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250331 緬甸強震篇

更新時間:16:34 / 23:49

*緬甸地震傷亡數持續增加 軍政府:已知2056死逾3900傷

緬甸執政的軍政府今天表示,國內中部地區大地震造成的死亡數已經增加到2056人,另有超過3900人受傷。

法新社報導,緬甸28日發生規模7.7的淺層地震後已過了3天,軍政府發言人在聲明中說道,還有270人下落不明。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稍早報導稱,緬甸罹難人數已破2000人。

這場地震的震央靠近瓦城(Mandalay),在緬甸造成大規模破壞,並在鄰國泰國造成災損和人員死亡。

*緬甸強震缺物資、救援團隊 在台緬人落淚發聲求關注

緬甸3月28日中午12點50分左右,發生規模7.7大地震,至今已有數千人喪生,但救援仍無法深入災區,尤其震央的緬甸西北部實皆省災情慘重,逾8成5房舍倒塌。XRSpace創辦人暨董事長周永明、名導趙德胤皆為緬甸華僑,今喊話盼獲全世界關注,讓更多物資、人力進入緬甸。兩人講話時不停落淚、哽咽,場面哀戚。

趙德胤說,他16歲來台灣,當時遇到921大地震,年紀輕什麼都不懂,就跟著教官一同去搬屍體,直到被發現年紀太少,後來在學校搬物資、安置難民。這個體驗讓他深刻理解,看到不好的事情,自己的良知會促使你行動,他剛從緬甸回來,但母親還在那,「我從來沒有這麼恐懼過,這次不只是我的家鄉,而是我們人類的悲劇。」

趙說,當地有餘力的年輕人都已經赴現場救災,這2年戰亂,緬甸人民多數逃到瓦城(又稱曼德勒),如今遇地震,對戰爭災民更艱辛,群組上有人呼籲有電鑽、挖土機都可以帶過去,但很多人沒有,就有人回「那沒關係,人來就可以。」趙說到此忍不住落淚,一旁周永明也不停拭淚。

周永明指出,緬甸現在最缺乏的是急難救助,甚至最基本民生物品及醫療,且緬甸醫院也都震壞了,住院病人全被趕出來,第一缺的是醫療團隊,尤其是有救難經驗的醫療團隊,第二是各種藥物,第三則是食物。

周透露,很多災民沒地方住只露宿在外,當地氣溫高達39、40度,他們認為最有效的援助,是直接透過民間,「不要把錢捐給什麼單位。」現場一位志工馬上強調,最好不要發給緬甸政府,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幫助人民。

外交部尚無法和緬甸政府取得正式聯繫,台灣救援物資無法進入,只能先建立聯繫窗口。周永明坦言,有些事無法明說,但緬甸目前接受民間資源,透過民間管道可能也會最有效的。

當地物流貨運公司ArLuPost伍姓總經理指出,緬甸從仰光到曼德勒有兩條路,一是快速道路,另一個是舊路,舊路尚可通行,每天從仰光運送物資進入曼德勒。她憂心,緬甸政府政變後各種卡關,地震前緬甸就已經很缺醫療物資,她每半年回台灣都會帶足半年內可能會用到的藥物。更憂心接下來會有霍亂或其他疫情。

台大馬姓僑生指出,6年前緬甸來台就讀僑生不到百人,近2年政變後越來越多人離開緬甸,人數暴增到1年近1500人,地震後台大將提供急難救助金,現正造冊中;台師大僑生先修班楊姓僑生說,實皆省位於震央受損更嚴重、幾乎變廢墟,「當地人都說全市充滿屍臭味」,且當地溫度高,救援行動太慢,政府不給進災區,現在急需冰塊、裹屍袋、口罩等物資。

*台灣搜救隊到不了緬甸 大批網友仍衷心感謝

緬甸受規模7.7強震襲擊,台灣搜救隊第一時間整裝待命馳援,不過消防署昨天表示解除待命。消息發布後,不少網友仍感謝台灣的人道精神與援助意願,甚至留言「對不起你們」。

緬甸28日強震釀多人死傷,內政部消防署昨天透過新聞稿表示,截至晚間6時止,國際搜救隊伍已部署13隊,包括中國國際搜救隊(CHN-02)、中國公羊隊(NGO)等,且還有13支隊伍動員中,總救災量能足以因應,台灣搜救隊已解除待命,並恢復正常勤務運作。

昨晚消息一出,在網路上引發大量討論,相關新聞在中央社新聞粉絲團臉書(Facebook)發布後不到20小時,就吸引2000多次分享、近800則來自國內外網友的留言。

根據留言內容,許多網友感謝台灣的努力,「祝福災民平安度過危機!台灣政府已經盡力」,也有人表示「衷心感謝你們為拯救緬甸的人民所做的努力,不會忘記你們的友好努力」。

也有網友留言指出,「我無法理解緬甸政府那殘酷的想法。到現在,仍有許多人被壓在倒塌的建築物下,甚至因無法及時獲救,屍體已開始腐爛發出惡臭。對於那些努力前來救援的人們,由衷感謝。然而,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救援隊伍」。

對於台灣搜救隊無法進入緬甸,有來自地區標註為緬甸的帳號表示,非常感謝台灣人民幫忙,「我們對不起你們,真的不好意思」。也有人說,但這是緬甸政府的決定,並不是人民的意願,但還是非常感謝台灣隊。

更有網友指出,緬甸軍政府不敢接受台灣幫助,是因為他們支持中國;但其實這種狀況之下,人民都需要幫助,不管是誰,「幫助的國家就是好朋友」。

也有人表示,身為緬甸人,由衷感謝台灣在地震後展現的人道精神與援助意願,「那麼多人正在受苦,卻無法獲得應有的幫助」,謝謝台灣即使被拒於門外,仍然願意伸出援手,祝願所有受災的人早日重建家園。

*地震後泰國民眾質疑預警系統沒作用 總理要求改善

緬甸發生強震,波及距離震央1000公里遠的曼谷,嚇壞一生幾乎沒遇過地震的泰國人。民眾質疑政府的預警系統沒用,總理貝東塔今天要求未來至少要在地震發生後5分鐘內發送警示簡訊給民眾。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表示,緬甸中部28日中午發生規模7.7(芮氏規模8.2)地震,震央在實皆市(Sagaing)西北方約16公里處,深度僅10公里。鄰國中、泰皆感受撼動。

曼谷位於震央東南方約1100公里位置,但震央震度太強,主震發生當下連曼谷都有感,嚇壞許多一生幾乎沒有遇過地震的泰國人,曼谷街頭當天擠滿從高樓大廈中飛奔而出的民眾,地鐵空鐵全面停駛,百貨商場全部關閉,一直到晚上都還可以看到民眾在路上行走或坐在路邊而不願回家。

泰國副總理兼數位經濟與社會部長巴瑟(PrasertJantararuangtong)去年9月曾宣布啟動泰國的災害簡訊預警系統,整合來自災防與救災部門和國家水資源辦公室等機構的資料。

這次地震發生後,民眾質疑政府花錢建置的簡訊預警系統根本沒有發揮作用,有民眾認為「就算地震警報會稍有延遲或不準,也應該發布」。

泰國公視(Thai PBS)報導,總理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今天和相關單位舉行會議,她在會中要求未來如果還有地震,要在發生後5分鐘內立即發警示簡訊給民眾,好讓民眾可以迅速避難。

貝東塔指出,一旦氣象局確認地震的資訊,警示簡訊不需要等到有更多細節就可以先發出去。

國家廣播和通訊委員會(National Broadcasting andTele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防災減災廳(Department of Public Disaster Prevention andMitigation)以及兩大電信商AIS和True在一場29日的會議中都同意密切合作,建立一個預警系統。

*5.1餘震再襲緬甸 火葬場難負荷 遺屬被迫街頭火化

緬甸中部30日又發生規模5.1餘震,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震央附近居民指出,這是28日規模8.2地震以來,感受最強的餘震。緬甸軍政府30日說,上周強震後已約1700人罹難、3400人受傷及300人失蹤。在泰國曼谷,已知11人死於興建中審計局高樓倒塌。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指出,前述餘震發生在當地時間30日約下午1時半,震央在上周強震重創的第二大城瓦城西北方約28公里。美聯社報導,該餘震讓街上人們紛紛尖叫,也有民眾警覺的跑到街上,更短暫中斷救援工作。29日午夜左右,也發生一起規模4.2餘震。

半島電視台在瓦城的記者報導,許多當地人擔心餘震將震垮已受損的房屋,29日再度夜宿街頭,有的則聚集在營帳區彼此陪伴。隨罹難者攀升,緬媒「今日緬甸」報導,瓦城的火葬場已不堪負荷;一名居民說,29日火化逾300具遺體,30日截至上午已再火化200具,部分遺屬甚至被迫在街頭等地火化親人。

美聯社形容,瓦城街頭30日瀰漫遺體腐敗的「死亡氣味」,有當地人在41℃(105.8℉)高溫環境徒手或用鏟子搜救。救難人員29日在瓦城1棟10多層樓「天空別墅公寓」倒塌廢墟中救出30歲女性普萊凱;當地消防單位30日說,獲救者已達29人,但尋獲9人遺體,救援團隊正持續作業。該地點29日曾傳有90多人受困。

在緬甸首都奈比多,新加坡民防部隊29日派出80名代號「獅心行動」的隊員前往參與搜救,30日凌晨3時左右在奈比多與當地消防隊員合作下,用切割工具打破水泥塊,在上午救出1名受困水泥塊下的男子。緬媒引述救援人員報導,該男受困約40小時,花了24小時才將人救出。

另外,大曼谷區當局30日上午宣布罹難者達18人,傷者33人,其中11人死於興建中倒塌的審計局辦公大樓。曼谷副市長塔維達向BBC坦言救援困難,搜救團隊用X光設備偵測瓦礫內生命跡象,還有78人失蹤,將夜以繼日搜救。

泰國總理貝東塔29日說,已要求內政部公共工程與城鄉規畫局調查大樓倒塌事件,將設立委員會調查倒塌原因並於一周內回報。

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廷說,調查將涵蓋大樓設計者、監理者和承包商,若發現工程違反先前核准的計畫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將依法究責。中國駐泰大使館對死者致哀,已指示包商配合泰方調查。

此外,在各國派出救援隊伍馳援之際,瓦城氣溫持續攀升,30日更一度飆逾40℃(104℉),部分地區異味濃烈,蒼蠅橫飛,失去家園的災民被迫露宿街頭,飽受蚊蟲叮咬,外界憂慮災後恐爆發登革熱等疫症,進一步加劇救援困境。

而近年成為全球焦點的緬甸詐騙園區似乎在這次地震「倖免於難」。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大馬國際人道主義組織(MHO)震後曾聯絡一名受困緬甸園區的華裔「豬仔」,得知園區沒受影響,但對方也對不能趁亂逃走感到失望。

*緬甸強震黃金72小時倒數!超過2000死 救援者曝「空氣瀰漫屍臭」

華爾街日報報導,緬甸中部28日遭遇規模8.2強震襲擊,緬甸軍政府於當地時間30日稍晚證實,目前增加到至少2028人罹難、3408人受傷,隨著黃金搜救72小時將在台灣時間中午屆滿,死傷人數恐怕還會大幅上升。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初步模型顯示,緬甸心臟地帶的地震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萬人,經濟損失可能超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

緬甸天主教救濟會(Catholic Relief Services)駐仰光負責人布萊格(Cara Bragg)表示:「我們預計至少有1萬人死亡。」

隨著災情規模不斷傳出,緬甸軍政府罕見向外國求援,而來自泰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聯合國的救援隊也趕赴協助,不過由於基礎設施和通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馳援速度延緩。

儘管30日夜幕降臨,位於中部的第二大城曼德勒的搜救隊仍不放棄希望,傾聽可能被困倖存者的微弱聲音。

曼德勒歷史名區阿瑪拉普拉(Amarapura)的一位救援者表示,空氣中瀰漫腐爛屍體的臭味。

曼德勒自強震過後停電至今,當地救援工作者表示,數千名居民露天過夜,並且缺乏水、食物、其他基本生活用品等所有物資。

*地震傷亡慘重 緬甸宣布3月31日至4月6日全國降半旗哀悼

據央視新聞報導,緬甸政府宣布3月31日至4月6日為全國哀悼日,全國降半旗對地震遇難者表示哀悼。據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當地時間30日下午2時許通報,強震已造成緬甸全國死亡人數約1,700人,另有約3,400人受傷、約300人失蹤。此後緬甸官方即未再公布最新災情。

報導稱,3月28日14時20分在緬甸發生7.9級地震,中國雲南多地震感強烈。本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17次六級及以上地震,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也是全球近十年來陸地最強地震。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31日下午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地震發生後,中國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全力開展救援和領事保護工作。雲南救援醫療隊震後18小時即抵達緬甸,是第一支進入地震災區的國際救援隊,並會同當地救援力量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受災人員。

郭嘉昆說,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香港特區救援隊、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星夜入緬馳援,中國各地民間救援力量已經或者正在進入緬甸。目前,已有約400名中國地震專家,救援、醫護人員在緬各地參與抗震救災,中方救援隊已救出6名倖存者。

此外,中方宣布向緬方提供人民幣1億元(約合新台幣4.6億元)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提供帳篷、急救包、食品、飲用水等急需物資,首批物資已經運抵緬甸,中國紅十字會也提供了救災物資援助。

*緬甸地震難自救「受災面積比台灣大」 在台緬生痛哭:家人被埋出不來

「緬甸戰事混亂、國家已無力自救,盼各界能多關注、伸出援手!」緬裔導演趙德胤31日與XRSpace創辦人周永明與在台緬甸受災者家屬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多關注緬甸震災。趙德胤在現場哽咽到多次說不出話、拿衛生紙拭淚。周永明強調,緬甸最嚴重的受災面積比台灣還大,盼各界能多協助。

戰亂增加救災難度
XRSpace創辦人周永明、導演趙德胤以及在台緬甸受災者家屬31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趙德胤強調,緬甸70%的地方這5年都在戰亂中,很多難民因此逃到曼德勒,但如今該地區卻成為地震最嚴重的區域。周永明也說,曼德勒的機場全毀,許多地區是反抗軍控制,因此救災非常不容易。

現場也播放當地民眾自主救災的影片,有民眾明知家人就在廢墟堆裡面,也有對外界的喊聲有回應,但就是受困、出不來的絕望;當地民眾拍影片時,無奈希望有挖土機的人前來協助。許多在場的緬甸學生忍不住低聲啜泣。周永明也多次拿出衛生紙拭淚。

需要物資、臨時住所
「我的母親還在那邊,從來沒有那麼恐懼過!」趙德胤歎說,緬甸震災的嚴重程度,不只對緬甸人來說是悲劇,對全球人類都是。他透露在震災後,手機裡10幾個群組都在傳災後建築斷垣殘壁的狀況;在台緬生洪同學痛哭說,自己的阿姨被埋在廢墟裡還出不來,當地需要更多專業設備與臨時住所。

趙德胤也呼籲緬甸許多武裝團體,暫時先放下槍枝、停止戰爭,並優先救災。有記者詢問當地目前最缺乏什麼?周永明回應說,當地缺少急難救助的物資、民生與醫療團隊,尤其緬甸從疫情時期就很缺醫療物資。趙德胤則說,在台緬甸學生在實質與心理層面可能需要更多輔導,盼我國政府能協助。

*緬甸反抗勢力宣布局部停火 以利震後救援工作

緬甸反軍方陣營成立的「全國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宣布單方面局部停火,以利強震後災區救援工作。

美聯社報導,緬甸地下組織全國團結政府發表聲明說,旗下武裝分支「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Defense Force)30日起在地震災區暫停兩週的軍事攻勢。

全國團結政府表示,將「和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合作」以確保旗下控制區域的安全和交通,以及建立緊急救援醫療營。

「我們呼籲所有民族團體和公民積極與全國團結政府及革命部隊合作,為地震災民提供全面的緊急救援與紓困協助。」

這項計畫為緬甸軍政府帶來嚴峻的政治挑戰,即使在這次強震發生前,軍政府就已經嚴格限制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300多萬人民亟需的援助計畫。

支持反抗運動的人士呼籲,救援行動應納入自由運輸至全國團結政府控制區域。

緬甸獨立媒體報導,即使在發生強震後,緬甸軍政府仍在反抗軍控制的地區發動空襲。

*緬甸強震/中救援國家隊搭「運20」出動 廢墟下已救出多人

緬甸強震造成重大傷亡,中國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18名隊員乘坐2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飛赴緬甸奈比多,隨後趕赴災區展開緊急救援行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調度14顆衛星,為救援提供衛星圖像等資訊。截至當地時間3月31日8時,中國救援隊在緬甸受災嚴重的瓦城(中稱「曼德勒」)持續開展救援工作,共成功救出4名倖存者,包括3名成年女性和1名女童。至此,中方救援隊在緬甸已救出6名倖存者。

綜合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等媒體報導,雲南救援醫療隊在地震發生後18小時抵達緬甸,成為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30日凌晨4時56分,雲南救援醫療隊經過近4小時挖掘,救出一名被埋壓在奈比多一間醫院瓦礫下的婦人,她已被埋壓超過40個小時,緊急送醫治療。

另一名倖存者由身處瓦城(曼德勒)的中國湖南嶽麓藍天救援隊救出。31日凌晨,中國救援隊經過5個多小時緊張救援,在曼德勒長城飯店成功救出一名女性倖存者,當時她已被困近60小時。

據了解,此次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18名隊員攜6條搜救犬、2台救援車、救援裝備和物資634件套及醫療物資,乘坐2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飛赴緬甸救災。隊伍包括地震專家、結構工程師、搜救隊員、醫療隊員及搜救犬分隊,配備生命探測儀、破拆設備及野戰醫院系統,可獨立開展震區兩個方向72小時高強度救援行動。

瓦城當地氣溫接近40℃,高溫削弱救援隊體力,也不利受困人員生存。公羊救援隊負責人何軍表示,後續的救援恐怕還將面對次生災害的風險,「目前所有救援隊員體力透支,但無一人放棄」。

地震發生後,瓦城當地許多民眾自發性展開救援,但因設備不足,急切盼望外援到來,一名彭先生看著手機裡不斷更新的訊息:「藍天救援隊抵達曼德勒、公羊救援隊抵達、深圳救援隊抵達……」表示「看到中國的救援隊來到這裡,覺得心安了許多」。

緬甸多地電力、交通中斷,且在軍政府統治下對外訊息封閉,外界對災情所知有限。央視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資源衛星中心安排專人獲取衛星遙感圖像數據,持續為震後搶險救災、災害評估等工作提供數據和分析。

中國吉林一號衛星30日公布衛星影像,從空中可清楚看到地震導致緬甸多地受災嚴重,橫跨伊洛瓦底江的阿瓦大橋地震後斷成好幾截,瓦城市區也因大量建築物坍塌而轉為土棕色。

吉林一號微信公眾號指出,緬甸地震發生後,吉林一號衛星緊急調度過境災區,拍攝高分辨率現場畫面,並在成像後第一時間提供給相關單位助力救災。

另,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確認,截至3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11時,緬甸強震已致當地1名中國公民遇難、15人受傷。目前,中國駐緬甸使領館正在協助遇難者家屬處理後事。

*陸救援隊已在緬甸救出6人 強震致中國公民1死15傷

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當地時間3月31日8時,中國救援隊在緬甸受災嚴重的瓦城(大陸稱「曼德勒」)持續開展救援工作,共成功救出4名倖存者,包括3名成年女性和1名女童。至此,中方救援隊在緬甸已救出6名倖存者。

報導稱,中國救援隊於30日17時抵達瓦城後,立即派出前突力量赴人員埋壓地區實地踏勘開展工作,有序實施救援。31日零時40分,中國救援隊在長城飯店作業場地搜救出一名成年女性被埋壓人員,這是中國救援隊救出的第一名倖存者。

31日5時37分許、6時20分許、7時15分許,中國救援隊、中國公羊救援隊在天空公寓作業場地,通過切割、破拆、移除、繩索轉運等救援技術,先後救出1名被困女童和包括1名孕婦在內的2名被困女性。目前,獲救人員已經送醫治療。

央視新聞指出,中國應急管理部統籌組織的5支社會應急力量共91人已全部抵達緬甸,正在參與或協助救援行動。經勘察評估,30日晚,中國救援隊在中國駐瓦城總領館附近一處空曠地帶建立營地,當晚已建成。

自30日起,中方多支救援隊在緬甸地震災區全力開展搜救。當地時間30日,中方救援隊在當地救援力量配合下成功救出兩名倖存者。

當地時間30日5時,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在奈比多(大陸稱「內比都」)一家醫院的廢墟下,救出一名已被困近40個小時的老人。

30日9時30分許,中國湖南嶽麓藍天救援隊在瓦城佛學禮堂所在地成功救出一名倖存者。

另,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確認,截至3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11時,緬甸強震已致當地1名中國公民遇難、15人受傷。目前,中國駐緬甸使領館正在協助遇難者家屬處理後事。

*大陸救援隊在緬甸瓦城救出被埋超60小時幼童

據大陸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3月31日5時37分,經過持續奮戰,大陸國家救援隊在緬甸瓦城(大陸稱「曼德勒」)的天空公寓救援點搜救出一名在廢墟中被埋壓超60小時的幼童,孩子獲救時生命體徵良好,這是中國救援隊抵達受災最重的曼德勒地區後救出的第二位倖存者。

目前,天空公寓還發現有多名被困人員,中國救援隊正在現場持續展開救援。

報導稱,當地時間3月30日凌晨4時56分,被埋壓在緬甸奈比多慪達蠟迪麗醫院廢墟下的一位60歲老婦人,被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成功救出!

雲南救援醫療隊抵達仰光後,經過9小時長途跋涉,於29日晚抵達奈比多,立即會同當地救援力量投入工作。

*緬甸強震/「爸媽在瓦礫下」災區屍臭瀰漫 倖存華人自救

明知親友埋在斷垣殘壁下,卻因救援資源有限,只能頂著攝氏44度酷暑,在愈來愈濃的屍臭味中流淚嘶喊,盼親友能在被埋三天後還能奇蹟生還……,這是強震後,在緬甸瓦城(曼德勒)重災區,中國災民普遍面臨的無力與悲痛。官方統計當地目前有14名中國公民受傷,但倖存華人都知道,倒塌酒店和曾住數百華人的公寓下,死傷不只此數,他們只能靠著自救抓緊最後一絲希望。

「現在是晚上在救,早上也在救,一直在救,但是救援人員太少了。又顧及房屋二次坍塌的問題,救援更加困難」,在震中瓦城市區受損嚴重的居民區,緬籍華人李延甲明知父母被困在一棟坍塌建築內,卻無力救出他們。

據央視報導,李延甲哽咽地說,他父母所在社區有ABC三棟,後面兩棟已經全部坍塌。前面一棟樓也壓下來,10層屋頂把下面四層都壓垮了,地面上這層是從5樓開始,下面的一二三四層都沒有了,而他的父母就被困在3樓。救護人員說裡面還有好幾十人,有一個孕婦被困在裡面,她的腳被鐵條貫穿,身旁都是屍體。有多名居民趕到現場,呼喚困在裡面的親人的名字。

參與救援的力量包括當地政府與社會組織。李延甲稱,華人華僑組織的救援隊率先趕到現場展開救援,但人力有限,部分救援設備尚未到位。當地民眾希望能加大救援力量,加快救援速度。

另據瀟湘晨報,在緬甸瓦城溫星酒店(Win Star Hotel)災區目前救出了六七名華人。由於沒有機械設備,進一步救援已無可能。多名華人的護照被壓在酒店一樓。在溫星酒店被救出來的雲南昆明人趙茜的男友陳先生說,趙茜是3月20日前往緬甸做玉石生意,目前腿筋斷裂就醫。

當地一位華人透露,在酒店倒塌廢墟裡,一名從重慶去緬甸做珠寶直播生意的女孩也在其中,但遺憾的是已沒了生命跡象,他至今不敢告訴女孩在重慶的父親。據他了解,該酒店坍塌,有20多名中國人被埋在廢墟裡。

據中央社報導,中國駐緬大使館指目前有14名中國公民受傷,但當地中國商人稱,瓦城逾20%房子被毀,已知有中國人被埋的地點就有3處飯店及社區,人數不詳。另有報導稱,有緬甸華人稱一家5口僅2孩子逃生。

由於官方救援資源有限,當地華人紛紛開始自力救濟。據極目新聞,在瓦城市區的雲南會館內,上百名華人志願者在臨時搭建的救災指揮中心協助災民,中心有專門登記和匯總信息的小組,有機械設備組、醫療組等,華僑也捐贈物資。3月30日,瓦城當地的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4度,志願者們奔赴瓦城市多個救援點,在廢墟之中探測生命跡象,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緬甸強震逾1700死 WHO憂疫病亟需800萬美元緊急資金

緬甸規模7.7強震已在當地和鄰國泰國造成逾1700人罹難。世界衛生組織今天將這起災難列為最高等級突發事件,表示亟需800萬美元用於在未來30天投入拯救人命和防治疾病爆發。

路透社報導,緬甸軍政府指出,截至今天為止,這起強震在這個飽受戰亂東南亞國家已造成約1700人喪生、3400人受傷、逾300人失蹤。3天前罕見尋求國際援助的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示警,死亡人數恐繼續升高。

法新社報導,泰國曼谷巿當局指出,截至今天,這起地震在曼谷造成的死亡人數增至17人。大曼谷區當局(Bangkok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表示,還有32人受傷,而失聯的83人大多來自興建中30層大樓倒塌工地。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由於緬甸只有有限的手術能量,高死亡數和外傷人數眾多引發高度感染風險。緬甸的基礎條件意味這起地震恐加劇疾病爆發風險。

世衛組織再度呼籲各國提供資金時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這起危機列為第三級突發事件,啟動其緊急應變框架(Emergency Response Framework)最高等級應變計畫。」

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附近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幾分鐘後又發生6.7餘震。

世衛指出,在緬甸,初步評估顯示,由於高死亡人數加上身受骨折、開放性傷口與壓砸傷症候群等外傷人數眾多,有緊急救護必要。但因水電供給依然中斷,造成醫療服務更不易取得,並且升高水媒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爆發風險。

世衛組織表示,未來30天有800萬美元緊急衛生需求,用於「拯救人命、防治疾病,以及穩定並恢復基本衛生服務」。

*緬甸強震/中泰合資大樓「爆炸式坍塌」 很不尋常…

緬甸28日發生強震,卻導致千里之外的泰國曼谷審計局辦公大樓出現結構性坍塌,更成為曼谷此次地震中唯一倒塌的建築。泰國總理貝東塔要求徹查,並於7天內回報;中國駐泰國大使韓志強表示已指示承包商配合,相信調查將公正進行。建築專家則認為,大樓瞬間倒塌並不尋常,恐涉及設計或施工問題。

綜合紐約時報、聯合報等媒體報導,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廷30日會見中國駐泰大使韓志強和幾名中國災害管理專家,討論審計局大樓倒塌事件,阿努廷說內政部已成立一個委員會,7天內將報告調查結果。

阿努廷並說,調查將涵蓋大樓設計者、監理者和承包商,若發現工程違反先前核准的計畫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將依法對負責者究責。中國駐泰大使館對死者致哀;韓志強說,已指示包商配合泰方調查,相信調查將公正進行。

泰國工程師委員會前主席蘇查威表示,專家必須釐清這起事故究竟是設計缺陷或施工失誤導致。蘇查威說,一棟未竣工的建築物,理論上不該比竣工的結構還脆弱,「這樣的建築應該是100%安全,一定是哪裡出問題,從影片看來,整體就像爆炸般瞬間崩解,這並不正常」。

蘇查威還說,泰國過去從未有過類似規模的高樓坍塌事件,僅在1993年與2014年出現兩起六層樓建築物倒塌案例。他坦言「我們對這種情況毫無經驗,目前無法下定論,還需進一步檢視結構計算、採集樣本與蒐證。據現場畫面,建築物幾乎同時崩解,我們看到柱子一根根爆裂」。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曼谷郵報」等泰國媒體報導,這起塌樓慘禍的死亡人數已增加至八人,另有47人失蹤、九名受困者獲救。

據了解,審計局辦公大樓2020年動工興建,由中國中鐵十局集團的泰國分公司與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司(ITD)聯合承建,總預算約21.3億元泰銖。

有網友找出,去年4月2日,這棟大樓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時,中鐵十局曾發布宣傳稿,稱其為「中國海外建設名片」。但中鐵十局這篇宣傳稿目前已遭移除,不僅如此,前兩天中國網上關於曼谷這棟大樓倒塌的相關報導,基本上也都被刪除。在百度以關鍵字搜索,同樣完全找不到相關訊息,相關話題目前在微博全網也已遭到封殺。

作為對比,在社交平台「X」上有網友分享圖文指出,曼谷一座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就爛尾至今的著名廢棄大樓「沙吞獨特大樓」,爛尾至今已35年,在這次地震中依然屹立不搖,沒想到興建中的泰國審計署辦公大樓竟會在瞬間坍塌。

*緬甸強震/泰大樓倒塌 4中男趁亂偷機密文件 被抓正著

緬甸28日大地震,泰國也大受影響,曼谷洽圖洽區興建中的審計局大樓倒塌,多人傷亡,引發外界質疑是「豆腐渣工程」。泰警指有4名中國男子涉嫌在29日闖入倒塌大樓後方,帶走32份機密文件被逮個正著,正面臨起訴。外界擔心上述4男是不是要拿走關鍵資料「毀屍滅跡」?但有泰媒指4名男子取走文件為保險索償,但細節未獲當局確認。

綜合泰媒報導,該倒塌大樓原計畫作為泰國審計署的新辦公大樓。地震後,曼谷市長已把塌樓區域列為災區並管制,未獲得授權人員禁入,違者面臨最高3個月監禁或最高6000泰銖罰款。

警方指出,有民眾舉報4名男子從管制區域帶走文件,警方追蹤後在現場附近發現一名中國男子,他自稱是建築施工申請項目的負責人,具有效工作許可證。

報道指出,警方檢查被帶走的32份文件,發現涉及許多類型,例如是承包商文件、RFID副本、與一般工作檢查通知相關的文件、3至4份與承包商相關文件、電氣和運輸系統工程文件等,這些文件都被調查人員扣押。

4名男子被帶回警局問話後,暫獲釋放,警方並已將文件交還,但會與曼谷市長方面合作繼續調查。

泰媒報導指出,從警方初步問話來看,4男均表示他們拿文件,是為了提出保險索償,並指這些文件是放在停車場一個收納器內。報導又指出該4男為承包商小員工,目前曼谷警方正在調查此事,並研判4人是否涉及違法行為。

*不只參與泰國倒塌審計局大樓 陸企「中鐵十局」還有哪些海外項目?

此次緬甸強震,千里之外興建中的泰國審計局辦公大樓成為曼谷唯一倒塌的高層建築,引發外界關注。參與這棟高樓興建的「中鐵十局」,是以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為主業的大陸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除了大陸各地眾多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外,近年來,中鐵十局的業務還遍及拉丁美洲、非洲及南亞,泰國更是其中的重點。

中鐵十局是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重要成員單位,公開資料顯示,中鐵十局公司註冊資本金達人民幣13.34兆元,年施工能力逾人民幣300億元,現有員工超過1.4萬人。

中鐵十局曾先後參與京九鐵路、青藏鐵路、京滬高鐵、滬杭高鐵等百餘條大陸國家大型鐵路工程建設,並承建濟南、青島、徐州、煙台等新車站和鐵路樞紐工程,還先後參與濟青、京滬、連霍、濟廣等百餘條高速公路建設,建成高速公路總長1,500多公里,參建各類大橋、特大橋1,000多座。

此外,中鐵十局還曾參與廣州、深圳、成都、大連、武漢、福州、長春、西安、貴陽等多個城市的地鐵和輕軌交通項目,並完成大陸國內多地千餘項高層建築、大型廠房、環保水務等工程項目,公共工程的經驗相當豐富。

根據中鐵十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今年2月,中鐵十局承建的阿根廷馬里亞納鹽湖工廠正式投入使用。該廠位於阿根廷薩爾塔省薩爾塔市工業園區,是中阿兩國礦業能源領域合作的象徵性工程。

近年來,中鐵十局在海外的重點項目還包括:秘魯安蒂普拉諾醫院,該醫院是秘魯國家醫保局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規劃190張病床,15類檢查科室,5個手術室,一天最多可接納2,000名病患,預計2025年建成交付。目前,該項目的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

秘魯錢凱港長1.84公里的錢凱隧道以及約5.26公里的交流道和連接道路,也是由中鐵十局承建。

中鐵十局還為東非國家肯亞的國防部承建總建築面積達11.8萬平方米(約3.57萬坪)的住宅項目,以及該國馬拉瓦供水項目和南迪山供水項目。

此外,中鐵十局在智利、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部蘇丹、烏干達、獅子山、斯里蘭卡等國外也有數個工程及採礦投資開發等項目,泰國則是中鐵十局近年重點經營的市場。

除泰國審計局辦公大樓,根據中鐵十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位於泰國普吉島的普吉別墅和普吉皇家大學宿舍樓、泰國清萊皇太后大學醫護人員宿舍樓、中泰鐵路一期土建工程C3-1標等,也都由中鐵十局承建。

以中鐵十局豐富的營造經驗,何以泰國審計局大樓會爆炸般瞬間崩解?據BBC中文報導,泰國結構工程師協會主席皮瑪馬斯(Amorn Pimarnmas)表示,曼谷鬆軟的土壤可能也是造成塌陷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可以將地面運動放大三到四倍。

但他也補充說,「還有其他假設,例如材料(混凝土和鋼筋)品質以及結構系統中的一些不規則性。這些仍待仔細調查。」

倫敦帝國學院地震工程資深講師馬拉加-丘基塔佩(Christian Málaga-Chuquitaype)在研究影片後表示,該大樓採用「無梁樓板」(Flat Slab)設計可能是原因。

「『無梁樓板』系統是一種建造建築物的方法,其中地板直接放置在柱子上,而不使用橫梁」,他解釋,「想像一下,一張僅由腿支撐的桌子,下面沒有額外的水平支撐。」

他指出,「雖然這種設計具有成本和建築優勢,但在地震期間表現不佳,經常以脆性和突然(幾乎爆炸)的方式失效。」

*緬甸強震/偶像先跑了…中粉絲追韓團滯留泰國 曝慘況

韓團「門童」BOYNEXTDOOR原定29日在曼谷開唱,緬甸強震後第一時間不是宣布取消演唱會,而是自己先搭頭等艙「逃難」。大量中國粉絲被迫滯留泰國並承擔額外費用,甚至傳出有人失聯;不少網友、粉絲自發建立共享文檔,在帖文中發布互助消息,試圖讓這些少有離家的年輕人盡快歸國。

奔流新聞報導,被迫滯留曼谷的粉絲中有大量中國粉絲,不少人集體在社交平台發聲,稱現場好多人被嚇哭了。「就站在地鐵站一直哭,機票酒店費全無」、「難受得說不出話」、「下暴雨站了一個小時打不到車」。還有網友稱在曼谷機場被「門童」經紀人搶走粉絲預約的車,「呆立許久後只好步行離開」。

在被困的同時,不少網友、粉絲也自發建立共享文檔,通過在帖文中發布互助消息的方式,試圖讓這些少有離家的年輕人盡快歸國。該共享文檔負責人表示,「目前仍有部分粉絲處於失聯狀態」。

但部分共享文檔中也存在一定虛假信息,有現場粉絲表示「一些自救帖中的內容存在造假、誇張現象,反倒給被困人員造成了一定心理負擔。」

*雪上加霜…緬甸陷內戰近4年 強震侵襲加劇脆弱處境

緬甸中部28日發生規模7.7地震,在當地造成重大傷亡,外媒指這將使已飽受內戰之苦的緬甸處境雪上加霜。緬甸軍方2021年發動政變後,與反抗勢力爆發內戰並交戰至今。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迄今持續近4年的緬甸內戰導致逾350萬人流離失所。地震尚未發生時,聯合國(UN)已預估緬甸今年有2000萬人需要人道援助,約占該國人口35%,所需資金估為11億美元;然而,為此籌募的資金在地震前甚至還不到5%。

美國幾週前才削減對緬甸的援助,這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擴大撤銷外援計畫的一部分。

在緬甸去年自多方收到的人道援助中,美國支出部分約占1/3,包含向去年11月摩羯颱風的受災戶提供援助。

根據經濟學人,美國主要海外援助機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去年對緬甸的支出高達2億4000萬美元,近半數用於資助人道用途。

但自今年1月來,USAID在緬甸的援助計畫從18項銳減至3項。幾個非政府組織,以及至少7間由美國資助、在緬甸與泰國邊境營運的醫院相繼關閉。

緬甸軍政府因其殘暴行徑遭多國迴避,但在地震後罕見向國際社會求援。

經濟學人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副教授卡拉漢(Mary Callahan)表示,緬甸軍方或許會從中國、印度及俄羅斯等盟邦獲得援助,但可能對援助、簽證及旅行許可實施嚴格管制,以免物資流入反抗勢力控制的地區。

自緬甸爆發內戰以來,軍政府對逾半數國土已失去掌控能力。這些地區目前由數以百計不同的反抗組織控制,其中許多地方也受到地震影響。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緬甸28日發生大地震當天,大家忙著救人的時候,軍政府竟還持續轟炸國內的反抗勢力;聯合國痛批,這種攻擊「讓人憤慨,無法接受」。

(聯合新聞網)
--
*緬甸軍政府通報強震增至2056死、逾3900傷 全國進入哀悼期!

緬甸中部28日下午發生強震,本就受到內戰多年蹂躪的緬甸進一步遭受重創。據緬甸軍政府今天(31日)最新通報,大地震發生後至今已知有2056人身亡,軍政府已將本週訂為「哀悼週」,全緬甸將降半旗向罹難者致哀。

綜合外媒報導,緬甸軍政府發言人今天對外通報稱,上週五發生強震後已過3天,死者上升至2056人,另外3900多人受傷,目前還有270人失聯。

不過緬甸自2021年2月爆發政變後,各大城市電力和通訊系統都受到軍政府掌控,外界難以得知內部狀況,災後軍政府也不准國際媒體進入緬甸報導地震災情,因此外界難以核實確切罹難人數,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8日綜合緬甸地質結構、建築強度等因素推估,遭遇如此強烈的震災,死亡人數破萬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軍政府今天也發聲明宣布,本週為「哀悼週」,全國將降半旗向罹難者致悼,直至4月6日止。

*曼谷大樓崩塌!泰國調查中企承建建材 已知2種鋼材不合格

緬甸中部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導致距離震央千里外、泰國曼谷一棟興建中的大樓崩塌,後續被證實該大樓是由中企承建的審計署30層辦公大樓,泰國工業部派出小組調查該大樓是否存在使用鋼材品質低劣或工程設計不良等問題,今晚初步結果出爐,發現有2種鋼材不合格。

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CREC)子公司「中鐵十局」承建的審計署大樓,在28日的強震中崩塌,最新消息指出造成至少14人罹難,目前還有數十人受困。該大樓瞬間倒塌的影像畫面曝光後,中國豆腐渣工程再度掀起國際熱議,泰國總理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29日下令政府機構在1週內釐清這棟高樓被震垮的原因。

泰國工業部部長艾卡納(Akanat Promphan)昨天(30日)帶隊到現場進行初步勘驗,並蒐集建材樣本帶回分析。當天艾卡納向媒體直言,他懷疑該大樓使用了不合格的鋼材,事實上在過去半年內,工業部一直在取締生產不合格鋼材的公司,當中有許多工廠使用的是從中國整套搬移過來的舊式生產流程與設備,導致鋼材品質不符檢驗標準。

根據泰媒《khaosod》報導,今晚工業部公布該大樓工地初步蒐集到28種鋼材品質檢驗結果,參與檢驗工作的包括泰國工業標準研究院(TISI)、泰國鋼鐵協會理事長Wirot Rojanawatthanacha、國家金屬與材料技術中心主任Temsak Srikirin等多名鋼材專家。

初步結果顯示,蒐集到的28種鋼材中,有2種鋼材不合格,他們還將進一步到現場蒐集更多樣本進行測試。

*曼谷審計大樓遭強震震垮 泰工業部長:疑用不合格鋼材

緬甸28日發生震矩規模7.7強震,導致泰國曼谷興建中的1棟高樓倒塌,造成至少11人死亡。泰國工業部長艾卡納初步勘驗現場後表示,他懷疑大樓使用了不合格鋼材。

路透社報導,截至今天,泰國救援人員仍在拼命搜尋可能受困瓦礫堆下的76人。這座尚未完工的30層大樓原本將作為泰國審計處辦公大樓,也是緬甸強震中唯一完全倒塌的泰國建築物。

強震發生後,泰國總理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29日下令政府機構在1週內釐清這棟高樓倒塌的原因。

官方調查範圍涵蓋建築設計、建材標準,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為。泰國工業部長艾卡納(Akanat Promphan)告訴路透社,他懷疑這棟大樓使用了不合格的鋼材。

艾卡納30日帶隊在瓦礫堆中收集建材樣本,並在現場進行檢測,預計今天稍晚公布結果。

他指出,過去半年來,工業部一直在取締生產不合格鋼材的公司,「許多工廠都在使用從中國整套搬移過來的舊式生產流程與設備,這導致鋼材品質不符檢驗標準。」

據報導,倒塌的審計大樓於2020年開始興建,原訂2026年完工,由「義大利-泰國發展集團」(ITD)與中國中鐵在當地的子公司「中鐵十局」共同承建。

「泰國反貪腐組織」(Anti-Corruption Organisation of Thailand)主席馬納(Mana Nimitmongkol)表示,早在今年1月,審計處就曾以施工嚴重延誤為由,揚言終止這項興建計畫。

泰國副審計長蘇堤彭(Sutthipong Boonnithi)29日告訴媒體,截至倒塌之前,大樓興建工程「僅完成30%」。

馬納表示,泰國反貪腐組織曾在施工期間多次前往工地考察,結果發現工程延誤、勞工短缺,甚至有偷工減料之嫌。

馬納說:「有時工地的工人遠低於應有數量,導致施工延遲。工程接近尾聲之際,可能因為急於完工,因而忽略施工品質。」

*中企承建曼谷大樓震崩!搜救隊再尋獲3遺體 罹難者增至14人

緬甸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不僅緬甸本土受到重創,鄰國泰國也受到嚴重影響,首都曼谷一棟由中企承建的大樓工地也在強烈搖晃中瞬間崩塌,上百人受困,預估死傷慘重。今天傍晚泰國救援單位通報,今天(31日)搜救隊又挖出3具遺體,死亡人數增至14人,還有數十人失聯中。

根據泰媒《khaosod》報導,緬甸大地震讓周邊國家也感受到劇烈震感,距離震央千里外的曼谷,興建中的審計署辦公大樓在這次強震中瞬間崩塌,後續被證實該大樓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CREC)子公司「中鐵十局」承建,泰國官方已針對承建商與大樓建造一事深入調查。

今天下午2點30分(台灣時間31日下午3點30分)左右,審計大樓搜救工作出現新進展,搜救隊找到一名女性遺體,死亡人數增至12人。傍晚5點50分(台灣時間31日晚間6點50分),找到一名女性死者。隨後於晚間6點09分(台灣時間31日晚間7點09分),又挖出一具遺體,目前性別尚未能確定,已知罹難者男性8名、女性5名、1名不詳。

*曼谷政府大樓又傳搖晃、巨響緊急疏散 官方稱虛驚一場

緬甸28日發生強烈地震,已造成2000人罹難,鄰近的泰國也受波及,曼谷多處建築物感受到強烈搖晃,甚至一棟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審計署大樓轟然倒塌,造成多人死傷。今(31)日上午,多棟位於曼谷的政府大樓又傳出搖晃及巨響,嚇得洽公民眾及公務員慌忙撤離,隨後官方表示只是虛驚一場。

據《曼谷郵報》報導,曼谷政府綜合大樓A棟、勞工部、法院大樓等多處建築於今(31)日上午紛紛傳出巨大聲響及搖晃,甚至有人發現新裂縫。隨後在當地時間10時(台灣時間11時)許,緊急展開疏散作業。

事後,泰國內政部副部長薩比達(Sabeeda Thaised)表示,經公共工程專家檢查,確認建築結構仍安全,民眾及公務員能繼續辦公。此外,雖然緬甸今日上午發生約15次餘震,但規模較小,對泰國未造成直接影響。

泰國總理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則指出,曼谷建築物的裂縫並非今日出現,而是28日緬甸強震所導致,請民眾無須過度恐慌,政府將持續監測並確保公共建築安全。

*日預測:若爆發9級強震 災損恐達60兆、GDP掉一半

日本內閣府31日公佈報告,如果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外海發生長期預測的超級強震,日本經濟恐損失高達1.81兆美元(60兆台幣)。這樣的強震可能引發毀滅性海嘯、摧毀數以百計建物,並可能造成30萬人罹難。

路透報導,該報告預估的270.3兆日圓經濟損失,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近一半,該規模較先前預估的214.2兆日圓大幅上升,因為新估計考量通膨壓力,並更新數據,擴大預期的洪水淹沒區。

日本是全球地震最頻繁的國家,日本政府預測,在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發生8到9級強震的機率高達80%。

該報告指出,在最壞情況下,若該區發生9級強震,日本可能疏散123萬人,或人口10%。如果該強震發生在冬季深夜,將有高達29.8萬人死於海嘯與建物倒塌。

南海海槽位於日本西南太平洋岸外海,長度約900公里,菲律賓海板塊在該處滑入歐亞板塊下方,不斷累積的地殼應變可能導致每100至150年發生一次超級強震。

*緬甸強震逾1700死、婦女受困60小時獲救 曼谷倒塌高樓續搜救

緬甸上週五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慘重傷亡。在黃金救援時間逐漸流逝之際,救難人員週一自重災區瓦礫堆中成功救出一名受困逾60小時的婦女,為持續的搜救行動帶來一線希望。然而,官方統計緬甸死亡人數已破1700人,鄰國泰國亦有18死、數十人仍受困倒塌大樓,兩國搜救團隊正與時間賽跑。

法新社報導,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透過臉書發文證實,由中國、俄羅斯及當地團隊組成的搜救隊,經過5小時努力,週一凌晨成功從震央附近大城曼德勒(Mandalay)倒塌的長城飯店(Great Wall Hotel)廢墟中,救出該名受困超過60小時的婦女,她目前情況穩定。此次強震對緬甸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鄰近的泰國也災情慘重。

在泰國首都曼谷,一棟興建中的摩天大樓在地震中應聲倒塌,搜救人員週一持續利用起重機、生命探測儀與搜救犬,奮力搜尋據信仍被埋在瓦礫堆下的76名失蹤者。曼谷市長查猜(Chadchart Sittipunt)表示,儘管已逼近尋獲生還者的72小時黃金窗口,但救援行動絕不放棄。「搜救將持續,因為土耳其(先前強震)曾有人受困一週後仍生還。我們偵測到微弱生命跡象,搜救犬正協助定位。」

泰國官方週日確認死亡人數為18人,但若曼谷倒塌現場未能救出更多生還者,死亡數字恐將急遽攀升。

緬甸國營媒體報導,該國至少已有1700人罹難。《華爾街日報》則引述緬甸執政的軍政府說法,稱死亡人數已達2028人。路透暫無法獨立證實此最新數據。

聯合國表示,正緊急運送救援物資給緬甸中部估計約2萬3千名受災民眾。聯合國難民署駐緬代表高木紀子說:「儘管團隊成員自身也經歷創傷,但我們正努力擴大人道應援。時間至關重要,緬甸亟需全球在此巨大災難中展現團結與支持。」

包含印度、中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俄羅斯等國已向緬甸運送救援物資並派遣團隊。美國則承諾透過在緬人道組織提供200萬美元援助,並派遣國際開發總署(USAID)緊急應變小組前往災區。

*氣溫超過40℃!緬甸震塌公寓傳瀰漫遺體腐臭味

緬甸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第二大城曼德勒災情慘重,媒體披露,當地氣溫超過攝氏40℃,廢墟下有些遺體已經開始腐爛,散發出惡臭,炎熱天氣也影響救援進度,救援人員需頻繁補充冰水,以免中暑。

綜合中媒報導,在緬甸華人中,曼德勒又被稱為「瓦城」,當地有全球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場,許多中國人在此做玉石生意。有中國人表示,地震發生後,曼德勒停水停電,食物、醫療資源緊缺,這裡彷彿成了一座孤島,亟需救援。

其中一棟11層公寓大樓「Sky Villa」倒塌,多人被困。在Sky Villa擔任志工的珍妮說,瓦城30日下午達到40℃以上的高溫,被廢墟掩埋的遺體散發出陣陣腐臭味,以致救援人員無法進行搶救,想要喝冰水,當地華人企業陸續捐贈冰塊、礦泉水至此。

她續指,有數百名華人居住在該公寓大樓中,其中又以在緬北戰爭中逃亡至此的人居多。

另外,緬甸當地蚊子特別多,加上最近又是高溫天氣,有受災民眾表示,為了安全,「晚上我們還打算睡在馬路上」。

*緬甸實皆市區80%建物倒塌 瓦城2人受困逾60小時獲救

緬甸中部地區實皆市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當地市區有80%建築物倒塌.鄰近的第2大城瓦城(另譯曼德勒)也受災嚴重,救援人員從公寓大樓Sky Villa救出2名受困逾60小時的生還者。

緬甸強震已造成該國1700死、3408傷、約300人失蹤,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位於震央附近的實皆市區有80%房屋被震塌,死傷預估會不斷增加。

除了實皆之外,緬甸首都奈比多和瓦城預估也會有大量死傷,其中瓦城有醫院、清真寺、佛寺、銀行坍塌,軍政府罕見向外求援後,中國救援隊已抵達災區,今(31日)早上在瓦城Sky Villa陸續救出29歲女子和1名幼童,2人皆在瓦礫下受困超過60小時。

*緬甸強震已3日 翁山蘇姬兒:尚未得知母親在獄中健康狀況

緬甸28日中午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重大傷亡。4年前被軍政府抓捕入獄的民選政府領袖翁山蘇姬,據傳目前人平安,關押翁山蘇姬的建築沒有受到地震影響。不過翁山蘇姬之子強調,地震發生過後,他還沒有得知任何有關母親健康狀況的消息。

根據英國《BBC》報導,緬甸軍方2021年2月從民選政府領袖翁山蘇姬手中奪取政權,之後緬甸陷入內戰。翁山蘇姬4年前被抓捕入獄,去年4月改為軟禁,剩餘刑期還有27年。

翁山蘇姬之子金·阿里斯(Kim Aris)表示,他聽說關押母親的奈比多監獄沒有受到地震影響,但在地震過後,他仍尚未得知有關母親的任何健康狀況消息。

金·阿里斯指出,即使在地震前,他和母親的聯繫也極為有限,母親單獨監禁至今4年,他只被允許寫過一封信,翁山蘇姬的法律團隊也完全無法與之接觸。

*緬甸強震死傷慘重!東協促緬甸停火 軍政府不救災反空襲災區

緬甸遭遇規模8.2強震,死亡人數攀升至約1700人之際,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各國外長舉行視訊會議,聯合呼籲緬甸立即停火,以便人道救援物資順利運送。然而,緬甸軍政府不僅未作出明確回應,還被指控在災區持續發動空襲,加劇當地民眾苦難。

據《路透》報導,新加坡外交部在聲明中強調:「外長們呼籲緬甸立即實現有效停火,這將有助於人道援助的運送,也將促進長遠的民族和解、和平與重建。」然而,緬甸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武裝組織之一的克倫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 KNU)指責軍政府不但未專注救援,反而「持續對平民地區進行空襲,即使民眾正因地震受苦」。該組織痛批,軍方應該全力投入救援工作,而非「部署軍力攻擊人民」。

根據救援組織「自由緬甸遊騎兵」(Free Burma Rangers)報告,地震發生後不久,軍方戰機即在克倫邦、鄰近KNU總部的地區發動空襲與無人機攻擊。對於這些指控,軍政府發言人未回應路透社查詢。

危機組織(Crisis Group)資深緬甸顧問理查霍西(Richard Horsey)表示:「部分反軍政府勢力已經停止攻勢,但部分地區戰鬥仍在持續,軍政府甚至繼續對災區發動空襲,這種行為必須停止。」由2021年遭軍方推翻的民選政府殘餘勢力所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則於週日宣布,指揮下的反軍政府民兵將暫停所有進攻性軍事行動兩週。

霍西進一步指出:「軍政府在地震災區幾乎沒有提供實質援助。當地消防隊、救護車隊與社區組織已經自主動員,但一般應在災難時發揮關鍵作用的軍方卻不見蹤影。」自2021年政變推翻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選政府以來,緬甸內戰持續至今。此次強震震央位於軍政府控制區,然而,受災範圍廣及反抗軍控制區,局勢更加混亂。

*曼谷受強震波及!上萬棟建築損毀 累計至少17死77人失蹤

緬甸28日發生強震,影響範圍擴及泰國,泰國官方週日證實,該國地震相關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7人,另有32人受傷,77人失蹤。搜救人員仍在瓦礫堆中尋找生還者,多處建築嚴重受損。

綜合外媒報導,曼谷市中心的國務審計署(SAO)興建中大樓倒塌已造成10人死亡,其中9人當場喪生,1人送醫後不治。截至上週日早上,這起發生在乍都節區的30層建築倒塌事件已導致8人受傷,77人失蹤;上週六深夜,搜救人員從瓦礫中發現第10具遺體。

曼谷市長查察(Chadchart Sittipunt)表示,市政府已接受以色列提供的建築掃描設備,協助搜救行動。他在現場指出:「我們仍抱持希望,因為已經偵測到生命跡象。」除了國務審計署大樓倒塌,其他地區亦傳出災情,其中7人罹難,主要發生在公寓工地,包括起重機倒塌事故。此外,曼谷商業區發生電梯墜落意外,導致3人受傷。

此次強震也對曼谷交通系統造成嚴重干擾,多條地鐵與空鐵服務一度中斷。曼谷市政府透過官方應用程式接獲約9500起建築損壞通報,並已派遣志願工程師進行結構安全檢查。高速公路匝道附近的瓦礫清理工作已完成80%,市長表示,若無法在週一前清理完畢,可能宣布在家工作措施,以減少通勤影響。

泰國地震觀測部門報告,自週五下午1點20分緬甸發生規模8.2強震後,截至週日中午已錄得166次餘震,其中159次規模介於1.0至4.9之間。此外,緬甸週五下午1點32分還發生規模7.1的強烈餘震。該部門同時指出,週日上午9點58分北部蘇門答臘發生的規模5.3地震與此次事件無關,對泰國無影響,也未發布海嘯警報。

*南海海槽規模8.0以上地震機率逾8成 日本估恐致近30萬死

近日全球強震頻傳,緬甸28日規模7.7地震、30日東加群島也發生規模7.1地震,身為地震好發處的日本也不敢掉以輕心,今(31日)發表最新南海海槽地震預測,若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恐造成近30萬人死亡。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的工作組會議今發佈最新估算結果稱,若發生南海海槽發生震度達6弱以上或高3公尺以上海嘯,最多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額最高達到270兆日元;模式預估,29.8萬名遇難者中,因海嘯而遇難民眾高達21.5萬人。

上述假設是地震發生後立即疏散人群比例為20%,所計算,與上次預測相比,海嘯浸水區域擴大,疏散人數將達1230萬人,若疏散比例能增至70%,則死於海嘯的人數將能控制在9.4萬人以內,報告強調立即逃生的重要性。

除了估算29.8萬人直接死亡外,這次報告還首次估算了在疏散生活中身體狀況惡化等造成的「災害關聯死亡」,恐有2.6萬至5.2萬人。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今年初曾公布日本境內地震發生機率,南海海槽今後30年內發生規模8至9地震的機率,機率提高至約82%。

(自由電子報)
--
*內戰+強震 緬甸軍政府掌權大考驗

緬甸國防軍二○二一年發動政變,成立由「國家管理委員會」領導的軍政府,後續與眾多少數民族反抗軍陷入內戰,實力與控制區持續遭到削弱,加上經濟孤立,如今更面臨規模七.七強震考驗。「華爾街日報」指出,軍政府的應對可能攸關未來的權力歸屬。

報導以二○○八年造成緬甸逾十三萬人罹難的熱帶氣旋「納吉斯」為例,當時緬甸由另一個高壓軍事政權統治,並阻擋國際援助長達數週。迫於災害嚴重,軍政府最終仍與聯合國合作,被視為促成二○一五年緬甸舉行廿五年來首場民主選舉。

緬甸智庫「和平暨安全研究所」(MIPS)創辦人明佐烏指出,許多具迷信觀念緬甸人,可能會將自然災害解釋為當局領導失敗的天譴,這股潛在情緒或許會進一步侵蝕軍方地位。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二一年推翻以前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為首、贏得二○年議會選舉的「全國民主聯盟」,並在鎮壓後續反政變示威後引發全國性內戰。據獨立監督團體說法,軍政府已失去逾半數領土,但仍掌握中心平原地區和主要城市。反抗軍則在過去一年推進至鄰近曼德勒和實皆部分地區兩個災情最嚴重區域。

專家認為,此次震災或許會改變衝突的發展方向,反抗軍可以嘗試利用軍政府指派應對災情和受損基礎建設的資源,但這也意味著將軍事進展置於迫切人道需求之上,可能承擔失去部分民間支持的風險。然而,軍政府也曾有藉由阻擋救命援助做為戰略優勢,以及對村落和民間基礎建設發動空襲的事跡。

現行緬甸軍政府合法性不被聯合國和全球多數國家承認。「緬甸問題特別諮詢委員會」共同創辦人李亮喜指出,國際援助可能等同於默認軍方領導層的正當性,呼籲各界與受國際普遍承認的緬甸「全國團結政府」(NUG)及反抗軍領袖合作。不過,包括曼德勒和其他重災區的進出權限,泰半仍掌控在軍政府手中。

*5.1餘震再襲緬甸 民眾尖叫奔逃

緬甸中部卅日又發生規模五點一餘震,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震央附近居民指出,這是廿八日規模八點二地震以來,感受最強的餘震。緬甸軍政府卅日說,上周強震後已約一千七百人罹難、三千四百人受傷及三百人失蹤。在泰國曼谷,已知十一人死於興建中審計局高樓倒塌。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指出,前述餘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卅日約下午一時半(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三時許),震央在上周強震重創的第二大城瓦城西北方約廿八公里。美聯社及法新社報導,該餘震讓街上人們紛紛尖叫,也有民眾警覺的跑到街上,更短暫中斷救援工作。廿九日午夜左右,也發生一起規模四點二餘震。

半島電視台在瓦城的記者報導,許多當地人擔心餘震將震垮已受損的房屋,廿九日再度夜宿街頭,有的則聚集在營帳區彼此陪伴。隨罹難者攀升,緬媒「今日緬甸」報導,瓦城的火葬場已不堪負荷;一名居民說,廿九日火化逾三百具遺體,卅日截至上午已再火化二百具,部分遺屬甚至被迫在街頭等地火化親人。

41度高溫下徒手挖人
美聯社形容,瓦城街頭卅日瀰漫遺體腐敗的「死亡氣味」,有當地人在攝氏四十一度高溫環境徒手或用鏟子搜救。救難人員廿九日在瓦城一棟十多層樓「天空別墅公寓」倒塌廢墟中救出卅歲女性普萊凱;當地消防單位卅日說,獲救者已達廿九人,但尋獲九人遺體,救援團隊正持續作業。該地點廿九日曾傳有九十多人受困。

男子受困40小時獲救
在緬甸首都奈比多,新加坡民防部隊廿九日派出八十名代號「獅心行動」的隊員前往參與搜救,卅日凌晨三時左右在奈比多與當地消防隊員合作下,用切割工具打破水泥塊,在上午救出一名受困水泥塊下的男子。緬媒引述救援人員報導,該男受困約四十小時,花了廿四小時才將人救出。

泰審計大樓78人失蹤
另外,大曼谷區當局卅日上午宣布罹難者達十八人,傷者卅三人,其中十一人死於興建中倒塌的審計局辦公大樓。曼谷副市長塔維達向BBC坦言救援困難,搜救團隊用X光設備偵測瓦礫內生命跡象,還有七十八人失蹤,將夜以繼日搜救。

泰國總理貝東塔廿九日說,已要求內政部公共工程與城鄉規畫局調查大樓倒塌事件,將設立委員會調查倒塌原因並於一周內回報。泰媒「民族報」報導,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廷卅日會見中國大陸駐泰大使韓志強和幾位中國災害管理專家討論該倒塌事件,阿努廷說內政部已成立一個委員會,七天內將報告調查結果。

阿努廷並說,調查將涵蓋大樓設計者、監理者和承包商,若發現工程違反先前核准的計畫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將依法究責。中國駐泰大使館對死者致哀;韓志強說,已指示包商配合泰方調查,相信調查將公正進行。

*聯合國譴責 緬軍政府震後還續轟反抗軍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廿九日表示,緬甸強震的救援行動正受醫療物資短缺、基礎設施受損阻礙。聯合國批評,緬甸軍政府在強震後持續空襲境內反抗勢力「令人憤慨,無法接受」。

聯合國正與人道援助組織一起從事震災緊急救援。OCHA聲明,隨著災情明朗,亟需緊急人道援助來支援災民,但救傷包、血袋、麻醉劑、基本藥物和醫護人員使用的帳篷等醫療物資卻嚴重短缺,強震也嚴重損壞、摧毀許多醫院和醫療設施。

救援工作受制於當地道路和通訊基礎設施受損。OCHA說,電信和網路中斷持續阻礙人道援助相關通訊及行動,受損道路和斷垣殘壁阻礙援助進入災區,並使評估(災區)需求的工作更複雜,目前正進行協調以快速評估需求並擴大緊急應變。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緬甸頻道報導,緬甸軍政府廿八日下午三時半左右,即規模八點二地震發生後不到三小時,在緬東撣邦北部瑙喬實施的一場空襲造成七人死亡。

聯合國緬甸人權情況特別調查員安德魯斯向BBC說,強震後大家正忙著救人,緬甸軍方卻繼續「丟炸彈」,讓人難以置信;他敦促軍政府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並呼籲對緬甸軍方有影響力者都要強化施壓,表明不能接受這種狀況。

反軍政府的緬甸影子政府「全國團結政府」廿九日片面宣布部分停火,為期兩周以便救災,將停止進攻性軍事行動,但防禦行動除外。

*央視直擊瓦城重災區 缺水電、糧食 陸14顆衛星救援

緬甸強震造成重大傷亡,大陸央視記者昨抵達此次災情最嚴重地區之一、緬甸第二大城瓦城(大陸稱曼德勒),直擊當地電力中斷、飲用水和食物匱乏的嚴峻處境。另外,大陸派出兩支救援隊前往災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並調度十四顆衛星為救援提供衛星圖像等資訊。

央視報導,距離瓦城越近,道路情況越糟,路面斷裂導致車輛行駛不得不小心翼翼,過去從緬甸首都奈比多到瓦城走高速公路約需三點五個小時,地震後因高速公路封閉必須繞道,加上路況不佳,記者花六小時才抵達瓦城。

前往瓦城的高速公路已出現斷裂斷層,石橋石墩裂縫非常大,休息區停電又停水,由於電力中斷,入夜後沿路村莊全部一片漆黑,手機訊號也斷斷續續。

瓦城受損嚴重,建築物幾乎完全坍塌,許多人被困在受損嚴重的建築裡,據稱在瓦城玉石市場附近一棟倒塌旅館大樓裡有多名大陸玉石商人被困其中,除了緬甸救援隊展開施救,大陸救援隊也已抵達該區,

央視採訪時,當地陸續發生餘震,民眾在驚慌中遠離危樓;或許是擔心後續餘震,當地許多民眾晚上就直接睡在路邊,而瓦城嚴重缺乏飲用水和乾淨的食物。

大陸官方表示,雲南救援醫療隊在地震發生後十八小時抵達緬甸,成為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首批援助物資也計畫卅一日啟運。雲南日報報導,昨凌晨四時五十六分雲南救援醫療隊經過近四小時挖掘,救出一名被埋壓在奈比多一間醫院瓦礫下的婦人,她已被埋壓超過四十個小時,緊急送醫治療。

央視報導,大陸已安排衛星成像二十次獲取災後有效數據十六景(筆),共享歷史數據三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資源衛星中心安排專人獲取衛星遙感圖像數據,持續為震後搶險救災、災害評估等工作提供數據和分析。

在緬甸軍政府統治下對外訊息封閉,外界對緬甸災情所知有限。大陸吉林一號衛星昨公布衛星影像,從空中可清楚看到地震導致緬甸多地受災嚴重,橫跨伊洛瓦底江的阿瓦大橋地震後斷成好幾截,瓦城市區也因大量建築物坍塌而轉為土棕色。

吉林一號微信公眾號指出,緬甸地震發生後,吉林一號衛星緊急調度過境災區,拍攝高分辨率現場畫面,並在成像後第一時間提供給相關單位助力救災。緬甸此次地震破壞力巨大,主要原因是震級高、震源淺,且發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區域。此外,緬甸許多建築抗震性能較差,加劇災害嚴重性。

大陸駐緬甸大使館昨確認,截至昨下午二時三十分,強震中受傷的中國公民升至十四人,後續傷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爆炸式坍塌不正常 中泰合資大樓 專家點出2問題

紐約時報廿九日報導,緬甸廿八日發生強震卻波及鄰國泰國,在曼谷恰圖恰區興建中的卅三層審計局辦公大樓出現結構性坍塌,建築專家認為並不尋常,恐涉及設計或施工問題。

泰國工程師委員會前主席蘇查威表示,專家必須釐清這起事故究竟是設計缺陷或施工失誤導致。蘇查威說,一棟未竣工的建築物,理論上不該比竣工的結構還脆弱,「這樣的建築應該是百分之百安全,一定是哪裡出問題,從影片看來,整體就像爆炸般瞬間崩解,這並不正常」。

蘇查威還說,泰國過去從未有過類似規模的高樓坍塌事件,僅在一九九三年與二○一四年出現兩起六層樓建築物倒塌案例。他坦言「我們對這種情況毫無經驗,目前無法下定論,還需進一步檢視結構計算、採集樣本與蒐證。據現場畫面,建築物幾乎同時崩解,我們看到柱子一根根爆裂」。

該報導引述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二○二一年報導,該工程由大陸央企子公司「中鐵十局」的泰國分公司,和「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司」聯合承造。

*我外交部:結合民間助救災

針對緬甸強震,我外交部昨天表示,台灣已結合民間NGO,準備好協助緬甸救災。

外交部表示,地震造成緬甸重大傷亡及財產損失,災情發生後,我國政府及民間NGO迅速動員相關資源,並已透過我國駐緬甸代表處向緬甸政府表達關懷與支持,台灣也已準備好協助緬甸救災。

外交部指出,為確保我國相關援助行動順利進行,在緬方尚未統整回應前,外交部長林佳龍已先指示駐緬甸代表處建立統一聯絡窗口負責協調、統計我相關單位與團體能提供協助的方式,據以繼續與緬甸政府、受災地區及相關機構聯繫。

外交部表示,我政府有能力及意願提供援助,也肯定我國民間團體自發性援助行動,齊心為災區人民送上溫暖與支持,充分展現台灣的人道關懷精神;希望在我國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緬甸災後重建工作能加速進行,讓災民早日重建家園,恢復正常生活。

(聯合報)
--
*救災優先 緬甸反抗軍宣布停火2週

強震迄今已約1700人喪生
緬甸廿八日發生芮氏規模七.七強震,死傷人數持續攀升,軍政府卻不顧各地慘重災情,持續空襲反抗組織控制區域,遭聯合國痛批「讓人憤慨、無法接受」。代表被罷黜文人政府的「全國團結政府」(NUG)廿九日表示,卅日起兩週內將在災區暫停進攻性軍事行動,以利救援。緬甸卅日下午再發生規模五.一餘震,迄今這場地震已造成約一七○○人喪生。

NUG在聲明中表示,人民防衛軍(PDF)卅日起在災區暫停攻擊性軍事行動,但仍保有防禦作為,並將與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合作,確保其控制地區的安全、交通,同時建立臨時救援和醫療營地。NUG表示,已初步撥款一百萬美元(約三千三百萬台幣),用於全國各地的緊急救援和醫療行動,尤其是在NUG控制地區,呼籲各族人民和公民積極配合

NUG,為災區提供協助。
醫療用品嚴重短缺 阻礙救災

緬甸資訊部指出,首都奈比多國際機場已修復,可供救援航班降落。來自印度的五架飛機已抵達,包括一支由一一八名成員組成的印度陸軍野戰醫院分隊,正前往第二大城曼德勒(瓦城)。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已初步撥款五百萬美元(約一.六六億台幣),用於向緬甸提供援助,同時也動員參與緊急救援,但警告醫療用品嚴重短缺,對救災形成阻礙。

聯合國推估,強震造成逾兩千四百座建築物受損,其中包括一六九○棟民宅、六七○座寺廟、六十所學校和三座橋梁,主要水壩的狀況也不樂觀。因此,除了在重災區設置臨時醫院外,也將調派流動外科和醫療團隊前往受災嚴重地區,提供及時醫療措施。

然而,就在救援緩步推進之際,緬甸軍政府在地震當天還持續空襲反抗勢力。聯合國緬甸人權情況特別調查員安德魯斯(Tom Andrews)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軍政府作為「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呼籲軍政府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也呼籲對軍政府有影響力的人士擴大施壓。

據報導,軍政府地面部隊過去一年半在戰場上遭遇重大挫敗,失去大片領土控制權,但憑藉長期盟友兼主要武器供應國俄羅斯提供的戰機,仍保有空中優勢。

*借鏡緬甸強震 學者:3面向強化台灣社會防衛

緬甸曼德勒廿八日發生大地震造成嚴重災損,經常遭遇複合性災難的台灣,也正積極強化社會韌性。台南市民團協會理事長謝長穎示警,台灣有九十九%地區同時具備兩種災害風險、七十%更具三重風險,實地演練有助於提升民眾應變能力。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則提及,面對中國統戰滲透,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至關重要,透過演練形成國際典範,並讓中國知道,對台灣的任何行動都需要付出極高成本。

對於民安、萬安演習將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與「漢光演習」形成軍民分工,謝長穎認為,政府已經從早期推動「韌性社區」,朝向「韌性城市」、「韌性國家」前進,偏重救災的消防、偏重維持秩序的警察,對民力運用的看法不同,可透過實地演練檢視制度、檢驗流程、發現漏洞,有效運用人力、避免資源重複,是系統性驗證的關鍵。

對於在野黨批評這是「賣芒果乾(亡國感)」、導向戰爭,謝長穎強調,演練的本質是應對天災,不論颱風或地震,重點是提升應變能力,讓民眾快速脫離危險、防止傷害擴大。台灣處於多災環境,九十九%地區同時具備兩種災害風險,七十%地區更是三種風險重疊,做好準備絕對是正確方向。

讓中國知道 對台任何行動都需極高成本
吳瑟致也從三大面向分析,台灣社會力如何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實地演練中展現。首先是中央與地方的聯結,從中建立能有效運作,讓地方有所發揮、參與的方式,並密集舉辦,讓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熟識;其次是建立對社會秩序及環境的安全感,讓人民有危機意識,也建立對國家安全、社會安全的安定感,不只攸關日常生活,也涉及產業、投資環境,讓人對台灣有穩定、有序的想像,提升國際對台灣的評比。

吳瑟致說,第三是從國際角度來看,台灣是最鄰近威權威脅的民主國家,相關作法將形成典範,在民主保護傘概念下,其他國家有能夠學習的方案,也拉起民主國家間對於相關議題、資訊的聯繫,透過中央與地方、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跨國城市間,全社會防衛韌性實地演練,串聯出密集交錯的安全網。

吳瑟致總結,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能讓中國知道,對台灣的任何行動,都需要付出極高成本,也讓國人知道,任何機制的建立是要避免戰爭、災難的發生,有利於我們的安全。對社會秩序挑戰最大的就是民心,因此要讓民眾確知,政府有完善的準備,以及在避難過程中如何保護自己。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