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重啟核廠 7千人上街嗆聲
為避免夏季用電高峰期跳電,日本西部福井縣大飯核電廠3號反應爐,昨晚9時重新啟動,結束日本57天的零核電狀態。因去年311強震海嘯侵襲引爆福島第一
核電廠核災,民眾聞核色變,200名反核人士前晚起在大飯核電廠門口圍起人牆,阻止工作人員入內重啟電廠。到場視察的經濟產業副大臣牧野聖修等人只好搭船
走水路進廠。
「沒看福島慘況嗎」
福島核災後,日本在今年5月5日讓全國50座核電反應爐全部停機安檢,大飯核電廠在停機1年3個月後,昨晚拿掉讓3號反應爐停止核分裂的控制棒,成了福島
核災後首座恢復運轉的日本核電廠,最快後天就能供電給大阪鬧區、工業區及周邊地區,預計8日全面運轉,4號反應爐預定下周六重啟。
儘管當局稱大飯核電廠3、4號反應爐已通過檢查,安全無虞,但福島第一核電廠,昨再傳4號反應爐存放使用過的燃料棒冷卻池故障,水溫飆升,再度加深民眾對核電安全的疑慮。
昨東京新宿公園的反核示威湧入7000人,主辦人砲轟:「我們不僅反核,也不滿野田首相對民眾反核的聲浪置若罔聞。」至今仍過著避難生活的福島縣災民批評:「沒看到福島的慘況嗎?還要重啟核電廠實在太讓人不敢相信。」
(蘋果日報)
--
日本重啟大飯核電廠 非核國家告一段落
在反核民眾抗議聲中,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大飯核電廠第三號機組於當地時間七月一日晚間九點(台北時間晚間八點)重新啟動,歷時共五十五天的「非核國家」正式告一段落。
儘管日本反核群眾連日展開大規模抗議行動,大飯核電廠第三號機組仍按照既定時間將反應爐中阻止核分裂的控制棒取出,重新恢復運轉,預計九個小時後將達到核分裂反應的臨界階段,隨即自行維持連鎖反應。
之前日本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電機組─北海道泊電廠第三號機,於台北時間五月五日下午四時停止「連鎖反應」,六小時後完全停止發電,七日整個機組完成「冷停
機」後,日本進入「全面非核」國家。經過一個多月的爭議,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於六月十六日決定重啟大飯核電第三、四號機組;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工作後於七月一
日晚間重新啟動。
關西電力公司表示,這座發電量達一百一十八萬千瓦的機組,將於七月四日開始供電,一周內便可全能運轉。大飯廠第四號機組,也將於七月十四日重新啟動。政府將繼續評估其他核電廠安全,以決定能否啟動其他機組。
據報導,從六月十六日宣布重啟大飯廠以來,該廠便傳出連串小型事故,並引發廠區警鈴大做,主要來自於核電廠接收外來電源及電力輸送線路監測等設備。
一日晚間,大飯電廠外聚集約兩百名抗議人士,高喊「禁止重啟」。參與抗議的設計人員服部說:「如果這套核電機組今天啟動,其他機組也會陸續啟動。我們無法接受在福島災變尚未解決之前,便強行重啟核電機組。」
各地的民眾紛紛透過「推特」等社群網路互相串連,參與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作曲家坂本龍一等名人。
自從三月底以來,民眾每周五固定在首相官邸外舉行小規模的抗議,領導者包括大江健三郎。大江發起的反核請願,至今已經有超過七百五十萬人簽名支持。
(聯合報)
--
日重啟核電廠 零核2個月破功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周日重啟設在福井縣大飯町的大飯核電廠3號機組,這是311大震災以來日本首次恢復核子反應爐運轉,「零核時代」維持僅2個月便破功。
大飯核電廠於台北時間周日晚間8時,將反應爐中阻止核分裂的控制棒取出,本周三起開始供應電力,預計一周時間完全上線。
大飯核電廠負責供電給大阪及鄰近區域,4號機組計畫於本月14日也重新啟動。
當地報導,約200名抗議民眾周日早晨聚集在大飯核電廠外,與鎮暴警察對峙,擊鼓、高呼「反對重啟」。示威人數持續的增加,到了晚間約有650名民眾參加抗議,擋在核電廠正門的道路上。
稍早在上周五晚間,日相野田官邸外便聚集上萬民眾,高喊反對重啟核電,及要求野田下台。
5月5日,北海道電力公司泊居核電廠的核子反應爐因歲修而停機,國內54座核子反應爐全面停機。對核能依賴度高達27%的日本,正式進入「零核時代」。
不過,不到2周時間,由於考慮到核電廠停機後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嚴重傷害,大飯町議會以11票贊成對1票反對,通過重啟核子反應爐的決議。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並在6月16日同意重啟大飯核電廠的2座機組,以避免今夏缺電。
日經新聞周日報導,一個由專家組成的「電費審查專門委員會」正在考慮讓東電把事故相關費用,以調漲電費方式轉嫁給家庭用戶,並將在7月初向經濟產業省提出建議。報導指出,相關費用大多為遭受輻射污染的污水處理費和輻射量管理費。
由於核電廠停機,經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已於5月宣布調漲家用電費10.28%。
(工商時報)
--
日本大飯核廠重啟 警民互嗆衝突
日本福井縣大飯核電廠3號機組,1日晚間9點(台灣時間8點)重新啟動。這是日本經歷去年3月福島核災事故後,第一次重啟因為定期檢查而停機的機組。大飯核電廠3號機預計2日上午進入核子連鎖反應的「臨界」狀態,4日開始供電、8日達到滿載運轉。
在此同時,上百名反對重啟大飯核電廠的民眾,從6月30日晚間起集結在核電廠周邊,並以汽車和鎖鏈封鎖通往核電廠的道路;1日上午,不少民眾乘坐大巴士前
來,聚集人群增加到200多人,晚間更增至600多人。抗議民眾不畏風雨、席地而坐高喊「反對重啟」,傍晚更與前來驅離的鎮暴警察對峙。
供電不足 日相支持重啟核廠
日本在福島核災事故後,全國50座核電機組陸續因定期檢修而停止運轉,包括已完成定檢的機組均處於停機待命狀態,直到今年5月5日北海道電力公司所屬的泊
核電廠3號機進入停機定檢,日本進入1970年來首次「零核電」時期。不過,迫於供電不足的壓力,日本首相野田佳彥6月上旬宣布支持重啟核電,表示電力影
響日本經濟、產業和民生重大,一旦非核化,日本社會可能無法維持。日本「零核電」維持不到兩個月,宣告破功。
大飯核電廠3號機組為加壓水型輕水爐,發電量為118萬千瓦,於去年震災後的3月18日進入停機定檢,1日晚間抽出控制棒後,預計2日上午進入核子連鎖反
應的「臨界」狀態,4日開始供電,8日可達到滿載運轉。據估計,關西電力目前將近15%的供給缺口,將因3號機重啟,縮小到9%左右。關西電力預定17日
重新啟動該廠的4號機組。
在全面停機前,日本電力供應仰賴核電的比例達26%。東京「朝日新聞」報導,倘若日本全面非核化,到2030年將造成經濟失血45兆日圓(約16兆8000億台幣),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7.4%。
(自由時報)
--
「熱量中毒」 胖子易掉髮 研究指內臟脂肪高 「有待實證」
大啖美食熱量爆表,當心禿頭風險。昨有醫師發表國內首份關於肥胖與掉髮的報告,指長期攝取過高熱量會「熱量中毒」,進而刺激細胞激素導致掉髮,即肥胖者、
內臟脂肪過高者較易禿頭。醫師指出,遺傳、荷爾蒙、壓力、香菸尼古丁皆可能造成掉髮,但肥胖與掉髮關連性仍待觀察和實證。
台灣生髮醫學會昨舉行學術研討會,新竹縣東元綜合醫院副院長、婦產科醫師簡基城綜合國外文獻,提出「熱量中毒」會加速掉髮的報告。簡基城指出,人體脂肪細胞就像「熱量倉庫」,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存進脂肪細胞,當脂肪細胞含量飽和,細胞激素會加速掉髮,提高禿頭機率。
日掉百根算正常
簡基城說,肥胖只是「熱量中毒」的一種,因脂肪細胞特性是脂肪易進難出,即便是瘦子,只要曾暴肥,脂肪細胞也可能還是高飽和,甚至「心包油、肝包油」等內臟脂肪過高者,掉髮速度、數量都會比一般人嚴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表示,禿頭分雄性禿、圓禿(鬼剃頭)和休止期掉髮等,雄性禿與遺傳、男性荷爾蒙有關,休止期掉髮屬自然現象,每天掉百根以內都算正常,臨床認為圓禿可能與壓力、暴肥暴瘦有關,但尚無實證。
建議戒菸以護髮
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耀立說,攝取熱量多寡與掉髮關連性,臨床上還不明顯,但研究顯示雄性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比率高,肥胖是導致慢性病因素之一,但掉髮是否與熱量攝取過量有關,還需進一步實證。
黃耀立提醒,攝取蛋白質、維他命B群等可補充毛髮營養,運動紓壓、作息正常可防掉髮,香菸尼古丁成分會導致頭皮毛囊萎縮,建議戒菸護髮。
防掉髮須知
★攝取蛋白質、維他命B群和海鮮可補充毛髮營養,但勿攝取過多熱量
★多運動紓解壓力、作息正常、勿暴肥暴瘦,有助預防圓禿、鬼剃頭掉髮
★若梳頭發現異常掉髮,每天掉髮逾100根,應盡速就醫
★香菸的尼古丁成分會導致頭皮毛囊萎縮,建議戒菸護髮
(蘋果日報)
--
黃牌重機 開放上快速道 逾千輛競速慶祝 誇張邊騎邊拍照
大型重型黃牌機車昨天零時起開放行駛快速高架道路,與紅牌機車享有相同待遇,為此,台北市紅、黃牌重機騎士昨天凌晨舉辦繞行大台北活動,集體騎上快速道路慶祝。
《蘋果》記者直擊,逾千輛重機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前聚集,整點一到便浩浩蕩蕩出發,車隊綿延近一公里,而警方為因應這批超級大車隊,也在各行經路口增設警力維持秩序,幸活動歷時近兩小時無意外發生。
「盼能開放上國道」
前天深夜十時起,來自桃園、新竹、台北市、新北市等各地的重機車友,便陸續在動物園前集合,中華民國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理事長賴佳聖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很高興政府終於讓黃牌車上高架道路,未來也希望政府就重機上高架道路多多宣導,也要設置清楚的交通標誌。」
有十年車齡的女車友「魚太太」也說,紅牌車和黃牌車她都有,「希望往後還能開放上高速公路。」
「如脫韁野馬狂奔」
現場台北市警方在車隊出發前,也呼籲車友遵守全程單一車道,不競速、不違規等規定,不過在逾千輛重機出發後,記者駕車尾隨卻發現,起初行駛平面道路時,重機絕大多數都會遵守規定,就算有少數白牌機車趁隙混入車隊,一見警方全程錄影,也隨即掉頭離開。
不過,當車隊一轉上高架道路後,眾多車友便猶如脫韁野馬般的催油狂奔,記者沿途觀察,直擊部分車友任意變換車道與競速,甚至邊騎車邊拍照,險象環生。
違規罰則同小型車
記者所駕駛的車輛時速近九十公里時,旁邊仍有數十輛重機呼嘯而過揚長而去,估計時速早已破百,活動最後在凌晨二時許順利結束,無意外發生。
事後主辦單位指出,此次活動若對其他用路人造成影響則致歉,交通部則表示,目前黃牌大型重機約有四千多輛,即起將視為小型汽車、開放行駛快速道路,黃牌重機上快速道路相關交通規定不但比照小型汽車,一旦違規,罰則也與小型汽車相同。
(蘋果日報)
--
開放紅牌重機上國道? 月中決定
兩百五十西西以上黃牌重型機車,昨天開始可騎上快速道路。交通部預計今年八月試辦紅牌重機在特定時段開上國道六號、八號和國道三號新化以南路段,但因縣市政府反對,至今仍缺乏共識,交通部表示,研議結果最快在本月中出爐,若無共識就不公告。
截至今年五月,國內共有三萬兩千輛一百大型重機,其中五百五十西西以上紅牌重機就有兩萬八千輛,比率高達八成七。五百五十西西大型重機至今尚未開放開上國道,交通部坦承,重機肇事率高,成為南投、高雄、屏東縣市政府與客運、貨運等業者反對開放主因。
交通部統計,去年全年所有車種共發生兩千零三十七件交通死亡事故,其中重型機車就多達八百七十四件,造成八百九十三人死亡,為所有車種中事故發生及死亡人數最高的族群。
交通部表示,七月起僅開放四千一百五十輛黃牌重機行駛快速道路,交通罰則比照一般小型型,若在快速公路上同車道併駛、超車等,將處三千元到六千元罰鍰。
(聯合報)
--
ETC道塞車 竟10秒扣款2次
國道電子收費(ETC)新系統eTag電子標籤用戶已破六十萬,加上原有車上機用戶,總計已有逾一百八十萬車輛使用ETC,導致部分ETC車道大塞車,有
民眾竟因此在十秒鐘內於同一收費站遭感應扣款二次。遠通電收表示,逾十秒未通過ETC車道的確可能發生這類情況,但強調六天內會主動退款。
「比詐騙集團厲害」
有網友近日查詢eTag餘額發現,上月二十四日上國道,晚上九時十三分通過收費站時,竟在十三分五秒與十三分十四秒各被扣款三十六元,該網友將明細照片張
貼上網(http://tinyurl.com/6s9orgg)說:「十秒鐘經過二個收費站可能嗎?」有網友說:「太神奇了,比詐騙集團還厲害。」
遠通電收表示,經查該網友當天通過國道三號龍潭收費站時,因ETC車道較壅塞,網友車輛在感應器下方停留十秒鐘以上,才會被感應二次扣二次款。
6天內會主動退款
不過,這種情況都會在事後人工檢查中被發現,也會在六天內主動退款給民眾,提醒民眾遇到ETC車道塞車時,不要跟前方車輛太緊,有問題可向遠通申訴。
由於eTag從五月中上路至今已有六十三萬用戶,加上舊有車上機用戶,國道汐止北上收費站及龍潭和楊梅收費站雙向的尖峰時段每小時車流量都已達一千七百輛
次,常發生壅塞情況,高公局已著手評估增開車道作業,預計最快八月可在汐止、龍潭和楊梅收費站再增開一個ETC車道,紓解壅塞情況。
(蘋果日報)
--
作息不正常 易夜間頻尿
Q 我每天喝水近2500c.c.,傍晚6時後不再喝水,夜間仍得起床解尿4至6次,有吃治膀胱過動症藥卻沒用,為何會這樣?
A
一天小便次數若超過8次,可能是膀胱過動症,但白天、夜間皆會有類似症狀;若集中於夜間,則可能為夜間多尿症。夜間多尿症是因中樞神經分泌抗利尿荷爾蒙的
功能老化,或因生活作息日夜顛倒而造成異常,造成夜晚尿量特別多;一般夜間總尿量若多於白天的三分之一,即可能是夜間多尿,患者可服藥改善。
觀察尿量再就醫
若年紀超過50歲,也可能是因攝護腺肥大刺激膀胱,導致排尿不順、尿不乾淨與夜間頻尿症狀。內科疾病患者如心臟衰竭等,也會因就寢時平躺血液回流,刺激腎臟而造成夜間大量排尿。若有類似症狀,皆應觀察尿量並就醫確診。
(蘋果日報)
--
加州禁絕鵝肝 「最後一餐」 人道團體批殘忍 以後再吃罰3萬
美國加州繼禁吃魚翅之後,昨天起再禁止販賣和製造鵝肝製品,違規者將面臨約3萬元台幣罰款。當地老饕趁周末把握最後合法大啖鵝肝的機會,部分餐廳更舉行「告別鵝肝」晚宴,從前菜到甜點統統都用鵝肝做成,讓饕客們在禁令生效前吃個過癮。
源自法國的佳餚鵝肝,因商人為達最大經濟效益,採用強迫灌食法把鵝或鴨養肥,讓牠們的肝變成原本10倍大,被保護動物團體批評殘忍。加州前州長阿諾史瓦辛
格(Arnold Alois
Schwarzenegger)2004年簽署法令禁售鵝肝,但為了給加州唯一的鵝肝製造商時間轉型,禁令直到本月才生效。
養鵝肝如割陰唇
多年來熱愛鵝肝的加州老饕希望能推翻禁令,米其林二星主廚凱勒(Thomas Keller)等名廚,不斷遊說州議員,承諾給予鵝隻更人道的生活環境。但起草該禁令的加州前參議員波頓嗤之以鼻,批評養鵝肝就和水刑、割陰唇一樣殘忍。
鑽漏洞私下分享
儘管餐廳業者矢言遵守禁令,但毫無疑問仍會有饕客鑽法律漏洞滿足口腹之欲,包括自帶鵝肝另付料理費,請餐廳主廚代為烹調,或轉入私人美食俱樂部分享鵝肝。
因法令僅禁止製造和販賣,並未禁止朋友一起享用鵝肝。專賣鵝肝等高級法國食材的網站也推出外地取貨服務,以逃避加州禁令。
「破壞法國形象」
法國鵝肝公會指控,加州禁令違反國際貿易法,將和法國農業部長共商因應之道,「儘管加州鵝肝禁令對法國經濟衝擊微乎其微,但已破壞法國形象。」
(蘋果日報)
--
脊椎支架 裝2個月就斷裂
案例
彰化戴先生因椎間盤破裂,到彰化縣一家地區醫院進行脊椎支架植入手術,術後2個月首次回診,一名外科賴姓醫師就發現最下段的支架釘斷裂,醫師雖判斷無再次手術的必要,戴先生也沒感到身體不適,但他質疑鈦合金材質支架為何僅裝上2個月就斷裂,要求廠商負責。
支架供應商紀姓業務經理解釋,支架安裝後,可能因患者肌肉組織生長、個人活動等因素產生歪曲、斷裂等問題,不代表產品本身有瑕疵,但若醫師認為有再次動刀矯正的必要,公司願全額負擔材料費用。報導╱投訴組
專家意見
楊梅天晟醫院副院長兼神經外科主任莊活力表示,一般植入人體的醫療器材並無保固,且脊椎支架植入人體後,確實有可能因為肌肉組織生長或患者活動量過大,造
成支架變形或易位,所幸本案患者術後確實達到預期成效,支柱斷裂也未造成身體不適,但如果因器材本身造成術後問題,道德上業者還是應該負責。
脊椎支架小檔案
★鈦合金製成,植入脊椎作為患者直立時擔負脊椎支撐的力量。
★常見用於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或骨質疏鬆的矯正及治療。
★植入後可能因患者個人活動、組織生長等因素,彎曲變形或易位。
(蘋果日報)
--
症狀多 多發性硬化症 平均6年才確診
33歲的王先生,當兵時開始感到雙腳無力,後視力衰退、手腳疼痛,無法正常工作,才發現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疾病症狀多,容易混淆,平均花6年才能確診。未來即將有口服新藥可取代打針,減輕不適感。
巫錫霖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自體免疫細胞會攻擊神經傳導細胞,隨著不同部位的神經受損,症狀也跟著不同,患者容易混淆,平均花6年才能確診。鄭美雲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原因不明,緯度越高的國家越多人罹患此病,但和遺傳較無關聯性。
先了解 常發生於女性
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20~40歲女性,罹患病機率是男性的4倍,由於症狀多,通常需要不斷轉診,最後透過核磁共振、脊椎穿刺等檢查,才能確定病情。
最常影響視力
可能會疲倦、下半身癱瘓等,但東方人以視神經受損比例最高,大多會視力急速下降、甚至失明,大小便失禁也較常見。
4成患者憂鬱
發病時多在20~40歲,且僅能控制病情、無法治癒,約4成患者會憂鬱,多發性硬化症關懷協會將於7/8成立,可上網www.msmakesmil
e.tw參加,可交換心情抒發壓力。
這樣做 不要太過疲勞
由於多發性硬化症是免疫系統疾病,因此平時生活不要太過疲勞,否則免疫系統失調會造成發病。冬天時也要比較小心,要注意保暖,才能預防發作。
減少發作次數
發病次數並不一定,若不發病,則無不適感,但若不接受治療,發作次數會越來越頻繁,應減少發作次數才能控制病情。
將有口服新藥
多發性硬化症平時以干擾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但干擾素採打針方式,多數患者較害怕且影響旅遊等計畫,未來則會有口服藥上市,療效和干擾素相同,病患接受度應較高。
醫師說 應要積極治療
雖然此病無法治癒,但仍要積極治療、控制病情,否則會越來越嚴重,生活品質也會大受影響。
急性期緩發炎
多發性硬化症若急性發作時,要先以類固醇藥物治療,減緩發炎反應,降低神經受損情況,才不會使病況更惡化。
(蘋果日報)
--
醫界真正需要的是社會科學/廖偉翔(成功大學醫學院實習醫學生、政治學系輔修生)
拜讀劉競明醫師大作《台大與榮總院長應建立執業典範》,文中提及諸多深刻對於醫界的反省,也提出醫療改革的真知灼見。然而劉醫師的觀點仍多屬於「醫界人內
部自省」的範疇。當前的醫療崩壞,已經不再是醫者能夠自救的時代,只強調醫學人文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更需要其他專業的幫忙──尤其是社會科學。
若帶著社會學的視野觀照醫療場域,我們發現在台灣,醫學的知識霸權常鋪天蓋地的延伸到其他領域:從醫院院長到衛生署長,不是醫師背景出身的人幾乎是少之又少。猶記得數年前陳建仁院士以公衛學者之姿擔任衛生署長,招致某些醫界人士大肆批評。
但不會看病不代表不會作決策,會看病也不代表適合做官;此類事情層出不窮,陳建仁署長的事件只是例子之一。前述所提的是基本的邏輯問題,但似乎不太有人把「醫者批評公衛學者」這件事情提出來討論過,這又是為什麼呢?
尊重專業才能永續
如果醫界人士對審議民主有概念,將有機會能破除知識霸權的迷思,在討論的過程中得以尊重彼此的看法。社會學的特點之一,是讓我們得以「同情地理解」卻同時
能「深刻地批判」;這才是當前醫界最欠缺的特質!而不是醫學人文強調的「視病猶親」,或是許多醫師簽到充數就算的「倫理學分」。
再舉一例。為人所皆知的是,醫療的各個面向──無論預算、政策或是人事,甚至近來甚囂塵上的健保改革通過與否,牽涉到的皆是政治。但是身為個人的我們該如何思考?要如何進一步行動並加以改變?還是只能感到無奈、憤怒,或是認為政治骯髒?
如果學過政治學,我們能了解政治絕對不只是「治理眾人之事」那麼簡單,而能夠用「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予以理解。為什麼某種價值當道,又為什麼某種意識形態能夠勝出?勝者的背後又有什麼結構性的差異?
若不試圖了解這些差異,或者一味認定「政治不是我個人能處理的」,改變現狀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當前醫界新血選擇沉默出走,五大皆空的現象,除工作環境條件不佳,對於「醫學政治」的冷漠也是原因之一。
對醫界而言,社會科學能夠提供的不同視野,除前述社會學與政治學,如經濟學(醫療經濟學)、人類學(醫療人類學)、法學(醫療法學)、倫理學(不是簽到充數的那種「醫學倫理學」)等等,都有值得借鏡之處。
然而改變的關鍵,最重要的是醫界能否實質地認同其他專業。劉競明醫師的結語,「健保醫療要能永續經營,須看未來醫師(醫學生)教育表現,吾人應好自為
之」,我認為應該要擴展如下:「台灣醫療要能永續經營並且持續進步,須靠當今醫師和未來醫師(醫學生)加上各種不同專業領域的幫助,吾人應放下成見,好自
為之。」
(蘋果日報)
--
標題「一刀『畢』命」 網友:大錯字?
前天聯合報頭版報導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的新聞,標題和內文都寫了「一刀『畢』命」,引來大批讀者投訴寫錯字,網路上也有許多討論。
每天都有許多新聞被轉載到網路討論區,聯合報此篇新聞一被轉出後,隨即有人在文章底下訕笑、辱罵,或嘲諷「你的國文老師在哭」。然而,當有人查了教育部國語辭典,發現確有「畢命」的用法,討論冷卻大半,民眾陳先生說「中文不好就不要跟別人亂罵。」
洪姓民眾一看到前天頭版新聞,就說「怎麼犯那麼大的錯啊!」不過當他了解後說,他肯定本報的教育用心,但在處理新聞時,最好能在旁邊開個小方框說明,或乾脆不要這樣用。
民眾游小姐認為,報紙頭版應該要簡單清楚,不要「逆向操作」、刻意選用讓讀者一看就直覺認為是寫錯的字。李姓民眾則說,「畢命」的意思多樣,不如「斃命」單一、明確;他認為該則新聞用「斃」命較好,以「結束生命」來形容「結束政治生命」。
學者:一刀「畢」命沒有錯!
前天聯合報頭版用了一刀「畢」命,昨天則用了「斃」命,引起外界討論「哪一個字才對」;學者昨天指出,這兩個字一個是「完結」、一個是「死了」,指稱的意思沒有什麼兩樣。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何寄澎表示,漢字中有許多同音字,如果意思能相通,就會被人們混用。「畢」是「完了、結束了」的意思,所以「畢命」就是「命沒有了」,這個字會出現爭議,只是剛好「斃」也念「 」。
教育部國語辭典編纂小組前召集人李鍌指出,一刀「畢」命是俗語、是一般的四字詞,代表「一刀就讓命沒有、命絕了」,有曹植等古人用過。一刀「斃」命則從「槍斃」而來,是現代用語,剛好「斃」也是「死」的意思,所以這兩者都可以用。
三國文人曹植《七啟》的「田光伏劍於北燕,公叔畢命於西秦」、民國初年文人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的「在暗室中畢命於幾個屠夫的手裏」都代表絕命、喪生。
至於「斃命」都是指喪命、喪生。清朝文人王士禎《池北偶談》曾用過「南海縣樵夫陳茂,逢虎斃命。」
(聯合報)
--
婦罵「醫護不需尊重」 護士提告教訓
一名自稱是公務員的中年婦人,5月間陪家人到台中市署立豐原醫院看病,因不斷辱罵急診室護士冠冠(化名),甚至惡言恐嚇「打妳、醫護人員不需要尊重」等字
眼,冠冠「淡定」尋求法律途徑,指婦人行為已涉及恐嚇罪,事後雙方和解,必須登報道歉。此訊息昨天在臉書暴紅,短短8小時吸引上萬人轉載分享,更有人誇讚
「你是全台急診護士的典範啦!」
在醫界服務9年的冠冠坦言,醫院甚麼人都遇得到,有些家屬、病人以為「花錢就是老大」,呼風喚雨還不夠,常將個人情緒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但不要忘記「醫護也是人,他們的工作是救人,不是給人罵!」
某位自稱公務人員的中年婦人,5月26日帶著父親掛急診,確認冠冠是服務的護士就開始咆哮,「我爸針很難打,妳給我打好,不然我就叫院長給妳辭頭路!」嚴重影響現場20多名醫護人員和家屬情緒。
冠冠好言相勸婦人,指對方的言語已影響他人,請自重,否則將依循法律途徑處理,沒想到婦人雙手插腰、拉高聲貝繼續叫罵,「打妳只是嘟嘟好而已,反正你們醫護人員不需要尊重!妳去報警啊,我沒在怕啦!」冠冠當下平心靜氣地打完針,因為病人優先,下班後才到派出所報案。
婦人到派出所竟說,已到醫院罵很多次,「怎麼知道這次會出事?」讓警方傻眼,婦人胞兄也看不下去支持冠冠提告,「給她一點教訓!」冠冠強調,她不想出名,
更不要賠償金,護理人員得面對家屬、病人無理的「言語暴力」,她僅希望社會能尊重醫護人員的權力,「我的功能是救人!」
婦人主動尋求和解,冠冠將女子賠償費用7萬5千元登報,3萬元精神名譽賠償費全數捐給基金會,並強調,她不鼓勵大家提告,但醫護界不能姑息病人、家屬的任何不合理行為。
(聯合報)
--
訃聞送錯?遵循「活廖死張」習俗
「奇怪?這是誰送來的訃聞?」台中、雲林等地張廖家族守著「活廖死張」祖訓,活著姓廖、死後姓張,很多不知典故民眾接到訃聞,看到上頭姓氏寫著「張公」、「張媽」,一頭霧水,以為是送錯家。
台中市李姓市民說,日前他接到朋友轉送來的訃聞,他打開來看,裡頭寫的是「張公」,他查遺族的名字,發現其中有一個名字和他的下屬同名,但下屬是姓廖才對,細問才知道有「活廖死張」的習俗。
「你是清廖還是雙廖?」台中市政府技監、張廖家廟主任委員廖德淘說,他從年輕時就常被問到,原因是姓廖有分「清廖」與「雙廖」,清廖生死均稱廖,雙廖生姓廖、死則歸張,有「廖皮張骨」、「活廖死張」的祖訓,成為特殊文化。
廖德淘指出,「活廖死張」源自於6百年前、元末明初,官宦子弟張愿仔避難,入贅福建省詔安縣官陂鎮廖三九郎家,發誓生子承嗣廖家後代,由於入贅無法入祀廖家、張家祠堂,經家族討論後另立堂號,從此子孫生姓廖、死後姓張。
廖德淘尋根考證,現居官陂鎮民九成七是崇遠堂後人,大部分都改姓張,清朝來台開墾的族人,落腳雲林縣西螺、台中市西屯一帶,至今散居各地,約有卅萬人,代代遵守「活廖死張」祖訓,成為台灣獨特風俗。
廖德淘說,家族成員不是複姓張廖,成員不管是戶籍、身分證、兵役資料、買賣契約等,都以廖姓登記,過世後,包括神主牌位、墓碑、訃聞等,都書寫為張姓。
西屯區張廖家族有「活廖死張」祖訓,但其中一支族在日據時代,被登記為複姓「張廖」,從此不再生死兩姓,原因眾說紛紜、不可考,包括台中市議員張廖萬堅、張廖乃綸,都是這個支族的成員。
(聯合報)
--
民權水族商圈 愛魚客的天堂
位於民生社區附近的「民權水族商圈」,猶如「地上龍宮」,民眾想養的魚類,在這裡幾乎都找得到。而每逢假日,總湧進數千名「愛魚客」挖寶,好不熱鬧。
位於民權東路五段,從三民路口到撫遠街口,短短的100多公尺,聚集27家水族用品專賣店。
店家為了要做出特色,各自的銷售主力商品也很明確,像有店家專賣海水魚、淡水魚甚至還有水草、造景石等。除銷售水族動植物,也賣各類水族器材或是訂造魚缸、設計魚池及魚缸造景等服務。
民權水族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文甫表示,85年間當地只有3家水族業者,因附近街區鄰近空地、停車位多,廠商批發及臨時停車很方便。
89年起陸續許多業者紛紛遷移至此,漸漸形成以水族為主題的特色街區。每當下班時間及周休假日,店家前的人行道,總會站滿遊客觀賞魚缸內的魚類,
王文甫表示,數年前,電影「海底總動員」在台灣票房大賣,小丑魚成為新寵兒,也帶動熱帶魚的買氣,開啟了更多養魚的潛在人口。
這幾年在兒童界很夯的「海綿寶寶」,在這裡也都找得到,假日常看見父母帶著小孩前來觀賞。
逛完水族商圈民眾還不用急著走,位於民生東路五段177巷旁,介於三民路及新東街之間,步行距離僅5分鐘的「富錦生態公園」,也是個適合全家遊憩的好去處。
王文甫表示,園內假山、小橋、流水、生態池俱足,並放養各式台灣原生種魚蛙,像珍貴的台北樹蛙、莫氏樹蛙等,之後還打算復育螢火蟲,讓都市的孩子也能享有鄉間的樂趣。
新手養魚 從「傻瓜缸」入門
很多人喜歡在家中客廳擺水族箱,美麗的魚缸對屋內環境有畫龍點睛之妙,但不少飼主都因飼養方式錯誤,讓魚缸變成死水,甚至魚兒「以死抗議」。
賜海水族館店員王子睿表示,選擇魚缸時,要考量魚缸放置地的空間配置,其次才是造型。他建議,若放在10幾坪的小套房裡,魚缸的長度不要超過60公分;若放在辦公桌上,大約30公分就夠。
最基本的整套小魚缸花費在1000元至3000元之間,王子睿表示,新手可從所謂的「傻瓜缸」入門,內建燈具和濾水器且加蓋。
王子睿表示,最建議初學者飼養的魚種,大概就是孔雀魚及球魚,顏色鮮艷,適應力又強,一個30公分長的小魚缸內,約可養上15隻。
買好了器材,水質也是關鍵。王子睿表示,養水有撇步,通常自來水要運轉3天以上,才能調整成適合飼養的水,主要是因要生成魚類的消化菌。
若要換水,王子睿提醒,千萬不可以一次全部換新,只要換掉三分之一的水量即可,因為會把水中的微生物一併洗掉,不利魚兒生存。魚缸內的造型石,只要分批換洗,越接近原本的生存環境,魚兒活得越快樂。
王子睿表示,水溫也要注意,溫度落差太大,會影響魚的食慾生病,建議適溫在24至28度,若有水草則在22至26度。
另外,魚也需要氧氣和燈光,製造消化菌分解魚糞等有機物。魚缸環境則需呈弱酸性,這時過濾器中的濾材,不但可當清潔魚缸的好幫手,還可改善PH值過高的問題。
假如魚兒大量死亡,飼主千萬不要一時心慌急著換水、加藥,王子睿建議,可先到信任的水族館找專家診斷狀況,再決定如何處置。若要棄養,切勿「放生」,否則恐會破壞環境。
(聯合報)
--
比大漲前便宜了 95汽油32.3元
油價連續十三周降價!中油公司昨天宣布,本周國內各式汽、柴油調降兩角。
其中,九二無鉛汽油跌破每公升卅一元,創下五個月來新低。台塑石化也跟進降價。
中油公司表示,由於歐美經濟數據不佳,國際原油價格直直落,本周已是國內油價連續第十三周調降,也比四月初大漲前低。
中油還表示,自本周起國內油價已恢復漲跌全額反映機制。
調整後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卅點八元、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卅二點三元、九八無鉛汽油每公升卅四點三元、超級柴油每公升廿九點四元。
與四月初油價一口氣大漲前相比較,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價格本周已比四月初便宜九角;柴油比大漲前便宜五角。
九五無鉛汽油本周則首次跌回大漲前門檻,比大漲前便宜一角。
客運、計程車補貼油錢 改價差折讓制
為減少油價上漲對公共運輸業的衝擊,交通部四月起協調中油對客運業、計程車等公共運輸業用油,每公升五元的定額折讓。但油價四月已來已連續十三降,維持高額補貼不合理,交通部昨天宣布,本月起將隨油價浮動來變更折讓額度。
交通部昨天公布第三季大眾運輸及計程車油價折讓措施,交通部表示,油價已十三次調降,目前九五汽油每公升卅二點三元、柴油廿九點四元,較四月價格下跌三點二、三點七元。七月起將改採「價差」折讓機制,配合油價漲跌檢討折讓額度,折讓金額最高上限為五元。
「油價折讓每差一元,每月就差了三百六十萬元。」國光客運總經理吳忠錫表示,國光客運現有一千零五十部車,經營全台九十條路線,每月用油達三百六十萬公升,油價支出約占總營業額的三分之一。吳忠錫指出,費率隨油價浮動方式堪稱合理,盼補貼措施能持續。
不過,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認為,交通部以四月油價高峰的折讓後額度作為未來折讓標準,並不合理。應檢視公共運輸用油占業者營運成本的比重多少,與油價浮動對於公共運輸服務影響等,再訂出合理的補貼折讓範圍。
(聯合報)
--
異形啟示錄/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被喻為是異形前傳的電影「普羅米修斯」上演,再度掀起了關於想像生物「異形」(Aliens)的討論熱潮,從一九七九年英國導演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拍攝的電影「異形」推出之後,至今已有卅三年歷史,以至於現今年輕一代,幾乎沒有看過最早的異形電影,但是對於五、六年級以上的人而言,異形
幾乎是陪伴著他們成長的米老鼠。
「異形」電影中的恐怖生物原創者為瑞典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R
Giger,他的作品融合生物體與金屬機械結構,開創了「生物機械」(bio-mechanics)風格。異形生物的構思,則集合了人們最害怕的經驗與最
覺得噁心的事物,包括爬蟲類、節肢動物、人體器官等等,顛覆了當年人類對外星太空的樂觀與單純。以往在「星際大戰」、「外星人」等電影中,外星宇宙是個充
滿驚喜的冒險樂園,外星生物也多抱持善意,不會任意傷害人類;但是「異形」電影呈現出一個殘酷且弱肉強食的宇宙,人類在其中淪為食物鏈中的底層,對宇宙的
拓荒雄心,演變成不斷地逃亡及求生的過程。
從異形電影第一集開始,就充滿了許多隱喻及啟示,也為不同產業帶來新的思考與靈感。影片中不斷地批判跨國企業的利益薰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犧牲人
命,也要取得異形這種毀滅性的生化武器。相對於異形第一集中的神出鬼沒,異形第二集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士.柯麥隆所拍攝,在這集中異形傾巢而出,陸戰
隊隊員火力全開,卻仍陷入異形盤據的星球,似乎暗喻著越戰的創傷經驗,對於老美而言,那些神出鬼沒的異形,正像是叢林裏的越共一般。
異形電影中的未來科技,經過多年來,許多已經逐漸實現,例如第一集中女主角雪歌妮薇佛操作有如「外部骨骼」的機械裝置,用來搬運貨物,突破了女性人體的極
限,類似的機械裝置,美軍也開始在波灣戰爭中實驗。第二集中,每個陸戰隊員頭盔上都有視訊系統、生命狀態顯示,讓長官在後方就可以監看一切,這種系統也已
經在波灣戰爭中實現。另外像濃縮塊體威士忌,使用時在機器下瞬間解凍,如今類似的理念,發展出濃縮型咖啡子彈,放在機器中,瞬間有香噴噴的濃縮咖啡。有些
科技例如太空旅行的冬眠艙、自動化的手術床,以及基因複製等等,在將來都有機會實現。
電影中也碰觸複製人的議題,事實上,導演雷利.史考特在其導演的電影「銀翼殺手」中,也是探討人類與複製人的倫理問題。在「異形」電影中,更深入討論了人
與複製人、畸形人、外星人,以及異形生物之間的人性問題,但是最終都讓人發現,宇宙中最可怕的生物,其實是人類自己;異形電影中的外星生物雖然殘酷,但是
卻不會自相殘殺,惟有人類才會殺害自己的同類,印證了聖經上的名言:「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有人說科幻電影具有預言與警世性格,異形電影至今風靡卅多年,在電影院中,除了驚聲尖叫之外,這樣的電影不知道是否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聯合報)
--
南韓行政新都世宗市啟用 政府分兩地
年底前 11中央部會陸續進駐
歷經十年爭議,南韓行政新都「世宗市」7月1日正式啟用,以緩解人口和資源過度集中首爾的問題,世宗市仍在進行第一階段都市計畫,總理府將於9月率先遷入,11個中央部會將於年底之前陸續進駐。
總統府、外交部仍留在首爾
世宗市耗資22.5兆韓元(台幣5877億元)打造,至2014年將有36個中央政府部門遷移到這裡辦公;但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國會等10個政府機構仍留在首爾,政府分處兩地,已引發徒增公務員通勤時間,拖慢行政效率的批評。
世宗市占地465平方公里
南韓人口和產值有一半集中在首爾和衛星城市,南韓行政安全部長官孟享奎日前巡視世宗市都市計畫時表示:「世宗市是南韓平衡區域發展的代表計畫,一定得成功。」
世宗市位於首爾以南120公里,地處南韓中心位置忠清南道,占地465平方公里,約為首爾的70%,但目前人口僅12萬人。依照政府規劃,政府機構完成遷
移後,世宗市將有一萬名公務員,隨著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都市計畫的完成,人口將在2015年增至15萬、2020年增至30萬,到2030年時成為人口
50萬的城市。
世宗市係以15世紀創造韓文的世宗大王命名,南韓前總統盧武鉉在2002年競選總統時提出遷都世宗市的構想,以吸引忠清南道中間選民的選票。但遷都計畫後來遭憲法法院裁定違憲,而把世宗市改為行政中心。
政府的「世宗市政府機構遷移計畫」規模逐漸減少,按最後定案的計畫,第一批遷移的包括國務總理室、企劃財政部、公正交易委員會、國土海洋部、環境部、農林水產食品部等部門,於2012年遷移至世宗市。
之後,教育科學技術部、文化體育觀光部、知識經濟部、保健福祉部、國家報勳處等部門將於2013年遷移至世宗市。最後,法制處、國民權益委員會、國稅廳、消防防災廳等部門將於2014年遷移至世宗市。
(聯合晚報)
--
狂喝模型機油解酒癮 他傷腎
酒癮和毒癮都是非常難戒斷的毛病,不少患者為了解癮,無所不用其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就碰到一名狂喝模型飛機專用機油的酒癮個案,結果解癮不成,腎功能卻嚴重受損,必須洗腎治療。
劉文勝表示,這名患者是40幾歲的中年男性,因為和家人相處不睦,常借酒澆愁。長久酗酒下來染上酒癮,每天要喝酒,但他每次酒後就鬧事,家人嚴禁他再碰酒,為了解癮,他只好另想辦法。
這名患者不知從哪裡聽來的旁門左道,竟把含有大量甲醇的模型飛機專用機油喝下肚,立即出現甲醇中毒的急性症狀,視力急遽下降;經緊急送醫急救,醫師馬上用大量酒精來緩解症狀,將病情穩定下來。
住院那幾天,他天天光明正大地「享用」醫師治療用的純酒精,喝得非常快樂。出院不久,他酒癮再度發作,竟然食髓知味地再次喝模型飛機機油,卻不幸喝出問題。
劉文勝說,這名患者第二次喝下太多機油,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只好緊急施以洗腎治療,把積存在腎臟及血液中的甲醇等毒素透析出來,才勉強救回一命。
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專員、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陳喬琪表示,酒癮患者為了解癮,什麼酒都喝,以前常見喝下摻了甲醇或工業酒精等假酒而中毒的個案,
嚴重者甚至失明或死亡。但他從事酒癮戒治醫療30多年,從未碰過有人喝模型飛機專用機油,再利用送醫急救解癮的例子,這名中年男性的案例也讓他直呼不可思
議。
陳喬琪解釋,甲醇一旦和視神經接受體結合,會嚴重破壞視神經導致失明,立即灌注大量乙醇(酒精),可讓乙醇和甲醇競爭和視神經接受體結合,減少甲醇對視神經及視力的傷害。
酒癮患者 平均壽命僅44歲
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專員陳喬琪指出,根據長期研究觀察,酒癮患者的平均壽命約僅44歲,若從他們20幾歲開始酗酒算起,不過喝了20幾年就喝掛了。
陳喬琪表示,這項長達10年的研究,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近500名住院治療的酒癮病患為對象,配合衛生署衛生統計的死亡檔,進行長期追蹤。進一步
分析發現,4成左右酒癮者年紀輕輕就死亡;另4成酒癮者雖沒在中壯年因酗酒而倒下,後來卻死於肝硬化、肝癌等併發症。其餘2成酒癮者不管怎麼喝,也都沒問
題,活得好好的。
為何同樣酗酒卻有不同下場?陳喬琪認為這和吸菸一樣,可能和個人體質和基因不同有關,但真正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面對自願或被迫上門求診的酒癮者,陳喬琪強調,動機是戒酒成敗的最大關鍵,只要有強烈的戒酒動機,2~3成酒癮者可在1、2年內不再喝酒,成功戒酒的機率
即大大提升。因此,碰到每一個求診的酒癮者,要先誘發他們的戒酒動機,再配合戒酒發泡錠及同儕鼓勵等輔助手段,協助這些酒癮者遠離酒精的誘惑。
(聯合晚報)
--
陽光美魔女 愛戶外不怕黑
綺顏診所院長吳敏綺是醫界公認的陽光型美女,一點也看不出是三個孩子,且老大已是高三大男生的媽媽。熱愛游泳、浮潛等各種水上活動的她,為了不讓紫外線在身上留下歲月痕跡,徹底堅持防曬美白原則,讓自己同時保有興趣,又能常保青春美麗。
吳敏綺昨天出席聯合晚報與友華生技主辦的「美女醫師」講座,和近百名讀者近距離接觸,暢談她經營美麗的心得。聯合晚報總編輯游美月很高興在夏天來臨時,請
到「陽光美魔女」吳敏綺,和讀者分享她兼顧運動,又能美白抗老的寶貴經驗。現場氣氛熱烈,讀者頻頻舉手發問,欲罷不能。
吳敏綺表示,紫外線是肌膚美白的大敵,一定要小心因應。紫外線分UVA、UVB及UVC三種,UVA又稱長波紫外線,穿透力強,可穿透雲層及玻璃,威力最大;UVB是中波紫外線,威力較弱;至於UVC則大都出現在南半球,對居住在北半球的國人影響不大。
防曬ABC Avoid、Block、Cover 遠離陽光、勤抹防曬、盡量撐傘
但不管是哪種紫外線,她提醒只要謹記「防曬ABC」原則,就可擁有一身美白的肌膚。A是Avoid,遠離陽光;B是Block,勤抹防曬美白產品;C則是
Cover,也就是每次出門時,都要盡可能撐傘、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服或戴上太陽眼鏡,減少肌膚曝露在紫外線的面積。
選擇防曬美白產品時,她建議挑選同時標示SPF及PA的產品。吳敏綺說,SPF是防曬係數,係數從15到50分多個等級,係數越高,對UVB的防曬效果越好。
SPF?PA? 找到適合的防曬產品
SPF係數乘以正常皮膚的曬紅時間,即為防曬時間。以平常曬太陽20分鐘皮膚就會曬紅來計算,擦上SPF15的防曬產品,就可延長皮膚曬紅時間達300分鐘;以此類推,SPF20 的防曬產品可延長到400分鐘。
PA則是UVA防曬效果的指標,通常在PA後面加1至3個「+」,PA+表示可以延後皮膚曬紅的時間2~4倍;PA++可延後4 ~8倍;PA+++則可延後超過8倍以上。
吳敏綺建議愛美女性,日常生活只要擦SPF20及PA+的防曬產品就行。若要在太陽底下活動2、3小時,可擦SPF20~40及PA++的防曬產品;至於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的人,最好擦上SPF40以上及PA+++的防曬產品。
不過她強調,防曬產品不能只擦一次,應每隔一段時間就補擦一下,才能確保防曬效果。如果從事游泳、衝浪等水上運動,最好一離開水面就立即補擦,不能偷懶。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吳敏綺歸納出全方位防曬妙招:一、不管夏天或冬天,要養成每天擦防曬產品的習慣。二、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是紫外線最強、最容易曬
黑、曬傷的時候,應盡量避免外出。三、出門儘量穿長袖衣服,而且要撐傘、戴上太陽眼鏡及寬邊帽子。四、減少在海邊、雪地及柏油路等紫外線反射強烈的地方逗
留。五、外出前的30分鐘,就要擦上防曬產品。
除了臉部和手腳四肢,她提醒注意脖子、下巴、耳朵等較常曝露在外的部位,也要做好防曬,平時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等抗氧化產品,強化防曬體質。
每個人的膚色都不同,如何才能認定自己的皮膚被曬黑了?吳敏綺建議不妨比較肚子及手臂外側的膚色差異。她說,肚皮是膚色最淡的部位,而手臂外側則剛好相
反,是人體膚色最深的地方,如果兩者間的色差很大,代表只要做好防曬及美白,還是有希望白回來。講座現場提問熱烈,謹將問答整理如下:
防曬美白正確觀
Q:出門時擦上防曬乳液等保養品,會隨時間流失掉嗎?需不需要補擦?
A:防曬乳液的防曬效果和防水性、抗汗性有關,也和從事的活動密切相連,會隨時間而遞減。對一些喜歡戲水的人來說,如果擦的是防水性高的防曬乳液,效果可以撐久一點;反之若擦的是親水性高的防曬乳液,效果會較快流失,因此必須視防曬乳液的屬性,再決定補擦的頻率。
Q:我擦美白產品後,再去曬太陽,有時臉上會出現黑斑,這是什麼原因?
A:有些美白產品具有光敏感性,尤其是含有對苯二酸等成分的產品,如果事先沒有同時做好防曬處理,就容易因曬傷而造成色素沈澱,進而出現黑斑。
Q:聽說防曬產品分化學性及物理性兩種,該如何挑選合適的產品?
A:化學性防曬產品可以吸收或過濾某些波長的紫外線,優點是質地清爽不油膩,但缺點是容易因刺激而造成皮膚過敏。物理性防曬產品可以反射及阻隔紫外線,缺點是質地黏稠不透明,優點則是低過敏性及安全。
如果屬於敏感性膚質,我建議選用物理性防曬產品,至於油性膚質的人,可以考慮使用擦起來清清爽爽、不油膩的化學性防曬產品。
Q:購買防曬產品時,價格貴就代表品質較好嗎?
A:價格不是選購防曬產品的主要依據,我認為選擇知名品牌,以及SPF、PA等成分標示清楚的產品,才是該考量的項目。知名品牌有它的信賴度,至於成分標示清楚,代表廠商敢為產品負責,較有保障。
Q:擦完防曬乳液後,要不要再擦隔離霜?
A:我認為兩者順序要對調過來。隔離霜是出門防曬的的基本配備,一般上班者只要擦隔離霜就行,如果當天要參加戶外活動,我建議不妨再擦防曬係數超過30的防曬產品,增加防曬效果。
Q:為什麼國內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最多只到50?
A:這是我國法規的規定,國外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可標示到70 、甚至100。儘管如此,國內最多只能標示到50,這是不同國家的規定,因此國內也有「SPF50+」的防曬產品,多了個「+」,代表防曬係數升級,防曬係數超過50了。
抗老方式多 選合適的
除了防曬美白外,皮膚一旦因老化而出現變薄、乾燥、粗糙及暗沈等現象,台北綺顏診所院長吳敏綺建議,就可透過醫美治療等方式,徹底解決問題。但應該用衛生署核可的美白成分。
常見的醫美治療,包括果酸換膚、左旋維他命C美白導入、微晶磨皮及雷射等。果酸換膚採用萃取自天然成分的甘醇酸、檸檬酸、苦杏仁酸、乳酸、胺基酸及複合酸等,分子量小,相對安全,但使用時濃度最好由低往高逐漸調整,慢慢建立皮膚的耐受性,才不會引發副作用。
左旋維他命C美白導入的作用,在於增加皮膚對美白成分的吸收,可每周做一次。微晶磨皮融合果酸換膚及左旋維他命C美白導入的作用,以每兩周一次為宜。
雷射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醫美技術之一,機種相當多,有淨膚雷射、白瓷娃娃雷射、柔膚雷射、碳粉雷射、魔顏雷射、粉餅雷射、飛梭雷射、迷你雷射、黑娃娃雷射及飛輪光雷射等,可說五花八門,令人眼花撩亂。
吳敏綺認為,這些雷射的效果因人而異,最好先和醫師充分討論及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項目,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聯合晚報)
--
動手術消鼾聲 發福又響震天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鼾聲震天、睡再久還是覺得累,不少人選擇以手術方式維持呼吸道暢通,不過手術並非一勞永逸,醫師發現約3至4成手術病患,術後生活作息未同步調整,幾個月後體型發胖,鼾聲恢復手術前「水準」。
■4成中年男性 容易打鼾
高雄1名40幾歲男子因枕邊人發現他睡眠時偶爾會停止呼吸,且鼾聲非常驚人,於是向高雄長庚睡眠醫學中心求助,開刀後一度睡覺靜悄悄,不料他睡好、吃好又不運動,2個月胖10幾公斤,再度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
高雄長庚耳鼻喉科醫師林新景表示,一般常見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患者睡覺時軟顎肌肉放鬆、舌根後壓,使呼吸道塌陷影響呼吸;據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40歲以上男性約4成有睡眠呼吸中止,女性則僅9%。
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晚上睡覺容易打鼾,有時會被口水嗆到,睡眠品質很差,睡醒經常滿身大汗,白天則有嗜睡情形;因睡眠時腦部反覆缺氧,長期恐造成動脈內皮損傷,罹患腦血管、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症候群、性功能障礙。
林新景指出,目前醫界常採用正壓呼吸輔助器、口內器等保守療法,但每晚入睡都必須配戴,許多病患覺得用起來不太舒服,何況進口正壓呼吸輔助器一台動輒7、8萬,直逼手術費用,也有不少病患乾脆選擇接受手術。
■減肥加側睡 鼾聲會變小
「手術前醫師必須從病人軟顎、舌根、鼻部構造來綜合考量。」他說,手術主要是維持呼吸道穩定度,外科手術後,約7、8成病患打鼾聲音可降至原本50%,至於呼吸中止症狀患者,也有超過6、7成可透過手術改善。
然而,也有患者術後變胖,造成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復發;林新景提醒,這類病人通常減肥、側睡就能減輕症狀,一般民眾則建議要維持規律睡眠,睡前不喝酒、咖啡、茶、不吃安眠藥,可避免深睡期發生睡眠呼吸中止。
(中國時報)
--
愛護角膜 隱形眼鏡挑透氧
台灣是近視王國,隱形眼鏡配戴人口逐年增加,但隱形眼鏡族常輕忽隱形眼鏡配戴時間長短及日常清潔保養,導致臨床上常見角膜健康出狀況的病患。台灣眼科學教
授學術醫學會秘書長林思源醫師表示,想要配戴隱形眼鏡,一定要經過專業眼科醫師驗配,聽取專業建議,了解隱形眼鏡材質與日常清潔保養的重要性,才能保障角
膜健康。
市面上較常使用的隱形眼鏡質材包括高透氧硬式與軟式,軟式隱形眼鏡又分為長戴型與拋棄型,常見材質包括傳統水凝膠及透氧量較高的矽水凝膠。如果有戴隱形眼鏡小睡習慣,建議驗配時應特別告知醫師,可考慮材質較不易脫水、透氧量較高的矽水凝膠材質。
此外一定要做好隱形眼鏡保養清潔,無論日拋、周拋、月拋或長戴型,都應遵守使用期限,並落實每日清潔、定期更換隱形眼鏡保養盒,才可避免清潔不當造成細菌感染。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今年推動「角膜健康照護網」,呼籲國人重視角膜健康,串連專業眼科醫師、民眾角膜健檢及社區宣導,提供正確的角膜健康資訊。
今年角膜健康活動提出「角膜健康3C主張」:即諮詢專業眼科醫師進行隱形眼鏡正確驗配(Correct)、落實隱形眼鏡日常清潔保養(Care)、建立定期眼睛健檢習慣(Check),提醒隱形眼鏡配戴者落實角膜健康保護工作。
(中國時報)
--
想要睡好覺 睡眠醫學正夯
早在19世紀,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就在作品中描述過1名小胖子,白天隨時都想睡,根據他所寫的症狀,研判應該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典型患者,但睡眠醫學領域發展較晚,台灣直到今年初,才發出第1批睡眠專科醫師認證。
「睡眠醫學正式定名,距今僅30幾年!」高雄長庚耳鼻喉科醫師林新景說,睡眠醫學是所有醫學類別中最年輕的,由於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睡眠品質,不少科別醫師相繼投入睡眠醫學領域,基礎研究及臨床經驗也蓬勃發展。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蘇茂昌表示,睡眠障礙範圍很廣,病人求診只會說「醫生,我睡不好」,但其實相關疾病涉及胸腔科、耳鼻喉科、心臟科、內分泌科、精神科等科別,非常需要跨學門診療。
他說,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包括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是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專長,而習慣性打鼾、白天嗜睡的患者,極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到醫院進行睡眠檢查,戴上儀器睡個覺,便知道睡眠品質是好是壞。
正因為睡眠醫學逐漸受到重視,求診人數日益增加,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推動「睡眠技師證照」,為國內培養睡眠檢查人才,去年底更舉辦考試、於
今年初發出第1批「睡眠醫學專科醫師證照」,目前共有近120位醫師通過認證。
(中國時報)
--
倫敦鯨咬傷戴蒙/呂紹煒
上月,金融界最矚目的事,不是歐洲的那筆爛帳,而是曾經因躲過二○○八金融海嘯而意氣風發的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執行長戴蒙,為「倫敦鯨事件」到美國國會作
證,尷尬的承認「對風險的管理不當」。這位不斷與「伏爾克規則」抗拒的銀行大老,栽了這次筋斗後,他的反對已經缺乏正當性與說服力了。
戴蒙領導下的摩根大通過去以穩健著稱;金融海嘯時,五大投資銀行或是倒閉、或是被收購、或是改制為商業銀行以逃過一劫,金融巨人AIG、花旗都接受政府紓
困,美國銀行也虧損累累,只有摩根大通屹立不搖,甚至奉政府之命出手收購其它投資銀行,戴蒙因而被認為是華爾街「最佳風險管理者」。
海嘯後,美國前聯準會主席伏爾克奉命擬定如何約束金融業、避免再發生類似金融災難時,所提出「禁止吸收存款的銀行進行自營交易」的「伏爾克規則」,但戴蒙
則堅決反對、不斷批評此規則,戴蒙稱自己公司為「固若金湯的資產負債表」,認為不該因某些同業不當的「賭博行為」而做此限制,他甚至稱之為「反美國的」。
戴蒙過去的資歷,讓他有資格說這番話。
但在這次被稱為「倫敦鯨事件」造成交易損失廿億美元(外界揣測最後數字可能達五十到七十億美元)之後,戴蒙頭上的光環消失了;這件事,反而證明了即使過去資歷再漂亮、再謹慎的銀行家,也可能敗在一時的疏忽─或貪婪上!
這次出事者是摩根大通首席投資辦公室的駐倫敦交易員,這名交易員去年下半年曾以十億美元下注作空一批垃圾級的債券,但其他對沖基金與銀行認為其風險很大,
因此進行了反方向操作。這名交易員並未因此縮手,反而越賭越大,按市場的做法就是要「把對手壓死、趕出市場」。這一役讓此交易員贏得「倫敦鯨」稱號,去年
他幫公司賺了快五億美元。但今年公司投資偏向作多,結果在此一過程中損失廿多億美元。
戴蒙在國會承認交易員未能理解此交易的風險、相關投資組合的限制不當、管理人員未能有效對交易員提出異議;這些話等於是說「我錯了」。外界更關注的是這些
交易,依照公司的說法,原本應該只是為其龐大的投資部位做避險;但從其運作方式來看,反倒比較像是為公司爭取獲利的操作。這個部門,過去三年就為摩根大通
賺進五十億美元,占公司獲利的十分之一。
對一個獲利如此高、對公司貢獻如此重要的部門及操作,要公司管理階層嚴守紀律、該放手、該賣出、該出場就要做到,似乎有點困難。對負責的交易員而言,每年豐厚的紅利,更可能要靠「賭贏這一把」才能實現。人性的貪婪本性及紀律是如此禁不起考驗,在此似乎又得到驗證。
(中國時報)
--
短評-跨不過梅克爾障礙
在德國總理梅克爾講出「只要我活著,就不會讓它過關」的話後,眾歐豬國引頸期盼的歐元公債,幾乎就難再談下去了,這個「梅克爾障礙」大概少有人能跨過。
不久前《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把全球比擬為正在下沉的輪船,並請求梅克爾「啟動發動機」。因為,在反撙節派國家及許多凱因斯學派的學者眼中,梅克爾近乎
偏執、毫無轉圜餘地的執行撙節措施,簡直是要大家去上吊。那些經濟已下滑到不行的國家,再緊縮則只有死路一條;這些國家下沉,歐洲也要拖下水,全球經濟當
然也蒙塵。
不過,梅克爾的堅持,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些財政已出大問題的國家,如果不撙節、反而要採擴張政策來提振經濟,請問錢從哪來?嗯,原來是從德國的金援
來,天下哪有這種慷他人之慨的凱因斯政策?所謂的歐元公債,其實就是拿德國的信用擔保,讓歐豬國家花錢,難怪梅克爾說出只要她活著絕對不讓歐元公債過關的
重話。
經濟規模最大的四個歐元國家中,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全都贊成發行歐元公債,只有德國強硬反對。但贊成的這三國都是財政狀況、國家債信都已有問題的國家,經濟講究實力原則。最有實力、等於要為歐元債券當保人的德國不贊成,這個戲碼就未必唱得成。
更何況,德國也算「吾道不孤」,其它財政健全的國家如芬蘭,也是反對歐元債券。至於全球第一大國美國,嘿,隔著老遠的大洋觀戰,嘴巴喊著歐洲要盡快解決問題,但口袋卻一毛不拔。
(中國時報)
--
西班牙獲EFSF金援 希臘要求比照
德國總理梅克爾上週在歐盟高峰會做出重大讓步,歐洲媒體形容梅克爾是大輸家,德國媒體甚至表示此例一開,其他接受救助的國家恐群起要求比照。希臘已計劃要求歐盟給予西班牙式待遇,得到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直接救助。
此次峰會允許做為金融防火牆的歐洲穩定機制(ESM),可直接救助歐元區成員國銀行,對西班牙無疑是一大利多;此外,接受ESM救助可免除三巨頭(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及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嚴格監督,此舉為義大利倘若要申請紓困清除一大障礙。
歐洲境內媒體形容梅克爾為峰會的大輸家,德國明鏡週刊評論指出,儘管梅克爾放棄了幾項她一直堅持的核心訴求,卻是一次「聰明讓步」。
德國世界報則認為,放寬對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援助條件,恐會引起其他已接受紓困的國家跟進,同時上週德國國會通過歐盟財政協定與ESM,該報直指歐洲「是衝著德國的錢而來」。
雅典報紙Kathimerini網路報導,希臘政府考慮提出請求,讓EFSF也可以直接參與希臘銀行的資本重組。
明鏡週刊觀察,財政協定對於梅克爾將是最重要的武器,往後可對債台高築的國家推行嚴格的撙節政策,這表示義大利得如同德國一樣量入為出,不能再增加債務負擔,且得把債務所占GDP比從一二○%降至六十%,才能從ESM獲得優惠的資金。
再者,增長計劃只不過是一些空口承諾和願景,這不可能促進歐洲的經濟增長,也不會再多花德國任何錢。
(自由時報)
--
台灣學術界的駭客性格/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日前國科會主委及副主委共同發表對於學術「科研指標」看法,可算是國科會對於過去學術研究評選標準所進行的一項重要改革聲明。就像朱主委用「渡河木筏」所
做的比喻一般,當離對岸(進階學術成就)還有段距離時,我們需要木筏(科研指標);但當我們到了對岸,就要把筏捨棄。可見過去強調量化的科研指標,在完成
階段性任務的同時,某種程度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副作用,重者甚至威脅台灣整體學術研究的主體性及動能。因此這種因應時代變化的反思及改變,理應勢在必行。
只是橫在國科會眼前的難題是,捨棄木筏上岸後,總是需要找尋下一個陸行的工具。
這幾年吾人在整體高教體系的觀察是,學術圈中普遍地存在一種「駭客性格」。由於這幾年高教大環境丕變,許多原本出發點良善的制度設計,最終卻常在教師們艱辛的生存及業績壓力下,被有意識地破解。
例如公部門鼓勵大學透過各種計畫案來提升學研品質,結果教師們就以補習班的精神,透過工具化的手段來鑽研提案的技巧;鼓勵大學與業界間的「產學合作」,以
縮短校園及職場的落差,造成有老師直接自己花錢向外面的公司「買」產學合作,以保持業績亮麗;強調期刊的引用率,以鼓勵有影響性的研究,結果就聯合熟識的
學術夥伴彼此策略性地交互引用,形同交叉持股;鼓勵教師研習來因應新時代的學習觀,就有學校透過集點卡來約束老師(有參加才有點數),在不情願的參與下,
導致老師在會場裡面補眠、打電腦或改考卷,但帳面蓬勃;強調透過評鑑來汰換體質不佳的科系,學校就透過合聘、約聘或聘任退休教師等不同對策來「提升師
資」,最後該過的不過,不該過的過了。相關的高教駭客情節,可謂不勝枚舉,然而這些駭客性格的體現並非老師自願如此,多是大環境使然。
或許很多人都會同意,教育中有許多重要的質素是不能「立即」或「量化」被看到的。過去大家廣泛接受量化指標原因,常因它看起來比較「客觀」,簡單來說,它
是不論科學背景或人文背景都看得懂的「共通語言」,即使它可能不是最有意義的表述。所以可說是用一種最廉價的「方便性」,來尋求表面上的公平。在被動的意
義上,量化的科研指標確實可以達到防止魚目混珠的目的,只是,若我們長期在推動教育或研究的時候,「防弊」的思維多於「興利」,「方便性」的考量多於「理
想性」,那可能也就是大環境崩壞的開始。若然,學術界的「駭客性格」就會無所不在,再多的防弊措施終將防不勝防。
當台大的生開始感嘆過去有傅斯年、殷海光,而現在只剩下各種抽象數據上的「頂尖」,那麼我們似乎就該意識到,這幾年高教發展中典範人物與典範精神的無形消翳。當高等教育的老師言談間只剩「我這裡幾篇?」「你那邊幾點?」時,我們理應知道很難有真正卓越與獨特的研究。
好的學術研究及大學精神,絕對是需要靠理念來引領方能走得久遠而深刻。在這一次國科會的重要宣示中,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原本的學術偏食已然造成國內學術
研究的營養不良,確實已經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只希望當國科會在捨棄木筏並尋求新的載具之時,能夠以造就良善的大環境為念,不要讓新的制度或作法再再地
激發出這群聰穎頭腦底下的駭客因子。因為對於整體國家社會的發展而言,真的太浪費了。
(中國時報)
--
爐渣何以引發政治風暴?/楊永年(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兼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近來因為「爐渣」引發「政治風暴」,成為社會媒體關注的焦點。而當很多人將焦點放在政治人物、關鍵錄音帶與相關事證,探究是否有人從中獲取「暴利」;卻很少人會去注意,何以爐渣這種不起眼的「事業廢棄物」,竟會引發治風暴?
爐渣屬於事業廢棄物,而且目前台灣工廠生產的爐渣,含有戴奧辛或其它重金屬,有環境汙染之虞。但在制度規範不足與龐大經濟誘因趨使下,使得業者認為有機可
乘;拿了「處理費」後,有時又拿一筆「掩埋費」,加上挖取乾淨土壤去賣,等於達到「一魚三吃」的效果。簡言之,爐渣其實是有汙染之虞的廢棄物,應作特殊處
理流程,不宜被直接掩埋或再利用;或若要直接利用,應有明確規範或管制,否則可能汙染或破壞生態。
然而,目前因為爐渣處理過程不夠透明,創造許多有利可圖的空間,使得「政治人物」和「商人」有合作的空間「處理這些爐渣」,引發了這次的政治風暴。關於爐
渣實際管制案例,台南市在環保團體與環保局共同努力下,已有幾起的爐渣「不當使用與環境汙染」的裁罰案例。但爐渣在全台「廣泛」利用的情形下,這些裁罰案
例,僅係「鳳毛麟角」,仍未形成社會大眾關切的焦點。
爐渣何以會引起政治風暴?筆者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關鍵因素:
一、龐大利益:爐渣不應該是有助經濟發展的經濟誘因,而是可能是有環境汙染之虞的生態破壞誘因。因此,背後潛藏不當的經濟利益,應該成為社會大眾囑目的焦點,而這又和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二、管制不明:近年來,因為環保團體開始關注爐渣不當掩埋與傾倒,開始受到一些重視。問題是,針對爐渣管制部分,似乎仍沒有清楚的流程規範。因此就目前而
言,爐渣的管制是不嚴謹、不透明的;而且,民眾或環保團體,對於爐渣其實並沒有充足的資訊,使得不當掩埋或處置的爐渣,可能隨時引爆成為破壞環境、生態與
健康的殺手。
三、資訊不透明:我們需要的是,讓所有生產爐渣、有毒廢棄物(含廢溶劑)的業者,以及處理這些事業廢棄物的業者,對於廢棄物處理,都能有清楚明確的資訊。
讓所有政府相關單位、環保團體、學術團體,以及民眾等,都能隨時監督與瞭解目前事業廢棄物清理流程的現況,以杜絕黑箱作業產生的不當後果。
對於這起事業廢棄物(爐渣)所引發的政治風暴,司法單位固然應該調查清楚。相關的環保部門與廢棄物處理業者,也應針對這起爐渣引發的環境汙染問題,作清楚的流程處理交代。甚至,政府環保部門應藉此機會,建立事業廢棄物的全民監督或公開透明機制。
(中國時報)
--
澳洲開徵碳稅 高達歐盟2倍
為對抗氣候變遷問題,澳洲加入歐盟和紐西蘭的行列,於周日開徵極具爭議性的碳稅。前3年每公噸排碳達23澳元,高達歐盟的2倍。
按照新制規定,從燃煤火力發電廠到冶煉廠,澳洲約350家排碳量高的污染大戶,每製造1噸二氧化碳就得繳交23澳元(23美元)碳稅,是歐盟地區2倍多,歐盟目前徵收碳稅每噸約8.15歐元(10美元)。
澳洲財政部估計,碳稅將使澳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2012~13年升高0.7個百分點。這段期間,澳洲電價預估將調漲10%,一般家庭電費預料每周將因此增加3.3澳元。不過,政府將提供平均每個家庭每周10.1澳元的補貼。
澳洲這項碳稅計畫也將自2015年起開放碳交易,污染者與投資人可收購海外碳權,或與已建立碳稅機制的歐盟與紐西蘭進行碳交易,南韓與大陸等正在研擬相關制度的國家也是未來的交易對象。
吉拉德政府盼透過碳稅的開徵,讓澳洲在2020年前,達到每年排碳量起碼減少1.59億噸的目標,相當於路上少了4,500萬輛汽車行駛。由於依賴煤炭發電,澳洲的人均排碳量高居已開發國家之冠。
除基於環保減碳的目的,總理吉拉德還表示,實施碳稅後,國庫可望在開徵的第1個財政年度增加40億澳元進帳,有助改善經濟。
不過保守在野黨仍對政府徵收碳稅大加反對,擔心企業會將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生活成本飆升,同時也有害產業發展。
反對黨領袖亞伯特(Tonny Abbott)在推特上揚言,一旦在明年大選贏得執政權,將立即取消碳稅制度。他曾矢言明年勝選後會廢除採礦稅。
民意支持度跌到谷底的吉拉德,她領導的工黨日前遭遇選舉挫敗,期盼7月1日上路的新制能替執政黨挽回聲勢。
但選民似乎不買帳,對吉拉德未遵守2010年不會開徵碳稅的競選承諾相當憤慨,據澳洲知名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民調,63%澳洲選民反對碳稅新制。
(工商時報)
--
澳洲 開徵碳排稅
為因應日益嚴重的碳排問題,澳洲1日正式開徵碳排放稅,開徵前3年將照定價課徵,2015年起再導入堪稱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機制,屆時碳稅金額
將改採浮動價格,並為大型污染者提供向海外購買「碳補償」的機會。由於澳洲許多大企業仰賴火力發電,碳排問題嚴重,總理吉拉德不顧強烈反彈、力挺碳排稅,
最後很可能讓她賠上烏紗帽。
7月1日起,澳洲國內包括燃煤火力發電廠與冶煉廠等約350家大型污染者,每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需繳納23澳元(約703台幣),價格是目前每噸徵收約
8.15歐元(約308台幣)的歐盟的兩倍多。2015年起,擴大開放污染者和投資者從海外購買「碳補償」,與有類似制度的歐洲國家和紐西蘭等國碳交易,
正在研擬相關制度的南韓和中國,屆時也可能是碳交易對象。
澳洲人均碳排放量高居已開發國家之冠,吉拉德不顧開徵碳排稅會阻礙工業發展的反對聲浪,力主澳洲需要碳排稅來因應氣候變遷,並減少溫室氣體污染。澳洲政府
希望透過碳稅等措施,落實在2020年前減少1億5900萬公噸碳排放的承諾,也就是相當於4500萬輛上路汽車的碳排放量。
吉拉德告訴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我國花了漫長歲月,辯論如何制定碳價和因應氣候變遷,如今終於敲定一切…這是我們抓住未來、抓住清潔能源未來的一天。」
然而,即便是碳稅開徵,澳洲碳排放交易制度能否存續,仍是問號。澳洲在野黨表示,碳稅將損及就業和經濟,如果他們明年下半年選舉勝出取得執政權,將廢除這項制度。
(自由時報)
--
移交15年 特首梁振英就職 香港貧富差距創40年新高
胡錦濤上一次訪問香港是在二○○七年,當時適逢北京奧運臨近,加上中國經濟發展為香港帶來觀光客及投資熱錢,香港民意對他來訪普遍持正面態度。不過,胡錦
濤這次蒞港主持香港特首佈達,港人卻有極不相同的感受。主權移交十五年來,貧富差距日深、絕大多數人買不起不動產,以及對中國介入香港事務愈來愈深等問
題,都使港人的不滿日益加深。
對「中國人」身分認同創13年新低
七一前夕,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最新民調顯示,香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下滑,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更創下十三年來新低。據調查,港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感,下跌至一九九九年以來新低,對「香港人」認同感反而創九七政權移交以來新高,達八.一一分。
言論緊縮、人權紀錄倒退
分析家指出,主權移交十五年後,香港如今面臨許多挑戰:房地產價格飆升到一九九七年以來的新高,原本就是亞洲最嚴重的貧富差距、創下四十年來最高紀錄,空
氣污染持續惡化,以及香港政制進展緩慢,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直選遙遙無期。北京曾說香港特區可能最快二○一七年開始普選特首,卻只是沒有保證的承諾。
蓋洛普民調顯示,目前香港痛苦指數在全球排名第五十七,比喀麥隆、辛巴威及尚比亞等非洲國家還高。去年七月一日有逾二十萬人上街遊行,抗議政府施政無能,社會分配不公,今年更有據稱多達四十萬人走上街頭,表達對現狀的不滿。
中國民眾反思一國兩制 中共「後院起火」
另一方面,為紀念香港主權移交十五週年,中國官方媒體對香港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大量正面報導,但這類報導同時也反襯出中國和香港的巨大差距,引起中國民眾對中國社會治理和政治制度的反思,讓中共當局「後院起火」。
例如,看到香港政府廉潔、法制健全、食品安全有保障,許多中國人質疑,同為中國公民,香港人有的,為何「大陸」人無法企及?新浪微博有網友問道:「香港人的生命就重要,難道『內地』人民的生命就如此不值錢嗎?」「『大陸』人永遠是次等公民嗎?」
胡錦濤在主持梁振英就職儀式後表示,「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廣泛」,一名帶著女兒遊行的婦女表示,胡錦濤這話「很奇怪」,
讓她不明白何謂自由。她說,如果香港人不發聲,香港未來就將變成中國。另一名二十歲大學生說,「香港人權紀錄倒退,言論自由縮小,記者面臨更多阻礙」。
就職演說全程講普通話 梁振英被批磕頭
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一日宣誓就職,與歷任特首截然不同的是,他隨後全程以「普通話」(Mandarin)發表就職演說,八成九港人日常溝通的廣東話
(粵語)一句不說,引發外界議論。紐約時報報導,若說梁振英放棄使用廣東話是一個奇怪的選擇,幾乎可肯定的是,理由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場。梁振英選擇
使用普通話發表就職演說,等於是跪在胡錦濤面前「磕頭」(kowtow)。網友更酸梁普通話「講得真好啊,還有兒發音」。
華爾街日報報導,數十年來,中共將普通話訂為官方語言,做為統整全國方言的方式。然而,廣東話仍是港人日常主要用語,官方聲稱使用人口高達八成九,甚至透過港劇和流行音樂反向輸出中國「內地」。
語言向來是香港與「祖國」關係緊張的引爆點之一,今年稍早前,還曾發生過佐丹奴(Giordano)和阿尼亞斯貝(agnes
b)等服飾品牌,因使用簡體字遭消費者抗議。據報導,佐丹奴旗下位於銅鑼灣、旺角、尖沙咀及東湧四區分店,店內幾乎九成以上的宣傳標示牌均使用簡體字及英
文,但沒有繁體字標示。更早之前,將軍澳也有餐廳僅提供英文及簡體字餐牌,遭到「棄正從簡」踐踏港人文化、向「內地」觀光客獻媚、歧視港人的抨擊。
二○一○年,廣州市政協會議提案建議為因應該年底舉辦的亞運會,電視台應增加普通話播報時間,「讓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廣州」,不料卻引爆一場波及粵語文化
圈,甚至海內外的「粵語存廢」之爭,當時香港也大力聲援,香港的廣東省政協常委更指控「香港有人」挑撥離間、煽動廣州人示威。
在梁振英之前,歷任特首的就職演說都是廣東話和普通話夾雜並用,包括二○○七年就職的卸任特首曾蔭權,他的就職演說雖然同樣當著胡錦濤的面,採用的卻是廣
東話。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者李芝蘭認為,梁振英此舉不難理解,因為「這是一個重要場合」,或許知道演說會在全中國廣播,因此梁振英的演說對象是「內地」的
廣大民眾。
(自由時報)
--
發胖主因吃太多 垃圾食物非禍首
2012年2月刊登在「自然」雜誌的評論中,提數據指稱各國糖消耗量與肥胖率成正比,並建議對糖徵稅。但是糖用得愈多與肥胖者愈多,並非必然。
澳洲研究曾經發現,從1980到2003年的肥胖發生率上升3倍,但在此一期間,其糖消耗量卻減少16%,這被稱為「澳洲矛盾」(Australian paradox)。
一般食物常被分為「致胖」與「非致胖」兩類,「致胖」類食物就是所謂的垃圾食物。以前許多人不喜吃肉,因為怕油膩致胖。最近卻有傳言指稱,米飯都是澱粉,而澱粉是容易致胖的糖類,所以出現女生吃肉、不吃飯的風潮。其實,這些都沒有實證根據。
一些研究認為,某些食物比較容易致胖,但這些都是調查性研究,並未控制研究對象的每日總攝取熱量。其發胖的結果可能來自於攝取量太多,而非食物品質本身。
2009年新英格蘭雜誌刊登1個低熱量食物的前瞻式研究,其研究對象分成4組,各組食物總熱量相同,但含不同比率的糖、蛋白質與脂肪。經過2年之後,4組體重都沒有明顯差別,證明營養素種類不會影響胖瘦。後來其他前瞻式研究,也都證實這個結論。
高纖維、低熱量的蔬菜、水果,一直被相信有瘦身效果。但根據能量不滅定律,含100大卡熱量的牛排,與含100大卡熱量的蔬菜,吃下肚後,增胖的效果不會有差異。
2012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的1個研究,在10個歐洲國家對37萬人追蹤5年。結果發現在控制總攝取熱量之後,蔬果攝取量跟體重的變化無關。
那些被評為垃圾的食物,都是很好吃的東西。既然好吃,就一定容易「續嘴」。「續嘴」引起的過度飲食,才是「肥胖海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美食、自助餐、
吃到飽、買一送一,都是肥胖的幫兇。相對地,所有難吃食物都可稱為健康食物,因為吃了它,就會讓你不想再吃,想胖也胖不起來。
文明帶來美食,美食引起「續嘴」,「續嘴」則造成肥胖。糖與其他「垃圾食物」的確會讓人上癮,但出問題的是人類失控的口腹之慾,「垃圾食物」只是「懷璧其罪」而已。
(自由時報)
--
3多防便秘 多纖維、多喝水、多運動
「藥師,你幫我看一下,醫師有幫我開便秘藥嗎?」「李女士,這個藥袋裡的XXX藥物就是瀉劑。」李女士說:「上個月去別家醫院開的便秘藥根本沒效。雖然醫師叫我要多喝水,還有做運動什麼的,可是太麻煩了,還是請醫師開強效一點的藥給我吃比較快啦。」
「李女士,便秘吃瀉劑只是一時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先知道造成便秘的原因,然後…」不等我說完,李女士拿了藥,匆忙離開櫃檯。
很多人都像李女士一樣,有便秘的困擾卻只想靠吃藥解決,但瀉劑能夠長期吃嗎?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現代人飲食愈來愈精緻化,高纖維食物的攝取量漸漸不足,加上常因工作忙碌疏於適時喝水,且下班疲累後不想運動,便秘的發生率也就愈來愈高,甚至已成為求診時常見的疾病。
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像是食物過硬難以消化、喝水或纖維素攝取不足、缺乏運動、生活壓力緊張繁忙,引起大腸肌肉緊張、疾病(胃腸道功能障礙、糖尿病、甲
狀腺功能異常等)、使用藥物(如抗組織胺藥、三環類抗憂鬱藥、止痛劑、含鈣或鋁的制酸劑、鐵劑、部分利尿劑與鈣離子阻斷劑等)。另外,懷孕婦女及老年人因
為生理因素,也易有便秘問題。
治療便秘應先探究原因,以適當處置(如治療好相關疾病、改變生活型態、調整易引起便秘的藥物等)。若是非得吃瀉劑時,則以短期使用為原則(一般最好不要超
過7天),因為若長期過度使用瀉劑,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和水份缺乏,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腸道傷害,如腸黏膜發炎反應、腸平滑肌表面萎縮等。
瀉劑依作用機轉可區分為膨脹性、潤滑性(如液體石蠟mineral oil)、鹽類(如氧化鎂、草酸鎂)、高滲透壓性(如甘油)及刺激性(如番瀉葉cascara、bisacodyl、蓖麻油castor oil)瀉劑。
預防便秘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時多攝取纖維食物、多喝水與適度運動;另外,固定的如廁時間,可讓身體形成穩定的排便生理時鐘。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則是改善便秘的最重要原則。
(自由時報)
--
考前喝提神飲料 當心咖啡因超量
考季來臨,不少考生熬夜為了提神,常常是茶、咖啡及提神飲料一起飲用,期望能「消除疲勞」、「持續精力充沛」。但如果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咖啡因攝取過量!
通常市售的提神飲料,成分包含:維他命B群、維他命C、糖類,多數並含有咖啡因。消基會曾檢測市售提神飲料,發現8成含有咖啡因,部分未依規定標示咖啡因含量,有些也只標示茶精,讓消費者沒有聯想到其中含有咖啡因。
提神飲料能提神,主要是內含的維他命B群可以刺激中樞神經,讓人清醒警覺;糖類是身體可以馬上利用的形式,幫助體力恢復。咖啡因可促進腦部內分泌素分泌增
加,刺激中樞神經及交感神經,使人精神亢奮,並延長腦部清醒的時間,在短時間內保持警覺性提高、思考力清晰,這也是市售提神飲料添加咖啡因的目的。
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過量喝下這些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心悸和失眠,也會出現焦慮和血壓上升的現象。
考前過量飲用咖啡因,可能會有心悸、焦慮,甚至可能讓思考力及專注力降低。
另外,心血管病患、孕婦、哺乳、骨質疏鬆症患者、腎臟病患、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者,要更小心飲用,以免影響身體健康,糖尿病病患也要注意提神飲料內含的糖分,以免影響血糖的穩定。
偶爾喝提神飲料並無妨,但千萬不要過度依賴,甚至再併用茶及咖啡,以免咖啡因超量。
要提醒的是,短暫提神不等同消除疲勞,提神後,有可能會覺得更累。真正的提神妙藥是適度休息,將預支的體能補充回來,以及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
(自由時報)
--
酗酒、暴飲暴食 小心惹上胰臟炎
王先生是急診的常客,每隔幾天就會拜訪醫院一次,那天他又被送到急診室,痛苦地哀號著:「醫師啊!我的肚子很痛!趕緊打一支止痛針!拜託啦!」
像王先生這樣嗜酒如命的人,在急診室經常性出入,已造成了他僥倖的心理,以為每次都能平安度過,所以每天仍繼續大量喝酒。
直到這次併發肚子脹痛、呼吸喘、血壓量不到,被緊急插呼吸管路、中心靜脈管路、插導尿管及胃管等治療措施,以提供大量的輸液及升壓劑、減緩腹脹、引流小便等,但經過一番搶救後,王先生還是「蒙主召見」。
胰臟俗稱「腰尺」,位於人體後腹腔,平常是摸不到的,其功能為分泌消化液,幫助消化及分泌胰島素,促進糖的代謝。胰臟炎是指胰臟受到本身分泌的酵素所消化,而導致發炎的現象。
引起胰臟炎的常見原因有:酗酒、膽結石代謝異常(如高血脂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暴飲暴食、感染(如病毒性肝炎、腮腺炎)、藥物造成的副作用等。
一旦發生病變,可能會出現腹痛劇烈,甚至疼痛反射至背部、腹脹、嘔心、想吐、發燒、高血糖,少數會有腹水、肋膜積水,嚴重時,可能導致腸胃道出血、敗血症、休克、器官衰竭而死亡。
胰臟炎無特別的藥物治療,其治療的方針就是讓胰臟好好休息,以緩解症狀。生活注意事項為戒酒、採「低油、清淡」飲食、禁止攝取刺激性飲料(如咖啡、酒精)、控制血糖及血脂肪、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如制酸劑、胰酵素),並定期返院追蹤治療。
急性胰臟炎發作時,的確會讓人腹痛難耐,但這也正是它最明顯的病徵。由於急性胰臟炎有可能致命,所以胰臟炎一發作,其症狀可輕可重。因此,民眾對於劇烈的
急性上腹痛絕對不可等閒視之,特別是長期酗酒、高血脂及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所以就算是為了生活而忙碌工作,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