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15:49 / 20:43
*美國擬藉3/11沙烏地會談 評估烏克蘭結束戰爭意願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今天啟程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即將與烏克蘭官員舉行會談,不具名官員透露,美方打算藉由這次會談評估,烏克蘭是否願意向俄羅斯做出實質讓步以結束俄烏戰爭。
法新社報導,沙國吉達(Jeddah)的會談預計從11日展開並為期3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表示,盧比歐(Marco Rubio)將磋商如何「讓(美國)總統終結俄烏戰爭的目標取得進展」。
美烏兩國11日在吉達會談,與會者預計包含盧比歐、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以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國安顧問、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
路透社報導,兩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指出,美方計劃利用11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與烏克蘭代表團的會談,來評估烏克蘭是否願意就結束戰爭向俄羅斯做出實質讓步。
其中一位官員說道,川普與澤倫斯基上個月底在白宮的會談演變成公開爭吵後,美方代表團也將觀察烏克蘭是否真願意改善與川普政府的關係。
*俄軍躲天然氣管包抄烏軍!爬15公里等4天 後方突圍烏兵棄械竄逃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報導,俄羅斯特種部隊8日對俄國庫斯克州、烏克蘭部隊占領的蘇賈地區(Sudzha)展開收復行動。俄軍秘密潛入俄國經烏克蘭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匍匐行進長達15公里,繞到烏克蘭防禦區後方,守株待兔4天後進行攻擊,前所未有地實行「管道奇襲」突破烏軍,嚇得烏軍驚慌竄逃。
俄軍近日宣布收復庫斯克3座村莊,迄今從烏軍手中奪回超過三分之二失土。
共青團員報引述俄羅斯軍事專家克里莫夫(Yevgeny Klimov)在Telegram披露的行動細節報導,此次行動由車臣特種部隊「阿赫馬特營」(Akhmat)及海軍陸戰隊共同執行,行進2天,並在管內守株待兔4天,等待最佳攻擊時機。
報導描述,儘管管內直徑很大,但人還是無法完全站立,因此隊員必須匍匐前進。
除此之外,由於管內殘留天然氣,為了避免中毒,隊員均穿戴特殊防護裝備。兩名少校消息人士描述:「在尋找氧氣和準備過程中,很多人健康受損。幾天來,我們一直在運作通訊、運水,住在這條管道裡。」
另外,俄軍還使用手推車向管內運送水和其他必需品。
根據克里莫夫的說法,直到「部分戰士甲烷中毒,水和食物所剩無幾,最終從敵人的背後發起攻擊」。
當時烏克蘭士兵被殺得措手不及,開始向管道投擲集束彈藥,但俄軍此時已經成功進入林地占據有利位置,引發烏軍恐慌竄逃,最終跑向蘇賈一處已毀壞橋梁,甚至丟下裝備,徒步逃亡。
克里莫夫透露,「所有特種部隊戰士都中毒了,還有些人陣亡,但他們完成了任務」,並大讚俄軍是英雄。
軍事專家阿列欣(Roman Alekhin)評估,俄軍利用天然氣管線滲透到烏軍後方,讓在庫斯克的烏軍形勢惡化,這次「管道行動」的風險可謂值得。
烏軍去年8月起發動襲擊,首度進占俄國庫斯克州部分土地,當時多數人認為烏軍此舉可迫使俄軍從烏東轉向回防,或烏方可以占領的俄國土地作為日後談判籌碼。但時至今日,烏軍戰況急劇惡化,有烏克蘭部落客稱,現在距離庫斯克州烏軍被包圍或被迫撤退已時日無多。
*馬斯克出這招結束俄烏戰 挨轟站隊俄羅斯但他自認理解局勢
近日國際社會對於美國是否恢復對烏克蘭的援助激烈論辯,在這個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的心腹馬斯克發文稱,結束俄烏戰爭的關鍵在於對烏克蘭寡頭實施重拳制裁,稱只要打擊烏克蘭前10大富豪,俄烏戰爭很快就會結束。這個說法和歐美目前聚焦制裁俄羅斯的舉措大相逕庭而,引發廣泛關注。
每日郵報報導,馬斯克9日在X發文表示:「對烏克蘭前10大寡頭實施制裁,尤其是那些在摩納哥坐擁豪宅的富豪,如此一來,衝突就會馬上結束。這就是解開俄烏難題的關鍵。」
這番言論挨轟對俄羅斯的侵略之舉表現得軟弱,甚至是站在俄羅斯的陣線。對此,馬斯克再度強調他個人在支持烏克蘭防衛的付出。
馬斯克回擊表示:「我在烏克蘭問題上幾乎是一對一和普亭單挑,我的星鏈系統是烏克蘭軍隊的中堅力量,只要我關閉星鏈,整個烏軍前線就會瓦解。」
此前,馬斯克對於有人質疑他做得不夠感到不滿,而他最新的言論更進一步表達對這場戰爭的挫敗感。
馬斯克寫下:「我厭惡的是,在這場僵局中,烏克蘭將不可避免地失敗,卻持續多年屠殺。任何真正關心、深思熟慮並理解局勢的人,都希望這場人道災難停止。和平,現在就該來!」
這是馬斯克迄今為止最明確的呼籲,要求立即結束戰爭,即使這意味著烏克蘭必須做出痛苦的讓步。
*為躲無人機攻擊 俄軍用上驢和馬、烏軍推手推車
為了對抗烏克蘭無人機隊的攻擊,俄羅斯在烏東前線集結了前幾個世紀的戰場主力:馬與驢,主要用來載運軍需補給品和士兵。牠們不是俄軍行動的核心,而是運用老式戰鬥方法來減少現代戰爭裡高科技武器對人員和車輛的殺傷力。
無人機的強大攻擊能力讓俄烏雙方都苦思因應之道,包括使用先進設備,像是雷射或電子干擾器,也有其他較現成粗糙的方式,像是用霰彈槍將半空中的無人機射下來,或將細網狀盾牌銲接到車上。
烏克蘭陸軍中士維齊連科說,他從無人機拍到的畫面看到俄軍騎馬時的反應是,「很有創造力」。他承認騎馬穿過森林,比車輛或摩托車簡單。
同樣的,維齊連科的部隊也會用手推車來往於前線,士兵走上數英里運送木材、補給品甚至是傷兵,好讓車輛遠離俄羅斯無人機的射程。
根據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戰鬥中使用馬匹可追溯到西元前1500年左右。美國入侵阿富汗時,曾有特種部隊使用過馬匹,但已開發國家的軍隊基本只將馬匹用於儀式活動。
上月,俄羅斯中將索伯列夫告訴一家親克里姆林宮的媒體,俄軍正在努力為部隊提供彈藥、設備和食物,物流用上驢和馬很正常,「死一頭驢,好過兩個人死在一輛運輸補給車裡」。
烏克蘭前線通常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線,有泥濘不堪和老鼠橫行的戰壕,以及蜿蜒綿延的帶刺鐵絲網。技術有時也很陳舊。俄軍最近在烏東巴赫姆特區設置一條數據傳輸通道以保護路面車輛。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戰略研究教授歐布萊恩說,不確定這些方法是否為無奈之下的選擇。
不過,俄軍據傳現在90%的無人機都連上魚線般細長的光纖,不讓烏克蘭干擾其訊號。
維齊連科說,目前還沒聽說馬匹用在作戰攻擊,「但摩托車曾讓我們措手不及,所以誰知道呢?馬在野地跑得畢竟比人快」。
*SIPRI:烏克蘭成最大軍武進口國 中國降低進口靠自產
週日(3月9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全球軍火進出口報告,比較2015-2019年以及2020-2024年兩個時間段的數據,發現儘管全球軍武總體出口量未有明顯增減,但進口國家卻出現巨大變化,顯現出當前地緣政治局勢改變帶來的影響。
SIPRI報告共同作者喬治(Mathew George)指出,調查數據清楚地反映出,歐洲各國為了因應俄羅斯威脅,開始強化軍備。然而,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等過往的主要武器進口國,軍武進口量反而大幅下降。
報告顯示,中國過去4年來的武器進口量對比2015年至2019年減少了64%,這是中國自1990年至1994年期間之後,首次跌出全球十大軍武進口國之外;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以國內設計、生產的武器系統取代進口。報告也指出,隨著中國軍工產業能力增強,武器進口量可能會持續下降。
台灣和韓國的軍武進口量也分別減少27%及24%。日本是唯一一個武器進口量增加的東亞國家,增幅達93%。
據統計,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共有4個國家躋身全球十大武器進口國,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澳洲,而提供軍武給這些國家的主要是美國(佔該地區武器進口量的 37%)、俄羅斯(17%)和中國(14%)。
SIPRI武器移轉專案的高級研究員韋澤曼(Siemon Wezeman)表示,亞洲和大洋洲在過去4年以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軍武進口地區,「對中國威脅的認知,是該地區大部分武器採購的原因。」
烏克蘭成主要武器進口國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與2015-2019年相比,烏克蘭在過去4年間的軍武進口量增加了將近100倍,全球近9%的武器出口最終都送往烏克蘭。共有35個國家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主要為美國(佔45%)、德國(12%)及波蘭(11%)。
這項統計也顯示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真的完全撤回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將對烏克蘭的武器供給帶來嚴重缺口。
此前,川普為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和平談判,下令暫停所有對烏克蘭的軍援。但川普週日(9日)稱,很快就會解除暫緩軍援措施。
俄烏戰爭對歐洲大陸持續帶來安全風險,歐洲武器進口在同一時期也增加了155%。其中,歐洲北約成員國的武器進口量增加了超過一倍,其中64%都是由美國提供,比2015-2019年增加12%。
SIPRI研究員魏澤曼(Pieter Wezeman)指出:「在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間,俄羅斯日益好戰、跨大西洋關係也面臨壓力,歐洲的北約國家已採取行動,減少對武器進口的依賴,並加強歐洲軍火工業。」
但他也補充,跨大西洋武器供應關係有深厚的基礎,來自美國的軍武進口量有所增加,歐洲國家仍從美國訂購了近500架戰機和許多其他武器。
美國穩居軍火出口大國
自2020年至2024年間,美國共向107個國家出口軍武,在全球武器出口的比例從35%成長到43%;法國及俄羅斯分別位居第二及第三大出口國。
與以往相比不同的是,這次是歐洲20年來首次成為美國主要出口武器的地區,而不是中東。
俄羅斯的武器出口量則大幅縮減63%。韋澤曼分析:「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加速了俄羅斯武器出口的下降,因為戰場上需要更多的武器,貿易制裁也使俄羅斯生產和銷售武器變得更加困難,而且美國及其盟友向各國施壓,要求他們不要購買俄羅斯武器。」
中國在過去4年位居全球第4大軍武出口國,佔全球出口的5.9%。SIPRI報告認為,儘管中國努力提升武器出口,但許多主要進口國出於政治原因,傾向不購買中國武器。
*川普預告本周美烏會談「有大事」!鬆口稱幾已恢復對烏情報共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9日預告,美國和烏克蘭本周在沙烏地阿拉伯會談「將取得重大成果」,並透露目前幾乎解除對基輔共享情報的禁令,但仍未承諾若烏克蘭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後會恢復軍事援助。
川普9日結束佛州假期,在返回華府的空軍一號上表示,烏克蘭必須展現實現和平的希望,才能讓美國恢復援助,「我想烏克蘭會簽署礦產協議。但是......我期許烏克蘭希望真正的和平。」
川普說:「目前烏克蘭還未表現出應有的程度...但我認為他們會的,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天內,這一點將變得明顯。」
川普並未具體說明,烏克蘭提供何種和平承諾能促使他恢復美國援助。
但被問及是否考慮恢復提供基輔情報時,川普態度軟化稱,「我們差不多已經開始了」。
川普預計美烏本周在沙烏地的高層會談將取得重大成果。屆時國務卿魯比歐、國安顧問沃茲與特使將和烏克蘭官員會面,討論俄烏和平協議框架和初步停火,這將是澤倫斯基與川普於2月底在白宮談崩後,兩國修復關係的契機。
川普說:「我認為我們將在沙烏地取得理想成果...…我認為烏克蘭會做得很好,我認為俄羅斯也會做得好──我認為這周可能會發生一些重大事情。我希望如此。」
在恢復提供情報方面,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9日稍早的報導,川普私下向助手表示,要確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願意放棄領土向俄羅斯讓步,以及邁向舉行大選、卸下總統職務,才可能恢復情報和軍事援助。
*川普開出新條件!要澤倫斯基滿足這2點 才肯恢復軍事情報援助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一名行政官員與一名美國官員透露,川普私下明確向助手表示,即便美烏簽署礦產協議,也不足以讓華府恢復對基輔的軍事和情報援助,還要確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願意放棄領土向俄羅斯讓步,以及邁向舉行大選、卸下總統職務。
美國與烏克蘭預計11日將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舉行會談,討論俄烏和平協議框架和初步停火。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休斯(Brian Hughes)被問及川普要求時表示,「誠如川普在國會演說朗讀澤倫斯基信函的內容,烏克蘭方面已經有所進展。期許下周在沙烏地的會議能聽到更多進展,希望最終能結束這場殘酷、血腥的戰爭」。
烏克蘭通訊社引述天空新聞網指出,華府斷供情報已經對烏克蘭前線造成影響,尤其是在俄羅斯庫斯克的反攻行動。同時,時代雜誌報導稱,由於美國暫停軍事援助,烏克蘭軍隊無法使用「一些最強大的武器系統」。
NBC News描述,俄羅斯也在上周加大對烏克蘭的攻擊,3月7日成為烏克蘭今年最多平民罹難的一天,絕大多數死傷位於烏東的頓內次克州(Donetsk);而監察機構表示,烏克蘭2025年迄今傷亡數已經超過2024年。
對此,美國官員表示,美國並未發現暫停情報共享對俄羅斯攻擊產生直接影響。他們表示,這些大規模攻擊可能是在停止情報和援助之前就已經計畫好的。
*要切斷烏克蘭星鏈服務?波蘭外長和馬斯克爆發口水戰
波蘭外交部長和億萬富豪馬斯克在周日(9日)針對烏克蘭使用SpaceX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爆發公開爭論,而美國國務卿魯比歐也加入了這場口水戰,更使爭論升級。
波蘭外交部長席科斯基(Radoslaw Sikorski) 表示,如果馬斯克決定關閉烏克蘭的星鏈服務,波蘭可能會尋找其他供應商。波蘭目前負擔烏克蘭的星鏈費用。他這一席話是回應馬斯克稍早在社群平台 X 上的貼文,內容是馬斯克說,「我的星鏈系統是烏克蘭軍隊的骨幹。如果我把它切斷,烏克蘭整個前線都會崩潰」。
席科斯基在X上回應馬斯克的貼文表示,波蘭的數位部為了讓烏克蘭使用星鏈,一年支付約5,000萬美元,「撇開威脅遭侵略的受害者的道德問題不談,如果SpaceX被證明是一家不可靠的供應商,我們將被迫尋找其他供應商。」
席科斯基的說法引來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反駁,表示這位波蘭外長「就是要挑起事端」,「沒有人威脅要切斷烏克蘭的星鏈服務。」魯比歐繼續說,波蘭應該「說聲謝謝,因為如果沒有星鏈,烏克蘭早就輸掉這場戰爭,俄羅斯人現在恐怕已經駐紮在波蘭邊境了」。
魯比歐的言論獲得馬斯克的支持,他稱這位波蘭外交官是個「小人物」(small man),並要他「安靜點」。
馬斯克回應說:「波蘭只付了成本的一小部分。而且星鏈是無可替代的。」
席科斯基接著在回應貼文中感謝魯比歐「確認了烏克蘭英勇的士兵可以依靠由美國和波蘭共同提供的重要網絡服務」,「團結在一起,歐洲和美國能協助烏克蘭達成和平」。
這場激烈口水戰爆發之際,正值美國總統川普已縮減對烏克蘭的支持,包括暫停軍事援助和切斷情報共享。馬斯克身為川普貼身顧問,同樣支持美國退出北約的想法,表示「美國為歐洲的防禦埋單並不合理」。
歐盟領導人最近在布魯塞爾舉行緊急峰會,計劃大幅增加國防支出,並開始尋找星鏈的替代方案。然而,要讓烏克蘭擺脫對星鏈服務的依賴並不容易,因為這需要時間和資金。
*全球軍火出口美國市占率增至43% 烏克蘭進口增近100倍
受益於歐洲國家大量採購美製戰機與導彈,美國軍工企業在全球軍火市場主導地位進一步躍升,歐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將近2/3軍火購自美國。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最新統計,過去五年美國占全球武器出口比重達43%,較前一個五年的35% 顯著成長。
SIPRI數據顯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國防預算增加,美國總統川普也持續施壓歐洲擴大軍事支出,美國軍工業成了最大受益者。
例如,英國、德國、義大利在內13個歐洲國家已添置或採購美製 F-35戰機。此外,歐洲國家也積極增購「愛國者」(Patriot)防空系統、「海馬斯」(HIMARS)火箭系統及其他美製軍備。
不過,川普政府決定停止向烏克蘭提供美製武器、零件及情報支援,歐洲國家無不擔心華府未來可能對自己祭出同樣手段。
分析人士和部分歐洲議員指出,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削弱歐洲對美製武器的需求,進而影響未來軍購決策。
SIPRI指出,截至2024年的五年內,NATO成員國武器進口較之前的五年成長逾一倍。其中,近2/3進口武器來自美國,而先前五年略超過一半。
SIPRI 軍備轉移計畫主任喬治(Mathew George) 指出,儘管各界敦促降低依賴武器進口,依強化歐洲本土軍工業,但多國仍持續推進採購美製武器的決策。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武器進口同期下滑64%,因自產能力提升,進口需求減少。此外,中國傳統供應國俄羅斯因應對烏克蘭戰爭,將生產的武器優先留作自用,對中國大陸出口也降低了。
烏克蘭成為全球最大主要武器進口國,為對抗俄羅斯侵略,這五年進口激增近100倍。
根據研究,俄羅斯軍火出口有2/3流向印度、中國大陸和哈薩克。
(聯合新聞網)
--
*英媒:烏克蘭擬藉3/11美烏會談 說服川普恢復軍援
美國與烏克蘭的官員明天將在沙烏地阿拉伯會晤,英國媒體指出,烏方擬藉這場會談,設法使美國總統川普相信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想盡快結束俄烏戰爭,從而勸說美方恢復對烏方的情報和軍事支援。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瞭解沙烏地會談籌備情況的官員透露,基輔當局準備向俄羅斯提議部分停火,以停止長程無人機與飛彈攻擊以及在黑海的作戰行動,並期盼會談取得進展使華府解除暫停情報分享與軍事援助的決策。
烏克蘭一位官員表示,烏國短期內首要之務是修補對美關係,兩名歐洲官員則說,基輔當局把停火談判取得進展,作為美國恢復軍援和情報共享的交換條件。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昨天啟程前往沙烏地,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指出,盧比歐將磋商如何「讓(美國)總統終結俄烏戰爭的目標取得進展」。
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昨天播出川普(Donald Trump)的專訪內容,他並未直接提及即將於沙烏地舉行的美烏雙邊會談,但表示自己有信心很快會跟烏克蘭簽署一項重要的礦產協議。
至於各方質疑川普對付俄羅斯比較沒那麼強硬,他駁斥說:「對付俄羅斯,沒有人比川普更強硬。」
川普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上個月底在白宮的會談演變成公開爭吵後,川普上週決定暫停軍援烏克蘭,之後他也揚言制裁莫斯科當局,直到達成停火協議。
烏克蘭政治分析家費森科(Volodymyr Fesenko)表示:「策略已經改變了,目前最重要的是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如果之前的規劃是先獲得安全保障,然後推動停火,那現在顯然不會依照這個走向發展。」
他還提到:「川普說烏克蘭無意停火,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向美國展現我們準備好盡快採取行動,並跟俄羅斯展開直接談判。」
*軍援烏克蘭有條件?傳川普要澤倫斯基下台、割地求和
即將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關鍵和平談判前夕,傳出美國總統川普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試圖迫使烏克蘭在結束與俄羅斯長達數年的血腥衝突上展現更大誠意。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10日報導,川普不僅要求澤倫斯基考慮割讓領土給俄羅斯,還進一步施壓,要求其舉行選舉甚至可能下台,以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與情報支持。
知情人士向該報透露,這些條件將與先前破局的礦產協議捆綁。2月28日,川普與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待澤倫斯基,原計劃以美國獲取烏克蘭關鍵礦產資源為條件,換取對抗俄羅斯入侵的軍援。
然而,會談因雙方衝突加劇而告吹,美方批評澤倫斯基未對美國已投入逾「數千億美元」的援助表達足夠感恩,隨後宣布凍結資金與部分情報分享。澤倫斯基則稱此外交挫折「令人遺憾」,並表示願在無安全保障下簽署礦產協議。
川普近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烏克蘭認真對待和平協議。」他更直言:「無論如何,烏克蘭可能熬不過這場戰爭。」此言凸顯其對談判僵局的不耐,也反映出美國政策轉向。
美烏官員預定11日於沙烏地阿拉伯吉達(Jeddah)展開會談,試圖尋求突破。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休斯(Brian Hughes)樂觀表示,澤倫斯基近期表現出積極態度,預期本週談判將傳來好消息,盼能終結這場殘酷戰爭。
然而,川普凍結援助的決定似已助長俄羅斯氣焰。聯合國人權監測團(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ission)指出,3月7日成為今年烏克蘭平民傷亡最慘重的一天,2025年每日傷亡數更超過去年。雖然美方仍提供防禦情報並警告即將來襲的攻擊,但歐洲盟友難以完全填補美國留下的情報缺口。
川普週日在空軍一號上透露,大部分情報限制已解除,但強調「烏克蘭必須展現求和決心」。
澤倫斯基則重申願與川普合作達成持久和平,卻警告若俄羅斯得逞,恐將威脅北約與歐洲安全。前川普政府俄羅斯事務專家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指出,川普政策一方面刺激俄羅斯加緊攻勢,另一方面削弱烏克蘭的應對能力。與此同時,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公開批評澤倫斯基,認為其應立即停戰並舉行選舉,稱「烏克蘭若繼續僵持,終將落敗」。
不過,烏國居領導地位的「基輔社會學國際研究所」(KIIS)最新民調顯示,澤倫斯基支持率在3月升至67%,較上月增加10個百分點,顯示其國內聲望未因爭議受挫。
本週的中東談判備受矚目,外界關注烏克蘭是否願意接受「現實的和平」。一位不具名人士向《路透》表示:「光說想要和平卻不願妥協是不夠的。」川普則坦言,與俄羅斯談判或比與烏克蘭更易達成最終協議,因後者「手中籌碼不多」。
*波蘭外長為烏克蘭星鏈槓上馬斯克 反遭嗆「小人物就安靜」
波蘭外交部長席科斯基(Radoslaw Sikorski)近日稱,烏克蘭可能需要「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的替代品,引來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9日直斥其「編故事」且不知感恩;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同天則公開強調「星鏈無可替代」。馬斯克隨後在另則貼文回應席科斯基,「小人物就安靜點。你們付的錢少之又少。而且星鏈無可取代。」
《路透》報導,馬斯克9日上午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如果他把星鏈關閉,烏克蘭「前線將會崩潰」。俄烏戰爭開打至今,波蘭當局每年付費讓烏克蘭使用馬斯克旗下的星鏈衛星網路服務,為烏軍提供至關重要的網路連線。
對此席科斯基在X回應,「烏克蘭使用的星鏈是由波蘭數位部付費,每年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4億元)。先不談威脅遭侵略受害者的道德問題,如果證實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是不可靠的供應商,我們將被迫尋找其他廠商。」
馬斯克後來澄清,他不會關掉烏克蘭的星鏈服務。馬斯克寫道,「我要非常明確地說,無論我多麼不同意烏克蘭政策,星鏈終端永遠不會關閉…我們絕不會做這種事,也不會把它當作談判籌碼。」
知情人士今年2月告訴《路透》,美國談判代表向烏克蘭施壓,希望取得當地關鍵礦產,曾提及切斷烏克蘭使用星鏈服務的可能性。
對此魯比歐在X發文回擊稱,席科斯基在「捏造故事」,強調「沒人威脅要切斷烏克蘭的星鏈服務」。魯比歐還抨擊,「要知道感恩,因為如果沒有星鏈,烏克蘭早就輸掉這場戰爭,俄羅斯人現在也會抵達波蘭邊界。」
*川普推軍售、俄烏戰事助攻 美國軍工產業迎黃金期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9日發布最新研究顯示,俄烏戰爭顯著提升了美國在全球軍火貿易中的主導地位。2020年至2024年間,美國武器出口量較前5年成長逾二成,占全球總額43%,遠超過去20年平均35%的水準。這份報告顯示,美國不僅穩坐軍火出口龍頭,其市場份額更達第二大出口國法國的4倍以上。
《華盛頓郵報》報導,SIPRI軍火轉移計畫主任喬治(Mathew George)指出,美國在全球軍火出口的獨特優勢無可匹敵。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成為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其進口量較2015年至2019年激增近百倍。同一時期,歐洲各國因擔憂克里姆林宮擴張野心,並受美國壓力推動重新武裝,武器進口量暴增155%。這場戰爭不僅改變區域安全態勢,也成為美國軍工產業的強大助力。
此時正值美國川普政府對烏克蘭施壓,試圖終結這場已逾3年的戰爭。川普多次主張,美國應從對烏軍援中獲利,甚至提議以烏克蘭關鍵礦產作為回報。然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反駁,美國國會撥款的174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7兆元)軍援,多數實際流入美國國防產業,而非直接惠及烏克蘭。
與此同時,川普持續敦促各國購買美國武器,並對北約角色提出質疑,促使美國官員遊說歐洲盟友加大軍購以強化聯盟。
軍火貿易專家哈頓(William D. Hartung)表示,川普第一任期內積極推銷軍火,甚至在沙烏地阿拉伯特務謀殺《華郵》專欄作家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後,仍力挺對沙國軍售。他隸屬的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提倡以外交取代衝突。哈頓認為,美國軍售已達高峰,川普能否再創新猷尚存疑問。
報告指出,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主要透過總統授權從庫存調撥武器,或以專款向軍工企業採購,這些援助均計入出口數據。歐洲國家為補充援烏後的武裝空缺,進一步推升對美軍購需求。以F-35戰機為首的飛機、飛彈及主力戰車等裝備,成為美國軍售主力。2020年至2024年間,歐洲取代中東,成為美國武器最大出口市場。
相較之下,俄羅斯軍火出口同期驟減64%。SIPRI資深研究員韋澤曼(Pieter Wezeman)分析,早在2022年入侵前,俄羅斯與印度、中國的軍貿關係已弱化,印度轉向多元供應商,中國則倚重本土軍工崛起。川普政府盼擴大對印度軍售,上月向印度總理莫迪承諾數百億美元交易,並考慮提供F-35戰機。
儘管加薩戰爭對全球軍火貿易的影響,在SIPRI數據中尚未顯現,喬治解釋,該研究聚焦交付而非承諾,交付時滯導致影響未完全浮現。即使剔除對烏克蘭與以色列的出口,美國仍占全球軍售37%,穩居首位。
然而,隨著美國援烏暫停、歐洲國防預算攀升,未來局勢充滿變數。哈頓預測,若川普對北約態度影響盟友信心,歐洲或轉向自力發展軍工,減少對美依賴。
*川普狂轟澤倫斯基不感恩!批他拿走美援像「搶糖果」
美國總統川普9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再次砲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指責他對美國提供的巨額援助不知感恩。川普稱,在拜登執政期間,烏克蘭拿走美國資金「就像從嬰兒手中搶糖果一樣輕鬆」,言辭辛辣。這番評論延續了兩人2月28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激烈交鋒後的緊張關係,引發外界對美烏合作的關注。
川普在與主持人巴蒂羅莫(Maria Bartiromo)對談時說:「他很聰明,也很強硬,但他在拜登任內從美國拿錢就像搶糖果一樣簡單。」他指出,美國已為烏克蘭投入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49兆元),卻認為澤倫斯基只強調烏克蘭的英勇抗戰,缺乏謝意。他說:「我們給了他這麼多,他卻只談他們有多勇敢,我覺得他不夠感恩。」
川普同時誇耀自己任內對烏克蘭的貢獻,特別提到提供「標槍」(Javelin)反戰車飛彈,並堅稱若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時他在位,就能避免衝突。他批評澤倫斯基未要求歐洲國家與美國援助金額「看齊」,強調歐洲因地理靠近戰區更有風險,卻仍向俄羅斯支付能源費用,而美國卻承擔巨額支出。
川普說:「歐洲有危險,我們沒有,他們卻把錢給俄羅斯,我們卻掏了3500億美元。」
這並非川普首次對烏克蘭政策表達不滿。他曾下令暫停對烏軍事援助,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武器遞送停擺。此舉發生在他與澤倫斯基在橢圓形辦公室爭執後不久,讓基輔對抗俄羅斯的防禦能力蒙上陰影。
當巴蒂羅莫問及是否擔心此舉可能讓烏克蘭難以存續,川普回應回應說:「嗯,無論如何,它可能都無法倖存。但是,你知道,我們和俄羅斯之間存在一些弱點。你知道,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對於外界質疑他偏向俄羅斯、甚至稱澤倫斯基為「獨裁者」,川普避而不答,僅重申:「沒人比我對俄羅斯更強硬,看看我阻止的那條天然氣管線。」
*促烏克蘭表態停戰 川普: 烏俄雙方都沒有談判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日(9日)晚間在空軍一號上透露,美國對烏克蘭的情報限制已「幾乎」解除。他強調,美國政府正全力促成烏克蘭「認真考慮」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川普直言:「雙方都沒有談判籌碼,但必須達成協議,停止殺戮。我們會讓戰爭停下來。」
據福斯新聞數位版(Fox News Digital)報導,美國目前持續向烏克蘭提供部分防禦性情報,以協助抵禦俄羅斯飛彈與攻擊,但涉及攻擊性行動的情報分享已暫停。3名知情人士指出,這項限制源於聯邦情報機構如中央情報局(CIA)與聯邦調查局(FBI)的工作調整。
川普回應媒體提問時確認,情報限制「幾乎已解除」,並盼烏克蘭展現和平意願。他提到,烏克蘭可能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作為援助回報的一部分,但強調當務之急是停戰。
談及俄羅斯,川普表示,正研究制裁與關稅選項,並將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會議中與俄烏雙方對話。「這週,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有數百人喪生,這場戰爭必須盡快結束,」他說,「如果我早點當總統,這一切不會發生。」川普預計未來數日內,烏克蘭的和平立場將更明朗。
針對美國國內對關稅政策的經濟疑慮,川普信心滿滿地表示:「關稅將讓美國再次富裕。」他預測,這項政策將帶來數千億美元的收入,吸引工廠回流並創造就業機會。「過去數十年,我們因《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失去9萬家工廠,關稅將扭轉這一切,」川普說。他強調,美國經濟將因關稅迎來轉機,甚至讓人「不知如何花這筆錢」。
這場近10分鐘的記者會展現川普一貫的直率風格。他對未來充滿樂觀,認為關稅與和平談判將為美國帶來雙贏局面。
*俄軍反攻搶回庫斯克3聚落 傳鑽天然氣管突襲烏軍
烏克蘭去年8月突襲鄰近北方邊境的俄羅斯庫斯克州,佔領部分區域至今,不過當地俄軍近期發起反攻,企圖圍困烏軍。俄羅斯國防部9日表示,9日收復了3個聚落;另外有俄國軍事部落客聲稱,一批俄特種部隊試圖透過躲在天然氣管道中推進16公里,迂迴突襲烏軍。烏軍聲明表示,卻有俄軍士兵利用輸油管站穩腳步,但很快就被發現,並遭砲火攻擊。
根據《路透》報導,俄軍近日企圖包圍庫斯克州的烏軍部隊,從7日的公開情報來源顯示,俄軍快速推進後,庫斯克州的烏軍已經幾乎被包圍;俄羅斯前總統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在Telegram發文形容「冒煙的鍋子已經要被蓋上了」,強調俄軍持續推進中。俄羅斯國防部指出,俄軍重新控制庫斯克州的3個聚落,3處均位於蘇賈(Sudzha)以北,俄軍將在庫斯克州擊潰烏軍。
此外,在烏克蘭出生的親俄軍事部落客波多萊卡(Yuri Podolyaka)聲稱,俄羅斯特種部隊沿著1.5公尺寬的天然氣管道內部潛行了近16公里,並在管道內待了幾天,然後在蘇賈附近的後方突襲烏軍。另一名親俄軍事部落客「Two Majors」也提到,蘇賈地區正在爆發激烈戰事,俄軍透過一條天然氣管道潛入該地區,令烏軍士兵措手不及。
烏克蘭空降突擊部隊對此發表聲明表示,俄軍士兵曾試圖利用輸油管站穩腳跟,但他們很快就被發現,並遭到火箭、大砲和無人機的攻擊。烏軍總參謀部9日表示,烏軍在庫斯克地區擊退俄軍攻勢15次,目前在庫斯克仍有6起武裝衝突持續中。
*「來自地獄的禮物」!普廷贈陣亡士兵母親絞肉機 挨轟冷血
俄烏戰事持續至今逾3年,外界曾批評俄羅斯採取殘忍的「絞肉機戰術」,不計代價地在前線投入士兵,以犧牲大量生命來消耗烏克蘭軍力。不料,俄羅斯執政黨近日卻將絞肉機當作禮物,贈送給在烏克蘭陣亡士兵的母親,引發爭議,被痛批冷血,是「來自地獄的禮物」。
綜合外媒報導,送出絞肉機的單位是由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領導的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United Russia)。俄羅斯莫曼斯克(Murmansk)統一俄羅斯黨分部上週在社交平台發布向陣亡俄軍母親贈送禮物的照片,其中可見包括絞肉機。
該則貼文隨後引爆輿論撻伐,有民眾批評當局送出與血腥戰術同名的「絞肉機」實在太諷刺,非常冷血無情。
不過,該黨隨後解釋稱,是這些婦女自己選擇了絞肉機作為禮物,「當然(黨員們)不能拒絕她。」該黨還發布一段影片,一名陣亡士兵的母親感謝黨員們送來的「及時」禮物。
據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統計,僅在去年秋天,俄羅斯就有12萬5800名士兵陣亡,其中每奪取一平方公里土地,就會有超過50名士兵陣亡。
(自由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