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061221

權威期刊《科學》 質疑我教授論文造假

權威專業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最新一期以本周新聞的重要版面,刊出我國中興大學生化 所教授張邦彥投稿到細胞(Cell)雜誌的論文涉嫌造假;這篇文章已在國內學術界廣泛流傳,許多學者擔心,未來台灣學者的學術道德將受質疑,這些頂尖學術 期刊將不易再接受純台灣本土團體的論文,得向國外研究機構「靠行」。
張邦彥這篇名為「發現細菌基因轉錄起始因子作用」的論文,發現一段名為sigma的基因,可在不需RNA聚合酶的幫助下,結合並打開DNA;細胞雜誌曾稱,它改變了目前科學界對基因轉錄方式的認知。

不 過,科學雜誌本月十六日刊出批評文章之後,即在國內學術圈被一再轉寄,並稱為「台灣版的黃禹錫事件」。南韓的複製先驅黃禹錫在科學雜誌上登出的文章,被自 然(Nature)雜誌抓包造假,被南韓人批為「國恥」,不但整個研究團隊學術信譽掃地,此後,南韓其他學者在國際學術場合也常被指指點點。

本 期科學雜誌則指出,中興大學在十月廿日出版的細胞雜誌中發表一篇有關微生物的論文,當地媒體還為他們喝采,指出這是在這分深具名望的期刊中,第一篇登出純 為台灣本土研究團隊提出的研究報告;還有媒體引用校長的話說,「這項發現改寫了教科書」;但這項所謂本土的研究卻不成熟,在一些網路匿名者對此研究報告中 的圖片提出質疑後,該校的調查委員會已經建議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張邦彥撤回這篇論文。

文中指出,這項匿名質疑是由一位美國的中國大陸學生提出,他質疑報告中第二張圖片中數十行蛋白質片段看起來是重複複製再貼上的;另一位在網上提出質疑者也表示,第二張圖曾經過電腦軟體修改。

文中還說,在一篇由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趙裕展給科學雜誌的電子郵件中,稱此事件為「不幸的案例」,但趙裕展仍稱張的團隊提出了一套可重複驗證的資料,顯示他們的研究結果是正確且可重現的。

看在國內一些學者眼中,卻覺得整起事件大有蹊蹺。

曾以「嚴重藥物過敏基因發現」,投稿到自然雜誌的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鐘文宏說,一般數據或文字出現小錯誤,常在數期之後的同雜誌以「勘誤」單元刊出,像這種被其他知名雜誌以新聞方式報導的案例,十分少見。

因此,不少國內學者擔心未來的研究論文,將更不易為頂尖學術期刊接受,希望國科會能出面查明此案。「這絕對會影響到台灣學術界的聲望。」鐘文宏說,「就像現在國際期刊編輯,一看到韓國的幹細胞論文投稿就怕了。」

張邦彥:對自己論點 仍有信心

中興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教授張邦彥昨天表示,學生製作圖檔時犯了疏失,他一切概括承受,對自己發表論點仍深具信心,「請多點時間讓我證明!」

張 邦彥在今年十月發表「原核生物RAN聚合酶轉錄起始因子中的α功能特性」,指出生物由蛋白質構成,全球首度確定突變的α因子可單獨作用,為基因製造蛋白質 的關鍵點,該研究成果登上生物學國際雜誌「細胞」(Cell)。日前被大陸學者指控該研究一張蛋白質反應圖片經人為修改,質疑研究造假。

張邦彥與校方調查後發現,執行實驗的學生在準備圖檔時,直接在原始數據檔中進行標示,造成部分研究數據的原始檔案不齊全。張邦彥在十二月七日主動向Cell雜誌撤回報告。

「很痛心,真得很痛心!」張邦彥昨天表示,全心投入研究十餘年,穩扎穩打地作研究,卻因學生的關係,不僅個人難過,也讓學校、國家蒙羞,「學生的錯我來承擔,對研究論點仍具信心,請外界別再炒作這議題,給我充分時間,進一步研究證實給大家看。」

(聯合報)
--
過度依賴GPS 大腦會變鈍

英國「獨立報」報導,衛星導航系統也許方便,卻會因為不必動腦筋而讓大腦變鈍。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對卅五位倫敦計程車司機和公車司機的腦部進行掃描,比較結果發現,所有計程車司機腦部掌管記憶的腦細胞都比較多。

計程車司機大腦海馬區中、後部都比公車司機大,腦灰質也比較多。這是因為計程車司機要記住倫敦兩萬五千條街的街名和所有觀光景點的方位,而公車司機只需依循固定路線;計程車司機的腦部為了儲存大量資訊,細胞數量較多。

過去實驗已發現,兒童學習音樂或語言會促進腦部發育。這項研究則首次證明,成年人的腦部也會因特殊的需要而生長。

倫敦大學學院的艾蓮娜‧麥奎圭爾博士說:「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可能對腦部產生重大影響。計程車司機腦部海馬區灰質所以會增加,是因為他們要記住大量資訊。」

使 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會讓腦筋生鏽並非危言聳聽,英國最近發生一起救護車烏龍事件可為佐證。倫敦附近的艾塞克郡一輛救護車接送病人轉院,距離不到廿公里,理 應在廿分鐘之內趕到。結果救護車在路上足足繞了三百廿公里,在曼徹斯特轉了一圈,八小時之後才抵達醫院。救護車司機說,他們只是依照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指點 的路徑行駛,錯不在他們。英國報紙在報導時大嘆,科技固然偉大,常識和思考能力同樣重要,不要一打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就把腦子關掉。

全倫敦執照 須熟25000條街

要在英國倫敦開計程車,必須通過嚴格的「知識測驗」,其中包括一次筆試與許多次一對一面試,全程所需時間約兩年到四年。

一八六五年開始施行的「知識測驗」規定,欲取得「全倫敦」計程車駕駛執照的人,必須熟記倫敦市中心「查令十字」方圓六英里(將近十公里)之內的兩萬五千條街道名稱,也必須對倫敦市區其他主要幹道有基本認識。沒有「全倫敦執照」,就不能在倫敦中央區或希斯洛機場載客。

倫敦公共運輸局表示,「全倫敦執照」的考照人必須對倫敦有「徹底的認識」,包括街道、廣場、醫院、旅館、政府機關、宗教建築、學校、餐廳的方位,才能以「最直接的路線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如果計程車駕駛不想取得「全倫敦執照」,還可選擇另一種「郊區執照」。持照人只能在上述「方圓六英里」以外的十六個小分區合法載客。

(聯合報)
--
科莫多蜥蜴富蘿拉 處女生子

24日晚上,英格蘭北部切斯特動物園全體人員要準備聽牧羊人在曠野報佳音、三賢來朝,以及切斯特夜空出現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

耶誕節前後就會生

別搞錯,他們不是在馬槽邊等耶誕,而是等「蜥誕」。佳音則如假包換:一隻科莫多蜥蜴處女生子,孵化期可能就在耶誕節前後。不過,園方說,信徒可以放心,生出來的七隻小蜥蜴不會取名耶穌。

八歲的富蘿拉一歲那年,被從印尼的科莫多島帶到切斯特動物園。蜥蜴四到五歲才性成熟,富蘿拉向來只和妹妹妮西同住,從未和雄性相處,更別說交配,今年5月,富蘿拉生下25個蛋。雌蜥蜴未交配而生蛋,並非天大怪事,但那些蛋通常未經授精,不會發育成胚胎。

園方慎重,把那些蛋擺進孵卵器,其中一半看起來像真的蛋,顏色白皙,蛋殼硬實。

怪事還在後頭,三個蛋破了,科學家看見血管,還有小小的胚胎,立即將那些蛋、富蘿拉的身體組織採樣,連同一隻雄科莫多蜥蜴的組織採樣,送往利物浦大學化驗,以便確定孩子的來歷。檢驗結果,蛋裡的DNA都是富蘿拉的。她有七個寶寶即將破殼而出。

科學界興奮透了

未經雄性授精的處女生殖,科學名詞叫「孤雌生殖」,包括爬蟲類以及魚、黃蜂、芽蟲在內,自然界約70個物種有此現象,但科莫多雌蜥蜴自己產卵兼授精,一身兼為父母,卻是科學界首次見識,動物園人員興奮到不行。

倫 敦動物園有一隻圈養成長的科莫多雌蜥蜴桑嘉伊去年生下22個蛋,其中四個今年成功孵出,但桑嘉伊兩年半前曾接觸一隻雄蜥,園方心想她大概珠胎暗結,把精子 藏在身上,後來完成授精而生蛋。但富蘿拉證明孤雌生殖後,科學家回頭檢驗桑嘉伊,發現她四個孩子的DNA全是她的,這才確定科莫多蜥蜴有孤雌生殖現象。

找不到男友自己來

桑嘉伊後來和雄蜥蝪交配,另外生下一批孩子。專家說,這說明科莫多蜥蜴可以孤雌生殖,也可以兩性生殖,「找不到男朋友,就自己想辦法」,十分有趣。

科莫多蜥蜴是全球最大的蚚蜴,蛋只有十公分大小,但寶寶一孵出來就有45公分,從沙坑裡鑽出,上樹吃昆蟲、鳥蛋,成長後最長有三公尺。目前野外約有四千隻。

科莫多蜥蜴 史前恐龍後裔

科莫多蜥蜴富蘿拉在英格蘭切斯特動物園傳出處女生殖,一夕聞名遐邇。富蘿拉的老家在印尼科莫多島,該島位於峇里島東方約370公里,是科莫多國家公園的一環,1980年由聯合國納入世界遺產名單,也是旅遊勝地。

科莫多蜥蜴,英文是「科莫多龍」 (Komodo dragon),據考是史前恐龍後裔,目前是地球上最大的蜥蜴,體格短則二公尺,長逾三公尺,模樣魁梧。

科 莫多龍平日徜徉陽光底下,其實動作靈敏,攀岩、爬樹、游泳樣樣精通,經常口吐黃色舌頭,氣勢森然嚇人。嗅覺器官主要在吻部上方,聞腐肉氣味於八至十公里開 外。其利牙是鋸齒狀,有60顆,結構類似沙魚,頻頻更新。頭蓋骨柔韌,一口能吞奇大的一塊肉。由於平日以腐肉為主食,嘴巴和唾液裡全是致命細菌,捕捉活生 生的大型哺乳動物時,利牙一咬,獵物瞬時敗血喪命。

(聯合晚報)
--
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 巨蜥處女身 生下一窩小寶貝

位於英格蘭北部的赤斯特動物園,過幾天可能會寫下一個特別的耶誕節故事:園方人員將親眼見證何謂「童貞女生子」(Virgin Birth)。只不過這樁事件並非神蹟,而是生物界的罕見現象;主角更不是聖母與聖嬰,而是一頭雌性「科莫多巨蜥」與牠的八個寶貝兒子。

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俗名「科莫多龍」,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赤斯特動物園養了一對科莫多巨蜥姊妹,芳名分別是「佛蘿拉」與「奈希」。姊姊佛蘿拉今 年五月產下廿五個蛋,園方人員將其中看起來較健康的十一個放進孵育器,後來三個蛋破損,檢驗之後發現裡面有巨蜥胚胎,顯示這批巨蜥蛋已經有了生命。

孤雌生殖 科莫多龍頭一遭

問題來了。芳齡八歲的佛蘿拉至今仍是小姑獨處,而且守身如玉,從未讓公巨蜥一親芳澤,怎麼可能產下有胚胎的蛋?今年四月,倫敦動物園一頭借自法國的科莫多 巨蜥「桑格愛」也出現類似情形,未與公巨蜥交配就生下四個寶寶。動物學家推測,這是罕見的「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雌性動物未經 雄性授精,就讓卵細胞發育為胚胎。

科學家早已知道有幾種蜥蜴與其他物種會進行孤雌生殖,但科莫多巨蜥從未留下這方面的紀錄。園方將佛蘿拉的蛋送到利物浦大學,進行DNA鑑定,結果證實這十一個胚胎的染色體都來自佛蘿拉,確定是孤雌生殖的產物。相關論文刊登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周刊。

由於公科莫多巨蜥的性染色體是「ZZ」,雌巨蜥是「ZW」,而且不存在「WW」的組合,因此八個寶寶清一色是雄性,且可能會在耶誕節前後誕生。動物園主管布禮打趣說:「我們會注意看有沒有牧羊人、三位博士,和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

小巨蜥 長大會與母親交配

母科莫多巨蜥為什麼要進行不利於基因多樣性的孤雌生殖?英國動物學學會爬行類專家吉布森說:「想像你是一隻母科莫多巨蜥,住在狹小島嶼組成的群島上,有一 天遇到暴風雨,被捲到汪洋大海,最後在另一個小島登陸,可是當地沒有其他科莫多巨蜥,妳過了兩三年單身生活,自然會選擇孤雌生殖。」有學者推測,以這種方 式誕生的公巨蜥長大後會與母親交配,很快就會建立新的巨蜥族群。科學家將展開田野調查,看母科莫多巨蜥在大自然環境中,是否也會偶爾自立自強,讓公巨蜥自 嘆無用武之地。

(中國時報)
--
恐耶症候群 英耶誕氣氛急凍

耶誕腳步雖逼近,但英國許多學校或企業因忌諱冒犯其他信仰民眾,相繼採取措施,淡化耶誕歡慶氣氛,媒體也推波助瀾,幾乎每天累牘報導「政治正確」人士的「嘉言」,在「恐耶」烏雲籠罩下,今年英國的冬天顯得清冷。

校園不准出現耶誕賀卡

應 景的賀卡、飾品必然淪為恐耶心態抵制的對象。英國一所學校不准班級出現耶誕賀卡、法院判決某一住戶僅能以數個亮燈妝點家宅;此外,傳統耶穌降生戲劇紛紛替 換成雷鬼曲風的耶誕頌歌,北英格蘭羅瑟漢姆的一所學校,不敵為數不少的穆斯林居民壓力,決定由按照伊斯蘭律法屠宰的火雞與雞肉,作為今年的耶誕佳餚。

七成四企業不准有耶誕樹

企業界也無法倖免,七十四%的英國公司表示,他們不准工作場合出現金色絲帶、耶誕樹等節慶飾物。部分公司以「佳節愉快」取代「聖誕快樂」的問候語。

去基督化慶典趨勢反彈大

事實上,英國媒體向來偏好「不過耶誕節」的相關新聞,凡鼓吹去除節慶中基督相關意涵的論調,皆能贏得報導。一九九八年,英國第二大城伯明罕當局為讓不同信仰者共襄盛舉,將耶誕節更名為「冬節」,是觸發去基督化慶典趨勢的例證之一。

然而,處處掃興,也引起反彈;下議院議長史卓按捺不住發難說,這真是「政治正確胡扯!」他表示︰「我從未見過有基督徒會不願承認猶太人的贖罪日、穆斯林的開齋日、宰牲節或印度教的排燈節,我也沒碰過有穆斯林會否認我有慶祝基督降生的權利。」

內政大臣芮德則對包括英航禁止一名地勤人員配戴十字架項鍊等舉動批評是「瘋了」。他說︰「就像絕大部分人民,我厭倦這類告訴你不得在英航掛十字架項鍊、不得點綴耶誕、不得稱耶誕節為『耶誕節』等瘋狂的『政治正確』。」

穆斯林社群將招致反效果

致 力宗教對話的「基督徒與穆斯林論壇」指出︰「凡有人輕率的以宗教多元事實,作為英國社會去基督化的藉口,不啻變成極右派份子的招募推手。如同過往殷鑒,這 股風潮尤其將使穆斯林社群蒙受嚴重的反效果。」論壇強調︰「媚俗化宗教慶典的企圖本身,就是對基督徒與穆斯林的冒犯。」

這樣的論點也獲得「世界印度教會議」的支持,該組織聲明,若有企業主以害怕觸怒其他信仰者為藉口,不去為耶誕節佈置辦公場所,將令人大失所望。

(自由時報)
--
熱呼呼 莫斯科等不到銀色耶誕

十九日狂飛亂舞的片片雪花,挑弄著雪城莫斯科居民;但二○○六年的冬天卻還沒到來,莫斯科人心情壞到極點。「我想看雪,我想要新年的感覺,」路旁的手套小販馬克霍夫斯卡亞說,「這種冬天討厭死了,我一點也不喜歡。」

莫斯科十五日的氣溫為攝氏九.三度,遠高於均溫零下五度,十九日雖降下本月的初雪,但這樣的氣溫不會維持太久,週末前,溫度預料會再度升高到零度以上,與去年經歷一九四○年以來最冷冬天、氣溫跌破零下四十度的情況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

英 國氣象局的初步數據顯示,自一六五九年英格蘭開始記錄天氣以來,就以二○○六年最溫暖。瑞士的樹木也一反冬季常態冒出新芽,阿爾卑斯山區低緯度的滑雪勝地 綠草如茵。奧地利氣象與地球動力學中央研究院的氣候學家柏恩說:「目前是阿爾卑斯山區一千三百年來最溫暖的時期。」柏恩研究發現,十世紀與十二世紀也有過 類似的暖冬,但現在溫度更高,未來勢必會更溫暖。

即使是長年冰封的西伯利亞也不能倖免,首府新西伯利亞溫度升高到零下三度,遠高於均溫零下十六度。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立陶宛的維爾紐斯、華沙、布達佩斯、柏林、維也納等地,都還在引領企盼白雪的降臨。

通常十二月早已一片銀白、均溫在零下八度到零下五度之間的瑞典,因缺雪而取消學校的年度冬季活動日;甚至連冰島也要快不能名副其實,氣象預報指出,今年雷克雅維克的聖誕節,將是大雨滂沱的十度天。

(自由時報)
--
無線上網 全台有2538個地點 網友接力製作地圖 輕鬆搜尋

網友接力分享全台無線上網地點。Qon網站今年4月起至今,蒐集全台2538處無線上網地點,連離島無線上網處也有網友分享;其中台北市可無線上網處佔分享總數7成,台中市、高雄市各1成多。學者認為無線上網是未來趨勢,此網站發揮資源共享精神,但中南部需再多加油。

資源共享
在網站中搜尋全台「地址、地標名稱或經緯度」,就可看到電子地圖標記網友分享周遭的無線上網處,包括無線上網店家、地址、電話甚至電源插座位置等,網友接力每天更新、修正、分享新地點,已逾7萬人次瀏覽,每天最多逾500人次瀏覽。

網站負責人呂先生受訪時說,網站幾乎依賴網友主動分享,現仍以台北、台中、高雄3大都會區為主。網友均肯定內容實用。網友楊小姐說:「除了找免費無線上網地點,還方便查電子地圖。」網友法蘭克指網站立意佳,可更掌握各地無線上網處。

北市布建率可達9成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所所長陳安斌說,「人人有網可上」是網路最佳使用模式,各縣市應學北市多建置免費無線網路。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翟本瑞說,美國已有個人分享頻寬、建立無線網路構想,各大學及縣市政府基於公有資源分享概念,更應擴大無線網路區域。

台北市無線網路布建率可望今年達到9成;台中市年底將達5成,後年朝9成邁進;高雄市2年前建置「無線網路共用平台」,但今年3次驗收及改正均未合格,高雄市民尚無法享受到官方無線上網服務。

台南市現以火車站、文化中心、安平景觀區為無線寬頻網路示範區,未來將建立大台南無線寬頻漫遊機制;金門縣上月已啟動全縣無線網路建置。

無線上網哪裡找
網站內容:網友陸續分享全台無線上網地點,現有2538處,包括免費1195處,付費1299處,尚待確認付費與否的44處
瀏覽人次:已有約71000人次瀏覽,每天逾500人次瀏覽
網址:www.qon.com.tw/hotsearch

(蘋果日報)
--
論文索引 成學界緊箍咒/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什麼是SCI、SSCI、A&HCI?一般人可能認為與其無關,但這已成為身在台灣學術圈的師(博士)生們,一種揮之不去的夢魘與魔咒。

不 知曾幾何時,身為學術龍頭的台灣大學及國科會,對於學者的聘任、升等、考核、計劃的核准,就以當事人出版在科學引文索引(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SSCI)、及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HCI)為依據,龍頭學校的此一措施,讓各校及附屬於政府相關行政部門的研究單位,也起而效之,論文只 要出版在這些索引上,「中獎」機會就越大,管它是阿貓阿狗刊物。

索引偏重自然科學
當初制定以論文出版在這些索引上的人們應當知道,這三種索引是美國湯普森科學公司,為了讓研究社群得以方便找尋、傳遞有關專利、科學及技術進展的一種資料庫,然而搬到台灣之後,我們卻將這種以商用為主的搜尋資料庫,視為圭臬、供奉如神明、審視如經書。

以 2005年的紀錄來看,SCI所收錄的期刊有14,078種之多,SSCI則有1,944種,A&HCI則只有1,152種,由此顯見,資料庫所 收錄的刊物是以自然科學為主,特別是醫學與理學,因為自然科學的共通性較高。然而社會科學領域疆界性是很高的,每一個國家與社會有其面對的困境與特殊需要 解決的問題,因此當我們費力完成台灣彰化伸港某一環境污染問題後,將Shen-Kung投至這些索引上的刊物時,這些I級刊物是不會有興趣的。

此 外,我們將這些索引說成是國際性,其實也過於誇大,收錄在這些索引上之刊物要件之一,是要以英文撰寫,對於不屑以英文撰寫論文的歐洲人士,必然也少以英文 撰寫自己國家的社會相關議題,於是,要透過這些索引中的論文得知歐洲甚至是亞、非、中南美洲國家的機會是相對少的。這些索引基本上是北美洲國家、最多是英 語系國家的資料庫。

用途走偏影響政策
此種制度的設計影響個人的升遷、聘任尚屬事小,此種制度其實已一點一滴讓台灣的研究人員導向短線操作,也迫使台灣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的研究越來越明顯的傾向實驗室化,沒有人要花費數年進行育種、分類。

這 種制度影響所及更令人擔憂的是,政府一些部會所屬的研究單位,也是以發表多少I級文章為考核標準。我曾參與某部會的四年中期計劃審查,計劃書寫得簡直不堪 入目,建議該單位要大幅修改,然主管之一卻傲慢的說,他們每年的「研究業績」是要寫三篇SCI論文,而這些成果是否為該單位政策推動的基礎研究,卻是無人 聞問的。此批計劃在四年中政府要花上數百億元,學者專家的研究怎會與一般人無關?

在經濟界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一篇文章登在《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在美國可以躺著睡三、五年,但AER在2005年都不在這三種索引上。

學術隔行如隔山,為了管理方便,學者們無法、不願、不屑、無心體察彼此研究的貢獻與重要性,但1、2、3、4、5…的數數,就便宜行事成了大家共同的語言。

(蘋果日報)
--
黑莓族 網路怪病典型 沉迷上網「就連葬禮也克制不住」

《新科學人》雜誌將出刊的聖誕特輯,羅列沉迷網路搜尋、收發電郵和下載歌曲者,會產生哪些怪症與癮頭。

這 份網路病名單上最值得注意的是「黑莓族」(Crackberry),日前被韋氏新世界大學字典選為2006年度新字,泛指所有含鍵盤的掌上型科技設備,如 PDA、或使用該設備的人。「黑莓族」一詞源自可隨時上網與收發電郵的黑莓機,《新科學人》戲稱:「現代主管的詛咒是,就連參加祖母葬禮仍克制不住要查看 黑莓機。」

其他網路病還有「自我搜尋」,患者常上網搜尋自己的名字,瞭解自己名聲如何;「部落格暴露狂」患者透過網路揭露個人隱私;「網路跟蹤癖」利用網路搜尋老朋友、同事、或初戀情人的近況。

「化身大法」盜用身分
「窺照癖」愛點閱陌生人的網路相簿;「維基癮」者沉迷編輯線上維基百科;「下載歌曲症候群」患者瘋狂下載歌曲,尤其是70年代之後俗氣的抒情搖滾。

此外有愛分享影音檔的「YouTube自戀狂」、擁有網路藝名甚至盜用他人身分的「MySpace化身大法」、熱中製作酷炫網頁的「Powerpoint狂」、以及無法克制搜尋衝動的「資訊狂」。

最後還有「網路郎中」,維基百科定義為:「利用網路收集醫學健康資訊的行為」,《新科學人》解釋:「頭疼和疹子同時發作?上網多查查就知道鐵定是癌症。」誇張形容此類過度焦慮的患者上網查病後,都以為自己得了癌症。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