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070615

台師大等11系所 評鑑未過

國內第一次辦理的系所評鑑結果今天公布,第一批接受評鑑的17所大學校院,共有台師大、彰師大、台北教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南藝術大學等七校11個系所,被評鑑「未通過」。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評鑑未通過的11個系所,暑假過後的96學年度,學雜費要調降1%,而且明年要減招,減招名額近期內會開會決定。

他強調,11個評鑑不過的系所,如果明年再評鑑還是不通過,不但系所要停招停辦自動退出大學招生市場,老師也會飯碗不保,全部資遣。

這項系所評鑑,是教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辦理。第一批接受評鑑的17所大學校院,都是公立體育、教育、藝術類學校,362個系所有279個系所系所評鑑「通過」,占七成七;71個系所「待觀察」,比率近兩成,「未通過」的有11個系所,占3%。

被評鑑「未通過」的11個系所,主要原因是專任教師人力不足、學生學習空間及資源不足、系所目標不明確、課程設計無法反映系所目標、缺乏自我改善機制,而且問題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和教學品質。

高教評鑑中心表示,今年起至98年度,將陸續評鑑53所公私立一般大學校院,99年度評鑑軍警校院。系所評鑑結果今天起公布在評鑑中心網站(http://www.heeact.edu.tw)。


(聯合晚報)
--
我國多益成績 比輸鄰國

根據ETS(美國語言測驗社)最新調查,台灣商用英語多益(TOEIC)成績與亞洲母語非英語的國家相比,不論是2005年或2006年,排行都為第七名,輸給菲律賓,印度、土耳其、中國、香港、韓國等國家,只贏了泰國、日本及沙烏地阿拉伯。

多益和托福都是ETS所辦理的英文檢測,以商用英語為主。ETS每年均提出「台灣與國際職場英語能力差距報告」,以了解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的整體差距等三項指標,供企業做為公司建立「職位英語標準」的參照依據。

ETS台灣區代表王星威表示,今天公布的調查,是將全球2005年的多益成績,與台灣2005及2006兩個年度的成績作比較。

從台灣與亞洲母語非英語的10個國家相較,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2004年的多益成績是550 分,2005年則是573分,進步了23分;更比台灣2005年的成績多44分,比2006年的多出51分,可見大陸國際化的速度及程度。

王星威指出,印度的多益成績排名第二,是725分,反映出印度最近崛起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高素質英文人才。

他說,下個世代的台灣產業及人才,只有追上鄰國職場英語能力,並成為國際化企業的主管人才,才能參加下一波的全球產業競爭與國力競賽。在好萊塢揚名李安、雅虎楊致遠,及最近返台的YouTube陳士駿都是最好的例子。


(聯合晚報)
--
十大死因 唯獨自殺率上竄

衛生署昨天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廿五年蟬聯十大死因首位,平均每十三分五十秒奪走一條人命。值得留意的是,與前年比較,除自殺死亡率增加一點一個百分點外,其他死亡率都下降。

去年國人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病變、自殺、高血壓性疾病。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除自殺外,其他死亡率都比去年減少,其中又以慢性肝病、糖尿病、肺炎的死亡率降幅最為明顯。

連續七年進入十大死因的自殺,去年奪走四千四百零六條人命,平均兩小時左右就有一人自殺身亡。其中七成是男性,男性自殺身亡人數是女性的二點三四倍。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鄭泰安分析,雖然自殺死亡率增幅略降,但還要再持續觀察,才能說真正趨緩。

十五到廿四歲的青年族群,去年就有兩百卅七人死於自殺,高居該年齡層死因第二位,僅次於事故傷害,廿五到四十四歲的壯年人口,自殺也高居死因第三位,前兩名分別為惡性腫瘤和事故傷害。

另外,去年也有五名少女、四名少年選擇以自殺結束短暫生命,其中五人上吊身亡、一人跳水、三人跳樓,自殺地點以家裡與學校為主,家長和學校老師應提高警覺。衛生署並提供安心專線:○八○○七八八九九五(請幫幫救救我)。

自殺者除了吊死、勒死的比率占最多數外,以燒炭等氣體方式結束生命的人愈來愈多,去年就占了所有自殺方式的百分之卅三點八。

鄭泰安提醒,八十六年以氣體自殺的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九十二年攀升到百分之十八點一,九十三年百分之廿二點五,九十四年百分之廿九點四,「這證明政府要求在木炭上標示警語根本沒用」。他說,衛生署應想別的法子,像在旅館增設一氧化碳偵測器等,評估是否更有助於自殺防治。


77.5歲 國人10年多活2歲

國人壽命愈來愈長了。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去年國人平均壽命約為七十七點五歲。比起十年前的七十五點五四歲,多活了兩個年頭。

去年,國內有十三萬五千零七十一人死亡,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四百九十五點四人,較前一年下降百分之六點五。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不管死亡人數或死亡率的下降幅度,都是近廿年來最大的。

他 說,從內政部初步估計數字來看,國內平均壽命持續增加,人口年齡結構也會愈來愈趨高齡化。去年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七點五歲,其中男性為七十四點五七歲,女性 達到八十點八一歲,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活六點二年。相較之下,民國八十六年的男性平均壽命為七十二點九七歲,女性則為七十八點六一歲。

衛生署資料也顯示,去年國人死亡人數中,活過八十歲才過世的人占了三成左右,六十五到七十九歲死亡的約占三成六,三成四未到老年就死亡。相較之下,前年八十歲以上死亡的比率占二成二,沒來得及老就死亡的人占了三成九。

黃旭明說,平均壽命持續增加,原因相當多,去年十大死因的死亡率除自殺微增百分之一點一,其餘都比前年減少。他分析,國人活得久,除了醫療技術進步,生活整體環境條件的改善也有關係。

(聯合報)
--
衛署公布國人十大死因 癌症仍居首 代謝症候群最駭人

衛生署公布九十五年國人十大死因與十大癌症,癌症連續第廿五年居十大死因之首。去年十三萬五千多名死亡人口中,近三成死於癌症,平均每十三分五十秒就奪走一人性命。另有三成死於與高血壓、高血糖相關的五大生活型態疾病,威脅竟略高於癌症。

九十五年整體死亡率呈現近廿年最大減幅,十大死因死亡率也都呈現下降,唯獨自殺死亡率仍較九十四年增加一.一%。整體而言,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男性為七十四.五七歲,女性八十.八一歲;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為七十三歲,比十年前增加四歲。

衛生署昨天公布九十五年國人十大死因與十大癌症,順位與去年相同。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病、自殺、高血壓相關疾病。

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部教授祝年豐指出,癌症依然是國人死因之首,但近三年可清晰看出,腦血管心臟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炎、高血壓等以及因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引起的動脈硬化疾病,對國人健康威脅更大。

十大癌症之首是肺癌

「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疾病的前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提醒,預防代謝症候群發生,應注意健康生活形態,民眾平日應更加注意自己的血糖、血脂、血壓、腰圍、血脂,以保健康。

十大癌症之首是肺癌;前五大癌症占去年所有癌症死因的六成。子宮頸癌、乳癌、胃癌死亡率下降,但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與胰臟癌死亡率增加。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分析指出,國人死亡年齡中位數為七十三歲,十大死因年齡中位數多數落在六十九歲以上,但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事故傷害、自殺是四、五十歲中壯年的主要殺手。

黃旭明指出,隨高齡化趨勢,八十歲以上高齡在死亡人口的比率顯著增加,九十五年就有三成以上,比十年前的二二%高出近一成。

四百萬國人有「三高疾病」前兆

「代謝症候群」是近年來科技及醫療的發達,人口的老化,人民生活習慣多趨向於缺乏運動、高脂等不當飲食、肥胖等因素所致,是所謂的準「三高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三高疾病一旦發生,就無法回復,代謝症候群則有機會透過積極生活形態改善。

國民健康局九十一年「三高」研究顯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十五歲以上近十五%有代謝症候群,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醫界大膽推估,恐有四百萬國人有代謝症候群。

據衛生署最新公告的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以下五項只要有三項或以上,就屬於代謝症候群。一,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二,高 血壓:收縮血壓(SBP)≧130mmHg/舒張血壓(DBP)≧85mmHg。三,高血糖:空腹血糖值(FG)≧100mg/dl。四,高密度酯蛋白膽 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五,高三酸甘油酯(TG)≧150mg/dl。

代謝症候群不需靠藥物治療,可透過積極的生活形態來改善,飲食應奉行減量、均衡、高纖、低糖、低油、低鹽原則,平日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

沉重中壯年男 自殺持續成長

九十五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去年每一小時五十九分就有一人自殺死亡,雖然年增率減少,但為所有死因中,唯一仍呈「成長」的項目。分析指出,七成自殺死亡者集中在廿五歲到六十四歲的青中壯年男性,另外一波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鄭泰安指出,中壯年男性是台灣社會、經濟壓力最沉重的一群,一九九七年起,自殺死亡率持續上升,都集中在這個族群。

他強調,台灣早已呈高齡化,老年人面臨失去健康、失能等重大生活壓力「只會越來越多」。政府應從強化台灣高齡者照護制度,支撐老者身心安定,並分析高齡自殺者背景(獨居或家人同住?在家或在機構?)做好老年自殺預防。

依衛生署資料,去年共有四四○六人自殺身亡,三○八八名男性、一三一八名女性。整體自殺死亡年增率由前一年度的二一.九%,大幅下降到一.一%,單看男性 自殺死亡率,比前一年度增加二.三%。鄭泰安說,自殺死亡率持續成長趨勢難以逆轉,九十五年自殺死亡年增率趨緩是個開始,但能持續多久,建議應至少還應觀 察二、三年。

衛生署分析資料顯示,去年自殺死亡者以廿五歲到四十四歲最多,其次是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自殺手段依序為上吊,氣體自殺(如燒炭),固、液體自殺(如喝農藥),溺水、高處跳下(跳樓)等。

鄭泰安指出,一九九七年香港興起燒炭自殺,也蔓延到台灣,當年台灣氣體自殺死亡率只有一%,但到九十四年已上升到二七.四%,九十五年持續上升到三三.八%。

(中國時報)
--
癌症連續25年 居十大死因惡首

衛生署昨天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二十五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十三分五十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此外,不論死亡人數、死亡率均為近二十年來最大降幅,尤其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糖尿病、肺炎降幅最明顯。

平均壽命增一歲

而去年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七點五歲,男性為七十四點五七歲,女性為八十點八一歲,較前年平均七十六點五歲,增加了一歲。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加,顯示台灣的人口結構日趨老化。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名和前年一致,占所有死亡人數的七十五點五%。

除了自殺 其他均下降

在十大死因的標準化死亡率方面,除了自殺外,其他疾病均下降,尤其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糖尿病、肺炎降幅最明顯,分別減少十二點八%、十一點四%、十點一%。

此外,自殺、事故傷害、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死亡平均年齡中位數,分別為四十六歲、四十九歲、五十八歲,堪稱是年輕人的殺手,影響國力甚鉅。

三高相關疾病佔五名

值得警惕的是,十大死因之中,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直接相關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分居二、三、四、八、十名,也顯示國人飲食不均衡、運動不足。

統計顯示,去年十大癌症共奪走國人二萬九千五百一十七人性命,其中子宮頸癌、乳癌、胃癌死亡率呈現下降,但其他癌症的死亡率都持續增加,尤其是口腔癌的死亡率較去年增加七點四%,衛生署呼籲紅唇族能夠戒掉嚼檳榔的習慣。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分析,子宮頸癌死亡人數下降,與推動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政策有關,政府也提供五十到六十九歲婦女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未來會持續推廣。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建議,除了子宮頸癌、乳癌之外,結腸直腸癌、口腔癌也有有效篩檢工具,衛生署提供五十至六十九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大便潛血篩檢,十八歲以上每年一次口腔黏膜篩檢,民眾可多加利用。

去年自殺率增加1.1%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十大死因之中,只有自殺的死亡率不降反增加一點一%,其他九大死因的標準化死亡率均下降。此外,去年共四千四百零六人自殺死亡,人數創歷史新高,平均每一小時五十九分就有一人自殺死亡,換算每天有十二人死於自殺。

數據顯示,自殺已成為國內年輕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以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年為例,不管男女,自殺都是死因的第二位。至於二十五至四十四歲,自殺人數更高達一千八百六十六人。此外,就連一至十四歲的少年也會自殺,去年共有九名少年自殺身亡。

在自殺死亡方式方面,上吊死亡排名第一,人數為一千四百九十八人,其次為瓦斯、燒炭、車內一氧化碳等氣體自殺、服用藥物或喝農藥自殺、跳樓、投水。

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鄭泰安分析,自殺率及自殺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恐將是未來二十年的趨勢,政府必須儘速解決國內精神醫療資源不足、老人安養照顧不完善、愈來愈多中年失業等問題。

鄭泰安提醒,瓦斯、燒炭等氣體自殺的比率從二○○三年的十八點一%攀升為去年的三十三點八%,值得憂心,反映政府在木炭包裝加註警語的政策沒有效果。

(自由時報)
--
台婦女壽命 首度超過80歲 國人死亡率降 但去年每2小時有1人自殺亡

衛 生署昨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去年國人死亡率下降幅度創二十年來最高,平均「增壽」一歲,達到七十七點五歲,男性七十四點六歲,女性更首度突破八十 歲,達到八十點八歲。而十大死因中,所有與年齡老化相關的死因,標準化死亡率全數下降,但自殺死亡率卻向上爬升,平均每兩個小時就有一人自殺身亡,且為 青、壯年族群死因的第二、三位。

衛署調查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昨指出,去年有十三萬五千零七十一人死亡。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 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疾病,自殺與高血壓性疾病,排序連續五年未變。癌症連二十五年蟬聯死因之首, 平均每十三分五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三高及少運動成殺手
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心血管、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疾病,都屬血壓、血脂、血糖「三高」及少運動的「生活形態疾病」,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呼籲,民眾應多運動。
各種與年齡老化有關的死亡率都呈下降。黃旭明說,除醫療進步,推測與國人越來越注重健康,對疾病預防與篩檢觀念加強有關。
但 青壯年的自殺死亡率卻持續攀升。去年有四千四百零六人自殺身亡,七成是男性,男性自殺死亡率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三。十五到四十四歲青、壯年所有死亡者 中,逾一成死於自殺。四十五歲以上多採上吊自殺,十五到四十四歲近半數採燒炭、開瓦斯等氣體自殺。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鄭泰安指出,「青壯年遭受失業打 擊,若合併憂鬱症或酒癮,很容易成為自殺高危險群。」

加強追蹤自殺高危群
此外,國人使用氣體自殺比率由十年前的百分之一,躍升至去年的近三成四,「除針對企圖自殺者等高危險群的加強追蹤,自殺方法一定要管控!衛生署應採取更實際方法,如在旅館增設一氧化碳偵測器等,加強自殺防治。」



(蘋果日報)
--
去年癌症奪命增776人

死因之首
去 年國人死於癌症者創歷史新高,有三萬七千九百九十八人,比前年增加七百七十六人(增幅約百分之二),平均每天有一百零四人死於癌症。癌症患者死亡年齡平均 約六十六歲,但男性口腔癌與女性乳癌卻為年輕型的癌症死因,死亡中位數分別是五十四歲、五十五歲,與全國死亡年齡中位數的七十三歲相比,等於少活近二十 歲。

口腔癌 食道癌增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說,十大癌症中,與檳榔、抽菸、喝酒直接相關的口腔癌與食道癌都逐年爬升。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呼籲,應遠離檳榔與香菸,若嚼檳榔、吸菸者則應每年至牙科或耳鼻喉科做口腔黏膜篩檢。女性應每月做乳房自我檢查及定期做乳房X光篩檢。
吳秀英說,與飲食西化有關的結腸直腸癌、胰臟癌也都增加,呼籲民眾減少肉類、油脂與精緻食物,改為多蔬果與高纖原則。政府提供五十至六十九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積極預防大腸癌。
此外,肝癌仍高居十大癌症第二位,九成是病毒性肝炎所引起,其中C型肝炎佔二成。
多名醫師昨為病患請命,指國內外研究已證實病毒量高的患者,須經四十八周藥物療程才可讓治癒率從三成多提高到八成,但健保僅給付二十四周療程,改採新療程僅增加一億多元健保支出,呼籲政府盡快實施新療程的給付。

(蘋果日報)
--
一條褲索賠18億 原告哭完被告哭

因為送洗長褲被弄丟,向乾洗店獅子大開口的美國華盛頓特區行政法官皮爾森,在輿論壓力下主動降價到五千四百萬美元(約台幣十八億元)。全案十三日審理終結,法官定一周內做出判決。

原告皮爾森在庭訊時動輒援引當地的「消費者保護法」,表示自己是為了捍衛消費者權益才挺身而出。承審法官巴諾夫回應道:「讓消保法維護顧客權益非常重要,但是不讓法律遭到濫用也很重要。」

這樁引起國際矚目的求償官司開庭時,原告和被告都哭了。皮爾森出庭時指稱,二○○五年洗衣店弄丟他的褲子,還拿一條不是自己送洗的褲子硬要他收下,他說到一半竟當庭熱淚盈眶。被告南韓裔鄭姓男子則是提到索賠金額時忍不住哽咽,表示實在無力負擔。

乾洗店老闆的辯護律師曼寧則質疑皮爾森因為必須支付離婚贍養費,所以才漫天開價。皮爾森也坦承,與乾洗店發生糾紛時,自己名下財產不到二千美元;當時也沒有工作,還支領失業津貼。

華府地區消保法規定每天違約金額為一千五百美元,皮爾森從乾洗店門口掛上「保證滿意」、「當天取件」招牌的那天算起,指該店連續違約一千兩百天,被告的洗衣店一家共三人,林林總總加起來就是原先求償的六千七百萬美元。

皮 爾森的天價求償,引發媒體和網友痛批。美國廣播公司譴責皮爾森:「用五千四百萬美元足以買下八萬四千一百一十五條皮爾森所丟失的八百美元褲子。」美國有線 電視新聞網嘲笑說:「為報導該新聞而蒙受精神損失的我們,也應該告皮爾森。」網路論壇和電視脫口秀節目更是毫不留情的嘲笑他。

(聯合報)
--
垃圾DNA 變成寶

由十一國、數百位科學家提出的廿九篇論文,推翻了有關「垃圾DNA」的傳統認知。換言之,位於基因與序列之間的「垃圾DNA」並非沒用的東西,甚至可以讓人類對糖尿病和癌症的遺傳根源有新的理解。

最 新一期的英國期刊「自然」及美國「基因組研究」十四日報導,英美等國的科學家團隊取用人類基因體序列的百分之一,歷經四年進行編碼分析比對,共進行八十種 不同實驗,產生六億個資料值。研究人員確認其中所有功能元素,編成一部基因序列導覽書,進而將之用於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基因體序列。

人類基因組大約由卅億個DNA字母組成,其中只有百分之三已知和二萬二千個基因與DNA序列有關,剩下百分之九十七在過去都被視為「垃圾DNA」,科學家以前認為它們只是人類漫長演化史中遺留下來的產物,並無任何生物上的功能。

但 根據最新研究,垃圾DNA其實在調節蛋白質製造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能與細胞內的分子發生作用,影響基因的開或關。當中的突變因此或許可以解釋人體對疾病 的不同過敏體質,有些已經和第二型糖尿病、前列腺和結腸癌有所關聯。甚至垃圾DNA當中的突變,有可能對智力和言語特徵造成影響。

研究成員之一,基因研究重鎮英國劍橋桑格研究院專家哈伯德表示:「絕大部分的基因組都會被複製,或轉譯成RNA,也就是細胞內活躍的分子,可以傳遞主要DNA訊息到細胞運作。」

(聯合報)
--
基因體觀念大突破 垃圾DNA 其實大都不是垃圾

科學家對人類基因體(genome)的瞭解又有重大突破,教科書中關於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功能元素、基因體與物種演化的關係等基本觀念,可能都得改寫。未來人類健康與疾病相關研究,也受深遠影響。

一項大規模跨國研究計畫「DNA功能元素百科全書」簡稱ENCODE,http://www.genome.gov/10005107)今天繳出漂亮的先 導計畫成績單,十一個國家的卅五個研究團隊,分別在英國《自然》與美國《基因體研究》發表廿九篇論文,為人類基因體研究立下新里程碑。

過去學界普遍認為,人類DNA的卅億個鹼基對中,只有一.五%到二%構成「基因」,能夠轉錄為核糖核酸(RNA),指揮細胞製造蛋白質。其他約九八%鹼基對是所謂的「垃圾DNA」,不會轉錄為RNA,也沒有什麼生物功能。

但新研究發現,所謂的「垃圾DNA」,絕大部分還是會被轉錄為RNA,以人類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影響各種生物功能。

換言之,DNA中真正毫無作用的「垃圾」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鹼基對都參與運作。

(中國時報)
--
4.7公里沒紅綠燈…環河路機車道 騎士很爽

台北縣環河道路常上演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去年環河路有30人因車禍喪生,縣政府耗資2800萬元在死亡人數最多的板橋─土城市路段,闢建堤外機車專用道,讓汽、機車「分流」,以減少交通事故,這是北縣首條機車專用道。

昨天機車專用道啟用後,機車騎士都覺得「很爽!」,不用再擔心被汽車「逼車」,4.7公里長的道路都沒有紅綠燈,一路暢快騎到底,堤外風光也令人心曠神怡,不自覺會加足油門奔馳。

台北縣交通局長林重昌特別提醒機車騎士,機車專用道時速僅40公里,超速罰款從1200元起跳,每超過20公里會加罰600元,最多可罰2400元,縣警察局將在這條路上不定點測速照相,加強取締,騎士可千萬別飆車。

林重昌說,這條專用路只有機車可以騎,汽車、自行車和行人都不能走,汽車駕駛人若闖入專用道被抓到要罰1200元。由於限速40公里,遭機車族認為太嚴苛,交通局表示讓機車騎士「習慣」後,會視情況調高速限,也考慮屆時強制機車一律行駛堤外專用道。

昨天啟用典禮,縣府請來男大學生扮演因車禍喪生的「孤魂野鬼」,女生則扮演護佑騎士的小天使,縣長周錫瑋昨天與一群「車下冤魂」一起宣導,提醒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別讓車禍悲劇再發生。

周錫瑋表示,環河路是縣內最危險的道路,其中板橋市四汴頭抽水站至土城市城林橋這段,去年車禍死亡多達15人,原因是機車道應2公尺寬,但環河路路幅不足,機車被汽車逼迫與汽車爭道,因此縣府採汽機車分道來減少車禍。

林重昌說,這條機車專用道9日已開放供民眾試騎,機車道寬4.3公尺,機車騎士可從板橋市四汴頭抽水站、浮州橋、及城林橋的越堤道出入,原規畫水門做專用道出入口,但主管的第十河川局考量防汛和管理而不同意,周縣長指示增闢越堤道,以方便騎士進出。

周錫瑋說,縣府計畫未來將機車專用道的路段延伸,以保障機車騎士安全,水利局也在各出入口設警告標誌,提醒騎士減速慢行,也會將行人陸橋延伸至河濱公園,避開機車專用道。

另外深夜環河道路常有汽車駕駛人時速達100多公里,甚至有汽車不開燈行駛,縣警局交通隊表示汽車超速60公里以下的一般超速可罰款1600至2400元,超速60公里以上的危險駕駛可罰款6000至2萬4000元,晚上不開燈行駛可罰款300至600元。   

(聯合報)
--
愛與滄桑/許正平

梅 雨季節降臨首夜,文學沙龍在飽滿的雨幕中展開。溽濕稠膩的亞熱帶五月,王正方和歐茵西兩位朗誦者帶來的,卻是「滄桑」這般透露出蕭瑟、枯索況味的主題,高 度的反差對照下,特別有一種讓人逃逸出黏窒現實、遠走他鄉的情調。而兩位朗誦者截然二分的文學背景,似乎也從各自不同的視域中,照見了人生離合與人情聚散 後縈懷的滄桑。

王正方,年輕時代留學美國拿的是電機工程學位,潮流新貴,毅然卻在中年轉業,投身電影製作,翻滾過演員、編劇、製片、導演 等不同角色的江湖,近年則更積極於大半生行之不輟的寫作,發表並出版多本頗具分量之散文集。今晚,他精選兩篇散文長作分享聽眾與讀者,分別是1995年發 表的〈兒子離婚時〉與2006年新作〈山中九日〉。間隔十年的兩篇作品,對年輕行跡的慨嘆對照老年歲月的靜觀自在,正好見證了王正方在不同時空中流徙的人 生滄桑。

〈兒子離婚時〉藉著父子對話的形式,由兒子的離婚事件引發身為父親的我對年輕時外遇事件的回憶,當年的愚蠢、粗暴,造成不可挽回 的人倫破碎,然而,當發現兒子並不記得這些稚年時的醜陋片段,「不記得也好」,在無關乎原不原諒的僥倖中,老去的父親發覺「忽忽半生已過,事做了些,留下 也許並非故意的一些遺憾,是不是有了些什麼作為?」自己終究是自己最後的裁判者。王正方朗誦,時而扮演年輕而抑鬱的兒子,時而是愛與兒子抬槓的父親,時而 又是獨白中懺情的自我,曾出入多種創作身分而養成的豐富腔調,為時間的流轉注入了層層不同的體悟。到了〈山中九日〉,王正方則又化聲成為朝山的問道者,面 對最俗的吃飯一事,以及老神仙般的法師,他一會兒得體守分,一會又如調皮好奇的小孩,最終於尋常的吃飯動作中,也能洞見生死:「出家人發生死大願,時時刻 刻準備面對最後一口氣,吃飯時也不例外。」

身為台灣第一個東歐文學博士,長年在學院深深中從事學術研究與教學的歐茵西教授,藉著讀詩譯詩,詩人上天下地的繆思帶給她的人生體悟可也不比天涯海角走遍的行旅者來得少。她選介的幾位德俄詩人詩作中澎湃淋漓的情感,比之屋外的滂沱大雨,同樣不遑多讓。

十 九世紀的德國詩人歌德和海涅,詩作同樣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通俗易懂的民歌特色。歌德的〈紡車旁的葛利倩〉:「……並盡情╱親吻他,╱但願在他的吻中╱ 死去!」雜揉了失落的悲哀和不滅之熱情的詩句,描述了從認真投入到分離的情感過程,歐教授認為,情感之生滅最能印證滄桑。「在非常非常美麗的五月,╱當所 有的鳥兒歌唱,╱我對他承認了╱我的需要和渴望。」海涅柔軟多情的語言在歐教授眼中,完全反轉了人們對於德語冷酷的刻板印象。緊接著,歐教授緩緩又吟出二 十世紀俄國女詩人阿亨瑪托娃和茨薇塔耶娃的纏綿情詩,的確,對比德國男詩人的坦率通俗,兩位俄國女詩人顯得更加細膩,意象與形式更繁複多變,在〈他說過, 我沒有情敵〉和〈我歡喜你不再為我痛苦〉等詩作中,兩位女詩人都用一種熱情頌揚般的語氣,逆向敘述死亡及分離所帶來的創傷經驗,在語言與情感迂迴曲折的落 差中,折射出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在漠漠人間獨活的滄桑。為了能夠傳達出詩中如歌般的音韻,歐教授且堅持除了譯詩,也要將原詩原文朗誦一遍,並現場播放俄國 吉他手演唱普希金〈愛過妳〉的片段,這些詩之所以能傳世久遠的民歌特性,似乎也就在朗誦中揭開了謎之面紗,令聽者如身在其境。

沙龍結束,有聽眾期盼歐教授有機會除了譯詩之外,不妨也推出有聲詩,有些聽眾走出故事館時,發現雨已經漸弱漸小至無了,地上時或有淺淺的晶瑩水窪,倒映著散文的悠長,詩的熱烈昂揚,時間的滄桑。

(聯合報)
--
英研究:速讀小說有助燃燒體內卡路里

想保持苗條,現在有更簡單的方法。英國科學家指出,快速閱讀小說能加速燃燒體內卡路里,以四小時閱讀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可以燃燒相當於一條巧克力棒的熱量。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靜坐時每分鐘僅能燃燒一克卡路里,但如果坐著閱讀能加速腎上腺素分泌,導致BMR值(維持基本生理機能的最低熱量值)升高,每分鐘可燃燒一點七五克卡路里。

根據美國連鎖書店「鮑德斯」提供的資料,古柏撰寫有關性與醜聞的「Polo」小說最具「減肥」效果,近八百頁小說,如果每分鐘以三百字的速度閱讀,可以燃燒至少一千一百克卡路里,相當於麥當勞速食店販售的大麥克餐。

其它減肥效果也很出色的小說,依序分別是:

達 文西密碼(八百八十五克卡路里)、史蒂芬金著作的「鬼店(The Shining)」(七百四十五克卡路里)、葛里向著作的「失控的陪審團(Runaway Jury)」(七百二十二克卡路里)、麥納布著作的「戰火實錄(Bravo Two Zero)」(六百零五克卡路里)。

佛塞斯著作的 「豺狼末日(The Day of theJackal)」(六百零四克卡路里),驚悚小說「大法師(The Exorcist)」(四百六十五克卡路里)、勞夫著作的「放蕩金髮女日記(Dirty Blonde Diaries)」(四百四十四克卡路里)、珍奧斯汀所寫的不朽名著「傲慢與偏見」,讀完可以燃燒掉四百四十三克卡路里、英國知名推理小說女作家克里斯蒂 所著的「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有助燃燒三百二十七克卡路里。

(中央社)
--
《達文西密碼》 可耗900卡熱量

科學研究發現,看書不僅可增長知識,還有助減肥。精采刺激的小說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倍燃燒熱量,看完一本英文版《達文西密碼》消耗掉的熱量將近900卡。

刺激小說助熱量燃燒
據美國博德(Borders)連鎖書店委託進行的研究顯示,人若坐著不動每分鐘消耗熱量為1卡,閱讀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每分鐘燃燒熱量增為1.75卡。
閱讀消耗熱量多寡又跟書籍精采程度有關,研究顯示,英國作家姬莉古柏(Jilly Cooper)著作《馬球》(Polo),超過770頁的小說內容充滿性愛和醜聞等辛辣情節,若以每分鐘300字的速度看完整本書,可消耗逾1100卡,相當於一個麥當勞大麥克堡的熱量。

最能消耗熱量的書籍
《馬球》(Polo)
作者:姬莉古柏
消耗熱量:1100卡
《達文西密碼》(The DaVinci Code)
作者:丹布朗
消耗熱量:885卡
《鬼店》(The Shining)
作者:史蒂芬金
消耗熱量:745卡
《失控的陪審團》(Runaway Jury)
作者:約翰葛里遜
消耗熱量:722卡
《戰爭實錄》(Bravo Two Zero)
作者:麥克納柏
消耗熱量:605卡
註:消耗熱量以閱讀4小時計算

(蘋果日報)
--
北歐政治向右轉 社福仍掛帥

「他們這裡也有乞丐!」。進入一個全世界社會福利制度最令人羨慕的區域,赫然發現街頭上默默乞討金錢、販賣雜誌的遊民,是一件很令人意外的事。從丹麥、瑞典到挪威,都可以遇見這樣的一群社會邊緣人。

瑞典社會民主黨在去年大選,失去執政權後,舉世震驚。加上先前丹麥早已由偏右派自由黨執政,如今,連代表社會民主信念強壯堡壘的瑞典都揚棄了社民黨,莫非北歐真的準備向右轉?北歐的社會福利國制度即將瓦解?

北歐模式 非社民黨專利

的確,從外面看,這是一個最直接的解讀。但是,仔細分析,這當中,有許多令人不解的地方。立場偏左的英國衛報,對瑞典選民在經濟成長、低失業率的情況下,依然把執政黨逐出政府的決定,尤感迷惑。

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右派智庫Timbro認為,這是因為大家都相信有一種「北歐模式」存在,都關切這裡的福利社會是否可以維持,但卻忽略了「福利制度,並非只是社會民主黨的專利。」

議題導向 優於左右之分

瑞典中間偏右執政聯盟溫和黨秘書長胥格曼(P Schlingmann)同意這樣的觀點,認為福利國家已是北歐的一項基本政治共識,所以當今的北歐政治,「議題導向優於政黨政治左右之分」的趨勢,愈來 愈明顯。譬如:立場堅定偏左的隆德大學社工系教授穆妮諾(D Mulinori),去年大選,就投票給女性主義先鋒黨(FI)。即使知道社民黨可能落選,偏右政黨會上台。

瑞典每日新聞主筆伍蘭達斯基(P Wolodarski)認為,北歐國家都很務實,專注協商,尊重共識。瑞典選民不是想放棄瑞典的模式,但對一九三二年後八八%的時間都是執政黨的社民黨, 無法就一些現存的問題提出新方案,感到疲憊,才決定以「社會共識」擺脫執政的社會民主黨,並非揚棄北歐「安全與信任」的共識。

平等均富 社會共識不變

這種源於社會民主凝聚出來的社會共識,強於政黨政治。丹麥、瑞典即使右派執政,仍需保證維持北歐制度。因為這裡的人民依然相信也願意支付高稅金,以維持一 個高公共服務品質,具安全感的社會。由年輕一代對維持高社會福利系統的支持,更可看出這項社會共識的力量。在瑞典,二十五歲開始儲存退休基金的年輕人佔了 百分之四十,挪威的納稅人更開始為下一代儲存社會福利基金。

不過,北歐高福利國家並非絕無挑戰。九○年代經濟危機時,北歐嚴重的財政赤字,讓外界都在觀望此制度什麼時候崩盤。如今,移民、勞工、老年化、少子化、全 球化等內外議題,又讓這個體系處於下一波調整的關鍵期。瑞典國會社會保險福利委員會主席艾克西安(GAxen)說,「如果我們無法再付出,就必需改革。」

財政危機 改革化解赤字

丹麥是歐盟第一個針對未來二十年社會福利進行改革的國家。執政右派自由黨國會外交發言人麥德生(J Madsen)指出,「我們是以福利國制度為優先,然後才減稅。」實際上,右派丹麥自由黨執政後,才小心翼翼地小減稅率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間,丹麥目前的 平均稅率,仍高達百分之六十三。他強調,基於北歐社會對安全的傳統需求,福利制度的改革必需是漸近式的,而且「一定要先達成共識」。

「北歐社會福利制度不是全然右轉,而是一個有增有減的混合圖像,」丹麥社會學者葛瑞福(Bent Greve)觀察。以丹麥為例,縮短失業救濟由七年到四年的同時,但中產階級關心的育兒假福利卻延長到一年。

在北歐,平等均富的民主社會信念不會隨著政黨政治色彩改變,北歐的高福利社會,必需隨著外在情勢而調整,但不會消失。

女權萬歲 到處看得見 港口搬運工 女男一樣多

詢問一位由北歐採訪回倫敦的美國同業,對那裡的印象,他毫不猶疑的回答,「港口搬運工,女性和男性一樣多。

我們在斯堪地那維亞時,發現大家在台灣習以為常的那種女性(媽媽)牽著孩子的景像,到了瑞典,「怎麼全都變成男性(爸爸)牽著小孩了!」。

職業母親(working mums)在斯堪地那維亞是理所當然的事。曾經是全歐洲最貧窮的地方,北歐能在二十世紀中期以後,逐漸發展為全球最富裕的區域,女性全程、全職參與經濟和社會活動,絕對是重要關鍵之一。

以藍領勞工為主要會員的丹麥聯合工會(LO)副主席胡根柏格指出,儘管丹麥雖擁有全球最高的女性就業勞動市場,但男女勞資,仍有差異。可望在今年九月選舉中,成為丹麥首位女性工會主席,胡根柏格說,「男女平等是長期鬥爭。女性一定要有這種認定。」。

新成立的瑞典融合和性別平等部也以女性和女權為主要目標。融合和性別平等部顧問卡薩布蘭強調,「投資一個母親,等於投資一個家庭。」。她表示,雖然瑞典是 全世界在男女平等上,做的最好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們的任務尚未完成。爭取女性平等,是一項沒有終點的任務。」。

瑞典左派智庫Agora主任圖珊坦承,談起男女平等問題時,「可以永遠談不完」的確,例如瑞典現行一年育兒假應如何分配,母親十個月,父親二個月,還是母 親九個月,父親三個月,或者,圖珊主張,「應該平均,各自六個月。」,她堅持,「對於男女平等問題,我們(女性)不應該過於有耐心。」

從女性從政的角度觀察,斯堪地納維亞國會和政府中的女性比例也比其他區域高,政黨領導人更是女性天下。在丹麥,左右政黨,社民黨和人民黨都由女黨魁領導; 瑞典第一大在野社民黨也在女性麾下運作;挪威極右進步黨也是一個由女性率領的政黨。明年二月,丹麥舉行大選,若社民黨取得執政權,黨魁托妮史密特(H Thorning -Schmidt)將是歐洲首位社會主義女總理。

女權在這裡,不是運動 ,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15%失業率 瑞典茶壺風暴驚人

對於來自高失業,等於燒炭、自殺新聞的台灣記者而言,真實失業率比台灣高兩倍的瑞典社會,令人匪夷所思。「可不可以講個稍稍悲慘的故事,」我們的問題,惹得瑞典健康與社會事務部政治顧問桑德摩(Ulrica Sundholm)哈哈大笑。

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與移民問題糾結的勞工議題,正是福利國模式一大挑戰。在丹麥與挪威,勞動議題是勞工不足;在瑞典則是供需面都有問題,年輕 人與移民實質失業率過高,有工作者請病假,導致生產力大受影響。「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就業與非就業的差距,而非貧富差距,」溫和黨秘書長胥格曼說。

不願工作 甚於貧富懸殊

「工作」是北歐福利國模式,能不能維繫的關鍵。《台灣女生瑞典樂活》作者楊佳羚指出,北歐模式是在「全民皆工作」假設下,所建立的跨階級團結。加上於路德教派就強調工作,在北歐工作不僅是薪水袋,還代表社會參與與融合。

現任丹麥總理的前經濟智囊團漢森(Hansen)指出,丹麥未來幾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勞工不足,造成未來四年經濟成長率只有一.二%,名列已開發國家最後 一名。勞工不足來源:一是有一五○萬人依賴社福過日子,無意願工作;另一就是個人所得稅六三%,遠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對於技術人力吸引力不足。丹麥產業 總會首席經濟學家羅斯莫森(K Rasmussen)則說,不僅無法吸引人才,逼的許多丹麥大學生畢業後,到別的國家闖蕩,腦力外流是另一個問題。

請假成本 侵蝕建設預算

在瑞典,失業則是社民黨去年大選落敗的關鍵,也是新政府著力最多的議題。去年大選時說破「國王新衣」的一篇麥肯錫報告指出,瑞典官方失業率數字不到五%, 但如果把政府就業方案(類似台灣多元就業方案)工作者,與隨時可立即工作但沒有找工作的人算入,失業率就高達一○%。再把工時不足的人口加入,瑞典真實失 業率達一五%。而且隨著全球化牽引工作外包,未來十年,將有十萬到二十萬工作外移。另外,OECD研究也指出,瑞典人病假太好請了,一年請七、八天病假, 等於平白多了一周長假,全球僅次於印度八到十天;而瑞典高達一五○萬失業人口靠社會福利,不願做低薪工作。生病加上失業人口,一年占中央政府預算二一. 六%,侵蝕到其他基礎建設預算。

為了解決勞動市場的問題,瑞典新政府上台後已微調多項措施,鼓勵回到職場。包括:降低低收入,尤其是女性的稅率,讓就業與失業收入差距拉大,鼓勵人重回職場。另外,瑞典現在也在討論,請病假要有醫師證明等。但在創造就業部分,目前還看不出成效。

譬如:瑞典中小企業不敢僱用員工,關鍵在解雇員工不容易。瑞典解雇員工有一個規則就是「最後進來,先解雇(last in, first out)」,法令雖允許一定數量的例外,但小公司人少,調整空間就不大。瑞典六五%中小企業是一人公司。

提升競爭 衝擊北歐價值

跟全球化的速度相比,北歐勞動市場調整緩慢,最大原因在「每一個調整都牽涉到北歐價值」。譬如:有人建議取消「最後進來,先解雇」,這樣中小企業就會比較 提供就業機會,這涉及北歐人重要的平等價值。有人建議減稅,就觸動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敏感神經,儘管極右派經濟學家認為「貧富差距不是優先問題」。

瑞典前財政部長派得紐德就嚴厲批評,新政府減稅、公營事業私有化,將加深社會貧富差距。有些政策和結果,一旦成為定局,即使社民黨執政,就很難挽回。「北 歐具競爭力,就是我們在新舊工作有個「社會橋樑」他說,北歐模式的社會橋樑是公平的失業補助、終身學習和活躍的市場政策,使全體人民不憂心改變。如果改革 太過,侵蝕橋樑地基,反而使人待在原地,拒絕改變。

因為全球競爭而必須調整,是否會侵蝕競爭力的基石?這個弔詭的命題,在北歐正在尋找新平衡點。

台灣政客民主 遠遜北歐公民倫理

如果我們把「烏托邦」(utopia)這個字拆開來,「u」是希臘文裡的 「沒有」(ou)或「好」(eu),加上「地方」(topia),就更清楚,烏托邦其實是一個虛擬的理想國。

比較不容易了解的是,如果這樣的國度不存在,為什麼在遙遠歐洲的北邊,有一塊政治清廉、人民快樂、社會信任、經濟競爭力和生產力都可同時擁有的地方。這裡的人,真的從搖籃到墳墓,都不用擔心嗎?

老實說,若以為到北歐,會看到一群我們想像中那種嘻笑快樂的景象,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在這裡,哈哈大笑的人,還真的不多。但這裡有一種台灣社會沒有的沉靜滿足。

當我們詢問,一個政客的素質是什麼時,瑞典前財相紐得把「悲憫的心」(empathy)放在一切之前,令人感到非常意外與震撼。我們好奇的追問,「因為你是瑞典人嗎?」,他說,「不是,我只是一個公民而已。」

在語言粗爆,巴不得置一切反對者於絕地的台灣,不要說政客,一般大眾,還有多少人記得這種最基本的個人與社會素質?

「你們的國會又打架了…」,我們走進丹麥國會訪問,迎面而來的卻是這麼一句話。過去二十年來一直觀察台灣政治發展的丹麥哥本哈根老市長,目前擔任台灣丹麥 協會會長的沙斯特羅布(H. Thustrup)指出,這麼多年來台灣民主確實在進步中,而且做的非常好。但是,「就只差那麼一點點」。他的這「一點點」,正是「協商」。

在北歐,協商和共識是政治運作精髓與基礎。我們在哥本哈根期間,丹麥三個年輕政客,宣布組成一個政治新聯盟,目的在於分解丹麥政府過於仰賴極右人民黨的政治現狀。

瑞典目前中間偏右執政聯盟的四個政黨,在瑞典二○○六年大選前兩年,便聚集在一起,經過協商達成合作共識。往後兩年,彼此以「每個人提出什麼,但也必需獲 得什麼」的態度,參與討論,一同制訂策略,才在二○○六年擊敗社民黨,執政聯盟中任何一個政黨本身都無法獨立完成的執政藍圖。

這裡的政黨政治沒有口水戰,有的是協商的務實精神,以及對共識的尊重。台灣的政壇,有這種見識和氣度嗎?

在斯堪地納維亞,我們體悟到什麼是公民社會,公民參與對政府政策和國家政治的影響力。納稅是最直接的例子。這裡的稅率平均高達百分之六十,但無論政治立場 左右政黨執政,沒有一個政府敢遽然大幅減稅。為什麼?因為這樣的政策違反這裡公民社會繳交高稅,確保社會福利健全運作的安全共識。

在這個公民社會裡,政府和政客莫不受到來自社會和人民的要求與監督。維繫公民和政府,公民和公民間的是高度的信任感,是一個對貪汙零容忍的社會。但另一方 面,我們也看到這個社會裡的公民自律和責任。很多基本的,在八卦當道的台灣社會聽來,可能覺得很八股的東西,在這裡,我們反覆聽到像是,「對自己負責,也 要對別人負責」、「責任在權利之前」,或者,「要誠實」。

這裡的公民社會很清楚的是建立在一個共通的社會價值上。這些共通的價值,不是虛無飄渺的道德,而是高於法律的公民倫理。

在一切仍以政府和公權力為主導的台灣,公民社會的制衡力,是絕對需要建立的。從台灣社會對政治和其他議題,諸如婦幼、教改、環保,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公眾參與的潛力和熱切。關鍵在於,我們的社會共通價值在那裡?是什麼?

北歐是很令人羨慕,但沒有一個模式是全球適用的。我們不能模仿北歐。可是,除了統獨,不論那一個政黨上台,面對五年、十年,客觀不可能驟變的死結,台灣社會應該還有很多立即可改善的議題,應該討論什麼是我們共享的價值吧!不能再只有統獨議題,其餘什麼都不管吧!

湯瑪斯.摩爾(T. More)的烏托邦或桃花源或許不存在,但哀莫大於心死,如果我們中止了理想國的尋求,那才是台灣最悲哀的事。

(中國時報)
--
十七歲/龍應台

我到劍橋演講,華飛從德國飛來相會。西斯羅機場到劍橋小鎮還要兩個半小時的巴士車程,我決定步行到巴士站去接他。細雨打在撐開的傘上,白色的鴿子從傘沿啪 啪略過。走過一棟又一棟十六世紀的紅磚建築,穿過一片又一片嫩青色的草坪,到了所謂巴士站,不過是一個小亭子,已經站滿了候車躲雨的人。於是我立在雨中 等。

兩隻鴛鴦把彼此的頸子交繞在一起,睡在樹陰裡。橫過大草坪是一條細細的泥路,一排鵝,搖搖擺擺地往我的方向走來,好像一群準備去買菜的媽媽們。走近了,才赫然發現她們竟然不是鵝,是加拿大野雁,在劍橋過境。

接連來了好幾班巴士,都是從西斯羅機場直達劍橋的車,一個一個從車門鑽出的人,卻都不是他。傘的遮圍太小,雨逐漸打濕了我的鞋和褲腳,寒意使我的手冰涼。 等候的滋味──多久不曾這樣等候一個人了?能夠在一個陌生的小鎮上等候一輛來自機場的巴士,裡頭載著自己十七歲的孩子,挺幸福。

他出來的時候,我不立即走過去,遠遠看著他到車肚子裡取行李。十七歲的少年,兒童臉頰那種圓鼓鼓的可愛感覺已經被刀削似的線條所取代,稜角分明。他發現了我,望向我的眼睛既有感情卻又深藏不漏,很深的眼睛──我是如何清晰地還記得他嬰兒時的水清見底的歡快眼睛啊。

我遞過一把為他預備的傘,被他拒絕。「這麼小的雨,」他說。「會感冒,」我說。「不要,」他說。細細的飄雨濡濕了他的頭髮。

我頓時失神;自己十七歲時,曾經多麼強烈憎惡媽媽堅持遞過來的雨傘。

放晴後,我們沿著康河散步。徐志摩的康河,原來是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河,蜿蜒無聲地汩汩穿過芳草和學院古堡。走到一條分支小溪溝,溪邊繁星萬點,葳蕤茂盛 的野花覆蓋了整個草原。這野花,不就是詩經裡的「蘼蕪」,楚辭裡的「江離」?涉過濃密的江離,看見水光粼粼的小溪裡,隱約有片白色的東西飄浮──是誰不小 心落了一件白襯衫?

走近看,那白襯衫竟是一隻睡著了的白天鵝,脖子捲在自己的鵝絨被上,旁邊一隻小鴨獨自在玩水的影子。我跪在江離叢中拍攝,感動得眼睛潮濕;華飛一旁看著我泫然欲泣的樣子,淡淡地說,「小孩!」

到國王學院對面吃早餐,典型的「英式早餐」送來了:炒蛋、煎肉、香腸、蘑菇、烤番茄……又油又重,我拿起刀叉,突然失聲喊了出來,「我明白了。」

他看著我。

「原來,簡單的麵包果醬早餐稱做『歐陸』早餐,是相對於這種重量『英國』早餐而命名的。」

他笑也不笑,說,「大驚小怪,你現在才知道啊。」

然後慢慢地塗果醬,慢慢地說,「我們不稱英國人歐洲人啊,他們的一切都太不一樣了,英國人是英國人,不是歐洲人。」

走到三一學院門口,我指著一株瘦小的蘋果樹,說,「這號稱是牛頓那棵蘋果樹的後代。」他說,「你不要用手去指,像個小孩一樣。你說就好了。」

從中世紀的古街穿出來,看見幾個衣著鮮豔的非洲人圍成一圈在跳舞,立牌上貼著海報,抗議辛巴布威總統的獨裁暴力統治,流亡國外的人數、經濟下跌的指標,看 起來怵目驚心。我說,我只注意蘇丹的殺戮,不知道辛巴布威有這樣的嚴重獨裁。他說,「你不知道啊?辛巴布威本來被稱為『非洲的巴黎』呢,經濟和教育都是最 先進的,可是木蓋博總統的高壓統治,使辛巴布威現在幾乎是非洲最落後的國家了,而且飢荒嚴重,很多人餓死。」

經過聖約翰學院,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樹上我發現一隻長尾山雉,興奮地指給華飛看──他卻轉過身去,離我五步之遙,站定,說,「拜託,媽,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來實在太尷尬了。你簡直就像個沒見過世界的五歲的小孩!」

(中國時報)
--
春夢對象 女愛名流男愛多P

先 前研究指出,男性遠比女性會做春夢。但十四日公佈的加拿大一項小型研究顯示,雖然男人在清醒的時候,想到性愛的時間遠比女人多,但是在睡夢中,兩性做春夢 的次數不分軒輊。這項研究中,女性做春夢次數比一九六○年代的紀錄要多,可能反映現在的女性更願意談性,也可說是女性自六○年代性解放後,更會做春夢,或 是兩者皆有。

相關專業睡眠學會第二十一屆年會「二○○七年睡眠會議」,正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市舉行。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薩德拉,十三日在會議中發表這篇論文。

薩德拉指出,大體而言,男女的性幻想內容,符合一般人的性別刻板印象,即使是在睡夢中亦然。女人傾向於把電影明星、政治人物、搖滾歌手或前任與現任情人當作性幻想對象。男人多半會想像自己在公開或不知名的場合,與多重性伴侶炒飯,大享齊人之福。

根據研究,女性幻想與布萊德彼特、喬治克隆尼甚或U2主唱波諾等名人共度良宵的情境春夢,比男性多出一倍。男性則喜歡搞多P性愛,比例差不多也比女性多一倍。

性幻想對象 正牌情人比率低

二十%的女性春夢會出現真實世界的情人,包括前任與現任,但只有十四%的男性春夢有此現象。男性喜歡被服侍的感覺,因此,九十%夢境都是女性主動。薩德拉指出,此模式剛好與一般社會常規相反,反映男性的一廂情願。

另外,兩性對於春夢中如何會「性致全失」也大有不同。女性重視的是過程,因此過程中若發生一些事情或進行的步調不滿意,都有可能性趣缺缺。男性則是重視虛擬伴侶的配合度,如果對方拒絕配合做出某種動作,或心中理想的性愛計畫失敗,男性可能變得意興闌珊。

這項研究共訪問一百零九名女性及六十四名男性,他們記錄過去二到四週的做夢內容,回報給研究團隊。累積共計三千五百個夢境,其中只有八%是春夢。

(自由時報)
--
春夢男愛多P 女愛明星

男人性幻想比女人豐富,是眾所皆知的差異,但加拿大研究發現,人們入睡後,女性做春夢的數量與男性不相上下,只是內容有別:女性夢到的對象多為帥哥名人,男性常幻想左擁右抱的多P場景。

兩性有8%做春夢
蒙 特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薩德拉,前天在「睡眠2007」科學家年會上發表研究報告。他請109名女性與64名男性志願者記錄夢境,期間為2至4周,發現 總計3500個夢境中,兩性做春夢比例差不多,皆為8%。女性夢中出現的情人多為布萊德彼特、喬治克魯尼等名人,夢到名人比例是男性的2倍;相反的,男性 夢到多P場面的比例則比女性高出1倍。
生活中的伴侶或舊情人,僅在20%的女性與14%的男性夢境中出現,顯示男人較常夢想與陌生人交歡。有趣的是,男性春夢中高達9成是由女方主動,薩德拉認為這反映多數男人一廂情願的幻想。
春夢中「性致全失」的原因,女人多因過程中發生一些小事,或對進行步調不滿而失望;男人多因心目中的計劃失敗,或夢中另一半拒絕做某些動作而失去「性趣」。

(蘋果日報)
--
大學分發錄取率 上看93%

報考人數新低 錄取率創新高

九十六年大學指考報名人數十萬零一百一十六人,比去年銳減九千七百七十三人,再探歷年新低。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推估,今年大學登記分發的繳卡錄取率可能因此增加二%至三%,可望衝上九十三%,一百名報名大學登記分發學生,預計僅七人沒有大學可念,大學錄取率將創新高。

指考試場分配表 今起上網看

大學指考七月一日登場,試場分配表今天起公布在網站上(http://www.ceec.edu.tw/)及本報網站(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大考中心表示,近年指考報名人數逐年減少,使得今年預算出現赤字,預估明年將更惡化,近日將向董事會提案調高九十七年大學學測、指考報名費用以彌平赤字,調高幅度由董事會決議。

目前大學學測五個考科,集體報名費九百五十元,個別報名費一千元;大學指考則是集體報名基本費一人一百五十元,個別報名基本費一人兩百元,考生每選考一科須額外支付一百五十元,最多報考九科。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分析,今年指考報名人數比去年減少九千多人,是歷年降幅最大,與少子化、各大學甄選名額增加提前招生,及今年首次限制一人至少報考指考三科等三大原因有關。

此 外,今年因已錄取大學甄選、技職校院或身心障礙生甄試而自願放棄考試,申請退費的考生有九千四百八十人,也較上年度七千多人大幅增加了兩千四百七十人;考 生減少加上退費增加,使得今年指考報名費收入比去年減少八百四十六萬元,大考中心首度出現赤字,大考中心形容是虧本在辦大考。

承辦今年大學考試分發的成功大學估算,在總報考人數一年平均銳減一成、再扣除屆時缺考及審查分發資格不符人數,推估今年繳卡的登記分發錄取率將達到九十三%。

(自由時報)
--
不要再消費楊宗緯/呂健吉(華梵大學學務長)

楊宗緯終於公開承認他謊報年齡之事,只是這個承認道歉之事還是有幾點可探討的問題,值得再去爭辯的。

被塑造成悲劇英雄
首先,對於楊宗緯公開道歉的場合,並非是舉行公開記者會的方式,而是在星光大道的綜藝節目錄影過程中,讓楊宗緯亮相說明,很明顯的看出製作單位企圖以道歉事件炒作收視率的意圖,令人覺得道歉事件是別有用心。
或許製作單位會辯解,讓楊宗緯在節目中說明是對觀眾負責的態度,如果,製作單位真的是這樣的負責任心態,何以在謊報年齡事件曝光後,一直以不求證、不公開說明的方式去渲染炒作此一話題,來提高該節目的收視率呢?果不然,在上周的收率又暴增到百分之八,創下新紀錄。
可 預期的,楊宗緯道歉的節目一播放勢必又會創下新的高收視率,而且,製作單位依舊會以此持續來炒作該節目的收視率,這一集是道歉說明、下一集是嘉賓獻唱,再 下集是貴賓講評,在最後一集楊宗緯一定會以不同的理由再上台亮相。此次事件後,製作單位必會將楊宗緯塑造成悲劇英雄,一再地以此角色來凸顯他的無奈與不 幸,何以一次的謊報年齡,就要他去承受眾多的壓力並喪失唱歌的樂趣呢?
楊宗緯是悲劇英雄嗎?我想從他一開始用謊報年齡的方式報名參加這個比賽就注 定他是個悲劇英雄。一個人無法用他單純的歌藝來參賽,卻要用虛報的年齡去參賽並贏得入圍的機會,一大悲劇也!而在他被踢爆謊報年齡之事時,無法自己做主去 公開承認,而是任由製作單位的操作於媒體上公開造假的身分證,並且在環境壓力下於節目中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成為收視率下的犧牲者,又是一大悲劇也!
事 實上,謊報年齡和繼續參賽是兩回事,當初楊宗緯被踢爆謊報年齡時,只要製作單位立即做出回應要求當事人說明白並表明製作單位願意讓他繼續參賽的立場,原本 就可以讓謊報年齡事件化小為無。然而,製作單位卻刻意以此話題來炒作該節目的收視率,當然,楊宗緯只能當個高知名度的悲劇英雄了!

回歸到平凡人身分
這 一周來,大家對此事件的評論點,大部分集中在謊報年齡只是小事,何必要楊宗緯退出比賽呢?個人也覺得謊報年齡事小,就如大部分人所言,哪個人從小到大沒有 說個小謊言呢?但個人覺得問題點不在於謊報之事,而是在謊報年齡之事曝光後,楊宗緯和製作單位繼續圓謊、不誠實公開回應的心態,這才是真正可議之處。這也 是台灣長期「說謊文化」所塑造出來的固定模式,做錯事打死都不承認。
楊宗緯已公開道歉,儘管道歉方式是有被利用來炒作收視率之嫌,我們還是希望此事就此結束,製作單位不要再消費楊宗緯,不要再利用他來作為提高收視率的方法,就讓他回歸平凡人的身分,就如他所言,不想當個藝人時,就不要讓他成為綜藝節目的悲劇英雄吧!

(蘋果日報)
--
多維生素C 防頸椎骨刺復發

一 般人常認為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易長骨刺,但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賴金鑫指出,隨生活和工作型態改變,像需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姿勢不正確及反覆 使用某個關節的族群,如家庭主婦、電腦族、工廠作業員等,可能因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造成關節部位的骨骼與軟組織磨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其中以頸部長骨 刺為最常見。要緩解頸部骨刺的症狀,賴金鑫醫師說,重要的是避免頸部再受傷,台大醫院營養師陳燕慈也建議可多攝取維生素C,預防骨刺症狀再復發。

頸椎骨刺臨床症狀
賴金鑫醫師說,頸椎長骨刺的人,輕則常見後頸、上背、肩部痠痛不適;嚴重可能因不同類型,出現不同症狀。

賴金鑫醫師指出,常低頭、仰頸,或斜向一側太久,可能造成頸椎負擔過重。若覺頸部不適,平常可用熱敷來舒緩;睡覺時要注意睡姿和枕頭,若有痠、麻、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多補充維生素C
陳 燕慈營養師指出,維生素C可增加骨骼中礦物質的密度,每天攝取3顆柳丁的量,關節退化的機率會比維生素C攝取不足的人減少3倍。而且平常有退化性關節炎的 患者,可能因長期或高劑量服用止痛消炎藥或類固醇,易造成維生素、葉酸、鐵、鉀、磷等營養素流失,平日也可以多補充營養素,緩解關節退化的症狀。

(蘋果日報)
--
端午暑氣重 解熱食物防中暑

端午節將至,天氣熱蚊蟲孳生,傳染病易發生。端午節傳統習俗會喝雄黃酒,但現在少喝雄黃酒解毒的習俗,因端午節暑氣重,中醫師吳明珠說,可吃清熱解毒的食物等,有助除暑氣,避免暑熱中毒,暑熱症狀常有中暑頭重、腸胃不適、皮膚濕癢等。

解熱食物
端午節暑氣、濕氣過高,可能出現中暑、皮膚濕癢、腸胃不適等情形,建議可用一些解熱、去濕、潤腸的食材、藥材舒緩不適。

瓜果 解熱防中暑
吳明珠中醫師說,瓜果類食物可清熱,幫助體內熱氣濕氣疏散且含水量高,可補充因天氣熱流失的水分。若有濕症如頭重、身體沉重等,但沒有熱症,如口乾舌燥、便秘等,就不要吃瓜果,可能加重身體的濕氣。
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以瓜果類蔬果代替糖分高的瓜果類水果,避免血糖升高。因瓜果類偏涼性,建議下午前食用。

蔬果 補充電解質
營養師黃苡菱說,蔬果含有較高的鉀離子,夏天多吃蔬果可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避免電解質失衡導致中暑。建議一天水果份量約3個拳頭。蔬菜建議不要用水清燙,易流失鉀離子,建議用少量油熱炒或用少量水悶熟即可。
注意:腎臟病、甲狀腺亢進的人,因蔬菜含鉀離子高,桃子、西瓜、楊桃等水果鉀離子含量高要少吃。

綠豆薏仁 防濕癢
吳明珠中醫師說,綠豆薏仁除清熱解毒、利水去濕外,還可改善皮膚濕癢、青春痘、濕疹等症狀。而火氣大、熬夜會長青春痘,可用寒苦性的藥材沖泡成茶飲。取8g金銀花、12g夏枯草,用1000c.c.水沖泡,有清熱清肝的作用。
注意:綠豆薏仁偏寒,拉肚子的人不要吃,孕婦也不適合。而夏枯草、金銀花茶偏寒涼,腸胃不佳的人不要喝。

茯苓淮山 緩腸胃不適
天氣熱易引起腸胃不適,如拉肚子、脹氣,可吃茯苓淮山等藥材可沖泡成茶或煮湯減緩不適,而薑絲、大蒜、洋蔥等食材有抑菌作用,可適量食用。
注意:因薑絲、洋蔥、蔥等易產氣,脹氣者要少量使用。

蜂蜜銀耳 緩解便秘
天氣熱水分流失快,腸胃缺水分易有便秘發生,糞便易讓毒素留在體內。建議可吃蜂蜜銀耳等有潤腸作用的食物幫助排便。
注意:蜂蜜糖分高,易使血糖升高,有糖尿病或是血糖高的人,不建議吃。

環境抑菌
端午時節因為天氣熱,也是許多蚊蟲孳生的季節,吳明珠中醫師建議,可以利用一些殺菌、驅蟲的方法,減少環境周圍的蚊蟲。

噴灑醋驅蚊蟲
可以將醋以1比1的比例稀釋後,噴灑在居家附近或是角落陰暗的地方,可以幫助抑菌,減少蚊蟲孳生。

濃郁藥草驅蚊
可以選擇味道較濃郁的藥草,如艾草、菖蒲、藿香、佩蘭等,放進棉布包裡,將裝有藥草的棉布包放在窗戶、門把上,可以有驅蚊的作用,如果裝有藥草的棉布包沒有味道了,就可換新。

溫水解體內熱氣
溫水因為跟身體的溫度較接近,解熱的作用較好,也可以喝一半的冷水加一半熱水所調成的陰陽水,可幫助體內氣血平衡,身體也比較不會產生熱氣。另外,蔥、梅子等食材有抑菌作用,煮菜適量加入,可避免拉肚子的情形。

清涼食物少加糖
夏天可以自己製作一些清涼的食物,如綠豆湯、仙草蜜等,可以幫助消暑,而且自己製作可以減少糖分的使用,對於消暑作用更好,也不容易攝取過多糖分,增加身體負擔。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