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20312 日本311強震周年篇

靜寂60秒 日本舉國默哀 震災悼亡魂 「不能沉浸悲傷」

下午2時46分(台灣時間下午1時46 分),警報聲響起,全日本沉默。311東日本大震災昨滿周年,全日本在去年規模9.0強震發生時刻同步默哀一分鐘,追悼亡者。下了兩天雪的災區岩手縣,昨 午太陽露臉,為災民送上溫暖。災民們悲喜交雜,悲的是災區百廢待舉,喜的是各界熱情支援下,復甦指日可待。


受創慘重的岩手縣陸前高田市響起海嘯警報,時隔一年的警報聲不再引起驚慌,而是無限緬懷;在殘骸清運後一片平坦的災區地上,放眼望去,到處有災民放置的花束,那裡曾是他們的家。隨後人潮往追悼會場,約2800人聚集。

「我每天仍好痛苦」
34歲的伊藤智江向《蘋果》記者表示,她失去母親,「我每天仍好痛苦。以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似乎不再如此。但今後我會將母親對我的愛化為動力。」
多名政要也選擇出席陸前高田追悼會,包括曾說「海嘯是老天給東北人的懲罰」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民主黨前幹事長小澤一郎等。參加者安靜地坐在500多坪的會場內。
遺族代表是剛考上筑波大學的菊地將太。海嘯造成他父母雙亡,和兄姊成了孤兒。18歲的他展現超齡的成熟穩重,表示海嘯讓他體會到領導人的重要性,以後想當政治家,且計劃出國深造,學習他國政治經驗。

日皇呼籲齊心協力
日本政府則在東京國立劇場舉辦紀念儀式,3周前動過心臟繞道手術的日皇明仁,與首相野田佳彥等1200人出席,明仁稱「日本永遠不會忘記」這齣悲劇,「災區重建之路困難重重,希望每位國民與災民齊心協力。」在陸前高田追悼會場透過直播聽到天皇的聲音,許多長者忍不住拭淚。
此外,濱海的岩手縣大船渡市,去年地震後時隔33分鐘(當地下午3時19分),高達23公尺海嘯襲擊該市,民眾在災後周年雙手合十面海默哀。漁民乘船將花束拋向大海遙祭,另有數百人集聚市議廳,向代表罹難者的祭壇獻上白菊。

穿防護衣返傷心地
許多倖存災民悲傷又夾雜憤怒。地震中失去母親和妻子的46歲加油站老闆千葉光生(譯音)說:「我們不能沉浸在悲傷,要面對現實,一步步向前邁進。但小鎮遭受的損害實在太大,大家心靈創傷太深,需時間重建。」
緊鄰福島核電廠1公里的大熊町,災後因輻射危險被淨空,撤離居民昨搭巴士返鄉,人人都穿上全套的防護衣,只能停留幾小時悼念。
失去4名家人的93歲老翁木村友衛(譯音)稱:「這是美好的地方,都是東電幹的好事,我連回來尋找親屬遺體都沒辦法。」

禮儀師 還千屍安詳遺容

一名義工「送行者」,默默貢獻一己之力,為近千名罹難者整理儀容,成了日本震災後的無名英雄;一支來自災區的高中棒球隊,打入全日本矚目的甲子園棒球賽,意義非凡。

幫家屬減少傷痛
年 過七旬的退休禮儀師千葉淳住在海嘯災情最嚴重的宮城縣釜石市,311災後,他在收容所看到大量塑膠布包裹的遺體,罹難者滿身泥濘,四肢僵硬,他決心幫死者 整理儀容,希望前來認屍的家屬能稍減痛苦。千葉淳跪下按摩死者手腳,輕聲安慰:「很冷吧!家人很快會來看你了。」他還向殯儀館人員傳授技巧,清洗面容讓死 者看來安詳,現場以課桌椅排成祭壇,整理過的遺體抬出時,大家鞠躬送行。千葉說:「對死者有如在世時一般尊重,這是安慰家屬的方式。」
宮城縣的石卷工業高校學生則在棒球找到新生,地震當天校園被海嘯侵襲,棒球場淹水約140公分,正在練球的學生雖逃過一劫,但不是喪失親人就是痛失家園,棒球隊教練松本嘉次認為撫平傷痛的辦法,就是立即清理球場,恢復練球,他說:「打球能讓這些年輕人暫時忘記傷痛。」

災童拼進甲子園
苦練獲報償,該校棒球隊在秋季資格賽獲第2名,也獲選參加下周在大阪舉行的全國高校甲子園大賽,這是石卷46年來首次有球隊參賽。進入甲子園是莫大榮耀,松本表示:「希望我們的比賽也能為石卷鄉親打氣。」

指揮災民避難 市長愛妻救人捐軀

空蕩蕩的地上,61歲的鈴木正春放上一束花,但這裡不是他家。這束花,是獻給在海嘯時指揮市民避難,卻逃生不及而罹難的陸前高田市市長夫人兼鄰居,38歲的戶羽久美。談到市長的遭遇,鈴木感嘆說:「市長似乎背負了面對這場災難的宿命。」

離高台較遠罹難
海 嘯來襲時,剛上任1個月的市長戶羽太為堅守崗位,不敢出去找妻子的故事,早已傳遍全球,鈴木說,地震發生後,他和市長夫人一同指揮居民避難。當時他的所在 位置離高台較近,因此很快就上到高處。鈴木的妻子靜枝說,海嘯前進的速度真的好快,他們沒命的跑,但海水總能追到腳邊。鈴木邊跑,邊留意戶羽久美,沒想到 再次回頭,她已被洪流吞沒。擔心災民的戶羽久美,在指揮處硬是多待了一會兒,逃生方向也因為離高台較遠,因此罹難。
靜枝奶奶說,日子真的很苦,大家總叫他們加油,但「加油」這兩個字何其沉重。她說:「我也知道要加油,要努力,但是談何容易啊?現在,我連生活的目標是什麼都不知道。」

勿忘福島 各國示威廢核 核區災民:耗盡餘生 為返鄉奮鬥

去 年311東日本大震災引發海嘯灌進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全球自車諾比以來最大核災,數萬名反核人士昨在福島、東京和澳洲等地示威遊行,要求廢除核電廠。遠 從東京跑到福島參加反核遊行的繪圖設計師小野由美子說:「福島正逐漸被人們遺忘,如果我們不趁現在大聲說出來,核災悲劇還會重演。」

負責 經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社長西澤俊夫,昨在311震災周年紀念日造訪福島第一核電廠,在地震發生時間下午2時46分默哀1分鐘,並向福島災民致歉: 「核災給大家帶來極大的不便,真的打從心裡覺得抱歉。」他當場訓示200名員工:「前方的路還很艱辛漫長,要顧慮到災民的感受,安全第一,團結起來共度難 關。」

輻射外洩無法住人
演說中提到要盡量賠償災民損失,但西澤俊夫昨並未和災民見面,也沒舉行記者會就離開,缺乏誠意。
福島縣深受輻射外洩之苦,部分地區可能數十年都沒辦法住人,逾1.6萬名災民和反核人士昨在福島縣郡山市的棒球場示威,要求廢核。

嬤泣訴仍找不到孫
住家離核電廠僅10公里的災民吉澤正己說:「故鄉已變成另一個車諾比。但即使要耗盡餘生,我也要設法重回故鄉,無論如何都要繼續奮鬥下去,絕對不會被打垮。」
原 本住在核電廠所在地大熊町的災民,昨也穿上防輻射衣重回家園,追悼海嘯罹難者,並在町辦公室前種下10棵陽光櫻,盼望家鄉有朝一日可以重獲新生。73歲的 老奶奶木村巴,想到在海嘯中失蹤、至今生死未卜的丈夫、媳婦和7歲孫子,忍不住哭著說:「1年就這樣過去了,彷彿是夢一樣。核災害我不能到處尋找失散的孫 子,至今仍讓我悔恨不已。」

廢福島核廠需30年
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1到4號反應爐冷卻系統失靈,廢核燃 料棒溫度不斷升高最後發生氫爆,導致大量輻射外洩。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去年底宣布核電廠已達「冷關機」狀態,但1到3號反應爐至今仍須靠不斷注水降溫,受損 的廢燃料棒也不知該如何安全取出,且不時發生漏水等問題,降溫產生的輻射水也不知道要放哪裡,要廢掉福島核電廠可能需要逾30年的時間。
50名反核人士昨殺到位於東京的東電總部,要求東電「停止所有反應爐」。數百名住在澳洲的日本人昨前往澳洲礦業巨擘必和必拓和力拓總部示威抗議,要求停止開採核電廠所需的鈾燃料。

311福島核災事件簿
2011/03/11
規模9.0強震和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供電和反應爐冷卻系統受損。海嘯奪走東北沿岸1.9萬條人命。
2011/03/12~15
1、2、3、4號反應爐氫爆,疏散半徑擴至20公里,影響16萬人。
2011/03/20
5和6號反應爐達「冷關機」。
2011/04/04
持續冷卻反應爐,將1.15萬噸低濃度輻射污水排入海。
2011/04/12
當局將福島核災上修為國際核能事件分級第7級,同車諾比核災。
2011/05/05
核電廠員工在氫爆後,首次進入反應爐建築。
2011/06/06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 NISA)估計,釋放到大氣的輻射物質共77萬兆貝克,為4月公布數值的2倍。
2011/08/26
NISA指外洩銫1.5萬兆貝克,相當1945年廣島原爆的168倍。
2011/10/31
法國核安機構指,流入海洋的銫137為27萬兆貝克,為東電估計的20倍,是史上最嚴重輻射物質流入海洋事件。
2011/12/16
日政府宣布福島各反應爐達安全的「冷關機」狀態。
2012/03/09
政府報告指海嘯後4小時,高層當時就知道反應爐爐心可能融毀,卻隱瞞實情數月。

311撼全球 德國瑞士棄核

福島核災引發核電存廢的激辯,結果壁壘分明。美、法進一步擁核,德、瑞士決定棄核,中國、南韓與印度維持既有核電廠興建政策,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則既期待核電,卻又怕無力承擔更嚴格的安全營運成本。
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與世界核能協會(WNA)資料,全球30國現有運轉中的核子反應爐約440座,供應全球14%電力,各國計劃再建155座。
法、美是全球兩大核能消費國,也是核能趨勢的風向球。在替代能源有限下,美國繼續發放老舊核電廠延役許可,今年2月甚至批准喬治亞州建新核電反應爐。這是1979年3月三哩島爐心融毀事故以來,美國首度新建核電機組,顯然與法國同樣支持核能。

美法增安檢預算
但 福島核災仍震撼了發展核能的各國,紛加強安檢。在311周年前夕,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上周五重申,核電廠須加強通風系統,設新儀器監測核廢料池 的水位,確保能應付像福島核災般多個反應爐一同受損的狀況。法國電力因福島彰顯的安全問題,需追加約390億元台幣安全預算。
英國去年也宣布要進行大規模「核能復興」,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國、南韓也都強調繼續擁核。但德、瑞、義、比都將分批關閉既有核電廠,徹底廢棄核電。

蘋論:311輻射惡靈永遠盤據

3月11日,日本海嘯一周年,災區仍是滿目瘡痍。其實收拾災區,重建家園都不困難,經濟還可能因大量的重建而受惠。然而,是什麼因素使得重建困難重重?答案是核能發電廠受創後溢出的放射性毒物。

10年後百萬人致癌
一周年之際,福島附近出現不少示威抗議人群,反對核能發電,呼籲記取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危機教訓,關閉所有核能電廠,終結核能發電。一位當地居民說:「領袖根本不存在。沒有政治人物值得託付。」
日本人非常感激台灣對他們災區180億日圓的重建捐輸,但福島人享受不到,因為問題不在地震和海嘯,而在輻射污染。這根本無解,捐1800億也沒用,輻射污染是錢也克服不了的惡靈。核專家估計,10年後將有100萬人因此致癌,土地永遠無法復原。
與日本同在地震帶的台灣,多年來反核的聲勢不絕如縷,「無核家園」也一度成為政治術語。美、日核專家已提出警告,台灣是下一個最可能發生核災的地方。
台電官員比較樂觀,他們認為:一、台灣發生福島級數的地震與海嘯的機率不高。二、核四興建的安全指數很高,即使大地震也無損其安全性。三、台灣若廢核電,經濟發展將因能源不足而昂貴,經濟將停滯或倒退。四、核四已與外國廠商簽訂契約,如果違約將付出鉅額賠款。
這些理由也站得住腳。全球這麼多核電廠,出事的只有前蘇聯的車諾比、美國的三哩島和日本的福島,絕大多數都安全地運作中。

台灣燃料池最危險
反 核電女作家劉黎兒指出10點理由駁斥台電:核電不是高科技、核電不安全、核電不減碳不乾淨又大排熱、成本高,核電便宜是假象、地震頻仍沒本錢建核電、世界 最密集最危險的燃料池在台灣、台灣是唯一把核電廠建在首都圈的國家、核災毀壞健康使人身家財產歸零、政府無力救災、賠償、即使沒有核電,電力也絕對夠用。 劉的見解很具說服力,也點出政府掩飾、隱匿真相的弊病。
鑑於履行契約的重要性,核四似乎很難停建。為今之計,只能先讓前3座核電廠屆齡退役;核四建完後再經民意(像是公投)決定是否運轉、運轉後視情況可提前退役。從此永遠不再建核電廠。我們賭的是未知的明天。
常識面來看,畢竟台灣在地震帶上的事實,是不應該興建核電廠的。

(蘋果日報)
--
日震周年 全國默哀、萬人反核

三一一東日本震災十一日屆滿一周年,日人於去年九級大地震發生的一刻,當地時間下午二時四十六分(台北時間下午一時四十六分),舉國默哀一分鐘,悼念在這場地震─海嘯─廿五年來全球最嚴重核災中喪生的一萬九千人。

在東京「國立劇場」,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與最近才動過心臟繞道手術日皇的明仁、皇后美智子率領全國舉行默哀儀式。明仁發表演說,誓言「永不遺忘」這場悲劇;野田誓言重建日本與災區,讓日本重生成更好的地方。舞台中央立著象徵死者靈位的白柱子,周遭飾以菊花與百合花。

在受災的岩手縣陸前高田市,下午二時四十六分警報聲大作,眼前一片荒蕪。一座受損的寺廟內,穿著紫袍的僧侶敲響一個巨鐘。同一時間,在濱海城市女川町,居民面海默哀一分鐘。在東京最繁忙的澀谷區,人們也駐足默哀。

在港城大船渡,數百人穿著黑衣,擺放白菊花,悼念四百廿名死者與失蹤者。四十六歲,失去妻、母的千葉說:「我們不應該一直悲傷下去,必須一步步向前。可是整個城鎮受害太大,心理創傷實在太深,我們需要長期的重建。」

反核人士發動數項示威,提醒日人核電的威脅。三一一地震引發海嘯侵襲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輻射外洩後,估計約有十六萬人被迫遷離。核電廠方圓廿公里的禁區,數年後仍然可能無法居住。

東京國會大廈外,約一萬兩千人組成「人鍊」,抗議核能。六十五歲的餐館老闆鈴木說:「我們對經營福島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氣憤難消,因此到這裡表達怒氣。地震是天災無可避免,福島核災是人為的,不能再三緘其口。」在福島縣郡山市,約一萬兩千人聚集反核。

在第一核電廠所在的大隈市,仍有有家歸不得的居民,穿戴起防輻射衣、手套、面具,難得地再次造訪老家,悼念失去的摯愛。失去四名親人,孫子仍失蹤的一名九十三歲老婦,在一個臨時的祭壇放上鮮花,落下淚來。她說:「我只想找到我孫子。」

除了大規模的清理工作,許多受災城鎮仍在敲定重建計畫中,包括將居住區遷往更高、更安全地方,預料重建經費驚人。災區重建的努力,也因中央與地方協調步調緩慢而曠日廢時。

日皇悼2萬罹難者 舉國默哀

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屆滿一周年,日本政府十一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劇場舉行追悼儀式,日皇明仁偕同皇后美智子致詞表示,「復興前途多難,希望全體國民都與災民們心連心,共同為改善受災地的狀況而努力」。

明仁說,一年前的今天,日本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地震與海嘯,兩萬國民失蹤與犧牲,許多救難人士不顧生命危險救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義行讓人難以忘懷。

野田佳彥首相也出席致詞說,他要努力作好三件大事:第一是早日讓受災地復興;第二是記取地震的教訓,強化災害對策。第三,大家所連結的「互助」與「感謝」的心情,絕對不能夠忘記;對於來自海外的溫暖協助,日本更要以報恩的心,積極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日本各界下午「二時四十六分」地震發生時刻,停止手中的工作,為受災者默哀一分鐘。

日相致函:不會忘記台灣的協助

去年三月十一日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在日本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在此空前的大地震一周年之際,謹向因地震受災的國民以及全世界其他遭受到天災巨變的人們,表示由衷的慰問之意。

我 們絕不會忘記在地震中失去的摯愛家人、朋友及同胞。我們也不會忘記來自台灣及國際社會的支援與協助。日本必須從過去面臨的諸多困難中記取教訓,並視為轉 機。我相信,日本國民凝聚堅強的團結力以及危機感,一定可以解決目前日本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努力災區復興、廢除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及災區的除汙工作。

過去一年,政府擬訂「復興經費」及「復興特區」打頭陣,再成立「復興廳」做為整體指揮塔,推動重建。除此之外,也加強食品監測及檢查制度,並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周邊的居住空間,投入一兆日圓以上的經費除汙。

現在,地震災區居民及多數國民最不安的是工作的確保,以及能與家人安心生活。在「開創性復興」的理念下,透過「復興特區」制度及各種措施,呼籲國內外到災區進行新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例 子之一就是岩手縣大船渡市、陸前高田市以及宮城縣東松島市等災區,選定為「環境未來都市」。透過預算、優惠稅制及放寬限制,運用智慧電網、大規模太陽能發 電廠以及海上風力發電,建立環保基礎建設。日本在節能領域居世界領導地位,現在可以運用這個經驗,創造出永續成長的新模式,與台灣及全世界共享。

此外,日本應該領導全球並分享防災知識與災害對策。我們已經由最嚴酷的方式學習到:不能把地震當作是「意想不到」的藉口。為了建立可對抗天然災害的永續國家,日本正全面檢討災害對策並徹底強化。

無 可否認,日本目前所面臨的課題,早在去年地震、海嘯及核電廠事故發生前就已經存在。日本過去幾年不斷努力追求經濟成長及改善財政;本人自去年九月就任總理 大臣以來,即承諾打破維持現狀的政治局勢。儘管世界經濟前景不明,加上日圓屢創史上新高、長期通貨緊縮都是阻礙,但日本經濟一定會重新恢復成長動力。

日本經濟具有獨特優勢,能源、環境、醫療、看護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力。日本也將建立健全機制,提高國際社會增加在日投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幾乎成為廢墟,但是戰後經濟快速發展,度過石油危機,且建立全球能源效率最高的經濟體制。此次大地震重建不單是回到地震發生前的狀態,而是要以建立一個嶄新的日本為目標。儘管是歷史性的巨大挑戰,我們日本一定會成功。

日政府「空談危機」 民間憤怒自救

美國的日本專家薩繆斯在去年「三一一」之後的三個月來到日本,計畫寫一本名為「一個國家的重生」的書;但經過幾個月查訪後,他將書名改為「空談危機」。日本民間由於對政府的失望與憤怒,已經展開自力救濟的省思與行動。

日本在經歷大地震、海嘯及核能災變的三重打擊一年後,顯然尚未從政治與經濟上的麻木不仁中警醒過來。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薩繆斯指出:「截至目前,日本對於『改變』仍是談得多,做得少。一切都還在整理階段。」

日本政府負債持續堆高,重大決策一再拖延。國會仍在「營造共識」,以及政治交易。各主要政黨內部派閥互鬥,無法展現出領導能力;政黨仍熱中於年年「推翻首相」的遊戲,與經濟及民生攸關的消費稅及社會福利法案卻遭到擱置。

一年來日本的確已有所改變,但卻缺乏大手筆之作。帶動改變的主要力量,卻是來自於不信任,以及對他們的無能所產生的憤怒。這股怒氣正醞釀在日本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個層面掀起激烈的改變。

最明顯的,是對核能安全及清潔的神話徹底破滅。「貝克」及「西弗」等輻射計量單位已成為日常用語,部分地區更家家必備蓋氏輻射計算器,節約用電也成為全年的工作。全日本五十四座核電反應爐也將於夏天全部關閉。

個人與企業也開始自動自發,不再依賴官僚。例如日本最大的Aeon連鎖超商採取比政府規定更嚴格的輻射標準,更宣布絕不銷售輻射汙染商品。許多私人企業在震災後也自行蒐集救援物資及調度志工赴災區協助。

另外,日本年輕人也開始談論政府政策,以往完全聽不到這種討論。

日組合屋26萬災民 要再捱五年

日本紅十字會說,地震海嘯之後,日本政府白過了一年。目前還有廿六萬災民住在組合屋裡,可能必須再捱五年。

日本紅十字會指責,日本政府在災區重建上推拖拉,顢頇無能,到現在還沒能和地方官員達成任何可行的協議。

在重災區宮城縣石卷市,六十一歲的靜江和六十七歲的丈夫胜好,去年五月以來住在不到三坪的組合屋裡。

她說:「我們都想過得開朗活潑,可是真難!因為不曉得還要在這裡蹲多久,這是最糟的一點。我們已自組委員會來管理組合屋社區;要是等政府,一定會等很久。」

輻射歧視 災區瓦礫無人收、福島女嫁不掉

東日本大地震今天滿一周年,雖然災民與投資企業努力復興,但是重建腳步緩慢,加上核能電廠事故的影響,整體進度只完成兩成左右。

岩手縣前知事、現任野村綜合研究所顧問增田寬說:「整體的復興,只完成了兩成。」

受災嚴重的宮城縣氣仙沼市,雖然掉落的電線桿、道路旁的廢棄瓦礫都已清理乾淨,不過與地震前的原貌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宮城縣人士說:「完全復舊,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受到地震、海嘯與核災「三重災害」的福島縣,現在還處於沈痛深淵,當地農民所生產的稻米、牛肉、松茸、牛隻的糧草等,都被檢查出來受輻射汙染,讓只要打有「福島」字樣的農產品,就被當作是洪水猛獸,在市場上遭嚴重排斥。

受災地的瓦礫處理,阻礙了受災地復興的速度。據調查,宮城縣等三縣到三月五日的瓦礫垃圾處理,只進行了百分之六左右,包括東京、青森等三個縣市表明願意代為分攤處理瓦礫問題,但其他地方則受居民壓力,對接受災區瓦礫依舊猶豫。

環境廳發表的調查說,岩手、宮城、福島三縣合計的瓦礫數量達兩千兩百五十二萬八千噸,目前只處理了一百四十二萬四千噸。各地方自治體都有處理瓦礫的設施,但是一聽說瓦礫含有輻射,許多居民群起反對,地方機關都打退堂鼓。
--
英國廣播公司(BBC)特派記者茱蒂‧格萊蒂報導,福島核災在日本形成一種新歧視:對接觸過輻射者投以異樣眼光。

日本各地都流傳讓福島人氣餒的故事:加油站不准掛福島牌照的車輛進入、福島女性發現婚禮無故取消、就算驗證百分之百無害,顧客仍不肯購買福島產品。

日本是唯一曾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對輻射格外敏感。在廣島原爆後,許多婦女嫁不出去,就是因為被貼上輻射標籤。現在這種社會烙印似乎再度浮現。

日本社會學家也注意到,從福島核禁區疏散的居民在東京動輒得咎,鄰居常常抱怨他們製造噪音或油煙,其實骨子裡是擔心輻射。

來自福島核禁區邊緣的一位公務員說:「他一進辦公室,同事會說『輻射來了』,然後躲得遠遠的。」

70歲禮儀師千葉敦史 撫千具遺體慰人心

紐約時報報導,一位曾在釜石市災區細心照料將近一千具遺體的殯儀業者,不可思議地成為日本舉國傳誦、感激的人物。

卅六歲的荒井文枝去年三月懷著無比的哀戚,在釜石市的臨時陳屍所尋找母親遺體時,意外獲得小小慰藉。因為多數的遺體都是渾身汙泥,而她母親的面龐卻已被仔細清洗乾淨。當時,她並不知道那是已退休的殯儀業者千葉敦史按照他熟悉的佛教古儀,在火葬之前為遺體所做的準備。

荒井文枝說:「我很害怕在一堆陌生的遺體之間,看到母親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當我看到她祥和、平靜的面孔時,我知道在我來之前,有人細心地照顧她,這讓我覺得好過一些。」

千葉敦史在海嘯發生後,趕到體育館尋找親友時,被現場屍體堆積的混亂狀態所震懾。多數的死者都裝在塑膠屍袋裡,身上裹著滿是爛泥的衣服,四肢僵直、扭曲,滿臉都是瘀傷與驚恐。

千葉接受訪問時說:「我當時心想,如果任憑遺體維持原樣,來這裡認屍的家屬一定會很難受。沒有錯,他們已往生,但在日本,我們會懷著尊敬對待遺體,就好像他們仍然在世一樣。這是安慰生者的一種方式。」

千葉敦史於是投入他熟悉的工作,為遺體淨身供家屬認領,也為火化作準備。他會對陌生的遺體說:「你一定覺得又冷又孤單,但你的家人很快就會來看你,你最好趕快想想要對他們說些什麼。」

新興國家大蓋核電廠 日業者積極賣設備

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日本福島核災影響全球核電廠的成長,但由於核電廠的設計創新,加上需電孔急,目前開發中國家正全速增建新的核電反應爐;日本國內雖即將全面停止核電廠運轉,但業者卻積極出口核電設備。

世界核能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正在興建的核子反應爐有六十座,已訂購設備或完成規畫的有一百六十三座,與去年二月日本地震之前的數字相當。新訂單主要來自於大陸、越南及其他新興市場,另外如南韓也擴張核電能量。

歐洲的德國、義大利及瑞士已承諾降低或結束核電計畫,連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歐蘭德也誓言在當選後將逐步把法國對核電的依賴度降低三分之一。英國仍繼續興建兩座最先進的反應爐。美國同意在喬治亞州興建兩座反應爐,是卅年來首次。

至於日本,全國原有五十四座反應爐,現在只有兩座還在發電,且將在今年四、五月暫時關閉。日本核電廠設備製造業者則向海外發展。東芝會社的目標是在二○一五年前再多賣出廿五座反應爐,日立的目標是在二○三○年前賣出卅八座新廠,三菱計畫現在到二○二五年每年出售兩座。

絆…關連社會 自然共生/潘襎(佛光大學亞洲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屆滿一年,日本復興了嗎?三一一這天,日本各界的追悼活動不斷。「故鄉再生、教訓傳承、互助之心」成為國家紀念震災一周年的訴求。

三 一一大震災的鮮明影像,撼動台灣與世界各國人的心靈。台灣與日本因為歷史上的殖民文化關係,同時也因為同屬地震帶的地理連帶感,災後即迅速動員,捐贈龐大 財力與物資,感動了日本人。去歲在台灣政治大學舉行的政大、同志社大學、佛光大學人文科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日本代表在會議前特別朗讀謝詞,感謝台灣對 日本的人道援助。一隊台灣旅行團到日本旅行,在摩斯漢堡店消費時,當他們以中文交談時,一群高中生知道是台灣旅行團後,自行整隊到團員面前,一字排開,高 聲說:「台灣!謝謝您!」

今年過年不久,我接到居住於東京的山上夫人賀卡,賀卡中提到:「請告訴您周遭的朋友,我們一直對來自台灣的捐助,感念不已。」一九九六年我遭遇阪神地震災害,她遠從東京寄來慰問金,三年前訪問東京,她已經八十二歲,獨居,還在學習油畫。

感 恩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記得一九九一年初到日本留學,日本語文學校理事長表情嚴肅,臉上留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刀痕。他嚴肅地對我們這批不解日本文化的 留學生說:「時時記住感恩、守時與不要造成他人困擾!」數年來,方才了解,原來這是意味著感謝來自他人的恩惠,謹守承諾,恪盡分內之事。

當我們關心日本災後重建時,他們如何反省這場苦難?我們從他們的苦難中學到什麼?

此 次震災,除使日本反省無限追求物質文明的危機外,同時也使他們再次反省精神文明的可能性。日本自從聖德太子的律令國家的理念以來,派遣唐使學習唐代文明。 江戶時代本居宣長更以「物哀」來說明日本人的情感世界。日本人則從眼之所見、耳之所聞、身之所觸這種感官入手,切入心靈世界,追求世間事象皆與心靈契合。 因而不論技術的體驗或審美世界的品味,皆能達到精緻而洗鍊的地步。他們對於大自然、生命、文化的認識,與其是用邏輯去建構或者用理念去理解,不如說是用感 受去體驗。「絆」(kizuna)正是這種感受的向心力與離心力。

日本是一個重視組織的社會,靠著「絆」來維繫個人的存在。「絆」可以翻 譯為「關連」、「羈絆」,可以是有形的繩索的羈絆,也可以是無形的關聯感。在高度工商業化的社會,人際關係因為工商利益的追求而喪失個人獨特性,個人依賴 於團體,人與社會轉變成形式連結。「絆」向來成為社會穩定的基礎,同時也變成創意與革新的阻礙。此次地震,日本回復到重新省思人的存在價值,人與社會的關 係不再是孤立,而是如同傳統和式建築的室內空間一般,一片拉門一個世界,一扇自由轉換的空間。因為這次地震也震毀了形式的羈絆,產生一種命運共同體的「關 連」。

明治維新使日本圖強,卻走向個人主義,遺失自然共生的古訓,人際疏離感。先天位於地震帶的地理關係,自然災難與文明建構必然同時推 移發展。不斷災難,不斷復興,必定循環不已。文明不再是物質的追求而已,而是與自然共生,方能使族群永續生存。台灣除了積極的人道關懷之外,我們從中學習 到什麼課題?

(聯合報)
--
日本經歷整年的冬天:謝謝台灣

感謝是發 自內心的。對於日本,感謝要從東京上野的寺廟開始,雪繽紛飄落,音樂家宮浦清收起傘,站在神社前,擊掌、然後合掌,閉目祈願。他心底的聲音是一段旁白, 「去年311之後,日本經歷了一整年的冬天,但心裡一直沒有忘記,當時大家對我們的溫暖支持。現在我們想用最有元氣的笑容,對你大聲地說,謝謝你」。

這一聲「謝謝你」被剪輯後,卻不是宮浦清說的,而是由那場天搖地裂巨變中生下的小娃娃瀨川虎說出來的。在宮城縣仙台市的家裡頭,小虎當然不懂去年春天,他的生日,竟是一個感傷的日子,但他的新生,自然意味著日本的新生。

日本交流協會今天開始播出的感謝台灣廣告,以一個個大小人物,說出他們對台灣的感激之情。宮浦清說得明白,這一年都是在「冬天」度過,於是廣告的襯樂,也是一首「冬之歌」。

石卷日日新聞記者寫下「台灣感謝」

下 一個故事是已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石卷市日日新聞,故事標題是「復活」。石卷日日新聞已恢復舊觀,武內宏之追憶去年的那個決心:「我們居住並且發送報紙的這個 地方,發生了這麼嚴重事件的時候,我們什麼都不做的話,就是自己否定自己的存在」,於是去年3月12 日起,他們發出了手寫報紙,以壁報形式發行,他的感謝一如他的奮鬥,在一張白紙上,他用手寫下「台灣感謝」。

廢木做椅刻感謝 「這些廢材 重生了」

在 陸前高田市的木匠中村稔,是另一個試圖將悲傷轉為新生的故事,他在廢墟中拉出廢木材,做成椅子,名曰「再造椅」,他說,「從今天起我們也必須重建新的城 鎮。請台灣的各位繼續守候著我們。」,他又說,「懷著絕對不能輸給地震的心情,我們努力過來了,而這些廢材,也重生了。」椅面上,他刻下了「台灣感謝」漢 字,和平假名的「謝謝你」。

船長啟航高亢地喊:台灣,阿裡嘎豆

在氣仙沼市,第58大伸丸漁船船長三浦兼男正在整理船旗,拉上了船首,上了白漆的一艘新船再次啟航,「總之因為我們是漁夫,是捕魚的人,一定會繼續努力下去,我是那樣想的。」在海面上,他高亢地喊著,「台灣,阿裡嘎豆」。

石卷不只有日日新聞,雄勝中學學生敲擊著用輪胎製成的「復興太鼓」,向世人傳達不屈的精神,一個小男生用台語說,「多謝」。

一群店員:一碗湯,一條毛毯,永遠不會忘

大阪道頓堀的商店街,今井徹跟一群店員以鞠躬表達謝意,今井徹說,「一碗湯,一條毛毯,這些擁抱日本的溫暖,我們一直放在心裡,永遠不會忘記。」

廣告傳達的就是他們一切都好,「現在我很元氣,台灣謝謝你。」

這些內容,是由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製播的廣告,全球只對台灣播出感謝廣告,並在台灣電視台播送,從網路上的http://www.youtube.com/user/311oneyear,也可以看到完整版影片。

刨輻土 建家園「這是天大的工程」

穿著橡膠靴的工人用力刨地,把一戶人家院子遭受輻射的表土刨掉五公分,總共刨60噸。刨完這家,要刨另外好幾千家。風和雨容易撒播輻射,因此刨好的地面可能得再刨一次。

這是天大的工程:日本希望把輻射污染的社區變成又能住人,使至少大約十萬撤離的居民能重返家園。但這工作既花錢,又不確定有沒有效。

領導這件工作的專家說,無法保證成功,因為沒有前例參考。就算成功,也帶來又一個目前還不曉得要如何解決的問題:這麼多輻射土,擱到哪裡去?

除污工作可能持續數十年

日本政府已為去污染編列140億美元,用到2014年3月。但除污可能持續數十年。一切都不確定。居民渡邊說,地面不平坦,他不曉得要如何測定地表五公分,而且地面凍雪,為了安全,他把雪一塊刨起來倒入袋子裡。

渡 邊家距福島第一核電廠方圓60公里。電廠方圓20公里是「熱點」,居民強制撤離。渡邊赤手拿一具輻射量測定器擺在地上,讀數是每小時0.24 微希,只有先前五分之一,快達到目標0.2了。但是能維持多久? 周圍輻射還那麼多,除污可能只是做白工。而且兒童多的地方,像公園、學校和遊樂場,標準還要更高。

福島市當局的除污計畫是五年,勢必延長。

輻射會在土壤、植物和建築外牆累積。除污員抵達,先清洗或砍掉樹幹,耙走落葉,然後清理水溝,用高壓水柱噴屋頂,然後噴牆壁和窗戶,最後將地面蓋上新土。

但樹木、山風,下雨,以及尚未除污的地方,都是處理過的地面再度污染的來源。

輻射土愈來愈多,何處去?

同樣棘手的問題是,除污其實只是將一個地方的污染搬到另一地。輻射土愈來愈多,何處去?

環境部預測至少會刮起一億立方公尺的廢土,足夠填滿80座棒球體育館。目前這些輻射土裝袋,丟到密封坑,官員希望三年內找到比較妥善的處理辦法。日本政府啟動除污工程時,沒有明確的遷土方案,本月下旬才要找地方人士商量。

找到比較長期的儲放地點後,輻射土可以擺30年,等輻射銫衰變,屆時再封包 (封包技術尚無著落),埋入更深的地下圍阻體。

68歲的電匠山崎雅人想念他的菜園,「如果輻射量降低,水電也恢復,我明天就回家」。他和妻子博子、女兒和兩個孫兒住政府補助的兩臥臨時住宅。

日人消費觀念變了 節能家電用品熱銷

共同社報導,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消費者因擔心電力供應不足而選購節能家電、儲備防災用品的傾向有所增強。有見解認為,新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形成,這一消費趨勢將持續數年。

共同社報導,地震發生後,出於對核輻射的擔憂和儲備需要,購買礦泉水的人有所增加。震災已過去了一年,但礦泉水銷量仍保持成長。

朝日飲料公司社長菊地史朗指出:「人們切身體會到了地震所帶來的艱辛,有關首都直下型地震的預測也可能造成了影響」。電通綜合研究所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消費者正考慮購買的商品中,「應急食品」和「避難生活中能派上用場的睡袋」排名居前。

在過去的一年中,家電賣場裡除高效節能空調和冰箱外,夏天用的電風扇和冬天用的煤油爐也十分熱銷。山田電機公司指出,電風扇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從去年9月起購買煤油爐的消費者明顯增多。

受大地震影響,日本國內消費者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博報堂的首席研究員中村隆紀表示:「單憑更換一台空調無法節電。構建新的生活方式可能將成為未來5至10年的主流消費趨勢。」

(聯合晚報)
--
311震災周年 日各地敲鐘、放燈籠哀悼 天皇祈福首相承諾:盡早完成重建 永不忘互助和感恩的心 災民表示將戰勝悲傷變得更堅強

一年前的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地方近海發生芮氏規模九.○強烈地震,引發鋪天蓋地的海嘯,摧毀濱海福島第一核電廠。一年之後的三月十一日,日本政府與民間在全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哀悼在這場地震、海嘯、核災三重浩劫中往生的近兩萬名罹難者。

日本政府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國立劇場舉行追思儀式,明仁天皇偕美智子皇后,與首相野田佳彥、參眾兩院議長、各國駐日大使以及岩手、宮城、福島三縣重災區的罹難者家屬,共一千兩百人出席,為亡靈安魂祈福。

當時間來到地震發生的下午兩點四十六分,全場默哀一分鐘。同一時刻全國各地也為罹難者默哀一分鐘。反核人士則在福島核電廠營運商東京電力公司總部發起抗議。許多地方都有活動,岩手縣敲響「希望鐘聲」,悼念者划船出海,到鄰近海域施放燈籠。

日皇在上個月動過心臟手術後首次執行公務,他向罹難者表示哀悼,並說:「希望所有國民能關心災民,促使災區狀況逐步改善。希望大家堅持不懈,繼續努力。」

野田代表政府作出三項承諾:一、全力以赴,儘早完成災區重建,將災區建設成更安全、宜居的家園;二、從災難中汲取教訓,告訴後人,並儘快強化全國災害對策;三、對於日本各地和海外的熱忱援助,永遠不忘「互助」和「感恩」的心。

來自災區的三位罹難者家屬代表登台致詞。岩手縣的川口博美失去妻子、母親及孫兒,他說:「我要向下一代講述震災的教訓,朝著重建故鄉一步一步邁進。」宮城縣石卷市的奧田江利子失去剛結婚不久的兒子,她說:「家屬一輩子都感到悲傷,但我們只能戰勝悲傷,變得更加堅強。」

根據日本警察廳截至本月十日的統計,地震和海嘯共造成一萬五八五四人罹難、三一五五人失蹤,留下約一千六百名「地震孤兒」。此外,地震中完全或部分毀損的房屋約卅八萬三千幢,至今仍有卅四萬四千餘名災民在各地避難。

反核 1.5萬日人集結福島

東日本大地震屆滿一周年,包括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歌手加藤登紀子在內約一萬五千名反核人士,十一日都到發生核災的福島縣集結,為福島人伸冤。

發起人福島大學副校長清水修二說:「三月十一日是震災犧牲者慰靈日,福島核災卻還是進行式,許多日人不知道真相,福島人要挺身而出,告訴世界核電廠有多危險!」

大江致詞表示,德國決定全面廢除核電廠,比起政治、經濟因素的考量,他們優先考慮的是倫理問題。國家必須負起倫理的責任,那就是不能阻礙人生存的權利,我們應該廢核,讓後世絕不會再遭遇核災。

飯館村的福島農民菅野上台怒吼說:「政府說飯館村已經不能住了,核災讓我失去家、農地和工作。核災發生後政府並沒有立刻叫我們避難,我們長時間遭輻射汙染,喝了不少輻射汙水,這是誰的責任?」

「政 府一直說核電安全,到底哪裡安全?我想知道答案。核電廠附近飛散的不是火山灰而是『死之灰』,核災並非天災而是人災,日本政府和東電請負起所有的責任。」 飯館村在核電廠方圓半徑廿公里外,剛開始未被指定為避難區,日本政府在核災後生後好幾天才發覺,飯館村是高輻射汙染危險區。

浪江町的立花小姐說:「國家政策失敗的痛苦,為何總是無罪的人民要承受呢?」

三一一集會的高潮是大遊行,大家舉著「怒」、「還我福島山水」、「不要核電廠」、「福島的孩子流鼻血、東電社員的孩子送海外」、「東電花多少錢收買媒體?」、「東電在政界花了多少黑錢?」等布條,高喊:「反對核電!」

組合屋只能住兩年 該何去何從 家當…一片瓷磚、10年房貸

岩手縣大槌町的災民佐佐木終子總是笑臉迎人,她向記者介紹一家四口住的組合屋時,小心翼翼地從玄關地上拾起一塊不起眼的灰色瓷磚(見圖,黃菁菁攝)說:「這是我們全家僅有的回憶,辛苦存錢買的房子被海嘯沖走了,連一張全家福合照都沒找回來。」說著說著不禁眼眶泛紅。

四 十八歲的佐佐木與先生和廿一歲的女兒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住在約十坪大的組合屋裡,三一一當天家人分處各地,卻都能逃過一劫,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災後她與家 人多次回到被海嘯吞噬得只剩地基的自宅查看,唯一找到的只有玄關的一片瓷磚,好不容易存錢買的房子,一夕間只剩下還要繳十年的貸款。

佐佐木說,沒住過組合屋真的無法體會住組合屋的辛勞,風沙太大,壁面和地板不是鐵皮就是木板,在下雪的寒冬非常冷,他們又怕再發生地震時會引起火災,也不敢用電暖爐或燒油的暖爐;而且一開暖氣,鐵板的屋頂就會結露滴水!因此晚上只好多穿點,多蓋幾床棉被忍耐著睡覺。

佐佐木擔心地說,組合屋只能住兩年,之後真不知何去何從,身上還揹著舊房子的房貸,哪有錢再買新房子?「對於沒有前景的未來,真的感到十分不安。」

爭權益醫師:福島人別再沉默

福島縣的義工團體十一日在郡山市舉辦座談會,邀請災後到福島開辦診所的醫師吉本哲郎與民眾交流並分享他與政府抗爭的經驗。吉本說,一開始不能期待政府,但自己若不動的話,政府是不會動的,不管政府做不做,自己往前走才有希望。強調「福島人不能再沉默」。

北九州市診所的院長也是精神科醫師的吉本為提供災民撫慰心靈、照顧健康的據點,去年三一一震災後,就一直籌備到福島創辦診所,他向行政機構提出此構想以申請補助時屢吃閉門羹,後來只好自費並籌募基金蓋診所,但他不放棄地一再訴求,一直到最近才得到政府的援助。

有關日本政府檢測輻射汙染的情形,吉本指出,日本政府做得實在不夠,給災民的健康檢查報告過於簡易,好像故意要讓民眾看不懂來隱瞞實情。

吉田指出,現在福島有許多人失業,又要煩惱是否搬遷的問題,有的家庭家人分散各地,核災離婚的案例也時有耳聞,福島民眾應該要站出來要求日本政府儘快解決問題,日本政府、當地民眾及義工團體要一起動才有用。

福島縣在三一一浩劫中共有一千六百人犧牲,目前還有十六萬人因核災被迫離家避難,且縣內大部分地區必須除汙。學校為防止學生遭輻射汙染,都要求學生儘量不出門,因此福島街頭除了上下學時間外,幾乎看不到小朋友的身影。

日設核電監管廳 制定新規範

三一一大地震一周年之際,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十一日宣布,政府將設立核電安全監管部門「核電監管廳」,並制定新的核電安全規範。野田在首相府舉行的記者會說,政府從福島核災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核電安全沒有神話」,今後政府要制定全新的、最高水準的核電安全規範。

野田說,政府在三方面加強災區廢墟處理工作。首先,制定各地方政府分擔處理工作的指導方針,包括處理標準和處理方式;其次,擴大水泥廠等民間企業接收再利用廢墟規模;第三,實現政府各部門一體化管理。

福島核電廠仍面臨巨大危機和挑戰,包含由反應器爐心移除熔毀的核燃料,和處理毀壞的燃料棒,恐怕需要四十年才能完全除役。核電廠周邊方圓廿公里和鄰近地區仍列為禁區,約十萬居民目前寄居在臨時避難所或親戚家,回家之日遙遙無期。

日本五十四座商業發電核子反應器中,僅剩兩座運轉,設備使用率僅六.一%,是一九七七四月以來最低紀錄。這兩台位於有北海道與新潟縣的機組最遲五月上旬停機。

高貴的人性光輝 照料近千遺體 老送行者撫家屬傷痛

一年前的三月十一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近千人被強烈地震與無情海嘯奪走生命。但在這片死傷慘重、百廢待舉的重災區,散發出高貴的人性光輝。一位家園全毀的退休禮儀師千葉敦史親自為所有往生者整理大體,送他們有尊嚴地上路,也撫慰了家屬失去至親的傷痛。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去年大地震後,卅六歲的荒井女士前往臨時停屍間尋找母親的遺體。「我很怕在一堆陌生的遺體中,看到母親孤伶伶躺在冰冷的地板上,」荒井女士說:「當我看見她安詳、平靜的面容時,我知道在我到來之前,有人照料過她,讓我覺得很安慰。」

海嘯後,年紀七十開外的千葉前往體育館尋找親友,眼前遺體堆積如山的景象令他大受震撼。大多數死者渾身汙泥,被裝進塑膠袋內,僵硬的四肢外露,遭土石擠壓的臉上滿是瘀傷,臉龐因痛苦而扭曲。

千葉心想,如果任由遺體維持原樣,來認領的親人一定無法承受:「沒錯,他們已經往生了。但在日本,我們會對死者抱持敬意,就像他們仍在世一樣,這是安慰家屬的方式。」

千葉每天前往停屍間報到,擦拭清理遺體,為家屬認領祭拜和火化作準備。他也不忘和往生者說話:「你一定覺得又冷又寂寞,不過你的家人很快就來了,你最好先想想,他們來了之後要對他們說什麼。」

他還教導停屍間的市府員工如何減輕遺體僵硬狀態。他跪在遺體旁按摩,讓大體看起來不會那麼扭曲。有位死者的家屬泣訴親人面容憔悴,千葉馬上為大體抹上口紅和腮紅。

作家石井康太在三一一後,前往釜石待了三個月,詳細記載千葉的義舉,並集結成《遺體》一書,迄今已大賣逾四萬本。「這個故事最終是告訴大家,即使在如此難以想像的悲劇中,微小的善行也能散發人性光輝。」

重建牛步 「不對政府有期待」

日 本赤十字社(紅十字會)社長近衛忠在向中時記者指出,民主社會的缺點在三一一震災中完全顯現,中國四川大地震後,政府強硬的施行重建計畫,災區短期內就恢 復原狀。反觀日本,缺少有擔當的政治家,中央政府遲遲提不出具體重建計畫,地方政府為尊重民意而無法達成共識,中央與地方又溝通不良,重建工作延宕是不爭 的事實。

記者三月初走訪東北採訪時,災民開口閉口都說體諒政府,然而日本政府是否體諒災民的辛勞呢?

主導災區重建工作的「復興廳」直到二月十日才正式設立。為什麼拖這麼久?官方說,首要工作是讓追加預算案通過,才能設立復興廳配合災區重建。但復興廳剛上路就踢到鐵板,災區地方政府認為預算分配不公而極力反彈。許多地方官員和災民都不滿地說,不必對政府抱太大期待!

宮城縣廿二個市町村提出二千億日圓的第一次補助申請,結果政府只核准不到六成,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氣急敗壞地痛罵:「那哪是復興廳,應該叫『查核廳』」!

近衛表示,中央政府的補助金使用上有各種限制,因此地方政府比較歡迎民間的捐款,像台灣紅十字會援建醫院、公營住宅、保育園、老人福利設施等,不用等政府裁決就可以動工。

防孤獨死守望相助長屋再現

日本核心家庭「一屋一家」的模式支撐了戰後經濟成長,然而經濟成長的同時,人情也越來越淡薄,年輕人到外地打拚,年邁雙親留在故鄉,日本城鄉人口老化差異越來越明顯。三一一災民大多是高齡老人,他們受苦受凍的畫面讓許多人痛心,也引發深刻反思。

三一一大震凸顯出核心家庭、孤單老人的嚴重問題,日本建築業界開始討論「一屋一家」的觀念是否已不符合時代潮流,「二代同堂住宅」在災後越來越受歡迎。東北災區第一批永久住宅就選擇回歸五十年前日本傳統社會守望相助的「長屋」(集合式住宅)風貌。

記者走訪重災區福島縣相馬市,醫生市長立谷秀清談起造鎮構想時說,痛失親人與居所的災民很容易憂鬱、想不開,許多人成天悶在房裡足不出戶,如何預防「孤獨死」成為災區的難題。現在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要讓好不容易獲救的生命再做無謂的犧牲。

相 馬市為了預防老人孤獨死,與災民集思廣益擬出「相馬井互端長屋」計畫,由台灣紅十字會援建的四棟長屋將在五月底完工。每棟長屋一期住十二戶,內有公共空 間,讓居民可互相照應。洗衣機放在公共空間一起使用,以增加居民交流談話的機會,每天至少集體吃一餐飯,餐點由非政府組織(NGO)廉價提供。立谷指出, 長屋內公共空間另一個目的是,災難時可作為緊急救援據點。

青森蘋果無輻汙仍滯銷 老農傷心

去年青森縣銷往台灣的蘋果滯銷,不管如何檢測證明青森蘋果沒受汙染,台灣還是不太願意進貨,讓日本老農欲哭無淚。

福島核災已過一年,雖然日本政府相關省廳每天都檢測輻射量,公布輻射汙染情形,也加強食品檢驗,但許多人印象中,不只福島有輻汙之虞,連離福島很遠的地方都抹不去汙染的印象。最直接受影響的,往往是勤勉純樸的農民。

日本大眾不瞭解輻射,造成許多人危言聳聽、以訛傳訛,即「風評受害」,甚至導致從福島到其他縣市避難的小朋友也受到歧視、霸凌。近八成地方首長表示,核災「風評受害」對地方造成嚴重打擊,觀光景點、高爾夫球場都乏人問津。

事實上,日本報紙、網路每天都可查到文部科學省公布的各地輻射量數據,足以證明現在東日本各地的輻射量都微不足道。

邁向重生的決心/野田佳彥(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

去年三月十一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在日本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印記。在日本遭逢此空前危機的地震屆滿一週年之際,謹向因地震受災的國民及全世界其他遭受到天災巨變的人們表示由衷的慰問之意。

我們絕不會忘記在地震中失去摯愛的家人、朋友及同胞,也不會忘記來自台灣及國際社會的支援與協助。日本很感謝台灣及國際社會的援助,想藉此機會表達衷心的謝意。

過去一年,日本積極朝重建及復興之路大步邁進。在地震屆滿一週年的今天,必須決心從過去面臨的諸多困難中記取教訓,並視為轉機。而今,這個困難的時刻也應該是真正展開重生的時機,我們正在迎接這個時刻。

我相信惟有透過此次災害,日本國民凝聚堅強的團結力與危機感,一定可以團結一致,朝經濟重建邁進,解決目前日本最重要課題,就是努力進行災區復興、廢除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及災區的除汙工作。

為 了因應東日本大地震的重建及復興,過去一年,政府擬訂了各種策略與對策,並搭配完善的預算及法令制度。此外,用復興經費及成立復興特區打頭陣,再搭配成立 復興廳做為因應一步到位需求的組織,由其擔任整體指揮塔,推動重建與復興計畫及活動。此外,也進一步加強食品監測及檢查制度,並在福島第一核電廠週邊的居 住空間投入一兆日圓以上的經費進行除汙。

現在,地震災區居民及多數國民最基本需求,就是工作場所的確保及能與家人安心生活的日子。在「開創性復興」理念下,透過復興特區制度及運用其他各種措施,呼籲國內外到災區進行新投資,也加速災區產業振興及創新,創造就業機會。

其 中一個例子就是包含岩手縣大船渡市、陸前高田市以及宮城縣東松島市等災區在內,已被日本全國選定為「環境未來都市」。透過預算、優惠稅制及放寬限制,運用 智慧電網、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廠以及海上風力發電,提供支援高密精巧都市型產業社會基礎建設以及開發地區環保基礎建設的制度。日本在能源領域方面,居世界領 導地位,革新技術的累積也居於領先。現在,可運用這個經驗,創造出永續成長的新模式,並與台灣及全世界共享。

此外,日本應該領導全球且分 享的知識是降低災害危險與災害對策。我們已由最嚴酷方式學習到不可把這次的地震當作是「意想不到」的藉口。為了重建強韌的共同體,建立可對抗天然災害的永 續國家,現在,日本正全面檢討災害對策並徹底進行強化。無可否認,日本目前所面臨課題,早在去年地震、海嘯及核電廠事故發生前就已存在。日本過去幾年不斷 努力追求經濟的成長及財政的改善。然而,追求過程拖得越長,將使得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本人自去年九月就任總理大臣以來,即承諾首要工作是打破以維持現狀為優先的政治局勢。因為先拋開國家政治上的重要課題將給日本經濟及社會,甚至是日本的未來帶來負面的影響,不應坐視不管。

現在,我們正進行重建復興計畫,這些都是振興日本經濟重要的第一步。儘管世界經濟前景不明,加上日圓屢創史上新高及長期通貨緊縮都是阻礙,日本經濟一定會恢復成長力。

日 本經濟具有獨特優勢,加上與海外貿易夥伴開放合作,集結智慧,可開拓出新的成長領域。能源、環境、醫療、看護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力,將帶動日本其他產業的成 長。包含來自外國的投資在內,經由民間部門率先的創新及投資, 將可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商業以外,從促進觀光的觀點看來,為提高國際社會對投資日本感興趣或增加在日投資,日本也將建立健全的協助機制。

二戰後,日本幾乎成為廢墟,但是戰後經濟快速發展,渡過石油危機並建立全球能源效率最高的經濟體制。值此大地震一週年之際,日本正積極進行重建,但是此次不單只是回到地震發生前的狀態,而是要以建立嶄新的日本為目標。儘管是歷史性巨大挑戰,我們日本一定會成功。

(中國時報)
--
311震災週年祭 反核聲中悼逝者 日本「核」去「核」從

下午2:46 全日本同步默哀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屆滿一週年,日本各地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日本時間)紛紛舉辦追悼會,為將近二萬名的罹難者默哀、鳴鐘、點燈和祈禱。在東京都千代田 區國立劇場舉行的追悼大會中,明仁天皇夫婦、首相野田佳彥、國會眾參兩院議長,以及岩手、宮城、福島三縣的罹難者家屬共約一千兩百人出席。明仁呼籲國人勿 忘悲劇,與災民齊心協力,協助受災民眾改善生活。

日台韓法四國反核大遊行

另一方面,日本的反核人士也在三一一週年展開串連,舉辦日、台、韓、法國際同步反核大遊行,包括日本重災區福島縣、東京、大阪、札幌、廣島及福岡、台灣台 北及韓國江原道等地共有數萬人參與。福島的反核活動集結至少一萬六千人,參加民眾認為強震、海嘯是天災,但核災是人災,災民成了棄民。

大地震發生的下午兩點四十六分,包括三大重災區在內的日本民眾,大都放下手邊的工作,默哀一分鐘。岩手縣並敲響「希望鐘聲」,悼念者也乘船出海,到鄰近海域施放安魂的燈籠。

明仁天皇上月十八日做完心臟冠狀動脈手術後,尚未完全恢復,但他仍堅持出席東京追悼會。他在致詞中除向罹難者家屬致哀之外,也向所有參加救援工作的民眾表 示慰勞。明仁表示,日本「 永遠不會忘記」這齣悲劇,也談到災後人與人「羈絆」 的重要性;重建之路漫長而艱困,希望國人能多多關心災民,讓災區狀況逐步改善。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致詞時,則承諾將加快災區重建,並記取教訓,加強防災對策。野田強調,「一定會讓福島獲得重生,將盡全力重建美好故鄉」,他再次對各國賑災援助表示感謝。野田稍後再次懇請各都道府縣積極接納東北災區的瓦礫,希望國民抱持自己就是重建一份子的自覺。

去年的巨型海嘯重創日本東北沿岸,留下兩千兩百五十萬噸的廢棄物,包括斷垣殘壁和汽車殘骸等,如今這些廢棄物多半仍堆置當地。目前僅有少數災區以外地方政府願意協助處理廢棄物。

至於日台韓國際同步反核大遊行,人數最多的是福島縣郡山市,約一萬六千人參加。東京日比谷公園大型會場湧入上萬人,反核人士還包圍東電總公司,要求「立刻 停止所有反應爐」。台北約數千人參加,南韓江原道也有一千多人集會,法國約有一百個反核團體、數千人參加。澳洲和西班牙也有反核活動。

震後一年,日本官方和民間調查後得知,當時日政府對海嘯的防範及核災處理過程不當,導致情況惡化,但核災核心問題仍未釐清,如大量輻射物質是從哪裡釋出? 到底誰該負責?為何沒有人被查辦?日本官方調查報告預定今年夏天出爐,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國會核災調查也將展開,可望讓核災真相獲得進一步釐清,以免重蹈覆 轍。

震後第4天 白宮便質疑日方應變能力

日本「共同社」十一日報導,去年大地震發生後第四天,美國政府便懷疑日方的應變能力,立刻決定派出專業特遣部隊支援。報導指出,去年三月十五日福島第一核電廠四號機組發生氫爆後,東電撤離大部分人員,美國歐巴馬政府因此開始質疑日當局處理災變的能力。

重建紙上談兵 日民間自力救濟

去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之後的三個月,任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的日本專家山米爾斯抵達東京,為新書展開研究。山米爾斯原本要把此書取名為「一個國 家的重生」,但幾個月後,他把這本書取名為「危機的話術」(Rhetoric of Crisis),因為即便是大地震、海嘯與核外洩這樣的重大災害,仍無法將日本從遲緩的政經體系中喚醒,「目前為止,對於改變的談論,似乎還要多於改變本 身。」

日本龐大的政府債務持續飆漲,重要的決策一延再延,主流政黨因派系傾軋,無法放下歧見,把人民的聲音傳達給領導階層。政客們生活如常,國會裡攻防不斷,每 年都要來一次的換首相戲碼也持續上演。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說:「我個人期望地震後能有個聯合政府來挽救經濟,目前反對黨與執政黨還是鬥來鬥去, 這是我最失望的地方。」

對官僚不信任感創新高

但也有人說,過去一年來,日本確實有了改變,只是改變太漸進,未受關注。驅使這波改變的力量,是人民對政客與官僚越來越不信任,及對政客無能的憤慨,但這股憤怒是否能為日本的政經與社會體系帶來重大改變,抑或只是加深民眾的冷漠與挫折感,目前還很難說。

儘管如此,日本人民對於國家體制的幻滅,顯然達到新高點。民主黨二○○九年取代長年執政的自民黨上台後,不斷保證會更注意民意,將權力從官僚體系與既得利益者身上下放,但福島核災卻顯示,監管單位、官僚與公用事業三方衝突仍在,讓民眾覺得整個體系難以信賴。

對於官僚的不信任,反映在個人與企業已不仰賴專斷官僚,自己起身採取行動的趨向。例如,連鎖超市Aeon為回應消費者需求,採取比官方更嚴格的標準檢測商 品;私人企業自發募款,動員志工協助受災社區;有感於官方與主流媒體對輻射風險的資訊不夠及時與完整,社群媒體報導急遽暴增,填補主流媒體資訊口。

福島居民山上女士的一番話,或許最貼切地表達了日人現在的希望與恐懼:「日本人很會忘記與原諒,這在某些方面來說很好,但在這樣的情況裡,我覺得我們不應該遺忘,應該要學習為我們自己想,為我們自己行動,不要什麼事都丟給政府。」

核電困局 核廢料處理 日本燙手山芋

日本青森縣六所村的山坡上,風力發電廠的風車在寒風中轉動,諷刺的是,旁邊就是支撐日本核能發電未來的六所村核燃料處理場。這是日本第一個核燃料再處理場,建築外觀像樂高模型,一個窗戶也沒有,原本預定的啟用時間遠在十五年前,卻拖到現在才接近完工。

54座反應爐只剩2座運轉

三一一核災屆滿一週年之際,日本核電產業已近癱瘓,五十四座反應爐中,只剩兩座還在運轉,其他反應爐則須通過新的壓力測試,才能重新運轉。然而,未來核電 廠要克服的還不只是壓力測試,還必須設法說服地方政府,解決核廢料問題,而不是持續堆放在海濱的核電廠內,讓日本沿海淪為輻射物倉庫,隨時受海嘯威脅。

然而,反對人士認為,六所村的核燃料處理計畫來得太晚、效果太小,日本儲存核廢料的空間日益短缺,如果無法找出解決之道,整個核電產業將在未來二十年面臨 停工危機。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寺島實郎表示,「沒人蓋房子不蓋廁所的。如果日本想堅持利用核能發電,那就需要第二個六所村。」

核廢料的長期儲存,是所有仰賴核電的國家必須面對的共同問題,但日本地質不穩、人口稠密,面臨的挑戰比其他國家更大。若日本回到災前的核能發電規模,六所 村將吸收全日本核廢料的八成。然而,專家表示,六所村最多也只能再撐五至十年,日本還得想辦法找出永久掩埋等其他更能長遠解決核廢料的辦法,否則整個核電 產業恐將陷於停頓。

即使六所村再處理廠能夠成功,還有兩個問題仍待解決。首先,六所村回收的核廢料量趕不上核廢料累積的速度,如何在擁擠多震的日本將這些廢料永久掩埋,是一 大問題。日本沒有美國內華達州的大沙漠,也沒有地質穩定、空曠的大地方可掩埋核廢料。日本的人口密度是美國的十倍,是法國的近三倍,也只有日本必須面對 「不要在我後院」的「避鄰症候群」,計畫受到該區居民強烈反對。要找到一個遠離核電廠的地方掩埋核廢料,可說是難上加難。

電廠民營化的管理困境

其次,處理核廢料的是民營電力公司,而不是政府,因此並沒有中央決策者,政府只盡管理之責,並不像法、美是由政府作主。日本也沒有歐美廣泛使用的大型乾儲存設施,乾儲存比以冷卻池儲存核廢料更安全。

「輻」島陰影… 赴日觀光客減三成

日本三一一世紀災難嚇跑許多外國觀光客,一年後的現在,日本觀光業元氣尚未完全恢復。國際觀光業組織「世界觀光旅遊協會」(WTTC)預期,要到今年中期才能完全走出三一一陰霾,但日本旅遊業者認為,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回到災前榮景。

福島核災後,對日本旅遊安全的恐懼和疑慮,使得去年赴日外國觀光客人數減少二十七.八%,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原定當年外國觀光客人數會超過一千萬 人,但實際只來了六百二十一萬人。直到今年一月才出現十一個月來最多的外國遊客,單月入境人數只比去年一月少四%,主要是華人農曆新年帶來的中國、香港和 台灣遊客,當月中國遊客較去年同期增加四成。

災後一年,國家旅遊局預期今年春季就能大致回到災前水準,在夏天或秋天前完全恢復。不過,正在德國柏林參加今年柏林國際旅展的日本旅遊業者看法較謹慎。東 京市旅遊業代表瓦登柏格(Hiromi Waldenberger)說,現在業者寄望明年春天回到災難之前的水準,「二○一三年三到四月…我想是實際的。」觀光重鎮京都市觀光行銷單位也說,「希 望」明年完全恢復正常。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中港台遊客穩定回流之際,佔赴日觀光客四分之一的南韓卻還在緩慢恢復,到今年一月為止,南韓觀光客人數連續五個月較前一年少三 十%。除開闢首爾定期航線的福島機場航班尚未恢復、日圓對韓元匯率升值,國家旅遊局一名代表認為,南韓地近日本,地緣關係使其對輻射影響極為敏感,對日本 核災效應和輻射外洩,有比其他國家更大幅度報導的傾向,這也影響南韓人觀光意願。

日本觀光廳砸下約五十億日圓(約十七億台幣)振興觀光,其中一半用於協助東北災區重建觀光基礎建設,其他用於在全球行銷日本。國家旅遊局為二○一二年外國觀光客人數訂出九百萬人目標;二○一六年目標更訂在一千八百萬人。

輻污、沒頭路 34%災民不願返鄉

東日本大地震災情最慘重的日本東北地區三縣,目前仍在縣外避難的災民仍有七萬多人,其中發生核災的福島縣災民佔八成以上,這些災民只有五成七希望返回故鄉,三成四沒有意願返鄉,而且對核災的處理表示悲觀。

縣外避難者7.3萬人

據日本媒體調查,受災最嚴重的岩手、宮城、福島三縣,目前在縣外過著避難生活的災民還有七萬三千多人,其中核災發生地的福島災民達六萬兩千人,佔八十五%。如果加上沒有超過縣境的避難者,則多達三十四萬人,災民避難生活可能陷入長期化泥淖。

「朝日新聞」調查指出,在他鄉避難的福島縣災民,有三成四表示「不想再回到那個地方」,理由是八成災民認為「除污作業並未完成」,其他人則認為「返鄉之後也沒有工作」。「讀賣新聞」也發現,福島核災難民想重返故鄉者只有五成七,比例有逐漸降低趨向。

東日本地震災民的避難區分佈在日本全國,福島縣避難者大部分集中在山形縣和新潟縣,理由是當地對災民的照顧周到,「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此外,據日本警察廳調查,東日本大地震的死亡與失蹤人數近兩萬人,另有一千四百七十九人在「震災關連死」中喪命。所謂「震災關連死」,係指地震後因避難生 活的疲勞或因病惡化而死亡,非直接因地震而死亡。被認定為「地震關連死」的罹難者,有三成死於肺炎,其次是腦溢血和心臟病,死者大都超過七十歲。

台灣,多謝!日登感謝廣告 全球唯一

台灣鼓勵 日人永誌銘心

「現在我很元氣,台灣,都蝦(多謝)!」三一一東日本震災屆滿週年,日本交流協會為感謝台灣民眾對日本鉅額捐款的義行,昨起推動一連串「感謝台灣」活動, 除了在各大平面媒體刊登廣告、製播電視特別節目,也在台灣主要電視台、戶外電視牆、捷運站連播一週廣告,感謝台灣對日本的鼓勵及支援。日本交流協會強調, 全世界只在台灣刊感謝廣告,這次活動只在台灣舉辦。

日本交流協會昨天由台北事務所代表今井正及高雄事務所所長野中薰共同署名,在台灣多家報紙刊登半版廣告;他們表示,去年震災後,日本收到台灣各界、各行各 業、各年齡層等充滿友情的支援,患難見真情,台灣給予日本的支援,全世界無與倫比,日本交流協會再次表達感謝,日本國民絕不會忘記在艱難時刻,台灣人民給 予的鼓勵。

現「聲」影片 災民親口感恩

另外,日方也製作感謝台灣的廣告影片,影片裡有來自災區的日本民眾們,親口感謝台灣。包括宮城縣仙台市震災當天出生的瀨川虎、震災期間手寫報紙出報的「石 卷日日新聞」總編輯、岩手縣高田市的木工職人等災民,都在影片中以最有活力的笑容,傳達「我們變元氣了、謝謝台灣」等訊息。宮城石卷市雄勝中學學生川田陵 治,還特別以台語大聲說「台灣,都蝦(多謝)!」

日本交流協會表示,廣告片除在電視台播出,也會透過YouTube影音網站、戶外電視牆、捷運電視螢幕播放;民視、中天等多家電視台昨晚也都播出日台共同製作的震災特別節目。

此外,日本交流協會也將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影片欣賞會,三月十六日及廿三日均放映兩部電影,分別是「加油、扶桑花女孩!生在福島。她們的現在」及以千葉縣浦安市為背景的影片「親情四重奏」;民眾不需事前索票,下午四點、七點開場前三十分鐘即可進場。

瀨上剛:311喚醒台日情感

紙鶴貼滿台灣日本地圖

「謝謝台灣!」昨天是日本三一一震災滿週年,日本東洋大學經濟系學生古堅一希去年來台學習中文,為感謝台灣援助日本賑災,號召上百日本人在新北市淡水觀潮 廣場前舉辦摺紙鶴派對,上千隻紙鶴貼在用愛心圖案連結的台灣與日本地圖上,象徵兩國友好,一張張來自災區的感謝信道出無盡感恩。

古堅一希表示,去年七月至十二月他在澎湖學中文,偶然間從父親口中得知,日本震災期間,台灣給予許多援助,但日本可能遭受到某些壓力,始終沒有正式向台灣道謝,他希望能從災民的角度表達感謝台灣之意,讓兩國有所連結。

災民們親筆信無盡感恩

古堅一希去年十一月起籌辦,到台北、台中、桃園、高雄等地大學宣傳,或到日本人常聚集的地方招兵買馬,又透過日本交流協會、日僑會等組織號召成員,並尋求協助,一起加入行動。

在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學習的樺島彩波回憶,地震發生時她就在台灣,親眼看到許多台灣人在寒風中拿著募款箱上街頭,低聲下氣彎腰說:「拜託!拜託!」讓她感動得一輩子難忘。

樺島說,嚴格來說,台灣和日本沒有任何關係,可是卻願意伸出援手,不管多困難,她要以實際行動回饋台灣人的愛。她和古堅共籌得六十多萬元經費,古堅也從福島災區帶回災民們的親筆感謝信與小禮物。

在台灣生活二十六年的上田功義不容辭幫忙,並且提供辦公室;上田功說:「現在懂得感恩圖報的人已經不多了!」看到古堅和樺島的熱情,讓他回想起年輕時的自己。

在台定居二十六年的日籍藝人瀨上剛說,在台灣的時間比待在日本長,三一一地震對他而言是可怕的災難,除了為受難者祈福,更重要的是對所有伸出援手的人「大聲說出謝謝」。

瀨上剛自詡為「老台灣人」,談到台、日兩國深厚的歷史關係,老一輩、新一代的台灣人都把日本當成自己的兄弟姊妹,反而是日本年輕人逐漸忘記這份情感,希望藉此活動,重新喚醒台日關係,讓台灣和日本的感情越來越好。

79%日人不信任 中國要討賑災人情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屆滿一週年,當全世界為日本經歷的世紀浩劫,表達哀悼與鼓勵的同時,中國卻因為民調顯示仍有七十九%的日本民眾「不信任中國」而跳腳,向日大討賑災人情。

日本「讀賣新聞」引述中國雜誌「瞭望東方週刊」報導,指出去年十月公布的一份日中共同民調顯示,歷經三一一大地震後,有五十五%中國受訪民眾認為日本「值 得信任」,比前年同期的調查提高十五%。尤其大海嘯中,宮城縣女川町一家水產加工廠的老闆佐藤充,為協助二十名中國實習生逃難而犧牲性命,中國總理溫家寶 去年五月參加日中韓三國元首峰會時,還特地前往宮城縣獻花致意,中國對日本的好感度也大為提高。

然而,同一份問卷調查中,日本對於中國的信任感卻僅有十一%受訪者回答「值得信任」,高達七十九%的受訪民眾仍勾選「無法信任」。

對於日中兩國民眾彼此信任度的落差,引發中國一些自稱為「知日派」人士不滿。他們認為中國在日本震災後,不但免費提供大型水泵車前往福島核電廠灌救,還贈送油料等賑災物資,連溫家寶都親自前往災區慰問,日本人卻不領情。

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姜躍春認為,日中之間不但關係脆弱,且在歷史認識及領土問題上,還有許多難以解開的芥蒂,很難因單一事件全面改善。

核四預算一加再加 學者籲全民抵制

「非核家園」 才能永保安康

日本東北大地震後,已經關掉五十組以上的核電廠設備,台灣卻還追加預算繼續投資核四。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昭興呼籲,早日進入「非核家園」才 能永保安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出,核四廠許多設備都已經超過十五年,政府應當正視並且說明清楚核四廠風險更高。

重複日本錯誤 台灣將萬劫不復

撰擬「地震、海嘯與核輻射」文章的李昭興,強調台灣和日本在地震與海嘯威脅的程度上非常接近,很多台灣設備也來自日本東電或是和出事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相似。「身為一位地震工作者,我可以說,台灣是重複日本的錯誤,甚至可能會將台灣帶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詹長權指出,核四廠預算一再追加已經超過原本預期,加上又是「拼裝車」,且很多設備早已超過十五年,政府不能夠再以一個新廠的思維去評估核四廠的安全,應以舊廠來評估風險;他也呼籲我國核一、核二、核三廠要加快除役腳步。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洪申翰表示,核四預算一加再加,民間團體將追究誰該負起行政責任,計畫徵募各種廣告看板,點名當初哪位國會議員通過核四預算、無法把關又一再被騙,導致核四錢坑的下場。

旅日作家劉黎兒表示,日本政府估計要花八百兆日圓清理核污,相當於全日本不吃不喝十年預算,今年也只有能力先編二千六百億日圓清除核污,目前仍有近兩百萬日本人生活在高度輻射威脅,台灣應引為警惕。作家胡因夢說,核電是在玩「自己無法掌握的遊戲」。

前副總統呂秀蓮在高雄市表示,核四要讓它停建,並將推動雙首都、降低政府風險。

原能會副主委周源卿回應表示,核四廠五十三個與安全相關的系統測試時,原能會都要在停駐點檢查,只要是審查通過就代表安全,與零件新舊無關;現有核電廠也是一樣,只要零件定期更新,並不會因為機組老舊而危險。

台電︰我創立斷然處置程序

台電公司發布新聞稿表示,過去一年已進行核能安全防護總體檢,並在原能會監督下逐項完成檢查與強化措施,檢驗結果顯示國內營運中的三座核電廠均無立即、明 顯重大弱點。台電指出,已創立全球首見「斷然處置程序」,只要核電廠發生喪失反應爐補水能力、全部電源或強震急停並發布海嘯警報等任一條件時,核電廠立即 進入斷然處置程序,必要時現場指揮官立即下令注水,維持反應爐核燃料被水覆蓋,避免爐心熔毀及輻射外洩的最壞情況。

中國若發生核事故 輻射塵六小時抵台

最大威脅來自中國核電廠

國內反核聲浪不止,但氣象學者及前原能會主委歐陽敏盛都提醒,台灣核事故最大威脅來自中國核電廠。歐陽敏盛表示,若中國核電廠發生嚴重核事故,「台灣一定躲不過」。

福建兩核電廠最靠近台灣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就說,中國福建省的寧德及福清兩座核電廠首期四個反應爐兩年內將完工,一旦發生核事故,輻射塵六小時就會抵台。彭啟明解釋,核輻 射外洩時劑量暴露最高區域是距離核電廠周遭的五到卅公里區域,而福建省的兩座核電廠距離金門僅卅公里。接著輻射塵會隨大氣傳送,包括像是碘或銫的傳送、擴 散及稀釋,在東北季風盛行或梅雨鋒面期間,最快六小時內輻射塵就會抵達三百公里外的台北市。以台灣現行核災作業通報方式恐難以應付中國核事故對台灣的衝 擊。

歐陽敏盛表示,而且一旦核輻射進入西風帶,高山地區像是阿里山可能比馬祖先監測到核輻射。

天氣風險公司現與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全球及區域輻射擴散應變模式系統(http://nuclear.tenki.tw),該系統與美國海洋及大氣科學總署空氣資源實驗室合作,可以針對核擴散提出預警推估。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也表示,中國一旦發生核事故,「百分之百一定影響台灣」。現在由原能會進行監測,氣象局只要估計風向和風速,就能掌握輻射塵抵台時間,爭取第一時間的應變。

(自由時報)
--
311核災 美懷疑日應變能力

日本共同社今天報導,去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第4天,美國政府便相當懷疑日方的應變能力,立刻決定派出專業特遣部隊全面支援。

報導指出,2011年3月15日福島第1核電廠4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後,營運商東電(TEPCO)撤離大部分作業人員。美國歐巴馬政府因此對日本當局處理災變的能力產生懷疑。

今天是東日本大地震與福島核災1周年。多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向共同社透露了這一消息。

共同社指出,4號機組使用過燃料棒貯存池乾涸後產生的大量氫氣,導致3月15日早晨的氫爆。美軍無人偵察機隨後測得溫度升高現象,加上東電當天撤離全部650人當中大約九成作業人員,美國政府內部有人開始擔心日本「遲早會放棄作業」。

報導引述1位美國高階官員的話說:「氫爆與人員撤離帶來巨大衝擊,華府失去對日本應變能力的信心。事態看似朝著不可收拾的局面發展,東電也開始放棄現場。這讓我們大感震驚。」

美國核能研究機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曾針對當時情況,探究所有核燃料池乾涸後的「最壞情況」,結論是輻射遲早會擴散到東京首都圈。結論曾提報給總統歐巴馬,但美方並未 把結論轉交給日本。

美方當時緊急調派生化事故反應部隊(ChemicalBiological Incident Response Force,CBIRF)到日本馳援,並將灌注海水的機器設備運送到核災現場支援救災。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