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200605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6/7生活限制解封 實聯制、量體溫將成社區常態

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持續新增零確診病例,也是無本土病例第五十三天;指揮中心表示,六月七日以後國內相關防疫措施陸續解禁,但因應防疫新生活,包括實聯制、量體溫等日常防疫作業將成為社區常態。

連53天無本土病例
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國內疫情穩定控制中,近期沒再新增本土病例,六月七日後將放寬國內社區防疫措施,民眾應持續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落實社交距離及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將防疫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

指揮中心五月廿八日已宣布放寬醫院探病人數限制,也就是住院七天以上的病人,開放每天一時段、每床能有兩名訪客探視,每家醫院可依自身情況決定;台大醫院昨日起也鬆綁一般病房的探訪人數,七天以上的一般病房探病人數從一人放寬至兩人。

台大醫院說,即日起一般病房住院七天以上者,探病者增加至兩名,有需求的家屬與民眾可提前一天上台大醫院官網線上預約,加快入院速度。

190.jpg (453×800)

*搏鬥武肺76天 土耳其團一家三口出院

被稱為恐怖旅行團的土耳其旅遊團,十五名團員有十三人感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其中六十二歲土伯一家三口,三月十五日都住進高雄長庚醫院,土伯情況最嚴重,一度插管,與病魔搏鬥七十六天後出院,醫護人員夾道歡送,還有人喜極而泣。土伯激動地說:「我這條命能從鬼門關搶回來,完全要感謝醫護人員!」

土伯度過呼吸窘迫 感謝醫護救命
土伯與妻子、兒子從土耳其返台後,因流鼻水、發燒住院並確診。因參加土耳其旅遊團染疫,醫護人員稱他們為「土」伯、「土」媽。

高雄長庚負壓隔離病房的內科部副主任李禎祥表示,土伯因急性呼吸窘迫症,病情一度危急,轉入加護病房插管及使用免疫調節治療才穩定下來,五月十九日解隔離,五月底出院。

高長胸腔內科主任方文豐說,土伯脖子較短,染疫後喉嚨腫脹難插管,醫療團隊用較細的經鼻內視鏡,將氣管內管套入內視鏡,再從鼻子經聲帶慢慢套進去;而經由呼吸器幫忙,土伯也度過危急的呼吸窘迫階段。

李禎祥指出,土伯是重症、土媽輕症,土伯兒子沒有症狀。土伯原本不想旅遊,土媽極力勸說才參加,沒想到全家染疫,讓土媽非常愧疚,經醫護人員安撫、家人透過手機打氣,情緒才緩和下來,四月中旬解隔離。

土伯兒子無症狀,但採檢時陰時陽,住院七十四天後才三採陰性解隔離,五月底與土伯一起出院。

醫院為土伯舉行歡送儀式,土媽雙手合十,不斷點頭致謝。土伯感恩地說:「醫護人員每天幫我換尿布、擦身體、刮鬍子,不管我想吃什麼,護理師都會買給我吃。能活過來,全靠醫護人員照顧。」

磐石艦36確診 仍有一人住院治療
此外,敦睦艦隊有兩名確診官兵在台中醫院治療,上月底磐石艦實習生經住院治療四十五天,終於三採陰出院,是台中最後一位出院的確診患者。據指出,這名實習生採檢陰陽反覆,情緒緊繃,經心理師安撫情緒,他才安心接受治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卅六名艦隊確診者中,目前仍有一人住院治療。

*政院決議 暫不開放2.6萬境外生來台

教育部原規劃最早希望七月可分批解禁疫情較穩國家學生來我國讀書,但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決議暫不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因境內開始解封,如果境外也鬆綁怕會變亂,因此會慢一些。但部分境外生團體憂心論文口試、居留證到期、租房合約等問題,將再陳情訴請分批解禁。

大學校長憂影響未來招生
教育部統計,學位生約近二萬六千人無法入境我國讀書,因近日疫情趨緩,教部原規劃境外生最快七月可望解禁來台,但以「分批、疫情輕微國家、學位生」為優先對象,但前日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決議暫不開放。

多位大學校長憂心,境外生正面臨抉擇,若台灣政策不明,將轉去他國,招生放榜形同失信,恐將影響台灣未來幾年的境外招生。

有大學校長質疑,學生是長期居留且最能實名制掌握對象,比商務客和遊客都更能限額限批,視國際疫情分級、分批檢疫都不成問題,政府不提前部署及規劃,恐讓國際人才招攬淪為口號。

台灣科大校長廖慶榮也直言,境外生正面臨抉擇,若台灣不明,將轉去他國;政大校長郭明政建議,可分批開放防疫良好的境外國家如紐西蘭等學生來我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蘇玉龍說,日前放榜數千名海外學生,若無法讓其入境,等同失言失信,將影響至少三、四年的境外招生。

境外生將再訴請分批解禁
境外生權益小組則發表聲明,不少應屆畢業的境外生面臨畢業專題、論文口試、居留證到期、租房合約等問題,境外生尊重防疫也願接受自費檢驗、居家隔離等措施,希望台灣政府能朝「少量、分批、畢業生優先」等先解禁,或至少給出明確時間表,另香港因國安法動盪也需轉學專案協助。境外學生團體今日將向教育部等相關部會陳情。

*人員不下船 國際郵輪靠岸補給將解禁/1次消費產值估達300萬元 尚未限定可以停靠港口

受國際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郵輪在疫情期間爆發多起群聚感染,我國政府二月六日就宣布禁止國際郵輪來台靠泊。隨著國內疫情趨緩,交通部日前提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希望有限度開放國際郵輪來台靠岸補給,但仍禁止人員下船;學者認為,國際郵輪即便不能帶來旅客,一次靠岸補給,消費產值可達三百萬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日表示,原則上還是會堅守邊境,遊客不能下船,但靠岸停泊補給可以。

交通部指出,五月底、六月初左右已向指揮中心提出此案,目前未限定可以停靠的港口,不過會擬定加油、加水以及補給物資等相關防疫配套措施,盡量不要讓台灣人和船員有過多接觸。

只要可停泊 開放觀光有機會
交通部說,受疫情影響,全球國際郵輪業務停擺,但船員都還在船上,需要水、油料及食物補給,不少以台灣為母港的郵輪業者多次向交通部航港局爭取,希望能有限度開放補給作業,未來也會持續以台灣為母港,政府基於人道考量也希望給予協助。

觀光局表示,不少做郵輪岸上觀光行程的旅行社近期不斷爭取國際郵輪靠岸,認為只要郵輪可以停泊,未來開放觀光就還有機會。

靜宜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現階段郵輪旅遊雖仍有疑慮,但是開放郵輪靠泊港口補給是可行的方式,郵輪的必需品補給估計一次就可以有三百萬的產值消費,未來郵輪也有機會持續以台灣為母港,帶來更多觀光產值。

*疫情趨緩 旅遊網5月訂房暴增2倍

隨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趨緩,國內逐步開放解禁,網路家庭旗下PChome旅遊表示,五月國內飯店訂單量較四月暴增兩倍,許多民眾開始安排國內旅遊行程。

PChome旅遊公布「熱門旅遊縣市TOP3」,依序為台北、台南、花蓮,四星級以上高檔飯店訂房表現優異,五月訂單較前月飆升一.五倍,主因振興觀光經濟,眾多飯店業者打折扣戰或是兩地旅館包套出擊,吸引旅客回流。其中,台北市擁有許多著名旅遊景點,且優惠價差明顯,可用較低預算入住台北高檔飯店與旅館,榮登PChome五月熱門旅遊縣市冠軍。

而根據萬事達卡最新調查,有近六成國人解封後最想去花東或離島旅行,其次是台南及台中。

近6成國人最想去花東、離島玩
萬事達卡針對五百名台灣民眾,在疫情爆發前後的旅遊目的、消費等相關行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五十八%台灣民眾解封後最想去的旅遊地點為花東或離島,躍居國旅排行之冠。

疫情爆發前,只有四十八%的台灣民眾願意安排國內二至三天的小旅行,但疫情爆發後,願意進行二至三日國內旅遊的比率大幅提高至七十八%。

另外,逾五成台灣民眾表示,願意花五千至八千元進行國內旅遊;住宿類型中,有四十三%民眾會優先選擇富有當地特色的民宿,其次則是設計旅店(二十六%)。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也改變國人選擇旅遊地點的決策過程,七成民眾不再以「最想去」的目的地為優先選擇,未來將會改以「疫情較穩定」的國家做為出遊首選。

*《台北》捷運戴口罩鬆綁?黃珊珊︰等中央公布

國內疫情趨緩,中央六月七日起大規模鬆綁各項社會活動,北市議員耿葳昨要求,鬆綁捷運戴口罩規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滿載壓力測試採梅花座等相關大型活動,須超前部署;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強調,捷運鬆綁須等中央指揮中心公布,北流滿載壓力已取消梅花座的規劃。

交通部六月七日起鬆綁管制措施,包含客運、台鐵、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進入後只要能維持社交距離,便可不用戴口罩,但進出仍需量體溫、戴口罩。耿葳昨在議會總質詢時表示,台北捷運、公車中央交由地方自行規劃,北市是否比照執行,她認為市府應超前部署、先行規劃,讓民眾能夠有所準備。

黃珊珊表示,原則上進出捷運都要戴口罩,但在車廂上有社交距離便可以不戴,中央尚未正式公告,站在北市府的立場,還是要等中央指揮中心公布。

耿葳也問,北流何時辦壓力測試場,是否採梅花座,若演唱會採實名制,恐影響民眾進場時間,可能導致大塞車的狀況,應想好配套措施。她提到,先前申請台北小巨蛋七月至九月檔期的藝文團體相繼取消,北市府雖有提供場租減半,但她認為藝文團體若改為申請明年的檔期,北市府還是要讓他們能夠減免。

北流壓力測試 取消梅花座規劃
北市文化局長蔡宗雄表示,北流壓力測試訂於八月廿二日,原本打算採梅花座,但隨著疫情趨緩、中央解封,已取消梅花座的規劃;黃珊珊則說,實名制是由工作人員的手機APP掃描觀眾的身分證,不會花太多時間,近期會在其他場館測試。黃珊珊說,小巨蛋目前已開放申請檔期,也有團體申請,藝文團體減免一事,她強調可以再討論研議。

搶三倍券商機 市府挨批無作為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二日公布「振興三倍券」方案,各縣市政府紛紛推出可搭配的優惠方案,議員秦慧珠昨批評北市府麻木不仁,至今什麼都沒做,應儘快想辦法把錢留在台北市、振興經濟,她提議拿出一億元舉辦抽黃金、汽車等,並祭出十%回饋,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需要算一下,但相信台北市最後出手一定會是最強。

*載客量大減 桃客18路線8日起減班

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大眾運輸載客量大減,桃園客運所屬「102、105、132、137、151、169、209、711、712、5022、5035、5042、5053、5063、5086、5087、5089及GR」等十八路線,六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減班行駛,平均減班十八%,但上班日的上、下班尖峰時段班次儘量維持原發車班次。

減班至7月15日 尖峰時段班次不變
交通局長劉慶豐表示,桃園的市區公車自二月起各營運路線平日減少一.五成至三成的運量,假日部分路線減班超過四成,疫情期間民眾為降低傳染機率,有減少搭乘大眾運輸情形,桃園客運向交通局提出減班計畫,經評估各路線營運特性、每班次載客量及各站乘車人數後,予以同意;至於「5089中壢—桃園機場」班車,考量外籍人士限制入境,國民返國也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因此僅保留通勤時段班次。

觀音至林口長庚免費巴士 路線整併
此外,觀音區L511、L513、L515等免費巴士路線都是開往林口長庚醫院,但每班次乘車人數少於六人,為提升路線服務覆蓋率,市府交通局進行路線整併,六月十五日起,L511路線併入L513,L513、L515路線只行駛至高鐵桃園站,民眾可在此轉乘L512、L605A等路線前往林口長庚醫院,屆時交通局將派員於高鐵站引導民眾搭車,經此整併,高鐵站至林口長庚醫院的班次增加廿五%,其中L512、L605A調整為低底盤公車。

*台中/訪口罩國家隊 賴清德讚防疫英雄

台灣武漢肺炎疫情趨緩,疫情期間由全國廿九家業者組成「口罩工具機國家隊」,穩定口罩供給功不可沒,副總統賴清德昨天到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位於太平區的「哈伯精密公司」參訪,稱讚部長陳時中、紡織產業研究所、工具機業者都是台灣的防疫英雄,希望在後武漢肺炎時代,將台灣打造成全球防疫戰略物資生產的重鎮。

副總統賴清德昨天在立委何欣純、黃國書、張廖萬堅陪同下, 到台中專攻冷卻機生產的大廠「哈伯精密公司」參訪,董事長許文憲也是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是這次號召台灣工具機業者籌組口罩工具機國家隊的靈魂人物。

賴清德表示,除了陳時中部長,還有前天參訪的紡織產業研究所,在疫情期間透過「口罩戰情室」協助經濟部,掌握口罩相關原料的資訊,發揮最大的戰力,年產值超過一兆的工具機產業,是另一個英雄,他特別向許文憲董事長還有工具機國家隊成員表達感謝。

賴清德表示,蔡英文總統希望在後武漢肺炎時代,能將台灣打造成全球防疫戰略物資生產的重鎮,感謝許文憲董事長提出建言,在疫情後世界政經局勢改變重組時,藉由教育等方式,蓄積產業、國防能量,希望未來和工具機產業伙伴一起努力,讓台灣更好。

許文憲表示,平常工具機同行競爭激烈,不過這次在號召下,大家都全力相挺,派出各家公司的菁英、資深專案經理,期間薪資、加班、交通全部由各家公司自費,外縣市工程師支援的住宿則由公會全額支付。

這次口罩國家隊,全國共有廿九家公司、近二百五十人支援,工具機重鎮的台中更是主力,包括哈伯精密、上銀科技、東台精機、程泰機械、靄崴科技、永進機械等都加入,在四十天完成九十二條口罩產線,使得台灣口罩生產量由每日二百多萬片,到五月底增加到二千多萬片。

*彰化大戲院 7月中重新營業

因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今年四月間彰化市的台灣大戲院及彰化大戲院先暫停營業,在疫情逐漸趨緩之下,彰化大戲院昨天於臉書官網公告即將於七月中旬重新營業,消息傳出,不少彰化市民大讚「超期待」,至於在台灣大戲院方面,目前暫無恢復營運的計畫。

台灣大戲院、彰化大戲院與員林市員林影城,並列彰化縣三巨頭,其票價比台中市首輪院線片還要便宜,是學生族的首選,不過今年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片商無法正常提供片源,進而影響到戲院的營運,兩大戲院因此決定在四月二十七日暫停營運。

彰化大戲院昨天於臉書官網表示,感謝防疫人員的辛苦,感謝大家一起努力撐過這個疫情,彰化大戲院將於七月中旬重新營業,正確日期將於六月底公告。

消息傳出,有網友開心的說彰化市終於有電影可以看了,還有人說:「太好了,不然台中看電影好貴」,另有網友認為,開幕歸開幕,要有吸引人進場觀看的電影,才是重點。還有網友詢問,彰化大戲院要重新營業,台灣大戲院是否也同步重新營業。不過電影業者回應說,目前台灣大戲院暫時維持暫停營運。

*台南》防疫解封 酒店、舞廳、洽公、景點續存實名制

隨武漢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中央宣布六月七日即將防疫「大解封」,市長黃偉哲昨日表示,基本上之前限制的相關防疫項目都會解封,恢復往日生活型態,包括酒店舞廳、學校場館、大眾交通工具、傳統市場、商圈和百貨等,但部分洽公及旅遊景點實名制措施仍會保留。

全國將大規模解封,黃偉哲說,市府暨所屬機關洽公,及轄內觀光景點實名制實施成效均不錯,因此將繼續執行暫不取消;學校與各場館則將全面開放。

至於什麼場合或什麼樣的對象要不要戴口罩、量額溫,基本將配合中央解封措施,但台南市也會視狀況給予建議,最重要還是鼓勵民眾維持勤洗手、注重咳嗽禮節等良好衛生習慣。

酒店、舞廳撤隔板 舞池開放
至於酒店和舞廳,黃偉哲表示,隔板可撤除、舞池也能開放跳舞,不強制戴口罩或量體溫,但實名制措施仍要維持,為的是萬一解封後又爆發疫情要找得到人、容易做疫調追蹤。

對於風險較高的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市府仍建議進入者應戴口罩。黃偉哲強調,就算沒有武漢肺炎病毒,戴口罩仍可有效避免傳染性疾病。

菜市場、美食街隔板 建議維持
另外,菜市場攤商透明壓克力罩原則上還是維持,美食街透明隔板也建議維持;百貨美食街、餐廳與電影院原採梅花座措施,可取消恢復正常。

公車司機仍維持戴口罩駕駛
至於進出市場、夜市和商圈是否要戴口罩,則由店家和民眾自己來決定。公車部分則因司機須接觸多人,仍維持戴上口罩,乘客則可自己決定,黃偉哲說,解封後各項保留措施均採柔性勸導,雖無罰則,仍盼民眾謹慎以對。

*宜蘭縣管景點 將取消以車管人

網美景點宜蘭縣抹茶山入口處的五峰旗停車場及其他縣管景點,預計七日起取消「以車管人」總量管制,縣府提醒大家,景點附近紅線禁止停車,呼籲遊客遵守規定。

抹茶山位於聖母山莊登山步道終點,四月中旬以來,假日好天氣人潮爆滿,最高峰一天湧入二千人次,不少登山客未戴口罩,引發防疫破口的質疑聲浪。

縣府及羅東林管處隨後在入口處的停車場啟動總量管制,車位開放一半,透過「以車管人」管控人潮,目前假日尖峰只剩下三百人,這項管制模式,擴及縣管風景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七日若宣布解禁,五峰旗,清水地熱、武荖坑等縣管風景區將同步解禁;每月固定攀登聖母山莊的李姓登山客說,五峰旗實施總量管制後,園區停車位減半,沒有搶到停車位者,必須停在礁溪市區,距離登山口至少二公里遠,相當不方便。

縣府強調,風景區順利解禁,會持續宣導請大家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另路邊紅線禁止違停,違者將被開單告發。

*7日解封 宜縣府機關取消量體溫

宜蘭縣長林姿妙昨在縣議會備詢時宣布,因應國內疫情平穩,七日起放寬縣府所轄館舍、便民服務防疫規範,讓縣民逐步回到正常生活作息。

八日起 長青食堂恢復定點共餐
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新生活運動」準則,七日前若維持本土零確診案例,將以「戴口罩或維持安全社交距離、落實實名制、勤洗手」為防疫原則;宜縣也將同步放寬限制,包含取消進出縣府機關建物量測體溫與出入口管制,回歸各局處自行辦理門禁登錄或訪客登記,八日起恢復縣內一百二十五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長青食堂定點共餐。

畢典、畢旅、校外教學開放舉行
此外,學校畢業典禮、畢業旅行、校外教學開放舉行,圖書館、藝文場所、社區關懷據點、育兒親子館恢復各項活動;若能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戴口罩、增設隔板區隔(至少符合一項)前提下,藝文、餐飲、休閒活動可不受室內一百人、室外五百人限制。

縣府重申,防疫規範雖適時放寬,還是不能輕忽鬆懈,用餐時每桌至多八人,採梅花座、個人餐、公筷母匙、專人分菜、餐點加蓋,其中至少一項措施,且室內保持一.五公尺、室外一公尺社交安全距離。

衛生所假日將停止販售口罩
縣府表示,各機關單位人員接觸第一線民眾仍應配戴口罩,並於出入口、場所內提供乾(濕)洗手用品或設備,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必須持續體溫監測、戴口罩,落實安全管理。

考量整體口罩需求大致符合需求,七日起宜蘭縣的衛生所假日停止販售口罩,把能量投入其他防疫工作上。

*台東縣解封 7日起機關學校不量體溫

台東縣府配合中央防疫政策解封,昨宣布七日起進出各級機關、學校不須再監測體溫,室內外若保持社交距離,可不用戴口罩;屏東縣府一日開始即逐步鬆綁相關規定,包括各機關學校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勤洗手原則下,各出入口門禁解除,洽公民眾進入無需量測體溫、採實聯制,另開放縣府會議室辦理訓練課程及會議。

台東開放縣外交流及教學、畢旅
台東縣衛生局表示,國內疫情趨緩,但民眾仍應落實防疫新生活,包括勤洗手、發燒不上班不上課、有呼吸道症狀出入公共場所仍應配戴口罩等;其次,返國民眾應落實十四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主動聯繫衛生局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有疫情相關問題可電洽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0975288155。屏縣衛生局強調,縣府將持續配合中央防疫政策同步放寬各項限制,但民眾仍須落實個人衛生防護,隨時保持手部清潔,若無法維持安全社交距離時,應戴口罩,並且配合實聯制。

校園回歸正常,開放縣外交流及教學活動(含畢業旅行)。縣教育處表示,經縣府會議討論後,除原來五月份開放學校縣內交流及教學活動,七日起也開放縣外交流及教學活動(含畢業旅行)等,進出各級機關學校可以不用監測體溫、室內外保持社交距離即可不用戴口罩;至於校園場地租借部分則回歸學校評估,並依各校租借用辦法辦理,台東縣縣教育處長林政宏強調,防疫措施管制雖已逐步放寬,但各校仍應遵循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基本規範。

屏東遵守防疫準則 逐步開放場館
屏東縣學校也從六月一日起,依據各校場地借用管理原則及防疫措施,開放操場、教室、活動中心、體育館、校園廁所等空間供民眾使用,畢業旅行及畢業典禮可正常舉行;另休閒農場、演藝廳及各類場館等公共場所,在防疫準則下也可對外開放或恢復辦理活動。

屏大畢典縮小規模 8日起開放校園
國立屏東大學昨天也宣布,六月八日起開放校園,不必再量測體溫,進入校園室內各場所,無論是教室、辦公室或圖書館,仍須配戴口罩;另洽公民眾進入校園仍應登記。七日舉行的屏大畢業典禮將縮小規模辦理,上午九點在民生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全校性畢業典禮,僅邀請校內師長、博士學位生、大學部及研究所各班畢業生代表一名,以及「屏大之光」獲獎者參與,總入場人數控制在一百人以內,預計於一小時內結束;各學院或各系則另分流舉辦畢業典禮,每位畢業生開放邀請一位家長或親屬入校,要戴口罩、量測體溫及繳交健康調查聲明書。

國際篇

*上月才暫停試驗 世衛恢復羥氯奎寧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WHO)三日宣布恢復羥氯奎寧用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病用藥的臨床試驗,該藥因為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多位公眾人物的鼓吹而聲名大噪,但上月遭世衛以用藥安全性有疑慮為由暫停試驗。

上月兩家知名期刊「刺胳針」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根據美國一家小公司Surgisphere所提供的超過全球一千家醫院的資料,分別刊出研究指羥氯奎寧無法改善住院病患的生存率,且比對照組還可能出現如心律不整等副作用的風險,世衛五月廿五日決定停止該藥的臨床實驗。

然而,本月傳出Surgisphere蒐集資料的方法似有問題,且有媒體揭發該公司至少在有關澳洲醫院的數據有諸多錯誤。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三日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世衛將恢復有關羥氯奎寧療效的試驗計畫,因為世衛的資料安全監督委員會並未發現服用該藥的病患會增加死亡風險。

不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三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針對美國和加拿大八二一名受試者的實驗顯示,服用羥氯奎寧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效果和安慰劑差不多。

產業篇

*95萬宗教人員納紓困 還待討論

衛福部︰出家人是生活或是工作 會儘速做出認定
受疫情影響,法會、遶境活動紛紛取消或延期,宗教人員與陣頭皆大受影響,部分縣市針對比丘尼等宗教人員能否納為「擴大急難紓困」核發對象函請釐清;衛福部雖傾向只要無納保、能證明工作收入受疫情影響者應可申請紓困,但依內政部統計資料,佛、道教從業人員(出家人)粗估高達九十五萬人,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昨表示,出家人是生活或是工作,工作內容、標準都需再釐清,將和內政部討論後儘速做出認定。

目前衛福部擴大急難紓困方案規定,申請者須有工作、屬於未加入軍公教農勞保等社會保險的無保者,且收入受疫情衝擊而減少者,可申請萬元紓困;許多比丘、比丘尼、道士等宗教人士也申請紓困,部分縣市因此詢問衛福部,究竟宗教人員所從事的事項是否屬「工作」、是否符合紓困對象。

衛福部發函請教內政部、勞動部意見後,原本傾向只要符合無納保、工作收入縮減等條件,宗教人員應可納為紓困對象,但因傳出數量龐大、估計恐達九十五萬人,蘇昭如說,還要與內政部討論釐清工作與服務內容,才能做出最後決定;而由於宗教人員工作內容難以認定與舉證,未來若確定納入紓困對象,依規定,無法舉證者可簽切結書申領。

本身有道士資格的政大中文系退休教授李豐楙表示,大型寺廟財務健全,受疫情影響較小,但中小型寺廟衝擊甚大,像祭改儀式參與人數大減四成以上,寺廟香油錢也銳減,尤其許多寺廟多倚靠每年三月到五月的法會進香活動等服務收入來挹注整年支出,政府應酌情提供紓困。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系主任釋昭慧也表示,住在道場、吃大鍋飯的出家人比較未受影響,但有些獨自清修的出家人,多是透過參與道場法會或主持禪修活動,領取微薄報酬維持生計,由於疫情導致法會活動大減,這些人生計受衝擊確應紓困,出家人也是血肉之軀,「他們也擁有台灣國民身分,政府應平等對待。」

依勞動法規,宗教團體若登記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從業人員皆須強制加保勞保,只有寺廟登記的宗教團體,勞保則為自行加保,基督教牧師等從業人員則多有勞保,預計須紓困援助的無保宗教人士數量應可大減。

陣頭納藝文紓困 至少領三萬
至於陣頭表演者,因文化部已將陣頭人士納為藝術表演者,可向文化部申請「藝文紓困1.0」或「藝文紓困2.0」,其中「藝文紓困2.0」可領取今年四月至六月共計三個月、每人每月一到三萬元不等補助金。

*宗教人員納紓困 內政部︰身分符不符 個案審認

出家人能否申請急難紓困?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昨表示,此事仍須經跨部會討論,且最後決定權在衛福部,尊重衛福部的決定;內政部民政司長林清淇則認為,因這類宗教人士的身分不易認定,可能必須就個案審認。

林清淇指出,內政部並未使用「出家人」一詞,而是將各宗教的神職人員都一律稱為「宗教人士」,這類宗教人士因為在實務上認定不易,雖然有些寺廟有辦理一些信徒確認程序,但其性質較類似於「會員代表」,也無法真正反映出家人人數。

林清淇說,在疫情衝擊之下,宗教人士的收入確實可能因此減少,但因沒有相關人數及收入統計,可能還是要就個案去審認,沒辦法通案處理。在各種宗教人士之中,比丘、比丘尼算是相對容易認定的對象,雖然過去許多寺廟的信徒名冊做得很不確實,但以個案來看,仍可依循寺廟或佛教團體等管道去了解其工作事實與收入狀況,其他宗教的認定恐怕會更困難。

勞動部則指出,「提供勞務去換取報酬」可以廣義地去解釋所謂的「工作」,身分和有沒有工作是兩回事,不會因為本身是傳教士或是法師等宗教性質身分就「沒有工作」,一個法師被委託做一場法會,就是提供勞務去獲得報酬,可視為一項工作。至於比丘、比丘尼等是否符合急難紓困發放對象,仍交由衛福部認定。

*使用三倍券 不得強制商家找零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宣布「振興三倍券」七月十五日上路,他昨要求各部會務必做好所有前置作業與宣傳工作,並指示各部會鼓勵下轄機構進行國內旅遊,以促進消費;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並說明三倍券不同於禮券,目的是要帶動消費,因此設定到年底的使用期限,逾期不得退費,三倍券也很明確規範不找零,民眾不能強制要求攤商找零。

不過,林全能說,若攤商基於服務客戶而有找零行為,這部分則是希望協助攤商推出符合三倍券面額的產品組合,會比強制執法不能找零的方式更正面。

對於媒體報導三倍券排除電商的決策轉彎,改成認平台不認統編,將由文化部、教育部正面表列「藝文、體育、旅遊票券售票網白名單」,其餘電商全部排除,林全能說,這是「非常錯誤的誤解」,蘇貞昌二日記者會上清楚說明,電商排除在外,但希望民眾出門進行實體消費,在此原則下,可以使用三倍券在電商平台購票,進行實體體驗。

蘇貞昌昨主持院會,要求各部會做好所有前置作業,包括系統開發、三倍券的印製、配送,超商、郵局端的販售準備,也持續進行政策內涵及各項Q&A的宣傳。蘇並表示,除了交通部正積極規劃的防疫旅遊、安心旅遊,以及促進國旅的方案外,各部會有轄下所屬公私立機關,都應該設計機制,鼓勵進行國內旅遊,以帶動國旅、促進消費。

對於消基會質疑政府發行三倍券違反有關禮券的定型化契約,是帶頭違法。林全能說,三倍券的法源依據是特別條例授權經濟部訂定振興措施,是為了在疫情緩和後,快速振興經濟,與禮券性質完全不同,因此三倍券限制使用期限並沒有違法,若是可以退費,恐降低民眾消費意願。行政院消保處也指兩者法源不同,特別法優於普通法,行政院並未帶頭違規。

*疫情衝擊!4月刷卡金額衰退2成 創11年最大跌幅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消費,金管會昨公布4月信用卡刷卡交易金額206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創下近11年來最大跌幅。銀行業者表示,期待下半年上路的「振興3倍券」有效刺激刷卡量。

儘管國內疫情持續控制,但因社交距離等相關防疫限制,讓民眾減少外出機會,內需消費也大幅減少,導致信用卡刷卡金額下滑。

根據金管會統計,4月信用卡簽帳金額2062億元,較去年同月減少516億元或20.02%,為2009年1月以來的最大減幅;若與3月相較,也減少220億元或9.64%。

去年國人刷卡金額高達3.23兆元,創下史上最高紀錄,但今年因疫情攪局,信用卡刷卡金額恐難樂觀。銀行業者表示,6月開始國內將解除部分社交距離限制,預料將有助於內需消費,讓刷卡金額回溫;至於下半年則要靠「振興3倍券」帶頭衝,拉高整體刷卡量,以彌補上半年的衰退。

銀行業盼3倍券發功
金管會官員指出,7月中將上路的「振興3倍券」,分為「實體券」及「電子券」2種,信用卡是「電子券」一種;目前各發卡銀行正積極規劃加碼回饋方案,希望吸引國人綁定信用卡使用「振興3倍券」。

金管會也鼓勵發卡機構提供更多優惠,搭配「振興3倍券」回饋,不僅能刺激內需消費,也可擴大信用卡刷卡金額。

*金融60萬員工國旅 估花費逾 30億

6至12月規劃活動 刺激消費
金融業挺國旅!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表示,根據調查,目前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業今年六月至十二月規劃的員工國內活動(包括觀光旅遊、會議活動、教育訓練等),預計投入三十.三二億元,提供約六十萬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將可擴大振興經濟,減緩疫情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

金管會表示,近六十萬名金融機構員工,包括銀行業十五.四二萬人、證券及期貨業四.三三萬人、保險業三十九.七六萬人。

黃天牧表示,行政院已揭示,在國內疫情趨穩下,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原則,六月七日將解封,近期亦開始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及推出刺激經濟、振興經濟等相關措施,以期提振國內經濟景氣。

對於金融業出面挺國旅,黃天牧強調,金融業的營運資金來自於社會大眾,因此應誠信經營,善盡公益及社會關懷,並充分支持產業發展。

黃天牧強調,近期已有金融機構主動計畫將員工年度旅遊由國外改為國內,以提振國內旅遊及經濟,金管會樂觀其成,也非常支持各金融機構規劃在國內舉辦員工旅遊等各項活動。

據統計,今年下半年至少有三十.三二億元費用投入國內旅遊及消費。金管會表示,透過金融機構人員及資金投入所帶來的效果,有助於擴大振興經濟,減緩疫情對實體經濟所帶來的影響。

*訊連攜手研華 戴口罩也可人臉辨識

軟體開發廠訊連科技(5203)與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2395)結盟,昨天公開雙方合作打造的智慧物聯網(AIoT)應用,研華科技於其開發的FaceView Industrial App中,導入訊連科技FaceMe AI臉部辨識引擎,透過智慧物聯網技術,提供即時身分判別,用於零售、觀光、交通及建築等領域,訊連昨天也發表全球首發人臉面罩辨識解決方案。

訊連首席營運長古媄君表示,訊連自主研發的人臉辨識技術,在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的臉部辨識技術基準測試中,排除中國、俄羅斯團隊外,全球排名第5,也是表現最佳的台灣廠商,這次雙方合作,就是希望透過與研華結盟,加強邊緣運算能力,一起進軍國際AIoT市場。

訊連行銷協理連啟民表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成為最有效的防疫工具,FaceMe除人臉辨識強以外,也將推出口罩偵測功能,可以偵測人臉是誰外,還能主動偵測是否佩戴口罩。

連啟民表示,由於人臉戴上口罩後,可以辨識的特徵減少,無法達到辨識效果,FaceMe強化功能後,已經可以進行正常辨識,包括不同材質口罩、不同人種、不同角度,都能正確辨識出來,7月還會增加熱感偵測整合,提供後防疫時代的全方位人臉辨識方案。

訊連表示,戴口罩的人臉辨識準確率,目前內部測試初步結果,誤認率在萬分之一情況下,人臉辨識率超過95%,在後防疫時代,臉部辨識、口罩相關解決方案,會有很大的商機,訊連與研華也會持續深入合作。

*汽車零配件、運動用品、消費電子 網購「疫」外成長

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帶動網購需求,eBay台灣發現,體育用品、汽車零配件、消費電子等熱銷品項,在疫情期間銷售更加亮眼。展望後疫情時代,全球消費習慣將更仰賴線上購物,eBay近期與外貿協會合作,推出「貿協eBay臺灣館」,持續帶領MIT商品銷售全球。

從eBay英國、澳洲、德國、美國4大站點來看,台灣賣家銷往英國的平板電腦及電子書閱讀器數量,年成長逾7倍;美國則以手機及智慧手機拿下2.5倍以上銷售數量年成長;澳洲美妝工具及配件銷售量則有1.3倍成長。此外,近期各國民眾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改以單車代步,同時,不少單車車手也趁各大賽事活動取消之際維修單車,帶動自行車零配件訂單持續成長,台灣賣家在德國自行車零配件銷售數量也比去年同期成長42%。

eBay香港、台灣及東南亞業務發展總經理許頌恩表示,台灣擁有多元產業聚落,Made in Taiwan的品質保證、以及友善的客服處理,都是台灣中小企業從事跨境電商的先天優勢。

eBay台灣也表示,賣家採用海外倉進行配送能縮短到貨時間、提供較佳的買家體驗,如過往採用海外倉銷售汽車零配件、自行車零配件等體積大、重量重的商品,因此受惠。

*穆迪:美衰退結束 復甦仍困難重重

美初領失業金人數 3月以來首次低於200萬人
美國勞工部昨公布,上週初次申請失業給付金人數一八七.七萬,為三月中武漢肺炎大流行開始引爆失業潮以來首度降至二百萬人以下,失業情況減緩。不過,由於該數字仍高於市場預期,美股三大指數微幅開低,道瓊指數跌八十八點、標普五百指數下挫○.四%、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跌○.三%,但隨後皆翻紅上漲。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截至五月三十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從前一週的二一二.六萬降至一八七.七萬人,仍高於經濟學家預估值一八○萬至一八三萬人,凸顯美國企業仍在調適疫情危機衝擊造成的環境重大變遷。

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仍居高不下,是來自於企業在觀察需求疲弱情況下的第二波裁員,及初期申請人數眾多、受理失業金申請的州辦公室工作積壓所造成。

新澤西州研究機構Wrightson ICAP經濟學家克蘭達爾表示,許多初請失業金人數反映當前裁員,企業界更廣泛開始對未來一年的前景進行人事調整,因此,「即使經濟開始重啟,新失業人數繼續增加」。

「小非農」也報喜 5月裁員數較4月大減1679萬人
不過,新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最糟情況已經過去,除了初請失業金人數在三月底當週創下六八六.七萬人的最高紀錄後,已大幅下滑;週三「小非農」ADP公司的全美就業報告顯示,五月美國民間企業裁員二七六萬人,不僅遠遠低於經濟學家所預期的八七五萬人,更遠低於四月創紀錄的一九五五.七萬人,雖然仍然嚴重,但與原先相比,被視為裁員潮即將結束的訊號。

受到美國各地經濟正在重啟的樂觀氣氛激勵,美股過去三天都收漲,三大指數三日更大幅收高,道瓊收漲逾五二七點或二.一%,標普五百、那斯達克指數收漲一.四%、○.八%,主要受金融、工業和科技股領漲推動,未受近日全美各地示威活動衝擊。

穆迪經濟學家詹迪表示,好消息是疫情產生的衰退已經結束,除非發生第二波感染或政策失誤;壞消息是,「復甦將是困難重重,直到疫苗或治療方法出現,獲得廣泛分發和採納」。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境外生7月解禁喊卡 大學跳腳

二萬六千多名境外學位生來台路迢迢。行政院前天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是否開放境外生來台,但教育部昨天說,初步結論考量國際普遍尚未解除邊境管制,要等到全球疫情「更趨緩後」,再檢討開放時機,意即境外生仍持續暫緩來台。大學急跳腳,指若錯過六月境外生招生關鍵期,握有各國大學入場券的優秀境外生恐放棄來台。

境外生來台爭議延燒多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說,時程規畫由教育部決定。外傳教育部已研擬最快七月解禁,並以「分批、疫情輕微國家、學位生」為優先對象,但行政院周三由祕書長李孟諺召開跨部會議,初步結論境外生暫不解禁。

涉政治國安 跨部會議沒結論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說,該會議未做成結論,但請各部會盤整資訊後,擇期再開會。

據了解,會議確實一度討論學位生、非學位生是否分流、分批入境,但因疫情考量,加上境外生議題牽涉中港澳政治甚至國安考量,會議因而沒結論。

陳時中說,指揮中心考量六月七日國內防疫措施將鬆綁,憂境外同步解封恐打亂腳步,才希望在境內鬆綁一段時間後再觀察;執行順利再看境外該怎麼做,「很難定下時程」。

政大:台灣將成全球最晚解封
政大校長郭明政說,如果台灣持續追求「零」確診,恐會是全球最後一個解封境外生的國家,中央應思考,針對疫情已趨緩的國家及地區進行初步解封,漸進開放境外生來台,且呼籲二周內要有明確決策。

台科大:優秀生恐選他國學校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說,六月是各大學境外招生的關鍵期,若政府遲未決策,握有各國大學入場券的優秀境外生恐放棄來台,改選擇他國學校。他也說,境外生若一整年都無法回台,恐也影響學弟妹來台意願,「斷這一年,之後會斷三年」,高教多年累積的國際化成果恐毀於一旦。

暨大:時間點最遲八月十五日
暨南國際大學校長蘇玉龍估算,台灣最遲須在八月十五日前要開放境外生來台,否則暑假宿舍空窗期一過,境外生檢疫將影響到下一學年開學程序。

日前,才有近八百名陸生連署寫信給教育部,指正面臨入台證到期、在台租屋到期,甚至無法論文口試、暑修如期畢業等,盼我政府盡快安排他們分批返台就學。

由港生組成的境外生權益小組,除日前陳情指願配合台灣政府一切防疫措施,今天也將再赴教育部遞交陳情書,呼籲教育部開放境外生七月起分批來台。

*國內7位博士生 就有1位是境外生

境外生來台暫不解禁,碩博士班首當其衝。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內每七位博士生就有一位是境外生。有大學校長表示,外籍博士生是我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支柱,境外生若不解禁,不僅部分研究所面臨暫緩招生,連大學世界排名都可能跟著下滑。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說,該校部分科系如工管系,境外生人數已比本地生還要多。且研究所開課設有「五人以上」選課門檻,境外生若不來,有些課可能開不成,連本地生就學權益都受影響。

廖慶榮還說,有些研究室有半數以上學生都是境外生,若境外生遲未解禁,學術研究人力恐怕會腰斬、甚至歸零。

政大校長郭明政說,如IMBA等研究所「境外生占了多數」,若境外生不來,大學也只能「認命」考慮暫緩招生。廖慶榮估計,各大學重要財源之一的EMBA碩士在職專班,境外生若不解禁,各校EMBA招生狀況恐跌到剩下二成。

「越南、中國等一些疫情穩定國家,沒理由不讓境外生進來。」中華醫事科大校長曾信超說,境外生來台應超越意識形態,就事論事。

桃園長庚大學教務長歐陽品說,先前外傳境外生將解禁,各大學「超前部署」規畫分批接回境外生、準備檢疫宿舍或旅館等,但現在一下子可能解禁、一下子暫不開放,各校一頭霧水。

*月底若未解禁 港生:恐放棄來台就學

境外生遲未解禁來台,台大一名陳姓港生昨表示,我國邊境控管政策對境外生「太不友善」,打亂學位生及新生的職涯計畫,若六月底前,我政府仍無法提出具體方案,多數境外生恐怕只能放棄來台就學計畫。

陳姓港生說,多數港生不介意隔離多一點時間,就算檢疫廿天也沒問題,只盼能順利來台;但相反地,若六月底前,我方若無明確入境時程表,港生可能轉向其他香港大學,以避免兩頭空。

清大葉姓陸生表示,盼教育部能實事求是的做出評估,陸生理解台灣有疫情的考量,但他們也願意配合相關檢疫政策,盼我方讓須急迫返台的學生能以專案方式,分批入台,尤其應屆畢業生最為急迫,希望教育部能重視他們的受教權益。

如何因應被擱置的未來?吳姓陸生說,很多人目前就是一直在等,等待能回到台灣繼續完成學業的那天,這些人中有些應屆畢業的陸生已申請到其他國家繼續深造,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來自馬來西亞、就讀北科大電資學院國際學生專班的巫姓學生說,台灣疫情雖控管良好,但國外狀況仍然嚴峻,例如馬來西亞至今仍在戒嚴狀態,我國以防疫為由不確定解禁時間「是正常的」。

但巫姓學生也說,境外生入境政策仍可依不同國家疫情狀況,建立不同入境政策。

*指揮中心與陸委會互推 「小明」返台之日遙遙無期?

兩岸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口中「小明」們(無我國國籍陸配子女)至今仍無法返台,台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前日在臉書上批判,認為政府應該適時給予協助,建議以兒童利益接回「小明」,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只是彼此見解方式不同,「我身上也掛滿箭靶,歡迎來射」,可受公論。

在疫情剛開始時,陸委會以「小明的故事」為例,打算讓「小明」們回台,卻遭指揮中心否決,陳時中當時態度強硬,一句「選非台灣國籍就要承擔」,不具我國國籍者不可入境,讓數百個小明迄今無法回台,與親人分隔兩地,且影響受教權益。

陳時中昨天強調,「我們不是不要幫忙,只是不站在第一線。」因為小明設籍中國,優先由中國相關單位介入,若當地求助,台灣一定會幫助,正研議如何放寬無我國國籍陸配子女返台規定。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昨表示,陸委會與指揮中心日前開會討論各種解決方案,但如何解禁,這涉及到國內外整體疫情專業評估與判斷,由指揮中心依照科學證據做整體考量與判斷。

對於大陸人士來台是否解禁,邱垂正說,這涉及到國內外整體疫情評估,國內疫情防控解封與恢復常態生活管理等等,將由指揮中心評估。

綜合指揮中心與陸委會說法,一邊認為應由陸委會研議如何放寬「小明」們來台規定,一邊則將邊境解封責任推給指揮中心,「小明」返台之日似乎遙遙無期。

另外,日本計畫根據感染情況和經濟上的影響來階段性放寬入境限制,但首波名單以來自泰國、越南、澳大利亞、紐西蘭四國的商務人員為主,未見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表示,國家之間端視是否有互惠原則、相互鬆綁。但陳時中強調,「互惠不是你全開,我也要全部開」,每個國家疫情不同,各國政府對國民都有應負起的保障境內民眾健康的責任,互惠代表雙方可以接受彼此提出的條件,而不是指兩方的作法要完全相同。

*新聞眼/高教急需境外生源 勿因政治傷了學生權益

境外生解禁爭議多時,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一句「教育部決定」,不僅教育部為此規畫「分批、疫情輕微國家、學位生」為優先,各大學也應教育部要求,火速調查完畢居家檢疫能量,「超前部署」就等中央點頭。未料行政院跨部會議急轉直下決議「暫不鬆綁」,高教國際競爭、少子化衝擊和境外生就學權益成了犧牲品。

誠如陳時中所說,邊境解封要考量「疫情」、「平等互惠互信原則」以及最關鍵的「政治因素」。尤其境外生包含陸港澳生,這場跨部會議牽涉兩岸政治敏感神經,國安單位甚至也參與其中,學生就學權益、高教經營、國際競爭等問題,根本不是蔡政府優先順位。

但我國高教面臨少子化危機,大學一間接著一間停招、停辦,急需境外生生源「止渴」,教育部也為此力推國際化,這幾年撒錢補助各校拚打「國際盃」,好不容易國際招生逐漸擦亮招牌的此時,如今卻因疫情變化,摻雜政治後顯得窒礙難解。

已有國立大學碩博士班傳出警訊,境外生若不能來,學校恐只能「認命」暫緩招生;部分課程甚至可能因開不成,連本地生就學權益也受影響。

尤其這學期即將畢業的境外生,因為人來不了,若再不解封,恐怕因趕不上論文口試、暑修等因素,無法如期畢業。而這一延誤,卻是境外生整個人生規畫的延誤。

境外生解禁與否當然要考量防疫與平等互惠,也正因如此,各國狀況都不同,針對疫情穩定國家的境外生,理應只要能通過居家檢疫,就應維護其就學權益,而非只是整體解不解禁一刀切。

境外生跟眾多陸配子女的「小明」們都一樣,不應該淪為政治權謀下的犧牲品。

*搶救畢業生 多所大學延後離校

六月是各大學畢業季,應屆畢業生按往例須趕在每年八月底前完成認抵學分、辦完離校手續。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大學生須改於暑期完成實習或實作課程,也有碩士生要延後口考時程,台師大延後本學年畢業離校時間至十月,多數學校也有彈性措施,讓學生安心離校。

台師大延到10月
一般來說,大學生若無法在學期內完成認抵學分,必須於下一學期再次註冊,繳交學費完才可辦理離校。台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表示,該校因出現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導致全校遠距教學數周,學校也延後認抵學分、辦完離校手續的時程到最晚十月;若應屆畢業境外生日後來台,也可適用此規定。

台大、交大可彈性辦理
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表示,因疫情因素,不少學生修課過程受到阻礙,例如學校採取線上課程,但部分理工科系生有實驗或實習課程需求,也有不少境外生至今無法回到台大上課,目前學校也提出安心就學措施,學生可彈性辦理畢業。

交大教務長盧鴻興表示,目前學校原則上以八月卅一日為畢業離校時間,但給予學生彈性,若遇居家檢疫隔離,或是要延後論文口試及暑修完成學分者,可依個案狀況,上簽呈替學生找出路。

至於境外生方面,盧鴻興表示,部分境外碩士生有口試需求,可先以遠距方式完成。至於離校手續,學校會設計線上管道,讓學生順利畢業;或是境外生可委託認識的朋友代為辦理。

文大安排暑修課程
文大教務長方元沂表示,為了讓各科系應屆大四生都能如期畢業,學校安排暑修課程,待學生修滿學分後,再辦理畢業;至於該校仍有大量陸港澳等境外生目前無法來台,學校也依安心就學措施,給予學分認抵及畢業時間的彈性。

*解封在即 黃偉哲:實名制保留

6月7日解封,台南市長黃偉哲昨天表示,新冠肺炎防疫到了最後一哩路,還是要「順時中」,台南會順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話「大解封」,原本的限制幾乎都會解除,但實名制的部分希望能保留,以利控管追蹤。

黃偉哲說,過去限制的項目原則上都會解除,包括酒店、舞廳的隔板會撤除,舞池會開放,但成效不錯的實名制洽公、實名制旅遊以及進入酒店、舞廳的實名登記,應會暫時維持,若萬一在解封之後又爆發疫情,才能找得到人,進行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措施,方便疫調。

黃偉哲表示,旅遊、學校、政府的場館都開放了,可以讓民眾自行來借用,但是一些必要的好習慣例如勤洗手、進出醫療場所及長照養護機構戴口罩,會希望留下來,針對所有傳染性疾病都可適用。

黃偉哲指出,菜市場隔板、罩子還是要留下來,畢竟市場人來人往,沒有病毒也有灰塵,所以那個罩子、隔板留下來利大於弊;至於進出勤洗手也是好習慣,進出戴口罩就要看市場自行決定,因為菜市場畢竟不像進出醫療院所的人傳染性高或抵抗力弱,市場、夜市不強調要戴口罩。

至於公車部分,黃偉哲認為是尊重乘客自己的決定,但是公車司機因為接觸不同的人,還是希望司機能夠戴口罩,公車是密閉空間,駕駛每天接觸很多人,所以說對於駕駛還是要求戴口罩,對於乘客不強求戴口罩。

*北投3免費泡腳池9日解禁 宜縣府機關7日起取消量體溫

疫情趨緩,知名北市北投區復興公園、硫磺谷地熱景觀區、泉源公園等3處免費溫泉泡腳池將從9日起解禁,但仍須戴口罩;宜蘭縣長林姿妙昨宣布,7日起將適度放寬縣府所轄館舍、便民服務防疫規範,8日起也將恢復縣內125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長青食定點共餐,讓民眾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北市產業局公用事業科長何明育說,9日起取消北投復興公園、硫磺谷地熱2處泡腳池實名管制登錄、座位間安全間隔,同時也暫不限制泡腳的人數、時間,營運方式都恢復正常,整修泉源公園泡腳池也重新正常開放,唯獨因不再限制保持社交距離,有一定風險,因此仍必須戴口罩才能入場。

3處免費泡腳池營運時間為每周二到周日早上8時起到傍晚6時,中午12時到下午1時則是休息時間,會清場進行消毒及環境清潔。

宜蘭縣府表示,7日起將取消進出縣府機關量測體溫措施,各出入口管制也將解除;學校畢業典禮、畢業旅行及校外教學將開放舉行;圖書館、藝文活動場所、社區關懷據點及育兒親子館將恢復各項服務、課程及活動。

國際篇

*美台第三度虛擬會議 討論疫情合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辦公室4日表示,美台官員在3日舉行虛擬太平洋島嶼會議(Pacific Island Dialogue),加強對防疫的協調工作,並討論成功制止病毒傳播的台灣模式;與會者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美國國務院主管澳洲、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事務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外交部次長徐斯儉等人。

這是近期內美台雙方第三度舉行虛擬會議,討論疫情。國務院4月3日發出新聞稿指,美台3月31日討論如何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各國能從了解「台灣模式」受益;與會者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國務院資深官員,台灣方面則有外交部次長謝武樵與駐美代表高碩泰等人。

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與勞工局助理局長戴斯綽(Robert Destro)4月28日晚間與台灣官員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互動。戴斯綽表示,在中國大陸掩蓋疫情訊息時,衛福部長陳時中天天舉行記者會,向民眾傳遞最新訊息,展現政府負責的態度,他並稱讚陳時中在台灣已是類似搖滾明星。

根據國務院發出的媒體通知內容,美台本月3日召開虛擬太平洋島嶼會議,美台正在加強對抗疫情傳播的重要合作,希望世界各國均能從台灣慷慨貢獻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專業知識中獲益,且稱台灣擁有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且是良善力量,將帶給將能促進全球民眾的健康與福祉。

國務院指出,AIT、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美國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美國內政部、台灣的外交部和美台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召開虛擬對話,以強化在太平洋地區對抗新冠肺炎的協助,會中並討論「台灣模式」成功制止病毒傳播。

國務院指出,太平洋島嶼對話在2019年啟動,是美台探索擴大合作,以滿足台灣在太平洋地區外交夥伴的發展需求。認知到新冠肺炎在太平洋地區所造成的巨大衝擊,召開虛擬的太平洋島嶼對話,可找出防疫缺口及制定合作對策。

國務院表示,與會者包括AI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國務院主管澳洲、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事務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國際開發署亞洲局副局長雅提思蕭克(Anne Marie Yastishock)、台灣外交部次長徐斯儉、駐美代表高碩泰等人。

產業篇

*陣頭可領1萬紓困金 神職人員未定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生,宗教團體募資不易,衛福部近日多次接到地方政府詢問,陣頭人員、宗教神職人員是否符合急難紓困補助的申請對象。衛福部昨表示,陣頭人員屬藝文工作者,屬於急難紓困申請對象,可拿到紓困金。至於宗教神職人員,當然也能提出申請,衛福部社工司正在研議是否符合紓困資格。

衛福部於五月六日起開放民眾申請急難紓困補助,針對原有工作無加保者,全家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不超過當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二倍,且未領有其他政府機關紓困相關補助,就可獲得一萬元紓困金。

然而,工作樣態多元,衛福部社救司副司長蘇昭如說,衛福部五月十三日與地方政府進行防疫相關座談時,就有地方政府提到境內宗教團體多,包括,陣頭人員、神職人員如比丘、比丘尼、神父、牧師等均受到疫情影響,是否也能申請急難紓困。

在神職人員方面,宗教團體的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對此,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表示,比丘、比丘尼、神父、牧師等宗教神職人員,生活經濟來源多仰賴信眾捐獻,疫情期間捐款收入確實受到影響,對於急難需求與一般人尚無不同,但是否適用紓困方案,已請衛福部社工司研議。

一名六旬楊姓比丘昨帶著存摺、印章到公所申請紓困,也有陣頭、廟婆頻頻詢問紓困辦法;地方政府則擔心,「陣頭」定義過於簡化,易造成民眾誤解。

楊姓比丘說,疫情前每月約有一萬五千元收入,由於吃住多在佛堂,也算自給自足;但這幾個月法會紛紛取消,信眾供養金也變少,收入只剩五千元左右,得靠佛堂幫忙起居開銷。

*三倍券算禮券?經部:法源不同 訂期限未違法

對於外界指民眾花一千元買三倍券應參照禮券規範,或民眾應受「消保法」保障,經濟部昨說明,三倍券與禮券適用法律不同,並未違法。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李鎂指出,「禮券」的定義在於「營利事業與消費者的買賣關係」,且可換取具體服務或商品,但是三倍券的出發點在於刺激消費,並沒有買賣任何商品。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昨表示,三倍券是政府一次性發行、特別的券,因此可訂定消費期限等相關規定。

李鎂進一步說明,現金禮券、商品禮券受到「消保法」授權的「禮券定型化契約」規範,其定義簡單來說,就是營利事業為了要賣商品或服務來賺錢,與消費者之間的買賣關係,除了要有確定可得的具體商品或服務之外,為了避免業者收錢後倒閉,有損消費者權益等問題,要求業者將發行金額存入信託專戶、專款專用。

但是,三倍券是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畫的「振興措施」,發放三倍券不是買賣行為,目的也非營利、銷售任何特定物品或服務,政府更不是營利事業,不會倒閉、捲款跑掉,和「禮券」的性質完全不同,因此不應歸類為禮券,於法也可以制定特殊規則,例如為了刺激短期內需消費,制定使用期限等。

消基會執行董事、律師徐則鈺表示,三倍券爭議是消費者必須自掏腰包的一千元,「只要出了錢,就構成消費行為」,受消保法保障,不是政府「說不算就不算」。

消保處則說,振興三倍券的發放源於產業受疫情衝擊,政府為適時刺激消費、協助相關產業復甦所推出,因此振興三倍券有特別的法源及政策目標,不適用於禮券定義與相關規範。

但徐則鈺認為,在紓困振興條例中找不到要人民先出一千元的「法源」。他說,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是由主管機關提供優惠與補助給產業,振興三倍券卻是要消費者拿出一千元振興產業,「振興產業不是消費者的責任」。

對於三倍券票面上寫明消費時不得找零,引發小攤商憂慮將被排除在這波振興措施之外。行政院原說明,實務上的使用,在一定比率下,店家可以選擇找零,但未削減各界疑慮,經濟部昨將找零決定權放到攤商身上,次長林全能說,三倍券確實規範不能找零,所以民眾不能要求攤商找零,但攤商為了服務民眾可以這麼做,讓消費者使用更順暢。

*小販怎證明消費行為? 法界質疑三倍券遊戲規則

振興三倍券訂使用期限為半年,消基會主張未使用完應全額退費;律師鄭深元表示,振興券不比百貨公司的禮券,是政府授益人民的行政處分,目的是要在「短期」內達成刺激經濟的行政目的,因此附使用期限的條件是合理行政處分。

曾偵辦民生犯罪的北部一名檢察官說,他擔心的不是何時將錢極大化用完,而是「三倍利潤隱藏三倍犯罪誘因」;他說,有的人消費欲望不高,但三倍券不比現金,領券方式又複雜,領券權利可能會被有心人士以詐術騙走,進而衍生社會問題與糾紛。

北部刑庭法官說,三倍券遊戲規則漏洞百出,如果一個人領了一千元的三倍券,馬上跑去經濟部索討三千元,政府要不要給?她說,行政院稱振興三倍券價值翻倍,需透過消費交換機制產生,「一個人幫人家擦皮鞋收了券算不算消費?」、「如何提出消費證明?」

她說,振興券理論上是有價證券的一種,且由政府蓋章保證兌現,政府應負最終支付責任,不過,無論是擦皮鞋的、賣玉蘭花的,銀貨兩訖後都「完成」實質消費行為,小販該如何提供商業登記是問題。

*線上購買 實地消費…電商可列三倍券白名單

行政院將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下半年經濟,政院官員昨表示,排除純電商是原則,但具有「線上購買、實地消費」的業者有望納入適用白名單,例如販售演唱會門票、住宿券等電商都在範圍內。

政院官員表示,三倍券是為了振興實體店家,因此將排除純電商,像是沒有實體店面的購物網站、平台式訂房網都將被排除,屆時認定標準之一確實是統編,但非主要條件。

只是電商形態很多,像是有些旅行社線上、線下都有,這名官員表示,電商是否可以適用三倍券,原則是「線上購買,實地消費」,譬如販售展演、職棒、演唱會以及國內觀光旅宿的票券電商,原則上就能納入。

不過現行也有電商同時販售票券與一般物品,像博客來等電商就是如此。官員表示,同時販售多種產品或服務恐讓支付業者無法在帳單上辨認,若廠商願開一個三倍券專區,放入票券等項目,方便民眾與刷卡銀行辨識,並在帳單上註明讓消費者知悉,就有機會申請為白名單,也有業者表態願意配合。

*三倍券爭議 王世堅批蘇貞昌:看到針孔 看不到山洞

行政院振興三倍券惹議,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昨拿出蔡英文總統二○○八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主張馬政府應發現金的臉書貼文,王世堅呼籲行政院長蘇貞昌不要執迷不悟,「不要看到針孔、看不到山洞」,也希望民進黨勿忘初衷,不要苛刻人民。

王世堅也說,當年蔡主席認為馬政府發放消費券的行政成本高,容易產生「以券變現」亂象,不如改採退稅及發現金;現在的三倍券就是「不食人間煙火、與社會脫節」,問題出在蘇貞昌。蘇太聽信身邊學者的話,今天若是發三萬元、卅萬元,再來聽學者理論或許接受,但現在僅是發三千元,為什麼要賦予民眾振興經濟的重責大任?

王世堅批,蘇說要避免替代性消費,政府才發區區三千元,就要求民眾吃東西嘴饞才能用,不能因為肚子餓而用,難道嘴饞的用了才能振興經濟?希望蘇貞昌帶領全國最優秀的公務員,別將不必要的人力、資源及精神,耗費在不必要的發錢小事。

王世堅說,四月底勞保基金已虧損三千億元,這才是大事,希望蘇貞昌不要執迷不悟,不要看得到針孔、看不到山洞。規畫三倍券的人都是院長、部長級,他只是最小民代,他不是要公開挑戰,只是希望民進黨不要忘了初衷,不要對人民這麼苛刻。

振興三倍券使用方法連日引發討論,台北市長柯文哲說,蘇貞昌說「好用、好領、好刺激、最溫暖」,但各縣市會大亂,以台北市財力要加碼做得到,但逼迫加碼是政策缺失。

對於不少縣市配合振興三倍券推出加碼優惠,柯文哲說,以台北市的財力,可以和其他縣市打消耗戰,但這是整個國家制度有問題,逼迫各縣市政府加碼,台北市到時一定會被迫出手,但北市禁得起打消耗戰,其他縣市的財政呢?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過程中難免有不同聲音,希望政府在發行前能夠傾聽大家的聲音,改進所有疑慮做到位,地方會全力配合中央,把振興經濟作為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事。

*三倍之亂?政策應接地氣 不要擠牙膏式澄清

為了振興經濟,行政院挑戰難度較高、全新政策的振興三倍券,但在行政院長蘇貞昌二日正式宣布至今,每天都面臨用法、規畫等的質疑,負責政策成敗的行政院,必須在正式上路前將所有規定及配套,化繁為簡一次說明清楚,若再出現振興之亂,錯過拚經濟黃金時刻,後果又豈是蘇內閣能承擔。

捨棄發現金推出振興券,為了不跟隨前馬政府政策,不讓在野黨加發現金收割,即使有了先前的萬元紓困之亂,而且神職人員是否也要紓困的爭議仍未解,但蘇內閣顯然不願記取教訓,堅持要走出自己的路。

振興三倍券二日正式推出,新的遊戲規則定案後,除了期待的討論,更多的是一連串的質疑。

從設計原則到販售方式,包括為何一定要花錢換三倍券、購買實體三倍券,消費隱私是否被超商追蹤、三倍券到期沒用完能否退費、電商適用範圍等等,行政院與經濟部陷入日日都在說明、澄清的窘境當中。

三倍券竭力避免走上消費券老路,也不願意採發現金的做法,但目前這種擠牙膏式加上不斷補充的政策說明,民眾不禁也要質疑,「為了證明比消費券更高明、更有效、更好,有必要弄得這麼複雜,把大家搞得這麼亂嗎?」

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上任第一天,就以「政策白話文」期許內閣團隊接地氣說明政策,而三倍券這種全新的遊戲規則,就是高難度的政策說明,該如何扛下來自黨內外的質疑壓力,化繁為簡一次說清楚,達到民眾開心花錢、廠商開心數錢、政府達成刺激消費的三贏目的,考驗的不只是蘇團隊施政能力,而是民眾對整個蔡政府在後疫經濟振興階段的執政信任 。

*報復性消費!74%民眾解封後想旅遊聚餐

解封倒數,國人雖仍無法出國旅行,但想要遠遊的心情藏不住。萬事達卡最新消費者旅遊調查報告發現,和疫情前相較,民眾安排國內二至三天旅遊行程的意願大幅成長百分之六十五,且隨著端午連假即將來臨,想要馬上去旅行的行動力展露無遺,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國人表示,在解封後的一至三個月內就會即刻安排出遊行程。

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台灣民眾在解封後,最想去花東或離島旅行,躍居國旅排行之冠。

萬事達卡台灣區總經理陳懿文表示,隨著疫情趨緩,國人對於回復常態生活呈現樂觀態度,不僅民眾對於國內旅遊的意願,比疫情前成長百分之五十五;更有百分之七十四的民眾表示,接下來將支配最多花費在外出旅遊、餐飲聚餐等消費行為。

近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在各地踩點示範樂活防疫旅行,激發出國人對國內旅遊與聚會餐飲的熱切需求與期待。調查發現,「防疫五月天」最近造訪的台南與台中地區,也成為繼花東離島外,國人最愛造訪遊玩的區域排行二、三名。

儘管全球各地陸續開放邊境,但台灣民眾對於出國旅行仍然保守觀望,萬事達卡調查發現,有七成民眾不再以最想去的目的地為優先選擇,將會改以疫情較穩定的國家做為出遊首選。

*疫情衝擊 國銀4月海外獲利腰斬

國銀除積極配合紓困,同時也面臨海、內外獲利衝擊。金管會昨公布四月國銀獲利,海外分行四月獲利腰斬,今年前四月也比去年衰退逾三成;另四月國人簽帳金額年減兩成,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衰退幅度,近兩個月就減少六二四億元。銀行局官員則強調,疫情減緩後,振興方案可望帶動消費循環再度上升。

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國銀四月海外分行獲利十四億元,比起三月減少百分之三十八點六,更比起去年衰退百分之五十七點八。若以今年前四月來看,海外分行獲利九五點六億元,年減幅度也高達百分之三一點四。

國銀四月共獲利三○四點四億元,小幅年增百分之○點五,今年前四月國銀共賺一一一三點八億元,則年減百分之十二點八。

銀行局表示,前四月受到疫情影響,市場波動加大,導致國銀金融資產利益評價縮減,但四月股市回升後,獲利已有所改善,金融資產利益評價轉虧為盈,投資收益也有增加;海外分行獲利大減主因是利息淨收益減少、提列備抵呆帳增加所致,以投資收益來說,今年前四月海外分行也減少六億元。

四月銀行信用卡簽帳金額也受到疫情影響,據了解,過去三到五月逢櫻花季國人瘋出國賞櫻,今年由於疫情導致民眾無法出國、不出門消費,導致四月簽帳金額二二八二億元,年減高達百分之廿,創下自二○○九年、近十一年來最大衰退幅度,為金融海嘯以來最慘,合計光三、四月簽帳金額,就比去年減少六二四億元,連兩月都呈現衰退。

銀行局官員表示,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國人近兩、三個月無法出國旅遊也減少外出吃飯,導致海外消費與餐飲支出的刷卡幾乎沒有,因此近兩個月簽帳金額大幅衰退。但隨著振興券與國旅優惠將推出,官員認為暑假到來簽帳金額可望回升。

*金融業投入國旅和職訓 半年砸30億

國際疫情未穩定,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各部會協同支持國內旅遊市場。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親自公布,預估從六月到十二月,全體金融業將花費三十點三二億元,給予六十萬名金融業員工在國內從事員工旅遊或教育訓練用。

黃天牧表示,近期已有金融機構主動計畫將員工年度旅遊由國外改為國內,以提振國內旅遊及經濟,金管會樂觀其成。

國泰金控五月底已先行宣布霖園集團企業旗下十六家公司、逾五萬員工年度員工旅遊、績優獎勵國內外旅遊、職工福利等旅遊年度預算投入國旅,總體預算逾四點四億元。富邦金控與旗下子公司將今年度員工旅遊補助、績優獎勵、教育訓練以及會議活動等預算投入國旅,約五點八萬名員工,預估投入近七億元。

根據金管會統計,各金融機構預估在今年六月至十二月期間所規劃的員工國內活動,包括觀光旅遊、會議活動、教育訓練等,預計將投入三十點三二億元,提供約六十萬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在國內從事相關活動使用。

其中,銀行業的十五點四二萬人將花費十三點六億元,保險業的三十九點七六萬人也預估花費十三點五七億元,證券及期貨業四點三三萬人預估將花費一點八五億元,金控與其他子公司預估花費○點五九億元。此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包含勤業眾信、資誠、安侯建業、安永等,預估也將花費○點六七億元。

黃天牧強調,希望透過人員及資金投入所帶來的效果,有助於加大振興國內經濟活動,減緩疫情對實體經濟所帶來的影響。

*金管會擴大紓困 保單借款降息0.5%半年

繼壽險業降租後,金管會昨宣布擴大紓困方案,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保戶,全體壽險公司保單借款至少調降利率百分之○點五,適用期間六個月,目前保單借款利率約百分之二至六點九,調降後約百分之一點五至六點四,均為業者自主降息,初估全體壽險業約會減少十五億元收入。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表示,壽險業主動提出保單貸款的優惠措施,針對符合一定紓困資格條件的保戶,例如防疫相關醫療人員、確診患者、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者、受疫情影響而非自願性失業或放無薪假的勞工,全體廿二家壽險公司至少調降百分之○點五。

施瓊華說明,如果是已經調降利率多於百分之○點五的壽險公司,仍可以保持優惠利率,適用期間約六個月,但部分保險公司是申請核定後六個月適用,部分保險公司是採優惠到年底。

根據保險局統計,截至今年四月底保單貸款金額約六一四七億元,目前利率約百分之二至六點九,全體壽險調降利率百分之○點五且實施半年,初估全體壽險將減少十五億收入。施瓊華強調,這次保單貸款利率調降,主要是業者自主性降息,不是政府補貼。

金管會表示,保險業過去為因應疫情衝擊,已提供保戶續期保險費緩繳、保險單借款利息展延,並提供購屋貸款客戶調降貸款利率等紓困措施,此次為進一步幫助保戶減緩受到疫情衝擊,再主動針對保戶辦理保險單借款者提供保險單借款利率調降的紓困措施。

*最慘時營收暴跌8成 愛迪達:大陸市場恢復成長

全球第二大運動衣鞋製造商愛迪達(Adidas)四日表示,防疫限制措施解除後,大中華地區銷售已重拾成長,五月銷售已高於去年同期水準,復甦比預期快。大陸市場恢復成長,可視為愛迪達乃至於消費品產業否極泰來的風向球。在中國大陸封鎖抗疫最風聲鶴唳的期間,愛迪達大陸營收暴跌百分之八十。

愛迪達聲明:「大中華整體營收在五月轉為正成長。基於重返成長的時點比預期來得早,愛迪達預期第二季大中華營收約與去年同期差不多。」

愛迪達中國大陸零售店五月客流量仍低於去年同期水準,但顧客支出金額增加和電子商務銷售暴增,彌補來客減少的損失綽綽有餘。

愛迪達執行長羅斯泰德四月時曾向投資人示警,認為可能要費時數月,中國大陸市場銷售情況才會回升到去年的水準,因為疫情過後的復甦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可幾。不過,中國大陸市場業績表現比預期好消息傳出後,令投資人安心,激勵愛迪達股價四日法蘭克福盤中漲到三個月來最高價位。

儘管大中華市場傳來好消息,愛迪達對本季整體營收仍維持原先的預測不變,即第二季營收可能比去年同期下滑至少百分之四十,降幅為第一季的兩倍;本季營業利益可能減少超過一億歐元(一點一二○五億美元)。

愛迪達表示,已重啟約四分之三的歐洲門市,但大多數門市的營業時間縮短。俄羅斯約半數門市恢復營業,美洲門市重新開門做生意的比率則不到五成。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大中華地區就已經是愛迪達最賺錢的市場,營收成長幅度也最大。去年大中華區營收成長百分之十五,連續第五年呈現二位數成長,且此區營收占愛迪達二○一九年整體營收的比重超過百分之二十。

*旅客須受檢 陸、星將開快速通道

新加坡和中國大陸將在本月為有需要的商務和公務人員,開通往返新加坡以及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浙江和廣東這六個省市的「快速通道」。相關人員須在離境前和入境時接受新冠肺炎檢測,陰性者無需接受額外隔離。當局將從本月八日起,率先受理由政府部門和機關接待的申請。

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在臉書貼文指出,隨著本地疫情逐漸受控,星國必須保持與世界各國的聯繫,以維持「我們幾十年來艱苦建立起來的經濟量能和能力」。他也提到,快速通道適用範圍將逐漸擴大。陳振聲上周曾說,新加坡目前正和南韓、紐西蘭及馬來西亞等國討論快速通道。

新加坡疫情趨緩,本周起逐步解封。新加坡與中國間的「快速通道」八日上路,允許必要旅行,旅客雖無須進行長達十四天的隔離期,但須接受病毒檢測並負擔費用。若在抵達新加坡或中國後確診,將立即送醫治療並自行負擔醫療費用。

資助行程的企業或政府機構須事先代表旅客向當局提出旅行許可,旅客也須附上行程規畫;八日起接受申請,旅客人數將有一定的限制。

根據規定,中國旅客在出發前四十八小時須接受病毒採檢,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時還須再次接受篩檢;旅客入境新加坡後,必須隔離一到兩天,直到檢測結果出爐。前往中國的新加坡旅客同樣適用類似規定。

新加坡外交部與貿工部聯合新聞稿表示,這項措施是新加坡逐步開放邊界的努力,藉由實施防護措施,讓新加坡民眾可進行必要海外旅行,也讓入境新加坡的外國旅客得以安全旅行。

陳振聲在臉書發文表示,恢復必要旅行的措施優先適用商務人士、關鍵工作的技術人員及政府官員等。

(聯合報)
--
台灣篇

*國人4月刷卡金額 年減二成

金管會銀行局昨(4)日公布4月最新信用卡統計,國人4月刷卡金額2,062億元,年減逾二成,創下自2009年、近11年來最大衰退幅度,為金融海嘯以來最慘。

據統計,2020年4月信用卡簽帳金額2,062億元,也較3月減少220億元,一反過去幾年大多每月成長的態勢;銀行局官員表示,主要受疫情影響,衝擊民眾消費動能,旅遊餐飲支出減少所致。

與國人去年4月刷卡2,578億元相較,衰退幅度達20.2%,打破2009年元月年減20.85%的單月最大衰退幅度紀錄。

就個別發卡銀行來看,4月「刷卡王」由國泰世華銀行拿下,金額達385.93億元,玉山銀305億元居次、中信銀近292億元排名第三。

滙豐銀新發行9.58萬張的發卡量搶下「發卡王」寶座,主要是與華航合作聯名卡到期,銀行換成發行自己的旅人無限新卡;凱基銀因京華城聯名卡到期,有換卡情況,出現9萬多張停卡數。

官員說,疫情減緩後,政府相繼祭出經濟振興方案,希望可以帶動國內消費循環再度上升。

photo.php (341×267)

*國銀復甦 4月獲利激增67%

疫情趨緩,本國銀行4月單月獲利比3月暴增67%,但累計今年前四月國銀獲利仍年衰12.8%,其中尤以國內總分行、海外分行衰退最多,主因為海外市場風險升高,不少銀行海外分行都增提呆帳準備。

金管會昨(4)日公布國銀最新營運概況,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今年4月為止,國銀放款總餘額30兆3,856億元,較上月底增加849億元。

逾期放款金額為737億元,較上月底增3億元;逾期放款比率0.24%,與上月底相同,比去年同期減少0.01個百分點。

今年4月單月國銀稅前盈餘304億元,比3月增加122億元,大增67%,比去年同期微增0.5%。

但累計今年前四月,全體國銀稅前盈餘1,113億元,年減12.8%,不過,減幅比今年前三月16.9%,明顯縮小。

黃光熙表示,4月國內疫情趨緩,股市也回穩,金融資產評價轉虧為盈,使4月獲利大增67%。

其中國內總分行4月投資收益,比3月增加160.7億元;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投資收益及其他收益,比3月增52.6億元。

跟去年同月相比,全行獲利略增0.5%,大陸分行及OBU獲利均增加,分別增加35%及42%,主要是利息投資淨利增加。

海外分行因提列呆帳準備增加,及利息淨收入減少,使得獲利仍衰退57%。

國內總分行利息及投資收入雖有增加,但因增提呆帳準備及手續費收入減少,仍然年減6%。

今年前四個月獲利年同減12.8%,國內總分行及海外分行分別衰退16%及31%;至於OBU及大陸地區分行則呈現成長。

黃光熙表示,國內總分行主要是投資淨利縮減,導致獲利減少;海外分行因增提呆帳28.8億元所致。隨海外市場風險增加,不少銀行海外分行競相增提呆帳準備,尤其是新加坡及香港地區。

此外,4月底國銀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覆蓋率為571.84%,較上月底增2.01個百分點,整體備抵呆帳提列情形維持在較高水準,應屬穩健。

photo.php (399×266)

*青少年、通勤族…自行車車廠新客源

美利達公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自行車廠形成短多長空的意外局面。雖然疫情期間以中階的通勤休閒車款為主,不過由於大量的青少年與通勤族加入自行車的行列,可望培養長期自行車的愛好者,並增加高階自行車的需求。

業者分析,疫情改變一般人的生活與思考模式。自行車甚至被視為疫情期間的必要用品,在美國和藥房同樣,屬於封城期間仍可繼續營業的商店。過年後因大陸封城,自行車廠大陸產能停滯,再加上隨後的歐美疫情,原本自行車廠對今年的業績看淡,認為將是慘烈的一年,但隨著歐美解封前後帶動的自行車需求,業者不只不看好今年,甚至認為明年之後,將有一波新的動能。

美利達指出,今年歐美新購通勤休旅自行車的客層多半都是屬於全新的族群,以往並非自行車的使用者。

國際篇

*德刺激經濟 追加1,460億美元

德國執政聯盟3日敲定規模1,300億歐元(1,460億美元)的第二套經濟刺激計畫,包含降低增值稅、加倍補貼消費者買電動車等措施,盼能鼓勵短期消費者支出和企業再投資,加速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低潮中復甦。

這項計畫涵蓋範圍甚廣,包括:增值稅(VAT)稅率暫時從19%降到16%,估計減稅成本達200億歐元;對餐旅業等備受衝擊的中小企業提供多達250億美元過渡期融資;加速投資數位化、電動車、電池研發和充電站等領域;提供企業投資稅務優惠;金援地方政府;發錢給家庭,每名子女補助300歐元。

新計畫規模比預期高出30%,將實施到2021年。再加上之前直接發現金3,533億歐元,以及8,197億歐元的擔保,德國抗疫振興支出總計已達到1.3兆歐元,是目前全歐洲最高。

最具爭議的部分是對汽車業的支持不如預期,且有差別待遇。新計畫大力獎勵開發平價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傳統內燃式引擎車,除普遍性的增值稅調降外,未獲直接購車補助支持,凸顯總理梅克爾對促進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復甦採長期觀點,而非短線操作。

梅克爾說:「我們不能只訂出一套傳統刺激方案,必須以前瞻未來的視野擬訂措施。」

按新刺激計畫,政府對4萬歐元以下電動車每輛購車補助加倍至6,000歐元,再計入製造商目前提供的3,000歐元,消費者總共可獲9,000歐元補貼。但4萬歐元門檻把寶馬、賓士甚至特斯拉高價電動車剔除在外。主要受惠者是平價電動車,如起亞e-Niro、福斯ID3、標緻e-208 GT。

然而,去年電動車只占德國新車註冊總數的1.8%,油電混合車占6.6%,柴油車和汽油車各占32%和59.2%。

歐洲Stoxx 600汽車與零件股指數4日盤中大跌3.1%,戴姆勒跌4.7%、標緻跌 3.8%,雷諾跌3.4%,福斯也跌2.4%。

*美初領失業救濟人數續降

美國勞動部4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187.7萬人,是3月中旬以來首次低於200萬人;不過這項數據依然偏高,因企業正在適應被新冠疫情大幅改變的環境。美股早盤開低震盪。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在3月下旬觸及686.7萬人的歷史高點後下滑;儘管申領人數仍高,但最新數據顯示勞動市場可能已度過最糟的狀況;3日公布的民間就業人數數據也顯示,失業人數低於預期。

經濟學家表示,申領失業補助的人數居高不下,源於第二波裁員潮,因為企業正受需求低迷衝擊;此外,各州的失業救濟辦公室在封鎖措施實施初期收到大批申領文件,積壓至今。

美國4月商品和服務貿易額下滑至近10年低點,主因疫情遏制需求、妨礙物流。進、出口萎縮幅度則寫下28年來最大。4月出口較3月下滑20.5%,降至1,513億美元,跌幅為1992年以來最大;4月進口額降至2,007億美元,較前月衰減13.7%,也是1992年來最大跌幅。

*ECB救市 再射寬鬆火箭彈

歐洲央行(ECB)4日再度發射寬鬆政策「火箭彈」,政策會議決定將「因應疫情緊急購買資產計畫(PEPP)」總額提高6,000億歐元,超出市場預估,並延長購債效期半年,以增強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的景氣復甦力道,並阻止經濟陷入通貨緊縮漩渦。

ECB之前於3月宣布7,500億歐元的購債計畫,迄今約使用三分之一;現在又增加6,000億歐元,使總額達到1.35兆歐元,估計今年內總共將購買資產逾1.7兆歐元;購債計畫有效期間也從2020年底,延後到2021年6月底。

ECB聲明中並指出,「依據PEPP持續購買資產,直到ECB判定新冠肺炎危機告一段落為止」;購債計畫的執行,「在時間、資產類別及會員國的分配等方面,都抱持彈性態度」;且回收的公債本金將再投入市場,至少到2022年底為止 。

各項政策利率仍維持不變;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維持在負0.5%。

ECB總裁拉加德在記者會上表示,儘管景氣出現觸底信號,「但迄今復甦步調仍然蹣跚」,因此「必須採取行動」。

她並指出,2020年歐元區經濟預料將萎縮8.7%,到2021年才會反彈5.2%;通膨率只會緩慢上升,預估到2022年的平均率為1.3%,低於ECB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已對歐元區經濟造成嚴重打擊;4月失業率進一步上升到7.3%。5月經濟活動開始逐漸解禁,製造業及服務業景氣指標回升,但各界仍普遍擔憂下半年的經濟表現。5月消費者物價只比去年同期上升0.1%,經濟學者擔心歐元區經濟滑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並將使歐洲政府及企業更難還債。

經濟學者指出,ECB目前以購買公債作為對抗經濟危機的主要工具,並偏向多買義大利公債,壓低利率;決策官員較不願再降利率,以免遭到銀行業及政治人物的反對。

新購債計畫宣布後,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急降16基點,為1.41%;希臘公債殖利率也下降13基點,為1.40%;德國與義大利公債殖利率差距縮小到1.76個百分點,是3月底來最低水準。

*東南亞拚國旅 優惠一波波

在高度仰賴觀光財的東南亞國家,各大飯店和航空業者正全力拚國旅,祭出優惠方案,吸引國內遊客上門,以減緩外國觀光客大幅流失的衝擊。

彭博資訊報導,越南政府預估,今年國內遊客人次可望達到650萬人,藉此支撐觀光業;若在第3季初開放邊境,今年並有望吸引最多800萬名外國觀光客。

越南河內老城區(Old Quarter)的飯店,正全力吸引國內遊客,有意前往海灘的遊客,也陸續重返峴港等旅遊城市。

業者祭出優惠,向國內旅客招手。越南Mytravel Vietnam公司表示,本地遊客只需花270萬越南盾(116美元),就能買到機票和海濱飯店住宿兩晚,比疫情爆發前便宜逾七成。

Mytravel指出:「這幾乎沒有利潤可言,主要是為了吸引民眾出門,找回對旅遊的感覺。(越南)國內人口超過9,000萬,對我們而言是很大潛在市場,特別是在疫情仍在其他國家肆虐的時刻。」疫情重創越南觀光業營收,今年1到5月的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47.4%,降至150.3兆越南盾(64.6億美元),同期外國觀光客赴越南旅遊人次驟減50%,國內旅客人數更銳減58.5%至1,600萬人次。

在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的狀況可能最嚴峻,往年觀光旅遊產業約占泰國經濟的五分之一,就業人數約800萬人。然而,受疫情打擊,泰國今年的國際觀光客人數預期將比去年減少68%,降至1,270萬人。經濟學家預估,今年泰國觀光產業的產值將萎縮約70%。

國際旅客至少須至7月1日才能前往泰國,但泰國當局正協助各觀光景點招攬國內旅客。市場人士樂觀認為,國內仍有足夠需求,協助觀光業邁向復甦,直到國際休閒旅遊回歸。

泰國、越南等國家已成功抑制新冠肺炎感染,開始鬆綁封鎖措施,飯店和旅遊事業也隨之緩步恢復營運;一些感染率仍令人擔憂的國家如印尼、新加坡,也希望重新開放峇里島等旅遊熱點,恢復與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的商務旅行。疫情相關封鎖措施,已動搖東南亞的穩定狀況;在疫情爆發前,東南亞的經濟前景大好,主要依賴國際旅遊的強勁成長。

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旅遊觀光業占東南亞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約為12.1%,占總就業人口的比率則為13.3%,這兩項指標都僅次於加勒比海地區。

photo.php (644×457)

*亞太救觀光 研議旅遊泡泡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逼得亞洲乃至世界各國封境抗疫,造成遊客幾乎消失無蹤。儘管疫情尚未平息,但從新加坡、台灣到澳洲,亞洲多國政府開始思考「旅遊泡泡」的構想,給備受打擊的旅遊業帶來一線希望。

日經新聞報導,「旅遊泡泡」(travel bubble)指的是提供某種保護泡泡,把跨境旅遊者在出入境時必須接受隔離檢疫的時期減到最低或完全取消,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旅遊活動、振興區域旅遊業。

對亞洲地區觀光旅遊業而言,這項安排可能緩不濟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21個經濟體總計僱有5,750萬個相關從業人員,但據聯合國估計,今年全球跨國遊客人次降幅可能深達78%。

不過,「旅遊泡泡」構想令人目眩神迷。早期範例是中國與南韓5月1日建立一條「快捷通道」,讓企業主管在兩國各接受一次檢測呈現陰性後,即可縮短隔離期。

三星集團副董事長李在鎔最近就利用這條捷徑,造訪中國大陸一座工廠,而北京和首爾政府正商議如何擴大實施這項計畫。

本月初,一個顧問團將向澳洲和紐西蘭提出免隔離跨境旅遊計畫。

*腳踏車店家因「疫」得福 忙到來不及組裝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美國失業人數升到新高峰,小企業掙扎求生,但腳踏車店卻因「疫」得福,銷售旺得不得了,業者還忙著招聘更多人手因應需求暴增,成為百業蕭條中的異數。

德州休士頓自行車店Urban Bicycle Gallery老闆艾塔義表示,疫情讓他生意忙到來不及把新腳踏車組裝完成擺出來展示,就已經被訂走了,因此早在5月初,今年來的銷售額就已達到2019全年數字。鑒於生意太忙讓員工吃不消,他只得為員工加薪、幫他們買午餐,並增聘人手。

目前在全美各地,不論是以汽車代步為主要交通方式的休士頓和洛杉磯,或騎自行車風氣原本就盛的波特蘭、紐約和華府,腳踏車銷售都很旺,以至於店家無法及時補足存貨和提供維修服務。有些情況下,店家只好對上門的顧客說抱歉。

美國自行車經銷商協會(NBDA)最近調查發現,83%的自行車店都擔心庫存量不足,製造商雖拚命生產仍供不應求。

艾塔義說:「我們的店通常銷售緩慢、冷清。但現在電話響個不停。」他形容,腳踏車現在成為「新的衛生紙」,意指時下眾人爭購的熱門產品,「如果店裡還有貨,下手買吧」。

CNN Business報導指出,疫情迫使健身房和瑜伽教室關門,熱愛運動但原本不騎單車的民眾,如今另尋戶外運動替代方式,腳踏車成為新選擇。疫情也導致一些消費者避開大眾運輸,而個別騎乘汽、機或單車,成為最容易保持社交距離的通勤方式。

追蹤零售銷售的NPD集團說,美國3月自行車銷售比去年同期大增39%。

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開ZenCog自行車維修公司的庫伯表示,打從2月至今,他沒休過一天假,已額外增聘技工,設法消化積壓的修車需求。他說,原本修理腳踏車通常24小時可修好,現在排隊修車可能要等上一個月。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