發生變化(酸價、過氧化價均升高),隨著高溫油炸時間的增加,油脂品質會越來越差,包括肉眼可見的油色變深、黏 稠度變大、發煙點降低、泡沫多、吸油力增大等。

其實影響油炸油品質或是何時該換油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一、使用的油脂種類:例如飽和度、原 料、有無特殊處理等;二、油炸時的條件:例如溫度、鍋子的材質與大小、頻率等;三、食材的種類:例如水分的多寡、是否有醃過或裹粉、澱粉含量的多寡等。因 此,油的品質之變化或是換油的時間點,與油炸的時間不是絕對的關係。

究竟何時要換油?這不是我們的實驗數據可解釋的,因為每個業者的條件都不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說「六小時」一定要換油,因為那是太主觀的說法,也不是我們實驗的主要目的與發現。

事實上有關油炸油的研究,早在廿至卅年前於台大農化系營養實驗室即開始,這類學術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提醒消費者、業者及衛生單位,都應重視飲食的衛生與安全,但靠這些實驗數據,絕對無法告訴業者,何時要「換油」,因為影響因素太多。

最重要的是,飲食衛生與安全人人有責。政府衛生單位要有良好的規範及做好把關,而業者要有職業的道德,消費者則是有監督與保護自我的責任與權利。

(聯合報)
--
華府地鐵追撞 9死76傷

美國首都華盛頓22日下午發生地鐵追撞事故,一列疾駛的列車猛烈撞擊同軌道上一列靜止列車的後端,至少造成9死76傷,死者包括肇事列車的女駕駛麥克米連。華府市長芬提表示,這是華府地鐵系統啟用33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意外。

國安當局表示初步並未發現恐怖攻擊的證據,美國總統歐巴馬已表達哀悼。

撞車發生在華盛頓當地時間22日下午5時02分,發生事故的是華府地鐵最繁忙的紅線,整段路線大部分位於地下,但在靠近馬里蘭州邊界附近的事故地點改走地上。

事故發生在托騰堡站和塔可馬公園站之間,靠近托騰堡站的位置。兩班列車各有六節車廂,可搭載1200人。肇事列車撞擊力道過大,車頭甚至「騎」上被撞列車的車頂,整列車被嚴重擠壓到只有原來的1/3。

車體由於受到強力擠壓而扭曲變形,車廂嚴重受損,有些座位散落在軌道上。救護人員必須切開部分車廂才能救人,或是用梯子架設在車頂,以便生還者脫困。當局出動直升機搭載傷者就醫。

華府大眾運輸局局長凱托表示,遭撞擊的列車停在托騰堡站外等候另一列停靠在月台的列車開走。據初步了解,42歲的女駕駛和8名乘客罹難,總計7女2男死亡,其中包括一對夫妻。

肇事列車上的乘客威克特當時正在傳簡訊,她說:「我們好像撞到什麼東西,大約五到十秒後,列車才完全停止,所有乘客都從座位上飛了起來。」

位於被撞列車上的乘客傑弗斯表示,遭到撞擊的瞬間,他以為發生類似倫敦地鐵的爆炸,「煙霧灰塵四處瀰漫。」



(聯合報)
--
華府地鐵列車追撞飛騎前車 7死70傷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地鐵(捷運)廿二日發生列車追撞重大事故,造成至少七人死亡,七十餘人受傷,死者包括後方列車的駕駛。這是華府捷運網開通卅三年來最慘重的意外。車禍原因目前不明。雖然捷運列車有各種防追撞設計,但顯然並未發揮作用。

今晨的記者會上,市府及捷運公司說,究竟是機器故障或人為疏失,全國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聯邦調查局(FBI)等已著手調查。

防追撞設計竟未發揮作用

國土安全部表示本案不是恐怖攻擊,應係單純意外。華府地鐵的新車種有行駛紀錄儀,類似飛機的「黑盒子」,但發生意外的列車屬舊車種,沒有這種裝置。不過各 種電腦紀錄、文件等,仍有助於找出失事原因。華府市政府表示,工作人員徹夜未眠,一方面救援,一方面蒐集失事原因的線索。

華府這起車禍正值下班尖峰時刻,還好車禍發生在開往市區的列車上,乘客較少。另一方面,捷運路線大都在地下,但所幸事發地點在地面上,否則救援工作更加困難。深夜時分,搶救單位一度說死亡人數為九人,不過今天清晨修正為七人。另有二人垂危,醫護人員正全力救治。

目擊者稱後車完全沒煞車

車禍發生在當地時間廿二日下午五時(台北時間廿三日清晨五時)左右,地點在華府東北的陶頓堡站(Fort Totten)和塔科馬站(Takoma)之間。當時一列捷運停在兩站之間,等候前方的另一列車離站。不料後面一列車全速開來,撞上前車。由於衝撞力道極 強,後車的車頭與前兩節車廂「騎」上了前車。目擊者說,後車顯然不知道前方有列車停靠,似乎完全沒有煞車。兩車車廂斷裂,後車第一節車廂最前面一部分已經 完全撞脫,座椅飛散在軌道上。

由於車體嚴重扭曲,所以乘客不但有死傷,也有多人受困。所幸沒有起火,也沒有冒煙,而且當時天氣及視線良好(要到近九時才天黑),救援人員用機具鋸開車體,救出乘客。救援單位也出動直升機以爭取搶救時機。

安全運具近九月頻生事故

美國的捷運或通勤火車向來安全,但近九個月卻接連發生幾起重大事故。去年九月,洛杉磯一列通勤火車錯上另一軌道,側撞一列貨運火車,造成廿五人死亡,百餘 人受傷,事後調查發現是軌道管制人員當時正用手機傳簡訊,以致調撥軌道失誤。上個月,波士頓發生電車追撞,調查發現司機當時也是在傳手機簡訊,怠忽職責。

華府捷運在一九七六年通車,在準點、清潔、安全等方面的紀錄大體良好,且曾獲獎。上次傷亡事故是在一九八二年元月十三日,三人死亡。當天華府也發生墜機意外,七十餘人罹難。

這次發生意外的是紅線。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就在這條線附近,代表處員工上下班、僑胞洽公等,經常是此線乘客,所幸無僑胞傷亡。

(中國時報)
--
華府地鐵大追撞 至少9死76傷

美國首都華府地鐵兩列列車二十二日下班尖峰時間發生追撞,已經證實包括後方列車駕駛在內九人死亡、七十六人受傷,是華府地鐵系統通車三十三年來最嚴重事故,據乘客描述後方列車沒煞車就撞上前車,目前還不清楚追撞原因,但是國土安全部已經排除恐怖攻擊。

33年來最慘重事故

華 府地鐵管理局總經理卡托說,這起事故是美東時間二十二日下午五時零二分到零三分之間(台灣時間二十三日清晨五時零二到零三分間),發生在哥倫比亞特區東北 部與馬里蘭州交界處的地鐵紅線塔克馬站到陶頓堡站的平面路段,兩列車預定先後從塔克馬開往陶頓堡,前方列車停在兩站之間等待進站許可,突然遭後方列車追 撞,後方列車第一節車廂衝上前方列車最後一節車廂,兩節車廂鐵皮被掀開,幾乎成一團廢鐵堆疊。

乘客︰沒減速 也沒試圖煞車

由於撞擊力道太大,後方第一節列車被壓縮到僅剩原體積的三分之一。根據乘客說法,列車追撞時並沒有減速跡象。乘客杜希說:「就突然發生,列車沒有減速,就是突然猛力撞上。沒有試圖煞車,我們就這樣撞上去。」

事 故發生後,華府、馬里蘭和維吉尼亞州共派出兩百多名消防隊趕到現場搶救,由於撞擊最嚴重的兩節車廂堆疊、變形,救難人員得動用油壓鉗剪開變形車體才能把受 困乘客救出。哥倫比亞特區消防局證實已有九人死亡,其中包括後方列車女駕駛麥克米蘭,另有至少七十六人受傷。根據中央社初步聯繫,尚未傳出有僑胞傷亡的消 息。

初步查證 無台灣僑胞傷亡

紅線是華府地鐵系統最繁忙的路線,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委員赫斯曼說,撞車的兩列車各掛六節 車廂,最多能載一千兩百人,所幸當時列車是進城方向,車上可能並未滿載。華府地鐵管理局說,目前還不清楚追撞原因和追撞時的車速,以現場位置離兩站都有段 距離,車子能以較高速度行駛。不過赫斯曼說,二十二日追撞前車的車廂屬於華府地鐵系統最老舊車款,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二○○六年就曾要求汰換或者翻修,這 系列車款也沒有配備可提供事故原因線索的行車紀錄器。

歐巴馬關切 表達哀悼

華府市長芬提說,這是華府地鐵系統自一九七六年通車後最嚴重的事故。總統歐巴瑪也向死傷乘客表達哀悼和慰問之意。

致命車吻 系統老舊、駕駛疏失 肇禍最可能元凶

華府發生地鐵列車追撞事故後,熟悉這套系統的運輸安全專家將事故調查方向鎖定行車信號系統故障、駕駛疏失兩大重點。

華 盛頓郵報二十三日報導,華府地鐵系統是由失效自動趨向安全的電腦化信號系統控制,車上行車電腦控制速度和煞車,另一套電子偵測系統偵測各列車位置,以保持 安全距離,若兩列車太接近,電腦會讓列車自動煞車,按理來說這樣的設計應該能防止列車相撞,但是二○○五年六月曾發生過類似二十二日的狀況,就是信號系統 出問題。

當年的情況是三列車先後行經華府霧谷和羅絲林之間隧道路段,第一列車後方的列車駕駛注意到離前車太近,但是信號系統顯示正常,決 定手動煞車,後面第三列車也及時手動緊急煞車,避免了一場災難,這種之前從未發生過的狀況讓地鐵管理局大感訝異。二十二日追撞事故中,撞上前車的後方列車 駕駛顯然沒及時煞車,車上乘客說法佐證這一點,專家說,從撞擊力道讓後車第一節車廂衝上前車最後一節車廂也顯示行車速度快。

運輸安全專家 認為,沒理由認為肇事列車駕駛沒發現車距過近,因為當天天氣晴朗,列車也已經駛出隧道;專家指出,事故發生時,肇事列車應該處於自動駕駛狀態,這時駕駛的 作用就僅是在列車準備離站時關上車廂門,不過靠電腦系統運作的自動駕駛狀態也可能讓駕駛因不需太專注而一時「失神」。調查考量的其他原因則包括突然出現的 健康狀況讓駕駛失去控制能力,或者煞車系統的致命故障。

過去十年間,華府地鐵系統曾受訊號中繼器出問題所苦,小部分訊號中繼器曾經在限速 時速二十四公里的路段指示以時速七十二公里行駛,另一個例子是時速該二十四公里時,發出時速零的指令,為此地鐵管理局在一九九九年將全部兩萬個軌道信號中 繼器換掉,這些中繼器設計使用年限七十五年,但是用了二十五年就故障。

記取教訓 多重預警裝置 台鐵捷運掛保證

華 府地鐵發生追撞意外,一般研判與號誌系統脫不了關係,國內業者與鐵道專家認為,台灣軌道系統都有「失效自動趨向安全」(Fail to Safe)之類設計,系統任何一環節有問題,系統就會有「趨向安全」的反應,號誌就顯示紅燈,列車就不能進入故障區間,華府地鐵系統應該也有此設計,因此 事故讓人匪夷所思。

相較於華盛頓地鐵為一九七○年代設置的老舊系統,台北捷運與剛通車滿一年的高雄捷運設備都較為先進。目前國內軌道系統 中,高鐵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對預防意外有三道關卡,列車之間有偵測設備與避撞設計,同向、一定距離內有其他車輛,列車就會自動停駛。台鐵三年前 引進列車自動防護系統,也是一樣的設計觀念,號誌、列車、駕駛任一環節出錯,列車就會自動煞車。

鐵道專家指出,「失效自動趨向安全」應該 已經足以保障列車與乘客安全,但重點在於維持設備的妥善率,特別部分環節還是需仰賴人工操作的台鐵,更需注意此一環節,例如前年大里邊撞事故,就是駕駛員 關掉「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又忽略號誌冒進,才會導致五死十七傷慘劇。

交通部路政司官員指出,軌道運輸的安全防護,一向採取業者自主管理模式,交通部則透過稽查掌握業者是否落實維修與保養計畫,對於華府的事故,今天將開會研商,討論是否要求台鐵、高鐵、捷運等軌道運輸檢修號誌系統。

在 防止追撞意外上,北高捷運行控中心設置ATO自動駕駛、ATP自動保護二道關卡,前後列車安全距離最少必須在一百五十公尺以上,列車前後都有感應器,萬一 超出安全距離,會連結列車自動駕駛出現緊急停駛的訊號,同時回報行控中心。北捷ATP確保即使設備發生異常,改為全手動模式,仍由行控中心監控,車速最高 二十五公里,超速會立即煞車。

缺錢修 美9個月連3起列車事故

華府二十二日傍晚發生的地鐵意外,是近九個月來美國大城市第三起地下鐵或通勤列車重大事故。專家認為,近來鐵路事故連連的原因可能和經濟下滑所導致的安全預算與執法降級有關。

去 年九月前,美國鐵路系統就像航空體系一樣,事故率比過去數十年低很多。根據聯邦鐵路管理局的紀錄,一九九○年到二○○八年,以英里為單位的火車事故率減少 近三成。在美國,火車一直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九○年代鐵路平均每行駛百萬英里僅有四.七起事故;○八年事故發生率更降到每百萬英里三.二起。

不過,○八年九月,洛杉磯一列通勤火車與貨運列車相撞,造成二十五人喪生。事故原因指向通勤列車駕駛在當班時傳送簡訊。上個月,波士頓兩列有軌電車相撞,造成約五十人受傷,駕駛員也坦承事故當時正在發送簡訊。

華府地鐵 近5年來相撞3次

●華盛頓都會區捷運系統和公共巴士系統(Metrobus)涵蓋範圍廣達3890平方公里,服務350萬人口。地鐵系統上個會計年度共行駛2億1530萬個班次。

●華府大眾運輸系統基礎設施老舊不堪,都會區運輸管理局估計,到2020年,他們必須花費70多億美元,才能維持地鐵與巴士系統完好。並有1/3地鐵車廂需要更新,其中部分車廂已使用超過30年。

●22日的事故是華府地鐵1982年以來首度發生的死亡事故,當年有3人因為列車出軌喪生。

●過去12年來,較嚴重的列車相撞事件,還包括2007年造成16人受傷,以及2004年造成20人受傷的事故。2004年和22日的事故都是發生在紅線。

(自由時報)
--
華府地鐵追撞 9死 76傷 下班尖峰「宛如大爆炸」33年最嚴重

美國華府地鐵前天發生啟用33年來最嚴重的追撞事故,一列地鐵列車在下班尖峰時刻追撞上停在軌道上的另一列列車,當局昨持續在扭曲變形的車廂內搜救,並調查撞車原因,華府市長芬提昨宣稱有7人罹難,但華府地鐵公司總經理證實已找到9具屍體,另有76人受傷。

周一傍晚5時,地鐵「紅線」兩列同方向列車,在距離陶頓堡車站不遠的地面路段追撞,當時因為月台上已有列車,編號214的列車停下來等候指示進站,而後方編號112的班車在駛近車站時一度停頓等候,但又突然前進,硬生生追撞上去。

車身底座瞬間分家
後車的第一節車廂幾乎是跳起來「騎」在前車車頂,這節車廂前方空蕩蕩毫無遮蔽,車身跟底座也分家了,挨撞的末段車廂被擠到剩下原先1/4的長度。華盛頓市長芬提(Adrian Fenty)形容:「現場景象極其駭人,一節車廂幾乎夾扁。」
維 吉尼亞大學學生傑米焦坐第三排,他形容撞車聲有如大爆炸,他失去知覺,醒來時發現眼鏡和鞋子都被撞飛:「前排的乘客都不見了,我身邊只剩下一個不會動的 人。」他的下巴、手臂和腿部都在流血:「能活著真好運。」住在附近的居民布來恩聽到巨響,隨即趕去查看,他見到列車中有乘客撞擊車窗想要脫困,但他無法接 近軌道:「只能乾瞪眼而無法幫忙。」約15分鐘後,部分乘客打開車門逃生,200名救難人員也相繼趕到,架設梯子讓沒受傷的乘客脫困,並破壞扭曲的車廂, 搶救夾在座位中的人。
經連夜搶救,當局宣布已有9人罹難、76人受傷,其中大部分乘客包紮傷口後自行返家,有6人傷勢嚴重。死者包括第二列列車的 女駕駛員麥米倫(Jeanice McMillan,42歲),她於2007年1月到職,在華府523名地鐵駕駛員中算是「菜鳥」。出事的兩列列車各有6節車廂,滿載時可載運1200人, 幸好兩列車都未客滿。該路段有最高時速93公里的行駛上限,目前不清楚當時車速。

疑駕駛有健康意外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NTSB)已組成9人小組調查車禍原因,並由聯邦調查局協助蒐證,事故報告幾天後才會出爐,據了解,安全委員會3年前就建議將肇事的老舊列車 汰換,但華府地鐵當局未能配合。
華府地鐵系統專家表示,車禍原因很可能是訊號系統故障或人為疏失。華府地鐵配備有預防列車相撞的電腦化訊號系統。當列車距離太近時,會自動煞車,若電腦失靈,駕駛員可轉為手控。
但前天事故發生時,天氣晴朗、火車也非在隧道內行駛,駕駛卻沒煞車跡象。專家分析,有可能是駕駛發生健康意外而無力煞車,或煞車系統故障所致。

「臉插滿碎片」如電影情節

華府地鐵列車追撞,車廂內未受傷的乘客發揮同胞愛,奮力搬開壓在他人身上的座椅碎片,還有牧師帶領大家禱告。生還者回憶起當時狀況餘悸猶存。

「地板整個翹起來」
受創車廂內滿是碎玻璃和鮮血,座椅被拔起,散落四處,一名被埋在座椅堆下的女子不斷哀號。17歲高中生布莉安娜米斯德是後方列車第一節車廂的乘客,事發前她看到前方停著的列車越來越近,「一切發生太快,車廂地板整個翹起來。」
曾擔任牧師的巴騰斯也坐在這節車廂,他說兩車相撞時就像電影情節,「當時一切就像慢動作播放,我開始禱告。」急救人員抵達後,他拒絕下車,持續安慰一名被夾在座椅間、歇斯底里的年輕女子,「我不斷跟她說話,並請她禱告。」
乘客賈斯還以為車子撞牆了,他摔出座位,車廂內燈光熄滅、煙塵滿天;乘客金妮是名護士,她看到一名年輕婦女傷得很重:「她雙腿肌肉嚴重撕裂,臉上還插滿金屬碎片。」
39歲的柯可倫搭乘被撞的列車,他看到一男和一女被夾在座椅間,另一名女子站立著,但一隻腳血流如注。柯可倫急忙脫衣服,以內衣當止血帶綁在女子腳上,等待救護人員前來。

台北捷運避撞 強制行車距離

針對美國地鐵列車相撞事故,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長陳武正表示,很可能因軌道號誌系統故障或異常,導致無法正常運作,理應紅燈停止的後方列車未接收到正確訊號,行控中心也未發現到號誌異常,而來不及通知列車緊急煞車,才造成意外。
台 北捷運公司昨表示,北捷有段落閉塞區間安全設計,同時間僅會有一輛列車駛入,每輛列車本身都設有自動列車保護系統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一旦偵測前方的閉塞區間已有一輛列車,系統會依據前方列車的車尾速度和位置自動減速,甚至暫停,至少強迫和前方保持一列 列車以上距離;即使有駕駛操作列車,系統也會控制在時速25公里以下,且和行控中心保持聯繫,由行控中心監控,避免相撞意外。

自動防護偵測異常
高 雄捷運公共事務處經理江惠頌表示,高捷車輛運行雖採自動駕駛系統,但車輛都裝置自動防護設備,可自動偵測前後方至少150公尺以上距離內有無車輛,一旦偵 測到安全距離內有車輛,列車即會減緩行車速度,必要時停車。行車控制中心會透過系統訊號監控所有車輛位置,若列車異常接近,會調整車速並通知駕駛,加上軌 道間也裝置感應設備,一旦偵測到異常,會通報給駕駛及行控中心。

(蘋果日報)
--
刷牙不當 小心牙齦潰爛

刷牙不當,可能造成牙齦炎或牙齦潰爛,醫師提醒,刷牙方法要正確,如果刷毛已叉開最好更換牙刷,避免傷害牙齦。

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邱國洲收治一位60多歲男性,他牙齦潰爛,問診卻找不到原因,再問平常刷牙方法,請病人拿平常刷牙的牙刷來醫院。邱國洲一看,牙刷刷毛都叉開了,有如「開花」,才知道牙齦是被叉開的刷毛過度刺激。

若口腔有傷口,牙菌班或牙刷上的細菌,可能從傷口隨血液流至全身,嚴重時可能產生敗血症或心內膜炎。國內曾發生糖尿病人洗牙後,引發敗血症死亡。

臨床上,糖尿病和洗腎病人常見口腔問題。邱國洲說,糖尿病人血糖高,等於身體組織泡在「糖水」裡,再加上體溫36、37度,是細菌喜歡生長的環境,所以糖尿病人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保健。

邱國洲表示,洗腎病人的身體器官變得脆弱,也容易出現口腔毛病;有的癌症病人做化學治療前,也都先會診牙科,因為進行化療可能使身體免疫功能下降。

邱國洲說,國人習慣將牙刷放在浴室裡,浴室溫暖又潮溼,容易孳生細菌,平常最好定期換牙刷,並保持牙刷乾燥來避免細菌產生。

◎如何刷對牙
‧使用牙刷外,須再用牙線、牙間刷清潔牙縫
‧牙齦和牙肉之間的縫隙,可考慮用沖牙機沖洗,發炎嚴重者可加漱口水沖
‧吃完東西最好就刷牙,若不方便,至少也應喝開水漱口
‧可用刮舌板或牙刷清除舌苔,但兩者須保持乾燥,牙刷頭須置放朝上
‧牙刷毛有叉開或黑漬即應更換,不然至少三個月更換一次

(聯合報)
--
牙刷用了一年多 刷牙像喝抹布水

經濟不好,有些人為了省錢,一根牙刷用了一年多,還捨不得更換,一位老媽媽省過頭,使用已開花的牙刷,造成牙齦出血。醫師提醒,必須經常換牙刷,刷牙後,刷頭要朝上放,減少病菌孳生。

一項有關牙刷微生物污染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大量的細菌會殘留在牙刷刷毛上,並持續滋生,尤其在潮濕的浴室環境中,更可能孳生出最高可達百萬的細菌數。

研究顯示,一般牙刷使用三周後,最高可能存在上百萬的細菌,其中包含容易致病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等,生菌數超過抹布水的九倍之多,每次刷牙如同在喝抹布水。

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邱國洲也做了類似的實驗,拿舊牙刷乾刷牙齒,再以清水浸泡,再在實驗室的培養皿觀察細菌的數量。兩天之後發現上百萬的細菌叢。

邱國洲強調,牙刷使用越久,刷毛上的細菌就越多,如果刷毛開花還繼續使用,無助於口腔衛生,反而容易損傷牙齦,甚至讓細菌跑進血液中,造成感染。

邱國洲建議,每三個月更換一根牙刷,如果一天刷三次以上,那一個月就要換一根。刷完牙之後,牙刷刷頭一定要朝著上方,不能直接將刷頭插在漱口杯中。

有多髒?口腔細菌 足以害死人

你知道口腔有多髒嗎?一名糖尿病患洗牙時牙齦流血,口腔內的細菌侵入血液中,引發敗血症,經醫院搶救,最後仍回天乏術。牙科醫師強調,糖尿病友看牙、洗牙前,務必告知病史,避免悲劇。

這起引起國內口腔醫界討論的死亡個案,發生在北部某大型醫院。死者是一名糖尿病患,到牙科診所洗牙後,身體出現不適,送至醫院急診室,再轉至加護病房,血液篩檢顯,罹患敗血症,雖然院方使用多種抗生素,但病情仍不穩,最後還是不幸死亡。

家庭牙醫學會、口腔病理會學邱國洲醫師指出,口腔內細菌數量超過一般人想像。身體健康的民眾只要勤刷牙,細菌間都能維持在一種平衡的狀態,加上唾液中有抗體,還能與細菌共存。

但免疫能力較差的人,口腔的病菌可能是致命殺手,許多住院病患出現了不明原因的發燒,最後都證實與口腔中的病菌有關。

邱國洲提醒,糖尿病友們平常一定要做好口腔衛生,把牙齒刷乾淨。

(聯合晚報)
--
牙刷細菌量 抹布水的9倍

你的牙刷上有多少細菌?據檢測發現,使用一周的牙刷上的細菌量是抹布水的十倍。醫師觀察,不明原因的發燒,不少是口內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牙刷上的細菌種類比肛門還多,建議大家保持牙刷乾燥、每三個月定期更換牙刷,減少口中的細菌。

醫師昨天以冷光儀現場檢驗剛洗完抹布的水,水中有七萬多個細菌,而使用一周的牙刷刷毛上的細菌超過六十九萬個,幾乎是抹布水的十倍。

三軍總醫院口腔診斷科醫師邱國洲覺得:「牙刷比肛門還髒,肛門只有大腸桿菌,牙刷上亂七八糟的細菌都有!」不只大腸桿菌,還有葡萄球菌、鏈球菌、放射線 菌、白色念珠菌等各式各樣細菌。據他觀察,醫院感染科病人遇到不明原因發燒,通常都會請牙科會診,最後發現是口腔內細菌感染,導致菌血症、敗血症、心內膜 炎或蜂窩性組織炎,嚴重的話可能致命。

牙刷是清潔口腔的工具,大家卻易忽略牙刷本身是否乾淨。邱國洲說,曾有一位六十多歲的男子牙來看診時牙齦已爛,經詢問發現他的牙刷用了一年都沒換。

邱國洲表示,國人使用牙刷有幾個壞習慣,包括未定期更換牙刷,用到刷毛爆開還在用、家人牙刷集中放在一起,刷毛互相摩擦或共用漱口杯,造成細菌間接傳遞。牙刷頭下腳上放置也很常見,或將牙刷放在潮濕溫暖的環境,導致刷毛無法保持乾燥,易孳生細菌。

(中國時報)
--
牙刷使用2週 含菌量是馬桶水80倍

您用的牙刷乾淨嗎?根據一項檢測發現,用過2週的牙刷,經過2天的細菌培養,可以發現73萬個細菌數,是抹布水的9倍、一元硬幣的29倍,甚至是馬桶水的80倍。

牙醫師表示,不乾淨的牙刷,隔天細菌就開始在刷毛上孳生,民眾如果沒有養成正確清潔及保養牙刷的習慣,當心病從口入。

三總牙科主治醫師邱國洲表示,民眾每天刷牙,但對牙刷的清潔保養卻一點也不在意。民眾常會將牙刷放在浴室裏,但浴室的環境常常是既潮濕又溫暖,對細菌來說,是相當適合生長的環境,其中又以葡萄球菌及鏈球菌最為常見。

值得注意的,不少民眾常常是一家人的牙刷全都放在一個杯子裏,結果牙刷的刷毛互相碰在一起,細菌更容易傳遞散佈。

邱國洲指出,如果在刷牙時,口腔有傷口,牙刷上的細菌很容易就透過傷口接觸,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到人體內,進而引發敗血症,或是心內膜炎等全身性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致命,尤其是本身就有糖尿病,或是洗腎的病患,更應注意。

邱國洲表示,養成好的牙刷保養習慣是口腔衛生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刷完牙後,一定要養成洗牙刷的習慣,牙刷放置處要保持乾燥;如果非得要放在浴室內不可,最好開扇窗,保持浴室的通風;放置牙刷時,牙刷頭要朝上,不要朝下,放在牙杯內,以免增加沾染細菌的機會。

至於何時要更換牙刷?邱國洲表示,要看個人使用狀況,如果一天刷兩次牙,大約3個月就要更換牙刷;如果每天刷3次牙,那麼更換牙刷的間隔時間就要更短。

另外,如果從牙刷背面可以看到如開花狀的刷毛,就表示,該換牙刷了!

(自由時報)
--
漱口杯 牙膏不共用 防染菌 清洗牙刷後擦乾 宜直立擺放

根 據最新調查,牙刷細菌含量是抹布的9倍,玩美牙科診所院長陳忠明提醒,放在浴室內的所有盥洗用具都有染菌的風險,不管是電動牙刷或一般牙刷,最好刷完牙後 要用清水沖過,且一定要用手指撥動,以免菜渣卡在刷毛而滋生細菌。另外,家裡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漱口杯、牙刷與牙膏,用個人專屬清潔器具才不會互相傳染病 菌。

口腔清潔用品全都放在浴室,但台灣天氣潮濕悶熱,尤其是夏天,黴菌、病菌生長快速,所以保持乾燥很重要。陳忠明醫師提醒,雖然牙刷是 無機物,無法供給病菌養分,所以生長緩慢,但是牙刷中若有卡食物殘渣,那麼就容易長菌。最好定期更換牙刷,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牙刷,不要互相交換使用。

這樣做
清水下撥動刷毛
電動牙刷和一般牙刷的清潔方式一樣,刷完牙後都要再用清水沖洗刷毛,雖不用泡消毒水,但手指要在水龍頭下撥動刷毛,將肉眼難見的渣滓剔除。清洗時間不定,至少應清洗至沒有明顯髒污殘留。

漱口杯放通風處
嘴巴會直接接觸漱口杯,所以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杯子。而有些人浴室有裝收納箱,漱口杯和牙刷不要放在箱子內,應放在通風處,而漱口杯也要定期清洗,避免杯底發黑。

避免牙刷殘留水分
清洗完牙刷後要將水分甩乾直到不再滴水為止,或是用紙巾將刷毛與刷柄吸乾,不要殘留水分,因潮濕環境更容易使病菌滋長。最好直立置放牙刷,不要讓刷毛根部蓄積水分。

牙刷架每周清洗
若有使用牙刷架,最好每周用清水洗一次,因上面也會受水氣、濕氣影響而發霉長菌,若不洗,也會把病菌帶至牙刷上。洗完後同樣也要用紙巾擦乾,不要殘留水分。

要注意
每人一套清潔品
牙刷、牙膏與漱口杯這3樣物品,陳忠明醫師認為全家都應該每人一套,不要共用,其中牙膏因管子出口會碰觸牙刷,若牙刷上已有細菌,很容易造成管口污染,再傳染給下一個使用者,所以最好每人一條牙膏。

漱口水勿以口就瓶蓋
漱口水不是每天都需要用,視個人口腔狀況由醫師指導間隔使用。但每次要含漱口水時,不應怕麻煩直接倒在瓶蓋裡、以口就瓶蓋的方式漱口,而是應用瓶蓋量好份量後,倒進漱口杯內再使用,否則瓶蓋邊緣也容易染菌。

提醒你
刷牙後再用牙線
正確刷牙順序應該是先刷牙,再使用牙線,有必要時再搭配使用漱口水。

醫師說
感冒時漱口杯要煮
家中有人感冒時,每天要將他的漱口杯放進沸水中滾約10分鐘,減少重複感染機會,但要先確定漱口杯的材質可耐高溫。而牙刷若刷毛開了、刷毛根部有髒污就要換,此外,每3個月也要換新的。

(蘋果日報)
--
基因與行為的距離/潘震澤

十年前,人類基因組計畫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報章雜誌也不時湊個熱鬧,刊登各式各樣與基因有關的報導,尤其是疾病基因的發現,更加是新聞話題。由於遺傳疾病在現代社會中早已耳熟能詳,如今可以找出罪魁禍首,自是值得慶賀;至於可有治療之道,則不在大眾考慮之列。

然而更具有新聞性的,是說像酗酒、嗑藥、偷情、冒險等人類行為,也有基因控制,甚至最近國內還出現長壽基因的報導。如果這種基因決定論屬實,不免讓人尋思:人的自由意志何在?成長環境、學習教育以及個人努力又有多大作用?

先天與後天孰重之爭,古今中外已然吵過不知多少回,如今則處於某種休兵狀態;理由很簡單: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天才之資若無後天栽培與努力,不可能成大器;中下之才如經千錘百鍊,亦可能出類拔萃。任何過於簡化的說法,都有所不足。

舉個簡單的類比,從父母遺傳得來的基因,有如建築藍圖,據此可把房子給蓋起來;但那最多只是個空房子,後天的教養學習,則有如房屋裝潢,讓空屋成為具有各 種用途的空間。一些重大的遺傳疾病,就好比房子少了片屋頂或牆壁,不但後天難以彌補,還可能造成房子倒塌,難以存活。

人體有二十三對染色體,帶有兩萬到兩萬五千左右的基因;每個基因,都攜帶了製造生物訊息分子(RNA及蛋白質)的編碼。套用莫非定律的說法:「會出錯的遲 早都會出錯」,人體每條染色體都發現與某些遺傳疾病有關,可見一般。好在染色體成對存在,許多只出現在一條染色體上的隱性突變,並不會表現,除非兩條染色 體都出了問題。這也是只有一條X性染色體的男性,容易出現像色盲、血友病、杜馨氏肌萎縮症等疾病的原因。

最近有好幾篇自閉症相關基因的發現報告,包括神經細胞附著分子以及鈣離子通道等基因,出現變異。細胞附著分子是位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分成好幾大類,都與 細胞與細胞間的連結與溝通有關;鈣離子的進出細胞,則與神經訊息的傳遞有關。神經細胞上這些分子出了問題,神經網絡的連結自然難保正常,而可能出現認知與 行為的腦功能缺失。

類似這樣的發現,對於疾病成因的了解,其實十分有限;一來基因之間會形成網路,很少單獨運作;再者如上述影響廣泛的基因,作用也不限一處,遑論治療。以某 些中年以後才表現的遺傳疾病為例(如杭亭頓氏症、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等),如今雖有基因檢驗法,但無治療之道,也就出現「預知死亡紀事」的情節,對患者更是 殘忍。

至於長壽基因也者,只是細胞裡負責清除自由基的管家基因之一罷了;少了它,細胞難免早衰,至於多加幾個基因備份是否就可造成長壽,絕對是過於樂觀的想法,因為修了東牆,可能加速西牆的倒塌。基因與行為的距離或許不遠,但中間卻隔著迂迴的迷宮,讓人難以一眼看清。

(中國時報)
--
壓力大常磨牙 張嘴就痛 婦患下顎關節炎 牙齒磨掉1/4 咬合困難

壓 力大到張不開口。中市一名三十七歲單親媽媽,白天在中科擔任主管,下班回家還要照顧女兒,工作與生活壓力讓她半夜不自覺磨牙,上月初說話、吃東西時,兩邊 下巴嚴重疼痛,甚至張口超過一公分就痛楚難耐,就醫發現是因長時間磨牙造成下顎關節炎。醫師指出,近三個月因壓力過大磨牙就醫個案佔門診三成,建議患者應 適度放鬆。

適度放鬆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陳怡睿說,這名單親媽媽上月嘴巴痛到幾乎張不開,連續兩周只喝流質食物,實在痛得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發現患者平日可能有磨牙習慣卻不自知,下排牙齒磨到很平整,甚至長度短了四分之一,咬合時,上牙床幾乎覆蓋下牙床。
醫師先開給患者消炎藥與肌肉鬆弛劑止痛,再量口訂作矯正磨牙專用咬合板,睡覺時配戴,治療一個月來,症狀已減輕,患者已可張口,不再「有口難開」。

多因經濟壓力造成
陳怡睿表示,磨牙的原因應與壓力過大、造成中樞神經失調有關,「過去磨牙個案明顯出現在考季前、更換工作或職務時,最近除學生外,幾乎都是因失業、轉業等經濟壓力造成磨牙。」他指出,像這名單親媽媽就因經濟與工作壓力,出現夜間磨牙。
陳怡睿的門診最近三個月來,因課業、經濟等因素磨牙致張口疼痛患者達五十人,占門診人數三成,年紀最小的才國一,經治療後,八成患者症狀可改善。

醫院供免費咬合器
陳怡睿說,目前健保局對區域級以上醫院有提供每人每年一套免費咬合器,但一般牙醫診所則未提供,自費治療因牙材種類不同,需自費兩萬到五萬元不等。
台中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呂毓修說,夜間磨牙易造成牙齒損傷、咀嚼肌痠痛及下顎關節傷害,造成進食、說話時疼痛,也會影響枕邊人睡眠品質,「建議當民眾出現磨牙症狀,應立即就醫並盡量以聽音樂、聊天等方式紓解壓力,放鬆心情。」

磨牙小檔案
病因:經濟、情緒、家庭或升學等壓力造成中樞神經失調
症狀:牙齒表面被磨平磨損、咀嚼肌肉痠痛、下顎關節發炎受損無法張口、頭痛、耳鳴、肩膀痠痛
治療:初期可熱敷、吃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緩和不適,嚴重者可訂製咬合板進行緩衝治療,必要時調整上下排牙齒高度與位置,8成可減緩症狀
預防:運動、聽音樂放鬆心情減緩壓力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