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70627

豆腐鯊 今起不准賣了

今天開始,「豆腐鯊」將自市場及海產店等地絕跡。政府已於三月廿七日公布禁捕鯨鯊,現有庫存鯨鯊肉必須在三個月內售完,昨天是期限最後一天。此後漁民不准再獵捕鯨鯊,也不允許鯨鯊肉進口,若被查獲獵捕或販賣,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鯨鯊被華盛頓公約列為非瀕臨絕種、但若繼續獵捕就有絕種之虞的附錄二類動物。我國政府近年來每年都訂出限額,去年是六十尾,今年減為三十尾,明年以後全面禁捕。今年從一月一日開放捕撈後,三月廿七日達到三十尾的上限。

漁業署強調,日後有鯨鯊誤闖定置網時,應立刻告知漁業署官員,並申請放流獎勵金。若是偷偷捕獵販賣,漁民與業者都將觸犯漁業法規定,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併科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聯合報)
--
販賣鯨鯊,今起開罰

農 委會漁業署上月公告明年起禁捕鯨鯊,至於今年限捕三十尾,早在三月二十七日已達配額,漁業署當時公告至年底全面禁捕鯨鯊,庫存鯨鯊(肉)也規定三個月後禁 止販賣。從今天開始,市面上不得販賣,違反規定者,將依漁業法第六十條第二項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明年全面禁捕

十 年前,國際保育團體開始注意豆腐鯊被大量獵食的問題,被點名的菲律賓與印度已分別在一九九八年三月與二○○一年五月禁捕豆腐鯊,而我國則採逐年總量管制, 從二○○二年七月至二○○三年十二月為一百二十尾、二○○四年八十尾、二○○五年六十五尾、去年六十尾,今年則為三十尾,明年全面禁捕,同時也不得再販售 鯨鯊。

(自由時報)
--
豆腐鯊配額滿 今起嚴禁販售 民眾:吃不到 很可惜

台灣人吃鯨鯊(豆腐鯊),曾 被冠上「鯨鯊殺手」惡名,漁業署因應國際保育潮流,逐年降低豆腐鯊捕撈總量,今天起更嚴禁販售及進口豆腐鯊,違者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 下罰金,民眾即起將無法吃到豆腐鯊。有民眾表示吃不到豆腐鯊很可惜,海產店目前則多以水鯊或翻車魚替代豆腐鯊來販售。

保育觀念
漁業署表示,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也是海中最大的魚類,個性溫和,有饕家表示,鯨鯊肉質細嫩宛如豆腐,又被稱為豆腐鯊,口感極佳。
漁 業署逐年降低豆腐鯊捕撈總量,原預計明年全面禁捕豆腐鯊,但因今年配額三十尾已在三月二十七日就額滿,台灣提前加入禁捕國行列,市場庫存或冷凍豆腐鯊肉必 須在三個月內賣完,因此從今天起,禁售豆腐鯊,禁止進口豆腐鯊,未來也不可能再開放。目前將豆腐鯊列為禁捕魚種的有澳洲、美國等。
漁業署雖頒布禁 令,但只要有需求,難保業者不會走私豆腐鯊肉,漁業署對此表示,會盡速研議執行辦法,加強查核;同時也請經濟部國貿局及海巡署加強把關,避免走私。漁業署 表示,若漁民誤捕豆腐鯊,一定要放回海中,不得私下處理、利用或銷售,否則將依《漁業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以水鯊或翻車魚替代
在 蘇澳鎮經營蘇澳活海鮮的業者許錦標說,來店客人點豆腐鯊比率約三成,今年在政府限制漁民補抓豆腐鯊後,貨源已不易取得,目前多以水鯊或翻車魚替代豆腐鯊。 一名海產店老闆私下透露,還是有漁民會偷捕。花蓮縣農業局長杜麗華認為,「禁捕禁售豆腐鯊恐怕只會讓地下交易更猖狂!」
常到海產店用餐的陳先生說:「吃不到豆腐鯊很可惜,但為了保育,只好改吃別的。」

鯨鯊小檔案
學名:Rhincodon typus
名稱:又名豆腐鯊、大憨鯊
分布:屬全球性迴游魚類,主要分布溫帶及熱帶海域之沿岸或外洋
用途:過去多作為飼料用;餐廳1公斤可賣約2百至4百元
管制:即日起全面禁捕豆腐鯊及銷售、進口豆腐鯊肉

(蘋果日報)
--
港97 我痛失取代契機

「阿 路」是台灣一家金控集團派駐深圳的員工,他和另外卅多名台籍幹部在幫華南台商的「境外金融中心」服務。但阿路更重要的任務,其實是在做政府尚未開放的財富 金融業務,包括介紹客戶到大陸合作的銀行開外幣帳戶,買賣大陸B股。客戶的資金往來,都由香港分公司統籌,和台灣母公司的錢切得乾乾淨淨。

大陸台商早年把香港當成資金中繼站,如今香港已變成台商的財務調度中心。阿路說,「台灣不開放,大陸不透明,台商把錢放在香港最放心。」

台灣各大金融機構為了爭取客戶,相繼調集重兵赴大陸支援;僅廣東一省,台籍行員就有兩、三百人,都以香港為基地。

台灣金融業近年飽受消金萎縮之苦,但率先前進香港的「香港富邦」,去年在香港賺了四億多港幣,較前一年成長百分之八十。

阿路說,去年初香港廢除遺產稅後,台商不但把大陸賺的存進香港,連留在台灣的錢都搬來香港了。

在東莞投資的臺聯工業董事長吳樹財,每周四要乘兩小時的車從東莞到香港辦公。二○○六年元旦陳水扁宣布兩岸經貿要「積極管理」後,吳樹財就忿而結束台灣的公司,遷至香港。

類似吳樹財的例子不勝枚舉。根據非正式統計,至少有三萬家台商在香港設立「紙上公司」,近幾年紙上公司逐漸走向實體化。九七前,只有十家台資企業在港上巿,到最近已增為近五十家,還有十五家已提出申請。此外,另有十多家「偽裝」成港資的台資企業在香港掛牌。

九七那年全球都看衰香港的回歸,台灣研判香港將因中共入主而逐漸喪失自由貿易港的地位,為了搶奪這個中轉地位,曾轟轟烈烈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希望把台灣發展為製造、空運、海運、金融、媒體、電信六大中心,取代香港扮演亞太地區的經貿樞紐。

可惜,第二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亞太營運中心就束諸高閣。接著又是民進黨七年鎖國,大陸經濟崛起,香港地位沒有動搖,台灣的經貿地位卻江河日下,連搏鬥的灰燼都沒有留下來。

五年前,扁政府為挽回流失的台商,推出「獎勵企業在台成立營運總部」,目標要吸引一千兩百家企業在台設立總部。至今,僅四百五十六家設立。

回歸前一年成立的香港鳳凰電視台,在立足香港、依托大陸、放眼全球的策略下,成為最有影響的中文媒體,捧紅了台灣出走的主播吳小莉。從產業、資金和傳媒……,台灣不但沒有取代香港,反而被徹底邊緣化。

(聯合報)
--
SARS肆虐 香港損失四千億

2003年2月,從中國廣東省傳入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讓香港遭受空前災難,香港共有1755人感染,全球病例僅次於中國,更造成299人死亡,經濟總損失近4千億元台幣。
自2003年3月底香港「淘大花園」居民爆發集體感染SARS起,有亞洲轉運中心、購物天堂美譽的香港就自雲端跌落谷底,2003年4月至5月SARS肆虐高峰期間,香港經濟命脈旅遊業至少流失181萬名旅客,損失至少約344億元台幣。
作為兩岸三地轉運中心的香港國際機場更高唱空城記,超過三成航班取消,客運量跌幅逾六成,業者叫苦連天。香港國泰航空公司取消近5成班機,更強迫員工必須於當年6月至9月至少休4周的無薪假。
此外,房地產價格下跌近5成,餐飲業也陷入空前蕭條,股市跌至回歸以來的歷史次低點。SARS疫情也對香港重要經濟命脈對外貿易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擊,香港鐘錶業者一度被拒絕參加瑞士巴塞爾鐘錶展,引起輿論譁然。

特首失職疫情失控
SARS肆虐期間,其中年僅35歲的香港屯門醫院內科醫師謝婉雯,自願為一名SARS病人插管,不幸遭受感染死亡,成為首位殉職的公立醫院醫師。
這 場疫情也帶出政治效應,香港民眾質疑中國自2002年底便發生SARS疫情,隨後傳至香港,但當時擔任特首董建華的特區政府不敢指摘中國隱瞞疫情、也未能 及時和中方溝通,主動掌控中國疫情狀況,導致香港疫情急速擴大。香港經濟因SARS重挫,也是北京實施一系列措施挽救香港經濟的主因。

香港SARS疫情大事記
2003/02/21 一名染病的廣州醫生入住香港京華國際酒店,成為香港疫情源頭。
2003/03/31 「淘大花園」社區發生集體感染,超過100人感染,港府緊急隔離。
2003/04/15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香港列為疫區。
2003/05/13 香港屯門醫院內科醫師謝婉雯染病死亡,成為首位殉職公立醫院醫師。
2003/06/23 香港從疫區名單除名。

(蘋果日報)
--
一條褲官司 全球吐槽 貪心法官職位不保

美國華府行政法官皮爾森向弄丟他送洗西裝褲的南韓裔洗衣店老闆鄭鎮南求償五千四百萬美元(約台幣十七億七千萬元)案,廿五日被判敗訴,不但一毛錢都拿不到,可能得負擔洗衣店超過十萬美元(約台幣三百廿八萬元)的律師費,甚至丟掉法官工作。

但此案仍可上訴,不少人認為好訟的皮爾森可能不會善罷干休。

本案引起全球媒體關注,尤其是南韓,認為這件求償官司是美國法官欺壓移民,獅子大開口,造成鄭鎮南一家在兩年訴訟過程中飽受經濟與精神煎熬。

南韓一家電視台的駐華府記者表示,過去這段期間他天天報導本案的來龍去脈,包括美國為何會發生這種案子,以及鄭鎮南在法庭上當場落淚等高潮起伏,不過廿五日的裁決結果顯示,美國司法體制運作健全。

本案主審法官茱迪絲‧巴特諾夫廿五日在裁決中要求皮爾森支付可能多達數千美元的法庭訴訟費用。巴特諾夫還考慮要求皮爾森負擔鄭家在兩年訴訟過程中的律師費。鄭家的律師曼寧表示,鄭家的律師費可能超過十萬美元,不過鄭家認為皮爾森可能付不出這筆錢。

皮 爾森的麻煩可能不只是支付被告的律師費。全球輿論紛紛呼籲美國司法當局革除皮爾森的法官職務,並吊銷他的律師資格。皮爾森一度失業,華府首席行政法官仍在 考慮是否讓他復職。巴特諾夫若裁決皮爾森誣告,則皮爾森可能丟掉年薪九萬六千美元(約新台幣三百一十五萬元)的行政法官工作。

篤信佛教的鄭鎮南一家人並不憎恨皮爾森。鄭太太表示,他們一家人原本討厭皮爾森,不過某天婆婆從南韓打電話來,要他們遵守以德報怨的古訓,所以他們決定聽從婆婆指示,如果皮爾森再度光顧,他們還是願意為他清洗衣物。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羅斯坦表示,世界各國認為本案是美國司法醜聞,因為原告是深諳法律的法官;皮爾森被判敗訴,重燃國際對美國司法的信心。

(聯合報)
--
秘魯企鵝王化石 改變遷徙論

考古學家在接近赤道的秘魯南部海岸新發現兩種三、四千萬年前、現已滅絕的企鵝完整化石,其中一種身高達一百五十公分,比目前最大企鵝皇帝企鵝都高大。這些化石推翻了學界長久以來對企鵝演化分布時程、模式的假設。

當地新發現的Icadyptes salasi巨型企鵝化石有三千六百萬年歷史,這種已滅絕的企鵝有約十八公分的長喙,可用來刺捕魚類。

同一地區發現的化石還包括也已滅絕的Perudyptes devriesi企鵝頭骨與部分身軀,有四千兩百萬年歷史。這種企鵝約七十五公分到九十公分高,與棲息在福克蘭群島等亞南極區群島的現代國王企鵝差不多。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學界以往認為,企鵝原來生活在南極、紐西蘭等寒冷地區,直到一千萬年前才往低緯度地區遷徙,此時距三千四百萬年前全球冰河時期已十分遙遠。

美 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勞利校區的海洋地球與大氣科學學者克拉克指出,學界認為企鵝很能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即便是目前生長在赤道附近的小型企鵝也是如 此,「然而這批新化石年代可追溯到地球歷史上六千五百萬年間幾個最溫暖時期之一,證據顯示企鵝到低緯度地區的時間比先前估計的早了三千多萬年」。

此外,學界一般也認為遷移到溫暖地區的企鵝無需再保存熱量,體型因而逐漸演化變小,卻未料及在離赤道不遠處發現個頭如此巨大的企鵝。


(聯合報)
--
貓空遊園公車 配合纜車啟用

貓空纜車預計7月4日正式營運,配合纜車站的啟用,貓空遊園公車也將同步啟動,屆時搭纜車再轉搭遊園公車,即可輕鬆玩遍貓空地區。

交通局運輸規畫處表示,貓空遊園公車由欣欣客運負責營運,最多預計投入20輛20個座位的小型巴士,在各纜車站間巡迴載客,貓纜正式營運當天,也會舉辦貓空遊園公車的啟用典禮。現有的山區小型公車,則仍維持正常營運。

運規處指出,貓空遊園公車的行經路線,自三玄宮以西採逆時針單向行駛,三玄宮以東至草湳橋頭則採雙向行駛,由貓空站為起站,沿途停靠樟山寺、茶壺博物館、樟湖步道、三玄宮、天恩宮、茶展中心等重要景點。

配合貓空店家導覽圖的說明,搭乘遊園公車即可輕鬆前往想要走訪的店家;運規處表示,貓空遊園公車沿途行經的景點、茶坊、茶園、土雞城、香菇園等有七八十處。

運 規處表示,目前規畫的遊園公車營運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晚上10時;國定及星期例假日為上午8時至晚上11時。其中一般日的尖鋒時間,遊園公車約 12至15分鐘1班,離峰時間則為18至20分鐘1班;周五下午及假日,尖鋒時間為每5到10分鐘1班、離峰時間12到15分1班。

(聯合報)
--
子宮頸抹片篩檢率 六分鐘護一生 女醫師也不愛「抹」

台灣熟女每三年一次的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一直不高,一份研究也發現,台灣女醫師與「先生娘」的抹片篩檢率更低,尤其是女醫師篩檢率,比一般婦女低四六%之多。

這份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預防醫學》上的研究,由中央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副研究員陳龍生根據民國九十年到九十二年的三年間,政府免費子宮頸抹片檢 查健保申報資料,分析一般婦女、女醫師、醫師配偶與同戶籍親人子宮頸抹片狀況,並與五百多萬一般婦女的資料比對。

醫生女眷篩檢率也較低

結果顯示,一九五○位女醫師子頸抹片篩檢率偏低,不到一般婦女的一半。二七四四一位醫師配偶或醫師的女性家屬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也比一般婦女低一成左右。

陳龍生說,分析整體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狀況,卅歲以後婦女,年紀越大子宮頸抹片受檢率越低,有重大傷病者篩檢率也比一般民眾低;身心障礙者障礙程度越嚴重、受檢率越低;山地離島區域婦女篩檢率比都會區婦女高。

女醫重專業多選自然產

另一份由陽明大學教授周穎政與李丞華對台灣女醫師選擇自然生產率的研究則顯示,女醫師選擇剖腹產比一般婦女少三分之一,醫師太太選剖腹產的比率比一般婦女少六分之一。

健保局醫審小組副主任龐一鳴說,「醫病資訊不對等」一直被視為影響醫療利用的重要因素,但這項研究發現,擁有最多資訊的醫師們,遇到生孩子這樣的「大 事」,會依據專業選擇自然產,但一忙起來就把「做子宮頸抹片」當成不必急的小事,人明明就在醫院裡,還是疏忽了篩檢。

女醫:同行都認識 實在粉尷尬

健保局研究發現,台灣卅歲以上女醫師、先生娘的子宮頸抹片篩檢率比一般婦女還低。知名整形外科醫師、先生是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的林靜芸直言,她也沒做過子宮頸抹片,但會告訴病人,假如不排斥就去檢查。

林靜芸認為,是否做健康的檢查,與個人的健康態度有關,職業或所謂的專業資訊並不這麼直接相關。

她說,受名醫父親林秋江的影響,對各項身體的檢查都不積極。父親一輩子沒做健檢,但活得快樂開朗,直到因肺癌躺下,卅四天後就走了,家人才知道腫瘤已遍布全身。

她說,如果真的要檢查,不只是子宮頸抹片,乳房、眼睛都要檢查,加上自己有肺癌家族史,每年應該做一次電腦斷層、甚至核磁共振,但她也沒做。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照顧健康,認真運動、吃該吃的食物,並確定每一刻都活得很快樂。

院長先生對她有什麼建議?林靜芸笑說,「他根本不知道我在搞什麼吧」。

另外一名任職大醫院婦產科女醫師坦言,自己「也沒做子抹」。她說,這一行不只是同醫院的同事太熟,就算到別家醫院去,「還是認識的醫師」,實在蠻尷尬的。但她還是強調,「我這樣做是錯的」。

另外一名任職某教會醫院的護理人員說,其實在醫院工作的人常因「自認」對疾病的認識比一般人深入,反而輕忽,或因為大家都很熟,要檢查反而覺得很不好意思。

她說,子宮頸抹片跟一般檢查不一樣,不只有侵入性、還有一點暴露性,對任何女性都是一種考驗,會做的就會去做,「不做的,理由可以千百種」。

(中國時報)
--
台灣揚「名」國際天文界 兩小行星 正式命名鹿林、中大

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通過,由中央大學申請的第一四五五二三號及第一四五五三四號兩顆小行星,分別永久命名為「鹿林」及「中大」,成為國際間首度由台灣發現、台灣命名的新發現小行星。

中大天文研究所長黃崇源表示,去年三月七日發現的第一四五五二三號小行星是利用鹿林天文台望遠鏡觀測發現,因此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確認為新發現小行星後,決定以「鹿林」為名,向IAU申請永久命名。

第一四五五三四號小行星也在去年四月一由鹿林天文台發現,該天文台隸屬中央大學,該校決定以「中大」永名命名。黃崇源透露,除了「鹿林」和「中大」,鹿林 天文台去年三月起陸續觀測發現的三一八顆小行星中,有四顆已確定由我國獲得命名權,該校還在研究如何命名。據悉,其中一顆初步決定以「嘉義縣」永久命名。

鹿林天文台長林宏欽是「鹿林」小行星的發現者,他說,台灣早在二○○二年十一月廿五日就曾發現新小行星,但當時觀測者都是進行個人研究計畫時無意中發現,且未持續追蹤觀測,所以未獲得MPC確認,也未向IAU申請永久命名。

林宏欽昨天以「當然不容易,但還OK」形容心情。他要感謝學校全力支持,以及鹿林天文台觀測同仁的協助,更要感謝廣州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葉泉 志的合作,他負責規畫觀測計畫,再透過網路交由鹿林天文台進行有系統觀測;葉泉志同意依國際慣例,由望遠鏡所有者擁有這兩顆小行星命名權。

金庸、林青霞 也在天上閃

林青霞不但是華人影壇巨星,也是夜空中閃亮的小行星;武俠小說巨擘金庸也有顆小行星以他為名。小行星是目前唯一開放由發現者命名,並獲世界公認的天體,因此名稱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長黃崇源表示,新發現天體的命名有一定的規則,例如,大型天文望遠鏡或研究計畫觀測發現的天體,通常以個特定目錄編號命名;彗星以發現者名字命名,只有小行星開放由發現者自由命名。

(中國時報)
--
上岸產卵遽減 蘭嶼綠蠵龜恐絕跡

綠蠵龜將在蘭嶼絕跡?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黃文山博士,這個月到蘭嶼待了八天,只見到一隻綠蠵龜成功上岸產卵,與過去動輒十數窩的景況簡直無法比擬;他擔心這是國際知名保育動物綠蠵龜在蘭嶼絕跡的前兆。

黃文山十幾年來,每年六月都會飛往蘭嶼,從來沒有像這趟如此心情沉重。他說,每年六到九月是綠蠵龜產卵季節,以前,蘭嶼是綠蠵龜主要下蛋地,比澎湖望安還要多,整個島嶼都可見綠蠵龜上岸產卵,現在只剩下小八代灣一地可見綠蠵龜蹤影。

黃文山指出,本月九日到十六日他在蘭嶼,綠蠵龜成功上岸產卵的一次,是在凌晨一點;他觀察竟有海龜上岸兩、三公尺後,卻被強光嚇得不知所措,趕快調頭游回 海上;還有一隻較聰明的海龜,爬到光線較不易照射到的邊坡生蛋,但該處沙量甚少,海龜挖不到沙後也放棄生蛋,游回海中。

黃文山指出,蘭嶼綠蠵龜生蛋地,原僅存東清灣與小八代灣二地,東清灣沙灘有三、四百公尺,可惜當地居民挖沙造屋,現已挖不到沙,加上綠蠵龜遭人虐殺後,已有數年未見綠蠵龜上岸生蛋。

黃文山感慨地說,唯一還可見到綠蠵龜上岸產卵的小八代灣,沙灘地只有卅公尺,每當產卵季節,遊客聚集觀看,尤其周六假日人潮更多,他憂心暑假將屆,人為干擾與破壞的情形勢必更為嚴重。

他指出,蘭嶼在綠蠵龜上岸生蛋的夏季,可考慮不開燈或僅開五分之一的燈,以免燈光過亮驚嚇綠蠵龜;當地人亦應參考澎湖望安綠蠵龜保育方法,加強生蛋地的保育與解說訓練,以及遊客宣導,不要隨便傷害野生動物生命及棲地。

(中國時報)
--
第七集將問世 謠言滿天飛 哈利波特書迷:別先告訴我結局

《哈利波特》系列奇幻小說第七集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哈利波特與死靈》,暫譯)定於七月廿一日凌晨上市,在書迷翹首期盼,恨不得早點拿到書的同時,各種有關該書結局推測紛紛出籠,網路上更是謠言滿天飛。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出版至今,每集上市都成為全球出版界盛事,但也都發生部分情節在出書前被外洩的憾事;即將問世的第七集是哈利系列小說大結局,書迷們自然更加好奇。

上周一位自稱「Gabriel 」的駭客上宣稱,他已成功闖入出版哈利系列小說出版商Bloomsbury Books 員工的電腦,拿到第七集的全部內容。Gabriel 說,哈利的好友妙麗與榮恩在書中最後將不幸身亡。這說法普遍被書迷斥為無稽之談。

洩密 有人樂此不疲

推測新書情節已成為哈利書迷們的一種共同樂趣,他們仔細推敲前幾集字裡行間所透露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測新書的情節將如何發展,並在網路上與其他人分享。但書迷反對事先洩漏新書情節的行為,認為這會剝奪書迷的閱讀樂趣。

哈利波特書迷網站「破釜酒吧」(Leaky Cauldron)最近貼出告示,要大家不要洩漏哈利新書情節。該網站站長安娜李受訪時說,揭露神祕結局是作者J.K.羅琳的權利,我們不希望有人奪走她 的權利,她為這一系列小說投注十七年心血,親自把故事最後結局告知其讀者是她應有的收穫。

但有人對這種洩漏新書情節的行為就是樂此不疲。二○○○三年在《哈利波特(5):鳳凰會的密令》出版四天前,紐約《每日新聞》報買下該書的一份影本,並在 報上登出其中兩頁。而另一個哈利波特迷網站「麻瓜網」(MuggleNet.com)也在事前收到有人寄來的影印書頁,得知哈利的教父「天狼星」將於書中 喪生。

《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兩年前出版時,也難逃被洩漏的命運。一位駭客透過電郵寄給「破釜酒吧」網站一份內容摘要,包括該書每一章的第一頁以及最後一章的全部,內中揭露霍格華茲魔法學校校長鄧不利多的死亡。

有沒有可能是出版商促銷伎倆?至少有位書迷是如此想的。十六歲的維絲羅伊談到駭客Gabriel 事件時說:「我認為這是出版商內部搞的鬼,為營造更大聲勢,賺更多的錢。」

預測結局 網路發燒

維絲羅伊對哈利波特大結局也有她的想法,她認為哈利絕對不會死;這個想法和「麻瓜網」創辦人史帕茲不謀而合。現年廿歲的史帕茲十二歲時設立「麻瓜網」,他 的《哈利波特第七集解謎》(What Will Happen in Harry Potter 7)一書,已經進入《紐約時報》童書暢銷排行榜十九周。

為確保新書情節不會外洩,哈利系列小說在英國和美國的出版商已採取各種保密措施,但對於讀者的各種推測,出版商認為,「大家都有資格發抒其想法,這是樂趣所在」。

哈利波特第七集的情節預測正在網路上發燒,其中最有意思的預測或許來自卡波。卡波是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學者,日前他在網路上張貼一篇十六頁的論文,標題是 《石內卜教授:哈利波特第七集出人意料的英雄》(SeverusSnape:The Unlikely Hero of Harry Potter),文中他大膽預測,這位正邪難辨的石內卜將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摧毀大魔頭佛地魔。

(中國時報)
--
不必放棄 但請放開/陳芳明

旅行到地球的另一個角落,才發現台灣並沒有消失。此刻書寫時,我坐在布拉格舊城中心的旅店,教堂鐘聲適時響起,隨風從窗外吹送到我桌前。捷克的古老歷史沈浸在黑暗的夜色,台灣的意象反而明亮浮現在我的前額。

下午才結束一場有關台灣文史的對話。查里斯大學的教授與來自東方小海島的學者,被安排在充滿記憶的蒼老建築聚會。這次歐洲之行,經過好幾個知名的大學校 園,唯查里斯大學竟是成立於十四世紀。當時,歐洲還正處於幽暗的中古世紀,文藝復興還要多等一個世紀才會展開。遠在東方的中國則還在蒙古統治之下,明朝第 一位皇帝朱元璋根本沒有誕生,甚至漢人也似乎未曾渡海到達台灣。

歷史上的台灣,絕對不是承受最多苦難的土地。在下午的對話中,對照捷克的歷史經驗,就可知道上帝並未特別虧待台灣。歐洲不少國家的軍隊都曾入侵捷克,留下 深刻的創傷記憶。命運坎坷的捷克從來沒有倒下,至少到了二十世紀,布拉格誕生了享譽國際的小說家法蘭茲.卡夫卡,也孕育了另一位被共黨放逐的作家米蘭.昆 德拉。苦難使捷克蓄積了能量,足以把悲傷記憶轉化成為圓熟的藝術。

捷克的學者也發現,台灣在二十世紀走過的道路,與他們的歷史記憶頗為接近。一九八七年台灣正式宣告解嚴,兩年之後捷克也從共產體制解放,兩個國家都在世紀 之交,開始面對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在研討會中,捷克教授也提到他們的文學也有所謂的「本土」問題。最具爭論的作家,當推米蘭.昆德拉。他在八○年代被 放逐到國外後,就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國家。流亡在法國的昆德拉,漸漸放棄捷語的寫作,而改用法語創作小說。對於捷克的讀者,真是情何以堪。昆德拉縱然建立 了國際的文學地位,但是,在捷克文壇已有很多人不再視他為捷克作家。

台灣文壇自然有不同的景觀,本土問題顯然比捷克還嚴重。本土不僅做為一種國族認同的指標,而且還拿來做為一種美學原則的審判。奇怪的文學現象也因此而滋生 蔓延。本地籍作家長年住在國外,他們的本土立場從來不會受到質疑。外省籍作家即使在台灣住了半輩子以上,甚至也埋骨在島上的土壤,他們的本土立場卻不斷遭 到檢驗。誰比誰更本土的道德裁判,在政壇上已到了誤用濫用的地步,做為人文精神基礎的台灣文學,更是變本加厲地予以曲解誤導。

當我面對外國學者,可以清楚發現他們的思考裡,早就把台灣視為一個整體。他們研究台灣文學時,每位作家都是屬於台灣,鍾肇政、葉石濤固然是本土的,王文 興、白先勇也是無可置疑的本土。捷克的一位研究生寫了一冊碩士論文,並已正式出版,題目就是白先勇研究。他們認為,白先勇是台灣文學中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 的反映。在台灣,白先勇的本土性還在受到議論之際,他在國際受到的肯定與殊榮,卻完全歸於台灣。

我這次旅行經過了英國、荷蘭、捷克,下一站就要訪問法國。台灣文學在二十世紀以來的開花結果,使我在國際上的發言變得更具信心。沒有豐碩的文學作品,就沒 有學術研究的支撐。在國際的對談中,我們都以台灣為傲。為台灣發言時,都可以感覺到一股文化力量頂住我的背脊。我們不必放棄本土,但都覺得必須放開本土的 定義。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在建立台灣的能見度,他們的文學想像與藝術成就,無論有多分歧,最後都必定屬於台灣。

(中國時報)
--
好同事、主管 年輕求職者最在乎

「錢多、事少、離家近」已非當前求職者夢寐以求的工作!調查指出,年輕人選擇公司的優先順位是有「好相處的同事」、「好溝通的主管」,其次才是企業規模與知名度、離家近、辦公環境優雅時尚。有趣的是,八%的人渴望職場有漂亮的異性同事,顯見工作時能否心情愉悅很重要。

此外,儘管日前主計處調查失業者平均要花五個多月才會找到工作,調查卻顯示,八成五求職者自認有把握在三個月內找到工作,展現高度自信,明顯有「現況與認知」的落差,但確實有七成受訪者自認起薪「行情價」會落在兩萬多元,僅五%有自信具四萬元以上的身價。

隨著台灣愈來愈國際化,許多外國白領、藍領跨洋到台灣工作,台灣也有一群求職者追求「外語環境」的工作,「Yes123」自由求職網進行的「畢業求職全國大調查」顯示,四分之一希望能進外商公司,七人中就有一人願意被外派到國外。

求職網分析,部分原因可能來自於家人的壓力,因為有兩成求職者認為家人「一點時間都無法忍耐」自己失業在家;另有六成家人可以接受自己在三個月內處於失業狀況。而有二成四受訪者認為家人「一點也不在意」自己多久沒工作。

調查另指出,四成求職者願意跨區找工作,但以鄰近縣市、都會區為優先,台北、台中最熱門。不過,六成七評估若跨區就業,期待薪資至少三萬元起跳才敢考慮。

年 輕求職者最在意的福利是「優渥的年終獎金」,此外則是順暢的升遷制度及週休二日。薪資部份,七成受訪者自認「行情價」會落在兩萬多元,僅五%有自信具四萬 元以上的身價,其中又以攻讀法政、農醫科系者最有自信;對薪資不敢有過高期待的第一名竟是商學系,比文學傳播藝術科系期待的平均薪資還低!

(自由時報)
--
心病了, 腎臟常會跟進

心臟與腎臟猶如難兄難弟,如果其中一個生病,最好也要注意另外一個。根據兩項針對五萬多名美國病患的新研究顯示,腎臟病會在破壞人體的腎臟前,就先加速心臟病發。

同時,醫師也證明心臟病能引發腎臟出狀況。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心臟科醫師慎重檢查病患的腎臟,以便能給予早期治療。

這項刊登在期刊「內科醫學文獻」本月號的研究結果,可能會讓醫學界更致力於在腎臟病尚未發病期間就提前做出診斷。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心臟病與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但大多數人都是在腎臟失效前就先死於心臟病。研究指出,一旦腎臟病惡化,心臟病會加速惡化。

研究發現,診斷出心臟病的病患,在九年內腎臟功能出現問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結果很合理,一方面是因為心臟病會讓全身動脈變窄,腎臟自然無法除外。

不過,對心腎疾病兩者的關聯,密西根州博蒙特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醫師麥庫洛則提出更複雜的解釋。他說,心、腎都會對骨髓發出訊號,要骨髓製造出幹細胞來修補器官;因此當心、腎兩大器官中,任何一個開始衰竭,主要的修補機制也就隨之衰退。

(自由時報)
--
從英文看「中國崛起」/向駿(致理技術學院助理教授)

「閃 靈」樂團主唱Freddy透露該團已接受我駐美代表處邀請於7月的巡美演唱行程為台灣加入聯合國代言。本土樂團為台灣外交打拼當然值得鼓勵,然其演出能否 有效提升台灣國際地位或將淪為扁政府推動「烽火外交」的棋子則值得觀察。儘管絕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希望能加入聯合國,但阿扁「撞牆式」的外交已使台灣未蒙其 利先受其害。例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於19日指出台灣「以台灣為名申請加入聯合國」舉行公投,不但無助於台灣入聯合國反倒升高台海緊張,所以美國 反對並促請陳水扁拒絕此一提議。又如,新加坡外交部於22日表示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的舉動,並指推動「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是「挑釁 且不負責任的」。

全球化影響力深遠
「閃靈」「UNlimited Taiwan」中的UN之所以大寫暗指的是「聯合國」,其宣傳手法和先前外交部指「聯合國」是「UNfair」類似。近年來由於「中國威脅論」英文中出現 一些貶抑字眼,如「中國辯護者」(sinapologist)和「熊貓擁抱者」(panda-hugger),但也有不少新字反映了「中國崛起」的現實, 試舉兩例說明如下。
首先看由歷史學者佛格遜(Niall Ferguson)所撰題為「不是兩個國家,而是一個:Chimerica」(Not two countries, but one:Chimerica)一文的Chimerica。該文自今年四月起曾被諸多媒體刊載,而Chimerica一字若依該文旨趣可暫譯為「中美共同 體」。佛格遜首先以「蝴蝶效應」說明全球化影響力之無遠弗屆,繼之以2月27日上海、深圳股市狂跌導致紐約、倫敦等股市應聲下墜為例,說明「中國打噴嚏全 球都感冒」的現象。
該文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他對中、美兩國何以會成為「生命共同體」的描述,節譯如下:因為「中國人(East Chimericans)存錢,美國人(West Chimericans)花錢;中國人生產,美國人享受;中國人出口,美國人進口;中國人累積外匯,美國人累積赤字。」他更諷刺地指出「中美共同體」雙方 互補性的差異正如美好婚姻之所需。最後佛格遜以「儘管名稱怪異,但中美共同體絕非怪獸」(Chimerica, despite its name, is no chimera.)總結該文,充分顯示他對「中國崛起」之深信不疑。
次看由印度學者蘭密施(Jairam Ramesh)去年四月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 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書名中Chinadia係指擁有全球38%人口的兩個亞洲大國--中國加印度。根據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Martin Wolf)的研究,Chinadia中的中國經濟年增長9.7%、年人均產出則以8.5%的驚人速度增長,而印度年經濟增長為6.5%、年人均產出增長速 度為4.6%。儘管中、印的生活水準分別僅及高收入國家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但兩國均快速成長且可能持續一個世代,因此沃爾夫認為或許連莎士比亞都會 說:「擁有這種國家的世界,是多麼美好啊!」

「支那」一詞辱華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曾將其在亞洲的殖民地稱為法屬「印度支那」,包括 今日的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國,而法語「印度支那」(Indochine)一詞則泛指位於印度和中國之間受兩國文化影響的區域。對日抗戰期間,「支那」演 變成辱華的貶抑詞,在于右任的倡議下將「印度支那」改成「中南半島」,意為「在中國南方的半島」。從法語的Indochine到今天的Chinadia, 兩個合成字順序上的改變,相當程度反映了「中國崛起」的現實。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