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70620

夏至關燈 65萬人響應

台灣第三屆「夏至關燈」後天晚上登場,全台九縣市要同步展開「夏至關燈‧拔插頭‧走戶外」夜間節能環保活動。主辦的荒野保護協會預估後天晚上全台有65萬民眾響應,台灣三大高樓─台北101、高雄東帝士大樓和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大樓,也要關閉外牆景觀燈響應。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夏至關燈」開放網路報名三周以來,截至今天有上千個公民機構、企業和社區報名參與;九縣市公部門也有代表建物關燈並舉辦不插電活動,預估至少有65萬人參加。

知名建築物今年更是積極參與。荒野表示,截至今天中午,已有48棟官方和民間建築參加,例如台灣高鐵的六個車站、統一企業大樓、亞都麗緻系列飯店等。包括101在內的台灣三大高樓也會在晚上8時前後暫熄外牆景觀燈。

主辦的荒野保護協會和台達電子並根據建築物特色,從今年響應建物中選出「十大關燈建物」,包括曾得過建築大獎的建物和古蹟建物。承諾節能行動關燈運動網站:http://www.lightsoutday.org.tw。

(聯合晚報)
--
白領族 連2年女多於男


國內婦女就業出現兩極化趨勢。主計處統計指出,近三年來,女性在國內擔任白領工作(不含服務業)的比重,已連續兩年超越男性;但從事低收入兼差工作的女性,去年人數也比前年遽增六萬四千人。

主計處將就業者分為白領工作者、藍領工作者、服務工作與農事人員等三大類,其中,民代及主管人員、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事務工作人員都屬於白領工作者的項目。

主計處最新數據發現,由於近年來國內女性的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再加上粉領族在職場上的工作表現可能優於同資歷的男性同儕,使得白領階級女性的人數,去年已多達兩百一十八萬人,比重為百分之五十點四七,連續第二年高於男性白領人數。

影響所及,許多女性陸續晉升重要職位,薪資水準也水漲船高,官員說,在家庭與事業難以兼顧下,就算不少優秀女性還是決定生育子女,但最後卻交由專業托育代為照顧子女,因擔任全職媽媽的機會成本實在太高,某種程度,也造成現代社會親子關係疏離的因素之一。

經建會研究指出,國內女性勞動參與率屢創新高,但職業婦女工作型態卻呈現兩極化趨勢,不僅白領族人數逐年攀升;從事辛苦兼差工作的女性勞動者,去年人數更是較前年遽增近三倍。

數據顯示,因為沉重的經濟壓力,不得不外出兼差、負擔家計的女性勞動者,去年也出現人數大增的趨勢,從前年的三萬六千人,遽升到去年的十萬人。

當媽的上班 26年來多一倍

可能是受到經濟壓力或是追求自我的影響,國內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去年再創新高,從廿六年前的百分之卅三點,一路上揚到去年的百分之四十八,大大改變原本「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而且,經建會指出,擁有學齡前子女婦女,每年勞動參與率也是屢創新高,近廿六年來的增加幅度超過百分之百,由民國六十九年的百分之廿六,拉高到去年的百分之五十六。

官員解釋,可能一是因為經濟壓力沉重,使得已婚婦女不能放棄工作,必須分擔賺錢養家的責任,也使得國內雙薪家庭的比率日益升高;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婦女教育程度日益提升,工作表現也不落人後,在考量機會成本後,委請專業托育照顧子女的費用,遠比擔任全職媽媽來得划算。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新數據指出,去年台灣女性占就業人口比重,位居全球卅五,連續第四年超越日本、南韓,但在亞洲中,仍低於泰國、香港、新加坡。

結婚與生育是影響已婚婦女退出職場的兩大時間點,但經建會觀察長期趨勢發現,現代婦女不論有無子女,其勞參率長期出現攀升趨勢;其中,尤以有六歲以下小孩的婦女勞參率,廿六年來的增加幅度高達一倍。

經建會官員分析,一般說來,女性勞參率常會出現所謂的「雙峰現象」,就是一般女性在學校畢業後,就業意願通常會逐漸上升,直到結婚、生子後,又陸續退出職場,等到子女年齡漸長後,才又重返職場,這種就業雙峰現象以日本婦女最為典型。

官員表示,雙峰現象在台灣以四年級前的婦女比較明顯,五年級以後的已婚婦女,其勞參率在婚育年齡時,僅出現微幅變動。

(聯合報)
--
熊貓祖先 腿短、像中型犬

一項研究指出,大陸研究人員二○○一年在廣西省石灰岩洞穴內發現完整的熊貓頭骨化石,經過多年研究,不僅證明熊貓演化歷史綿延數百萬年的有利證據,也得以讓科學家一窺熊貓祖先的全貌,推測可能是身型類似中型犬的迷你版貓熊。

發現的熊貓顱骨化石,是迄今所知熊貓家族最早的祖先。

這種已絕種的熊貓或稱「侏儒熊貓」,腿短,體型類似中型犬。

保存完好的化石擁有熊貓顱骨的獨特特徵,體型大小只有現代熊貓的一半,身長約一公尺長,有別於現代熊貓的一點五公尺,顯示熊貓的遠古祖先,可能是現代熊貓的「迷你版」。

美國愛阿華大學古人類學家席歐雄和發現化石的兩位大陸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這篇研究報告。

顱骨化石出土,也補足熊貓化石資料的不足。

證實古生物學家早就懷疑的一點,亦即現代熊貓源自數百萬年前,而且至少有兩支不同的祖先。

席歐雄說:「這顯示熊貓家族和其他熊科動物分家,自成一脈已有幾百萬年了。」

研究人員已知大陸熊貓目前大多數居住在大陸西南部多山的高地竹林,是一種體型較大、學名為「熊貓巴氏亞種」的熊貓後裔,生活於大約五十萬年前。

另有線索顯示,另一支古代熊貓在三百萬年前,就在大陸東部和南部的低地熱帶森林活動。

但在一九八五到二○○二年間找到的零星牙齒化石,無法做成結論。

席歐雄說,大陸研究人員幾年前在廣西省的石灰岩洞找到的熊貓顱骨化石,終於證實這項推論。他說:「顱骨保存完好,牙齒完整無缺,根據化石,我們可以說這是現代熊貓的迷你版。」

顱骨化石具有熊貓獨一無二的特徵:牙齒上的琺瑯質堅硬,顱骨厚實,顯示熊貓在演化初期,即具備咀嚼竹子所需的特徵。

席歐雄說:「熊貓獨一無二,是目前已知唯一全素的熊類,這種特殊的進食習慣可能也是經過數百萬年才演變至今。」


(聯合報)
--
大貓熊祖先頭骨 約現今貓熊六成大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考古學家羅素.石漢指出,二○○一年在廣西省石灰岩洞穴發現的一枚兩百萬年前的動物頭骨化石,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大貓熊祖先,除其體型宛如中型犬外,其他部分與現代貓熊極為相像,他說:「基本上牠是現存貓熊的縮小版」。

石漢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報告表示,該枚頭骨化石的大小約是現今貓熊的六十%,其結構特徵、生活方式應與貓熊相似。

大貓熊被認為是現存的八種熊中最獨特的,科學家說,牠原是肉食動物,但最後對肉類「無欲無求」。這一枚完整的頭骨顯示,數百萬年以來,貓熊的演化全然有別於其他的熊類,雖然其他種熊會以蔬果果腹,但貓熊則完全是素食者。

身高僅1公尺 也吃竹子

這 個被稱為小型貓熊(Ailuropoda microta)的絕種生物身高約一米,而現在的貓熊則可達兩米高。石漢說:「在此之前,我們只發現這種小型貓熊的幾顆牙齒,我們知道牠存在過,但完全不 知道頭骨會像什麼。」從牙齒的磨損方式判斷,牠一如大貓熊,以竹子維生。這種進食習慣恐需費數百萬年才能演化完成。

研究人員指出,小型貓熊棲息於潮濕低窪的熱帶森林中,棲地的主要植物即是竹子,與之同時的知名生物為劍齒象與高三米、重達四百五十公斤的巨猿。

熊類是在距今兩千五百萬年至五百五十萬年前的中新世出現。大貓熊堪稱世上最具知名度的熊類,然因棲地的消失,已是瀕臨絕種動物,據估計,目前生活在野地的貓熊只剩一千六百頭。

(自由時報)
--
熊貓祖先 狀如中型犬 200萬年前化石出土 僅現代種一半大

熊貓演化史有重大突破,考古學家發現距今約200萬年前的熊貓頭骨化石,這種稱為「小種熊貓」的古代熊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熊貓祖先,體型僅現代熊貓的一半,宛如略胖的中型犬。

據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披露,中美聯合考古隊於去年年初在廣西一處石灰岩洞穴內,發現了「小種熊貓」頭骨化石,大小約為現代熊貓頭骨的一半。

很早就以竹子為食
專家推測,「小種熊貓」體長約有3呎(約90公分),僅是平均體長超過5呎(約150公分)現代熊貓的一半左右,堪稱遠古時代「迷你版的熊貓」。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也彌補過去熊貓演化史考古資料不齊全的缺憾。美國愛荷華大學考古學家席歐雄(Russell Ciochon)透露,過去十餘年間,考古學家曾零星發現一些「小種熊貓」的牙齒或其他部位的化石,但由於太零碎,一直無法推斷出「小種熊貓」體型的大小。
不過專家認為,熊貓在數百萬年的進化歷程中,雖然體型大增,但身體基本架構沒有太大變化。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小種熊貓」和現代熊貓的頭骨結構非常相似,且牙齒的磨損程度與現代熊貓並無二致。由此證明,熊貓在演化過程中可能很早就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

(蘋果日報)
--
特赦

特赦是憲法賦予總統的特權,效力分為兩種,一是免除刑的執行(免刑不免罪),另一種是宣告罪刑無效(罪刑全免);一旦宣告罪刑無效,該犯罪紀錄即一併撤銷。

特赦的對象大都屬於所謂的良心犯,例如美麗島事件等叛亂案的政治良心犯,或者因堅持信仰的宗教良心犯(如耶和華見證人案),也有被認為冤獄的刑事案件(如蘇炳坤盜匪案);因司法程序已無救濟途徑,而由總統以憲法賦予的特權特赦。

(聯合報)
--
是否一併赦免其罪 受矚目

陳總統宣布將特赦「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由於特赦是《憲法》賦予總統的赦免權之一,且程序單純,只要總統頒布「赦免令」,即可交法務部執行,楊儒門近期可望重獲自由。但這次特赦是僅免除其剩餘刑期,還是一併赦免其罪,讓他洗刷前科,將是重大觀察指標。

我國歷任總統曾行使過三次特赦權,楊儒門若被赦免,將是第四次,也是陳總統任內第二次動用特赦權。

立法院上周甫通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罪犯減刑條例》,有期徒刑判刑一年半以下者,皆可減刑。但楊儒門二審遭判刑五年十個月,不符減刑條件,當時立院院會通過附帶決議,建請總統特赦楊儒門,獲得陳總統正面回應。

依照《赦免法》,楊儒門這次被特赦,如果只是免除其刑,儘管被釋放,仍將背負「擅製爆裂物罪」前科,唯有援引《赦免法》第三條後半段,才能讓當初判決失效。

憲政史上意義最重大的特赦,也與引用《赦免法》第三條後半段有關。前總統李登輝在七十九年五月廿日,特赦美麗島事件受刑犯黃信介等卅四人。但美麗島受刑人 當時都已服完其刑,採「免除其刑之執行」的特赦沒有意義,所以該次特赦一併免除罪刑,美麗島受刑人因此獲得平反,並得以在《選罷法》未修正前參選公職。

此外,陳總統八十九年上任後,當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除特赦拒服兵役的宗教良心犯十九人,另特赦涉及盜匪案但遭質疑是冤獄的蘇炳昆,且蘇當時也是依《赦免法》第三條後段規定予以特赦,創下一般刑案首例。

另因桃園聯福製衣廠關廠帶領勞工臥軌抗爭,違反公共危險罪入獄的曾茂興,八十九年也因陳總統特赦,得以免刑出獄。

(中國時報)
--
全球化的陰影 勞工相對變窮

成員包括美、日等卅國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十九日就全球化的陰暗面提出警告,報告指出全球經濟經過數十年成長和整合所製造的財富,並未讓所有人平均共享,勞工和上班族等受薪階級分得的財富比例已大幅下降。

這份全球就業政策報告表示,在科技、低廉的運輸與通訊,以及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與巴西等國興起並提供大量廉價勞工等因素影響下,全世界正以空前速度轉型中,各國政府有必要注意民眾對工作與薪資問題的關切。

OECD一向大力推動全球化,這份報告卻強調全球化的弊端,相當不尋常。報告主要作者托瑞斯表示,全球化對所有國家來說仍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但各國政府若只在乎讓市場繼續成長,卻不願處理所得分配不均問題,可能反而對生產力不利。

報告中說,過去廿年來,該組織的卅個會員國中,多數國家的勞工薪資在國內生產毛額(GDP)所占的百分比出現下降:日本勞工的薪資在GDP中所占比率卅年來減少百分之廿五,歐洲聯盟最富有的十五個會員國減少約百分之十三,美國則減少百分之七。

托瑞斯表示,薪資成長的速度低於生產力的成長速度,並非只是周期現象,連美國之類的勞力緊縮市場也出現薪資比例下降,值得注意。

報告也指出,高、低所得者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民眾對工作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烈,這種不安全感或許可以解釋薪資成長慢的部分原因。

托 瑞斯說,企業將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業務轉往成本較低的地區,其實並非造成工作機會減少的主要原因,但這種現象足以使勞工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低技能 勞工。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所謂金磚四國提供的勞動力占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五,OECD國家只占百分之十九;加上科技、運輸和通訊的成本越來越便宜, 導致全球勞工面臨越來越大的國際競爭。

OECD呼籲,各國政府勿採取保護政策,而是應幫助民眾順利轉業與培養工作安全感,亦即採取保護民 眾、而非保護工作機會的政策,因為有些工作沒有前途可言。托瑞斯說,現在已無鐵飯碗;要享有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大家都必須面臨變動,包括企業得搬到新的地 區,勞工得轉往新的企業。

(聯合報)
--
肥腿 讓黛安娜最受傷的報導

英國威廉與哈利王子透露,當年坊間盛傳亡母黛安娜大腿出現贅肉,曾令黛妃心理「深受傷害」。

黛妃當時予人的印象是,不在乎外界的蜚短流長,然而威廉與哈利王子透露,外界對她整體外觀的多方揣測使她受到嚴重傷害,他們必須「屢屢」安慰並鼓勵她。

兩人指出,黛妃努力保持迷人的形象,為保持身材而經常健身,不料還是成為外界指指點點的對象,因此極為苦惱。她必須面對暴食症、婚姻即將破碎、與女王及其他王室成員關係不睦的問題,然而外界所謂她的大腿出現贅肉的說法對她傷害最深。

廿四歲的威廉王子表示:「我認為,對任何女人而言,有人在背後說三道四絕對令人無法忍受。我們曾經多次必須設法使她高興,告訴她,她是最完美的典型。有人說過她的大腿已經出現贅肉之類的閒言閒語。由於身為公眾人物,她非常努力保持高度迷人的形象,而且經常上健身房。」

一 九九六年四月,好事之徒封她「肥腿王妃」,結果引起爭議。狗仔隊曾經拍下時年卅五歲的黛妃穿著短褲離開倫敦市中心「港口俱樂部」健身中心的身影。評論員不 斷議論她的大腿是否已經出現贅肉的話題。當時的坊間說法是,當黛妃聽到有關這些照片的消息時,友人建議她不要看,然而她實在忍不住。第二天,黛妃穿著一件 長外套抵達雀爾喜俱樂部,外界更加繪聲繪影。詢以為何穿上長外套時,她表示感覺有點冷,不過觀察家指出,當天是開年以來最熱的一天。

(聯合報)
--
動物行為 林口血腥小羊排 啃凶推理

前幾天林口山區牧場羊群集體被不明動物咬死,現場大雨泥濘、腳印混亂,羊隻身上血肉模糊,齒痕凌亂。小羊死狀慘烈,現場唯一目擊者說看到老虎,馬上引起大眾恐慌,地方父母官甚至還帶著大隊人馬,上山學武松打虎。

幾天後,捕獸籠裡出現的是眼神無辜,神情畏怯的流浪狗小白,許多人怎樣也不相信這隻看來無害的狗狗會是冷血殺羊手。

到底是誰吃了小羊排,除了現場留下的咬痕、腳印等實證外,不少專家也利用動物行為推論,彷彿就是一部推理劇,正好可以讓大家一窺動物界弱肉強食求生存的奧秘。

動物行為依環境不同,發展成一種固定模式,因此野外的動物行為,不見得都能全部套用到有人的環境中;但是若用一般人對家犬家貓的認知來看,又可能淪為刻板印象的爭議。

獵食行為 辨出真兇

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金仕謙說,這次事件一開始有三群嫌疑犯、犬科動物、大型貓科動物與熊,若從動物的獵食行為來分析,其實很快就能分辨出誰是咬羊真兇。

大型貓科動物大家會想到的就是獅子、老虎、豹,台灣有一些特有的貓科動物,例如石虎、雲豹,但近年來野外幾乎看不到蹤跡。即使是貓科動物,獵食行為,還是有些差別。

老虎跟豹 看準下手

金仕謙說,獅子是群體獵食,老虎和豹則是單獨行動。由於老虎和豹是單獨獵食,因此很少會同時攻擊多隻獵物,往往看準目標下手,得手以後會帶到其他地方,以免其他動物來分一杯羹。

他說,尤其是豹,體型較小,在野外有更多食物鏈中在牠之上的優勢動物競爭,抓到獵物一定先想辦法藏起來,絕不會在現場就大快朵頤起來。

以獵豹為例,牠所身處的環境多為平坦的草原或砂地,很少有遮蔽物,因此它獵獲食物後,很容易被獅子等大型肉食動物搶走,十次狩獵只成功一次,有時自己都餵不飽了,萬一有小豹,就更難兼顧,所以草原變小後,牠們也成了瀕臨絕種的動物。

花豹就不一樣,它生活的空間有樹,可以把獵到的食物藏在樹上,或帶到樹上食用,就不容易招致其他動物的覬覦。

成年雄虎獨居,當然是單獨獵食,且性喜隱密,食量大,吃不完的東西還會藏起來吃,不會把吃剩的獵物留在現場。

公獅母獅 分工合作

獅子則是群居動物,由一頭公獅帶領,打獵則是母獅的工作,一群母獅會集體行動,小心翼翼的包圍獵物,再由其中一隻母獅從另一邊將獵物趕到母獅埋伏的地方,躲在草叢中的母獅就能出其不意的攻擊。

母獅捕獲獵物者會先給公獅享用,公獅吃飽了母獅才能吃。獅子為了避免食物被其他動物A走,多是狼吞虎嚥,一天最多可以吃50公斤的肉,吃飽了就懶洋洋的躺著納涼、睡覺,消化肚子裡的食物,就算有獵物從面前走過,牠們也不為所動。

金仕謙說,動物園曾經發生人跳到獅子籠裡的意外,幸好是跳到獅子籠,吃飽的獅子根本懶得理,要是跳老虎籠或是豹子籠,可能就兇多吉少了。

他指出,貓科動物的下顎咬合十分有力,演化使它們變成絕佳的獵食者,獵捕時大多是致命封喉,咬住獵物的喉嚨直到斷氣為止,甚至連骨頭都會碎裂,絕對不會隨便見肉就咬,咬大腿、屁股,讓獵物有逃脫的可能。

金仕謙說,犬科動物在野外的獵食行為多為集體行動,再加上個性活潑,會有玩獵物的情形出現。犬科動物胃不如大型貓科動物大,一次吃不了太多,除非獵物缺乏,否則一般多一、兩天就要獵食。

打獵雖然很花體力,但因犬科動物採集體行動,成功率高,大家又可以互相分擔風險。

懶惰熊熊 只吃現成

也有人懷疑是熊咬死了羊,但是金仕謙說,熊是雜食性動物,與一定要吃肉的犬科、貓科動物不一樣,在電視上曾看到美國會有熊下山翻冰箱、垃圾桶,就可以看出熊不太捕獵,寧願找現成可以吃的東西。

金仕謙說,熊的體型大、體重很重,前後腿長,前腿短,往前傾,所以速度不快,要去追獵物對牠來說很累,所以熊是「機會主義者」,如果正好有受傷走不動的小動物從面前經過,熊也正好肚子餓了,就抓來吃吃無妨,不然就是吃其他動物吃剩的。

茹毛飲血 各有堅持

他說,像豹這種貓科動物,行動「高來高去」,有時根本不落地,直接從樹上跳到屋頂上,再進到屋子裡,沒有留下腳印,也不見得就能斷定兇手不是大貓。

大貓和犬科動物的口味其實也不同。金仕謙說,對動物來說,人肉其實並不好吃,而吃慣香噴噴熟食動物,咬合力不夠,要開口咬下第一口血淋淋,且味道不怎樣的生肉也不容易。吃生肉時,獅子喜歡剝皮,老虎不在意吃得一嘴毛,仔細觀察,食肉動物茹毛飲血之餘,也是有堅持的。

延伸閱讀

1.野狗之丘/劉克襄/遠流
2.背著蝌蚪跳的青蛙:走進奇特的動物行為世界/瑪蒂.克朗伯/商周
3.我與印度豹/喬伊.亞當斯/水牛
4.蝴蝶、斑馬與胚胎:探索演化發生學之美/西恩.卡洛/商周
5.非洲原野日記:叢林生活紀實/德瑞克.休貝爾、貝芙莉.休貝爾/秋雨文化

cheetah 獵豹、印度豹
leopard 花豹
Dingo 澳洲野狗
felidae 貓科動物
canidae 犬科動物

(聯合報)
--
無性生殖 母鯊沒對象 無性生小鯊

2001 年時,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有個動物園內有3條雌錘頭鯊同住一個水族箱,牠們被捉時全都未成年,此後也從未接觸過雄性。忽然有一天,水箱多了一條小沙魚,這怪 事引起不小爭論和更多的疑問,科學家花了五年研究,日前發表論文指出,從DNA證據,確認神秘小鯊是無性生殖的產物。

這件事所以令人震 撼,是因為以前從沒有人發現沙魚等軟骨魚也會行無性生殖。為了解開謎團,北愛爾蘭的科學家用人類親子鑑定的技術,檢驗小沙魚的血統。他們首先查出誰是小沙 魚的母親,然後從小沙魚的DNA中剔除母親的DNA,即去除一半來源後,即可從另一半找出誰是父親的線索,但剔除的結果是什麼也沒有剩下,顯示小沙魚沒有 父親。

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軟骨魚可行無性生殖,加上去年底造成轟動的科摩多龍(爬蟲類)也證實能行無性生殖,也就是說,在實驗室以外不能進行無性生殖的脊椎動物只剩下哺乳動物了。

研究人員推測,小沙魚是由母親體內某個未受精的卵被另一個細胞激活,開始像受精卵一樣分裂,發生「自發孤雌生殖」。也因卵子和這個激活細胞都只含有母體一半的DNA,而且是相同的一半,所以小沙魚只有母親一半的基因,並不是母親的完全複製體。

其實這件事意味著,在難以找到雄性時,雌沙魚可能用無性生殖來繁殖後代,但無性生殖會損及後代的基因多樣性,使物種在面臨環境變化和疾病時會更難適應。

多 數的生物學家過去都認為,孤雌生殖僅限於比脊椎動物低等的動物。不過20年前,蘇俄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德瑞夫司基首先提出,高加索石蜥由孤雌生殖繁殖。起 初這個說法遭到很大的懷疑,直到多年後,美國的學者證實,至少有25種蜥蜴,完全沒有公蜥蜴,或者在同種族群裏沒有公蜥蜴時,還是能藉孤雌生殖來維持種的 延續。

證實蜥蜴孤雌生殖的美國學者是從美國新墨西哥州抓到幾隻雌鞭尾蜥,後來這幾隻母蜥蜴居然繁衍成一個蜥蜴族群。這個族群與雄性完全隔離,現在已經生出第四代,所有的個體都是屬雌性的。

在一些本該行有性生殖的動物中,有時動物的卵不經受精過程,也能單獨發育成幼體的現象,叫孤雌生殖。



延伸閱讀

1.自然科學入門-生物篇/Monika Offenberger/年輪
2.狂野進化論/道格迪克生等人/遠觀

fission 分裂
budding 芽殖
fragmentation 塊裂繁殖
spore 孢子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營養體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無性生殖

(聯合報)
--
想領身心障證明 「難道要我跳樓?」

時機歹歹,民眾心情鬱卒上精神科求診,希望藉專業協助走出鬱悶,但也有病人擔心醫師不開身心障礙證明,甚至揚言跳樓給醫師看。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規定,若取得身心障礙者證明,不但本人或其扶養者繳稅減免、身心障礙者及其同住扶養者有購屋貸款或租屋的租金補助,搭乘公車或捷運則是半價,對於家計沈重者,多少可減輕一些負擔。

台北縣一位精神科醫師最近診治一名中年女病患,女病患覺得家計太沈重,心情直直落,晚上也睡不好,感覺快活不下去了。

醫師診斷女病患罹患輕度憂鬱症,準備開藥給她。但女病患面有難色地說,她要的不是藥,而是要醫師「開個身心障礙證明」,因為這樣可獲得一些福利津貼,對改善家計不無小補,醫師跟女病患說妳資格有問題,病患情急之下說:「難道你要我馬上跳樓給你看嗎?」

台北榮總精神部主任蘇東平坦言,精神病患要求開身心障礙證明的情形滿普遍的,但不是所有精神病患都能開給,醫學中心對此都嚴格把關。由於精神病患可透過治療改善病情,因此精神病患的身心障礙證明,每一到兩年就須由醫師重新評估。

台北振興醫院精神科醫師嚴烽彰也遇過一名中年女病患,過去罹患中度憂鬱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後來女病患找他看病,央求他再開身心障礙證明,但因女病患已找到幫傭工作,病況也改善,眼看醫師不幫她開,女病患哭著說:「全家經濟負擔都靠我啊!」嚴烽彰也愛莫能助。

「有的病人說自己沒工作,很憂鬱,為了要開這類證明,會拜託醫師把病情寫嚴重一點。」三總精神部醫師毛衛中說,醫師很為難,只能委婉地跟病人說,除非是憂鬱到無法工作,甚至需要人照顧,才可能是中重度憂鬱症,而且申請也有可能被退件。

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表示,精神病患一旦請領身心障礙證明後,戶政機關就有登記。她就認識一名患有情感性精神疾患的女病患,治療後走出陰霾,也找到美語補習班工作,「醫師本來說要開身心障礙證明給她,但她怕被人知道,選擇不要」。


社福預算有限 審核標準嚴

過去有些憂鬱症患者可以請領身心障礙手冊,但社會福利預算有限,衛生機關審核標準日趨嚴格,精神科醫師開證明也愈來愈謹慎。

病友團體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指出,台灣目前約有十七萬五千多名精神病患領有重大傷病卡,其中八萬九千名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又以慢性精神分裂症者居多,占七成到八成。

台北市衛生局緊急救護股股長吳雪玉說,根據「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規定,必須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疾病如嚴重躁鬱症、自閉症、器質性腦傷造成的精神病患,經過醫師鑑定後,才能請領身心障礙手冊。

另外,如果是憂鬱症患者,則必須治療兩年以上,病情未具體改善,才可申請身心障礙證明。

不過,滕西華說,精神病患開身心障礙證明,向來由醫師來認定,如果開得太浮濫,可能會排擠到真正需要的病患,現在行政院正研議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準備將心理師或職能治療師也納入評估行列。

症狀不明顯 可能會被忽略

失業可能造成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不敢斷言,但失業讓人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能力,必須到精神科求診,卻是明顯趨勢。

三總精神部醫師毛衛中說,失業後隨即而來的是家庭經濟壓力,失業者情緒打擊可想而知,他們同時也會覺得人格被否定,人際溝通變少,日積月累產生精神問題。

毛衛中強調,過去有所謂「社會飄流學說」,指有的精神病人究竟是因沒有工作等原因,造成精神疾病;或先有精神疾病才成為社會邊緣人,其實還沒有定論,不能斷言失業就容易讓人心理生病。

對於輕度憂鬱症患者被排除在申請身心障礙證明之外,毛衛中認為,如果社福預算有限,通常症狀表現較為不明顯的病人,就可能被忽略。

他舉例,像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有幻聽等症狀;躁鬱症患者,躁期來臨時情緒很高昂,症狀比較明顯;不像憂鬱症患者發病時,打不起精神,沒有生活動力,症狀表現比較靜態。

毛衛中也發現,失業病人常反映「再怎麼找工作,就是不容易找到」。他分析,有可能這些人中年失業,本來找工作的困難度就比較高,因此惡性循環而加重病情。此外,在精神科較常看到女性求診,毛衛中說,這未必是女性容易失業,而是女性比男性懂得尋求協助。

(聯合報)
--
四到六月 自殺旺季

衛生署觀察近廿年自殺死亡數字發現,四到六月是每年的自殺高峰,一到二月反而最低,跟俗話「年關難過」頗有出入。

專家推測,冬天蕭瑟的確易讓鬱症發作,但可能治療數月後,患者反倒有力氣把自殺念頭付諸行動。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說,最近也是精神科病房的旺季,病房一位難求,診間心情煩躁的人近來也變多。

衛生署統計發現,去年自殺死亡數以三月的四百卅九人最高,十二月三百廿人最低,但觀察過去廿年,自殺死亡數的高峰往往出現在四到六月,二○○二年到二○○五年,自殺死亡數字最高的月份全落在五月。

相較之下,冬季輕生而斷送性命的人數反而較少,其中又以一、二月最少。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說,雖然每年自殺死亡數高低月份有些差異,但春節前的農曆十二月通常都是自殺死亡數最低的月分,春節過後則開始增加。

這現象精神科醫師難以解釋。楊聰財說,冬季因為陰冷、蕭瑟,往往是鬱症最易發作的季節,很可能是因為這時候患者身陷最低潮,就算有輕生念頭,也心有餘力不足,往往要等到治療一段時間,體力逐漸恢復,才會付諸行動。

他說,導致自殺的因子非常複雜,國內自殺死亡雖然多為老人,但中壯年也是「主流群」,也有可能是因為農曆前後為換工作或失業高峰,到了四到六月,沒頭路的壓力才爆發開來。

楊 聰財最近碰到的個案,卅多歲的憂鬱症患者一時想不開,拿刀子就往脖子上割,下手之重,醫師伸手一摸就觸及頸動脈。楊聰財說,這位患者農曆年前因為病情較為 嚴重,曾住院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一直都服用抗憂鬱劑,不料最近出狀況。他提醒患者家屬,面對憂鬱或躁鬱症患者,要持之以恆關心,千萬別因為他們好轉,就有 所鬆懈。

(聯合報)
--
老人鬱卒 自殺死亡率各年齡層第一

台灣老人多鬱卒?依衛生署最新「自殺死亡率」年齡層分析統計,去年每十萬老年人口中,卅九.三人自殺死亡,大幅領先中年人口的廿六.三人,以及青壯人口的廿四.六人,且近十年老人自殺死亡率都呈「遙遙領先」情形,值得關注。

衛生署訂今年為「自殺防治守門人年」,並擬訂「自殺防治守門人」計畫,請精神科醫師當守門人,注意民眾求診時有無自殺傾向,初步並選定台北縣及桃園縣戶政人員,分送「心情溫度計」量表,量表中有五個問題,可適時提出尋問前來洽公民眾是否有異狀。

心情量表 有異狀早發現

衛生署並決定納入、社區藥師、農藥販售商、戶政人員及居家服務員當守門人,當有老人來買藥時,社區藥師或農藥販售商不妨多問一句:「最近睡得好不好啊?」等問題,了解老人狀況,防範他們想不開,多提供一分關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六年前委託美國學術單位進行的研究顯示,平均每四名企圖自殺老人中,有一人自殺成功;青少年則平均每二百名企圖自殺者,才會有一人自殺成功,兩者相差五十倍之多,可見國內外都面臨老人自殺嚴重的問題。

衛生署剛公布的二○○六年國人十大死因,自殺持續居第九位,且是十大死因中,唯一較前年呈正成長的項目。去年自殺死亡人數四四○六人的年齡層分布,排名第 一是廿五至四十四歲青壯人口,共一八六六人;其次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年人口一四一○人;第三才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銀髮族八八四人。

一旦尋死 手段相當決絕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江弘基表示,老人自殺「人數」位居第三,但自殺死亡「比率」遠超出其他年齡層。前年每十萬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卅七人自殺死亡;去年上升到三九.三人;過去十年銀髮族的自殺死亡率「領先」態勢從未改變。

江弘基分析,老人高自殺死亡率主因之一是,他們的憂鬱症比一般年齡層更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認為老人對生命感到無力、無望是通病,因此疏於注意。該中心統計,老人最常尋死的方式是上吊,其次是服用農藥、安眠藥及跳樓,手段比年輕人激烈、決絕。

(中國時報)
--
教部推定型化契約 幼兒頑劣園方可退學

汽車、房屋買賣、到補習班補習,都有定型化契約規範買賣雙方義務,防止消費糾紛。如今,幼兒園(幼稚園和托兒所)也要訂定「定型化契約範本」!依教育部草 案,如果家長未在約定期限內繳費、且經幼兒園催繳後仍未繳清,或小朋友太不遵守秩序,幼兒園可以解約,請孩子退出幼兒園。

教育部委託學者專家草擬《幼兒園定型化契約範本》草案,幼兒園師生關係「契約化」後,幼兒教育是否變得愈來愈像「商品」、傳統教育價值是否褪色,備受關注。

幼教商品化 備受關注

此一定型化契約內容共有廿七條。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表示,行政院通過《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已進入立法院審查程序,教育部希望這項推動「幼托整合」的重要立法可於九十八年元月開始實施。教育部也著手規畫相關配套措施。

幼兒園定型化契約仍在徵詢意見階段,但已引起不少議論。例如,草案明指,家長若未如期繳費,幼兒園可以「解約」;對於經常不遵守托育場所秩序,或破壞托育場所物品設備,情節嚴重且制止無效的幼兒,草案也允許幼兒園「解約」。

疏於照顧 家長可索賠

該契約也保障家長權益。當家長發覺幼兒園疏於照顧幼兒、言行舉止不當對幼兒有不良影響,或有損害幼兒身心行為時,也有權「解約」,並要求幼兒園賠償違約金。

契約範本草案指出,幼兒園經營常有向新生收取「訂位金」,或於學期結束前向舊生收取「保額金」情形,為釐清訂位金和保額金,草案明定,其性質均為「學費預收」,應於註冊時自學費中扣除。

家長和幼兒園雙方也可約定幼兒「適應環境期」(試讀期)長短,試讀期間離園,園方應全額退還學雜費及其他各項費用,但可收取合理的行政作業費用。

潘文忠說,每年有幾十萬名孩子就讀幼兒園,家長和幼兒園發生各種紛爭也時有所聞,教育部有必要提供定型化契約範本。他強調,將來定案的範本一定會讓家長和幼兒園都能接受。

(中國時報)
--
笑聲、歌聲、雷雨聲 紐約文化界追思霍伯斯坦/林博文

六月十二日黃昏時刻,曼哈頓雷雨交加,近千人聚集於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河邊大教堂,追思四月廿三日在加州車禍喪生的前《紐約時報》越戰記者兼暢銷書作家大 衛.霍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美國新聞史上,也許從來沒有那麼多的「普立茲獎」和「國家書卷獎」得主以及文字媒體總編輯共聚一堂,追念這位才氣縱橫的同行戰 友。

名歌手保羅賽門在追思會一開始,即自彈吉他演唱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羅賓遜夫人」(Mrs.Robinson)。賽門說,霍伯斯坦在撰寫紐約洋基和波 士頓紅襪爭霸的《一九四九年夏天》時曾採訪他,問他為什麼在「羅賓遜夫人」歌詞中寫道:「佐.狄馬喬,你到哪兒去了?全國都以寂寞的眼光看你。」

狄馬喬(Joe DiMaggio)是洋基打擊王,也是艷星瑪麗蓮夢露的丈夫之一,一九五一年退休,為美國棒球史上的「球神」,曾連續五十六場擊出安打。不過,有架子而又比較孤僻的狄馬喬一直婉拒霍氏的採訪。

美國人辦的追思會不像東方人那樣肅穆、凝重,美國人的追思會不僅是追懷逝者,更多的是慶祝逝者的燦爛生命旅程,他(或她)的成就、貢獻和小故事,甚至糗 事。因此,在追思會上總是會響起陣陣笑聲。那天霍氏追思會就是在感傷、幽默與歌聲中,持續了一百分鐘。除了賽門、霍氏的老鄰居,「彼德、保羅和瑪麗」合唱 團中的彼德(Peter Yarrow)也為老友唱了一首歌;霍氏的獨生女茱麗亞(Julia)則朗誦美國詩人康明思的詩「If There areany heavens」。

前紐時市聞版主編、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現為《新聞周刊》寫專欄的孔德蘭(AnnaQuindlen)說,她的丈夫比她還早認識霍伯斯坦,並以擁有一 本霍氏親筆簽名的平裝本《出類拔萃的一群》(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為榮。後來兩家「混熟了」,霍氏再送她丈夫一部精裝簽名本。為了寫小說而辭掉紐時工作的孔德蘭,孔德蘭說,她的兒子一直把霍伯斯坦當 成「上帝」,每次霍氏打電話來,她兒子就說:「上帝來電話了。」

霍伯斯坦是小孩子的「上帝」,但在新聞同行的心目中卻是一位英雄、勇者以及不斷鼓勵後進的熱心前輩。一九六○年代和他一起採訪越戰的尼爾.希恩(Neil Sheean,普立茲獎得主)說,霍伯斯坦不但有報導真相的道德勇氣,更常不顧自己的安危。他說,霍氏曾在越南記者會上痛斥一名美軍將領:「我們不是伍 長,我們不是為你做事,我們是為編輯做事…,我們在任何時間都會打電話到指揮官家去騷擾他,我們要把工作做好,美國公眾有權知道這兒到底發生什麼事。你聽 清楚了嗎?」希恩說,那位將官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可能從來沒被人如此教訓過。而美聯社的彼得.阿奈特(Peter Arnett)有次在西貢街上遭越南特務毆打,身材魁梧(六呎三吋)的霍伯斯坦還出面把特務打跑。

追思會進行一半始從波士頓匆匆趕來的通俗史學家朵麗絲.昆斯.古德文(Doris KearnsGoodwin,普立茲獎得主)說,霍伯斯坦的成就不只是幾本巨著,那些以運動為題材的「小書」,更是為讀者開啟了認識美國文化和生活的窗 口。寫過林肯傳、羅斯福傳和甘迺迪家族的古德文,本身也是個棒球迷。年輕時住在長島,是布魯克林道奇隊迷,道奇搬到洛杉磯,曾使她傷心欲絕,現在則是紅襪 隊迷。

六○年代黑人民權運動鬥士,現任喬治亞州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約翰.路易士回憶,霍氏哈佛畢業後不讀博士,不進法學院亦不討官做,而隻身跑到密西西比窮鄉僻野 的小報當記者,他的新聞嗅覺告訴他,美國六○年代的國內大新聞(民權運動)將在南方爆開。霍氏的女兒茱麗亞布朗大學畢業後,亦追隨她父親的足跡,到密西西 比從事公益。

曾採訪伊拉克戰爭的《紐約客》雜誌撰述、《刺客之門》一書作者佩克(George Packer)說,他在伊拉克時,《出類拔萃的一群》總是離不了身。在伊拉克採訪三年的紐時記者費金斯(Dexter Filkins)則說,霍伯斯坦挖掘真相、報導真相的風範,將永遠是新聞工作者(尤其是跑戰地新聞)的終極目標。他說,霍氏追求越戰真相的表現,為日後的 所有戰地記者樹立了典範。他說,在伊拉克採訪時,每逢軍方發布一些令人起疑的新聞,他就會問自己:「如果是霍伯斯坦碰到這個問題,他會怎麼處理?」

去年春天,美國國家檔案和總統圖書館在波士頓郊外麻州大學校園內的甘迺迪圖書館,舉辦歷時三天的越戰討論會,霍伯斯坦應邀發表主題演說。他在講話時特地放 了一段當年甘迺迪、國防部長麥納瑪拉和國安助理麥克喬治.彭岱的錄音對話,他們的話題是:「霍伯斯坦到底是何許人?」他們非常不滿霍氏對越戰的報導,還把 越戰稱為:「霍伯斯坦的戰爭」,甘迺迪甚至當面要求紐時發行人把霍氏調離越南。

七○年代初,霍氏寫完了美國如何捲入越的曠世巨著:《出類拔萃的一群》。出書前,哈佛自由派經濟學家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建議他用《權勢集團的戰爭》(Establishment’s War),幸好霍氏沒聽他的話,而用了反諷書名。

追思會上坐滿了美國新聞界與寫作界名人,《新聞周刊》、《紐約客》、《浮華世界》月刊和紐時的總編輯都到齊了;年近九十的前《華盛頓郵報》總編輯班.布萊 德雷亦冒著大雨從華府趕來,他的回憶錄《一個美好的生活》(A Good Life),即是霍伯斯坦幫他取的書名。

上台發表追思談話的人,話聲屢被雷聲打斷,彷彿老天亦為霍伯斯坦的不幸而哀難。追思會結束後,在隔壁的聯合神學院舉行接待會,提供香檳、冷飲和小點心,筆 者對霍氏的未亡人珍(Jean)說,她的先生在台灣有不少仰慕者,她聽了很高興。她說日本和越南也有很多霍伯斯坦的讀者。

紐時黑人專欄作家鮑布.赫伯特(Bob Herbert)說,霍伯斯坦車禍死亡讓他想到了同樣是車禍喪生的存在主義作家卡謬。卡謬一九六○年死時才四十六歲,霍氏則已七十三,他們一生都鼓吹求真、溫和與正義,但卻在創作力旺盛的階段戛然而終,死神未免太無眼了!

(中國時報)
--
荒漠化冠全球 大陸丟失「十五個廣東省」

大陸荒漠化的情況持續惡化。據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全大陸荒漠化面積達二六三.六二平方公里,相當於十四.六六個廣東省,相當於七三.二個台 灣;此外,每年還以三四三六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約等於十分之一個台灣。如果把荒漠化比喻為「地球癌」,大陸是全世界病得最重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統計,中國是現存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大陸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信建指出,每年大陸荒漠化等於丟失了一個中級縣,幾乎每分鐘就丟失四點五畝土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鹼化等 危害危及全大陸十個省、市、自治區八九八個縣,近四億人口受荒漠化影響。中國荒漠化基金會理事長安成信估計,荒漠化每年給大陸造成五四○億元人民幣的直接 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高達二八八九億元人民幣。

中國治沙學會副理事長朱俊鳳指出,表面上看荒漠化是濫採、濫伐、濫砍等惡性發展的結果,「深層次看,荒漠化的原因是貧困」。這段話點出了問題的重點。大陸荒漠化治理專家郭開指出,為了出口免洗筷,大陸每年要毀滅上千公頃的森林,「換取那麼一點蠅頭小利」。

也是因為貧苦,中西部農民必須耕地掙錢,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指出,在內陸乾旱區,一些地方的單位面積農業用水比一年二熟、甚至三熟的南方用水還要多,造成下游荒漠擴大,而水資源利用不當正是荒漠化的主因。

若干地方還盲目的在荒漠蓋起高山滑冰場、沙漠公園;在草原上興建高爾夫球場、跑馬場等等,也都與經濟利益有關。

目前大陸荒漠化最為嚴重的是甘肅省民勤縣,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羅布泊。民勤縣每年的灌溉用水達四億立方公尺,比一整個滿滿的翡翠水庫還多。中共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已批示要保住民勤縣。「這不僅是個決心,而是一定要實現的目標;這也不僅是一個地區問題,而是關係國家發展和民族生存的長遠大計。」

大陸當局早已注意到荒漠化的問題,每年還投入幾十億美金治理;但是,「綠化不如沙化快」,目前的成效仍是「局部治理,整體惡化」。以植樹為例,安成信說, 農民第一年種樹,存活率很低;第二年、第三年還在同一片土地上植樹,「在樹上栽樹」,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大陸已投入兩千億元人民幣造林六五. 七萬平方公里,但專家指出,保存率僅一三%。

其實,也並非沒有辦法克服種植上的困難。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個企業,利用當地荒漠化土地種植基因轉殖玫瑰。這種玫瑰抗貧、抗乾旱、抗鹽鹼,一家企業在那裡種 植了五萬畝,並建造了一個加工廠提煉玫瑰油;玫瑰油全球每年的需求量是三十噸,目前的供應量只有十噸,經濟效益非常高;此外,種玫瑰還能發展旅遊觀光產 業。

(中國時報)
--
大陸呼籲 端午該放假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大陸並未放假,鑑於時下年輕人已不知端午意義何在,安徽全國人大代表呼籲,應將端午節納入法定休假日,學者還發現,端午非僅紀念屈原,伍子胥、鍾馗都曾是古人紀念對象。

據安徽《商報》報導,曾在今年三月北京召開「兩會」期間高聲呼籲,應為中國傳統節日立法保護,並將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設為法定節假日的安徽省全國人大代表朱維芳指出,現有法定節假日遺漏許多傳統節日,壓抑民族文化的發揚。

大陸官方對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現已衍生出「文化正名」爭議,朱維芳指出,南韓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如果端午節被別國搶 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如何能接受」。不過,隨著近來大陸各地方政府流行採「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來行銷傳統文化,反而造成大陸內部對傳統 節日的真正緣起爭論不休,各地只要能搭上邊者,均自稱為「正宗、始祖」,全無共識。

端午節即是一例,前年南韓將江陵端午祭註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去年蘇州市則以「伍子胥起源說」反擊並進行申報,該說法認為端午節最早是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一改傳統認為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據說是源自遠古節氣夏至,古代曆法稱夏至是夏天過了一半,而農曆四五六月為夏季,推算夏至節氣應在農曆五月中旬,後隨曆法運算日益精密,夏至與「端午」分離,不再確定是五月初五,但是農曆五月五端午節習慣則一路保留下來。

端午節龍舟競賽風俗,源自古代吳越民族圖騰祭,只是後人將之轉化為紀念英雄人物和娛樂,大陸文化學家也指出,紀念英雄人物是對傳統節日賦予人文精神,大陸 各地端午節紀念的人物有伍子胥、介子推、勾踐、馬援、曹娥、鍾馗、白娘子等,甚至還有少數民族英雄人物,屈原事實上僅是其中一位。

(中國時報)
--
農民收成 不必問天/陸雲(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

日前大白菜、高麗菜生產過剩,大白菜價格更跌到每公斤批發價四元,遠低於生產成本。農委會怪梅雨沒來,是造成蔬菜價格大亂的主因,氣象局則回應此一說法太 扯。後來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雨,又導致另一波的蔬菜價格高漲。蔬果價格暴跌的現象老是不斷出現,一旦發生,農民叫苦連天,政府則急忙啟動救助機制。對一個現 代化國家而言,此一現象的持續發生而無法解決,當然造成農政當局的難堪;它雖是農民生產行為的結果,但也與政府的認知與政策有關。

就農民生產行為而言,台灣農業生產是小農制度,農民因此缺乏取得與分析農業資訊,並進而採取適當因應對策的能力,因此價格好時會一窩蜂的生產,在風調雨順 之下,產量自然大增,價格因此下跌。但菜農依賴政府的心態也對問題的不易解決有所影響,因為一旦菜價下跌政府就會出面解決,導致菜農不那麼重視市場資訊, 反正有人善後,有耕鋤補助金可拿。

從實務面觀察,菜價慘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目前的蔬菜生產,尚未做到行銷學基本理論所要求的「為市場而生產」。絕大部分菜農在生產時,恐怕都不十分確定 生產的蔬菜可賣給誰,即便是少數農民參加農民團體的共同運銷,但那只是有人負責替農民銷售,但價格好壞還要看老天臉色,或主事者的經營能力。不像西方大農 制國家的農場,因為產量大,早在蔬菜播種之前,就以契約方式與超市連鎖系統或大賣場簽約,因此知道能以何種價格將自己多大數量的農產品出售。

農民與超市系統或大賣場簽約結盟所以能降低價格波動,是因後者原本就將價格與數量的穩定當成其自身經營作業的重要目標,為達成此一目標,超市系統與大賣場 必須先期對蔬果的進貨來源以及其價格數量作妥善的規畫。此一作業要求,就很清楚的說明為何少數與超市連鎖系統或量販店簽約結盟的果菜生產合作社或產銷班, 不但能提供農民穩定的價格,在蔬菜量多價格暴跌之際,還往往成為農政當局委託協助蔬菜銷售的對象。

由此觀之,台灣蔬菜生產若能大量利用農民團體與銷售末端的零售系統結盟,做到菜農是為市場(超市系統或大賣場)而生產,菜價自然就能穩定,而不必像現在三 不五時就會發生一次菜價崩盤。以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菜價相對穩定為例,其所以鮮少發生菜價暴跌暴漲的情形,與其超市連鎖系統的特別發達,以及超市與農民 間有緊密的銷售關係,其實是有密切的關係。

但是現在政府的蔬果產銷政策,重點卻不在發展超市連鎖系統並輔導其與農民團體建立產銷管道之關係,做得較多的是供應鍊前端生產層面的創新與管理,例如科技 研發與產銷預警機制建立,或是菜價下跌時的救助措施。即便是對協助農民出售農產品的共同運銷制度的推廣,政府推動的速度也是牛步化,到目前為止其市場占有 率恐怕還不到百分之二十。

部分農民團體體驗到此一產銷管道關係建立對農產品價格提升與穩定的重要性,曾自行創建直銷或超市系統,但由於缺乏政府充分的輔導,在無資金、專業與結盟關係下,規模都太小,不但經營效率無法提升,在穩定蔬果價格的功能上,也只能聊備一格。

其實在台灣加入WTO外國農產品進軍國內市場之後,政府過去那套習以為常、著重增產或生產管理的政策就必須儘速作大幅的更改,取而代之的,應是以增進競爭 優勢或提升經營效率為主的銷售面政策,這包括價值鍊與供應鍊的建立與輔導。在此新政策下,健全生產者與鍊條末端零售系統的結盟關係,甚或輔導農民團體自建 大規模零售系統,應當是政策中的關鍵部分,它不但能解決菜價暴跌農民福利受損的問題,也是我方因應外國蔬果進軍台灣市場的利器,亦可滿足消費者日益高漲的 食品衛生安全要求。

根據這樣的認知,該採取何種輔導措施或誘因機制以協助建立上述的產銷管道關係,其實值得農政當局深思。

(中國時報)
--
拒絕殖民之眼的監視/盧梅芬

林生祥拒領金曲獎的誠實與勇氣,引起以創作實力立足與階段性需顧及保障的兩方討論。讓我想起二○○○年,阿美族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獲洛克斐勒基金會亞洲 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美術類時,他特別在意並希望自己獲獎純粹是作品考量,而非原住民身分。後來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請直接稱我為藝術創作者,不要冠 上『原住民』這三個字。」他們都希望擺除弱勢族群身分,以實力進入創作領域。

長久以來,這個社會看待原住民文化的視角,多從保障的角度,而少觸及、或是誠實面對實力與競爭力。弱勢語言與文化的保障絕對需要,但重點不在以「創作」與 「藝術」為最高原則的比賽獎項中,而是落實於教育層面。例如楊傳廣以頂尖卓越、出類拔萃的實力立足體壇,而非他的阿美族身分。僅有保障,並不會讓社會更正 視原住民文化與藝術的品質與實力,反而讓原住民藝術隔離於現實與世界之外,如此之久,結果,世界也忽略了他。

弱勢文化的語言、身分保障背後,還隱藏了看待原住民文化的殖民「監視」與視覺慣性,以及原住民「名牌」衍生的盲目自我膨脹兩個問題。拉黑子.達立夫避稱原 住民,除了不希望原住民身分的保障護航,而是以藝術實力立足;還包括避開、拒絕殖民之眼的「監視」。在此監視下,原住民藝術必須隨時調整自己,以符合所謂 的原住民藝術。這是一個對「藝術性」不求甚解,卻對「原住民性」充滿異國想像的漩渦。原住民因「原」被看見,卻也因「原」,而阻礙觀者進一步細膩地分析其 實質內涵。

在原住民藝術還不足以創作能力評論時,異國的差異特殊,仍是原住民藝術「被看見」、進入政治表現場域或者消費欲望主因。但僅有原住民名牌保障,又影響了對自身作品的評斷與認知。正因為原住民已被政治與媒體哄抬,也就更看不清自己的處境與現實面貌。

避開殖民監視的方式,或在於不要讓殖民眼睛一開始先注意到「原住民」。就如舊殖民時期原住民在「番仔」的汙名烙印下,戰戰兢兢地以掩飾自己身分、外表、口 音,以躲避殖民者歧視、輕蔑的眼神,原住民才能以一個「人」的身分,在殖民者的世界中比較自在的生存。剝除差異與身分保障,原住民藝術始能以藝術實力被檢 視。

這個社會對原住民藝術的認知反應,多是如敲擊膝蓋骨的反射動作,而不是經過腦袋思考的結果。以創作實力進入,卻能刺激麻木的原住民藝術觀感,喚起原住民藝 術真實的存在感,張開眼睛去看、張大耳朵去聽,啟動大腦去認真思考。這個視覺衝擊,是真正進入主流,受到注意的發聲。

原住民藝術目前多仍缺乏競爭力,要完全擺脫原住民背景、名牌的護航,剝去差異保護罩,而完全以個人實力在藝術圈占有一席之地,或創造另一套屬於自己的藝術 價值,仍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原住民身分,是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需關注的不一定急於短時間內擺除背景,而在於是否自覺意識到這個背景,才能避免差異與身 分保障成為滋長盲目自戀的溫床。

(中國時報)
--
土地共同體/張君玫

行政院日前通過「農村改建方案」,未來十年估計將有一萬公頃的農地可以改建成所謂的「田園住宅社區」。這再度引發了關於農地政策的相關討論,以及圖利財團與環保殺手的各方疑慮,也讓我聯想到了「反對土城看守所不當遷移聯盟」尚在進行中的抗爭。

土城彈藥庫這一片在鬧市中有如孤島的美麗土地,因為半世紀的軍事管制而得以保有豐富的生態和至少一百多種的原生物種。自從農委會在幾年前開始推動休閒農漁 園區,這裡的居民不但是農民和園丁,更成為大都會中的生態教育者。然而,自從去年國防部確定要在今年底把二.二公里以外的土城看守所搬遷到此,居民就開始 艱辛的抗爭。他們自稱是「頭殼歹去的傻子」,不稀罕縣長周錫瑋口中「回饋給你們」的農地變建地。

在「反對土城看守所不當遷移聯盟」的抗爭中,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對立價值的衝撞。官方功利的言論與草率的決策赤裸呈現出發展至上的土地利用觀,對他們來說, 土地和其他可用貨材之間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而當地居民所展現的不僅是和土地的情感連帶,更有對土地共同體的感受與珍視。

「土地共同體」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環保先知李奧帕德(Aldo Leopold)。在他有如散文詩歌的《沙郡年紀》一書中,他不僅用腦子思考,更用身體與心靈去感受所有共存的生命樣態和雲朵微風。「感受」,這個被排除 在自然科學框架之外的體現方式,很可能才是真正提供我們生命養分與認知內涵的存在模態。

雖然李奧帕德的作品經常被批判過於浪漫,甚至被視為所謂環境恐怖主義的理論根據,但他的思想蘊含了更多深刻的提示。所謂環境恐怖主義指的是以激進抗爭手法 去阻礙一切破壞生態的作為。在代表務實與所謂公眾利益的法律,以及捍衛生態系統的核心價值之間,確實很難找到一個固定的平衡點。因此,近幾年來關於生態倫 理的思考特別注重一個關鍵問題:「自然」是否有「內在價值」可言?

實利主義的觀點認為,保護生態無非就是為了人類本身的「利益」,我們沒有必要去建構一個比利益更「崇高」的理由來保育自然。此一典型的現代理性主義觀點,當然也可以被用來佐證較實用的環保觀點,比如當今流行的「永續發展」或「綠色科學」。

然而,這看似理性的觀點很可能是建立在一種現代主義的另類巫術--信奉這種理性巫術的人們相信,我們真的可以用純科學的計算來決定萬物的價值,免除任何非 科學的意識形態或信仰的作用。於是,理性人質問:自然,包括土地,真的有所謂內在的價值嗎?「人」不正是一切價值的給予者嗎?「人類中心主義」不正是你我 身為人無可迴避的立場嗎?

這些常見的問題,其實早已在不自覺中忽略了感受與知性的糾纏,信仰與知識之間的相互建構,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連續性。所有的生態思考最終都必然回歸到人在 自然之中的位置。倘若我們把人放在從自然升起的文化高位,傲然俯視萬物,毫無疑問,你會以為「天生萬物以養人」。但若把人放回與自然連續的關係網絡,認知 到我們乃是一個土地共同體,就不得不面對另一個真相:任何觀點都不可能只是知性的選擇,而總是涉及了生存的可能性與生命的感受力。

就像語言哲學家維根斯坦所指出的,倫理是難以言喻的,這類事物會自己展露面貌。那些珍愛土地生命的人們,在他們的感受與抗爭中,早已展現了土地倫理的例證。

(中國時報)
--
flickr網站 增加中文版

flickr網站新增支援語系,繁體中文也在其中,不過Yahoo!奇摩台灣尚未打算這麼快引進這項服務,緊鑼密鼓的反而是無名小站的帳號整合預計第三季啟動。

過去flickr只有英文介面,雖然可以用中文為檔案命名,也支援以中文來搜尋相關的照片,但是英文的介面還是阻退了不少網友,新增加的語言版本有西班牙 語、法語、德語、韓文、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繁體中文等7種語言,不過繁體中文版的語法香港為主,所以有些用字的方式還是不太一樣。

flickr在2005年被Yahoo!奇摩收購,照片數量以每月2400萬張的速度成長,目前已有來自全球約900萬網友登錄,其中有一半是美國之外的 網友。Yahoo!奇摩台灣日前才完成併購無名小站,正準備進行雙方帳號整合的工作,對於flickr何時導入的問題,還在評估。

網路資訊總編輯謝至恩說,台灣網友還是喜歡無名或是pixnet等本土網站,會用flickr的人早就在用了,flickr很適合那種對相簿很要求的使用者,但國內網友大多只求張貼照片,不太講求質感,因此中文版的flickr應該不會移動競爭版塊。

(中國時報)
--
Olivia

奧莉薇亞寫成中文是很美的女性名字,男性名Oliver也常用作姓氏。這名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橄欖,例如大力水手卡通影集的女主角,大腳丫瘦竹竿 奧莉薇(Olive Oyl),她的姓與「油」(oil)同音,原創者為她父親取名「蓖麻油」(Castor Oyl)、母親叫「香蕉油」(Nana Oyl),奧莉薇的全名則是「橄欖油」,諧謔之至。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Oliver源自古北歐文 Olafr,亦可寫作Olov 或Olave,意思是「祖先」。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名作「孤雛淚」(Oliver Twist),原文書名就是書中主角的名字。他的母親離家出走,死於難產,孤兒院院長為他取名時,旁觀者都說取得太奇怪,但讀者不懂他們為什麼這麼說。後 來小奧立佛歷盡磨難,終於發現自己的身世,原來是有錢人家的外孫。Twist 意為「曲折、離奇」,小孤兒的怪名字跟他的遭遇名副其實,狄更斯在書名裡就昭告讀者,這是一齣找尋祖先的離奇故事了。

(中國時報)
--
窄門更窄 明星高中減招

高中職申請、甄選入學明日放榜,第二次國中基測即將報名,但三十萬國中生搶破頭的公立明星高中,今年卻悄悄地減班、減招,明星高中的窄門更窄了!

各校提早因應少子化

教育部最近核定台南一中、台南女中、台南二中等明星高中,今年起陸續減班;台北市也全面降低高中班級人數,建國中學、北一女等前三志願高中,今年共減少一百二十一個招生名額。升學競爭更加激烈,引發家長及考生譁然,揚言向教育部抗議。

除了台南一中今年起減招一班,台南女中及二中,明年起連續三年各減一班,本報記者連線調查更發現,減班風潮其實早已在各地明星高中間蔓延。

嘉義高中、女中前年起就各減一班。台中一中則是九十三學年起減招兩班。台中一中校長蔡炳坤坦承,為因應少子化及教學精緻化,因此提早做減班動作。

公立高中減班成趨勢

台南一中今年減招,一度引發家長連署抗議;校方表示,少子化相對生源減少,減班應不會影響國中生總升學率;台中及高雄的公立高中也有減班趨勢,且學校向來教室不足,未來希望爭取增設科學班,因此提前減班。

台 南二中校長郭伯嘉指出,由於少子化,台南縣市平均一年減少一千五百名高中生,台南縣市高中多又密,每一鄉鎮平均有兩所高中職,這還不包括私立中學,而且台 南市慈濟高中、台南縣南科中學也即將招生,高中生源不足日趨嚴重,南一中、南二中、南女減班,未錄取學生或許會考慮就近選讀其他高中,進而減少外流,高中 社區化的長期目標才可實現。

台北市高中的班級人數,也自今年起由四十二人降一人,各公立高中因而減招,建中減招二十七名,北一女則減招二十三名,以此估算,台北市男、女前三明星高中,減招累計高達一百二十一個名額。

教育部否認圖利私校

教育部中辦表示,台南一中等減班,是因為專科教室不足、擔心高中新課程教學品質打折而主動申請減班,且鄰近有私校新設立,才核定減班。

教育部中辦指出,少子化須提早因應,但「不可能減公立學校的招生名額去滿足私校招生需求,更沒有圖利私校的問題」。但中辦也表示,「總不能任由『前面的』學校招滿,中段學校卻招不到學生紛紛關閉吧!」

教育部強調,未來在減招政策上,會更兼顧各地公私立學校的均衡發展,全盤檢討考量。

(自由時報)
--
蘇丹庫什文明 領土遠達埃及

非 洲國家蘇丹在尼羅河上的麥洛維大壩將要完工,由於水庫集水區內含有上古時期庫什王朝的重要文物,來自歐美及當地的考古學家正在此地區加緊趕工,希望在水面 升高前,搶救更多文物。而近期一項重要發現則是,芝加哥大學團隊發現,庫什文明的疆域及影響範圍其實遠勝於以往所了解,領土從蘇丹境內的第四瀑布一路往北 延伸到埃及境內的第一瀑布。

庫什文明的存在期間,據信是在西元前兩千四百年到西元後一百多年間,但由於古埃及新王朝在西元前一五五○年左 右崛起,且不斷擴張,因此,自此之後,庫什文明就愈趨衰弱、終至覆亡。由於缺乏考古證據,現代考古學家一直對庫什文明了解不多,直到這次大規模文物搶救, 庫什文明的部份面貌才得以重現。

照芝加哥大學團隊在蘇丹首都喀土木北邊三百六十公里的赫許.艾爾─革瑞夫考察結果,考古學家在當地發現五十五個巨大石磨,以及大量石槌,經分析後發現,這應是庫什文明在西元前一千九百年到西元前一千五百年間設立於當地的採金工坊。

當地自古以來就是金礦產區,現在也還有不少人在當地淘金。庫什王朝的採金方式,應是先以石磨將與黃金共存的水晶磨碎,然後到附近的尼羅河中淘洗;最後製成的金飾,一部份送到首都喀馬,另一部分則拿去和埃及人交易,這從當地發現的不少埃及文物可獲得印證。

另外,考古學家也在附近的亞爾─維迪地區發現採金工人的墓園。裡面總共埋葬九十具屍體,存活年代約與工坊存在時間相似,而埋葬方式也符合庫什文明習俗。

這兩項發現的重要之處,一是證明庫什文明具有一定的工藝水準,並非之前史家所認定的文化低落;其次是庫什文明的領土遠大於以往猜測,可被稱為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第一個掌握那麼大領土的文明。

(自由時報)
--
龍鳳胎女嬰 日後生子機率較低

可能暴露於睪丸素所致

研究人員十八日指出,相較於同為女性的雙胞胎,男女各一的龍鳳胎中的女嬰,長大後結婚與生子的機率較低,原因可能是該女嬰當年在母體子宮內,暴露於其兄弟的睪丸素長達九個月所致。

這 份針對芬蘭雙胞胎所進行的研究顯示,相較於皆為女性的雙胞胎,龍鳳胎中的女嬰,日後生子的可能性低了二十五%;就算鳳胎日後真的生小孩,其子女人數,平均 也比純女性雙胞胎少兩人。英國雪菲爾德大學與芬蘭土庫大學的魯馬及其同僚,針對十八與十九世紀的雙胞胎資料進行分析後還發現,龍鳳胎中的鳳胎,日後的結婚 率也低十五%。

研究人員在這份已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報告中指出,相較於純女性雙胞胎,龍鳳胎中的鳳胎,終其一生的繁衍成功率都較低,包括結婚率與生育率都低。胎兒在子宮內會受到荷爾蒙的影響,由於男女嬰的雌激素濃度相彷,是故龍鳳胎中的鳳胎在子宮內更容易受到睪丸素影響。

為 排除醫療與避孕科技進步所造成的干擾,魯馬的團隊採用工業發展時代前的一七三四年到一八八八年之芬蘭教堂紀錄,研究七百五十四對雙胞胎的生育與婚姻,結果 發現,相較於純女性雙胞胎,龍鳳胎中的鳳胎繁衍能力較差,但對男性而言,其繁衍成功度不會受到另一名雙胞胎手足性別的影響。

研究人員推 測,原因可能是龍鳳胎中的鳳胎態度舉止較為男性化,以致影響她們的婚姻;因為對男性而言,這種女性較不具吸引力。另有研究顯示,在子宮暴露於睪丸素中會影 響臉部容貌,甚至手指長度。此外,胎兒發展期間,暴露於高濃度的睪丸素中,也會引發有損生育力的疾病,如生殖方面的癌症。

(自由時報)
--
吃鵝肝醬 恐促致命病變

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發現,鵝肝醬所含的澱粉樣蛋白質恐加速致命性疾病「澱粉樣變性病」(或稱類澱粉沉積症,amyloidosis)的形成。該疾病通常併發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等患者身上。這份研究也首度顯示,澱粉樣變性病可能如狂牛症,具感染性。

澱粉樣有關疾病者當心

該研究首要執筆人、田納西大學醫學院教授索羅門指出,基因不易罹患澱粉樣相關疾病的人,吃鵝肝醬或許不會致病。然而,家族史出現阿茲海默症、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澱粉樣有關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鵝肝醬與其他被澱粉樣纖維污染的食物。

澱粉樣變性病是因正常蛋白質或摺疊錯誤的突變蛋白質沉積所致,在不穩定的狀態下,蛋白質形成如髮絲般的纖維,然後在心、腎、肝、腦與胰臟等重要器官沉積,如此的堆積過程將導致器官衰竭,最終不治。

研究人員先培育出基改實驗鼠,使其易於罹患澱粉樣相關疾病,之後牠們被餵以從鵝肝醬抽取出來的澱粉樣蛋白質。八週後,大部分的實驗鼠在肝、脾、腸與其他器官都出現大量的澱粉樣蛋白質堆積。在另一組餵以正常餐食的基改老鼠,需八個月之久,澱粉樣蛋白質才達到等量堆積。

鵝肝醬是取自被迫進食的鵝、鴨的肝所製成。索羅門指出,研究人員在鵝肝醬發現的AA型澱粉樣蛋白質,與堆積在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蛋白質並不相同,AA型澱粉樣蛋白質是否能引發不同類型蛋白質的產生,則還有待觀察。

血脂高又不運動者少吃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至剛表示,澱粉樣性病變為蛋白質不正常的沉積,最常見為腎臟及心臟方面問題。

鵝肝醬是一種蛋白質,吃進人體後,會經腸胃道酵素分解為胺基酸,對於不用的胺基酸,人體不會再合成蛋白質利用,不好的鵝肝醬對人體不至於會有不良的影響。

不過呂至剛提醒,反而是有些鵝肝醬講求口感,多會採用鵝的脂肪肝,對於一些血脂過高又不運動的民眾來說,吃多易有心血管及腦血管硬化病變的問題,最好少吃。

(自由時報)
--
鵝肝醬引病變 恐致癡呆症 加速澱粉沉積 醫師:危言聳聽

喜 歡吃鵝肝醬的人要小心了。美國和瑞典學者最新動物試驗中發現,鵝肝醬所含的蛋白質累積,可能會造成一種罕見的澱粉樣變性病(amyloidosis),進 而引發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和老年癡呆症,有類澱粉(amyloid)沉積家族病史(如阿茲海默症等)的人最好避免食用。不過國內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尚無法 推論到人的身上。

動物試驗
美國田納西大學醫學院教授索羅門在老鼠實驗上發現,讓帶有澱粉樣變性疾病基因的老鼠食用鵝肝醬,八周後 體內器官出現澱粉過度沉澱,是正常飲食老鼠八個月的沉積量。他指出「未帶有以上疾病基因的人,食用鵝肝醬可能沒有影響,但若家族中有類似病史的人,應避免 食用」。此一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
索羅門表示,澱粉樣變性病是一種正常或突變蛋白質異常沉積過程,嚴重者可能導致器官衰竭死亡,這種症狀常發生在新型人類庫賈氏症(即俗稱狂牛症)、阿茲海默症、第二型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身上。

很難推論到人身上
但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傅中玲認為,這項研究太過危言聳聽,無法推論到人體身上。她解釋,澱粉樣變性病包括新型人類庫賈氏症和阿茲海默症,但目前只有 引發新型庫賈氏症的傳染性蛋白質prion會經食物傳染,且多半是牛肉、羊肉和鹿肉傳染,「還沒聽說兩隻腳的動物內臟也具傳染性蛋白質」。

避吃狂牛疫區肉品
高雄餐旅學院副教授陳寬定表示,目前台灣進口的多半是鴨肝,大約是鵝肝的九倍。Jardin餐廳表示,鴨肝風味濃郁,口感不輸價位較高的鵝肝,但是任何美味食物都不宜過量。業者說,台灣的鵝肝使用量未有統計,但不會太多。
傅中玲建議,若有澱粉樣變性病家族史才須少吃動物內臟或鵝肝,一般人則是避免吃來自狂牛症疫區的肉品、腦或脊髓等即可避免病從口入。

澱粉樣變性病小檔案
成因:類澱粉(amyloid)異常堆積在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心臟、肝臟、腎臟、腸胃道等器官衰竭及神經失調等
症狀:心臟衰竭、消化不良、肝功能異常、缺血性血管病變、腎衰竭、腎腫大等
疾病:
.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及阿茲海默症即為此類疾病
.經由食用遭感染的動物內臟、脊髓或腦組織而傳染
預防方法:具有類澱粉沈積家族史者,少吃動物內臟,如鵝肝等;避免吃來自狂牛症疫區的牛肉、羊肉或鹿肉等

(蘋果日報)
--
生活百憂解 分享離苦得樂小秘訣

一直相信有位美國心理學專家曾說:「一個人能夠在7天之中,變得更快樂、幸福」,一切都在一念之間,及有沒有動力去執行。

以個人經驗,有5種「離苦得樂」的小秘訣:

●做一些感到真正有用的事情:使自己感到更快樂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讓自己感到自己很有用。
●改變你所觀看的電視節目:不要把時間耗費在無謂、無趣的電視節目,可以換換不同頻道汲取新知。
●每天給自己一點點享受:變換一下每天用的東西,使自己有所驚喜,例如:牙刷、梳子、襪子等簡單又不貴的東西,將有助增進快樂的神奇功效。
●建立在一星期之內可以達成的目標:這些目標不必太大,不妨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例如:使水龍頭不再漏水、修好拉不出來的抽屜、整理剪報資料或集郵冊等。
●讓頭腦休息一下:暫時停止不用,至少每天一次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一坐,給予離線時間的沉澱,兩眼一閉,做做深呼吸,將心中的一切憂慮全部拋諸腦後。

不要執著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每一件事情只是人生中的一件小事情而已,並不是生命的全部。

心靈轉個彎,放下了我執,快樂幸福的生活就得靠智慧與行動來經營,該轉彎的地方轉個彎,從此海闊天空,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真正過不去的,只要有心與行動。

(自由時報)
--
3學生造假 騙倒4電視台 凸顯媒體疏查證 學者:有夠丟臉

三名就讀大學、研究所的學生虛構兩個假新聞事件,去年八月提供線索給七家有線新聞台,結果成功誘使四家採訪播出,粗估至少三十六萬名觀眾連帶受騙。三人將事件拍成紀錄片,日前公開內幕。紀錄片導演馮雅達批評四家電視台未善盡查證責任,隨便播出假新聞;學者則指,電視台未查證就草率播出假事件,顯示內部控管有 問題,對其公信力也有很大影響。

控管草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CC)傳播內容處簡任技正黃世雄表示,若電視台有查證上疏失,將交「新聞評議委員會」審查,確認後不排除交委員會議開罰或去函警告記點,作為下次換照審理依據。

拍成紀錄片探討
這 三名學生都是僑生,馮雅達、孔慶輝來自澳門,現為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延畢生,徐嘉廉是香港僑生,就讀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二年級。三人來台五年,對 於台灣部分電視台呈現新聞的形式,都難以接受;馮雅達說,他剛來台時,覺得「看新聞就像看連續劇。」徐嘉廉則說:「有心人只要掌握媒體品味,要操縱根本不 查證的媒體,一點也不困難!」
三人決定拍一部探討台灣電視新聞的紀錄片《腳尾米》,並從去年五月底開始策劃片中最具爭議性的假新聞事件。他們以實 驗手法,虛構「狗回魂」、「網拍運氣」兩個事件,並於八月將新聞稿傳真給年代、東森、中天、民視、三立、TVBS、非凡七家有線新聞台,結果有四家電視台 對大學生假扮的事主採訪及報導,民視、TVBS及非凡未報導。
其中「狗回魂」由一名女大學生假裝有愛狗死後回魂的困擾,並在網路上留電話求助,最後由匿名者將此網路求助信傳真給媒體。雖學生不願透露播出的新聞台名稱,但從紀錄片上可確認去年八月十八日播出該新聞的媒體是年代新聞。
另 則「網拍運氣」假新聞,馮雅達等找來一名女大學生自稱在網路上找到有人「販賣運氣」,並指自己原來跟好朋友吵架、中獎的4星彩券不見,運氣很差,結果用一 千三百八十元買到一個裝有好運氣的小瓶子後,運氣好轉,跟她吵架的朋友來道歉、丟掉的手機被找回等。從紀錄片畫面研判,去年八月二十五日播出該新聞的媒體 是東森、中天及三立新聞台。
《蘋果》昨無法取得去年事件發生時段的收視率,但以AGB尼爾森上周四最新收視率粗估,四新聞台播出假新聞至少有三十六萬名觀眾連帶受騙 。

「採訪像拍電影」
三名學生在《腳尾米》紀錄片中透過旁白點出,電視台不僅缺乏質疑及查證能力,播出受訪內容時也錯誤百出。扮演「狗回魂」事件主角的孔姓女大學生說,電視台記者根本未懷疑她的說法,甚至希望她流淚配合演出,「整個採訪過程就像拍電影!」
三 立電視台副總張正芬昨表示,該台以趣聞方式處理「網拍運氣」新聞,已善盡查證及平衡報導責任。東森電視台發言人陳正毅說,對此錯誤深刻警惕,「但學生為學 術研究卻用如此手法欺騙大眾及媒體,正當性有待商榷」。中天新聞台總監廖福順昨關機。年代新聞台發言人廖若松未接電話。

民眾:應該拒看
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郭良文說,整件事顯示電視新聞工作者沒做到最基本的求證工作,例如狗回魂新聞可用科學角度檢驗,但媒體未這樣做,電視台內部控管也有問題,有疑慮的新聞根本不該用。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管中祥則說:「台灣媒體被僑生這樣戲耍,實在有夠丟臉!」
民眾曾耀鋒說,電視台播無聊新聞不是新鮮事,雖然學生做法也很無聊,但電視台更該檢討。計程車司機張先生說:「早就知道台灣電視新聞沒營養,沒想到素質會差到如此地步。」民眾黃小姐認為,民眾應拒看,讓素質最差且沒內容的新聞台關門。

電視台播出「假新聞」事件
資料及圖片來源:《腳尾米》紀錄片(網址: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02824432207128989&hl=en)、上述電視台

狗回魂/去年8月18日播出
年代新聞台(第50頻道)
年代回應:無。
內容:女大學生愛狗被撞死,農曆七月時小狗多次回魂到家裡,例如整包狗食突然散落在地上,女大學生睡醒後還發現床邊有愛狗的狗毛。

網拍運氣/去年8月25日播出
東森新聞台(第51頻道)
中天新聞台(第52頻道)
三立新聞台(第54頻道)
東森回應:深表遺憾,會深刻檢討。但不能茍同學生手法。
中天回應:無。
三立回應:有做到平衡查證,也訪問到當事人說法,其他不願回應。
內容:自覺運氣很差的女大學生上網找可帶來好運的產品,結果買到一瓶叫價1380元、裝有運氣的小空瓶,其後女大學生運氣真的好轉,例如找回遺失手機、發票中4000元。

3學生小檔案
.馮雅達(26歲,澳門出生)
學歷: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延畢生
最不能忍受的新聞:立委作秀打架
.徐嘉廉(25歲,香港出生)
學歷: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二年級
最不能忍受的新聞:許純美新聞
.孔慶輝(23歲,澳門出生)
學歷: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延畢生
最不能忍受的新聞:綜藝新聞,有些還加上配樂動畫
共同獲獎:
2005年董氏基金會「解憂短片」第一名
2005年第14屆時報廣告金犢獎電視廣告類佳作

3學生質疑4電視台
.無法驗證的狗回魂靈異事件卻成新聞。
.電視台採訪過程不斷強調要感性訴求,不斷引導受訪者露出哀戚狀。
.電視台答應不讓受訪女學生正面曝光,卻未守信。
.電視台未經同意就將女學生受訪畫面移作港澳生玩碟仙新聞配圖。
.民眾都懂得質疑運氣是否可保存買賣,專業媒體卻不會質疑。
.女學生受訪說運氣差,中獎的4星彩券不見;電視台卻說她買運氣瓶後中4星彩。
.女學生受訪說買運氣瓶後運氣變好,跟吵架朋友和好;電視台新聞播出卻說她找回老朋友。
.僅一個人買運氣瓶,電視台卻說愈來愈多人買運氣瓶,企圖塑造一種風潮。

BBC曾因未查證受騙
為了捉弄媒體、宣傳或政治目的,不少人曾向媒體提供假新聞,連國際知名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華盛頓郵報》等,也曾因不查證而上鉤。
印 度波帕爾化工廠一九八四年毒氣外洩,造成三千一百五十人死亡,後來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收購該工廠。三年前,自稱陶氏「發言人」的男子芬尼史泰拉表示,公司已 制定一百二十億美元(約三千九百八十九億元台幣)的賠償計劃,BBC對此連續報導,並現場連線訪問芬尼史泰拉,陶氏「正牌」發言人稍後踢爆該男子原來非陶 氏員工,而是美國「應聲蟲」組織成員,以愚弄媒體的手法提醒社會大眾關注毒氣一事。

吳彥祖虛構新聞造勢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報導有關「減肥保鑣公司」的新聞,表示顧客如不按照專用菜單上的食物進食,會被減肥保鑣狠揍至嘔吐,後來證實這件事是美國作家斯卡哥斯為愚弄媒體而杜撰。
為了宣傳,香港藝人吳彥祖組成的alive樂團,曾於二○○三年向媒體表示歌曲《阿當的抉擇》遭非法上載,吳卻在二○○六年執導的電影《四大天王》中自爆是騙局,坦言希望為alive造勢。
至於國內,前年六月,當時任台北市市議員的王育誠爆料,指殯儀館腳尾飯外流轉賣給商家,並提供畫面給媒體,後證實造假,王公開道歉,地院判他須賠償受害商家三百二十五萬餘元。

(蘋果日報)
--
巴勒斯坦 宗教與歷史恩怨/楊永明(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我 上個月審核一份碩士論文,是宗教研究所的碩士生,撰寫有關猶太教的基本教義派忠信社群,對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的影響。忠信社群認為以色列所取得的土 地,都是上帝的贈與,支持以屯墾區開發,且不得退讓。這股力量對於以色列早期屯墾政策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當夏隆決定撤除在加薩走廊的屯墾區時,忠信社群也 和以色列政府發生衝突。

哈瑪斯採取激進攻擊
同樣地,在巴勒斯坦也有基本教義派之稱的哈瑪斯,目前和世俗化的法塔組織之間的流血衝突,幾乎已經要發展成內戰的邊緣,讓世人再次驚訝於中東地區宗教與歷史恩怨,對於政治與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
法 塔組織是阿拉法特成立的,過去帶領著流亡各國的巴勒斯坦人,以恐怖攻擊方式訴求國際社會的瞭解與支持,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得以重返巴勒斯坦,並開始走 向建國之路。法塔組織一直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主導者,也是阿拉法特的統治工具。可惜的是,晚年阿拉法特建樹不多,反而放任貪污與腐化,造成巴勒斯坦的內 部危機。也正因此,在阿拉法特死去之後,哈瑪斯就以批判法塔組織貪污而贏得選舉取得組閣權。
哈瑪斯的崛起與發展,主要還是以基本教義理念,不惜採 取激進恐怖自殺攻擊,目標是要取得所有曾經是巴勒斯坦所有的以色列土地,因此不承認以色列,更不願放棄恐怖攻擊手段。此外,哈瑪斯也是以加薩走廊為根據 地,但是對於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區以及東耶路薩冷巴勒斯坦人,仍然有相當吸引力,因為哈瑪斯的訴求能夠激憤人心,恐怖攻擊也能產生短暫的復仇興奮, 法塔的貪污和妥協也讓他們無法接受。
以色列與西方國家支持法塔組織,可想而知,因此提供大量財物援助給法塔,希望達到孤立哈瑪斯,讓巴勒斯坦人因 為經濟因素轉而支持法塔組織。這個算盤不一定有用,因為物質生活的滿足不一定能夠消弭恐怖主義,恐怖主義是政治、經濟、宗教、意識形態的綜合產物,大量支 助法塔反而可能促使巴勒斯坦人更加憎恨法塔高層的貪腐作為。

以色列須有積極政策
然而,好不容易走向建國之路與民主大道的巴勒斯 坦,不應再被內部恐怖攻擊與軍事衝突所毀滅;在親自走訪以色列屯墾區與巴勒斯坦自治區後,驚訝於兩個世界的巨大物質差異與嚴重猜忌,更驚訝雙方在如此不毛 之地進行永無止盡的征戰。現在這個征戰轉為內鬥,最後關鍵還是在巴勒斯坦人民的選擇,但如何確保巴勒斯坦人土地權、自由貿易、邊境的開放與安全,以色列與 西方國家須提出更積極政策與作為,如此才能避免巴勒斯坦真的走向內戰,當然中東和平路線圖也就遙遙無期了。

(蘋果日報)
--
一個教授是怎麼被殺的/杜念中

美 國前總統卡特最近出了本書,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頗有微言,引發猶太團體群起而攻,聲稱卡特終露出反猶太主義的馬腳。熟悉猶太團體力量的人不難想見,這 些團體一旦動怒,大有非把仇敵粉身碎骨之勢。好在卡特有其地位,得以全身而退,其他一些和卡特立場相近的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嚴格批判右派猶太人
芝 加哥天主教德保羅大學政治系教授芬克斯坦 (Norman Finklestein) 最近就因為出書得罪了猶太團體而未能獲發終身聘書,最後甚至不無可能被迫離開學術界。對於以色列╱巴勒斯坦╱猶太問題有興趣的人而言,芬克斯坦並不是個陌 生的名字。他向來對右派猶太人關於「大屠殺」的著述抱持著嚴格的批判態度,也就因為這樣的立場,早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時,他就得罪了右派的猶太團體, 成為被「追殺」的目標。
芬克斯坦本人也是猶太裔,雙親都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在紐約市多所大學任教,但始終無法取得終身教職, 主要原因就是他得罪的猶太團體像馬蜂群一樣的追著他,不斷對他任教的學校施壓。五年前他離開紐約到了德保羅大學,但在最近的升等留任評審中依然被淘汰出 局。
芬克斯坦本人並非名校教授,但由於風暴纏身,一直是美國高等教育界的關注焦點。《高等教育記事報》最近就連續大篇幅報導他終身教授聘任一事的 進展,甚至《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等主流媒體也都投以關注。芬克斯坦的終身職案原本在政治系的系評會中獲得通過,也得到文理學院的委員會全數贊 成,但案子到了院長那裡,遭到了否決。
表面上,一個終身教職案應該很單純,但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猶太團體發起寫信反對運動,還遊說相關人士阻卻 給予芬克斯坦終身職。這些反對者中最出名的要屬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德休茲 (Alan Dershowtz)。德休茲是個以色列的強烈支持者,思想保守,凡和猶太╱以色列有關的爭論,他幾乎無役不與,包括對卡特總統的批判在內。他把私下蒐集 有關芬克斯坦在學術上「無能、不適任」的檔案到處寄發;德保羅大學的有關人士幾乎全部收到。
除了學者身分外,德休茲也是聲名遠播的訴訟律師,動輒 以興訟要脅敵人。他曾替辛普森涉嫌殺妻案辯護,最後獲勝。在和芬克斯坦的戰鬥中,他為了阻止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芬克斯坦對他的批判,不惜寫信給州長史瓦辛 格,也發出存證信函給出版社揚言提告,迫使加大出版社修改了芬克斯坦手稿中較具爭議性的部份。
芬克斯坦是個所謂修正主義的學者。他認為美國的猶太 人利用納粹大屠殺的歷史獲取政經利益、提高猶太族群的社會地位,並以此捍衛以色列的各種行為和政策。他把這種牟利的方式稱為「大屠殺工業」(也是他的書 名)。芬克斯坦並非唯一批判以色列和猶太人的美國學者,但他的語言和風格使他顯得特別招搖。他不避諱辯論,也不怕樹敵,最後卻落得可能被迫離開學界。芬克 斯坦的著作很多,但學術地位倒頗受爭議;有權威學者力挺,不過也有許多學界人士嗤之以鼻,認為他充其量是個好發議論的左派╱自由派知識分子。

觀點富有挑戰啟發性
不過平心而言,相對於許多學者只是花時間說明些顯而易見的道理,芬克斯坦的觀點絕對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只是在美國學界的政治正確下,芬克斯坦走上了一條狹窄的不歸路,成了財大勢大的猶太團體必除之而後快的犧牲者。
學術政治當然不限於美國;台灣在威權時代有之,民主化後,學界也難免於藍綠族群衝突,類似芬克斯坦的案例恐怕只會多不會少,而其鬥爭手法恐怕只會更驚悚,更令人浩嘆吧!

(蘋果日報)
--
痲瘋病患末路 熱血台大生出路/黃詠光(台大碩士班研究生)

Q:妳父母都是醫師,媽媽還是台大醫學系畢業,得過醫療奉獻獎,不會希望妳也當醫生嗎?
A: 他們一開始當然希望我當醫師,或是能做「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社會服務工作。像我媽當年為了出人頭地,拚命念書考上台大醫學系。她今年60歲,仍對醫療 工作充滿熱情,會覺得理想要有人繼承。我沒考上她期待的醫學院,她很失望,這幾年我們都還在為這事爭議。特別我忙樂生的事,碩士念6年還沒畢業,她不知道 我想做什麼,有點擔憂。

想讓生命有感動
我媽覺得,她那一代過那麼苦,都能有現在的條件,我們應該可以更有成就。尤其我們家有能 力供我們出國讀博士,回來找個好位置。但我跟哥都快30歲,仍沒出國打算,她就很焦慮。像我哥從小是物理資優生,大學可選台大醫學系跟台大物理系,他後來 選了有興趣的物理系,我媽很遺憾,但她逐漸看到我哥對物理的熱誠,也覺得該讓他做他想做的事。

Q:妳在求學路上找尋想走的路,經過什麼轉折?
A:當你想反抗父母安排,要選擇什麼?其實反抗對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已沒太大意義。只是我們希望找到出路,讓生命有點感動。只是出路在哪?我們很困惑。
像 我大學考上台大,念的系在工學院屬第九、第十個志願,大家都沒念到自己想讀的科系,就高不成低不就的在這位置上,等著以後當工程師。系上同學求知欲不強, 面對系上考試、作業很多,就應付。大家考試習慣作弊,不以為奇怪;交作業就互相抄,實驗數據也抄,看誰的比較完整、比較好抄。這種養成教育,只是把學生訓 練成應付事情的機器,學生不會有理想性,在這種氣氛下很悶。
在台大,每個人都很獨立,人跟人關係非常疏離,我剛開始很孤單;但我念到大三,逐漸喜 歡這個環境,因為很自由、社團很多,可以闖闖看,要換條路比較有機會。我後來讀城鄉所,希望能為弱勢者做點事,而不是只被訓練成一個有品味的文化精英,為 布爾喬亞服務。我加入樂生療養院的古蹟保存運動也是這理由。

對社運充滿鄉愁
Q:參與樂生抗爭的大學生大多家庭環境不錯,大可選安穩路走,為何你們願意花2、3年在這抗爭,還不一定成功?
A:我們在找自己世代的熱情跟出口。20年前台灣政治社會的壓迫很清楚,運動的力量強到能換下壓迫者,那種公共性以及代表的社會進步,我們這一代沒看過,卻對它充滿鄉愁。台灣社會現在是變了,但沒有更好,壓迫只是換個面貌,當我們不滿社會,如何找到一起努力的可能?
在 樂生,我們看到老人一生都經歷著很強烈的壓迫,但每個人都這麼活躍。像我每次去都有人拿東西給我吃,我開始理解跟我不同的人,對這裡產生強烈熱情,離不 開。其實我們抗爭3年,一直都覺得沒什麼希望,只是大家不為政治利益,就傻傻的做到現在。前陣子樂生保留好像有轉機,但都是當時政治條件下的運氣,若社會 價值觀沒變,很容易失去。像最近換內閣,樂生又陷入危機。我們不一定會成功,若真改變社會什麼,也很小,改變的就是踏進樂生這群人。我不後悔樂生讓我碩士 念6年,因為我希望讀書能有實踐力量。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