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120317

Google變聰明 搜尋給解答 加入語意分析 不再只提供網頁連結

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傳將推出創業以來最大改革,在關鍵字搜尋系統中,加入語意分析技術,提供更精準的搜尋結果。用戶未來輸入搜尋字串後,查找到的不只是網頁連結清單,而是直接提供答案!


目前在Google搜尋欄輸入美國加州與內華達州交界的度假勝地太浩湖(Lake Tahoe),會顯示該湖區旅遊官網、維基百科網頁,或是一堆無參考價值的網頁。
但在新增語意搜尋技術後,搜尋引擎將可理解文字的實質意義,提供該湖位置、平均溫度等資訊。

盼用戶延長停留
進一步輸入搜尋問題字串「加州最大的10座湖」,Google也會直接解答,功能更貼近用戶第二多的微軟Bing搜尋器。
《華爾街日報》前天報導,2010年Google買下語意搜尋業者Metaweb公司後,積極建立數據資料庫,Google工程師辛格哈爾透露,資料庫已 累積逾2億筆索引,將提供用戶更準確的搜尋結果。網友目前在Google頁面停留時間,較臉書及推特等社交網站還短,Google希望藉由改良搜尋器能吸 引用戶停更久。
搜尋結果內容變長,讓Google多了空間賣廣告,預計將影響上萬筆網頁排序。

遭批變相賣廣告
諷刺的是,一名已跳槽微軟的Google+社交網站前工程主管,近日砲轟Google已從搜尋技術公司變質成廣告公司,只想收集個人資料。

Google新舊搜尋技術
●現有關鍵字搜尋
.根據各網站所含文字判定該網站重要性,一旦檢索與用戶查詢條件匹配,就按一定的排列順序將結果返回給用戶
.也會根據用戶的所在地或搜尋時段等條件,搜尋並提供結果
●新增語意搜尋
.邏輯推演去了解用戶輸入字串的確切意思
.可以分辨每個文字的不同語意,例如「Jaguar」既是汽車品牌名稱,也是指美洲豹

(蘋果日報)
--
由你決定! 最美Google Earth空拍

Google員工創立了一個網站,以Google Earth為基礎,加上簡單的評分系統,讓網友欣賞地球上最特殊、最美麗的風景畫面。

Stratocam網站(網址:http://www.stratocam.com/)是由曾服務於「夢工廠」、現為Google員工的拉德馬赫設計,展 示一連串用Google Earth拍攝的絕美空拍照,每張照片底下都有「推」或「噓」的圖示讓網友評價。網友還可以調整拍攝範圍大小,用「快照」功能拍下自己的作品,鍵入名字, 讓其他網友一同分享與評價。畫面可能來自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從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到美國亞歷桑納州「飛機墳場」都有。

(聯合報)
--
Google 侵犯隱私權遭調查

知情人士透露,Google因忽視蘋果Safari網路瀏覽器數百萬用戶隱私、追蹤用戶資料,上月遭華爾街日報揭發後雖移除程式,如今正遭歐美監管單位調查。

調查的監管單位包括美國聯邦和州立法院,以及由法國發起的泛歐洲調查,Google可能因侵犯隱私而面臨多年官司和大筆罰款。華爾街日報2月報 導,Google以特別的電腦程式,將用來追蹤資料的cookies小檔案植入蘋果用戶的電腦、iPhone和iPad的網路瀏覽器,即使設定防堵類似追 蹤也無效。

Google發言人說:「我們當然會和任何調查人員合作,但重要的是,我們並未預期會發生這樣事,且Safari瀏覽器廣告cookies已被移除。」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調查Google是否違反去年和政府達成的協議,Google當初保證其隱私政策不會誤導消費者。若調查結 果是Google違反協議,每件案子將面臨每日1.6萬美元罰款,但因牽涉人數眾多,根據不同計算方式,Google可能會迅速累積一筆鉅額罰款。知情人 士說,紐約州與康乃狄克州多位州總檢察長,也在調查Google在Safari隱私設定上動的手腳。

(經濟日報)
--
跨國研究 嗜白米飯 糖尿病風險增55% 全澱粉易轉換成糖 每餐最多1碗

一項針對逾35萬人的跨國研究顯示,較常吃白米飯的民眾罹患糖尿病機會,比起少吃者高出55%。國內醫師表示,白米因較精緻,食用後易吸收使血糖偏高,建 議成年人男女一餐各以一碗與四分之三碗飯量為限,若有體重突然減輕與吃多、喝多、尿多等疑似罹患糖尿病症狀,應盡速就醫。

這項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追蹤在中國、日本、澳洲及美國4地35萬人長達4至22年,期間有1萬3千人罹患糖尿病。

亞洲人較易罹病
在中國及日本較常吃白米飯者,罹患糖尿病比少吃者多出55%。在白米飯攝取較少的美國與澳洲人中,攝取較多白米飯者罹病率也較最少者高出12%。研究已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孫齊表示,中國及日本民眾每天平均吃進3至4份的米飯,西方人1周大約只吃1至2份,這可能是亞洲人較易罹患糖尿病原因。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昨表示,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因熱量攝取過多,造成平時可降低血糖的胰島素無法正常作用,使血液中糖分增加以致罹病,澱粉類的白米飯吃入體內會轉化為糖分,過量攝取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洪建德說,站在防治糖尿病觀點,建議一般男性以一餐以1碗(200克)白米飯為上限,女性建議不超過3/4碗,糖尿病患者則建議再減少兩成攝取。

吃白肉清蒸食物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白米成分全為澱粉、不像麵包等麵粉類含麥類元素,白米轉換成糖分的效率比麵粉類製品、糙米都來得高。洪建德建議,除白飯攝取勿過量,以脂肪較少的白肉替代紅肉、清蒸與少吃油炸食物,也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糖尿病防治 注意事項
●定期檢測血壓、血糖與血脂
●男性攝取白米飯一餐以一碗為限、女性為四分之三碗,糖尿病患者再減兩成
●以白肉替代紅肉,可減少脂肪攝取,減少併發糖尿病機會
●規律運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不抽菸,少飲酒(圖三)
●飲食少糖、少高油脂食物,多蔬果,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以糙米替代白米可避免血糖偏高
●出現以下症狀應就醫:體重減輕、三多(吃多、喝多、尿多)、視力突然模糊或清楚、傷口不易癒合,但患者也可能無症狀

(蘋果日報)
--
哈佛研究:防糖尿病 糙米比白米好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發表報告指出,白米飯食用量較高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也偏高,尤其是以白米飯為主食的亞洲人;報告中建議多食用糙米,且飲食應均衡,不宜食用高糖分與高脂肪食物。

主持研究的華裔研究員孫琦博士表示:「我們發現白米飯可能會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升高。但人們同時也應選擇多種食物,不宜偏食,這點相當重要。」

孫琦研究團隊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他們分析了在中國大陸、日本、澳洲及美國發表的四項研究,這些研究為期四年到廿二年不等,總共追蹤研究卅五萬名自願受試者,發現超過一萬三千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在大陸與日本的研究中,食用白米飯最多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食用白米飯最少者高出百分之五十五。在美國與澳洲,由於米飯食用量本來就較少,兩者差距僅百分之十二。

參與研究的大陸及日本人,平均每天食用三、四分白米飯,而澳洲及美國人每周才吃一、兩分白米飯。

孫琦團隊指出,白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會使體內血糖指數升高,因此多吃白米飯可能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升高。相對地,糙米含較多纖維素、鎂及維生 素。纖維素能抑制血糖;鎂能減輕氣喘、降低血壓、降低偏頭痛頻率、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也有益骨骼健康和調節神經。因此建議民眾多吃糙米,搭配雜糧、 蔬果。

白米是將米穀去殼精碾,其他研究顯示,精白米在碾磨過程中,會使維生素B3損失百分之六十七,維生素B1損失百分之八十;另外也會流失大量的錳、磷、鐵及所有的纖維素和基本脂肪酸。

不過孫琦也表示,這項研究受到一些限制,包括不了解受試者其他飲食內容。他說:「但我看到這些研究呈現一致處,那就是白米食用量與糖尿病之間有關聯。」

糖尿病 醫師:高熱量、不運動 才危險

國外研究指多吃白米飯,可能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國內醫師表示,糖尿病上身與熱量過高、肥胖有關,跟白米飯關聯較小。

不過醫師也說,去殼精碾的白米,升糖指數(GI)確比糙米高,多吃的確不利血糖控制,建議應與糙米、蔬菜等GI值低的食物混搭食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廖培湧指出,第二型糖尿病的病因,除了家族遺傳,主要與長期熱量攝取過多、不常運動與肥胖等因素有關,白米飯並非主要「兇手」。

廖培湧也提到,白米GI值確實比糙米高,成分也較精緻,吃下肚後,消化吸收比糙米快,血糖易快升高,此時若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功能不佳,長期可能導致血糖難 降,引起糖尿病。另外,愛吃又不動的肥胖者,容易因過多脂肪堆積體內,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增加、胰島細胞功能衰退,也易誘發糖尿病。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金惠民表示,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的質與量,是影響血糖波動主要關鍵。現代人喜歡精緻、高熱量飲食又不愛運動,導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年齡層頻頻下探。

她說,一般人每天攝取熱量中,具飽足感的澱粉應占五成,但若想有效控制血糖,最好把精緻白米換成原始天然的糙米,不但有助穩定血糖,纖維質含量也較高,有利健康。

想擺脫糖尿病上身,金惠民建議:「天然的最好!」日常最好少吃加工過的精緻食品,多選擇糙米、五榖雜糧與蔬菜水果等多纖維、低GI值又不經加工的食物。

愛吃白米者,還是可以安心吃,但最好控制分量,或與糙米、蔬菜等GI值低的食物混搭。活動量不高的上班族,成年男性每日熱量最好控制在一千八百至兩千大卡間,女性以一千四至一千六百大卡為佳。

(聯合報)
--
哈佛研究:白飯吃太多 增加糖尿病風險

最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一篇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發現,多吃白米飯和第二型糖尿病有令人憂心的關聯。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孫琦(音譯)博士表示:「我們發現白米飯可能增加第二型糖尿病機率,尤其是白米飯消耗量高的亞洲人口。」

孫琦團隊分析了先前四項分別在中國、日本、澳洲和美國完成的研究,這些研究總共追蹤35萬人,時間4到22年不等。追蹤期間,有1萬3000多人得第二型糖尿病。

全世界吃米之處,主要就是吃白米飯。中國和日本的研究發現,吃最多白米飯的人得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比吃最少者高55%。在美國和澳洲,前者的機率比後者高12%。

報告說,55%和12%的差異,主要來自中國人和日本吃白米飯多,天天吃,而且量大,西方人則每周只吃一兩次。

整體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關鍵

但孫琦表示,他的團隊研究所得有其局限,因為沒有充分追究受實驗者在白飯之外的飲食內容,而專家認為一個人的整體飲食內容和生活習慣才是他或她得什麼病的 最要件。孫琦因此表示:「我無法百分之百確定,但我在這些研究中看出一貫之處,就是白米飯的食用量和糖尿病之間可能有關連。確實情況有待更多數據來佐 證。」

白米的產生,是將米穀去殼精碾,剩下的成分主要只有澱粉,而澱粉可能增加GI (血糖)指數。專家指出,多吃白米飯可能連上第二型糖尿病,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專家建議多吃糙米

已有研究顯示,白米,尤其是精白米的碾磨過程,會去掉穀中的67%維他命B3、80%的維他命B1、90%的維他命B6、一半的錳、一半的磷、60%的鐵、所有纖維和基本的脂肪酸。

針對孫琦團隊的發現,專家建議民眾多吃全穀米,也就是糙米,糙米保存了米穀中能夠抑制血糖的纖維、鎂和維他命。其中的鎂,已知效益包括減輕氣喘、降低血壓、降低偏頭痛頻率、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還有益骨骼健康和調節神經。

醫師:吃白飯不要過量就安全

美國哈佛大學健康研究指出,多吃白米飯可能提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國內醫界有不同見解,並認為白米飯是東方人很好的主食,只要不吃太多,就不會引發糖尿病,國人不用太擔心。

台北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專研糖尿病學,他強調,吃白米飯不會有問題,而是「多吃」白米飯才會有問題;而這又回到一個嚴肅的課題,就是有些人之所以罹患糖尿病,並不是他吃了什麼食物,而是他吃了多少熱量,只要熱量攝取長期過量,就會罹病。

糖尿病跟吃下的熱量有關

三軍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透露,這份兩年前進行的研究,是以吃白米飯及糙米飯的兩組東方人為對象,前者可能健康行為較差,也比較不常運動,因此才會較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她和洪建德一再認為,會不會罹患糖尿病,其實和每天吃下的熱量有關,至於吃下什麼東西,則不是那麼重要。

洪建德表示,歐洲糖尿病聯合會的專家曾達成一個共識,我們每天攝取的熱量中,50~60%應為澱粉,以此推算,一個成年男性每天應吃一碗以上的白飯才行。

醫師:白飯優點多 是很好的澱粉來源

洪建德認為,從東方人的飲食習慣及文化來看,白飯是最好的澱粉來源,因為它具有升糖指數低、脂肪及蛋白質含量低、胺基酸效價高等優點,不是小麥、麵包所能相比。更何況,白飯既香又Q,不管搭配肉類、醬油、鹽、咖哩等食材和調味料來吃,都相當可口。

在這個前提下,他認為,國人還是可以放心大膽地吃白米飯,只要控制熱量即可。他建議年輕且輕運動的上班族男性,每天熱量應控制在2300大卡以下,年輕上班族女性則控制在1600~1700大卡為宜。

(聯合晚報)
--
哈佛大學研究 愛吃白米飯 糖尿風險高

幾千年來米食文化一直是亞洲地區的特色,香Q的白米飯是很多人一日不可或缺的主食。但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攝取過多白米飯容易罹患第二型(成年型)糖尿病,而愛吃精製白米飯的亞洲人罹病風險明顯偏高。

第二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由於飲食習慣、肥胖、壓力等因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且功能異常,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無法利用,導致血糖上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研究員孫崎(Qi Sun,譯音),綜合分析四項針對白米飯攝取量與第二型糖尿病罹病率關聯的研究文獻後斷定,「白飯可能提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特別是在亞洲攝取量高的地區」。

研究有兩項於中國大陸與日本進行,另兩項是在澳洲與美國,樣本共約卅五萬二千人,追蹤時間則從四至廿二年不等,結果有近一萬三千三百人罹病。

在中國與日本的研究中,受測志願者每天平均攝取三或四份白飯(一份約一百五十八公克),而納入個人體重、運動量與飲食習慣等因素後,孫崎發現,吃最多的人 與最少的相較,前者罹病風險高五五%。而在澳洲與美國的研究中,受測者平均每周攝取一至二份白飯,罹病風險差距只一二%。四個地區的平均風險差距則為二 七%。

孫崎領導的團隊解釋,相較於糙米(brown rice),白米屬於精製澱粉類,缺乏纖維質、鎂和維他命等能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營養素,而其升糖指數(glycaemic index,GI)也較全穀類高,吃進體內會加速血糖上升,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增加進食量,並促進食物代謝,大量產生脂肪,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 肪的堆積。

不過孫崎也指出,除米食之外,人們也應該密切關注他們的其他飲食,因為整體飲食模式可能比單一食物更為重要。

孫崎的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總攝取熱量、生活習慣 才是關鍵

國外研究報告指出,攝取白米增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不過國內專家指出,亞洲人白米飯攝取量逐年下降,但糖尿病人口卻逐年上升,罹患糖尿病與總攝取熱量及生活習慣有關,不會因攝取特定食物罹患機率就增高,平日只要保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就可以避免罹患糖尿病。

「攝取過多熱量又不運動才是罹患糖尿病的關鍵!」糖尿病衛教學會副祕書長、馬偕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趙強說,亞洲人攝取白米飯逐年下降,糖尿病人口卻不降反升,亞洲飲食西化,現在很多人減少吃米飯,卻還是罹患糖尿病,因此研究報告必須納入各種影響因子。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近年來糖尿病患者增加多以新興國家為主,但很多主食不是白米,且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因子很多,包括體重過重、有家族病 史、不良生活習慣,也有研究指出曾產下巨嬰的女性罹患糖尿病率機率也增高,「但絕對沒有特定的食物會造成糖尿病的說法」。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主任醫師洪建德也表示,亞洲人糖尿病患者比歐美多不可能是因為吃白米飯造成,罹患糖尿病與飲食總攝取熱量有關,研究應該把攝取食物、運動量與生活習慣都計算進去。

小檔案

第二型糖尿病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的糖尿病。台灣地區一百五十萬糖尿病人口中,其中九十%屬於此型。以前多好發在四十歲以上成人,又稱為成人型糖尿病,但罹患年齡逐年下降,已好發在各年齡層,十年來已增加五%至七%,是台灣需要正視的課題。

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減重、運動及藥物治療,七成糖尿病患者多以口服藥物治療即可,只有三成需使用胰島素治療,適當地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可以將合併症減至最低。

(中國時報)
--
頭皮冒痘 應是脂漏性皮膚炎

Q:我先前染過頭髮,頭皮就冒痘痘,這與染髮劑品質不佳有關嗎?還是因我使用含矽靈的洗髮精?
A:頭皮長痘痘常是脂漏性皮膚炎導致,可請家人協助確認,通常在頭皮可見一顆顆的紅疹,且底部的毛囊處常化膿。

染髮前就醫確診
脂漏性皮膚炎易因化學髮藥劑刺激而發炎,使狀惡化。若要染髮,建議可先就醫確診、依照醫囑使用藥用洗髮精或搭配抗生素消炎,再使用天然染髮劑,即可進行染髮,但染髮的顏色建議不宜過淺,以免刺激頭皮。
另外,使用含矽靈洗髮精,只要充分清洗乾淨,並不會促使頭皮發炎,或讓頭皮長痘痘的症狀惡化。
建議脂漏性皮膚炎患者,需在醫師建議下使用藥用洗髮精,另可搭配一般抗屑洗髮精,大多可改善症狀。

(蘋果日報)
--
竹塘雞瘟最毒 專家料已擴散

本月5日通報爆發H5N2禽流感疫情的彰化竹塘蛋雞場,農委會防檢局昨確認該雞場IVPI致病指數高達2.7,確定是高病原,且其病毒毒性極強。學者警告,該雞場通報前已有6000隻死雞下落不明,病毒應已擴散,應盡速監測全台雞場,找出具高病原潛勢雞場立即撲殺。

逾世界標準1倍
防檢局昨說,經進行2次檢測,昨確認竹塘蛋雞場IVPI致病指數各為2.01、2.69,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的1.2高,確認是高病原,也是去年底彰化芳苑蛋雞場爆發禽流感疫情以來,致病指數最高者。至今檢測5雞場中有4雞場均為高病原。
防檢局指將持續監測竹塘蛋雞場周邊3公里約155個雞場。另南投名間蛋雞場已確定是低病原禽流感。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說,竹塘蛋雞場未通報前即有6000隻雞死亡,代表該場禽流感病毒很強,而依昨防檢局公布結果,可研判病毒已擴散,政府應加強防治。

將採預防性撲殺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說,農委會應速公布該5雞場病毒基因圖譜,了解變異情形、提出對策。防檢局說,將盡速分析病毒基因圖譜並公布,未來只要驗出高病原雞隻即預防性撲殺。竹塘蛋雞場病死雞去向則仍由檢調調查中。
彰化縣政府與彰化縣養雞協會昨天則舉辦國產雞肉蛋品嘗促銷活動,彰化縣長卓伯源等人大啖炸雞排、茶葉蛋與燒酒雞,盼找回消費者對國產雞、蛋的信心。

沾上瘦肉精 鵝肉生意掉3成

繼紐澳牛肉、台灣豬肉被驗出含瘦肉精後,鵝、鴨前天也被立委蔡正元點名,捲入瘦肉精風暴,中華民國養鵝協會昨緊急舉行記者會滅火,強調絕大多數業者都未使 用禁藥,但部分鵝、鴨肉店昨天的生意已應聲大跌2、3成,有業者趕忙在店外貼出畜牧場的營業證明或肉品檢驗合格報告書自清。
養鵝協會理事長蔡平昨抱怨,去年抽檢374件,只2件含瘦肉精,屠宰廠抽驗49場次全合格,絕大部分業者都遵守用藥規定,卻無端受傷害。

減供豬隻救豬價
在北市開店20多年的老爹鵝肉店關老闆說:「原本常外帶全鵝的主顧現也只帶半隻,生意少2、3成,政府應公布哪些鵝場有問題,不然讓良心店家受害。」
北市知名的北京烤鴨名店龍都酒店鄭協理昨說,為讓客戶安心,已在店外貼出畜牧場的營業證明,生意未受影響。北市阿成鵝肉店陳老闆說,生意沒受影響,店外都貼有檢驗合格報告書。
而台灣毛豬價格也持續低落,昨毛豬拍賣價1公斤跌到54.1元,雖比前天的51.93元高,但仍比去年同期大跌2成4,也是近4年新低。農委會說,為拉抬豬價下周二將凍存9000隻豬,台糖也將每周減少出豬3000頭。

雞禽流感 人禽流感 人新流感/黃景泰(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

禽流感再度大幅佔據媒體版面。禽流感,特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竟然早已遍地開花,專家學者都說會傳染給人,高致病性感染就是死路一條,無良狗官還敢隱匿疫情,無能政府根本草菅人命。

其實,這種說法與事實相距甚遠。要先弄清楚什麼是雞的禽流感、什麼是人的禽流感、還有動物的流感與人的新流感之間的關係,才能了解直覺性的認知與事實的差距。
雞的禽流感,就是雞的流感。雞跟人一樣,也會得到流感。如果致病性高,雞隻大量死亡,就是所謂的雞瘟。雞的流感雖然也就是流感,不過這些流感只在雞隻禽鳥 之間散布,不傳染給人類,所以再加一個禽字,叫這些流感做禽流感。雞得禽流感,雞瘟蔓延,雞農蒙受損失,也影響農牧產品行銷與國家經濟,雞的禽流感,是一 個農業經濟的重要課題。
雞得禽流感、人得人流感,雞與人相安無事。2004年,東南亞發生大規模的H5N1雞瘟,同時很多人從雞感染這個H5N1禽流感病毒,我們才了解,禽流感不只雞會得,人也會得,就是所謂人的禽流感。2004年那次人的禽流感很可怕,死亡率很高,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但是禽流感病毒這麼多,數十年來人的禽流感卻屈指可數,除了2004年,其他幾次人的禽流感,病人最多不過十來個,死亡率也很低。現在台灣熱門的這支H5N2,雖然有公衛學者提出所謂的血清學證據,更是從來沒有人得禽流感的病例。
所以,雞的禽流感或人的禽流感,都不是人類健康重要議題。可是照顧人類健康,須關注禽流感,因會在人類引起大流行的流感,就是所謂人的新流感,都是從動物 流感變異而來的。雞的禽流感須持續監測,一旦出現可能影響人類健康的蛛絲馬跡,要及早應變,比如對雞群進行大規模撲殺。

台公共政策民粹化
問題是,什麼是可能影響人類健康的蛛絲馬跡?像H5N1雞瘟讓雞隻大量死亡,當然是一個警訊。但是,會影響人類健康的,並不限於雞瘟的禽流感病毒。因此, 科學家嘗試其他方法,鑒別影響人類健康的潛力,譬如說實驗室裡對雞隻殺傷力、病毒基因序列、病毒突變速度、對人類細胞吸附力等。不幸的是,科學家們找出來 的這些分子生物學或病毒學線索,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實用。這樣定義出來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雞隻也不常引起疾病、更不用說造成雞瘟、變成人的禽流感或是 變成人的新流感了。
我們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對全球防疫有一定的責任,資訊透明化是個重要要求。其實,防堵動物流感,豬的流感是更重要的問題。2009年H1N1新流感,主 要就來自豬。世界衛生組織也要求各國積極篩檢豬群流感病毒的狀況。健康的豬也可能帶有危險病毒,健康的豬也要經常篩檢,才可以料敵從寬,全面防堵。但是在 實務面,考量對於畜牧業的衝擊,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會這樣做的。
所以,動物流感,包括禽流感或所謂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確實對人類健康有相當潛在風險,可是這風險充滿不確定性。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掉一個,完全不考慮比 例原則,是否符合國家與全國民眾最大利益,並不是依法行政四個字那麼簡單。自詡為正義先鋒,自以為旁徵博引,就可以大家一起來眾口鑠金,其實欠缺真正專業 素養與周全通盤考量,這是台灣公共政策民粹化而最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方。

(蘋果日報)
--
瘦肉精風暴…白鯧價飆 養鵝喊冤

「維護國民健康,反對開放瘦肉精!」嘉義市納稅人協會理事長林瑞霞昨天與市議員蔡文旭等,發起反對開放瘦肉精毒害國民行動,將上街頭;嘉義縣政府與畜禽產 業合辦「健康畜禽乳蛋品聯合宣誓暨品嘗會」,將三管齊下,讓瘦肉精零檢出。中華民國養鵝協會理事長蔡平、立委張嘉郡則抗議媒體「瘦肉精風波鵝肉也淪陷」的 說法。

另外,因瘦肉精事件,東石漁港昨捕獲200多公斤白鯧,雖比往年每公斤貴約200元,但消費者認為吃得更安心,搶購一空。

林瑞霞說,將串聯公民組織要求立委表態,尤其國民黨立委要勇於說不開放瘦肉精;發起寫email到美國國會、投書美國媒體,形成壓力;拜會縣、市議員,要求市長黃敏惠及縣長張花冠加強稽查。

「我們不是反美牛,是反瘦肉精毒害,守護國民健康。」林瑞霞與協會常務理事宋鐵雄、涂醒民、旅居加拿大前僑務委員蘇慶龍、市議員蔡文旭等都反對瘦肉精開放。

獸醫師黃于哲說,拒絕毒牛肉,「不能再打馬虎眼了!」宋鐵雄批政府食品安全出問題:蔡文旭主張境外管制、與美國農民契作養牛,禁用瘦肉精。蘇慶龍說,歐巴馬為連任逼政府進口瘦肉精牛肉,政府要拒絕。

嘉義縣府舉辦「健康畜禽乳蛋品聯合宣誓暨品嘗會」,縣長張花冠、立委陳明文、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馮誠萬、嘉義縣養豬事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秋桂、嘉義縣養雞協會理事長鄧俞宏等參加。

張花冠說,將於「牧場源頭生產端」、「飼料端」與「市場端」執行藥物殘留檢驗,與4大防疫網防堵禽流感。

鄧俞宏指出,禽流感事件後,嘉義縣肉雞銷量至少掉4成,價格下跌。林秋桂說,國內豬隻被驗出含瘦肉精是個案,養豬戶被藥商欺騙才誤用。

瘦肉精風暴,讓現撈白鯧更搶手。昨天漁民捕到200多公斤白鯧,承銷人及遊客大搶購,每尾重0.5公斤的中尾白鯧每公斤拍賣價由約550元漲到750 元;1公斤的大尾白鯧由1000元漲到1200元,都漲200元。野生白蝦過年後,每公斤由約600元漲到750至800元。

中華民國養鵝協會理事長蔡平、業者與立委張嘉郡抗議媒體與部分立委「瘦肉精風波鵝肉也淪陷」的說法。張嘉郡說,防檢局資料顯示,100年度養鵝場抽驗374件,不合格僅2件;宰鵝場抽驗49場,統統及格。

蔡平與業者表示,雲林縣是國內養鵝最多的縣,鵝價因天候由每台斤50元以上,跌至40元,好不容易回升到48元,又無端捲入瘦肉精風暴。

養鵝協會呼籲業界要加強抽驗,張嘉郡要求政府協助抽檢經費。蔡平等人希望政府定期發布乙型受體素檢驗結果並落實違法肉品移動管制。

彰投禽流感 判定高病原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指出,禽流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昨天彰化、南投兩雞場的H5N2禽流感實驗室報告出爐,彰化場確定是「高病原」,農委會立刻發布新聞稿,就怕再被貼上延遲、隱匿標籤。

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彰化竹塘及南投名間兩家雞場的病毒檢驗報告昨天出爐,根據實驗室報告,彰化雞場的「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IVPI)值」,高達 二點七八,專家也都判定是高病原,所幸三月八日就已預防撲殺八千多隻蛋雞,但仍有六千隻病死雞去向成謎,檢調已介入調查。

黃國青說,南投蛋雞場的IVPI值為零點二,專家判定為「低病原」,雖然不用撲殺,但也從三月起實施移動管制,目前周圍卅六家雞場,也都完成第一輪監測,但仍將監測兩個月,確定採樣送驗沒有病毒,才會解除管制。

呼!投縣列管蛋雞場 是低病原

南投縣名間鄉一處被列為移動管制蛋雞場,經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完成動物試驗,終於確認為「低病原性」,讓緊繃「疫」情暫時舒緩,不僅數萬隻蛋雞免被撲殺,連多日交易慘跌的蛋商心情也稍稍舒緩。

不過南投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黃文正表示,雖然疫情舒緩,還是呼籲雞農們務必做好消毒與衛生等工作,至於移動管制期間,針對列管雞場周遭各雞場所完成的採樣送驗,還是依既定程序作業,雞農們千萬不要太大意。

陳姓蛋商鬆了口氣說,「老天爺保佑」,這段期間,天天望著消費者拉著菜籃「過門而不入」,還好最後結局是低病原性,否則真的不知道要怎麼過活?

南投縣名間鄉一處蛋雞場被檢驗出禽流感(H5N2)陽性反應後,除進行複檢送驗,該養雞場從3月1日便進行移動管制,所有雞隻和機械只進不出,雞蛋則需經過蒸薰消毒才可上市銷售。

這段期間,家畜疾病防治所人員天天前往消毒,並針對該場周遭三公里內養雞場進行查訪與採樣送驗。鄰近養雞場昨天獲悉檢驗報告後,個個也一樣高興不已的說「還好還好,這樣大家都可免於恐懼好好經營了」。

黃文正也呼籲養雞戶,務必注意禽舍保溫通風,加強各項生物安全及消毒措施。近期溫差顯著且為候鳥遷徙時節,為禽流感好發時節,相關業者絕不可掉以輕心,並加強人員車輛進出管制及消毒,一有異常警訊,務必立即通報處理,防杜任何疫情蔓延。

(聯合報)
--
竹塘蛋雞場 確認染高病原禽流感

最新禽流感病毒實驗室檢驗結果出爐,南投名間蛋雞場是低病原禽流感,已預防性撲殺八千多隻的彰化竹塘蛋雞場,IVPI指數值高達二.七八,確認為高病原。 淡水家畜衛生所所長黃金城昨天也感嘆,當初專家會議,沒有一位專家跟前防檢局長許天來認知一樣,看了幾十次OIE的規定,「根本沒有提到要看臨床高死亡 率。」

目前五家被驗出禽流感的養雞場,彰化芳苑蛋雞場、彰化芳苑土雞場、台南六甲肉雞場在接連被驗出為高病原禽流感後,全場撲殺;彰化竹塘蛋雞場則因死亡率高於正常值,在三月八日預防性撲殺八三六一隻,南投名間蛋雞場則由防檢局監測到H5N2禽流感病毒,並進行實驗室檢驗。

昨天檢驗結果出爐,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名間蛋雞場「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IVPI)」僅○.二,確認為低病原性禽流感,現場僅採移動管制及持續監 測,一直到確認沒有病毒活動為止;彰化竹塘蛋雞場IVPI則高達二.七八,非常高,加上有四個鹼性胺基酸,確定是高病原禽流感。

據透露,禽流感隱匿疫情風波被列入行政調查對象之一、淡水家畜衛生所長黃金城曾在農委會圓桌會議上,因爭執高病原判定方式而落淚。原本一直關機迴避媒體採 訪的黃金城,昨天鬆口感嘆,過去專家會議沒有一位專家跟許天來認知一樣,他讀了幾十遍的OIE資料,從來沒有講到判別高病原要看臨床死亡率,「學科學本來 就是要依照實驗室認證。」

黃國青表示,今天將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竹塘、名間兩起疫情。

(中國時報)
--
「瘦」害不輕 豬價慘跌 4年來新低

比去年同期下跌二成四

瘦肉精風暴,拖垮豬價!豬價昨天每公斤五十四.一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二成四,週二國民黨立委蔡正元爆料國產豬肉有瘦肉精的隔天,豬價更一度跌到五十一.七 二元,創下五十一個月來新低,養豬協會近日將先發動兩輛遊覽車到蔡正元服務處丟豬糞、雞蛋抗議,如豬價再下探,不排除再到總統府抗議。

農委會與蔡正元週一、週二相繼爆國產豬肉檢出瘦肉精,使得傳統市場豬肉攤買氣大減三成。

根據農委會畜產行情統計,昨日豬價稍回穩,但週三毛豬拍賣價格僅五十一.七二元,比豬農上週四到農委會抗議的五十五.一二元還低,今年以來也下跌二成三,去年平均豬價還有七十二元,前年也有七十元。

豬農將抗議 蔡正元沒意見

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秋桂表示,農委會統計都是規格豬,價格比較高,在產地平均總豬價已慘跌至每公斤四十七到四十八元。「現在是無政府狀態嗎?可以操弄台豬議題到如此地步嗎?」很多豬農打電話要求協會處理蔡正元掀起的風波,近日將先發動兩輛遊覽車抗議。

對於豬農揚言抗議,國民黨立委蔡正元昨回應表示︰「沒意見。」

養豬協會常務監事潘連周表示,上週四到農委會抗議,農委會承諾要做產銷調節,但現在台糖仍照常出豬,農委會根本是秋後算帳,沒有啟動相關措施。不但讓立委 亂爆料,農委會又公佈兩個屏東查到的舊案。政府急於「圍豬救牛」, 打壓台灣豬農,「這是我們的農委會嗎?從來沒看過這麼爛的政府!」

潘連周指出,養豬成本每公斤要六十五元,現在養一頭豬,要虧一千兩百元,豬農都要「跳樓」了,養豬協會每天都湧入許多豬農的抱怨電話。如政府不積極救豬價,將到總統府抗議。

雲林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康富戶昨天也表示,豬農到台北抗議政府擬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農委會就宣佈四月停止口蹄疫疫苗補助,無疑是「殺雞儆猴」;接著蔡正元又爆料台豬也有瘦肉精,豬價一下子下跌二十幾元,全球罕見,他懷疑是政府故意操作。

康富戶指出,他與養豬業者到台北抗爭後,檢調單位每天都來拜會,「關心」豬農動向,讓他覺得壓力很大,豬農反瘦肉精,是為了確保台灣兩千三百萬人飲食的安全,避免吃下有毒的食物,卻因反美牛而使台灣豬也跟著陪葬。

農委會畜牧處長許桂森坦承,最近豬肉消費信心大受影響,連豬肉加工廠也減少進貨,希望媒體報導冷卻下來後,能恢復國人對豬肉的消費。農委會也展開促銷,下週起會凍存九千頭。至於台糖已減少出豬,每週除增加凍存三千頭,現在也僅提供宜蘭、花蓮等比較偏遠、封閉的市場。

台牛肉跌價 銷售也受挫

不只豬價下跌,台灣牛肉銷售也受挫,斗南鎮農會推廣股長廖呂河透露,台灣仔牛每頭跌了一千五百至兩千元,且銷售量有下跌趨勢,但斗南鎮農會因有品牌作靠 山,牛肉銷售量則上揚二成。雲林縣農業局決定比照「快樂豬」模式,推出「雲林好牛」的標誌及認證,讓消費者不僅吃到安全的台灣牛肉,而且是品質掛保證的台 灣牛。

雲林縣府為促銷台灣牛肉,明天也將在斗南大潤發舉辦牛肉品嘗會,現場將準備兩千份讓民眾吃免驚。

鵝肉銷路重創 鵝農抗議立委亂爆料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鵝肉也有問題」的說法,在肉鵝主要產地的雲林縣引發軒然大波,中華民國養鵝協會抨擊蔡正元發佈未經查證消息,已重創鵝肉銷路,昨日提出嚴正抗議。蔡正元昨對此表示,自己從沒說過鵝有問題,只說有人把鵝肉有問題的報告給他,但他還要查證才會公布。

蔡正元︰沒說過鵝有問題

中華民國養鵝協會昨日大動作召開記者會,高舉「蔡正元未審先判」、「不能總是拿歷史資料傷害現在巿場」等標語,協會理事長蔡平表示,全台肉鵝約七百五十萬隻,雲林縣飼養量約四百五十到五百萬隻,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但是去年迄今都沒有業者被驗出使用瘦肉精。

蔡平憤憤不平指出,蔡正元未經查證的說法重傷產地巿場,導致肉鵝銷路緊縮,無形中加重業者成本負擔,去年肉鵝產銷失調,協會竭力宣導淘汰母鵝,價格好不容易從每台斤四十元緩步回升到四十八元,正盼望清明節到來可刺激買氣,現在心血全都白費。

到場業者出示通過檢驗的證明,強調雲林鵝肉絕對沒問題,業者蔡淑惠表示,現在養鵝技術精進,業者都懂得在雛鵝階段調整好體質,鵝隻長大便不需投藥,政治人物以偏概全的論調非常不負責任。

同為國民黨籍的立委張嘉郡昨天也到場聲援業者,雖未將砲口瞄向同志,但強調︰「不能以模糊的言論,或是所謂新聞自由來踐踏農民及養鵝業者清白。」

隱禽3年 新市禽流感 證實高病原

農委會正在清查涉嫌隱匿禽流感疫情的五大疑案,其中二○○九年三月台南新市一家蛋雞場禽流感IVPI(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數值昨天曝光,竟然高達一. 八六,紀錄導演李惠仁指出,IVPI大於一.二就是高病原,「新市禽流感應是高病原」,農委會官員涉嫌隱匿高病原禽流感長達三年之久。

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長李朝全昨天接獲記者查證電話時表示,農委會日前曾向該處索取二○○九年三月台南新市一家蛋雞場禽流感資料,由於事隔久遠,承辦人換了兩個,且台南縣市又合併,資料很紛亂。不過,李朝全說他看到IVPI是一.八六,卻沒找到鹼性胺基酸的資料。

當年沒通報OIE 也未對外發布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上週四接獲民眾檢舉,才讓這起禽流感曝光,但當年農委會不僅沒有通報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未對外發布。

動保團體控農委會很離譜

李惠仁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強調:「IVPI是禽流感疫情高低病原判定的黃金準則。」農委會家衛所長黃金城也說:「IVPI超過一.二,一定 有四個鹼性胺基酸,從來沒有看過三個以下的鹼性胺基酸,IVPI卻大於一.二。」朱增宏認為,農委會很離譜,竟然敢隱匿新市禽流感,而且隱匿了三年之久。

黃金城表示,農委會已針對新市禽流感做行政調查,下週就會公布,他不方便多說。他也坦承,這幾年來,他與前防檢局長許天來對於OIE的標準認知不同,始終 無法達成共識,他還反覆讀了幾十次OIE對高低病原的定義,就是沒有看到許天來說的要從現場死亡率做判定。「學科學的人,還是要忠於實驗室結果。」

李朝全認為,農委會以現場臨床死亡率做判定,但不同雞種感受性不同,最近發生在台南六甲肉種雞場死亡率高、二○○九年台南新市蛋雞場死亡率卻很低。他認為,防疫動作應明快才能讓民眾安心,農委會應對於勇於通報的雞農,給予全額補助做鼓勵。

防檢局昨也公佈日前爆發禽流感疫情的南投名間蛋雞場,H5N2確定為低病原性,只有三個鹼性胺基酸,IVPI為○‧二;至於彰化竹塘蛋雞場則為高病原性,有四個鹼性胺基酸、IVPI為二‧七八。

(自由時報)
--
求歡遭拒鬱卒 果蠅也會買醉

求歡遭拒,雄果蠅也會像人類一樣借酒澆愁。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求偶不成的果蠅腦中的神經胜肽(neuropeptide F)F分子較少,促使他們轉向酒精尋求慰藉,研究有助了解人類酒精成癮的大腦機制。

如同人類酗酒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同時將雄果蠅和剛交配過的雌果蠅及處女果蠅共處。交配過的雌果蠅短時間內對性不感興趣,故會不斷拒絕雄果蠅。實驗每天一次,每次3小時,連續4天。
求愛遭拒的雄果蠅會很快放棄求偶,累積挫折感後,將牠們單獨放置在有兩支吸管的容器中。其中一支吸管能喝到平常食物,另一支能喝到含有15%酒精的食物;感傷的果蠅會選擇有酒精的吸管狂喝,甚至喝醉。
研究主持人賀柏連指出,人體的神經胜肽Y分子,作用和果蠅的神經胜肽F分子相似,和社會因素驅動的酗酒或藥物濫用行為有關。被拒的果蠅腦中神經胜肽F分子濃度較低,因此會尋求酒精作為替代性酬償。

(蘋果日報)
--
果蠅求愛被拒 也會借酒澆愁

研究指出,求愛遭拒的雄果蠅也會借酒澆愁。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發現,求愛受挫雄果蠅腦中會有較少的神經胜F分子,促使牠們比得到性滿足的同類喝更多酒。

至於得到性滿足的雄果蠅,腦中的神經胜F濃度比那些求偶不成的同類還要高,因此科學家推測,這項研究有助了解人類成癮背後的大腦機制。

根據這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人類1種類似的神經胜Y,可能也和酗酒與藥物濫用等行為有關。

在這項試驗中,當求偶被拒的雄果蠅被單獨放置在內有2支吸管的容器中,其中1支吸管能喝到平常食物,另1支能喝到含有15%酒精的食物,感傷的果蠅會選擇有酒精的吸管並大喝特喝。

科學家表示,由於被拒的果蠅腦中神經胜F濃度較低,因此會靠買醉來尋求替代性反饋。

(Upaper)
--
雄果蠅求歡遭拒 也會藉酒澆愁

雄性果蠅和男性人類一樣,如果求歡遭拒,也會藉酒澆愁?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項研究發現,雄性果蠅一旦被雌性果蠅拒絕,腦部中一種稱為神經胜▲F(neuropeptide F,NPF)的化學分子會降低,導致這些果蠅攝取酒精比性慾得到滿足的果蠅多出許多。

這項研究並發現,人類腦部也有一種與NPF類似的神經胜▲Y(NPY)分子,它可能和人類酗酒或濫用毒品等行為有關。主持研究的赫伯利(Ulrike Heberlein)教授說,目前正在進行臨床實驗,以確定NPY能否減緩焦慮等負面情緒。

赫伯利與研究人員將雄性果蠅分成兩組,一組與一群處女雌性果蠅關在一起,彼此自由交配。另一組與已有配偶的雌性果蠅關在一起,後者因為已經交配過而拒絕前者求愛,導致前者性慾無法滿足。

接下來研究員將兩組雄果蠅關在一起,並用吸管餵食兩種飲食,一種是酵素加糖水,另一種則添加一五%酒精,結果性慾已滿足的雄果蠅攝取兩種飲食約為各一半,但性慾未滿足的雄果蠅攝取酒精飲食高達七○%,且其腦部的NPF分子明顯降低。

之前有研究顯示,NPY與人類多種行為有關,包括飲食、睡眠和對壓力的因應等等。這顯示未來可研發增強NPY的藥物,用來治療酒癮。

(中國時報)
--
多次求歡遭拒 雄果蠅也會灌酒澆愁

發表在「科學」期刊網站上的研究顯示,雄果蠅若多次求歡遭拒,竟會像人類男子一樣︰喝個爛醉,將酒精做為欲求不滿的慰藉。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探究腦部的酬償系統會如何受到社會互動(如性關係)的影響,以及缺乏社會互動關係,會不會影響腦部追求其他方式(如酒精)的滿足。

為了測試果蠅中壓力與酒精的關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將雄果蠅分成兩組,一組的雄蠅可與雌蠅自由交配,另一組則與已交配過的雌蠅混雜一起。四天後,牠們都以四根吸管餵食,其中兩根吸管提供酵母、糖等正常食物,另兩根包含酵母、糖與十五%的酒精。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果蠅都養成了喝酒的嗜好,不過求歡遭拒的失意果蠅約七十%時間都在喝酒,而性慾獲滿足的同伴則為五十%。結果顯示,果蠅將酒精當作沮喪的補償。

研究人員也發現,果蠅腦中的神經胜?(NPF)濃度與其嗜酒程度關聯密切,當NPF低,果蠅喝的酒就越多,果蠅腦中的NPF作用類似人類的神經胜? (NPY)。之前的研究發現,NPY與許多行為,如吃、睡與對壓力的反應等有關;不過這項新研究則顯示,科學家或許能研發促進NPY活動的藥物,以改善酗 酒。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神經生物學與成癮」教授古柏指出,該研究顯示,酬償系統出了問題,進而導致成癮。他說︰「在失去所愛,或關係破裂後感到躁鬱不安,此時NPY降低,這讓人有強烈的衝動,要喝個爛醉,不管你是哺乳類或果蠅,都難以抵擋這樣的驅動力。」

(自由時報)
--
新生兒解灰白便 當心膽道閉鎖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指出,有一名剛出生3天的男嬰,因為持續解出灰白色大便,且出現全身性黃疸,尿液顏色像濃茶一樣深,父母警覺帶男嬰求診,經檢查確診為膽道閉鎖,在男嬰1個月大時進行手術,目前已出院並密切觀察。
盧英仁醫師解釋,膽道閉鎖在手術之後,易有反覆性膽道發炎、肝內纖維化組織增生等併發症,因此後續家長仍需密切觀察孩子是否有高燒、全身性黃疸、眼白發黃、茶色尿等,如有應盡速回診治療。

嚴重變致死性肝病
盧英仁醫師指出,膽道閉鎖屬先天性新生兒重大疾病,發生原因目前仍不明,在台灣每1萬名新生兒,約有3名患膽道閉鎖。膽道閉鎖就是膽道不通,使得肝臟製造的膽汁無法經由膽道順利運送至腸子,導致膽汁累積肝臟,若無及時治療,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致死性肝病。
據統計,膽道閉鎖嬰童若60天內接受治療,10年存活率達70%;若超過90天以上,10年存活率降至10%,因此愈早發現異常並及時接受治療,才可提高存活率。

觀察是否解灰白便
大便顏色是判別嬰兒是否罹患膽道閉鎖的重要依據,盧英仁醫師建議,家有新生兒的家長可善用兒童健康手冊中附的嬰兒大便卡,用來比對、觀察孩子的大便顏色, 若呈黃色、黃綠色或墨綠色都屬於正常,但如果大便顏色呈灰白色,或是黃中帶白,很可能是膽道閉鎖,應立即帶孩子與其大便檢體求診。

(蘋果日報)
--
聞RCA空氣 看勞工安全/陳志傑(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RCA曾經是台灣經貿發展非常風光的一頁,單廠生產力佔全國出口總額的十分之一,但這些輝煌數據的背後,付出的代價卻是數萬員工的身心健康。
勞委會或早期內政部勞工司建置的目的是保護勞工,但是30年前所採行的暴露評估制度,顯然無法回應現今在法庭審理的RCA訴訟案件,無法替受害的勞工爭取 最起碼的賠償,反而要靠與職業衛生業務無關的國科會提供當年的暴露資料(雲科大環安系張艮輝教授就讀台大環工所之碩士論文),真是情何以堪!往事已矣,但 放眼未來,我們現在所採行的制度,是否能回答30年後才爆發的問題?相當多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士反而相當諷刺的很有把握的回應:不可能!
中華民國職業衛生學會參與此次RCA訴訟案,提供職業衛生專業協助,根據張艮輝教授當年碩士論文資料,製作出當年RCA廠房內超出法定標準,含高量有機蒸 氣的空氣,協助模擬系統製作的學生和本人第一口聞到當年嗆鼻的味道,不自主倒退幾步,幾乎掩面而逃。真不知當年數萬勞工朋友是如何度過每天8小時的折磨? 科學上唯一的解釋是「嗅覺疲乏」。

建暴露評估資料庫
RCA案一開始以流行病學方式介入,但是因為干擾因子的未能掌握與確定,無法明確交代因果關係,一直未能促成有效的法庭審理進度,其中根本因素即是無有效 的暴露評估數據。冥冥中注定張艮輝教授當年研究,讓他在今天的證人詢問中,明確指出當年RCA工廠中的有機蒸氣確實超出當年法規容許濃度,盼以此為基礎, 讓逐漸凋零的受害員工,盡快得到該有賠償。
勞委會在暴露評估方面的作法一直是責成僱主或經營者提供作業環境測定資料,但卻無有效的稽核制度,所以可想像僱主呈報的檢測數據一定偏低,甚至號稱「低於 檢測下限」。檢測業者也吐苦水,為求生存,只能配合工廠╱公司的要求,一直檢測到「合格」為止,此無效制度很明顯的造成檢測機構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 象,但卻不見勞委會做任何有效的作為。
暴露評估資料庫是職業衛生政策擬定時,需參考的重要核心資料,沒正確資料庫,就不會有正確的政策。而目前顯然低估的暴露評估數據,對勞工反而不利,因為變成是無過量暴露的錯誤證據,與保護勞工的部會建置本意背道而馳。
借用RCA模擬空氣,也許有些濫情,但如果承審法官能聞一口RCA空氣,或許會有助於審判的進度與判決!勞委會王主委若也能聞一口RCA空氣,或許會有助於在職業衛生政策上的修正與調整。
專業上,謹建議勞委會:(1)針對暴露評估制度,建置外部稽核制度,或將檢測業務全部回歸勞委會,編列預算執行,並列入修訂中的職業安全衛生法。(2)建 置有效率暴露評估資料庫,組織專業委員會監管研析,做為職業衛生政策訂定的依據。(3)強化暴露評估計劃的專業內涵,規劃推動工礦衛生技師簽證制度,減低 安全衛生檢查員的負擔,讓類似RCA的事件不再發生。

(蘋果日報)
--
罕見案例!搶救玳瑁幼龜 國道超速免罰

去年底一隻玳瑁誤入漁網,被撈起時受傷奄奄一息,雲林縣政府保育人員在國道疾駛,送往國立屏東海生館急救,因超速被告發;保育人員以「救動物如救人命」提出申訴,上月獲撤銷免罰,創下國內搶救保育動物免罰罕例。

「我是怕誤了玳瑁急救時機,一時情急才加重油門」,雲縣府森林及保育科員黃振宜昨天說,本來想自掏腰包罰三千元了事,後來心想是為搶救保育類海龜才超速,決定申訴,「否則,以後誰還願意冒風險搶救動物?」

經各單位通力合作救援,這隻差點讓保育人員荷包失血的玳瑁,目前復原良好,海生館決定月底送回雲林野放回歸大海。

去年十二月廿八日傍晚,一隻玳瑁幼龜在雲林口湖鄉海域誤入漁網,初步檢視,體重約兩公斤的玳瑁有拉傷現象,且因受困太久虛弱無力,立即通報縣府森林及保育科,獸醫林佩羿及黃振宜趕到處理。

經緊急救傷與觀察一晚,狀況未改善,隔天一早,黃振宜駕駛縣府野生動物保育專車,火速送往屏東海生館收容中心。

當天行經國道三號台南市新化南下路段,時速達一百廿三公里,超速十三公里,一月中旬黃振宜接到告發單。

黃振宜向雲林監理站申訴,監理站函文國道警察八隊查明,八隊函覆認為「情有可原」,建請監理站酌情免罰。

黃振宜申訴成功十分開心,稱許監理單位與國道警察兼顧情理,發揮「救治野生動物如救人的同理心」。

雲林監理站副站長王志忠說,這起申訴案,「是我在監理單位服務卅年來首見」,顯見各單位保育觀念已大幅提升。

玳瑁 一級保育動物

「玳瑁」是所有海龜中背甲最漂亮物種,花紋美麗,背甲常被加工做成昂貴的眼鏡框、飾品及工藝品等;因喙尖狀如鷹嘴,又有鷹嘴海龜之稱。

體長可達九十一公分,幼年期草食,長大後轉變為雜食性。受到產卵地被破壞、漁網誤捕,以及人為獵捕危機,族群數量至今尚未恢復,在國內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屬於一級保育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則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聯合報)
--
生育率 兔年回升、龍年會更好

經建會昨天估計,去年(兔年)總生育率可望回升至一點零五至一點零七人,實際數據將在五月底發布。官員研判,今年是龍年,預期生育率還會進一步提高。

「總生育率」指婦女一生中活產子女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育情況最常用指標;若要維持下一代的人口數量與上一代相同,總生育率必須略高於二,才能「去一個(人)來一個(人)」。

經建會分析,二○一○年適逢虎年,加上前一年是孤鸞年,結婚人數減少,總生育率不到一人,只零點八九五人,我國也成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幸好去年嬰兒出生數回升,預估總生育率可回升到一點零五人以上。

分析歷年資料,若適逢虎年,我國總生育率都會比前一年降低,例如二○一○年不到一人,一九九八年為一點四六人人、一九八六年為一點六七人,到了龍年總生育率就明顯回升。

除了生肖,經建會以計量分析一九八○到二○一○年、卅年的資料發現,總生育率下降最大原因是單身、不婚的女性愈多,總生育率就愈低。

另外根據經建會資料顯示,二○○六年後,台灣總生育率逐年下降,但日本、南韓、香港則回升,其中,日本政府透過媒體大肆宣導「家庭觀念」,總生育率在二○○五年落至一點二六人的低點後,二○一○年已回升至一點三九人。

(聯合報)
--
兔寶寶添人氣 總生育率回升

台灣少子化現象明顯,前年總生育率不到一人,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不過去年有百年結婚潮,經建會昨日表示,去年總生育率估計可回升到一.○五到一.○七人之間,創下四年以來新高;今年適逢龍年,預期總生育率還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台灣自二○○三年起,因為總生育率(每名婦女一生的活產子女數)低於一.三人,而進入超低生育率國家。之後持續下滑,甚至二○一○年總生育率僅○.八九五 人,成為全球總生育率最低的國家。相較於其他國家,同年新加坡的總生育率為一.一五人,日本為一.三九人,南韓為一.二三人,香港則為一.一一人。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陳寬政認為,台灣總生育率在低水準徘徊,去年算是「逢低反彈」,應是前年在傳統觀念中不適合結婚、生育,累積到去年發生,再加今年又是 龍年,所以這兩年的總生育率才會提高。但實質來看,總生育率並沒有回升。即使今年的總生育率回到一.一人以上,在一.二人以下,在全球仍是低水準。

陳寬政說,政府想鼓勵生育,但「力道不夠又分散」,每年假設基本有十八萬名嬰兒出生,這部分其實不太需要補助,反而應鼓勵讓原本不打算生育部分,例如大力補助第三胎。同時,現行補助若採一次性發放,誘因不大,應有長時間的補助。

台灣女人連線顧問、前立委黃淑英則說,政府想鼓勵生育,不能只喊口號,也不能以發放津貼為主要思考方向。現在年輕人確實有晚生與少子化現象,政府必須讓他們在工作之外,能夠兼顧生活品質又養得起小孩,例如提供讓家長安心、平價、具有良好品質的社區托育制度。

(中國時報)
--
配合災後重建 日銀總裁減薪三成

日本不僅通貨萎縮、物價持續下滑,央行總裁的「行情」也持續縮水。日本銀行14日宣布,2012和2013會計年度,日銀總裁白川方明的薪水將比2011年度大幅減少30%,年薪將降至2396萬日圓(約合845萬台幣)。

副總裁與審議委員減薪20%,理事及監事降幅約10%,從4月1日新年度開始時生效。在各主要國家銀行中,白川的年薪僅高於美國的柏南克,遠低於英格蘭銀行及歐洲央行總裁。

日本國會於2月底通過全國公務員平均減薪7.8%的臨時特別條例。根據「日銀法」,日銀高層的收入標準須參考當時社會總體經濟情勢,與國會職員等特別職務的公務員薪資,因此央行提出為期兩年的暫時性特別措施。由於首相減薪30%,央行總裁的減薪幅度也比照辦理。

2012年度是日銀總裁連續第四年遭減薪,不過2011年度減幅僅0.5%。日銀表示,高層減薪是為了「配合東日本大地震災後重建」。

此外,執政黨民主黨日前還決定將國會議員年薪從目前的2100萬日圓(約台幣741萬元),減為1800萬日圓(約台幣635萬元)。據華爾街日報指出,央行及國會議員減薪,符合日本社會整體薪資下降的趨勢。根據官方資料,去年日本全國平均現金薪資比前年下降0.2%。

不過白川雖然連年減薪,但他的待遇仍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要高出43%;但和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相比,白川即使在減薪之前也比德拉吉低約30%。

日本通貨萎縮情況嚴峻,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下降0.1%。為此,日銀上個月宣示將繼續執行寬鬆貨幣政策,短期目標是讓物價每年能上漲1%。從二月底迄今,日圓持續大幅貶值;到3月15日,日圓對美元匯率更創下11個月來新低,直逼1美元兌84日圓。



(聯合報)
--
日銀總裁砍薪三成 年薪降至28萬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物價跌跌不休,讓央行總裁薪水也隨之縮水。日本央行本周表示未來兩個會計年度,將大砍總裁白川方明的年薪近三分之一。

主要職責為終止日本長期物價下跌的白川方明,年薪將自本會計年度的3,422萬日圓(40.9萬美元)調降至2,396萬日圓(28.6萬美元)。4月起的新會計年度將是他第四度遭減薪,而當前的會計年度減薪幅度為0.5%。

日本央行表示,省下的錢將回到財政部,可能用於日本去年地震與海嘯的災後重建。

白川方明近期才再度承諾要對抗通縮。日本飽受通縮之苦已近二十年,由於消費者等待更便宜的價格,導致消費不振而傷害經濟成長,這也推升實質利率走揚。

白川方明薪資調降反映日本政府給公務員減薪的政策。

依據日本法律,央行主管的薪資水平必須把當前社會環境、以及議員與政府其他部門公僕的薪資納入考量。日本央行兩名副總裁、決策委員會官員與執行董事也是連續第四年減薪。

央行官員薪資調降,符合日本社會普遍的減薪潮。根據政府近期報告,日本民眾去年現金總收入較前年下滑0.2%。

日本央行2月已加強承諾,要藉由設定通膨目標以遏止物價下滑。央行表示近期內將配合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達到物價年增率為1%的目標。

日本央行此舉迅速對日圓匯率造成影響,日圓兌1美元匯率15日貶值至84.1日圓,為11個月低點,16日則回升至83.66 美元,不過抑制通縮仍成效未彰。日本1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下滑0.1%。

但即使白川方明在減薪後,薪水仍高於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因為數年來柏南克的年薪都遭凍結在19萬9,700美元。白川方明目前的薪水低於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德拉基去年的年薪為37萬歐元(48.22萬美元),較2007年高7.2%。

(經濟日報)
--
天元宮吉野櫻「滿開」 今、明兩天交管

新北市淡水區天元宮種植的吉野櫻已「滿開」,市政府今、明兩天要在宮前廣場辦賞櫻活動,但連日來爆滿賞櫻人潮車流卻讓主辦的農業局嚇壞了,緊急協調警方這兩天採高規格「堅壁清野」交通管制措施,請民眾搭接駁車前來賞櫻。

天元宮在淡水區北新路三段,信徒30多年前於宮內「無極真元天壇」周圍栽種台灣原生種山櫻,嫁接日本吉野櫻後,每年3月櫻花盛開,呈現一片浪漫花海景象,成為北部地區熱門賞櫻景點。

農業局長廖榮清表示,新北市櫻花季於三芝、淡水、烏來、汐止和石碇五區輪流辦活動,但今年氣候忽冷忽熱,再加上連綿陰雨打落花瓣,導致各地櫻花開得「七零八落」,只有天元宮櫻花最賞臉,在櫻花季最後一場活動時「滿開」。

不過,連日來每天超過8萬人次的賞櫻人潮,讓農業局憂心交通壅塞會壞了民眾賞櫻心情與敗了遊興;農業局綠美化環境景觀處協調警方交管,今、明兩天的白天管制所有前往天元宮道路,禁止小客車進入,只有遊覽車、機車和當地居民可進入。

農業局並協調陸軍關渡指揮部提供天元宮旁山仔頂營區廣場,免費給遊覽車、機車停放,另在水源國小旁「鄒厝崙」提供350個小客車停車位。

農業局指出,今、明兩天在淡海新市鎮的新市二路有免費接駁專車,也可在捷運淡水站搭付費賞櫻專車,相關資訊可上網http://www.sakura-ntc.com/查詢。

(聯合報)
--
午睡20分鐘 學童更專注

午睡,可讓學童更專心。一項國小五年級學童研究發現,午睡廿分鐘,孩子專注度較佳、上課不愛睏,且效果可累積。

政治大學心理系睡眠實驗室博士彭志業,安排卅名國小五年級學童,每天中午在實驗室睡廿分鐘後,測試他們短期背誦電話號碼、長期知識性記憶以及打球等連續性的熟練動作,發現孩子記憶表現沒差異,但較容易保持專心。

另針對六十七名的小五學童做的校園午睡研究顯示,小睡廿分鐘後,學童在國語、數學、社會的學習成效無顯著差異;不過,他們自覺嗜睡度變低;且持續多日午睡後,愛睏程度愈低,顯示午睡有累積效果。

研究也發現,午睡太久也不好,「十五分鐘就好。」彭志業說,因學童較成人易進入慢波睡眠(俗稱熟睡期),一旦熟睡被突然叫醒,此時還沒回神,易出現暈眩、嗜睡、頭腦昏沉。

不只午睡時間,睡覺的環境溫度也很重要。

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研究生洪千慧針對十位廿至卅歲男性的睡眠研究發現,若睡覺的室內溫度為十六度,除了易在清晨五時多血壓易驟升外,睡醒前的交感神經活性變化亦較劇烈。

不過,若是廿三度的溫暖環境,睡醒前的交感神經活性變化小,血壓不易驟升。她建議心血管疾病者,睡前將室溫控制在廿三度。

(聯合報)
--
午睡20分鐘 學習更專注

小學生每天午睡20分鐘,可以保持專注力,台灣睡眠醫學會今天發表這項對五年級學童研究的成果。另外國內有近五分之一的受雇者需輪班工作,一項研究也發現,輪班工作者平均每天睡不到六小時,超過五成有難入睡等睡眠困擾。

包括台灣、日本、韓國等五年級學童,平常在校有午睡習慣的估計不到三成,不少老師也默許學生利用午休時間趕作業。

今天睡眠醫學會,由桃園縣興仁國小老師彭志業等人發表一項研究,以數十名五年級學童,先在睡眠實驗室接受單日20分鐘午睡的實驗,發現午睡後較容易保持專心,較不會感到昏昏欲睡。

另外也讓多名學童一周在教室現場午睡、一周保持清醒,也發現學生午睡後較不會有愛睏的感覺,連續第三天午睡後睏睡度更會顯著降低,顯示隨著午睡日數增加有正面效益。因此認為學生午間小憩片刻,對學生有益。

同時,醫學會也由北醫附設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詹雅雯,發表「輪班工作睡眠困擾」研究。詹雅雯說,對152名醫護人員、警衛等輪班工作者的問卷調查,發現平均每天睡不到六小時,顯著比一般人建議量睡得少。

調查也發現,超過五成有睡不飽、難入睡等困擾,四成反應,當看電視、開車等單調活動時會有嗜睡感,並有四成表示,看電視兩小時、聊天一小時等日常活動,就會感到疲累。

詹雅雯說,輪班工作在近年來大幅增加,但因為工時調整,會打亂生理時鐘,加上假日時為配合家人,又改回正常作息,都不利保持良好睡眠。建議輪班應由白班漸輪到晚班,較容易調整生理時鐘,同時上夜班最好不要一次輪五天以上,否則可能提高疲勞感、困倦度。

(聯合晚報)
--
學童午睡20分鐘 學習更專注

午睡對學童的專注力會有幫助!

一項針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所做的研究指出,每天午睡20分鐘學童的專注力,比沒有午睡的學童要來得好,且連續每天午睡,會讓學童想睡覺的睏睡度愈降愈低。

桃園縣興仁國小輔導主任彭志業,昨日在睡眠醫學會上發表「短暫午睡對國小學童認知功能與情緒的影響」研究結果。他表示,這個研究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 分,即將30位學童帶到睡眠中心,讓學童先睡20分鐘,睡醒後30分鐘再做檢測及評量,另一部分則對67個小朋友在其日常學習的教室中做實驗,也是讓學童 先睡20分鐘,睡醒後30分鐘再對學童的國語、數學及社會教學的學習成果,以量表做評量。

結果發現,在睡眠中心做實驗的這一部分,有午睡學童的專注力表現,比沒有午睡的學童要來得好,其在統計上有顯著的意義,但在抑制不相干刺激、短期工作記憶能力及敘述性記憶等部分,有午睡這一組雖然表現比較好,但在統計上卻沒有太大的顯著差異。

至於在教室做實驗的這一部分,研究結果發現,有午睡的學童在國語、數學及社會教學的學習成果,與沒有午睡的學童相較,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情緒表現也沒有 太大的不同,但在睏睡度方面,有午睡的學童比沒有午睡的學童低,且如果連續每天午睡,其睏睡度會愈降愈低,有累積的效果。

彭志業指出,過去成人的睡眠研究發現,成人若少睡1到2個小時,隔天的專注力、抑制不相干刺激、短期工作記憶能力及敘述性記憶等能力都會受到干擾。但在小 孩子的身上,情況卻並非如此,小孩子只有專注力會受到影響,顯然小孩子在某些部分可以很快的獲得補償,值得進一步再做研究。

(自由時報)
--
塑化劑、雙酚A 恐傷心肝腎

一項研究發現,雙酚A及常見的五種塑化劑,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特性,除可能引發生殖系統腫瘤等疾病,對心、肝、腎也會造成傷害,建議環保署應該嚴格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並且在用品上增列警語。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指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包裝飲用水瓶蓋、罐頭內的塗料、紙杯內層的防水塗料、PC塑膠奶瓶,以及ATM收據及刷卡簽單的感熱紙等,都可能含有雙酚A,民眾在不知不覺中都和環境荷爾蒙脫離不了關係。

李水龍和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生物資訊與毒性基因體學的方法,比對塑化劑、雙酚A與基因、蛋白質的交互作用,發現兩者毒理基因特性類似,並找到八十九個共同的關鍵生物標記。

沈林琥說,這八十九個生物標記很可能會引起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此外,團隊也發現,雙酚A和塑化劑一樣,也會對人體的心臟、肝臟及腎臟造成傷害,研究成果刊登在二月國際學術期刊「基因」上。

沈林琥指出,以前較少研究談到雙酚A也會傷害心、肝、腎,除了該團隊的研究,美國今年二月也有研究顯示將會對心臟和肝臟造成傷害。

李水龍建議,環保署應嚴格溯源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同時建議應於用品上加註警語,例如於PC塑膠奶瓶、罐頭上加註「可能溶出雙酚A」,沈林琥建議孕婦、幼兒少食用罐頭食品,避免接觸雙酚A。

李水龍也表示,民眾平常應盡量以不銹鋼杯代替一次性紙杯等,且不要使用紙餐盒、塑膠容器加熱等;手摸過ATM收據等,應先洗手再接觸食物,盡量遠離環境荷爾蒙。

(聯合報)
--
學者:塑毒碰上雙酚A 毒上加毒

呼籲增列塑毒、雙酚A警語

去年的塑化劑風暴看似遠離,不過學者今天提醒,「塑化人生」的危機仍未終結,一項研究發現,雙酚A以及常見的五種塑化劑,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特性,這代表毒性會相加、甚至相乘,引發生殖系統腫瘤等疾病。建議環保署應嚴格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並且於用品上增列警語。

從裝熱食的塑膠袋,到包裝飲用水及容器、還有紙餐盒等都含有塑化劑;而罐頭內的塗料、PC塑膠奶瓶、以及部分電子發票、ATM收據等,則可能溶出雙酚A,國人不知不覺都在和環境賀爾蒙為伍。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與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組成的研究團隊,比對塑化劑、雙酚A與基因、蛋白質的交互作用,發現兩者 毒理基因特性類似,並且可以找到89個共同的關鍵生物標記。沈林琥說,這89個生物標記都會影響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等。

因此兩位學者建議,環保署應嚴格溯源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 ,同時建議應於用品上加註警語,例如於PC塑膠奶瓶、罐頭上加註「可能溶出雙酚A」,並建議孕婦、幼兒少食用罐頭食品。

平常也應盡量以不銹鋼杯代替一次性紙杯等、勿使用紙餐盒、塑膠容器加熱等;另外手摸過ATM收據,應洗過手再接觸食物,盡量遠離環境賀爾蒙。
--
專家呼籲環保署應嚴格「溯源管制」塑化劑和雙酚A,並增列警告標示,環保署表示,這是正確方向,環保署也正在推動,塑化劑已被列為1、2類毒化物管制,雙酚A則納為第四類毒化物管理中;但增列警告標示,非屬環保署權責,將建議經濟部、衛生署等單位採行。

環保署毒管處副處長宋浚泙表示,環保署已將8類塑化劑,分別列為第一類 (不易分解性毒化物)、第二類(可能影響人體生育系統、畸型兒等的毒化物)。雙酚A列為第四類 (有汙染之虞的毒化物)毒化物管制,其中在嬰兒奶嘴部分的雙酚A含量,經跨部會協商也訂在30ppb以下。

(聯合晚報)
--
雙酚A加塑化劑 毒性暴增

台師大助理教授沈林琥與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李水龍組成的研究團隊,以常見的五種塑化劑比對雙酚A與基因、蛋白質的交互作用,發現雙酚A及塑化劑有類似的毒理 基因特性,這代表毒性會相加、甚至相乘,引發生殖系統腫瘤等疾病,建議環保署應嚴格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並且於用品上增列警語。

(中國時報)
--
全球生產食物 近半被浪費

參加芝加哥「路透食品與農業峰會」的專家表示,不浪費食品有助於保護環境,也能解決全球人口的糧食問題。專家估計,全世界生產的食物中,約30%至50%被浪費掉。

但食品浪費的影響遠不只限於廚房內,還連帶影響用水、環境等。農業是全世界最大的用水大戶,消耗大量能源和化學物,農產品在生產、分銷、變垃圾和腐爛過程中,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專家表示,減少食物浪費是減小對環境壓力和減輕農民負擔的簡單辦法。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的可持續農業專家丹娜.岡德斯在食品峰會上表示:「如果食品沒有被吃掉,農業就不可持續,而且沒有好好利用我們的資源。」

在富裕國家,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外觀因為沒有達到零售商的標準、在家庭冰箱裡變質或在餐館裡無人問津而變成垃圾。在開發中國家,運輸條件太差和沒有冰箱,導致大量食物腐爛。

「食品與水觀察組織」 (Food and Water Watch)的研究主任伍道爾表示,浪費食品的另一原因是價格高昂,居民買不起,賣不出去的食品只好扔掉。

根據NRDC的資料,美國平均每人每月扔掉的食物多達33磅(15公斤),價值約40美元(台幣1180元),這意味著平均每人每年扔掉約400磅重的食物,相當於一隻成年雄性大猩猩的體重。

美國農業部估計,23%的雞蛋和更高百分比的農產品「被當成垃圾」。

(聯合晚報)
--
超級大災難 造成世界末日9種可能

到處宣揚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人,認為世界會在今年12月21日毀滅,也就是古代馬雅曆法結束的日期。

英國「太陽報」(The Sun)報導,儘管學術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甚至是受人尊敬的馬雅文化專家都稱這樣的說法荒誕無稽,這類離奇的預言還是傳得滿天飛。

不過,究竟有那些原因會造成世界末日?

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University)的達林(David Darling)博士與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舒爾茲馬古治(Dirk Schulze-Makuch)博士,為了新書「超級大災難!」(Megacatastrophes!,暫譯),深入探究人類文明會如何遭到消滅的理論。

共同作者達林詳細列舉9種可能的世界末日情況,每一種都附上總分為10分的「災難表」,各種情況如下。

● 物理實驗大突槌

在日內瓦郊外,全球最大的科學實驗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正在解決宇宙一些謎題。

不過,有些人擔心大型強子對撞機釋放出的強大能量,可能會讓世界或甚至整個宇宙突然毀滅。

科學家在未來幾年加強這種巨型加速器的能量時,其產生微小黑洞與有未知特性的新型態粒子的能力就會增強。

如果稱為「奇子」(strangelets)的東西釋放出來,可能會迅速將地球與地球上的一切事物變成奇異物質(strange matter)的奇怪狀態。

有些理論甚至指出,高能物理實驗可能將撕裂宇宙時空狀態,導致整個宇宙陷落而毀於一旦。

災難表等級:3

● 超級火山

在美國最受喜愛的景點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底下,有座巨型休眠火山,如果爆發的話,可把所有過去1世紀爆發的所有火山比下去。

這座火山爆發的程度會是1980年華盛頓州聖海倫斯火山(Mount St Helens)爆發威力的1000倍。聖海倫火山爆發時造成57人死亡。

超級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與火山灰,可以掩蓋像北美洲這麼大片的陸地,讓生命幾乎無法生存。

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塵,可遮住全球陽光,引發好幾年的嚴重火山嚴冬(volcanis winter)。

科學家不知道下一座超級火山會在何時或何地爆發,只知道這件事會發生,而且我們沒有方法可阻止。

災難表等級:4

● 凍斃與熱死

每隔一段時間,地球就會結冰,然後進入新的冰河時。發生下一個冰河期的時間不確定,不過清楚的是,在冰河期來臨前幾年,我們的氣候就會發生劇烈變化。

我們可能快要逼近另一個冰河期的邊緣,或者是進入另一個極端,因為氣溫正隨著全球暖化而上升。

太陽也可能從中搗亂。太陽將在2013年達到活動高峰期,太陽表面上的大型閃焰,可能讓電腦、手機網路與電網故障。

災難表等級:2

● 外星人入侵

比我們更先進的生物可能存在銀河系的其他地方,如果確實如此,他們會知道我們在這裡。

就在我們發現其他恆星周圍有數以百計的行星時,外星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知道地球,發現地球有人居住。

一些科學家擔心我們可能是一些生物入侵的目標,這些生物在尋找可以居住且容易生存的新世界。如果外星人有夠強大的太空船,可以在恆星間航行,它們就能輕易摧毀我們的防守。

災難表等級:6

● 電腦接管

每一年,電腦都變得更加聰明與更加強大,我們也變得越來越依賴電腦。透過網路與所有行動裝置,我們可以連上由半人半機組成的龐大資訊網路。

已經有簡單的「腦機介面」(neural interface),可以讓人只要用想的,就能直接控制電腦。最終,鍵盤與觸控式螢幕都會被淘汰,每個人的大腦都可以直接連上某種行星腦系統。

災難表等級:5

● 捉摸不定的小行星

跟喜馬拉雅山一樣大的巨型太空隕石,以前曾經撞擊地球,毀滅大部分的生命,包括恐龍在內。

最近在1908年,西伯利亞上空發生爆炸,是由小行星或是彗星的某部分擦過一大片森林所致。當時倫敦原有可能被毀滅。

可以確定的是,除非我們想出轉移或摧毀這些宇宙入侵物的方法,否則我們會再度遭到撞擊。天文學家目前在追蹤1200多個「可能危險物體」,這些物體體積夠大而且夠靠近地球,足以構成威脅。

災難表等級:4

● 致命細菌

14世紀的黑死病造成歐洲1/3的人口死亡,今日再度發生黑死病,似乎是難以想像。

不過,這是醫生最擔心的事,全球爆發致命且高傳染性的疾病,而且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我們有所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利用,但一些像是超級細菌MRSA等細菌,正在對醫界能防禦的每件東西產生抗藥性。

在能夠實施有效檢疫之前,由於有數以百萬計的旅客在空中飛行,要讓一些無法治療的致命流行病散佈到全球各地,是遲早的事。

災難表等級:7.5

● 恆星爆炸

巨大恆星可能會在生命結束時爆炸,將致命的輻射射進太空。一些稱為伽瑪射線光爆(gamma-raybursters)的宇宙大爆炸特別危險,因為所有危險光線都集中在狹窄光束內,就像是探照燈。

不幸落入光線路徑的星球,甚至是幾千光年以外的星球,都會因為這道光而無法倖存。

回到2008年,天文學家曾擔心有顆稱作WR104的行星將要爆炸,看來可能準備朝著我們的方向爆炸。這種疑慮已經減少,不過未來伽瑪射線爆還是可能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朝著我們的方向爆炸。

災難表等級:3

● 奈米惡夢

新的奈米科學為我們帶來驚人的新材料,並讓我們在醫學上有所突破。

不過,以原子規格來設計東西是很危險的。看不見的奈米粉塵可能影響環境,毒害我們的空氣與水源。

最糟的還是能自我複製的微型機器的失控狀況。這種機器是用來清理漏油等事件的後果。

如果這種微型機器人發生突變,可能會開始吞噬所看得見的任何物質,將我們的世界迅速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灰霧」(grey goo)。

災難表等級:5

● 超級大災難等級表說明:
等級0:不可能發生大災難:無人死亡
等級1:可能性低,死亡人數1000萬
等級2:可能性低,死亡人數10億
等級3:可能性低:人類全數毀滅
等級4:可能性中:1000萬以上的人死亡
等級5:可能性中:10億人死亡
等級6:可能性中:人類全數毀滅
等級7:可能性高:1000萬以上的人死亡
等級8:可能性高:10億以上的人死亡
等級9:可能性高:人類全數毀滅。

(中央社)
--
全球大學信譽排行 台大連跳兩級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最新的全球大學信譽排行出爐,美國的哈佛大學奪得榜首。亞洲地區以日本東京大學信譽最佳,位居世界第八。

台灣的大學只有台大躋身全球百大信譽排行榜中,而且台大今年的排名連跳兩級,從去年的八十一到九○晉升到今年的六十一到七○之列。《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編輯貝堤(Phip Baty)告訴本報記者,「台大在今年的全球大學信譽排行中明顯躍升,對台灣是一項好消息。」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大學信譽排行是針對全球學術界人士意見的調查,每年三月公布結果。在世界學術界享有良好聲譽。貝堤表示,今年該機構根據逾一萬七千五百名全球百大的學界人士依據教學和研究兩項基礎,進行投票的結果,列出世界大學信譽排行。

根據這份最新出爐的全球大學信譽排名,二○一一年到二○一二年,全球大學信譽排名前十名依序為: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東京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耶魯大學。

二○一二年全球大學信譽排行中,亞洲大學普遍有迎頭趕上世界名校的趨勢。除日本的東京大學擠進前十大外,中國的清華大學也從去年排名第卅五,上升到今年排名第卅。北京大學則從去年的第四十三,上升到今年第卅八。

台灣大學在世界百大中的學術信譽排行,更從去年的八十一到九○之列,跳升到今年的六十一到七○行列中,與英國的國王學院、美國南加大和香港科技大學並列。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編輯巴堤分析,從今年的全球大學信譽排行,可以明顯看到亞洲大學競爭力增強,急追直上歐美大學的趨勢。據此發展,他相信,在今年九月 到十月公布的世界大學排行中,將可預見亞洲大學在全球排名上向前推進的結果。(全球大學信譽排行可見http://bit.ly/thewur)。

(中國時報)
--
濫用抗生素 喉嚨發炎沒藥救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由於濫用與誤用抗生素,全球瀕臨普通感染恐無藥可醫的「後抗生素時代」。若不採取緊急行動,謹慎使用抗生素,未來可能連普通的喉嚨發炎和兒童膝蓋擦傷都能致命。

世衛幹事長陳馮富珍十五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辦的一場有關「後抗生素時代」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抗藥性病原體的出現與蔓延有增無減,世界正朝向後抗生素時代邁進。她警告,這代表著「我們所了解的現代醫療時代的結束。」

陳馮富珍說,「後抗生素時代」裡,即使是普通的病症,像喉嚨發炎、兒童膝蓋擦傷,都可能致命,而一些精細的手術,如髖關節換置術、器官轉移、癌症化療等,都將變得更困難複雜,甚至無法進行。

陳馮富珍指出,濫用和誤用抗生素的後果,將使人類進入無藥可用的「後抗生素時代」,然而,其風險卻為大眾忽視,此一現象,在開發中國家,尤其嚴重。

根據世衛紀錄,在二○一○年的一千二百萬個案例中,有六十五萬個對抗生素產生多元抗藥性的例子。世衛組織表示,即使經過最優秀的醫療團隊診治,其死亡率仍超過五十%。

這不是世衛首次就抗生素濫用問題提出警告,二○一一年時,陳馮富珍已在「世界衛生日」中,呼籲全球應重視濫用抗生素問題。當時,世衛助理幹事長福田敬二也警告,抗生素濫用惡化速度勝於解決速度,令人憂心。

一九二八年英國醫學家佛萊明發明全球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以前,無數人死於簡單的傷口感染。抗生素的發現和痲瘋、肺結核、淋病與梅毒等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改變了現代醫學與人類歷史。但也因人們濫用或誤用抗生素,致使抗藥性問題增加,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中國時報)
--
核二廠燃料棒破損 輻射參數異常

位在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驚傳燃料棒破損、輻射參數異常!

原能會:僅爐心 洩漏量少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處長陳宜彬證實,去年十二月十四日一號機的運轉參數、放射性參數等出現異常,是人為疏失,所幸僅止於爐心內,廠區空氣輻射監測數值正常。不過環保團體質疑,金屬護套一旦有孔隙,就會讓輻射有洩漏機會,萬一管路密封不實,甚至可能外洩至廠區。

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召集人、台大教授徐光蓉表示,如果護套裂縫越來越大,最糟情況可能會讓燃料棒裡頭的燃料丸掉出來至底部,一旦脫離護套保護的燃料丸就 變得難以控制,造成輻射外洩;只要有任何管路密封不實,放射性物質就會隨水和空氣排出飄散,廠內外人員都可能因為吸入放射性物質而增加罹癌風險。

陳宜彬指出,發現異常後,電廠立即減少升降載次數;一月七日至八日進行功率壓抑測試,結果顯示位在三十二至四十五單元內的護套可能燃料外洩,隨即將該控制棒插至全入,壓抑功率,以減少其發熱量。

一號機今歲修 開爐追真相

原能會核二廠專案小組科長賴尚煜則表示,事發後核二廠區出水口水樣及岸砂取樣,由每週一次增加為每週兩次,取樣結果均正常,意味著輻射洩漏量真的很少,也 代表管路密封沒有問題,初判是可以再等兩三個月到歲修時再來檢查。今天起,一號機進入歲修期間,將開爐檢查破損燃料棒,找出肇事原因。

陳宜彬表示,目前初判屬於輕微的針孔型護套洩漏。核二廠運轉組經理陳孟訓表示,通常燃料棒破損有三種原因,一是製造過程的瑕疵,二是運轉中過熱、爐心增加 太多熱量,三是爐子中有雜物卡在燃料棒,升降載振動過程磨損護套。目前只知道在一束八根燃料棒的燃料束中,有一根出現裂縫,原因不明。

環保團體憂心 輻射會外洩

徐光蓉指出,如果是製造過程瑕疵,「為何當初沒有檢測出來?有問題就應送回美國」,可見都是人為疏失;她也不能接受台電與原能會以針孔型洩漏來暗指此洩漏 為「低病原」,因為針孔大小對核分裂奈米級的原子而言,「就像是一個人走在中正紀念堂一樣」,會有幾百萬個鈽、鈾、碘等放射性原子漏出。一旦密封不實,就 會循管路外洩至廠區,造成危險。

陳宜彬坦言,核二廠曾經發生過兩次護套破損情況,多與啟動運轉速率太快有關,也是人為疏失;但最為人詬病之處在於,當初建廠期間的管路並非很乾淨,留有焊 接爐碴。他說,除了台灣的核電廠曾經發生過一塊布留在管路線上外,國外甚至連榔頭、老虎鉗都曾經在熱交換器中被發現過。

(自由時報)
--
抗天敵黃蜂 「熱殺蜂球」蒸死牠

一般認為蜜蜂用來禦敵的武器,就是尾巴那根尖刺,但事實上蜜蜂還有一項必殺技「熱殺蜂球」,專門用來對付天敵黃蜂,那就是當有黃蜂「單兵」入侵時,數百隻 蜜蜂會將敵人團團圍住,並且集體發熱「蒸」死敵人。日本學者發現,蜜蜂這項殺敵絕技的秘密就藏在牠腦部蕈狀體,這個組織讓蜜蜂得以隨意自如地控制體溫,可 以殺敵而不會自傷。

蜂球可達47度高溫

蜜蜂對抗天敵黃蜂的「熱殺蜂球」,是由日本玉川大學教授小野正人在一九九五年發現。小野發現日本的蜜蜂,在遇到黃蜂入侵時,會形成「蜂球」現象;數百隻蜜蜂包圍一隻黃蜂,並非用尾刺攻擊,而是藉由振動胸部的飛翔肌發熱,把包圍在蜂球內部的黃蜂活活蒸死。

蜜蜂形成的蜂球,內部溫度高達攝氏四十六到四十七度,黃蜂的致死溫度上限約四十四到四十六度,而蜜蜂則可耐熱達到四十九度;學者還發現,這是東亞地區的東洋蜜蜂特有的防禦方法。

包括小野在內的玉川大學及東京大學等大學的學者們,為了解開蜜蜂如何蒸死敵人又不會熱死自己的秘密,繼續對「熱殺蜂球」進行研究。發現蜜蜂腦部負責嗅覺和 視覺的蕈狀體,遇到天敵時會刺激神經細胞呈現興奮狀態,促使胸部的飛翔肌振動發熱;然後,蕈狀體再由神經回路的傳達,得知高溫的訊息並且加以控制,讓蜂球 維持在一定溫度,不至於暴衝。

事實上,蜜蜂的蜂巢為了適合蜂蛹的成長,一般都維持在攝氏三十四度,這種溫度的控制也可能是基於相同的原理。這項新發現,最近也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自由時報)
--
戰痘失敗? 原來敵人是扁平疣

門診來了一位女士,主訴從去年開始,臉上長出許多肉色丘疹,擦過A酸完全無效,冷凍治療卻留下色素沉著。

詳細追問病史,發現她在發病前一段時間開始去做臉,做臉期間陸續出現疹子,且越長越多。細看這些丘疹呈圓或不規則形狀,表面光滑約針頭至米粒大,突起成圓 頂狀,為粉紅或膚色,分散或三五成群,有些排成長條、微癢,她起初以為是「痘痘」,拖了近一年才來求診,經診斷為「扁平疣」。

好發於年輕人 常被誤為粉刺

這樣的病例很常見,此病全名是「青年扁平疣」,一般好發於年輕人,因此常被誤為粉刺。

扁平疣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第三型所致,可經由人傳人或由毛巾、把手、滑鼠等外物傳染,與個人免疫力有關,潛伏期約1至20個月。推測這名女士可能因為做臉而被傳染,又值更年期,在此壓力下因而發病且經久難癒,臨床上碰過不少更年期且得到扁平疣的病患。

常復發會傳染 最好積極治療

水楊酸或三氯醋酸可以使病灶脫落,需多次治療;或者局部塗抹維他命A酸;雷射或液態氮可用於頑強的病灶。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外用免疫調節藥物、服用中藥, 以提高免疫系統能力等方法皆有人使用,需數週到數月見效;也有可能經過數個月或數年過後,慢慢自行消失,但常復發且具傳染性,所以最好還是積極治療。

臨床上,試著以果酸治療,發現可以得到不錯的療效。只是在快復元時,臉上會爆發紅疹,幾天後,紅疹消失,疣也同時不見了,或許是免疫細胞大反攻,決戰沙場一舉殲敵的表現。

美容從業人員最重要的是,不要誤把扁平疣當成痘痘、老人斑或皮膚小腫瘤,造成擴散、污染工具,甚至傳染給下一位客人。

因此只要遇到有長疣的病患時,切記最好全程使用拋棄式工具,工作人員也要戴上手套,以隔絕病毒。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