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篇
*本土+26779、中重症+75、死亡+37/長照機構緩降 移入+367
本土武肺昨新增兩萬六七七九例,較前一日上升逾五成,但中重症、死亡雙降,各新增七十五例、卅七例,分別為五月十八、十七日以來約兩個月新低,另住宿式長照機構內疫情也緩降。不過,境外移入單日新增三六七例,可能與國際疫情與邊境鬆綁有關。
新增本土病例以新北市四三八二例最多,其次是台中市三四○八例、高雄市二九二二例、台北市二八四八例、桃園市二四八七例,再來是台南市一八八二例、彰化縣一三三六例,其餘縣市不到千例。
雖然整體較前一日上揚五十二.六%,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較上週二的三萬一一五二例少一些,下降十四%。境外移入新增三六七例,則看得出來近五週逐漸往上升,與國際病例增加趨勢一致,最近開放國門政策也有些影響。
20多歲男在家昏迷不治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降至七十五例,含四十一例中症、卅四例重症;死亡也再降至卅七例,卅三例具慢性病史、廿四例未打滿三劑疫苗,最年輕為廿多歲男性,在家中昏迷送醫不治,死因是毛毛樣血管疾病、新冠病毒感染。
毛毛樣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患者會出現出血性中風、反覆性小中風、感覺運動神經麻痺及偏頭痛等症狀。
指揮中心昨也公布住宿式長照機構疫情,住民確診單週新增一三二五人、工作人員增加五一六人。今年累計分別為四萬四八一二人、一萬二○八九人,四月疫情發展至今,累計三六○九名中重症送醫、一一九三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目前住宿式長照機構仍是重點防疫對象,會持續對住民篩檢,確診及時投藥,減少重症和死亡。羅一鈞說,上週染疫和死亡比前幾週穩定下降,致死率約二.六%左右,算穩定下降中。
今年整體本土累計四二七萬餘例,中重症一萬九三七二例,其中七四○八例死亡。
*口罩放寬 散步騎車即起可免戴
騎車雙載若非同住家人 仍要戴口罩
本土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即起騎機車、腳踏車,以及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等三類族群免戴口罩,另外七月二十五日起,再放寬六類以國際交流為主的外籍人士來台。
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近期天氣炎熱,騎機車、腳踏車戴口罩相當不舒服,可免戴口罩。不過,機車、自行車雙載或共乘時,除非兩人是同住家人,否則仍要戴口罩。
戶外空曠處工作 保持距離均可免戴
王必勝提到,原已開放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田間、魚塭、山林工作時免戴口罩,即起擴大為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均免戴,建築、施工人員都適用,重點是「空曠處」,只要能維持與不特定對象社交距離就不用戴。
若是休閒活動,像是散步、逛街等旁邊都沒有人,是否也不用戴?王必勝表示,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可不用戴。王必勝強調,口罩措施將分階段開放鬆綁,若八月狀況及風險可承擔,會繼續再放寬。
25日起再放寬六類外籍人士來台
指揮中心昨宣布,放寬六類外籍人士可來台,包括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宗教教義)、實習、國際交流、度假打工(青年交流)。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副局長周中興說,疫情前一年這六類對象入境人數約一萬人,性質上都屬國際交流,因人數可控,因此先開放。
其中度假打工(青年交流)是基於我國與外國間所簽署的協議,每人一生僅得申請一次,目前多數締約國已開放我國青年申請,基於平等互惠原則,我們也開放。
*王必勝:邊境管制、禁團令、單週入境數 分階段穩健放寬/交部、經部政次任副指揮官 蘇揆:堅守防疫、兼顧經貿
本土武肺疫情持續降溫,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敲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分別由交通部政次陳彥伯與經濟部政次陳正祺兩人出任,各職司疫情入境人流等管控與經濟等活動的鬆綁。蘇揆強調,台灣除持續堅守防疫工作,也須兼顧經濟、貿易,以及商業發展。對於何時邊境開放,爭取國際旅客來台?則會斟酌放寬條件,適度因應。
邊境開放須視國際疫情
蘇揆昨天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會議中針對邊境再放寬、禁團令解除及單週入境人數鬆綁都有討論,但仍要看國內外疫情狀況與相關資源,「穩健一階段一階段開放」。
暑期維持返台「三加四」
目前返台的「三加四」檢疫措施,何時縮減為「○加七」?暑假期間是否有可能?王必勝說,「○加七」是大方向,但現階段還沒辦法,參考指標是Omicron變異株亞型的BA.4、BA.5,要觀察致死率和重症率有無提高,以及國內的本土染疫狀況,這些都是參考依據。還有國內的醫療量能、物資、疫苗涵蓋率等因素都會納入參考,例如六個月至五歲幼兒疫苗將開打,要等產生保護力也需要一段時間。
預估今入境6469人次創新高
每週入境總量管制自七日起從二.五萬人調升為四萬人,十五日單日入境五三○○人為近期高峰。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透露,依桃機航班運量人數預報顯示,今(廿)日入境人數將達六四六九人次,再創「三加四」以來新高。以桃機、高雄小港、台北松山機場入境人數合計,首週約三萬一七二一人,第二週則是三萬七○三八人,約是四萬人門檻的九十二.六%。他補充說,雖預估今天入境人數破六千人,但也只是疫情前的七.二%。
長榮航盼加速放寬入境人數
長榮航空昨喊話希望主管機關在符合防疫及醫療量能之情況下,加速放寬入境人數限制,讓旅外的學子及國人能順利返台。
蘇揆昨已指示指揮中心在可預估的範圍內,持續盤整入境採檢、防疫車隊,以及防疫旅館之量能,並保持機場入境通關及交通作業順暢。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07/20/87.jpg
*639例重複感染Omicron 醫師研判後可再申請用藥
本土武肺今年累計超過四二七萬例,包括二三八二例重複感染,其中六三九例屬於Omicron重複感染族群,若再次感染可再次申請用藥。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七月一日公布的「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主要指已解除隔離治療的確診個案,若於發病日或採檢日一至三個月內症狀惡化,PCR檢測陽性且Ct值小於廿七或快篩陽性;或是間隔至少三個月後,再次PCR檢測陽性且Ct值小於卅或快篩陽性。
有醫師反映收治相隔不到卅天就重複感染的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指揮中心將重複感染訂為與發病日或採檢日相距至少一個月,比其他國家六十天、九十天寬鬆,若有少於一個月的重複感染個案,以一般通報機制處理,系統會自動過濾,不會算成一筆新的病例,但此類案例少,醫師可與衛生局聯絡,以人工手動研判。
羅一鈞也說明,經醫師研判為重複確診,有相關紀錄的話,不論口服抗病毒藥物或清冠一號,都會針對每個隔離期補助一個療程的藥物,可申請與開立。
另外,對於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首先在印度被發現,歐美多國已通報確診案例,亞洲的日本、南韓及新加坡等地也出現病例,羅一鈞昨說,目前境外移入、本土病例都尚未出現,若有驗出「我想這是一個大事」,會在記者會立即報告。羅一鈞也提到,目前很多國際專家擔心BA.2.75突變位點看似有滿強免疫逃脫,擔心可能成為主流Omicron變異株,但這些都尚未確定,還要觀察。
*嬰幼兒也有長新冠 變愛哭鬧
本土Omicron疫情趨緩,這波疫情約二成確診者,是二十歲以下青少年和幼童,兒科醫師觀察到長新冠及MIS-C問題陸續湧現,發現有一、二歲的寶寶染疫,康復後出現情緒改變變得暴躁、愛哭鬧,甚至有五個月大的男嬰疑似MIS-C,在確診後兩個月猝死。
嬰兒染疫後2個月猝死 疑是MIS-C
茂盛醫院兒科副院長簡佳裕指出,這名五個月大男嬰在今年五月中旬確診發病,發燒一天後無其他症狀,卻在七月十三日清晨猝死,檢查肺部有白點,疑為新冠病毒所引起的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媽媽大哭說,孩子出生後健康良好,卻因新冠病毒而猝死,讓她無法接受。
簡佳裕表示,長新冠為初次感染後四週或以上,仍持續有新出現、復發或持續性症狀,兒童長新冠症狀與大人類似,如頭痛頭暈、倦怠、肌肉關節疼痛、遲鈍、失眠、情緒不安、胸悶胸痛、皮膚炎等,也可能出現免疫系統、心臟問題等。
簡佳裕說,近期就遇到兒童疑似長新冠造成情緒改變,一名一歲三個月大的女童原本愛說話,確診痊癒後卻變得不說話,脾氣暴躁,愛亂生氣與尖叫,經過二個月休養後,語言障礙逐漸改善;還有一對一歲半雙胞胎兄弟疑似長新冠,原本個性溫和,變得易情緒失控,他提醒家長,給孩童均衡的營養、多休息,適度補充綜合維他命,或就診長新冠特別門診評估,也提醒施打疫苗可減染疫風險及減少MIS-C發生,六個月至五歲嬰幼兒新冠疫苗即將開打,應踴躍接種。
*專家:鬆綁慎選時機點 幼童疫苗涵蓋率須提升
武肺本土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逐漸放寬防疫措施,朝振興經濟、觀光路線著手;專家們認為這是必走之路,但要慎選時機點,相關配套措施,如幼童疫苗涵蓋率就要做好。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若要提高出入境人數,需放寬檢疫規定,包括一人一戶改一人一室、自主管理期間可以上學或工作、放寬住防疫旅館後四天的限制,估可增加防疫旅館一倍的周轉量。
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邊境未來勢必得開放,但一開放,代表著疫情將升溫。目前檢疫居隔「三加四」天,未來也一定會改為「○加七」天,只是時機要取得平衡點,讓社會、經濟、旅遊能往前走,但要把對國內醫療和民生衝擊降到最低,這並不容易,一步一步慢慢走,是對的。
邱政洵說,他認同指揮中心步調,暑假期間不太可能放寬,最重要的是六個月大到五歲的幼童疫苗涵蓋率要提升,最近才剛開始要為幼童接種,若涵蓋率低就開放,會造成幼童很大的傷害,「前一波疫情傷害很大的,就是兒童和幼童族群」。
分流部署 設置專責醫院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指出,本土疫情正往下降,此時國內措施鬆綁,原本不會接觸到病毒的人就有機會觸及病毒,病例就會持平或上升,但增幅應該有限。但若邊境也放寬,新變異株可能帶來新一波疫情,曾經感染與未曾感染者都有風險,感染總量會升高。
黃建賢認為,回歸正常生活,防疫措施鬆綁是必然之路,但須做好因應對策,建議政府評估分流部署。例如指定幾家專責收治染疫者的醫院,其餘醫院可強化非染疫者疾病照護,不然現在染疫與非染疫病人都要開刀,開刀房很難做。
BA.5疫情若擴大 應縮緊口罩政策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認為,防疫措施放寬後,仍應持續嚴密監測,「該緊的時候,還是要緊」,目前台灣已有變異株亞型BA.5零星本土個案,推估進入台灣後一個半月會達到高峰,若疫情再起,就要考慮縮緊口罩政策,適當調整防疫策略。
*台中3.6萬劑嬰幼兒莫德納 22日開打
設46快打站 連4天分齡分流接種 另外長者第4劑 月底前再開快打站
台中市獲中央配發第一批三萬六千劑嬰幼兒莫德納疫苗,即將於廿一日送達,市長盧秀燕指出,預計廿二到廿五日,開設四十六處快打站,為六歲以下幼兒接種,家長可自行到醫療院所預約,或到快打站接種;她還宣佈,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打第四劑,中央發放五百元禮券及兩劑快篩的鼓勵措施到月底截止,將在七月底前再加開快打站,幫長輩接種。
施打站以校園、好停車為優先
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嬰幼兒莫德納疫苗第一劑接種快打站服務,會依年齡分六個月至未滿二歲、二歲以上至未滿六歲等兩個族群,分齡分流施打;站點以設置在校園為優先,並協請交通局開放周邊鄰近臨時停車位,施打人數較少的行政區,也會至少開設平日及假日各半天提供服務,另外,梨山地區應接種的人數比較少,配合當地衛生所疫苗門診,梨山衛生所場次則調整至廿六日施打。
體貼設哺乳室 播放卡通或音樂
吳世瑋指出,各站點配合嬰幼兒需求,規劃於施打會場增設臨時性哺乳室,備有開飲機(或熱水瓶)、濕紙巾及尿布墊等物品,另現場會播放授權卡通片或音樂,衛生所也會提供各站限量親子口罩及貼紙,紓緩兒童施打時的不安情緒。
吳世瑋說,六個月至未滿二歲嬰幼兒多由祖父母或保母照顧,以安排平日施打為原則;而二歲以上未滿六歲幼童,多數已於幼兒園就讀,市府規劃於假日施打,如果是家中有多位幼兒,但分齡接種時間不同,家長不必擔心,可自行調整同一時段接種。
*兒童疫苗接種 23、24日設19處
台南本土武漢肺炎病例昨日新增一八八二名,累計全市確診人口近十六%,但由於疫情趨緩,已打第一劑兒童疫苗者只約四成去打第二劑,市府將於七月廿三、廿四日開設十九個接種站提供輝瑞兒童疫苗施打,鼓勵家長為小朋友預約接種。
南市衛生局表示,廿三、廿四日開設輝瑞兒童疫苗接種站地點,由原本規劃的十一處增加到十九處,鼓勵家長透過「台南打疫苗」系統預約,帶家中五至十一歲的兒童來打疫苗。廿三日接種站地點,包含白河、大內、西港、仁德、歸仁、永康、東區、南區、山上、南化、東山、左鎮區衛生所、安定區圖書館、玉井青果市場停車場、鹽水區武廟宴會廳接種站;廿四日接種站地點為後壁、北門、龍崎、六甲區衛生所。
目前南市五至十一歲兒童COVID-19疫苗第一劑涵蓋率八十四點六八%、第二劑三十三點○三%;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第一劑涵蓋率九十四點九九%、第二劑八十三點五二%、追加劑五十九點四八%。
*林姿妙確診 取消行程居隔
宜蘭縣長林姿妙前天在縣府疫情記者會上被發現喉嚨聲音「卡卡」的,昨天傍晚就快篩陽性;縣府發出新聞稿表示,林姿妙略感不適,出現輕微喉嚨痛症狀,經快篩檢測為陽性,隨即預約視訊診療,已取消所有行程接受居家隔離,目前健康狀況良好,這段期間採居家辦公方式指揮並做相關決策,縣政運作不受影響。
中國篇
*中國近兩週來 出現10種Omicron變異株
中國政府「清零」(零確診)政策持續破功,十八日境內新增近七百例本土確診病例,北京、天津再現疫情,上海十九日至廿一日對十六區中的九區展開全員核酸篩查。中國媒體指稱,過去兩週各地通報多達十種Omicron亞型變異株,病毒加速進化令人擔憂。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十八日新增確診六九九例(含本土及無症狀感染者),以廣西二四三例、甘肅二三一例、安徽七十九例最多,總數更創下五月廿二日以來新高。天津繼十七日爆發群聚確診案例,通報十一例新增確診後,十八日再新增兩人確診。為嚴格篩查感染者和潛在傳播風險,天津十八日起展開全員核酸檢測,十九日又下令關閉部分地區室內娛樂設施及幼稚園。天津人口一千兩百萬,當地有美國波音公司和德國福斯汽車的相關工廠。
北京在連續七天本土感染零成長後,十八日新增兩例核酸陽性案例;上海十九日至廿一日對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等全域和其餘行政區有陽性感染者軌跡的街道(鎮),展開「三天二檢」(即三天內完成兩次核酸檢測,至少間隔廿四小時)全員核酸篩查。
據「第一財經」報導,自六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BA.5變異株的本土病例以來,截至十七日不到兩週時間內,多地已通報多達十種亞型變異株。例如,甘肅蘭州監測到BA.2.38,上海、天津和青島出現BA.5.2.1變異株;廣州、佛山和北海為BA.2.3變異株,廣東、上海和臨沂為BA.2.2變異株,以及西安的BA.5.2變異株、大連的BA.5變異株等。此外,成都十八日出現首例BA.2.12.1變異株,未發現同源序列。
BA.5變異株因強大傳播力與逃脫免疫能力而蔓延全球多國,南韓十九日更宣布,BA.5感染檢出率達五十二%,從境內首次出現病例開始,僅八週即成為主流病毒株,估計八月更可能達到單日近卅萬例確診高峰。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辦事處十九日也警告,在今夏病例暴增且各國放鬆監控的情況下,秋冬兩季的疫情將具有「挑戰性」,呼籲各國緊急處理疫情監控和應對之間的落差,避免出現可防範的死亡病例和嚴重混亂。
產業篇
*防疫險理賠金 飆破250億
超過保費收入6倍 理賠率近16%
防疫險理賠快速飆升。金管會昨公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七月十八日止,理賠金額已達二五八.一二億元,是保費收入的六.一五倍;另國內「確診率」昨達十八.六%,而防疫險的「理賠率」也快速增至十五.九%。
就防疫險的理賠率來看,即「理賠件數」除上「承保件數」,六月都維持在八%左右,隨著理賠步入高峰期,七月四日增至九.七%,七月十一日增至十二.八%,最新理賠率已到十五.九%;若比較確診率,我國確診病例累計四三一萬人,以內政部公布六月底我國約二三一九萬人估算,「確診率」也已達十八.六%。
產險業者表示,六月底各公司已完成基本的核保程序,剩下是客戶需要補件等,未來公布承保件數將僅微幅成長,但理賠件數將快速增加,勢必使得「理賠率」節節高升;目前業者保守估算,整體至少要理賠逾六百億元。
截至十八日止,防疫險理賠金額達二五八.一二億元,較一週前的二○五.六五億元新增五十二.四七億元,也就是產險公司每天開門營運,就要支付七.五億元的理賠。
8產險申請重大事故準備金沖抵
為因應龐大理賠壓力,保險局表示,目前已有八家產險公司申請「重大事故準備金」回收沖抵,包括國泰世紀、兆豐、明台、和泰、新安東京海上、南山、中信及富邦產險等,合計金額達九十九.四億元。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騎機車、戶外工作免戴 口罩令、邊境再鬆綁
本土疫情趨緩,防疫措施及邊境管制逐步鬆綁,新任指揮官王必勝昨天宣布,即日起放寬口罩禁令,騎機車、腳踏車、戶外空曠處工作,以及散步時,均不必戴口罩;七月廿五日起,來台實習、國際交流、度假打工等六類外籍人士可請領簽證,順利入境,但該新措施不含陸、港、澳人士。
檢疫○+7 評估9月上路
據傳,相關單位評估入境檢疫「○加七」可望九月上路。行政院官員昨表示,疫情變化快、尤其國外變異株情形,都必須留意;疫情管制會逐步放寬,但「○加七」何時上路,現在言之過早。
王必勝前天上任時表示,未來防疫方向,將朝穩健開放、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為目標。昨天上午新防疫團隊召開首場擴大防疫會議,下午隨即放寬免戴口罩條件。
根據指揮中心新規定,除維持現行室內外從事運動、室內外拍照、自行開車、錄影節目、水域活動等七大場合免戴口罩,騎乘機車、腳踏車及在戶外空曠處工作時,也不用戴口罩。
戶外免戴口罩 標準仍有疑議
被問及在戶外散步、逛街,是否也可不用戴口罩?王必勝說,「散步也是一種運動」,戶外從事運動本來在原先的免戴口罩條件中,若將散步當運動,也可不用戴口罩。但因為對戶外逛街沒有進一步回應,不少民眾對戶外免戴口罩的標準仍有疑惑。
王必勝說,口罩政策會一階段、一階段地放寬,視當時狀況及放寬後風險可否承擔,八月可望再繼續放寬。
邊境放寬 不包含陸港澳人士
指揮中心昨天也宣布最新的邊境政策,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副局長周中興表示,自七月廿五日起,外籍人士來台事由如為志工、傳教弘法、宗教研習、實習、國際交流、度假打工等,皆可以申請特別入境許可。
依據二○一九年統計資料,本次開放六類人約一萬人,周中興表示,考量國際交流因素,且在人數可控管下,建議優先開放。不過放寬措施僅針對持外國護照人士,不包含陸、港、澳人士。
至於現行入境檢疫「三加四」是否放寬至「○加七」,無須居家隔離。王必勝表示,這確實是目前開放方向,但邊境仍有變異株威脅,仍需要觀察一陣子,才能評估開放與否。此外,幼兒疫苗七月廿二日開打,接種完還需一段時間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不會在八月實施「○加七」方案。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7/20/realtime/18066852.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口罩新規認定難、民眾亂、執法不易…地方頭大
中央宣布鬆綁防疫戴口罩新政策,其中不少規定令民眾無所適從,地方政府多表示尊重,但未來認定困難,民眾多靠自主管理,不少機車騎士表示為防空汙仍會戴口罩,也有人建議炎炎夏日應開放戶外全都不用戴口罩。
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坦言,中央提出口罩鬆綁大方向,地方政府認定上的確會有困難,如民眾遭檢舉外出未戴口罩、可以主張是在散步。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原則上依民眾所處環境、人際緊密度做為裁罰標準。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認為可逐步從風險低的場所逐步放寬口罩禁令。
桃園有民眾表示,炎炎夏日,出門隨便走兩步都快被口罩裡的汗淹死,外出應開放不戴口罩。不少民眾對「散步」不用戴口罩的新制充滿疑惑,有人問走在路上算不算散步?散步過程中邊逛街、邊買東西要不要戴口罩?
新北市騎車通勤的王先生說,可以不戴口罩很開心,但停車後還是要戴口罩,一穿一戴可能就會搞丟或弄髒,徒增困擾;機車困在上下班的車陣中有許多廢氣或揚塵,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戴口罩。倒不如全面解禁,讓國民生活、經濟活動快速恢復正常。
指揮中心宣布騎車不用戴口罩,不少民眾表示仍會繼續戴。台北的柯姓民眾說,本來騎車就會戴口罩,畢竟空汙太嚴重,防汙也防曬。台中黃姓女機車騎士說,中央放寬騎機車免戴口罩的防疫鬆綁很無感,機車族大多會戴口罩,因為要防空汙、廢氣、灰塵,是重要的基本防護,「叫我騎機車脫口罩,我還不敢呢!」台南市民林啟芳表示,早在疫情之前,機車族多會戴口罩,有沒有放寬影響不大。
民眾指出,騎機車不用戴口罩,但停等紅綠燈時,可能和不特定人士近距離接觸,中央標準區分很奇特,也難執法。在建築工地打零工的廖姓男子表示,規定改來改去,大家根本搞不清楚。
李女表示,乖乖戴著比較好,畢竟現在又有BA.4、BA.5。但也有人開心說,熱得要命,且全罩式安全帽難維持口罩完整性,現在終於鬆綁不用被悶住。
*散步和走路有何不同?趕公車算運動?免戴口罩新制模稜兩可
指揮官王必勝昨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也可不必戴口罩,認定標準模稜兩可,引發爭議。專家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加快放寬腳步,防疫規定採「正面表列」,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及落實。
王必勝一句「我想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可以不用戴口罩,看似大幅放寬口罩禁令,但許多民眾並不領情,PTT論壇熱議,網友質疑「出門趕公車或搭捷運,用雙腿急行,算運動嗎」、「被抓到就說我在散步就好了」、「散步和我出門在路上走有什麼不一樣」、「每次都改得模稜兩可」。
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從防疫重點來看,於空曠處、避免與不特定人士接觸風險,基本上可以不戴口罩,雖然今年下半年有BA.4、BA.5或其他變異株來勢洶洶,但Omicron再怎麼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病毒特性不會有太大改變,致死率、傳播性、免疫逃脫性基本上差不多。
施文儀認為,我第三劑接種率超過七成,兩劑八成五以上,官方數字有四百多萬人確診,實際上應有一千多萬人確診,等於半數台灣人感染過,在多道「金鐘罩」保護下,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滾動式調整要再滾快一點」。
施文儀認為,指揮中心防疫措施應採「正面表列」,清楚列出限制的行為或空間,讓民眾一目瞭然,否則訂出林林總總規定,民眾無所適從,也容易引發爭議。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於戶外活動時,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接觸,就要戴口罩,若在不特定人潮區域,未遵守防疫規定,經他人拍照檢舉,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條同法七十條規定,處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境外移入個案漸增…BA.5恐襲台 黃立民:棄口罩可惜
昨新增二萬六七七九例本土個案、中重症七十五例,三十七人死亡,中重症及死亡個案再創兩個月來新低,但境外移入個案則逐漸增加,昨天共三六七例。本土病例數持續下降,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昨天跨部會防疫會議討論邊境再放寬、單周入境人數鬆綁等議題,將一階段一階段地開放。
Omicron新型變異株BA.4、BA.5在許多國家掀起另一波疫情。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一人為社區感染。外界擔心BA.5疫情恐再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當BA.4、BA.5變異株本土個案占三成以上,才會出現另一波流行,預估台灣八、九月將出現一小波疫情。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說,全台將開始BA.5變異株疫情,規模多大難預測,「口罩是最簡單的防疫工具,若在這時候放掉,有點可惜。」建議繼續維持。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五周以來境外移入個案逐漸上升,反映國際病例數增加,也與近日開放國門,放寬單周入境人數至四萬等因素有關。
周志浩說,昨新增卅七死,年齡介於廿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卅三例具慢性病史、廿四例未接種三劑、廿八例超過八十歲。今年本土中重症累計一萬九三七二例,其中七四○八例死亡。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三劑疫苗,七月七日在家中昏迷、失去意識,緊急送醫,但已無心跳、呼吸。採檢確診,於當日過世,死因為毛毛樣血管疾病及新冠病毒感染。
羅一鈞說,毛毛樣腦血管疾病為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主因為顱內大血管閉塞,導致其他小血管代償性雜亂生長,異常毛細血管長成一團。
今年起至七月十七日,長照通報確診機構數達一五八六家,確診住民人數為四萬四八一二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八九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四月起至七月十七日,一一九三名機構住民死亡,致死率為百分之二.六。
「機構染疫人數跟全國一樣穩定下降。」羅一鈞說,目前住宿式機構確診住民投藥比率達百分之九十三,比率顯著提升,仍屬於合理投藥範圍。
*長者重複感染致死率高 速打第4劑
指揮中心七月一日修訂重複感染新定義,據統計,至昨日累積共六三九名研判為重複感染個案。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國外研究發現,一萬名確診者中約五到十人重複感染,二度感染後百分之一機率轉為重症,但八十歲以上民眾重複感染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風險較高,建議老年人盡速施打第四劑。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前年累計至今,重複感染個案共二三八二例,其中六三九例為七月一日新制上路後的個案。目前重複感染個案定義為,於發病一至三個月內,符合症狀惡化,PCR陽性Ct值小於廿七、或快篩陽;若超過三個月,PCR陽性外Ct值也要小於卅,或抗原快篩陽性;感染一個月內,不算重複感染。
治療方面,羅一鈞指出,與上次確診小於卅天內的個案,若判定為重複感染,醫師須與衛生局聯絡,以人工方式了解及後續研判。通報確認後,不管西藥中藥,如口服抗病毒藥物和清冠一號均會給藥,不會不補助或核刪。
該如何降低重複感染機率?李建璋表示,一萬名確診者中約五到十人重複感染,風險相當低,因為第一次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幾個月內,體內仍有抗體,但仍需戴好口罩、施打疫苗。
*鄭文燦帶林智堅逐桌敬酒違規 開罰3千
桃園市長鄭文燦前晚帶著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出席餐會,遭爆疑似違反防疫規定逐桌敬酒。桃園市衛生局表示,宴會現場未違反中央防疫規定,但採嚴格防疫標準,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對鄭、林各罰三千元。
林智堅競選辦公室發言人王文萱表示,該照片為私宅聚餐,尊重相關單位查處,林智堅會持續遵守相關防疫規定。市府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防疫違規,尊重衛生局專業判斷。
衛生局強調,根據照片顯示,前晚宴會應辦在自宅,現場無不特定人士,現行指揮中心公告防疫政策並未明訂自宅的相關規定,但防疫標準要嚴格看待,將依相關事證開罰。
林智堅昨才透露競選總部主委由鄭文燦擔任,桃園市議員參選人凌濤昨晚在臉書貼文,爆料林智堅與鄭文燦在餐會中逐桌敬酒的照片,並引述桃園市政府新聞處發出的新聞稿,衛生局長王文彥六月卅日、七月十五日及十八日提醒,「逐桌敬酒」是傳播Omicron高風險行為。
凌濤表示,照片看起來人數至少有十五位,依照片裡餐桌的大小,至少有兩桌以上。照片上可見林智堅、鄭文燦疑違規逐桌敬酒,凌濤說,參選人和官員要以身作則,衛生局應開罰。昨晚衛生局確認鄭文燦也將受罰。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陳時中交接找民視主播 被質疑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前天卸下衛福部長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職務,指揮官交接典禮儼然選舉造勢場,女主持人朗讀陳時中豐功偉業十二分鐘。媒體人黃揚明質疑,去年衛福部防疫媒體通路採購案由民視等三家公司得標,預算高達六七○九萬餘元,全數由防疫特別預算支出,女主持人又是民視集團女主播張筱芬,「指揮官交接是否動用特別預算?」疾管署該說清楚。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過去比較莊重的典禮,因為長官都坐在台下,也會請外部主持人幫忙主持,不是只有交接典禮。
黃揚明找出去年決標採購案指出,去年十二月廿四日,衛福部疾管署決標了今年度(二○二二年)的「防疫政策溝通暨媒體通路集中採購案」,這筆標案共二九○一萬元預算全數來自防疫特別預算,由民視文化、民意傳播顧問公司、凱絡媒體公司各以九六七萬元得標。
黃揚明在臉書表示,今年五月六日疾管署將該媒體採購標案進行契約變更,將預算由二九○一萬元增加至六七○九萬餘元,也全數由防疫特別預算支出。
「巧合的是」,黃揚明說,前天防疫指揮中心那場突兀至極、擺明為陳時中造勢的交接儀式,司儀就是前述得標廠商之一,民視集團下的新聞台女主播。
*指揮中心遲不解散 專家:用振興預算拚選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業務重點從原有防疫轉為開放觀光、振興經濟,昨公布新副指揮官人選,分別為交通部次長陳彥伯、經濟部次長陳正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指揮中心早該降級或結束打烊,質疑指揮中心遲遲不降級或解散,恐是為了手上握有振興條例預算,可支應選舉所需的經費。
王任賢說,為振興經濟及機場檢疫、開放邊境,副指揮官由交通部和經濟部替換內政部,是合理的安排。但應該想一想如何讓指揮中心退場,回歸正常防疫體系。
王任賢質疑,行政院一再表示要觀察疫情再決定,新冠變異株層出不窮,所謂的持續觀察只是「無底深淵」。指揮中心遲遲不降級或解散,恐是為了手上握有振興條例預算,可用來支應選舉所需的經費。
行政院官員表示,現在開啟「共存」階段,陳彥伯、陳正祺熟悉觀光、經濟業務,也代表為迎向開放作準備。副指揮官由一席增為二席,分別管理疫情人流管控、經濟活動鬆綁等。官員表示,陳彥伯、陳正祺都是本來指揮中心團隊成員,陳宗彥辭職後,仍是邊境組長,沒有退出團隊。
陳彥伯於交通部內督導觀光、公路等領域,外界推斷此一任命著眼於振興疫後觀光。陳彥伯昨回應,目前承指揮官王必勝之指揮,協助相關事宜。
品保協會向政府喊話,盼邊境隔離政策能盡早放寬為「零加七」,盡快解除旅行社禁止組團規定、放寬每周入境限額等。品保協會發言人李奇嶽說,交通部次長級官員擔任副指揮官,對於協調防疫與開放國際觀光市場間的配合是有幫助,業者希望開放的腳步能夠快一點。
王必勝表示,陳正祺不論在物資或是經濟振興方面,相信可提供幫助;陳彥伯有助於發展觀光、旅宿管理等領域。
產業篇
*公車嚴重虧損 北市府協調銀行融資
受疫情衝擊,台北市捷運、公車運量大幅減少。大都會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昨天赴議會交通委員會工作報告表示,很多公車業者虧損嚴重,甚至有一家虧掉整個資本額。議員憂業者若倒閉,恐會影響市民通行權,要求市府積極協助。公共運輸處回應,已協調富邦銀行,提供購車融資等協助。
各界關注公車運價審議案以及業者營運狀況,大都會客運在工作報告中指出,民眾因疫情減少外出,運量持續下滑,目前只恢復到去年疫情前的8成,未來將產生更嚴重虧損,甚至恐有倒閉危機,2021年有多家虧損超過資本額一半,今年市府雖然有紓困協助,但仍杯水車薪。
議員戴錫欽、汪志冰、陳炳甫、王欣儀等人表示,這件事影響很大,不但影響員工生計,定時也影響公車通勤族,市政府應提出具體政策。
李建文坦言,目前許多銀行不願意借錢給業者,富邦銀行在市政府的協助下有接觸,但是銀行對公車業者也不信任,希望市政府連帶保證。
公運處長常華珍表示,目前購車是業者最大的財務負擔,已協調富邦銀行融資,也有許多其他面向的協助。
至於何時審查公車運價?常華珍表示,新北市預計8月啟動作業,至少2個半月送進市政會議,通過後送議會審議。
交通局長陳學台表示,台北市預計這個會期將送議會審查,也會積極協助公車業者。
(聯合報)
--
台灣篇
*防疫險理賠金衝258億元
金管會昨(19)日公布統計,今年截至7月18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49.2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為41.9億元,理賠件數則有71.2萬件,理賠金額達258.1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52.4億元,且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更是總保費收入的6.1倍之多。
金管會公布防疫險最新銷售概況,市面上僅剩三家產險、二家壽險銷售七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張為壽險、四張為產險業銷售的疫苗險。
統計指出,今年截至7月18日,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49.2萬件,保費收入達41.9億元,理賠件數達71.2萬件,理賠金額成長至258.1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已達所收保費的6.1倍。
相較金管會截至7月11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14.1萬件,理賠金額亦大增52.4億元,相當於一天理賠7.4億元,儘管較前一周理賠金額增加56.2億元略有下滑,但仍創下今年以來單周防疫保單理賠金額次高紀錄。
因應防疫險鉅額虧損,產險公司除了動用準備金救命之外,同時也啟動增資計畫。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目前共有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一共核准動用金額為99.4億元。
林志憲指出,部分產險業者仍在進行增資規劃程序中,但尚未報至金管會,目前定案的有二家業者,已經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分別增資100億元、40億元。
面對防疫保單理賠壓力,產險業者表示,每日緊盯疫情發展及理賠件數、金額變化,評估帳上現金是否足夠支付後續的理賠潮,同時隨著理賠金額逐步墊高,預估下半年將會有其他業者陸續提出增資計劃,以緩解財務壓力及符合RBC(資本適足率)法定門檻。
另在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18日,承保件數達225.5萬件、保費收入9.6億元,理賠件數則突破10萬件、來到10.6萬件,理賠金額亦大增至45.9億元,今年疫苗險累計理賠金額為已收保費的近五倍。
如果與7月11日的統計相比,理賠件數以及金額近一周分別增加2.5萬件、10.9億元。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7/20/2/18067377.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nt=1
國際篇
*封城效應 大陸富豪掀移民潮
被大陸疫情防控封「怕」了,有報導指出大陸富豪正打算帶著身家移民境外。彭博報導,上海封城使許多人留下心理陰影,估計今年有1.5萬名富豪打算帶著480億美元身家離開中國大陸,而關於轉移資產方法的諮詢正在急速增長。
彭博援引7名銀行家與多名移民顧問說法指出,上海封城期間的移民諮詢量比去年增加三至五倍,關於如何將資金轉移出境的查詢,近期正在激增。一位上海移民顧問Sumi說,因為防疫封控問題,許多人感覺別無選擇。他有些客戶此前對移民猶豫不決,現在終於下定決心。
但資金要離開中國大陸並非易事。報導提及,有移民律師透露,決策層雖未明確收緊限制,但近幾個月官方處理護照申請的時間拖長,對資料要求更加繁瑣,同時把大筆資金轉移海外的方法正愈來愈少。
大陸富豪移民或為近年趨勢,隨著大陸富豪人數增長,移民人數也隨之增長。此前亞非銀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報告」顯示,2018年大陸移民海外的富豪數量達到1.5萬名,再創紀錄。2017年則是1萬名,大幅增長50%。
而富豪移民,意味帶走身家,也代表將大量轉移財富,該問題開始被大陸官方重視。今年3月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陳晶便提出要開徵「棄籍稅」,並修訂「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要完善放棄國籍者的稅收清繳、個稅徵管和徵管流程等。
而疫情封控或加速移民的決定。上海自3月封城以來,網路上針對移民議題的討論和搜索不斷上升,有關「潤」(英文run諧音,意指移民海外)一度成為大陸網絡最熱門的關鍵字。此前,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報導,一名在上海從事資產管理多年的金先生指出,他合作的移民顧問公司,在今年前四月接到的生意,已是過往一年的業務量。換言之,今年移民的案子,目前為止已經比起往年高出三倍。而且他估計還會更多。
據聯合國移民署最新發布的世界移民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中國大陸是第四大流出國,有1,000多萬華裔生活在海外。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