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90618 秋行軍蟲篇

更新時間:22:16

首見秋行軍蟲成蟲 發現就強制噴藥

秋行軍蟲迅速在全台蔓延,農委會昨宣布已在台灣本島發現秋行軍蟲成蟲,分別在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及花蓮縣出現,幼蟲分布也已擴大到18縣市,專家研判秋行軍蟲已在台灣繁衍,緊急應變小組昨宣布啟動第二階段防疫措施,今起針對發現成蟲的田地強制噴藥,減少對農作物損害。



6月8日在苗栗發現首例秋行軍蟲幼蟲後,農委會昨宣布已在全國發現成蟲55隻,其中離島21隻、本島34隻,研判第二代成蟲已出現。農委會今啟動第二階段防疫,在當季作物生長季內會強制噴藥至生長季結束。防疫官員坦言,要根除已幾不可能,僅能想辦法共存、降低危害。

應變小組表示,截至昨共接獲民眾通報3472個案例,確認秋行軍蟲共68例,遍布18個縣市。官員坦言其實蟲蹤應已遍布全台。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由於焚燒、掩埋已沒辦法根治,因此改用強制噴藥,相關藥劑由防檢局採購,施藥人力由地方政府委由農民及代噴業者,工資由防檢局負擔。農委會表示,有機田因緊急防疫作為,不會影響未來有機認證。
陳駿季說,觀察秋行軍蟲在台灣仍偏好玉米,損害程度可能比之前預估減少,但也不排除在食物缺乏下,會移至其他作物。防檢局長馮海東表示,會透過輪替用藥方式,避免出現抗藥性。

LA08_005.jpg (640×334)

(蘋果日報)
--
55隻成蟲現蹤 秋行軍蟲蔓延/農委會:不可能百分百根絕 估一年農損達30多億

在中國造成嚴重農業危害的秋行軍蟲,入侵台灣至今,全台僅剩四縣市未發現幼蟲,農委會昨更證實多處出現成蟲,已發現二十一件、五十五隻。農委會認為要百分之百根絕已不可能,粗估一年農業損失恐達三十多億元,必須設法降低損害,宣布啟動第二階段噴藥防疫。

啟動第二階段噴藥防疫
農委會統計,秋行軍蟲的幼蟲發生案例已達六十八件,執行焚燒及或掩埋共四十四件。高雄市昨日確定出現案例,全台僅剩下基隆、新竹、南投、嘉義尚未淪陷。

不過,更大問題是各地陸續發現成蟲。農委會防檢局長馮海東表示,六月八日在苗栗發現首例幼蟲,十五至十七日在大湖發現成蟲,後續在台東鹿野、嘉義東石、澎湖太武、嘉義六腳、花蓮壽豐、新竹關西、苗栗通霄、屏東車城等地,也發現卵塊、蛹或成蟲。

農委會統計,包含離島金門、馬祖、澎湖等地,以及本島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已發現二十一件、五十五隻成蟲。

公告11種農藥可直接噴殺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強調,尚未出現秋行軍蟲成蟲前,努力跟時間賽跑、打算全力殲滅,但現在已有成蟲;成蟲會飛,沒有方向性,要百分之百根絕並不可能,將啟動第二階段防疫,直接噴藥殺蟲。目前參考國際已公告十一種可用農藥,有機農田則可施用蘇力菌防治。

馮海東提及,秋行軍蟲屬農業害蟲,危害水稻、高粱、玉米、甘蔗等三五三種植物。以玉米為例,當害蟲密度達每株 ○.二 至 ○.八隻時,即可減少五%至廿%的產量。按照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玉米、水稻,全台種植面積約四十五%計算,粗估一年恐造成三十多億元損失。

中興大學植病系榮譽特聘教授曾德賜認為,秋行軍蟲成蟲隨西南氣流飛台產卵,不可能僅有一隻,一開始在飛牛牧場發現時,就應立即噴藥,而非焚燒或掩埋。如今各地陸續出現成蟲,一定要全民防疫,民眾應隨時通報、立即消滅,但這種蟲早晚都會來,國內也不用過於恐慌。

曾德賜建議,現可利用生物防治法,將蛹困在土中、用藥殺滅蟲卵,降低變成蟲機會,教育農民正確處置或用藥是關鍵。

陳駿季則強調,目前防治重點是要將其對經濟生長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國際有效用藥是否在台也有成效,仍待追蹤,希望更了解秋行軍蟲特性、累積防治策略,如同其他夜蛾,發展出一套共存的未來防疫策略。

秋行軍蟲成蟲特徵

雄成蟲前翅通常是灰色和棕色的斑紋,在尖端和靠近翅中心的地方,有三角形的白色斑點。雌成蟲前翅沒有明顯標記,具有灰褐色或灰色,以及棕色的細微斑點。

雄雌成蟲後翅呈現虹彩反光的銀白色,且皆有狹窄之黑色邊框紋路。

秋行軍蟲8鄉鎮淪陷已確定14例 雲林全國最多

秋行軍蟲來勢洶洶,截至昨天,雲林全國最多,確定十四件、八個鄉鎮淪陷,雲林縣府疫情監控處理小組表示,全部都已完成撲滅作業,雖縣內發現的都是幼蟲,但因其他縣市有發現成蟲,防治措施已啟動第二階段「強制噴藥」。

啟動第二階段強制噴藥
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國通報秋行軍蟲幼蟲發生案件經形態鑑定,確定六十多件,其中雲林十四件,分別在水林、四湖、褒忠、麥寮、口湖、古坑、莿桐、東勢等八鄉鎮。

雲林縣疫情監控處理小組說,縣內十四件都是在玉米田發現,玉米植株小,發現的秋行軍蟲都是幼蟲,件數多是因農民很謹慎,通報十分踴躍。

疫情監控處理小組指出,先前國內發現秋行軍蟲都是幼蟲,採取第一階段防治,即將有蟲害的植株剷除、挖坑掩埋,雲林十二件都是以掩埋方式處理,因其他縣市已發現成蟲及蛹,中央應變小組昨天下午宣布啟動第二階段「強制噴藥」的防治作為。

雲林縣府農業處長張鴻猷表示,中央先前已公告十一種玉米緊急防治用藥,賜諾特、諾伐隆、氟大滅、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硫敵克及蘇力菌等,為避免抗藥性,請輪用不同作用機制農藥,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政府大動作防堵秋行軍蟲,但有農民不以為然,雲林縣疫情監控處理小組強調,秋行軍蟲是首次入侵,且其繁殖力強、食源多達三百多種,為免危害農作,提醒農民不要大意,大家一起來抓蟲,把握黃金防疫期,只要發現或疑似秋行軍蟲蹤跡,立即通報公所、縣府等防疫單位。

硬質玉米栽種期將屆 嘉縣警戒

嘉義縣議員林秀琴、姜梅紅等人昨在縣議會總質詢時針對「秋行軍蟲」危害農作,要求縣府拿出有效的防範措施,尤其硬質玉米栽種期將屆,防治工作須滴水不漏;縣長翁章梁答詢強調,縣府會盡全力把握撲殺害蟲黃金期,不容繁衍肆虐。

台南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黃秀雯受訪表示,以往危害玉米的是俗稱「黑肚蟲」的斜紋夜盜蛾,黑肚蟲與秋行軍蟲外觀大同小異,兩者幼蟲都會啃食植株心梢及葉片,但秋行軍蟲危害更大,食量估算為黑肚蟲的兩倍,農友如果發現玉米葉遭啃食的面積異於以往,就很有可能遭秋行軍蟲入侵,要立即通報、迅速處理。

姜梅紅說,嘉縣夏季玉米種植面積不算大,如果秋行軍蟲現階段防治無法竟全功,接下來硬質玉米栽種植期挑戰將更大,東石、義竹、布袋與朴子等合計約有四千公頃,影響重大。

翁章梁回應,秋行軍蟲「很會飛」,一晚可飛行一百公里,一生飛行一千公里,寄主範圍比斜紋夜盜蛾還廣,要趁幼蟲時期清除乾淨,縣府團隊嚴陣以待,一發現其蹤跡,就全面撲殺及消毒。

縣府農業處長許彰敏說,秋行軍蟲一個世代約卅天,在牠尚未長成成蛾之前,是最好的消滅時機,呼籲農民加強田間巡查。

燒稻草殺蟲? 農改場:徒增空污

秋行軍蟲侵台來勢洶洶,目前已有六十五處玉米田受害。為防堵災情擴散,政府採土埋、焚燒方式殺敵,但也有農民認為,秋行軍蟲也會危害稻作,即將收割的一期稻恐已有秋行軍蟲卵或幼蟲,建議政府應讓農民可在稻子收割後焚燒稻草。但台中區農改場表示,秋行軍蟲喜愛食用嫩芽類植物,今年第一期水稻快收割了,幼蟲不喜愛食用,焚燒稻草只會造成空氣污染。

秋行軍蟲也吃稻 農民籲鬆綁禁燒稻草
目前被發現秋行軍蟲災區,政府皆以就地掩埋或焚燒方式滅蟲,造成空污。彰化有農民認為,既然用大火可以防治病蟲害,每年水稻受鑽心蟲(二化螟蟲)、稻熱病等影響不斷,且秋行軍蟲也會吃水稻,建議政府今年應鬆綁禁止焚燒稻草政策,趁機殺死蟲害。

台中區農改場環境課助理研究員林大淵表示,秋行軍蟲分玉米亞型與水稻亞型,目前在台灣所發現皆屬前者,若是水稻亞型的秋行軍蟲入侵,目前正值一期稻作收割前,稻穗比玉米嫩芽硬上許多,秋行軍蟲的幼蟲難以啃咬,且稻梗也無營養價值。另外,秋行軍蟲亦屬夜蛾類,農民適量防治用藥就能殺死,無需焚燒稻草。

專家:水稻蟲害 燒稻草無法解決問題
林大淵說,目前縣內發現的幼蟲非將羽化的終齡蟲,根據其生活史,若出現本土成蟲,就必須進展到第二階段強制噴藥,不再採取火攻或掩埋堆肥法。中區農改場副研究員廖君達表示,台灣水稻病蟲害產生,多與氣候、氣流相關,秋行軍蟲和稻縱卷葉螟屬遷飛性害蟲,燒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增加空氣污染,二化螟蟲雖難治,提早整地就能達到防治效果。

未經允許燒稻 可處5千元以上罰鍰
彰化縣政府農業處農務暨植物保護科長蘇啟懷指出,基於緊急防災需要,農委會與環保署協調,燃燒受感染玉米,只要通報地方政府環保單位,即可受空污法第九十條法律規範保護,不用開罰。未經允許燒稻不僅違反空污法,可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秋行軍蟲入侵彌陀 今展開噴藥

秋行軍蟲入侵高市,彌陀區一處玉米田昨發現首隻秋行軍蟲幼蟲,市長韓國瑜親自召開跨局處緊急應變會議,他建議中央儘速研擬IPM及開發台灣適用的性費洛蒙,農業局將於今天展開噴藥防治。

農業局表示,IPM是指綜合病蟲害管理,實施方式依不同作物、考量成本及環境的特性,利用各種多元管理方法,將害物族群密度降低到經濟危害水準之下,在經濟及環境間達成平衡,維護環境永續。

韓國瑜指出,已責成各區公所及農業局必須持續巡查疫情,並指示應加強臨近台南及屏東的幼嫩玉米田及有機田區巡查,倘有疫情應迅速回報。

由於秋行軍蟲體渺小,又是夜行性昆蟲,非常需要民眾細心觀察,韓國瑜呼籲目前種植腰際以下幼嫩玉米植株的農民或民眾,如有發現可疑害蟲,請通報人拍攝蟲體頭部、背部或是成蟲翅膀清晰照片,並提供發生地點及聯絡人資訊,可協助政府快速鑑定。

疑秋行軍蟲入侵 北市2玉米田先焚毀

全國各地都有秋行軍蟲通報案例,台北市產發局則發現兩起由農民通報的疑似案例,初步經桃園農改場鑑定型態為秋行軍蟲,而農委會防檢局仍對檢體做分子鑑定中;產發局近日詢問農民了解狀況,由於農民表達不想久候,因此已於十五日晚間、十六日下午由台北市政府協助噴灑防治藥劑,並剷除植株集中焚燒。

北市分別在十三日北投區泉源里、十五日士林區公館里等兩處玉米田,有農民拍照通報政府發現疑似秋行軍蟲,送至防檢局做分子鑑定中。

產發局農業發展科長呂丘鴻表示,得知此事後,已主動聯繫農友,農友反映不想等分子鑑定,希望趁好天氣先進行焚燒處理,因此十五、十六日由工務局、環保局、消防局、警察局及產發局等單位聯合進場,啟動緊急防治作業,並剷除植株集中焚燒,兩處玉米田面積各約兩百、三百平方公尺。

(自由時報)
--
本島首見秋行軍蟲成蟲 「幾乎不可能根治」

台灣本島昨首度確認秋行軍蟲成蟲,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及花蓮縣都有蹤跡。由於成蟲將大量繁殖及飛行散播疫情,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昨宣布今起啟動第二階段防疫,從銷毀掩埋作物改為強制噴藥,疫區管制期從三個月改為作物生長季結束為止。

農委會坦言,「現已幾乎不可能根治秋行軍蟲,只能與之共存,將傷害降到最低。」

農委會日前在全國設五百個性費洛蒙誘集器捕成蟲,六月十五日苗栗大湖抓到成蟲首例,總計至昨天已有廿一件、五十五隻成蟲案例。幼蟲蹤跡也擴大至十八縣市、六十八例,高雄市出現首例,僅剩基隆市、新竹市、南投縣、嘉義市倖免,但防檢局長馮海東說,「不通報不代表沒有」,秋行軍蟲應已散布全台。

秋行軍蟲生活史分卵、幼蟲、化蛹、羽化為成蟲四階段,從卵到成蟲僅需卅天,成蟲一晚可飛一百公里,順著氣流可達兩百公里,遷移能力驚人。雌成蟲每次產下一百至兩百顆卵,一生最多可產兩千顆卵。本島發現成蟲可見防治棘手。

陳駿季說,正透過分子技術鑑定秋行軍蟲親緣,確認傳播途徑,未來就可針對風向及時間防治,同時了解來源國用藥方式。但陳駿季也說,秋行軍蟲在非洲、印度、中國大陸造成嚴重危害,主因是大面積粗放管理,台灣以精緻小農為主,「即使共存,也有信心將密度及危害降到最低。」

馮海東說,這麼大能耐的蟲,撐到這階段根本無法處理掉。之前估秋行軍蟲影響國內卅五億元農產,包括占種植面積三成五的水稻及百分之四玉米,但目前侵台的秋行軍蟲偏好玉米,水稻危害須觀察。

至於第二階段防疫,以強制噴藥取代銷毀掩埋,畫定緩衝區巡查卵塊及幼蟲,須輪流施藥以免產生抗藥性,管制期改到作物生長季結束。未來將視蟲害狀況進入第三階段,輔導農民自主管理施藥。

大量誘殺秋行軍蟲 學者:提高誘集器密度

秋行軍蟲成蟲在台灣本島現蹤,農委會昨宣布今起啟動強制噴灑藥劑防疫。有學者建議,有機農田、或不宜噴藥之地,可使用微生物製劑或放置性費洛蒙誘集器,且非農業區也要偵查,並應提高性費洛蒙誘集器密度,「大量誘殺」。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唐立正說,秋行軍蟲不只吃作物,木頭、雜草都可能是食物來源,因而第二階段防疫非農業區也要偵查,若發現害蟲,要畫定管制區,篩選藥劑在區域內所有植株噴灑藥劑。

目前公告的緊急防治用藥,包括賜諾特、諾伐隆、氟大滅、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硫敵克等。唐立正說,這類藥劑皆經政府認證,可用在蔬菜等作物;若秋行軍蟲出現抗藥性,或有機農田等不宜噴藥之處,可用微生物製劑取代噴藥,例如蘇力菌,被昆蟲攝食後會與昆蟲的胃液作用、釋放毒蛋白,導致昆蟲腸道崩解死亡。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林明瑩建議,可在疫情好發區域或監測到成蟲的區域,提高性費洛蒙誘集器密度。朝陽科技大學費洛蒙中心主任曾瑞昌也認為,五百多個監控點密度實在不夠,「秋行軍蟲擋不住!」

林明瑩說,性費洛蒙誘集器是透過散發化學氣味吸引雄成蟲,無法誘捕雌成蟲,但若成功撲殺,也可減少交配成功機率。

另有不具名學者說,目前無有效的殺蟲藥,防檢局強制噴藥等於宣布防治失敗。他還說,第一階段農作焚燒和埋土恐白做,因秋行軍蟲會在其他地方產卵,唯有性費洛蒙有機會,防治單位應研究找到能吸引雄成蟲的配方和有效劑量。

朝陽科技大學健康農糧中心主任錢偉鈞說,蟲害防治是「IPM策略」,也就是綜合所有有效策略,除性費洛蒙,還有生物防治、燈光誘捕等。

秋行軍蟲 入侵彌陀玉米田

高雄市也爆發蟲蟲危機,農委會確認高市昨天下午發生第1件秋行軍蟲入侵案例,彌陀區的食用玉米田嫩株發現蟲跡。高雄市長韓國瑜責成各單位加強巡查通報,防止災情擴大。

韓國瑜昨傍晚邀集農業局、環保局、警察局、民政局、新聞局、災害防救辦公室等單位,召開緊急應變中心第2次會議,並接續參加中央召開的秋行軍蟲災害防救第4次會議。

昨天下午近4點,高市府接獲通報第1件秋行軍蟲入侵彌陀玉米田案例後,韓國瑜要求市府各局處同仁,積極配合中央防疫措施,責成各區公所及農業局持續巡查疫情,尤其要加強臨近台南市及屏東縣的幼嫩玉米田及有機田區巡查。

韓國瑜並建議中央應儘速研擬秋行軍蟲IPM(綜合病蟲害管理),以提供各縣市政府輔導農友執行,中央應與學術單位合作,開發出台灣適用劑量的性費洛蒙誘捕器,未來免費提供農友使用。

因為秋行軍蟲蟲體小,又是夜行性昆蟲,需要細心觀察才看得到,高市農業局呼籲目前種植腰際以下幼嫩玉米田的農民,務必細心觀察,如有發現可疑害蟲,要通報人拍攝蟲體頭部、背部或成蟲翅膀清晰照片,提供發生地點及聯絡人資訊,可協助政府快速鑑定。

農委會鼓勵民眾通報機制持續至6月21日止,每筆通報經確認的獎金1萬元,同一地號以第一筆通報為主,並限定在農業生產區。

防秋行軍蟲成蟲湧現 學者建議大量誘殺

台灣本島今首度確定出現秋行軍蟲成蟲,遍布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學者指出,應考慮新的防治策略,例如透過性費洛蒙誘集器大量撲殺。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林明瑩說,第一批侵台幼蟲已漸漸長為成蟲,要考慮新的防治策略,當初放置性費洛蒙誘集器主要是掌握蟲的狀況,第一時間放在幼蟲旁邊以偵測有無成蟲出現。

林明瑩建議,現在可考慮利用性費洛蒙誘集器「大量誘殺」,包括在疫情好發地區或監測到成蟲的區域附近,提高性費洛蒙誘集器的懸掛密度,「執行層面要更廣」。

性費洛蒙誘集器靠透過散發化學氣味吸引雄成蟲,無法誘捕到雌成蟲,因此誘殺雌成蟲效果有限。林明瑩說,只要大量撲殺雄成蟲,就可以減少雌成蟲交配成功的機率,有效降低族群密度。若雄雌成蟲都要一起撲殺,目前作法只能透過噴灑藥劑來處理。

(聯合報)
--
逮55秋行軍蟲成蟲 今起強制噴藥

「準備與蟲共存!」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昨(17)日表示,國內確認誘捕到秋行軍蟲成蟲,全台迄今累計共21處、55隻,即日起防疫工作將進入第二階段,發現秋行軍蟲田區將實施強制噴藥。此外,經專家鑑定確認秋行軍蟲共68件,地方政府已完成銷毀共44件,高雄市昨亦通報1例,全台僅剩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南投縣4縣市尚無通報案例。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國內自6月8日發現四齡幼蟲後,經民眾通報田間現勘,13日於台東鹿野玉米田發現卵塊,15日嘉義東石田區及澎湖太武均發現、誘捕到成蟲,16日在嘉義六腳銷毀田區發現蟲蛹,故研判秋行軍蟲已在台成長完成第一世代。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第二階段防疫仍由農民主動通報,經專家現勘鑑定,管制田區強制噴藥,農作物不必銷毀,噴藥費用則由農委會支應,農民損失應能降至最低;且管制田區將不再如第一階段管制3個月,而會以作物生長季作為依據,以目前發現案例皆嗜吃玉米為例,最多管制4個月。

陳駿季表示,因成蟲會飛,其危害會擴散、無方向性,防治要100%根絕幾乎不可能,應變小組將持續監控之後噴藥防治效果,以研擬適合農民自主防治的方式,好讓此蟲對國內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準備與蟲共存」,進入第三階段防治工作,即是交由農民自主防治。

馮海東指出,現階段最怕農民亂噴藥,一是可能影響後端食品安全,一是若讓秋行軍蟲產生抗藥性,未來防治更複雜,防檢局已公告緊急防治用藥11種,有機農田亦可用蘇力菌防治,希望農民通報,由地方政府督導。

馮海東並說,目前國內發現案例均嗜吃玉米,但不排除玉米吃完之後會移往其他作物,亦有學者認為秋行軍蟲不單是玉米型及稻米型,可能有其他變異的生理小種,防檢局將持續針對樣本進行分子生物鑑定,以確認其傳播途徑,做更好的防治策略。

秋行軍蟲肆虐 雲林8鄉鎮淪陷

秋行軍蟲疫情爆發,雲林縣截至目前已確定12例,為全台最多,共有東勢、褒忠、麥寮、古坑等山海8鄉鎮淪陷,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採取最嚴密作為殲滅,全力防堵疫情擴散。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廖培志表示,雲林在本月12日發現首例秋行軍蟲,目前已獲報20幾例,確認了12例,其中1例是園主友人協助通報,其餘都是農民自主通報,確定時都為幼蟲,尚未發現成蛾。

廖培志指出,縣內20鄉鎮市中,已有麥寮、莿桐、水林、口湖、東勢、四湖、褒忠、古坑等8鄉鎮發生疫情,後4鄉鎮各有2例,均採取最嚴密的殲滅行動,剷除、掩埋銷毀玉米植株,再加掛性費洛蒙誘捕器持續監控3個月,全力防堵疫情蔓延。

雲林縣農業處長張鴻猷說,目前確認疫情的作物都為玉米,縣內1年約種植1600公頃,縣府在12日通報首例時,便率全台之先開設應變小組監控處理,並透過網路、電視等各種管道宣傳,提高農民警覺性,通報數自然較多,但疫情不見得就是全台最嚴重,因為作物損害程度都低於5%。

廖培志指出,秋行軍蟲是斜紋夜盜蟲的兄弟,由於過去玉米用藥不多,為了防治,農委會又開放了11種玉米緊急防治資材,包括5.87%賜諾特、11.7%賜諾特、100G/L(10% W/V)諾伐隆、20%氟大滅、18.4%剋安勃、5%護賽寧、10%依芬寧、20%依芬寧、75%硫敵克、48.1%蘇力菌、54%鮎澤蘇力菌。

廖培志提醒,其他防治夜蛾類農藥也具有秋行軍蟲防除效果,最好依作物種類選用已公告推薦的農藥,並輪用避免抗藥性,更要嚴守安全採收期。

秋行軍蟲蟲危機 彰縣芳苑再增2件

秋行軍蟲肆虐,彰化縣議會定期會17日三讀閉幕,秋行軍蟲疫情成為關注焦點。彰化縣農業處指出,17日再新增芳苑2處玉米田確認遭秋行軍幼蟲危害,因已出現本土成蟲,緊急與農委會研議後,將採強制噴藥防治。

縣議員劉惠娟、莊陞漢、賴澤民和賴清美紛紛發言,要求農業處上緊發條加強防治作為,強力宣導鼓勵通報避免二度蟲害,更要加快發放獎勵金與補償補助金,若持續狀況外、反應慢半拍;若擴散到其他作物損失恐難估算。

農業處指出,至17日下午4時再新增3件通報總計10件,已排除5件,包括埔鹽、彰化、二林和福興等地都已排除;除原本芳苑鄉、溪湖鎮和和美鎮,芳苑鄉再新增2件都是玉米田,累計通報面積2.835公頃確認疫區達1.955公頃。

台中區農改場環境課助理研究員林大淵說,目前縣內發現幼蟲多在2齡至4齡蟲,並非將羽化終齡蟲,從卵塊觀察到成蟲習慣直接在作物上產卵;根據其生活史,若出現本土成蟲,就必須進展到第二階段強制噴藥,不再採取火攻或掩埋堆肥法。

農業處科長蘇啟懷說,近日天候狀況不穩定,下雨會稀釋藥劑濃度影響防治成效,將在天氣放晴後委請代噴業者盡速噴藥除蟲。

高雄淪陷 彌陀發現秋行軍蟲

高雄淪陷!高雄巿長韓國瑜17日證實,彌陀區發現第1隻秋行軍蟲,昨緊急召開防疫會議。他強調,秋行軍蟲會對農作物造成巨大的傷害,高雄巿不敢小覷,也建請中央研擬IPM(綜合病蟲害管理),輔導各縣巿農友執行。

食用玉米田 發現行蹤

韓國瑜昨下午5時40分,新增巿政行程,在鳳山行政中心主持秋行軍蟲緊急應變中心第2次防疫工作會議,他並證實,下午3時59分,高雄巿第1隻秋行軍蟲在彌陀被發現。農業局則說明,發生的地點是彌陀區食用玉米田區的嫩株。

農業局指出,接獲第1件確認案件後,巿長已指示各相關局處協助分工,要求積極配合中央防疫,並責成各區公所及農業局,持續監控疫情,並特別注意臨近台南、屏東的幼嫩玉米田及有機田區的巡查,一有疫情迅速回報。

以多元管理 降低危害

韓國瑜建請中央盡速研擬秋行軍蟲IPM(綜合病蟲害管理),依作物的不同、考量成本及環境特性,利用各種多元管理方法,例如種植方式、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將害物族群密度降低到經濟危害水準之下。

由於秋行軍蟲體藐小,又是夜行性昆蟲,需要民眾細心觀察才能發現,高雄巿除希望中央研擬IPM,供各縣市政府輔導農友執行,也建議中央與學術單位合作,開發台灣適用的性費洛蒙,免費讓農友使用,全力防治疫情擴散。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