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250323 中東危機篇

更新時間:16:52

*以色列空襲加薩南部 據報擊斃哈瑪斯政治領袖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政治領袖巴達威據報今天命喪於以色列在加薩南部汗尤尼斯的空襲行動之中。以軍18日在加薩發動全新軍事行動後,當地居民通報砲火攻勢正日益升高。

路透社引述親哈瑪斯(Hamas)的媒體報導指出,以色列空襲行動擊斃哈瑪斯政治辦公室的巴達威(Salah al-Bardaweel)和其妻;以色列則尚未置評。

以色列18日對控制加薩的哈瑪斯發動全新空襲和地面行動,不僅打破了先前2個月的相對風平浪靜,也等於是違背了停火協議,讓當地民眾再度打包逃命。

今天清晨,以色列飛機打擊多個目標之下,爆炸聲迴盪於加薩走廊北中南部。目擊民眾說,18日開始的這波攻擊行動有愈演愈烈之勢。

哈瑪斯在聲明中指控以色列暗殺巴達威。他們說,巴達威與妻子原本在祈禱,未料以色列的飛彈擊中夫妻倆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的帳篷庇護所。

哈瑪斯說:「他的鮮血,他愛妻與其他烈士的鮮血,將掀起解放及獨立之役。可恥的敵人無法瓦解我們的決心和意志。」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一再表示,加薩戰爭的主要目標是摧毀哈瑪斯這個武裝和執政實體。他先前表示,新一波攻勢意在迫使哈瑪斯釋放剩餘人質。

哈瑪斯政府實質領導人艾達利斯(Essam Addalees)、內部安全負責人瓦特法(Mahmoud Abu Watfa)等多名官員,據信都已命喪以軍18日的襲擊行動之中。

巴勒斯坦衛生部門人員指出,18日有至少400人罹難,其中超過半數為婦孺。

哈瑪斯指控以色列拒絕展開有關終結戰爭、自加薩撤兵的談判工作,都是違反1月停火協議之舉。即使如此,哈瑪斯表示,他們仍願意協商、研究美國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提出的「過渡」方案。

*以色列砲轟黎巴嫩 停火協議全遭推翻

中東歷經短暫停火後,又全面陷入戰火!以色列軍隊近日指控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領土開火,因此發動空襲回擊,但遭到真主黨否認,此事陷入羅生門。

以色列與黎巴嫩好不容易於去年底停火,加上以哈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停火,外界原本認為中東衝突將告一段落,但隨著以色列與黎巴嫩、加薩互轟,停火恐將全部泡湯。

真主黨否認違約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以色列軍方22日表示,數發火箭彈從黎巴嫩境內對以色列進行轟炸,讓以色列回以空襲報復,以色列聲稱將哈瑪斯的數個火箭發射區與指揮中心炸毀;黎巴嫩衛生部則表示7人死亡、40人受傷。但黎巴嫩境內從最大的真主黨,到其餘幾個小團體都否認轟炸以色列。

真主黨表示,他們還有遵守由美國與法國主導的停火協議。該停火協議規定,真主黨需要解除武裝與軍隊撤離,以色列擇要處離以黎衝突中的佔領區,但停火後以色列卻多次對占領區發動小規模攻擊,聲稱是為了避免真主黨重新武裝,讓黎巴嫩政府與真主黨都指控以色列違反停火協議。

以色列內閣難停火
聯合國於黎巴嫩的維和部隊則呼籲以色列與黎巴嫩都要克制,但目前看來情況很不妙。《CNN》提到,以色列國內的極右派在戰爭內閣扮演重要角色,而極右派很反對停火協議,加上以色列政黨分散,總理納坦雅胡需要少數派系支持才能穩定執政,讓與黎巴嫩和哈瑪斯的停火協議都不容易維持。

此外,美國雖然促成加薩與黎巴嫩停火,但先前以色列再次空襲加薩走廊時,有獲得美國的支持。加上美國近日也正對葉門的胡塞叛軍進行空襲,雖然以色列的陸地部隊並未重新進入加薩,但外界擔心近日的升溫會讓戰事重回過去的激烈。

*開除國安局長掀抗議 內唐亞胡:以色列仍是民主國家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今天表示,儘管國家安全局局長遭解職,以色列仍將是個民主國家。

內唐亞胡本月16日以「持續缺乏信任」為由,說明他為什麼決定將巴爾(Ronen Bar)解職。以色列政府接著21日發布聲明指出,「政府一致通過總理內唐亞胡結束國家安全局(Shin Bet)局長巴爾任期的提案」。

以色列最高法院21日也旋即發布禁制令,暫時凍結巴爾遭解職的決定。

法新社報導,內唐亞胡今天在一段影片談話中表示:「巴爾不會繼續擔任國家安全局長,不會有內戰發生,以色列仍將是一個民主國家。」

數以萬計民眾多日來響應耶路撒冷(Jerusalem)與特拉維夫(Tel Aviv)的示威活動,抗議巴爾被開除;批評人士認為政府此舉是企圖削弱國家機構。

*哈瑪斯政治領袖遇襲身亡!內唐亞胡顧問:打到哈瑪斯求饒釋放59人質

路透報導,以色列23日空襲加薩南部汗尤尼斯,造成哈瑪斯政治領袖阿巴德威爾(Salah al-Bardaweel)身亡。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外交政策顧問揚言,持續打擊哈瑪斯目標直到所有人質返回家園。

路透引述當地居民回報,自從以色列在18日恢復打擊哈瑪斯以後,相關軍事行動逐漸升級。

親哈瑪斯媒體證實阿巴德威爾罹難消息,他是哈瑪斯政治局成員,其妻子也在空襲中喪生。

另外,以色列新消息報電子媒體YNET報導,內唐亞胡資深顧問佛克(Ophir Falk)認為,軍事壓力成功在2023年11月首度讓哈瑪斯接受停火,當時約有80名人質獲釋。

因此佛克認為,現在最理所當然的辦法是透過軍事壓力,施壓哈瑪斯釋放剩餘59名人質。他表示:「當時哈瑪斯願意回到談判桌是因為軍事壓力,而這就是以色列軍方現在正在做的事。」

*內唐亞胡欲解職國安局長 在野黨擬號召全國罷工

以色列在野黨領袖拉皮德今天表示,如果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拒絕遵守最高法院凍結其解職國家安全局局長的決定,將呼籲全國發動罷工。

法新社報導,拉皮德(Yair Lapid)向成千上萬示威民眾表示,如果政府「決定不服從法院裁決,它將淪為一個無視法律的政府。如果真發生這種情況,全國應當停擺」。

路透社說,成千上萬以色列民眾今天在特拉維夫示威,抗議內唐亞胡政府解職國家安全局(Shin Bet)局長巴爾(Ronen Bar),並恢復在加薩的戰事。

內唐亞胡本週表示,他已對自2021年起領導國家安全局的巴爾失去信心,並計劃於4月10日將他解職,此舉引發連續3天的抗議。

以色列最高法院昨天發布禁制令,暫時凍結執行解職的決定。

內唐亞胡駁斥該決定是出於政治動機的指控,但批評者指責他試圖解職巴爾,以削弱支撐以色列民主的機構。

以色列本週重啟加薩戰事,打破此前的停火協議;該協議實現哈瑪斯(Hamas)關押的人質換取以色列監獄中的巴勒斯坦囚犯,並為飽受戰火摧殘的加薩走廊帶來短暫的喘息。

在特拉維夫的哈比馬廣場(Habima Square),示威者揮舞著藍白相間的以色列國旗,呼籲達成協議,以釋放仍被哈瑪斯關押在加薩的以色列人質。

一名63歲的抗議者對路透社表示:「以色列最危險的敵人是內唐亞胡。20年來,內唐亞胡不曾關心這個國家,也不曾關心國民。」

*以色列1天內2度襲黎巴嫩 至少8人喪命

以色列今天以遭到黎巴嫩政治與軍事組織真主黨跨境火箭襲擊為由,對黎國先後發動兩波攻勢,造成當地至少8人死亡。真主黨則否認跟稍早的跨境火箭襲擊有關。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國防部表示,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與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下令,「針對位於黎巴嫩的數十個真主黨(Hezbollah)目標展開第2波攻擊」。這是以黎兩國自去年11月27日停火以來最大規模行動升級。

以色列軍方指出,第2波攻擊是為「回應以色列遭到火箭襲擊,也是延續今天上午第1波(對黎巴嫩南部)的攻擊」。

黎巴嫩官媒國家通訊社(NNA)報導,黎國南部城鎮圖藍(Touline)白天遭以色列攻擊,5人因此喪命,其中包含1名女孩。

國家通訊社稍後提到,以色列攻擊泰爾市(Tyre)導致3人喪生、多人受傷。泰爾市是以方打擊黎巴嫩南部與東部的第2波攻勢目標。

一名安全部門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一位真主黨官員是以色列襲擊泰爾市的目標,但並未證實此人是否已被擊斃。

協助斡旋以黎停火的法國譴責火箭襲擊行動,也敦促以色列展現「克制」。約旦則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行動,「阻止以色列侵略黎巴嫩」。

*以色列國安局長遭開除掀抗議 最高法院決定暫緩

以色列最高法院今天發布禁制令,暫時凍結國家安全局(Shin Bet)局長巴爾(Ronen Bar)遭解職的決定。抗議群眾已連續第4天上街反對巴爾遭開除。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Netanyahu)上週宣布,他已對巴爾失去信心,打算將他解職。本週,數以萬計民眾響應耶路撒冷與特拉維夫的示威活動,抗議巴爾遭開除;批評人士認為政府此舉是企圖削弱國家機構。

企業家阿爾寧(Uri Arnin)在尼坦雅胡的耶路撒冷住所外抗議,他說:「我看到的是,我們過去所認識的以色列的路將走到盡頭。我們非常擔憂,這可能是以色列作為民主國家的最後日子。」

他說:「我們來到這裡試圖改變方向,但可能性並不高。」

根據法院聲明,最高法院的裁決將讓法院審議反對將巴爾革職的請願,最遲將在4月8日做出裁決。開除巴爾的提案是在本月20日獲得內閣批准。

發起請願的運動人士表示,將巴爾解職的行動,以及國安局對卡達與尼坦雅胡辦公室幕僚之間疑似有財務關係的調查,都存在明顯的疑慮,但還不止於此。

本身是律師的以色列「優質政府運動」(Movementfor Quality Government)創辦人沙拉嘎(Eliad Shraga)說:「這不僅僅與巴爾有關,甚至不僅僅與尼坦雅胡核心圈和卡達之間的可疑關係有關。」「優質政府運動」是反貪腐組織,發起請願反對將巴爾解職。

沙拉嘎說:「這實際上與以色列民主息息相關,這關係到法治。」

在巴爾遭到解職之前,尼坦雅胡支持者與國安局人士相互敵對了兩年多,雙方因導致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2023年10月7日攻擊事件發生的疏失相互指責,關係急轉直下。這起攻擊案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嚴重的安全災難,也是加薩戰爭的導火線。

巴爾曾是代表以色列談判停火與人質釋放的主要人員之一,他曾暗示將在任期於18個月內結束前辭職,承擔國安局未能預先阻止哈瑪斯攻擊的責任。

尼坦雅胡在國會擁有堅定的多數優勢,且在強硬派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Gvir)回歸的支持下,一直都對抗議活動置之不理。

尼坦雅胡在社群媒體平台X上發文說:「不會有內戰!以色列是一個法治國家,依據法律,由以色列政府來決定誰將領導國家安全局。」

*葉門叛軍發射飛彈 以色列軍方稱已攔截

以色列軍方表示,以軍21日攔截一枚從葉門射出的飛彈。以軍前一天才擊落2枚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武裝分子發射的彈道武器。

與伊朗結盟的「青年運動」宣稱射彈是他們所為,青年運動軍事發言人薩里(Yahya Saree)22日凌晨透過電視轉播的聲明表示,他們朝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Tel Aviv)附近的班古里昂機場(Ben GurionAirport)發射一枚彈道飛彈。

路透社報導,薩里稱這次攻擊是青年運動48小時內對以色列發動的第3次打擊。

薩里向航空業發出警告,稱班古里昂機場「對航空旅行來說已不再安全,在以色列結束對加薩(Gaza)侵略及封鎖解除前,還會持續攻擊」。

不過班古里昂機場網站似乎如常運作,排定的航班正常列出。

青年運動軍事發言人薩里還說,青年運動在紅海對美國航艦杜魯門號(USS Harry S. Truman)發動攻擊,不過沒有提供相關證據。

青年運動為反擊美國本月稍早的攻擊,日前矢言要升高攻擊情勢,包括鎖定以色列。美軍的攻擊可謂總統川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在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造成至少50人身亡。

青年運動已誓言擴大攻擊以色列目標,以報復經幾週相對平靜後,以色列又對加薩恢復空襲,造成數百人喪生。

*以色列防長揚言併吞局部加薩 逼哈瑪斯釋放人質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今天揚言,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若不釋放剩餘關押在加薩走廊(GazaStrip)的以色列人質,他們就要併吞加薩走廊部分地區。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本月18日恢復空襲加薩走廊,破壞這個飽受戰火蹂躪的巴勒斯坦自治區自1月19日停火協議生效以來相對的平靜。

知悉停火談判的巴勒斯坦消息人士今晚告訴法新社,哈瑪斯已收到埃及和卡達調停人員提案,內容提到「根據協定的時程」恢復停火以及互換人質和囚犯。

消息人士說,這項提案「包含人道援助進入」加薩走廊。以色列自本月2日以來封鎖通道。

以哈第1階段停火協議本月1日到期,以色列以間接談判後續停火卡關為由恢復大規模轟炸加薩。

加薩民防局表示,以色列今天空襲造成11人喪生,包括黎明前空襲奪3命,白天再釀8死。

加薩民防局昨天說,自以色列恢復轟炸以來已有504人喪生。

卡茲(Israel Katz)今天在聲明中說:「我下令(軍隊)攻占更多加薩地區…哈瑪斯愈不願釋放人質,將失去愈多地盤,以色列將會併吞這些地區。」

卡茲也揚言,要是哈瑪斯不從,以色列將會「擴大加薩周圍緩衝區,藉由永久占領保護以色列平民區和軍人」。

(聯合新聞網)
--
*以色列空襲加薩 哈瑪斯政治領導人身亡

以色列日前重啟對加薩地區的空襲行動,形同打破先前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達成共識的停火協議。哈瑪斯指出,以軍23日空襲加薩南部的汗尤尼斯(Khan Younis),造成哈瑪斯政治領導人巴達維爾(Salah al-Bardaweel)及其妻子身亡。

根據《路透》報導,哈瑪斯在一份聲明中指責以色列暗殺了巴達維爾,據稱當時巴達維爾正與妻子一起祈禱,1枚以色列飛彈擊中了他們位於汗尤尼斯的帳篷。

哈瑪斯高層的媒體顧問阿爾諾諾(Taher Al-Nono)也在臉書的一則貼文中哀悼巴達維爾之死。親哈瑪斯媒體表示,巴達維爾是哈瑪斯政治辦公室的其中一員,23日死於以軍空襲。

除其他數名官員外,哈瑪斯目前實際上的領導人埃阿達利斯(Essam Addalees)和內部安全負責人瓦特法(Mahmoud Abu Watfa)都在18日的以色列空襲中喪生。巴勒斯坦衛生官員稱,18日至少有400人死亡,其中一半以上是婦女和兒童。

*以黎戰火重燃? 以軍空襲釀8死、稱真主黨射火箭彈

中東地區近期戰火再度重燃,以色列軍方除了在加薩走廊進行地面軍事行動,22日針對黎巴嫩境內發動空襲及砲擊,以方宣稱目標是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據點,以黎雙方的停火協議正面臨考驗。

綜合外媒報導,以色列方面宣稱,之所以針對黎巴嫩展開軍事行動,是因為先前有6枚火箭彈從黎巴嫩方向飛往以色列,其中有半數被攔截。作為報復行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命令軍方,針對黎巴嫩數十個目標採取「有力行動」。以色列軍方宣稱,其攻擊目標是「真主黨指揮中心、基礎設施、火箭發射器和武器儲存設施」。

真主黨否認參與22日的攻擊行動,表示與火箭彈發射行為無關,目前仍致力於維持停火、遵守停火協議,並指責以色列利用火箭攻擊黎巴嫩作為「藉口」。黎巴嫩衛生部表示,以軍22日的兩波空襲造成至少8人死亡、另有40人受傷。

*打擊胡塞又威懾伊朗 美軍擬派第二個航艦打擊群挺進中東

美軍近期加大對胡塞武裝(Houthis,另譯為青年運動)的打擊力道,根據《美聯社》21日報導,美軍擬再派「卡爾文森號」航艦打擊群挺進中東,短期內將與「杜魯門號」航艦並肩扛起該地防務,如此可望發動更大規模的打擊攻勢,也向支持胡塞武裝的伊朗,發出明確的威懾信號。

《美聯社》21日的報導引述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匿名說法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上周簽署命令,要求現於中東執行任務的「杜魯門號」再延長進駐1個月以上,已比原訂返回美國的期限展延3個月;原在印太地區活動的「卡爾文森號」航艦打擊群則將趕赴中東,強化對胡塞武裝的打擊能力,這將是美軍在半年內,第二度在中東部署雙航艦。

報導陳述,「卡爾文森號」航艦打擊群預計在4月初抵達中東,在此之前,該打擊群近期與日本海、黃海一帶,與日本、南韓軍隊演訓,待部署於中東後,當地指揮官將可調度更多兵力進行偵巡、打擊任務,也向胡塞武裝的主要支持者伊朗,發出明確的威懾信號。

美軍上一回在中東部署二個航艦打擊群,要回溯到去年10月左右,當時,以色列擊殺數名黎巴嫩真主黨高層,導致區域局勢升溫,因此,美軍派遣林肯號航艦、杜魯門號航艦一同在中東戒備,不過再過一個月,林肯號即啟程返回太平洋及美國西岸。

卡爾文森號航艦是尼米茲級航艦的三號艦,排水量超過10萬噸,可至多搭載90架定翼機與直升機;為該級第八號艦的「杜魯門號」上月與散裝貨輪發生碰撞意外,致使艦體部分受損,但經過緊急修復,對於戰機起降等任務幾無影響。

*對美緊張升高 伊朗在波灣3島嶼部署飛彈系統

伊朗官方媒體今天報導,伊朗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在波斯灣3個戰略島嶼上部署新型飛彈系統,還說它們可以瞄準附近的「敵方基地、船隻和資產」。

法新社報導,這些武器部署在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附近的大通布島(Greater Tunb)、小通布島(Lesser Tunb)和阿布穆沙島(Abu Musa)。荷莫茲海峽是全球重要的航道。

伊朗革命衛隊最近在該地區舉行軍事演習。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致函伊朗敦促恢復核談判,並警告,如果伊朗拒絕,美國可能採取軍事行動。

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司令湯西里(Alireza Tangsiri)表示,「我們有一個策略,必須武裝」該島群,「並使其發揮作用」。

他對國家電視台表示:「我們有能力攻擊該地區的敵方基地、船隻和資產。」

新系統「可以完全摧毀600公里內的任何目標」。

*加薩局勢趨緊 以色列軍方第4天發動攻擊

以色列軍方今天再度攻擊加薩(Gaza),示警當地居民儘快撤離。加薩民防機構指出,以色列已第4天對這個巴勒斯坦領土發動攻擊,今天攻擊已造成11人死亡。

法新社報導,以軍將對加薩南部發動攻擊,攻擊前發出警告,要求當地居民立即撤離。

以軍發言人阿德雷(Avichay Adraee)在社群媒體X發文指出:「致薩拉丁(al-Salatin)、卡拉馬(al-Karama)和艾爾瓦達(al-Awda)地區居民,這是攻擊前的初期警告。恐怖組織重返人口稠密地區,並從當地發射火箭。」

他表示:「為了你們自身安全,請立即向南方前往已知的避難所。」

(自由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