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061201

比學校人數 台大最多 南藝大最少

教育部昨天公布95學年全國大專院校及各縣市中小學學生最多與最少學校。165所大專有學生131萬人,以台大3.2萬多人最多,但公立大學生總數只約私校生1/3。學生最多最少的中小學都在澎湖,虎井國小只有9名、志清國中16名學生。


相較於大學生,私校研究生人數少得多,不到公立學校一半。教育部統計,交大、清大、中央、中山、陽明、台師大等拿到5年500億計畫補助的國立大學,研究生人數已超過大學生,以交大研究生比率最高,占學生總數近2/3;私校以長庚、元智大學的研究生比率較高。

95學年大專學生數只有台大學生總數超過3萬人;超過2萬人的有淡江、輔仁、文化、成大、逢甲大學,只有成大是國立大學,其他都是私校;多數公立大學的學生數不到1萬人,尤其教育大學幾乎都不到5000人;人數最少的公立大學是台南藝術大學,只有1456人。

技職校院部分,私校校數多,學生人數也多,最多的是南台科大近1.9萬人,其次是嘉南藥理科大、明新科大、朝陽科大、中國科大,都超過1.2萬人;公立科大學生數超過1萬人的只有屏科大、虎尾科大及台中技術學院,較熱門的台科大、北科大、雲科大都只有9000多人。

至於專校則持續萎縮到16校,只有台中護專、台南護專、台東專校是國立,連同科大、技術學院專科部,全國只剩15.3萬名專科生,以護專生最多。

(聯合報)
--
大學學費:明年最高擬調3~6千元

物價指數年年調漲,全國大專院校已醞釀明年(96學年度)調漲學雜費。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大學學雜費必須配合社會物價變動,才能確保高等教育的教學品質,研擬各校明年度的調整幅度應在2.4%到10%之間。

以國立大學學生每學期學雜費約三萬元左右計算,私立大學學雜費約五、六萬元,每位大學生明年最多將增加三千至六千元費用。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今天下午召開第五屆第四次理、監事會,將有15位理監事參加討論。李嗣涔表示,台大這兩年都沒有調整學雜費,但是每年物價指數約調高2.4%到2.5%左右,大學若要保持原來水準,學雜費調漲2.4%也是最低標準。

李嗣涔指出,大學競爭力要提升,必須持續投資軟硬體,若要提高大學教學品質,學雜費調整幅度還得要超過2.4%,最高不應超過10%。因此國立大學院校協會和私立、技職院校協會理監事達成共識,將在明年1月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提案,並將決議送交教育部核定。

面對外界反對大學高學費,李嗣涔認為,各大學應建立幫助清寒學生貸款、補助等措施,但學費必須調漲,大學才有資源提供清寒學生補助。他表示,學費調整是因應社會趨勢,不應每次要調漲學雜費就演變為政治拔河。

教育部高教司表示,對於學雜費調整指標簡化,教育部原則同意,但強調對於弱勢學生必須有更完整的配套機制。教育部會在大學校長會議提案提出後,再視調整幅度和內容進行核定。

(聯合晚報)
--
勞工若發生職災 都有錢可領

勞工若發生職災,有投保勞保者可申請勞保給付,未投保者可申請職災補助。

日前勞委會接獲民眾陳情,有勞工因勞保身分認定困難,發生職災後勞保局拒絕給予給付或補助。經申訴後,勞委會確認勞保局處理失當,要求勞保局依職災勞工保護法發給職災補助。

勞委會指出,這名勞工原在水果攤工作,在當地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後來他轉往機械工廠任職,卻未將勞保轉移到新公司,持續透過職業工會投保。職災發生後,勞工提出勞保給付申請,勞保局發現他投保資格不符,取消他的勞保資格,並拒絕給付。

後來勞工依職災勞工保護法提出職災補助申請,勞保局又以「事故發生時具勞保資格」為由,拒絕給予補助。也就是說,這名勞工在發生職災後,一毛錢都領不到。

勞委會接獲這名勞工陳情後,認為勞保局的處置很不合理。官員說,既然勞工在職業工會的加保資格被勞保局取消,法律面保險已失效,當然要認定該勞工未加入勞保,依法發給補助。

勞委會指出,民眾轉移投保單位,勞保年資仍可累計,不影響未來給付。勞工轉換工作時,應要求雇主依法投保勞保,發生意外才有保障。勞委會也要求勞保局,未來勞工若發生類似資格爭議,應比照這次個案辦理,不要讓民眾發生職災後還求助無門。

(聯合報)
--
地球熱化 下世紀前地球人死60億

提出「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的知名英國科學家羅夫洛克(James Lovelock)語出驚人,指地球溫度不斷上升,人類將難以生存,目前全球六十五億人口可能有數十億人死亡,下一世紀最多只有五億人能存活。

環境科學大師羅夫洛克廿八日演說時警告,人類製造和地球本身釋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飆升使地球暖化,會導致水源短缺、海洋大部分地區生物死亡,植物也無法生長,人類當然無法倖免。

羅夫洛克表示,五千五百萬年前,地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溫度上升攝氏八度,過了廿萬年才回復正常。他擔心,人為汙染會使同樣情況重演,但以人類目前的能力,情況已無法扭轉,只能夠拖時間,就像腎功能衰竭病人靠洗腎延長生命。

他更表示,地球暖化(global warming)這個形容詞已不恰當,應該要稱為地球熱化(global heating)。

羅夫洛克表示,過去至少發生七次如此大規模的氣候變遷,人類都適應生存下來,但這次,有能力遷移到避難地區或北極地帶的人,才有機會生存,可是到時大自然最多只能養活五億人。在此過程中,人類會進化。

羅夫洛克認為人類無力挽救地球,看法比英國官方悲觀。英國首相布萊爾上個月表示,人類還有十到十五年時間阻止暖化到達重大天災的臨界點。

蓋婭假說

羅夫洛克一九七○年代曾提出「蓋婭假說」,認為不是生物適應環境,而是生物的存在使地球物理與化學環境改善,後來科學界折衷認為,生物與環境共同演化,有如一個超大有機體,形成所謂蓋婭理論。蓋婭是古希臘神祇,被認為是大地之母、眾神之母。

(聯合報)
--
今年前11個月均溫 歷年來第二高

二00六年即將結束,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台灣地區天氣很特別,前十一個月平均氣溫是歷年來第二高溫,不過,夏季並無突出的高溫,秋冬季反而舒適。

氣象局以台灣地區十三個平地氣象站平均值為代表,今年前十一個月平均氣溫達攝氏二十四點六度,比平均值二十三點八度高了零點八度,為一九五一年來第二高溫,僅次於一九九八年的零點九二度。

氣象局說,今年的確很特別,夏季時並沒有特別突出的高溫,但一月、二月及十一月等秋冬季月份反而偏暖,加上聖嬰現象已開始發展,預測今年十二月也偏暖,所以今年全年平均氣溫會偏高。

雨 量方面,今年整體大致接近正常,但時空分佈不均勻,東部偏少,中部偏多,主要降水系統包括五月下旬至六月前半期梅雨滯留鋒面、四個侵襲台灣的颱風、三個外 圍環流影響的颱風、九月東北季風與南方低壓共伴影響,而八月份及十月份的海洋氣候不利降雨條件,分別使處於豐水期的西南部及東部出現明顯少雨。

綜合氣溫與降雨,氣象局認為今年算是相對風調雨順的一年。

(中央社)
--
入籍考試變難 新移民叫苦

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USCIS)30日公布明年1月起試行的入籍考試新試題。一如外界所料,新試題在理解與回答上,難度都大幅增加,合法新移民未來申請公民入籍考試時,將會有苦頭吃。

但USCIS表示,新試題放棄過去死記硬背就可以過關的框架,有助增加新公民對美國政府與民主價值的理解,加強愛國心。但移民權益團體強烈懷疑此一說法。

目前公布144道新考題,針對美國政治制度、民主價值、公民權利和責任、社會和歷史等題目廣泛出題。每題都有三至四個的可能答案,只要答對其中一個即可。

雖 然USCIS表示這些題目擺脫過去在多重選擇中用一兩個字就可回答的方式,但應試者必須對題目背後的相關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例如,目前「舊版」考試中 「白宮在哪裡」等簡單問題,被「美國憲法中『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的含義是什麼」等取代。提供華人入籍服務的紐約美東越棉寮敬老互助中心總監鄭石表示,即使美國長大的人,都未必能回答這樣深刻的問題。

USCIS 局長岡薩雷茲(Emilio Gonzalez)在30日的電話會議中強調:「這樣做的目的是擺脫過去靠死記硬背回答簡單問題的框架,使之變為更有意義的內容。」該局入籍處主任艾吉拉 (Alfonso Aguilar)也表示:「新試題鼓勵大家學習公民課程,更加愛國。」

USCIS稱自2000年以來就與相關學者、移 民團體、英語教師等專家研擬新試題。這套試題自明年1月起在紐約奧伯尼、波士頓、南卡查爾斯頓、科州丹佛、德州艾爾帕索和休士頓、密蘇里堪薩斯市、邁阿 密、亞州土桑、華州雅奇瑪(Yakima)等全美10個城市展開試行,大約有五千名志願者將以新試題應試。

新試題有144個有關歷史和政 府的問答、35個簡單閱讀和35個簡單寫作題目。USCIS明年初公布閱讀和寫作可能用到的詞彙。試行幾個月後,將縮減到與目前一樣的100個題目。 USCIS表示,在這段試行期間,將聽取移民權益團體等意見,再做整理改進,2008年春季在全美推行。

在華府的亞美正義中心移民部主任洪翠喜(Traci Hong)30日表示,新試題超越了讓新移民增加對美國政府「基本」了解的想法。她指出,變化幅度如此大的試行項目,選擇在上述10城試點,不全是移民重鎮的大都市,結果難免有失代表性。

在試行期間,應試者可志願選用新考題,若每答錯一題,當場可再回答一個舊試題來彌補。

如想了解新試題詳情,可到聯邦USCIS網站http://www.uscis.gov,下載參考。

(世界日報)
--
要當美國人 先考美國價值

美國公民暨移民局三十日公佈新的公民資格試題,其內容較著重美國價值與原則,而非歷史瑣事。該局發言人索希爾指出,明年將在十個城市先行推出新考題,在二○○八年全面實施新試題前,移民局將減少題目至一百道題。

目前應考美國公民資格者,理應知道一百四十餘年前美國總統林肯在內戰期間發表的解放黑奴宣言,不過幾年後,知道該宣言還不夠,還必須更深入了解美國內戰與其導致的問題。

移民局發言人索希爾表示,試題旨在讓應考者回答諸如民主或人權法案的真義,而非誰寫了美國國歌、美國國旗顏色為何。

她說︰「目的是讓公民資格考試更有意義,而非更難。」

新考題包括︰

◎美國為何有三權分立。
◎說出兩項僅限美國公民享有的權利。
◎說出兩個內閣層級的公職。
◎說出獨立宣言中一項重要的觀念。

雖然移民局立意良善,但部份移民權益團體憂心,應考者已承擔報考費大幅上漲至四百美元(約合台幣一千三百元)、考試過程拉長等問題,新變革恐又使應考者面臨新的刁難。

麻州移民暨難民權益聯盟等逾兩百二十個團體二十九日連袂致函移民局,表達該憂慮,他們擔心新試題尤其對教育程度不高者,將形成難以跨越的障礙。

(自由時報)
--
傳說…土地婆小心眼

台灣的土地公信仰,源自於人民對土地的感恩與尊敬,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遍佈各地,無所不在,是最基層的神明,職位相當於人間的村里長,成為鄉土守護神。

任教靜宜大學的民俗學者林茂賢說,土地公廟往往座落在荒郊野外,因擔心土地公太寂寞,民眾好意找個土地婆來作伴。
一般土地公廟未配祀土地婆,民家供奉的土地公,更是少見,主要在於傳說中的土地婆,心胸狹窄、非常吝嗇,慈眉善目的土地公,原本就是保佑人人富裕的神明,但土地婆擔心一旦人人富有,將來女兒出嫁時,便無人願意抬轎,時常從中作梗。

由於土地婆會在每月初二、十六日,固定回娘家,因此,商人就趁土地婆回娘家之日,趕緊向土地公祈求財利,便成為初二、十六日「做牙」祭拜的由來。

(中國時報)
--
愛滋廿年,有待再教育/楊惠中(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常務理事)

臺灣自一九八六年發現首例愛滋感染者迄今,已屆滿二十周年。今年愛滋感染者人數創下歷年新高,達一三二五五人(本國籍加上外國籍),但社會歧視與誤解未曾 稍減。二十年來,愛滋這樣的疾病挑戰社會中許多的制度;然而,卻似乎改變不了人們既有的心態與思維。在世界愛滋日的今天,值得社會檢討省思。

其實日前專業法官對「關愛之家」判定敗訴,而必須搬離社區的荒謬判決,最能凸顯台灣愛滋問題,同時宣告二十年來的愛滋教育徹底失敗。社會大眾的抗拒姿態依 舊固執,主管單位呼籲民眾接納包容之餘,似乎束手無策。民眾對愛滋的集體排斥,甚至獲得司法機關的正式背書,其後可能衍生之連鎖效應與來自各界更加理直氣 壯的歧視言行,似非危言聳聽。
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愛滋照護課程應納入(醫學)學校教育,且愛滋照護課程應納入醫護人員之在職訓練。

畢竟,愛滋病患並非僅限於「感染科」之疾病;尚與「一般人」相同,需要「其他科別」之醫療專業協助,以解除病痛或不舒適。正確之愛滋照護認知於可塑性較高 之學子教育中培育,應可免除許多不必要之恐懼與疾病汙名。而至今醫療人員大多表示只願意照護「不知情」之感染者;而非「所有」的感染者。這種選擇性歧視實 與醫療專業倫理違背。未來在醫護人員的在職訓練中,應加強愛滋等傳染病之認識,以避免自身之偏見具體落實於特定族群,造成醫病關係之緊張與信任破壞。

其次,衛生主管機關應充權(Empower),且資源應有效分配。

為何這二十年來民眾對於愛滋的恐懼、歧視依舊存在?為什麼民眾不能夠信任「最高」之衛生主管機關呢?顯然衛生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之作為--不應只是軟性宣 導;也非縱容病患歧視事件持續上演。愛滋病已二十餘年,衛生單位對於民眾所進行之「愛滋宣導」並未正面反應效果;主管機關為有效資源分配,尚需評估宣導前 後之差異;採取多元之宣導模式,以利傳染病之防治。

此外,社會上往往存在「高危險群」之迷思,但既然HIV得在「人類」族群中傳播,即根本不該有所謂的--「高危險群」之說法。或許,以「高危險行為」取代 「高危險群」之概念,較符合防治之動機。畢竟,細菌/病毒本身並無「眼睛」尋找特定之族群而寄生。縱使為達到控制疫情而採取「特定族群」之監視;其換來之 效果卻猶如「氣球效應」,反而錯失「全面防治」之利機,造成疫情於其他「非高危險群」擴散之可能性。

而感染者有其回歸社區之必要性;而不僅是延長壽命而已。倘若愛滋病患需利用醫療機構內資源,現今我國醫療社會工作者似乎也明顯不足以支應。

總的來說,愛滋病並非如同其他「法定傳染疾病」無確定之傳染途徑,加上衛生主管機關及流行病學亦證實並無需「隔離」之必要。因此,法規中將愛滋病列為「法 定傳染疾病」是否妥適?容有討論餘地。加上毒癮愛滋之患者具有明顯增加之趨勢,感染者於服刑或勒戒中之健康問題或得否取得醫療資源,主管機構--法務部, 仍不該懈怠其責。因現行愛滋防疫政策係為跨部會小組之運作,各單位應共同面對解決才是。

(中國時報)
--
潤肺藥材 兼養脾胃 挑選平價養生聖品

氣候轉冷,這時易出現喉嚨乾癢、咳嗽、大便閉結、眼乾等症狀,不一定只有秋天才能潤肺,冬天裡常感冒的人也可多吃一些潤肺藥材,像是白木耳、百合、白果 等,這些多是平性藥材,可多吃保養身體,除了潤肺外還可養脾胃,食欲不佳、腸胃不好的人也可吃,挑選時也要注意藥材品質。

誰該補 肺弱者兼養脾胃
只要是氣管弱、一感冒就咳不停的人,都可以把潤肺藥材當平常食療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較易有肺和氣管的問題。此外,中醫理論中說「土金相生」,土代表脾胃;金代表呼吸,所以養肺的食材同時也具有潤腸作用,而冬天腸胃弱者最容易出現症狀,所以補脾胃時更要養肺。

挑藥材 白木耳聞味道
台 北市中藥同業公會理事章紹武表示,以福建省、台灣產的品質較好。購買時一定要用鼻子聞一下,因有些會以硫磺燻過,會有刺鼻味的不建議買,或是買回後要煮之 前先浸滾水2到3分鐘,將水倒掉後再用乾淨的水煮。另外,挑選時也不建議挑顏色太白的產品,表示可能使用漂白劑,要選顏色偏淡黃的白木耳。

作用:滋陰潤肺、益胃生津。
適合:常口渴、腰痠腳軟、咳嗽的人。

乾百合看顏色
乾 百合為新鮮百合曬乾後的成品,挑選時應挑顏色偏淡黃色的產品,不要過黑,也不要過白,過白代表可能會有漂白劑;過黑可能已發霉。章紹武說明,乾百合有2 種,一種是龍牙百合,體型較大,以蘭州省的品質較好,多做為一般食用;另一種是寶慶百合,體型較小,以湖南省的品質較好,多做為藥用。無論是哪一種,建議 要煮之前都先用滾水燙5到10分鐘,撈起後再用乾淨的水煮。

作用: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適合:肺弱易咳嗽、常心煩失眠的人。

淮山片要有粉
淮山就是乾燥後的山藥,以河南南部秦嶺產的品質較好,挑選時建議選擇摸起來會粉粉的產品,並可稍微折斷聽聲音看是否清脆,聲音清脆表示未吸收過多濕氣,較新鮮。章紹武提到,挑選淮山時也可選形狀完整、顏色粉白的產品,不要過黃或發黑,買回家後要冷藏保存,以免生蟲。

作用:滋補脾胃、潤肺、促進營養吸收。
適合:常常覺得疲倦、久咳不癒的人。

白果挑亮黃色
白果就是銀杏果,在中國東北、日本、韓國都有,日本品質最好,但價格高。新鮮白果顏色較偏黃白色,大多用做食療;中藥行賣得為乾燥後產品,顏色多偏亮黃色,大多做藥用。挑選時建議挑顆粒大小差不多、顏色亮黃的產品,不要選有破損。

作用:止咳、定喘、補腎固肺。
適合:久咳不癒、體虛哮喘的人。

杏仁選形狀完整
中 國人用的杏仁和歐美地區的杏仁果不同,中國人用的杏仁又分成南杏和北杏。南杏較甜,又稱甜杏,以食用較多,以甘肅產品質較好;北杏較苦,又稱苦杏,多做藥 用,以中國東北產的品質較好。苦杏仁食用不可過量,否則可能會中毒,一次用量約1到3錢。挑南北杏,可選聞起來有清香味、無刺鼻味,外觀完整無破碎,顏色 偏黃白色。

作用:甜杏一般做食用性質較多;苦杏仁多用於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適合:體力透支、痰多、腸燥便秘的人。

選新鮮最好
購買要以新鮮為考量,顏色偏暗、聞起來沒藥材香味,就代表不新鮮了。

小心使用量
杏仁、白果要特別注意使用量,一次不要吃太多,否則恐造成呼吸急促等不舒服的症狀。

(蘋果日報)
--
正視婦女兒童愛滋病問題/ 楊惠中(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常務理事)&吳卓翰(前台北縣衛生局檢驗課課長)

還記得,澎湖在十多年前曾發生一名國小學童因輸血感染愛滋嗎?因疾病曝光後,全班的同學與家長擔心受傳染而拒絕與該學童一起上課,僅剩下這名學童與班導師。

時間過得飛快,這名「學童」已高職畢業了。但又為何提及「他」呢?因為,類似的情形,事隔十多年仍屢見不鮮。近日「關愛之家」受社區排擠即是典型例子。

忽略疾病女性觀點
據 教育部先前委託國立陽明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調查全國161所大專校院,共有122所學校回覆,其中43%的學校不曾設計有關愛滋病的課程與活動, 80%以各種不同的名稱明訂愛滋學生管理條例(例如:於校規或招生簡章中,規定學生若感染愛滋病須退學、休學、退宿、不得入學校餐廳、只能住單人寢室 等),更有高達「98%」的學校採取勒令休學或定期停學之規定。

根據疾病管制局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台灣地區的愛滋感染者總數已高達 13,255人,其中本國籍男性感染者佔93.04%;女性感染者則佔6.96%。這是否代表著女性為愛滋的絕緣體?愛滋防治的對象是否只局限於男性/同 性戀?或許,傳染疾病的預防/控制若只須處理「性別」問題,愛滋病的防治/宣導將會化約成為輕而易舉之事。

然而,兩者相差甚遠的數字之懸殊,並非代表著台灣地區的女性並未受愛滋病波及;相反的,這項統計報告顯示卻透露整個社會長期忽略了女性在疾病中所應具備「女性觀點」的性別對待/照顧思維。
女性感染愛滋的人數真就如此「慶幸」嗎?許多女性感染者是經男友、丈夫等固定、「單一」性伴侶所傳染,因此從未思考過自己可能感染愛滋的問題。

大 多數的台灣民眾,尤其是女性,深信只要維持「單一、固定」的性伴侶,就可成為愛滋病的絕緣體。因此即使身體出現異狀,也不曾思考感染愛滋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聯結性,自然也就不曾進行篩檢、或就診,當然女性在統計報告顯示會如此「幸運」!又男性在兵役年齡會進行一或二次全國性的體格篩檢(當然包括愛滋檢驗); 女性於此並無全國性的身體檢查,加上長期對自我身體的不重視,因此疾病管制局每個月的統計報告顯示,女性感染愛滋的人數,其安全性「似乎」遠大於男性!

取得資訊飽受壓力
當 女性對自我的身體有所覺察,希望取得進一步與愛滋相關資訊時,她們須要面對的則是一連串的社會壓力;許多女性難以承受社會文化的「有色」眼光,因為整個社 會要求女性對於「性」的保守美德,無形地箝制了女性對於自我身體的掌控與及時照護,當社會期待女性作為一個「貞潔」、「保守」的主體時,女性愛滋感染者被 賦予「放蕩」、「不檢點」和「濫交」的負面印象。只因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病的知識,仍與「不正常的性行為」作為高度連結的疾病,承襲著男性主導的社會思維, 女性與愛滋病的相關性是不能被社會接受的,那將代表女性對父權控制的忤逆。

女性/兒童與愛滋已是21世紀的重要議題之一,在考量愛滋病的相關處境之時,女性的特殊性是不應該被忽略的。「澎湖學童」亦絕不會僅是特例,政府和社會應察覺這樣的關鍵,發展出適合女性/兒童的愛滋宣導教育;增強愛滋篩檢對女性/兒童的友善環境。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