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70602

換車道打錯方向燈 可罰1800 防三寶釀車禍 最快下月實施

變換車道時,小心不要打錯方向燈。交通部昨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汽機車駕駛人變換車道應先顯示欲變換方向的燈光或手勢,若誤打反向方向燈,將可開罰600到1800元,最快7月1日上路。警方表示,現行法規僅規定要打方向燈,若民眾打錯燈,大多僅能攔下勸導,下月起將可直接開罰。



交通部表示,駕駛人變換車道時如誤打反向方向燈,例如原要切左邊車道卻打右邊方向燈,易使其他用路人誤認行駛方向,若未能正確反應或來不及煞車,可能發生車禍,考量此行為對交通秩序與安全有重大影響,因此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要求駕駛人改變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的燈光或手勢,也就是要打正確方向的方向燈。

警:影片較易舉證
現行法規規定變換車道要打方向燈,但警政署指出,法規定義不明確,只說要使用方向燈,即便打錯也算是有使用,會有爭議空間,因此目前沒有取締打錯方向燈的駕駛人,頂多攔下來勸導,但若發生車禍,肇事鑑定會被認定要負肇事責任。警方認為,未來法規明確定義,打錯方向燈將可直接開罰,不過警方也坦言取締不容易,要有影片較易舉證。
交通部表示,現行車輛設計上,方向燈和方向盤都有連動,理論上即便打錯燈,譬如要往左時,打錯往右的方向燈,變換車道轉向時,方向燈就會跳回、自動關閉;實務上若用路人在變換車道過程,仍用手動去補操作且持續打錯方向燈,將可開罰600到1800元,最快7月1日上路。
民眾林小姐說,曾在騎機車時,遇到汽車駕駛人不打方向燈就變換車道,害她差點閃不過,打錯方向燈也有相同危險,贊成取締。
逾75歲強制換駕照

另外,交通部也修法規定7月1日起,7月才滿75歲以上的高齡駕駛,或已75歲以上、有違規記點或吊扣駕照的高齡駕駛,將強制每3年換臨時駕照,須先通過體檢、認知功能測驗,或提出無中度以上失智的證明,才能領取3年短期駕照繼續開車或騎車。
交通部修法明定,若不換照將可開罰1800到3600元,但考量定期換照是以關懷及照顧高齡者行車安全為規劃原則,並非以處罰為目的,因此將先開勸導單,若3個月內自行補換臨時駕照或繳回駕照,可免予處罰。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602/LB08/LB08_002.jpg

(蘋果日報)
--
打錯方向燈 7/1開罰

前方車輛明明打左轉方向燈卻往右變換車道?這種狀況常常讓後方駕駛火冒三丈,也易引發事故。交通部表示,昨日預告修正多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七月一日起變換車道若打錯方向燈,將可依法開罰六百元至一千八百元罰鍰。

昨日預告案也規範,七月起規定年滿七十五歲民眾須經過體格檢查合格,再通過認知功能測驗或檢附未患中度以上失智症證明,才能換發三年有效期限的駕照。

(自由時報)
--
變換車道打錯方向燈算違規 最重罰1800元

交通部今天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駕駛人變換車道時若打錯方向燈算違規,將開罰新台幣600元至1800元,最快可望7月實施。

交通部說,駕駛人變換車道時如果打錯方向燈,會使其他用路人錯誤判斷,提高肇事風險。

交通部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要求駕駛人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的燈光或手勢。

(中央社)
--
換車道打錯方向燈 7月開罰

不只不打要罰,打錯也要罰!交通部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駕駛人變換車道時若誤打反向方向燈,將開罰600元至1800元,最快7月1日起上路;7月1日起另實施高齡駕照管理制度,年滿75歲駕駛人須通過體檢與認知機能檢查,換發有效期限3年。

交通部路政司表示,當駕駛人變換車道時誤打反方向方向燈,容易讓其他用路人誤判其行進方向,導致無法正確反應而發生危險,因此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1條,「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之燈光或手勢」,否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8條,罰600元至1800元。

交通部道路安全督導委員組長徐台生說,駕駛未打方向燈變換車道再轉彎,結果與後車碰撞,則可能被歸為未依規定轉彎、注意車前狀況或未依規定讓車。

另7月1日起交通部實施高齡駕照管理制度,實施日之後年滿75歲、或實施日前滿75歲但有違規記點至吊扣、吊銷駕照的駕駛人,須通過體檢與認知機能檢查,換發有效期限3年的駕照,若不換照可罰1800元至3600元,但先以勸導為主,3個月內補換或繳回駕照,可免予處罰。

根據交通部規畫,75歲以上民眾若要繼續開車,7月起須通過體檢與認知機能檢查,並檢附通過汽車駕駛人認知功能測驗或由醫院出具未患有中度以上失智症的證明文件,始可換發有效期限3年的駕照。為體諒年長者的立場,未來高齡駕駛換駕照僅須支付50元,不像以往換發駕照須支付200元。

路政司表示,高齡化已為社會發展趨勢,隨著駕駛人年齡增長,身體老化影響反應及靈敏度為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許多國家都有針對高齡駕駛的駕照訂定特殊管理規定,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並兼顧老年人權益,因此實施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

(中國時報)
--
搶逾兆商機 Android Pay攻台 對戰Apple Pay Samsung Pay Android Pay擁700萬潛在用戶 搭地圖秀優惠

Android Pay昨正式在台上線,國際行動支付3巨頭全員到齊,搶台灣逾兆元商機!為和Apple Pay、Samsung Pay一較高下,Android Pay打出兩大特色:結合Google Map定位及與全台最大紅利點數平台HAPPYGO合作,首波支援中國信託及第一銀行信用卡,並喊出年底前挑戰50萬張綁卡量。上線首日,銀行估Android Pay綁卡量已破萬張,潛在用戶更上看700萬戶。

昨記者會上,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Android Pay是2015年9月於美國首度上線,台灣是亞洲第4、全球第13個推出的國家。簡說,據統計,台灣電子商務市場已達到380億美元(1.14兆台幣),年均成長率達到20%,62%的使用者會透過網路進行購物。

可積HAPPYGO點數
簡立峰說,Android Pay最大特色是整合Google地圖服務,在使用者進入商家時自動推播提醒適用的折價券、禮券或會員卡,更可在消費後提供完整的商家、明細與地點資訊。另外,Android Pay與HAPPYGO合作,使用者僅需綁定會員卡,消費時出示HAPPYGO卡資訊,即可累積點數。
首波有近60家實體商店與Android Pay合作,除實體店家外,使用者也能在屈臣氏、瘋狂賣客等近20個網站與應用程式使用Android Pay付款。

初期僅兩銀行合作
相較於Apple Pay今年3月底登台創下首日綁卡量逾20萬張,更傳出瞬間申請綁定信用卡流量太大,銀行應接不暇認證延遲事件;昨天Android Pay也傳塞車,《蘋果》以一銀信用卡實測,因太多人同時下載塞車,後來又在簡訊驗證時卡住,打給客服才完成加卡,銀行應接不暇。
中國信託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說,昨下午綁定申請破萬張,Android Pay目標年底10萬張;第一銀行首日則有數千張的綁卡量,預計上路1個月內綁卡數破萬張。Android Pay雖是最晚登台,但因支援廣,且安泰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台新銀等多家銀行已排隊等著合作,銀行界預料年底前有機會挑戰50萬張。
據業界觀察,目前3大支付工具在台灣信用卡總綁定量仍以Apple Pay最多,估綁定信用卡已破123萬張;Samsung Pay雖上路僅1周,信用卡綁定量也已接近5萬張。
據研調機構IDC調查,去年台灣智慧手機出貨874萬支,參照通路數據,iOS市佔率約2成,Android市佔率8成,估算Apple Pay潛在用戶約175萬、Android Pay近700萬,其中Android陣營中三星銷量比重達2成,單看Samsung Pay也有近150萬潛在用戶。未來3家支付業者都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Samsung Pay較便利
3C達人電腦王阿達分析,Apple Pay使用人數較少,支援銀行和商家卻最多。Samsung Pay由於可使用磁條感應,一般信用卡刷卡商店也可使用,使用上較為便利。Android Pay用戶數最多,但因沒有NFC技術的低階機款不能用,支援銀行和店家不多,有其限制。
31歲從事資訊業的施先生說,挑選支付方式會先考慮是否有附加功能與優惠資訊,以及能否與自己的生活圈緊密結合;29歲的Jenny覺得iPhone指紋辨識功能比Samsung Pay靈敏,比較好用,尤其搭計程車時就是要快速下車,可縮短付錢時間。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602/LN02/LN02_003.jpg

Apple盜刷風險低 Android在台安全提升

3大行動支付全數到齊,KPMG安侯建業數位科技安全服務負責人謝昀澤昨表示,Samsung Pay支援虹膜和指紋兩類生物辨識技術難度高;Android Pay小額支付在國外部分地區不須密碼或指紋,但台灣卻要,使用上安全提升,且支援手機最廣;但若以資安風險來看,Apple Pay比較沒有盜刷風險。

做好4防護措施
謝昀澤解釋,從系統面來看,因Apple Pay走封閉系統設計,較無遭駭盜刷風險,建議民眾不論用哪種支付工具,都須做好4大防護措施,包括:應盡可能保護自身個資與信用卡資訊與實體卡片、手機應避免自行破解系統、隨時更新手機作業系統至最新版,及避免安裝不明軟體,以免手機遭惡意程式入侵。
3大行動支付齊聚台灣,銀行主管認為Apple Pay品牌認同度高,又是市場首發,可望在這場支付大戰拿下首勝,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消費族群最廣,各有發展優缺點,銀行也不敢忽視。
中信銀主管透露,Apple Pay支援的手機多在iPhone 6以上等級才能使用,由於這系列手機貴,通常都是高消費族群才買得起,單筆刷卡金額較高;Android Pay因支援面最廣,方便小資族小額消費,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蘋果》首日實測 2店家都刷不過

Android Pay昨天上線,國內「3 Pay」全數到位。儘管Google昨天宣稱首波上線已有近60家實體商店可使用,但可能因第1天,許多店家無法跟上進度,《蘋果》實測北市2家業者,都無法成功。
《蘋果》昨實地走訪北市的大潤發和星巴克測試,進入大潤發後,《蘋果》表明要用Android Pay付帳,結帳人員以為是Samsung Pay,《蘋果》只好重複再說一遍是Android Pay,結帳人員還沒答話,另一名看起來比較像主管的人就趕緊跑過來說「我們還在測試中」,第一次實測宣告失敗。

Google:測試沒問題
緊接著《蘋果》又走到星巴克,在表明要用Android Pay結帳後,星巴克服務人員連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最後只好放棄。
對此情況,中國信託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表示,並未收到無法刷卡的通報,至於原因可能和信用卡綁定是否成功、額度是否超過信用上限、手機的NFC元件是不是有狀況都有關聯。Google台灣公關張聿嵐則表示,上線前不管行動裝置或合作店家,已經上千次嚴格測試,都沒有問題。

(蘋果日報)
--
3大支付競嗶 全民非Pay不可

繼Apple Pay、Samsung Pay之後,Android Pay昨日在台上線,首波支援銀行有中國信託、第一銀行,宣示「3大Pay」在台到齊。接下來新光、安泰、華南等銀行都會加入,都是過去未參與的新面孔,屆時全民都能Pay。

在Android Pay上線前,國內大型發卡銀行幾乎都先卡位Samsung Pay,由於有排他條款,要等45天後,加入Samsung Pay的銀行才能加入Android Pay,屆時支援Android Pay銀行可望超過10家,成為最廣泛支援的Pay。

Google全球策略合作副總裁Pali Bhat表示,很開心Android Pay來到台灣,也非常感謝這次上線合作的銀行、硬體夥伴、商家等,隨著接下來更多夥伴的加入,期許Android Pay為台灣行動支付的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非蘋手機都能使用

事實上,Android Pay適用包括三星在內的所有Android,包括HTC、SONY等國人喜愛品牌皆有支援,只要在Google Play下載Android Pay的App,綁定指定信用卡就能用,使用方式與Apple Pay、Samsung Pay大同小異。

至於哪裡能Pay?只要到配有感應式刷卡機、或者貼有NFC與Android Pay標誌的商家,即可透過三步驟:1是解鎖Android裝置、2是放置在店家的感應式刷卡機、3是「嗶」一下、就不帶錢包的簡單支付程序。

各銀行推綁卡回饋

銀行業者表示,相較於Apple Pay只能在蘋果手機、Samsung Pay只能在三星手機上使用,Android Pay支援最多智慧型手機品牌及機型,但也因為Android系統是開放的,所以要整合各廠牌手機也比較費工,才晚到一步。

銀行業者表示,雖然Android Pay晚一步,但隨著Apple Pay、Samsung Pay陸續開通,過去沒得嗶的Android手機用戶「沒用過Pay也看過別人Pay」,雖然剛開始上路時,一定還是會有大小問題,但已克服接受度這關。

根據Google規劃,Android Pay將以吸納未在Apple Pay、Samsung Pay上線的銀行,擴大涵蓋範圍,藉此補足行動支付的滲透率。與先前2種Pay上線時一樣,各銀行都會推出綁卡、嗶卡消費等回饋,以提高使用誘因。

80商家網站攜手安卓

為了搶市,一銀祭出使用Android Pay消費每筆回饋10%、每戶上限回饋300元,中信銀則是首刷回饋10%、每戶上限回饋200元。Android Pay在台灣上線的首波合作銀行為中國信託與第一銀行,第二波將有新光銀行、安泰銀行、華南銀行等更多銀行加入。

首波上線已有58個實體商家與Android Pay展開行銷合作,其中包括全聯福利中心、康是美、家樂福等。除了實體店家消費,使用者現在也能在屈臣氏、瘋狂賣客等將近20個網站與應用程式內使用Android Pay付款。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6-02/clipping/656/b08a00_t_01_03.jpg

(中國時報)
--
Android Pay 在台上線

Android Pay昨(1)日在台上線後,國際三大Pay都到位,也讓台灣行動支付市場加速成長!金管會銀行局表示,Apple Pay登台前,國銀的行動支付刷卡金額到3月底只有30億元,但4月份已成長到40億元,7家銀行Apple Pay綁卡量更已突破100萬張!

儘管有人認為Apple Pay掀起的行動支付熱潮已退,但國內行動支付大推手中信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仍看好行動支付商機。他觀察,中信銀信用卡在行動支付刷卡金額占總刷卡金額成長快速,今年已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倍,中信卡友也相當喜歡用Apple Pay刷中信卡,動卡率近七成,目前綁定已超過25萬張;Android Pay上市首日也已綁定破萬張,「今年底前要達到六位數」,也就是10萬張以上。

劉奕成相當看好Android Pay發展,他指出,Android Pay可結合Google地圖定位的商家會員與自動推播功能,手機上也會留有消費紀錄,「消費完,數字就在你面前,更有感覺。」且使用者進入商家時,會自動推播提醒適用的折價券、禮券或會員卡。

一銀總經理周伯蕉昨天也力推Android Pay,他表示,未來在響應金管會「電子化支付比率5年倍增計畫」下,一銀將會採台灣Pay與國際支付並進策略,「一個月內要達綁卡1萬張。」

為搶市,一銀祭出使用Android Pay消費每筆回饋10%、每戶上限回饋300元,中信銀則是首刷回饋10%、每戶上限回饋200元。Android Pay在台灣上線的首波合作銀行為中國信託與第一銀行,第二波將有新光銀行、安泰銀行、華南銀行等更多銀行加入。

首波上線已有58個實體商家與Android Pay展開行銷合作,其中包括全聯福利中心、康是美、家樂福等。除了實體店家消費,使用者現在也能在屈臣氏、瘋狂賣客等將近20個網站與應用程式內使用Android Pay付款。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6-02/clipping/656/a02a00_t_05_03.jpg

行動支付比一比 Apple Pay安全性勝出

Android Pay昨上路,國際三大行動支付工具在台灣全數到位,安侯建業表示,三大行動支付在應用範圍、使用或認證方式皆很相近,但對於其安全性,Android Pay及Samsung Pay皆為開放式系統,有較多的弱點及漏洞,相較封閉性系統Apple Pay,安全性較低。

針對Apple Pay、Android Pay及Samsung Pay等三大支付系統,KPMG安侯建業數位科技安全服務負責人謝昀澤表示,其支付資訊的傳輸方式,三者皆是用近場通訊(NFC),安全性較穩定。而Samsung Pay也支援傳統磁條的刷卡機,但此應用較新,傳輸安全機制待考驗,需注意傳統POS機的安全管理。

另外,Apple Pay及Samsung Pay經發卡行認證後,登錄並綁定信用卡即可使用;Android Pay則須從Google Play下載支付APP,再進行信用卡認證與綁定。

在安全性部分,謝昀澤說明,Apple Pay為封閉性系統,雖然近兩年有許多駭客或學術單位對其系統進行研究,但安全性仍比Android Pay及Samsung Pay佳,因這兩者為開放式系統,有較多的弱點與漏洞遭揭露。

(工商時報)

社會

大快人心 農舍像豪宅 宜縣拆了

違建農舍開拆!針對農舍亂象,宜蘭縣府首波鎖定3間重大違規農舍開拆,昨2部怪手開到礁溪鄉瑪僯路,拆除一間違規大農舍,宜蘭縣代理縣長吳澤成也在臉書粉絲專頁直播拆除過程,網友讚稱「這次沒有放牛」;縣府強調,重大違規農舍一定會強制拆除;除這間礁溪違規農舍外,另在員山及五結各有1棟農舍也被列入拆除對象。

向地主討拆除費
宜蘭縣府從2015年4月7日起至今,列管382件違規農舍,清查後先鎖定包括礁溪等3地3間重大違規農舍排拆,農舍主人月前申請自拆,縣府允諾延期,但前天屆期前都未見地主拆除,縣府展現鐵腕,動員拆除,除這波外,其他違規農舍若未改善也會拆除「不排除有第4間、第5間」。
「農地農用是縣府既定政策!」農業處長陳德星說,昨被拆除的違規農舍,農地僅0.15公頃,不符興建農舍的0.25公頃基本門檻,地主卻將整筆土地進行填土改變地形地貌,興建豪宅式農舍,屬重大違規,必須拆除。
建設處長林國民說,因建築體面積大,昨調派2部怪手進駐,所需時間約3至4天。該建築物建築費用粗估逾600、700萬元。拆除經費10萬元要由地主埋單。
昨一早警方及大批機具進駐,《蘋果》也直播拆除過程,不少附近居民圍觀。網友說「帶種一點,拆三星那邊,那邊都是達官顯要的。」
附近的游姓居民對即將完工的農舍被拆感到可惜,還說:「真要拆,附近一堆農舍都要拆!」他認為,問題出在法令不明確及縣府是否落實執行。林姓居民也說,農田被拿來蓋農舍很不好,「沒種田米哪來!」對地主沒先申請就偷蓋,直說「怎麼可以!」

還有2棟等著拆
縣府指出,另棟即將拆除的違建農舍在員山鄉,違章面積280平方公尺,地主須在本月10日前自拆;第3棟在五結鄉,該棟原農地有1棟合法農舍,但地主又興建1棟差不多大小違規農舍,違章面積為513平方公尺,縣府會在本月21日強制執行。

農舍價跌3成「仍在高點」

政策影響
農舍農用政策,著實打擊了宜蘭農地農舍的熱潮,房仲業者指出,過去農舍價格飆漲,現受政策影響回跌約2、3成,直言「差很大」,但價格仍在高點,買方寧可精挑細選,也不願當冤大頭。
從事房地產近20年的謝姓房仲說,農舍及農地的買氣大不如前。5、6年前交易量最熱絡,許多民眾抱持農舍夢,買農地外還會外加買間農舍,當時市場以農舍為交易主力,「每個月至少都有4、5件成交」。

交易量大幅萎縮
謝姓房仲說,自從縣府推行農地農用政策,加上實價登錄影響,農地交易量大幅萎縮,甚至停滯,「只要有1、2件就很開心!」
在宜蘭社區大學擔任不動產講師的地政士邱明芳說,近來有一農舍開價4200萬元銷售,但買方最多只願以2700萬元購買,因屋主貸款成數高達7成,不願認賠殺出,最後仍未成交,顯見市場價格已大幅下滑,民眾開始精挑細選。

農舍買賣注意事項
●買農舍應注意土地否符合《區域計畫法》農地農用等規定,避免因違規被課土地增值稅
●農舍蓋好5年後才能移轉,但因繼承或法院拍賣而移轉者,不在此限
●留意農舍是否有建照、使用執照,農舍建築空間不得超過土地範圍10分之1
●購買農地或農舍,應留意房仲銷售話術

(蘋果日報)
--
宜蘭開鍘 拆違規農舍

宜蘭遍地可見大型農舍,總數已多達八千五百間,其中許多屋主是違規填土興建,宜蘭縣政府昨天出動兩台怪手,率先拆除了礁溪鄉一棟三層樓高的違規農舍,宜蘭縣代理縣長吳澤成強調:「未來只要稽查到類似重大違規農舍,一定拆除!」

雪隧開通 宜縣冒6000餘農舍

民國九十四年雪隧開通前,宜蘭縣僅有兩千多間農舍,如今已成長到八千五百間。今年二月吳澤成任代理縣長後,堅持農地農用政策,認為農舍違規應依照既有法規開罰與拆除,四月廿日宣布要在一個月之內拆除重大違規農舍,第一波先鎖定礁溪鄉、員山鄉及五結鄉三起重大違規農舍,但三間農舍主人均申請自拆,拖延拆除期限。

礁溪鄉這棟大型違規農舍,土地面積約○.一五公頃,未滿○.二五公頃,依規定不能興建農舍,地主卻違規蓋起高達三層樓的豪華農舍,被縣府列入重大違規,無法補發農舍建照,必須拆除,但因屋主切結自拆,原定上個月十五日要拆除的農舍,獲准延到五月卅一日,然而這段期間屋主並沒有任何動工拆除的跡象。

宜蘭縣政府不容屋主挑戰公權力,延拆期限一到,昨日上午九點,建設處派出兩台怪手強拆農舍,預計三至四天就可將該間農舍剷平,還將向屋主索取十萬元拆除費用。

民國八十九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讓非農民也能興建農舍,房地產市場因此有大量農舍流通買賣,加上雪隧開通,交通便利,一棟棟豪華農舍如雨後春筍般在宜蘭的農地上冒出,私蓋、加蓋等違規現象頻傳。

宜蘭縣政府因此於一○四年四月七日頒布「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嚴審農舍申請案,至今已列管三百八十二件包含農地未農用、填土造景、增建建築物等違規農舍,但因過去以加收地價稅、房屋稅的方式來抑制農舍數量,卻未依據區域計畫法等法令進行裁罰,引發爭議。

3農舍限期拆 吳澤成展鐵腕

吳澤成任代理縣長後,先取消違規農舍房屋稅加價,再鎖定礁溪鄉、員山鄉及五結鄉三起重大違規農舍,昨天先拆掉了礁溪鄉違規農舍。至於員山鄉違規農舍面積是○.○三公頃,需於六月十日前拆完;五結鄉屋主則是興建一間合法農舍後,又在同塊土地上興建另一間違規農舍,違規面積約○.○五公頃,必須在六月廿日前自拆。

吳澤成強調,未來只要稽查出未經申請卻興建農舍的重大違規案,縣府就一定會鐵腕拆除;宜蘭縣農業處長陳德星表示,現階段列管的三百多間違規農舍,已依據違反區域計畫法,違規農舍可開罰六萬到卅萬元,第一次開罰時會要求恢復農地農用,若未改善,會持續進行裁罰,必要時送地檢署偵辦。

蓋農舍修法加嚴 去年申請驟降

農委會聯合稽查小組 促地方嚴加開罰

我國農舍約有一萬六千多筆,但農舍主人實際具有農民資格的卻不到四成,農委會表示,過去每年新增申請農民資格人數總是破千,其中許多其實不是要務農,而是為了興建農舍。

從申請農民資格人數,大概可以看出每年申請農舍興建的數量。二○一四年申請農民資格的人數有二千五百一十三人、二○一五年更高達二千九百○五人,但於二○一五年修正「農舍興建辦法」,加嚴標準後,二○一六年的申請人數就驟降,僅剩六百四十三人。水保局更累計到二○一六年,申請建造農舍數量已高達三萬二六○四案。

農委會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指出,依據「農業用地農舍興建辦法」規定,興建農舍的土地,僅有十分之一可蓋建築物,由內政部營建署管理;其他十分之九則必須要有實際務農行為,諸如興建水池、鋪水泥、造景觀池等皆不行。

為了防範違規濫建農舍,農委會也與內政部等跨部會組成「聯合稽查小組」,促使地方政府依據「地方自治條例」對違規農舍嚴加稽查開罰,以落實農地農用政策。但每個地方違規態樣不同,執行稽查強度與速度不一,有些違法建造豪宅、廟宇等,政府再針對第一次違規開罰六萬元、第二次八萬元或甚至十二萬元不等。

林長立認為,稽查小組扮演重要功能,每年除了彙整各地執行狀況外,還會一併彙整給監察院,由監察院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修改「農業用地農舍興建辦法」所依據的「農發條例」,這也才讓民眾意識到政府是玩真的。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n/2/images/bigPic/600_112.jpg


宜縣開鍘違規農舍... 議長支持依法行政 小農盼設檢舉平台

維護公信力 重大違規就拆

宜蘭縣昨首拆違規農舍,宜蘭縣議會議長陳文昌表示,支持縣府依法行政,原本透過課稅來制止農舍氾濫,以稅制來處理違規農舍的方法,卻因縣府未依區域計畫法等法令進行裁定,很多人覺得不合理,才會引發爭議,現在的做法能維護政府的公信力;宜蘭縣小農吳紹文則認為,縣府應該公布下一波拆除名單,讓民眾相信縣府維護農地農用的決心,不是隨便拆除三間,就想殺雞儆猴。

農地農用 縣府要展現決心

「依法行政很必要!」陳文昌說,如果一直任憑公權力與法律受到挑戰,政府的公信力與顏面將蕩然無存,縣府應繼續堅持重大違規就是要拆除,可以補照的輕微違規,則依照情理法裁罰的原則來維持法紀。

小農吳紹文指出,縣府應該公布重大違規的認定標準,並要列出後續拆除名單,讓民眾相信行政單位維護農地農用價值的決心,同時還應建立真正的違規農舍檢舉平台,鼓勵民眾檢舉,讓宜蘭縣的違規農舍消失。

昨被拆除的礁溪鄉農舍屋主,一直無法取得聯繫,但鄰居王小姐表示,當初聽說屋主興建建築都有經合法申請,現在突然被拆,讓她感到很意外。

(自由時報)
--
遲了1天 丁松筠神父獲身分證 將長眠彰化靜山 一圓「正港台灣人」心願

來台奉獻半世紀的光啟社董事長丁松筠神父,前天因心臟病驟逝,原訂昨頒發給他的中華民國身分證,改由其胞弟丁松青神父代表接受,一圓丁松筠生前想成為「正港台灣人」的心願。丁松筠也確定將葬在彰化靜山,丁松青說:「我們都很愛台灣,現在我們都有身分證,當然葬在台灣,這是我們的家。」
昨頒贈儀式播放丁松筠生前拍攝影片,片中他彈著吉他唱著最愛的《燒肉粽》歌曲,形容自己是「在美國生產,在台灣加工」,「我的身體外貌都沒有變,心裡已變成台灣人」,與會上百名親友無不拭淚。

追思彌撒日未定
丁松青回憶,日前哥哥到醫院動心血管手術,醫師擔心手術太危險,哥哥叮囑他:「若我走了,請告訴大家『我愛你們』。」丁松青隨即哽咽說:「我現在告訴你們,I love you(我愛你們)。」
當過丁松筠3年中文秘書的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說,丁松筠以前常到工地和原住民、移工一起吃大鍋飯,丁愛台灣且擁抱台灣不同階層的人們,他回憶2周前丁特別來電邀他參加昨頒贈儀式,可見這對丁很重要,「希望中華民國護照讓他可在天堂很好用,仍可到處傳達愛。」

天主教耶穌會饒志成神父昨也宣讀教宗方濟各慰問信,信裡提到感謝天主恩賜給我們丁松筠神父(Uncle Jerry),感謝他帶給大家友情與和平精神,他是大家的恩典,我們應繼續他未志的使命,倡導和平與共榮溝通。
耶穌會說,丁松筠追思彌撒時間未定,但將安排輔仁大學聖若瑟頤福園或光啟社供民眾弔唁,並依過去耶穌會神父安葬方式,將丁安葬在彰化靜山。

(蘋果日報)
--
弟代領身分證 丁松筠神父遺言︰我愛你們

丁松筠神父驟逝,丁松青神父(小丁神父)昨天代替哥哥丁松筠神父(大丁神父),領取歸化國籍證明與身分證,完成丁神父成為「正港台灣人」的心願。小丁神父轉達大丁神父最想向台灣及大家說的是:「我愛你們!(I Love You !)」

小丁神父表示,哥哥兩個月前因心血管鈣化到醫院開刀,大丁神父對小丁神父說:「假如手術不成功,走了,你要告訴大家『我愛你們!』」小丁神父忍不住哽咽地對大家喊:「I Love You !」

小丁神父說,哥哥一定很榮幸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雖然有點晚,但希望可以讓在天堂的哥哥感到安慰。「雖然我們心裡早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但身分證會讓我們覺得我們真的是跟大家一樣的台灣人。」

教宗︰感謝天主恩賜丁神父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昨特別發來慰問信,他以「Uncle Jerry」稱呼丁松筠神父,強調「感謝天主恩賜丁神父,在台灣、中國與亞洲,他帶給大家友情與和平精神。我們應該繼續他未竟的使命、繼續倡導和平與共融溝通」。

耶穌會代表饒志成神父表示,丁神父在光啟社待了四十多年,從沒聽他對任何事有負面說法,天主現在應該也在慶賀他變成台灣人。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回憶自己擔任丁神父秘書時,丁神父中午會帶吉他到工地與原住民、外勞、街友打成一片,上了天堂後應該也會一樣到處跑。

內政部長葉俊榮致詞時表示,自己大一時參加過天主教耕莘山地服務團,當時看到丁神父,才發現最偏遠的地方也是最國際化的地方。去年推動國際法,讓長期以來有貢獻的外國友人可取得身分證,代表台灣對這些友人的感恩。

證嚴法師︰感恩對台灣付出

過去常向丁神父請益的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昨天也表達對丁神父的不捨,感恩丁神父對台灣的付出。光啟社副董事長黑幼龍透露,原打算在授證時開拍丁神父紀錄片,可惜來不及了,不過,最近丁神父有一本書即將出版。

天主教耶穌會將擇期另為丁松筠神父辦一場天主教追思彌撒,下葬地點則選定天主教彰化靜山靈修中心。

(自由時報)
--
感念丁松筠神父 追思會頒身分證

內政部長葉俊榮及台北市民政局1日在光啟社舉辦的「丁松筠神父追思禮儀」上,將丁松筠神父的身分證、戶口名簿及歸化國籍證明給他的胞弟丁松青,讓丁松筠神父在天國成為「正港台灣人」。

1970年起,丁松筠神父在台灣從事社會服務,長年為台灣付出和貢獻,成為繼百歲賴甘霖神父後,台北市第二位因特殊功勳取得我國籍的外國人。內政部今年4月21日許可他歸化我國籍,原訂於6月1日要舉行頒贈國籍證書及身分證儀式,但卻在領得身分證前夕辭世,顯得格外令人遺憾。

丁松筠是現任光啟社董事長,另一個身分,則是大家熟知教英文的「傑瑞叔叔」,同時他也是歌手,也是演員。他以吉他和音樂來安慰許多難民和弱勢族群受傷的心靈,他奔走世界各地募款,為弱勢發聲,他還拍攝愛滋病友的故事,也拍攝「殺戮戰場的邊緣」並榮獲第32屆亞太影展最佳短片。由於丁神父長期經營傳播領域,為本土培育了很多優秀影視人才。

光啟社員工說,位於敦化南路的光啟社大樓,是丁松筠當時踏遍美國和歐洲,一塊一毛辛苦募款興建起來的,神父的薪水和旅費都是教友奉獻,走到鞋子開口笑,也不以為意,只是順手用口香糖將鞋子黏起來,繼續行走募款。

丁松筠生前笑說,「自己是美國生產,台灣加工的」;已故作家三毛曾說:「台灣是他的家、是他的愛,丁松筠神父是我們同胞。實在不能算是美國人。」台北市民政局同仁回憶當初去協助神父申請歸化國籍時,神父還感動落淚說:「謝謝你們讓我成為真正的台灣人」。

追思會上,台北市政府準備的漫畫作品,由內政部長葉俊榮和民政局長藍世聰一起送給丁松筠弟弟丁松青神父,畫中笑容滿面的傑瑞叔叔,被一群小朋友熱情包圍,後面的101大樓、摩天輪代表北市,晴朗天空中英文字GOSPEL代表傳福音,希望大家像丁松筠神父一樣,處處傳遞愛的訊息,也希望這幅美麗的風景永遠留在大家心中。

(中國時報)
--
軍紀敗壞 反潛機裝備 淪整人玩具 女下士遭吊掛慶生 涉案人員竟輕懲

國軍最具反潛戰力的P-3C反潛機,竟發生維修人員慶生卻拿裝備惡整同袍的離譜情事。《蘋果》接獲爆料,空軍屏東基地P-3C人員假借慶生,卻以維修P-3C發動機的吊掛機將壽星蔡姓女下士吊起長達二十分鐘,還朝其臉部噴灑刮鬍膏,任憑其哭喊求助卻無人理睬。空軍屏東聯隊調查後僅輕懲涉案人員,軍方痛批根本是官官相護,恐再重創國軍形象。

爆料者說,今年三月二日下午四時左右,空軍屏東聯隊第六修補大隊發動機修護分隊剛上完莒光課,吳姓少校分隊長突宣布集合,要求執行高空作業防護衣著裝練習;輪到蔡姓女下士時,張姓士官長與另一士官竟自蔡後方強行使用吊掛機將蔡吊起,不理會蔡女不斷哭喊怕高,張姓士官長還拿出預藏的刮鬍膏,不斷往蔡女臉部噴灑。

大叫哭喊合十求饒
據爆料照片顯示,蔡女先用手遮臉,還雙手合十求饒,但張姓士官長仍將刮鬍膏噴向蔡女的臉部;蔡女大叫、哭喊,但一旁男姓軍士官卻哈哈大笑。爆料者說,P-3C的吊掛機是專門吊掛發動機,要使用時還須經上級核准,如今卻成為「整人玩具」,顯見單位軍紀敗壞。
看過照片的國防部官員痛批,這簡直是「霸凌」,空軍怎麼出這種敗類?把蔡女吊起來已經限制其活動,根本已犯「強制罪」,空軍應該立即移送法辦,並重懲違法犯紀人員。
空軍屏東聯隊政戰主任林青輝說,張姓士官長行為已違反「國軍內部管理」及「國軍資通安全」等相關規定;針對部分官兵未能遵守營區紀律與「營內智慧型手機管理規定」,單位已分別核予三人記過一次至申誡一次的行政懲處。

「難道可拿槍指頭」
藍委林為洲說,若是休息時間開玩笑「這個都ok」,但「國軍設備不是戲耍工具」,應比照「阿帕契事件」標準來檢視,否則會養成不好習慣。
綠委羅致政說,若是開玩笑雖可接受,但武器裝備有保養維護規定,是否違規需進一步了解,否則嬉鬧若沒有紅線「難道可以拿槍指著頭?」也要了解是否牽涉強迫霸凌,但不必無限上綱到軍紀渙散。

國軍惡整案例
2016/12/17
馬祖東引指揮部潘姓志願役上士與4名義務役士官兵,在寢室將其中一名下士抬到床上脫褲,潘持「肌樂」噴劑噴下士生殖器和肛門。潘遭記大過、調職處分
2015/11/08
空軍官校二年級李姓學生在走廊抽菸,遭三年級學生發現,帶往4樓天台罰他交互蹲跳,李下樓後在走廊昏倒送醫。三年級學生記過懲處
2015/03/01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副參謀長辦公室馬姓士官長,強迫陳姓一兵吃「百萬度辣椒」,害陳拉肚子及腸胃絞痛,馬被依「強制罪」判刑3個月,可易科罰金9萬元

530億購入 12架反潛機下月成軍

我國向美國購買的十二架P-3C反潛機將在七月正式成軍。因P-3C反潛機上配備先進的偵搜、通信系統,可有效結合空中、水面及水下兵力,發揮三維空間多層防禦,在P-3C正式成軍服役後,國軍即可擁有全天候反潛、偵巡戰力。

基地部署愛國者飛彈
美國政府在二○○七年以十九億六千萬美元(約台幣五百三十億元)售我十二架P-3C反潛機。由於其滯空時間長達十二小時,最大航程八千九百四十五公里,能夠全天候監控台灣周遭海域水面的船艦,還能偵測水底潛艦,可大幅提升國軍的反潛及海面打擊戰力。
此外,P-3C反潛機可攜帶反潛魚雷、深水炸彈、水雷、反潛火箭、魚叉飛彈等武器,可直接摧毀解放軍的水面艦艇及水下潛艦,也是國軍壓制中國解放軍海上戰力的空中武力。
為維護國軍反潛戰力,國防部在屏東空軍基地興建P-3C專屬棚場,為防範有心人士打探P-3C,特別在棚場內設安全士官,防止非反潛機大隊的人員靠近。此外,基地也部署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保護P-3C等尖端戰力。

P-3C反潛機小檔案
●全長:35.61公尺
●全高:10.27公尺
●翼展:30.37公尺
●巡航速度:611公里/小時
●滯空時間:10-13小時
●航程:8945公里
●最大載重:9072公斤
●功能:海上巡邏、偵察及反制潛艇等
●可攜武器:
.攻潛魚叉飛彈
.水雷及深水炸彈
.MK-46型空射型魚雷
●總預算:國防部編列530億4267萬5000元台幣購買12架P-3C及相關零附件

(蘋果日報)
--
澎湖空難 高勤官 塔台員一審無罪

二○一四年復興航空澎湖空難奪走四十九條人命,案發時任職空軍馬公基地的高勤官荊元武與馬公塔台機場管制席李佳峯,去年被依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起訴,但昨一審宣判,法官認為事故主因是飛航組員操作降落程序違反標準程序及操作不當所致,與荊、李作為無因果關係,判兩人無罪;罹難者家屬痛批「判決不公,一定要上訴!」

難認定兩人過失
復興航空編號GE222班機,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傍晚從高雄小港機場起飛,降落馬公機場失敗墜毀湖西鄉西溪村,致正駕駛李義良、副駕駛江冠興、空服員、乘客等四十九人罹難、九人重傷,另波及十棟民宅。檢認定正副駕駛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進場、重飛釀空難,但兩人已罹難不起訴;另荊元武(五十二歲)及李佳峯(四十歲)在班機導航進場過程也有疏失,依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起訴。
但一審法官認為,飛航組員明知馬公機場天候惡劣未考慮轉降其他機場,又未按標準程序降落而誤失進場點,來不及重飛墜地,是空難主因,難認荊元武未同意其改用其他跑道降落,有何過失;李佳峯也無違反注意義務沒過失。

家屬斥判決不公
罹難者陳正龍母親何美惠泣訴,這對罹難者與家屬不公平、不尊重,造成二度傷害一定要上訴。罹難者家屬胡先生也痛斥不公。
罹難副機長江冠興家屬也聲明,荊元武無權卻拒絕民航機飛行員用有精確引導系統的跑道降落,飛行員被逼選擇危險且設備老舊的跑道,這才是造成空難發生的真正原因。
荊、李昨未到場聽判,僅荊的委任律師代為回應,法院雖還他清白,但他早為此退出飛行線,沒什麼值得高興。

(蘋果日報)
--
澎湖空難 高勤官、塔台一審無罪

一○三年奪走四十九條人命的七二三復興澎湖空難(見圖,資料照),當天執勤的前空軍馬公基地高勤官荊元武、馬公塔台管制員李佳峯,昨經澎湖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無罪,判決書認為,復興正副駕駛李義良、江冠興未依標準程序降落,才是釀成事故的主因。澎湖地檢署表示,將再研究是否上訴。

法院認定:機師未依SOP釀禍

判決書指出,一○三年七月廿三日復興GE222班機自高雄國際機場起飛,正副駕駛李義良、江冠興連同機組員乘客五十八人,飛往馬公機場。荊元武時任空軍馬公基地高勤官,決定馬公機場跑道使用方向,李佳峯則是民航局馬公機場塔台管制員,負責提供在空航機氣象資料及頒發飛機起降許可。

由於當時天候不佳,興航駕駛提出希望由非精確進場系統二○跑道,改為配置有儀器降落系統(ILS,有距離、方向及下滑角導引)的○二跑道降落,但荊元武遲未同意;李佳峯也未將十九時○一分至十九時○六分,關鍵五分鐘,能見度突由一千六百公尺下降至六百公尺,已遠低於二○跑道下降標準八百公尺的資訊,通知正副駕駛,澎湖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將兩人提起公訴。

不過,澎湖地院認為正駕駛李義良與副駕駛江冠興,未依飛航程序執行進場程序,才是班機失事主因,荊元武遲未准予更換跑道降落及李佳峯未提供驟降氣象資料,則無直接因果關係,判決兩人無罪。

民航局:與飛安會調查相符

民航局表示,尊重法院判決,飛安會調查也指向當時正副駕駛未遵守SOP標準作業程序而有責任。

民航局指出,自澎湖空難後,民航局也針對不同業者常出現的缺失,增加直接由該局檢查員執行機師模擬機考驗,演訓時搭配各種情況題,加強找出飛行技術問題要求改善。

(自由時報)
--
「責任全推死去機師?」 復興澎湖空難塔台員、高勤官無罪

二○一四年復興航空澎湖空難造成四十九人死亡,當時的空軍馬公基地高勤官荊元武、馬公塔台管制員李佳峯,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但澎湖地院認為正副駕駛未依標準程序降落才是事故主因,昨天判決兩人無罪。

澎湖地檢署去年偵結時,認為正駕駛李義良、副駕駛江冠興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進場、重飛,有業務過失責任,但因已罹難,處分不起訴;荊元武遲不同意飛機使用具較佳導航系統的02跑道,導致機組人員轉而使用無儀器降落系統(ILS)跑道降落,李佳峯則違反飛航管理程序,未及時將跑道視程(RVR)等資訊提供給飛航組員做為班機進場參考,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兩人。

不過,澎湖地院審理認為,失事的復興航空GE222班機,正副駕駛在事故前疑因高飛行時間而有疲勞情況,加上當時氣候惡劣卻未考慮轉降其他機場,也未按標準程序降落,造成誤失進場點,最後急速下降墜毀。

法官認為,正副駕駛的疏失才是班機失事主因,當時風速大、跑道又潮濕,若任由復航使用02跑道降落,反增加降落風險,難認荊未同意改用02跑道降落有過失;也難認李未提供視程數值與飛航組員決定進場有何因果,判兩人無罪。

罹難者陳正龍母親何美惠聽聞判決,忍不住落淚,批評法院對罹難者與家屬太不公平,而且是二度傷害,「怎能把責任都推給死去的機師?」能降落02跑道結果當然比較好,怎會無因果關係?盼檢方一定要上訴。

復興航空GE222班次二○一四年七月廿三日晚七時許由高雄機場起飛,機上包括正副駕駛、兩名組員和乘客五十四人,疑因颱風麥德姆風雨過大,造成飛機降落不順,重飛失敗墜毀西溪村,造成四十九人罹難、九人重傷,地面五人輕傷、十一棟民宅受損。

(聯合報)
--
澎湖空難48死 非事故主因 塔台2官員無罪

2014年澎湖復興空難造成48人死亡、10人重傷,澎湖地檢署認為空軍馬公基地高勤官荊元武及馬公機場管制員李佳峯涉有疏失,將2人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澎湖地院審理後認為,事故發生主要原因是飛航組員未按照降落標準程序,2人縱有過失,事證難斷認與事故有因果關係,判決無罪。

罹難者家屬獲知後表示無法接受,指判決是對家屬及罹難者再次傷害。檢方將等收到判決書後,決定是否上訴。

2014年7月23日下午7時許,復興航空222號班機從高雄機場飛往澎湖馬公機場航,疑因麥德姆颱風風雨過大,飛機降落不順利又重飛失敗,最後墜毀在湖西鄉西溪村並起火燃燒,並波及11棟民宅。

飛安會調查結果直指飛航組員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連續犯下多項致命錯誤,包括進場時看不到跑道卻違反規定執意進場,在330呎的重飛高度下限時未重飛,直到高度剩72呎時才重飛等。

另檢方偵辦後指出,空軍馬公基地高勤官荊元武及馬公機場管制員李佳峯有疏失,尤其荊先拒絕復航降落在較佳跑道,後又塔台督導去電請求放行時大打官腔,刁難長達12分鐘仍拒絕,以致班機失事,將2人起訴。

法院審理時,2人堅稱無罪,法官認為,荊對於飛機申請變更跑道有決定權限,但飛機起降的安全性涉及風向、風速等多方因素,難僅以跑道相關輔助降落及燈光設備系統較先進齊全,即認定荊未同意變更跑道有過失。

另李未通報RVR跑道視程數值的不作為過失,法官表示,機場跑道VOR進場是依據「能見度」,非以跑道視程做為最低降落標準,只要能見度與雲幕高度符合標準,駕駛員就能決定進場,通常塔台不會主動通報RVR數值。

法官強調,飛航組員未按照降落標準程序確認跑道前,即已將高度驟降至330呎最低下降高度以下,且誤失進場點後並未立即執行重飛,反而花費13秒時間試圖目視尋找跑道環境,以致未發現跑道要執行重飛時,疑似撞擊樹叢而肇禍。

(中國時報)
--
開先例 19受刑人 白天出監工作 月薪21K 6成當被害人補償金

獄政新變革。法務部矯正署為讓即將出獄的受刑人提早適應社會,昨首開先例,讓十九位受刑人白天外出到合作工廠上班,晚上再「回籠」,至少兩萬一千元的月薪中,逾六成將用在犯罪被害人補償金等用途,預計今年將陸續開放一百位以上受刑人外出工作。新政上路引起民眾兩極反應,有人質疑「跑了誰負責?」支持的網友則認為「很好啊,不要斷人生路。」

根據《監獄行刑法》等法規,除累犯、脫逃犯等受刑人外,服刑達一定年限,表現良好,可不受戒護外出就學、工作。

排除殺人等重刑犯
法務部長邱太三去年上任後,提出受刑人「外出工作」政策,讓受刑人提早適應社會,經桃園八德外役監試辦後,昨正式上路。
矯正署昨表示,有意願外出工作的受刑人可提出申請,由監所遴選一年內將假釋、即將期滿出監的受刑人,從事鋼鐵製造、機台操作、汽車美容和清潔等工作,但考量安全,沒讓性侵、殺人等重刑犯外出工作。
矯正署指出,受刑人外出不能用手機,需自行前往或由公司接送,且監所每天都會與派駐公司聯繫,也會不定時突擊檢查。若受刑人無故缺工或逾期未歸將被通緝,除假釋聲請受影響、要服完殘刑,還要面臨最重一年的脫逃罪責。

回監時搜身加尿檢
昨首波開放受刑人外出的包括桃園、新竹、台中、花蓮等八個監所,共十九人,每人月薪兩萬一千元到兩萬六千元,比在監所內工作最多一萬元高出許多,今年預計讓超過一百名受刑人外出工作,每月總收入將超過兩百萬元,扣除近四成歸受刑人所有,其餘逾百萬元將提撥作為犯罪被害人補償金、補助受刑人飲食等。
台中監獄三名詐欺案受刑人昨獲准到印刷業龍頭「健豪」公司工作,其中王姓收容人表示,可以多賺一點錢交給家人,心情相當愉快。健豪總經理張訓嘉說,「不擔心他們跑,就像當兵一樣,刑期剩沒多少,要跑去哪裡?」台中監獄表示,回監時都會搜身及尿液檢查。

網友有支持有批評
網友昨對新制看法兩極,有人批評「這國家照顧犯罪者的程度永遠大於年輕人」、「乾脆實施受刑人一例一休」支持者則認為「很好啊,不要斷人生路」、「把人關牢籠永遠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蘋果日報)
--
綠議員酒駕 囂張嗆警「垃圾」

去年三月才遞補成為新竹縣議員的民進黨籍林昭錡,昨與新竹縣府一級主管餐敘喝酒後,自稱沒醉駕車離去,未料竟把車停在公道五路的快車道上呼呼大睡,拖吊車業者發現報警,但滿身酒氣的林不願配合酒測,怒問:「我是議員不知道嗎?」還罵警員是垃圾,後遭警壓制帶回,酒測值高達零點七六毫克,被依公共危險罪及妨害公務罪嫌送辦。

民進黨:最壞的示範
去年新竹縣國民黨籍議員吳勝松,經高等法院判決當選無效定讞,由當時的民進黨縣黨部主委林昭錡遞補。林向警供稱,昨午巧遇縣府幾名一級主管,大夥相約吃火鍋,席間他喝了三瓶啤酒。林的友人則表示,林已是第三次酒駕遭送辦。
警方表示,到場發現林昭錡渾身酒氣,要求酒測,未料林竟狂妄表明議員身分,大罵警員是垃圾,說自己與新竹縣警局局長溫枝發很熟,殊不知自己是在新竹市警局轄區,遭帶回偵辦時,還質問「為什麼不能回家?」
對於林昭錡離譜行徑,昨新竹縣民進黨黨部主委吳傳地表示,林的行為給大眾做了最壞的示範,黨部會依黨規處理,並要求林向社會大眾致歉說明。

(蘋果日報)
--
新竹縣議員林昭錡涉嫌酒駕 還怒嗆警察「垃圾」

去年3月才遞補成為民進黨籍新竹縣議員的林昭錡,今天中午與新竹縣府多位一級主管餐敘後,涉嫌酒後駕車,並將轎車停在公道五路下閘道往新竹市方向的路邊呼呼大睡,直到5點多才被拖吊車業者發現並報警處理,經酒測數值達0.76毫克,已逾標準。

警方抵達後,滿身酒氣的林昭錡不僅不配合酒測,還用縣議員身分耍官威,怒嗆執法警員「垃圾」及三字經等,最後被警方壓制在地上,帶回警局;警方表示,林昭錡仍精神恍惚,將等他清醒後再展開詢問,預計詢後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偵辦。

據林昭錡供稱,中午巧遇縣府幾名一級主管便相約吃火鍋,期間喝了3瓶啤酒,「覺得自己沒醉,便駕車離去」,開車至新竹市時疑似不勝酒力,將車停靠路邊就呼呼大睡。

目擊民眾表示,林昭錡拒絕酒測外還怒嗆警方,「不知道我是議員嗎?我跟你們新竹縣警察局長溫枝發很熟」,林昭錡不滿警方不給面子反而依法辦理,怒嗆警察「垃圾」。

(聯合報)
--
爬山壁搶修蘇花 5蜘蛛人57樓高賣命

蘇花公路因落石不斷,落石頻率每小時內掉落將近一百八十次,像暴雨一樣,封閉長達三天,卻靠著五名「蜘蛛人」,背著四十公斤重的工具,攀上近一百七十公尺、五十七層樓高度的山壁進行刷坡搶修,才搶通一條回家的路,他們全都是來自宜蘭縣南澳鄉的泰雅族人。

蘇花公路一一二.六公里附近,從五月二十八日下午五點多開始出現落石,持續從一百八十五公尺高處不斷滾落,機具難以進場,蘇澳到東澳段從當天晚上七點實施預警性封路,直到五月卅一日下午四點開放兩小時單線通車。

泰雅族人背40公斤裝備 3小時爬上山峰

五月卅日,公路總局南澳工務段調度五名來自宜蘭縣南澳鄉的泰雅族人陳振維、彭元龍、賴太良、劉哲宇和劉柏男,從一一二.六公里山壁後方往上爬,他們身上綁著安全索,持鐮刀劈開堅韌的雜草開路,就像蜘蛛人一樣,耗費三小時一步一步爬上山峰。

工地主任劉文正說,在安全設備確保下,蜘蛛人進行刷坡作業,山壁下端再以整排雙層貨櫃擋住,讓落石不會彈到路面,每名蜘蛛人都會幫他們投保意外險,薪水以日薪計算,大約兩千五百元到三千元左右。

已經六十歲的陳振維,泰雅名字是尤幹瓦旦,原本是擔任水溝工程的工人,日薪只有一千五百元左右,工作並不穩定,六年前開始蜘蛛人飛簷走壁的工作。他第一次爬上山壁時,也是在台九線蘇花公路上,當時只是爬廿公尺高而已,就嚇得腳底發麻,老婆之前看到蜘蛛人摔落的新聞,也是常常念他,叫他不要做了,每回爬上山壁,家人一顆心也掛在半空中,他總是跟老婆說:「注意安全就好,還有小孩要養。」

「石塊不斷往下掉,土壤又鬆動,往下看就是一片藍色大海。」五月卅日早晨,尤幹瓦旦背起包含安全索、腰帶、工作繩、背負式安全帶等四十公斤的裝備,開始砍草開路,爬到頂端再翻過正面,從坍方處上方垂降進行刷坡。

「我們在山壁上先要以刀具砍除比人還高的雜草,努力向上攀爬。往下垂掛時,兩腳必須在陡峭的山壁上尋找支撐點,站在土壤鬆動的壁面上,進行刷坡作業,然而邊坡並不穩定,腳邊不時有石塊往下墜落,還要不時抬頭看看,是否有落石又要掉下來,這是我當蜘蛛人以來,最驚心動魄的一次。」尤幹瓦旦說,掛在山壁上時,人根本就像飛在空中一樣,風一吹,就不斷晃動,還好五位夥伴各自負責一塊區域,不時會互相提醒,「那邊小心」,才順利回到地面。

與山博鬥、腳下是海 最驚心動魄的一次

「都是為了生活呀!」每天要砍草,還有掃落石塊,尤幹瓦旦一雙手到處都是傷痕,天氣好的時候,一個月有廿五天都吊在上面,一吊就是六小時。尤幹瓦旦說:「以前爬是為了養家裡三個小孩,現在爬是為了存棺材本,靠著小時候跟爸爸、阿公上山打獵的經驗,繼續跟山搏鬥,也感謝山讓我混口飯吃,只要有體力,就會繼續爬上去。」

蘇花上午延長通行1小時

蘇花公路一一二.六公里坍方災害路段,前天下午四點搶通後,每天有三個通行時段,公路總局考量東部農產品運輸及觀光旅宿業需求,今天起,上午開放時段六點延長到九點,另本月四日週日當天上午六點到下午六點不管制。

蘇花公路坍方路段通車後,公路總局昨天起展開中長期復建工程,首日開放上午六點到八點、中午十二點到一點、下午四點到六點等三個時段,今天開始,上午通行時段延長一小時,九點才會封閉,中午及下午開放時間不變。

此外,四日恢復雙線通行,當天上午六點到下午六點不實施管制,至於以後的假日是否比照辦理?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說,朝這個方向努力,仍要視路況而定。

這次發生災害的邊坡,復建工期估計要五個月,初期採人工刷坡清理坡面石塊,會有落石情形,必須管制通行,後續再評估施工狀況,研議解除道路管制可行性,公路總局請用路人多利用省道即時路況系統,網址:http://168.thb.gov.tw。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n/2/images/bigPic/600_110.jpg

汽車上火車 單趟載4輛往返宜花

五月二十八日蘇花公路中斷後,若車輛要往返宜蘭、花蓮,其實可以利用台鐵宜︱花每日都提供的「小汽車上火車」服務,單趟最多可載送四輛小客車。台鐵局表示,以前規定需於搭車日前四至十二日申請,不過蘇花中斷後,即便一天前來申請,只要有空位也都會安排,未來將比照此一模式,讓運能更有效利用。

台鐵宜蘭往返花蓮的「小汽車上火車」服務,平常日使用率大約只有五十%,但週末假日大約會到七十五%,寒暑假的前後半個月,則幾乎天天都客滿;五月二十八日蘇花中斷後至今,則是天天客滿。

小汽車上火車服務每日指定由六八三、六八四次復興號附掛專屬車廂,車廂內拆除了所有座椅,只有設置止滑橫條;火車會調到專屬的設有斜面的端木月台,讓汽車直接開上月台,再透過橫渡板開進火車裡。起運裝車時間為開車前六十分鐘,車長四.五公尺以下為一千一百七十七元;車長超過四.五公尺為一千五百六十九元。

(自由時報)
--
又是你!槍手代考駕照 賺4萬挨罰88萬

一名五十八歲的張姓男子,是汽機車代考槍手,代考機車駕照收三千、汽車駕照收五千,被查出一○二至一○四年,他共代考十次,賺了四萬元(五次汽車、五次機車),台中地院依行使偽造文書罪判二年四月,易科罰金共需八十八萬元。

汽車、機車代考十次 全台跑透透

同案陳姓中古車行老闆、潘姓考生各判四月,劉男等九人花費一萬至五萬元請槍手代考取駕照也泡湯,都必須重考,檢察官給予緩起訴。

台中地院判決書指出,劉姓男子等人因駕照被吊銷、或未考取駕照,可是又想騎機車、開汽車,經由陳姓中古車行老闆輾轉介紹,透過偽造證件集團,找來張男擔任槍手,還協助完成體檢,考機車駕照收三千元,考汽車駕照收五千元。

張男到處幫人代考,場次遍及高雄、台中、台南、南投、豐原等地監理站,最後一次一○四年一月在豐原監理站幫潘姓考生代考機車駕照時,被監理站監考人員發現而曝光,並擴大追查出上述十件代考案。

陳姓中古車行老闆雖未參與代考及偽造身分證件等,但轉介及代為轉交考生證件給偽造證件集團,依共同行使偽造文書判四月徒刑,潘姓考生依共同行使偽造文書判四月,其餘九人在擴大偵辦後另案查獲,因坦承犯行,給予緩起訴處分。

(自由時報)
--
鑽木取芯佐證 台灣氣候恐旱澇極端

今年春雨遲到,學者研判台灣氣候恐旱澇極端。台灣大學地質系特聘教授沈川洲研究團隊二○○八年組團上大雪山,從廿九株千年紅檜中「鑽木取樣」,透過檜木纖維中的氧同位素的變化推論各年代的降雨消長,耗費近十年時光,分析出八百一十八年的台灣降雨史證據,發現近廿年旱澇強度較激烈。

研究團隊預言,全球暖化下,台灣今後恐面臨春冬無雨、夏秋多颱的極端氣候。

台大沈川洲團隊研究 登國際期刊

沈川洲調查發現,過去幾十年台灣共有八次中太平洋聖嬰年,當年春季降雨大減,北台灣少二到五成、南台灣少七到八成。為探究過往聖嬰影響,鑽取廿九株千年紅檜樹芯標本,歷經多年分析,終於取得八百一十八年的台灣降雨史證據。

沈川洲解釋,樹輪纖維中的氧同位素比年輪疏密還精準,可推論當年降雨強度,降雨多則氧同位素較輕,乾旱則氧同位素較重,將數據比對氣候資料,發現與中太平洋海水溫度變化有五到六成關聯性,證實台灣氣候確實受中太平洋影響。沈川洲團隊的論文也在五月卅日登上國際《自然通訊》期刊。

該研究指出,台灣近廿年的旱澇強度更激烈,應與石化燃料消耗及全球暖化現象有關。沈川洲提醒,人類需環保、降低碳排放,他預言台灣恐因聖嬰導致春天、冬天不下雨,夏季、秋季多颱風的劇烈氣候,呼籲未來政府更加提升防災等級。

(自由時報)
--
台大研究:聖嬰現象發威 台灣春雨恐驟減秋冬颱增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沈川洲特聘教授,近年來參與國際近代氣候研究,利用分析台灣大雪山紅檜樹年輪,得出有關「中太平洋型聖嬰」的最新研究成果,日前首度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研究指出,近2、30年的聖嬰現象強度,高居800多年之冠,未來台灣春雨將驟減,夏季暴雨機率增,且秋冬颱恐越來越多,與氣象局近年來的統計數據不謀而合。

研究團隊從2008年在大雪山鑽取29棵紅檜樹芯標本,分析其中16支樹輪纖維素的氧同位素紀錄,依據降雨變化及溫度變化,重建1190到2007年的「中太平洋型聖嬰」歷史。發現近二十多年來,中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顯著升高,而中太平洋型聖嬰在過去八個世紀中,是強度最明顯,振盪幅度最激烈的時期。

沈川洲指出,中太平洋持續異常高溫,不但改變了夏秋季太平洋颱風的生成與路徑,對台灣造成嚴重威脅,且正在改變台灣的降雨型態,未來春雨將逐年減少。他預估,台北和台東各少5成、基隆少4成、宜蘭少3成,中南部最慘,台中、嘉義、高雄及台南皆會少七成。

台灣春雨集中於2月至4月,是颱風季過後到梅雨季之前的主要水量來源。春雨如減少,將嚴重影響民生用水以及農業灌溉,不利作物成長。

「入春後遲緩的降雨將使旱象更加惡化!」沈川洲說,不但入春後雨量減少,正處於高溫期的南太平洋海溫,也會造成台灣夏季的強降雨,需要更加強防災應變對策;此外,中太平洋型聖嬰發生時將會形成許多夏季颱風,秋季颱風的襲台機率也提高,未來甚至還會有冬颱。

畢業於台大大氣系、現於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任教的余進義教授及研究團隊,在2009年首度提出出現於赤道太平洋西部與中部發展的特殊氣候變化,西風僅從西邊吹到太平洋中部,造成中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上升,稱之為「中太平洋型聖嬰」。台北市立大學洪志誠教授則在2011年統計發現,中太平洋型聖嬰發生時會形成較多的夏季颱風,且秋季颱風路徑經常襲台。

該團隊的研究結果,與氣象局近年來的統計不謀而合,從去年底起,台灣冬季平均氣溫明顯偏暖,各地雨量偏少,並以西半部雨量缺少的情況最顯著。去年12月至今年春季,平地有13個觀測站平均降雨量創下1947年設站以來第二低,僅次於1963年。

聖嬰現象加劇,沈川洲說,與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有關,全球升溫造成海水上升,未來將有許多海島國家面臨滅頂,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減少化石燃料,增加使用太陽能、風能及潮汐能等綠能,民眾也應於平時做好節能減碳。

(聯合報)
--
陳星聲明影響》林奕含父停診 再延一個月

狼師案延燒超過一個月,補教名師陳星5月31日透過律師發出聲明,替妻子護航;一名林家親友透露,女作家林奕含的父親林炳煌診所原本停診一個月,疑受到聲明影響,前天深夜急忙又宣布6月份也休診。林家親友表示,林醫師心情還很混亂,目前還無法面對患者。

日前有媒體報導,陳星夫婦與林奕含的家屬曾在飯店談判,陳妻甚至逼迫林奕含下跪道歉;不過,前天陳星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妻子在談判過程很沉默,只問他︰「你愛我還是愛林?」甚至打算離婚成全兩人,妻子事後選擇原諒,絕對沒有逼迫下跪。

狼師案發生後,林炳煌宣布5月份停診。陳星、林家雙方透過聲明攻防,在台南地檢署的規勸下,原本暫時平息。一名林家友人透露,林炳煌醫師心情原本稍微平復,希望讓生活重回正軌,考慮在6月復診;但疑似看到陳星的最新聲明,心情受到影響,所以在5月31日晚間變卦,宣布6月也停診。至於何時才能復診?該名友人沒有透露,只拜託外界多支持林醫師。

(自由時報)
--
又砸石狛犬 李承龍同黨2男被逮

中華統一促進黨黨員李承龍、邱晉芛,砸毀北市北投逸仙國小兩隻石狛犬被押,同黨成員王啟鑌、呂承遠為了幫「自己人」出氣,端午節凌晨攜長棍前往逸仙國小,由呂把風、王持棍猛敲打斷其中一隻石狛犬尾巴,造成身軀破損;警方前晚拘提王嫌及通知呂男到案,檢察官訊後依毀損公物罪將王嫌三萬元交保,未動手的呂男則請回。

卅八歲王啟鑌告訴警方,他和廿七歲呂承遠均是統促黨成員,與李承龍有相同理念,為表達不滿,因此和呂於端午節凌晨,持長約一.二公尺木棍敲擊其中一隻石狛犬三次,歷時七秒後逃逸。

石狛犬遭二度破壞,警方根據車號找到王嫌,經傳喚未到案,前晚持拘票逮人,同時通知把風的呂男到案。

(自由時報)
--
台中警察趕車手 ATM站崗po「不許來轄區」

警政署為防止詐騙案,要求各警局想辦法防車手提領,中市各警分局被迫派制服或便衣員警日夜「守」著ATM防領贓款,員警上網爆料警局訂出「容許值」,某區被車手領贓款次數超過此容許值,長官就會「飆罵」,下屬倒大楣。

台中市刑大經濟組表示,容許值是去年度各分局遭提領次數、警政署防制標準等,換算為各所屬分局每月轄內應防制詐騙車手至ATM提領次數,提醒各分局轄內車手活動情形,作為編排勤務參考。基層同仁有疑問,各分局幹部應仔細說明,而非將內部資料張貼到網路上,也會讓「數據管理」的概念失焦。

連日有台中員警上網公開呼籲詐騙集團車手:「我們分局『扣打』滿了,不許再來我們轄區ATM領錢」,因車手領到贓款次數超過容許值,長官「飆罵」。

近日台中的ATM日夜都可看到制服警察站崗,目的要將車手「嚇到」去別的地方領;員警說,ATM設點太多,警力卻有限,根本無法涵蓋全市提款機,把所有制服警力困在ATM「站崗」,意義不大。

據了解,台中5月1日到22日止可容許被提領4958次,但已被領6754次,多數分局轄區ATM被提領次數都超標。

警察上網公開呼籲車手「不許再來我們轄區領錢」,並形容這種容許值數字像「白癡」,只訂出不容許被提領次數,卻不鼓勵基層捉到車手人數,打詐任務已是「努力無用說」;北部某縣市警察在網路也留言說,分局轄區1個月被車手領200多次,已沒時間擦眼淚。

(聯合報)
--
爸爸沉迷賭博電玩 小朋友投書向檢察官叔叔求救

「請檢察官叔叔您好心的幫幫我們這個家…」雲林縣地檢署去年底接到一名小朋友的投書,指稱父親沉迷斗南鎮東東遊藝場賭博性電玩,地檢署與員警經過長期探訪、埋伏,昨一舉破獲該遊藝場涉嫌賭博及違反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

「我爸爸最近沉迷賭博電玩,將儲蓄的錢都拿去遊藝場賭光了,爸媽每天都在為了錢吵架…連學費都繳不出來…」雲林地檢署去年12月接到一封投書,指其父親沉迷賭博,都把錢拿去斗南鎮東東遊藝場,他只是一名學生,不知道怎麼辦。

信上雖無地址亦無署名,檢察官楊岳都仍立即交由警方探訪佈線、埋伏,掌握該遊藝場從事賭博行為的事證,昨天一舉破獲,警方調查,該遊藝場採「會員制」及「密室交易」方式以積分卡兌換現金。

客人於把玩電玩機台後,以所贏得之積分,在店內洗分,再換取積分卡,或進入該店家廁所或指定處所,直接拿取所兌換現金,現場並查扣賭博電玩機台26台、積分卡、賭資流量紀錄帳冊等證物,及業者試圖規避警方查緝所設置的監視器主機。

現場員工及多名賭客,均坦承有兌換現金賭博行為,全案依法移送雲林地檢署偵辦,並將移請縣政府撤銷電子遊藝場的營業許可。

(聯合報)
--
「低薪、都是他害的」 姐妹花免扶養生父

桃園趙姓男子10多年前離婚後,2個女兒交前妻照顧,他聲稱這些年在大陸經商,無暇照顧女兒,2年多前中風後返台,住進安養中心,以「從小養她們」,向2個女兒討2萬餘元扶養費。

法院審理時,趙的前妻則指丈夫年輕時負債後離婚,拋棄2個女兒,都是她做小工養大女兒。

趙的大女兒指出,因父親不負責任,她小學畢業、國中念一年就輟學,工作幫忙賺錢,讓妹妹念完國中,因學歷低,找不到好工作,每次裁員她都有分,現在沒工作,靠妹妹養。

妹妹也說,只國中畢業,好工作難找,一路以來都是打工,目前在超商工作,月入不到27K,要和媽媽、姐姐共同生活,只勉強糊口,根本拿不出扶養費。

姐妹花異口同聲說「低薪,都是他害的」。法官審理後認為,趙姓男子在女兒求學階段未提供經濟支援,害得姐妹只有小學和國中畢業,無法謀得薪資較高的工作,實無多餘金錢可供養,裁定免付扶養費。

(聯合報)
--
原住民生 休學率比一般生高

教育部昨公布「原住民教育概況分析」,目前大專院校最多原住民學生就讀的前3名科系是護理系、企管系及幼兒保育系;此外,大專原住民學生休學率為8%,比一般生高出2.1個百分點,他們因為「經濟困難」而休學的比例是一般生的2倍。

教育部統計,105學年各級學校原住民學生總數為13萬6926人,占全國學生總數的3%。原住民學生中,來自阿美族有35.4%最多、排灣族18.3%次之、泰雅族17.7%居第三;原住民學生占各縣市學生比例以台東縣36%最高、花蓮縣28.2%次之、屏東縣8.8%居第三。

教育部表示,105學年有2.5萬個原住民學生就讀大專院校,其中讀護理系3324人最多,之後依序是企管系1005人、幼兒教育系754人、資管系495人、社工系484人。

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大專院校原住民學生休學率為8%,比一般生的5.9%高出2.1個百分點。至於休學原因,21.2%是「學業志趣不合」、17.6%是「工作需求」、11.0%是「經濟困難」。一般大專生因為經濟困難而休學的比例僅5.9%,但原住民生卻有11%,兩者差距頗大。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大專原住民學生多數讀護理系,主要是有6所技職校院(慈濟科大、輔英科大等)設置原住民護理專班,並提供學雜費減免或生活補助。

對於不少大專原住民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休學,楊玉惠說,政府每學期補助原住民學生約1.7萬元的學費,學校也會提出弱勢助學措施,因此他們不太可能是因為付不出學費而休學,可能生活費不夠或是同時要負擔家庭經濟,所以決定中輟去工作。

(中國時報)
--
寶貝肌膚 嬰兒溼巾 必須標示全成分

為保護嬰兒肌膚,即日起,嬰兒專用溼巾將比照化粧品管理。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未來標榜「嬰兒」溼巾的外包裝,須標示全成分,且要符合化粧品製造工廠的設廠標準才准生產。醫師指出,部分溼巾含防腐劑、螢光劑等化學成分,易對嬰兒皮膚出現刺激、過敏反應,標示全成分有助家長挑選。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洪國登說,新制昨天上路,主要是考量嬰兒皮膚厚度較薄、角質層和皮脂層也較脆弱,加上汗腺未發育完全,故決定把過去依一般商品管理的嬰兒專用溼巾,提高管理強度至化粧品等級。

根據食藥署新制,未來只要有標榜「嬰兒」的溼巾,便要比照化粧品管理規範,包括外包裝須全成分標示,禁用、限用的成分等,且製造場必須符合化粧品設廠標準。洪國登說,新規定將以製造日期為準,無論是國外輸入或本地製造,都將以「製造日期」為準,也就是今天出廠的產品,就必須符合新規定,而目前庫存、架上的產品,仍可販售。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以坊間餐廳常見的溼巾為例,因為外觀需求,常會添加會變白的可遷移性螢光劑,且因溼巾含大量水分,會添加防腐劑來避免發霉,也會添加香精來增添香氣,但若依現行規定,並不會將這些成分全部標示出來。

他補充,家長若沒注意,便將這些含化學性物質的溼巾,擦拭嬰兒的私處、臉、口鼻等黏膜處,可能會產生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紅腫等刺激過敏反應。

洪國登說,若標示違規,可依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開罰最高10萬元罰鍰,並將產品沒入銷毀;若無化粧品工廠登記、卻仍擅自製造嬰兒專用溼巾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他表示,自去年4月公告此訊息後,政府便和各相關業者持續溝通、讓業者能加以因應,應不會出現產品斷層的現象。

(中國時報)
--
自來水外線補助加碼 每戶平均1.5萬

為協助弱勢民眾及偏遠地區民眾申裝自來水,經濟部昨(1)日修正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補助辦法,即日起中低收入戶將由補助3分之2升級為全額補助、偏鄉地區則可享有部分補助,今年預計新增4000戶用戶受惠,補助經費共計2000萬元。

水利署自103年訂定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補助辦法,補助中低收入戶3分之2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費用。昨日水利署宣布加碼,中低收入戶享有全額補助優惠,每戶平均可補助1.5萬元。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台灣自來水普及率約93%,全台還有50萬戶沒有接管自來水。目前台灣自來水使用的問題是城鄉差距大,有很多偏鄉地區自來水普及率都低於70%。

王藝峰指出,為增加自來水普及率並縮小城鄉差距,此次擴大優惠範圍,自來水普及率低於70%偏遠村里的一般民眾也可享有補助,長度20公尺以內享全額補助,超過20公尺補助3分之2。

水利署預估,今年補助經費共計2000萬元,將可新增4000自來水用戶。水利署賴建信署長表示,修正補助辦法後,將讓民眾更容易申裝自來水,民眾僅需繳交扣除補助額度後經費後即可完成接水,可提高民眾接管意願。

王藝峰表示,此次補助經費來自前瞻基礎建設水資源計畫中的「加強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該計畫共編列117億元特別預算。而此計畫包含管線延管及簡易自來水改善計畫,補助比例分別為85%、15%,經費分別為99.5億元及17.5億元。

王藝峰預估,未來8年期間,透過自來水延管及簡易自來水改善,可以新增9萬自來水用戶,讓自來水普及率提升到95%。

(中國時報)
--
月入11K 青少年打工族薪苦

青年打工族好「薪苦」,月薪僅11K!勞動部分析去年全台青少年就業狀況,全台有19.4萬青少年從事非典型工作,平均月薪為25K,青少年打工族有11.7萬人,平均月薪11K。此外,青年轉職比率高於整體就業者,其中有高達8成5的人是自願離職。

勞動部每年運用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人力運用調查」資料,綜合分析15~24歲青少年勞動參與、就業、轉職及失業狀況。去年青少年就業人數為81.4萬人,較前年增加1.8萬人,以製造業17.4萬人最多,占21.39%,批發及零售業15.7萬人次之,住宿及餐飲業14.7萬人第3。

調查中指出,去年青少年從事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等非典型工作約有19.4萬人,平均月收入為2萬5241元,較前年增加1113元;利用課餘或假期打工的青少年約有11.7萬,平均月收入為1萬1506元,較前年增加882元;「全職」的青少年約有7.7萬人,平均月收入2萬7753元,也較前年增加921元。

而青少年就業者,前年間轉職情形比率為12.17%,高於全體就業者5.81%,其中有85.44%為自願離職,原因多半為「待遇不好」,占21.24%,其次為「想更換工作地點」占19.78%,「工作環境不良」占15.29%等。勞動部解釋,青少年剛踏入職場,仍在學習、摸索階段,專業職能不足,又非家計負擔者,才會導致轉換工作頻率高。

位於南投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張小姐認為,年輕人找工讀工作其實並不難,像餐飲業不時都有缺額,只是壓榨問題嚴重,曾經有朋友在民宿工讀,包吃包住,但月薪僅1500元,因此如果打工族月薪1.1萬元,只能說勉強接受。

此外,勞動部上期公布實施無薪假有4家公司,實施人數102人,本期又另新增2家、實施人數增加48人,累計實施無薪假的家數來到6家,150人。

建教生納一例一休 企業卻步

全台1.8萬多名建教生,教育部希望9月1日起要適用「一例一休」,讓建教生能周休二日,這項新制小型廠商恐因成本增加直接「退訓」,不再參與建教合作。教育部強調,推動初期以輔導為原則,不會開罰;部分學校則認為許多大廠都已實施周休二日,影響不大。

建教生現依《建教生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周可排班6天,2周上班時數不超過80小時即可,在「7休1」原則下可彈性調整,例如每天僅工作6.5小時、每周6天上班。

排班彈性縮小 9月上路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9月1日起希望落實周休二日,也就是建教生每周上班5天,一定要休假2天,這項調整,企業排班的彈性空間縮小,確實會造成一些影響,教育部將設法解決建教合作的一些障礙,讓企業有持續參與的意願。

全國輪調式建教班規模最大、擁有2858名建教生的高雄市中山工商,實習處主任宋由禮表示,今年的合作廠商去年早已簽約,應適用當時的休假規範,若突然宣布「一例一休」,形同「交貨前突然漲價」,對廠商不公平,呼籲教育部給緩衝時間讓廠商因應。

中山工商籲給緩衝時間

該校建教組長廖家新強調,若教育部要求建教生「一例一休」,恐有廠商因成本考量轉用派遣工;建教班學生7、8成是經濟弱勢,若失去邊讀書邊工作的機會,絕對是學生受害,自行在外打工也更沒保障。

高市三信家商校長林岑指出,幾年前修《建教生權益保障法》時,企業對雇用建教生已興趣缺缺,尤其美容院幾乎不用建教生,「學校拜託他們基於社會責任支持建教班」,但商人將本求利,若一例一休,建教班孩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漢來美食人力資源部訓練經理王雪如說,一例一休後,人力成本約增10至12%,今年漢來進用312名建教生,比去年多出近50人,原來是一些小型餐廳不堪虧損,優先保障正職員工,所以將建教生退訓,校方只好轉請漢來「收留」。

大廠多周休二日 影響小

桃園市永平工商表示,若建教生一例一休上路後,建教生在周六不能上班,相信對學校和廠商會有衝突,希望政府給予緩衝期。

台中高工指出,學校多年來合作的10多家廠商多為機械大廠,這些公司本來就實施周休二日,對於建教生是否施行一例一休,應無困擾。

(中國時報)
--
青少年勞動人數 近3年新高

勞動部昨(1)公布去年青少年勞動統計情況,調查15至24歲青少年中,發現去年投入職場的就業人數來到81.4萬人,較前年增加1.8萬人、年增率2.29%,而課餘打工的青少年工作者人數為11.7萬人,比率降為9.65%。

整體青少年有酬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的經常性收入為2萬5,241元,較2015年增加1,113元,若扣除利用課餘或假期工作、專以正職來看,收入為2萬7,753元,較2015年增加921元。

由行業觀察,以「製造業」17.4萬人最多,占21.39%,「批發及零售業」15.7萬人次之,占19.27%,「住宿及餐飲業」14.7萬人居第三,占18.01%。

勞動部為了解青少年勞動情勢,每年運用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及「人力運用調查」資料,綜合分析15至24歲青少年勞動參與、就業、轉職及失業狀況。

青少年的勞動人數為92.6萬人,較2014年增加2.1萬人、年增2.38%,已是2014年以來的新高數據,而勞動力參與率為31.37%。

從青少年去年就業人數中,以性別來說,男性為32.64%,女性為30.07%,與2015年上升1.13個百分點,主要因男性勞動力參與率上升2.28個百分點。而青少年就業人數81.4萬人,主要從事行業為「製造業」占21.39%,並以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占47.99%最高

若以教育程度分析,以大學及以上占47.99%最高、高職占30.22%次之。勞動部解釋,由於高等教育普及,10年來大學及以上就業者比率明顯提升。

(工商時報)

生活

高鐵暑假學生優惠 國高中生也適用

高鐵旅客持續成長,高鐵昨宣布7月1日起,每周將增開7班次列車,後天凌晨零時起將依新時刻表開放購票。另暑假期間將推出「學生暑期優惠專案」,以往學生優惠僅限大專院校以上學生,這次首度放寬12歲以上學生也能享有優惠,折扣最低5折起。
高鐵以往學生優惠專案僅適用大專院校以上學生,日前遭家長質疑,她有2名小孩都在念高中,常需去台北或高雄,國中生、高中生搭高鐵竟要買成人票,非常不公平。

折扣最低5折起
高鐵昨宣布,7月1日至8月31日暑假期間,將推出「學生暑期優惠專案」,以往僅適用大專院校以上學生,這次將首度適用12歲(含)以上國內各級學校學生,國、高中生也能享學生優惠,總計每周提供356班次適用5折、7折或8.5折優惠。
另「學生暑期優惠專案」實施期間,每周一至周四,始發站上午9時至11時,及晚上8時後發車的各離峰車次,均適用5折或7折優惠。育有1名國中生的家長張小姐表示,既然要給學生優惠,就不應排除國、高中生,高鐵新制將可鼓勵學生多搭乘。

(蘋果日報)
--
高鐵7/1起增班次 暑假學生5折起

台灣高鐵公司宣布,7月1日起每週將再增開7班次列車,增班後總計每週有974班次列車提供旅運服務,預計6月4日凌晨零點開始依新時刻表時程開放旅客購票。

隨著暑期旅遊旺季到來,7月1日至8月31日暑假期間,高鐵公司推出「學生暑期優惠專案」,12歲以上國內各級學校在學學生,每週有356班次可享5折、7折或85折優惠。高鐵公司特別提醒,使用學生暑期優惠專案旅客,乘車時務必攜帶本人有效身分證件或學生證正本以備查驗,以免影響優惠權益。

(自由時報)
--
天文迷照過來 週六觀金星像弦月

最近清晨,在東方天空有顆超級亮星,即使在天色微亮仍然光芒耀眼,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這顆就是金星,六月三日到達最容易觀察「西大距」位置,透過廿倍以上望遠鏡觀察,會發現此時金星像弦月一樣,是出乎意料的半圓形。

天文館助理研究員張桂蘭指出,天空之中,太陽最亮亮度達到-26.7,其次是月亮、亮度-12.8,日、月以外最亮的星體就是金星。今年金星最大亮度已經過了,六月三日到達最容易觀察的「西大距」位置,亮度達-4.8;過了「西大距」,金星會離地球愈來愈遠,亮度變暗,即使透過望遠鏡也不易觀察到。

張桂蘭表示,六月三日透過廿倍以上的望遠鏡觀察,會發現此時的金星像弦月一樣,呈現半圓形,若錯過就得等到明年八月十七日左右,最大亮度則在明年九月,才能再看到這麼亮的金星。

今年最小滿月 下週五亮相

此外,今年最小滿月落在六月九日,張桂蘭說,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隨距離地球的遠近,月球的視直徑也會有大小變化。

張桂蘭說,六月九日是今年全年中最小的一次滿月,比十二月三日的最大滿月小了十三%,大約是一元和五元硬幣的差別。民眾可先用手機拍照紀錄,半年後再拍一張今年最大的滿月,對照之下就能看出明顯的差異。

(自由時報)
--
3日觀察金星 半圓形如弦月

天文迷看過來,金星將在6月3日到達「西大距」位置,若用20倍以上的望遠鏡觀察,會發現金星像弦月一樣,呈現出乎意料的半圓形。

台北市天文館助理研究員張桂蘭今天表示,金星是除了太陽、月亮以外最亮的星體,最近清晨,往東方天空看,就會看到這顆超級亮星,即使天色微亮,仍光芒耀眼。

張桂蘭說,金星最大亮度已過,下次最大亮度在明年9月,但在今年6月3日到達容易觀察的「西大距」位置,金星位於太陽以西,亮度有-4.8等,日出時見於東方,與太陽相隔45.9度。

張桂蘭表示,透過20倍以上望遠鏡觀察,會發現在「西大距」位置的金星呈現半圓型,過了要再等到明年8月17日,她說,若等金星過了「西大距」,將離地球愈來愈遠,且亮度變暗,即使透過望遠鏡也不容易觀察。

最小最大滿月相比 如一元與五元

最小滿月與最大滿月原來足足差了13%。台北市天文館今天表示,今年最小滿月落在6月9日,最大滿月落在12月3日,兩者大小是新台幣1元與5元的差別。

天文館助理研究員張桂蘭表示,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滿月的大小也會隨著與地球的遠近有所不同,今年最小滿月落在6月9日晚間9時10分,最大滿月則在12月3日夜間11時47分。

張桂蘭笑說,若民眾有興趣,可在6月9日時拍照,過半年後,遇到最大滿月時再拍一張,對照之下,就可看到當中明顯而有趣的差異了。

(中央社)
--
無力繳健保費 新制上路不鎖卡

多項衛生福利新政六月上路。七日起,健保署開始實施「健保欠費與就醫權脫鉤」案,只要辦妥投保手續,即使無力繳納健保費,也不會像以往暫停保險給付,也就是鎖卡的情況發生。

衛福部新政 長照法明開跑

長期照顧服務法則自三日起實施,內容涵蓋長照服務、人員管理、機構管理、受照護者權益保障、服務發展獎勵措施等。

衛福部官員表示,長照服務法通過後,有意投入長照服務產業的業者可有所依循、可注入民間資源參與,像是居家、社區和機構式的住宿式服務。

另外,衛福部食藥署也有新規定,即日起,新生產的嬰兒專用濕巾將加嚴標準,比照化妝品管理規範,包裝上都須標示全部成分。

食藥署科長洪國登說,考量嬰兒皮膚敏感,要求業者將添加的防腐劑、酒精等成分列出,限用化妝品准用的防腐劑種類及限量,且製造廠須符合化妝品設廠標準,提高管理強度,違規可處十萬元罰鍰。

衛福部也推動「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為經濟弱勢小孩設置個人帳戶,由家長每人每年最高存入一萬五千元、政府鼓勵每人每年提撥一萬五千元,到年滿十八歲後存到第一桶金,預計受惠兒童約三千人。

(自由時報)
--
夏月電價 每戶去年平均貴446元

根據台電統計,在用電量增加及夏月電價開跑雙重推力下,去年夏季一般家庭單月平均用電量攀升至424度,較非夏月多出逾120度,電費增加達446元。電費增加因素,約7成來自用電量上升,其餘3成是受夏月電價增加影響。

台電每年6月1日起至9月30日為夏月電價實施期間,10月1日起恢復為非夏月電價計價方式。今年夏月電價費率一般家庭除月用120度不受影響外,其餘區間漲幅落在13%至26%間。

若以月用330度家庭計算,每月電費開銷多出約1杯珍奶價格58元,月用500度家庭增加166元,用電量越高漲幅越大。

(自由時報)
--
上班途中「停班停課區」 勞工可不到班

大台北、桃園、新竹地區今凌晨梅雨鋒面來襲,新北市府更宣布金山、三芝、石門、淡水、萬里等停班停課。勞動部今日表示,勞工上班途中經過停班停課區域,勞工可以不必到班,雇主不得要求補班,但雇主亦可不發薪。

勞動部官員表示,勞工若因為今天的豪大雨而遲到,雇主不可以記遲到;若勞工今天未到班,雇主不可以曠職處理,也不可以要求補班。

勞動部也指出,針對勞工今日因豪大雨而未到班部分,勞動部「希望」雇主薪水照發,但雇主若不發薪水,也沒有違法。

另外若有部分地區「停課不停班」,勞工需要照顧小孩,可請家庭照顧假,雇主不得拒絕。

官員表示,目前家庭照顧假併到事假,雇主不得拒絕。但有些公司提供有薪家庭照顧假。此外,今年勞工特休假也較往年增加,遇到「停課不停班」情況,亦可運用特休假來照顧小孩。

(經濟日報)

國際

美今料退《巴黎協定》 各國領袖 科技巨擘紛勸川普「別讓氣候更糟」

美國總統川普台灣時間今凌晨3時將宣布是否帶領美國退出旨在遏制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各界高度矚目。分析指他為求實現「美國優先」政策,可能把國家利益凌駕於國際關切之上,歐洲多位領袖、蘋果、Google等科技巨擘及艾克森美孚等石油大廠紛紛呼籲川普三思。

川普(Donald Trump)前天在推特預告將於美東周四下午3時宣布對《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最終決定,文末重申「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有線電視新聞報導,2名高級官員透露,川普料將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為振興石化煤礦業
消息來源說川普與同對氣候變遷持懷疑論的環保署長普魯特正研議退出協定的條款。川普競選時曾稱全球暖化是場「騙局」,矢言上任後將退出協定,振興石化業與煤礦業。
《巴黎協定》是歷時20年協商才取得的成果,前年簽定、去年11月生效,由195國同意對抗氣候變遷,制定本世紀全球升溫「低於2℃」目標,共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聯合國成員僅敘利亞和尼加拉瓜未參與,美若退出會是第3國。台灣非簽署國,但行政院去年自主響應,訂定2030年前減碳23%的目標。

推翻前朝減碳目標
美國是僅次中國的第2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前任歐巴馬政府允諾把2005年至2025年間減碳目標從26%提升到28%,並承諾撥款約903億元台幣協助開發中國家達減碳目標。但川普批這是筆「壞交易」,傷害美國經濟,他今年1月上任後陸續採取措施,包括廢除「乾淨能源計劃」等。
美若退出協定,勢將加深與盟國裂痕。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昨向川普喊話「請別把(政治)氣候變得更糟」。德國總理梅克爾昨與到訪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同聲誓言履行《巴黎協定》,籲各國履行承諾。俄羅斯也稱此協定效力,將因關鍵參與者退出而打折扣。

商界大老齊聲籲留
分析指出川普擬退出,是為取悅共和黨支持者,尤其是煤礦業為主的密西根州及賓州。但美國國內看法兩極,白宮立場分歧,國務卿提勒森和川普長女伊凡卡支持留下,白宮首席策士班農贊成退出,駙馬爺庫西納視此為壞協定,但認同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柯恩研議修改美國減碳目標做法。
商界大老警告川普若退出後果堪憂,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明言,美退出此氣候協定不利於商業、經濟及環境等層面,就連艾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及殼牌等石油大廠也呼籲應遵守協定。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更表明,一旦美退出協定,他將請辭川普的企業顧問職務。

全球暖化是真的
科學界共識認為是人類的工業化活動造成暖化。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602/LB06/LB06_001.jpg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602/LB06/LB06_002.jpg

《巴黎協定》Q&A
Q:歷史意義為何?
A:前年12月12日通過,去年11月4日生效,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氣候協議,富國和窮國都承諾致力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使均溫相較工業革命前升溫低於2℃,力爭1.5°C
Q:如何援助資金?
A:富國須撥款協助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前每年約1000億美元(3.02兆元台幣),2025年前再檢討新的金援目標
Q:有何約束力?
A:約束締約國應如實通報減排行動,每5年檢討並提交加強計劃,但各國自訂減排目標不具約束力,未達目標國不會受罰
Q:如何檢討成效?
A:富國須帶頭減少排放,發展中國家可在未來逐步提出減排目標;2023年開始,每5年檢討一次所有國家減排進度

(蘋果日報)
--
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來真的

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一日將宣布是否退出國際為對抗氣候變遷而制定的巴黎氣候協定,熟悉川普打算的高層官員透露,川普將決定退出此協定。若真如此,將是美國與國際夥伴之間重要的分道揚鑣,使其在全球遏止全球暖化的努力上陷入孤立處境。

川普五月三十一日晚間在推特發文,預告將在週四下午三時(台灣時間二日凌晨三時)宣布針對巴黎協定的決定,推文最後重申競選口號「讓美國再度偉大」。川普未透露其意向,僅在白宮會晤越南總理阮春福時說,仍在傾聽正反兩方許多人的意見。不過,多家新聞媒體都報導,川普將決定退出。不過,川普過去也曾在最後一刻改變對重大決策的思維。

推文︰讓美國再度偉大

在川普宣示前夕,白宮內部仍為此意見分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內部會議上,支持和反對退出的雙方激烈爭論。

川普的女兒伊凡卡、國務卿提勒森與能源部長裴利均力促不要退出。川普的女婿庫希納認為減碳目標難以達成但態度中立,首席策士巴農以及對氣候變遷持質疑態度的環保署長普魯特主張退出,巴農要川普堅持選舉承諾,退出巴黎協定。

二○一五年制定的巴黎協定讓各國自行訂出減碳目標,是第一份以單一架構約束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氣候協定,有一百九十五國簽署,僅敘利亞和尼加拉瓜未簽署,前者因忙於內戰,後者因不滿協定強度不夠。

若川普決定退出,不僅反映從歐巴馬政府努力對抗氣候變遷的一大反轉,也將使美國孤立於幾乎其他所有國家之外,並且可能引發後續其他侵蝕這份具指標意義氣候協定的行動,影響深遠。布希政府的國務次卿伯恩斯也指出,「這(退出)會是巨大錯誤。也會摧毀我們的國際公信力。」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次於中國,不過平均每人排放量是世界第一。美國簽署此協定時承諾以二○○五年碳排為基準,至二○二五年時減碳二十六%到二十八%。

專家警告,少了美國,巴黎協定或許難以達成在本世紀末以前,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的目標。

企業大咖 極力勸阻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將宣布是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不僅在白宮內部造成歧異,更引起全美商界反彈,包括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陶氏化學執行長利弗里斯(Andrew Liveris)等身兼川普政府顧問的企業大老,都相繼勸阻川普不要退出。

特斯拉執行長 嗆辭顧問

知情人士透露,庫克五月三十日致電白宮,促請川普讓美國留在巴黎協定;利弗里斯也號召三十家主要企業主管,連署支持巴黎協定;穆斯克則於五月三十一日推文,揚言若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他將請辭川普的企業顧問委員會職務。穆斯克此舉恐將加深科技界與川普執政團隊的嫌隙,雙方早在移民等議題上意見相左。此前,穆斯克因為與川普合作挨批,但他主張留任顧問以對重要議題發聲。

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戴蒙、奇異公司執行長伊梅爾特等「美國十大執行長」錄製的電視廣告,也在五月三十一日播出,力挺留在巴黎協定。英特爾、微軟、蘋果、Google、臉書、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雲端運算大廠「Salesforce」等二十五家大企業也發表連署信,在《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刊登整版廣告,警告退出協定後可能招致其他國家報復。

美國多個州政府也以行動捍衛巴黎協定,加州四月間與加拿大、墨西哥簽署一項減少碳排放的全球協定,州長布朗還將前往中國與氣候議題領袖會面,呼籲若川普真的退出巴黎協定,各州政府應表態力挺協定,儼然成為美國與世界商談環境議題的實質代表。紐約市長白思豪也推文痛批川普可能宣布退出巴黎協定,表示他有意簽署行政命令,讓紐約市繼續遵守協定。

四年等待期 美仍具影響力

美國總統川普或將宣布退出二○一五年制定的巴黎氣候協定,由於該協定規定退出須經過四年等待期,法律學者說,在這四年法律灰色地帶,美國仍然擁有投票權,可能影響、甚至干擾其他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

根據巴黎協定第二十八條,締約方可在該協定生效日起三年後發出書面通知聯合國退出協定,於聯合國收到通知日起滿一年後生效;巴黎協定於去年十一月四日對美國生效,因此,川普如果決定退出,至少得等到二○二○年十一月四日才能正式退出,而美國將在同年十一月三日舉行總統大選。

這四年等待期原本一部分意在避免該協定受政權從民主黨轉移到共和黨手中影響,也就是說,到二○二○年底前,美國的締約國身分都將處於法律灰色地帶,在其他締約方就如何監督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等問題訂出細節規範之際,仍保有投票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法學教授波丹斯基(Daniel Bodansky)指出,最糟糕的情況是美國留著而且當個阻礙,使通過規範更困難,對跟盟邦關係造成更大傷害。

學者︰美國可能是個「阻礙」

巴黎協定中沒有太多須於二○二○年以前實施的法律義務,也沒有針對不遵守者訂出制裁辦法。

川普也可以選擇退出巴黎協定的母條約、一九九二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此舉視同退出巴黎協定,即可將退出時間縮短為一年。不過,這對川普來說更是冒險,該公約由共和黨籍總統布希簽署,獲得跨黨派支持。哈佛大學環境經濟計畫主持人史塔文斯(Robert Stavins)說,退出此公約將使美國「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上被國際唾棄」。

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教授柯里安尼斯(Cary Coglianese)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質疑川普宣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有助美國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的說法,認為該協定就算葬送許多污染產業工作機會,卻也能在再生能源產業上創造同樣多的就業,如果美國退出以尋求保障煤礦、石油等產業工作,將有坐失成為全球發展環境友善科技領導者的機會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作。

中國、歐盟聲明︰力挺巴黎氣候協定

為因應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可能造成的衝擊,歐盟和中國已在拯救此一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承諾上結盟,一日發表共同聲明,誓言致力全面落實巴黎協定。一般認為,中國搶在川普宣布前向歐洲表態,旨在爭奪全球氣候議題的「話語權」。

對美國可能退出巴黎協定,歐洲各國已有心理準備,但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搶在川普宣布前,一日在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將持續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呼籲各國攜手合作。接著,李克強二日還將和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發表獲得歐盟二十八個會員國支持的共同聲明,承諾減少使用石化燃料、研發更多綠色科技,以及協助在二○二○年前籌措一千億美元(約三兆台幣)協助窮國減少碳排放。

這是中國和歐盟的第一份共同聲明,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取得的聲明稿,雙方同意全球氣溫上升所帶來的威脅是「國家安全問題及社會、政治危機的催化劑」,發展潔淨能源有助於創造就業及經濟增長;歐盟和中國重視此一最高政治責任,以有效落實巴黎協定的全部內容。此外,聲明中還將詳述中國與歐盟如何落實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兩度以內。

巴黎氣候協定 小檔案

巴黎協定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制度下推動的國際減碳協定,堪稱史上最具企圖心的限制碳排放公約,旨在對抗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全球有195個國家簽署,包括美國在內的147國已批准。若川普宣布退出協定,美國將成為敘利亞、尼加拉瓜之外,全球第三個未加入協定的國家。

●簽署生效

2015年12月,UNFCCC第21次締約國大會在巴黎談成,全球共有195國簽署,包括北韓和巴勒斯坦,只有敘利亞、尼加拉瓜未簽。各國陸續批准後,協定在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目標

簽署國以實際行動遏阻溫室氣體排放,以2100年前不比工業時代前升溫攝氏2度為目標,理想是維持溫度升幅在攝氏1.5度以下。

●如何運作

各國必須個別提交因應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並定期舉行會談以檢討進展狀況。不同於此前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各國可按其國內情勢修改計畫,並隨著環境變化加以調整,未達目標也不會受罰。

●美國如何退出?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2016年9月批准巴黎協定,但未提交國會通過,因此川普可以行政權決定退出。川普政府可啟動正式退出協定的機制,過程需時4年,但美國官員可立即停止參與接下來任何一場氣候會談,甚至退出UNFCCC,不參與聯合國發起的所有氣候會議。若未來政府願意,亦可重新加入協定。

●與台灣關係

巴黎協定屬聯合國體系,中華民國台灣無法參與,但積極爭取成為觀察員。

(自由時報)
--
一旦執意退出氣候協定 美將與全世界對立

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氣候學家桑德森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美國總統川普如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將使美國與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處於對立,對後代繼承的世界也可能造成廣大衝擊。地球固然是輸家,美國則更慘,甚至可說是最大輸家。

桑德森指出,巴黎協定如因此宣告失敗,防止全球氣溫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兩度的希望,將完全破滅。全球氣溫高出兩度,就會對整個世界造成重大影響;以前難得出現的創紀錄氣溫將屢見不鮮,極地在大多數年分可能不見冰雪,極端的暴雨暴雪也會顯著增加。

兩、三百年後,海平面會上升多達四公尺,倫敦和紐約有部分將被海水淹沒,紐奧良都會區更將整個沉在水裡。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使全世界陷入高度難料的地緣政治情況。

面對美國罔顧現實,其他國家已表現團結一致維護環境,中國大陸和歐盟更聲明繼續努力減碳和擔負領導角色。

這種情況令人振奮,因為巴黎協定的其他簽約國涵蓋全球絕大多數經濟體,而面對美國退縮,它們可能採取更強大的立場。這個談判力量空前強大的集團,也有能力集體制裁不遵守協定的國家。

在華府輕視減碳投資,任由企業獨力奮戰之時,中國大陸卻爭取成為清潔科技的世界領袖,使美國公司處境不利。

氣候變遷的警告跡象早就出現,且所有人都會感受其影響。未來幾十年氣候變遷和減碳需求也會改變全球經濟面貌,並造成贏家和輸家,最快順應現實者將成新世紀的超強。

川普宣稱,退出協定將是美國經濟的勝利,煤炭和石油等產業的工作機會都會增加,但許多經濟學家存疑。石油、煤炭等高汙染產業已高度自動化,即使退出協定,業界不太可能大舉增聘員工。

新聞眼/一分鐘看懂巴黎氣候協定

Q:巴黎氣候協定是什麼?
A:巴黎協定是一個由195個聯合國成員國於去年簽署的因應全球暖化的協定,目標是通過各種可能手段,將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以1850年到1900年工業革命期間的溫度為基準)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

Q:協定何時生效?
A:去年11月4日生效。195個簽署國中有147國批准。

Q:要怎樣才能退出?
A:川普政府可申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因巴黎協定有生效後三年內不得退出的規定,因此要花三年的時間;或者川普可宣布直接退出巴黎協定依附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但這種做法非常極端,有如美國退出所有關於氣候變遷的國際行動。

Q: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影響如何?
A:紐約時報研判,如果美國退出,其他簽署國可能會跟著放寬自己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包含印度、印尼和菲律賓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在美國缺席、不再撥款給它們應對氣候變遷的情況下,恐會變得更不願意去改善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

Q:美國如果退出,會是唯一不支持協定的國家嗎?
A:不會,美國將和敘利亞和尼加拉瓜為伍,敘、尼都未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尼加拉瓜代表認為巴黎協定在抗暖化上的努力不夠徹底,而拒絕加入。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2/1/3585423.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力挺巴黎協定 歐、陸聯手抗美

美國總統川普定於台灣時間二日清晨三點宣布美國是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歐盟和中國大陸領導人率先擬妥聯合聲明,宣布巴黎協定為「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的必要之舉」。CNN報導,不論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還是懸崖勒馬,大陸和歐盟二日都會發表這份聯合聲明,決意推動巴黎協定,對抗全球暖化、發展潔淨能源。

CNN指出,川普對巴黎協定的態度,促成大陸和歐盟結為不尋常的聯盟。BBC說,歐盟和大陸的聲明,是聯合對抗川普。

大陸總理李克強一日在德國訪問,他和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對抗全球暖化是「全球共識」和「國際責任」,大陸是率先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也一直遵守承諾。美聯社說,梅克爾對李克強的談話表示歡迎。

北京與歐盟的聯合聲明訂於李克強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二日的峰會後發表。這是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根據BBC會前看到的聲明草稿,強調會用「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來實行巴黎協定。過去一年多來,大陸和歐盟官員一直在合作擬定關於氣候變遷和潔淨能源的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強調是氣溫上升是「國家安全問題,並讓社會和政治的脆弱性倍增」,同時指出發展潔淨能源能增加工作機會及促進經濟成長。

聲明草稿表示:「歐盟和中國將巴黎氣候協定視為歷史性的成果,並加速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及氣候復原的不可逆發展。巴黎氣候協定證明了共同的政治意願、互信及多邊主義能夠為現今最關鍵的全球性問題提供公平且有效的解決方法。歐盟和中國強調會用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實踐巴黎氣候協定的各個層面。」

歐盟氣候與能源部門主管卡涅提說:「歐盟與中國聯手促進巴黎氣候協定的落實,加速全球向潔淨能源轉型。沒有人應該脫隊,歐盟和中國決定往前走。」

美國若退出巴黎協定,將陷入孤立,成為敘利亞、尼加拉瓜之外第三個未加入巴黎協定的國家。俄羅斯總統普亭的發言人一日表示,俄國「重視」巴黎協定,現在看不出其他替代方案。印度總理莫迪本周稍早訪歐時說,印度決意對抗全球暖化,破壞環境是「罪惡」。

陸: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巴黎氣候協定」威脅美國經濟和就業,阻礙石化產業發展,傷害煤炭業與礦工工作機會,傳出退出消息。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表示,無論其他國家的立場發生什麼變化,中國大陸都將加強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華春瑩昨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挑戰,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置身事外。「巴黎協定」的成果來之不易,凝聚國際社會最廣泛的共識,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明確了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她說,「巴黎協定」宣導的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與中國生態文明的概念相符,無論其他國家的立場發生什麼變化,中國大陸都將繼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採取切實措施。

美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馬斯克宣布不再任川普顧問

美國總統川普1日正式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隨後推文表示,他將離開川普成立的委員會;馬斯克說,氣候變遷是真實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美國或世界都不好。

馬斯克為川普企業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Business Advisors)和製造業委員會(Manufacturing Council)成員。

(聯合報)
--
川普要退出氣候協定 美企大咖力阻

美國企業界近日對美國總統川普施加壓力,希望趕在最後一刻阻止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25家大型企業也在主流報紙刊登全版廣告,發表聯名信,呼籲川普不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表示,將在台北時間2日凌晨3時宣布美國是否退出巴黎協定。蘋果、特斯拉、陶式化學等十多家企業界的執行長,都趕在最後一刻遊說川普。

蘋果執行長庫克5月30日曾致電白宮,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甚至表態,若美國退出,他也將退出白宮顧問委員會。

Google、蘋果、微軟、英特爾和臉書等25家公司也聯手行動,1日在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刊登全版廣告。他們主張,支持氣候協定能為美國擴大創新環保的市場、促進就業和企業投資,但若美國退出氣候協定,美國企業可能難以獲准進入某些市場,甚至讓美國產品在其他國家遭遇「報復性措施」。

全球兩大石油生產商埃克森美孚與康菲石油也表態支持巴黎協定。

195個國家於2015年共同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為第一個在對抗氣候變遷上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協議,僅敘利亞、尼加拉瓜未加入。但川普去年競選期間批評,全球暖化是一場削弱美國產業的騙局。

美國若退出氣候協定,將進一步和盟友疏遠。美國民主黨議員致函川普表示,退出氣候協定將影響美國的信譽和全球領導地位,不但把氣候議題和制定國際標準的主導權奉送給中國等國家,也把乾淨能源產業日益增長的經濟利益拱手讓出。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2/2/3585929.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全球抗暖化失利 缺錢是主因

氣候聯盟的專家表示,世界各大城市缺乏資金支付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無法加快腳步阻止全球暖化。

超大城市組成的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承諾解決氣候變遷問題,但該聯盟的財務計畫主管亞歷山大說,91個會員城市可能在2025年以前用光所分配的「碳預算」,假如這些城市無法更迅速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就無法把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

亞歷山大表示,都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70%,C40聯盟致力於大幅減少此部分排放量,但仍需要更多資金才能做到。缺錢是C40聯盟最大的阻礙,無法加快阻止全球暖化的腳步。

亞歷山大說,已開發國家城市最常的問題是,計畫的規模往往不足以吸引到大金主。他說:「數千個小計畫集結起來,可以產生出很大的影響力,但個別來看規模都很小,「而這些計畫卻是我們最想要的推動的」。

歐、中歃血為盟 對抗川普變局

歐盟和中國正強化有關氣候變遷的夥伴關係,準備在2日的峰會上發表聯合聲明,用「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來實行巴黎氣候協定,以因應美國退出。

金融時報報導,歐盟與中國草擬的聯合聲明指出:「歐盟與中國將巴黎協定視為加速推動不可逆轉的全球低溫室氣體排放,與氣候適應發展的歷史成就。」歐盟與中國領袖峰會1、2日在布魯塞爾登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將出席會議,討論貿易、氣候變遷與移民議題。

歐盟與中國達成同盟關係,正具體表達國際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挫折感。美國數家媒體報導川普已決定美國應該退出巴黎協定,而川普表示他近日就會宣布決定。

日前的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落幕時,川普仍與各國領袖為巴黎協定與貿易議題僵持不下。德國總理梅克爾隨後還稱歐洲「不能再完全指望他國」,暗指美國已變成不可靠的夥伴,顯示雙方嫌隙加深。

歐、中草擬的聯合聲明還稱「決心透過各項措施積極帶領能源轉型,朝向全球低碳經濟邁進」,「盼氣候變遷和乾淨能源成為雙方包括經濟議題在內的合作重要支柱」。歐盟和中國聯合氣候行動的重要性在於,即使川普決定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開發中國家也還是會繼續支持協定。

川普說退 巴黎氣候協定就完了嗎?Q&A

美國說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不是說退就能退,此外,美國退出也不太可能對全球處理氣候變遷有立即影響,以下是彭博整理我們必須了解的幾件事:

●川普扼殺了巴黎氣候協定?

不會,近200個國家仍承諾此協定,不管美國的立場改不改變。此外,美國企業和社會顯然反而比美國總統川普更願承諾減碳。加州、紐約州、麻薩諸塞州等州將繼續推動大幅減碳,蘋果、亞馬遜、Alphabet等公司也群起響應。

●接下來呢?

依照巴黎氣候協定條款,川普必須等到2019年11月正式提出退出意願,然後還有一年的等候期,才會正式退出。這個決定可能被下一任總統、甚至川普自己推翻。因此,這個問題也勢將成長為2020年大選的重要議題。

●贏家和輸家有哪些?

對碳排放高的產業,像是煤炭業和重工業有益,同時降低其他減碳替代品 的需求 。若別的國家為此實施關稅或罰款,美國業者外銷產品時可能面臨障礙。別國消費者也可能因此抵制美國貨。

●川普批評印度和中國有理?

巴黎氣候協定要求每個國家自訂減碳目標,中國承諾2030年是排放高峰,印度則承諾要減少每美元經濟產出的碳排量,因此兩國的排放量都還會增加。

這些目標都比美國保守,美國承諾排放量要比2005年少26%,但印度和中國表示他們的經濟不像美國先進,還不能在總量上減排。

●美國經濟到底會不會受巴黎氣候協定影響?

川普說就業是退出協定的主要原因,但太陽能業者所委託的研究指出,以生產、裝設、維修太陽能板為業的勞工已多於煤炭業,即使煤炭產量增加,因生產自動化的關係,也不會新增太多就業。

你退我也退 特斯拉執行長退出白宮顧問委員會

美國總統川普決定退出歷史性的巴黎氣候協定,特斯拉(Tesla) 執行長穆斯克隨即表示,他將退出白宮兩個顧問委員會。

45歲的穆斯克推文說道:「氣候變遷是真的,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或全世界都不是好事。」

穆斯克原本不肯切斷和川普的關係,已令支持者失望,有客戶甚至為此取消對即將推出的Model 3的預訂。

知名氣候權威 Michael Mann說:「穆斯克這麼作是對的,他設法和川普與川普保持溝通立意是好的,但各界反應不好。」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致函員工表示,他對川普的決定感到失望,蘋果承諾維持氣候和永續發展的目標不變。

(經濟日報)
--
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能說不玩就不玩嗎?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今天凌晨宣布,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開始談判重新進入(reenter)巴黎氣候協定或一項對美國公平的全新協定,但歐洲主要國家領袖表示,協定不可能重新談判。不論貧富,各國紛紛表示會繼續推動協定落實,而在美國退出後,另外兩個碳排放大國—中國和印度在氣候變遷事務方面的重要性可能急速提升。

巴黎氣候協定是什麼?

議定時間:2015年12月

議定成員:聯合國會員國

目標:防止地球由於暖化而溫度上升超過攝氏2度

作法:所有國家都必須減排,但可以自訂減排目標

生效時程:

●2016年9月 中國和美國交存批准書(美國為同意書)

●2016年11月4日 55個國家批准同意,協定生效

巴黎氣候協定的法律約束力來自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該公約是美國參院通過的國際條約,川普不能片面廢止參院通過的條約,除非再經過參院三分之二絕對多數同意。共和黨目前在參院只有簡單多數。

按照條文,川普必須等到2019年11月才能提出退出意願並等候1年,2020年11月4日才能退出生效。

全球暖化多嚴重?

1.2014年至2016年連續改寫1880年有紀錄以來的地表平均氣溫
2.目前已比工業化之前的氣溫上升攝氏1.1度
3.2015年,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首度超過400ppm
4.2100年之前,最熱的城市最多再上升攝氏8度
5.2100年之前,海平面會上升0.3至2.5公尺
6.全球8688個物種有1688個受到氣候轉變威脅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2/6/3588355.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氣候變遷 竟降低睡眠品質?

美國一份新研究發現,氣候變遷造成的氣溫上升,使睡眠品質下降,夏季負擔不起冷氣的低收入戶和容易受不了熱壓力的老人,受的影響最大。

這份5月26日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是全球最先證實夜間氣溫較平常高和失眠增加有關。

主要作者歐布拉多維奇的研究靈感來自2015年夏季創紀錄的熱浪侵襲南加州時,他幾乎連續六晚都睡不著的痛苦經驗,他留意到身邊的朋友、同學在那段期間,都比往常疲倦和無精打采。

為找出其中關連,他和另外三位研究人員搜集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在2002年至2011年之間,訪調76.5萬名美國民眾得到的數據,再和各地氣象資料交叉核對。

他們發現,隨著全美氣溫上升,有更多人夏天夜不成眠;氣溫比均溫每升高攝氏1度,就代表美國人每年多出1.1億個睡眠不足的夜晚。

雖然冷氣普及化有望改善問題,但冷氣很耗電,公用事業又高度仰賴燃煤和天然氣,由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暖化,短期內難以改善。

根據紐約郵報和哈芬頓郵報的報導,不能安眠容易加重病情,包括免疫系統變弱、腦功能退化、肥胖、癌症和心臟疾病。新研究預測,到了2050年時,每100個美國人中,每月失眠人次會比現在多6人。

研究的歐布拉多維奇說:「高溫和人們的睡眠有很直接的關聯。它會左右大家的情緒和健身習慣,關係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大數據顯示:2100年前 全球最熱城市 再升8度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再次讓暖化成為舉世矚目的議題,分析大數據的科學家早已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的危險,從未如此巨大:全球的平均溫度已創下新高,海上的冰山正在消融,極端天氣造成的災難頻頻發生,愈來愈多物種遭受威脅。

科學家蒐集到的數據令人擔憂;2016年,地球表面平均氣溫是1880年有紀錄以來連續第三年打破紀錄,較工業化之前的氣溫上升了攝氏1.1度。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後,人類燒煤,之後使用石油及天然氣,開始把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層。

在有紀錄的17個最熱年份,有16個在21世紀出現。

最近的研究指出,全球一些最熱的城市,有可能在2100年之前,溫度會再上升多達攝氏8度。

在2016年,北極的冰山融化,面積縮減至414萬平方公里,這是2012年以來第二低,2012年時的冰山面積減至339萬平方公里。

按此趨勢,最快在2030年,北極海在夏季將不會再存在冰塊;而俄羅斯的北極區部分,氣溫會較長期的平均溫度高攝氏6至7度。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2/6/3587415.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2/6/3587416.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川普讓美國偉大的「另類事實」

6月第一天,還沒進入夏天,下午3時氣溫攝氏28度,一群記者在白宮玫瑰花園等候美國總統川普,烈陽曬得手腳發紅、不斷流汗,手機也因過熱當機,唯一令人感到清爽的可能是現場樂團演奏的輕音樂。

30分鐘後,音樂暫停,川普與副總統潘斯等人出現,記者們擦汗,抬起頭聆聽美國總統對巴黎協定決定;川普說:「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這句話,代表美國不再與全球100多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同一陣線,共同對抗地球暖化等氣候變遷的難題;反而選擇與敘利亞和尼加拉瓜同流,成為第三個未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

美國一直是民主世界領導國家,但川普此舉,創造「讓美國偉大」的「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川普和敘利亞的阿塞德、尼加拉瓜的奧蒂嘉,一起自我哈哈的「偉大」。

這幾天已瘋傳川普決定退出協定,大家也有心理準備,但當川普親口說出「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台下許多媒體記者不禁嘆氣。不過,川普聽不見嘆息,因為記者席前的官員座位區響起熱烈掌聲。

川普說,大陸還可建造燃煤電廠,印度參與協定則是基於已開發國家援助;全球第一大與第三大碳排國都沒為此犧牲,全球排碳量居第二的美國,何必砸錢拚命對抗氣候變遷?

於是川普批判100多個國家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不利於美國經濟,沒有把美國放在第一位;他舉起小手邊比手勢邊說,就算大家都遵守並執行協定,到2100年全球氣溫只會降低攝氏0.2度,如此「微小」。川普在演說接近尾聲時說,「現在是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時候」,台下又響起掌聲。

接著環保署長普魯特上台致詞,第一句話就是川普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反映了他將美國放在第一位的堅定承諾,呼應記者會「暖場嘉賓」潘斯所說,川普履行美國優先的承諾,將重振美國。

一人接著一人上台喊出「美國優先」,伴隨一次又一次掌聲,頓時讓人感覺這場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記者會,像是一場川普的選舉造勢大會。

退出氣候協定 川普想為自己聲望加溫?

川普終於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了,雖然話說得很豪氣,「為履行我保護美國及美國人民的莊嚴義務,我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是顧忌國內外的反對,作法卻異常溫和。

首先巴黎氣候協定是個無拘束力的自願協定,歐巴馬承諾到2025年,要較2005年減少28%的碳排放量,但是川普當然也可以調低排放目標,毋須退出。

其次,白宮解釋退出時間,是按照協定所規定的在2020年11月之後,但巴黎協定始終沒有經過美國國會批准,換句話說,從美國的角度來說,根本尚未生效,又何嘗有退出之說。

第三,這個時間點正值美國總統大選,也正是川普要連任之際,無疑的這是絕佳的宣傳機會,顯示川普重政治承諾,但是川普也說,退出是為了重新交涉另一個「公平對待美國」的氣候協議,言下之意,讓支持協議的人也有期待。

川普之前曾失言,稱美國要「取消」氣候協定,當然大家都知道,美國只能退出,不能取消,但是失言往往反映真實內心的想法,川普的意思是:沒有了我美國,看你氣候協定還怎麼搞得下去?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排放國,占全球碳排放約15%,宣布退出,當然對減排目標有影響,更重要的,美國承諾捐助50億基金,現在只到位20億,讓補助開發中國家的資金沒有著落。

現代環保科技日新月異,已經成為下一個世代經濟的火車頭,今年7月德國主持的G20高峰會,就是以此為主題,這也難怪美國大企業紛紛要求川普不要退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也認為頁岩氣,早已足敷美國能源需求,回到保護煤礦工人的想法不切實際。

但是此刻的川普,因為通俄門的政治醜聞,已經深陷聲望谷底,他要鞏固國會中的共和黨議員,要爭取死忠的35%的選民支持,就只有靠退出巴黎協定了,至於是不是能夠搭上新經濟的列車,他也顧不到了。

(聯合晚報)
--
美政策轉彎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願重新談判新的協定。這項決定顯示美國的政策將改弦更張,對遏止地球暖化的努力和美國與盟國的關係都將有重大影響。

川普在白宮玫瑰園舉行記者會,作出這項重大政策宣布。他說:「自今天開始,美國將停止履行不具約束力的巴黎協定,也不再承擔這項協定加諸我國的沈重財務與經濟負擔。」

不過,他表示,美國願意重新談判氣候協定,將設法「達成公平的協定」。

先前白宮已放出風聲,川普可能宣布退出有195國加入的巴黎氣候協定,在今天正式宣布前,川普持續聽取正反雙方意見,但最後仍作出退出的決定,實現他競選時的承諾。

反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據說包括川普的女兒伊凡卡(Ivanka),他們警告,此事不僅關乎環境,也將影響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聲望和領導地位。

川普認為,加入氣候協定是對美國人不利的交易。他認為自己必須信守競選承諾,「把美國勞工放在第一位」。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僅次於中國。川普實現競選承諾,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將加深與盟國間的歧見,使得美國加入敘利亞和尼加拉瓜的行列,成為世界上少數未參與這項協定的國家。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在巴黎召開,有195個締約國參與會議,於2015年12月12日通過巴黎協定,去年11月達到55國以上批准、碳排放量合計達55%以上的雙重門檻,正式生效。

在巴黎氣候協定下,各國須遵守自主訂定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力求在這個世紀結束前,共同把全球升溫至少控制在比工業時代前增加攝氏2度以內,並盡可能控制在1.5度以內。

科學家估計,要把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全球必須在2050年以前,以2010年排放量為基準,減少40%到70%溫室氣體排放,並最晚於本世紀末達到零排放。

全球氣溫升高若超過2度,可能引起嚴重天災、糧食危機、疫病傳播、動植物滅絕、土地覆沒等危機,將出現大批環境難民,甚至戰禍,全人類都將承擔後果。

法國拼命促成巴黎氣候協定 美說退就退

法國做為2015年氣候峰會主辦國,肩負促成全球減碳協定簽署的重任,總統和外交部長為此奔走斡旋,終於通過協定。美國宣布退出雖不影響協定效力,但全球減碳目標將更難達成。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願重新談判新的公平協定。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在巴黎召開,有195個締約國參與會議,其中超過140國由政治領袖親自出席。

當時的法國外交部長兼氣候大會主席法畢斯(Laurent Fabius)在會議召開前幾天,還在印度、南非、巴西出訪奔走,時任總統的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也親訪中國大陸尋求支持,力求爭取更多國家加入這項協定。

法國政府深知簽署這項協議的困難度,在會議閉幕前都不敢保證一定成功。

在會議尾聲,法畢斯落槌宣布通過巴黎氣候協定時,雙頰消瘦、眼眶含淚,誰都看得出來促成這項協定有多艱難。

當時影響各國決定是否同意協定的關鍵之一在於資金。發展中國家認為,現有溫室氣體都是已開發國家排放,應負責提供資金,協助發展中國家提升設備和技術。

此外,各國當時也在協定約束力方面意見不一,主導協商的法國希望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美國不同意;還有一個爭論點,攸關檢視各國是否遵守承諾的追蹤核實機制。

一牽涉到金錢分配與罰則,協商就容易觸礁。

那時巴黎才剛於11月遭受連環恐怖攻擊,全城氣氛緊張。法國在各種壓力下,一一聽取締約國意見,化為白紙黑字的草案,並居間協調,在各國都想捍衛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取得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通過這項歷史性的全球氣候協定。

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是在這個世紀結束前,各國協力把全球升溫控制在比工業時代前增加攝氏2度以內。

要達成這個目標本已不易,美國如今又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雖不影響協定本身效力,但少了這個僅次於中國大陸的第2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恐怕更難成功。

巴黎氣候協定 防人類面臨大難最後機會

巴黎氣候協定於去年11月生效,在全球平均氣溫年年創新高的情況下,被視為敦促人類減碳的最後機會,目標是在世紀末前控制升溫在攝氏2度以內,以避免天災人禍及糧食危機。

這項協定於2015年12月12日通過,去年11月達到55國以上批准、碳排放量合計達55%以上的雙重門檻,正式生效。

在巴黎氣候協定下,各國須遵守自主訂定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力求在這個世紀結束前,共同把全球升溫至少控制在比工業時代前增加攝氏2度以內,並盡可能控制在1.5度以內。

舉例來說,美國的目標是在2025年以前,以2005年為基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26%到28%。

在巴黎氣候協定之前,國際間曾於1997年簽署京都議定書,這是第一項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協定,但碳排大國中國大陸、美國等都未加入。

美國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批准巴黎氣候協定。但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期間就提到要予以「取消」,今年一月就任後,不時以保護美國就業機會為由,表露支持石化能源的立場;在上週的7大工業國(G7)峰會中,他也不願重申巴黎協定承諾。

川普今天正式宣布,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願重新談判新的公平協定。

美國正式申請退出協定,根據規章時程,最快也要到2020年底才能完成程序,屆時將正值美國總統大選。

科學家估計,要把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全球必須在2050年以前,以2010年排放量為基準,減少40%到70%的溫室氣體排放,並最晚於本世紀末達到零排放。

全球氣溫升高若超過2度,可能引起嚴重天災、糧食危機、疫病傳播、動植物滅絕、土地覆沒等危機,將出現大批環境難民,甚至戰禍,全人類都將承擔後果。

巴黎氣候協定因此被視為拯救人類免於巨變的最後機會,但攝氏2度的升溫仍可能造成海平面大幅升高,只能說是最後警戒,並非安全線,而且協定生效後,還須各國落實承諾,才能避免危機。

川普退巴黎協定 美國化石綠能拉鋸戰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美國發展潔淨能源技術產業有成,與化石能源產業恐出現角力,因此難保不會出現逆轉。

黃正忠表示,川普(Donald Trump)團隊背後代表著美國化石能源產業的利益,已是不爭事實,但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如何面對日益壯大的美國清潔技術產業,將會是川普政府要傷腦筋的難題。

黃正忠說,川普的「美國優先」不只是現在才開始,1997年,美國不簽署京都議定書,也有美國優先的意涵,只是當時美國的清潔技術不如歐盟先進國家。然而,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美間清潔技術的消長有極大的轉變,歐債危機及難民議題使歐盟陷入低碳轉型的困境,美國在強勁股市及歐巴馬政府的驅動下,趁勢深耕美國的清潔技術,今昔已不可同日而語。

黃正忠表示,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決定退出川普政府的相關委員會顧問團隊,這將會是美國清潔技術產業對美國政府抗議及施壓的引爆點。

黃正忠指出,美國各種清潔技術產業,包括汽車、再生能源、水科技、資通訊高科技等,都已達向世界市場收網、且執業界牛耳的地位,美國企業不會放棄巴黎協定帶來垂手可得的低碳新商機。

此外,黃正忠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有一定的程序與時程,至少需2年以上,期間美國化石能源產業與清潔技術產業的角力,會不會左右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來個再次逆轉,也不無可能。

不過,黃正忠坦言,由於巴黎協定不具法律效力,簽署的國家即使未達成減量承諾或綠色氣候基金的資助金額,也不會有任何氣候公約下的法律制裁。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正突顯此協定最大的弱點。因此未來國際的減碳協定可能會更加強調「強制性」的法律效力。

從TPP到巴黎協定 川普拆解歐巴馬政績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再度衝擊全球秩序。川普上任後先後決定,撤出前總統歐巴馬任內簽署的國際協定,「美國第一」效應已改變美國的領導地位。

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日下午高調宣布,美國退出全球195國簽署,147個國家已批准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

川普1月以簽署行政命令方式,撤出亞太12國歷經數年諮商完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再度拆解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完成的重大國際協定。川普的「美國第一」效應繼續衝擊全球。

歐巴馬於第2任期內,全速推動完成美國參與及主導的國際協定。不過飽受全球化之苦的美國中產與勞工不買帳,將川普送進白宮,川普在競選期間誓言撤銷巴黎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如今一一實踐。

2016年11月完成的巴黎協定,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架構下達成,不具約束力,各國協議在期限內減碳,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暖化的協定。美國撤出,具重大象徵意義。

川普認為巴黎協定降低美國能源產業的競爭力,上任後大幅開放挖煤與採油的限制,減少能源產業規管,取消對綠能與環保的支助。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於2016年2月在紐西蘭完成簽署,美國、日本、澳洲與加拿大等國設定高規格貿易與競爭條款,試圖在中國競爭下,主導21世紀經貿秩序。

為了TPP,歐巴馬政府在民主黨議員反對下,通過國會快速表決的「貿易授權法」(TPA),不過TPP因總統選舉,從未進入國會表決。

川普長期反對TPP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認為NAFTA是美國勞工失業與低薪的罪魁禍首,已要求重新協商。TPP將帶來更多的關廠和失業,川普的訴求在選舉期間,對勞工與中產極具吸引力。

推翻國際協定 川普非美總統第一人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重創美國國際形象,然而,川普沒打算兌現前總統歐巴馬的承諾,早有跡可循,更重要的是,當放羊的孩子,美國不是第一次,紀錄班班可考。

歷史回放、毋須考驗太久遠的記憶能力,1998年,京都議定書在前總統柯林頓政府時代決定簽署前、美國國內雜音就一直未消停,國會當時通過決議、制約柯林頓政府,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不得簽署任何對待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標準不一、有具體目標和時間限制的條約,就是針對京都議定書而來。

小布希總統上台後把話說白,不把京都議定書送交國會批准,他沒宣布美國退出,卻也未執行承諾。具世界領導地位的大國當放羊的孩子,簽署條約不算數不是第一次,除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同樣是柯林頓政府簽署、國會不批准。

美國總在許多議題上要求別國做負責任的大國,但作為已開發國家中的排碳最大國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小布希當時一句「京都議定書對美國要求太高、傷害美國經濟及對氣候變遷的科學基礎存疑」,現在聽來仍熟悉。

川普在競選期間就批評,巴黎氣候協定會傷害美國經濟,高舉發展至上、質疑科學,要求別人在環保上多多努力,然而,其他國家看在眼裡,決定走自己的路,早就起步。

歐洲聯盟2002年建立碳排放配額的交易系統,這讓精明的美國企業有所警覺,掌握制定規則與話語權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大企業力勸川普要留在被視為取代京都議定書的巴黎氣候協定。

然而,川普的眼界中只看得到美國自己,以實際行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白宮早就開始倒數計時。

白宮3月中公布的2018財政年度聯邦政府預算概要,大幅削減環保署預算達3成,並提出停止撥款給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相關計畫;3月底,川普頒布「推動能源獨立與經濟增長」行政命令,更大幅削減與氣候政策和科學研究有關的預算,甚至包括推動節能的「能源之星」計畫也遭刪,「逢歐巴馬必反」、讓美國從巴黎氣候協定中退出,至今仍無例外。

川普勝選後、世人先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力捍衛全球化,至今仍形式上高舉社會主義口號的國家,未來卻可能成為促進自由貿易的主要推手,川普對世界變化造成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就在美國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造訪歐洲、在第一站德國就高聲倡議「中國堅定履行巴黎氣候協定」,歐亞大陸不再只是地理上相連,再度因川普,或意外、或歷史巧合般,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站上同一陣線。

川普從首度的外交出訪回來後、白宮國安顧問麥馬斯特才投書華爾街日報,「美國優先並不代表美國獨善其身」,麥馬斯特的話言猶在耳,如今美國成為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唯一國家,大國如美利堅,國際形象百年來點滴累積,但再度出爾反爾,現正形單影隻的美國,能稱作偉大?

川普棄氣候協定成孤軍 重創美國領導力

美國總統川普決定退出195國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恐對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和國際合作造成重大打擊。

法新社報導,全球最富經濟體美國背棄了許多國家視為減緩全球暖化最後希望的巴黎協定,震驚國際,其他國家紛紛承諾挺身而出。

不過美國超級強權地位將難以取代,而川普的決定,將讓早已緊張不安的歐洲和多疑的中國大陸更加疏離。

2015年12月12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凱瑞(John Kerry)出席巴黎一場感性的典禮,他的帶領讓引發激烈爭論的文本化為一紙協定。

去年4月,他在聯合國總部抱著孫女,與世界其他國家代表一同簽署這項協定,當時未參與簽署的國家是敘利亞與尼加拉瓜。

凱瑞今天對於美國決定退出巴黎協定感到憤慨,認為此舉不只將對地球和下一代造成損害,還會重創美國聲望。

凱瑞透過他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辦公室發出聲明,表示「這是美國領導地位空前的喪失」。

他警告說,川普的決定「將讓我們付出影響力和工作機會喪失的代價,並招致其他國家放棄解決這個與人類生存最息息相關的危機」。

他還說:「這使得美國在我們將全世界團結起來後變得孤立。」

美國再度孤立的初始跡象沒多久就出現。

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隨即聯合聲明,駁斥川普含糊其辭提出磋商新協定的建議。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採取行動,想要取代美國在氣候變遷抗戰中自己放棄的領導地位,承諾說全世界「可以指望歐洲」。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發言人也表示,美國決定退出巴黎協定「令人非常失望」。

美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歐洲領袖紛紛開轟

歐洲領袖今天紛紛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表達憤怒和抗議。美國是世界碳排量第2大的國家。

法新社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帶頭痛批川普的決定錯得離譜,並誓言會捍衛這個對地球未來至關重要的協定。

歐陸3大經濟體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特別發表聯合聲明批評川普的舉措,並拒絕他再度協商的提議。

歐盟(EU)執委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抨擊川普的決定是「大錯特錯」。

歐盟氣候與能源專員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則承諾,將針對氣候變遷持續「全球領導」。

德國方面,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川普這項決定表示「遺憾」,呼籲各界持續磋商「維護我們世界的氣候政策」。

梅克爾的聯合政府底下7名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籍部長們也說,美國「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我們歐洲人民和全世界的人」。

法國方面,總統府表示,新科總統馬克宏已經致電川普,對他表明巴黎協定的內容「沒得商量」。

總統府辦公室表示,法國和美國雖然「會繼續合作」,但不包括氣候變遷的範疇。

巴黎市政府同時也說今天將用綠色燈光照亮市府外牆,對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表達反對」,並喚起全球城市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

英國方面,首相辦公室表示,首相梅伊(Theresa May)告訴川普,巴黎氣候協定是未來世世代代的安全防護網。

辦公室透過聲明表示,梅伊在電話中告訴川普:「巴黎協定替未來世世代代的繁榮和安全提供了正確的全球架構,同時確保能源穩固安全地提供給地球公民和企業。」

棄巴黎協定 美環保署長推了川普一把

看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美國首席環保官員、氣候變遷懷疑論者普魯特(Scott Pruitt)多年來力抗歐巴馬氣候政策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法新社報導,普魯特出任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署長後,過去這幾個月,都在遊說川普退出巴黎協定。此舉等於公然違抗環保人士、科學家、前環保署官員,包括他前任的環保署長。

普魯特強調,對美國經濟而言,巴黎協定是個「爛協定」,而他發現川普也贊成這個想法。川普去年告訴支持者,將「撤銷」美國對此協定的參與,而現在,這位共和黨籍總統兌現了競選支票。

普魯特的立場似乎壓過了川普其他幕僚的意見,特別是敦促美國續留協定的川普千金伊凡卡(Ivanka)。

49歲的普魯特是川普內閣最年輕的成員之一,而川普今天做出這麼有爭議的決定,凸顯普魯特對白宮考量氣候議題時的影響力。

普魯特是化石燃料業的盟友,曾任奧克拉荷馬州檢察長,對氣候科學的想法,以有別於一般意見聞名。

接任環保署長之前,普魯特屢次對環保署宣戰,還試圖製造幾乎不存在的科學疑慮。

就算當了環保署長,普魯特的「使命」也沒變。甫上任3週,普魯特就說二氧化碳不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立場明顯和科學界共識相左。

他告訴CNBC電視台:「我認為,要精確衡量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極具挑戰,這些活動對氣候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各方想法也極為分歧,所以,不,我不會認同人類活動是我們看到的全球暖化的主要因素。」

普魯特擔任奧州檢察長期間,提出或參與了13件阻止環保署規範的訴訟案,且和尋求撤銷污染、清淨空氣和水源規範的業界主管沆瀣一氣。

2015年1宗訴訟案中,他追打歐巴馬對抗氣候變遷最具雄心的政策、目的在刪減火力發電廠排放量的「潔淨電力計畫」(Clean Power Plan)。

普魯特在今年1月的環保署長提名聽證會上表示,不相信氣候變遷如川普先前所說,是場「騙局」,但「能否精確衡量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程度,還有待更多商榷」。

普魯特從不避諱對環保署滿懷敵意。2015年,他曾對「福斯新聞」(Fox News)說,沒有環保署,環境也會「好好的」。

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團」(EnvironmentalWorking Group)主席庫克(Ken Cook)告訴法新社,普魯特的作為,無疑讓他成為「史上最爛的環保署長」。

「他咄咄逼人、反科學的想法,明顯左右了川普總統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攻擊,如同我們今天親眼看到的一般。」

美退出巴黎協定 三大主要損失

美國退出2015年簽定的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國內外嚴厲批判,立即的衝擊涵蓋3大層面,包括全球關注氣候變遷蕩然無存、影響美發展綠能產業、影響美與中國及歐洲的關係。

不顧歐盟嚴重警告及不出外界預料,美國總統川普信守競選諾言,今天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隨即引來前總統歐巴馬等人痛批,並警告此舉恐「自毀前程」。

美國決定退出由190多個國家好不容易在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影響層面仍待進一步觀察,但美換了政府,隨即換了政策,令各國莫衷一是。

「時代雜誌」分析,川普此舉不僅引來政策專家、企業及環保團體的批判,指為將傷害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同時也將影響美國的世界地位。

首先,在巴黎氣候協定下,各國須遵守自主訂定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力求在這個世紀結束前,共同把全球升溫至少控制在比工業時代前增加攝氏2度以內,並盡可能控制在1.5度以內。美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第二大污染來源國,退出後,毀棄重視全球氣候變遷的承諾。

另外,可能有其他國家會選擇跟進,不屢行承諾,引發骨牌效應。儘管巴黎協定不至於破滅終止,但中國及歐盟將是能源轉型最大受益者,沒有美國的領導,許多發展中國家將繼續發展石化產業。

其次,2016年全球投資綠能產業約達3000億美元,美選擇退出將衝擊自身未來綠能產業發展,還有這些產業帶來的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

美退出後也將使投資者及其他國家認為美對發展綠能興趣缺缺,而中國將因大力投資太陽能面板而受益,德國也自我期許成為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世界領先者。

最後,不顧歐盟警告,川普依舊我行我素,讓歐洲國家感受美國的最大冷落,甚至選擇離開北約(NATO)。

川普日前在7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堅持不表態支持巴黎協定,令西方工業大國頗感失望,並懷疑他們與美國的過往關係。而美退出協定將使美與歐洲關係更加複雜化,今後全球討論氣候變遷,美將成為局外人、孤獨的異議分子。

尤其美、中關係緊張之際,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是兩大國難得獲致的共識,並可藉此強化兩國關係,如今一切都沒了。

(中央社)
--
川普將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2日凌晨3時,宣布是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預料退出的可能性居高。歐洲聯盟和中國則將於2日稍後發表共同聲明,全力支持氣候協定,以填補美國退出協定造成的真空,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新巨頭。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變數升高,意外促成中國大陸和歐盟兩大強權組成搭檔,聯手對美國發動反擊。

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將在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表雙邊第一次聯合聲明。為了擬出一份兩造都同意、關於氣候變遷和乾淨能源的聲明,中國和歐盟已就此討論了超過1年。

據媒體提前取得的聲明內容,將闡明氣候協定是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的必要之舉」,並強調將以「最高等級的政治承諾」來落實氣候協定。內文指出,氣溫上升將造成「國家安全議題,並導致社會和政治脆弱性倍增」。聲明並指出,發展乾淨能源可增加就業機會且促進經濟成長。

文件還強調,「歐盟和中國把《巴黎氣候協定》視為歷史性成果,」雙方將展開行動,並「在往後的政策和措施上穩步向前」,落實全國性的減碳計畫。重要的是,中國和歐盟都同意在2020年前,提列長期的減碳綱要。

中國為全球第1大碳排放國,美國居次。一旦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僅可能讓國際社會限制升溫在攝氏2度以內的努力難收成效,也可能帶頭影響其他國家,讓他們以美國為藉口不兌現減排的承諾。

歐盟氣候與能源專員卡涅特表示,歐盟和中國攜手向前執行巴黎氣候協定,「不應該有人掉隊,但歐盟和中國決定了要向前看。」容克1日在柏林也批評美國率爾退出氣候協定,「我們不能變成美國人的附庸,歐洲有義務告訴美國,他們不可以這樣做。」

在美國國內,川普打算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舉,已引發不小的反彈。電動車大廠Tesla執行長穆斯克即在推特放話,「若川普真的這樣做,他就不當川普的顧問了!」

美退出巴黎協定的利與弊

盛傳美國總統川普打算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他發推文預告台北時間周五凌晨宣布最終決定。川普若真選擇退出,履行競選承諾以強化政權基礎的成分居多,也可保美國石化業免受排碳約束的衝擊,但另方面恐破壞華府的國際威信,也打亂美國企業的綠能布局。

自川普上台後,已宣布退出歐巴馬政府戮力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還放話考慮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川普一一兌現他美國優先的競選支票,有助穩固他的選民基礎,當中包括經濟民族主義者和質疑全球化的保守派及藍領選民。川普戲劇化退出《巴黎協定》,也可轉移選民焦點,減輕他經濟施政乏善可陳的政治壓力。

儘管《巴黎協定》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川普及未來繼任總統若撤銷減碳相關規範,未貫徹2025年前排碳量低於2005年水準的目標,華府勢面臨其他國家的譴責,自動退出便能免除不履行減碳的壓力。

然而美國國內對於減少碳排放對抗地球暖化的意識高漲,去年11月調查發現,每10位選民有近7位認為美國應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川普若一意孤行非要與氣候變遷的科學性結論作對,難保不會流失選票。

此外,川普曾一再敦促中國對外開放投資和貿易,而今卻以美國優先為由自我封閉,恐讓北京當局或其他政府不願再向華府做出長期承諾。有外國官員對於是否該與華府合作心存顧慮,甚或準備等到美國政權更替再做打算,若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必定引來歐洲國家高分貝批評。

美國不少企業支持《巴黎氣候協定》,他們為此大舉投資綠能,贏得消費者肯定,身為全球第2大排碳國的美國突然政策轉向,將打亂這些企業的綠能布局,恐怕也會招致投資人不滿,而且其他國家宣示恪守減碳承諾下,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未必能讓國內石化業受惠。

小檔案-巴黎氣候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國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峰會敲定《巴黎氣候協定》,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共同承諾致力將地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內,並進一步朝升溫幅度不超過攝氏1.5度的目標邁進。

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171國代表在聯合國總部簽署《巴黎協定》,創下單日最多國家簽署的紀錄。2016年9月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杭州批准《巴黎協定》,2016年10月5日UNFCCC締約國的批准數超過生效門檻,《巴黎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工商時報)
--
川普支持 煤炭業衰退仍難免

「川普挖煤」(Trump Digs Coal)是煤礦工人在競選期間支持川普的口號,儘管美國總統川普誓言,要為煤礦業創造更多就業,但能源專家和經濟學家指出,即使川普廢除前朝政府的清潔電力計畫,煤炭業仍免不了衰退命運;新英格蘭地區的最後一座煤炭發電廠,就在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黯然關閉。

退出巴黎協定也難恢復煤炭業的昔日輝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分析師馮卡塔拉曼表示,經濟因素而非政府法規,才是近年來煤炭業不景氣的主因。

廉價的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價格不斷降低,將使煤炭發電廠在今後三到五年一座座地關閉,持續對煤炭業造成嚴重衝擊。

馮卡塔拉曼認為,廢除歐巴馬政府的清潔電力計畫,扭轉不了煤炭業的衰退,充其量只會減緩。未來十年,許多煤炭發電廠需要資金支持才能生存,但至今沒有任何給煤炭發電廠的資助計畫。

許多因素導致煤炭和石油發電的維持舉步維艱,新英格蘭ISO電力公司今年1月的報告指出,煤炭和石油發電2000年在新英格蘭地區占18%,2016年降到只有2%。

煤炭發電十年前還占美國發電的一半,如今降至30%,還不如天然氣所占的33%,再生能源占發電的比重已升至10%。煤炭對美國發電的貢獻自從金融危機開始衰退後,至今從沒全面復甦。

IHS Markit公司的煤炭分析師史迪文森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現在到了讓煤炭發電廠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天然氣由於價格低,所發的電將更便宜,煤炭發電廠只有降低電價,才能與之競爭。

與天然氣發電廠相比,煤炭發電廠的建造時間更長,導致電廠經營方在電廠建設上不願冒險,因為電廠經營都是從長計議,發電要考慮50到60年,而不是因為一屆政府與下屆的政策不同,政府更迭後受損。

5個Q&A 看懂巴黎氣候協定

Q:巴黎氣候協議是一個什麼樣的協議?

A:巴黎協議是一個由195個聯合國成員國於去年簽署的應對所謂全球暖化的協議。該協議的目標是通過各種可能手段,將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以1850年到1900年期間的溫度為基準)控制在攝氏2度或華氏36度以內。

Q:巴黎氣候協議何時生效?

A:該協議於去年的11月4日開始生效。據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AJC)報導,在195個協議簽署國中,已有147個國家已批准該協議。

Q:要怎樣才能退出巴黎氣候協議?

A: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指出,川普政府若要退出協議,可以通過正式申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或是直接退出整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前者不需國會的同意,需要花四年的時間;後者得有國會的批准,需要花的時間較短。

Q: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影響如何?

A:紐約時報研判,如果美國退出協議,其他簽署國可能會跟著放寬自己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包含印度、印尼和菲律賓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在美國缺席、不再撥款給它們應對氣候變遷的情況下,恐會變得更不願意去改善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

Q:美國如果退出該協議,會是唯一一個不支持協議的聯合國成員國嗎?

A:不會,美國將和敘利亞和尼加拉瓜為伍,敘、尼都未加入巴黎氣候協議。尼加拉瓜代表前年因為覺得巴黎協議在抗暖化上的努力不夠徹底,而拒絕加入該協議。

(世界日報)
--
斬首川普模型 女星遭CNN開除

美國女星凱西葛瑞芬(Kathy Griffin)日前持血淋淋的川普道具頭,模仿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斬首惡行,引來撻伐。美國第一夫人瑪蓮妮亞前天指:「我無論以母親、妻子或身為人的身分看,都認為照片極度令人不安。」

川普也推文罵葛瑞芬「應感到羞恥」,指他11歲的兒子拜倫為此很不好過。葛瑞芬已道歉,但多年來邀葛瑞芬主持紐約時報廣場跨年活動的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前天宣布終止合作。

(蘋果日報)
--
NASA探測器 明年首飛太陽大氣層 砸450億能耐1377℃高溫 將窺日冕奧秘

美國航太總署(NASA)前天宣布,明年將發射最新的「派克太陽探測器」,史無前例飛入太陽大氣層。探測器將飛抵距太陽700萬公里處,比過去探測太陽最近距離還近7倍,在1377℃的極高溫中一窺日冕的奧秘。

這項在2014年獲批准的任務,原名為「太陽探測+」(Solar Probe Plus),NASA前天宣布更名為「派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以60年前率先預測太陽風存在的天文物理學家尤金派克(Eugene Parker)命名。

內建5科學儀器
「派克太陽」由NASA出資15億美元(約450億元台幣)、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設計研發。NASA過去的探測器曾進入距太陽最近的水星軌道,預計明年7月底發射的「派克太陽」則將首度近距離接觸太陽。
「派克太陽」將繞行金星7次,預計2024年12月進入太陽軌道,以時速69萬公里繞行太陽24圈,一圈一圈接近太陽,最近達距離太陽700萬公里處,在最高1377℃的嚴酷高溫與強烈輻射中,探究如充滿帶電粒子的日冕(太陽外大氣層)為何比太陽表面溫度更高等等謎團。探測器內建的5種科學儀器將由12公分厚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隔熱層包覆,測量及蒐集日冕中的太陽風粒子。

助研發太陽風暴
參與計劃的科學家福克斯(Nicola Fox)說:「除非抵達(太陽大氣層)並接觸太陽,否則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這項任務除了增加人類的天文物理知識,也有助研發可預測太陽風暴的儀器與技術。太陽風暴可能導致干擾衛星訊號、影響電網運作、甚至影響地球航班飛行。
NASA表示,如今才進行探測器進入太陽大氣層的任務,是因為現在才有可耐如此高溫與輻射的材料。
這也是NASA首度以在世科學家為探測器命名,派克將於本月10日度過90歲大壽。

(蘋果日報)
--
NASA新探測任務 2018直飛太陽

美國航太總署(NASA)將啟動人類史上與太陽「最親密接觸」的探測任務!NASA於五月卅一日宣布,明年七月將發射一艘以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尤金.帕克(Eugene Parker)的姓氏命名之「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二○二四年十二月將飛掠太陽。為執行這次任務,該探測器須耐達攝氏一三七一度的熾熱高溫,將進行一連串探測太陽酷熱大氣層的空前計畫,以了解這顆恆星如何運作,且能在地球上更準確地預測「太空天氣事件」。

該無人探測器將配備十一.四三公分厚的碳複合材料保護層,時速約七十萬公里,等於不到一分鐘就從美國紐約到達日本東京,在距太陽表面僅六百三十萬公里處繞行時,還將深受超音速粒子和強輻射影響,但從距地球約十四億公里處傳回的資料、數據,將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為何太陽大氣層—日冕的溫度會比太陽表面還高。

這項二○一四年就獲批准的任務,此前名為「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 Plus)」,為紀念一九五八年即預測太陽風存在的天體物理學家帕克,甫於五月卅一日把該探測器改稱「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過九十歲生日的帕克形容這次任務會「令人非常興奮」,「帶來不少驚喜」。

該探測器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設計、建造,由NASA斥資約十五億美元(四百五十四億台幣),預定明年七月從美國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之後繞飛金星七次,使探測器能於二○二四年十二月進入太陽軌道。

該大小相當於一輛小型車的探測器,預計環繞太陽運行廿四次,且一次比一次接近太陽,探測器將安裝五具對日冕進行測量與採樣的科學儀器。此次極限任務除可增進對恆星物理學的了解外,所獲的資訊也可望有助工程師設計能更準確預測太陽風暴及其他太空天氣事件的儀器和技術,這類事件恐損壞人造衛星、使電網中斷,並影響地球上飛機的航行。NASA首席科學家澤布謙(Thomas Zurbuchen)提到,我們想找出太陽的加熱過程為何,是什麼使日冕加熱與太陽風加速。

(自由時報)
--
塞森斯與俄使疑有第三會 美國會調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五月卅一日報導,根據國會民主、共和兩黨消息人士以及曾聽取相關簡報的官員的說法,國會調查人員正試圖了解,司法部長塞森斯除了稍早被迫坦承曾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兩度與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會面外,是否還有隱而未宣的第三次私會。倘若真有如此,這將是塞森斯第二度被抓包隱匿與基斯利亞克的會面。

消息人士透露,國會調查人員想要取得額外資訊,包括塞森斯的活動日程表,調查重點在於塞森斯與基斯利亞克是否曾於去年四月二十七日在華府五月花大飯店會晤。當時還在爭取代表共和黨問鼎白宮的川普總統,就在該飯店發表他的第一份重要外交政策演說;而塞、基二人在川普演說前,曾出席一場與會者包括籌辦人員與外交官等人的小型貴賓招待會。塞森斯在去年大選期間是代表阿拉巴馬州的國會參議員,川普當選後獲延攬出任司法部長,其任命案在今年二月於參議院中過關。

除了國會調查人員,聯邦調查局(FBI)也想判定川普競選團隊可能與基斯利亞克在該活動上交流的內容,此為調查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更廣泛的反情報調查的一部分。消息人士指出,FBI想了解當天在五月花大飯店是否有另一場私下會面。儘管國會調查人員或FBI皆無法肯定的確有這樣的一場會面,但也認為若真有私會,也可能是偶然而非事先刻意安排。

(自由時報)
--
去年紅軍合唱團空難 俄調查:機長失誤墜毀

俄羅斯國防部1日公布去年在黑海失事的「Tu-154」軍機空難調查結果,指機長操作失誤極可能是造成92人喪命的原因。

這架「Tu-154」軍機當地時間去年12月25日凌晨5時許,自天候良好的索契機場起飛後不久墜入黑海,機上92人全數罹難,包括以「紅軍合唱團」名號享譽全球的「亞歷山德羅夫歌舞團」64名團員和俄國仁醫葉莉莎薇塔.葛令卡(Yelizaveta Glinka)。

(聯合報)
--
沙國蓋提夫市集旁驚爆 幸無人傷亡

沙烏地阿拉伯東部什葉派城市蓋提夫當地時間1日傍晚發生汽車爆炸案,幸未造成人員傷亡。爆炸地點在蓋提夫市的一處市集附近,爆炸的時間正好是民眾結束一天的齋戒,準備出門買水果之際。

當局已佈署安全部隊與警力,提高警覺以防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聯合報)
--
防考題外洩 衣索比亞全國暫時斷網

英國廣播公司1日報導,東非國家衣索比亞將在8日結束的國家考試期間,暫時停用全國網路,以免試題外洩。衣索比亞政府通訊試務處主任塞伊德說,如此作為是為了防止去年考題透過網路外洩的情況重演。

這不是衣索比亞第一次為了考試全國斷網,去年該國大學入學考試試題被貼上網後,當局在大考期間全面禁止國民連線至社群網站。

(聯合報)
--
難民卡車撒哈拉沙漠拋錨 44人渴死

英國廣播公司1日引述紅十字會說法報導,一輛原定從尼日前往利比亞的難民卡車行經撒哈拉沙漠時拋錨,難民只好徒步橫越全球最大沙漠,結果造成44人不幸渴死的悲劇,只有6名婦女倖存。

非洲難民大多從利比亞出海轉赴歐洲,而撒哈拉沙漠是途中最危險的路段。去年6月就曾發生難民遭人蛇集團遺棄,結果造成20名兒童和14名大人在途中渴死的慘劇。

(聯合報)
--
馬尼拉賭場遭攻擊 釀36死 警:單純搶劫

一名男子今天凌晨2時闖入「馬尼拉雲頂世界」賭場飯店,開槍並且火燒賭桌,現場人眾在混亂與濃煙中驚逃,天亮後現場發現至少36具屍體,研判大多是濃煙嗆死,嫌犯則在當局搜捕後自殺,另有一名賭場安全苛警衛開槍誤傷自己身亡。菲律賓警察總監與馬尼拉警察局長表示本案是搶劫,不是恐攻。

嫌犯已自焚身亡 死者大多遭濃煙嗆死

菲律賓警察總監戴拉洛沙說,嫌犯進入「馬尼拉雲頂世界」,用一挺M4卡賓槍作案,他沒有瞄準任何人開槍,但現場人眾驚逃,造成53人受傷,不少人是濃煙嗆傷送醫。作案男子在混亂與濃煙中消失,警方遍搜賭場、飯店及賣場,直至拂曉。

案發後,警車、菲律賓「特別行動部隊」的廂型車與裝申運兵火速湧入飯店、賭場及購物中心周遭的街道 。

戴拉洛沙起初說警方擊斃該名男子,但後來改說他是自殺,表示嫌犯躲進510號客房,躺到床上,蓋上厚被,在被上灑汽油,點火把自己燒死。

戴拉洛沙表示,嫌犯研判是一人作案,他闖入一個賭博間,朝大型電視銀幕開槍,向賭桌灑汽油,點火,然後又朝一個放籌碼的儲藏室開槍,把價值1億1300萬菲幣(台幣7789萬元)的籌碼塞入背包,上樓前往飯店區,卻把背包留在儲藏室附近,後來由警方取回。

槍手死亡,警方證實其作案動機之前,伊斯蘭國(IS)出面聲稱主謀,川普在太平洋彼岸宣布本案是「恐攻」。

戴拉洛沙表示,本案最可能是搶劫未遂,嫌犯槍口沒有針對人,只是取賭博的籌碼。他在記者會表示:「目前我們可以說,這不是恐攻,整個過程沒有恐攻暴力、威脅或恐嚇之類恐攻因素。」馬尼拉警察局長阿巴亞德也表示本案不是恐攻,「這是單純的槍劫案」。

警方表示,嫌犯身材高大,操英語。

(聯合晚報)
--
馬尼拉度假村傳爆炸槍擊聲 IS宣稱犯案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一處賭場度假村今天凌晨傳出爆炸與槍擊聲,武裝警力已趕至現場,目前傷亡情況不詳。賽德情報集團(SITE)表示,伊斯蘭國(IS)已經宣稱犯案。

法新社報導,這起攻擊事件發生在馬尼拉雲頂世界(Resorts World Manila),區內有賭場和飯店。業者透過推特表示,目前這處休閒度假村已經封鎖。

路透社報導,目擊者告訴電台,他們看到幾名武裝分子。另有報導說,有兩名戴著面罩和穿黑衣的槍手。

社群媒體出現的照片顯示,這處鄰近機場度假區內的建築物冒出黑煙。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度假區正在疏散員工。他表示,警方已經控制情勢。

馬尼拉度假村遭攻擊 警方據稱控制情勢

菲律賓軍方表示,首都馬尼拉一處度假村今天凌晨爆發攻擊事件後,警方已經完全控制局面,軍方也正監控情勢。目前未傳出任何傷亡,伊斯蘭國(IS)已宣稱是旗下戰士犯案。

消防隊表示,這起事件發生在馬尼拉雲頂世界(Resorts World),有一棟建築物的二樓起火。

菲國媒體報導,這棟建築物內有多名槍手,並且傳出槍擊和爆炸聲。警方尚未說明詳情。

馬尼拉雲頂世界鄰近機場,內有賭場和飯店。業者表示,事發後這處度假村已遭警方封鎖,他們將和警方合作,確保賓客和員工安全。

監控恐怖組織活動的賽德情報集團(SITE)表示,伊斯蘭國宣稱,是旗下的「孤狼戰士」發動這次攻擊。

(中央社)
--
南韓徹查偷渡薩德 軍方恐大地震

南韓媒體1日指出,南韓青瓦台(總統府)正在調查美國「薩德」陸基飛彈攔截系統4套發射架暗中入韓的真相,調查對象可能會擴至朴槿惠前政府的整個國安班底,最終並有可能導致南韓軍方人事大地震。

韓聯社報導說,在總統文在寅下令徹查後,青瓦台5月31日認定國防部隱瞞不報,並對國防部長韓民求和前國安室長金寬鎮進行了調查。鑑於金寬鎮1月21日便卸任,不直接牽涉26日的瞞報問題,青瓦台調查的深度和廣度可能遠超乎外界預料。

由於文在寅反覆指摘部署「薩德」的決策過程缺失程序正當性,調查矛頭可能擴至朴槿惠前政府的整個國安班底,包括外長尹炳世在內的國家安保會議全體常委都可能在調查之列,而駐韓美軍火速部署「薩德」時任代總統的黃教安也可能受查。韓民求為2014年時任總統朴槿惠所任命,相關調查最終可能導致軍方人事大地震。

青瓦台5月31日表示,國防部工作人員撰寫的報告書草案中原本明確寫有「六套發射架,保管在某基地」等內容,但在審閱過程中這一內容遭到了刪減。青瓦台國民溝通首席祕書官尹永燦表示,安保室室長鄭義溶曾詢問韓民求「聽說另外還有四套薩德發射架已經部署到南韓」,但韓民求卻反問「有這種事嗎」?

南韓《中央日報》指出,若上述內容屬實,情況堪稱荒唐。如果國防部的含糊其辭,是出於縝密的戰略判斷與美韓協調的結果,那麼並非不可理解。但如果南韓軍方是因為文在寅新政府對薩德持批判性立場而有意搪塞,那這一問題就會極其嚴重。

在野黨已經提出質疑,認為這起風波是新政府「為撤回薩德而操弄的輿論遊戲」。但《中央日報》認為,由於贊成「薩德」入韓的輿論不在少數,美國和中國也對此反應敏感,青瓦台今後可能會低調調查,不再大肆聲張。青瓦台1日對究責問題的態度就變得極為慎重,韓民求也將如期於2日赴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

(中國時報)

健康

蔬果吃不夠 上班族便秘易怒

便秘導致「結屎面」、心情易怒!台灣營養基金會調查,約86%的上班族吃得太精緻且蔬果不足,甚至還有近4成的上班族有不吃早餐的壞習慣,這也容易導致便秘。

這項「便秘與情緒表現」問卷調查對象是1311名台灣地區25歲以上的上班族,便秘的定義為「排便頻率為4天以上排一次、或排便時要出很多力氣、或一週內超過一次以上曾排出硬球狀或香腸狀的糞便」。

結果發現,高達52.9%的便秘上班族容易苦惱和易怒、42.2%的便秘上班族常感到緊張不安、40.4%的便秘上班族對自己缺乏自信、38.9%則感覺憂鬱與心情低落。

針對早餐重要性,英國期刊《Nutrients》公布一項研究指出,連續攝取14天的高纖早餐可幫助腸道蠕動,同時增加正面情緒、減輕壓力及降低焦慮不安的情緒。

起床後先喝水叫醒腸胃

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建議,早上起床後是排便的好時機,若真的很難坐下來吃早餐,可以睡前在床邊放300CC開水,起床後先喝一杯「叫醒」腸胃,促進蠕動。

陳欣湄說,每人每天喝水量應為「體重乘以30」毫升,並且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果,盡量養成運動習慣,或按摩肚子刺激腸胃道蠕動。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定時似乎成了難以達成的目標,多數上班族易忽略早餐,早餐食物的選擇有待改進。

台灣營養基金會也提醒,早餐選擇白饅頭、麵包、蛋餅等食物,或精緻加工的白飯、糯米飯、蘿蔔糕等,這些食物多是經過精緻程序,降低穀類食物原有膳食纖維比例;建議應在早餐添加蔬果、選擇高纖穀物。

吳映蓉建議,麥麩是高纖早餐好選擇,每份45公克的高纖麥麩可提供12公克的膳食纖維,早餐一餐即可達到每日所需膳食纖維攝取量的48%,並促進腸胃蠕動,減少有害物質停留。

(自由時報)
--
早餐NG吃不對 易便秘情緒憂鬱

台灣營養基金會發表「便秘與情緒表現」調查,一千多名逾25歲上班族55%有便秘問題,其中52.9%上班族最感苦惱易怒、42.2%常感緊張不安。引起便秘易怒原因,調查指出不吃早餐、早餐精緻化、少吃蔬果三惡習,醫師建議早餐要吃得好、添加蔬果,別只吃蛋餅、饅頭等精緻澱粉。

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醫學上對便秘定義,當6周內,每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且合併排出的糞便呈硬球、乾硬、羊大便狀等就屬便秘。便秘會影響情緒、工作表現等。

調查針對1311名逾25歲上班族,統計有55%的上便族苦於便秘,相較沒有便秘者,近一周情緒健康負面影響評分,每4人就有一人評分達中、重度以上,52.9%的便秘上班族人易苦惱且易怒、42.2%常感緊張不安、40.4%缺乏自信,且38.9%感覺憂鬱與心情低落。

陳欣湄說,腸胃道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有著眾多、互相牽連的神經叢,當人處於壓力大的狀態,就會有部分神經被支配去處理煩惱,使得支配腸胃道蠕動的神經變少,因而蠕動變慢,感到腹脹、腸胃不適等恐是便秘前兆。

且4成便秘上班族經常忽略吃早餐,當選擇早餐類型時,最常挑精緻麵食類占86.1%,及精緻米飯加工類占65.6%,逾95%每日蔬果未達國健署建議攝取量,是引起便秘易怒的三大惡習。

陳欣湄解釋,吃完早餐後,腸胃道開始蠕動是人體一天當中最活躍的巔峰,容易引起想排便的欲望,建議民眾早餐一定要吃得好,且不要在行進中、搭乘交通工具時草草解決,至少需平心靜氣坐下來享用10到15分鐘的早餐。

台灣營養基金會提醒,早餐類型選擇白饅頭、麵包、蛋餅等或精緻加工的白飯、糯米飯、蘿蔔糕等,皆因經過精緻程序,降低穀類食物原有膳食纖維比例,應在早餐添加蔬果、選擇高纖穀物,在午、晚餐時以糙米取代白米,規律運動養成固定排便習慣。

(聯合報)
--
不吃早餐減肥 醫師直搖頭

不少上班族為了減肥,總是跳過早餐直接吃午餐。醫師表示,不吃早餐會讓身體誤以為還沒起床,不僅沒精神,也會影響基礎代謝率,不瘦反胖。

台灣營養基金會近期針對全台1311名25歲以上上班族進行「便秘與情緒表現」調查,發現超過5成的便秘上班族情緒易怒,而且有便秘問題的上班族,每4人就有1人負面情緒達中、重度以上。

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今天受訪時表示,腸胃道有很多神經細胞,有「人類第2顆大腦」之稱,過去很多人都知道,容易緊張、憂鬱或暴躁情緒的人,可能常出現拉肚子、便秘等腸胃症狀,就是俗稱的「腸躁症」;不過,近年研究發現,慢性便秘者也容易有憂鬱傾向,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調查也顯示,近4成便秘且有情緒問題的上班族有不吃早餐的壞習慣,即便有吃早餐,也以麵包、蛋餅、飯糰等精緻米麵食居多。

有的上班族因減肥或因趕時間不吃早餐,當心「不瘦反胖」,陳欣湄指出,上班族每天平均睡6小時,這期間腸胃都處於休工狀態,如果起床不吃早餐,就無法「叫醒」腸胃,也可能讓身體誤以為這人還沒完全醒來,影響基礎代謝率。

陳欣湄說,早上起床後是排便的精華時間,建議養成早上好好坐下來吃早餐的習慣,如果真的來不及,可以在床邊放300cc開水,起床後先喝一杯叫醒腸胃;至於早餐的選擇上,別只吃麵包、蛋餅等澱粉類,最好自己準備一份水果或蔬菜,促進腸胃蠕動。

除了早餐,水分、纖維質、運動也是改善便秘的重點,她指出,每天喝水量應為「體重 x 30」毫升,並且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果,並且盡量養成運動習慣,或每天找個空閒的時間,延著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刺激腸胃道蠕動。

(中央社)
--
不吃晚餐更健康? 恐罹腸胃疾病

網路流傳「不吃晚餐可減少脂肪堆積,使心血管系統順暢、腸胃適當休息,且在餓的情況下抵抗力越好,有機會把人體毒素排出」,但營養師警告,若長期不吃晚餐,空腹時間過久,可能造成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下降,並有引發胃炎與消化道潰瘍的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燕華表示,不吃晚餐,剛開始體重會減輕,但長期下來,若身體處於過度飢餓的狀態,將啟動防禦機制來適應外在環境改變,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消耗熱量速度減緩,對於下一餐吸收率會代償性的增加。

某一餐吃特別多的時候,胰島素分泌量增加,多餘熱量在胰島素作用下就會轉去合成脂肪,因此不一定瘦得比較快。

陳燕華也說,影響心血管疾病因素很多,包含年齡、體重、家族病史與遺傳、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但不會因為夜間飲食就造成心肌缺血而猝死,不吃晚餐、心血管系統才順暢的內容並不正確,只是人體生理時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需要消耗熱量較白天少,晚餐建議5分飽即可,避免囤積過多熱量轉化為脂肪。

至於「不吃晚餐、腸胃可獲適當休息」的說法,陳燕華強調,當身體超過10小時空腹,消化系統仍持續運作,只是分泌消化液量會減少,長期不吃晚餐反而會造成消化道受到胃液腐蝕造成黏膜受損,容易導致胃炎與消化道潰瘍。

「在餓的情況下,抵抗力越好」的傳聞更是令人疑惑。陳燕華解釋,飢餓時,人體只會有兩種反應,將以各種型態儲存在體內的熱量,例如血液中的糖分等拿來運用,或是分解血液與肝臟中的脂肪製造熱量。若長期不吃晚餐,空腹時間過久,身體會分解皮下脂肪,甚至分解肌肉,產生熱量,一旦肌肉減少,免疫力就會下降,將感到疲倦虛弱無力、思緒無法集中。

陳燕華建議,飲食應該掌握「早餐吃得好、中餐7分飽、晚餐吃得少」的原則,並搭配運動,增加肌肉、熱量消耗,且提升基礎代謝率,以促進健康。

(自由時報)
--
大腸癌混合2種瘤 難診斷惡性度又高

一名46歲婦人去年5月右上腹痛發現膽囊發炎,切除後仍腹痛不止,且腹脹如懷孕7、8個月大,轉診發現右側大腸長了8公分腫瘤,並造成腸阻塞,一路塞到小腸,手術後,病理報告為混合腺瘤和神經內分泌瘤型大腸癌,不但罕見而且惡性度高。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周誠指出,大腸癌有95%是腺癌,腫瘤從腺體長出來,5%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從神經生長,一旦檢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晚期或混合腺瘤,惡性度高,混合型病例既罕見也沒有典型症狀,不易在第一次診正確診斷。

陳周誠指出,婦人的腸阻塞是從大腸一路塞到小腸,小腸脹到平常的5到10倍大,累積了5000CC的胃液和腸液,非常痛苦。

婦人立刻接受手術切除部分大腸和小腸約30公分,7天後出院,但也發現癌細胞病理檢查是混合腺癌和神經內分泌瘤,術後接化化療,目前病情控制穩定。

陳周誠說,大腸直腸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大約為10萬分之2.5到5,混合腺瘤和神經內分泌瘤型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僅8%。

陳周誠提醒,若出現腹痛、腹脹、倦怠、慢性腹瀉或臉潮紅等症狀不要輕忽,有可能是大腸癌,千萬不要自己以為是腸胃炎、潰瘍或是腸躁症、停經症候群,一定要及早就醫檢查。

(自由時報)
--
粉領族不菸不酒 竟罹難纏罕見腸癌

台中市46歲詹姓粉領族不菸不酒,飲食清淡,去年突然出現上腹痛,經切除膽囊後仍然腹痛、腹漲,轉診到台中榮總檢查,竟罹患確診為少見、惡性度高的混合型腺神經內分泌癌,經手術切除、接受化療後,病況獲得控制,回到工作崗位。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周誠說,已故藝人豬哥亮罹患的大腸癌屬於較為常見的腺癌,蘋果電腦前執行長賈伯斯罹患的胰臟癌屬於較少見的神經內分泌癌。

陳周誠指出,消化系統的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從黏膜下方長出,初期呈紅色微血管狀,後期長成一顆顆腫瘤,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2.5到5,可依細胞核分化程度分為G1、G2、G3,以及混合型,常見症狀與腸躁症、婦女更年期症狀相似,較難診斷,易錯失黃金治療期,一經發現已屬於癒後不良的G3期或混合型。

陳周誠說,46歲詹姓粉領族經腹部電腦斷層發現,近膽囊處有一顆長7公分、寬8公分的腫瘤合併阻塞,經手術取出,病理檢查確診為混合型腺神經分泌癌,同時罹患大腸腺癌、大腸神經分泌癌,相當罕見,台中榮總去年赴瑞士參加歐洲大腸直腸外科年會進行發表,獲國際醫界肯定。

台中榮總近12年累積26例G3、混合型病例,統計經手術加上化療,患者5年存活率為19.2%、3年存活率是30.7%,患者從27歲到87歲,現今術後存活最久的病例已達11年。

醫師陳周誠說,大腸癌大部份與高油脂、紅肉等西化飲食有關,也有患者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血便、長期便秘、大便變細,宜趁早檢查;很多患者飲食清淡,出現腹痛、腹漲,以為是拉肚子,建議出現腹部漲痛、大便習慣改變、血便等問題,請儘速就醫。

(聯合報)
--
肚子隆起誤當發胖 子宮肌瘤搞鬼

一名30多歲上班族,日前肚子越來越大,看起來就像懷孕,但她以為只是發胖不以為意,直到走路喘個不停、總感到疲勞,就醫檢查才知道肚裡長了16公分的子宮肌瘤。

收治患者的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洪煥程今天表示,該名女子一躺下就感到肚臍下方有明顯凸起硬物,卻只當發胖,前後拖了近半年才就醫,已經嚴重貧血。

洪煥程指出,子宮肌瘤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30到45歲婦女,據統計,每4名婦女就有1人有此問題,其中約3/4幾乎沒症狀,其餘患者則會出現月經經血過多、經痛、非經期異常出血、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頻尿、尿失禁、排便困難等。

洪煥程說,門診中經常見到子宮肌瘤患者肚子已經很大,或是出現爬樓梯喘、怎麼休息都覺得累到不行等慢性貧血症狀才就醫,治療方面有手術及藥物2種選項,但因手術容易導致子宮受損或器官沾黏影響健康,因此臨床上以使用非侵入性的藥物治療較多。

洪煥程指出,女性一旦發現子宮肌瘤,每半年到一年就該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若發現不正常出血、經血過多、腹痛、頻尿等症狀就該儘早介入治療,避免造成不孕症或流產風險。

他呼籲,預防子宮肌瘤應從日常保健做起,包括作息正常不熬夜,飲食應注重攝取均衡營養,減少攝取含荷爾蒙的食品及藥品如山藥、蜂王乳,降低罹患風險。

(中央社)
--
H7N9攻陷內蒙 旅遊警示升高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出現第1例H7N9流感病例,當地可能具有環境暴露風險,昨天疾管署宣布提升該區旅遊疫情至第二級「警示(Alert)」,由於中國疫情正在持續中,自從去年10月1日流感季節以來累計714個病例,創下歷年新高紀錄。

上周中國出現新增9例H7N9病例,個案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4日,病例分布在中國7個省市,其中四川省為多,其實今年4月以來病例數排名前3名的省市為四川省24例、河北省23例、北京市17例,個案多具禽類、活禽市場暴露史,以50歲以上為多。

疾管署表示,內蒙古首例H7N9流感個案為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一名男性患者,具有家禽暴露史,經過複驗確診感染,目前病況穩定。不過,基於當地可能會有環境暴露風險,疾管署才會提升該區旅遊疫情至第二級警示(Alert)。

中國在本流感季(2016年10月起)迄今累計714例H7N9流感病例,創下歷年最高紀錄,從東北到西南佔了大半壁江山,而且病例數比往年倍增很多;惟近期疫情呈現下降趨勢,只是仍有新省分散發病例,依照歷年趨勢推測疫情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國人小心為要。

中國從東北吉林省至西南西藏都有人類新型A型流感(H7N9)疫情,疾管署提醒國人計畫至中國旅遊的民眾與當地台商,務必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禽鳥與出入活禽市場,因為2013年迄今全球累計1512例H7N9流感病例,根據WHO統計截至今年5月16日止,已經累計571例死亡。

(中國時報)
--
早餐常吃麵包蛋餅 當心上班愛生氣

上班族便祕又易怒,原來竟和早餐有關!國內最新調查顯示,全台有便祕的上班族,逾5成情緒易怒,主因之一是早餐「纖維不足」,內容多為麵包、蛋餅等精緻澱粉。醫師提醒,腸道內含有神經細胞,使得便祕會提高憂鬱和焦慮機率,提醒民眾早餐應多吃高纖蔬果、平時多喝水、養成固定排便習慣來對抗便祕。

腸道出問題引發焦慮

該項「便祕與情緒表現」問卷,針對全台1311名、25歲以上的上班族進行調查,只要排便頻率為4天以上才排一次、排便時要出很多力氣、或一周內超過一次排出硬球狀糞便,便屬於便祕,同時評估便祕者近一周內的情緒表現。調查發現,鬧便祕的上班族當中,不僅逾5成有容易苦惱、生氣的情緒,更高達33.3%有憂鬱傾向,較無便祕者高出17.6%。

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近期國外有許多期刊與研究,指出便祕會提高焦慮、憂鬱情緒,主因之一是腸道含有大量神經細胞,「可稱為人體第二個大腦」,一旦腸道健康出問題,將影響人體情緒反應,此調查結果也證實該論點。

多吃高纖蔬果及按摩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補充,腸道如果壞菌多,恐因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異常而讓情緒出現起伏,導致又便祕、又焦慮,生理心理健康都出狀況。她強調,便祕又易怒的上班族,有近4成不吃早餐、5成早餐內容太精緻,故「早餐要吃、更要吃得健康」。

陳欣湄說,想要避免排便不順,可從4點著手︰1.養成定時排便習慣,當中更以起床、吃早餐後的時間最為關鍵,起床便應立刻喝水、吃早餐來刺激腸胃蠕動,以及喚醒身體來迎接新的一天;2.早餐內容應多攝取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食品,減少蛋餅、麵包等精緻澱粉的份量;3.每天喝自己體重(換算成公克)30倍的水,亦即80公斤者、每天喝2400c.c.以上的水;4.維持運動習慣,或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指順時鐘按摩,均有助於對抗便祕。

(中國時報)

評論

如果滿朝文武賀陳旦/吳志毅(醫療工作者)

我國交通部一直是個人眼中的神器,從高鐵、台鐵經營績效乃至ETC合約爭議的諸多案件,這個號稱「天下第一部」都能以主管機關的身分力行無為而(不)治。
對於賀陳旦部長,個人絕對沒有一絲不敬的意思,從他當年擔任交通局長,就深深感受到他滿滿的理想。然而,「滿懷理想卻與民生實務脫節」,這也是今日台灣藍綠翻轉幾次之後,仍然沒辦法正面改變台灣的最大弊病。

部長上任以來,以崇高理想挑戰舊有思維:推行取消夜間不收費政策、計劃推動靜音區降低車輛速限……,雖然前者變卦、後者淪為風向球,卻能看到部長不但有理想還有對抗公眾毒蛇輿論的勇氣。但是對於民眾需要的:如市售車輛碰撞測試結果公告,部長卻能縱容下屬以一句「擔心民眾看不懂」而拒絕公布。又如北宜直鐵、延伸鐵路系統至墾丁等需求,卻又始終是相應不理。

不見實現理想魄力
當ETC罰款在政權輪替周年卻還懸而未決、當花東交通命脈的公路系統與環團意見相衝突,而需要交通部以主管機關代表政府介入協調時,也不見部長拿出實現自身理想的魄力而有所作為。反而於此同時再釋出一個新構想:「快慢車道同速限為時速40公里以減少車禍」。
最後,當其直屬長官日前非常不得體的說出之所以不撤換部長是因為需要這面擋箭牌(而不是因為能力與績效)時,一般人多半已經意氣用事的掛冠求去,部長卻能忍辱負重的堅守崗位,這更從此成為官場經典。
新政府力求拼經濟、安民生,但如果滿朝文武賀陳旦,部會首長們滿懷個人理想抱負卻無視民眾實質需求、力行民生政策務實,而長官也無視能力表現,只求自身多一面擋箭牌;也就難怪幾次政黨輪替下來,台灣始終百業蕭條不見起色。

(蘋果日報)
--
可憐後勁溪 水污染應罰過失犯/林達(台北地檢署檢察官)

我國環境刑法落後至極,經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呼籲仍不改其志,繼續擺爛。最誇張的是,我國《水污染防治法》只處罰「故意犯」,不處罰「過失犯」。所以,只要業者不是「故意」排放污水,辯稱「不小心」排放的,罰款了事就好。

前天5月31日,高雄一家化工廠又外洩了5噸煤油進入後勁溪,果然又沒有刑事責任。因為,業者沒有「故意」,只有「過失」。據報載,高雄市環保局處以罰款600萬元,已經到頂,但顯然不夠清污,最後恐怕也是納稅人承擔。這種縱容環境破壞的法律,國人和立委不感到可恥嗎?
每次發生環境事故,業者當然說自己沒有「故意」,是「不小心」,只有「過失」。《刑法》上的「過失」,就是輕率。刑事政策上,重大法益的危害,伴隨著較廣泛的管制,而過失行為的處罰,也在要求行為人提高注意義務,不能輕率馬虎。環境攸關生存,業者賺錢時也負有注意義務,豈能用「不小心」推拖。

污染竟無刑事責任
先進國家重視環境法,通常都有處罰過失犯。德國《刑法》第324條「水污染罪」,明文規定「擅自污染水體或使水質惡化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未遂犯罰之。因過失犯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日本也有處罰過失犯,美國污染環境犯罪甚至有無過失責任規定。偏偏我國,從《水污染防治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到《廢棄物清理法》,都不處罰過失犯,真是荒唐。
過失輕率的污染行為沒有刑事責任,只靠行政裁罰,更造就業者輕忽自律的土壤。因為,行政罰款都有上限,600萬元對業者只是九牛一毛。就算修法提高裁罰上限也沒用,只要公司脫產或解散就好,實際上也罰不到。要不然,找民代關說環保局,或者拒繳罰款、打行政訴訟繼續拖欠。就算被強制執行,反正公司出錢,股東一起賠,老闆和各級主管有甚麼好怕,個人一點監督責任也沒有。
若能增設過失犯處罰規定,就會提高負責人和主管的個人責任,強化自我監督與注意義務。事實上,工廠內的明管、暗管都是業者安裝,管線強度、汰換年限等資訊也是業者自己最清楚。輕率馬虎,不善盡注意義務,就是省成本的黑心行徑,為何法律要鼓勵缺德,還轉嫁全民埋單。而且,水污染過失犯有刑責,才能透過《刑法》扣押沒收程序,立即有效追繳清污費用。

環境立法落後待修
我國不處罰「過失犯」已經很離譜,就算只處罰「故意犯」,還要加上「有致生公共危險」或「有致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疾病」,一堆無法證明的限制,講難聽就是為污染環境、危害民眾健康的業者護航的假人權。請問你去撈一杯後勁溪的煤油水來喝,要怎麼證明你生病跟這杯水有關?不能證明的話,就是無罪,恐龍法官又再多一隻。就像我國「餿水油精煉後無法證明有害健康」的食安法規一樣,這種落後立法已經蔚為法制奇觀。更別提3年前日月光廢水搞爛後勁溪,獲判無罪舉國譁然,早已凸顯出我國環境立法亂七八糟、毫無章法,但立法院至今無悔,仍怠於修法。
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曾決議應增修環境刑法,這終究要靠立法落實。懇請立法委員奮起,盡速增修環境污染之過失犯、未遂犯,修改舉證責任規定,增加吹哨者條款,不要再縱容業者輕率污染河川了。

(蘋果日報)
--
同婚法制要解決哪些問題/林青弘(自由作家)

無論同性或異性婚姻,婚姻從來不只是兩人之間的事而已。異婚家庭的既有經驗與司法實務,可以提供同婚家庭參酌,也可發揮法制化貢獻,避免重蹈覆轍。我國要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法制化國家,法制歷程當求謹慎周全。
大法官釋憲後,同婚家庭能不能享有人工代孕、合法借精借卵、共同收養等子女權,迄今未見公聽會探討精卵出借者對於代孕子女的權利義務,也未見行政院提出任何法案預告。挺同者陶醉於同婚合法獲得歷史性進步,是該冷靜下來,理性思考結婚以後將要面對的問題。

不可諱言,選擇婚姻的男女同志,有部分尚未想到子女。同婚家庭有個人性大考驗,其子女目前尚無可能同時擁有雙親的血緣。現有生孕技術,尚無精子結合精子或卵結合卵的胚胎,而且有了胚胎,尚需母體孕育。同婚家庭若要有子女,法律上、道德上必要處理的事務,顯然不是大法官釋字748號解釋可以解決。

親子倫常仍待討論
反同婚聲浪依舊堅持,尚未聚焦於同婚共同收養、人工生殖等子女權的議題上。蕭美琴、尤美女、段宜康、許毓仁、王金平、柯志恩、蔣萬安等立委的挺同職志,彰顯同婚不是藍綠議題,化解反同偏見,不分藍綠。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吳敦義,他對同婚的理解與支持,也不再令人「毛骨悚然」。反同團體應識時務,焦點要移動,同婚勢在必行。相關議題可聚焦於同婚家庭的私權要不要附帶條件限制或一律平等,別再反對同性享有婚姻自由與平等權,方符釋憲後的民主憲政進步。
同婚配偶享有繼承、財產、稅務、其他法律關係的代理權或訴訟權,未來可以透過法制化實踐。可是,同婚家庭若要有子女,親職履行與親子倫常尚未充分討論。另外,對於多元成家是否堅持推動,民進黨應該有所說明。若堅持多元成家,《民法》上僅有男性、女性之法律定位,沒有跨性別或第三性之法律認定,若現行法不修改,跨性別者不變性,兩人享受婚姻權,縱可「借用」同婚或異婚的形式,但事實上卻不符合當事人的性別主張。
例如,跨性別者可能結婚對象為男性、女性或跨性別者,其結婚形式,可能為同婚、異婚、跨性別結婚。此等複雜狀況,唯有跨性別及當事人可以明瞭,畢竟大眾很難體驗不變性的跨性別身心狀況,與同性戀、異性戀有何不同。同婚法制化進行中,反同團體應轉向,仔細思考同婚家庭享有子女權,為何反對,或如何有條件支持。這些輿論意見形諸於法律條文,同婚、異婚甚至跨性別婚,才能共同穩定社會秩序,人倫基本關係才能向前進。

(蘋果日報)
--
與自己結婚,成自己的家/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日前公布最新調查顯示,日本平均每4位男性和每7位女性當中,就有1位直到50歲都沒有結過婚。男性23%、女性14%的「生涯未婚率」,都創下歷史新高,引起媒體矚目議論。
從數據演進看來,1980年代中期日本人口僅約5%未婚,但從90年代以後每況愈下,泡沫經濟崩解與結婚意願下降,這兩件事確實有相當程度的關聯。尤其是派遣勞動大量取代終身僱用,在沒有保障的不穩定職涯中,人們對走入婚姻難免感到卻步。

單一配偶婚成商機
然而,經濟決定論式的說法,雖有助於督促政府改善人們想婚卻難結的物質條件。但值得深思玩味的是:不婚除了所得不足,是否還涉及其他社會心理性的考量,比如個人主義的生活型態與自我認同等選擇。也因此,如果進一步交叉比對未婚率的地區分布,便發現較富裕的都會如東京、大阪的不婚狀況,反而比貧窮縣市來得顯著。此外,中產階級的生涯未婚率,也明確高於低薪勞工階級。
或許可以這麼推斷:對於收入中等的都會男女來說,倘若其薪水恰可支付仍有餘裕的單身生活(至少擁有足夠質量的休閒消費),那麼婚姻與生育所將帶來的龐大開銷乃至生活改變,反倒成了某種自我斷裂的不安焦慮。
除了日本,單身不婚比率在歐美亦大幅上升。根據《經濟學人》推估,2020年時,歐美多數國家將有4分之1人口是單身族群。至於台灣的狀況,其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財政部所得稅申報統計,去年單身申報戶已超過總申報戶數的一半、也多於配偶合併申報。此外,內政部統計則顯示:最近10年內,全台「一人戶」從202萬戶急增至268萬戶,其中大台北地區就佔了近3分之1。

由此觀之,甫通過釋憲確認的同婚平權,不只保障同性戀族群共組家庭的自由,也間接肯認了一個復古認知:締結法定伴侶關係是社會穩定之基礎。我真覺得,「守護幸福家庭行動聯盟」實在該感謝這些渴望結婚的同志朋友們,在這樣經濟低迷而個人主義的年代,異性戀不婚與離婚率屢創新高,他們卻仍執著努力想走入錢鍾書譬喻的「圍城」裡。挽回人們成家信心的同婚,不正就是「護家」真正的體現?
於此同時,另一個有趣新現象值得關注:與自己結婚(self-marriage)。顧名思義,你舉辦婚禮,但對象不是任何一位異性或同性伴侶,就只是自己。如果網搜sologamy這個新字,脫胎自「單一配偶婚」(monogamy),會發現這不單是一個譬喻了(2003年熱門影集《慾望城市》可能是最早鼓吹這概念的大眾文本之一),如今已成複合性的市場商機(婚顧、旅遊、出版等),也可能是某種程度的自我培力。其實,「一個人」所衍生的消費需求與商業服務、乃至各種共享經濟模式,早已成為歐美日許多產業探測前端市場的新指標。問題是,單身為什麼還需要婚禮?邀集親友見證、身著禮服手執捧花,對自己說「我願意」,這些看來有點奇怪、但參與者都說感動的自體結婚儀式,難道只是消費主義結合自戀主義的一種慾望表現?

單身非次等的狀態
儀式的目的,在協助個體能從前一階段的人生狀態,順利過渡到下一新階段。過去傳統社會指稱人們「未婚」,是預設「終將已婚才是常態」的前提,如今漸已承認「不婚」作為一種身分認同與生活選擇,甚至還能將計就計地轉借全套婚禮符碼,證成單身成家一樣浪漫美好。
透過「自婚」典禮,迎向同等神聖的社會劇碼演出,或許有助於單身者更理直氣壯告訴親友和自己:我沒有要再追求和等待誰的出現,單身人生並非委曲而次等的狀態。我和自己結婚了,一個同樣完整的新家庭誕生,今後還請多多支持關照。

(蘋果日報)
--
否准台數科後應加速反媒體壟斷法/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周三決議否准台數科併購東森電視案。嚴格來說,該會並無明確法條可據以否准,筆者擔任此案鑑定人亦持此意見。雖然筆者能尊重NCC的行政裁量權,只是難免有些許遺憾,遺憾該會錯失在「反媒體壟斷法」未通過前,先以附帶條款之決議,來宣示該會反媒體壟斷的決心。因此建議NCC否准此案後,應盡速提出反媒體壟斷法,才能杜絕各界指責其行政裁量超越法律規範的悠悠眾口。
NCC以此案涉及有線電視系統與頻道之垂直整合,將成為有線電視平台最大的境內頻道商,其整合規模至為顯著,對產業發展及言論市場之影響甚鉅,因此在認定對整體公共利益之損害大於其助益後予以否准。

NCC行政裁量惹議
但客觀審酌NCC決議,其行政裁量確實易招爭議,如同台數科回應審議結果時稱,該會認為其有線電視訂戶數市佔10%,具顯著地位,有壟斷之嫌,但《有線電視法》第24條規定有線電視訂戶數不得超過全國總戶數3分之1,而台數科最多僅9.38%,完全符合規定。
另外NCC認為台數科併購後變成全國第2大頻道商,市場地位強大有妨害競爭疑慮。台數科亦反駁說,以台灣常看的110個頻道總數計算,其頻道數只佔11.8%,也未違反《有線電視法》第25條不得超過4分之1的規定,何來壟斷之嫌?
前述兩者意見形成有趣的對比,NCC基於對產業影響的疑慮,行使行政裁量權否准,但台數科基於未違反現行法規提出異議,如此對立的意見正凸顯加速制訂反媒體壟斷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否則以市場壟斷疑慮否准此案,台數科的不平之鳴無可厚非。
平心而論,台數科併購東森雖無明確法規可否准,但其影響產業發展的疑慮尚屬合理判斷。因此筆者建議NCC應儘速提出反媒體壟斷法草案,包括媒體水平市佔率、相關媒體垂直整合規範、水平兼垂直整合可行性及其規模,及跨媒體產權與比率等,還有與本案相關的有線電視系統能否擁有衛星電視頻道,或可擁有佔比等。另外如否准意見所稱,擁有兩個全國新聞頻道或收視率居新聞頻道第3大之新聞台會影響言論市場等意見,都應盡速透過制訂反媒體壟斷法以確立。

受黨政軍條款影響
此外,NCC強調黨政軍條款並非主因,但也未否認是影響決議的因素,因此如何透過修廣電三法,或併入反媒體壟斷法同步研議黨政軍條款正是時候!各界反對黨政軍條款聲量不小,但最近因客委會經營廣播電台,以及NCC制訂「公設廣播電視台設立辦法」,各界亦有反對政府媒體之議,令人傻眼的是,有些人一方面強推刪除黨政軍條款,另方面又批判政府擁有媒體,搞得筆者一頭霧水。
筆者立場向來一致,反對刪除黨政軍條款,且反對政府擁有廣電媒體,至於黨政軍該如何務實規範(如罰媒體的規定該修)、如何制訂排除條款(如持股比例與形式),或日出(落)條款(如既往不咎)等,都可再集思廣益,但基於民主政治監督者(媒體)與被監督者(政府)應各司其職的基本理念,筆者還是反對廢止黨政軍條款。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