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50318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1:36

*商談止戰 克宮:川普、普亭今晚9時至11時舉行通話

法新社和路透18日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將於莫斯科時間當天下午4時至6時(台灣時間同日晚間9時至11時)之間舉行通話。

佩斯科夫並說,基於普亭、川普2月12日的通話及後續俄美的高層級接觸,兩國已有一定程度諒解,但仍有「大量」問題待兩人討論,涉及俄美關係進一步正常化和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通話長度將由兩人視需要而定。

*紐時:川普、普亭通話止戰 恐淪為瓜分烏克蘭

美國總統川普18日將與俄國總統普亭通話,商討俄烏停戰。由於他已透露會與俄方談及土地、資產劃分,讓外界聯想起1945年雅爾達密約美蘇領袖瓜分歐、亞勢力範圍的往事。

紐約時報指出,16日晚間搭乘空軍一號從佛州返回華府機上,川普明白告訴媒體,在排定18日與普亭的電話會談將聚焦於停火協議裡,俄國可保留的土地和資產。

川普在機上先是講美方跟俄方談得不錯,應有「極佳機會」能達成停火協議,隨即話鋒一轉,提到烏克蘭可能得做哪些捨棄。

他說:「我覺得我們會談到土地,很大筆土地。如大家所知,屆時會和戰前截然不同。我們會談到土地,還會談到電廠。這是個大問題,但我覺得我們兩邊已談得差不多了。」川普這裡顯然指的是歐洲最大核電廠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

紐時認為,實質上川普等於是就俄國能從侵略烏克蘭獲得多大回報進行談判,這段俄國侵烏時間應從2014年奪取克里米亞起一直算到目前的戰爭。白宮幕僚已表明俄國肯定能留住克里米亞,恰巧1945年2月二戰尾聲正是在克里米亞雅爾達(Yalta)為期一週會議,讓蘇聯拿到諸多好處。

川普很謹慎地沒透露太多討論中的烏克蘭土地有哪些,華府表明盼俄國就拿目前已控制、約占烏克蘭國土約20%的土地。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幕僚們上月表示,他們擔心川普恐會去滿足普亭對烏克蘭其他地區的胃口,其中可能包括關鍵港市敖德薩(Odesa)。

包括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chael Waltz)在內,川普與他的政府看似把結束3年多俄烏戰爭置於最高優先,其他一切均屬次要。瓦爾茲16日在國家廣播公司(NBC)節目裡說:「難道要把每吋烏克蘭土地上,包含克里米亞的俄軍全都逐出嗎?」

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國際政治學教授陶夫特(Monica Duffy Toft)認為,今日的地緣政治格外像當年尋求結束二戰的態勢,因為主要強權正尋求透過相互協商建立新的全球秩序,一如二戰尾聲盟國領導在雅爾達會議時重新劃分地緣政治版圖般。

陶夫特表示,擴張土地既是普亭所冀,顯然也是川普所欲,「只要看看格陵蘭、加拿大就知道。最大問題在於若普亭能從戰爭拿到所要的東西,那麼日後習近平恐也會起而傚尤奪取台灣」。

*彭博:普亭希望停火期間停止所有援烏軍火 美援斷供為低標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定於莫斯科時間18日下午4時至6時(台灣時間晚間9時至11時)之間舉行通話。彭博新聞獨家報導,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普亭將要求在川普提出的停火期間,暫停向烏克蘭交付所有武器。

1位歐洲資深官員與3位熟悉俄方立場的莫斯科人士表示,普亭日前會見了川普的特使,已將停止軍火供應定為參與停火的先決條件。其中2位莫斯科人士表示,雖然俄羅斯希望停止所有武器交付給烏克蘭,但最低目標是美援應該停止。

前述資深歐洲官員補充指出,俄羅斯提出烏克蘭盟邦在停火期間停止向烏方交付武器,歐洲極不願意同意這項要求。該官員表示,這會讓俄方在停火期間重新武裝,而烏克蘭卻遭禁止比照辦理。

一位莫斯科人士說,普亭尋求的軍火供應暫停將是暫時性質,在烏克蘭同意限制自身軍力的和平協議達成後,武器交運將恢復。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美俄今將熱線!川普:普亭會簽30天停火 烏議會喊「和談3紅線」

美國總統川普將在當地時間18日上午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川普有信心莫斯科不會拒絕臨時停火協議。與此同時,烏克蘭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表態烏克蘭在和平協議上有3道紅線,分別是領土主權、加入北約問題與限制防禦。

烏克蘭通訊社引述路透與C-SPAN報導,川普評估俄羅斯同意30天停火協議的可能性時表現信心,認為莫斯科不會拒絕。

福斯新聞網報導,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17日表示,現在「球在俄羅斯手上」,俄羅斯需要接受美方提出的停火協議,烏克蘭上周已在沙烏地阿拉伯美烏會談同意協議。

協議包含立即實施30天停火,並保證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與情報共享。

另一方面,梅列日科指出,基輔對於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有明確底線,他列出「3條非常堅定的紅線」。

首先是領土完整,烏克蘭不會同意任何領土讓步,梅列日科說,這「不是可以談判的問題」;其次是烏克蘭加入北約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問題,他直言:「這不是普亭來決定。」最後一點則是防衛能力,基輔無法接受普亭要求縮減烏克蘭軍隊的要求。

但白宮國安顧問沃茲先前暗示,烏克蘭恐必須在領土問題上讓步。除了恐被迫承認俄國兼併部分烏克蘭領土,沃茲直言,烏克蘭入約的永久途徑,抑或成為北約會員國,這兩件事的可能性皆非常渺茫。

*傳川普政府考慮承認「克里米亞屬俄羅斯」 白宮國安會回應了

美國新聞網站Semafor 18日引述2名知情資深官員說法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可能承認俄羅斯2014年兼併的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作為結束俄烏戰爭潛在協議的一部分。

烏克蘭真理報轉述,前述消息人士表示,川普政府正在探討結束戰爭的各種選項,其中之一就是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美方也正在考慮,呼籲聯合國採取相應決定的可能性。

Semafor指出,「川普沒有正式做出任何決定,對於克里米亞的可能舉動,是川普政府推動結束戰爭的眾多選項之一」。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休斯(Brian Hughes)告訴Semafor,政府「沒有做出這樣的承諾,我們不會透過媒體談判這個協議」。

休斯表示,「就在2周前,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在停火協議上相隔千里,感謝川普總統的領導,我們現在距離協議更近。目標保持不變,停止殺戮,找到這場衝突的和平解決辦法」。

*俄羅斯威脅下 波蘭及波羅的海3國計劃退出禁止地雷公約

北約成員國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今天說,由於鄰國俄羅斯軍事威脅,4國計劃退出禁止殺傷人員地雷的「渥太華公約」(Ottawa Convention)。

路透社報導,1997年簽署的渥太華公約有160多個國家批准或加入,但不包括俄羅斯。退出渥太華公約將使波蘭和波羅的海3國得以重新開始儲存地雷。

4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在聯合聲明中說:「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接壤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受到的軍事威脅明顯增加。」

他們說:「透過這項決定,我們傳達一個明確訊息:我們的國家已經做好準備,可以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捍衛我們的安全需求。」

立陶宛國防部長薩卡利埃內(Dovile Sakaliene)在另外一份聲明中說,計劃退出渥太華公約是為了有效保護這個地區的邊界。

芬蘭去年12月說,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此類武器,它也考慮退出渥太華公約。

*與烏克蘭外長通話 南韓:願全數接回北韓援俄戰俘

南韓外交部長趙兌烈17日下午與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通話,談及北韓戰俘問題,趙兌烈強調若士兵本人有意願,南韓政府願意全數接回,並提供相關協助。

南韓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趙兌烈17日下午與西比哈通話,討論援烏、停戰及北韓戰俘等議題,這也是兩人繼去年11月在義大利舉行的G7外長會議場邊進行雙邊會談後首次通話。

據轉述,趙兌烈在通話中表達對烏克蘭停戰的動向相當關注,將努力與國際社會合作,為烏克蘭找回和平及後續重建工作提供協助。

對於烏克蘭軍在戰事中抓捕的北韓士兵,趙兌烈表示,他們在南韓憲法上也屬於南韓國民,強調若當中有人希望前往南韓,南韓政府將全數接受,並依法給予相關協助,也希望烏克蘭政府能就此提供積極協助。

韓聯社報導指出,這是南韓與烏克蘭首次在部長級對話中談及北韓戰俘問題,可能因俄烏近期在美國主導下加快討論停戰的速度,才就此交換意見。

新聞稿中並未提及烏克蘭方的回覆,僅轉述西比哈對南韓至今提供的支援表達感謝,並說明美國與烏克蘭近期召開的高層會議結果。

另外,被烏克蘭俘虜的兩名北韓士兵表示,上戰場前曾向俄軍借電話,想在死前至少還能聽聽父母的聲音。北韓俘虜士兵表示:「看到戰友戰死當然很難過,但如果心情變得很低落,之後就沒辦法打仗,比起害怕,反而更想報仇了。」

南韓知名軍事專家、執政黨國民力量的國會議員庾龍源,首度公開的影片讓外界看到北韓政權洗腦的可怕。他特別帶著南韓泡麵、巧克力派到烏克蘭面談兩名北韓俘虜。

據了解,兩名士兵寧願自盡,也不想被俘虜,但仍能活著接受訪問,是因為當時傷勢實在太重,沒力氣輕生。庾龍源表示,「就像受到偏執的煤氣燈效應,我面談的北韓俘虜白某,我問他有人指使你嗎,他說很自然就會這樣做,他說他也有手榴彈,受傷所以才沒辦法引爆。」

*英稱逾30國欲加入烏戰後維和部隊 中國願參與重建

英國政府17日表示,已有超過30個國家有意願參與烏克蘭戰後的維和部隊,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也對外表示,只要當事國提出要求,中國在烏克蘭重建工作方面都願意給予協助。

據路透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發言人在17日表示,已經有「相當多」的國家願意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後,提供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就在總統川普啟動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後,英國與法國便率先提出對烏克蘭的維和計畫。

施凱爾的發言人向媒體表示,預計將有超過30個國家會加入所謂的「自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來向烏克蘭表達支持,「各國提供的兵力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將會是一支相當可觀的部隊,有大量國家願意派遣部隊參與。」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發言人李明17日表示,中方願繼續「根據當事方的意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中也包括參與烏克蘭未來重建的工作。在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曾表示,希望烏克蘭未來重建能獲得中國的幫助,對此,中國的回應為何。李明回應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共向烏克蘭提供了四批人道主義援助。中方將繼續做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積極力量,捍衛全球公平正義的進步力量。」

另外,針對俄羅斯過去一再拒絕同意北約(NATO)成員國的軍隊駐紮在烏克蘭境內的提議,因此,當被問到維和部隊若遭受攻擊是否會開火反擊時,英國首相發言人回應表示,目前軍事規畫會議正在進行中,細節仍在討論。

施凱爾已在15日與歐洲及其他國家領袖進行一場線上會議,商討爭取對「自願聯盟」的支持,而各國軍事規畫人員則預定本周四將在英國舉行會談,討論如何確保執行停火協議。

有媒體問道俄羅斯方面曾表示,莫斯科不會接受歐洲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的說法時,施凱爾的發言人也說,「請注意,去年俄羅斯在前線部署北韓軍隊時,也沒有徵詢烏克蘭的同意。」

英國與法國目前則持續要求美國提供安全保證,以嚇阻俄羅斯未來可能的攻擊行動。

*俄烏停火對哪方更有利?專家評估:對烏克蘭有更多隱藏好處

基輔獨立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8日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希望促成莫斯科同意與基輔實施30天臨時停火。然而,克里姆林宮擔心停火可能讓烏克蘭有機會重整旗鼓,迄今尚未給出明確回應。專家對此分析指出,停火同時有利於俄烏重新補給和重組軍力,但是烏軍在戰場的情況比俄羅斯更糟,因此基輔更需要暫時休兵。

皇家聯合三軍研究院軍事專家雷頓(Peter Layton)表示,俄烏雙方在停火期間都會嘗試重新武裝,並將物資緊急送往前線。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專家布魯赫曼(Sascha Bruchmann)則認為,停火對烏克蘭猶為迫切,因為烏軍需要補充前線人力不足。儘管俄軍可從中獲得喘息,但烏克蘭不僅能獲得更多戰略好處,而且具有政治迫切性,可重振與美國的關係、獲得援助。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防務專家博薩里(Federico Borsari)坦言,儘管停火對俄烏都有好處,但對烏克蘭更有利。

博薩里指出,前線關鍵區域的烏軍可進行部隊輪換、加強防禦、訓練新部隊及補給前線軍力。他補充道,停火期間,烏克蘭有機會改善反擊無人機措施,並利用這段時間評估前線局勢。

此外,俄羅斯正在自家庫斯克州取得進展,因此停火對任何進攻接壤庫斯克州的烏克蘭蘇米地區 (Sumy)有所不利。

同時,分析人士表示,俄羅斯停止空襲顯然對烏克蘭有利。儘管烏克蘭隊俄軍無人機和飛彈攻勢採取報復,但破壞力遠不如俄軍,加上外國提供的飛彈即將用罄。

不過,俄羅斯在部分地區和黑海可能正需要停火。

博薩里指出,最近烏軍重新奪回托列茨克鎮(Toretsk)附近的大片領土,並且阻止俄軍朝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西南方向進攻。他描述,俄軍在這些區域的兵力過度伸展,缺乏足夠的機械化支援繼續進攻。因此,在這個特定區域,停火對俄羅斯將更為有利。

此外,布魯赫曼認為,海上停火可能稍微有利於俄羅斯。她提到,俄羅斯已經有一段時間無法掌握黑海的主動權,俄羅斯海軍陷入困境,無法找到對抗更有殺傷力和多功能的烏克蘭無人艦。

*川普再對普亭讓步!美國退出侵略烏克蘭究責組織

美國與俄羅斯元首將於18日進行通話,在此之前美國司法部知會歐洲官員,美國決定在3月底前退出「烏克蘭侵略罪國際起訴中心」(ICPA),該組織負責調查入侵烏克蘭的相關責任人,調查對象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亭。這項決定被視為川普政府最新對莫斯科讓步的跡象。

紐約時報報導,ICPA的成立目的是追究俄羅斯及其盟友白俄羅斯、北韓和伊朗等在侵略烏克蘭的責任。拜登政府2023年加入,並承諾追究普亭對烏克蘭人犯下罪行的個人責任。

紐時取得母組織「歐洲聯盟刑事司法合作署」(Eurojust)主席施密特(Michael Schmidt)17日給內部信函寫道:「美國已經通知我方將結束參與ICPA」,退出時間是3月底之前。該署預計當地17日宣布。他在信中補充,ICPA仍然「致力於追究對烏克蘭核心國際罪行負責的人士」。

美國是成員中唯一非歐洲國家,派遣資深檢察官前往海牙,與來自烏克蘭、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羅馬尼亞以及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人員合作。

紐時引述熟悉情況的人士指出,川普政府並未針對退出ICPA給出具體原因,只是給出近期在人事和政策變動上的相同解釋,稱需要重新部署資源。

*紐時:川普和普亭開「雅爾達會議」專家評對兩岸有預示作用

美國和俄羅斯領導人將於周二討論,結束烏克蘭戰爭,誰能得到了什麼。紐約時報報導,這場會議呼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雅爾達會議(由大國決定歐洲內部邊界)時刻。

川普周日晚間從佛羅里達州返回華府時,在空軍一號上與記者交談時說,他預定周二與普亭的電話通話,將集中在俄羅斯接受與烏克蘭停火,將保留哪些土地和資產。

白宮助理已經明確表示俄羅斯會保留克里米亞——此地剛好是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舉辦地——並強烈暗示俄羅斯會得到它控制的幾乎所有領土。

儘管美方官員強調,他們會向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完整說明與俄羅斯的互動,但這通電話只有川普和普亭參加,想必有助理在旁聆聽。至於烏克蘭或歐洲大國是否會同意川普和普亭可能達成的任何共識,還不明朗。

川普小心翼翼沒有談太多他正在討論烏克蘭領土的哪些部分,也沒有過多透露他是否會試圖限制普亭的野心。預計俄羅斯將控制俄軍已經取得的土地,大約占烏克蘭的20%。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助手上月表示,擔心川普還可能滿足普亭的其他願望,也許包括關鍵的敖德薩港。

川普的國安顧問瓦爾茲周末接受電視訪談表示,他預計與俄羅斯的會談將是務實的,他轉移任何有關俄羅斯是否因其侵略而得到回報的話題。他近幾周上電視表達的立場是,談判最重要的結果應該是結束殺戮。

他周日堅稱,停火是一帖藥,以結束「無休止的戰爭,實際上會在幾個月內失去數十萬人(性命)」。他還警告衝突可能「升級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與上個月川普對澤倫斯基講的話一樣。

他與其他川普助理隻字未提停火條件,表示與更大的任務相比,這些條件是次要的。

其他問題可能也會成為談判重點。法國和英國已提出在烏克蘭境內派兵,也許會與其他歐洲大國合作。但目前不清楚普亭是否同意派遣維和部隊。

另有跡象表明,川普準備向普亭做出讓步。美國司法部告訴歐洲官員,美國將退出一個調查哪些領導人(包括普亭在內)該對入侵烏克蘭負責的跨國組織。

美國政府也縮減了2022年在拜登時期成立、隸屬司法部的戰爭罪問責小組的工作,該小組旨在追究俄烏戰爭間所犯暴行的俄羅斯人責任。

紐時指出,現在的情況與歷史類比並不很精確,結束俄烏戰爭的談判與1945年時的情況有很多不同,當時納粹德國顯然很快就要落敗。

但根據塔夫茲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Monica Duffy Toft最近在《外交事務》雜誌的撰文,今天的地緣政治格局特別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因為大國正尋求與彼此談判出新的全球秩序,就像盟國領導人在雅爾達重繪世界地圖所做的事。

Toft受訪時表示,普亭想要「土地擴張」,顯然川普也想要,看他對格陵蘭、巴拿馬和加拿大的態度就知道了,「這些領導人認為要讓他們的國家再次偉大,這是必須要做的事。」

她還補充:「最大的問號在於中國大陸。談判的結果——尤其是普亭是否因這場代價高昂的戰爭而得到回報——可能預示如果習近平決定要拿下臺灣,會發生什麼。」

(聯合新聞網)
--
*克里姆林宮:普廷今晚9點與川普通電 商討烏俄議題

克里姆林宮表示,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今(18)日將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通電,商討烏克蘭衝突與俄美關係正常化等議題。

《路透》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今日向媒體透露,普廷會在台灣時間18日晚間9點至11點與川普通電;他補充說,由於先前2月12日的電話對談以及後續兩國高層的接觸,普廷與川普之間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佩斯科夫還說:「但關於我們雙邊關係進一步正常化以及一份有關烏克蘭的協定,這方面還存有大量疑問,所有這些問題都必須交由兩位總統討論。」

*為促烏俄和談 美媒:川普考慮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主權

烏克蘭於黑海的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於2014年遭俄羅斯強行併吞,雖然至今國際普遍不予承認,不過美國媒體Semafor爆料,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以便為烏俄和談創造有利條件。

Semafor於2022年創立,創辦人為彭博媒體集團前首席執行官史密斯(Justin Smith)以及《紐約時報》前專欄作家史密斯(Ben Smith)。

《路透》報導,Semafor援引2名知曉內情人士的說法指出,除了美國的承認之外,川普政府還討論了敦促聯合國也予以承認的可能性。

《路透》無法獨立證實Semafor的報導;Semafor則稱川普尚未正式做出決定,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只是一個可能的選項,而白宮拒絕做出評論。

俄語人口佔多數的克里米亞半島是俄國黑海艦隊總部所在地。克里姆林宮一再堅稱,克里米亞早已正式成為俄國的一部份,主權問題的探討已經「永遠」結束了。

*俄烏停火有望?川普:與普廷已達多項共識

美國總統川普18日將和俄羅斯總統普廷通話,討論俄烏戰事和平協議,川普稍早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透露,「最終協議」有多項內容都已取得共識,但還有很多需要討論,此外他還認為有望達成和平與停火,白宮官員也對「30天停火」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綜合外媒報導,川普16日曾透露他會和普廷討論土地、發電廠(札波羅熱核電廠)、分割資產等問題;17日則在華府向媒體表示:「烏克蘭的狀況不太好,我們將試試看能否達成和平協議,實現停火與和平,我認為我們能夠做到。」

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時,直指俄烏雙方每週都有2500名士兵陣亡,這種情況必須立即結束,他非常期待與普廷的通話。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強調,川普有決心要達成和平協議。

烏克蘭代表上週和美國特使在沙烏地阿拉伯會晤,討論出30天停火協議,川普希望普廷也能夠接受。不過,普廷雖然原則上同意,但質疑停火會阻礙俄國的攻勢、讓烏克蘭有空檔喘口氣補充軍隊,因此尚未決定停火。

*光纖無人機扭轉戰局 俄軍在庫斯克大捷

俄羅斯在庫斯克(Kursk)地區的驚人勝利,成為近期軍事焦點。富比士雜誌(Forbes)報導,軍事部落客「俄羅斯工程師」(Russian Engineer)分析,俄軍借鑒烏克蘭戰術,集中無人機火力,特別是新型光纖無人機,成功切斷烏軍補給線,迫使對方撤退。這場戰役被視為無人機戰術的革命性突破。

2024年8月,烏克蘭發動「閃電戰」(Blitzkrieg),一度佔領約1295平方公里俄羅斯領土。然而,數月僵持後,俄軍在短短數天內幾乎收復所有失,。關鍵在於無人機的創新運用。不同於1930年代以裝甲部隊貫穿敵線的閃電戰,現代戰場仰賴電子戰與無人機的協同作戰。烏軍最初透過無線電偵測俄軍無人機頻率,以電子戰干擾清空俄方偵察機,再派FPV無人機群精準打擊,為地面推進開路。

俄軍則迅速反制,投入大量無人機穩住戰線,尤其是光纖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透過光纖電纜控制,不受電子干擾,破解了烏軍的優勢。戰況一度陷入僵局,宛如「無人機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俄軍最終憑藉無人機扭轉局面。

「俄羅斯工程師」指出,俄軍在庫斯克集結經驗豐富的無人機操作員,配備光纖無人機,專攻烏軍後勤。這些無人機不直接轟炸前線,而是摧毀運送燃料、彈藥與糧食的車輛,阻斷部隊輪換與傷員撤離,將烏軍前線孤立。

他在Telegram頻道上寫道:「俄軍掌握了現代條件下的『隔離戰場』戰術。」補給斷絕後,烏軍只能棄守撤退。

俄軍攻擊影片顯示,他們使用「伏擊無人機」潛伏路旁,待車輛靠近時發動突襲。烏軍排長向《紐約時報》透露,前線車輛全毀,無人機日夜追擊,彈藥幾乎耗盡。烏克蘭分析師弗萊許(Serhii Flash)也指出,俄軍在庫斯克部署精銳無人機部隊,癱瘓烏軍後勤,「沒有後勤,軍隊難以持久。」

這場勝利還得益於其他因素,包括北韓精銳部隊的支援,以及美國情報協助的減少。但「俄羅斯工程師」強調,無人機從量變到質變才是勝負手。他認為,庫斯克戰役標誌著機動作戰的回歸:「無人機先製造僵局,如今又打破僵局。」

烏克蘭已開始沿補給線構築防護網隧道,試圖抵禦無人機威脅。與此同時,俄羅斯加緊量產光纖無人機,為下一波攻勢儲備力量。無人機戰爭或將進入全新階段。

*立陶宛IKEA縱火案 幕後黑手是俄羅斯情報機構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一處IKEA店面去年5月遭到縱火,2名烏克蘭籍青少年被捕,檢方追查出幕後黑手是俄羅斯聯邦軍隊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又稱格魯烏),並將其歸類為恐怖主義行為。

據《BBC》報導,立陶宛檢察官烏爾貝利斯(Arturas Urbelis)表示,2名嫌犯在波蘭首都華沙被秘密接觸後,同意前往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地對商店縱火,報酬則是1萬歐元(約新台幣36萬元)和1輛BMW。

從去年開始,歐洲發生了一系列針對快遞公司的包裹縱火事件,最終紛紛追查到俄羅斯頭上,安全專家認為這是俄國展開的混合戰爭(Hybrid Warfare),目的是為了破壞歐洲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持。

波蘭華沙一處大型購物中心去年5月也遭到縱火,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在X上發文,直指立陶宛檢方的調查證實了他們之前的懷疑,亦即俄羅斯必須對維爾紐斯、華沙縱火案負責,「還好能在談判前得知這件事,這就是俄國的本性。」

*英國預期逾30國參與援烏志願者聯盟 日本角色引關注

英國首相府一名發言人今天表示,英方預期將有超過30個國家參與在烏克蘭協助維持停火、促進長久和平的「志願者聯盟」行動,儘管不是所有國家都打算派兵赴烏。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mer)15日召開約25個國家參加的「志願者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視訊峰會,他在會後記者會提到,參加峰會的除了有多個歐洲國家,以及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大英國協成員,另外還有其他國家表達支持(backing),「包括日本」。

「志願者聯盟」由英、法主導,15日是施凱爾首次在相關公開發言點名東亞國家。日本首相石破茂未參加15日的視訊峰會,但當天曾針對峰會發表可見於日本外務省官網的文字訊息。

石破茂指出,日本將致力於強化烏克蘭的經濟和社會韌性,為此將持續提供重建支持。

石破茂提到,絕不能容許「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現企圖透過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情況,一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為此,日本與歐洲密切合作。烏克蘭和平的實現不僅將影響歐洲,更將影響含印太區域在內的全球安全。在這樣的脈絡下,各界必須一同努力,確保不會出現「錯誤前例」,美國也需要持續參與。

日本曾參加11日在巴黎舉行的「志願者聯盟」軍事首長會議,日方強調當時是以「觀察員」身分與會。

「志願者聯盟」20日將在倫敦召開第2場軍事首長會議,英方曾預告會議預計將觸及較具體的軍事行動規劃。日本不排除也將參與20日的會議。

日本憲法對自衛隊涉入海外軍事活動設下極大限制。不過,英方官員數次指出,參與「志願者聯盟」的方式不一定是派兵,也可以是提供其他能力或資源。相關能力或資源可包括後勤、軍備支援,以及在烏克蘭境內協助人員訓練等。

首相府一名發言人今天說,各國可以多種方式參與。發言人舉例,如果有國家可向烏克蘭提供戰機,聯盟夥伴需思考的問題不會僅限於戰機本身,而會涵蓋戰機油料補充、使用的基地、工程支援、以何種方式涉入地面軍事行動、戰機援烏是否因此在各國其他軍事部署地點產生軍力空缺填補需求,以及人員輪調和駐紮等問題。

該名發言人說:「軍事夥伴們將探討的,會是這類細節。」

英國國防參謀長(相當於參謀總長)拉達金(Tony Radakin)上將11日與法方在巴黎共同主持「志願者聯盟」軍事會議。他會後指出,總計有37國與會,其中有34位各國軍職領袖。

20日在倫敦登場的類似會議預計將進一步討論「接戰守則」(ROE)等軍事行動具體問題。雖然英方數次表示派兵赴烏的前提包括俄烏達成停火協議、且美國提供必要的軍事支援後盾,而目前無論是停火協議或美方後盾皆仍未見明朗,施凱爾15日再次強調,「我們不會坐等(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採取行動」。

英國首相府發言人今天說,預計將有「數量可觀」的國家(significant number of countries)參與派兵赴烏。這名發言人並提到,有些國家雖然有意為「志願者聯盟」做出貢獻,但未能參加15日的視訊峰會。

(自由電子報)
--
*川普今與普亭通話談停火 烏恐需割地

美國總統川普十六日說,十八日將和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希望促成他推動的俄烏卅天停火方案。但白宮國安顧問沃茲暗示,烏克蘭恐必須在領土問題上讓步。

除了恐被迫承認俄國兼併部分烏克蘭領土,沃茲並直言,烏克蘭獲得加盟北約(NATO)的永久途徑,抑或成為北約會員國,這兩件事的可能性皆非常渺茫。

川普十六日從佛州回華府時在空軍一號對媒體說,「我將在十八日與普亭總統通話,整個周末已做了很多功課;看看能不能使這場戰爭結束,我們也許能、也許不能,但我覺得機會極佳」。

被問到會尋求戰爭當事雙方的俄烏做出哪些讓步時,川普只答道「我們會談領土、(俄軍掌握的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還提到已談到「畫分特定資產」。

川普的中東特使威科夫十六日也暗示,俄烏可能在幾周內達成停火協議。基輔十一日同意美國主導的卅天停火方案後,威科夫十三日抵莫斯科與普亭會談,但普亭尚未答應。

威科夫十六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聲稱他十三日與普亭的四小時會談相當正面,期間都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也表明川普本周就會跟普亭通話,屆時將是非常正面積極的討論,美方也會持續和烏方接觸對話。

威科夫對CNN指稱,普亭「接受」川普「旨在讓俄烏戰爭畫下句點的哲學」,而且比起幾周前,現在俄烏雙方的歧見已減少許多,眼前是非常、高度複雜的情勢,「是我們(川普政府)讓歧見縮小」。

威科夫還說川普在對俄烏的外交工作上親力親為,親自參與高階幕僚的會議,覺得川普「真的希望在接下來幾周內達成某種協議」。威科夫表示,美國官員本周將分別與俄烏的談判團隊會談。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十六日也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說,十五日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通話,內容「充滿希望」,期望美俄能盡快在某個時日發表(停火協議)進展。

魯比歐還對CBS披露,美方目前有使俄烏戰爭結束的A、B兩項計畫。他說A計畫是先停火,如此一來就能進入第二階段、即B計畫,也就是讓所有人都到談判桌上,也許還需要若干穿梭外交,以覓得永久終結這場戰爭的途徑,並滿足各方需求。

對烏克蘭恐須割讓領土給俄國的問題,威科夫則稱,現階段就討論華府會不會承認其合法性,「仍為時尚早」。

俄國外交部副部長格魯希科十六日接受俄媒消息報訪問時雖未提到停火協議,但強調俄方會要求讓牢不可破的安全保證成為協議的一環;這些保證應包含「戰後烏克蘭的中立地位,還有布魯塞爾拒絕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至於北約特遣隊以何名義部署烏克蘭並不重要,不管是歐盟、北約還是個別國家。他們只要出現在那,就代表被部署在衝突地區,就要承擔所有後果。

*庫斯克潰敗 烏克蘭痛失談判籌碼

紐約時報十七日報導,烏克蘭去年八月逆襲並占據俄羅斯庫斯克州,震驚克里姆林宮。半年多過去,烏軍在庫斯克卻節節敗退,此一談判籌碼隨著烏軍幾乎已全面撤出庫斯克正化為烏有。

該報導彙整三大主因,包括俄軍切斷烏軍補給和後撤路線、北韓軍隊作戰能力提升,以及川普政府在關鍵時刻切斷軍援和情資分享,使美援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無用武之地,而這個原因最要命。

據芬蘭智庫黑鳥集團分析師裴洛能,烏軍一度占據俄國約一二九五平方公里領土。但截止十六日剩約七十八平方公里。

烏軍現階段已從占據俄國領土,轉為阻截俄軍湧入烏克蘭東北部的蘇米州開闢新戰線。烏軍情報官安德伊直言庫斯克行動已結束,現在需穩定情勢。

俄軍二月中旬推進至距烏軍主要補給線蘇賈僅八公里,並出動大量無人機和戰機摧毀庫斯克橋梁和交通幹道,造成烏軍撤退難上加難。庫斯克的烏軍官兵也指出,北韓部隊二月重新投入庫斯克後,甚至能執行很巧妙的戰術。

(聯合報)
--
*川普今與普廷通話 俄堅持烏須中立、不得入北約

美國總統川普十六日宣布,將於十八日與俄羅斯總統普廷通話,探討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方案,「我們會討論土地,會討論電廠」,他很「看好」戰火可以因此止歇。俄國則堅持以烏克蘭保持中立、絕不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做為和談條件。美國特使魏科夫也樂觀預期,烏俄停火協議可能在「數週內」達成。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則暗示,烏克蘭恐須在領土問題做出讓步。

國安顧問︰烏恐須在領土問題讓步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十七日證實,美俄十八日確實會有這類對話,但未說明川普和普廷將會討論哪些議題。

烏克蘭已接受美國提出的卅天停火計畫,為持續三年的戰火帶來轉機,但烏俄雙方持續交火,俄軍正逼近烏克蘭在俄國西部庫斯克地區建立的據點。魏科夫十三日在莫斯科與普廷會談,並在返美後透露與普廷的對話「相當積極」。他十六日受訪時表示,對結束這場衝突抱持「審慎樂觀」,為兩國高層對話增添信心。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與國安顧問瓦爾茲十六日均指出,停火前仍存在重重障礙。瓦爾茲表示,談判必須「立足於現實」,暗示可能允許俄羅斯保留烏東部分佔領區,烏克蘭在可預見的未來必須放棄加入北約。魯比歐則強調,雙方持續交火將使談判難以啟動,反映美國政府內部對如何處理烏克蘭議題存在分歧。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四日表示,卅天停火計畫使他看到終戰的希望,但堅稱主權不容妥協,俄羅斯必須歸還所有佔領領土。

俄羅斯副外交部長格魯希科十六日重申,和平協議必須保證烏克蘭徹底中立,北約應該拒絕烏克蘭加入,這是莫斯科「堅不可摧」的核心訴求。他強調,北約東擴乃衝突根源,唯有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及限制外國軍事部署,才能恢復區域穩定。

烏克蘭的歐洲盟友強調,任何停火或和平協議均須充分考慮烏克蘭意見,英國和法國雙雙表示,一旦烏俄達成和平協議,有意願派遣維和部隊監督停火,但俄方堅拒部署任何維和部隊。格魯希科警告,北約若派兵進駐衝突區,將被視為直接參戰,但他也表示,待和平協議達成後,可考慮非武裝觀察員進駐的可能性。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堅稱,維和部隊的部署權應由基輔決定,而非由莫斯科主導。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