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250329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3:57

*俄軍大規模無人機襲烏克蘭「濃煙直竄天」 造成4死19傷

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州長賴薩克表示,俄羅斯軍隊昨天晚間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勢襲擊該州首府第聶伯羅市(Dnipro),導致4人死亡、19人受傷。

路透社報導,賴薩克(Serhiy Lysak)於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指出,俄軍無人機攻勢造成第聶伯羅市許多建物發生火災,其中包含1間飯店、1棟高樓層公寓以及近10戶私人住宅。

他的貼文寫道:「現在還得知,敵軍向第聶伯羅市出動超過20架無人機,大多數都已經被擊落。」

賴薩克發布的照片及影片顯示,第聶伯羅市的建物遭俄軍無人機攻擊,不僅燃起熊熊大火,且有濃煙直竄天際。

*澤倫斯基首度認了!烏軍越界攻俄國另一邊境州 軍事分析師這樣說

泰晤士報與路透28日報導,就在烏克蘭軍隊正失去2024年占領的俄羅斯庫斯克州口袋的掌控之際,俄方軍事部落客表示,烏軍已對鄰近的貝爾哥羅德州發動一次鮮少宣傳的越界侵攻。澤倫斯基總統則首度承認,烏軍已越過邊境,攻入了貝爾哥羅德地區。

俄羅斯軍事部落客近日發布影像,顯示貝爾哥羅德州內被毀的烏軍裝甲車;Rybar、Two Majors與Arkhangel Spetsnaza等俄方Telegram頻道分別報告,烏軍與貝爾哥羅德州的俄軍已在德米多夫卡(Demidovka)等定居點發生激烈衝突。

路透無法獨立證實前述說法,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評估稱,烏軍發動了一次有限的侵攻,已越過邊境移動了數公里。

烏俄雙方均未證實此事,但俄羅斯國防部10天前宣稱,俄軍已挫敗烏軍5次越過貝爾哥羅德邊境的企圖,而澤倫斯基則說,烏軍已在庫斯克州南邊採取「某些措施」,旨在減緩庫斯克烏軍的壓力。

澤倫斯基表示,「我們正在準備適當的措施,以減少他們的部隊集結。為此,在庫斯克州稍微南邊,我們已採取了適當的措施。事實上,地理上就落在布良斯克州(Bryansk)境內,我們不在乎他們那裡有哪些州,但我們正在這樣做,只因為我們看到了集結,聽到了他們準備的適當錄音」。

軍事分析師認為澤倫斯基說錯了,因為該處是貝爾哥羅德州,而不是與南部接壤庫斯克的布良斯克州。此次行動在規模上似乎比2024年夏季的庫斯克攻勢更為有限,很可能是試圖將大批俄軍留在該地區,以致無法重新部署,支援針對烏東頓巴斯和札波羅熱部分地區的攻勢,也可能是在俄軍設法將最後一批烏軍從庫斯克逐出之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芬蘭黑鳥集團軍事分析師卡斯特赫爾米(Emil Kastehelmi)表示,烏軍已穿過俄軍第一道防線,並推進至很可能3至4公里的縱深,但他也說,這不太可能上演重要的突破與威脅到俄方任何重要的後勤路線或城市。

卡斯特赫爾米說,「從理論上講,烏克蘭人可以從邊境地區奪取一些更多的村莊,但這不是突破代表的意思,這會是一個小型戰術成功,但在作戰或戰略層次,德米多夫卡方向幾乎沒有什麼可以達成的」。他說,「沒有適當的突襲元素,而且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存在強大到足以進行至少大部分成功的防禦作戰」。

*美國與俄烏間接磋商 何時展開美俄高層對話?美國務卿回應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今天示警說,期待美俄展開高層對話,目前還言之過早。此時美國政府仍在評估,莫斯科當局對於華府致力於俄烏終戰的回應。

法新社報導,記者問及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烏間接磋商後,美俄更高層級展開對話的時機是否已至,魯比歐回應說:「我認為在技術層面,還得取得更多的進展。」

魯比歐結束訪問加勒比海3國行程,在搭機返回老家邁阿密(Miami)的途中表示:「(美國)跟俄烏兩方還有很多事情要搞定,特別是跟俄羅斯,畢竟我們與俄羅斯已經多年沒對談。」

至於還得費時多久才能取得進展,魯比歐表示:「我的確無法就此給出時間表,因為並非操之在美方。」

他強調,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將舉行諮商,討論這些會談的結果。魯比歐稍早曾呼籲俄羅斯,無條件接受烏克蘭支持的30天停火協議。

*要求比承諾多?美全面控制烏資源 美新草案較原礦產協議更嚴苛

美國推動俄烏停火進展有限,川普政府如今提出比原本礦產協議更廣的新經濟協議,要享有的烏國資源從礦業擴大到油、氣,不但優先享有投資議約,也能禁止烏克蘭向他國出售資源。

華爾街日報指出,由烏克蘭國會議員澤連尼亞克(Yaroslav Zheleznyak)所描述且獲一名知情人士證實的這份美烏經濟協議新草案,要烏克蘭放棄一系列經濟項目的日後收益,補償美國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所提供軍、經援助。烏克蘭稱美援金額為1000億美元,但美國總統川普所講的數字是3500億美元。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8日訪美原本要簽署一份礦產協議,但當天與川普口角後沒能簽成,而這回更新版的經濟協議內容,比之前美烏談好的礦產協議架構更加廣泛與嚴苛。

如今,美國要的不僅是烏克蘭一些礦產計畫的收益,還要烏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無論國營或民營油氣公司都不例外。

澤連尼亞克說:「老實講,這個版本不可能送得進烏克蘭國會,遑論通過。」

美國財長貝森特26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證實,美方一直在修改原本2月28日要簽署的4頁礦產協議,修改好的版本已提交烏克蘭政府審閱。

知情人士透露,新版美烏經濟協議草案不含任何安全保障。澤倫斯基之前一直堅持協議需有美方的安全保證,但川普政府認為,美國進入烏克蘭投資就已是某種形式的安全保證。

華爾街日報直言,在烏克蘭尋求美國於俄烏停火談判發揮主導作用,並希望獲得歐洲夥伴支持之際,川普政府這份新協議恐予人落井下石之感。

據彭博(Bloomberg News)聲稱獨家掌握新協議草案內容顯示,川普政府要求所有對烏克蘭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的投資,美國都享有「優先議約權」,形同將歐洲同儕擠於門外。

如果基輔接受新協議,美國將獲得巨大權力控制對烏克蘭鐵公路、港口、礦產、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關鍵礦產開採等項目的投資。

協議草案要求,進入美烏共同設立所謂特別重建基金的投資利潤,美國優先享有。這意味川普政府可以先從中彌補完援烏花費後,才輪到基輔。

草案顯示,華府要求由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控制日後的重建投資基金,基金董事會設5名成員,3人是美國人,美方擁有對決策的否決權,烏克蘭可委派另兩名董事會成員,但不能介入基金的日常管理。

美方要求所有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項目收益的50%投入美烏基金,美國有權獲得全部利潤,並按每年4%的回報率回填投資,直到全部的投資回本。

根據草案,美國政府有權優先於其他各方購買烏克蘭的金屬、礦物、石油和天然氣。美烏這份協議沒有設定效期,同時還禁止基輔將關鍵礦產出售給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國」。

*彭博爆美政府尋求控制烏克蘭2領域重大投資 把歐洲踢出局

彭博資訊28日報導,美國政府正力圖控制烏克蘭未來所有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礦產投資,從而可能對基輔其他盟友的任何作用行使否決權,破壞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努力。

根據彭博獲取的一份文件草案顯示,川普政府要求根據與烏克蘭修訂後的夥伴關係協議,對所有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案的投資享有「優先要約權」(right of first offer)。

若烏克蘭接受,夥伴關係協議將賦予美國巨大權力,控制烏克蘭投資案,包括公路和鐵路、港口、礦場、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重要礦產開採。這將代表美國對烏克蘭的經濟影響力空前擴展。

根據該協議,美國將獲得特別重建投資基金的利潤優先索取權。最重要的是,該文件指出,美國將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全面爆發以來向烏克蘭提供的「物質和財政利益」,視為美國對該基金的貢獻。

報導指出,基輔政府必須將所有新的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案收益的50%投入該基金。草案規定,美國有權獲得全部利潤和4%的年回報率,直到收回投資為止。

雙方仍在繼續討論中,最終草案可能包括對條款的修訂。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烏克蘭很可能在本周做出回應,提出修改意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7日在巴黎與歐洲領導人參加峰會時說,需要「詳細研究」美國提出的協議,稱雖然現在說已經達成協議為時過早,但烏方支持與美國合作,不想發出任何一個可能促使美國停止援助烏克蘭的信號。

對此,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仍致力於迅速達成協議,確保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持久和平。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指出,礦產協議為烏克蘭提供與美國建立持久經濟關係的機會,是長期安全與和平的基礎,將加強兩國關係且受益於雙方。

*普亭曾被指臉腫、跛腳 澤倫斯基斷言:很快就會死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6日赴法國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聲稱俄羅斯總統普亭「很快就會死」,並敦促美歐在施壓上保持團結。另據俄媒報導,即將建造圖們江公路大橋,連接俄與北韓。而南韓媒體指出,北韓持續援助俄羅斯,今年增派3000士兵。

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時,就有各種傳言稱普亭健康出問題。基輔獨立報報導,澤倫斯基稱普亭希望「繼續掌權直到去世」,野心也不限於烏克蘭,可能導致「與西方直接對抗」。

報導指出,澤倫斯基敦促美歐一致施壓普亭,稱普亭害怕歐美聯盟,希望使之分裂,也害怕自己的死亡,「他很快就會死,這是事實,一切將會結束」。

澤倫斯基還表示,「美國現在不幫普亭擺脫全球孤立非常重要,我認為這很危險,這是最危險時刻之一」。

英國每日郵報指出,儘管普亭經常試圖展現男性氣概,但長期面臨患病謠言,像是被拍到似乎臉部浮腫、腿部抽搐、眼睛充血等模樣,加劇外界揣測。

2022年還發生一起著名事件,普亭與時任國防部長蕭伊古開會時癱在椅子上,一隻手抓著桌子,說話含糊不清。此外,也曾有報導稱普亭不斷咳嗽,手腳似乎無意識抽搐,也有多次走路顯得一拐一拐,遭人揣測可能罹患癌症或帕金森氏症。

不過,天空新聞國防與安全分析師克拉克當時就表示,不能從普亭走路方式推斷他有帕金森氏症,也不能只藉由照片來觀察癌症症狀,這些說法欠缺「有說服力的證據」。

美國中央情報局時任局長伯恩斯也表示,沒有情報指向普亭不穩定或不健康,更開玩笑稱他似乎「太健康了」。

另據俄羅斯新聞社(RIA)引述莫斯科駐平壤大使報導,俄羅斯和北韓很快就會開始建造一座橫跨圖們江(Tumen River),連接兩國的公路大橋。

在普亭2024年訪問北韓期間,兩國同意建造這座大橋;俄羅斯和北韓當時並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這座公路大橋預定位址在現有「友誼橋」(Friendship Bridge)附近,這座鐵路大橋在韓戰結束後,於1959年投入使用。兩國已經針對興建這座大橋進行多年討論,預計完工後總長850公尺,並將與俄羅斯公路系統連接。

央廣報導,南韓軍方27日表示,北韓今年1月至2月期間又向俄羅斯增派了3000名士兵,並繼續提供飛彈、火炮和彈藥,以協助莫斯科對抗基輔。莫斯科與平壤並未正式證實軍隊部署。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的報告指出:「除了人力之外,北韓還繼續提供飛彈、火炮設備和彈藥」。

*批俄羅斯「戰爭欲望」 馬克宏:歐駐烏克蘭部隊可回擊

法國總統馬克宏26日表示,歐洲武裝部隊會是「烏克蘭手上的牌」,在俄羅斯破壞可能的和平協議時「予以回應」,並且宣布軍援烏克蘭22億歐元(約23.7億美元);他也指責俄羅斯仍表現出「戰爭欲望」,用新條件當作緩兵之計。北約祕書長呂特(Mark Rutte)也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亭,攻擊波蘭將面臨毀滅性反擊。

華盛頓郵報報導,馬克宏將在當地27日於巴黎舉行烏克蘭安全峰會, 預計會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及歐洲其他31國領袖,商議在烏克蘭的關鍵城鎮、戰略基地及其他地區進行部署。

馬克宏26日結束會晤澤倫斯基後談到可能部署在烏克蘭的歐洲部隊,他表示假如俄烏達成和平協議,烏克蘭再度遭到俄方入侵,「實際上等同歐洲部隊受到攻擊,接下來就是歐洲一貫的參戰框架」。

馬克宏說:「我們的士兵一旦部署與投入戰場,將根據三軍統帥的決策行動;若身處衝突,便會予以回應。」

基輔郵報指出,馬克宏與英國首相施凱爾積極推動歐洲組成「志願者部隊」,協助烏克蘭戰後維和行動。

馬克宏強調,歐洲部隊可以成為「烏克蘭手上的一張牌」,藉此嚇阻俄羅斯再度侵略,但他也強調不會部署在俄烏前線,他表示,「這是一種和平主義的方式」。

不過,澤倫斯基認為現在談歐洲部隊言之過早,「沒有人希望把任何國家拖進戰爭」。

根據聯合國,部署維和行動需要衝突各方的同意,而非主權國家或軍事聯盟單方面決定;且執行維和須保持中立公正,除非出於自衛或保護任務授權,否則不得使用武力。

目前俄羅斯25日證實「原則上」同意黑海停火,但要求解除對俄羅斯農產品和化肥出口的部分制裁。

另據據波蘭獨立英文網站波蘭筆記(Notes From Poland)報導,北約祕書長呂特在訪問華沙時明確表示,若俄羅斯攻擊波蘭,北約將「全力以赴」保衛盟友;他並對普亭發出嚴厲警告:「我們的回應將是毀滅性的。」

據報導,呂特還強調,波蘭在國防支出與東翼防禦上的領導角色,凸顯聯盟團結對抗俄羅斯威脅的重要性。

呂特在與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26日會面後表示,波蘭是北約的模範盟友,今年國防支出占GDP的4.7%,遠超聯盟2%的最低標準,為成員國之冠。

*普亭提議在烏克蘭建立臨時政府 願與北韓多國合作推動停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美國三方針對停火協議持續進行會談。俄羅斯媒體28日報導,俄國總統普亭27日建議,未來應該將烏克蘭交給國際組成的臨時政府暫時管理,直至重新舉行大選並簽署停火協議為止。

路透引述俄國媒體報導,普亭在北部港口摩曼斯克港(Port of Murmansk)發表演說表示,相信已改善與俄羅斯關係的美國總統川普,真誠地希望結束這場持續3年多的衝突,且俄羅斯在戰爭中也朝著目標穩步前進。

普亭對臨時政府的發言,顯然解決了他長期以來的不滿,也就是烏克蘭當局不是合法的談判對象,因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2024年5月任期結束後仍然掌權。

普亭在港口與水手們進行會談時表示,「原則上,當然,可以在聯合國、美國、歐洲國家和我們的合作夥伴的主持下,在烏克蘭建立一個臨時政府。成立臨時政府後,將可舉行民主選舉並將治理權交給一個有能力且獲得人民信賴的政府,然後才可以與他們進行對話討論和平條約。」

普亭表示,川普努力與俄羅斯進行直接談判,這表明這位新總統想要和平,而這與他的前任拜登不同,拜登迴避接觸。

俄羅斯媒體引述普亭的發言指出:「我認為,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基於多種原因,真誠地希望結束衝突。」

普亭表示,俄羅斯贊成「透過和平手段和平解決任何衝突,包括這場衝突,但不是由我們付出代價」。

普亭說,「在整個軍事接觸線上,我們的部隊掌握著戰略主動權」,並指俄羅斯正在「堅定而自信地」朝著實現目標邁進。

普亭也表示,俄羅斯準備與包括北韓在內的許多國家合作,協助結束烏克蘭戰爭。西方和烏克蘭消息人士稱,超過1萬1000名北韓軍隊已被派往莫斯科西部庫斯克地區增援俄羅斯軍隊,但莫斯科尚未證實。

(聯合新聞網)
--
*戰爭變革 俄醫學研究指傷兵75%的傷亡 來自烏無人機攻擊

俄烏戰爭迄今已逾3年,外媒報導,近期俄羅斯《軍事醫學評論》研究指出,在對近6000名傷兵檢查後,發現有75%戰傷因素皆源於無人機攻擊所致,僅有4%屬於槍傷,其餘則由砲彈碎片致傷,顯示現代戰爭戰場環境的變化。

軍聞網站「Defence 24」報導,俄羅斯軍醫正將烏克蘭戰爭視為一種實驗場,藉此分析美國武器系統殺傷效率,為俄羅斯部隊引入新型個人防護裝備。

報導指出,最新一期《軍事醫學評論》透過對5813名戰場受傷的俄軍士兵進行檢查調查後發現,有75.5%的傷亡是由FPV無人機造成的,另有20.5%的傷亡是由砲彈造成的,僅有4%的傷亡是由子彈造成的。

報導說,俄羅斯醫護人員強調,無人機造成的傷亡大多發生在四肢(約佔58.2%),依照他們的標準,傷亡屬於輕度(73.3%)。然而,對於這樣的解釋應該十分謹慎,因為俄羅斯國防部的指導方針明確指出,應該避免使用「重傷」評估,因為這需要支付大量賠償。

此外,醫療服務部門只對那些成功撤離到醫院的人員進行了調查,沒有人統計戰鬥中陣亡的士兵,或是無法撤離的傷者。俄羅斯傷者到達合格外科救治地點的平均時間為14.5小時,多數重傷士兵沒有機會接觸醫療專家。

報導指出,俄羅斯軍醫在分析調查研究結果後也得出一些結論,也就是防彈背心和頭盔等個人防護在塹壕戰中變得更加重要。因為頭部受傷者多來自顏面受損,胸部則是擦傷和閉合性肋骨骨折。

另外在塹壕戰中,研究指出,重傷、極重傷和穿透性傷口的比例有所減少,輕傷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傷員從送達醫院到接受合格外科救助階段所需的時間也延長了。報告稱,「半數輕傷人員沒有離開戰區就返回了部隊」。其餘56.7%的患者,約有一半在附近的醫院接受治療,只有25%的患者被送往後方接受治療。但這也代表俄羅斯士兵遭受不公平對待,他們的指揮官不允許傷者離開前線。

*俄羅斯促成立「臨時機構」終結烏俄戰火 普廷怒指澤倫斯基違法續任

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近日提出一項和平解決烏克蘭戰爭的構想,建議在烏克蘭成立一個臨時管理機構,以舉行民主選舉並簽署關鍵協議,推動結束戰事。

根據《路透》報導,普廷質疑現任烏克蘭政府的合法性,指出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已於2024年5月任期屆滿,卻仍持續執政。他主張應在聯合國、美國、歐洲國家及俄羅斯夥伴的共同架構下,設立臨時管理機構,組成一個能獲得人民信任的政府。

普廷也提到對美方的期待,他表示相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真心想結束這場已持續三年多的衝突。他批評前任總統拜登(Joe Biden)迴避與俄方接觸,反觀川普則展現出願意直接對話的誠意,顯示對和平的渴望。

普廷強調,俄羅斯支持透過和平手段解決衝突,但前提是不會犧牲自身利益。他聲稱,俄軍在前線掌握戰略主動權,正「穩定且自信地」朝既定目標推進。

此外,普廷透露俄方正與北韓等國合作,以尋求戰爭解決之道。烏克蘭方面消息指出,已有約1萬1000名北韓士兵被派往俄羅斯西部的庫爾斯克地區,協助強化俄軍實力。

普廷最後談到俄歐關係,稱俄國仍願與歐洲合作,但批評歐洲國家「言行不一」,指責其「試圖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並表示俄方已對此習以為常。他強調,未來不應因過度信任合作夥伴而再度犯錯。

(自由電子報)
--
*普亭提議建烏臨時政府 再談停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美國三方針對停火協議持續進行會談。俄羅斯媒體廿八日報導,俄國總統普亭廿七日建議,未來應該將烏克蘭交給國際組成的臨時政府暫時管理,直至重新舉行大選,並簽署停火協議為止。

路透引述俄國媒體報導,普亭在北部港口摩曼斯克港發表演說表示,他相信美國總統川普真誠地希望結束這場持續三年多的衝突,且俄羅斯在戰爭中也朝著目標穩步前進。

普亭多次表示現在的烏克蘭當局不是合法談判對象,因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二○二四年五月任期結束後仍然掌權。

普亭表示,「原則上,當然,可以在聯合國、美國、歐洲國家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主持下,在烏克蘭建立一個臨時政府。成立臨時政府後,將可舉行民主選舉並將治理權交給一個有能力且獲得人民信賴的政府,然後才可以與他們進行對話討論和平條約」。

普亭表示,川普努力與俄羅斯進行直接談判,這表明川普想要和平,而這與他的前任拜登不同,拜登迴避接觸。

普亭說,他認為川普「基於多種原因真誠地希望結束衝突」,俄羅斯贊成「透過和平手段解決任何衝突,包括這場衝突,但不是由我們付出代價」。

普亭說,「在整個軍事接觸線上,我們的部隊正掌握著戰略主動權」,並指俄羅斯正在「堅定而自信地」朝著實現目標邁進。

普亭也表示,俄羅斯準備與包括北韓在內的許多國家合作,協助結束烏克蘭戰爭。西方和烏克蘭消息人士稱,超過一萬一千名北韓軍隊已被派往莫斯科西部庫斯克地區增援俄羅斯軍隊,但莫斯科尚未證實。

*美傳欲控制烏投資案 踢歐洲出局

彭博社廿八日報導,美國政府要求烏克蘭簽署一項新經濟協議,力圖控制烏克蘭未來所有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礦產投資,還可能對烏克蘭其他盟友的任何行動行使否決權,破壞烏克蘭加入歐盟努力。

彭博社獲取的一份文件草案顯示,川普政府要求根據與烏克蘭修訂後的夥伴關係協議,對所有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案的投資享有「優先要約權」。

若烏克蘭接受,這項美烏夥伴關係協議將賦予美國巨大權力,控制烏克蘭投資案,包括公路和鐵路、港口、礦場、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重要礦產開採。這將代表美國對烏克蘭的經濟影響力空前擴展。

根據該協議,美國將獲得特別重建投資基金的利潤優先索取權。最重要的是,該文件指出,美國將二○二二年二月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以來向烏克蘭提供的「物質和財政利益」,視為美國對該基金的貢獻。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份美烏經濟協議新草案,要烏克蘭放棄一系列經濟項目的日後收益,補償美國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所提供的援助。烏克蘭稱美援金額為一千億美元,但美國總統川普所講的數字是三千五百億美元。

彭博社說,基輔政府必須將所有新的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案收益的百分之五十投入該基金。草案規定,美國有權獲得全部利潤和百分之四的年回報率,直到收回投資為止。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廿七日在巴黎與歐洲領導人參加峰會時說,需要「詳細研究」美國提出的協議,稱雖然現在說已經達成協議為時過早,但烏方支持與美國合作,不想發出任何一個可能促使美國停止援助烏克蘭的信號。

澤倫斯基二月廿八日訪美原本要簽署礦產協議,但當天與川普吵翻後沒能簽成,而新版協議比先前的礦產協議更加廣泛與嚴苛。

美國財長貝森特廿六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證實,美方已將修改後的協議新版本提交烏克蘭政府審閱。知情人士透露,新版美烏經濟協議草案不含任何安全保障。

華爾街日報說,烏克蘭尋求美國於俄烏停火談判發揮主導作用,川普政府這份新協議恐給人落井下石之感。

(聯合報)
--
*美有意掌控烏克蘭基建、礦產 享有「優先要約權」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政府向烏克蘭提出新協議,想掌控烏克蘭未來所有重大的基礎設施和礦產投資,不但可能排擠基輔其他盟友,還會破壞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努力。

根據彭博獲取的一份文件草案顯示,川普政府要求根據與烏克蘭修訂後的夥伴關係協議,對所有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案的投資享有「優先要約權」(right of first offer)。

若烏克蘭接受,這個夥伴關係協議將賦予美國巨大權力,控制烏克蘭投資案,包括公路和鐵路、港口、礦場、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重要礦產開採。這將代表美國對烏克蘭的經濟影響力空前擴展。

根據該協議,美國對特別重建投資基金的獲利享有優先索取權。最重要的是,該文件指出,美國將2022年2月烏克蘭戰事全面爆發以來向該國提供的「物質和財政利益」,視為美國對該基金的貢獻。

報導指出,基輔政府必須將所有新的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案收益的50%投入該基金。草案規定,美國有權獲得全部收益外加4%的年回報率,直到收回投資為止。

雙方仍在繼續討論中,最終草案可能包括對條款的修訂。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烏克蘭很可能在本周做出回應,提出修改意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7日在巴黎與歐洲領導人參加峰會時說,需要「詳細研究」美國提出的協議,稱雖然現在說已經達成協議為時過早,但烏方支持與美國合作,不想發出任何一個可能促使美國停止援助烏克蘭的信號。

對此,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仍致力於迅速達成協議,確保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持久和平。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指出,礦產協議為烏克蘭提供與美國建立持久經濟關係的機會,是長期安全與和平的基礎,將加強兩國關係且受益於雙方。

另一方面,俄羅斯與美國4月中旬將在沙國展開第二輪俄烏和談會商,俄國總統普丁建議,未來應該將烏克蘭交給國際組成的臨時政府暫時管理,直至重新舉行大選並簽署停火協議為止。

(經濟日報)
--
*普廷又提協商條件 要與烏「臨時政府」和談

俄羅斯總統普廷廿八日訪問西北部城市莫曼斯克期間,提出達成烏俄和平協議新主張:籌組一個由聯合國、美國和歐洲及莫斯科盟國監管的烏克蘭臨時政府,舉行選舉並做為可信任的協商對象;意味著普廷不願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政府談判。

拒與澤倫斯基政府和談
烏克蘭在二○二二年遭俄羅斯侵略後,實施戒嚴令並暫停選舉,使得二○一九年就任的澤倫斯基,在五年任期結束後繼續擔任總統。普廷藉此主張澤倫斯基不具有合法領導人身分,美國總統川普也曾批評其為「未經選舉的獨裁者」。

據俄國媒體引述,普廷向海軍人員說明構想,「當然,在烏克蘭的臨時政府原則上置於聯合國、美國、歐洲國家和我方盟友的照看之下」、「這是為了舉行國內選舉,產生出享有人民信任的有能政府,接著與對方啟動和平條約的協商」。

普廷強調,俄軍在烏克蘭前線握有「戰略主動權」,「有理由相信我們將終結對方」。

另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川普政府已經向烏克蘭提出更具規模的新礦產協議,不但仍未向基輔提供未來安全保證,還要求烏國把境內國有、私人企業管理的自然資源使用收益,全數投入聯合投資基金之中。早前的版本為投入國有天然資源未來採集收益的五十%。

新協議還規定賦予美國礦產優先採購權,並在收回自二○二二年烏俄戰爭爆發後美國提供的援助總額後,烏克蘭才能取得基金收益權限。聯合投資基金將設有美方三名、烏方兩名共五人董事會,基金會兌為外幣並移轉海外,由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管理。

澤倫斯基日前已透露正在檢視美政府提出的重大新協議條文,並於廿七日提到,雖然美國「不斷」更動條文,但不希望讓華府認為基輔反對礦產協議。

*歐洲派兵駐烏 法稱有權回應俄國

峰會聚焦維和 美態度冷淡
法國總統馬克宏廿七日在巴黎愛麗榭宮主持歐洲峰會,匯聚約卅國領袖商討烏克蘭長期安全策略;核心議題為組建「意願聯盟」部署歐洲部隊,旨在嚇阻俄羅斯。馬克宏強調,這支部隊若遭遇俄方攻擊將有權「回應」;此言論超越傳統維和定義,在美國態度保留下引發高度關注。馬克宏同日宣布,將提供烏國價值廿億歐元(約七一三億台幣)的新一輪軍援,包括輕型戰車、防空飛彈與反戰車武器,展現歐洲自主決心。

駐守重要城鎮 而非前線
峰會聚焦烏俄潛在停火後的持久和平保障。馬克宏與英國首相施凱爾積極主導,試圖協調歐洲一致立場。馬克宏強調歐洲部隊不會駐守前線或與俄軍正面交鋒,而是進駐重要城鎮或戰略據點,做為「持久和平的保障」,以達到威懾效果。但他隨即明確表示,若部隊駐地遭受俄羅斯全面侵略,士兵陷入衝突情境,將採取行動回應。這一說法突破傳統維和架構,暗示部隊職權或許不只限於威懾或被動防禦。

馬克宏在峰會結束後表示,派遣武裝部隊的提議,因為有些國家「沒有能力」,以及有些國家顧慮「政治環境」,並未獲得所有歐洲盟友同意,「但我們不需要一致同意來實現它」。他強調,在法、英引領下,將會由幾個歐洲國家組成的部隊部署到烏國,「他們不是維和部隊,也不會部署在前線或取代烏軍」。法、英將派代表團前往烏國,就這支部隊的部署地點展開談判。

美擬提高制裁 增談判優勢
相較於歐洲的積極籌劃,美國川普政府態度明顯冷淡。其特使魏科夫批評歐洲派兵構想「過於簡單化」。美國務卿魯比歐表示,將審慎評估俄羅斯提出的停火條件,但警告和平之路漫長複雜,最終方案待川普總統定奪。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川普總統不排除在必要時提高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增強談判優勢,並透露美烏持續推進經濟合作,預計下週可能簽署一項涉及關鍵礦產的收入共享協議。

北韓今年再增兵三千赴俄
關於部署細節,法國官員指出,可能選項包含在遠離前線的烏克蘭中部第聶伯河沿岸部署萬人以上規模部隊,或於西部地區設置支援力量。英國估計兵力需求介於一萬至三萬人,這對冷戰後軍力有所縮減的歐洲國家構成挑戰。另,南韓軍方披露,北韓今年再向俄羅斯增派三千名士兵,連同先前派遣的一萬一千人及持續供應的飛彈、火砲,使區域穩定局勢更趨複雜。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