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70609

2歲雙胞胎 吃壽喜燒 沾生蛋 敗血症險死 嚇壞了 小姊妹高燒39度 排血便 入夏 食物中毒高峰 沙門氏桿菌佔前三

入夏飆高溫,小心感染沙門氏桿菌奪命!台中一對2歲女雙胞胎,日前不明原因發燒到攝氏39度(正常是35度),且持續4天,甚至排出黏液狀的血便,父母嚇得趕緊將女兒送醫,經檢查竟雙雙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嚴重可能致命的敗血症,情況危急。雙親回想才想到在餐廳吃壽喜燒時,曾餵孩子生蛋、未煮熟的雞肉,經醫院施打抗生素治療,雙胞胎共治療14天才痊癒,其父母嚇得說:「不敢隨便餵孩子吃生食了!」



衛福部食藥署昨指,每年5到10月是食品中毒案通報的高峰期,全台去年5千多人因食品中毒受害,感染源前三名,依序為諾羅病毒76件、仙人掌桿菌21件,沙門氏桿菌和腸炎弧菌並列第三各10 件,其中沙門氏桿菌感染人數71人,顯示不可輕忽。

治療14天才救回
收治雙胞胎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部長林鴻志提醒,沙門氏桿菌廣布水、家禽、牛奶、蛋、肉製品等,且易在高溫下大量繁殖和傳播,縱使在攝氏70度高溫,仍要5分鐘才能撲殺,提醒「大人餵食嬰幼時,食物煮熟才能預防感染」。
林鴻志表示,雙胞胎女娃上月5日到院時,已連續4天都發燒超過39℃,且明顯食欲不振,甚至排出血便,確診是敗血症引起的症狀,經緊急留院治療,連續10天施打抗生素,出院再改口服抗生素4天後痊癒。

5歲以下最易感染
林轉述雙胞胎雙親說法,他們一開始以為女兒腸胃炎,直到血便才發現不對送醫,仔細回想,才想到發燒前幾天,到餐廳吃壽喜燒,小孩吃到生蛋及未煮熟的雞肉。
林鴻志指,沙門氏桿菌感染常見於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患者在感染後約6至48小時內出現噁心、嘔吐、發燒、腹部絞痛等症狀,透過糞便或血液培養可確診,通常症狀較輕者只要補充水分、電解質,但3個月以下或發燒超過4天的嬰幼兒,恐會發生移轉性的關節炎、敗血症或腦膜炎,須施以抗生素治療。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吳肇鑫說,日式壽喜燒的正式做法,醬汁的確是打生蛋黃調製後直接淋在飯上攪拌而成,感染機率很高,另月見冰、泡麵打生蛋黃、火鍋沾醬打生蛋黃也是同樣有染病的風險。
台中市大里區一家火鍋店洪姓店長表示,店內有免費供應生雞蛋,常有客人以蛋黃攪拌沙茶等作料當沾醬,「不過,不敢說吃生雞蛋有風險,怕客人害怕不敢吃!」家有3歲幼兒的婦人鄭乃恬說,以前吃火鍋或壽喜燒習慣以生蛋黃為沾醬,近年禽流感接連爆發,已改將雞蛋打在火鍋內煮熟再吃,「更不會讓小孩接觸生雞蛋!」網友昨看《蘋果》都很有感,留言:「幼童不能吃到生食或生雞蛋」、「小孩不能吃生食!」

成人有傷口要小心
沙門氏桿菌不僅嬰幼兒是感染高危險群,大人也會感染!台中長安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朱俊盈說,一名在溫泉區工作的中年男子,因小腿化膿性肌炎、關節腔膿液聚積,還合併嚴重敗血症,經檢查確定沙門氏桿菌感染。朱說,除糞口傳染外,沙門氏桿菌也會經由傷口侵入人體。

沙門氏桿菌小檔案
●感染來源
.貓狗蒼蠅或家禽類的糞便、沾染糞便的蛋殼、遭細菌污染的水
●感染途徑
.糞口傳染,死亡率1%以下
●感染對象
.5歲以下嬰幼兒和抵抗力較弱嬰兒
●感染症狀
.噁心、嘔吐、高燒、腹痛、腹瀉、腥臭味的黏液血便
●治療方式
.3個月以下幼童或發燒4天以上,須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其他症狀輕微者,只要禁食、補充水分,將體內細菌排空即可
●如何預防
.水煮沸至少3分鐘以上、蛋要煮熟
.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不能食用

嬰幼兒忌吃生食 餐具與大人分開

台中一對2歲雙胞胎因吃了未煮熟的壽喜燒生肉、生蛋,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敗血症,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許峻銘提醒,嬰幼兒抵抗力弱,特別是新生兒,更須注意衛生,除了不能生食外,還要注意食用器具的消毒及分開使用,才能避免交叉感染,家長料理時,熟食、生食,及水果的砧板或刀具,都要分開。

2歲以下別餵蜂蜜
許峻銘強調,常見家長在處理雞蛋料理時,手碰到雞蛋,再泡牛奶給小孩喝,就容易被細菌感染,他也建議,2歲以下的幼兒不要餵食蜂蜜,避免遭肉毒桿菌感染。另外,會讓幼兒碰觸到的器皿,一定要消毒,避免碰觸後污染食物,像是奶瓶、水壺、碗筷及奶嘴,都要高溫殺菌後使用,避免病從口入。
許峻銘建議,新生兒父母照顧嬰兒要勤洗手,建議使用洗手乳,擦乾後可用酒精消毒;若剛從外面回家,勿直接抱小孩,最好把身上髒衣物換掉。
梧棲童綜合醫院小兒科李春銘醫師指出,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沒烹煮的食物給小孩吃,例如生菜沙拉、生魚片等冷盤類食物,另外,水果類也因為共用刀子或餐盤沒消毒,導致遭細菌污染。
李春銘提醒,父母常因為方便,用手撕捏食物或用自己的碗筷餵小孩,卻忽略了手可能不乾淨,或口中細菌會傳染給孩童,建議孩童吃東西應有專用器皿,勿跟著大人混用。

嬰幼兒飲食注意事項
●不可咀嚼餵養,避免細菌相互傳染
●嬰幼兒使用的餐具應嚴格消毒
●沾口水的食物易孳生細菌勿食用
●替嬰幼兒準備食物或餵食前,要洗淨雙手
●生食與熟食砧板、刀具,應分開使用,使用前後清洗乾淨
●肉類、魚、海鮮、家禽煮熟才餵食,尤其雞蛋易感染細菌,勿生食

別拍了 生魚片放12分鐘細菌倍增 食品中毒 染諾羅最常見 生蠔應少吃

夏天到來,氣溫日漸升高,食品保存或料理過程若輕忽衛生,細菌、病毒將大量孳生,誤食即會造成食品中毒。衛福部食藥署指,諾羅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生食生蠔、貝類和未煮沸的山泉水等,都恐遭污染;仙人掌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常見於團膳、生菜沙拉等;腸炎弧菌污染以海鮮居多;沙門氏桿菌中毒則在禽畜肉品、雞蛋等最常發生。

山泉水煮沸再喝
食藥署科長林蘭砡(砡音同玉)指,諾羅病毒傳染力強,近年發生的幾件諾羅中毒案,多是吃到保存不當的生蠔,或燒烤時文蛤、貝類沒完全烤熟就下肚致病;此外,民眾在夏天愛到山上避暑,野溪山泉水若未煮沸便喝,也可能病從口入。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諾羅病毒會造成腹瀉等症狀,且患者停止症狀後的2天內,其糞便、嘔吐物仍具病毒傳染力,一般的酒精、乾洗手無法消毒,民眾料理或用餐前應用肥皂洗手。
國人對日本料理情有獨鍾,炎夏大啖清涼的生魚片暑氣全消,林蘭砡指,生魚片在室溫下只要放置12分鐘,其腸炎弧菌數量就會倍增,民眾生食海鮮應盡速食用,切忌上菜後先拍照放臉書再動筷,以防食品中毒。

蔬果冷藏7℃以下
林蘭砡也說,仙人掌桿菌存在環境中,食品一旦遭污染,靜置在攝氏20度以上環境,仙人掌桿菌會快速孳生,其藉由灰塵、蒼蠅等散布,以往在學校營養午餐、團膳常發生食品中毒案。感染腸炎弧菌和仙人掌桿菌主要症狀都是腹瀉。沙門氏桿菌則存在禽畜類的腸道中,因此雞鴨、牛豬肉和雞蛋等,若未煮熟就吃,便可能中毒。
林蘭砡也建議,民眾保存生菜沙拉、蔬果等應在攝氏7度以下冷藏,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孳生,從冰箱取出後最好盡快吃完。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提醒,避免食品中毒最好的方式就是勿生食,應完全煮熟再吃。一般民眾食品中毒大多是發燒、上吐下瀉等症狀,癌症等免疫力較差的患者,恐併發敗血症致命。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609/LN02/LN02_006.jpg

(蘋果日報)
--
2歲童誤食生蛋 染沙門氏桿菌引敗血症

天氣轉趨炎熱,沙門氏桿菌也跟著蠢動,亞大醫院近日就收治8名感染沙門氏桿菌案例,其中一對2歲雙胞胎疑似誤食沒煮熟的雞蛋,感染沙門氏桿菌並引發敗血症,經送醫治療確診,醫師給予抗生素治療14天後順利痊癒。

醫師提醒砧板應分生熟食使用,雞蛋與家禽肉類也必須煮熟,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和食品,才能有效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

亞大醫院兒科部部長林鴻志表示,這對2歲雙胞胎因不明原因發燒3、4天,還拉出帶有黏液狀的血便,家長嚇得趕緊就醫,經住院檢查確認是沙門氏桿菌引發敗血症。

林鴻志表示,夏天是沙門氏桿菌好發季節,包括水、家禽、牛奶、蛋、肉製品等都是容易孳生的地方,尤其它對熱抵抗力強,即使70℃時也需5分鐘才能將它消滅;主要的感染症狀為噁心、嘔吐、下痢、發燒、腹部絞痛等。

(自由時報)
--
別打卡了 夏天吃生魚片超過12分鐘 毒菌跟著下肚

吃美食,拿起手機拍照是許多人的反射動作,但夏日炎炎,如果您吃的是生魚片、生猛海鮮,這些食物只要離開冷藏,在攝氏30度到37度環境,超過12到18分鐘,腸炎弧菌將以倍數成長。衛福部食藥署呼籲,別再拍照打卡了,趕快把新鮮的生魚片吃下肚吧。

溫度加持 魚貝類最容易變質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林蘭砡表示,腸炎弧菌存在於生鮮類食品中,特別是魚貝類,只要食材中有3%的鹽分,就能讓腸炎弧菌生長在優渥的環境中,這時環境溫度再「加持」,消費者吃下肚的生猛海鮮,就可能引發中毒,進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頭痛、發燒、發冷等症狀。

抑菌沖洗 儲存攝氏10度以下

杜絕腸炎弧菌,除了少吃生食,料理時則建議先用自來水沖洗,將魚貝類中的鹽分去除,並儲存在攝氏10度以下,能抑制腸炎弧菌生長。另外,許多人愛吃迴轉壽司,看到五花八門的壽司在眼前轉來轉去,一時不知如何下手,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林蘭砡提醒,切忌一時躊躇,讓想吃的生魚片壽司在轉檯上轉太久。

食物中毒 以仙人掌桿菌最多

不過,最常引發食物中毒的感染源並非腸炎弧菌,食藥署統計,每年5月到10月是食品中毒通報高峰期,根據105年統計,中毒感染源以仙人掌桿菌最多,其次為諾羅病毒、沙門桿菌。

林蘭砡解釋,仙人掌桿菌存在於一般環境中,只要廚房衛生環境差,透過灰塵等,就可能傳播仙人掌桿菌;諾羅病毒則是存在汙染水源中,若水產品產自於汙染水源中,消費者又生吃,極可能暴露於諾羅病毒中毒風險。

諾羅病毒 只要煮熟不會生長

民國101年饗食天堂進口生蠔曾發生受諾羅病毒汙染,造成23名消費者中毒。林蘭砡說,諾羅病毒只要煮熟就不會生長,若要避免,建議不要生吃海鮮。

沙門桿菌 在未煮熟雞蛋肉品

排名第3的沙門桿菌,存在於家禽、家畜腸道中,會垂直感染雞蛋,最常見是食用未煮熟雞蛋,或摸了雞蛋沒洗手又去料理其他食材,引發中毒。

沙門氏桿菌多存在於生食中,最常見的是未煮熟的雞蛋或肉品,牛奶或肉類保存不當,也容易引發細菌孳生。林蘭砡提到,民眾烹煮食物時,建議將料理生、熟食的砧板分開,以免沾到附著病毒的蛋殼被汙染。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8/99/3614534.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

(聯合報)
--
美食趁新鮮吃! 只顧網傳當心吃壞肚

端午過後,天氣屢屢飆出高溫,讓不少民眾想吃些冰冷的食物消消暑,卻要當心引發食物中毒。衛福部食藥署指出,經30多年來監測,每年5至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民眾飲食應以煮熟的食材為主,且食物上桌後宜盡速吃完,若因拍照、上傳網路分享而拖延太久,也易再次引發細菌或病毒滋生。

根據食藥署統計,去年食物中毒通報案例達5260人,前3名依序為仙人掌桿菌1257人、諾羅病毒1116人、沙門氏菌341人。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林蘭砡說,上述3種汙染源通通在70度的高溫下便會死亡,要避免食物中毒,「將食物煮熟是最好的方法」。

林蘭砡表示,在遭受汙染海域生長的貝類、生蠔,常帶有諾羅病毒,民眾若生食下肚,很容易中毒;沙門氏菌則易存在家畜、家禽甚至蛋殼上,民眾在烹調時,務必將生熟食刀具、砧板分開,避免交叉汙染。

排名食物中毒第一位的仙人掌桿菌,平時就存在於環境中,並會藉由灰塵和昆蟲傳染,所以餐廳的衛生相當重要。尤其仙人掌桿菌在超過20度的環境下,會繼續增生甚至產生毒性,建議食物在烹調過後要盡快食用完畢,免得料理再次增生桿菌。

(中國時報)
--
日月光排污罰1億判撤銷 高市須還錢

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四年前遭高雄市政府以排放廢水污染後勁溪為由,依其不法獲利裁罰一億餘元,日月光打官司抗罰,最高行政法院認為日月光先前已遭多次裁罰,高雄市府不應以同樣事由再罰一億餘元等理由,昨判決撤銷裁罰處分,且市府應返還日月光一億餘元。全案確定。

「裁罰無依據」
二○一三年十月一日,日月光公司被高雄市環保局查獲排放大量高濃度有害健康物質鎳強酸性廢水,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情節重大,勒令排放廢水的K7廠停工,並認定K7廠自二○○七年起,就有處理污水設施不足問題,援引《行政罰法》「不法利得加重裁罰」規定,依未妥善處理廢(污)水及污泥所獲不當利益,加重處罰一億二百元。
判決指高市是根據二○○七年至二○一三年間共七十次的稽查結果開罰,但其中日月光六次被查到放流水違反標準,已受罰,其餘六十四次查核並無違章,環保局裁罰並無依據,此外,市府認定的不法利得計算基礎有誤,因此撤銷處分。

市府:將再罰
市府發言人丁允恭昨對判決表達遺憾,將請環保局再為裁罰。

(蘋果日報)
--
日月光廢水污染案 高市府判還1億

日月光半導體公司一○二年十月排放廢水污染後勁溪,遭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認定獲取上億元不法利益並裁罰,日月光不服提起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去年認定裁罰金額計算有誤,撤銷原裁罰處分,要求市府重為適法處分,上訴後最高行政法院昨判高市府應返還日月光已繳的一億二○一萬多元罰鍰,全案確定。

高市環保局:將重新裁罰

高市府對法院判決表達遺憾,強調判決不是說不該裁罰,而是計算標準不同,但既是終局判決,將會請環保局再為裁罰。環保局長蔡孟裕表示,未來仍可針對日月光在發現污染情況後,該停工未停工,以及工廠廢水處理功能不足,延伸超排放所產生的積極商業利益,重新計算裁罰,且可追溯三年。

日月光當年因排放大量高濃度有害健康物質鎳強酸性廢水,遭高市府環保局勒令K7廠停工,市府並在派員駐廠檢測五天後,認定K7廠自九十六年起就有處理廢污水設施不足問題,援引「行政罰法」的「不法利得加重裁罰」規定,依未妥善處理廢(污)水及污泥之費用所獲不當利益,重罰日月光。

環保局計算方式是採計九十六年至一○二年各年度平均單位廢水污泥量,計算出「應支出而未支出的污泥清理費用」等費用加總後,裁處日月光一億二○一萬多元罰鍰。

但日月光不服,主張不應以假設性數據估算所謂不法所得,且不法利得裁處時效為三年,也就是縱使環保局裁罰合法,最多也只能回溯到九十九年起算,高市府計算方式有誤,要求撤銷原處分,並返還已繳納的罰鍰。

行政法院:裁罰計算有誤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高市府環保局是根據這六年間共七十次的稽查結果,但其中僅有六次因K7廠放流水確實違反標準被裁罰確定,裁罰期間過長,且裁罰計算基礎錯誤,判日月光勝訴。最高行政法院昨亦支持此一見解,全案確定。

日月光高雄廠位於高雄市楠梓區,左楠區市議員李柏毅指出,日月光污染後勁溪造成的事實,沿岸居民都看在眼裡,當初若非市府從嚴處理就找不出元凶,日月光也不可能允諾每年拿出一億元、連續三十年投入台灣環保工作。另位議員張豐藤說,環保局立論應該要更謹慎,目前只能尊重法院判決,重新計算裁罰。

(自由時報)
--
汙水排溪 日月光逾億罰鍰 撤銷定讞

日月光半導體公司被查獲排放廢水到後勁溪,遭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裁罰一億二百零一萬元;日月光提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處分、返還罰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環保局計算基礎有誤,判決撤銷罰鍰;最高行政法院昨天駁回高市環保局上訴,判高市環保局要還錢,全案定讞。

日月光是國內最大晶圓半導體封裝廠,二○一一年八月遭查獲將汙水排進後勁溪,汙染附近上千公頃農田。二○一三年十月一日,高市環保局赴後勁溪抽驗,發現五千五百噸強酸流入溪中,水中重金屬鎳濃度等都超標,輿論撻伐「大公司怎敢做這款失德事」。

環保局裁處日月光一億多元,並命造成汙染的K7廠停工、環境教育講習八小時。日月光對罰鍰處分不服,提訴願遭駁回後,先繳納罰鍰再提行政訴訟。

日月光指出,環保局雖認為K7廠自二○一一年起多次違規,並追溯從二○○七年起的「不法利得」,但該廠廢水處理設施並非功能不足,也非長期未妥善處理廢水,被查獲的放流水重金屬超標是因維修意外應變不及引發的「單一事件」,和廢水處理設施功能無關。日月光並引經濟部的查核報告證實非惡意排放廢水。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去年認定二○○七年至二○一三年間的稽查,不足以認定K7廠持續排放汙水,該廠曾被依水汙染防治法規定裁罰六次、共一百五十六萬罰鍰,新發生的違章事實,應就這次的汙染特性和情節裁罰,不得拿無關的資料推估有減省廢水、汙泥處理費用與孳息的不法利得。最高行政法院也認為高市環保局裁罰事實沒有根據,確定罰鍰撤銷,上億餘元應還日月光。
--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廠三年多前廢水汙染後勁溪事件,高雄市議員蕭永達透過媒體公開質疑當時的立法委員江惠貞、蔡錦隆「拿了多少獻金?」被控誹謗。一審判拘役五十八天;二審高雄高分院認定蕭利用媒體一次誹謗兩人,且犯後態度不佳,昨天加重改判有期徒刑四月,得易科罰金定讞。

民事求償部分,一審判蕭應賠償江惠貞十萬元;官司上訴二審,蔡也提附民求償,合議庭認為,蕭誹謗兩人事證明確,嚴重損害江、蔡名譽,判蕭應再賠江廿萬元、賠蔡卅萬元,並在聯合報等四家報紙刊登道歉啟事,可上訴。蕭永達對判決結果覺得遺憾,但尊重司法判決。

日月光1億餘裁罰撤銷 最高行判高雄市政府吐錢

日月光2013年10月因排放廢水,遭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裁罰1億201萬元,日月光公司提行政訴訟要求撤銷罰單、並返還罰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環保局計算基礎有誤,去年3月判罰鍰撤銷,最高行政法院今判高市環保局應給付日月光1億201萬3867元。

上訴審訴訟費用和廢棄部分第一審訴訟費用均由高雄市環保局負擔。

高市環保局2013年10月1日查獲日光月排放大量有害健康的高濃度廢水,認定違反水汙染防治法情節重大,除勒令K7廠停工,避免持續汙染外,也認定日月光從2007年就因處理廢水設施不足製造汙染,依行政罰法加重罰鍰。日月光不服裁罰,向市政府訴願遭駁後,提起行政訴訟。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K7廠自2007年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雖有數次違章行為,2013年12月14日至19日市府派員駐廠查核結果,也發現K7廠未依水污染防治許可證內容操作水污染防治,但整體上難認K7廠自2007年起長期未妥善處理廢(污)水,市府處罰要件讓人無法信服,罰鍰處分有裁量不足瑕疵。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行政訴訟法第196條第1項規定「行政處分已執行者,行政法院為撤銷行政處分判決時,經原告聲請,並認為適當者,得於判決中命行政機關為回復原狀之必要處置。」,明定法院就已執行完畢的行政處分,於判決撤銷行政處分而原告聲請為回復原狀處置時,賦予法院得就其適當性予以審酌。行政法院認為高雄市政府既可就違規裁罰,在此之前,准予返還則非適當,判決駁回。

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高雄市政府裁罰事實確實沒有根據,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已確定罰鍰撤銷,終審也同意見解,基於節省訴訟經濟,判罰鍰須返還日月光。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社會

驚 核二1號機 輻射2度超標 重啟後最快今發電 環團轟罔顧人命

核二廠一號機大前天再啟動,昨遭爆料當天廠內的「流程輻射監測器」2度超過警報值。原能會和台電解釋,一號機去年底大修檢視有一束燃料棒護套破損,因殘留輻射留在反應爐內,已預期重啟抽氣會出現警戒或警報訊號,前天監控確認並無輻射外洩。環團批評,核二廠狀況不斷,繼續運轉是將人民置於危險中。

核二廠一號機因儲存用過核燃料棒池爆滿,去年底大修停機至今,改裝裝載池以儲存燃料棒工程上月完工並通過審查,可用以裝載用過的核燃料棒,一號機也因此在大前天再啟動,最快今、明併聯發電。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昨在臉書爆料,前天該廠的流程輻射監測器2度超過警報值,質疑輻射外洩、不應重啟運轉。

「事先已要求監控」
原能會輻防處長黃景鐘回應,去年下半年多次偵測到核二廠一號機廠房輻射值異常,去年底大修確認有一束燃料棒護套破損,因反應爐會有殘留輻射,依經驗重啟時抽氣過程將有輻射廢氣滲出,事先已要求台電監控。

台電稱確認沒外洩
原能會指,大前天下午4時53分一號機再啟動,前天凌晨0時37分起以機械真空泵抽氣,因廢氣輻射超出警戒值,汽機廠房該監測器發出警戒訊號,前天上午8時10分作業完成後降至警戒值以下。
前天上午9時3分再以蒸汽抽氣器將廢氣抽到廢料廠房,因瞬間流量大,廢料廠房流程輻射監測器出現約13分鐘警戒訊號,和更高的警報訊號約2分鐘,作業完成後恢復正常。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說,前天取樣化驗已確認無輻射外洩。
原能會統計,前天汽機、廢料廠房輻射劑量共0.708微西弗,低於每年1千微西弗法規限值,其他廠區環境輻射監測並無異常;另解釋核電廠各排放口有流程輻射監測器掌握濃度,出現警訊不罕見。
但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批,核二廠老朽不堪,狀況不斷,政府竟使其繼續運轉,「把人民推向危險環境」。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反對台灣用核電,台電及政府應說明核廢如何處理,更說:「要反核,電價不應這麼便宜。」
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回應,2025年非核家園是既定政策,核電廠會陸續除役。林德福也說,核二廠一號機還未到40年運轉壽命,可重啟。

核三2號機擬重啟
現6部核電機組僅核三廠一號機正常運轉,核三廠二號機前天已申請再啟動,最快本月中併聯發電。林德福說,核二廠一號機、核三廠二號機供電量195萬瓩,今夏若無這兩機組恐有限電危機。

核電廠機組現況
●核一廠
1號機:
.燃料組件把手鬆脫,2014年12月停機至今,須立院同意才能重啟
.除役:2018年12月
2號機:
.原擬降載運轉至6/11,但6/3廠內電塔因豪雨倒塌,提早歲修停機
.除役:2019年7月
●核二廠
1號機:
.因應燃料池爆滿的改裝裝載池工程完工,6/6再起動,最快今、明併聯發電
.除役:2021年12月
2號機:
.去年4月大修後跳機停機至今,須立院同意才能重啟
.除役:2023年3月
●核三廠
1號機:
.正常運轉中
.除役:2024年7月
2號機:
.4/26大修時組件受損,6/7已申請再起動,最快6月中旬併聯發電
.除役:2025年5月

(蘋果日報)
--
核三2號機 最快下週供電

核三廠2號機4月份大修時發生驅動軸與結合工具鬆脫,滑落後導管遭撞擊而變形,經原廠西屋公司更換零組件,7日申請「再起動臨界申請」,核三廠這次也添購國內首個水底攝影機監控控制棒導管,安裝測試效果完美,預計最快下週有機會併聯發電,紓解夏季供電危機。

核三廠副廠長高起說,這部水底攝影機能確實監控夾具及結合工具,在水底下是否百分之百密合,提高反應爐大修過程的穩定度。

(自由時報)
--
維安林飛帆婚宴 彰警願道歉 林fb否認邀蔡英文李登輝 盼外界尊重隱私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後天將舉行婚禮,卻有基層警員爆料,彰化警局將派警員到場維安,林前晚發出聲明,稱從未提出此要求,昨更強調,傳聞中的「安排」已嚴重侵犯隱私,盼媒體、警方給予尊重。彰化縣警局副局長賈立民昨表示,情資顯示可能有和林理念不同的人士會到場滋擾,且牧場緊鄰的139縣道假日車流多,須進行交管,並非林要求,對造成林困擾願親自道歉。

「因是交通要道」
外傳警方維安是因總統蔡英文將出席婚禮,林飛帆昨二度在臉書上發表聲明,重申婚禮是隱私,盼外界尊重,「從未、也未打算邀請任何現任與前任府院相關人士,目前媒體訛傳的蔡英文總統或李(登輝)前總統將蒞臨都非事實」,「我已經再三強調,私人領域的事情,既不值得、也不應該佔用屬於公共事務討論的媒體版面,我們更不希望相關單位耗費公眾資源,進行不必要的『維安』」。
內政部次長邱昌嶽昨說,139縣道是交通要道,林飛帆是名人,希望將交通做勤務規劃,會由警察同仁向林飛帆說明,在尊重其意見下,做好交通疏導和治安維護,至於訊息流傳不恰當部分,會請警員注意言行。
顏氏牧場婚宴賓客用餐地點在穀倉,屬於歐式風格。翻攝官網

彰化縣長力挺警
賈立民則說,基層警員外流的文件並非正式公文,內部已做檢討,研究是否懲處。
賈立民也強調,警方日前透過媒體與情資,得知林飛帆要在彰化舉行婚禮,不排除有理念不同人士到場,恐引起治安事件,所以當天會安排12名警力維安。賈立民表示,林飛帆沒主動聯絡警方需要協助,也沒有要派300名警力負責維安。彰化縣長魏明谷則力挺警方,認為應尊重警察專業情資判斷,不要苛責警察。

婚宴低調只請密友 消息仍走漏

無奈曝光
林飛帆卸下太陽花學運領袖身分後,已鮮少出現在螢光幕前,今年318學運3周年,他更謝絕所有媒體採訪,一方面他正閉關寫碩士論文,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回歸單純學生身分。然而趕工論文之餘,他也將在周末完成人生大事,希望年底能與愛妻一起到英國深造,未料又因婚禮維安引發爭議,讓他深感無奈。

挑彰化方便往返
林飛帆友人透露,林飛帆喜帖只發給夠信任的親友,即使是過去學運時期的戰友,也不是所有人都被紅色炸彈炸到,林飛帆親送喜帖時還叮嚀,不要讓婚禮時間地點曝光,少數收到喜帖的媒體友人,更是被叮嚀,「絕對不要寫成新聞」,主要考量之一,就是傳聞有警眷不滿學運期間警員過勞,要到婚禮現場抗議,結果還是有基層警員不滿,在臉書爆料,林飛帆只好趕快發聲明消毒,籲警方不要耗費國家資源。
此外,林飛帆是台南人,大學畢業後才到台北念書,婚宴地點卻選彰化八卦山上的顏氏牧場,更讓外界好奇。友人說,這是林飛帆貼心的展現,方便南北親友往返。
林飛帆婚禮意外讓顏氏牧場暴紅,該牧場佔地12公頃,原本是經營養豬畜牧業,4年前轉型經營婚宴會場,曾在牧場舉辦婚禮的陳小姐說,婚禮走歐風,在大片草坪上見證新人的喜悅,非常浪漫,牧場一天只接一組新人,隱密感十足,像後天林的婚宴,牧場官網就公告當天不對外開放。

(蘋果日報)
--
盼低調成婚 林飛帆籲各界尊重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六月十一日將在彰化一家牧場辦婚禮,繼傳出彰化警方計劃大動員進行維安,昨天又傳出蔡英文總統將出席婚禮。林飛帆發出二度聲明,強調未邀請前、現任府院相關人士,請媒體勿以訛傳訛,給予林家基本尊重,他也希望不要再有第三篇聲明。

林飛帆在臉書聲明表示,他從未、也未打算邀請任何現任與前任府院相關人士。媒體訛傳蔡英文總統或李前總統將蒞臨均非事實,他們只希望低調的與至親好友們分享喜悅,因此,受邀的親友都是自己和雅萍的親屬,和過去以來的同學、朋友、師長、工作夥伴。

對於警方出動警力部署林飛帆婚宴惹議,內政部次長邱昌嶽昨表示,警方會向林說明,在尊重林的前提下,做好交通疏導和治安維護工作。至於員警將公文上傳網路,導致婚禮時間與會場地點曝光,邱表示,行為不恰當,將請警員注意。

彰警致歉 重申維安

彰化縣警局昨也為婚禮時間與會場地點曝光表達歉意,但為避免婚禮當天有不同意見人員到場滋擾,警方仍研議增派警力維安。

彰化縣警局副局長賈立民在記者會表示,林飛帆並未告知及要求警方協助派遣警力,但因婚禮場所位於八卦山大彰路上,警方唯恐當天有不同意見人員到場滋擾,基於治安及交通狀況需要,主動預先規劃勤務,以免影響治安事件發生。

彰化縣長魏明谷則公開力挺彰化縣警察,強調要尊重警察專業情資的判斷,相信警察對於安全維護的用心。

(自由時報)
--
誘獼猴上車載走 男送辦

台三線雲林縣林內鄉觸口段,聚集約60隻保育類台灣獼猴,去年發現全台唯一一隻白化症獼猴後,吸引大批遊客「賞猴」;本周日卻發生一名男子拿西瓜誘捕獼猴,並抓走一隻小獼猴,警昨逮捕涉案男子,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送辦。
警方表示,蕭姓男子(51歲)將西瓜放轎車右後座,成功誘捕一隻小獼猴上車後載走。過程遭附近工程人員撞見,向南投林管處通報,林管處交由保七警察隊偵辦。

罕見白猴安全無虞
警方查出蕭男涉案,昨天傳蕭到案說明。蕭男供稱,因見獼猴可愛,想帶回家飼養,但才駛離約1公里,小獼猴就在車內抓狂亂跳,加上獼猴發出臭味,他打開右後車窗,小獼猴趁機脫逃。
網友擔心小白猴也遭誘捕,《蘋果》昨到場發現小白猴仍在觸口段,安全無虞。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方國運說,小白猴因體內缺乏黑色素,全台40萬隻台灣獼猴中,僅這隻白化症。
律師林金陽說,台灣獼猴為保育類動物,若涉騷擾、虐待、獵捕等,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徒刑,得併科20萬至100萬元罰金。

台灣獼猴
●學名:Macaca cyclopis
●分類:靈長目獼猴科,台灣特有種
●特徵:體長36∼45公分,體重5∼12公斤
●白化症成因:體內缺乏黑色素,雙親恐有白化症隱性基因,發生率20萬分之1

(蘋果日報)
--
「吃猴夠夠」男子戲弄誘捕野生獮猴遭警函送偵辦

雲林縣林內鄉往竹山路上的林北村獼猴群成了野生台灣獼猴的聚居地,6月4日有民眾拍到1名男子疑用食物放在後座誘捕1隻小猴後開車離開,經民眾將影片放到臉書引發熱議,黃姓鄉民說,「別人是吃人夠夠,這人是吃猴夠夠。」保七警察隊根據影片內容,日前找到涉嫌誘捕小猴的男子,他供稱已在半路將猴子放走了,警方詢後仍依違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函送偵辦。

根據臉書影片,該男子疑在轎車後座放置水果或是食物,引誘猴群上車,不久有隻小猴跳上車,該男子立即關上車門開車快速離去,獼猴群發現雖在後方追逐,仍無功而返。記者今天直擊獼猴群大約有40隻都在台3線路上側山溝邊坡旁跑來跑去覓食嘻戲,路過民眾拿手機接近拍照,猴群也不以為意,就連一旁民眾大聲喝斥,猴群也不怕,依然我行我素,還有小猴就像小偷一樣,想吃香蕉就在民眾的車上跳來跳去,還跑進車內想拿取食物,才讓有心人有可趁之機。

「別人是吃人夠夠,這人是吃猴夠夠。」黃姓鄉民說,野生台灣獼猴在此定居已久,造成附近居民不勝其擾,雖然獼猴會偷吃農作物,但男子用不當的方式誘捕、亂抓亂放更會造成困擾。

農業處長張世忠強調,依野生動物保護法41條,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任意獵捕、宰 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元以上100萬以下罰金。

鄉長張維崢表示,林內鄉觸口段因豪雨成災土石崩塌,只要午後雷陣雨下來,都會有危險,獼猴看到騎機車載香蕉去餵食的人,就將人團團包圍,大隻一點的猴子還會拉人的衣褲,扯破塑膠袋搶裡面的東西,因為動物有野性,民眾還是要保持適當距離,呼籲民眾不要餵食,更不要誘捕台灣獼猴,以免誤觸法網。

(聯合報)
--
富翁贈親屬55億 省5億稅金

財政部昨天證實,北市某富翁趕在5月12日贈與稅稅率調高上路之前,一口氣完成贈與親屬55億元股票,不僅創今年以來單筆最大贈與紀錄,且該名富翁僅需繳納5.5億元稅金,比起新制上路後整整省下一半金額。
早在政院去年中釋出將調高遺贈稅來籌措長照財源消息後,牽動許多有錢人進行資產移轉規劃,去年9月就一位台北市富人大手筆贈與100多億元,並繳了10.3億元的贈與稅,創史上最大單筆贈與稅核課紀錄。

趕在新制前完成
隨著遺贈稅修法、立院三讀,近半年來單筆超過5000萬元、甚至億元以上大額贈與申報案件頻傳,帶動今年3月、5月贈與稅收分別達36億元與30億元,名列史上第3、第4高,財政部官員坦言:「富人最近半年動作比較多,應該都是和贈與稅的稅率調高有關。」
據了解,贈與稅稅率舊制是採行單一稅率10%,但新制採計累進稅率,贈與淨額2500萬元以下者,稅率10%;超過2500萬元到5000萬元者,稅率15%;超過5000萬元以上稅率20%。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楊建華估算,北市該名富翁贈與55億元資產,採行舊制繳5.5億元稅金,若是5月12日之後才贈與則要繳11億元,一來一回稅金差了1倍,楊說:「提前贈與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蘋果日報)
--
網購225次未取 86小舖怒告 身障女稱「會忘」檢認業者無財損 不起訴

新北市劉姓女子前年起陸續在「86小舖」網站網購訂貨又不取貨,高達兩百二十五次,86小舖因此認為白白消耗運費和人力,提告劉女間接毀損罪,但由於86小舖沒提出運費等證明,且貨品最後仍退回86小舖,沒造成財產損失,新北地檢署日前處分不起訴。

劉女(四十八歲)自前年十一月起陸續在86小舖訂購美妝產品、選取超商取貨付款的交貨方式,但86小舖每次出貨後,劉女卻都不取貨,讓貨品最後仍退回,直至去年五月間,劉女累計未取貨紀錄高達兩百二十五次,86小舖忍無可忍,提告間接毀損罪。

女辯都沒收到簡訊
劉女到案辯稱,都沒收到簡訊,不知道要取貨,也提出輕度身心障礙證明,表示偶爾會忘記自己做過甚麼事。
新北地檢署雖認為,劉女不可能兩百多次取貨簡訊都沒收到,不過86小舖也未提出寄貨運費支出、整貨和出貨耗損證明,又貨品寄出後再退回,實際上86小舖沒因此有財物損失,不符合法律規定已造成損害,因此對劉女不起訴

曾鎖取貨付款功能
86小舖對此表示,起初發現劉女幾次不去取貨的情形後,曾主動聯繫、詢問原因,劉女卻常推托:「訂貨後,不想買了就沒去拿。」86小舖別無他法,曾把劉女帳號「取貨付款」的功能封鎖,但劉女事後仍會以其他名義申辦帳號,再度下單後又不取貨,才累計如此高的未取貨紀錄。
86小舖也指出,由於劉女實在太多次才會提告,在檢方已處分不起訴,考量劉女身心狀況,並不打算提出再議或民事訴訟,但往後會在取貨的超商店址、聯絡電話等資訊,判斷是否為劉女重辦帳號下單,會再跟劉女確認購買意願後再出貨。

列訂貨不取貨機制
新北市主任消保官王治宇表示,建議網路賣家在商品頁面先列出完整的退換貨條件、訂貨不取貨機制,如退貨須留存發票、商品外觀等須完整等;而訂貨不取達一定次數後,則會將該帳號列管等,避免爭端。

網購避免糾紛注意事項
買家:
.應慎選大型、有知名度及良好口碑的網購平台,或有擔保機制的賣家
.避免經由臉書、LINE等平台私訊購買
.可請網購平台先代收費用,等收到貨品確認無誤後,再付款
賣家:
.販售貼身衣物等衛生物品時,應先在網頁載明基於衛生等原因,拆封後不接受退、換貨
.若販售商品有提供贈品,建議商品送達消費者7天後(鑑賞猶豫期)再寄出贈品,避免消費者收下贈品,卻將商品退貨
.將完整退貨條件列於商品頁面,例如:須留存發票、商品外觀等須保存完整

(蘋果日報)
--
闖關擋人挨告 「喪屍」獲不起訴

男稱參加活動脖子受傷

美國知名影集《陰屍路第7季》去年10月開播,公關公司當月在台灣展開宣傳,張姓男子卻指控,自己被扮演「喪屍」的陳姓員工抓傷;台北地檢署認為,張男的傷無法證明是「喪屍」所抓,認定陳姓員工和吳姓活動負責人業務過失傷害罪嫌不足,全案不起訴。

《陰屍路》為美國知名電視影集,劇情描述美國小鎮副警長因槍戰受傷昏迷,醒來發現自己身處喪屍占領的末日世界,人類為求生存而掠奪、殺戮。

《陰屍路第7季》於去年10月23日首播,公關公司當月在全台展開行銷宣傳;10月23日下午,在北市五鐵秋葉原舉辦一場「喪屍」與民眾互動的遊戲,會場有兩道門,民眾持假槍射中有人質的門,即可獲得獎品,反之會有喪屍衝出來抓人。

活動結束後,張姓男子表示,自己射中喪屍的門,喪屍衝出來後抓傷他的喉嚨,造成他的頸部受傷,遂控告扮演喪屍的陳姓員工及吳姓活動負責人涉嫌業務過失傷害。

「無法證明喪屍所抓」

檢察官傳喚陳、吳出庭,陳男表示,他扮喪屍出場時,張男立即朝他衝過來,他下意識出手阻擋、抵住對方脖子,並沒有主動抓傷張男;吳男則說,工作人員扮演的喪屍僅「假裝」抓人,是活動效果,藉此互動,參與者為了和喪屍拍照,反而故意射中喪屍門。

檢察官調查,活動現場並無監視器,也沒有影片拍到張男與「喪屍」互動過程,無法證明張男頸傷是「喪屍」造成,也不排除是張男衝向「喪屍」,對方本能抵擋時造成,認定陳、吳罪嫌不足。

(自由時報)
--
玉膳坊氣爆案 員工目擊瓦斯外洩狂噴

知名月子餐公司「玉膳坊」工廠發生嚴重氣爆,發現瓦斯外洩的員工告訴警方,當時在1樓廚房聞到濃重瓦斯味,同時聽到奇怪聲響,與2名同事到地下1樓查看後發現瓦斯筒管線鬆脫,瓦斯狂噴外洩,但當時瓦斯濃度警報器並未響起,警將調查檢測警報器設備的廠商是否有疏失。

負責更換桶裝瓦斯的吳姓技工向警方表示,換完瓦斯後有依程序留在現場查看瓦斯濃度警報器,等了逾20分鐘,確認警報器沒響才離開回公司報備。

玉膳坊員工在吳離開後沒多久聞到瓦斯味,趕緊關閉火源,與2名同事到地下1樓查看,發現瓦斯筒管線鬆脫,瓦斯以噴出的方式外洩,當時並未聽到警報器響起,3人上前關閉瓦斯後便上樓準備通報,沒想到2分鐘後發生氣爆。

對面大樓大門全毀

因氣爆威力驚人,工廠樓上的移工宿舍及對面的和平大廈首當其衝,大廈呂姓總幹事昨上午指玉膳坊未出面關心,而玉膳坊下午派員關心,表示會派保險公司出面協調,釐清責任後再理賠。

(自由時報)
--
選填志願多比較!私校送iPhone、獎學金 當心誤入學店

各級學校正值招生熱季,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召開記者會,指部分私校一方面贈送iPhone、獎學金來招生,一方面卻縮減教育支出、濫用實習節省成本,呼籲家長、學子選填志願務必多比較、停看聽,避免誤入「學店化」私校的雷區。

恐縮減教育支出、濫用實習成本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少子化讓私校經營日趨困難,儘管仍有不少私校願意花錢投資教育,但部分私校反其道而行,為創造盈餘、節省成本,以贈送iPhone、獎學金等方式吸引學生, 一方面又苛刻教師、併班上課、濫用實習,以營利心態辦學,將本求利。

尤榮輝透露,某中部大學的中文系竟開設必修實習課,要求學生到廟宇等不相干之處所,學校不應為節省成本,讓教育品質及學生受教權受影響,如今十名大學生中有七名就讀私校,私校佔中、高等教育比重非常大,政府應更重視私校教育,保障學生受教權。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國會聯絡人郭石燦表示,教育部每年補助大量經費給私校,部分私校沒用來改善教育設備、師資,卻花錢發禮品、獎學金,學子不應為了禮品,浪費四年讀這種學校,部分學校為節省經費,不聘專任教師而是聘專案教師,造成教育品質低落。

大葉大學教師會常務理事徐歷鵬指出,有些私校還減少學分數、實習納入必修及技術性減少開課,甚至限制授課班級人數,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專業知識及教育品質。

私校工會副理事長顧琪君指出,家長應多了解私校是否有針對教師鐘點費、研究費甚至年終獎金有苛刻情形,若越嚴重代表體質越不良、辦學越有問題。

(自由時報)
--
啃老族燒死父母 開庭還在罵他們

五十二歲男子翁仁賢去年除夕夜在老家縱火,造成父母等家人六死五傷,他說「早就想這樣做」。翁一審被判死刑,二審昨天開庭,他大哥、三哥在法庭上數度與他槓上;三哥痛批「家有啃老族,家會變成最危險的地方。」么弟趁圍爐「一網打盡」燬家,台灣人須正視啃老族問題。

翁仁賢排行老么,四名哥哥與兩名姊姊事業有成,他在老家務農。去年除夕夜,翁仁賢趁家人吃團圓飯時,用寶特瓶、牛奶罐分裝廿公升汽油,朝用餐家人淋澆後引火,父母、姪子、姪媳和看護葬身火窟,姪女送醫也不治,另有五名親友灼傷。

翁仁賢的三哥翁仁君痛批,父、母與他原本當實習醫師的兒子、女兒都在大火中喪命,妻子嚴重灼傷,手足們過去不斷資助么弟,他卻覺得大家「凌虐他、對不起他」,圍爐竟成全家被燒毀契機,天理何在?他說「啃老族」永遠不會滿足,翁家悲劇應喚醒台灣社會對「啃老族」的重視。

翁高職汽車修護科畢業、退伍後,曾到一般公司工作,後返回老家住,生活靠家人支持;他和父母、兄長關係緊張。一審時,桃園療養院鑑定翁的「自戀型人格特質」使他自恃才能,過度誇大自身成就,認為自己長期為家庭付出卻無法得到相對應肯定、尊重與回饋。翁認為兄嫂、姪輩、父母都是「一丘之貉」,五 、六年前就想殺他們,忖量如何「最短時間滅滿門」。

桃園地院認為翁的行為,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有與社會永久隔離必要,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等罪判他死刑。

案件上訴後,翁第一件事就是要法律扶助基金會撤換掉「害他判死」的律師;法院開庭時,翁仁賢稱農家小孩是免費奴工,「確定父母有養育之恩嗎?」還抱怨從小要餵豬、念書時也不能隨興趣填志願。

上月高院開庭時,律師主張桃園療養院的鑑定「不專業」,希望法官再送鑑定,並評估再犯風險。檢方反駁指翁害死六命,殘忍燒死父母,兩公約有哪一點說不能判極刑?翁的父母生、養、育他逾五十年,下場是被他殺死,「是父母的養育問題嗎?他的哥哥、姊姊都很優秀啊!」

么子恨家人縱火害6命 哥哥慟:啃老族毀了我們家

男子翁仁賢去年除夕夜縱火,造成父母等家人6死5傷,他說「早就想這樣做」,桃園地方法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等罪,處翁死刑,褫奪公權終身。高等法院今傳翁的大哥翁仁焜、三哥翁仁君作證,兄弟在法庭上數度吵起來,翁仁君痛批「家有啃老族,家會變成最危險的地方」,他弟弟燒死家人,帶給台灣人「啃老族問題」的警訊。

翁仁賢(52歲)在家排行老么,他的4名哥哥與2名姊姊事業有成,他則務農度日。去年2月6日小年夜,翁仁賢買妥20公升汽油分裝到寶特瓶、牛奶罐等容器,隔天趁家人吃團圓飯時,他先在自家三合院潑灑汽油,再返回屋內朝餐桌處的家人潑油,並以報紙引火,瞬間陷入火海。翁的父母、姪子、姪媳和看護來不及逃生,葬身火窟,姪女因全身三度灼傷面積達百分之90,送醫不治,另有5名親友受灼傷。

翁仁賢自高職汽車修護科畢業、退伍後,雖有至一般公司工作,但期間均不長,後來未再從事領薪工作而住老家,生活靠家人支持,翁和父母、兄長間關係緊張。桃園療養院鑑定翁的「自戀型人格特質」使他自恃才能,過度誇大自身成就,認為自己長期為家庭付出卻無法得到相對應的肯定、尊重與回饋。翁認為兄嫂、姪輩、父母都是「一丘之貉」,5 、6年前就萌生殺害家人的意念,要用「最短時間滅滿門」。桃院合議庭認為翁所為為絕大多數人無法接受,有與社會永久隔離必要,為使所負責任與犯罪刑相當,判他死刑。

大哥翁仁焜說,農家的小孩都是這樣苦過來,但么弟出社會後到台北工作,卻因不喜歡拘束而離職,之後就一直在老家生活,兄弟也會資助他生活費。翁仁君表示,手足們不斷資助么弟,但他卻不滿足,還覺得大家「凌虐他、對不起他」,要把全家燒死才甘心、才能洩憤,這樣有天理嗎?

翁仁君的老父、老母與當實習醫師的兒子、女兒都在大火中喪命,連妻子也嚴重灼傷,他認為「啃老族」永遠都不會滿足,還認為自己的失敗都是家人害的,真是家庭悲哀。翁仁君氣憤「全家的包容,下場是死了那麼多人!」,在除夕夜遭一網打盡。

翁仁賢反駁稱,家人都很會說話,但不會做人。法官定6月22日繼續審理。

(聯合報)
--
衰!休假消防員救人沒救活 檢察官要找他「釐清死因」

消防界今天流傳一則「檢察官找消防員」網路貼文,署名澎湖地檢署檢察官,指一名婦人身體不適死亡,一名休假中的消防員曾協助施救,希望尋找該員釐清案情;不少消防員留言表示,同仁怕惹禍上身,沒人敢承認,還有人戲稱「快逃」,凸顯消防員擔心救人挨告問題。

貼文指出,本月6日上午,一名年約60歲婦人在澎湖縣七美鄉大師風景區身體不適,後來不幸往生,死者家屬及到場急救的消防員均稱,一名自稱消防員的民眾協助搶救,希望找到該名消防員釐清死亡原因。

該名檢察官留下聯絡方式,強調目前不是要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且緊急醫療救護法第14條之2第2項,保障非值勤時間的救護人員。

該則貼文上傳臉書「靠北消防」,引起消防員熱議,有人說不會見死不救,但也不敢隨意出手相救,否則出人命很麻煩,有人批評「現在救人都要被法律放大嗎」、「每次非上班時間協助救護都真的很怕被告」,也有聲音認為只是協助調查,盡責的檢察官辛苦了。

台北市一名消防小隊長說,台灣社會不尊重專業,家屬動輒興訟究責,若死在救護車上就告救護員、死在醫院就告醫師、找不到人告就提國賠,消防員挨告還要寫報告應付內部調查,運氣不好鬧上媒體很難看,「救活大家拍拍手,沒救活等著入地獄!」

根據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救護人員以外之人或救護人員於非值勤時間,為免除他人生命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規定。

但有基層救護員認為,刑法或民法的免責規定,仍有「避難行為過當」或「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的相關責任,認定標準模糊,即便打贏官司,早已被連剝好幾層皮,「休假多管閒事要有心理準備!」

(聯合報)
--
台灣年輕人愛唸書 青少年勞參率只有三成

勞動部公布去年青少年(15-24歲)勞動統計報告,台灣因為大學普及及就學年限延長,青少年平均勞動參與率為31.37%,雖逐年上升,但較日本、新加坡及美國低很多,凸顯年輕人國人「晚進早出」現象。去年青少年就業者每月平均收入為2萬5241元,較前一年增加1113元,增幅近四年最高。

勞動部每年運用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及「人力運用調查」資料,綜合分析15-24歲青少年勞動參與、就業、轉職及失業狀況。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青少年勞動力人數92.6萬人,勞動力參與率31.37%(男性為32.64%,女性為30.07%),較一年上升1.13個百分點,但遠較其他國家低,如新加坡39.4%,日本44.8%、美國55.2%,只較韓國30.5%高。

去年青少年就業人數為81.4萬人,大學及以上占47.99%最高,高職占30.22%次之,原因是高等教育普及,十年來大學及以上就業者比率明顯提升,由95年之23.71%升至105年47.99%,上升24.28個百分點。

隨著產業結構以服務業占大宗,去年青少年就業人數也以服務業占69.41%最多,其次是工業占28.84%,農業人口1.4萬人。與前一年比較,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2.15%,工業增加1.48%。各行業「製造業」17.4萬人最多,占21.39%,「批發及零售業」15.7萬人次之,占19.27%,「住宿及餐飲業」14.7萬人居第三,占18.01%。

去年青少年有酬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為2萬5241元,較前一年增加1113元,增幅4.6%,若扣除利用課餘或假期工作者,收入為2萬7753元,較104年增加921元。

青少年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等非典型工作者計19.4萬人,約占24.31%,勞動部表示,主因是青少年大部分仍在學,因此只能選擇工時較短或較具彈性工作,若扣除利用課餘或假期工作者11.7萬人,非典工作比率降為9.65%。

去年青少年失業率12.12%,較2015年12.05%高。勞動部表示,主要是因青少年初入職場尚在學習摸索階段,專業職能較為不足,工作期望與就業市場現況存有差距,且多非家計主要負擔者,轉換工作頻率高。青少年失業者失業週數為19.91週,長期失業者比率為8.79%,均低於全體之25.07週及14.98%。

(經濟日報)
--
QS世界大學排名出爐 麻省理工蟬聯第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今天公布2018世界大學排行榜,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6年排名第1,國立台灣大學名列76,是台灣唯一列全球前百大的學府。台灣今年共有10所大學擠進前400大。

這是QS第14年進行世界大學排名調查。麻省理工學院改寫紀錄連續6年第一,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緊追在後。今年前10大,雖沒有新面孔,但前百大中,首次有6所中國大陸大學入列,俄羅斯大學排名也大有斬獲。

QS研究總監索特(Ben Sowter)表示,麻省理工學院是一個無與倫比創新生態系統的核心。其校友創立的公司,總營收達2兆美元,規模相當於全球第11大經濟體。然而,麻省理工穩居龍頭並未掩蓋其他的變化,英美其他大學也逐漸讓位給俄羅斯、大陸和印度等最好的學校。

QS世界大學排名每年按全球大學在研究、教學、學生就業能力和學院國際化等4大領域的6項指標評分,其中學院聲譽占不少比重(40%)。今年共為959所大學院校排名。

台灣今年前10名進榜大學的排名依序為:國立台灣大學排名第76名,國立清華大學161名,國立交通大學207名,國立成功大學222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64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89名,國立陽明大學329名,國立中山大學388名,國立中央大學391名,台北醫學大學398名。

台灣在400大以外,入榜的學校包括長庚大學排名在481到490間,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排名在601到650間,逢甲大學和輔仁大學排名在801到1000之間。

世界排名前10名大學依序為: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倫敦帝國學院、芝加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

QS世界大學排行 台大排名76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今天公布2018世界最佳大學排行榜,麻省理工學院蟬聯第1,國立台灣大學排名較去年68名下滑8名,成為第76,是台灣唯一晉身全球前百大的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名次同樣較去年下滑,從151名降至161名。

今年前4名都是美國名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蟬聯首位,第2名是史丹佛大學,第3名是哈佛大學,第4名則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第6到8名則是英國名校,依序為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以及倫敦帝國學院。

第9名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第10名則是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第11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也是亞洲排名最高的學校。

根據QS,今年排名顯示大學生不再傾向遠赴他國就讀,這可能是受到部分國家的反移民情結以及移民控制政策壓力影響。如果英美名校對於學生的吸引力降低,歐洲的大學可能受惠。

中國大陸共有39所學校上榜,晉身全球前百大的有6所,比去年增加2所。當中排名最高的是北京清華大學,排在第25名,其次是第38名的北京大學。

台灣的大學今年有16所上榜。國立台灣大學排名76(降8名),國立清華大學161名(降10名),國立交通大學207名(降33名),國立成功大學222名(升19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64名(降21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89名(升21名),國立陽明大學329名(降21名),國立中山大學388名(升7名),國立中央大學391名(升20名),台北醫學大學398名(升3名)。

(中央社)
--
台大下滑至76 清交也退步

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昨公布最新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包括台大、清大、交大等共10所學校進入前400大,但唯一進入百大的台大排卻名下滑,由68名退至76名。台大表示,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台灣願意投入高階研究的學生卻越來越少、教育部補助經費也下降,學校自然沒有足夠能量往前衝。

台大:論文引用下降較多

台灣進榜排名最好的是台大第76名,比去年退步8名,其次是清華大學,今年第161名,比去年退步10名,交通大學則由174名退至207名。

台大研發長李芳仁表示,在QS評比的各項指標中,台大的國際聲望持平,下降較多的是論文引用部分,但這是相對的分數,台大並未退步,只是其他國家進步更多,導致排名下滑。

碩博生少、經費挹注大減

李芳仁分析,打國際盃最重要是人力和經費,但面對日益競爭的國際化環境,台灣學生就讀碩博士的意願下降,教育部的補助經費也下降,過去台大邁頂計畫一年經費30億,現在被砍到剩18億元,削弱學校打國際盃能量。

李芳仁感嘆的說,高教需要長期投資,效果無法立即兌現,最重要的還是經費挹注,對岸的研究經費是我國的3至5倍,影響了我國優秀人才透入高階研究的意願,人才不斷流失,大學延攬人才困難重重,只好努力「新南向」,但這也不是長遠的解方。

「新南向」不是長遠解方

李芳仁說,此次排名下滑台大會有所警惕、繼續努力,但還是希望教育部能多多挹注經費,支持學校向前衝。

今年也有幾所大學排名進步,成功大學由去年241名進步至222名,台灣師範大學由去年的310名進步到289名,中山大學由去年395名進步到388名。去年不在榜內,今年新進榜的則有中央大學391名、台北醫學大學398名。

而北醫大是進榜的10所大學中唯一的私校,北醫大校長閻雲表示,這是難能可貴的成就,近年來北醫大挹注大量經費提升教學品質,同時也聘請頂尖學者加入,積極走向國際,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耶魯大學及梅約診所等機構及大學合作,提高國際學術影響力。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6-09/clipping/656/b08a00_t_01_02.jpg

高教打世界盃 先打破反精英

台大國際排名退步無疑是一種「警訊」,暴露出台灣在打世界盃最關鍵的經費和人才」,都還差人一等,但台灣身為小國,教育經費如何增加仍難與大國相比,只有打破目前瀰漫的「反精英」思維,讓資源更集中挹注,並且重點發展台灣的特色領域,才能在日益競爭的國際學術舞台上殺出一條血路。

回顧台大近5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分別是82、76、70、68、76,表現最好的一次是去年的68名,由此可見,台大在整體教育經費未增加、人才大量流失的現況下,充其量只能擠進百大、辛苦維持排名,至於擠進前50大,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排名前進的關鍵就是經費挹注,大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就是最好的例證,過去台大還能與這兩校匹敵,但近年來進步速度飛快,已將台大狠甩在後,兩校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各約18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台灣高教整年度的600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整體教育經費不足正是台灣的小國弱勢,在先天條件不良前提下,許多大學校長老早喊出高教資源應集中,教育部必須重新調整資源分配的方式,不該一味追求均衡發展,更該集中火力、重點發展打世界盃的學校,才有望提升國際排名以及台灣高教的國際能見度。

但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教深耕計畫」,不但經費沒擴充,更要減緩過去「重研究、輕教學」的狀況,可預見的是,台大分得的經費將變少,更難支持其在國際上與他國競爭。教育部的作法某種程度反應社會的「反精英」氛圍,恐讓台灣在國際舞台逐漸被邊緣化。

除了資源分配的調整外,特色發展也是另一個選項,以理工科系來說,國外比台灣國際排名好的大學比比皆是,但若是中華文化、台灣文學或是華語文教學等相關領域,全球上沒幾個國家能與台灣相比,若重點發展這些項目,提升文化相關領域的能見度,或許能為台灣高教開創新契機。

(中國時報)
--
松機20年難遷? 民航局長挨批

松山機場是否應遷離現址?昨天上午舉行的桃園機場發展論壇,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重提舊議,要求松山機場遷址;民航局長林國顯直言20年內不可能,慘遭綠委批判,他下午改口表示,松機遷移牽涉太廣,只要政策明確就會配合執行,目前松機與北市應該學習如何妥善相處。

林欽榮表示,松機運量已經飽和,加上政府用1138.5億元打造機場捷運,松機的功能已可被替代,遷移後台北的天空才能解嚴;松機一半的土地可打造成森林公園,便捷的捷運路網,將帶動台北、新北、桃園、基隆成為首都圈,彼此共榮發展。

林國顯直言,松機遷移至少20年內不可行,但後來解釋,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20年之久,當機場與都市一時無法切割,要如何共同發展,還需要一起努力。從機場營運者的角度來看,現階段民航局努力的目標就是讓松機與北市共創多贏。

林國顯強調,機場是城市門戶,也是國際競爭力指標,像倫敦即擁有5個國際、國內線機場,市民並未排斥;台灣高鐵通車後,松機除了可安排國內線,也可與東京、上海等4個大都市的機場對飛,實際輸運功能仍很重要。

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曾大仁坦言,桃機一開始就定位為國際機場,並非國內、國際線並用,若真要把松機併入桃機,就要做設施上的調整,要等政策確定才能準備。他說,松機遷入桃機不僅是航空技術及管理的問題,還牽涉都市發展、國家空運政策,都要經過更周全的討論。

民間學者政大教授、前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也說,松機還有國防需求,站在實際的角度評估,松機搬遷至少得等桃機第3跑道於2025年啟用、桃機第3航廈於2030年落成,至少10年內無法搬離現址。

張金鶚認為,北市與民航局都出於本位主義,松機遷移不該淪為政治決策,應由專業主導,先做出精確的利弊評估,再決定是否搬遷。

(中國時報)
--
高鐵今年不漲價

台灣高鐵(2633)今年符合調高票價基本費率標準,北高來回最多可調漲160元。不過,高鐵董事會昨(8)日通過,決議維持現有計算方式,暫時不調整票價,未來將透過優惠促銷、套裝旅遊等方式提高離峰載客率,維持營運動能。

根據高鐵局3月底公告,今年因符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累積變動率達3%條件,高鐵票價基本費率將由每人每公里4.009元調升至4.134元,換算北高來回票價將可調漲160元,當時大股東交通部就已表達不樂見調漲票價的態度,高鐵董座江耀宗也回應,內部對於調整票價沒有預設立場,會依程序提出調漲與不調漲的看法,並交由董事會討論,經昨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暫不調整基本費率及票價。

高鐵表示,關於相關票價議題,將交由經理部門定期進行整體評估,考量社會經濟環境情勢、公司營業成本、市場競爭力及旅客需求後,適時向董事會提報。

近期高鐵營運狀況持續好轉,隨著搭乘人數提升,5月又有端午連假帶動下,營收一舉衝上37.09億元同期新高,為排除一次性認列收入後的歷史單月次高,僅低於今年1月38.77億元;前5月營收達181.45億元,年增8.6%,累計旅客人數2,515萬人次。

(工商時報)

生活

麥當勞刷卡消費 最快年底前上路 22家銀行信用卡合作 1000元以下免簽名

點餐方便
最快今年底前,民眾到全台超過300家的麥當勞門市點餐,將可以用信用卡刷卡消費了,首波包括中信銀、台北富邦銀、華南銀、第一銀等超過20家銀行上線,下一階段麥當勞更擬引入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點餐消費更快速,速食業也將全面進入電子支付時代。

據了解,聯合信用卡中心(NCCC)已和麥當勞簽約,由聯合信用卡中心擔任麥當勞的收單行,並引入「信用卡小額支付平台」服務,民眾只要持有和此平台合作的22家銀行信用卡,就可刷卡消費,1000元以下交易免簽名。

加入小額支付平台
據聯卡中心資料顯示,這22家銀行包括中信銀、台北富邦銀、花旗銀、玉山銀、華銀、一銀、兆豐銀、安泰銀、聯邦銀等;而全台「刷卡王」國泰世華銀則仍洽談中。
據透露,麥當勞將是今年聯卡中心做小額支付的要角,聯卡期盼透過麥當勞加入「小額支付平台」後,可以帶起其他速食連鎖店加入的效應,推動全面電子化。
目前麥當勞僅推出「儲值卡(點點卡)」,還不能刷信用卡,民眾點餐還是得「掏現金」。

單價低但交易量大
銀行主管說,過去數10年,麥當勞遲遲無法引入信用卡,主因是每筆消費金額低,若銀行要做收單、刷卡,根本不敷成本,對麥當勞來說,也不願支付高額手續費給銀行。
聯合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林棟樑說,這類消費單價低、且交易量大的特約商店,如速食店、便利店或是停車場,就適合導入「小額支付平台」。據資料顯示,目前包括多家停車場、OK便利超商都有引入該平台,麥當勞則是年底前導入。
林棟樑說,該平台最大特色是,小額商家支付的手續費,比一般特約店還低,且一次提供多家銀行信用卡,可提高商家接受刷卡交易意願,有助提升商家業績。
他說,對銀行來說,雖拿到的手續費較低,但可以打入過去無法接受信用卡的商家,有助提升刷卡交易量,達到「聚沙成塔」效果;對民眾而言,可接受刷卡的商家增加,使用卡片的交易機會提高,民眾消費也更加便利。

一銀ATM將進駐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銀主辦台灣麥當勞出售的50億元聯貸案,也意味一銀和麥當勞將展開全面性的合作,包括一銀ATM進駐麥當勞、或是信用卡專屬優惠權利。
據了解,一銀曾經向麥當勞洽談合發聯名卡的可能性,惟麥當勞表示,目前麥當勞在世界各國都沒有合發聯名卡的案例,主因是美國總部政策,一銀可能得再和麥當勞細談其他合作內容。
麥當勞是在今年初,敲定將台灣麥當勞賣給由國賓飯店總經理李昌霖主導的團隊,且李昌霖也與一銀談定50億元貸款案。

信用卡小額支付概況
★業務內容
◎對消費單價低、交易量大的特約商店提供「小額支付」
◎目前包括停車場、OK便利超商都有使用該平台
◎加入該平台的銀行,民眾可持該銀行信用卡,到簽約特約商店,如麥當勞刷卡消費
★交易方式
◎刷卡1000元以下免簽名,1000元以上則回歸一般信用卡消費方式(須簽名)
★加入該平台的銀行
◎目前共22家:包括台北富邦銀、中信銀、花旗銀、玉山銀、元大銀、第一銀、華南銀、兆豐銀、安泰銀、聯邦銀等
◎未來還會有銀行加入
★主要競爭對手
◎提供小額支付的電子票證機構,如悠遊卡、一卡通

(蘋果日報)
--
(自由時報)
--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國際

康梅作證控 川普政府說謊 留談話紀錄自保 刻意放給媒體 啟動司法調查

5月9日突遭美國總統川普開除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康梅,台灣時間昨晚10時起於國會聽證會作證,是他被炒後首度公開現身,備受關注。他證實川普曾要求他效忠、施壓他放過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還說每次談話後他都留下紀錄,因「擔心他(川普)會說謊」,給川普一記強力的還擊;他更說川普開除他時指控「FBI內部一片混亂」是詆毀他、「明顯說謊」,但被問及是否認為川普干預調查、妨害司法,康梅迴避:「那不是我能說的。」

康梅(James Comey)昨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作證時,談到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在他被開除後稱FBI混亂、對領導者缺乏信心的言論,「那是謊言,就這麼簡單,政府詆毀我和FBI。」這場被稱為「世紀聽證會」吸引眾多媒體搶位,開放給民眾旁聽的座位,早在清晨5時就已形成排隊人龍。

晚宴不斷要求效忠
委員會前天先公布康梅長達7頁的開場聲明,他描述和川普9次單獨接觸,包括電話及面對面交談。今年1月6日,他出席對川普的情報簡報會,並單獨對川普報告一份有關川普「淫穢但未證實」的文件。會後,他上一車便用筆電記錄會議細節,這也成為他日後與川普接觸後的標準程序,他指過去從未記錄與總統布希、歐巴馬的接觸,與川普會後開始是因為擔心川普對於會議的內容說謊:「這(記錄)不單為了保護我,也為保護FBI。」
同月27日,川普邀他到白宮單獨晚宴,席間川普對他說:「我需要忠誠,我期待忠誠。」康梅說他沒有動作、出聲、臉上無表情,「接著是尷尬的沉默,我們在靜默中對視。」後來川普又說了一次:「我需要忠誠!」康梅回答會對誠實以對,川普說:「這正是我要的,誠實的忠誠。」

施壓放過通俄弗林
2月14日康梅赴白宮參加反恐簡報,川普要康梅會後單獨留下,談論身陷「通俄」醜聞、剛去職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川普說弗林「是個好人,我希望你讓這件事過去。」意指FBI對弗林的調查,康梅回答:「我同意弗林是個好人。」這也是法律專家最關注的一次會面,川普的言論可能干預調查,涉妨害司法,此為聯邦罪行,足以構成彈劾理由。
康梅在聽證會上表示,他沒立刻拒絕川普的要求是因當時「驚呆了」感到「困惑與憂慮」,只能複述「弗林是好人」。他指川普沒有明確命令FBI停止通俄門調查,但是「我和美國總統在一起,他說『我希望這樣』,我視為他要我這樣做。」他也說當他把當天的會面告訴FBI其他資深官員後,同仁對川普此舉同感驚嚇及憂心。不過他拒絕評論川普此舉是否涉妨害司法,認為應該是特別檢察官職責。
康梅被川普革職後,媒體才得知他在每次與川普談話後留有記錄,他昨承認授意朋友洩漏給媒體,希望此舉能促成設立「特別檢察官」監督整起通俄門調查。司法部上月17日任命FBI前局長穆勒為特別檢察官,監督相關調查。

美股早盤同步小漲
康梅的書面與口頭證詞都將成為證供,白宮對聽證會嚴陣以待。但截至台灣時間今凌晨0時30分截稿前,川普或白宮都尚未有回應。儘管康梅出席聽證會吸引大多數媒體的關注,但是由於他事先提供了書面證詞,投資人認為他的發言沒有太多意外,美股三大指數早盤同步小漲。

康梅作證Q&A
Q:康梅的證詞是否會導致川普被彈劾?
A:未必。他的證詞會增加川普的麻煩,但彈劾須眾院絕對多數同意,眾院現由共和黨控制,雖有共和黨人反川普,但是否會因康梅證詞,贊成彈劾川普,仍是未知數。
Q:如康梅證詞無法彈劾川普,是否會對川普造成進一步傷害?
A:他作證勢必會有限度地透露更多通俄門細節,料將動搖川普人馬根基。
Q:康梅被開除和在國會作證,是否會引發憲法危機?
A:輿論認為,川普有權開除康梅,未觸違憲紅線。但許多評論家擔心,此舉會促進總統專制,影響司法獨立。
Q:川普為何開除康梅?
A:川普起初宣稱是司法部長塞森及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的建議,後改口說早計劃要開除康梅。之後受訪又稱,開除康梅時,心裡一直記得「俄羅斯的事」。川普的對手則稱,對川普而言,康梅太危險,一定得被除掉。

川普自認拔肉中刺 遭反擊難招架

川普上月9日開除康梅時,應該以為自己終於除掉肉中刺,但沒想到已在華府打滾30載的康梅不是省油的燈,竟在國會作證前夕先公布書面證詞,指控川普曾要他別再查涉嫌勾結俄羅斯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讓川普再陷涉嫌妨害司法的陰霾中。
現年56歲的康梅曾在紐約州跟華府擔任聯邦檢察官,2003年出任司法部副部長。

重查電郵門掀波
隔年布希政府想逼當時臥病在床的司法部長阿夏克羅特夫延長國家安全局非法監聽人民計劃,康梅及時趕到醫院阻止,而聲名大噪。
康梅2013年獲時任總統歐巴馬任命為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去年初槓上蘋果公司要求協助解鎖加州恐攻嫌犯的iPhone手機,在11月總統大選投票前夕,宣布重啟調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電郵門」醜聞,雖然最後決定不起訴,但希拉蕊認定是康梅害她輸掉總統大位,川普就職後決定讓康梅留任FBI局長,被認為是犒賞康梅。
但川普在開除康梅後罵他愛現,「是個貨真價實的瘋子」。唯康梅長袖善舞,總在完美的時間公布對川普的不利指控,還是華府菜鳥的川普根本無力招架,川普的幕僚計劃康梅在國會作證時,要讓川普「忙到沒有時間發推特」,免得再捅漏子。

(蘋果日報)
--
柯米國會作證「川普政府謊話連篇」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八日前往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指控川普政府「謊話連篇」,破壞他個人與FBI的名譽,但不願就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停止調查因違法與俄羅斯高官私下接觸而下台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之舉是否涉嫌妨礙司法表態。柯米七日午後已提前公布七頁的國會作證開場聲明,證實川普確實曾要求他效忠、停止調查弗林,以及公開表示川普並未因通俄門事件遭到調查。

證實川普曾要求效忠、停止調查弗林

柯米在國會聽證上表示,他不會重複書面證詞的說法,對川普上月九日突然開除他後的說詞不斷反覆「深感困惑憂慮」;儘管法律並未要求必須要有理由才能開除FBI局長,但川普政府之後卻開始誹謗他與FBI,誣指FBI一團亂以及對領導人失去信心,「謊話連篇……我對FBI同仁與美國民眾得聽到這些(謊話)深感遺憾。」針對川普要求停止調查弗林是否涉及妨礙司法,柯米說,川普此舉是否企圖妨害司法不是他說了算,但坦承川普此一要求「令人不舒服與不安」。

柯米說,二○一五年夏末,FBI即開始察覺到俄羅斯進行網路攻擊,他確信俄羅斯曾干預去年美國大選,但他也對去年大選並無作票情事有信心。柯米說,川普並未要求他停止調查俄羅斯在去年美國大選選戰中的角色。

主動外洩對話 為求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

柯米並坦承,他主動外洩與川普的對話細節,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促使司法部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川普政府。被問到他是否認為川普與俄羅斯勾結,柯米說會在秘密會議回答。

柯米在七日的預發證詞中鮮活詳盡地回顧他與川普的多次一對一對話,以一月二十七日的白宮晚餐為例,柯米描述川普起初問他是否想繼續當FBI局長,「我的直覺告訴我,這種一對一會面以及首次論及我的官位的藉口,意味這場晚餐,至少部分是要讓我主動乞求保住官位以及製造出某種恩庇關係」;當川普開口要求柯米效忠後,柯米描述現場只有一片尷尬沉默。柯米拒絕對川普效忠,而川普則否認曾要求柯米效忠。

柯米書面證詞要點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在國會作證公布的證詞內容,他作證要點大抵上不脫以下四件事:

◎放弗林一馬:柯米將證實,川普在今年二月曾要求柯米停止調查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川普告訴他:「弗林是個好人,經歷了很多事……我希望你能答應放手,放過弗林。」

◎尷尬的晚餐:柯米將略述川普曾在今年一月二十七日的一場白宮晚餐會上要求他效忠,但遭他斷然拒絕。接著川普告訴柯米:「我要忠心,我期待忠心。」語畢兩人沉默以對,現場一片尷尬。

◎撥雲見日:柯米將透露,川普對於自己的總統任期遭通俄門調查糾纏頗為惱怒,在電話中「他形容俄羅斯調查是破壞他代表國家之能力的『烏雲』……問我們能做些什麼好『撥雲見日』。」

◎跟妓女無關:今年一月六日柯米曾與總統當選人川普在紐約川普大樓會面,柯米簡報川普即將面臨一項「淫穢但未經證實」的指控,即二○一三年他曾在莫斯科飯店召妓。川普曾怒斥此非事實,甚至在三月與柯米見面時仍相當不滿。

國會可能調查川普妨害司法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的國會證詞,有可能導致刻正進行中的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調查轉向,改為調查美國總統川普涉嫌妨害司法。法律專家對此看法分歧,有人認為柯、川對話雖不得體也不妥當,但沒人會因為粗魯或犯蠢而遭起訴;但也有人說,柯米證詞已提供川普妨害司法的強有力證據。

除了FBI外,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也正針對俄羅斯干預大選與情報蒐集政治化進行調查,其中又以參院的調查被國會兩院的民主、共和兩黨人士視為是最全面性與高階的國會調查;倘若柯米的證詞暗示川普的行為構成妨害司法,參眾兩院司法委員會有可能會展開相關調查,其中眾院司法委員會還是討論啟動彈劾程序的起點。

但法界人士對於川普的行為是否構成妨害司法看法不一。康乃爾大學法學院教授歐林說,儘管川、柯的所有會面都缺乏將川普定罪的直接證據,然其整體交流暗示川普的行為有以權謀私之嫌;從川普要求柯米效忠、川普要柯米停止調查弗林、川普在柯米拒絕停止俄羅斯調查後開除柯米,到川普在全國電視上坦承開除柯米是因為俄羅斯調查而非其他理由,當把這所有片段聚集在一起,不啻就是妨害司法。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古德曼稱川普要求柯米停止調查弗林是柯米證詞中「最具毀滅性的揭露」,川普企圖保護弗林為干預司法提供「強有力證據」。任教於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的前聯邦檢察官歐蘇利文認為,川普在要求柯米放弗林一馬之前特地清空房間,就證明川普自己也知道「他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停止調查)有問題」。

退休的資深FBI官員艾瑞納說,川普的停止調查要求並不妥當,但應該還沒有到跨越犯罪門檻的地步。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系教授楚利也說,儘管川普私下要柯米放過弗林的作法並不妥當,但並不是說話口氣像黑幫老大的人就是黑幫老大,「我們不會因為人粗魯或犯蠢而將之起訴」。

槓川普 柯米每招皆精準

遭美國總統川普開除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在華府打滾多年,經常能挺過內部權力鬥爭。這次柯米槓上川普,充分展露他在政治上的機智,也顯示出為何美國總統通常不願意拔掉他們的FBI局長。

適時公布證詞 打臉閣員

柯米七日選擇在國家情報首長柯茨、國家安全局(NSA)局長羅傑斯作證稱川普未施壓介入「通俄門」調查之後馬上公布書面證詞,時間點計算精巧,不僅立刻將華府政治圈的談話轉回他宣稱的總統試圖封殺FBI調查俄羅斯介入大選疑雲,加上柯米八日在國會作證有部分會透過電視轉播,這些都令白宮處於挨打局面。

前總統歐巴馬的資深顧問菲佛(Dan Pfeiffer)說:「自從柯米被開除後,他每次出招都打得漂亮,掌控對事情的敘述,並且維護他博得的正直和專業名聲,而川普一開口或者登入推特,只會令他自己的情況每況愈下。」

當天稍晚,川普團隊公布律師卡索維茲(Marc E. Kasowitz)的聲明,試圖使局面對自己最有利。這份聲明重點放在柯米證詞中證實他曾向總統保證非調查對象的部分,而未提柯米在證詞中同時也說,總統試圖封殺針對前國安顧問弗林的調查。

卡索維茲的聲明是由前一天才開始為他效力的共和黨資深操盤手科拉洛(Mark Corallo)發送。科拉洛曾任布希總統時期司法部長艾許克洛夫的發言人,二○○四年柯米擋下布希政府尋求重新授權一項被司法部認為違憲的監聽計畫時,科拉洛是盟友,當時與柯米聯手的FBI局長穆勒,如今肩負指揮FBI通俄門調查行動。

幕僚認為,政治素人川普開除柯米時,並不太了解此舉正為自己招來麻煩。共和黨資深策士麥登(Kevin Madden)說:「對總統和他最死忠支持者來說,最大挑戰在於柯米二十多年來在執法部門建立起非常好的聲譽。」

(自由時報)
--
柯米作證 參院追根究柢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上月遭美國總統川普開除,他今天前往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並在證詞中披露川普當面告訴他「我需要忠誠」,還要他放過涉及「通俄門」案的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參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華納在聽證會開場白說,柯米的證詞顯示川普已違反水門事件後,為防止白宮干預FBI調查訂定的明確方針;而柯米遭到開除及其證詞引發許多不同及令人困擾的問題,參院必須追根究柢。

這場聽證會堪稱是「世紀聽證」,聽證會上午十時開始,清晨七時許場外已有上百位民眾排隊等著進場,一位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的民眾表示,她五點即到場排隊。聽證會在哈特參議院辦公大樓舉行,會場內外警力戒備,未事先報名預留媒體席次的記者也不得留在會場內,預留的一百廿六個記者席座無虛席。此外,華府至少有三間酒吧提早在上午九時卅分營業,轉播這場聽證會,其中還有酒吧提供特別菜單,包括「Covfefe」調酒、「FBI」三明治等。

參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柏爾在開場致詞說,看了柯米的書面證詞提供,很感謝他的坦白,相信對於俄羅斯是否介入去年總統選舉等相關調查有幫助;柏爾說,美國人民需要聽到柯米方面說法。

柯米表示,對於川普開除他的理由,包括稱他去年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林頓「電郵門」案處理不當,他對此感到疑惑,也認為不合理;他說,「我在聯調局沒有做錯事。」但川普政府卻用謊言將他和FBI汙名化。柯米並說,他想告訴美國人民,FBI誠實、堅強,且永遠獨立。

在聽證會前一天,參院情報委員會就搶先公布柯米的書面證詞,柯米的書面證詞說明他與川普對話的內容與情境,並提及川普曾致電柯米,說明他與俄羅斯沒有任何關係,柯米之後向川普解釋,他已向國會領袖報告FBI在調查哪些人,也告知沒有調查總統。川普的私人律師卡索維茲在柯米的書面證詞曝光後發布聲明指出,川普很高興柯米終於公開證實他並未因任何俄羅斯相關案件受到調查,川普感覺完全獲得平反。

柯米的證詞長達七頁,記錄他與川普從一月到四月期間五次會面與通話的過程。兩人在一月廿七日共進晚餐,川普詢問柯米是否希望留任,柯米表示熱愛這分工作,且打算做完任期,川普說:「我需要忠誠,期待忠誠。」之後兩人陷入尷尬的沈默。柯米描述,川普最後又說,「我需要忠誠。」柯米則回答,「我將永遠誠實以對。」

開除柯米 「川普最嚴重失算」

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突然開除聯邦調查局前局長柯米,等於讓柯米可公開透露川普上任以來,也許是殺傷力最強的內幕。柯米以前的同事和法律分析員指出,撤換柯米可能是川普最嚴重的失算。

由於涉及川普要求柯米輸誠及企圖阻止聯調局調查俄國干預去年大選的爆炸性內幕,使得柯米八日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變成高度受矚目的電視直播活動。

今日美國報報導,曾與柯米合作的聯調局前助理局長史威克表示,川普誤解柯米的性格,如果他曾研究柯米,就會悄悄的讓通俄案調查繼續進行,「川普挑戰情治界明智嗎?我想現在他知道答案了」。

柯米宣稱,他和川普獨處時,川普施壓要他放過對白宮前國安顧問佛林與俄接觸的調查。分析人士表示,柯米作證前提交聲明所描述的經過,足以造成巨大傷害,至少可能重燃妨礙司法的指控。

前國家情報總監克拉卜去年提出政府評估,指稱俄干預美大選。他七日在澳洲更進一步提出,尼克森總統走上下台命運的水門案醜聞,和川普政府面臨的危機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柯米在七日的聲明中扔出最新震撼彈,使司法部長塞辛斯也面臨審視,因為柯米證實他曾請求塞辛斯協助把聯調局與川普隔離,但沒有成功。這個爆料,為調查川普陣營「通俄門」事件的國會委員會和特別檢察官穆勒,提供新材料。

曾任政府官員的聖母大學法學教授庫若雷指出,如果柯米確曾因川普的壓力向司法部長塞辛斯求助,而塞辛斯後來參與柯米被開除一事,這將使司法部陷入大麻煩。

柯米證詞 對川普的殺傷力有多大?

聯邦調查局前局長柯米的書面證詞是否對川普構成殺傷力,法律專家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川普只是說了不得體與不當言論,也有人認為川普已妨礙刑事調查,足以被彈劾。

儘管柯米的陳述,的確已足供眾院和參院委員會開始召開聽證會和傳喚證人。不過,柯米的證詞雖可能讓不少人認為川普妨礙司法調查,這項證據是否足以將川普定罪或彈劾,屬於另一層次問題。

妨礙司法屬於聯邦罪,但能否起訴現任總統是個未決問題。妨礙司法也可成為彈劾理由, 但彈劾文必須通過國會眾議院,目前眾院由共和黨把持,儘管柯米公布的陳述頗為詳細且具有殺傷力,共和黨議員七日已群起擺足「勤王護駕」的架式。

觀察家說,柯米的陳述,將讓調查川普陣營「通俄門」案的國會和特別檢察官加強調查力道,成為共和黨議員難以視若無睹的有力證詞。此外,川普否認曾要求柯米輸誠,與柯米的說法矛盾,川普如果在宣誓之下不改其詞,可能被控偽證。

專家指出,證詞中最具殺傷力者,是與白宮前國安顧問佛林相關的部分。二月十四日,川普在白宮先支開司法部長塞辛斯與其他官員,獨留柯米,再告訴柯米希望他能對佛林通俄門案放手。

紐約大學法律教師古德曼說,這項證詞紀錄了川普試圖妨礙佛林案的調查;曾任聯邦檢察官的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歐蘇利文說,川普支開所有人再與柯米對話,是川普「明白自己行為有問題」的證據。

不過,小布希政府的風紀顧問潘特說,需要多些證據才能確定川普是否妨礙司法。他說:「關鍵在於(川普)是否威脅說,若柯米不從命,就要把他革職。」

潘特說,即使川普要求輸誠、要柯米停止調查、柯米後來真的丟差,三者合而為一可成為證據,但這項證據仍須「取信於陪審團」。

新聞眼/柯米證詞重點

●1月6日在川普大樓情報簡報後獨處

柯米告知川普,聯邦調查局未調查他個人。柯米覺得必須將自己和川普的第一次對話記錄下來,立刻在車上用筆電打備忘錄,此後每次和川普單獨對話都立即留下書面紀錄。

●1月27日白宮雙人晚餐

川普問柯米是否想繼續當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答是。柯米感覺川普想營造主僕關係,感覺不妥,因為FBI傳統上具有獨立地位。川普說需要忠誠,柯米沒有說話、行動或改變面部表情,雙方默默看著彼此。

●2月14日白宮簡報會後獨處

川普說,(前一天辭職的國安顧問)佛林和俄羅斯人通電話沒犯錯,但他誤導副總統。川普要柯米放過佛林,柯米未說會放手。

●3月30日川普打電話給柯米

川普形容通俄調查是烏雲,妨礙他行使總統職權,說他和俄國沒關聯。川普問如何解開疑雲,柯米回答,正盡速調查,如果未發現任何東西,將大有好處。

●4月11日川普打電話給柯米

川普問,柯米對他要求柯米公開澄清他本身未受調查的要求有何作為,柯米回答,已將要求轉達司法部代理副部長,但無回音。川普說,或許他會找人聯絡司法部代理副部長。

柯米:擔心川普可能說謊 因此留下對話紀錄

上個月遭美國總統開除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James Comey)8日上午10時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公開作證;柯米說,因擔憂川普可能會對兩人會談的本質說謊,因此他選擇紀錄兩人會談內容。

柯米還說,他也曾與前總統歐巴馬、小布希對話,未曾感到需要留下紀錄,但和川普會談,因為複雜的因素,讓他覺得有必要。

根據柯米的書面證詞,其備忘錄寫道,川普曾經要求柯米對他忠誠、希望柯米放過白宮前國安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希望柯米找出方式讓外界知道川普未因俄羅斯相關案件受到調查等。

當問及柯米為何不在當下告訴川普「這是錯的」,柯米回答,「好問題」,若他當時更堅強,也許他會如此做,但他當時感到震驚。

柯米8日在聽證會的開場致詞表示,川普政府在開除他之後的對外說法是謊言,他對於開除理由感到疑惑,且認為不合理;柯米說,想告訴美國人民,聯調局誠實、堅強,且永遠獨立。

川普在5月9日無預警開除柯米,理由是柯米無法有效領導FBI;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Rod Rosenstein)致川普的建議信件中指出,他無法捍衛柯米處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林頓「電郵案」的調查結果。

參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柏爾(Richard Burr)在聽證會開場致詞時表示,他看了柯米的書面證詞,很感謝柯米的坦白,相信對於俄羅斯是否介入去年總統選舉等相關調查有幫助;柏爾說,美國人民需要聽取柯米方面的說法,就像他們也需要聽取川普對事件的描述。

美國參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華納(Mark Warner)指出,柯米的書面證詞非常令人不安;華納說,這不是政治追殺,不是假新聞,而是保護美國面對短期內不會消失的新威脅。

聽證會在哈特參議院辦公大樓舉行,會場內外警力戒備;上午7時許,場外已有上百位民眾排隊希望參與這場「世紀聽證」,但觀眾席僅80多個座位,一名得以入場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的民眾表示,她清晨5時即到場排隊。

柯米:真希望與川普的談話有錄音帶 全場爆笑

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開除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James Comey)後,曾推文警告柯米別再向媒體洩密,並稱「最好希望我們的談話沒有錄音帶」;柯米8日在參議院作證時談及川普的推文表示,「老天,我真希望有錄音帶。」全場發出爆笑聲。

加州聯邦參議員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對柯米說, 「你又大又堅強,我知道橢圓形辦公室有時挺嚇人,你為何沒站出來跟總統說:『總統先生,這樣做是不對的』、我無法和你討論此事(指調查通俄門相關)。」

柯米答,「好問題! 如果我更強壯一點,我會。」我對(和總統)對話很驚愕,當時我在腦中揣摩思量該怎麼回應。老天,我真希望有錄音帶。我記得我告訴他,我同意他是好人,但不同意他要我做的事,也許別人比我更堅強,不知道還有沒下次機會,但我希望下次我會回答得更好。

這是柯米遭解職後首度赴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公開作證,他多次被問及為何寫下他與川普的對話內容,柯米說,有許多因素導致他認為需要寫下備忘錄,考量原因包括他與川普獨處的情況、川普本人的性格,以及柯米感到需要維護FBI。

川普在5月9日無預警開除柯米,之後媒體陸續報導兩人私下談話內容;川普在12日便發表推文寫道,柯米若想向媒體洩密,「最好希望我們的談話沒有『錄音帶』。」

柯米將川普對話視為「指示」

於美國參院情報委員會作證的前聯邦調查局長柯米8日表示,他將總統川普要求他停止前國安顧問佛林案的調查,視為「指示」,還說他希望有錄音帶或錄影。

柯米同時指控,川普閃電將他開革後,川普政府還對他進行誹謗。他說:「政府當時選擇誹謗我和聯邦調查局,稱調查局一團亂,領導無方,工作人員對領導人失去信心。這些都是明明白白的謊言。」

柯米5月9日遭開革。

他告訴聽證會,川普曾一再誇讚他的表現,但他覺得有必要詳細記錄自己與總統之間的互動。

他說:「我真的很擔心,他可能就我們會面的本質扯謊,所以我認為將它記錄下來非常重要。」

(聯合報)
--
怕川普說謊 柯米自招洩密給媒體

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在遭總統川普開除近一個月後,8日首度赴參議院公開作證,他不但稱川普對外解釋開除他的理由是謊言,還說自己選擇寫下與川普的對話,是因擔心川普可能對此說謊;面對柯米直指川普說謊,白宮官員表示,「總統不是騙子」。

柯米曾主導調查「通俄門」,在調查期間遭到川普無預警解職,引起外界臆測,這次他公開赴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各界矚目;柯米在超過兩小時的公開作證後,緊接著還參與閉門聽證會,柯米的證詞對「通俄門」調查至關重要。

柯米作證時幾乎有問必答,且態度坦率,但是對於部分情事仍語帶保留,如當被問到川普有沒有和俄羅斯勾結時,柯米說,「這不是我該回答的問題」。至於柯米是否認為川普涉嫌妨礙司法,柯米則回答「我不知道」。

柯米在公開聽證會上的證詞有幾項重點:一,柯米證實川普未受到調查,川普也沒有要求他停止調查俄羅斯是否介入去年美國選舉,但川普曾表達「希望」柯米放過前國安顧問佛林;二,柯米無法回答川普是否涉嫌妨礙司法;三,柯米指控川普說謊;四,柯米希望川普能公布他所謂的錄音帶;五,柯米認為公開非機密的備忘錄,能促使特別檢察官的任命。

柯米上午出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時,首先提及自己遭開除一事,他直說,川普政府選擇誹謗他與聯調局,還說聯調局陷入混亂,工作人員對領導者失去信心,「那些都是謊言,顯而易見」。

被問及為何寫下與川普之間的對話時,柯米表示,這有很多因素,他考量與川普獨處的情況,且討論涉及聯調局核心任務的議題,以及川普的「個人特質」。

「我真的很擔心他(川普)可能會對於我們會談的本質說謊,所以我認為記錄很重要」,柯米說。

此外,柯米也坦承他透過一位親近友人將非機密的備忘錄轉交給媒體,為回應川普日前的推文,以及他認為這可能促使特別檢察官的任命;之後柯米表示,已將備忘錄交給特別檢察官。

川普在5月12日曾推文寫道,柯米若想向媒體洩密,「最好希望我們的談話沒有『錄音帶』。」柯米作證時對此表示,「老天,我真希望有錄音帶。」語畢,全場大笑。

不過,柯米的證詞也遭到不少參議員質疑,特別是針對川普希望柯米放過佛林一事,柯米為何不在當下告訴川普,這是錯的?柯米回應,這是個好問題,如果他更堅強,會如此做,但他當時對川普的話感到非常震驚。

世紀聽證會 騙子與洩密者的攻防

美東8日上午10點,高挺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走入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百位攝影記者圍繞著他拍照。台上的參議員直視獨自坐在作證席的柯米。

燈光稍暗的會場突然亮了起來,這場國際關注的「世紀聽證」正式開始。

柯米的書面證詞前一天曝光,他直接省了念稿的程序;簡短開場白後,進入詢答。

當說到川普對外解釋開除柯米的原因,柯米說,「那些都是謊言,顯而易見。」

當提及為何寫下與川普之間的對話,柯米說,「我真的很擔心他可能會對於我們會談的本質說謊,所以我認為記錄很重要」。

「說謊」立刻成為這場聽證會的關鍵字,曾主導許多調查的FBI前局長,直指現任美國總統是騙子。柯米掌握話語權,親口將「騙子」標籤貼在川普身上,為川普之後可能的反擊或辯解,設下防線。

川普私人律師卡索維茲在聽證會後發布聲明,攻擊力道由弱轉強,全盤否認柯米書面證詞稱川普曾要求忠誠、希望柯米放過前國安顧問佛林等事;接著指控柯米,為了報復而洩漏秘密資訊給媒體,是名「洩密者」。

川普與柯米之間的論戰,頓時成為一場「騙子」與「洩密者」之戰。

騙子與洩密者都不光彩,理應躲在暗處,但兩者今天的表現,卻在明暗的兩端。

向來易怒、有話直說、不爽直罵的川普,8日異常安靜,他的推特一天沒有更新推文,公開行程談話也沒有提到柯米。

川普不願親自回應,將戰場暫交給私人律師,川普方的態度,與要求公開作證、在第一線面對參議員詢問的柯米,形成強烈對比。

(聯合晚報)
--
柯米國會作證 川普:我們將抵抗並獲勝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今天在聯邦參議院發表震撼性證詞後,總統川普今天召集死忠支持者,傳達反抗訊息。

法新社報導,川普未直接提到柯米(James Comey)的證詞,他誓言將對抗他的敵人,並對試圖擾亂其總統職務的作法加以反擊。

川普在華盛頓「信仰及自由聯盟」(Faith and Freedom Coalition)活動上表示,他們將「無法讓我們從正義目標轉移,以設法阻止你們所有人」。

「我們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更有力反抗,我們絕不會放棄。」

柯米在參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指出,川普要求他「忠誠」,希望他放手不再對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進行調查。

柯米也指控川普政府說謊並汙衊他。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在新聞簡報中表示:「我能明確指出,總統不是騙子,坦白說我被那個問題侮辱了。」

川普也鬥志高昂。他說:「他們將會說謊、阻礙,他們將散播他們的仇恨及偏見,我們將做對的事情,不會退縮。」

(中央社)
--
柯米:川普愛說謊 遺憾沒錄音帶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表示,他對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確信無疑。而川普總統要求他對白宮前國安顧問佛林「通俄門」的調查「鬆手」,令他「震驚」。柯米稱,川普政府誹謗他,並散布對FBI不實的謊言。

要求結束調查佛林 令他震驚

遭川普開除的柯米8日出席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首次為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通俄門」作證。柯米告訴委員會,他在與川普首次單獨見面後隨即記錄談話內容,是因為話題涉及FBI核心責任,此外也擔心川普「可能對我們的晤面撒謊」。他兩次稱川普為說謊者(liar),還說「天啊!我希望(與川普的對話)有錄音帶」。

聽證會於美東時間上午十時(台北晚間十時)登場,先對外公開,8日下午再進行閉門聽證會。該委員會7日先行在網路上公布柯米的書面證詞。

首次見面後 記錄談話自保

柯米在書面證詞中詳述了自己遭開除前,與川普的互動。他指出,首次與川普見面是在1月6日,他與其他FBI官員到紐約川普大樓向時為總統當選人的川普報告,並與川普針對其個人敏感資訊進行了單獨晤談,他根據與同仁的事先討論,主動告訴川普FBI並未在「通俄門」案上對川普調查。

柯米步出川普大樓,隨即在FBI座車內記錄下晤面內容。總計4個月內,柯米與川普單獨交談達9次,包括3次面對面,6次通電話。

柯米說,1月27日,川普邀他到白宮一對一晚餐,席間問他是否想留在FBI。柯米在證詞中說,「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此前川普已兩度告訴他希望他留任,他也向川普保證留下。柯米說,他直覺認為川普想藉他的職務,創造某種恩庇關係,使他對FBI在行政部門的傳統獨立地位感到憂心和不安。

柯米表示,他告訴川普,在政治上自己不是任何一邊的人,「但你永遠可以仰賴我告訴你實話」。不久,川普說:「我需要忠誠,我期待效忠」。接下來是一片弔詭靜默,「我們僅沉默地看著彼此。」

晚餐結束前,川普再提「我需要忠誠」,柯米回:「你永遠都會得到我誠實以待」;川普說:「這是我要的,誠實效忠」

柯米表示,2月14日川普與他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見面時,要求他結束對佛林的調查,要他「看明白,鬆手此事」。川普告訴柯米,佛林是個「好人」。柯米說,他只回應佛林是好人,但從未允諾中斷調查。

藉職務要他效忠 涉防礙司法

柯米說,3月30日川普打電話給他,指稱有「一片烏雲」罩在他頭頂,表示自己跟俄羅斯無關,也未涉入俄國網駭,「他問我,我們如何可以把這片烏雲挪開」。

柯米指出,4月11日川普又打電問他,對於先前要求我公開澄清他個人未受到調查,做了些什麼。他告訴川普已轉達給代理副司法部長,但尚未得到回覆。川普說,「那片烏雲」妨礙了他的工作能力。

柯米說,川普告訴他,「我一直對你非常忠誠,非常忠誠;我們有『那碼子事』(that thing),你知道的」。柯米說,他未回答,或問川普所謂的「那碼子事」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柯米最後一次和川普談話;川普於5月9日突然開除了柯米。

柯米布局進攻 川普屈居下風

7日對美國總統川普來說,本來是美好的一天。他提名律師瑞伊為聯邦調查局(FBI)新局長,獲外界一致好評,讓他鬆了口氣;之後國家情報總監柯茨和國安局長羅傑斯等情治高層在國會聽證會說,川普從未針對「通俄門」相關調查向他們施壓。

政壇老手 狠K素人

川普發布瑞伊的人事案便離開華府前往俄亥俄州,但前FBI局長柯米卻在這節骨眼投下驚天動地的重磅炸藥,授權參院情報委員會「即刻」發布他為8日聽證會準備的書面證詞。這記高招迅速扭轉風向,讓他主張的「總統意圖叫停FBI針對通俄門部分調查」,重新取得主導權。

川普是華府的政治素人,但柯米不是。柯米在柯林頓、小布希總統時代,擔任司法部副部長等要職,2013年獲歐巴馬提名接替任滿的穆勒出掌FBI。柯米已是政壇老手,20年來在華府積攢豐沛人脈;自從他突然遭川普開除後,精明的柯米在「通俄門」爭議充分掌握攻勢,主導論述風向,並維護自身專業形象。相形之下,一路被柯米打臉的川普無疑屈居下風。

專業形象 掌控論述

歐巴馬的資深顧問菲佛評論說,「自從被炒魷魚後,柯米總能完美地採取主動,掌控論述,維護自身的正直和專業形象,但川普每次開口或發推特,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每下愈況。」

柯米的書面證詞說法,狠狠打臉兩位情治高官在聽證會避重就輕的證詞,讓川普人馬只能把傷害減到最低,由川普的律師卡索維茲發布聲明,把重點放在柯米證實曾向川普掛保證,總統不是調查對象,「總統覺得(證詞)還給他清白」。

推文暴走 每下愈況

依川普顧問的說法,他這個闖入政治大觀園的素人「在開除柯米時,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招惹上什麼麻煩。」川普的盟友只能以「缺乏經驗」、「政治新手,不擅應對」、「不懂回應會怎麼被解讀」來為他辯護。《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團隊雖然對他眼前難局表示憂慮,但卻未驚慌失措,有幕僚稱,至少柯米的書面證詞沒有包含更驚人的內容。

幕僚透露,8日柯米出席聽證會時,他們打算讓川普忙個不停,以免他偷空在推特大暴走。共和黨策士麥登說,總統和他鐵粉最大的挑戰在於,柯米20年來在法界建立了極佳的聲望。不過,總統的助理們很清楚,川普不可能會讓柯米強辯到底。

川普涉妨礙司法 法界看法兩極

美國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赴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前遞交的書面證詞曝光,提到總統川普曾要求他放過前白宮國安顧問佛林等兩人多次單獨談話。法律分析人士,這些證詞加深了川普妨礙司法之嫌,日後國會的調查重點可能從「通俄門」案轉向川普涉嫌妨礙司法。

康乃爾大學法學院教授歐林(Jens David Ohlin)表示,雖然柯米和川普的多次會面,沒有單獨一場可構成川普試圖非法阻礙調查的鐵證,但川普與柯米的整體互動已顯示他行為失當。

歐林認為,現在這些正式紀錄的會面資料加總起來,他覺得已構成妨礙司法公正,這些內容包括川普要求柯米效忠、川普告訴或指示柯米終止或停手調查佛林、當柯米拒絕停止「通俄門」的調查後,川普開除他以及川普自己在全國電視節目中坦承是因「通俄門」的調查,才開除柯米。

歐林說,川普似乎格外擔心佛林,他可能擔心如果佛林被起訴,要是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佛林提供與政府相關的調查資訊,可能對川普政府造成重大傷害。

前聯邦檢察官馬里奧蒂說,妨礙司法罪認定關鍵在於總統是否出於不當意圖,而要確定意圖,須看有關本案的事實與情況,就法律專家而言,其中有兩個細節有很大問題,第一,川普一再懇求柯米將籠罩在他頭頂的「通俄門」調查烏雲驅散,第二,川普在2月14日要求司法部長塞申斯等人離開,讓他和柯米單獨談話。

但另一位前聯邦檢察官麥卡錫說,行為不當不等於違法,你可以不認同川普的論述,但顯然川普沒有不當意圖,而出於不當意圖是妨礙司法罪的必要條件,加上他沒有「下令」柯米終止調查,而對部屬施壓並非妨礙司法。

除了FBI,目前美國國會至少有4個委員會分別在調查俄羅斯是否干預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川普團隊在大選期間是否與俄國串通。如果柯米8日在參院情報委員會的證詞顯示川普的行為構成妨礙司法,接下來將聚焦參眾議院的司法委員會對川普涉嫌妨礙司法的調查。

(中國時報)
--
今揭曉 英大選 梅伊國會優勢難保 削弱反恐警力挨批 保守黨選情不如預期

英國昨提前大選,選民在恐怖主義陰霾下前往投票所。首相梅伊曾有信心能以壓倒性贏得大選,取得在國會的執政絕對優勢,以利採取更強硬立場跟歐盟談判「分手」條件。但民調顯示,保守黨原有的領先幅度縮減,今揭曉的結果難以預測。

英國約4690萬註冊選民在嚴密維安下,將選出650位議員。投票於晚上10時(台灣時間今晨5時)結束。這是梅伊(Theresa May)在去年6月脫歐公投後由卡麥隆手中接過首相職位後,首次接受選民考驗。她昨偕丈夫投票,面帶微笑但未對媒體發表談話。主要在野黨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投票後,比出大拇指笑說:「我對我們選戰感到驕傲。」

接連恐攻蓋過脫歐
執政的保守黨目前握有過半的330席,但只有17席優勢。梅伊原信心滿滿可擴大席次,以利降低黨內外反對聲音的威脅性,強勢率政府進行脫歐談判,因此4月宣布把原訂2020年的大選推前至昨舉行。但前天民調顯示,保守黨領先工黨僅1至12個百分點,梅伊也可能丟掉現有的多數優勢。
保守黨能否在國會攻下多數席次,不僅事關脫歐,也關乎未來打擊極端主義的相關法令。因梅伊沒料到,上月曼徹斯特演唱會遭自殺炸彈客攻擊奪22命,上周六再傳倫敦砍人攻擊致7死,她在擔任內政大臣6年間大砍警力,削弱反恐能力,備受抨擊。使得選戰中,國家安全議題蓋過脫歐重要性。

工黨受年輕人歡迎
梅伊強調柯賓對19日與歐盟展開的脫歐談判沒準備,也無意解決遏制移民潮這個脫歐公投的核心議題。
柯賓則主打國內議題,承諾擴大國家醫療保健服務、大學免學費等,特別受年輕族群歡迎。
金融市場分析,若保守黨如願擴大多數席次,梅伊可能在脫歐談判讓步,促使股市和英鎊上揚。但只能拿下12至50席多數席,代表此次大選多此一舉;若失去多數席則成跛腳鴨政府。最糟情況是,左傾的工黨勝出,則英國脫歐立場將軟化,還可能推動留在歐盟的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

選民疲乏「沒信心」
這是繼2015年國會大選、2016年脫歐公投後,英國於兩年內第3次關鍵投票,選民出現疲乏現象。41歲選民波頓說:「我對任何人都沒信心。」53歲科爾尼則說:「我們對他們想拿脫歐談判怎麼做完全沒概念,這實在沒意義。」

英國大選Q&A
Q:此次英國大選有何重要性?
A:選民將決定未來兩年由誰主導與歐盟談判脫歐事宜、5年任期內在國會的治理權力,並將左右接下來打擊極端主義的相關法令
Q:英國選舉制度為何?
A:選戰焦點在黨魁,但其實是投票選出議員,由國會絕對多數的最大黨黨魁任首相,或由合計有絕對多數席的兩個或以上政黨將組聯合政府
Q:接下來如何發展?
A:選舉結果周五出爐,依程序,女王將邀最大黨黨魁出任首相並組成新政府。新國會於19日上任,該周也是英國預定展開脫歐談判的時程

(蘋果日報)
--
梅伊政治豪賭 英大選結果今揭曉

英國八日進行國會大選投票,由於近幾週恐攻頻發,全國投票所都加強警戒。根據選前最後一份公布的Ipsos MORI民調顯示,首相梅伊領軍的保守黨,領先優勢已從原本五%擴大至八%。梅伊於七週前突然解散國會,期盼在「脫歐」談判前提高保守黨在國會的多數優勢。投票至台灣時間九日上午五點截止,預計台灣時間下午一點就會有大致計票結果。

(自由時報)
--
英國選舉保守黨未過半 確定出現僵局國會

英國大選開票結果即將完成全部開票作業,柯賓領導的工黨攻城略地,表現優於預期,成功阻擋首相梅伊的保守黨取得過半議席,確定出現僵局國會。

柯賓已高調要求梅伊辭職下台,指她尋求民意得到結果是「失議席、失選票、失支持、失信任」。保守黨雖未能在國會取得實質優勢(working majority),但仍是國會最大黨,領導人梅伊有優先籌組新政府的機會。

不過柯賓也可能以「進步聯盟」領導人的身份成為新首相。若事實證明梅伊無法通過重要議案,例如預算或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演講,女王可能要求柯賓出面,邀集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和綠黨籌組聯合政府。

梅伊原本希望,提早大選能加強她代表英國與歐盟談判「脫歐」的威信,但她失算令保守黨席次大減,黨內大老開始砲轟她的競選「糟糕透頂」。根據投注網站Ladbrokes,萬一梅伊丟失黨魁地位,最可能取而代之的是前外相強森。

至於脫歐談判是否會受影響,英國《獨立報》引述布魯塞爾消息來源報導,僵局國會將使脫歐進入「未知領域」。不管是僵局國會,或由工黨領導人柯賓出面籌組新政府,英國與歐盟的談判都可能遭到延誤。英國脫歐談判原本預定6月19日展開。

雖然外界預期,英國可能因新政府難產而向歐盟要求延期,但經濟學人柏林特派員克立夫報導,歐盟領袖不太可能為了讓英國有時間解決誰主政的問題,延後談判。

此外,根據英國《衛報》,英國此次大選的投票率約69%。

不論誰當英國新首相 都面臨困難重重的五年任期

不管誰成為英國新首相,都要面臨困難重重的五年任期,包括代表英國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等五大挑戰:

1.脫歐

英國將於本月19日起展開脫歐談判,預計2019年3月底正式脫離歐盟。

首先將談居英歐盟公民和滯歐英國公民的權利地位。工黨和保守黨都說,英國脫歐後,人員自由移動將告終。

如果沒有政黨贏得下院過半議席,組成新政府以便及時展開談判的所剩時間不多。新國會將在13日召開,新議員宣誓就職並選出新議長;議會19日開議。

2.反恐和治安

提前大選本來是為了脫歐談判,但日前發生在曼徹斯特和倫敦橋的恐襲改變了選戰議題。

梅伊因擔任內政大臣時刪減數千警力,致選戰期間飽受批判。外界也質疑,部分攻擊者為警方所知卻不在監控網內。

解決穆斯林激進化的問題,並找出自敘利亞返英的聖戰主義者,很可能是新政府永不停歇的要務。

3.經濟

脫離歐洲單一市場將為英國帶來在歐盟之外自行談判貿易協議的機會。

保守黨誓言削減赤字,讓政府在「下個十年的中期」赤字變黑字,意味還會推行數年的撙節政策。

工黨誓言終止撙節政策、提高企業稅、給所得排前5%的人加稅,並在五年內消除赤字。

4.蘇格蘭獨立

蘇格蘭地區執政的蘇格蘭民族黨正推動第二次獨立公投,希望排在2018年秋天至2019年春天間。

梅伊先前拒絕蘇格蘭提出的時程,理由是2014年才公投,當時有55%民眾支持蘇格蘭留在英國。

如果工黨需尋求蘇格蘭民族黨的支持以組成聯合政府,很可能以允諾舉辦另一次獨立公投為代價。

5.北愛爾蘭

英國一旦脫離歐盟,北愛與愛爾蘭共和國間的邊界將是英國與歐盟間唯一陸上邊界,可能改成當地居民強烈反對的「硬性邊界」,破壞目前兩地居民可以自由通行往來的現狀,連帶衝擊1998年北愛和平協定後的穩定。

愛爾蘭民族主義新芬黨已呼籲,五年內舉辦和愛爾蘭統一的公投。

英國會選舉若無政黨過半怎麼辦?

英國國會選舉正在開票,如果沒有政黨過半,接下來會如何?以下是相關Q&A:

1.贏得最多席次的政黨可籌組政府?

不盡然。通常最大黨被稱為贏家,該黨領導人成為下任首相,但這次有可能由席位次多的政黨,在其他小黨的協助下,合組聯合政府。

2.多數黨要多少席?

下院有650席,需要326席才能過半,否則將成為無絕對多數的「僵局國會」。2010年大選時曾有先例。

3.再出現僵局國會怎麼辦?

保守黨政府持續主導,梅伊留任首相,直到有人能組成新政府,或梅伊決定辭職為止。

在此同時,各黨派將展開協商組聯合政府,看由保守黨梅伊或工黨柯賓出任新首相。兩大政黨之一也可能選擇以少數政府施政,等推動法案時再仰賴小政黨的支持。

梅伊即使勝選 賠上個人威信

英國八日舉行國會大選,由於首相梅伊拒絕與其他候選人進行電視辯論、福利計畫髮夾彎,加上英國三周內發生兩次恐攻,且梅伊本身在這次選戰中的表現被認為缺乏競選魅力,導致梅伊和她領導的執政保守黨民調開高走低,黨內對她的不滿聲音開始浮現。紐約時報報導,保守黨雖然仍被看好能勝選,但梅伊的個人威信恐在選戰過程中受傷。

梅伊七日到巴斯一所工廠拜票,迎接她的卻是噓聲,其中有反獵狐活躍人士、戴著貝雷帽的親歐人士,他們大聲播放在選戰期間一度登上排行榜榜首的「騙子、騙子」這首反梅伊歌曲,「歡迎」她的到來。

進入工廠後,現場反應冷淡,直到有人逼問梅伊,拒絕和對手柯賓進行電視辯論是否代表恐懼和示弱,廠內工人竟首度爆出掌聲。整個氣氛顯示出對她的敵意。

梅伊的答覆進入典型的「跳針」模式。她說:「每一張投給我的選票,都是支持我認為正是這個國家所需,一個強大、穩定領導階層的選票。你們會信任誰,有能力以強大、穩定的領導,替英國在英國脫歐談判中,爭取到最佳交易?」她一再強調「強大、穩定」,在巴斯這次現身短短廿五分鐘,這句口號講了四次。

隨著選戰開打,民調結果逐漸顯示選情緊繃,梅伊四處拜票的競選活動中,被認為臨場表現平淡無奇、不諳激勵民心、難以鼓舞群眾激情。反對者批評她生硬笨拙、面對選民不自在,在福利政策等重大施政上先提出要緊縮,見情勢不對又改口,而且機械般重覆相同演講台詞。

對手柯賓還以選戰期間的兩次恐攻,做為攻擊梅伊的機會,指梅伊擔任內政部長期間讓英國警察少了兩萬人,導致警力不夠。這些問題,都讓梅伊的民調下滑。

七周前,梅伊宣布提前大選,當時的她,看來堅不可摧,民調結果顯示,她的保守黨領先工黨廿個百分點之多。她的反移民和懷疑自由市場的立場,與脫歐公投後的國人情緒極其合拍,梅伊看來正是英國亟需的領導人物。然而,選戰期間的表現,加上她宣布提前選舉原本就是違反先前承諾,以致連黨內都有人對她不滿。

選民八日投票時,心中可能仍在思考首相是哪種人的問題。

她是拘束、照本宣科、空洞,遭遇壓力會政策轉彎,「不是那麼夠好」的一位候選人?抑或她會是在英國脫歐年代,重新界定英國的政治領袖,廿一世紀的柴契爾夫人?梅伊究竟是何種人物,選後方能揭曉。

(聯合報)
--
政治豪賭搞成僵局 梅伊要辭職了?

英國首相梅伊提前三年舉行國會選舉,希望靠這場政治豪賭讓保守黨擴大在國會的多數席次,鞏固選民對她領導英脫談判的授權,但8日投票結果不如預期,英國出現沒有政黨過半的僵局國會,梅伊不僅面臨下台的聲浪,英國也可能陷入政治亂局,進而延誤19日開始的脫歐談判。梅伊表示,國家現在需要穩定,但花旗集團說,梅伊可能辭職。

梅伊「4大皆失」下台聲浪陣陣催

首相梅伊表示,由於國會存在分裂,為增強她在脫歐談判中的授權,4月宣布前舉行選舉。梅伊所屬保守黨大勝,表示她的脫歐政策得到認同;保守黨席次減少,意謂目前脫歐政策受懷疑。保守黨原本領先20個百分點,但選前下滑到只剩6個百分點。

工黨領袖柯賓已高調要求梅伊辭職下台,指她尋求民意得到結果是「失議席、失選票、失支持、失信任」。保守黨雖未能在國會取得實質優勢(working majority),但仍是國會最大黨,梅伊有優先籌組新政府的機會。

不過柯賓也可能以「進步聯盟」領導人的身份成為新首相。若事實證明梅伊無法通過重要議案,英國女王可能要求柯賓出面,邀集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和綠黨籌組聯合政府。

國會席次變化?

英國下院共650席,擁有326席的政黨擁有優勢。

上屆席次:保守黨330、工黨229、 蘇格蘭民族黨54、自由民主黨9、其他28。

本屆席次:保守黨315、工黨261、 蘇格蘭民族黨35、自由民主黨12、其他23。

(統計至台灣時間15:00止)

英國新政府何時組成?

沒有正式規定。2010年出現僵局國會時,僅花五天談成聯合政府,但外界通常預料會更久。

保守黨政府暫時持續主導,梅伊留任首相,直到有人能組成新政府,或梅伊決定辭職為止。

在此同時,各黨派將展開協商組聯合政府,看由梅伊或工黨領袖柯賓出任新首相。兩大政黨之一也可能選擇以少數政府施政,等推動法案時再仰賴小政黨的支持。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9/6/3617001.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英國會陷僵局 誰去談脫歐?

英國小報不同於裝模作樣的泰晤士報與衛報,常常粗話直說,在選舉當天,梅鐸擁有的太陽報的頭版標題「不要把英國丟到垃圾桶」,以柯賓來諧音垃圾桶,大罵他「對脫歐沒有用」、「工會傀儡」與「極端馬克思主義者」。

支持工黨的每日鏡報的頭版則以「謊言、該死謊言與梅伊」,配上梅伊歪牙噘嘴的照片,「不要讓英國再忍受五年保守黨破產的承諾」;每日郵報內文則整整有13頁批評工黨。

梅伊四月宣布提前三年選舉時,外界普遍認為保守黨豪賭,有把握把老對手工黨趕盡殺絕,梅伊競選時的口頭禪「堅強與穩定的領導」,保守黨認為這是再一次對脫歐的公民投票,主打的主題是「你希望誰來領導英國的脫歐談判,是柯賓還是梅伊」?

但是根據三大電視網聯合出口民調顯示,保守黨雖守住最大黨,但席次較上次單獨過半的330席減少。

這結果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保守黨民調從開始的領先20個百分點,一路下滑到僅有6個百分點,首相梅伊太過大意,太過自滿,沒有察覺到選民心態的轉變。

兩年前才剛有過議會大選,選民支持了保守黨,去年才有過脫歐公投,選民也支持了保守黨提出的脫歐,現在又要提前大選,民眾煩透了:「現在有比之前更好嗎?憑甚麼還要我繼續支持你?」

這次選舉被兩次恐攻打斷,各黨皆暫停競選活動,就在一般認為對執政的保守黨是有利之際,工黨領袖柯賓5日發起「反攻」,稱梅伊曾於2010年至2016年擔任英國內政大臣,應為減少員警兩萬名造成的安全危機負責,引咎辭職。

選後十天就要開始脫歐談判,現在保守黨的席次比上次更少,脫歐大臣戴維斯與外相約翰森會對梅伊的領導權提出挑戰;更糟的是,如果沒有政黨可以單獨過半,形成僵局國會,組成聯合政府的時間勢必拖延,19日的談判可能延後。

梅伊上個月警告歐盟不要以威脅來企圖影響選舉,但事實上,歐盟反而希望保守黨能夠有更大的多數優勢,這樣才能夠有談判讓步空間,梅伊曾表示哪怕最後沒有在談判中達成任何協議,英國也將完成脫歐,工黨柯賓警告「沒協定是最壞的協定」。

現在可好了,可能連談都不會開始談。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9/6/3616430.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聯合晚報)
--
保守黨未能過半 梅伊面臨辭職壓力

國會大選未能取得過半席次,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今天面臨辭職壓力,在脫離歐洲聯盟談判逼近之際,徒增英國的不確定性。

法新社報導,兩起恐怖攻擊喧賓奪主,選戰期間很不寧靜。外界擔心保守黨魁梅伊將無法組成政府,甚至可能被迫辭職,英鎊應聲重貶。

梅伊在倫敦美登赫(Maidenhead)自家選區連任成功,票數超過上次大選。她說,準備進入脫歐程序的英國「須有一段穩定期」。

儘管大選的完整結果尚未出爐,梅伊說,保守黨似囊括最多席次,「確保英國有一段穩定期,我們義不容辭」。

選舉結果左翼工黨從原本落後20個百分點聲勢大增,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敦促梅伊辭職,說她已「敗選、失去支持、輸掉信任」。

保住議員席次的保守黨籍前閣員蘇柏利(AnnaSoubry)說,「糟糕的選戰」讓梅伊「處境艱難」。

只剩少數選區計票尚未底定,估保守黨將自2015年的331席降為319席,去年6月脫歐公投以來驚濤駭浪這1年的亂局再添1樁。

英大選不得志 蘇格蘭民族黨酸梅伊慘況

英國蘇格蘭民族黨(SNP)黨魁施特金表示,大選結果對她的政黨而言令人失望,但對首相梅伊來說堪稱「災難」。

路透社報導,施特金(Nicola Sturgeon)說:「這顯然是令人失望的結果,我們失去了一些很棒的國會議員。」

「這對梅伊(Theresa May)是災難一場,她提前大選,顯然傲慢地認為她會重挫在野黨,將大家推到一邊,然後自己邁向壓倒性勝利。她的處境現在非常、非常艱困。」

施特金在她的政黨席次輸給保守黨、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後,將考慮要求再度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

她說:「英國脫離歐洲聯盟顯然存在不確定性,而獨立明顯將成為今晚結果的要素。各位深知SNP的想法。」

英國大選冷知識 投錯票可以NG重來

英國大選今天投票,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了對投票常見的疑問,像是王室成員可不可以投票?進投票所前需不需要禁酒?伊斯蘭婦女配戴頭紗,進投票所需要拿下來嗎?

根據英國王室網站,女王在政治上必須嚴格保持中立,因此不能投票或是站台。但女王和首相有特殊關係,兩人會定期會面。

台灣在投票時仍禁止攜帶手機及攝影器材進入投票所,英國也有類似規矩。雖然沒有法律明文禁止,但是選舉委員會非常不建議在投票所內拍照,因為可能損害投票的保密性。

選舉委員會建議,如果民眾想要和朋友分享自己參與投票,可以在投票所外拍照。如果洩露自己或其他人的選票,可能面臨5000英鎊罰鍰或6個月刑期。

服裝方面禁止穿著政黨的宣傳T恤,但是配戴頭紗可以進入投票所。工作人員會檢查選民有沒有冒名投票,但不會要求民眾露出臉部。

此外,英國也沒有禁止投票前喝酒。工作人員不能因為選民喝了酒,或服藥,就禁止他們投票。但若民眾出現干擾行為,會被要求等到清醒了以後再來投票。台灣選舉是用投票所提供的圈選工具,英國投票時則是在投票欄上畫「X」,且可以用自己攜帶的筆,甚至也可以畫笑臉符號。

不過選舉委員會表示,建議用「X」標記,但如果選民用了笑臉符號或其他符號,「只要意圖清楚,就不能被拒絕計票」,但是選民如果在選票上留言或是簽名,會被計為廢票。

如果投錯了票怎麼辦?在英國可以再來一次。只要還沒有把選票投入票匭,就可以跟工作人員說,他們會重新再發一張選票。

(中央社)
--
英大選登場 梅伊回防脫歐牌

英國8日舉行國會大選。在揮之不去的恐攻陰影下,英國首相梅伊於選前最後一天試圖將競選主軸拉回脫歐,強調只有她才能談成最棒的脫歐協議,跳脫2場恐攻掀起的國安與反恐辯論。但選前多項最後民調顯示,保守黨領先工黨1至12個百分點不等,凸顯這次選舉變數大。

近日2場恐攻使英國全境維安升級。大選當日,投票站從8日早上7時開放到晚上10時(台灣時間下午2時至9日5時),4960萬合格選民將投票選出國會下議院650席議員。政黨需贏得過半數的326席來組成多數政府。

年輕選民左右大選結果 7個星期前,梅伊突然宣布提前選舉,希望在脫歐談判開始前增加保守黨席次和鞏固一己領導地位。目前保守黨在下議院有331席,較其他政黨總和多出12席,這是前首相卡麥隆在前年大選創下的成績,這次梅伊不但想繼續過半,且要超越卡麥隆的成績。最大在野黨工黨有220席。

5月底和6月初曼徹斯特與倫敦連續爆發伊斯蘭自殺恐攻攪亂選情,使競選辯論轉移到國安和反恐。在野黨和媒體質疑梅伊2010至2016年任內政大臣時大砍2萬名警力,導致恐攻犯人成當局漏網之魚。

根據7日公布的各家民調,保守黨領先工黨1至12個百分點不等,儘管保守黨應可勝選,但恐無法如梅伊所願獲壓倒性勝利,在國會領先他黨逾100個席次。選舉結果端看年輕選民意向,傳統上他們也是對選舉最冷感的一群。

7日是選前最後一日,梅伊在英格蘭東部城市諾里奇的集會演說重打「脫歐牌」,「我認為最初打開這場選戰的議題,就是大家今日面對及抉擇的問題:你相信誰擁有強壯穩定的領導能力,可以為英國在脫歐談判拿到最棒的協議」。

工黨黨魁重批警力遭砍

另一方面,工黨黨魁柯賓表示,保守黨大砍警察預算,才是真正的危險來源,「破壞基本人權與民主,不能幫助我們打敗恐怖分子」。此外,這場大選有2個明顯的選擇,保守黨政府未來5年繼續裁減全國公共服務經費;工黨政府將投入數百萬元發展教育和健保,提高富人所得稅。

想當鐵娘子第二 梅伊失誤連連

今年4月間,英國首相梅伊站在唐寧街10號官邸外宣布提前舉行大選,當時,執政的保守黨民調領先最大在野黨工黨達24個百分點,梅伊的聲望亦如日中天,評論家大多認為,她應可如願掌握更多國會席位。

然而,過去這段時日,梅伊犯下一系列錯誤,讓對手頻頻得分。她想為自己塑造一個堅定果斷的領袖形象,無奈卻表現得懦弱無能。前工黨顧問鮑德溫說她「當著公眾的面土崩瓦解」。

去年7月,梅伊接替主張留歐、卻因在脫歐公投中敗北辭職的卡麥隆出任首相。她本來無意將原訂2020年舉行的大選提前,但保守黨民調遙遙領先,她認為機不可失,遂宣布提前大選,希望取得屬於自己的民意授權。

但梅伊的競選活動糟得令人驚訝。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指出,梅伊投入選舉後所犯錯誤主要有二:首先是未能展現出強勢、穩定的領袖形象;再來是未能將議題聚焦在脫歐這一大家關注的事上。梅伊上月底拒絕參加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辯論,也成了眾矢之的。而在倫敦市中心的倫敦橋和博羅市場3日遭恐怖攻擊後,梅伊將選戰主軸調整到反恐議題上,不確定是否會對會加分。

在英國脫歐議題上,儘管梅伊在脫歐公投期間站在留歐派一邊,但她確實想將這次大選變成一次脫歐大選,並期盼吸引脫歐派選民的支持。

脫歐對英國經濟帶來的巨大影響無需贅述,但她卻不願透露和討論箇中的細節,只一味要大家相信她講的「脫歐就是脫歐,我們會讓它成功」。如此一來,選民自然而然就不再關注她要如何處理脫歐這件事。

此外,梅伊推出多項福利政策,卻沒有解釋錢從哪裡來,更糟的是,她提出一項極不得人心的長照計畫,要民眾在年老時為自己的健保付錢。面對眾人反彈,梅伊慌亂之餘,放棄了這項被譏嘲為「失智稅」的計畫,她夢想成為新版的「鐵娘子」佘契爾夫人,民眾看到的卻是意志不堅定的牆頭草。

(中國時報)
--
恐攻挫銳氣 英大選投票 梅伊選情告急

恐攻陰影籠罩下,英國國會大選周四展開投票,這場原本定調為決定英國脫歐策略的選戰,卻被接二連三的恐怖攻擊攪局,現任首相梅伊領導的執政保守黨民調領先差距大幅縮小,拿下的席次恐遠低於預期。

英國大選於台北時間周四下午2時開始投票,受恐攻事件影響各投票所加強維安,台北時間周五凌晨5時投票結束,之後會發布出口民調,預計台北時間周五上午10時到下午1時宣布結果。

根據選前最後幾天的民調,梅伊的中間偏右保守黨依然居於領先地位,但與主要對手工黨的差距在1到12個百分點之間。競選活動開跑時,保守黨的支持度超出工黨至少20個百分點。

民調機構Survation周三發布的調查顯示,保守黨的支持率41.3%,工黨支持率為40.4%,雙方相差不到1個百分點,選情陷入緊繃。

各項民調預測結果不一,有的顯示保守黨應能擴大多數優勢,有的指出保守黨僅能穩住選前微幅多出17席的局面。另有少數民調甚至說,保守黨可能會丟掉執政權,拱手讓工黨組成少數政府或聯合內閣。

德國貝倫堡銀行(Berenberg Bank)駐倫敦資深英國經濟學家皮克林(Kallum Pickering)表示,保守黨近來的民調領先優勢劇幅縮小,過去民調失準的紀錄歷歷在目,加上投票率的不確定性,讓此次大選結果難以逆料,他預測保守黨擴大多數優勢的機率35%。

反歐盟的英國獨立黨(UKIP),2015年大選時斬獲近400萬票,得票率12.6%,但周四大選保守黨可望吸走大半UKIP的選票。

UKIP支持率自去年脫歐公投後萎縮,如今只剩4%。據Opinium Research近日民調顯示,過去是UKIP的支持者中將近5成(49%)會把票投給保守黨,轉投工黨的僅13%。

不過英國3個月內相繼發生3起釀成死傷的恐攻事件,讓梅伊選情面臨新變數,她因過去擔任內政大臣時大舉削減警力飽受批評。

(工商時報)
--
最古老智人化石 人類起源推至30萬年前 摩洛哥發現 較已知早10萬年

最新研究將人類起源時間又向前推了10萬年。《自然》期刊前天報導,德國考古團隊根據在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發現的智人化石,將人類起源從之前已知的19.5萬年向前推至30萬年。法國古人類學家赫柏林表示,該批化石與現代人類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頭型較為扁平。

這批30萬年前的智人化石是在摩洛哥沙非市東南方55公里處「傑伯厄豪德」遺址出土。考古學家1960年代在該遺址發現人類下顎化石,在2007至2011年間,又陸續在遺址一處洞穴挖出頭顱和牙齒,還有刀及矛等石器。化石分屬3名成年人、1名青少年和1名8歲孩童,推斷他們會用燧石生火,以狩獵採集為生,獵物包括瞪羚和斑馬。
考古學家根據摩洛哥出土化石,用繪圖技術重建當時智人的完整相貌。路透

像紐約地鐵上的人
考古學家據燧石被火烤的痕跡推算附近化石的歷史,斷定距今30萬年,是至今發現最古早的智人化石。之前紀錄是在衣索比亞「奧莫基比許」遺址出土的化石,距今約19.5萬年。
巴黎學院古人類學家赫柏林表示,摩洛哥的化石混合現代人和原始人的特徵,臉部和牙齒和現代人幾乎一模一樣,「基本上,就像你在紐約地鐵上會看到的人」,但頭型比較扁平,比較類似原始人。古人類學家岡茲表示,此意謂著人類進化是從臉部形狀開始,然後才開始發展腦部功能。
考古學家過去在非洲東部3個遺址發現智人化石。

發現可改寫教科書
研究主持人赫柏林主張,智人不是在非洲某個「伊甸園」急速出現,而是由不同地點不同人種混血,交換基因變種,才逐漸演化成現代人類,「這個發現可以改寫教科書」。美國人類學家席亞也認同,要把不同地點出土的化石想成同一種人,主張「智人就像一個大城市,是由數個地鐵站連接而成,透過想法和基因交流」。

非洲出土早期智人化石
考古學家前天宣布在摩洛哥發現距今30萬年智人化石,時間早於之前在衣索比亞發現的智人化石,象徵人類起源時間再往前推10萬年。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70609/LA22/LA22_004.jpg

(蘋果日報)
--
北非智人化石 早了東非10萬年

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七日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在北非摩洛哥發現最早的智人化石,約有三十萬年歷史,比起目前最老的智人化石還要早了大約十萬年,這項研究可能顛覆人類起源於東非的科學共識。

一九六一年,摩洛哥礦工曾在摩洛哥的耶貝伊羅(Jebel Irhoud)挖出幾片人類頭骨,後來又有幾塊骨骼和火石刀片出土,當時推斷是四萬或十六萬年前的產物。之後在二○○七至二○一一年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科學家在當地又陸續發現頭骨、下頜與牙齒等化石,旁邊還有狩獵和屠宰動物用的石器工具。

上述化石分屬五名古代智人所有,包括三名年輕成人、一名青少年和一名八歲左右兒童。德國研究人員使用新方法測量這些骨頭時,才發現這些化石有二十八至三十五萬年歷史。

研究指出,摩洛哥智人為人類的進化初期,混雜靈長類特徵,其腦殼並非球形,且大於當代人類,但其下頜與牙齒與現代人相似。研究主筆胡布林(Jean-Jacques Hublin)表示,耶貝伊羅人與當代人類不盡相同,但只要戴上帽子,其臉孔就似紐約火車上乘客,處在人群中一點也不突兀。

另外,研究也顯示,智人早於三十萬年前就散佈整個非洲。胡布林估計六十五萬年前可能就已經出現,之後演化出人類近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此前的最老智人化石出土於東非衣索比亞,約有十九.五萬年歷史。

胡布林表示,人類物種的出現早於先前估計,起源並非侷限於東非的「伊甸園」,而是遍及整個非洲。他的研究同儕貢茲(Phillipp Gunz)則指出,人類物種可能是由遍佈非洲的一系列群體進化而來。

(自由時報)
--
川普酸「遭恐攻自作自受」伊朗很反感

伊朗八日表示,在德黑蘭七日兩起攻擊事件中殺害十七人的五名伊朗人係「伊斯蘭國(IS)」成員,曾去過伊拉克的摩蘇爾和敘利亞的拉卡。美國總統川普七日雖發表聲明弔慰死難者,卻也趁機猛酸德黑蘭,他說:「我們為伊朗恐攻的無辜罹難者哀悼與祈禱,也為正經歷艱難時刻的伊朗人民祈禱。」不過,他話鋒一轉說道:「我們強調,贊助恐怖主義的國家,要冒自作自受的危險。」針對川普這番話,伊朗指責令人「厭惡、反感」。

伊朗國會及已故的革命領袖何梅尼之墓,七日遭攻擊,已知釀十七死、逾五十傷,IS的伊朗分支首度聲稱犯案。伊朗情報部發布聲明,指凶手僅五人,並指他們隸屬去年七月至八月進入伊朗境內的一個恐怖份子網絡,「這五名已知的恐怖份子……在加入『達伊沙(Daesh,即IS)』恐怖團體後,離開伊朗並參與該恐怖團體在摩蘇爾及拉卡執行的犯罪。」

伊朗外長查瑞夫則譴責川普上述的弔慰聲明。查瑞夫推文寫道:「令人厭惡、反感的白宮聲明……伊朗人民所反的,是由美國客戶支持的恐怖(主義)。」而在川普發表突兀的弔慰聲明前幾小時,美國國務院才表示,美方正對伊朗人民致上關心與祈禱。

伊朗網友也批評川普這番話,他們指出,伊朗政府曾在美國二○○一年九一一恐攻後對美國伸出援手,還在伊朗舉行燭光晚會。

一名網友推文寫道:「九一一時,伊朗人民為你們點亮燭光,當伊朗人民有難時,你(川普)卻把他們一腳踢開,還真有品。」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資深研究員傑藍梅耶也認為,川普的聲明適得其反,且令美、伊兩國間藉由對抗一個共同敵人(指IS)拉近距離的機會變小。

(自由時報)
--
70國簽防止跨國逃稅 美缺席

全球約70個國家週三在巴黎簽署防止跨國企業逃稅的協議,旨在限制跨國公司濫用稅收協定支付較低的稅率。簽署儀式將配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舉行部長級會議的時間,而美國則因較重視雙邊條約不計畫參加。

這項協議全名為「落實租稅協定相關措施避免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的多邊公約」,主要是為了防止跨國企業利用各國稅制差異、國際租稅規範不足,而進行租稅規劃移轉利潤,使集團稅負成本極小,造成對各國稅基的侵蝕,影響各國稅收與租稅公平。

這種作法被稱為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簡稱BEPS),OECD於多年前要求20國集團 (G20)對此議題進行研究,於2013年2月發佈BEPS報告,同年7月發佈BEPS共15項行動計畫。

該協議的簽署國包括歐盟28個成員國、日本、中國、印度和澳洲,但美國卻不在其中。OECD稅務主管阿曼斯(Pascal Saint-Amans)表示,「這項多邊協定將遏止跨國企業濫用租稅協定(treaty shopping)的行為,這是企業用以避稅的手段之一」,另外,他稱美國已經有健全的反避稅制度,公司沒有機會在當地設立辦公室為海外收入尋求稅務優惠。

「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公司的財務主管正在研究這項協議,對他們的稅務規劃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Dentons律師事務所歐洲稅務主管葛雷夫(Michael Graf)表示,多邊協定消除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同時也讓許多公司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利用各種機會「有創意地」進行避稅。

葛雷夫表示,待這些簽署國家的立法機關批准了這項協議,這個過程預計將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應該會確保國際稅收協定之間,具備更高的一致性,最終將使大多數的跨國公司受惠。

(自由時報)
--
緬甸MIC運輸機 載122人墜毀

緬甸一架運載一百廿二人的軍機七日從南部城市丹老飛往首都仰光途中失事,緬甸軍方昨已在安達曼海尋獲飛機殘骸,目前發現廿九具罹難者遺體,廿人獲救,尚未尋獲黑盒子。這架緬甸軍機是中共生產的「運八」軍民兩用運輸機,緬方認為失事原因是「技術故障」。

據緬甸國防軍司令部消息,這架飛機於七日下午一時從南部德林達依省海濱城市丹老起飛,原計畫飛往仰光,但飛機在一時卅五分在該省首府土瓦西南六十九公里處,最後一次與土瓦機場聯絡後失去聯繫。

緬甸政府隨即派出九艘海軍船艦與三架空軍軍機搜尋飛機。陸軍總司令辦公室發出聲明,超過半數乘客是軍眷,包括十五名小孩,還有卅五名軍人與十四名機組人員。

央視報導,截至八日下午三時卅分,已發現廿九具遇難者遺體,其中包括一名男性、廿名女性和八名兒童,有廿人獲救,目前還沒發現黑盒子。

法新社報導,這架飛機是二○一六年三月由中國大陸製造交付緬甸的運八運輸機,飛行時間已有八百零九個小時。一名機場人士表示:「我們認為是技術故障,當地的天氣狀況良好。」

陸媒報導,由於運八最高運載量是八十人,這架一百廿二人已明顯超載。中航技進出口公司昨發表聲明,中航技已通過相關管道對緬空軍表示最深切的慰問,對遇難者家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聲明指出,中航技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將全力協助緬方進行事故調查等相關工作。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對緬方遭遇這起不幸事件表示深切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

(聯合報)
--
緬甸失事軍機殘骸與遺體 安達曼海尋獲

緬甸軍方今天表示,一架搭載約120人的軍機昨天失聯,軍方已在安達曼海尋獲飛機殘骸,還有幾具遺體。

緬甸軍方新聞小組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我們已在今早8時25分左右發現這架飛機與一些遺體。」

緬甸軍方總司令在臉書(Facebook)貼文證實,海軍搜尋隊今早在緬甸南部浪弄鎮(Launglon)外海找到飛機殘骸。

根據路透社,軍方表示,一艘海軍軍艦在浪弄鎮35公里外發現3具遺體,其中兩具是成人、1具是小孩。

軍方表示,也發現一個飛機輪子,據信是來自這架失事的中國大陸製Y-8-200F運輸機。

緬甸當局早先派出9艘海軍船艦與3架空軍軍機搜尋飛機。這架飛機是昨天從南部城市丹老(Myeik)飛往仰光途中失聯。

關於機上乘客人數的消息混亂,但軍方發布最新訊息說,這架飛機共搭載122人。

陸軍總司令辦公室在聲明中說,超過半數乘客是軍眷,包括15名小孩,還有35名軍人與14名機組人員。

軍方新聞小組發言人說:「有些人是搭機前往健康檢查與上學。」

(中央社)
--
波灣外交風波正熾 駭攻又來攪局

沙烏地阿拉伯、卡達、伊朗和他們的盟邦外交衝突正趨火爆之際,波斯灣地區傳出駭攻攪局的報導。

總部在卡達的「半島」衛星電視網周四說,遭到愈來愈嚴重的電子干擾,這些干擾「有系統,而且持續不斷」,但沒有交代其他細節,只說其系統未受損害。

同時,沙烏地阿拉伯的網站被駭客侵入,駭客侵入後,貼上伊朗語的信息和伊朗教長柯梅尼的照片。

國際關係緊張之時,常見這類低層次的駭攻干擾。目前伊朗陣營和沙烏地阿拉伯陣營陷入一場區域拉鋸戰,卡達是風暴中心,沙烏地等國日前和卡達斷交。

(聯合報)
--
卡達斷交潮也是俄國駭客害的?分析師:想太多

波灣國家卡達本周慘遭沙烏地阿拉伯等九國「雪崩式斷交」,CNN在日前報導中再度將矛頭指向「俄國駭客」。據CNN所言,俄國駭客對卡達媒體植入假新聞,指卡達領導人與伊朗、以色列與美國友好,因而觸怒波灣鄰邦。

不過,彭博資訊專欄作家柏席茨基(Leonid Bershidsky)撰文直指這個說法是無稽之談,難以理解弱化卡達對俄國有何利益。

俄國與沙國同樣希望拉抬油價,也齊心協力減產。卡達外交危機爆發後,布侖特原油短暫回升至每桶50美元以上,不過隨後又回跌,因為原油供應並無受擾亂的跡象。

柏席茨基也指出,在波灣國家中,卡達與俄羅斯的關係比其他鄰邦友好得多,大概僅次於在敘利亞戰爭中和俄羅斯站同一邊的伊朗。

卡達與俄羅斯有相當程度的經貿合作關係。俄羅斯去年面臨財政缺口時,卡達主權財富基金與全球最大上市商品交易商嘉能可聯手,以25億歐元(28億美元)收購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19.5%股權;卡達投資局」(QIA)目前正洽談收購俄羅斯獨立油氣公司(Independent Oil and Gas Company)的部分股權。

柏席茨基也指出,俄國總統普亭的目標,是讓俄國在中東成為身兼軍事力量與衝突協調者的策略性角色,若與卡達交惡,這個策略很難行得通。沙國與卡達斷交後,川普馬上在推特上對沙國的舉動表示稱許。相形之下,俄方則未在衝突中選邊站,僅表示此事為上述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事務。

簡而言之,挑撥卡達與其他阿拉伯國家起衝突,無益於俄羅斯的利益。反倒是挑撥卡達與俄羅斯不合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在卡達設有中東最大的美國空軍基地,俄羅斯與卡達交好,顯然是華府所不樂見的。

柏席茨基也指出,小而富裕的卡達向來盡力和所有人當朋友,包括阿拉伯鄰邦、伊朗、俄羅斯、美國等等,本次外交危機顯示本策略實難達成。不過,在難以預測且可能懷有敵意的川普執掌美國政府之際,卡達顯然無意與普亭為敵。

(經濟日報)
--
卡達調查:4月首遇駭 埋下斷交導火線

卡達上個月遭駭客入侵並植入爆炸性假新聞,引起多個波斯灣鄰國與卡達斷交的危機,如今卡達調查人員指出,駭客是在4月策畫這起網路攻擊。

法新社報導,根據昨晚出爐的初步調查報告,調查人員並未指明這次網攻是由何方發動,但表示英國和美國正在協助調查。

卡達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Al-Thani)在假新聞中對以色列、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哈瑪斯(Hamas)的評論,成為沙烏地阿拉伯和其盟友5日決定對卡達實施外交和經濟封鎖的原因之一。

沙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巴林給予卡達公民14天期限離境,並對卡達所有航班關閉其領空,沙國也關閉與卡達的邊界。

調查報告說:「調查團隊證實駭客透過創新科技,利用資安缺口駭進卡達新聞社(Qatar News Agency)。」

報告說:「調查團隊證實(卡達新聞社)4月被植入的駭客檔案,稍後被用於在2017年5月24日上午12時13分發布杜撰的假新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報導,美國官員認為俄羅斯駭客是植入假新聞的幕後黑手,莫斯科當局則否認上述指控。

(中央社)
--
卡達遭孤立 廉價的正義

鬥爭是為了維穩!阿拉伯半島近日外交震盪,震央卡達因為「資助恐怖組織」一夕千夫所指、遭海灣5國等連鎖斷交。只因卡達與其創立的《半島電視台》多年扶植伊斯蘭民主主義,叫沙烏地、阿聯酋、埃及等極權政體備感威脅;在中東各國都有反人權、輸出極端主義的黑歷史與進行式下,共同向卡達發難,維穩鬥爭意義,遠多於廉價的道德正義。

阿拉伯半島上的阿聯酋、沙烏地、巴林、葉門4國家加上埃及,5日突然宣布斷交臨國卡達,除宣布驅逐大使外,更宣布將封鎖領空與海陸交通,卡達在阿聯酋、沙烏地航空已遭關閉。連鎖效應下,遠在印度洋的馬爾地夫,中東的約旦、北非的利比亞臨時政府、西非的茅利塔尼亞,也都加入外交關係降級、封鎖卡達的行列。

卡達4成食物靠進口

阿聯酋消息指出,卡達股市在周一下午重跌了7.6%。中東《監察者網》報導,基於卡達國土與沙烏地唯一接壤,4成食物由此輸入,封鎖消息傳出造成2百萬卡達人民瘋狂於超級市場搶購食物和民生物資,害怕面臨經濟封鎮,油價也上漲了1%。

卡達與阿拉伯半島上的阿聯酋、沙烏地、巴林、阿曼、科威特,自1981年組成了海合會(GCC),海灣六國彼此在伊斯蘭信仰、歷史政治結構、產業接近。雖然在1990年代與巴林就哈瓦爾群島(Hawar Islands)、與沙烏地有地界爭議,但整體出自對抗以色列、反對什葉派地區勢力,以及石油天然氣的共同利益,彼此間的立場差異鮮少被放在國際舞台間檢視。

茉莉花革命肇因

然而2010年當茉莉花革命在阿拉伯世界醞釀開始,卡達與沙烏地、阿聯酋的齟齬浮上檯面化。杜哈政府被海灣國家指控「支持恐怖主義」、「親近伊朗」作為斷交理由,對應的是該國庇護塔利班官員、援助穆斯林兄弟會,以及卡達王公塔米姆在國內一場被惡意解讀的軍校畢典致詞。《半島電視台》解釋,卡達的原罪,全在於想要開展出有別於沙烏地區域霸權的獨立外交意志。

卡達自1990年代中起,在哈邁德王公政變自己父親哈里發王公後,即與支持自己父親的沙烏地等國關係退化。哈邁德1996年創立阿語和英語的《半島電視台》,軟實力從而透過衛星、網路,及語言擴散。《半島電視台》則表示,2001年911恐攻後,杜哈當局更「超前沙烏地」拉攏美國,提供基地給予美國2003年作為入侵伊拉克和反恐戰爭的跳板。

一向支持反政府組織

多年來,靠著石油資源衝上全球人均GDP第一的富國卡達一面常在阿富汗(塔利班)、蘇丹(南方政府)、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瑪斯),為反政府組織說項,幫助他們與政府當局做「和解談判」,一面則透過《半島電視台》在阿拉伯世界傳遞「進步價值」與人民啟蒙意識。

2010年開始,卡達不留餘力地對於突西尼亞人民反抗宰因•阿比丁•班•阿里、埃及人民抗爭穆巴拉克政權給予支持;革命成功後,又大力襄助在兩國預備接掌民主政權的復興運動(Ennahda)及穆斯林兄弟會。《半島電視台》不斷給予運作十足宗教民粹的穆斯林兄弟會正面報導曝光,且在阿拉伯之春時期給予鄰國反政府意見領袖宣揚觀點的機會,阿拉伯保守王室無不人人自危。

對應阿拉伯之春擴大的影響力,沙烏地不僅被迫對內大發福利與消費券攏絡人民、安定政權,也在2013年末迫令卡達簽署〈利雅德協議〉,承諾海灣國家「互不干涉彼此內政」。然而2014年3月,沙烏地、阿聯酋、巴林旋即以〈利雅德協議〉遭違反為由,召回大使、降級對卡達外交關係。

海灣各國尋隙卡達

《布魯金斯學會》分析,儘管2014年一波衝突在8個月後就在科威特調停下恢復〈利雅德協議〉、歸回表面平靜,但各國仍在乘隙尋求阿拉伯之春被杜哈和《半島電視台》「衝康」的仇,而除了喊出「圍堵伊朗」、「打擊恐怖主義」兩口號之外,對於中東教派傾軋一無所知的川普來訪,就成了最好的起火點。

喬治城大學卡達分校歷史系助理教授阿利安在《半島電視台》投書表示,「恐怖組織」如今成了一個標準浮動、可以隨意亂貼的標籤;川普5月底在利雅德峰會上的「反恐演說」為這場區域惡鬥大開綠燈,卻連「穆兄會」這樣一個宗教學習組織,與「伊斯蘭國」、「蓋達」、「努斯拉陣線」等組織軍隊、殺人越貨的基本差異都無法鑑別。

美國雙頭馬車

《監察者網》報導,與卡達王室有15年以上交誼的美國國務卿提勒森日前發言直陳,海灣國家自己與「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關係也不乾淨(尤以沙烏地輸入瓦哈比主義最為公然明顯),因而以「襄助恐怖組織」為由切割卡達不啻自失立場,呼籲各國靜心坐下談判。然而川普的幸災樂禍的推特,卻顯得與提勒森背道而馳。

有別於科威特此次仍一心斡旋海灣國家間重修舊好,馬里蘭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員阿圖納顏則投書《半島電視台》分析,美國或可從此次混亂「抽水」,「讓杜哈當局徹底了解美國在該區域的佈署有多麼重要」,不敢因美國須仰賴其提供軍事基地而「拿翹」。唯須考慮逼得太緊,卡達或只能索性投向伊朗懷抱。

於此同時,埃及塞西政權加入斷交卡達的骨牌,並不意外。德國《橋網》早在今年3月時指出,與沙烏地等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立場不合的開羅當局,已於3月底阿拉伯聯盟峰會時與沙國重修舊好。2014年6月軍變推翻穆兄會的民選總統穆西之後,更出於固權而大肆鎮壓穆兄會示威,不僅國內多人遭處決,《半島電視台》也有4名記者被捕。

土國可能出手相救

杜哈研究所媒體與文化系副教授艾瑪斯利投書表示,《半島電視台》與卡達的區域影響力,對中東獨裁政權是很大的威脅。穆兄會雖同為遜尼派,但屬於草根清真動員組織,且自1928年在埃及成立以來,於阿拉伯世界約20國都有分支和平行組織,與激進的加薩哈瑪斯政權尤其友好,卡達資金撐腰的助力不可謂不大。

對其餘中東關鍵角色而言,政府民主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土耳其、伊朗,都有在這波斷交風暴中向卡達送暖的利益出發點。

放眼中東,安卡拉的正發黨(AKP)在「泛伊斯蘭主義」的宗教草根性和過往發言上與穆兄會最為認同,海灣諸國狹隘的「阿拉伯民族伊斯蘭主義」,長年未能視土國的突厥伊斯蘭政權為己出。《監察者網》「土耳其脈動專欄」分析,在唇亡齒寒的壓力下,安卡拉當局必然對卡達和穆兄會出手相救,讓泛伊斯蘭回歸一家親。

(台灣醒報)
--
印度牛事多 莫迪政府新令激化矛盾

談起印度的「牛事」,牽涉到宗教、政治、種姓制度等諸多矛盾,更在印度總理莫迪執政後,逐漸成為印度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牛被印度普遍視為「神獸」,主要是印度8成以上人口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中最重要的濕婆神,坐騎就是聖牛「南迪」(Nandi)。

不過,「南迪」是一頭白色的印度瘤牛,也就是一種肩背部長有肉瘤的黃牛亞種,因此嚴格來說,只有白色的印度瘤牛是聖牛,其他顏色的黃牛、乳牛和水牛,都不是聖牛。

而且,征服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原本是吃牛肉的游牧民族,整個種姓制度中的最高兩個階級都吃牛肉,連印度吠陀醫學三大醫典也提到「牛肉和牛肉湯」是良藥,還稱牛脂可以治風濕。

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還談到牛肉是美食,更是部族首領犒賞武士和屬民的「獎賞」。

但隨著農業社會以牛作為耕作勞動力,加上婆羅門為免除日益惡化的階級對立(低下階層屬於耕作農民沒有牛肉吃),截取佛教「不殺生」觀念,開始宣揚神明不吃肉,演變為不殺屬於神明坐騎的白色印度瘤牛。

直到近代,在激進右翼印度教主義分子的擴大解釋下,又逐步擴大到各種黃牛、乳牛,甚至水牛都希望包含在內。

印度建國之初,在激進印度教主義分子的主張下,曾討論過要把「禁止殺牛」列入憲法,但由於印度不只有印度教徒,也有穆斯林和其他宗教,最後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發揮智慧,把要不要禁止殺牛的立法權交給各地方政府。

因此,在莫迪執政以前,全印度29個省和7個直轄區市中,有8個省沒有禁止殺牛的規定,其他省市區則對黃牛、乳牛、水牛的各種規定和處罰各異,但多數准許宰殺水牛,也造就印度成全球出口牛肉的第一大國。

此外,各省也會為了控制牛的數量,每年特例允許宰殺老弱黃牛,但只占整體牛肉來源的極少數。

不過,在牛肉出口的賺取外匯利益下,印度水牛肉出口因價格低廉,很快在2014年高居世界第一,每年出口約180萬到200多萬噸水牛肉到非洲、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占全球牛肉出口約20%,光2016年,牛肉出口就為印度賺進40億美元,包括皮革、牛奶、乳製品等與牛相關產業的產值高達48億美元,至少300萬人從事相關工作。

這也讓激進印度教組織,尤其是與目前執政黨印度人民黨右翼關係密切,總理莫迪出身的「民族志工組織」(RSS)感到羞愧與憤怒,處心積慮想迫使印度不再是全球出口牛肉第一大國。

在莫迪執政後的默許下,許多印度人民黨執政的省政府開始推行更嚴格屠宰牛隻、持有牛肉以及食用牛肉禁令,而各省出現激進的「護牛私刑者」,對被指持有牛肉、銷售牛肉和屠宰牛肉者進行毆打,逼迫喝下牛糞與牛尿摻雜的液體。

因此,莫迪政府於5月26日以杜絕非法屠宰牛隻等理由,宣布禁止年老黃牛及水牛被賣到牲畜市場作為屠宰牛隻銷售,且要求更嚴格證明買賣牛隻是作為耕作的文件。

牲畜市場變成只能交易農業用途和產乳用途的牛隻,形同扼殺印度的牛肉業,因為屠宰場收購的水牛,九成都來自牲畜交易市場;這項禁令也導致印度和國際牛肉價格上揚。

糧食主權聯盟(Food Sovereignty Alliance)研究人員瑞姆達斯(Sagari Ramdas)說,上述禁令形同在全印度禁止屠宰牛隻。

莫迪政府此舉引發包括西孟加拉省等多個省的抗議,尤其是以牛相關產業維生的社群和吃牛肉的穆斯林社群,一些省政府更上告法院,要求法院檢視中央政府禁令的合法性。

一些專家分析,莫迪寧可以禁令摧毀印度每年40億美元的牛肉產業和賴以為生的部分農村經濟,就是為了討好支持印度人民黨的右翼印度教徒,尤其莫迪領導下在多次大選取得勝利,更一舉拿下左右印度選舉的北方省,更加篤定執行討好印度教徒、打擊穆斯林的政策,並相信此舉可為莫迪2019連任之路鋪好道路。

但禁令等於再度激化宗教(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經濟(牛隻相關產業與其他無關產業)、政治(執政黨與反對黨、左翼與右翼)、種姓(從事剝牛皮業的賤民與高種姓)間的矛盾對立,預料將讓印度社會對「牛事」更加分歧。

(中央社)

健康

日本腦炎台南現蹤 外籍女疑住地感染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今年國內第2例、台南市第1例日本腦炎病例,患者為45歲來台工作的烏克蘭籍女性,5月30日晚間出現劇烈頭痛、發燒、意識不清等情形送醫,7日確診為日本腦炎,由於其工作地與居住地約1公里處有養豬與鳥類,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居住地,所幸病情已好轉,現住院治療中。

根據疾管署資料,該女近期無旅遊史,休假時偶爾會至玉井區採買日用品,但平時活動仍以大內區的工作地與居住地為主,距離約1公里處有養豬與鳥類,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居住地。

目前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台南市衛生局已前往周邊進行環境調查與懸掛誘蚊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

台南市衛生局長陳怡表示,因應疫情,台南市開放大內區及玉井區全區民眾免費施打日本腦炎疫苗。

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共有2例日本腦炎,首例為5月發生在高雄市;2012至2016年確定病例分別為32、16、18、30、23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6至7月更是流行高峰,以三斑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與灌溉溝渠等處,提醒民眾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的黃昏與黎明時段,到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則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高風險族群也可考慮自費接種疫苗。

(自由時報)
--
日本腦炎現蹤台南 45歲外籍女性確診

疾病管制署今天下午公布台南市出現日本腦炎確定病例,一名45歲外籍女性因工作緣故居住台灣,5月30日晚間出現劇烈頭痛、發燒、意識不清等情形送醫收治住院並採檢通報,於昨(6月7日)確診為日本腦炎,目前個案病情已好轉住院治療中。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高雄市、台南市各1例)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該個案無相關疫苗接種史,近期亦無旅遊史,平時活動地以大內區的工作及居住地為主,休假時偶爾會至玉井區採買日用品,距個案工作及居住地約1公里處有養豬及鳥類,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居住地,目前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將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環境調查及懸掛誘蚊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相關人員衛教宣導,以及適齡幼兒及高風險地區成人疫苗催種工作。

台灣每年5月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以三斑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2012至2016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及23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風險。

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如住家或活動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疫苗;家中如有未完成疫苗接種之適齡嬰幼兒,應儘速帶往當地衛生所或指定醫療機構完成接種,以避免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

(聯合報)
--
台南爆日本腦炎 禍源指向豬舍

又是豬舍惹禍!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2例、也是台南市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住在距離豬舍1公里的大內區45歲外籍女性,因工作居住台灣,5月30日晚間出現劇烈頭痛、發燒、意識不清等症狀,送醫收治住院並採檢通報,6月7日確診為日本腦炎。

國內今年目前共有2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第1例是5月22日在高雄市,研判是豬舍的蚊子傳播病媒,另1例就是台南市的外籍女子;台灣從2012年至2016年確定日本腦炎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與23例,各年齡層都有感染的風險。

疾管署表示,經過台南市衛生單位調查,外籍女性個案居住在台南大內區5個月左右,無相關疫苗接種史,近期亦無旅遊史。而大內區是去年退役的職棒球星陳金鋒老家所在地,比較靠近山區,居民務農為主。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個案平時活動區域以大內區的工作與居住地為主,休假偶爾會至玉井區採買日用品,距離個案工作與居住地約1公里處有養豬戶,判定感染地點可能在居住地,目前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個案病情也已好轉,持續住院治療中。

每年5月至10月是日本腦炎流行季節,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以三斑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與灌溉溝渠等。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民眾住家或活動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可前往醫療院所自費施打疫苗。

(中國時報)
--
去顫器體內壞掉 婦1日被電擊7次

救命的心臟去顫器若壞掉,可能成了危害生命的不定時炸彈!

7年前心律不整植入心臟

55歲趙女士因致命性心律不整,7年前接受體內心臟去顫(ICD)植入手術,卻因導線毀損,造成不正常電擊,心臟一天最多被電擊7次,常痛不欲生。

北醫附醫副院長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俊明指出,趙女士罹患的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都是最致命的心律不整,發作數秒內就可能昏倒,持續數分鐘就會引發腦損傷,甚至猝死。心臟植入去顫器後,當患者心律不整發作時,可放電刺激心臟,讓心跳恢復正常。

施俊明說,去顫器毀損的機率極小,不過趙女士的去顫器導線壞掉了,時常出現異常訊號、不正常電擊,讓趙女士苦不堪言,生活嚴重受到影響。

施俊明整合多科醫療人員,透過即時食道超音波監測,順利移除損毀導線並植入新導線及去顫器,趙女士體內的去顫器目前已能穩定控制心室頻脈且無不正常電擊,生活品質得到重大改善,日後只需每3個月回診追蹤即可。

施俊明說,國內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明顯增加,裝置體內去顫器的需求也上升。根據國外的觀察型研究,導線使用6年以上的毀損率僅2%,臨床上並不多見;若遇導線毀損或感染,傳統多採用外科開心手術,病患復原時間長,術後須住院2到3週,現今由心臟內科透過微創導管移除裝置的方式即可處理,病患術後住院時間縮短至4到5天。

(自由時報)
--
導線短路 心臟去顫器1天電她7次

當救命的心臟去顫器在體內壞掉,恐成為危及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年僅55歲的趙姓婦女,7年前因心律不整使用心臟去顫器,最近睡覺時,心臟突遭電擊,整個人從床上彈起來,曾經一天內被電7次,讓她痛不欲生,最後才發現是心導線毀損引發不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俊明表示,趙女士7年前因心室頻脈致命性心律不整,一旦發作,只要幾秒鐘,就可能陷入昏厥,持續一分鐘以上,就可能引發腦損傷,進而猝死。醫療團隊決定為她在體內安裝心臟去顫器,協助正常心跳。

沒想到趙女士最近經常「被電」,仔細檢查,發現體內心臟去顫器導線絕緣體毀損,沒辦法依照需求放電,讓她生活品質嚴重受損,時時擔心,深怕下一秒又被電到痛不欲生。

施俊明表示,去年在北醫安裝心臟去顫器的人數約有400多人,國內心血管疾病患者日趨增加,相較於前兩年安裝人數,足足增加一倍以上。

心臟去顫器「亂電」的情形,並不常見。施俊明說,一般來說,心臟去顫器較常見的問題是電池沒電,但使用6年以上的損毀率僅2%,導線損毀情形鮮少出現。

如果和趙女士一樣有因心臟去顫器而意外被電的情形,建議盡速就醫,透過外科手術或微創導管,即可移除毀損的導線,但開心手術復原期間長,需住院3周,後者術後約4到5天可出院。

心臟去顫器「體內秀斗」 婦1天被電7次快瘋了

當救命的心臟去顫器在體內壞掉,恐成為危及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年僅55歲的趙姓婦女,7年前因心律不整使用心臟去顫器,最近睡覺時,心臟突遭電擊,整個人從床上彈起來,曾經一天內被電7次,讓她痛不欲生,最後才發現是心導線毀損引發不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俊明表示,趙女士7年前因心室頻脈致命性心律不整,一旦發作,只要幾秒鐘,就可能陷入昏厥,持續一分鐘以上,就可能引發腦損傷,進而猝死。醫療團隊決定為她在體內安裝心臟去顫器,協助正常心跳。

沒想到趙女士最近經常「被電」,仔細檢查,發現體內心臟去顫器導線絕緣體毀損,沒辦法依照需求放電,讓她生活品質嚴重受損,時時擔心,深怕下一秒又被電到痛不欲生。

施俊明表示,去年在北醫安裝心臟去顫器的人數約400多人,國內心血管疾病患者日趨增加,相較於前兩年安裝人數,足足增加一倍以上。

心臟去顫器「亂電」的情形,並不常見。施俊明說,一般來說,心臟去顫器較常見的是問題是電池沒電,但使用6年以上的損毀率僅2%,導線損毀情形鮮少出現。

如果和趙女士一樣有因心臟去顫器而意外被電的情形,建議盡速就醫,透過外科手術或微創導管,即可移除毀損的導線,但開心手術復原期間長,需住院3周,後者術後約4到5天可出院。

(聯合報)
--
窘!腋下濕、體味重 男大生汗如水龍頭

炎炎夏日汗流浹背,最讓人發窘的是腋下汗漬。一名熱愛運動的18歲男大生,每到夏天在球場廝殺,汗水就像關不住的水龍頭,體味也重得令人不敢靠近,讓他很困擾。醫師表示,多汗症屬於排汗異常現象,若與皮膚表層接觸,可能散發出俗稱狐臭的強烈異味,很可能因此影響人際關係。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蕭百芬指出,人體皮膚在正常情況下可維持基本的排汗功能,但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可能導致汗腺分泌過多而排汗異常,也就是多汗症,好發於手心、足底或腋下,而腋窩處的頂漿腺會分泌蛋白質豐富的汗液,與皮膚表層細菌接觸,就會出現狐臭。

蕭百芬說,據健保資料統計,全台約有萬人以上都受多汗症困擾,多汗症患者大部分自青春期開始就有多汗及狐臭困擾,臨床觀察,狐臭問題因嚴重影響病人社交生活,過去不少病人會每天使用止汗劑,但只能暫時把汗管開口塞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得一直補擦。

蕭百芬表示,問題嚴重的患者,治療態度較為積極,會考慮傳統手術汗腺刮除術,目前則有最新非侵入性的微波熱能除汗方式,能抑制汗量過多問題。另有人會選肉毒桿菌素施打來除汗,不過效果僅持續3到6個月,每年都要補打。

一到夏日腋下就濕成一片 解決多汗有方法

炎炎夏日汗如雨下,腋下的汗漬讓人好困窘。一名甜美女業務因罹患「多汗症」,每每外出,襯衫兩側腋下經常浸濕,補充止汗劑的次數比擦防曬乳更高,讓她十分困擾。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蕭百芬說明,「多汗症」是起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分泌過多、排汗異常的現象,一般好發於手心、足底或腋下,其中腋窩處的頂漿腺會分泌蛋白質豐富的汗液,與皮膚表層的細菌接觸後,就會散發出強烈的異味,也就是俗稱的狐臭,容易影響自信心與人際關係。

如何定義「多汗」?蕭百芬表示,廣義來說,個人主觀認為汗量影響到日常生活,就能稱作多汗症,病患自我評估嚴重程度可分為4個等級,第1級不干擾生活、不需治療,第2級偶爾影響生活、但約能忍受,第3級已常常影響生活、難以忍受,第4級則總是干擾生活且無法忍受。除了患者自我評估,臨床上也能用「澱粉-碘測試法」,以濾紙評估流汗的汗重。

惱人的症狀該怎麼克服,蕭百芬說,第1、2級的病人可針對患部噴用止汗劑,能阻塞汗管開口,暫時性地延緩症狀。不過對3、4級的患者而言,效果就有限,此時臨床上多採侵入性手術治療,阻斷交感神經節或去除末端汗腺,恢復期在1至2周,須特別留意傷口照護。

另外也可採非侵入性治療,如施打肉毒桿菌素或以微波熱能除汗,肉毒桿菌素可阻斷交感神經釋放乙酼膽鹼,抑制汗量,不過每次效果只能撐3至6個月,長期下來也是一筆費用;而微波熱能則能聚焦破壞腋下汗腺與頂漿腺,但裝有心臟節律器或有體內植入電子設備的病人需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

蕭百芬也建議,患者宜留意生活中可能惡化症狀的因子,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與辛辣食物,多喝水,盡可能降低焦慮緊張、保持心情愉快,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空間,衣著有良好排汗功能等。

(聯合報)
--
眼前突然霧茫茫 原來視網膜剝離

南投縣50多歲男子日前忽覺右眼視線模糊,如煙霧籠罩的迷濛感,周遭事物看不清,他至衛福部南投醫院求診,眼科初診發現,其右眼視能辨識約30公分距離,散瞳檢查確認視網膜局部剝離,幸好及時治療,沒有惡化失明。

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因該男視線迷茫,尤以右眼視力僅能於30公分左右距離辨識手動,進行散瞳檢查,發現其玻璃體明顯出血外,視網膜上方還有一裂孔,且在裂孔周圍出現視網膜局部剝離,若不處理恐因範圍擴大致失明。

他指出,視網膜剝離即視網膜神經層和下方色素層分離,而當視網膜往外拉扯時,就會出現縫隙或破洞,更因視網膜本身變薄,再加上玻璃體變質液化,形成牽扯的力量,就可能進一步引發視網膜剝離。

此外,高度近視、家族病史、曾眼內發炎、動過白內障手術摘除水晶體、眼球或頭部受過劇烈撞擊、周邊視網膜退化變薄、另一眼有裂孔或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等均是產生該病況的危險因子。

何主任提到,裂孔產生時可利用雷射或冷凍治療,讓視網膜裂孔周圍形成瘢痕組織,焊合裂孔周圍視網膜和其下組織,以防止視網膜剝離;而術後2至4周須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是身體碰撞和頭部快速擺動,直到瘢痕足夠強固。

南投醫院也提醒,視網膜剝離高危險患者,應該要每半年或一年至眼科進行散瞳檢查眼底,並且要定期安排視網膜檢查,發現可疑病變立即處置,以免惡化造成視力受損。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6/09/1/3614740.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聯合報)
--
天熱愛吃冰 腸胃炎腹瀉門診增1成

又熱又濕的梅雨季來臨,來碗冰冰涼涼的水果冰好不暢快,不過一對情侶檔晚餐約會後在路邊攤吃了四果冰後,半夜開始腹部絞痛、不斷拉肚子,天亮後雙雙虛脫就醫,經診斷為急性腸胃炎。醫師表示,最近大雨淹水,不但水果易被汙水汙染,冰箱斷電也影響食物新鮮度,提醒民眾慎防腸胃炎。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8日說,每年端午後到夏至間的梅雨季節,腸胃炎患者會增加1成,因氣候濕熱,最適合細菌滋長,導致食物不易保存或易腐敗酸壞,萬一不小心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志賀氏菌等病菌吃下肚,就容易引發急性腸胃炎。

巫慶仁說,急性腸胃炎主要症狀是噁心、腹瀉及腹痛;較嚴重的還會發燒或血便。幼童與老人可能因腹瀉不止或嚴重的噁心嘔吐,引起脫水及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有生命危險。治療上除用藥、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症狀較嚴重者還要給予抗生素治療。

要預防急性腸胃炎,巫慶仁提醒,除了控制食物的保存溫度,以防止細菌滋生,吃東西或製作食物前洗手,煮飯時也要戴手套、口罩,尤其手上有傷口及上完廁所後都不能輕忽。若不慎得到急性腸胃炎,巫慶仁說,應盡量吃清淡飲食,補充水分、糖分、與電解質,讓腸胃休息。

(聯合報)
--
癌友注意 水果、奶、穀類要少吃

已故綜藝天王豬哥亮,生前治療期間因營養狀況不佳,無法承受規律化療,影響癌症治療進程,致使身體越來越虛弱。醫師表示,面對治療帶來的身體挑戰,癌友的營養補充首重足夠的熱量攝取,其次則是在飲食上掌握「低醣、優脂、高蛋白」3大原則。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解體,導致代謝異常,會過度消耗能量與營養素,營養一失調,就可能產生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是罹癌的死亡因素之一。據國外研究,有高達4成的癌友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營養儲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陳鴻華說,面對治療帶來的身體挑戰,癌友的營養補充首重足夠的熱量攝取,一般行動正常的人,每天每公斤約需30到35大卡,換言之,一名50公斤重的人每日約須1500至1750大卡;而臥床病人每天每公斤約需20到25大卡,換言之,一名50公斤重的臥床者每日約需1000至1250大卡。

有足夠熱量的前提下,陳鴻華也建議在飲食上掌握「低醣、優脂、高蛋白」3大原則。他說,癌細胞會以醣類當作它的營養來源,因此患者宜盡量少吃醣類,食物包括奶類、五穀根莖類、水果類;癌症中後期,癌細胞會分泌發炎激素,把體內蛋白質與脂肪不正常代謝消耗掉,因此患者須補充大量的油脂與蛋白質,建議吃進的油脂須占身體總熱量的3至5成,每天每公斤須有1到2公克的蛋白質,換言之,一個50公斤的人須吃進50至100克的蛋白質。

高雄長庚醫院營養師沈采螢表示,當患者營養狀況「尚可」,並未出現惡病質指標,如在一個月內體重減輕5%、BMI並未低於20、血液中白蛋白濃度並未少於3.0、外觀氣色仍正常時,此時能吃就盡量吃,應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也建議多吃富含高蛋白質的肉類、魚、豆類、奶類及蛋類。

當營養狀況「中等」、出現任兩項惡病質指標時,除了均衡飲食,也要維持高蛋白、高熱量,以支撐體力接受癌症治療;患者營養狀況「較差」時,應依據患者腸胃耐受情形,優先給予腸道營養,若進食量仍不足,就應在醫療團隊評估下,適時介入靜脈注射營養。

(聯合報)
--
勿吃超過3公斤大型魚內臟 恐中毒致命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年初誤食姑婆芋造成中毒,日前又有業者誤將姑婆芋錯認為芋頭葉釀禍。專家提醒,勿摘採食用不明植物,誤食後症狀若太嚴重,可先自行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嚴重時應保留殘存食物帶往就醫。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今舉辦「食物中天然毒素危害的認識與防治」研討會,與會的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援引食藥署統計指出,台灣民眾最常誤食的三大有毒植物,包括外型像芋頭的「姑婆芋」、像雞肉絲菇的「綠褶菇」、與野百合和月桃葉相似的「大花曼陀羅」。

會中指出,有毒植物常含有生物鹼、配醣體或草酸鈣,食用後輕則發生嘔吐腹瀉,重則造成中樞神經毒性、器官衰竭或休克死亡,民眾務須注意。

會中提醒,在水產方面,勿吃超過3公斤的大型魚類的肝臟和內臟;對吃下肚的食物有疑慮時,可先在口中咀嚼幾下,待1至2分鐘,若麻痺刺痛應盡速吐掉、勿吞下;色彩鮮豔且不怕人的海洋生物大多有毒,避免接觸。

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系教授黃登福在會中報告過去研究,發現台灣1981至2016年間的水產中毒案件中,以「河魨毒素」和「麻痺性貝毒」最常見。

他指出,除了河魨,某些螺類、貝類、海星、螃蟹、章魚、青蛙、蠑螈、扁蟲和海洋細菌等都含有河魨毒素,會透過食物鏈層層累積,而漁品產銷人員與民眾欠缺辨識能力,原料處理過程也常將肝臟、卵巢的毒素汙染到魚肉,釀成食物中毒,嚴重可能出現呼吸麻痺、低血壓、心跳減慢等現象,目前並無特殊藥物可治療,只能維持呼吸或洗胃。

麻痺性貝毒則是貝類吃下有毒藻類被毒化,而民眾又誤吃下肚,所幸目前在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管控下,養殖貝類的麻痺性貝中毒事件已不再發生。

(聯合晚報)
--
天氣太熱 3天69人次送急診

天氣太熱了,國健署今天說,6月至今有83人次因熱傷害跑急診,其中6日到8日短短3天,就有69人次就醫,國健署提醒民眾一定要補充水分,一天至少喝2000cc的白開水。

夏季各地常現高溫,民眾熱傷害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否則容易出現中暑、熱暈厥、熱痙孿、缺水性中熱衰竭、鹽分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等傷害。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長林莉茹表示,近日連續高溫,根據急診就醫監測,6月至今已經有83人次因熱傷害就醫,過去3天(6日至8日)就有69人次,顯見民眾必須當心天氣炎熱帶來的傷害。

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都是高危險群。

國健署表示,預防熱傷害三要訣,除保持涼爽,注意穿著、盡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有空調的地方,或可到有空調的公共場所避暑。

不論活動程度,國健署說,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應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才好。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

多吃蔬果也有助消暑,國健署也表示,蔬果含較多水分、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別用酒精、含糖飲取代水,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也不要喝太過冰冷的水,避免胃不舒服。

當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先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設法降低體溫,也可以喝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中央社)

評論

醫療過失,舉證責任倒置之後呢?/柯紹華(神經外科醫師)

近日由於最高法院對於醫療糾紛的民事訴訟中,涉及醫療重大過失的部分之因果關係,鑑於醫療行為當中之專業不對稱,其舉證必須由醫療方負擔的判決,造成醫界與法界的軒然大波。

當然,從整個國家醫療訴訟與救濟制度的設計,對於任何一件醫療不幸事件,不外乎就是讓傷亡者得到合理的救助,以及希望類似事件不要再發生這兩目的。在過去,儘管對於傷亡者的救助有各類醫療救濟法案草案與制度設計的討論,但尚未得到周全與共識的結論,最大的關鍵因素是歷任政府在健保制度作為單一支付者下,不願承擔健保醫療行為下無過失第三責任險的政治現況,並且以訂價權的管制箝制了醫療行為中第三方避險機制的發展。以至於醫療糾紛在傳統上「以刑逼民」的訴訟模式無法得以改變,這是醫療訴訟案件一直居高不下,且通常最終造成醫病雙輸的社會無謂損失。

背後成因錯綜複雜
從醫療系統安全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醫療不幸事件要歸咎於個人責任的單純錯誤,其比例是微乎其微。絕大多數的醫療不幸事件,其背後都有錯綜複雜,包括制度、人員、環境、政策等的根本原因。台灣的醫療在過去這2、30年得以持續在世界上維持優質的地位,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於根本原因分析觀念的持續推動,讓每一個醫療不幸事件都能盡量從系統性的分析得到根本原因的改善,以期讓類似的不幸不要再重演,甚至從當中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並防患未然。
但是在現今的醫療訴訟制度中,不論是從調解到進入各級法院審理,以及關鍵的衛福部醫審會意見,目前的制度運作方式,對於醫療不幸事件的介入觀點仍然停留在法律思維的過失與咎責判定,無從就不幸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進行探討。
以台上字第227號個案而言,除了判決文中所敘述的事實之外,無從得知當時該時段急診室內是否壅塞,人力配置是否足夠,上班值班時數是否合理,環境是否利於留置觀察照護,第一線照護人員是否已受充分相關訓練,以及相關檢查在當時遭健保核刪狀況,院方因健保核刪向第一線醫療人員加諸的壓力負擔,之前是否有發生類似案件卻未能有效改善等。

提升系統安全為要
如果現階段司法與民事訴訟的目的是為了責任釐清,那麼這當中的每一個因素,每一個可能導致這個不幸事件發生的致因者,從醫療主管、醫院院方、健保署、衛福部都必須在這個醫療不幸事件當中分攤應作為而不作為的相對責任,而非忽視這些根本原因,而單單把責任歸咎於醫療不幸事件最後的行為人。
這次最高法院的判決,固然在法學基礎上有立論之爭議而引起諸多討論,但從醫療系統安全的角度來看,最高院這次對於舉證責任倒置的判決之後,醫界對於重大醫療過失舉證的應對,應該是更致力於對於醫療不幸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讓造成這個不幸的根本系統原因得以一一呈現,讓造成這個不幸的根本肇因者同樣必須面對醫療不幸事件的司法壓力,進而在平日對於任何潛在的風險因素與幾近錯誤不敢掉以輕心,兢兢業業於整個醫療系統安全的根本提升,才是正面看待這次最高院判決的最佳視角。

(蘋果日報)
--
學校沒收果凍筆是好的教育嗎/呂秋遠(律師)

這兩天在台北市的信義區國小,有一場所謂的沒收「果凍筆」的爭論。起因是有一名教師,因為擔心學生使用高價的果凍筆,引起其他同學的攀比,因此要求學生不得將果凍筆帶至學校使用,否則將會沒收至學期末才會發還。這樣的措施,引發了贊成與反對的論爭。贊成者認為,這是教育者對於學生的責任,畢竟一枝筆的耗費竟然是200元,對於字體的優劣也沒影響,為何要使用如此價格的筆?況且如果不禁止,可能會導致其他同學因為虛榮心的原因,要求家長購買,這對於家長來說,也是很大的困擾。

社會醜惡現實不教
反對者則不如此看。論者有以文化創意的觀點來看,認為200元的筆固然比一般原子筆的價位要高,然而這是因為這項產品的優點,只看到價格,卻忽略一枝筆何以售價可以標高,還有市場供需,並無道理。當然也有從去管制的觀點來看,認為教師似乎管理過多,畢竟使用什麼文具,這是學生的選擇,沒有道理僅以威權的手段沒收,而扼殺學生對於現實社會的理解。畢竟,這個社會,就是存在著貧富差距,即便在學校可以矇上學生的眼睛,難道步出校門,貧富差距就不存在?
就禁用果凍筆事件來看,恰好反映出部分教師或家長,對於教育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保持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美好期待」,而非教會孩子未來的求生技能。對於部分教師與家長而言,課業大抵是最重要的,我們也應該教育孩子社會的美好,至於其他的醜惡或現實部分,就留給孩子出社會以後自行探索,這些部分,學校不適合教導孩子。不是這樣嗎?
否則,這個社會就是存在貧富差距,就是有人會因為功能考量、名牌考量,而選擇高價的產品,為什麼學校老師要禁止學生使用高價文具?這位老師,根本就不用擔心傷害孩子或家長的玻璃心,因為縱然真有學童要求父母購買類似產品,這也是父母應該煩惱的事情。這個社會的歧視與差距,無所不在,難道老師在課堂外,也可以禁止學生在假日的時候使用名牌包、到國外旅遊,或是在學生在課餘的時候,三三兩兩聊天炫富?
其實這件事情,不是單純的禁止使用果凍筆,而是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的心態,或許必須要調整。我們的學校教育,並不是只教導孩子光明面,至於黑暗面,則是全面禁止,當作沒這些事情發生,舉例來說,最明顯的就是性別教育。部分教師與家長,對於性別教育,或是性教育,非常反彈,認為不該教導孩子在性交、愛情、同性婚姻等的客觀知識,而是應該要讓這些教育退出校園,以免孩子被「污染」,讓學校保持「純潔與乾淨」。

學校隔離成無菌室
可是,事實勝於雄辯。當學校不教,孩子透過網際網路,以及手機上的各種訊息的流傳,或許知道的事情早就比學校老師知道的多,而更可怕的在於,因為部分老師與家長把這些課題當作禁忌,認為不該教、不用教,小孩長大以後再說,所以衍生出各種法律與社會問題,畢竟理論已經趕不上實務,而孩子透過私下所學到的「常識」,或許根本就是錯誤的,而老師與家長,卻因為規避這些問題,而無從指導起。
果凍筆事件,單純以沒收的方式來說,是最好解決爭議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卻顯示出如同性別教育一樣的缺憾,把學校隔離成無菌室,對於教育一點也不好,這只會讓我想到四個字的成語:「掩耳盜鈴」而已。

(蘋果日報)
--
台籍美國移工看外國人才專法/黃楚翔(美國高通(Qualcomm)公司資深工程師)

做為一個在美國經歷過學生簽證、工作簽證再到合法居留的台籍美國移工,此次「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立法的大方向:方便外籍人士在台居留及求職,我很支持,因為友善的生活╱求職環境是除了工作本身以外很重要的吸力。
但我非常質疑的是開放實習。台灣高階技術人才的確應該迎向國際競爭,但政府絕對有義務要保護藍領和中低階白領這些偏弱勢勞工的工作,連美國這種移工的大宗,都對工作簽證做出薪水和職位的重重限制,並不是美國人怕競爭,而是要確保弱勢勞工機會不會被外國人影響。這也是對白領移工設下4萬7971元的高工資門檻的原因。但實習不適用這個門檻,在沒有完善的配套方案之前,任意開放的後果就是為企業引進便宜勞力,而非引進國際人才來促進產業發展。
目前外國人才來台就業大部分領域需要兩年工作經驗,用實習來填充這兩年經驗,或是修正這個兩年經驗條款不是不能考慮,可是必須在薪資或配額上有所限制,目前法案都是寫由中央主管機關訂之,無任何初期規劃評估下,要怎麼讓人相信實習方案不會成為大量引進低薪白領的後門?用開放前的數字推估開放後的結果,然後一直無推論的強調開放前後不會差太多,要怎麼說服人?

開放實習恐成後門
美國有畢業後的實習簽證,但僅在拿到學位才能申請,所以在配額上就受到學生數量的限制,且付完美國天價的學費後大概也沒多少人受得了低薪工作。這個實習簽證主要拿來填補畢業、就職到工作簽證核發的空檔,的確許多華人公司也用這種簽證僱了很多便宜的勞工,但大公司大多是同工同酬。
而立委余宛如的老公也說了,以下引述徐文彥臉書:「如果照4萬7000元門檻的方案,生態綠請不起,也沒有機會做海外市場的準備。」所以這個條文通過以後,可能會有生態綠這種公司用它來躲開薪資門檻。如果覺得這門檻太高,可以準備好論據來挑戰它;如果新創公司現金不夠,有股份、選擇權等方式可以補足薪水,而不是拿新創公司偉大的願景來訴求規避管制的特權。
難道大家沒有發現這個法案的支持方,用的句型和慣老闆沒什麼兩樣,差別只是「共體時艱」代換成「新創公司、初期的資本額小」,然後「年輕人實力不夠只想領高薪」代換成「年輕人不要怕國際人才競爭」,難道把「新創」、「國際」這幾個字代換進來,就可以踐踏弱勢勞工權益嗎?薪資門檻是為了保護本國中低階白領工作機會,公司只要付得起薪水,相信所有台灣年輕人跟我一樣,全世界你哪裡找人來我都不怕。

(蘋果日報)
--
無錢無權也無力的日本天皇/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中心主任)

《天皇退位特例法案》6月2日從日本眾議院通過,只待今天參議院審議通過,即可成法。沒有意外事件或明仁不在近期死亡的話,天皇的生前退位已成定局。2019年日本將出現新天皇,使用新年號。
在台灣,稱別人為「皇民」的人,不了解天皇制;被稱為「皇民」的人,也一樣不了解天皇制。日本天皇無錢、無權、無力,完全不像歐洲的絕對君主,也不像中華帝國的皇帝。所以,在日本史上,沒有天皇會被市民推向斷頭台,也從來不曾發生中國王朝更迭型的「易姓革命」。兩年前,日本宮內廳出版了編纂24年、全文長達1萬2千頁的《昭和天皇實錄》。昭和天皇強調「二戰開戰,非我之意」,「為了沒能阻止開戰,直到戰後都持續苦惱。」昭和天皇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與紀錄中,持續主張自己反對戰爭。只是,「那一場」戰爭確實打了,而且打完了。昭和的祖父明治天皇也一樣,一貫反對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但是,那兩場戰爭也都打了,甚至,日本都打贏了。

台媒是完美的誤解
所以,寫過明治天皇和昭和天皇評傳的政治外交史家伊藤之雄甚至明言:「連近代日本天皇中被認為最具『實質』權力的明治天皇也沒有『真正』的權力,頂多只具有協調的能力罷了。」擔任過日本文化廳長官的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也在其著作中多次強調日本權力的「中空結構」。
更有甚者,2006年《日本經濟新聞》根據宮內廳前長官富田朝彥所留下的《富田筆記》,報導昭和天皇因甲級戰犯的合祀,而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不過,不管是報導前,還是報導後,以自民黨為主的首相、大臣和各黨派的國會議員,前往靖國神社參拜者,依然絡繹不絕。對此,某政治思想史家在酒席上對筆者這個外國人直言「昭和天皇的發言,分量極輕,沒人當一回事」。
台灣媒體針對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報導,大多認為「此一舉動是試圖對日相安倍意欲脫離戰後體制的行動,表達意在言外的反駁。」甚至認為明仁「含蓄地否定了安倍準備修改和平憲法的意圖。」不過,無論如何,這是完美的誤解。近現代天皇從來無「能」也無「力」影響日本政治,連拒絕錄製「玉音放送」念出《大東亞戰爭終結詔書》的自主性也沒有。這次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騷動」也一樣,明仁本人期待制定永久適用的「恆久法」,但是安倍內閣端出的卻是只限定明仁一代適用的「特例法」。

(蘋果日報)
--
給台灣社會的十個建議(中)/王丹(六四民運領袖、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

第四個建議是關於兩岸關係的。我相信大部分台灣民眾都很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更關心當權者的兩岸關係政策;但是我也觀察到,大部分台灣民眾,對於中國社會的內部發展卻漠不關心。這其實是很矛盾的,因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兩岸各自內部政治社會發展的影響。不了解中國問題,就不可能處理好兩岸關係。尤其是執政團隊,更應當對於中國的發展有全盤的正確認識,才能制定出適宜的兩岸政策。
今天的民進黨,對中國內部情勢進行深入分析的並不多,而最大的在野黨恐怕更了解的是中共,而不是中國,而台灣民眾,對於一個真實的中國更是缺乏認識。這樣的狀況應當改變。台灣可以多聽聽余杰、林保華這樣的了解中國、又深愛台灣的來自中國的學者的意見。

第五個建議是關於中國民主化與台灣的利益和安全的。在接觸台灣社會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大部分台灣人對中國民主化的「與我何干」的心態。我也承認,中國民主化的結果,不一定能給台灣帶來多大的好處;但是我也請台灣的朋友思考一下:如果中國不走向民主化,而是越來越法西斯化,對台灣帶來的,就一定是絕對的威脅。兩者相比之下,還是中國的民主化相對來說,對於台灣更有利一些,不是嗎?
中國就在台灣的旁邊,假裝它不存在是不理性的,它的變化直接關係到台灣的切身利益和安全。台灣政府和社會就是為了自己,也應當用具體行動支持中國的民主化,包括支持中國的海外民運,針對中國的人權問題提出批評,也包括面向中國人民,而不是面向中共統治集團喊話,表示台灣願意看到中國有民主化。這樣的喊話,會增加兩岸人民之間的友好。

觀念進步吸引人才
第六個建議是關於教育的。到底什麼是台灣的立國之本?我不認為是經濟發展,更不可能是國力強大,台灣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強項,才能立足於東亞格局和國際社會之中。而這一點,我認為應當是教育。台灣有8800億可以用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但是投入到教育中的財力卻不成比例的少。
看看台灣教師的收入與其他國家的對比就可以知道。美國為了吸收世界各國最好的學生,給予他們全額獎學金,不僅免除學費,甚至提供生活費,這是美國能夠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強大,當然要有一定的付出。台灣應當加大教育投入,設立豐厚的獎學金,吸納外國的優秀學生到台灣來念書,擇其優者吸引他們留下來工作。如果連健保問題都擔心被別人佔便宜,這樣的心態要怎樣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呢?
第七個建議其實也跟台灣社會發展有關,那就是觀念的進步。台灣要吸引人才,不僅要提供物質上的優惠政策,更要讓台灣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保護人的自由,秉持包容和多元化的原則,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人格的尊嚴。而這一切,需要的都是觀念的進步。如果今天台灣社會,還是充斥陳舊的觀念,反智的言論,落伍於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台灣就不可能進步。因此,包括同志平權在內的人權進步政策,應當是台灣社會和政府致力於推進的事業,因為人權的發展,彰顯的就是觀念的進步。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