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
*川普特使:澤倫斯基大致認了烏克蘭無法加入北約 還同意舉行大選
新華社報導,美國中東特使威科夫(Steve Witkoff)21日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大致承認,烏克蘭無法加入北約。
威科夫接受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說,俄羅斯與烏克蘭如果要達成和平協議,烏克蘭就不能成為北約成員國,他相信澤倫斯基及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已大致接受。
此外威科夫又指,烏克蘭領導層已同意舉行大選,但未透露詳情。烏克蘭原定2024年舉行大選,但礙於俄烏衝突而實施的戒嚴令所推遲至今。美國總統川普1個月前甚至稱澤倫斯基為「未經選舉的獨裁者」。
*援烏陷分歧「北熱南冷」 歐洲27日再開峰會促停戰
歐盟日前重申將繼續援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但未提出具體行動計畫。歐盟外長卡拉斯(Kaja Kallas)曾提議,歐盟在今年軍援烏克蘭最多434億美元,但遭南歐國家強烈反對。另一方面,挪威宣布將對烏克蘭的援助翻倍,達約80.3億美元,凸顯歐洲援烏陣營「北熱南冷」。
歐盟27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總部召開峰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透過視訊與會,表示烏克蘭需要資金購買炮彈,「非常希望歐洲能盡快提供至少50億元(歐元,下同,約54億美元)的支持」。澤倫斯基同時呼籲歐盟不要放鬆對俄羅斯施壓。
歐盟當天宣布將利用凍結俄羅斯資產提供10億歐元貸款給烏克蘭,並表示未來幾周將持續加大援助。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強調,歐盟近期已承諾援助烏克蘭150億歐元。
然而,歐盟在援助的具體金額和行動上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匈牙利等國的反對,使得歐盟未能達成更具體的援助方案。澤倫斯基批評匈牙利總理奧班的立場,並指出這樣的做法對歐洲整體利益不利。
另據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則表示,力挺烏克蘭的「志願者聯盟」領袖將於27日再次會談,希望能敲定確保俄烏停戰的計畫。此外,美國將於24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分別與俄羅斯和烏克蘭舉行會談。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推動俄烏停火,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日前表示,有關監督停火計畫會「逐漸成形」。馬克宏與施凱爾都曾表示願意派軍到烏克蘭。
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和美國官員24日將在沙烏地阿拉伯見面,以期在美國主導的行動上取得進展,確保終結俄羅斯侵略行動。克里姆林宮先前已證實,同一天在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官員也將與美方舉行會談。
*德國財務鬆綁 國會委員會放行1077億烏克蘭軍援
德國候任總理梅爾茨成功推動國會通過增加國防投資的改革法案後,德國國會預算委員會今天批准提供烏克蘭新一筆30億歐元(約新台幣1077億元)的軍事援助。
路透社報導,德國國會上下兩院本週通過由梅爾茨(Friedrich Merz)的保守派陣營與社會民主黨(SPD)提出的改革計畫,取消長期以來的國家舉債上限。梅爾茨陣營與社民黨正在討論組成下一屆德國政府。
路透社先前已報導過德國將加碼援烏,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聯合政府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發布聲明證實消息。
今天批准的這30億歐元,其中25億4700萬歐元來自德國財政部指定今年提供烏克蘭的專款,其餘資金來源則包括歐洲聯盟(EU)的「歐洲和平機制」(European Peace Facility)補貼。
德國財政部還打算准許計劃在2026至2029年間提供烏克蘭82億5200萬歐元(約新台幣2962億元)軍援,使得新增援烏總額超過110億歐元。
貝爾伯克在聲明中表示,「過去幾個月烏克蘭的軍事形勢變得越來越困難」,現在正是德國國會委員會放行經費動用的「應當時機」,並使得德國如今為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樹立榜樣。
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則在社群媒體平台X發文表示,基輔感謝德國的援助,「德國武器已經拯救成千上萬烏克蘭人生命,並將在今年和未來幾年拯救更多人生命」。
由於美國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領導下,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因此西方國家面臨越來越大壓力,有必要展現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全面侵略的承諾。歐盟國家領袖本週將再開會討論援烏議題。
*現場慘況曝…俄軍襲擊烏克蘭多地釀5死 建築外牆嚴重受損
烏克蘭官員表示,俄羅斯軍隊昨天晚間襲擊烏國東南部城市札波羅熱(Zaporizhzhia)造成2人死亡,國內北部和東部也另有3人喪生。
路透社報導,札波羅熱州州長費多羅夫(Ivan Fedorov)在通訊應用程式Telegram發文寫道,札波羅熱市已遭受超過10次攻擊,導致2人死亡、9人受傷,傷者包含1名9個月大的嬰兒與1位傷勢嚴重的女性。
費多羅夫發布的照片及影片顯示,救難團隊於瓦礫堆中仔細搜尋,公寓和民宅的窗戶碎裂且外牆嚴重受損。
在烏克蘭北部與俄國接壤的蘇米州(Sumy),檢察官說道,俄軍對克拉斯諾皮利亞村(Krasnopillia)投下至少6枚導引炸彈,造成2人殞命,且至少2人受傷。
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州(Donetsk)是俄軍穩定向西推進的重點地區,檢察官指出,俄軍向靠近前線的康斯坦丁諾夫卡鎮(Kostiantynivka)投下3枚炸彈,導致1人喪命。
*立陶宛2026國防預算提高至GDP5.25% 軍費增長最大來源揭曉
立陶宛政府計劃將2026年軍事支出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25%,軍費增長來源主要透過與企業合作投資大型國防建設項目,分期償還融資。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LRT)報導,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Gintautas Paluckas)昨日表示,政府目標在2026年預算提案中提撥GDP 5.25%用於國防,並相信政府、執政聯盟與國會將合作實現這個目標。
立陶宛起初規劃2026年撥款約25億歐元(約新台幣890億元)為國防預算,略高於GDP的3%;2024年預算為GDP的3.03%。今年1月,國防委員會決議未來5年國防支出提升至5%至6%之間,相當於5年間額外投入約120億至130億歐元(約新台幣4300億至4600億元)。
增加的預算將用於建立師級(Division)的軍事單位,並為2030年接納德國軍隊駐紮做好準備。部分資金預計將來自經濟成長、融資和增稅。
帕魯克斯表示,增長的最大來源將是「與企業合作」的融資方式。他解釋,立陶宛並不會直接舉債,而是透過企業投資於大型國防基礎建設項目,然後由國家在10到20年內分期償還的一種混合模式。
帕魯克斯補充,具體的資金來源分配將在2026年的預算提案中確定。
立陶宛政府本週批准2026至2028年的預算規劃時程,預算協調將於今年夏季進行。此外,政府要求各部門削減開支,以騰出資金用於國防。
*川普將和澤倫斯基討論領土分割 俄烏全面停火有望?
美國總統川普21日在白宮表示,俄烏很快就會完全停火,並將討論領土分割的議題。川普沒有說明細節,但據信他說的領土是烏克蘭東部和南部遭到俄國兼併的4個州,以及克里米亞半島。
美國代表團將於下周到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烏各自代表團會商,領土議題可望在議程上,但俄烏雙方歧見很大,達成共識難度很高。
川普19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澤倫斯基事後表示,雙方並未提及克里米亞議題,暗示領土議題不在議程上,但這只是早晚的問題。
*威廉王子訪愛沙尼亞會當地英軍 BBC:表明英國致力阻止俄國侵略行為
英國BBC報導,英國王儲威廉王子近期出訪愛沙尼亞,與駐紮當地的英軍會面,期間還搭乘挑戰者2型戰車(Challenger 2 tank)。BBC指出,威廉王子在距離俄羅斯邊境這麼近的地方搭乘戰車,可說是傳達最直接的訊息,表明英國致力於阻止俄國任何侵略行為。
駐紮在愛沙尼亞的英軍,是英國陸軍目前在海外規模最大的作戰部署,保衛愛沙尼亞免受俄國威脅。
威廉王子21日在寒冷、泥濘不堪的軍事訓練區看見官兵,用來守衛位於北約東側的愛沙尼亞的軍事裝備。威廉王子身穿迷彩服,搭乘挑戰者2型戰車,之後又搭乘一輛裝甲戰鬥車,以此表明英國致力於阻止俄國任何侵略行為。
威廉王子在為期兩天的愛沙尼亞訪問行中,和這支多國部隊中的900多名英軍官兵會面。他也參觀塔帕軍事基地(Tapa Army Base)的軍事訓練場,及戰鬥部隊的野戰訓練,並與愛沙尼亞部隊和法國部隊會面。
威廉王子還詢問官兵部署狀況,特別是在「如此靠近俄國的狀況下」會是如何,想知道這是否比先前的訓練更有真實感。
BBC指出,愛沙尼亞1991年獨立前曾是蘇聯的防空基地,米格戰機隨時準備升空對抗西方國家。如今,愛沙尼亞軍隊和北約(NATO)盟國駐紮在此,防止俄國入侵。
(聯合新聞網)
--
*北約盟國擴充軍力 擬5到10年內接手美國防衛責任
在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要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擔負更大責任之際,歐洲軍事大國正在研擬計畫,要在該軍事聯盟承擔更大防衛責任,目標是5到10年內接下美國在北約的軍事防衛角色。北約也將要求歐洲成員國和加拿大,提高武器庫存量30%,以因應俄羅斯的威脅,也是回應川普的要求。
英國《金融時報》21日報導,引述4名參與相關討論的歐洲官員說法,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和北歐國家在內,正討論草擬一份由歐洲國家接下北約軍事、財務責任的計畫,預定6月在海牙召開北約年度峰會前,向美國提出,要在未來5到10年內將權力以受管控的方式逐步轉移。
這項計畫將包括堅定承諾致力於提高歐洲國防開支、擴大軍力,以說服川普同意逐步轉移在北約的權力,此舉將使美國能夠把焦點更著重亞洲。披露消息的前述官員指出,這些增加對軍力投資的行動,估計要花5到10年才能將歐洲的國防力量,提高到足以取代美國大部份角色的程度,但是這還不包括取代美國的核嚇阻力。
武器庫存量大增30%
另外《彭博》也引述北約國家高層官員說法,北約正在討論制定新版軍力目標,將要求歐洲盟國和加拿大,增加多種武器軍備庫存量30%,此目標預估要花5到15年達成,屆時將提高歐洲和加國在北約的軍力,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依此規劃,相關國家需要提高國防支出到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這個數字被普遍預期,是成員國領袖在6月峰會上會定出的新軍費目標。美國現有庫存已大致能符合這些新目標,因此不需調整。
(自由電子報)
--
*川普:很快會與烏國簽稀土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廿日在白宮簽行政命令時說,「在俄烏方面,我們進展相當良好。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很快會與烏克蘭簽稀土相關協議」。
對本周和俄烏領袖的通話,川普提到「我們會很高興看到(俄烏)戰爭結束,我認為在這方面進展相當良好;所以希望我們每周能讓數千人免於死亡。一切都是為了這點。他們沒必要這樣死去,我相信我們會達成(停火)協議」。
路透引述美國高官報導,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九日通話一小時,期間川普提及的新版美烏礦產協議更詳細、更全面。烏克蘭駐美大使館則未立即對此置評。
俄烏兩國廿日也各自證實,廿四日將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分別與美國會談,討論部分停火協議。澤倫斯基說,受停火約束的設施清單,除了能源設施,還包括鐵路和港口基礎設施。俄方則說,會談也將重點討論黑海航運安全。
對現由俄國占據的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澤倫斯基廿日在訪問挪威期間回應媒體提問時說,烏克蘭境內所有核電廠均為國有、屬於烏克蘭人民,若札波羅熱核電廠所有權易主,這既不合法也無法確保正常運作。
澤倫斯基還說十九日和川普通話時,川普曾具體問到他對札波羅熱核電廠的看法,但兩人沒討論這座全歐最大核電廠的所有權議題。
法國總統馬克宏廿日說,力挺烏克蘭的「志願者聯盟」領袖將於廿七日在巴黎再次會談,希望能商討與調整確保俄烏停戰行動的計畫。歐洲另一大國英國首相施凱爾廿日也說,有關俄烏戰後的監督停火計畫會逐步成形。
歐洲擬防務計畫 改變對美依賴
英國金融時報同日引述四位知情歐洲官員報導,歐洲主要軍事強國正制定計畫,準備在未來五至十年逐步承擔更多歐洲防務責任,以取代美國地位,並避免美國片面撤出北約(NATO)可能引發的混亂。英、法、德及北歐國家正進行非正式但有架構的磋商,目標是制定計畫,並在六月海牙召開的北約年度峰會前提交美國。
其中一位官員說,「增加國防支出是我們的唯一選項,分攤重擔並改變對美國的依賴;我們正開始磋商,但這項任務很龐大,許多人因規模太大而不知所措」。
另外,俄國國防部廿一日指控當天凌晨烏軍從烏占區的俄國庫斯克州撤退時,炸毀該州要邑蘇賈的天然氣站。烏克蘭無人機廿日也被控空襲俄國一處石油儲存設施,違反俄烏暫停攻擊彼此能源目標卅天的協議。
(聯合報)
--
*核電廠讓美? 澤倫斯基否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廿日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在十九日的電話會談中,要求由美國擁有烏國南部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一事回應,表示未與川普討論核電廠所有權,因為該廠正被俄國佔領,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運作,未來這個核電廠「必須繼續是烏克蘭人的」。
澤倫斯基的說法與白宮發布的會談紀要略有出入。據白宮表示,當時兩人討論了「美國擁有」這座核電廠的問題。之後包括國務卿魯比歐與國安顧問瓦爾茲都發表聲明,稱讓美國擁有烏克蘭核電廠是對該基礎設施的最佳保護。
美若投資 持開放態度
但據正在挪威訪問的澤倫斯基的說法,當時雙方並未討論到所有權。他說,川普問他對這座核電廠的看法,而他回答,若美方希望投資、現代化核電廠,則烏國持開放態度、願意討論,但所有權問題,「我們確實未與川普總統討論」,烏國也不會對本國核電廠所有權展開討論。澤倫斯基強調,一旦札波羅熱核電廠不是由烏國持有,「這是非法的,也根本無法正常運作」。烏國法律禁止核電廠私有化。
札波羅熱核電廠是歐洲最大的核電廠。自二○二二年三月以來,該電廠一直被俄國佔領,六座反應爐都處於冷停機狀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和烏國曾多次警告,該電廠靠近前線,有核災風險。
烏國為避免能源依賴俄羅斯,因此一直維持廣泛的核電網路,整個核能部門都是國營,近年並與美國西屋公司等國際公司合作。烏國擁有四座核電廠、十五座反應爐,供應全國五成電力。其中單是札波羅熱核電廠就供應約二成電力。
據「華盛頓郵報」引述貝隆那基金會核能專家哥爾恰科夫的看法,認為普廷交還核電廠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該廠已大量使用西方及美國的設備與系統,且六座反應爐中的四座已在戰前棄用俄國核燃料並改用西屋,「但他不太可能把電廠交給美國,因為這樣做沒有任何好處」。
*美防衛北約重責 5-10年內換歐洲扛
英國「金融時報」廿一日披露,歐洲軍事大國正研擬計畫,要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承擔更大防衛責任,目標是五到十年內接下美國在北約的軍事防衛角色。另外「彭博」報導指出,北約將要求美國以外的成員國,提高武器庫存量卅%,以因應俄羅斯的威脅,也回應川普政府所要求承擔更大責任。
研擬接手美國防衛責任
金融時報引述四名參與相關討論的歐洲官員說法,包括英、法、德和北歐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正進行有組織的非正式討論,草擬一份計畫,要將北約軍事、財務責任轉移到歐洲國家,預定六月在海牙召開北約年度峰會前向美國提出。相關討論是為了避免美國片面退出北約,可能引發混亂。該計畫包括堅定承諾致力於提高歐洲國防開支、擴大軍力,以說服美國總統川普同意,在未來五到十年內以受管控的方式逐步轉移在北約的權力,此舉將使美國能夠把焦點更著重亞洲。
仍仰賴美國核嚇阻力
美國對國防投入的經費遠比北約盟邦總和還多,儘管美方已向歐洲盟邦承諾,川普政府仍然致力於北約以及該聯盟的集體防禦,但許多歐洲國家擔心,白宮可能會決定迅速縮減在歐洲部署規模,或者不再共同負擔北約的任務。自川普當選後,德、法、英均已採取行動提高國防開支,或者加速已定的這類計畫,同時歐盟也已要求成員國加快增加對國防的投資。
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披露消息的前述官員指出,這些增加對軍力投資的行動,估計要花五到十年才能將歐洲的國防力量提高到足以取代美國大部份角色的程度,但這不包括取代美國的核嚇阻力。
武器軍備庫存提高卅%
另外「彭博」引述北約高層官員說法,北約正討論制定新版軍力目標,打算要求歐洲盟國和加拿大將涵蓋廣泛的多種武器軍備庫存量提高卅%,預估要花五到十五年達成,屆時將提高歐洲和加拿大部隊在北約的軍力,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報導指出,盟國普遍預期,隨著美國將優先性轉向印太,華府將減少在歐洲軍事部署。透露消息的官員指出,依前述討論的規劃,相關國家需提高國防支出到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三%,這個數字被普遍認為是成員國領袖在六月峰會上會定出的新軍費目標。新版軍力目標準備在六月初北約防長會議上通過,五大重點領域為防空系統、縱深打擊能力、後勤、通訊和資訊系統,以及陸地機動能力,這些都有賴於提高武器庫存和備件。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