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230710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3:22

*高出官方數據8倍!俄獨立媒體︰俄軍死亡人數逼近5萬

烏俄戰爭持續超過1年4個月,兩國都未及時提供戰場損傷數據。對此,俄國兩家獨立媒體透過與外國媒體和德國圖賓根大學數據科學家合作,利用超額死亡率的統計概念,從繼承紀錄和官方死亡率揭開俄國政府隱瞞的秘密,推估俄軍迄今戰死沙場的人數逼近5萬人,遠高於官方公布的6000多人。

《美聯社》指出,儘管面臨騷擾和潛在刑事指控,俄國獨媒Mediazona和Meduza與英國廣播公司(BBC)俄國事務部門和網路志工合作,利用社群媒體的貼文和俄國各地墓地的照片,建立已確認的戰死人數數據庫。截至本月7日,他們確認2萬7423名死去俄國士兵的身份。Mediazona編輯特雷希查寧(Dmitry Treshchanin)表示,這些僅是他們知道名字的士兵,且有多個來源證實他們已戰死。

為了進行更全面的統計,兩家獨媒又取得向俄國國家遺囑登記處提交的繼承紀錄,包含2014年到今年5月超過1100萬人的死亡資訊。根據分析,去年15歲至49歲男性的繼承案件比預期多了2萬5000件。德國圖賓根大學數據科學家科巴克(Dmitry Kobak)從俄國聯邦統計局(Rosstat)取得去年按年齡和性別細分的死亡率數據,也發現俄國50歲以下男性死亡人數確實比預期多2萬4000人。

到今年5月27日為止,繼承案件數量又激增至4萬7000件,此一數據與美國白宮5月評估的死亡人數幾乎一致,即去年12月以來,又有2萬多名俄軍在烏國戰死。此外,英國國防部2月推估,約4至6萬名俄軍可能在戰爭中喪命。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外洩的評估則顯示,戰爭首年在行動中喪生的俄國人人數介於3萬5000至4萬3000人之間。

特雷希查寧表示,即使英美情報機構有俄國國防部的消息來源,但他們自身的數據可能並不完整。況且,要統計所有傷亡人數極其困難,除了俄軍本身外,還有國家近衛軍、阿赫馬特營(Akhmat battalion)部隊,以及瓦格納為主的多個傭兵組織。此外,最初由瓦格納招募、現在由俄國國防部接手的囚犯士兵,其傷亡狀況也讓人霧裡看花,人為操縱的可能性很大,反而統計數據可以給出更接近實際狀況的結果。

英國國防部10日發布的戰情報告指出,只要前線急救做得更好,許多俄軍的死亡或截肢本可避免。過去17個月來,俄軍平均每天有400人傷亡,戰場上的醫療危機可能連帶影響邊境地區平民的醫療權。

*克宮首度證實!普廷6/29日召見瓦格納首腦聽解釋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0日證實,瓦格納傭兵集團兵變事件後第5天,即6月29日,總統普廷在克里姆林宮召見了瓦格納創辦人普里格津和瓦格納集團軍官,共計35人參加會議。

據《衛星通訊社》報導,會談持續了3小時。佩斯科夫說,普廷在會中聽取了瓦格納人員就6月24日事件的解釋,並向他們提供了「未來就業」和繼續「利用戰鬥能力」的方案。

佩斯科夫補充說,獲召見的瓦格納人員「強調他們是國家領導人和最高統帥的堅定支持者和戰士。」

針對普里格津與普廷之間的談話內容,佩斯科夫沒有提供進一步細節。

在此之前,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9日獨家報導稱,據西方匿名情報消息人爆料,普里格津於7月1日抵達莫斯科,其親信指揮官在克里姆林宮出席談判,與俄國高官討論瓦格納的未來。

*法媒驚爆︰瓦格納首腦被「關押」在克里姆林宮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6日證實,6月24日發動快閃兵變並逃往白俄的俄羅斯傭兵「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已返俄。俄國社交媒體最近充斥在聖彼得堡目擊到普里格津的報導,不過法國媒體驚爆,普里格津目前人在莫斯科,甚至可能已在克里姆林宮獲俄國總統普廷召見,更指出其實普里格津與幾名幹部7月1日當天起就被「關押」在克里姆林宮。

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9日獨家報導,據西方匿名情報消息人爆料,普里格津於7月1日抵達莫斯科,其親信指揮官在克里姆林宮出席談判,與俄國高官討論瓦格納的未來。

報導稱,克里姆林宮的談判代表,是忠於普廷的俄羅斯國家近衞軍總司令佐洛托夫(Viktor Zolotov),以及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普廷這兩名心腹已聽取普里格津的意見,也不排除普廷已親自召見普里格津。

該報指出,其實普里格津與幾名瓦格納幹部7月1日當天起就被「關押」在克里姆林宮,他和他的主要指揮官都在那裡被「傳喚」。不過,據西方情報消息,普里格津一行人在莫斯科不會有事。

與此同時,克里姆林宮代表公開試圖與普里格津保持距離。普廷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日前被問及普里格津下落時,漫不經心地回答,指莫斯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追蹤普里格津的下落。

*瓦格納叛變後首露面 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指揮戰局

俄烏戰爭衝突持續,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六月發動叛變後,神隱許久的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9日首度公開露面,參與一場軍事會議,並親自指揮戰局。

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國防部今日發布一段影片,片中出現自瓦格納六月叛變以來消失已久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他與其他軍隊高層正在聽取有關烏克蘭攻擊克里米亞的相關報告。格拉西莫夫也在會議上下令,要求俄羅斯空軍與俄羅斯聯邦軍隊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又稱格魯烏,GRU)執行先發制人打擊。

影片中多數與會者均被打上馬賽克,但仍發現前俄羅斯駐烏克蘭副指揮官蘇洛維金(Sergei Surovikin)的副手阿夫扎洛夫(Afzalov)出席這場會議,而蘇洛維金本人目前仍下落不明。蘇洛維金被外界稱為「末日將軍」,過去曾多次受到普里格津的讚揚,也曾傳出他是瓦格納集團的「VIP」會員。

格拉西莫夫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是普里格津叛變時矢言要逮捕的2位俄軍高官,叛變失敗後兩人均神隱數日,不過紹伊古已於3日公開露面,並稱本次叛變是「破壞俄國穩定的陰謀」,沒有影響俄軍,試圖消彌外界猜測。

*美計劃為烏克蘭提供「以色列模式」安全保障 與盟國建立保護傘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9日報導,西方盟國正在進行「高階」和「瘋狂的最後一刻」談判,以便在11日於立陶宛舉行的北約峰會之前,敲定烏克蘭的安全保證聲明。與此同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證實,美國計劃提供「以色列模式」安全保障。

美國拜登總統稍早接受《CNN》專訪提到,烏克蘭目前還沒準備好加入北約,必須等俄羅斯的侵略戰爭結束,北約盟國才會考慮是否讓烏克蘭加入。他提到,過程中美國將會持續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與武器,就像先前美國對以色列所做的那樣。

針對拜登的談話,蘇利文9日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烏克蘭需要西方集體的安全保障,因此北約盟國需要制定可以長期發揮作用的雙邊義務。他證實,華盛頓正計劃為烏克蘭提供「以色列模式」安全保障,這意味在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情況下,與烏克蘭進行合作,這就是拜登總統將在立陶宛斯峰會上宣揚的內容。

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約38億美元援助,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防禦飛彈彈和軍事技術。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最近釋出報告稱,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獲得的美國支援比以色列多。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釋出的援烏追蹤報告,美國已經是烏克蘭最大的軍事支援國,向該國提供了428億美元的裝備。

針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Politico》引述4名熟悉談判情況的官員透露,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一直與基輔討論這個問題,並與北約、歐盟和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其他盟國進行接觸。4國提出的構想,是由所有願意向烏克蘭提供持續軍援的國家建立起一個「保護傘」,即使各國的細節有所不同。

報導稱,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希望在本週的北約峰會上,公佈一個讓其他國家可以加入的框架,以完成對烏克蘭的安全承諾。

*拜登受訪提美國彈藥庫存不足 遭質疑「公開自曝其短」

美國日前批准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引起國際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接受美國《CNN》專訪時曾提到美方155毫米砲彈庫存量不足,保守派人士與專家針對拜登的發言都十分困惑,質疑拜登為何會在訪問中透露「美國的155毫米砲彈庫存不足」,強調這是在自曝其短。

根據《福斯新聞》報導,拜登在接受《CNN》專訪時訪問時曾說:「這是場與彈藥有關的戰爭,烏克蘭即將用完,而美方庫存低落,所以我接受國防部建議,暫時批准於過渡期間使用集束彈藥支援烏克蘭,並非永久批准,等到我們擁有更多155毫米的砲彈時,就會提供烏克蘭155毫米砲彈。」

美國保守派學者蓋斯特(Steve Guest)對此發文表示:「拜登向世界廣播說『美國的155毫米砲彈數量不足』。 蠢蛋,拜登難道不在乎我們在中國的對手正在監聽嗎?」

《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 資深媒體人約克(Byron York)質疑拜登說法,認為向烏克蘭提供彈藥,顯然已經影響美國自衛所需儲備量。

政治觀察家多布森(Logan Dobson)則諷刺地說:「美國總統在《CNN》上告訴大家我們的彈藥不夠了,真棒呢。」

*誓言奪回巴赫姆特 澤倫斯基:烏軍掌握主動權

烏克蘭部隊9日加緊攻勢,奪回數個東南部俄軍控制地區。總統澤倫斯基接受採訪表示,烏軍反攻早前雖一度放緩,但現已重新「採取主動」(taken the initiative)。

據《路透》報導,烏軍一直試圖奪回巴赫姆特(Bakhmut)周邊地區。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Hanna Maliar)在Telegram上撰文稱,東南部兩地區正爆發激烈戰鬥。

馬里亞爾表示,俄軍正試圖保衛巴赫姆特,烏軍則在該市南翼取得了進展,「我們正在鞏固我們的戰果」。

巴赫姆特以北的陣地並沒有變化;巴赫姆特以西及頓內茨克州(Donetsk)城鎮利曼(Lyman)仍不時發生激烈戰鬥。

澤倫斯基接受了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採訪時,承認反攻的進展緩慢,但表示烏軍正掌握主動權。

澤倫斯基說:「所有人都希望反攻更快速,因為戰事一旦延續,意味著烏克蘭人蒙受新的損失。我們正在前進,我們並未陷入困境,主動權正握在我們手中。」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在巴赫姆特周邊擊退了烏軍攻勢,但戰鬥逐漸變得艱難,「不僅因為砲火連日不斷和戰鬥強度提升,更因為地形,戰線位在兩座山的中間」。

烏克蘭軍事分析家波波維奇(Denys Popovych)強調,烏克蘭部隊已佔據重要陣地,「這將使砲兵控制巴赫姆特西南方小鎮克利什基夫卡(Klishchiivka)及補給路線。就像瓦格納當時包圍這座城市一樣,我們同樣正如法炮製」。

*澤倫斯基堅稱「防禦戰爭」 烏軍4飛彈襲俄被攔截

俄羅斯官員稱,俄羅斯防空系統9日攔截了4枚飛彈,其中1枚位於克里米亞半島,另3枚則位於俄烏接壤處羅斯托夫(Rostov)、布揚斯克(Bryansk)地區。

據《路透》報導,由俄羅斯任命的克里米亞首長阿克瑟諾夫(Sergey Aksenov)在Telegram發布消息,稱1枚巡弋飛彈在克里米亞半島克赤市(Kerch)附近被擊落,沒有造成任何損害或人員傷亡。

阿克瑟諾夫並未具體說明飛彈的來向。克里米亞自2014年即遭俄羅斯吞併,但國際多半仍認定其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羅斯托夫州州長戈盧別夫(Vasily Golubev)則在Telegram上表示,該州防空系統擊落了飛越領空的1枚烏克蘭飛彈。戈盧別夫指出:「沒有人員傷亡。僅飛彈碎片造成數座建築物的屋頂損壞。」

布揚斯克州州長波戈馬茲(Alexander Bogomaz)同樣透過Telegram宣布,俄羅斯軍方擊落了2枚烏克蘭飛彈;波戈馬茲並稱,另有1枚飛彈將1座鋸木廠完全摧毀。

俄羅斯政府經常指責烏克蘭襲擊該國境內目標,均遭基輔嚴正否認。澤倫斯基稱烏軍正在「自己的領土上進行防禦戰爭」。

*美援烏2款集束彈型號揭曉 軍方實測「啞彈率」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報導,五角大廈官員透露,美國計劃援助烏克蘭的集束彈,是M864和M483A1兩款155厘米榴彈,最近分別於2020年和2017年進行實際測試,以確保這些彈藥的啞彈率在2.35%或更低,降低誤傷平民的風險。

M483A1其内部可填充88枚兩用改進型常規彈藥(子炸彈),較新的M864炮彈則可攜帶72枚子炸彈。其原理是,在目標上空引爆的高爆砲彈,瞬間轉化為彈幕,利用子彈藥的爆炸,對目標區域的兵員和車輛都造大面積殺傷。

據報導,拜登政府強調,與俄羅斯目前使用的集束彈藥相比,美軍向烏克蘭提供的集束彈對平民構成的風險更小。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7日指出,俄羅斯目前使用的集束彈啞彈率可能高達40%。

前述國防官員告訴CNN,這些彈藥的測試「是透過實彈進行」,而不是模擬或虛擬測試,最近的測試是由美國陸軍聯合彈藥部門的員工,於2020年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Yuma Proving ground)進行的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集束彈M864,是1987年開始服役的155厘米口徑炮彈,20年前美國五角大廈公開其啞彈率為6%,後來的改進型啞彈率僅為2.35%。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Pat Ryder)表示,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啞彈率最低的彈藥,據悉2020年進一步改進的集束炸彈,最新測試啞彈率低於1.2%。

*烏軍挑戰者2型戰車遲未戰鬥? 英國也許有其他擔憂

英國援助烏克蘭共14輛的挑戰者2型戰車,日前證實第一批已於3月底抵達烏克蘭,並於6月底出現在烏東前線地區,不過烏軍至今遲未將其投入實戰,也未公布交戰紀錄,據軍事專家分析,有可能是英國對於烏克蘭操作該型戰車的部分方面並不滿意。

5月時,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Ben Wallace)公開表示,向基輔承諾的14輛挑戰者2型戰車均已送達烏克蘭,不過做為援助先鋒的挑戰者2型戰車,卻硬是比後來才到位的德國豹二戰車更晚上戰場,讓人不禁懷疑挑戰者2型到底怎麼了?

《俄羅斯衛星社》(Spunik)報導引用軍事分析家博斯尼奇(Drago Bosnic)看法表示,由於倫敦方面對挑戰者2型戰車在操作與維護上的要求,烏克蘭部隊在使用挑戰者2型戰車時遇到了困難。他同時指出,英國方面目前正在尋求基輔的保證,保證英國提供的挑戰者2型不會用於危險行動,以免它們被俄羅斯軍方摧毀或擄獲。

「英國似乎不太滿意烏軍的使用方式,並且需要烏軍保證,以免遭受重大損失,就如同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北約最好的德國戰車,其所遭遇到災難性的表現那樣。」他補充道。

英軍之所以會擔心挑戰者2型戰車並非無原因,挑戰者2型戰車雖擁有北約戰車中最強的防禦力,不過其生產數量稀少,車輛單價也非常高昂,每一輛車的費用高達420萬英鎊(約新台幣1.5億元),真的是玩不起的「大玩具」。而其「點滿防禦力」的代價,是機動性與續航力並不出色,並不一定適合俄系戰車「打帶跑」的作戰思維。

因此,給烏軍操作這麼高貴的軍備,不難想像英國的謹慎與擔心程度,特別是在看到部分前線的豹二戰車被擊毀後,英國可能更希望烏克蘭將挑戰者2型戰車,用於執行遠程打擊任務就好;另一方面,英國可能也憂心其「防禦力之王」的封號會破滅。

*烏克蘭何時能加入北約? 拜登表態:烏俄戰爭必須先結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與土耳其總統艾多根會晤,艾多根(Tayyip Erdogan)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國總統拜登對此表示,「時機尚未成熟」,在接受美國《CNN》專訪時也提到,烏克蘭目前還沒準備好加入北約,必須等俄羅斯的侵略戰爭結束,北約盟國才會考慮是否讓烏克蘭加入。

拜登接受《CNN》訪問時指出,目前討論烏克蘭即將加入北約還太早,但美國與北約盟國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備。拜登表示,北約盟國目前對於是否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而依照北約憲章第5條內容,北約盟國承諾捍衛任何遭到攻擊的成員國。拜登強調:「這是所有成員國都做過的承諾,如果爆發戰爭,那麼我們都會捲入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與俄國開戰。」

拜登表示,他已經和澤倫斯基針對這項問題進行過詳細討論,但他和澤倫斯基說,過程中美國將會持續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與武器,就像先前美國對以色列所做的那樣。拜登提到:「我認為我們必須為烏克蘭找到一條合理的道路,讓烏克蘭有資格加入北約。」

*拜登:俄烏戰爭須先結束 烏克蘭才能入北約

美國總統拜登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說,烏克蘭還沒準備好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得先結束,北約才能考慮把烏克蘭納為成員國。

拜登(Joe Biden)向CNN表示,雖然討論烏克蘭立即加入北約還為時太早,但美國及北約盟邦會繼續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烏國軍隊提供結束俄羅斯侵略戰爭所需的安全與武器。

他說:「我覺得在目前的戰爭期間,北約現在對於是否把烏克蘭納為成員國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拜登指出,現在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將意味北約會與俄國開戰。

根據北約憲章第5條,北約盟國承諾捍衛任何遭到攻擊的成員國。拜登說:「這是我們全都做過的承諾。如果爆發戰爭,那麼我們都會捲入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與俄國開戰。」

他又說:「我認為我們必須為烏克蘭找到一條合理的道路,使烏國有資格加入北約。」

白宮7日宣布美國將首度向烏克蘭運送集束彈藥,拜登針對此事告訴CNN說,提供有爭議的集束彈藥給烏克蘭是「艱難的抉擇」,但他確信這是有必要的,因為正向俄國軍隊發動反攻的烏克蘭即將耗盡彈藥。

*拜登展開訪歐之行 重頭戲北約峰會表態團結挺烏克蘭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啟程走訪歐洲三國,此行重頭戲是參加立陶宛主辦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展現北約雖尚未接納烏克蘭入盟,但將力挺烏國反抗俄羅斯入侵。

路透社報導,拜登由德拉瓦州的多佛空軍基地(Dover Air Force Base)出發後,首站前往倫敦,明天將會晤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然後前往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拜訪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拜登明晚就將轉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出席11日與12日的北約國家領袖峰會。與會領袖除展現對烏克蘭支持,也將讓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了解未來要如何做才能加入北約。

在拜登啟程之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出對他的專訪,他呼籲目前對烏克蘭爭取加入北約一事應審慎以對,因為依據北約的共同防禦條款,北約此時讓烏克蘭入盟恐將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

拜登說:「我覺得在目前的戰爭期間,北約現在對於是否把烏克蘭納為成員國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澤倫斯基則在今天播出的訪問中表示,北約這次峰會若能對烏克蘭提出入盟邀請,將傳達出對俄國無所畏懼的訊息。他又說,烏克蘭在尚未加入北約之前應該獲得明確的安全保障,這將是他赴維爾紐斯與會爭取的目標之一。

拜登此行最後一站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他除了與新加入北約的芬蘭的領袖會談,也將參與美國與北歐國家領袖峰會。

*澤倫斯基盼在北約峰會獲最佳結果 期待入盟明確訊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表示,希望在將登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獲致「可能的最佳結果」。基輔當局期望這次峰會能發出明確訊號,承諾烏克蘭有朝一日可以加入。

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來訪的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會談後表示,雙方討論了11日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召開的北約峰會,並同意將「合作為烏克蘭爭取可能的最佳結果」。

波蘭是最力挺烏克蘭的北約國家之一,曾表示希望其他北約成員國提供烏克蘭「安全保證」。

澤倫斯基表示,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結束前,他並不期望烏克蘭真能加入北約,但他希望這次峰會能就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意向發出「明確訊號」。

美國總統拜登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表示,目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一事必須審慎以對,因為現在讓烏克蘭加入將意味北約會與俄國開戰。

他說:「我覺得在目前的戰爭期間,北約現在對於是否把烏克蘭納為成員國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烏克蘭承認了! 去年炸毀克里米亞大橋「破壞俄軍補給線」

俄烏戰事8日進入第500天,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Hanna Maliar)當天公開承認,去年10月克里米亞連接俄羅斯的大橋被局部炸毀,是烏方策劃,目的在於「破壞俄軍補給線」。對此,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札哈蘿娃(Maria Zakharova)痛批烏克蘭是「恐怖主義政權」。

克里米亞大橋(Crimean Bridge,又稱克赤大橋)是連接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大橋,不過就在去年10月8日,橋上一輛裝有炸藥的卡車行駛期間爆炸,導致大橋結構嚴重受損,上層鐵路橋7列前往克里米亞的鐵路油罐車起火,4人死亡。當時俄羅斯總統普廷稱這起事件為恐怖主義行為。

馬里亞爾8日在Telegram頻道發文稱,「273天前,我們對克里米亞大橋實行了第一次打擊,破壞了俄羅斯的後勤。」

其實烏克蘭發動這場攻擊行動一直是公開的秘密。早在去年,《紐約時報》就已經發表一篇調查報告,點名這起事件幕後主使者就是烏克蘭。儘管烏方當時並未宣稱對此負責,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去年10月推文暗示:「所有非法的東西必須被摧毀,所有被偷的東西必須歸還烏克蘭」。

據《衛星通訊社》(Sputnik)報導,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札哈蘿娃9日回應馬里亞爾的說法,批評基輔是恐怖主義政權,她並指控,烏方目前正有計劃地破壞札波羅熱核電廠。札哈蘿娃認為,北約峰會應該把重點放在這個問題上,因為絕大多數北約成員國都將處於輻射直接影響區域。

*還治其人之身!烏軍用溫壓武器反殺俄軍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烏軍日前在東部前線,使用繳獲的俄羅斯TOS-1A「日炙」多管火箭系統,發射溫壓彈,攻擊俄軍據點。

溫壓彈(Thermobaric Bomb)又稱溫壓武器,俗稱「真空彈」。這類毀滅性的裝置通常以火箭發射或空投炸彈的形式部署,透過選擇不同的燃料——有毒金屬粉末或含有氧化劑之有機物質與炸藥共同施放。

據烏克蘭軍聞網站《MIL.IN.UA》9日報導,據烏軍消息人士透露,烏軍去年在哈爾科夫州伊久姆地區的巴拉克利亞(Balakliya),繳獲了這套溫壓武器系統及彈藥,「只有在迫切需要用火力覆蓋敵人位置時才會使用它。」

根據荷蘭軍事分析開源情報網站Oryx統計,烏克蘭國防軍已繳獲了3套 TOS-1A 重型火焰噴射器系統和4輛專屬運輸裝載車。

據報導,在全面戰爭開始時,俄軍裝備了數量不詳的 TOS-1A,一些消息來源聲稱俄軍擁有多達50套。

根據英國情報,俄羅斯稱之為「重型火焰噴射器」的高破壞性TOS-1A,通常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化學、生物和放射專業防禦部隊操作。

據俄國公布的資料,每輛TOS-1A裝備有24發火箭彈,透過裝配溫壓彈頭,一次齊射能夠毀滅方圓4平方公里內的所有設施和人員,爆炸產生的熱浪、火龍捲能夠深入建築和防禦工事內部,將所有有機物焚燒殆盡。就算敵軍僥倖沒有被燒死,也會因為大量氧氣被燃盡最終窒息而死,爆點範圍內的敵人無異於置身於燃燒著的地獄。

雖然尚未有國際法明確禁止真空彈的使用,但根據日內瓦公約「禁止使用無法區分目標的無差別攻擊武器」,以及國際人道法「禁止造成過度以及不必要的傷害」,若是使用真空彈來攻擊建築區、學校或醫院的平民,根據1899年與1907年的海牙公約,很有可能被判觸犯戰爭罪。

*普廷向瓦格納低頭? 中媒:俄防長恐轉任副總理

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6月24日發動兵變,目標是「清君側」,逼迫國防部長與參謀總長下台。據中媒《鳳凰衛視》發自莫斯科的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內部8日再有換帥傳聞,防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可能卸任,並出任副總理,同時作為總統全權代表,負責管理西伯利亞地區。

報導稱,到了今年11月,紹伊古擔任防長就將滿11年,自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以降,無人出其右。不過,一位接近里姆林宮的記者透露,瓦格納創始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叛亂事件和俄軍近期表現,讓紹伊古卸任防長,已成定局。

據該記者的說法,俄國總統普廷和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討論了紹伊古的工作安排。

在瓦格納兵變後,紹伊古和普廷一樣,最初的幾天都沒有露面,但隨即兩人開始頻繁亮相,甚至連出席一些無關緊要活動的新聞,也上了官媒頭條,被外界解讀為克宮在努力恢復因兵變而嚴重受損的權威,表明普廷總統依然牢牢掌握權力,也沒有受普里格津之迫而撤換防長。

(自由電子報)
--
*多少俄軍命喪烏國戰場?獨立俄媒統計曝真相:快5萬

有多少俄國軍人在俄烏戰場中喪命?這一向是莫斯科祕而不宣的機密,然而兩家俄國獨立媒體協手德國杜秉根大學(Tübingen University)數據科學家柯巴柯(Dmitry Kobak),透過俄國遺產繼承資料和官方死亡率數據推導出:已有近5萬俄國男性在烏國戰場殞命。

美聯社報導,俄國獨立媒體Mediazona和美杜莎(Meduza)與專家合作,藉由超額死亡(excess mortality)的概念推算戰場死者人數,即透過繼承紀錄和死亡率資料,估計在去年2月至今年5月,未滿50歲俄國男性死亡人數比起正常多了多少。

為了得出詳實數據,兩家媒體的記者取得了向俄國政府提報的財產繼承案件紀錄,資料來源為俄國「全國遺產登記處」(National Probate Registry),內含2014年至2023年5月超過1100萬人死亡的相關資訊。

分析結果則指出在2022年,15歲至49歲的男性中,遺產案件較預期值超過2.5萬,時至今年5月底時,數字則已來到4.7萬。

美聯社指出,俄、烏皆未對軍員折損提供即時資料,並各自試圖放大對方的傷亡情形;俄國公開承認喪生的軍員數只約6000人。俄國獨立記者和倡議者表示,有關軍事折損的報導一向被壓抑,記錄死者因而成為反抗之舉;這恐會引來騷擾或潛在追訴。

*俄政府執迷隱瞞…開打16個月 俄獨立媒體調查:俄軍已陣亡近5萬人

有關俄羅斯去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全面侵略後俄軍真實陣亡人數,一直是莫斯科守口如瓶的祕密之一。但根據全球首份獨立統計分析報告,已有接近5萬名俄國男性死於俄烏戰爭。

美聯社報導,俄羅斯獨立新聞媒體Mediazona和Meduza與德國杜賓根大學(Tübingen University)的數據科學家柯巴柯(Dmitry Kobak)合作,利用俄羅斯政府的數據,來說明莫斯科侵略烏克蘭行動實際折損的兵員人數。

他們仰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普及的統計概念「超額死亡」(excess mortality),根據繼承紀錄和官方死亡數據,來估算去年2月到今年5月之間,高於常態的俄羅斯50歲以下男性死亡人數有多少。

Mediazona和英國廣播公司(BBC)俄語部與一個志工網絡合作,利用社群媒體貼文及俄羅斯各地墓園的照片,建立一個確定的陣亡人數資料庫。截至本月7日,他們已確認有2萬7423名俄國士兵死亡。

協助監督這項調查行動的Mediazona編輯崔瑟查寧(Dmitry Treshchanin)表示:「這些只是我們知道名字的(陣亡)士兵,他們每人的死亡都經過多重來源確認。」

但Mediazona與Meduza合作的估算行動,「讓我們能見到『暗藏』的死亡人數,也就是俄羅斯政府如此執迷嘗試隱瞞、卻沒能成功的死亡數據」。

為了提出更全面的統計,Mediazona和Meduza的記者取得俄羅斯「全國遺產登記處」(National ProbateRegistry)的繼承案件紀錄,包括2014年至今年5月死亡的1100萬餘人相關資料。

根據這些記者的分析,與15至49歲俄羅斯男性死亡有關的繼承案件,去年件數比原本應有數量多出2萬5000件;到今年5月27日為止,多出案件再暴增至4萬7000件。

這項激增數據,大致符合美國白宮今年5月估計的去年12月以來有2萬多名俄羅斯士兵在烏克蘭陣亡,但低於美國和英國情報單位估計的俄軍所有陣亡人數。

柯巴柯(Dmitry Kobak)曾發布有關俄羅斯的COVID-19多餘死亡人數研究報告。他這回也另外從官方俄羅斯聯邦統計局(Rosstat)取得依年齡和性別區分的去年俄國死亡人數資料。

結果柯巴柯發現,俄羅斯去年約有2萬4000名50歲以下男性超額死亡,與分析繼承案件數估算出的陣亡人數差不多。

由於仍存在COVID-19疫情因素,使得較難估算在沒有俄烏戰爭的情況下,去年2月以來俄羅斯應有多少男性死亡。因此上述兩項分析皆就疫情對死亡率的持續效應進行修正,方式是以同時期的女性死亡率為指標來做調整。

柯巴柯承認,他們的估計人數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尤其是較年長男性的死亡數字。此外,有多少失蹤的俄羅斯士兵實際上已死亡,也難以得知。但他表示,這些因素很可能都不會構成重大影響。

柯巴柯說:「不確定的部分約為數千人。因此整體來說,估算結果可信度高。」

*昨烏克蘭援助中心遭砲擊 澤倫斯基今稱克服膠著:反攻已取得主動

烏克蘭官員表示,東南部小城奧里希夫(Orikhiv)的一間援助中心昨天遭俄羅斯砲擊,造成4人死亡。總統澤倫斯基則稱,烏軍反攻行動歷經稍早的膠著後,現已取得「主動」。

法新社報導,札波羅熱州(Zaporizhzhia)州長馬拉什科(Yuriy Malashko)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俄方「攻擊位於住宅區的1個人道主義援助運送點…4人當場死亡,包括分別為43歲、45歲和47歲的3名女性,以及1名47歲男性。」

奧里希夫位於札波羅熱地區前線,戰前人口約為1萬4000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去年即聲稱併吞該地區,實際上該區並非完全由俄軍控制。

烏克蘭總檢察長透過聲明表示,攻擊發生在當地時間昨天下午1時20分,這起事件還造成13人受傷。

在烏克蘭的反攻行動方面,路透社報導,烏軍今早在前線地區發布最新消息,稱自上月開始反攻以來,已收復南部前線169平方公里的地區,以及東部城鎮巴赫姆特(Bakhmut)周圍、面積為24平方公里的地區。

俄方則稱巴赫姆特外圍地區爆發激烈戰鬥。這座城鎮在長達數月的圍攻後,今年5月被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佔領。親莫斯科的車臣自治共和國強人卡狄羅夫(Ramzan Kadyrov)表示,他有一支部隊部署在該地區。

烏國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Hanna Maliar)在Telegram發文證實,東南部有2個地區爆發激烈戰鬥,「我們正設法鞏固我軍在這些地區的戰果」。

她說,俄軍正保衛巴赫姆特,而烏軍則在該城鎮南翼取得「某些進展」。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反攻行動的進展速度較他和將領們的預期慢,但烏軍現已取得主動。

他說,「我們都希望反攻速度加快,因為每一天都意味烏克蘭方面有所折損。我們正在前進,沒有陷入膠著。」他還指出,軍隊已克服前幾個月「有點兒膠著」的狀況。

「我們都渴望看到反攻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但現實擺在眼前。現在我們已取得主動。」

*烏克蘭副防長:軍隊已攻下巴赫姆特周邊關鍵制高點

烏克蘭當局今天宣布,軍隊已佔領東部城鎮巴赫姆特(Bakhmut)周邊的重要制高點,並在西方支持下持續推動反攻。

法新社報導,烏國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Ganna Malyar)表示,在過去幾天裡,基輔的軍隊以火力壓制了巴赫姆特「周邊的敵人出入口和敵軍活動」。

她在Telegram上發文稱,「在推進過程中,我方部隊控制了巴赫姆特周圍的關鍵制高點。」

經過長達數月的血腥戰鬥,今年5月,俄軍在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協助下宣布佔領巴赫姆特。這座戰前擁有8萬人口的城鎮如今已淪為廢墟。

上月,烏克蘭發起備受期待的反攻行動。此後,烏軍在在巴赫姆特周邊地區陷入苦戰,並取得零星進展。

*美歐領袖:烏戰結束 再談烏克蘭加入北約

拜登總統美東時間9日晚抵達倫敦,展開主要出席北約組織峰會的三天歐洲訪問行程,首站會見英國國王查理(King Charles)和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拜登行前明確表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還沒準備好接納烏克蘭成為會員國,至少要等戰爭結束再說;美國政治領袖也認同,必須先結束烏俄戰爭,再談烏克蘭加入北約。

另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9日播出的政論節目「本周」(This Week)專訪中強調,絕不放棄任何土地,烏軍若逼近克里米亞半島(Crimea)邊界,將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亭接受談判。

拜登出席北約峰會 首會英國王、首相
拜登9日晚抵達倫敦,10日將在唐寧街首相府與蘇納克舉行低調會談,並到溫莎堡與查理討論氣候變遷議題。

蘇納克的發言人則表示,兩國領袖會談內容將包括11日登場的北約峰會和烏克蘭。白宮表示,拜登此行將「進一步強化英美兩國關係」。

80歲的拜登與查理將討論氣候議題,74歲的查理倡議氣候議題超過50年。 

拜登訪英後,將轉赴立陶宛出席11日登場的北約峰會,並與北歐領袖共同前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拜登稱不認為烏克蘭準備好加入北約
拜登出訪前,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播出的節目中表示,他「不認為烏克蘭準備好成為北約成員國」,稱北約成員國現在投票為時太早。 

拜登說,「北約是否接納烏克蘭,目前還未達一致決定,此時此刻,戰爭還沒結束。我認為現在號召投票的時機還未成熟,還要符合其他資格,包括民主等議題。」他表示,但美國及北約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結束俄羅斯侵略戰爭所需的安全與武器。

拜登表示,他已與澤倫斯基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交談,並表示他已告訴烏克蘭總統,在這一進程進行期間,美國將繼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和武器,就像為以色列提供的那樣。

拜登6月已表示,不會特別通融烏克蘭加入北約,要求烏克蘭必須符合會員資格才行,但他也有信心,烏克蘭終將加入北約。 

現在烏入北約 形同美歐與俄宣戰
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共同黨),以及聯邦參議員庫恩斯(Chris Coons,民主黨)也表示,現在談烏克蘭加入北約,時機太不成熟。

麥考爾說,「我們不能馬上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根據聯合國第五條款,這會讓我們形同與俄國交戰。」

澤倫斯基重申:不放棄任何土地
澤倫斯基日前接受「本周」專訪,內容於9日播出;他重申絕不同意放棄任何領土,包括遭俄國非法兼併的克里米亞半島。

華盛頓郵報報導,烏克蘭官員近期告訴訪烏的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說,希望利用烏軍逼近克里米亞半島邊境的方式反攻,逼迫普亭談判。

澤倫斯基受訪時被問到前述方式是否「可行」時回答:「這是絕對明確、合邏輯的措辭,當烏軍壓境克里米亞半島,普亭很可能被迫尋求與文明世界對話,這與戰事開打前不同,因為他會變弱。」

*美德反對現在邀請烏克蘭戰後加入北約 拜登:戰爭結束後再考慮

英國金融時報和CNN報導,北約將於11日和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年度高峰會,美國和德國受到其他北約盟邦的壓力,希望兩國同意邀請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後加入北約,但兩國抗拒壓力,美國總統拜登行前接受CNN專訪表示,烏克蘭還沒準備好加入北約。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和德國同意的會後聲明,未全力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路線圖,更不用說同意烏克蘭東歐盟友的要求,邀請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後加入北約。

一些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北約其他會員國未預料到美國與德國的保守立場。美國和德國憂心北約被捲入俄烏戰爭。

拜登在動身訪問歐洲前接受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專訪時說,烏克蘭還沒準備好加入北約,俄烏戰爭得先結束,北約才能考慮讓烏克蘭加入。

拜登表示,雖然現在討論烏克蘭即將加入北約還太早,但美國及北約盟邦會繼續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他的軍隊提供結束戰爭所需的安全與武器。

拜登說:「此刻正處於戰爭期間,我不認為北約內部現在對於是否把烏克蘭納入這個家庭達成一致意見。」

他說,「如果這樣做,你知道,我是當真的,我們對北約的每一寸領土做過承諾。無論如何,這是我們所有成員國的承諾,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那麼我們全部投入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與俄國作戰」。根據北約憲章第5條,北約盟國承諾捍衛任何遭到攻擊的成員國。

拜登說,「我認為我們必須為烏克蘭找到一條合理的道路,使烏國有資格加入北約,但我認為現在就投票表決還太早,因為烏克蘭還必須達到其他條件,包括民主化和其他議題」。

北約在2008年曾發表聲明表示,烏克蘭最終將加入北約,但始終沒有提出明確的加盟路線圖,維持「戰略模糊」。烏克蘭現在要求北約不再模糊不清,呼籲對基輔發出明確的入盟邀請。澤倫斯基已獲邀參加北約年度高峰會,他曾揚言,如果北約沒有顯示將對2008年的聲明有具體進展,僅說烏克蘭「將成為會員國」,他將拒絕出席峰會。

澤倫斯基9日受訪表示,「這關係政治意志,找出適當的字眼,邀請烏克蘭加盟」。

*厄多安改口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以換取歐盟重啟談判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今天宣布,如果歐洲聯盟(EU)同意與安卡拉恢復停滯已久的入盟談判,他就會支持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法新社報導,北約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峰會前夕,西方領導人希望在面對俄烏戰爭時展現團結立場。

厄多安今晚將在維爾紐斯會見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

厄多安表示,阻礙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領導人,現在希望他支持瑞典的北約成員國資格。

厄多安接受電視媒體訪問時表示:「幾乎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是歐盟成員國。我現在向這些國家發表談話,他們已經讓土耳其等待50多年,我將在維爾紐斯再度向他們發表談話。」

他說:「首先應為土耳其加入歐盟打開大門,然後我們就會為瑞典打開(加入北約的)大門,就像我們為芬蘭打開大門一樣。」

厄多安還說:「這就是我昨天在電話上告訴美國總統拜登的內容。」

土耳其於1987年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歐盟的前身);1999年成為歐盟候選國;2005年正式啟動入盟談判。此後,由於安卡拉遭控侵犯人權,入盟談判於2016年陷入僵局。

另一方面,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Kuleba)今天表示,北約已決定放棄對烏國遵守「成員國行動計畫」(Membership Action Plan,MAP)的要求,該計畫規定加入軍事聯盟之前必須實現的目標。

在北約峰會前夕,庫列巴在推特發文稱:「經過密集會談,北約盟國就將MAP從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道路上移除達成共識。我樂見這項期待已久的決定,它縮短了我們加入北約的道路。」

藉由這項舉措,該聯盟可提供超越2008年北約峰會聲明(即烏克蘭最終將成為成員國)的條件,又無需向基輔發出實際邀請或提出具體時間表。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今天則說,烏克蘭若加入北約,將對世界安全造成「非常負面」的後果。

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對歐洲整體安全架構造成非常、非常負面的影響,歐洲安全架構已被摧毀一半。」他還說,對俄國來說,這也將構成「絕對的危險和威脅」。

*北約峰會在即 中國、烏克蘭成焦點

為準備將於本週二(7月11日)於立陶宛召開的峰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週日(9日)抵達倫敦,展開了他的歐洲三國之行。

拜登定於10日在唐寧街10號會見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隨後前往溫莎城堡拜訪查爾斯國王(Charles III)、預計談及氣候倡議等議題。當晚,拜登將前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於11日至12日間,與北約領導人舉行會談。之後,拜登將前往北約最新的成員國芬蘭。

本次的北約峰會,北約預計重申對基輔的支持,並商討瑞典加入該聯盟的申請。其中,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持續遭土耳其阻撓。

拜登:烏克蘭尚未準備好加入北約
拜登在9日播出的採訪中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他雖希望北約領導人「能為烏克蘭獲得加入北的資格,鋪一條合理的道路」,但他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持疑。他說:「我認為它還沒有準備好加入北約。」

拜登表示,欲加入該軍事聯盟的國家必須「滿足民主化等一系列其他議題的所有條件」,而現在讓烏克蘭入盟將意味著「與俄羅斯開戰」。他認為,「在戰爭期間,北約目前對是否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大家庭一事,意見尚未達成一致」。多家媒體指出,拜登此言暗示烏克蘭須待戰後才能加入北約。

拜登表示,儘管烏克蘭加入北約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在那之前,華盛頓可以向基輔提供類似美方給予以色列的安全支持,包含提供武器並協助他們擁有自衛能力。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二戰以來,以色列是世界上獲得美國最多支持的國家。

峰會將關注中國在印太影響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亦將參與本次峰會。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7日表示,岸田將藉此機會強調「印太地區和歐洲的安全密不可分」,北約因而須加強在印太的參與,並與日本深化關係。然而,在「如何應對中國在印太影響力」一事上,北約內部仍存在分歧。

彭博社引述1位歐洲高級外交官說法報導,北約盟國正在商議可能與4個印太國家一同發表聲明,以深化雙方合作。

然而,對於北約是否應將其活動範圍留在「自北歐延伸到南歐、從大西洋海岸線延伸到土耳其東部」的區域之內,成員國間存在一些概念上的分歧。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官表示,部分成員希望北約對這類影響聯盟安全的問題,採取更廣泛、不具針對性的做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遲未譴責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遭北約批評中俄的夥伴關係是對國際秩序的侮辱,並表示中國對該聯盟構成了「系統性挑戰」。北約近期持續與美國在該地區最親密的盟友們加深關係;華盛頓也持續尋求在印太地區建立各種多邊機制,關切中國影響力的擴張。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6月亦曾表示 :「亞洲發生的事情對歐洲很重要,歐洲發生的事情對亞洲也很重要。」為加強北約與亞洲的聯繫,斯托爾滕貝格1月曾訪問日韓,並稱日本是北約最「密切、有力的夥伴」。

然而,今年5月傳出北約將在日本開設首個亞洲辦事處時,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提出異議,認為任何擴大北約範圍的嘗試都將是一大錯誤。

對於北約東擴、在印太地區活動的可能性,北京亦表示反對,並稱西方此舉意在遏制中國崛起。6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稱,印太地區的多數國家都不歡迎北約東擴至亞洲。

中國:立陶宛曝北約對華「禍心」
在峰會前1週左右,立陶宛公布了一份「印太戰略」,其中強調與台灣發展經貿關係是該國的戰略重點之一,並稱反對以「武力或脅迫來改變台海現狀」。《日經亞洲》報導指,在這份16頁的文件中,立國18度提及中國、16次提及台灣。

本月7日,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的社論中,提及立陶宛此舉是「效仿美國」,並稱北約針對中國的挑釁惡意,在立陶宛峰會前就已暴露,呼籲中國人民須對此保持警惕。

該評論稱,這是立台互設代表處、導致立中關係急劇惡化後,立陶宛又一次展現「嘴硬」及「狂妄」,背後必定有人撐腰;而立陶宛面對俄國「嚇破了膽」,美國和北約宛如「溺水者緊緊抓住的木頭」。

該評論更稱,今年的北約峰會是「華盛頓拉攏的反華小團體」對亞太事務衝動干涉的「公開表演」,也預示著北約在加大對俄施壓的同時,加速向亞太地區擴張的下一步行動,此次維爾紐斯峰會或將成為一個「分水嶺」時刻。

評論指,日、韓、澳、新西蘭4國作為北約的「全球合作夥伴」,將連續第2年出席峰會,北約與此4國的加強合作的計畫,明顯「衝著中國而來」;立陶宛宣布印太戰略的同日,英國和波蘭也簽署了「2030年戰略夥伴聯合宣言」,也提及「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並宣示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將共同維護印太區域自由開放。《環球時報》認為,這些跡象表明北約成員國在台灣議題上協調了立場,試圖在國際輿論上「對中國形成圍攻之勢」。

*北約峰會前…拜登赴唐寧街會蘇納克 聚焦北約事務、英美關係

北約峰會明天在立陶宛登場,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先與英國首相蘇納克會晤,預料聚焦烏克蘭安全保障、瑞典入會、強化北約東翼等峰會重點議題,以及英美在安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

今天是蘇納克(Rishi Sunak)自去年10月上任以來,第6次與拜登(Joe Biden)會晤。這也是拜登任內第一次訪問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

拜登昨晚抵達英國,今天上午與蘇納克會晤,舉行雙邊會談,持續近40分鐘,一行人約11時20分離開唐寧街。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等美方高階官員出席。

為迎接拜登,英方今天罕見在首相官邸前鋪上紅毯,唐寧街前的主要道路、中央政府部會大樓林立的「白廳」(Whitehall)部分路段也實施封鎖管制、「只出不進」。

雙邊會談開始前,拜登與蘇納克在唐寧街花園喝茶,接受記者團拍攝。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拜登稱蘇納克為最親密友人和重要盟友;蘇納克說,雙方能繼續已開啟的對話,是很棒的事。

英美關係儘管緊密,彼此間仍存在顯著歧見,包括英國強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加快進程納烏克蘭為正式成員,美方則認為在戰爭期間如此做不恰當,且烏克蘭仍須滿足數項入會條件,包括政治改革。

此外,美方近日宣布將提供烏克蘭集束彈藥,英國作為禁用集束彈藥國際協定簽署方之一,已表達「不鼓勵」使用的立場。

據傳美方基於對如何支援烏克蘭與英方看法不盡相同、考量與北約其他成員國關係等原因,未明確支持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爭取北約秘書長一職,也造成英美之間些許疙瘩。

不過,英、美預計將聯合部分北約歐洲成員國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在安全保障此一聯盟機制下,透過各國與烏克蘭的雙邊協商,協助烏克蘭進行軍事現代化,並提供烏克蘭軍事、情資和技術支援,以及提升烏方與北約各國的協同作戰能力、互操作性,英美雙方在峰會前密切就此議題進行協調。

拜登今天強調,英美關係「堅若磐石」。蘇納克表示,雙方將討論如何合作強化經濟安全;他指出,英美是北約內部最堅強的兩個盟友,他知道雙方將盡其所能強化歐洲-大西洋安全。

蘇納克6月上旬訪問華府,英美雙方簽署「大西洋宣言」(Atlantic Declaration),宣告全面提升科技和經濟夥伴關係。在新興科技、供應鏈、關鍵礦物、貿易政策等領域,英方期待與美方有更密切的協調合作。

結束與蘇納克的會晤後,拜登啟程前往溫莎(Windsor),與熱衷環境議題的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會晤,討論英美在氣候變遷的合作,以及接見在溫莎舉行的氣候金融論壇與會人士。

蘇納克和拜登今晚將前往立陶宛,準備出席明天在立國首都維爾紐斯登場的北約峰會。

*開戰500天 烏克蘭自曝:引爆克里米亞大橋

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去年遇襲後嚴重受損,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昨天坦承就是烏克蘭動的手;基輔當局自曝真相,藉此紀念俄烏戰爭進入第500天。此外,美國稍早證實,將提供烏克蘭集束炸彈,美國部分盟邦對此不安,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西班牙、德國和義大利均表態反對在烏克蘭動用這種炸彈;法國國際廣播公司(RFI)9日報導質疑,基輔獲得集束炸彈,一旦用了就後患無窮,是不是「以毒攻毒」?

美國雜誌和網站「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馬里亞爾在通訊軟體Telegram的貼文中寫道,攻擊克赤海峽大橋(Kerch Strait Bridge,即克里米亞大橋)是要切斷莫斯科的補給線。她表示,今天是「首度攻擊」大橋後的第273天,當時攻擊目的是「為了破壞俄國人的後勤補給」。

俄羅斯2014年違法併吞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大橋於4年後啟用。普亭本人曾出席2018年的大橋啟用儀式。去年10月的攻擊是由烏克蘭發動,早已是公開的祕密。這起攻擊除了羞辱俄羅斯領導階層,也妨礙莫斯科運送補給物資至克里米亞半島。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7日指稱,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因為烏克蘭的彈藥快用罄。全球現有130多個奧斯陸集束彈藥公約的締約國禁用,這種炸彈會釋放很多小炸彈,無差別殺傷的範圍廣泛,恐殃及平民。

集束炸彈也因其啞彈率高而有爭議,未引爆的小炸彈恐在地面存在幾十年,某天遭誤觸引爆。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隨即辯稱,美方提供的集束炸彈,將比俄軍在俄烏戰場上用的,啞彈率低得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提供的M864集束炸彈為2020年的改進型,啞彈率低於1.2%。

但美國盟邦8日即拒絕為美國此一決定背書。英國首相蘇納克強調,英國是前述條約締約國之一。紐西蘭還是催生該公約的國家之一,紐西蘭總理希金斯明言,這種武器具無差別殺傷力,對無辜者造成巨大傷害,並可能有長期影響。紐方已告知白宮,反對在烏克蘭用集束炸彈。加拿大亦關切集束炸彈對兒童可能產生的傷害。美英紐加皆為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成員國。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則歡迎美國的決定,承諾只會在烏克蘭的俄占區使用集束彈,不會用在俄國本土。

另外,土耳其總統府昨天表示,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前往立陶宛出席11日登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時,將在場邊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據料雙方將商討瑞典加入北約等問題。白宮表示,拜登曾和厄多安通電話,討論瑞典加入北約一事,拜登表達希望見到瑞典盡快加入北約。

*教宗特使往訪俄羅斯 無法調停純屬人道

人道協助為最優先。上週天主教教宗派遣特使前往俄羅斯進行訪問,針對此行目的,天主教定調為「人道協助」。不過,專家認為,教宗曾試圖調停俄烏,但效果不如預期。

對話可以促成結果
據《教會時報》報導,代表教宗訪問莫斯科的樞機主教祖皮上週出發前往俄羅斯,他表示,「對話是可以用不同方式編織的畫布,我們鼓勵多種方式來重新編織和平的美麗花邊。我們的目的在於實施人道救援及保護無辜者,沒有要執行和平計畫或調停,只期望停止暴力發生。」

提出和平計畫遭到拒絕
對此,瑞典聖依納爵神學院教授霍沃倫認為,「事實上是有提出俄烏和平計畫,只是遭到莫斯科拒絕,所以樞機主教只能被迫將任務縮小至提供人道協助。」梵蒂岡稍早表示,這次訪問結果已向教宗報告,「以便在人道層面和尋求和平之路上進一步採取行動」。

據《永恆聖言電視網》報導,祖皮在義大利國家電視台訪談中強調,他此次訪問的人道主義重點,雖然未與總統普丁總統,但與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及俄羅斯兒童權益專員貝洛娃,以及俄羅斯東正教牧首基里爾會晤。

人民與國家先互信
基里爾對祖皮表示,「如果國家和人民相互理解,就可以建立一個考慮各自利益的現實政治。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民遭遇的苦難深深傷透了我的心,自2014年以來,我們一直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我們已經用過並將繼續使用一切手段,盡快結束這場可怕的衝突,並減少傷亡人數。」

烏克蘭希臘天主教教會的大主教舍夫楚克,感謝教宗上週派遣另一位特使克拉耶夫斯基前往赫爾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薩和其他烏克蘭城市進行援助任務,不過,他並未提及祖皮莫斯科訪問行程。

*瓦格納兵變5日後 克宮曝普里格津曾與普亭展開3小時會談

華盛頓郵報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10日表示,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格津發動短暫兵變的5日後,曾與俄國總統普亭展開3小時的會談,會中普亭對於6月24日的兵變事件「給出他的評估」。

瓦格納集團兵變時一度向莫斯科進軍,多被視為是對普亭權力的挑戰,但在29日普亭召開的會議上,普里格津和多名瓦格納指揮官皆有出席。路透引述培斯科夫表示,瓦格納指揮官當場向普亭表示效忠,並稱會持續為普亭作戰。應邀出席人數據稱有35人。

短暫的兵變期間,普里格津據傳一度控制俄南城市羅斯托夫(Rostov)軍事設施,不過隨後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出面斡旋,兵變迅速落幕;普亭則對於麾下軍隊和維安單位避免混亂和內鬥表達感謝。

普里格津先前稱,兵變並非意在顛覆政府,而是希望制裁在烏克蘭犯下失誤和不專業舉措的俄軍將領。普里格津本應赴白俄羅斯,但魯卡申柯上周表示他已返回俄國,瓦格納成員似乎也尚未移陣白俄,令外界對退兵協議執行狀況存疑。

*瓦格納兵變後首露面 俄參謀總長現身國防部影片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公布的影片,顯示俄國武裝部隊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正在聽取一份涉及烏克蘭飛彈襲擊的報告,這也是格拉西莫夫在6月24日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兵變失敗後首度公開露面。

路透社報導,格拉西莫夫此次露面也顯示他保住了官位。

俄國國防部表示,影片顯示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昨天參與一場會議。影片中,格拉西莫夫坐在軍事指揮室的白色皮椅上,與高級將領們交談並下達命令,將領中也包括俄羅斯軍事情報局(GRU)局長。

國防部在影片中採用他目前的頭銜:俄羅斯武裝部隊參謀總長暨駐烏克蘭聯合部隊指揮官。

國防部指出:「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交付情報總局(Main Intelligence Directorate)局長和聯合部隊的指揮官們任務,要求他們系統性確認(烏克蘭軍隊)彈藥庫及訓練場地點,同時確認S-200飛彈和敵方類似打擊武器的發射位置,並訂定先發制人的打擊計畫。」

現年67歲的格拉西莫夫是俄軍權力位居第3的人物,僅次於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和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據信,格拉西莫夫也是俄國3個「核按鈕手提箱」持有者之一。

*震驚且毫無準備 英國防部分析俄官媒對瓦格納兵變3階段反應

烏克蘭真理報(Ukrainska Pravda)引述英國國防部分析報導,俄羅斯官媒對於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兵變感到震驚,也對此毫無準備。英國國防部分析稱,俄國官媒對於瓦格納兵變的反應分三階段。

英國國防部推特9日更新烏克蘭局勢相關情資指出,幾乎可以肯定,俄媒起初對於瓦格納兵變感到震驚且對此毫無準備,俄國的電視台仍照著往常的節目表播放節目。

分析指出,瓦格納兵變平息後,俄國官媒試圖「糾正」俄國安全部隊對瓦格納兵變反應被動的言論。俄媒還紛紛讚揚俄國總統普亭以不流血的方式阻止叛亂,尋求將整個國家以普亭為中心團結起來。

瓦格納兵變後近一周,俄國官媒開始試圖淡化瓦格納和其首腦普里格津的重要性,並試圖抹黑普里格津。英國國防部情資指出,瓦格納的「紙飛機」(Telegram)頻道陷入沉默,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國家干預。相較之下,普亭在公共場合異常活躍,幾乎可以肯定是為了展示權力。

*美德反對現在邀請烏克蘭戰後加入北約 拜登:戰爭結束後再考慮

英國金融時報和CNN報導,北約將於11日和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年度高峰會,美國和德國受到其他北約盟邦的壓力,希望兩國同意邀請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後加入北約,但兩國抗拒壓力,美國總統拜登行前接受CNN專訪表示,烏克蘭還沒準備好加入北約。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和德國同意的會後聲明,未全力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路線圖,更不用說同意烏克蘭東歐盟友的要求,邀請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後加入北約。

一些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北約其他會員國未預料到美國與德國的保守立場。美國和德國憂心北約被捲入俄烏戰爭。

拜登在動身訪問歐洲前接受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專訪時說,烏克蘭還沒準備好加入北約,俄烏戰爭得先結束,北約才能考慮讓烏克蘭加入。

拜登表示,雖然現在討論烏克蘭即將加入北約還太早,但美國及北約盟邦會繼續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他的軍隊提供結束戰爭所需的安全與武器。

拜登說:「此刻正處於戰爭期間,我不認為北約內部現在對於是否把烏克蘭納入這個家庭達成一致意見。」

他說,「如果這樣做,你知道,我是當真的,我們對北約的每一寸領土做過承諾。無論如何,這是我們所有成員國的承諾,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那麼我們全部投入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與俄國作戰」。根據北約憲章第5條,北約盟國承諾捍衛任何遭到攻擊的成員國。

拜登說,「我認為我們必須為烏克蘭找到一條合理的道路,使烏國有資格加入北約,但我認為現在就投票表決還太早,因為烏克蘭還必須達到其他條件,包括民主化和其他議題」。

北約在2008年曾發表聲明表示,烏克蘭最終將加入北約,但始終沒有提出明確的加盟路線圖,維持「戰略模糊」。烏克蘭現在要求北約不再模糊不清,呼籲對基輔發出明確的入盟邀請。澤倫斯基已獲邀參加北約年度高峰會,他曾揚言,如果北約沒有顯示將對2008年的聲明有具體進展,僅說烏克蘭「將成為會員國」,他將拒絕出席峰會。

澤倫斯基9日受訪表示,「這關係政治意志,找出適當的字眼,邀請烏克蘭加盟」。

*北約在俄羅斯近鄰開峰會 秀肌肉守護拜登安全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本週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召開峰會。為保護美國總統拜登和其他盟邦領袖的安全,北約已將維爾紐斯改造成由先進武器守護的堡壘。

這次峰會地點距離立陶宛與白俄羅斯的邊界鐵絲網僅32公里之遙,跟白俄盟國俄羅斯的距離也只有151公里。

為保障11至12日的峰會安全無虞,16個北約盟邦總共派出大約1000名軍人,許多盟邦也提供波羅的海3國缺少的先進防空系統。

路透社報導,德國部署12具愛國者(Patriot)飛彈發射器,用以攔截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或戰機;西班牙帶來「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法國派出「凱撒」(Caesar)自走砲。

法國、芬蘭、丹麥都有軍事噴射機停放在立陶宛,英國、法國將提供反無人機武器。

波蘭與德國派出航空特戰部隊,其他國家則送來裝備以因應核子、生物、化學與放射性物質為攻擊手段的襲擊。

波羅的海3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曾受蘇聯統治,但2004年都加入北約和歐洲聯盟(EU),3國國防支出都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高於多數北約盟邦。

但對於總人口約600萬的這個區域來說,這筆金額不足以支持龐大軍隊、投資自己的戰鬥機或先進防空系統。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說:「拜登(Joe Biden)和40個國家的領導人即將抵達這裡,如果我們的天空無所防備,將是極其不負責任。」

*波蘭總統北約峰會前訪問烏克蘭 強調團結必要性

波蘭總統杜達今天訪問烏克蘭時,強調必須與烏國團結一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即將召開峰會之際,烏克蘭希望在這次會議能得到未來可以加入北約的明確訊號。

法新社報導,杜達(Andrzej Duda)今天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造訪烏國西部城市盧茨克(Lutsk)時,在社群媒體上寫道:「團結使我們更強大。」

波蘭是最力挺烏克蘭的北約國家之一,曾表示希望其他北約成員國提供烏克蘭「安全保證」。

路透社報導,杜達今天與澤倫斯基一同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殺害波蘭人的「沃里尼亞(Volhynia)大屠殺」80週年。

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波蘭自我定位成烏克蘭最可靠的支持國,然而沃里尼亞慘案的陰影仍持續籠罩兩國關係。

歷史學家表示,當年共有數以萬計的波蘭人喪生;波蘭史家則說,也有多達1萬2000名烏克蘭人死於波蘭的報復。

電視台畫面顯示,澤倫斯基與杜達今天在盧茨克市一座教堂的儀式中悼念當年死者。

杜達的辦公室與澤倫斯基都在推特(Twitter)發文寫道:「我們一起悼念沃里尼亞的所有無辜受害者!記憶使我們團結在一起。」

*俄軍擊落4枚飛彈 其中1枚在克里米亞上空

路透引述俄羅斯官方表示,俄羅斯防空系統9日擊落4枚飛彈,其中1枚位於克里米亞半島,其他3枚則在俄烏邊境的羅斯托夫(Rostov)及布揚斯克(Bryansk)地區。

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指派的行政首長阿克瑟諾夫(Sergei Aksyonov)在通訊軟體Telegram表示,1枚巡弋飛彈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克赤(Kerch)附近遭擊落,但並未指出飛彈發射的位置。

當地官方表示,克里米亞大橋的交通短暫暫停後已恢復正常,但並未說明交通暫停的原因。

另一方面,羅斯托夫州州長戈盧別夫(Vasily Golubev)在Telegram發文表示,俄國防空系統在羅斯托夫上空及落了烏克蘭飛彈,未造成任何傷亡,部分殘骸摧毀了數座房舍的屋頂。

布揚斯克州州長波戈馬茲(Alexander Bogomaz)在Telegram表示,俄軍及落了2枚烏克蘭飛彈,其中1枚墜落導致一座鋸木場完全損毀。

*柬埔寨總理籲烏克蘭勿用集束彈 警告:將禍害百年

法新社報導,針對美國宣布提供集束彈給烏克蘭的計畫,柬埔寨總理洪森9日呼籲烏國,不要使用集束彈,以免對自家人民危害長達百年。洪森並指,柬埔寨於1970年代初遭美國投放集束彈的「痛苦經歷」可為殷鑑。

洪森推文表示,若烏克蘭在國內的俄占區使用集束彈,「將會是烏克蘭人民未來多年最大的危險,或可能長達百年皆然」。洪森也表示,距離柬埔寨當年遭投彈已過半世紀,「還是沒有方法可以將它們全部消滅。」

法新社指,1960至1970年代的越戰期間,美國在柬埔寨、寮國等地投放數百萬枚炸彈,試圖攻擊共產勢力基地。美國當年投彈行動,及衝突後遺留的雷區,仍持續造成影響:已有約2萬名柬埔寨民眾於過去40年間,在誤觸地雷或未爆彈後喪生。

洪森表示,出於對烏克蘭人民的同情,敦促提供集束彈的美國總統拜登、接收的烏國總統澤倫斯基都不要在戰爭中使用集束彈,「因為真正的受害者將是烏克蘭人民。」

多個人道團體已對美方提供集束彈的決定表示強烈譴責;該種彈藥有可能因為未爆情況,在後續多年遺害一般平民。

華府先前表示,已獲基輔當局保證會將對平民的風險降到最低,拜登也坦言提供集束彈給烏國是項「困難的決定」。

(聯合新聞網)
--
*北約峰會7/11立陶宛登場 各國重兵隨行

舉辦地離俄最近的一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十一日起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兩天峰會,當地距離白俄羅斯僅約卅二公里、距離俄羅斯邊境約一五一公里,為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北約峰會舉辦地距離俄國最近的一次。烏克蘭戰爭持續之際,維爾紐斯已變成一個由先進武器防禦的堡壘,北約諸國更是嚴陣以待,派出重兵前往當地保衛政要安全。

先進軍備進駐 向俄秀肌肉
路透報導,十六個北約成員國將派出一千名官兵保衛峰會安全。德國還調動十二套「愛國者」(Patriot)防空飛彈系統,用以攔截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或戰機;西班牙部署「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法國、芬蘭和丹麥軍機進駐立陶宛,法國還部署「凱撒」自走砲,並與英國聯合強化當地反無人機能力,德國與波蘭則派出配備直升機的特種部隊。還有其他國家提供可因應核生化與放射性攻擊的裝備。

報導稱,北約國家名為峰會提供安保,實則藉機向俄羅斯「秀肌肉」。對於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而言,盟邦努力在峰會期間確保空中安全,意味著北約需在波羅的海國家緊急建立常態性防空系統,「我們將與盟邦合作,建立常態性保護天空的輪駐部隊」。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烏克蘭戰爭和內部爭端中,北約尋求展現團結,立陶宛峰會旨在展示對俄羅斯的凝聚力,但圍繞瑞典入盟的爭論、多國未達到自己承諾的軍費支出目標,使會議蒙上陰影,而中國成關注焦點,也引發內部緊張。

同意烏國終將入北約
報導指出,北約的凝聚力看起來很強,所有成員國都公開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並同意基輔最終將加入北約。他們支持重建北約在冷戰後萎縮的軍事結構,俄國瓦格納傭兵集團叛變引發的騷亂,也強化北約的信念,即必須為意外狀況做好準備。

然而,衝突也可能導致這場峰會變得緊張。土耳其和匈牙利拒絕批准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讓盟友感到沮喪;北約成員國同意承諾至少拿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二%用於國防開支,但加拿大和許多歐洲成員國的國防支出遠低於九年前承諾的水準,如今面臨越來越大的兌現壓力。

(自由時報)
--
*美將供烏集束彈 6盟邦反對

美國七日證實,將提供烏克蘭集束炸彈,美國部分盟邦對此不安,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西班牙、德國和義大利均表態反對在烏克蘭動用這種炸彈。法國國際廣播公司(RFI)九日報導質疑,基輔獲得集束炸彈,一旦用了就後患無窮,是不是「以毒攻毒」?

美國總統拜登七日指稱,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因為烏克蘭的彈藥快用罄。全球現有一三○多個奧斯陸集束彈藥公約的締約國禁用,這種炸彈會釋放很多小炸彈,無差別殺傷的範圍廣泛,恐殃及平民。

集束炸彈也因其啞彈率高而有爭議,未引爆的小炸彈恐在地面存在幾十年,某天遭誤觸引爆。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七日隨即辯稱,美方提供的集束炸彈,將比俄軍在俄烏戰場上用的,啞彈率低得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提供的M864集束炸彈為二○二○年的改進型,啞彈率低於百分之一點二。

但美國盟邦八日即拒絕為美國此一決定背書。英國首相蘇納克強調,英國是前述條約締約國之一。紐西蘭還是催生該公約的國家之一,紐西蘭總理希金斯明言,這種武器具無差別殺傷力,對無辜者造成巨大傷害,並可能有長期影響。紐方已告知白宮,反對在烏克蘭用集束炸彈。

加拿大亦關切集束炸彈對兒童可能產生的傷害,並反對使用,應該遵守前述公約,我們認真看待公約義務,鼓勵全球普遍加入。而美英紐加皆為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成員國。

歐盟輪值主席國西班牙的國防部長羅布雷斯表示,不能用集束炸彈,我們支持對烏克蘭的正當防衛,但據我們理解,正當防衛不該用這種炸彈進行。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九日也在聲明中提到,義大利遵守前述公約,禁止生產、轉讓與儲存集束炸彈,這符合跨大西洋聯盟的價值觀,希望公約的原則能普遍適用。她並重申義大利挺烏抗俄的決心,但不會用傷及無辜平民的炸彈。另外,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同樣反對美國提供集束炸彈的決定。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則歡迎美國的決定,承諾只會在烏克蘭的俄占區使用集束彈,不會用在俄國本土。

*拜登將赴立陶宛 倡北約團結抗俄

美國總統拜登九日已飛抵英國,本周還將赴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出席年度北約高峰會。本次峰會主軸在於各成員國團結支持烏克蘭抗俄、反攻收復俄占區,以及是否同意基輔加入北約與北歐瑞典入會卡關等議題。

拜登在英國將會晤首相蘇納克及英國國王查理三世。美聯社九日報導,拜登將分別與兩人商討俄烏戰爭及全球環境、氣候議題。這是拜登自已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去年九月的葬禮以來,首度在溫莎城堡會見查理三世。儘管此行並非國是訪問,不會有全套的軍禮及宮廷宴會,但英方仍將凸顯英美的跨大西洋「特殊關係」。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說,拜登此行將展現其在世界舞台上的領導力。除訪問英國和立陶宛,他最後將赴芬蘭赫爾辛基,出席美國和北歐國家領袖峰會。而美國總統上次造訪赫爾辛基,已是五年前的川普。

至於烏克蘭入會議題,北約領袖其實早在二○○八年就說過,烏克蘭最終將加盟,但至今經過二○一四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仍未設定一個入會的路線圖。德國之聲九日引述烏克蘭駐德大使馬克耶夫報導,基輔想要的是北約不再模糊不清,並呼籲此一集體防禦組織對基輔發出明確的入會邀請與方向。

馬克耶夫強調,若烏克蘭早就入會,那克里米亞遭兼併、烏東頓巴斯戰爭和去年二月以來的俄國侵烏,勢必不會發生。

烏克蘭鄰國波蘭的總統杜達九日訪烏,他強調必須與烏克蘭團結一心。杜達在訪視烏西城市盧茨克時在社群媒體上寫道,團結使我們更強大。兩位領袖共同哀悼二戰時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殺害波蘭人的「沃里尼亞大屠殺」八十周年。波蘭是最力挺烏克蘭的北約國家之一,曾表明盼其他北約成員國提供烏克蘭安全保證。

另外,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俄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去年遇襲後嚴重受損,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八日終於承認是烏方所為,藉此紀念俄烏戰爭進入第五百天。馬里亞爾在Telegram寫道,攻擊克赤海峽大橋旨在切斷俄方對克里米亞的後勤補給線。澤倫斯基顧問波多利雅科等高官過去未坦承犯案,但暗示過是其所為。

*聚焦歐美或轉向亞太 北約現分歧

北約(NATO)年度高峰會十一日至十二日在立陶宛召開,考驗該集體防禦組織的團結。華爾街日報八日報導,由於北約宗旨已從嚇阻蘇聯、俄對歐動武,新增遏止中國大陸在全球的企圖心,使部分成員國對任務變更感到擔憂,以及引發北京不滿認為煽動對立,導致北約內部緊張。

北約領袖指稱,中國主張控制南海、核武庫存愈來愈多而且網路戰力愈來愈強,使歐洲、北美及亞洲國家甚感擔憂。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說,北約現在、未來都是北美及歐洲地區的同盟,但鑑於該地區面臨全球性威脅,北約必須與全球夥伴共同因應。

北約對中國的關切已快速增加,二○一九年在其成員國領袖聲明中才首次表達擔心,去年發表的北約「戰略概念」就表明,中國的企圖心、經濟脅迫政策和擴充軍力,挑戰北約利益、安全及價值。儘管北約國家普遍擔心中國的行為,但也關切該組織扮演的角色擴大,尤其值此俄烏戰爭已消耗北約盟國的軍事資源之際。

北約大國法國的總統馬克宏一直最直言不諱質疑北約在亞洲扮演的角色。他五月在一場安全會議中指出,北約擴大其範圍和地緣,將鑄成大錯。法國總統府艾里賽宮消息人士七日說,北約的N與A代表北大西洋,基於北約盟約第六條,法方原則上無法支持北約在日本東京開設辦公室。

近幾年來,英國和若干北約國家皆派軍艦赴亞太地區參加軍演,但外交人員表示,有些北約國家針對未聚焦俄國,還挑起與中國的緊張感到戒慎恐懼。分析家認為,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大多海軍能力有限,這代表他們不太可能在亞太地區建立海權。英國雖已承諾於二○二五年派一支航空母艦打擊群開赴該地區,但之後即無下文。

美聯社九日引述美軍三星退將、前美國駐北約大使魯特報導,任何裂痕、分歧與缺乏團結,都會給予和北約對抗的任何國家或集團可乘之機。

這次峰會新增在諸如海上和網路安全等領域合作,還有中國挑戰等議程。另外,澳洲、紐西蘭、南韓及日本這四個北約夥伴國「亞太四國」(AP4)的領袖,也將連兩年參加北約年度峰會。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說,首相岸田文雄對日本與北約建立更緊密關係極為重視。南韓總統尹錫悅預定十日至十五先後訪問立陶宛和波蘭,將分別和十幾國領袖雙邊會談。此次峰會預料將發表一項北約和AP4的聯合聲明,確認北約將進一步參與亞太事務。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