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71027

工研院:竹炭產品無醫療效果

市售竹炭產品火紅,但行政院消保會委請工研院材料化工所檢測發現,所謂的竹炭食品,頂多只是天然的黑色「著色劑」,並無醫療效果;竹炭洗淨劑,也無科學證 據證明有助身體潔淨;部分竹炭內衣的遠紅外線放射率、負離子濃度並不高,甚至有「灌水」誇大廣告,穿上後效果不大。


這是竹炭商品大量上市之後,第一個踢爆其「名不符實」的官方單位。消保會從實體商店、網路訂購等方式,分別抽購十件竹炭內衣、五件竹炭食品,與五件竹炭洗 淨類產品;檢測項目包括有碳顆粒檢測、遠紅外線放射率量測、負離子釋出量測,以及砷、鎘、鉛、汞等重金屬含量檢測。檢驗單位則是工研院材料化工所。

食品 頂多是著色劑

檢測結果發現,十件機能性內衣的遠紅外線放射率,平均都在八○%至九一%之間,其中,低於在八五%以下有「台灣百合」、「達裕奈米」及「峻楊」三家業者的產品。

消保官胡泰華還說,「台灣百合」的竹炭內衣與塑褲,在標示上指稱遠紅外線放射率達九○%,但實際檢測只有八三%。業者雖解釋其係以原料端的竹炭粉末做測試,不過,消費者買到是製造末端的成品,因而消保會認定這家業者「標示不實」,必須限期改善。

內衣 遠紅外線太扯

在負離子釋出方面,「達裕奈米」、「峻楊」的產品負離子釋出量最低,釋出量最高是「寰安」,達四一八○/五三九○(pcs/cc)。

胡泰華表示,前述十件竹炭內衣的售價從七百九十九元到五千九百八十元,價差多達六倍,但若從檢測結果而言,價錢高的,遠紅外線放射率、負離子釋放量卻未必高。

他並解釋,遠紅外線雖有「溫升」效果,即有保暖作用,但生物活體在環境中,原本就會產生七五%的遠紅外線放射率,因而竹炭內衣的遠紅外線放射率若未達八 ○%以上,「穿了等於沒穿」,沒有太大助益。再者,一般狀態下的環境,負離子釋出量約在一三○/二七○(pcs/cc),而竹炭內衣的負離子釋出必須在一 ○○○以上,才可能有業者宣稱的清淨功能。

洗淨劑 無科學證據

胡泰華表示,竹炭內衣業者在販售機能性內衣等用品時,若無醫學相關實證,不得宣傳或標示其具有任何醫療效能。否則,依照《藥事法》可處六萬到卅萬元罰款。

在竹炭食品方面,胡泰華說,竹炭只是作為天然黑色的食品添加物,定位屬於「著色劑」,並不具有任何的醫療效果,而包括化妝品的洗淨類竹炭產品,目前也無證據可證明竹炭有助於清潔身體;若都強調療效,要受處罰。在重金屬檢測方面,前述兩類竹炭商品則都符合相關標準。

竹炭吸異味…功效一點點啦

竹炭功能常被「神化」,但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專家指出,竹炭要釋出負離子以達到清淨功能,須經由摩擦,光放著,「一粒負離子都不會產生」;至於吸附異味的功用,只有「一點點」,因為竹炭並非活性碳。

工研院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指出,紅外線按其波長可分四類,近紅外線、中紅外線、遠紅外線,以及超紅外線。近紅外線照在人體上,被照射的部位會立刻有灼熱感,但遠紅外線不會刺激人體,還可使身體內部溫暖起來。

他表示,竹炭燒製完成後,就是一種黑體材料,具有吸熱放熱作用,就像人穿上黑衣服在陽光下倍感灼熱一樣;目前,科學儀器檢測已證實竹炭具有此一作用。但因 大環境中,包括人、動物等活體也會發出遠紅外線,太陽光更是主要來源,所以,竹炭的遠紅外線放射率必須超過八○%,否則,「穿其他材質的衣服也會暖」。

負離子有什麼功能?空氣中的汙染物質如灰塵,工廠、汽車排出的廢氣,病毒、細菌等生物懸浮物大多為帶有正電荷的正離子,帶有負電荷的空氣負離子,可與這些 廢氣中和成為無電荷後沈降,達到淨化空氣的目的。專家說,竹炭靜置時,「一粒負離子」也不會產生;之所以有負離子,係因竹炭已磨成粉末,再經與身體、其他 衣物交互摩擦,這才產生了負離子。在大環境中,例如,汽車車廂就每立方公分只有一○○個負離子,都市公園則約在一千到三千個;前者待久會窒息,後者會讓人 心曠神怡,檢測負離子的標準,才訂在一千個以上,越多越有潔淨之效。

(中國時報)
--
不能合理化男性沙文/呂淑婉

對於中國時報「台灣希望2008──新移民的衝擊」系列報導,本人除了肯定身分證的取得應有更寬容的遊戲規則之外,對於探討其他外籍新娘相關議題時,想提 出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一個社會的進步成長通常需要依靠社會不同階層來共同運作,但如果過度依賴,反而是破壞正常機制的反向力量,本人舉幾個例子說明:台灣 縱使勞工階級越來越少,但這是否也意味市場被一股力量所破壞而間接影響了眾多勞工朋友權益?本人曾經在一個修改衣服的小店舖換拉鍊,正好聽到老闆娘跟我訴 苦,消費物資每樣都在漲,但是他們的工錢卻沒有漲,除了台灣工錢一直沒有上揚之外,只要附近有外籍人士在做相關行業,他們的價格還會面臨更大的挑戰,業績 每況愈下。這就是台灣勞工市場的結構被破壞的小故事。原物料、油價、房價全部看漲,但工錢卻長期被壓抑,他們的無形損失又有誰來關心?

第二點,關於報載採訪五十五歲的中年男子,卻期待娶個年輕乖巧又兼具「傳統美德」的女子,這樣不平衡的出發點,背後意義有人思考過嗎?我們了解許多勞工朋 友或身障者、或家有長輩需看護的男性們,他們在台灣娶妻似乎屬於弱勢,但,從正常合理的婚姻觀點,感情仍是要站在平等、互愛的基礎,如果能夠認知自己的條 件是六十分,那從國外娶回家的外籍妻子就不該是懸殊的九十分(年輕、貌美、幫忙做家事、顧老人)如果沒有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彼此條件,那麼這些人婚姻終究 要靠自己來負最大責任。台灣有沒有相關單位教育每個準備要娶外籍老婆的男性們,他們應該要用什麼的心態來娶老婆?

太多男人娶外籍新娘,居然是抱怨如今社會充斥著講究平權的女子,所謂的傳統美德居然就是放棄女性原本的權益,甚至刻意去矮化、忽視女性的需求。在開發中或 已開發國家,這種早就已經應該消失的觀念,竟然就在引進落伍國家新娘的管道上,被許多男人再度合理化、甚至更嚴重的出現金錢買賣婚姻的交易。

中國父系社會的舊思惟再度活躍在某些族群身上,而且呷好鬥相報,這個社會於是充斥著某些男人想要女人一邊出門賺錢、回家繼續做家事、一手攬起照顧小孩於照 顧公婆的責任,有多少人娶了外籍新娘是建立在多麼不平等的出發點,他們用自私的思考模式,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女性的犧牲奉獻甚至是痛苦身上,也因此,才會 有那麼多一去不回頭的外籍新娘,甚至寧願帶著孩子離開台灣,不是嗎?

在我們祝福某些幸福的案例時,也不要忘記,躲在黑暗哭泣的新娘,那些繞跑新娘的數字,是要我們去省思的,我們的政府應該如何去進行相關宣導與婚姻教育,而 媒體也無須過度頌揚那些老夫少妻的美滿故事,畢竟,那是特例,不是範例,這樣的歌頌,只會讓更多沙文主義的男子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合理化自己的自私思 惟。

(中國時報)
--
叉子/李明璁

所謂文明的禮儀,竟立基於暴力的穿刺;而維繫生命的取食,卻透過帶有弒殺氣息的器物。

相較於自己對杉木筷子毫無保留的喜愛,不鏽鋼製叉子,於我則有一種感官上的好惡參半。一方面,叉子記憶著某些美好味覺:諸如五分熟的菲力牛排或「天使髮」 義大利細麵(Capellini)等西式佳餚;但另方面,它本身的觸感和視覺,卻很難誘發物件與主體間的親密連帶,只帶給人難以言喻的疏離。

筷以木材削作,質輕、溫潤、柔和,叉子則是沉重、冰冷、堅硬的金屬製品。筷子是手指之延伸,靠輕握、托住的巧妙動作而後夾取。叉子則全然不同──透過緊密 的穿刺、固定,它圈劃出取食的一口範圍,再佐以餐刀切割。前者有某種曖昧但萬能的兼容性,後者則強調明確而單調的機能性。

叉不僅跨文化地與筷形成對比,即便在同一文化內,它和勺匙的關係亦是如此。

叉子具有攻擊的武器意象,表徵著人類征服而非順應自然;而勺匙卻相對安定、包容,被佛洛依德視之為母性象徵。在古英國,一個茶碟裡放著兩只小勺,預告婚禮 將臨;耶誕夜裡人們舉起勺匙,祝不在場的親友健康平安。勺匙在不同生命儀式中常以禮物的姿態出現,而叉子卻很少被當成餽贈品。

叉子雖是遠古狩獵和烹烤工具的縮小擬物,但其在餐桌上的歷史,卻遠遠不及筷與匙之久遠。史載最早使用餐叉者,可能是十一世紀威尼斯總督的新婚妻子。當時她 以叉進食的舉動,讓參與喜宴的多數賓客大感震驚。樞機主教甚至寫了一篇文章批判她,題為:「過度矯飾高尚,體內因此徹底腐敗的總督之妻」。

教廷認為,既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都是徒手取食,人類就不該自作聰明、以不潔的器具代之。後來總督夫人罹患絕症,大家一口認定這就是她挑釁上帝自然律則的 罪果。直到十七世紀,德國的神職人員都還沿用同樣的理由,反對將叉子引進家中。於此同時,地球另端的中國和日本,早已發展出精緻的箸食文化。

就連學富五車、法國最具代表性的人文主義作家蒙田(1533-1592),都曾在其經典文集中,坦承「自己幾乎不用刀叉……時常咬到手指。」難怪年鑑史學 宗師布勞岱爾直言:「十六世紀以前的歐洲,並沒有名符其實的豐盛飲食和洗練的用餐方式,在這一點上,西歐遠遠落後於所有古文明。」

直到十七世紀,極力打造自身完美形象的路易十四,終其一生都仍用手取食,並禁止皇室成員使用叉子。很難想像,即使美美的瑪莉皇后也得將纖纖玉指伸入餐盤。 同時間,叉子進口至英國,作家Ben Jonson甚至在劇本裡寫道:「用叉子實在很可笑!從義大利傳入,想藉此節省餐巾吧」。

叉子除了讓手指不再沾滿油膩肉脂或水果汁液,而弄得濕糊黏搭;也迫使人們每次只拿一小塊、定量的食物,將未被叉取的部份留在面前盤中。這一方面定義出新的 餐桌禮節,另方面也演化成一種布爾喬亞的社交節奏──在言說中,切割、插取、咀嚼的不只食物,還有如普魯斯特筆下微妙流過的似水時間。

就像多數體現西方現代性的事物,都訴說一種溫柔的粗暴。叉子無意識的理性計算,只是社會規範在餐桌上被改寫的一部份。弔詭的是:這所謂文明的禮儀,竟立基 於暴力的穿刺;而維繫生命的取食,卻透過帶有弒殺氣息的器物。凝視著冷冽鋒利的叉尖,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無法衷心喜愛叉子的理由。

(中國時報)
--
在來米跟蓬萊米的故事/賴青松

身為吃米長大的台灣人,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在來米跟蓬萊米,可是這兩種米之間究竟有何不同,或許吃了一輩子米飯的人也不清楚。

「在來米」一詞是來自東瀛的舶來品,意指日治時期台灣島上漢人原先所栽培的水稻品系,也就是後來所俗稱的秈稻,瘦長的外型以及缺乏嚼勁的口感為其特色。 「蓬萊米」則是日本統治者為開發適合日本人口感的米,所特別培育出的在地日本米品種;原本在育種過程中屢屢失敗,好不容易才在氣候冷涼的竹子湖一帶栽種成 功,至今蓬萊米的栽培面積甚至高達全國稻田的九成以上,而曾經滋養台灣人數百年的在來米,卻不到一成。

當初選擇無農藥栽培的稻種時,我們決定採用台中秈稻十號,除了其香Q的口感之外,有經驗的老農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種這種稻仔免啥藥仔啦!」這倒奇怪了,既然能夠省下不少農藥錢,產量較之蓬萊米又毫不遜色,為何落得乏人問津的地步呢?這一點沒有人能回答我。

經過幾年田間實作,發現秈稻先天確實較適應溫暖的亞熱帶氣候,生長十分旺盛,病蟲害也不特別嚴重。有時難免異想天開,如果大家能多種秈稻、多吃長米的話,那台灣的農藥問題不就解決大半了?

後來才慢慢了解,原來秈稻天生的硬殼雖降低了害蟲危害的機率,確也讓後段加工的業者頭疼不已。刈稻機的師傅阿德就抱怨上老半天,說旋轉軸心跟穀粒暫存筒的耗損率,幾乎整整比蓬萊米多出三分之一!

有經驗的烘稻師傅最怕的也是秈稻,因為一旦火候稍有失誤,碾米時瘦長的米粒便易折斷,面對講求外觀的消費者,這是致命打擊!

而碾米廠的老闆更是對秈稻拒之千里,因為硬殼造成機具的磨損不說,熟長的穀粒往往滾動緩慢,脫殼、精白的速度更遠不及蓬萊米!甚至連講究真空包裝的高品質稻米市場,也不買秈稻的帳,只因尖凸的米粒容易損傷包裝米袋。

儘管在來米有著低農藥與省勞力的優點,對農夫與消費者皆有其利,卻因收成、加工、物流上的不便,漸次被流通市場所淘汰。這也讓人再次看到那隻無形卻又無所不在的大手,看見是誰在決定我們該吃什麼飯!

(中國時報)
--
依然無米樂?/蔡嘉信

不管是「冠軍米」還是「十大經典好米」,這些比賽是否真的提高農民收益?賣到一粒不剩的快樂,農民真的享受到了嗎?

去年此時,農糧署舉辦的第四屆「冠軍米」比賽,掀起崑濱伯熱潮,熱度至今還沒退。今年這個比賽卻停辦,由「十大經典好米」取代。

「冠軍米」就這樣退去實在可惜,它應有的任務未完。在第一屆辦的時候說是為了「彰顯國產稻米品質提昇的成效與提高農民收益」,用這個標準來看,「品質提昇」的部分我談不上,但以我的觀察,「提高農民收益」這點,還是有待努力。

農民實際所得是「溼榖收購價」

去年冠軍米拍賣會上,「冠軍」的米被喊到一公斤十萬元成交,這個消息透過媒體傳遍大街小巷。之後「冠軍米」在市場上魅力無窮,一般小包裝兩公斤兩百元,價錢高出一般米三倍左右,在電視購物頻道賣得更貴。

但這些價錢都是「市價」,並非真正農民所得。農民實際所得是「溼榖收購價」,也就是收割完直接運給糧商(碾米場)買斷的價格。去年一期問到的價格以冠軍米 品種(台農71號)為例,為一百台斤九百到一千一百元之間。換算成一公斤約為十八點三元(取一百台斤一千一百元換算)。再把濕穀到白米的折算重量算進去, 同樣一公斤米,農民實際所得約只有市價的三分之一。

合理嗎?今年初我在花蓮問到一個案例,他曾經種稻,並自己碾成白米、包裝到賣人,他說:「白米一公斤賣二十五元就會賺了。」我當時很驚訝這個數字,還再次 跟他確認是否把成本算進去,他說:「有!」這是比一般市場賣家更低的價格。恐怕「冠軍」對農民而言,除了精神上的收穫,實質上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

今年,沒有冠軍了,改以「前十名」亮相。沒有錯,從「增進國人了解更多優良稻米產地,並獎勵更多優秀稻農」的角度來看,是必要的。但延續去年「冠軍米」的情況來看,要打響產地知名度,建立好米品牌並非易事。

十大經典和一個冠軍的差別

像是「池上米」的品牌建立,不是一天兩天,是時間和人力不斷累積出來的結果。當然「後壁米」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大,今天好不容易得了冠軍,大家卻都要消費它,無法共同打品牌,時間一久恐怕會被淡忘掉。

到時「冠軍米」比賽也不再辦了,還可端出什麼武器來重振呢?靠「十大經典好米」嗎?

大家都知道紀錄片《無米樂》主角崑濱伯是第四屆冠軍米得主,卻未必知道他代表的是「後壁米」。和前三屆不同,大家知道的是「池上米」得獎,卻不一定知道得 主是誰。「冠軍米」比賽是設定為個人得獎,但相信農委會辦這個獎的目的,也是希望藉個人得獎,順勢建立產地品牌。

「後壁米」是否藉冠軍米聲勢打出口碑,還不得而知,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後壁農會有「蘭麗米」、「後農米」,民間糧商則有「上水米」、「禾家米」等,這些米的品牌要讓人聯想到「後壁米」好像還有段距離。

如今「無米樂冠軍米」儼然成為一個品牌,一般超市架上都買得到,嚴格說起來,實在沒有那麼多崑濱伯的「冠軍米」可以賣到現在。真正由去年「冠軍」崑濱伯種 出來的米,應不超過四千公斤。扣掉比賽繳驗封存的米一千三百公斤、統一超商收購的一千公斤、拍賣的十公斤,剩下不到一千七百公斤。

目前市面上在賣的、印有「無米樂冠軍米」字樣的「芳榮禾家米」,是由崑濱伯帶領的八十多位後壁農民種出來的米,也包括了崑濱伯種的米。但都不是去年崑濱伯個人得獎的米了,卻少有人會在意,至今仍在買「冠軍米」。

三公斤穀子換不到一包菸

「冠軍米」的意義不在於「誰的」,而是整個稻米產銷專區的運作;不能忽略「冠軍米」是整個後壁地區的人文地理氣候所造就的。但,今年後壁地區的一期稻作,溼穀收購價一百斤在八百五十元上下──辛苦了三、四個月的農民,竟然還無法用三公斤的穀子換到一包菸……。

那又如何?當後壁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無米樂」故鄉──這究竟是一種榮耀?片面品牌?還是反倒凸顯出一個政府失責已久的問題?

「十大經典好米」,少了一個冠軍決選的步驟。我懷疑,一個冠軍的實質效應都沒有出來,一下十個「好米」出來,他們的處境,難道不會比「冠軍」艱辛嗎?

不管是「冠軍」或是「前十名」,其實都是政府掛保證的,既然政府要為米掛保證,就應該更慎重、更謹慎來贏得公眾的信任。否則若只為了「公平分配」,而多開了些名額讓眾家好米都有機會「輪過」,大可將這些心力更實質地用在農民身上。

我沒有否定「冠軍米」和「十大經典好米」比賽的用意,只是期待第一屆冠軍米標舉的「提高農民收益」能落實。

(中國時報)
--
菜價飆高 健康不能省掉

最近菜價飆漲,蔬菜可能比肉類還貴,有些人乾脆多吃肉、少吃菜,感覺比較划算。但蔬菜中富含肉類所欠缺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等營養成分,若青菜攝取不足,當心引發便秘等健康問題。

菜價飆高 如何省錢買菜?

值此「高菜價」時期,要吃到充足的蔬菜,又不必擔心荷包大縮水,還是有辦法。除了上量販店採購較平價的蔬菜外,進口蔬菜的漲幅相對較小,例如常用於生菜沙拉的萵苣葉,進口量大,不但可以生吃,也可以炒,又比一般葉菜類可久放,便是此時買菜很好的選擇。

另 外,許多蔬菜的價格波動較小,此時不妨多吃。像金針菇、香菇、木耳等菇蕈類,價格通常變化不大,而且膳食纖維豐富;而豆芽菜因種植方便,價格波動也很低, 但需留意,芽菜的天然顏色偏黃,太白的芽菜恐添加了漂白水,切勿購買;還有牛蒡、洋蔥、海帶、洋菜等,價格也都較穩定,可當作菜肴搭配。

在此過渡時期,聰明的消費者可減少購買果菜類的蔬菜,如絲瓜、冬瓜等,多買可久放的根、莖類如牛蒡、蘿蔔,或是考慮芽菜類,都是較省錢的選擇。尤其根莖類蔬菜要物盡其用,例如白蘿蔔的葉柄不要丟棄,可削皮切片炒菜或煮湯,既增加營養,又減少花費。

種菜DIY 便宜又安全!

當然,家中若有適宜的空間,自己種植蔬菜,不但省錢,又不必擔心農藥問題。最容易種植的芽菜類,只需花50塊錢買一把綠豆、黃豆,每天定時灑水,置於陰暗處,短則3天、多則一星期便可收成。若想換口味,買顆地瓜,自己種植地瓜葉,既可作為桌上佳餚,平時還能當作盆栽裝飾。

外食族 如何花小錢吃蔬菜?

如果嫌菜貴,又懶得自己煮,許多平價的牛排店、火鍋店都有吃到飽的沙拉吧,還有些平價吃到飽的素食餐廳,蔬菜種類也不少,外食族不妨花點錢打牙祭,藉機多補充這陣子攝取不夠的蔬菜,也算是另類的省錢法。

(聯合報)
--
男女性向 大腦基因改變認同

不論是異性相吸或同性相吸,人類的性別認同偏好可能是在腦部就已經編碼完成。

美國猶他大學教授約簡森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線蟲實驗後發現,當活化線蟲腦部的一個基因後,同時改變了性別認同,出現同性相吸的現象。蟲體結構仍為雌性,但行為模式像男性。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研究團隊認為,所謂的同性戀或異性戀或許不單是情感上的抉擇,而是受到生物學的潛在影響。

不過約簡森也承認,由於人腦結構遠比蟲腦複雜,所以研究結果無法回答人類性別認同的源頭。

演化生物學家也認為,所有生物在「吸引另一半」這件事上頭會出現共通的運作機制。他們推測對於伴侶的性別偏好,可能一開始就在人類的腦子裡被設定好了。

研 究人員將雌雄同體線蟲腦部的一個特定基因(fem-3)活化,讓牠們在同類中看起來像是雄性,並帶有雄性線蟲才有的神經元。這項實驗使用的秀麗桿形線蟲特 點是:超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線蟲都是雌雄同體的「陰陽蟲」,只有不到百分之零點一的線蟲是雄性,因此雄性線蟲若想繁衍下一代,就必須尋找陰陽線蟲交配。 研究結果發現,陰陽線蟲較傾向和雄性線蟲交配。

(聯合報)
--
全球1/3靈長動物 瀕絕 獵捕毀棲地 亞洲最糟 海南長臂猿剩17隻

「由於人類濫墾熱帶林地、嗜吃野味及非法買賣野生動物,使世上近1/3靈長動物瀕臨滅種」,國際動物保護團體昨發出警訊。靈長動物瀕絕在亞洲尤其嚴重,全球的中國海南長臂猿目前只剩下17隻,處境堪慮。

全球
動保團體合力拉警報,詳列25種最須保護的靈長動物,其中11種分布在亞洲、7種在非洲、4種在非洲馬達加斯加,3種在中南美。灰瘠懶猴、保瓦氏紅疣猴、克羅斯河大猩猩及大竹狐猴等瀕絕情況危急,斯里蘭卡的灰瘠懶猴,自1937年起只被人目睹4次。
國 際保育組織主席米特梅爾談起這25種動物時說:「一個足球場都塞不滿。」他直指,「亞洲情況最糟,此區熱帶森林遭破壞,獵捕、買賣猴子使不少動物陷入危 機。新發現物種也因失去棲地,即將消失。」氣候變化也是幫兇。報告寫道,世上394種靈長動物中,114種已被世界保育聯盟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這份報告每兩年出刊,今年列出的瀕絕靈長動物有6種初次上榜,包括最近在印尼被發現、尚未正式命名的眼鏡猴,及2003年在坦尚尼亞被發現的「奇龐吉猴」,牠們瀕絕都因有限棲地遭破壞。

已9種動物除名
不過,今年有9種靈長動物從瀕絕名單除名,包括非洲的東部黑猩猩、巴西的黑面獅狨及馬達加斯加的金冠冕狐猴等。米特梅爾說:「若資源充足,我們能在未來5到10年,將牠們從名單除去。」

大竹狐猴
學名:Prolemur simus
分布:非洲馬達加斯加
體型:成猴身長約45公分,重約2.4公斤
特徵:大而白的一撮耳毛,活動力在清晨、黃昏及夜晚最強,多在地面成群活動

越南葉猴
學名: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分布:北越、西藏、四川、雲南
體型:成猴身長約51到83公分
特徵:粗短朝天鼻、毛色雜且長,大多數時間成群在樹林活動

越南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
分布:主要在越南北部的卡巴島
體型:成猴約八公斤重
特徵:頭、頸、肩部毛色金黃,臀部毛色巧克力棕或黑色

(蘋果日報)
--
南瓜 胡蘿蔔 抗心血管疾病 β胡蘿蔔素降血脂

萬 聖節快到了,為了應景,有人會買南瓜來裝飾或食用,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說,歐洲臨床營養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曾發表,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能降血脂,可預防秋冬好發的心血管疾病。而且β胡蘿蔔素也可維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預防感冒。但事實 上,胡蘿蔔才是β胡蘿蔔素含量最高的天然食材,建議適量攝取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有助於減少高血脂症發生。

南瓜
勿超過2個橘子量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由於南瓜糖分偏高、熱量也高,吃多容易變胖,一般人1餐不要吃超過2個橘子的量;而有糖尿病的人1餐更不宜超過1個橘子的量。此外,有些人會把南瓜當主食來吃,但是南瓜為高纖維食物,澱粉含量並不高,所以不適合當主餐食用。

嫩南瓜含較多維生素C
曹 雅姿營養師表示,嫩南瓜中的維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豐富,適合消耗體力,需補充能量的人;老南瓜則鈣、鐵、胡蘿蔔素含量較高,適合血脂較高的人。南 瓜保存時間較一般蔬果長,包報紙後,放在冰箱最下層,可保存約2個月,若冰箱塞不下,室溫下也可儲存約1個月,但是購買後,還是趁新鮮食用較佳。

表面光滑較成熟
南瓜顏色越深黃、表面越光滑,即越成熟,吃起來更香甜;而且其外形完整、重量足,蒂藤越青翠、堅硬者越新鮮。如果買切好的南瓜,則應該選擇果肉厚、顏色呈深黃色、切口仍保有水分而不乾燥的較佳。

胡蘿蔔
油炒比生吃好
有些人會榨胡蘿蔔汁喝,但胡蘿蔔裡的β胡蘿蔔素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多以熟食食用。例如用油乾炒或加入肉類一起煮,利用肉的脂肪幫助胡蘿蔔素能被人體消化吸收,若與其他蔬菜混合時,則可將胡蘿蔔先炸或炒後,再加入其他蔬菜烹調。

吃多容易腹瀉
胡蘿蔔裡富含寡糖,吃過多容易造成腹瀉,所以不要1次喝太多生冷的胡蘿蔔汁,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容易手腳冰冷或經常拉肚子的人。曹雅姿營養師建議,每周喝胡蘿蔔汁不要超過2次,每次榨胡蘿蔔汁也應以1根為限。

蒂頭青翠較好
如果可以挑選剛從土裡挖的較好,但目前賣場多為沖洗過的胡蘿蔔,加上表皮經過刷洗,所以放冰箱最好不要放超過5天。挑選新鮮的胡蘿蔔要看胡蘿蔔的蒂頭,如果蒂頭是翠綠色,就是較新鮮;反之,若呈暗淡,亦或是有些枯萎,就是存放有一段時間了。

提醒你
除了南瓜和胡蘿蔔之外,燕麥與秋冬盛產的柳丁也是有助降血脂的天然食物。

柳丁每餐2顆為限
柳丁含有植物固醇,可以和膽固醇在腸道裡競爭,抑制食物中的膽固醇被腸胃道吸收,進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量。除了柳丁,含植物固醇的還有堅果、種子、黃豆油、花生油。但每餐不吃超過2顆,糖尿病的人1餐不超過1顆。

燕麥每天1碗即可
燕麥的水溶性纖維可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其他富含水溶性纖維食物還有大麥、蘋果、瓜類、菇類等。而燕麥口感不同於米飯,可在白米中加入燕麥,但1天攝取1碗為宜。

(蘋果日報)
--
咳嗽有痰 少碰枇杷膏

最 近溫差大,如果沒有適時添加衣物,容易感冒、咳嗽,吃藥也不見得有效,必須靠自己的抵抗力。如果咳的很嚴重,晚上常睡不好,也沒有食欲,導致整天昏沈、沒 有力氣,可以喝潤喉、潤肺的茶飲。但特別提醒,若感冒初期喉嚨發炎、有痰時,不建議吃枇杷膏或羅漢果、八仙果等,症狀反而會越嚴重,應該在喉嚨不痛、上呼 吸道症狀已消失時再吃。

感冒初期應先化痰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黃中瑀表示,感冒初期多伴隨喉嚨痛、喉嚨發炎、有痰、鼻涕、咳嗽 等症狀,咳到喉嚨很不舒服時常有人會自行服用枇杷膏、羅漢果等。不過,枇杷膏有補藥成分,仍在發炎期不能吃;羅漢果和八仙果對於寒咳有痰的人來說更不適 合,因為藥性太涼,吃了易噁心、脹氣、腹瀉,建議等感冒後期,所有上呼吸道症狀消失時再用。而羅漢果和枇杷膏,也需視個人體質適量攝取。
★枇杷膏
適合:慢性乾咳者
不適合:體質燥熱者
★羅漢果
適合:咳到聲音沙啞者
★八仙果
不適合:體質虛冷者

喝杏仁糊 楊桃汁
若是一般食補,黃中瑀醫師建議,咳嗽期間可每天喝1碗杏仁糊,或是買1杯楊桃汁加熱後喝,有助於化痰、潤喉與潤肺。但是正在咳嗽時,除了冰飲不能喝,太甜的食物,例如蜜紅豆或甜蛋糕等,也要盡量避免,因為糖分容易生痰,更會引起咳嗽,最好的潤喉方式就是多喝溫水。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