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20713

再飆破38℃ 台北變「熱島」

受太平洋高壓籠罩影響,昨下午一時十分台北出現攝氏三十八點一度高溫,是台北站七月第四高溫紀錄。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各地多維持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北市仍有機會出現逾攝氏三十七度高溫,中南部地區高溫約攝氏三十三到三十四度,提醒民眾外出做好防曬準備。


台北高溫頻創紀錄,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昨在臉書指,從氣溫分布圖看到火紅一片的台灣地圖上,台北盆地內呈現一團紫色區塊,就像海中島嶼,「熱島」名稱就是由此而來。

鄭明典臉書釋疑
鄭明典解釋,熱島效應原是研究海島高溫現象,天氣學者發現,都市能源使用多,水泥建築物林立,導致白天明顯高溫,類似海島高溫,才有「都市熱島效應」說法。
氣 象局預報員姜禮鴻說,南方水汽北移,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中部地區、北部山區及東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民眾外出請記得攜帶雨具。周 末太平洋高壓略微減弱,午後雷陣雨範圍逐漸擴大到中部以北地區的平地,南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各地高溫略降約攝氏一到二度,北部地區高溫約攝氏 三十五度,中南部及東部地區高溫約攝氏三十三到三十四度。記者張勵德

(蘋果日報)
--
北市再破38度 今起有陣雨

七月的台北有夠熱。昨天下午一點十分,中央氣象局台北氣象站測到攝氏卅八點一度,這是今年七月北市第二天衝破卅八度高溫,已經追平一九五一年以來,七月北市高溫達卅八度的最多天數紀錄。

氣象局預測今天北市高溫約卅七度,可望追平另一項歷史紀錄:七月北市最多連續天數(五天)高溫達卅七度。

昨天很熱的地方還有板橋卅六點五度、淡水卅四點八度、台中卅四點六度,大部分地區中午都在卅四度上下;連日高溫讓許多在外民眾叫苦連天,直呼應該要放假。

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說,太平洋高壓今天還在,各地依舊晴朗炎熱,中午前後最高溫約卅三到卅六度,大台北地區上看卅七度。

謝旻耕說,今天風向逐漸轉吹西南風,夾帶水氣吹進南部地區,南部將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午過後,中部地區、北部及東北部的山區也可能下局部短暫雷陣雨。

謝旻耕指出,下周一前南部不定時會下局部短暫陣雨,周末中部以北、東北部也會下午後陣雨。但他提醒民眾,周末白天氣溫只比昨天下降一、兩度,還是很熱,只在下雨時才稍稍降溫。

乾熱多喝水 悶熱要小心/劉廣英(文化大學理學院前院長)

七月十日台北市下今年來最高溫攝氏卅八點三度,昨天也達卅八點一度,雖都略低於前年七月三日的卅八點六度,但已讓大家深覺不安,並討論「熱浪」是否已將入侵?

「熱 浪」是heat wave,其相對者就是「寒流」(cold wave)。寒流就是源自極地大陸冷高壓,能使台北溫度下降至攝氏十度之寒冷氣流,語意非常明確。相對而言,熱浪就有點混淆,但已約定成俗,認定那就是讓 人受不了的熱。問題來了,要熱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受不了?

問題看似簡單,但牽涉到人體排汗降溫能力,所以實際上頗為複雜。首先,排汗需要體內有足夠水分,而後要排得出汗。前者靠喝水,後者靠圍繞身邊空氣之相對濕度是否已達百分之一百,也就空氣是否已飽和,如是,汗就會排不出去,降溫作用就消失了,體溫會迅速攀升。

所 謂相對濕度,指空氣之飽和度,其值等於實測水氣壓與同溫下飽和水氣壓,以百分數表示之比值。通常可以溫度與濕球溫度差值表示,兩者每差一攝氏度,相對濕度 約降百分五。這也就是說,以卅八點三計,如果相對濕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則濕球溫度約為近似體溫之卅六點三度,也就是排不出汗了,準此,高溫配高濕就是悶 熱,就會有中暑危險。

好在近日相對濕度約百分之七十或更低,有足夠的排汗空間,所以夠熱但尚未達危險程度。

特別要指出的是,以上之溫度,是氣象局發布之測站溫度,也就是非陽光照射下的空氣溫度,熱天時節低於我們的感覺溫度,尤低於陽光直射下的溫度,因此中暑多發生於戶外。我認為政府宜訂定對戶外工作與操演之停止標準,以保障相關人員健康與安全。

以上分析可知,氣溫在攝氏四十度以下,相對濕度低於百分之七十,雖熱但對健康人無害,都可靜靜度過(運動會產生代謝熱);熱天暴露於戶外陽光下,容易受熱中暑,不可不慎,並請記著:「乾熱多喝水,悶熱要小心」的小叮嚀。

(聯合報)
--
38.1度烤台北 紫外線全台拉警報

猛烈的太陽持續「烘烤」台灣,昨天台北市高溫飆上三十八.一度,是今年入夏以來第二高溫,台北市連續四天超過攝氏三十七度,各地紫外線也幾乎都達「危險級」,玉山監測值高達十五,平了今年山區最高值。

氣象局預測,明天開始除了中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北部也開始出現午後雷陣雨,會稍微降溫,溫度可能再降一度。北部仍有可能再破三十七度。

環保署紫外線監測預報系統顯示,昨天全台紫外線量幾乎都達「危險級」,曝曬大太陽下十五分鐘就會曬傷。

(中國時報)
--
入夏第二高溫 板橋36.5度也是今年次高 38.1度!台北「熱島」 連4天破37度

連 日高溫,昨天台北氣象站在下午一點十分測得高溫卅八.一度,為今年入夏第二高溫紀錄,板橋卅六.五度高溫,也是該站今年第二名高溫;台北已經連四天出現超 過卅七度的高溫,氣象局預估今天北部地區仍會出現卅七度高溫,不排除將追平二○一○年的連五日高溫紀錄,民眾要持續抗暑防曬,適時補充水份。

台北盆地如悶燒鍋

連續四天都是台北地區比中南部熱,氣象局預報員姜禮鴻分析,主因是太平洋高壓旺盛,加上台北人口、車輛密集,都市「熱島效應」更讓盆地地形的台北有如悶燒鍋。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更在臉書上刊出昨日下午一點的全島氣溫圖,並形容「台北盆地內一團紫色(攝氏卅六.一度~四十度)區塊,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在海中的島嶼?」對照其他縣市的紅色(卅三度~卅六度)區塊,鄭明典說「熱島」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北部今仍有37度高溫

氣象局表示,今天受到西南風帶及些微水氣影響,南部地區可望會有局部陣雨,中北部在午後會出現局部短暫雷陣雨,部份水氣有機會使高溫略降,但整體氣溫仍然偏高,預估北部仍會有三十七度以上高溫。

外出防曬 多喝水

豔 陽高照,暑熱逼人,不少年輕人跑到海邊戲水避暑,由於紫外線超強,氣象局提醒民眾別忘了做好防曬工作,並且適時補充水份。想知道何時前進貢寮海洋音樂祭比 較舒適?可以參考氣象局的鄉鎮預報http://www.cwb.gov.tw/township/chfx/NDFD.html),民眾只要點選「新北 市貢寮區」可以看到每一小時的溫度及舒適度情況,網頁上的氣象局吉祥物「雲寶」也會告訴民眾各個時段的天氣情況。



(自由時報)
--
天熱逾28℃ 怠速不罰 開善門 息民怨「法可以廢了」

汽 機車怠速逾三分鐘取締政策上路月餘,首次有民眾遭罰。台南市陳姓女子前晚開車在百貨公司門口等人,在車內吹冷氣、聽音樂逾三分鐘遭取締、被罰三千元。由於 入夏來高溫不斷,執法引發民怨,環保署決定增列氣溫逾攝氏二十八度免罰條款,最快下月實施,每年有近六個月免罰,地方政府批:「法令可以廢了!」

全國從上月起取締怠速逾三分鐘車輛,機車違規罰鍰一千五百元起跳、汽車三千元起跳,到上月底,全國共稽查七千兩百輛車次,但環保署考量天氣炎熱,建議各地政府以宣導為主,僅台南市環保局前晚七時許開出全國首張三千元罰單。

台南傳開罰首例
台南市環保局指,全國首名遭罰的三十歲陳姓女子,前晚開車到百貨公司門口接人,車停路旁卻沒熄火,並在車內吹冷氣、聽音樂,稽查員以儀器偵測確認該車怠速逾三分鐘,依法開罰三千元。陳女向稽查員說,她剛停三分鐘就被罰,「很冤枉」。
由於怠速取締政策上路後,不斷有立委、地方環保局反映,天氣過熱、取締政策太嚴,環保署近日完成「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熄火管理辦法」修正,增列「高溫免罰」條款,未來只要氣象預報隔日氣溫逾攝氏三十度,或稽查人員執法時溫度達攝氏二十八度,則不取締。新規定預計下月上路。

等於有半年不罰
據氣象局觀測,去年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單日出現逾攝氏二十八度高溫的天數分別有一百六十六天、二百一十七天及二百一十八天,換句話說,未來北部一年有近六個月怠速免罰,中南部地則有約七個月。環保署則估計每年六到九月將處於免罰時段。
另現行只有排班前三輛計程車怠速免罰,未來也將放寬到只要在排班、候客都不罰。考量身障者、老人上下車不方便,也增訂「乘客上下車時間」不計入怠速時間。

綠黨:門檻太低
北 市民眾陳遠新說:「政府總算有在聽取民意。」不然台北市熱到像烤爐,還不能開引擎吹冷氣、太不人道。台南市環保局局長張皇珍感嘆,「那這個辦法可以廢掉 了。」做環保不應看溫度幾度去執法,何況現在夏天隨便都超過攝氏二十八度。綠黨召集人潘翰聲也認為溫度門檻訂太低,「那這個政策整個夏天就都沒用了!」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則認為,台灣地區夏季天氣十分炎熱,尤其最近頻頻出現極端高溫,適時放寬怠速取締政策,可以避免因高溫造成的危害。

汽機車怠速取締政策修正規劃
◎現行規定
.汽機車在道路、停車場及轉運站,怠速未熄火逾3分鐘,機車最少罰1500元、汽車罰3000元、大型車罰5000元
.招呼站候客的前3輛計程車免罰
◎修正方向
.排班、候客狀態計程車一律不罰
.新增高溫免罰條款,氣象預報隔日超過30℃或稽查時溫度達28℃不罰
◎上路時間:預計下月

(蘋果日報)
--
怠速罰3000元 南市開第一槍

台南市環保局執行反怠速稽查,告發新法六月一日實施後全國第一件怠速違規案,一名女駕駛因停車怠速逾三分鐘未熄火,被開罰三千元,當時溫度在廿九度至卅度之間,並未超過環保署建議的卅度以上免罰的標準。

南市環保局長張皇珍表示,第一張罰單總是要開出去的,否則法都訂了,再不開罰,沒有人會認為怠速違規會被開罰,一切以平常心來執法。

不過,因「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反彈不斷,由於正逢夏季,立委、計程車業者及地方環保局紛紛反映,天氣這麼熱,車上不開冷氣根本是活受罪,因此環保署蒐集各界意見,目前主要朝向「高溫排除」、「排班計程車排除」兩個方向進行修法。

取締怠速政策實施以來,因飽受外界批評,罰款又高,稽查人員也開不下手,而以勸導為主,實施後各縣市都未開出任何罰單,台南市則是第一件。

受罰女駕駛傻眼 認為罰太多了

環保局稽查員表示,這名女駕駛於十日晚間七時左右,在台南市中山路一家百貨公司外停車等人,車輛怠速未熄火超過三分鐘,而被稽查人員蒐證告發。被開罰的陳姓女駕駛當得知罰款高達三千元,當場傻眼,認為罰三千元未免太高了,希望先勸導就好,她下次不會再犯了。

不過,稽查人員說,發現當事人停車未熄火時,並未第一時間前往取締,而是繞到他處回來後,發現對方還在怠速中,經蒐證怠速時間也超過四分鐘,違規明確才依法告發。

稽 查人員說,台南市於九十七年訂定實施全國第一個反怠速自治條例,機車罰五百元,小型車罰一千元,現在環保署新法機車要罰一千五百元,小型車罰三千元,民眾 心裡會想「日子都這麼難過了,還罰這麼高」,因此開罰時也很慎重,包括同時以紅外線熱像儀及風車怠速器二種儀器錄影判定該車輛怠速逾三分鐘未熄火,當時溫 度也在廿九度至卅度之間,並沒有超過環保署建議免罰的卅度。

環署擬修法排除高溫、排班計程車

環保署目前修法方向為「高溫排除」、「排班計程車排除」。「高溫排除」指前一天氣象局預報氣溫達到或超過三十度的縣市,不取締怠速,另外則是排班計程車全面放寬,原本前三部排班計程車不要求熄火,改成只要排班的計程車都不必熄火。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除了上述兩項規定之外,環保署也繼續蒐集各界意見,預計八月召開部會、各縣市環保局研商會議,之後會再舉辦公聽會,修法放寬規定。

(自由時報)
--
4~12歲 後座童未繫帶 下月開罰

搭 小型車後座強制繫安全帶去年八月上路,四到十二歲兒童坐後座繫安全帶原僅宣導,宣導期月底屆滿,下月起四至十二歲兒童坐後座若未繫安全帶,一般道路罰駕駛 人一千五百元、國道罰三千到六千元。考量體形較小的兒童恐被安全帶勒脖,應搭配增高坐墊或學童用座椅,計程車無此配備,會遭勒脖者可免繫。
交通部 路政司科長林福山昨說,現在四歲以下搭車要坐兒童安全座椅,否則罰一千五百到三千元,下月一日起,四至十二歲坐後座未繫安全帶也將開罰。四到十二歲或體重 十八到三十六公斤的兒童體形較小,安全帶恐勒脖,應搭配增高坐墊或學童用座椅,若不勒脖可免用、直接繫帶;考量計程車無此配備,會被勒脖者可免繫。
昨出席交通部宣導記者會的部落客「維尼媽」,育有兩歲、四歲和八歲孩子,長子原本搭車常解開會勒脖的安全帶,但考量緊急煞車時會往前衝撞,維尼媽表示為了孩子安全,車上一定會準備增高坐墊。

雪隧大客車距 增為百米
此 外,交通部也預告將修正「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最快下月起,大客車行駛雪山隧道車距將從七十公尺延為一百公尺,小客車車距仍維持五十公尺。 雪隧南下隧道五月發生火燒車事件,照明等設備受損,速限從九十公里降為八十公里,現因設備已修復,下周二起,南下隧道速限將恢復為九十公里。

小型車載嬰幼童規定
1歲以下,或10公斤以下
應安置於車輛後座之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

1歲~4歲,或10~18公斤
應坐於車輛後座之幼童用座椅

4歲~12歲,或18~36公斤
應坐於車輛後座,搭配增高坐墊並綁安全帶;若安全帶不勒頸,可不用增高墊
註:4歲以下兒童安全座椅規定已上路多年,4歲~12歲童之規定8/1起開始取締

(蘋果日報)
--
後座兒童未繫帶 下月開罰

八月一日起,四至十二歲以下兒童搭小客車後座未繫安全帶將開罰。交通部表示,一般道路罰駕駛人一千五百元,國道、快速道路罰三千至六千元。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一歲以下嬰兒應選擇「臥床」;一至四歲使用幼童用安全座椅;四至十二歲兒童則繫安全帶,若會「勒脖」請家長搭配安全座墊。

不少家長擔心帶孩子搭計程車,無法隨時準備安全座椅,交通大隊表示,兒童搭計程車會從寬認定,不會硬性開罰。

(聯合報)
--
兒童沒繫安全帶 下月起開罰

家中有小孩的家長請注意,八月一日起,家中有四至十二歲,或十八至三十六公斤的兒童,乘坐小型車時必須繫上安全帶,違規將開罰一千五百至六千元。

交 通部昨天偕同靖娟基金會聯合宣導此一交管新措施。交通部道安會執秘謝潮儀表示,零至一歲或十公斤以下嬰幼兒須使用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一至四歲或 十至十八公斤幼童則需使用幼童用座椅,四至十二歲或十八至三十六公斤的兒童,若繫安全帶不勒頸者即可直接繫安全帶,兒童如果身型小會勒到脖子,則請搭配使 用學童用座椅。

4歲以下或不到18公斤 須用幼童座椅

靖娟基金會董事長林志嘉表示,美國研究顯示交通事故中後座未繫安全 帶死亡率為有繫安全帶的二.七倍,國內警政署統計 交通事故中未繫安全帶的死亡率是有繫安全帶的三.六倍。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報告更指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有效降低兒童在車禍撞擊後傷亡達七成 以下,未乘坐兒童安全座椅的嬰幼兒傷害程度則是有乘坐安全座椅的八倍。紐西蘭及英國也都有相關嚴格規定。靖娟執行長林月琴則建議家長保護兒童五步驟,確認 安全標章、試試安全帶、確認不勒頸、加裝學童椅、安全又舒適。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四歲以下且十八公斤以下兒童,若沒使用安全座椅,處一千五百元至三千元罰鍰;逾四歲或逾十八公斤,沒有繫妥安全帶者,一般道路處一千五百元罰鍰、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則處三千至六千元罰鍰。

違者罰一千五百至六千元

此 外,二月起已針對成人於車輛後座未繫安全帶首先開罰,謝潮儀指出,過去五年間,台灣汽機車增加二百一十萬輛,但警政署統計,交通事故發生後,二十四小時內 死亡的人數逐年減少,民國一百年已比九十六年少了一○二三人,儘管有民眾抱怨不便,且認為市區車速慢似無必要,但從統計數據看來,確有正面效益。

警政署統計,全國各警察機關於二到六月期間,一共取締八五四四件後座未繫安全帶案件,其中六九五四件是取締駕駛人,另有一五九○名乘客因不聽駕駛勸告而遭開罰。

新 北市警局交通大隊執法組組長吳郡卿表示,汽車張貼深色隔熱紙,是第一線員警認為執勤最困難之處,因此多是從一般酒駕、或各類交通臨檢勤務中,趁車輛停妥、 車窗降下時,順道查看;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大隊長黃勢清表示,開罰初期民眾難免有反彈或抱怨,但現在多數民眾已逐漸養成習慣,抱怨和開罰的情形越來越少。

(自由時報)
--
腦血流量不足 孩子易暴怒 國內首度確診 好發於7至17歲

三軍總醫院昨發表對高中生進行的大規模篩檢結果,首度在國內診斷出精神疾病「嚴重情緒失調」。醫師表示,嚴重情緒失調好發於孩童與青少年,患者因大腦支配情緒管控的血流量不足,易出現愛頂嘴,情緒失控行為,若未治療,長大易罹患憂鬱症。

三 總精神部昨公布國內首份嚴重情緒失調報告,該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表示,該院去年對七百多名北市高一新生做問卷調查,先篩檢出情緒易失控的罹病 危險族群,再以問診、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方式,確診三十多名、百分之五高中生罹患嚴重情緒失調,這也是國內首度確診此精神疾病。
葉啟斌說,嚴重情緒失調是美國醫界提出,好發七至十七歲的孩童或青少年,患者因大腦支配情緒管控的杏仁核與前額葉部位血流不足、致功能異常,先天就比常人易情緒失控。

溺愛恐致惡化
葉啟斌指,若後天父母嬌生慣養,會讓其患者病況惡化,常無故暴怒、挫折忍受度低,家長應帶其就醫,溺愛恐會讓孩子病得更重。
嚴重情緒失調可透過核磁共振與問診協助確診,葉啟斌說,患者在經用藥與行為治療約三個月後,多可見成效,若未治療,成年時易引發憂鬱症。上述三十多名確診高中生,已陸續安排進行治療。

愛頂嘴也是病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岺(音同玲)說,過去認為部分青少年易怒、會攻擊人是血氣方剛,現對嚴重情緒失調有新診斷依據,可幫助更多患者確診。
家長陳韋成說,沒想到小孩愛頂嘴也可能是種病,會多注意孩子身心狀況。十七歲的林彥君說,最近看到許多學生情殺案,這些殺人者有可能是得嚴重情緒失調,才會情緒失控。

嚴重情緒失調小檔案
成因:大腦支配感受與控制情緒、行為的杏仁核與前額葉部位血流量不足致功能異常
症狀:易怒、挫折耐受度低、常頂嘴甚至動手攻擊
好發:7~17歲孩童或青少年
治療:心理治療搭配抗憂鬱劑等藥物

(蘋果日報)
--
青少年動不動就不爽…是病!

不 爽,可能是一種病。國際新制定的第5版精神科診斷準則,把青少年常見的「不爽」行為,正式列名為「嚴重情緒失調」,或「破壞性情緒失調」。台北市立聯合醫 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心智科研究醫師蔣立德表示,新版診斷準則預計明年實施,台灣也將加入,有助於精確診斷有此問題的青少年。

三總:約1成青少年符合診斷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日前對北市約680名高職一年級新生進行調查,初步發現約1成符合嚴重情緒失調診斷,和國外調查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會談確認,3%至5%受訪學生罹患嚴重情緒失調。

這些有嚴重情緒失調的學生,45.5%同時也有過動症,36.4%合併對立性反叛疾患,31.8%合併嚴重型憂鬱症,18%躁鬱症,必須對症治療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情況嚴重者 會自殘、攻擊他人

嚴重情緒失調常見症狀,包括覺得遭到不公平對待後, 會出現言語或破壞、報復行為,且持續時間至少一年以上。情況更嚴重時,會出現割腕、拿刀片劃傷自己、用菸燙傷自己或撞牆等自傷行為;還有人會暴力破壞東西,或攻擊師長、同學,甚至報復妨害他們達成目標的人。

葉啟斌說,嚴重情緒失調的年輕人,常合併睡眠障礙、講話時不容別人插嘴、常侵擾別人的空間等問題。他們多是家裡的小霸王,予取予求、嬌生慣養,常要求別人立刻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加上講話很直,易造成他人莫大的內心創傷。

案例:男大生殺害心儀女學生

日前某大學男學生殺害心儀女學生,就是典型嚴重情緒失調患者所為。葉啟斌表示,他們欣賞某個異性時,一旦遭拒絕就心生不滿及怨恨,進而攻擊對方。以前精神科將這些患者診斷為躁鬱症或過動症,也提不出好的治療策略。新的診斷準則有助於改善這種情況。

越早處理情緒 發作機率越低

葉 啟斌表示,治療這類患者除了使用情緒穩定藥物,也要提醒他們學會辨識情緒的方法,在情緒將爆發前先問自己為何不爽,再從中找出因應憤怒的方法。他強調,越 早處理情緒,發作機率越低,也才不會傷人或自戕。他成立一個網站(www.kimogi.org.tw),可提供不爽青少年或成人自我篩檢。



(聯合晚報)
--
青少年易暴衝 可能罹患精神病

青 少年遇到挫折或達不到要求就不爽、暴怒,小心已罹患被稱作「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過去這種問題常被誤認成躁鬱症、過動症,因此沒有對症下藥,導致 情況惡化,易演變成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指出,國內這種「不爽青少年」盛行率約三%至五%,如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或許能減少社會事件發生。

預定明年出版的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已重新認定此種「嚴重情緒失調」或稱「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破壞性情緒失調」好發在七至十七歲青少年,他們一旦覺得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就易產生言語或行動上的破壞行為。要符合此種疾病,「不爽行為」至少須持續一年以上、一周發生逾三次,且在兩個不同場合。

葉啟斌表示,去年九月抽查台北市七百名高一生,發現其中三%至五%符合「破壞性緒失調」診斷,其中四十五.五%同時有過動症、三十六.四%同時有對立性反叛疾患、卅一.八%合併有嚴重型憂鬱症、十八%有躁鬱症問題。

葉啟斌指出,病患因腦部血流量不夠,大腦接受他人反應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迴路出狀況,別人已經生氣了卻不察覺。此外,體質也讓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易怒之外,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或暴力行為。

葉啟斌指出,治療「破壞性情緒失調」,應先治療合併疾病,再輔以情緒辨認與控制的相關輔導;這些青少年若沒有及時被診斷與治療,成年易導致重度憂鬱症。

(中國時報)
--
沉迷電玩 青少年暴衝 破壞性情緒失調

越來越多青少年稍不如意就會打人鬧事、自殘自殺,看似血氣方剛的性格,其實可能是最新文明病「破壞性情緒失調」,國內每百名高中一年級新生中就有3到5人罹病。

明年列新版精神科診斷準則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主任葉啟斌指出,現代父母放任孩子沉迷電玩網路與凡事有求必應的錯誤教養方式,正持續破壞青少年「察言觀色」與「衝動控制」的能力,導致其不是白目惹禍,就是動輒暴衝鬧事,建議父母應檢討教養模式,以免養出「暴衝世代」。

年輕宅男只因父親多念幾句就以鐵鎚弒父、法律系大學生因好玩結夥搶劫情侶、青少年一言不合就互砍橫死街頭,這些一時衝動犯下的離譜罪行,令社會各界難以理解,但醫界已逐漸找出答案。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科去年一項針對台北市高一新生的最新調查,當中高達10%符合「破壞性情緒失調」(嚴重情緒失調)的診斷,其中更有3%至5%獲得確診。此病是一種最新的診斷標準,將列在明年5月國際精神科醫學界新版精神科診斷準則中。

葉啟斌指出,此病主要症狀是,當患者自覺遭不公待遇或言語,就會出現言語或行動上的破壞或報復行為,持續時間至少一年以上。如果不及早治療,不僅會加深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挫折感,到成人期後容易演變成嚴重型憂鬱症,甚至出現自殺行為。

成人後易變成嚴重憂鬱症

三總該項調查發現,罹患破壞性情緒失調的青少年中,有45.5%同時罹患過動症、36.4%同時罹患對立性反叛疾患、31.8%合併嚴重憂鬱症、18%合併躁鬱症,已達需要就醫治療的程度。

葉啟斌表示,此病除肇因體質遺傳因素外,亦與生活習慣與教養模式有很大關係。舉例來說,目前青少年過度沉溺網路與電玩,在聲光刺激強烈的虛擬世界中,需求很容易立即得到滿足,但回到現實世界中卻有很大落差,於是面對挫折忍耐力就下降,容易不耐煩、情緒失控。

葉啟斌建議,要預防這種精神疾病,父母不能太溺愛孩子,也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以免因此降低其挫折忍耐度,建議父母以集點獎勵的方式,延遲孩子從需求到獲得滿足的時間。

檢討教養 少玩電玩多到戶外

此外,暑假來臨,家長應減少孩子玩電玩、上網的時間,儘量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或多做運動。多運動可鍛鍊耐性,並刺激腦內神經滋養因子的分泌,修補缺損腦神經細胞,有助加強情緒控制力。

(自由時報)
--
孩童預防近視 看書距30公分

Q.朋友的孩子才念小三,沒看電視與打電腦的習慣,近視度數卻一直增加,為何會這樣?該如何改善?
A.孩童近視為多重因素,並不是沒有看電視與打電腦習慣,就不會罹患近視,也可能因為遺傳或讀書時眼睛未與書本保持適當距離所致,建議大人應帶孩童至眼科就醫,若孩童近視僅100至200度內時,可在醫師指示下,先使用散瞳劑治療,未必需要直接配戴上眼鏡。

半小時休10分鐘
若要減少孩童罹患近視或近視度數上升的機率,應養成在看書、打電腦等近距離用眼行為時,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習慣,而眼睛應與書本保持30公分的距離,如果發現孩子走路,常撞到東西,應懷疑可能是有近視或其他眼疾等問題,建議就醫進行檢查。

(蘋果日報)
--
幽浮訪地球「外星人來觀光」 英政府解密 6700頁X檔案

英國政府昨天公布逾6700頁關於外星人的「X檔案」機密文件,首度證實英國國防部曾經設置「幽浮辦公室」,專門調查民眾目擊幽浮等外星人相關事件,但始終無法證實幽浮真的存在。調查報告指出,如果世上真的有幽浮,有可能是外星人來地球進行軍事偵察、科學研究或者觀光。

英 國國家檔案局(National Archives)昨公布25份機密文件,包括英國政府的幽浮(UFO)政策、國會議員針對幽浮的質詢紀錄,和民眾報案目擊幽浮的內容等。這批檔案證實英 國政府很認真看待幽浮這件事,有人建議應該設法取得外星人製作幽浮的技術,用來開發國防武器。英國防部甚至在1950年到2009年設立幽浮辦公室 (UFO Desk),專門追查幽浮真假,被喻為「英國政府最詭異的工作」。

接聽民眾目擊來電
不過,幽浮辦公室的「幽浮專家」, 不像美國影集《X檔案》(The X-Files)主角那像,穿著幹練的套裝到處追查外星人的下落,而是整天坐在辦公室接聽民眾的目擊幽浮報案電話。一名幽浮專家透露:「我在這份工作當然 也累積了一些關於幽浮的知識,但我發現最好的解答辦法還是詢問Google大神。」

瓜分經費慘遭裁撤
幽浮辦公室營運的59年內, 接到上萬件幽浮目擊報告,平均每兩天就有一人通報看到幽浮,不過大多只是飛機、氣球或其他物品的反光,但仍有5到10%的幽浮至今無法解釋。1995年的 報告指出,這些所謂「幽浮」目擊事件,可能是前來刺探敵情的外國軍機或惡作劇,如果真的是外星人的幽浮,看起來似乎對地球沒敵意,可能只是來觀光而已。幽 浮辦公室因為每年花掉英國政府約232萬元台幣,被批評瓜分國防經費,一度被轉到皇家空軍旗下,最後慘遭裁撤。

「無臉人走下幽浮」
曾 經有威爾斯的飯店主人宣稱,看到有圓頂幽浮「像月亮一樣」落在飯店後面,兩個穿著銀色服裝的「無臉人」走下幽浮,然後開始到處測量。不過,幽浮專家調查後 認為這可能只是惡作劇,因為附近的商店就有賣一樣的銀色服裝。另外,幽浮辦公室從2005年開始,陸續接到民眾驚慌失措報案指稱看到「奇怪的火球」,後來 發現只是當時正好從亞洲傳到英國的「天燈」。
不過幽浮專家說:「沒證據可證明有外星人、幽浮、外星生物的存在,或他們曾拜訪地球。然而宇宙這麼大,人類僅查探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不能排除其他星球上有高等智慧生物存在。」
英政府昨天公布外星人機密文件,但仍無法證實是否真有外星人。資料照片

報你知 幽浮指不明飛行物
美 國空軍在20世紀中創造出「幽浮」這個名詞,用來指稱無法辨別的不明飛行物體(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簡稱UFO),從此成為外星人飛碟的同義詞。不過,民眾向當局舉報的幽浮,後來大多數被證實只是探測氣象的氣球,或一般飛機的燈光等,但仍 有5%到10%的幽浮無法解釋,至今仍是謎。

(蘋果日報)
--
恐龍嘿咻 愛狗爬式 英國學者推論雄性陰莖應逾3米

「恐龍如何交配」一直是古生物學家熱愛的研究題材。先前研究認為,體積龐大的恐龍較有可能採取「背後式」嘿咻。最早研究恐龍交配的英國學者曾指出,恐龍交配姿勢不但從後面來,且公恐龍陰莖長度應超過3公尺。

研究恐龍交配的先驅之一、已故英國學者哈斯代(Beverly Halstead),於1988年在《Omni》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恐龍嘿咻應該是「女前男後」的姿勢。他形容:「公恐龍以前肢搭在母恐龍背上穩定姿勢,抬起後腿,尾巴則彎起放在母恐龍尾巴下。」

水中交配減負擔
現今的爬蟲類或鳥類多半沒有陰莖,交配時以洩殖腔互相接觸;不過仍有少數種類仍具陰莖,因此學者推論,部分品種的恐龍也有陰莖。
今 年2月,美國明尼蘇達州麥卡萊斯特學院生物學助理教授羅傑斯(Kristi Curry Rogers)表示,背後式是恐龍唯一可行的交配姿勢。學術界認為體重數十公噸的恐龍要交配不容易,以狗狗交配的背後式可能性較高;另一派學者認為恐龍在 水中嘿咻,以水的浮力克服體積障礙。
有科學家上月在德國發現一對嘿咻中死亡的烏龜化石,但有關恐龍交配的考古證據始終付之闕如。

(蘋果日報)
--
恐龍化石上發現羽毛 打破大蜥蜴形象

考古學家在德國境內發現一只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由於該化石的尾巴和松鼠的尾巴如出一轍,因此研究人員推斷所有的恐龍都有一定程度的羽毛,並非現今大眾印象中,過度成長的蜥蜴模樣。

據了解,化石在德國巴伐利亞石灰岩礦場中被發現,年齡約在1千5百萬年,種類為斑龍,是一種大型,雙腿站立的的肉食性恐龍。

考古學家奧利佛拉赫特表示,「這個化石令我感到震驚,撇開保存度相當完整的羽毛來說,這一定是截至目前被發現最美麗的恐龍化石」。

目前羽毛只有在虛骨龍的身上發現過,由於虛骨龍是恐龍種族中的一個分支,所以很有可能每一隻恐龍都有一定量的羽毛存在,也使的恐龍目前的形象受到挑戰。

(台灣醒報)
--
阿滋海默症可早25年預防

阿滋海默症治療出現新曙光。美國研究發現,病人在出現記憶力衰退、大腦思考能力下降的25年前,其實已「有跡可循」,只要科學家能針對這些早期病症研發出預防性藥物,將可打破目前只治標不治本的困境。

腦部斷層可測知
美 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貝特曼領導的團隊發現,阿滋海默症病人在症狀出現前約25年,腦髓液中開始出現「澱粉樣蛋白」(amyloid);症狀出現前約 15年,腦部斷層可見源自「澱粉樣蛋白」的「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的斑塊。掃描還可見腦部結構萎縮及稱為「tau」的有毒蛋白在腦髓液中增加。
症狀出現前約10年,大腦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某些記憶能力衰退也可被偵測。此研究刊登在前天出刊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冰島科學家史蒂芬森前天也在英國《自然》期刊發表研究指出,導致阿滋海默症形成的基因,可能伴隨攜帶該基因的變種,且足以抑制病症形成。若能研發出模擬變種基因效果的新藥,可望能抑制阿滋海默症。

(蘋果日報)
--
研究突破 阿茲海默症發病前25年能測出

科學家首度定出遺傳性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發展的「時間表」(timeline),發現早在出現記憶力衰退症狀的25年前,患者腦部已有變化。這項突破有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期刊」上的研究,提供患者病發前脊髓液、腦部大小、腦部斑塊變化的「時間表」。

來自英國、美國和澳洲的128人參與這項研究,他們的父母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患者,他們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遺傳了三種引起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突變之一。早發性患者通常在30和40多歲就發病,一般患者通常60多歲才發病。

研 究人員檢視他們父母病發的年紀,推測他們可能病發的年紀。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驗血、脊髓液檢驗,以及腦部掃描和心智能力評估。結果發現,早在病發前25 年,就可在脊髓液裡測出阿茲海默症腦部斑塊的重要成分。到了病發前15年,可從脊髓液裡測出腦細胞的蛋白質堆積增多,也可測出腦部部分萎縮。到了病發前 10年,腦部葡萄糖的消耗變化更加明顯,並出現輕微記憶力衰退。

阿茲海默症學會研究部主任巴拉德表示:「這項重要研究強調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部變化,早在病發前幾十年就出現,對未來的診斷和治療意義非凡。」

他說:「這些研究結果也顯示,非遺傳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可能在早期也出現變化。但我們無法確定,還需要更深入研究,才能證實兩者之間有連結。」

(聯合報)
--
阿茲海默症 發病前25年就有徵兆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十一日刊登的最新研究,阿茲海默症最早造成的變化,其實在症狀出現的二十五年前就已經開始,科學家認為,若能在發病的二十五年前就偵測到阿茲海默症,並及早治療,治療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提高。

華 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以一百二十九位阿茲海默症顯性遺傳者為實驗對象,這些成員有五成機會遺傳到造成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大多數的人發病時間和自己得病 的父母一樣。研究學者以實驗對象的家族病史做為根據,預測他們開始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狀的時間,並描繪出阿茲海默症出現之前,人體脊髓液、腦大小、腦斑出現 等腦部不同變化的時間軸。

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最早期的徵兆為脊髓液中的類澱粉蛋白下滑,而且在阿茲海默症預計發病的二十五年前就能檢查 到。發病前的十五年,就能在腦部掃描中看到與阿茲海默症相關密切的乙型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protein)。其他的腦部掃描則顯示大腦組織縮小、脊髓液中名為「tau」的腦蛋白增加。發病的十年前就會出現腦部無法正常使用葡萄糖以及記憶力衰退 的現象。

兩種新藥測試結果 今秋分曉

目前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只治療症狀,但是無法阻止疾病進程。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治療切入的時間點太晚。研究人員打算利用這次研究的資訊,在病患出現症狀前進行藥物測試。

兩 種有助清除澱粉樣蛋白的最先進藥物測試結果將在今年秋天出爐,包括已經進入研究後期,由輝瑞、嬌生和Elan三大藥廠研製的「bapineuzumab」 阿茲海默症疫苗,以及禮來(Eli Lilly)公司的「Solanezumab」。實驗中新藥「crenezumab」也用於治療哥倫比亞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病患。

另一項 十一日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由冰島基因公司deCODE負責的研究則指出,關鍵的乙型澱粉樣蛋白增加,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但有一種罕見 的保護性基因突變卻能減緩乙型澱粉樣蛋白的增速,保護大腦對抗神經退化疾病,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通常沒有這種基因突變。擁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可以活到八 十五歲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四十五%。科學家希望能開發抗乙型澱粉樣蛋白的藥物,模仿基因突變的保護效果,減少對腦部有害的乙型澱粉樣蛋白。

(自由時報)
--
心肌梗塞只止痛 害翁死 醫判刑

胸痛至彰化署立醫院急診的78歲翁陳萬恭,心電圖及X光檢查出不正常及側面梗塞,醫生彭楷瑜卻診斷成胸骨處壓痛,只給止痛劑,兩天後陳翁因急性心肌梗塞致心臟破裂猝死,台中高分院判醫生彭楷瑜2月又15天徒刑,得易科罰金7萬5千元。可上訴。報導╱許淑惠 圖片╱資料照片

案例 心電圖顯示不正常
78歲翁陳萬恭2006年5月21日胸痛至彰化署立醫院急診,由38歲醫師彭楷瑜安排心電圖及X光檢查,電腦判讀「不正常的心電圖」、「側面梗塞」,彭卻診斷陳翁背農藥桶產生胸骨處壓痛,僅予止痛劑治療;兩天後陳翁倒臥溝邊猝死,解剖判定死因急性心肌梗塞致心臟破裂。
彭辯稱陳翁無高血壓、心臟病等高危險因子,也無呼吸困難、冒冷汗症狀,服用止痛劑後胸痛已緩解,主張離院後猝死與其醫療無關。但檢方認定彭無視電腦警示,未進一步安排檢查或會診心臟專科醫師害死陳翁,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將他起訴。

判決 未留院 違醫療常規
法 醫解剖認定陳翁心肌梗塞發生時間,可自死亡往前推算1至3日,醫審會鑑定也指心電圖出現異常波段並警示「建議與心臟專科醫生就胸部疼痛等症狀會診」,已提 醒醫師有急性心肌梗塞可能性,彭楷瑜卻輕率排除,未將陳翁留院作心肌酵素檢查及追蹤心電圖變化,有違醫療常規,台中高分院判彭2月又15天徒刑,得易科罰 金7萬5千元。可上訴。

如何避免心肌梗塞
★戒除菸酒,起居規律放鬆心情勿操勞。
★避免三溫暖或用過冷、過熱水泡澡。
★飲食應低鹽、低膽固醇,避免油炸及辣椒等刺激性調味品。
★有胸痛、胸悶或心絞痛症狀時,立刻含硝基甘油舌下錠,若無效隔5分鐘再含一顆,3顆後症狀未緩解即須送醫。

(蘋果日報)
--
喝茶不喝水 易疲勞 利尿流失水分 影響代謝功能

據人力銀行業者調查,約6成上班族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許多人選擇喝咖啡提神,方晴誼營養師昨(12)日表示,咖啡喝多會導致心悸,另外喝茶不喝水,使代謝功能變差,反而更加疲勞。建議選擇保健品來補氣,並適度運動才能改善疲勞。

羅珮琳中醫師表示,依中醫觀點來看,經常晚睡會造成氣血虛弱,因而常感倦怠。許多上班族常喝咖啡、茶提神,這些飲料含有咖啡因,雖可提神,但喝多易使注意力不集中,反降低工作效率,且若含糖或奶精,更會造成脂肪堆積,建議改善生活習慣,如睡眠充足、多吃蔬菜水果等。

先了解 工作壓力大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失眠,飲食也不均衡,時常攝取過多熱量,吃下太多加工食品,使得身體代謝功能變差,長期下來就會容易感到疲勞。

喝茶太利尿
許多人喜歡喝茶提神,由於具有利尿功能,若完全以茶代替白開水,可能會缺乏水分,也會影響身體代謝功能,建議喝1杯茶後,至少要喝1~2杯白開水來補充水分。

咖啡常過量
咖啡攝取過量容易造成心悸、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嚴重,建議1天攝取的咖啡因含量勿超過250毫克,以250c.c.計算,拿鐵約2~3杯。

攝取過多糖
市面上有許多提神飲料含有維生素B群,喝下短時間內有提神作用,但僅能治標,不久又會疲勞,且這類飲料大多添加過多糖分、色素,身體無法代謝便會形成脂肪。

這樣做 睡眠要充足
至少應在晚上11點前入睡,肝臟才能充分休息,且一天至少睡足6~8小時。另外,應少吃加工食物,例如應選擇吃白斬雞、不吃炸雞或漢堡肉,減少身體負擔。

要適度運動
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但長期疲勞的人應從輕度運動做起,例如快走、爬樓梯等,等到體力變好後,再增加強度,開始慢跑、或進行更激烈的有氧運動如舞蹈等。

可多吃蔬果
建議兒童每天吃2份水果、3份蔬菜;女性為3份水果、4份蔬菜;男性3份水果、6份蔬菜,水果1份1拳頭大小,葉菜類1份為煮熟後半個飯碗,花椰菜1份則為1個飯碗。

補充保健品
若是飲食無法均衡,可補充綜合維他命,另外,人參、紅景天可補氣,建議取3錢份量於熱開水中沖泡飲用,可一直反覆回沖至無味,或是可選擇此類中藥材的相關保健品。

專家說 可選自助餐
外食族若想飲食均衡,可選擇菜色豐富的自助餐,但要注意油膩的問題,菜餚建議先瀝油,且不要和白飯放一起,以免油汁滲入飯中。

醫師說 依體質選擇
若要以人參補氣,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可選溫補的高麗參,經常便秘的躁熱體質則選涼補的西洋參,也就是花旗參或粉光參。

(蘋果日報)
--
滅蚊秘方大公開 蚊子博士教防蚊攻略

氣 溫飆高,蚊子更加活躍,蚊蟲叮咬雖不致造成大傷害,但擾人清夢這件事,卻令人抓狂。年過80歲的蚊子博士連日清教授,大半生都在研究蚊子,台灣約130種 蚊子有近30種是他發現命名。連博士表示,都會和鄉村叮咬人的蚊子種類和繁衍環境都不同,卻都喜好糖水,可在糖水中加硼酸誘殺蚊子。這方法已在非洲邦交國 聖多美普林西比使用,對當地瘧蚊控制有顯著成效。 報導╱劉燕美 攝影╱王永村 部分圖片╱資料照片

蚊子生命史
連博士表示,蚊子壽命約1~1.5個月,每20天左右就產下一個世代,蚊子交尾後雄蚊會分泌膠狀物質封住雌蚊生殖器,以確保基因延續。

成蚊
蚊子從蛹到羽化後,不論雌雄都會吸樹液、花蜜等含糖分的液體以供應身體養份。

交尾
吸取糖水後,雌雄蚊子會交尾,時間約20秒;之後雌蚊因需產卵即會開始吸血。

產卵
一般雌蚊每次約產300顆卵在水中,離開水就會死亡,但斑蚊卵在水空交界仍可活6個月。

孑孓
孑孓破卵而出後約每1~1.5天會成長蛻殼,從1齡幼蟲蛻3次殼變4齡幼蟲。


4齡幼蟲會變成約黑芝麻大小的蛹,不同於蠶或蝴蝶的蛹固定不動,蚊子蛹仍會活動。

防治蚊子
熱帶家蚊
晚上出沒叮咬人類的蚊子為熱帶家蚊,多棲息在不流動下水道內。

要徹底防治熱帶家蚊,必須保持下水道暢通,定期清理溝內阻塞物保持水流暢通,即可大大減少熱帶家蚊滋生。

下水道水溝蓋附近的樹葉、垃圾必須清理乾淨,避免掉入下水道導致阻塞,也不可將菸蒂丟入溝內。

地下家蚊
地下家蚊從國外傳入,喜歡低溫環境,多棲息在地表下空間故名為地下家蚊。

地下家蚊多在地下污水槽,少數會從通風口飛至地面上,除了冬天溫度適合生存外,其他季節飛至地面則會死亡。

要根絕地下家蚊,連日清博士建議噴灑除蚊藥劑時,地下污水槽也須投藥滅蚊。

斑蚊
白天咬人蚊子為斑蚊,白線斑蚊全台都有,埃及斑蚊多在溫度高的南部地區,都會傳遞登革熱。

斑蚊喜歡在小型積水容器內產卵,應定期清除環境中的積水容器,才能有效根絕。

斑蚊卵在乾燥無水環境中仍可存活6個月,倒完的積水容器後還須刷洗,才能真正消除蚊卵。

三斑家蚊與環紋斑蚊
兩種皆為出沒於鄉村的蚊子品種,吸血高峰時間皆在傍晚時段。

鄉村的水田、池塘為三斑家蚊與環紋斑蚊的棲地,水田收割成旱田時即會減少蚊子數量。

殺蚊祕方
材料工具:水1000毫升、糖50克、芒果或芭樂40毫升、硼酸10克、噴霧器

作法
依材料的比例將糖、芭樂汁或芒果汁及硼酸倒入水中混合溶液,裝入噴霧器中。

使用
下午3~4點左右將混合液噴於蚊子出沒的環境中,如庭院葉片上,以果香吸引蚊子、糖水提供食物,而硼酸殺蚊;約每20天噴一次。

專家說
蚊子叮咬腫起是因人體對蚊子唾液產生過敏反應,每人反應程度不同,可藉由冰敷舒緩搔癢症狀。

(蘋果日報)
--
移民特考 東南亞語吃香

內政部移民署長謝立功昨天說,移民署不定期招考新人,今年已辦了第一次移民特考,近幾年服務對象,很多是東南亞的外籍配偶,非常需要懂得東南亞語言的人才,今年特考泰語組錄取率就比英文組高十倍。

謝立功說,他不知道目前各大學院校外語系開的課程是什麼,如果能掌握社會潮流,適時開設目前需要的東南亞語課程,對學生職涯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移民署指出,「移民特考」分普考與高考,普考高中畢業就能報考,屬三職等,薪水四萬元;高考有兩級,三級是五職等,大學以上可報考,起薪四萬三千元;二級屬七職等,碩士以上報考,起薪四萬六千元,相較民間企業算不錯了。

今年移民特考,泰語、印尼和越南等東南亞語系,平均十人錄取一人,英、法、日等語系則平均百人錄取一人;泰語十五人報考,錄取三人,另越南錄取三人,印尼兩人。

謝立功昨天與清大校長陳力俊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協議後說,移民署未來會跟大學多元合作,譬如大學邀請諾貝爾等國際大師來台,移民署可發給他們「學術商務卡」,便於通關;學校可運用校園及師生資源,為相對弱勢的新移民之子辦課輔或夏令營,「給他們一個機會」。

謝立功說,移民署也會走入社區、鄰里及校園,宣導多元文化,同時鼓勵有心從事新移民服務的學生,到移民署實習;讓年輕學生們對社會服務、公部門作業及新移民生活實境有深一層了解,「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族群平等的環境」。

會講越南話 千把個工作等你

教育部近年來持續補助高中開設越南語在內的第二外語。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登上人力銀行網站會發現,只要會講越南語,就有一千三百個以上的工作機會,比會其他語種吃香,「英語是必備,第二外語是優勢。」

「會講越語的畢業生,找工作真的比較吃香。」高雄大學東亞語文系是全台唯一設越南語的學系,今年越語組首屆畢業生還沒離校,台商就開出起薪四萬五的條件搶人,即使要當兵的男同學,越南台商也先收履歷表,約定退伍後直接來工作,超級搶手。

系主任陳志文表示,系上共有日語、韓文與越南文三組,今年第一屆畢業生中,越南組就業幾乎百分百;到越南當台商董事長特助的學生,薪水四萬五還包食宿,條件比碩士畢業生還優渥。

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國的小學生中,媽媽來自東南亞及大陸等的新移民子女比率占十分之一。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說,教育部會再想辦法鼓勵新移民家庭子女在家多說母語,孩子多學一種語言,即可打造自己的競爭力。

教育部中教司官員說,教育部希望高中多開越南語,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學習。

政大三年前開設東南亞語言語文化學程,外語學院院長于乃明表示,去年第一批修完學程的學生中,已有兩位到越南工作,今年七位剛拿到結業證書的學生也非常搶手。

「不僅學生,連上班族也搶修越南語。」于乃明指出,政大公企中心的進修推廣課程,提供上班族包括越南語、泰語及馬來文等課程,以因應工作需要,其中以越南語修課人數最多,每次一開放報名,總是早早就被搶完。

新移民子女賺到!多一種語言 多一些用處

「一開始我教女兒講越南母語,先生與婆婆說學那個沒用,將來派不上用場。」雲林縣越南同鄉權利協進會理事長陳觀嬌以過來人經驗說,自從她擔任法院通譯,接了很多越南案件,先生與婆婆發覺多學語言確有好處,態度才改變。

四十三歲的陳觀嬌表示,女兒已念國一,除了國語、台語,比台灣小孩多會越南語,「賺到了!」

住桃園的泰國籍配偶劉曉莉說,丈夫原本質疑她教孩子泰語,是分化父子情感,直到有一回全家人返泰國探親,兒子充當翻譯,讓丈夫與娘家人順利溝通,「丈夫才明白,兒子會泰語也是一門專長」。

台南市牧德關懷協會社工員謝佩珊說,外配入境隨俗學習國語及閩南語,結婚多年幾乎不說家鄉話,都快忘記母語怎麼說了;不過現在觀念改變,外配樂於讓孩子學母語,自己常講,也要讓孩子講。

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日前舉辦一項新移民子女多元文化體驗營,來自泰國的張儀英教小朋友簡單的泰文問候語,她讀小五的兒子,已會簡單泰語。

台越文化協會表示,孩子從小熟悉兩種語言,未來不管有沒有機會使用,都只會為人生加分,不會扣分。

越南籍外配阮紅玉說,十歲兒子上小學前越南話琅琅上口,上學後反而不敢講,她追問原因,兒子稱「忘光了」,向師長查詢,才知道兒子在校講母語被同學譏「在講外星話。」

她認為這不是「歧視」,是因其他孩子聽不懂才開玩笑,盼學校教孩子認同多元文化,社會也要尊重外配家庭。

怕被笑?越妻講台語 囝仔說國語

一位印尼媽媽來台十餘載,今年參加北市福安里富安國小新住民文化親子共讀班,媽媽第一次在小孩面前展示大學畢業證書,因為她平常務農,夫家不希望她透露學歷。

福安里位於社子島,有數十戶新移民家庭。福安里里長謝文加表示,社子島許多男人領低收入戶補助,赴越南娶妻生子,由越南妻打工養家,越南妻工作還要看小孩,沒時間教小孩母語。

「越南仔平常都講台語,囝仔就說國語。」謝文加說,新住民被台灣人同化,處境就像「外來少數民族」,兩人聚集才會說母語,小孩只會說幾句母語而已。

富安國小校長吳勝學說,有些經濟弱勢家庭,公婆將新移民媽媽視為傭人使喚,惡語刺激,小孩不尊敬媽媽,成績也較差。

北市府民政局長黃呂錦茹發現這種「子女不認母親」情形後,在區公所開設印尼語、越南語及泰語課程,希望能透過親子共同學習,解決親子間的疏離關係。下學期開始,移民署也要在北市多個國小推出「火炬計畫」,在校內推廣新住民母語。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新北市,新移民第二代大多不會說母親國家的母語。台灣新移民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嚴沛瀅說,有些家庭是外配媽媽沒教、有的是公婆不允許、還有一些外配子女覺得害羞不願意學,懂得母語的新移民第二代少之又少。

越南裔的嚴沛瀅說,許多新移民來到台灣忙著學國語、閩南語,往往不會想到教小孩講母語。有些新移民有意教孩子母語,但小朋友受到同儕眼光壓力,不好意思開口說,成效不彰。

新北市教育局也發現這種狀況,三年前開始針對外配子女提供母語傳承課程,全市有十一所國小共開設十二班新住民母語課,語言包括越南語、印尼語,其中以越南語最多。

(聯合報)
--
50公尺變100公尺 雪隧大型車車距拉長

由於今年五月國道五號雪山隧道發生火燒車事故,高速公路局檢討,決定將大型車行駛長隧道的行車安全間距由五十公尺延長到一百公尺,最快八月實施。

另外,高公局仍將雪隧的最高速限維持時速九十公里。因火燒車事故,路段設備受損,雪隧南下路段最高速限目前暫時降為八十公里,高公局表示,下周二零點起將恢復為九十公里。

雪山隧道火燒車事件,是因為一輛小客車爆胎減速,後方車輛沒有保持安全距離,造成大客車追撞造成火警。事後各界有不少檢討聲浪,有專家建議降低雪隧的速限,但高公局認為保持安全距離更重要。

因此交通部擬修正「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將大型車行駛四公里以上隧道或管理機關公告的隧道,安全距離從原本規定的五十公尺拉長到一百公尺。高公局表示,隧道內的行車環境跟一般道路不同,需要保持較長的安全距離,才能因應突發狀況。

(聯合報)
--
酷熱!藥物食物 也會引起光敏感

炎炎夏日,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藥師雷才萱提醒,民眾要盡量少吃光敏感藥物和食品,以免暴露在陽光底下的皮膚產生搔癢或是紅疹等光敏感作用。

雷才萱說,一般人只知到防曬就是擦防曬乳、撐洋傘,不知道有些藥物和食物,長期服用會和陽光產生交互作用,造成皮膚的光敏感性,容易引起皮膚搔癢或紅疹。

她指出,許多女性會使用檸檬片敷臉、柑橘類精油,以及使用A酸、果酸等美白,如果沒有清除乾淨,臉部照到陽光後就容易引起皮膚紅腫發炎。

雷才萱說,像抗生素、抗黴素、利尿劑、A酸、果酸及消炎止痛的藥物都容易引起光敏感;另外像胡蘿蔔、芹菜、香菜或是檸檬片、柑橘類的食物,也容易引發皮膚紅腫的光敏感情形。

她表示,光敏感食物只有在皮膚暴露在陽光底下才會發作,引起皮膚搔癢或是紅疹。

她建議,民眾除長袖衣褲及戴帽子與太陽眼鏡防曬,也要選購可隔離UVA和UVB的防曬油,避免曬黑以及皮膚老化。

(聯合報)
--
服藥、吃芹菜後 日照易起紅疹

夏日防曬,藥師提醒,服用含「四環黴素」的藥物,或吃芹菜、胡蘿蔔後更要注意防曬,否則接觸陽光就容易引起紅疹、溼疹或類似曬傷的皮膚「光敏感」症狀。

一 般人多不曉得藥物、食物和陽光交互作用,可能使皮膚敏感。聽到醫師交代藥膏「只能在晚上擦」,也不了解原因。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雷才萱表 示,部分藥物會增加紫外線吸收,或讓人體產生自由基等物質刺激皮膚;民眾若沒做好防曬措施,短時間接觸陽光就容易有皮膚光敏感情形,包括發紅疹、溼疹、蕁 麻疹,甚至類似曬傷的情況,多好發於臉、頸部或手臂。

她說,容易引起光敏感的藥物包括治療上呼吸道或肺炎的 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常用於治療青春痘的四環黴素,以及治療關節炎的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等。外用藥部分,則是抗痘去粉刺的A酸、 果酸,其中A酸藥膏更只能在夜晚使用。另外,像芹菜、胡蘿蔔和香菜等「感光植物」,都有助於吸收紫外線;部分民眾會用檸檬敷臉、擦柑橘精油,若沒有徹底清 潔,遇到陽光曝曬也容易引起皮膚發炎。但吃檸檬、喝檸檬汁則不會引發類似反應。

(中國時報)
--
你知道嗎?水果飲料有些不含果汁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昨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市面上販售的水果口味飲料,果汁含量很低,有的甚至不含果汁,但是飲料包裝或名稱容易誤導消費者。她建議衛生署應修改法令,如果果汁含量百分之十以下,業者應在包裝上標示清楚。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說,董事基金會去年、今年三月至五月間,針對六十種果汁含量低於百分之十進行調查,詢問受訪者看了外包裝後,認為飲料是否含果汁。調查發現,前十名易被誤解的水果口味飲料中,成人誤解指數是三到五成,國小學童則是六成到八成三。

尤宣文說,檸檬茶、檸檬紅茶等完全不含檸檬原汁,但有檸檬口味的飲料,占了本調查前十名容易誤導民眾飲品的五成以上,多數民眾仍認為添加檸檬酸就等同檸檬汁。

王育敏表示,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規定,果汁含量百分之十以上的飲料,須標示果汁含量,但果汁含量百分之十以下的飲料則無規範;日本對於含有果汁的 飲料,特別訂定「水果飲料標示基準」,不管果汁含量多寡,都需在包裝上清楚標示果汁含量;建議衛生署也應採取日本的作法。

衛生署食管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表示,果汁含量在百分之十以下的產品是風味飲料,而非果汁,食管局已透過飲料公會宣導廠商應標示清楚,也會研究是否強制標示。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果汁含量連百分之十都不到,不能叫果汁,跟喝碳酸飲料差不多。營養師建議,想喝果汁不如買水果回家自己榨,或直接吃水果更營養。

飲料廠商說,含量低於百分之十的飲料,本來就不是果汁,包裝上的水果圖片屬於風味象徵,一切皆按照食品衛生管理法標示。如果造成消費者困擾,待政府修訂法規後,會依規定標示。

(聯合報)
--
檸檬茶裡沒檸檬汁 董氏:騙很大

檸檬茶裡原來沒有檸檬汁!根據董氏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市售的水果口味飲料中,檸檬茶與檸檬紅茶,包括知名品牌7—11、立頓、美國亞歷桑那檸檬茶等,都 不含任何檸檬原汁。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指出,這些檸檬茶利用包裝誤導大眾,影響消費者健康,主管機關應要求清楚標示,並對包裝不實業者開罰。

可口可樂表示認同董氏基金會對於商品標示的理念,芬達汽水在去年即開始更改包裝標示,在葡萄及橘子汽水瓶身加註「無果汁」;而雀巢檸檬茶系列也在今年初開始,陸續加註無果汁,消費者如果沒有看到相關字樣,應該是舊的包裝。

統一超商表示,7-SELECT檸檬茶成分雖然含有濃縮檸檬原汁,但含量低於十%,雖不須受到法規要求註明,只在成分標示表中已清楚列出,如果法規有更動或修改,會配合辦理。

記者會上也公布董氏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各品牌的檸檬茶、檸檬紅茶等完全不含檸檬原汁的飲品,占「最容易讓消費者混淆」前十名排行榜中至少五成以上;其中也包括芬達葡萄與橘子口味汽水,內容物其實完全不含果汁。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營養師尤宣文指出,大部分民眾都不知道檸檬茶、檸檬紅茶等其實完全不含檸檬原汁,只有檸檬酸、檸檬香料等食品添加物,「連一滴檸檬汁也沒有」,成分實在「騙很大」。

王育敏指出,《食品管理法》雖對果汁飲品有規範,但食管局僅要求「果汁含量十%以上」的飲料需標示含量,對「十%以下」飲料則完全沒有規範,對此,衛生署 食管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說,果汁含量十%以下的產品,屬於「風味飲料」,而非果汁,食管局已透過飲料公會宣導廠商要標示清楚,會再邀請專家學者及廠商, 研究強制標示的可行性。

(中國時報)
--
果汁含量低 誤導消費者 水果味飲料 立委要求強制標示

炎炎夏日正好是飲品銷售旺季,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與董氏基金會昨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約有四成五的孩童每天喝飲料,比例高居世界第二,但市面販售的「水果口 味」飲料,大多數果汁含量極低,甚至完全不含果汁成分,超過六成的孩童,容易被飲料的名稱與包裝誤導,要求業者應「誠實負責」,明確、明顯標示。

衛生署食管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指出,果汁含量十%以下的產品屬於「風味飲料」,並非果汁;食管局近年積極透過飲料公會宣導廠商要標示果汁含量;對於立委要求「強制標示」,會再討論可行性。

董氏基金會選擇市售六十種果汁含量低於十%的飲料,分別針對成人與國小孩童進行調查,詢問「從包裝上你認為此瓶飲料中是否含有果汁?」以及其含量多寡。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成人誤解指數約三至五成,孩童則高達六成至八成三。其中易誤導的前十名飲品排名中,檸檬茶、檸檬紅茶等完全不含檸檬原汁、但有檸檬口味的飲料就佔了五成以上。

董氏基金會發現,易產生誤導的原因,包括包裝上使用真實的水果圖片、有水果名字的品名等。建議包裝設計不使用真實水果圖片、品名以水果「風味」作標示;或在明顯處標示果汁含量,避免讓消費者產生「水果圖案越大、越多,其果汁含量也越高」的錯誤認知。

王育敏說,衛生署應該修改行政命令,要求果汁含量十%以下的飲料也得標示,「這是廠商誠實負責的作法」。

不久前才揭發「蘆筍原汁含量騙很大」的行政院消保官王德明指出,包裝標示與事實不符已屬詐欺行為,可能涉及刑責,過去也有檢察官主動詢問類似問題,呼籲業者應誠實標示。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表示,公司所生產的芬達葡萄、橘子汽水在包裝上皆有標示「橘子口味和葡萄口味」,同時在包裝前方特別標示「無果汁」。授權生產立頓檸檬茶和特選檸檬紅茶的聯合利華也強調,茶品在包裝上都有標示「調合檸檬口味」,一切皆符合法令規定。

(自由時報)
--
看到鬼影?原來是血糖飆高

68歲的吳先生開了一輩子的車,最近他晚上停在路口等紅綠燈時,眼前的燈號常一分為二,讓他以為看到鬼了。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血糖飆高惹的禍。

台北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這種影像一分為二或是重疊的現象,一般稱為複視,常見的原因有糖尿病神經病變、重症肌無力、腦幹中風、顱底腫瘤、鼻咽部腫瘤及病毒性神經病變等。

黃婷毓確診吳先生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複視,主要是他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較長,除了血糖控制不佳,還有高血壓、高血脂及吸菸等引發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才使得症狀更加明顯。

這種常讓患者覺得眼前像是鬼影幢幢的視神經病變,黃婷毓提醒患者要先把血糖控制下來,接著把高血壓、三酸甘油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控制在標準範圍內,才能緩解症狀。

(聯合晚報)
--
神經病變-糖尿病引發複視

眼睛出現複視,小心是血糖太高惹禍!68歲吳先生,罹患糖尿病20多年,一天開車突然紅綠燈分為2個,嚇得他趕緊靠邊停車,經檢查後發現右眼球無法往外側移動,竟是糖尿病引發的複視。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人的眼睛共有3對神經操控運動,診治時發現男子只有兩眼直視前方時才會出現雙重影像的複視情形,若只以單眼視物則一切正常,進一步檢查發現,男子右眼無法向外側移動。

黃婷毓說,雖病患長時間接受糖尿病藥物治療,但抽血一驗,糖化血色素竟明顯高於標準值,由於高血糖、高血壓皆是引發神經病變的危險因子,研判是高血糖造成外展神經病變,才會兩眼無法聚焦。

黃婷毓說,複視會讓人失去遠近、立體感,長時間恐影響平衡,出現頭暈、走路不穩等情形,若不治療甚至會引起視網膜、腎臟病等其他糖尿病併發症,造成不可回復的器官損傷,所幸病患經2個月治療和控制血糖,視力已慢慢恢復正常。

事實上,以複視作為表現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率僅3%,最常見的還是以手麻、腳麻為表現的周邊神經病變,不過民眾常容易忽略。

(中國時報)
--
血管支架 去年裝掉3.8萬支

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人數攀升,健保局統計發現,去年國人共裝了3萬8000支心血管支架,平均每名患者裝1.6支。各類血管支架的醫材加上手術費用,每年 花健保超過60億元。醫師提醒,並非裝了心血管支架就能一勞永逸,民眾還是要戒菸、控制三高,否則仍難避免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發生。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冠狀動脈支架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同一名患者身上,裝了4到5支的人很常見,他還曾遇過患者前後共裝了十多支。

不過殷偉賢說,裝心血管支架不是一勞永逸,「血管並沒有換一條」,術後仍要積極控制三高、戒菸。

(聯合晚報)
--
健保統計-支架通血管

中央健保局統計,去年國人就裝了4萬2000支血管支架,其中3萬8000支是心臟血管支架,若是各類血管支架加上手術費用,一年健保花費達50億元,等於是健保5000億總額的1/100,金額相當可觀。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表示,去年國內約有2萬7026人使用血管支架,單單醫材的健保申報費用就達11.87億元,其中又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 逾2萬4000人最多,等於平均每位患者就裝了1.6支心臟血管支架。若以前2年資料來看,98年國人心臟血管支架約裝了3萬4000支,99年3萬 6000支,等於每年以2000支幅度成長。施如亮研判,人口老化、飲食西化,常吃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都是可能原因。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台灣整體來看近5到1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皆持平、未明顯下降,血管支架雖提供患者開刀外的另一個選擇,但只是治標不能治本,患者平時飲食仍要清淡、戒菸、控制三高,才能避免心臟病、中風等疾病。

(中國時報)
--
上班族抗過勞…逾半靠咖啡和茶

一項針對上班族進行的腦年齡調查發現,上班族腦年齡和實際年齡相差多達27歲,年齡明顯老化;另一項「多數民眾的提神與紓壓法」線上調查也發現,53.2%民眾以咖啡和茶來振作精神。醫師警告,長期慢性過勞可能導致腦年齡退步,影響記憶力、專注力及學習力!

中醫師羅珮琳表示,國內約有八成成年人,生活或工作出現疲勞症狀,如倦怠感、食欲不振、失眠及無精打采等。長期睡眠不足、缺乏運動、倦怠疲勞及不當飲食習慣,都是造成腦年齡老化的原因。上班族應該適度休息、紓緩疲勞,來減緩過勞症狀。

她提醒,如果睡眠超過10小時還是感覺強烈疲勞感,並伴隨肌肉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且嚴重影響工作表現,就要當心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或慢性疲勞症候群。

家醫科開業醫師陳永煌指出,最近一兩年來,門診的過勞患者明顯增加兩三成,上班族想要確定自己是否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至家醫科門診接受評估,學習如何紓壓。

「提神飲料只能治標,無法治本!」陳永煌表示,所謂提神飲料大都含咖啡因,容易上癮。他最近就收治一名建築板模工人,因為在大熱天裡工作,疲倦時就飲用市售提神飲料,短時間內有幫助,但長期下來卻越喝越累。

營養師方晴誼表示,咖啡、茶或市售提神飲料都含有咖啡因,如果攝取過量恐造成心悸、心跳過快、血壓上升等症狀,長期飲用還可能出現骨質流失,甚至咖啡因成癮,反而讓工作效率變差。

針對慢性過勞、腦年齡退步的上班族,陳永煌建議,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透過興趣、運動、休閒活動讓自己獲得能量。不少人會利用周休假日補眠,但通常會越睡越累,他建議假日應多到戶外走走,活動筋骨,才不會愈睡愈累。

(聯合晚報)
--
世界上最安靜地方 吸音率九成九

在這裡,你什麼都聽不到!美國明尼蘇達一處實驗室打造了全世界最安靜的房間,房間由90公分厚的玻璃纖維與隔音牆打造,吸音率接近百分百,幾乎完全隔絕外 界聲音,已被金氏世界紀錄正式列為全球最安靜房間。不過,人類能待在屋內最長的時間為45分鐘,否則就會出現噁心或幻聽等副作用。

由歐爾菲德實驗室設計的「暗房」,其吸音率高達99.9%,由於已接近完全無聲音境界,人類在屋內會出現感官特別敏感,包括自己體內任何律動都聽得到。一 般人能待在屋內極限是45分鐘,主要是人類走動時,有時候須靠著聲音辨別方向感,因此待在太安靜的地方,可能會因失去方向感,出現幽閉恐懼症、噁心、恐慌 與幻聽等症狀,最好的方式是坐在地上。

實驗室創辦人歐爾菲德表示,「當四周寂靜無聲,你的耳朵就會開始適應,會聽到越多聲音,待在「暗房」時,除了會聽見自己心跳聲,有時候會聽得到肺部與胃部發出的聲音,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就是聲音。」

在「暗房」內待過45分鐘的美國小說家佛依(George Foy)曾投書英國《衛報》表示,「大約兩分鐘後,我開始聽到自己呼吸,於是我刻意屏住呼吸,但卻又聽見自己心跳,甚至還聽到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聲音,等 到我聽到自己頭骨上的頭皮移動所發出的聲音,莫名感覺湧上心頭,那種聲音彷彿就像金屬互刮發出的聲音。」

(台灣醒報)
--
車後座兒童未繫安全帶 8/1開罰

八月一日起,四到十二歲孩童乘坐小客車後座若沒繫安全帶,依規定將被處罰一千五百元到六千元不等。交通部路政司表示,孩童繫安全帶以不勒頸為原則,否則就要配合加裝學童用增高座椅。

根據統計,國內十四歲以下孩童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傷害居首位,而交通事故中未繫安全帶致死率超過繫安全帶的三.六倍,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死亡率為有繫安全帶的二.七倍。

汽車後座強制繫安全帶去年八月一日實施,成人未繫安全帶今年二月一日起開始執法,兒童乘坐後座未繫安全帶則從下月起開罰,一般道路可處駕駛人一千五百元罰款,在高、快速公路是三千到六千元。

交通部執行秘書謝潮儀表示,零到一歲或十公斤以下的嬰幼兒,要使用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一到四歲或十到十八公斤的幼童需使用幼童用座椅、四到十二歲或十八到三十六公斤的兒童繫安全帶若不勒頸即可直接繫安全帶,如果兒童身形較小會勒到脖子就要搭配使用學童用座椅。

交通部也表示,計程車一般皆無法提供兒童座椅,所以孩童搭計程車若沒繫安全帶,執法單位會從寬認定,不會強制開罰。

(中國時報)
--
美大學生走出校園 走不進職場 20至24歲失業率連4年逾10% 搶到遛狗工作「很幸運」 大學畢業當工友、女傭激增 重創整體消費力

由於就業不易,美國大學畢業生擔任工友、女傭、侍者的情況正在急劇增加。但即使愈來愈多人降格以求,但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依然創下歷來最高增幅。這不僅影響個人及家庭,也連帶影響社會的整體消費能力,不利經濟發展,且枉費教育。

針對這個現象,彭博社做了深入報導。鮑姆有德州、北卡、密西根等州的教師執照,可是大學畢業至今已兩年,寄出數百封求職信,始終無法求得一份正式教職,最 多只能擔任短期代課教師。他目前在芝加哥一家披薩店擔任侍者,周薪六百五十美元,只夠維持最基本開銷,連電腦都是父親給他的。

類似鮑姆的例子出現在全美各處,而且快速增加。據政府統計,十八歲至卅歲的大學畢業生擔任餐廳侍者,十年來增加了八一%;擔任洗碗、吧台、收發工作者增加一倍;工友增加八七%;家庭幫傭增加五二%。

華納從加州大學拿到心理學學位,只求找份工作,待遇不拘。橫越美國,最後在紐約幫人遛狗。他覺得很幸運,因為很多人搶這份一小時賺十五美元(麥當勞一小時約十美元)工作。

華納必須和五個人擠在一間小公寓裡。為了省錢,他自炊,騎腳踏車上下班。但是他說,十五美元時薪比法定最低工資高了近一倍,而且畢竟有份工作,他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上個月,全美廿至廿四歲的失業率從五月的一二.九%上升至一三.七%,已連續四年超過一○%,也繼續高於美國的整體失業率(目前是八.二%)。目前有一百九十萬人走出學校卻走不進職場。

年輕人、大學畢業生一向是服飾、科技產品、娛樂乃至汽車等商品的重要消費者,失業率高意味購買力降低,對經濟很不利。統計顯示,與五年前相比,今天的美國 大學畢業生比較摳,在高檔店消費者減少,到平價店、折扣店、一元商店消費者增加,半數表示不逛百貨公司,免得受誘惑花錢。五七%選擇上網購物,理由是便 宜。

學非所用,學歷無用,因此人力仲介業者以「失業的一代」形容今天的美國大學畢業生。

(中國時報)
--
地球第一熱 伊朗沙漠攝氏70度

七月還沒過半,屢破紀錄的高溫已讓人叫苦連天,全台各地更出現多起疑似熱死人的猝死案件。然而若和地球上許多地區相比,台北的攝氏三十八.三度頓時相形見絀,甚至稱得上是「涼爽宜人」。

全球最高溫的紀錄早在一九二二年北非利比亞的阿季札(El Azizia)出現,當時測得攝氏五十七.七度。但也有人認為此次測量有誤,真正最高溫出現在九年前美國加州「死亡谷」( Death Valley)的攝氏五十六.六度。

根據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地球上最高溫的一些地方甚至沒有氣象站,例如撒哈拉、戈壁、美國的索諾蘭、伊朗的盧特沙漠等,由於其氣候條件嚴苛、地處偏狹,架設氣象站進行定期觀測與器材保養不切實際。

因此以麥爾瑞德勒為首的研究團隊,藉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偵測地表輻射的紅外線,欲找出地表上最熱的地方。

研究人員發現,在自二○○三年伊始的七年研究中,伊朗東部的盧特沙漠(Lut Desert)在期間有五年是地表溫度最高紀錄保持者,二○○五年更熱到攝氏七十.五度,絕對堪稱地球表面的頭號大火爐。

(中國時報)
--
多吃優質蔬果 提升準媽媽免疫力

5個月大男嬰感染腸病毒後症狀惡化,住進加護病房短短11天仍不幸死亡。疾病管制局日前公布國內第一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看在新生兒家長及準媽媽眼裡可是心驚膽跳。

「營養均衡,多樣化補充蔬果就能提升媽媽及胎兒的免疫力。」臺安醫院健康事業發展部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孕婦懷孕末期更應多吃高營養密度蔬果,攝取足夠維生素來提升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機率。

臨床顯示,孕婦在懷孕末期感染後,病毒可經胎盤與產道傳給新生兒。因新生兒抵抗力低,垂直感染病毒風險更高。一旦引發肝壞死、凝血不全等症狀,死亡率高達 2到3成。劉怡里指出,成人感染腸病毒症狀大都不明顯,一不小心就將病毒傳給周遭幼兒。懷孕末期的準媽媽更應提高警覺並透過食物攝取營養素,為自己及寶寶 建構無形的保護網以抵禦病毒入侵。劉怡里強調,想遠離腸病毒須勤加洗手以降低感染機會並搭配均衡飲食,從高營養密度蔬果中攝取多元營養素來提升免疫力。

國外研究指出,相較於攝取單一營養素,如能同時攝取蔬果中的維生素A、C、E及B6等多種營養素更能提高人體免疫力。2005年美國膳食學會期刊公布營養 密度排行榜,在常見水果中營養密度最高的依次為黃金奇異果、綠奇異果、柳橙等。劉怡里分析,奇異果居排行榜之冠,原因為含有豐富維生素A、C、E、蛋白 質、鈣、鐵、鎂、膳食纖維、葉酸、維生素B群等。

劉怡里表示,維生素A、C、E、B6、B12、葉酸、菸鹼酸、泛酸和鐵、鋅等礦物質與人體免疫力關係密切。以維生素C為例,攝取足夠可刺激身體製造干擾 素,用來破壞病毒以減少白血球與病毒結合、保持白血球數目。但維生素C為水溶性維生素,易流失消耗,建議天天規律由新鮮蔬果補充。研究發現,食用新鮮奇異 果攝取維生素C比服用錠劑的效果更能被身體吸收,最高可好上5倍。劉怡里建議準媽媽可多品嘗奇異果、柳丁、草莓等高營養密度水果以補充多種營養素、提升免 疫力。

(中國時報)
--
老鼠咬腳趾 豬農染漢他出血熱

高市阿蓮區出現首例本土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男姓豬農清理豬舍踩到老鼠,遭咬傷腳趾,一個月後發病,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衛生署疾管局確認感染漢他病毒 出血熱,治療後已痊癒。 衛生局疾管處表示,六十三歲男性豬農五月中旬清理豬舍時踩到老鼠,遭咬傷右腳大拇趾,敷藥後不以為意。不料,六月十八日發病,起 初以為是感冒,就醫返家休息。隨後又陸續出現骨頭痛、全身倦怠無力等症狀,並再度因發燒而在六月廿二日就醫。

醫院研判疑似漢他病毒出血熱,將檢體送往衛生署疾管局檢驗。七月十一日確定患者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

高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採集家屬及豬舍員工等血液送驗。同時對豬舍周邊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消毒及追查病毒來源。

疾管處指出,漢他病毒出血熱是經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而感染,患者感染五天至三周內出現發燒、肌肉疼痛等症狀,出血症狀可能在第三至六天出現,後可能出現低血壓、休克、急性腎衰竭等症狀,死亡率十%。

疾管處呼籲,民眾應落實居家衛生習慣,清查生活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及躲藏的死角。

(中國時報)
--
國內今年首例 登革、漢他病毒出血熱

衛生署疾管局昨天公佈,高雄市連續出現今年國內首例登革出血熱以及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分別是一名遭登革熱病媒蚊叮咬的15歲男學生,以及遭到老鼠咬傷的63歲豬農。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登革出血熱致死率高達22%,今年首例登革出血熱的15歲男學生,居住在高雄市前鎮區盛興里,7月4日開始出現發燒、食慾不振、肌肉痠痛等症狀,就醫被通報登革熱病例,並收治於加護病房,7月10日經檢驗確認為登革熱個案。

男學生之後又因雙手出現點狀出血及輕微肋膜積水,醫院在7月11日再通報為登革出血熱,並經疾管局檢驗確認,目前症狀已緩解,並於7月11日轉普通病房治療中,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

至於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則是高雄市阿蓮區的63歲男性豬農。平日居家及工作皆在豬舍內。5月中旬遭老鼠咬傷右腳大拇指,6月18日起出現發燒、腸胃道 不適、嘔吐等症狀;6月22日因持續發燒經急診住院治療,7月11日檢驗確認感染漢他病毒。個案已出院,其周遭5名接觸者未發現有不適症狀。

高市衛生局6月23日接獲醫院通報疑似個案,立即進行調查及採取與患者共同生活者血液送驗,同時針對疑似感染地點周邊200公尺危險範圍實施捕鼠、滅鼠及環境消毒等相關防治工作。

周志浩指出,漢他病毒主要以老鼠為媒介,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動物咬到,即可能會受感染,潛伏期約數天至兩個月,致死率約10%。

(自由時報)
--
一人救一國?/吳典蓉

兩輛火車迎面而來,行人驚呼,快撞到了,快撞到了,轟!果然迎面對撞,在政黨極端對立的國家,如台灣或是美國,預知衝突紀事,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曾經,我們以為,民主優於獨裁體制之處,在於民主體制不易出現體制危機,但我們現在發現,政治上的極端對立,同樣可能釀成政治危機,導致政府的完全癱瘓。

美國是個明顯的例子,去年美國朝野政黨連是否提高舉債上限都談不攏,不惜讓債信被降等、全球股市下跌,也不願好好談出共識。一般認為,美國的債務問題根本還不能算是危機,但是激烈的政治對立,卻把不是危機的變成危機;從輿論到學界,很多人認為,是美國政治體制出了問題。

美國最高法院日前審查歐巴馬健保案,更令許多人憂心忡忡,保守派法官早就揚言要讓健保案違憲,理當是裁判者的大法官,意識形態之對立竟然遠甚於民選的國會議員,保守與自由兩派壁壘分明,唯一的中間派是安東尼.甘迺迪;影響數千萬人的健保案,竟然繫於一人。

但是表決結果出人意表,居然是向來保守的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茲,投下關鍵一票,幫助歐巴馬健保法案過關。長期觀察最高法院的哲學家德沃金難得爆料,根據最高法院的內幕消息指出,羅伯茲一直想要與四位保守派法官合作,宣告健保法案違憲,但在最後一刻改變心意。

「他為何改變心意?」羅伯茲公開的說法是,「非民選的法官,應該避免否決民選國會的決定」,德沃金則指證歷歷的反駁說,羅伯茲去年才和保守派聯手推翻國會的政治獻金相關法案,顯然並不在意否決國會的決議。

德沃金的推論是,大法官的意識形態對立,重挫最高法院,在民眾眼中,法院和政客已相去不遠,德沃金推論,身為首席大法官的羅伯茲,刻意挑了一個眾所矚目的案子、展現司法節制,就是要維護最高法院的超然聲望。

和台灣一樣,羅伯茲改變心意,同樣引發自由派陰謀論、以及右派的謾罵;羅伯茲所以令人意外,在於他並沒有依照慣性投票。踏出意識形態的安全保護,是痛苦而自由的決定,但是,極端對立的政治體制之所以還能運作,很吊詭的,有時竟是繫於個人自主、也難免令人意外的決定。

和美國不同的是,台灣的大法官不常成為政治的終局判決者,但也因此,朝野更常殺得暗無天日,最近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都親美的台灣朝野政黨,歷經五年 衝突、仍無法解決美牛爭議,最後可能要靠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裁決,才能為兩大黨解套。

但是,台灣畢竟不能靠國際組織治理,也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多來一些羅伯茲式的意外!

(中國時報)
--
大學教師 別讓權益睡著了/周平(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主任)

民國一百年六月二十日,各報都登載了這則新聞:「開南大學傳出校方有意利用升等期限,資遣或解聘教師,今天十多名師生北上舉辦記者會控訴校方侵害工作 權。」事實上,所有大學教師的學術自由、工作權、學生受教權都與此息息相關,想及此,筆者對開南教師願公開站出來爭取權益並揭露校方顢頇傲慢的勇氣,油然 生起敬佩之意。

大學教師不應再漠視自己的基本權益,而任令學校行政體系違法濫權。建議大家善用暑期有限的空檔,好好地認識一下目前大學教師身分適用的法律關係。並研究一些法院判例(如開南、稻江案)的法律見解。

目前教師與大學間聘任法律關係適用之法律包括:教師法和大學法。除教師法第一條、第三條,第十四條乃有關教師之重大勞動關係之規範,明白列舉「教師聘任後 除有下列各款(共十一款)之一者外,不得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但其中第七款「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常被校方用來整 肅教師。根據「最高法院九六台上二六三○號判決」,「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的適用條件是非常嚴格的,學校不應任意曲解之。學校依法解聘教師仍「應報請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在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之前,「其聘約期限屆滿者,學校應予暫時繼續聘任。」

大學法也有關於教師之規定。第十九條:「大學除依教師法規定外,得於學校章則中增列教師權利義務,並得基於學術研究發展需要,另定教師停聘或不續聘之規 定,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實施,並納入聘約。」第二十條「大學教師之聘任、升等、停聘、解聘…,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人事室不可逕自做不續聘決 議)」雖然各大學可以自訂章則,但它屬特別法,不應逾越教師法的位階。這意味著許多學校自訂不合理的聘約章則,可能已侵犯教師法的保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卻常以尊重大學自治而縱容之。例如賀德芬教授不續聘案,雖經教評會審議通過,並經教育部核准,但卻遭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審議後認定教育部不續聘處分核定 係屬違法,而撤銷原處分確定。學校也必須補發不續聘期間薪資。

開南要求教師限期升等,即便該校已將相關措施定為學校章則並納入聘約,但卻遭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認定該校教師申評會組織不合法;校方巧妙重組合法教師 申評會重為評議,認為不續聘教師之申訴無理由,教師隨即提起再申訴,該申訴評議委員會認:「再申訴有理由。…原措施學校應依本評議書之意旨另為適法之處 置。」這決議狠狠地打了居心不良的校方一巴掌。

在當前高教瀕臨脫序的處境下,各校千奇百怪的違法解聘教師案例勢將大量湧現。大學教師們應該團結起來捍衛自身合法的權益。

(中國時報)
--
萊克多巴胺標準 誰喊的算/楊振昌(毒物學學會理事兼發言人)

國內有人建議應訂定更嚴格之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筆者基於專業深感必須向社會大眾說明。目前政府對於農藥及動物用藥之核准登記及訂定殘留容許量,分別由農 業委員會及衛生署依權責辦理,除參考國際規範之外,均依風險評估原則及國人飲食習慣(包含特殊族群,如懷孕婦女、心臟病患、小孩、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 考量國內農牧漁業之需求…等訂定相關規範,來確保國人飲食安全。

當然,農藥及動物用藥之核准登記及訂定殘留容許量,並非政府機關說要訂多少就訂多少。而係必須先經過科學性的風險評估,之後再送到衛生署「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委員會」審查,以決定擬訂之標準是否合宜,且就相關決議會商農政主管機關。

以上步驟都必須公開,符合透明化義務,並依行政程序法及世界貿易組織「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辦理預告廣徵各界意見後,始依「食品衛生 管理法」,正式公告各類農產品之殘留農藥及動物用藥標準。在這樣的運作機制之下,目前國內已經制訂約五千多項的殘留農藥及動物用藥標準。

國內對於農藥及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之制訂,其審查原則及方式皆與國際接軌。因此我有信心政府絕對有能力訂出最適合我國之萊克多巴胺在牛肉的殘留標準,希望各界理性看待此一問題。

同時我也呼籲政府必須要嚴謹規畫邊境與市售牛肉含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的抽驗計畫,並全面稽查強制標示之規定,及加重對於違法商家之罰則,以確保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中國時報)
--
獨立音樂 空間何在?/王乾任

日前,四百多名台灣音樂人齊聚立法院,五月天的瑪莎也低調現身,為Live Band展演空間請命,拒絕讓不合時宜的舊法規綁死了發展獨立音樂十分重要的Live Band展演空間。

事情是這樣的,Live Band表演空間「地下社會」六月起多次遭到臨檢,以違反營業項目、消防安檢等理由開罰,業主不勝其擾,最後決定停業。堪稱台灣獨立音樂搖籃的「地下社 會」,是許多音樂人與樂迷的「聖殿」,停業消息一出,引發許多音樂人與樂迷的不滿,作家歐陽靖更直接嗆政府:「沒有獨立音樂,就不要談文創。」

「地下社會」的問題,我私自猜想,可能與師大夜市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經濟學說的「僻鄰效應」,當地居民不勝其擾(不一定是音樂聲擾民,也可能是出入份 子的喧嘩擾民…)而去電檢舉,要求處理;非當地居民的樂迷、樂團卻十分推崇而愛護(但是這些人可能根本不住在展演空間附近)。

政府單位不能只是消極的搬出既有法規,依法行政,特別是用以對付對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有特殊貢獻的單位,必須更為積極,勇於任事。如果的確是「地下社會」附 近的居民不滿而一再檢舉,政府單位應成為商家與居民之間的溝通橋樑。如果「地下社會」的確有法規上的問題,政府單位也應通盤地幫助業主找尋解決對策,看是 推動法令修改,還是幫忙尋找適合的地點,勸導、遊說搬遷。絕對不能只是「樂觀其成」,如果政府真心誠意地想要發展文創。

不久前才結束的第二場文化國是論壇,文化部長龍應台曾表示,如果有必要,文化部可以補助獨立書店,讓獨立書店下鄉。獨立音樂也是多元音樂的搖籃,獨立書店 與「地下社會」這類的Live Band展演空間,兩者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以空間的力量來支持獨立、小眾、非主流的藝文創作。曾經的非主流,日後可能成為主流,台灣不少樂團之所以 能夠撐下來甚至壯大,就是有「地下社會」這樣的展演空間的存在。

當獨立音樂不若流行音樂有經濟實力可以強攻大型舞台,政府方面有沒有合適地下樂團表演的固定空間,民間業者自己花錢投資經營的Live Band展演空間,就成了少數能讓地下/非主流樂團鍛鍊實力,爭取曝光的機會。然而,政府單位如若只是依老舊法規行事,卻忽視像「地下社會」此類展演空間 在音樂產業鏈中所扮演角色,甚或引發寒蟬效應,迫使Live Band展演空間紛紛收攤,長期來說,對於台灣的華語音樂的發展十分不利。

Live Band展演空間的問題,當然不容易解決,畢竟台灣的都會區習慣了住商混雜,像「地下社會」這類會發出巨大聲響且越晚越熱鬧的商業空間,的確會讓附近居民 困擾。然而,政府不能一方面高喊要發展文創,卻又無視阻礙文創發展的法規與障礙。雖然都是培育「獨立」的搖籃,我們的政府更關愛的似乎是不會吵到鄰居,看 起來安安靜靜,很有氣質的獨立書店,對於熱熱鬧鬧、慷慨激昂,喝酒吃肉的Live Band展演空間,則顯得不知如何是好。

不久前,「視覺藝術」領域的百餘名創作人也跳出來抗議,指稱文化部完全忽略「視覺藝術」領域。從「地下社會」到「視覺藝術」,我們不難發現,政府對於哪些 文化應該被補助、獎勵、投資,有一套自己的篩選標準,似乎有些一些領域,就是得不到「關愛的眼神」。文化部若不能開放心胸,全面檢視每一個文化/文創領 域,而是以特定美學偏好來推動文化藝術/文創產業,未來恐怕會有更多文化/創作人走上街頭,而且還可能遺漏了具有經濟潛力的文化事業(如,霹靂布袋戲也得 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

(中國時報)
--
2個月前…2顆50元 檸檬大落價 1顆只要1元

檸檬價格暴起暴落,兩個月前,兩顆檸檬可以買一個五十元的便當,但最近傳統市場水果攤,一顆檸檬只要一元。婆婆媽媽樂得邊撿便宜邊說:「現在什麼都漲,一元檸檬真的經濟實惠。最近飆高溫,正好可以喝檸檬水解渴。」

由於去年冬季檸檬開花時期正好氣溫低,授粉情況不佳,年初又有落果情況,導致今年五月檸檬產量大減,價格創歷史天價,「特級品」拍賣價格一度飆破每公斤兩百元,當時還有連鎖冷飲店暫停供應檸檬相關飲品。

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昨天檸檬的平均批發價每公斤二十二元,比兩個月前的一一八.三元,暴跌八成一,也比一個月前的七十一.七元,下跌七成。至於去年同期為三十二.六元,昨天價格也比去年下滑三十三%。

農糧署主秘蘇茂祥表示,檸檬七到九月是盛產季節,現在檸檬價格仍合理。他強調,自從莫拉克風災後,檸檬園流失上百公頃,加上產區集中在屏東,產銷近年來都很穩定,一元的檸檬應是次級品,不具代表性。

種檸檬三、四十年的屏東縣農民張春飛表示,五月價格確實是最好的一次,也因價格好,有農民紛搶種,新種檸檬樹要兩年後才會結果,不會影響現在價格。他的檸檬是特級品,上月產地價格每公斤還有一百元,現為二十八到三十元。

(自由時報)
--
蠟筆小新重出江湖 今台港八地同步推出

永遠的五歲小孩「蠟筆小新」回來了!《蠟筆小新》系列漫畫全球銷售破億冊,原作者臼井儀人三年前因山難過世,但他的工作團隊繼承搞怪精神、繼續創作《新蠟筆小新》,日本、台灣、香港、韓國等八國今天將同步推出第一集,宣告小新重出江湖。

作者過世3年 工作團隊接棒

《蠟筆小新》漫畫一九九○年開始連載,小新愛搭訕美眉、老惹媽媽生氣,但漫畫也描繪小新心地善良,最好的朋友「小白」是他在路上撿到的狗狗。台灣版《蠟筆小新》一到五十集熱銷逾千萬本,單本最高紀錄更狂銷近六十萬冊。

但二○○九年九月時,原作者臼井儀人意外山難去世,引發日台韓港等國震驚,粉絲哀悼活動不斷。由於原作者存稿僅連載到隔年二月,日方曾討論是否該完結,但最後決定讓臼井工作團隊組成「臼井儀人&UY Studio」,以臼井之名繼續創作。

《漫畫月刊城》編輯長鈴木健介受訪時曾表示,臼井過世後,有讀者哭著打電話:「請繼續連載吧!」他強調,不是想做一樣的作品,而是「保留著臼井精神的作品」。

鈴木健介指出,《新蠟筆小新》保留故事設定,工作團隊也是原團隊,「大家一定還會愛上他」。東立出版社企劃部副理吳姿鴈說,今年正好是小新引進台灣二十週年,《新蠟筆小新》第一集今將首賣,還備有神秘禮物的「限定版」,是給小新迷最好的禮物。

小新回來了 紀念電影下月上映

今年夏天,不但小新重出江湖,也是電影版問世二十週年,紀念電影《我和我的宇宙公主》將於八月下旬上映。

「電影動畫是新創故事,有更多冒險,題材也老少咸宜。」新片描述小新和小葵搶布丁,小新氣喊:「我才不稀罕有妹妹!」結果小葵被陌生男子帶走,片中將可看到五歲小孩一句話「衝口而出」後的危機。

「教歹囝仔」 研究發現並不會

過去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曾接獲家長投訴,指電視卡通裡的小新「有點色」、怕「教歹囝仔」;不過,南華大學傳播所學生方韻鈞和大學夥伴以《蠟筆小 新》進行研究卻發現,小學五年級學生能清楚分辨「卡通」與「現實」的差別,即使覺得有趣好看,也不會模仿露屁股等行為。

方韻鈞說,卡通虛擬人物的誇張表現不見得會引發模仿,電視八點檔連續劇等真人演出的影響才大,建議家長可用陪伴取代禁止,除增進親子關係,孩子也能從中學習。

小檔案 蠟筆小新

《蠟筆小新》是日本已故漫畫家臼井儀人(本名:臼井義人)的成名作,主角野原新之助是個五歲的幼稚園生,有粗粗眉毛、個性調皮搞怪,還老愛搭訕美眉。 1990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原定為成人取向,1992年推出動畫版,大受家庭觀眾的歡迎,動畫也漸漸排除較爭議性呈現,轉變為闔家觀賞作品。

有趣的是,故事場景鎖定日本埼玉縣春日部市,2004年適逢春日部市成立50週年,市長還頒贈「榮譽市民」給小新全家與寵物小白。2009年9月11日,臼井儀人因山難身故,遺作連載至隔年2月。臼井工作室接棒創作《新蠟筆小新》,2012年7月推出第一集單行本。

(自由時報)
--
雙眼緊閉撥不開 眼瞼痙攣 阿嬤以為撞邪

一名林姓7旬老嫗,雙眼宛如被「魔眼」附身,竟然會不自主閉緊眼睛,即使用手指撥也撥不開,使得她無法視物,一度誤以為撞邪,到處求神問卜,過了好幾個月 的半失明生活。直到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了自發性的「眼瞼痙攣症」。她在接受注射肉毒桿菌素的局部治療後,放鬆眼瞼周圍痙攣的肌肉,才恢復正常生活。

這名家住台中市清水區的林姓阿嬤,大約2年前開始覺得雙眼怪怪的,怕風、怕光,酸痛乾澀,還常眨眼,晚上7、8點就因眼睛疲勞必須早早就寢。

她原本以為是眼睛退化的關係,但今年初眼疾越來越嚴重,連張開眼睛都顯得困難。出門買菜時,阿嬤甚至還得單手騎車,空出另一隻手撥開眼皮視物。

台中光田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施旭姿指出,阿嬤的眼皮已完全不受控制,上下眼瞼總像有自己意識般,會「用力」緊閉到擠出眼周皺紋,整日都覺得眼睛很重、很 脹。明明沒失明,但是這種奇怪的症狀讓阿嬤非常驚恐,四處求神問卜,逐漸將自己關在家中。後來她在子女的苦勸下就醫檢查,才得知罹患「眼瞼痙攣症」。

施旭姿表示,「眼瞼痙攣症」是一種肌肉張力不全症,兩側眼輪匝肌因神經肌肉控制障礙發生痙攣性收縮,使得患者上下眼瞼用力閉合無法張開。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部份患者可能合併有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中風或其他顱內病灶。

由於阿嬤的症狀透過口服藥物已無法控制,院方讓她每3至4個月接受一次肉毒桿菌素局部注射治療,放鬆眼瞼周圍痙攣肌肉,就能暫時恢復正常,同時也能緩解往後痙攣持續惡化的狀況。如今阿嬤又可以開心地騎著腳踏車趴趴走。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