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230709 俄烏衝突篇

*俄羅斯攻擊烏東重鎮利曼 釀8死13傷

烏克蘭內政部表示,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州(Donetsk)城鎮利曼(Lyman)今天遭俄羅斯火箭攻擊,造成8人死亡、13人受傷。

烏克蘭內政部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截至目前,已知死亡人數為8人…受傷人數已增至13人。」

根據烏克蘭內政部,一棟住宅大樓、一家印刷廠的附屬建築和3輛汽車遭火焚。

頓內茨克州州長基里蘭科(Pavlo Kyrylenko)表示:「上午10時左右,俄軍使用多管火箭發射器攻擊該城鎮(利曼)。」

利曼是重要的鐵路樞紐,俄烏戰爭初期曾被俄軍占領,但隨後烏克蘭軍隊於去年10月收復。

*抗俄侵略500天 澤倫斯基訪不屈之地「蛇島」:必奪回每寸失土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到7月8日滿500天,聯合國統計,開戰至今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數,有紀錄的至少9000人,其中500人是孩童。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特地親赴孤懸在黑海的彈丸之地「蛇島(Zmiinyi Island)」,探視駐防官兵,彰顯烏克蘭奮戰500天的堅忍意志。

烏克蘭總統府8日公布澤倫斯基視察蛇島的影片,澤倫斯基說,「500天的全面戰爭,蛇島,自由烏克蘭的自由之島」,他感謝為這座戰略小島奮戰、將其從俄國侵略者手中光復的烏軍,「今天我們在蛇島上,這個永不被佔領者征服的地方,就像整個烏克蘭,因為我們是英勇的國家」,他說,「在這個勝利之地,為這500天感謝每一位我軍官兵」,感謝每一個為烏克蘭奮戰的人。

蛇島在烏俄戰爭開戰之初一戰成名,俄軍開戰第二天一度傳出該島已被迅速攻佔,島上13名駐軍死守該島,拒絕俄軍的招降,反嗆俄軍「去死吧」後陣亡,但是之後證實駐守蛇島的烏軍還活著,遭俄軍俘虜。這批駐軍後來在烏俄換囚行動中獲釋,烏軍也在去年6月30日光復蛇島。

《美聯社》指出,蛇島具有彰顯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的「傳奇重要性」。澤倫斯基在8日公布的紀念烏俄戰爭500天影片中說,蛇島雖然小,但是光復蛇島是烏克蘭終將奪回每1寸領土的重要證明,他有信心,烏克蘭終將贏得這場戰爭。

*為了解放領土! 美軍援烏集束彈 德國態度現轉圜

美國7日證實將提供集束彈給烏克蘭,美國盟友英國、加拿大、西班牙、德國已表態不會跟進。不過德國政府發言人赫伯史崔特(Steffen Hebestreit)指出,德國政府總體上反對使用集束彈藥,但就烏克蘭而言,這是為了保衛和解放自己的領土。他也提醒,俄羅斯已大規模使用集束彈攻擊烏軍。

德國第一電視台(ARD)「每日新聞」(Tagesschau)報導,伯史崔特8日回覆記者提問時指出,「烏克蘭使用彈藥來保護本國人民,我們談論的是政府解放本國領土的行動」。

伯史崔特強調,德國聯邦政府在此類武器問題上的立場,從德國2010年加入《集束彈藥公約》這一事實中得到了明確體現。但他提醒說,與德國不同的是,美國和烏克蘭不是《集束彈藥公約》的簽署國。他表示,德國聯合政府相信,向烏克蘭轉讓集束彈藥的決定,「對我們的美國朋友來說並不容易」。

伯史崔特還強調,自對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已經大規模使用了集束彈藥」攻擊烏軍。

*美援「集束炸彈」惹議 烏防長:保證不用在俄領土

美國國防部7日宣布將援助烏克蘭集束炸彈,此舉引起多國疑慮;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表達歡迎美國此決定,但也強調不會在「俄羅斯領土」使用集束炸彈。

根據《路透》報導,列茲尼科夫表示,這批彈藥將有助於拯救烏克蘭士兵的性命,他強調,烏軍將嚴格記錄集束炸彈的使用情形,並與合作夥伴交換資訊。

列茲尼科夫在推特發文指出,烏克蘭的立場很簡單,那就是要收復被俄羅斯暫時占領的國土、拯救烏克蘭人民的生命。列茲尼科夫強調:「我們只會在收復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時使用這些彈藥,這些彈藥不會在俄羅斯領土上使用。」

針對美國提供集束炸彈的決定,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7日提到,美方了解集束炸彈會造成未爆彈傷及平民的風險,但是當俄軍及俄軍戰車越過烏克蘭防線、占領更多烏克蘭國土與征服更多平民時,也存在傷害平民的巨大風險。列茲尼科夫也提到,烏軍不會在城市地區使用集束炸彈,只有在突破俄軍防線時才會使用。

*英雄返鄉! 澤倫斯基親帶5亞速營戰俘返國 俄國強烈抗議

在俄羅斯去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烏軍在馬立波(Mariupol)的亞速鋼鐵廠(Azovstal)堅守3個多月,雖然亞速鋼鐵廠官兵最後還是向俄軍投降,但亞速營(Azov Battalion)官兵已成為烏克蘭民眾的抗俄英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訪問土耳其,在8日結束訪問歸國時,親自將5名亞速營指揮官帶回烏克蘭,此舉引發俄羅斯強烈抗議。

綜合外媒報導,亞速鋼鐵廠官兵在去年5月向俄軍投降,隨後被俄羅斯關押。在土耳其協調下,俄羅斯當局在去年9月的換俘行動中同意釋放5名亞速營指揮官,但條件是指揮官必須待在土耳其直到戰爭結束。

不過,澤倫斯基7日與土耳其總統艾多根(Tayyip Erdogan)會談時就曾表示:「我們將從土耳其回國,並把我們的英雄帶回家。」澤倫斯基在社群媒體Telegram上發文表示:「烏克蘭士兵普羅柯潘科(Denys Prokopenko)、帕拉馬爾(Sviatoslav Palamar)、沃連斯基(Serhiy Volynsky)、霍緬科(Oleg Khomenko)、史勒加(Denys Shleha),他們終於能與親人團聚了。」

澤倫斯基從土耳其帶回5名戰俘的消息曝光後,俄羅斯譴責土耳其釋放戰俘。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土耳其已經違反了去年的戰俘交換協議,事前也並未通知俄羅斯,「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件事」。

*打死不退!烏軍亞速營指揮官返國 誓言重返前線戰場

被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從土耳其帶回國的5名曾死守烏克蘭東部城市馬立波(Mariupol)的亞速鋼鐵廠(Azovstal)的指揮官8日表示,他們將重返戰場前線。

曾是烏國防禦最後堡壘的亞速鋼鐵廠(Azovstal)在開戰後遭俄軍圍困長達3個月,最後奉基輔之命放棄抵抗,據稱當時有2千多名烏軍投降。

同年9月,5名亞速營指揮官在土耳其斡旋的俄烏換俘行動中獲釋,條件是這5名在戰爭結束前必須留在土國。但澤倫斯基8日結束訪土行程後將之帶回烏克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5人在返抵烏西城市利維夫(Lviv)後的記者會上誓言將重返戰場,此外還談論換俘後在土國的經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其中一名亞速營指揮官普洛柯潘柯(Denis Prokopenko)說,目前最重要的是,烏軍已在前線拿下戰略主動權以及每天都往前推進;他與其他亞速營指揮官回國的原因,就是要重返戰場。

亞速營副指揮官帕拉瑪(Sviatoslav Palamar)則引用烏克蘭知名詩人列霞‧烏克蘭卡(Lesya Ukrainka)的詩句來描述滯留土國的經驗:「我們是截癱者,雙眸閃閃發光,靈魂強大,意志薄弱,我們的背上正長出鷹翼,但卻被上了枷鎖困在土國」。

帕拉瑪稱澤倫斯基及其團隊為他們這5人找到掙脫枷鎖的鑰匙,「我們將繼續做我們的工作。我們是軍人,我們發過誓的。」

*普廷接招!反俄武裝團體預告再次發動「跨境襲擊」

在烏克蘭反攻行動持續之際,反俄羅斯總統普廷的武裝團體「自由俄羅斯軍團」(Freedom of Russia Legion)透露,正計畫在俄國境內發動新的攻擊行動,直言推翻莫斯科政權需要的是武器,而不是言語。

英國《衛報》旗下《觀察家報》8日報導,「自由俄羅斯軍團」發言人凱薩(Caesar)在基輔接受訪問指出,他們的戰士正在計畫對俄國發動另一次跨境襲擊,並尋求利用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首領普里格津叛變後克里姆林宮內部的混亂。

他表示:「下個月左右還會有進一步的驚喜,接下來還有第4個、第5個。我們有雄心勃勃的計畫,希望解放我們所有的領土。」

凱薩本名為馬克西米利安·安德羅尼科夫(Maximillian Andronnikov),在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時搬到烏克蘭。他笑說,他當時帶了俄國護照,「但邊境守衛跑了,沒有人可以讓他出示(護照)」。

據了解,該武裝團體隸屬「烏克蘭領土防衛國際軍團」,由烏軍和烏國官員監督及指揮,成員由數百名俄國志願軍組成,曾在5月底6月底從烏克蘭襲擊佔領俄國邊境貝爾哥羅德州幾個村莊,與俄軍發生小規模衝突,俘虜10名俄軍士兵,但自身也有2人喪命,最後遭俄軍驅逐。

*北約政要將聚首立陶宛 各國戰力預先部署強化防衛

由於北約本週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高峰會,立陶宛及北約諸國嚴陣以待,派出大量軍備與兵力保衛北約政要安全。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表示:「在美國總統拜登和40個國家領導人抵達立陶宛時,如果沒有保護我們的天空,那將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根據《路透》報導,北約峰會將在7月11日至12日在維爾紐斯舉行,距離俄羅斯本土僅151公里,16個北約成員國將派出1000名士兵來保衛峰會安全。德國部署12套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西班牙部署「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法國在立陶宛部署軍機與「凱撒」自走砲,並與法國聯合強化當地反無人機能力,德國與波蘭則派出特種部隊。

報導指出,對立陶宛來說,北約在峰會期間確保領空安全的努力意味著北約需要在波羅的海國家建立永久性防空系統。瑙塞達表示,立陶宛將與盟國合作並建立一支可輪調部隊,提供立陶宛永久的空中保護戰力。

除此之外,立陶宛夏季在白俄羅斯與俄羅斯邊境部署的邊防警衛隊數量增加了兩倍,拉脫維亞與波蘭也派遣警察協助立陶宛巡邏。邊防警衛隊隊長柳巴捷瓦斯(Rustamas Liubajevas)表示,立陶宛邊防警衛隊正在防備各種挑釁行動。

*憂瓦格納傭兵破壞穩定 波蘭急調逾千士兵鎮守邊境

波蘭國防部長宣布,今天開始將向該國東部調動1000多名士兵,因為這個北約成員國日益擔心遷往白俄羅斯的瓦格納集團戰士可能導致其邊境緊張局勢加劇 。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同意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領導的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傭兵遷往白俄羅斯,導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翼成員國擔心他們的存在將導致該地區變得更不穩定。

波蘭防長布拉查克(Mariusz Blaszczak)在推特發文稱,「第12和第17機械化旅的1000多名士兵和近200套裝備正開始轉移到東部。這表明我們已準備好應對邊境附近破壞穩定的企圖。」

本月2日,波蘭宣布派遣500名警察,以強化波蘭與白俄邊境的安全。

近幾週來,試圖穿越白俄邊境進入波蘭的移民人數有所增加。據邊境防衛隊的說法,昨天有200多人試圖非法越境,其中包括摩洛哥、印度和衣索比亞公民。

普里格津於6月23至24日帶領瓦格納集團對俄羅斯軍事領導階層發動兵變,一度占領俄南一座城市,並朝首都莫斯科前進,最後在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斡旋下達成結束兵變協議。

Telegram上的一個頻道今天引述瓦格納高階指揮官說法稱,瓦格納士兵正準備追隨普里格津,轉移陣地到白俄羅斯。

*瓦格納全球版圖崩解? 撤軍中非共和國引外界質疑

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總統府發言人8日表示,近日數百名俄羅斯「瓦格納集團」成員自該國撤離,僅是部隊例行輪調,而非外界指稱的撤軍行動。

據《路透》報導,瓦格納領導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6月份在俄羅斯發動兵變失敗後,該集團在全球龐大的軍事、商業業務能否存續,引起了各界廣泛質疑。

自2018年以來,瓦格納集團一直幫助中非共和國政府平息境內層出不窮的叛亂事件。

然而,近日瓦格納成員搭機撤離的消息甚囂塵上。對此中非共和國總統府發言人莫克佩姆(Albert Yaloke Mokpem)回應:「這不代表全面撤離,僅是例行輪調。」

莫克佩姆在首都班基(Bangui)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有些人確實已經離開,但支援將隨後抵達。」此前1位不具名的軍方人士告訴路透,數百名瓦格納士兵已經離開該國,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目前無法掌握留滯中非共和國外籍傭兵的實際人數。此前約有1900名俄羅斯傭兵,包括瓦格納集團成員,在該國境內執行任務。

瓦格納在中非共和國的業務一旦重組,將產生重大商業影響。分析人士表示,瓦格納擁有中非共和國至少1座金礦的開採和控制權。

今年6月,美國政府對1間中非共和國企業實施制裁,據稱該企業長期透過非法黃金交易,向瓦格納集團提供資金。

*瓦格納滯留俄羅斯 普里格津下令傭兵休假至8月初

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的一名高階指揮官今(8)日在社群媒體上透露,瓦格納傭兵目前會在俄羅斯境內「休假」至8月初,之後才會依照與俄羅斯政府商談好的條款,轉移到白俄羅斯。

根據瓦格納集團與克里姆林宮之間的協議,俄羅斯政府不追究瓦格納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對於6月23日「兵變」事件的責任,條件則是普里格津需被流放至白俄羅斯,不過白俄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6日宣稱,普里格津還有他麾下數千名戰士,其實還滯留在俄羅斯境內。

《路透》報導,社群平台Telegram的一個頻道8日援引瓦格納指揮官「蓮花」(Lotus)葉利扎羅夫(Anton Yelizarov)的說法指出,瓦格納士兵當前將遵照普里格津的命令放假至8月初,之後再移動到白俄羅斯。

葉利扎羅夫稱:「我們必須設立好基地還有訓練場地、與當地政府協調、與白俄羅斯的執法部門互動以及建立後勤系統。」

*澤倫斯基帶領亞速營戰俘返國 引發俄羅斯抗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結束土耳其訪問歸國,並將5名前駐馬立波亞速鋼鐵廠的指揮官帶回國。根據去年的換俘協議,這些人原本應該留在土耳其。

路透社報導,消息曝光後,俄羅斯立即譴責安卡拉釋放戰俘的舉動。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土耳其違反了去年的戰俘交換協議,且事前並未通知莫斯科。

培斯科夫告訴俄羅斯新聞社(RIA),「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件事。根據協議,這些指揮官將留在土耳其領土,直到衝突結束。」

亞速營(Azov Battalion)指揮官在烏克蘭被尊為英雄。去年他們負責領導馬立波(Mariupol)的防禦行動,當地是俄羅斯入侵行動中佔領的最大城市。

在長達3個月的圍攻期間,烏克蘭守軍堅守亞速鋼鐵廠(Azovstal)下方的隧道和掩體,直到去年5月,基輔下令他們投降。

去年9月,莫斯科在安卡拉斡旋的換俘行動中同意釋放這5人,條件是這些指揮官必須留在土耳其,直至戰爭結束。

澤倫斯基昨天在伊斯坦堡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會談時表示,「我們將從土耳其返國,並把我們的英雄帶回家。」

他在Telegram上發文稱,「烏克蘭士兵普洛柯潘柯(Denis Prokopenko)、帕拉瑪(Sviatoslav Palamar)、沃林斯基(Serhiy Volynsky)、何曼柯(Oleh Khomenko)、施萊加(Denys Shleha),他們終於能與親人團聚了。」

根據培斯科夫的說法,此次釋放是安卡拉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友在下週峰會前夕施加巨大壓力的結果;烏克蘭一直渴望在本次峰會上收到有關其成員資格的正面訊號。

*平行時空? 俄外交部:美提供集束炸彈是烏克蘭反攻失敗證據

美國國防部日前宣布援助烏克蘭集束炸彈,此舉引起多國疑慮,俄羅斯也對此批評。俄羅斯外交部8日在一份聲明指出,美國提供烏克蘭集束彈藥是「絕望之舉」,同時也是烏克蘭反攻失敗的證據。

根據美國《CNN》報導,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札哈蘿娃(Maria Zakharova)在一份聲明中強調,美國援助烏克蘭集束炸彈並不會改變「特別軍事行動」的進度,而且此舉是一種「絕望之舉」,同時也是烏克蘭反攻失敗的證據。札哈蘿娃表示,美國這項決定是為了要最大限度地延長衝突,但俄羅斯的軍事目標仍將完全實現。

有美國官員坦承,美方提供烏克蘭集束炸彈的原因是反攻速度比預期還慢。美國總統拜登則提到,他在考慮提供集束炸彈的問題後,認為俄羅斯成功入侵烏克蘭的風險比讓烏克蘭在自身領土上使用武器的風險更大。

拜登也強調,提供烏克蘭集束炸彈只是過渡期作法,為「暫時批准」,非「永久性批准」,藉此先行填補155毫米砲彈不足的缺口。

(自由電子報)
--
*烏東利曼遇襲8死13傷 居民:多起爆炸無處可躲

烏克蘭內政部長表示,烏東城市利曼(Lyman)遭受俄羅斯飛彈攻擊,造成8人喪生、13人受傷。有居民表示,到處都有爆炸,根本無處可躲。

內政部在社群媒體上表示:「目前已知罹難人數為8人…傷者則增至13。」

目擊者告訴法新社,飛彈約於上午10時來襲,地點在兩個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

內政部表示,一棟住宅大樓、一個印刷廠附屬建築物以及3輛車,都在攻擊中起火燃燒。

法新社記者下午抵達現場時,看到一家汽車用品店前有3輛燒得焦黑的汽車。

兩個十字路口都看得到血跡。

一名69歲居民告訴法新社:「到處都有爆炸,我根本不知道能躲到哪裡」。他還說:「今天是星期六,所以人很多。」

利曼是烏克蘭主要鐵路樞紐,最初遭俄軍占領,但於去年10月獲烏軍收復。

*承認「公開的秘密」…烏副防長:去年10月炸毀克里米亞大橋

「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漢娜.馬里亞爾(Hanna Maliar)在8日俄烏開戰500天之際,承認去年10月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是烏克蘭軍所為。

馬里亞爾在通訊軟體「紙飛機」(Telegram)一則貼文寫道,克里米亞大橋被鎖定為破壞俄軍補給線的目標,並指出8日是自烏軍「首度襲擊」克里米亞大橋以來第273天,這次襲擊「是為了破壞俄軍後勤補給」。

烏軍去年10月襲擊克里米亞大橋是公開的秘密。紐約時報去年就發表調查報告詳述此事。

俄羅斯總統普亭當時稱這起事件是「恐怖主義行為」。烏克蘭官員先前未公開表明為此事負責,但確實有所暗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去年10月推文表示:「所有非法的東西必須被摧毀,所有被偷的東西必須歸還烏克蘭」。

*「亞速營」戰俘返家鄉烏克蘭 數名指揮官矢言將重回前線戰場

去年在亞速鋼鐵廠死守烏克蘭港口城市馬立波,之後遭俄羅斯俘虜的烏克蘭「亞速營」數名指揮官,經換俘協議獲釋後已返國,並表示將重返前線戰場。

這些指揮官先前依照換俘協議內容,待在土耳其,不過8日已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一同返抵烏國西部城市利維夫,受到大批民眾迎接。他們在隨後召開的記者會上,表達返回戰場的意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名亞速營指揮官洛柯潘柯說,如今最重要的是,烏軍已經掌控前線的戰略主動權,並且每日取得斬獲,而他和同袍回到烏克蘭的原因,就是為了重返前線。

亞速營副指揮官帕拉瑪也說:「我們會持續完成工作。我們是軍人,我們發過誓言。」

澤倫斯基感謝他的團隊與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協助他帶領亞速營指揮官返國。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土耳其去年促成的換俘協議,這些亞速營成員在俄烏戰爭結束前必須留在土耳其。對於日前5名亞速營指揮官返回烏克蘭,俄國批評這是直接違反協議。

烏克蘭港都馬立波去年遭俄軍圍攻後失陷。雖然烏軍一度堅守亞速鋼鐵廠頑抗,最後只能投降。俄軍宣稱,當時有超過2000名烏軍投降。

*北約願加強與烏合作 美國態度是關鍵

儘管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表示,有信心加深北約與烏克蘭的合作,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拜登面臨國內選民觀感與共和黨的掣肘,是否能繼續維持或加深對烏克蘭的支持仍有待觀察。北約領導人峰會11日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展開,瑞典入籍與烏克蘭情勢將成為峰會的焦點。

秘書長「有信心」
根據《法蘭西24》報導,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表示,烏克蘭在北約軍援之下,在戰場上已有所斬獲。儘管他不願預測烏克蘭是否能在未來幾個月獲得勝利,他仍認為,烏克蘭有所需的裝備、訓練與彈藥,且北約承諾會繼續提供協助。

他指出,除了先前北約承諾給烏克蘭的軍援與即將成立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北約也正在草擬一份文件,讓烏克蘭距離成為北約會員又更近一點。當被問到瑞典入籍的問題時,史托騰伯格表示,北約正在盡最大可能與土耳其協調,將在11日峰會舉辦土耳其與瑞典領導人雙邊會面,期望土耳其不要再杯葛瑞典的入籍案。

美國態度有待觀察
儘管北約秘書長對烏克蘭情勢保持樂觀,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是否能持續過去一年來挺烏克蘭的力道,仍有待商榷。由於擔心現在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會將北約直接推上與俄羅斯全面開戰的火線上,烏克蘭到現在仍不得其門而入。拜登如何在峰會上回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請求,將成為外界焦點。

此外,許多共和黨員逐漸反對美國無條件資助烏克蘭打仗,認為這些資金應該用在改善國內問題。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歐漢龍指出,美國各界現在開始認為澤倫斯基只要要求得夠大聲,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這讓美國政界慢慢思考是否要繼續受他掣肘。

話雖如此,拜登仍將在此趟歐洲行拜訪英國,參加北約峰會,並在芬蘭會見北歐領導人與見證芬蘭加入北約,目的就是要告訴俄羅斯,美國與北約仍將堅定地支持烏克蘭。

*土總統厄多安表態挺烏入北約 澤倫斯基認近期難加入

土耳其在俄烏戰爭期間與雙方皆保持關係,試圖充當調解人,土國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8日並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認為近期無法迅速加入。澤倫斯基結束在土耳其訪問時,順道將成為俄羅斯戰俘的五名前駐馬立波亞速鋼鐵廠的指揮官從土耳其帶回國,此舉立刻引起俄羅斯譴責。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澤倫斯基本次歐洲行,目的是爭取加入北約的支持,而這是俄烏戰爭爆發後他首次到訪土耳其。在8日的聯合記者會上,厄多安表示「烏克蘭毫無疑問值得加入北約」。他補充說,俄羅斯總統預計8月訪問土耳其,土耳其正在施壓俄羅斯,把即將於本月17日到期的黑海穀物倡議延長至少三個月。

北約各國領導人11日將在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峰會,預計將重申烏克蘭遲早會加入北約。

澤倫斯基在峰會前已獲得一些國家的支持,如捷克承諾戰爭一結束就同意其加入北約,但許多國家並不支持過於倉促的行動。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便說,這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但不會是在下周峰會上,烏克蘭在加入前「仍需採取進一步措施」。

拜登總統也在CNN於7日播出的採訪中表示,北約內部對於是否即刻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未達成一致。「此時此刻正值一場戰爭,只要還未結束,那代表我們也都陷入戰爭、與俄羅斯交戰。」

連澤倫斯基本人也承認烏克蘭無法快速加入,因為俄羅斯幾十年來便一直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此舉將迫使北約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

不過澤倫斯基在其他方面仍取得進展,帶回被烏國人民尊為英雄的五位亞速營指揮官。莫斯科去年9月在土耳其斡旋的換俘行動中同意釋放這五人,條件是他們必須留在土耳其直到戰爭結束。土耳其讓五人回國的消息曝光後,俄羅斯立即譴責,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土耳其違反了去年的戰俘交換協議,且事前並未通知莫斯科。

*保衛北約峰會領袖 各盟國派先進武器護立陶宛首都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定於11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由於距俄羅斯盟友白俄羅斯的邊境只有32公里、離俄羅斯本土也僅151公里,此地已經變成了先進武器拱衛的金城湯池,以保護與會的拜登總統跟其他成員國領袖。

為了保衛這次的NATO峰會,16個盟國派出了合計約1000兵力負責,許多國家則提供了波羅的海國家缺乏的先進防空系統,如西班牙帶來了「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德國部署了12輛愛國者飛彈發射器,用於攔截戰機、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拜登與40國領袖即將抵達,我們的天空若得不到捍衛,可就太不負責了」。

除了防空系統之外,德國也跟波蘭派出直升機強化的特種部隊。法國派出凱撒自走榴彈砲,並跟芬蘭與丹麥將戰機駐紮在當地,還與英國提供反無人機能力,其他國家則派遣了應對任何核生化攻擊的裝備。

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國家曾經受到莫斯科的統治,現在都成了北約與歐盟的一員,也都花了GDP的2%以上在國防預算上,比起大多數其他北約盟國的比率更高。不過,對於總人口約600萬的三國來說,這些錢仍不足以維持龐大的軍隊、投資國造戰機或先進防空系統。

對於瑙塞達而言,盟邦努力在峰會期間確保空中安全,意味著北約需要在波羅的海國家緊急建立常態性防空系統。他告訴記者,「我們想想峰會結束後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跟盟邦合作以建立常態性保護天空的輪駐部隊」。

*美擬供烏克蘭「集束彈」 英、加、西、義、紐等盟邦齊聲反對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7日證實將提供烏克蘭集束彈(cluster bombs),美國一些盟邦對此表達不安,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西班牙和義大利都表示反對在烏克蘭使用集束彈。

美國總統拜登7日接受CNN訪問時表示,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因為烏克蘭的彈藥快用完了。全球有100多國禁止使用集束彈,因為這種炸彈會釋出很多小炸彈,無差別殺傷的範圍很廣,恐傷及平民。

集束炸也因失敗率高引起爭議,未引爆的小炸彈可能在地面存在很多年,之後被誤觸引爆。

美國的決定立刻遭到人權團體批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對記者說,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集束彈比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的集束彈,失敗率少得多。

但一些美國盟邦8日拒絕為美國的決定背書。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強調,英國是禁止使用集束彈的「集束彈藥公約」(the 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的123個簽約國之一。

紐西蘭更是催生「集束彈藥公約」的國家之一,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表示,這種武器「具有無差別殺傷力,對無辜的人造成巨大傷害,並可能有長期的影響」。

他說,紐西蘭已告知白宮,紐西蘭反對在烏克蘭使用集束彈。

西班牙國防部長羅布雷斯(Margarita Roble)對記者說,她的國家堅定承諾某些武器不能運送給烏克蘭。

她說,「不能使用集束彈,我們支持合法保衛烏克蘭,我們了解不應該使用集束彈」。

加拿大政府也關切對兒童可能造成的傷害,因為集束彈有時候很多年未被引爆。

加拿大表示該國反對使用集束彈,並繼續遵守「集束彈藥公約」,「我們認真看待對公約的義務,並鼓勵全球普遍加入公約」。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9日也發表聲明,表示義大利遵守「集束彈藥公約」,禁止生產、轉讓和儲存集束彈藥,並符合大西洋聯盟的價值觀,希望公約的原則能普遍適用。梅洛尼再次強調義大利支持烏克蘭的決心,但不會使用傷及無辜平民的炸彈。

*烏克蘭承諾集束彈僅用在遭占據領土 不會用於俄境內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今天對美國決定提供基輔集束彈表示歡迎,同時承諾不會用在俄羅斯境內,僅會協助解放遭俄國占據的領土。莫斯科則稱,這項決定顯示烏克蘭陣營的弱點。

華府昨天宣布,為了協助基輔對占據其領土的俄羅斯軍隊發動反攻,將供應烏克蘭遭到廣泛禁用的集束彈。

路透社報導,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今天在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這些集束彈將協助拯救烏克蘭士兵的生命,且基輔也將嚴格追蹤紀錄它們的使用,並與夥伴交換資訊。

他寫道:「我們的立場很簡單——我們有必要解放暫時遭到占領的國土、拯救我們人民的生命。」

列茲尼科夫還說:「烏克蘭只會把這些軍火用在解除國際承認的我國領土遭到占領狀態,不會用在獲得正式承認的俄羅斯領土上。」

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禁用集束彈,這種武器通常會釋放大量較小的子炸彈,能在一片廣大區域無差別殺人,且其中未爆彈構成的危險也可能綿延數十年。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昨天尋求為提供烏克蘭集束彈提出好理由。他對媒體記者表示:「我方承認,集束彈的未爆彈構成平民傷害風險。但若因烏克蘭沒有足夠火砲,而讓俄羅斯的部隊和戰車輾壓烏克蘭陣地、拿下更多烏克蘭領土、征服更多烏克蘭平民,同樣也會構成龐大的平民傷害風險。」

列茲尼科夫今天還指出,烏克蘭軍隊不會在都會區使用集束彈,只會用於「突破敵人防線」。

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都未簽署國際「集束彈藥公約」(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公約內容禁止生產、儲備、使用和轉移這種武器。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Zakharova)今天則透過聲明表示,美國決定供應烏克蘭集束彈「是絕望之舉。在烏克蘭大張旗鼓的反攻失敗之下,顯露出弱點」。

*何謂集束彈?為何美國供應烏克蘭?相關爭議一文看懂

美國今天宣布,配合烏克蘭請求供應具爭議性的集束彈,引發人權團體批評,因為這項武器目前在100多國被禁用。究竟它的特性為何?爭議性何在?美國又為何答應烏克蘭請求?

● 什麼是集束彈?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集束彈是一種遍撒大量微小子炸彈(bomblets)的方法,藉由火箭、飛彈或砲彈發射後,在一塊廣大區域從空中撒下。

這些子炸彈原本應在撞擊後爆炸,但許多都成為未爆彈,尤其是當降落在濕軟土地上時。這些未爆彈可能在之後遭人撿拾或踩踏時爆炸,致人死傷。

從軍事角度來看,若要對付躲在戰壕或堅固陣地裡的敵軍地面部隊,集束彈驚人有效,因為會造成大片區域太過危險無法自由移動,除非先仔細清除未爆彈。

● 集束彈為何被禁?為何比其他炸彈更具爭議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由於集束彈中的子炸彈散落於大範圍內,可能會危及非戰鬥人員。

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全球100多國都簽署國際性的「集束彈藥公約」(Convention on ClusterMunitions),基於集束彈對平民的無差別影響,同意禁止使用或儲備這類武器。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Red Cross)的數據顯示,集束彈大約會有10%到40%沒爆炸。過了數年甚至數十年後,未爆彈藥可能會被平民的活動引爆。

兒童格外容易被集束彈傷到,因為子炸彈看來像是住宅區或農場地上亂丟的小玩具,兒童往往出於好奇心將其撿拾。

人權團體曾形容集束彈「令人憎惡」,甚至可稱是一種戰爭罪行。

試圖倡議全球各地禁用這種武器的集束彈藥聯合會(Cluster Munition Coalition)表示,具有潛在致命性的集束子炸彈在寮國和越南使用50年後,依然埋在地下還未爆炸。

● 集束彈曾在哪裡用過?誰還使用?
集束彈藥聯合會指出,集束武器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被使用,此後還被用在30多起衝突中;而美國上一次使用是在2003年至2006年的伊拉克。

根據美軍中央司令部(US Central Command)2017年發的聲明,由於集束彈對平民構成危險,美軍在2016年開始逐步淘汰不再使用。

自從俄羅斯去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全面侵略後,雙方都持續使用集束彈。俄烏兩國皆未簽署集束彈藥公約,美國也未簽署,但華府先前曾批評莫斯科廣泛使用這種武器。

集束彈的平均未爆彈率據信接近20%,但俄羅斯的集束彈未爆彈率據稱高達40%,美國五角大廈則估計自家集束彈未爆彈率僅不到3%。

● 為何烏克蘭請求提供集束彈?
烏克蘭軍隊目前砲彈庫存極低,最主要由於雙方軍隊都正以極快速度消耗,但基輔的西方盟友又來不及補給。

由於烏克蘭南部和東部戰線目前大致陷入停滯消耗戰,砲彈成為關鍵武器。烏軍正嘗試將俄軍從沿著綿延達1000公里的前線、掩蔽良好的防禦陣地逐出,面臨一項望而生畏的任務。

烏克蘭因缺乏充足砲彈,於是向美國請求補給集束彈,以鎖定俄軍部署在所有防禦戰壕裡的步兵。

這對華府來說不是個容易做的決定。許多民主黨人和人權倡議人士對集束彈十分反感。美國政府內部至少辯論了6個月。

● 美國的決定有何影響?
立即的影響,是讓俄烏戰爭至今華府站的道德制高點大打折。俄羅斯被控犯下的數項戰爭罪行被人詳細記錄,但美國如今供應集束彈,很可能遭人抨擊偽善。

集束彈是一種可怕的無差別攻擊武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禁用有其道理。美國這項行動無疑使其立場與西方盟友相衝突,而西方聯盟出現任何看似的分裂,都正中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下懷。

*全球軍事業務前景堪憂?瓦格納撤離大批傭兵 中非:輪調而非撤軍

中非共和國總統發言人今天表示,數百名俄羅斯瓦格納傭兵(Wagner Group)從中非共和國撤離,是部隊輪調的一部分,而不是撤軍。

路透社報導,瓦格納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6月在俄羅斯發動短命兵變,讓人質疑瓦格納在中非共和國與非洲其他地區以及中東等地龐大的軍事和商業業務前景。

大批瓦格納傭兵最近搭飛機離開中非共和國,引發外界揣測瓦格納正在撤出該國。2018年以來,瓦格納一直在中非共和國協助政府平亂。

但中非共和國總統府發言人莫克佩姆(Albert Yaloke Mokpem)表示:「這不是決定性的撤離,而是輪調。」

他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Bangui)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有些人已經離開,有些人還會來。」

不願具名的軍方人士告訴路透社,數百名瓦格納士兵最近離開了中非共和國,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目前不清楚還有多少人留下,據信約有1900名俄羅斯僱傭兵,包括瓦格納傭兵,在中非共和國活動。

瓦格納在中非共和國的任何重組,都可能產生重大的商業影響。

分析家表示,瓦格納在中非共和國取得伐木權並控制1處金礦。6月間,美國對該國1家公司實施制裁,據稱這間公司涉及透過非法黃金交易金援瓦格納。

*瓦格納指揮官:集團傭兵會隨普里格津駐白俄羅斯

據社群媒體Telegram一個頻道引述俄羅斯瓦格納傭兵集團高階指揮官說法,瓦格納士兵正準備追隨集團首腦普里格津,依照解除對俄軍兵變協議、轉移陣地到白俄羅斯。

路透社報導,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6月23至24日帶領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對俄羅斯軍事領導階層發動兵變,一度占領俄南一座城市,並在24日朝首都莫斯科前進,最後在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斡旋下達成結束兵變協議。但此後普里格津和瓦格納傭兵的確切行蹤便成謎。

依照協議,普里格津應該搬到白俄羅斯,瓦格納傭兵則可選擇跟著一起到白俄羅斯、加入俄羅斯正規軍或卸甲回家。其中一些瓦格納傭兵原是受刑人,因為替莫斯科攻打烏克蘭而獲得提前出獄。

然而魯卡申柯6日表示,普里格津和數以千計瓦格納傭兵仍在俄羅斯境內,令人懷疑中止兵變協議是否會落實。

不過,Telegram頻道「Telegram上的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 on Telegram)今天引述化名「蓮花」(Lotus)的瓦格納指揮官葉利札洛夫(AntonYelizarov)稱,瓦格納戰士目前正在放假,直到8月初,之後將依普里格津的命令移往白俄羅斯。

葉利札洛夫據稱表示:「我們必須準備基地和訓練場地、與當地政府及行政單位協調、安排和白俄羅斯執法機關互動,以及組織後勤。」

路透社無法證實這段訪問的真實性。

另一方面,普里格津在過去2週非比尋常安靜。自從6月26日他在原本偏好使用的Telegram頻道「普里格津新聞服務」(Yevgeny Prigozhin Press Service)發文替瓦格納兵變辯護後,便再也沒在這個頻道發文。

*中大獎!俄宣稱回收英援烏「暴風影」飛彈 已移交專家拆解分析

英國5月軍援一批射程超過約240公里的暴風影(Storm Shadow)飛彈給烏克蘭,烏軍據稱最近幾周利用這款具備精確打擊能力的武器對俄軍造成嚴重損害。不過,俄方近日宣稱,成功回收了一枚完好無損的暴風影飛彈為「戰利品」。

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親莫斯科的消息來源6日宣稱,已經成功從戰區「後送」一枚暴風影飛彈,將讓俄羅斯武器專家進行拆解與分析。

據報導,較早是俄羅斯官媒戰地記者魯登科( Andrey Rudenko)聲稱烏軍「出售一枚暴風影火箭給我們的(俄羅斯)同志」,但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前署長羅戈津(Dmitry Rogozin)後來表示,這枚飛彈是被擊落的,顯然掉在了玉米田裡。

羅戈津被俄羅斯總統普亭解職後,現正在烏克蘭戰區工作。他說,自己率領的「沙皇之狼」(Tsar's Wolves)部隊在別爾江斯克(Berdyansk)港附近回收了被擊落時僅有輕微損壞的飛彈。從網路流傳的影片可見到,這枚暴風影飛彈被裝上了一輛俄方的卡車。

羅戈津宣稱,「敵人藉著派出部隊攔截,試著阻止我們捕獲這樣一個戰利品,並且安全運送到俄羅斯。這枚飛彈剛剛已經移交給我們的一家國防企業,他們的專家將破解這種危險飛彈武器的控制系統演算法,並且跟防空專家分享」。他表示,俄羅斯的打撈隊「設法解決了任務,剛剛向我報告了結果」。

每日郵報引述的報告指稱,飛彈上面的無線電電子設備完好無損,對俄羅斯人堪稱中了大獎。一分報導表示,「在新修改的陸基、以及最好是空基電戰設備開發上,這可以發揮極好的幫助」。

*俄烏戰爭滿500天 澤倫斯基訪蛇島重申抗戰精神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今天滿500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Zelenskyy)訪問黑海的蛇島。戰爭開打初期,島上的烏克蘭守軍以剽悍態度抵抗俄國軍艦,一戰成名。

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在今天發布於社群媒體的影片中說,「今天我們來到蛇島(Snake Island),這個永遠不會被占領者征服的地方,就像整個烏克蘭。因為我們是勇者的國家」。

澤倫斯基在這段沒有標示日期的影片中搭船抵達蛇島,並在一座紀念碑前獻花。他說,「我想要從這裡、從這個代表勝利的地方,為了過去500天,向我們的每一名士兵致上感謝」。

莫斯科曾在去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不久後奪取蛇島,當時一段無線電對話曝光後引發轟動。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喊話要島上烏克蘭守軍投降,卻被回應「俄羅斯軍艦,去死吧你」。

島上烏克蘭士兵隨後遭到俘虜,但之後在兩國換囚時獲釋。

這段對話傳遍全球,成為烏克蘭抗戰的宣傳主題,甚至出現在海外盟邦舉行援烏遊行的標語牌上,並被基輔印製成郵票。

對話的另一個主角莫斯科號去年4月於黑海沉沒,俄羅斯聲稱起因是船上發生爆炸,烏克蘭則稱發射飛彈擊中這艘軍艦。

烏克蘭軍方於去年6月奪回蛇島。

*俄羅斯上議院議長9至12日訪中

俄羅斯國會上議院「聯邦院」(Federation Council)議長馬維彥科(Valentina Matviyenko)9日至12日起率團訪問中國並出席中國全國人大與俄方會議。

新華社報導表示,馬維彥科是應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邀請訪問中國。

瓦格納集團6月24日發動兵變,一天便戲劇性落幕。兵變後中國與俄羅斯互動頻繁。25日兵變剛落幕,中國外交部便公布,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同日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Andrei Rudenko),就中俄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7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參與在印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以視訊方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等會晤。

針對瓦格納集團兵變,中國外交部上月回應表示,這是「俄羅斯的內政」,作為友好鄰邦和新時代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中方支持俄羅斯「維護國家穩定」,實現發展繁榮。

*兄弟情可能見頂?俄局勢不穩 美學者分析:支持普亭對習近平無甚益處

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在紐時撰文表示,隨著瓦格納集團兵變威脅俄國總統普亭的權力,加上爆發逾一年的俄烏戰爭影響中歐關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普亭的兄弟情「可能已經到頂」。

何瑞恩(Ryan Hass)是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也曾是美國歐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

他7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習近平10年前成為中國領導人後,將普亭視為與自己一樣對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懷有敵意的強勢領導人,稱普亭為「最好、最親密的朋友」。

不過,有跡象表明,習近平與普亭的友好關係可能已經降溫,兩人的「兄弟情可能已經到頂了」。繼續大力支持普亭對習近平已經無甚益處,普亭的麻煩對中國的雄圖偉業也沒有幫助。

何瑞恩認為,出現這情況,是因為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6月底發生兵變,暴露了普亭已無法保證能夠長期掌權。

中國一直尋求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俄烏戰爭初期,中國希望藉戰爭將美國的注意力從亞洲帶走,但相反,戰爭開始以來美國及其亞洲盟友在中國周圍建立了更強大的軍事行動,最近在限制中國獲取關鍵技術方面更加團結。

習近平要堅決削弱美國遏制中國,也必須改善中歐關係,防止歐洲與美國聯合抗中。中國要實現這目標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在俄烏衝突中更明確的重新定位,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

所以,習近平必須考慮到普亭的脆弱,重新調整中國外交政策。

中國有理由利用自己對俄羅斯獨特的影響力,敦促停戰。此前中方對瓦格納兵變的回應也十分克制,只稱之為「內部事務」,因為現在開出一張力挺普亭的空白支票對習近平沒有好處,可能會招致國內質疑習近平的外交政策判斷力,如果普亭進一步受挫,質疑聲可能會加劇。

何瑞恩又表示,俄羅斯的問題也讓習近平在台灣議題的謀劃變得複雜。烏克蘭戰爭表明了只靠軍事力量不能保證打勝仗;而打不了勝仗就可能招致領導層權力受到挑戰。所以,引發台海戰爭對習近平來說可能是災難性。

台灣將於明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總統蔡英文與美國越走越近惹怒北京。中國據指曾動用一系列手段對台灣施加經濟壓力,或散播錯誤訊息來支持優先考慮改善與北京關係的候選人。

何瑞恩表示,中方咄咄逼人的說辭和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的威脅都可能適得其反,不但讓反對迎合中國的候選人聲勢更強,更會激起美國與國際社會對台灣更強烈且明確的支持。

對習近平來說,最佳平衡點就是在不引發局勢持續升級的同時,展示出強硬和堅定的立場。

中國領導人可能也意識到必須緩和中美緊張關係。2月間諜氣球事件令中美關係緊張關係加劇,近來出現解凍跡象。上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曾與習近平會晤,而上週美國財長耶倫也訪問中國。

不過,何瑞恩認為,習近平仍需要普亭。要在國際體系中淡化人權及民主,俄羅斯仍是唯一一個有能力和動機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兩國穩定的關係也確保漫長邊界穩定,並讓中國以優惠價格獲取俄羅斯能源、進口食品和軍事裝備。

何瑞恩預計,兩國將會維持一切如常的表象。

(聯合新聞網)
--
*土耳其挺烏入北約 拜登:時機未到

戰爭期間加入 恐導致北約與俄衝突
烏俄戰爭八日屆滿五百天之際,土耳其總統艾多根在與來訪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晤後,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然而,美國總統拜登稱「時機尚未成熟」,若在戰爭期間讓烏國加入,可能導致北約與俄國衝突,美國願意比照以色列模式,給予烏克蘭更多安全保障。

艾多根籲和談 普廷下月訪土耳其
澤倫斯基七日在伊斯坦堡與艾多根會談,對土耳其持續支持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表達感激,相信雙方可以為拯救生命、維護穩定盡更多心力。澤倫斯基表示,雙方已簽署無人機等軍武製造協議,也邀請土耳其加入烏克蘭重建、轉型的大規模工作。艾多根除了再次呼籲烏俄展開和平談判,也在記者會上公開表態︰「毫無疑問,烏克蘭值得加入北約」。烏俄開戰以來,土耳其一直居中調解。

澤倫斯基與艾多根的會談受到俄國密切關注,克里姆林宮為了打破國際孤立窘境,一直試圖與艾多根建立牢固關係。艾多根說,俄國總統普廷下個月來訪時,他將親自向對方說明這次會談狀況,並討論兩國換囚,以及讓烏克蘭出口穀物的黑海穀物倡議等議題。除非俄國同意續簽,否則該倡議將在本月十七日到期。

美比照以色列模式 給予更多武器
拜登七日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中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為時尚早」,成員國之間並未一致同意讓烏克蘭在俄國入侵期間加入,因為「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我們都將陷入其中,等於我們正與俄國交戰」。不過,拜登也向澤倫斯基保證,美國準備提供更多武器及其他安全支援,就像美國對待以色列一樣,直至烏克蘭獲得北約成員資格。美媒指出,此一安排可避免美俄發生武裝衝突,因為給予烏克蘭其他安全保障,並不具備如同北約的集體防禦機制。

針對美國將首度提供極具危險性的集束彈藥給烏軍,拜登強調這是為了因應烏軍武器逐漸用罄的「艱難決定」。五角大廈一名官員坦言,烏軍反攻「比預期慢得多」,但這只是剛開始,判斷成敗還太早。

北約十一、十二日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峰會,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七日表示,各國領袖屆時將再次公開承諾讓烏克蘭加入,並就如何更接近該目標達成一致意見,「我們的會議將傳遞一個清楚訊息︰北約團結一致,俄國侵略不會得到回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則說,烏克蘭不會在峰會結束後就加入北約,但峰會將願意考慮接納烏克蘭,這本身就是一個里程碑。

(自由時報)
--
*拜登警告習:與普亭打交道要小心

美國總統拜登九日前往歐洲參加北約峰會前夕,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暢談美中關係在內的國際局勢。拜登表示,他告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國總統普亭打交道千萬要小心,「因為北京仰賴西方的投資」。

拜登表示:「這不是威脅,而是觀察過後的評論」。

拜登告訴習近平:「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有六百家美國企業撤出俄羅斯。你告訴過我,中國的經濟仰賴歐洲和美國的投資。所以要小心,千萬請注意」。

被問及習近平的回應時,拜登說:「他有在聽,沒有爭辯。如果大家有留意到的話,他並未全力支持俄羅斯。所以我想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烏加入北約還不成熟
拜登出發前,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六日接受「美國之音」(VOA)訪問,被問到這次有四個印太北約夥伴國受邀參加維爾紐斯峰會。北約邀請這些夥伴國是向中國發出什麼樣的信息?

柯比回答:「這不是為了向中國發出信息。這些國家也都支持烏克蘭,當然是以不同的方式。但是你已經看到,北約最近談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歐洲大陸構成的挑戰。這些印太國家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觸的獨特經歷,可以為討論帶來一些寶貴視角」。

北約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峰會在即,烏克蘭要求峰會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者宣布何時準備好接納烏克蘭。拜登認為現在時機「不成熟」,加入北約涉及民主化等改革,需要時間。美國需要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提出一條合理道路,但他同時強調,自己首要任務是維持北約團結。

烏彈藥將盡才供集束彈
美國七日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軍事援助,包括首次提供集束彈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指,拜登已經批准,形容這是正確的做法,並表示幫助烏克蘭對抗俄軍的需要超過有關風險。

拜登表示,提供集束彈藥是艱難的決定,美國與盟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烏克蘭正在耗盡彈藥,因此他們需要這些彈藥。

美方承認提供集束彈藥可能會造成更多平民死傷,但蘇利文指如果烏方彈藥不足,而令俄方取得更多烏方土地及統治更多烏國國民,一樣會造成重大危機。

目前全球有超過一百廿國禁用集束彈,但不包括美國、俄羅斯及烏克蘭。

*北約峰會在即 立陶宛首都變碉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定於十一至十二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由於距俄羅斯盟友白俄羅斯的邊境只有三十二公里、離俄羅斯本土也僅一五一公里,此地已經變成了先進武器拱衛的金城湯池,以保護與會的美國總統拜登跟其他成員國領袖。

為了保衛這次的NATO峰會,十六個盟國派出了合計約一千兵力負責,許多國家則提供了波羅的海國家缺乏的先進防空系統,如西班牙帶來了「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德國部署了十二輛愛國者飛彈發射器,用於攔截戰機、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拜登與四十國領袖即將抵達,我們的天空若得不到捍衛,可就太不負責了」。

除了防空系統之外,德國也跟波蘭派出直升機強化的特種部隊。法國派出凱撒自走榴彈砲,並跟芬蘭與丹麥將戰機駐紮在當地,還與英國提供反無人機能力,其他國家則派遣了應對任何核生化攻擊的裝備。

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國家曾經受到莫斯科的統治,現在都成了北約與歐盟的一員,也都花了GDP的百分之二以上在國防預算上,比起大多數其他北約盟國的比率更高。不過,對於總人口約六百萬的三國來說,這些錢仍不足以維持龐大的軍隊、投資國造戰機或先進防空系統。

對於瑙塞達而言,盟邦努力在峰會期間確保空中安全,意味著北約需要在波羅的海國家緊急建立常態性防空系統。他告訴記者,「我們想想峰會結束後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跟盟邦合作以建立常態性保護天空的輪駐部隊」。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