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61217

暖冬?客家諺語:「立冬晴,一冬晴」

長期鑽研客家諺語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副教授何石松,以「子竹高過娘,一冬暖洋洋」等客家諺語,驗證今年是個暖冬年,就算寒流來襲,時間短甚至冷度不足;不過「九月雷聲發,旱到明年八月八」,讓他憂心明年恐有旱象。


「只要懂得觀察生活周邊的自然現象,再配合流傳數千年的客家諺語,你也能是個氣象專家。」何石松住在桃園縣中壢市,前幾天他前往中壢郊外龍興里一處竹林,觀察植物異常生長情形。

何石松說,今年還有很多植物未按時序開花或落葉,例如農曆十二月底至正月間才盛開的桃花,受到暖冬影響已開花,農曆春節前後開花的螃蟹蘭,也提前兩個月開花,發財樹及粉撲樹也因暖冬,應落葉而未落葉。

其他印證暖冬的客家諺語,如「立冬晴、一冬晴」,今年立冬之日放晴,象徵今年晴天多於雨天,氣溫自然偏高;「冬至在月頭,無被毋使(不必)愁」,今年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初三,象徵冬暖如春,即使沒有棉被也不用愁。

客諺「雲遮中秋月、水打元宵夜」,「八月十六雲遮月,年來預防大水沒」。何石松說,今年中秋一連幾天好天氣,皓月千里,要提防明年恐有旱象。

何 石松說,他還觀察到今年農曆九月廿八日晚上(國曆十一月十八日)下起大雷雨,客家諺語「九月雷聲發,旱到明年八月八」、「九月孤雷發,大旱一百八」;農曆 十月初一又雷聲大作,「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冬天打雷,是不好徵兆),明年可能乾旱或有流行疫病,大家千萬不要漠視大自然的警示,應及早因應準備。

(聯合報)
--
台灣暖冬 蚊飛、蛙鳴、鳳凰花開2次

受到全球暖冬的影響,台灣地區到了12月中旬才出現第一個強烈冷氣團,很多人今年第一次穿上大衣,且威力比預期還小。

「冬天怎麼這麼熱?」「冬天怎麼還這麼多蚊子?」都已經12月了,早該冬眠的蛇還出來曬太陽及覓食,動物園裡的蝴蝶仍在翩翩地舞,夏蛙還在叫,南部許多民眾晚上熱得要開冷氣。

今年最暖的秋天陽光燦爛,入冬以來也多為20度以上,對怕冷的民眾來說既詩情畫意又舒服,但看在專家眼裡卻憂心忡忡。

●繡眼畫眉還在繁殖

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姚正得發現,屏東山區居然到現在還有繡眼畫眉的幼鳥。他說,繡眼畫眉的繁殖期是每年的3月至8月,繁殖期已經很長了,但今年更長到11、12月還在繁殖。八哥繁殖期是3到7月,也是到現在都還可看得到剛生不久的幼鳥。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則發現,台大校園裡的鳳凰樹今年開了兩次花,分別在6月、9月。他說,鳳凰樹是一年開一次,都在6月開,但今年多了一次。

●溫度高病媒蚊不死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每年冬天氣溫只要低於7度,蚊子就會死光光,但今年全台還沒有出現7度以下的低溫。已有公衛專家擔心南部的登革熱病蚊,今年有可能會過冬,只要病媒蚊過冬,經過一個冬天的孳生,明年夏天登革熱疫情會更加嚴重。

●蟒蛇蠕動忘了冬眠

台 北市立動物園的蝴蝶也被天氣搞得錯亂,不知道冬天已經到了,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說,往年此時蝴蝶館網室內的蝴蝶早已纏繭過冬,但今年入冬後溫度還高達廿幾 度,原本活躍在夏季的鳳蝶,前幾天還在採花蜜;在冬天不該叫的澤蛙還「嘓、嘓、蟈」的叫,熱帶雨林區的蟒蛇仍懶洋洋的在蠕動,似乎忘了該冬眠了。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台灣越來越熱,其中又以台北最為嚴重,1990年至2004年夏季平均氣溫為28.9C,預測到了2050年,夏季平均氣溫將突破攝氏30度大關。

●近來每10年增加0.24度

在台灣地區平均增溫率方面,1950年至2004年之間,每10 年增加了0.15度,其中又以1976年至2004年間最為明顯,每10年提升了0.24度。

如果以超過35度的每年天數來計算,1990年平均天數為22天,預估到了2020年,天數會增加至40天,到了2050年則為54 天,2090年則有77天。

●病原增加植物易死

例如,最近就有不少台灣山區出現冬天花開滿山谷的奇景,雖然吸引了不少遊客,但卻可能改變了品種,以致病原增加,植物更容易生病死亡。

暖冬生活提醒你

1.爬山最好仍要帶棍子,以防草中竄出沒冬眠的蛇。
2.注意門戶要關好,院子不要有積水容器,因為蚊子沒比夏天少多少。
3.厚重大衣或皮草不要多買,以後用到的機會不多。
4.想出國賞雪,最好多問問到底下雪沒,雪有多厚,免得敗興而歸。
5.不要當垃圾製造機,隨時作好環保,節約能源,以免子孫連可立足之地都沒有。

台灣夏天 可能飆到40度

「全球暖化,台灣完全不能倖免!」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憂心忡忡地說。他表示,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6度,未來的100年(到2100年),會因暖化速度加快,全球平均溫度會快速上升1.5至5.8度,溫度上升的速度增為3到10倍。

其中,台灣的平均溫度又比全球平均溫度,再高出1至1.4度。台灣的暖化現象,不只發生在都會區,連玉山、東吉島等無明顯開發地區,也有顯著的暖化現象。

許晃雄說,溫度上升,會影響天氣,讓天氣產生變化。颱風多,雨量大,有些地區會發生水災,或是不下雨造成乾旱,海平面上升,台灣西部沿海低窪地區海水倒灌,也會影響到自然生態。

他估計,台灣夏季高溫的天數會愈來愈多,秋天、冬天會不冷,冬天冷的天數會減少。夏季高溫會從以往的28度、38度,未來更可能會飆到40度以上。民眾要注意熱衰竭的問題,但冬衣可能賣不出去。

許晃雄表示,2003年的熱浪,讓歐洲地區三萬多個老先生、老太太因熱衰竭而死亡。台灣地區天氣炎熱,民眾雖可以躲進冷氣房,沒有直接威脅,但仍是警訊。何況,冷氣開愈多,代表燃媒、石油燃燒愈多,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愈多,全球暖化的問題會愈嚴重。

(聯合晚報)
--
愈來愈熱 倫敦、台北將成海底城

地球萬年冰河正在快速融化。極區冰帽一個個在海洋中消失,沒有了極冰,北極地區的原住民發現他們賴以維生的動物一去不返,北極熊和海豹的棲息地相繼消失,甚至有北極熊淹死。沒有了冰河,亞洲和南美就沒有了淡水。

一切要從地球的兩極出發,尤其南極。冰天雪地的南極有二千公里長,這裡的冰如果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將上升80公尺,倫敦、紐約、雪梨,台北、曼谷都將變海底城。其實,全球所有大城市都會泡在海水裡。

徵兆不少,例如「南極半島」(從南極伸向南美南端的那段陸地),氣溫過去50年來上升攝氏二度,是全球平均度的兩倍。半島上的冰河有87%正在消退。

更重要的是南極冰棚每年平均變薄10公分。單是南極西側冰棚融掉,全球海平面就可能上升5公尺。

北極冰塊過去20年薄了40%,目前估計每十年縮小8%,大約60年後,北極夏天將是無冰之地。夏季無冰,就不足以醞釀冬冰,惡性循環。冬冰不夠,地球更暖。

北極周邊地帶,如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已感覺到氣溫上升的衝擊,凍原的永凍層開始縮小,凍原的南界逐漸往北撤退。

冬季本來白雪耀目的阿爾卑斯山許多地方,今年要過一個「綠色耶誕」:無雪的耶誕。很多雪場為了吸引觀光客,用造雪機來造雪。

(聯合晚報)
--
氣溫再上升1度 地球走向不歸路

國航太總署 (NASA)的「哥達德太空研究所」說,今天的地球是一萬年來最熱的,人類已經走到一道關鍵門檻面前:溫度只要再上升攝氏一度,地球就要走過不歸路,變成我們不認識的另一個星球。

過去30年,地球表面溫度平均每十年上升攝氏0.2度,而高緯度地帶暖化最快,尤其是鄰近北極的西伯利亞和北美北緣。要是維持今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速率,過不了多久,高緯地帶的生態系統就要開始崩壞不可收拾,然後帶著全球走上不歸路。

用實際的氣候變化來說,比較可解:1982年開始衛星觀察以來,西伯利亞春季提早兩天,阿拉斯加則比1950年提早二周。

(聯合晚報)
--
全球暖化效應 國際滑雪場將無雪可滑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將於明年二月公布的一分調查報告指出,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暖化效應,已經對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的滑雪勝地造成嚴峻威脅,恐怕會有越來越多滑雪場無雪可滑,勢將重創德國、奧地利、瑞士、法國、義大利等國的觀光事業。

負責調查工作的OECD主管艾格拉瓦拉指出,阿爾卑斯山每年為周邊國家帶來六百萬到八百萬的觀光客,然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未來數十年將看到降雪量減少、 冰川消退、永凍層融化、觀光客卻步等惡果。有些低海拔、小規模的滑雪場已經宣布關閉,瑞士銀行業甚至拒絕貸款給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業者。
這項調查以每年可維持適當積雪量至少一百天為基準,對六百六十個中型至大型滑雪場進行評估,發現平均溫度如果上升攝氏一度,將只剩五百家還能營運;上升兩度,剩四百家;上升四度,剩兩百家。

各國之中又以德國最受威脅,只要上升一度,六○%業者關門大吉。

目前這六百六十個滑雪場有一○%已經岌岌可危。人工造雪對環境有害,而且無法抵擋偏高的氣溫,以塑膠布覆蓋冰河同樣只是權宜之計。

專家指出,阿爾卑斯山區對氣候變遷的反應特別敏銳,廿一世紀有三年是過去五百年來最熱的年分。預估未來的一百年中,有可能平均廿五年就會上升一度;亦即到下個世紀時,氣溫上升四度的夢魘就會成真。

(中國時報)
--
死刑方式多 未必人道

歐洲許多國家均已廢除死刑,但美國至今仍有卅七個州維持死刑,處決的方式包括絞刑、槍決、電椅、毒氣和毒劑注射等。

到十九世紀末為止,美國處決死刑犯的主要方式是絞刑,犯人頸部被繩索套住,站在一塊活動踏板上,踏板鬆開後犯人立刻往下掉,繩索收緊造成犯人死亡,但有時 下墜過猛導致犯人身首分家,如果犯人體重過輕,可能會吊在半空中好久才會斷氣。美國目前實施絞刑的只有新罕布夏州和華盛頓州。
槍決最是簡單明瞭,只要槍法準,一槍就可讓犯人斃命,目前美國有愛達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以槍決執行死刑。

電椅現有十個州採用,其方式是將犯人綁在椅上,以電線將兩個電極接在犯人頭部和大腿,然後用二千伏特電壓電流將犯人電死,犯人被電擊時手腳會抽動痙攣,有時會流鼻血、小便失禁和嘔吐,甚至可聞到皮肉燒焦的臭味。

毒氣室於一九二四年由美國若干州引進,犯人關在密室中並綁在椅上,然後將毒氣灌入密室,犯人在過程中因呼吸困難而拼命掙扎,斷氣時兩眼突出死狀也很恐怖,目前美國有五個州採用,但這些州同時也採用毒劑注射死刑。

毒劑注射是最晚出現的處決方式,在美國一直到一九八二年才首度採用,原被視為最人道的一種死刑。加州從一九八三年開始以絞刑處決犯人,一九三八年起改用毒氣室,一九九四年開始實施毒劑注射死刑。

(中國時報)
--
電椅處死 囚痙攣流鼻血

引發爭議
美國佛州日前使用注射毒劑執行死刑,因執行不當引起人道爭議。事實上,除注射毒劑外,絞刑、電椅和毒氣室等死刑執行方式,都有其隱藏危機,一旦出問題,就會讓死刑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絞刑繩斷犯人摔傷
美國在19世紀末以前多採取絞刑處死。當犯人套上絞索後,理應是犯人身體往下垂,絞索勒緊犯人脖頸馬上斷氣。然而,偶爾會發生繩子斷裂,犯人跌落,或絞索沒勒到脖頸,犯人在半空掙扎,直到力氣用盡才死。

電椅處死也無法讓犯人迅速死亡,當電流通過犯人身體時,犯人四肢痙攣,常伴隨流鼻血、嘔吐或尿失禁,最後身體燒焦惡臭。

毒氣室死刑是將犯人被綁在椅子上,當毒氣進入處刑室,犯人掙扎,眼睛泛紅腫脹,大口呼吸尋求空氣,死狀甚慘。

(蘋果日報)
--
印度學者:吃芒果不吐皮 有益心臟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許多人辦得到,吃芒果不吐芒果皮,恐怕難有人做得到,但印度醫學專家表示,芒果皮富含等同維他命P複合物的槲黃素(quercetin又稱槲皮素)可增加微血管彈性,調節微血管滲透性,幫助維生素C維護膠原蛋白,多吃有益血液循環和維護心臟健康。

印度海得拉巴眼科研究基金會研究部主任巴拉蘇伯蘭馬尼安(D. Balasubramanian簡稱巴拉蘇),以牛、羊、馬、象等草食性動物常吃樹草果皮而軀體健壯為例表示,他年逾七十高齡的父親也因夏天每餐必連皮帶 肉吃下兩顆芒果,有時製成果汁喝下,至今依然維持精神矍鑠的健康體魄。

巴拉蘇表示,如只吃芒果肉,由於糖分高易轉化脂肪積存在血管內阻礙血流,但芒果皮內等同維他命P複合物的槲黃素,可增加微血管彈性調節微血管滲透性,幫助維生素C維護膠原蛋白,顯見多吃芒果皮有益血液循環和維護心臟健康。

(中國時報)
--
美日殺戮過後60年 硫磺島 煉獄走一回

從東京近郊的航空自衛隊入間基地,搭上日本國產的C-1運輸機,經過約二個小時又十五分轟轟作響的搖晃飛行,記者終於在十二月十三日十二點十五分踏上目前僅有海上自衛隊駐守、不對外開放的「硫磺島」。

在防衛廳的安排下,外國特派員協會的十六名駐日記者以「研習」之名登上硫磺島,這也是日本於戰後六十一年來,首次讓外國記者訪問神秘的硫磺島,巡訪美國登 陸作戰的海灘、美軍豎起美國國旗的摺缽山、日軍為長期作戰挖掘的醫務科壕,以及天山慰靈碑、美海軍陸戰隊墓地等。
柯林伊斯威特執導的「硫磺島的英雄」,以及日本版的「來自硫磺島的信」二片接連在日本上映,記者腦海中還停留在影片中美日激戰悲慘的畫面─橫屍遍野的黑色 沙灘、滿目瘡痍的焦土,但是從機上俯瞰硫磺島時終於鬆一口氣,因為那片焦土已被美麗的海灘和茂密的綠林所取代,看起來一片祥和。

步下機艙時一股熱氣迎面而來,當天上午從東京出發時氣溫才十幾度,隸屬亞熱帶氣候區的硫磺島上,氣溫達廿四.五度,濕度六十度,島上的自衛隊員都穿著短袖,硫磺的氣味和冒煙的地熱讓人印象深刻。

美日激戰 36天血淚斑斑

硫磺島(IWO JIMA)位於東京南方約一千二百公里的太平洋上,約在東京和關島的中間點,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是個面積僅二十二平方公里的火山島,南北長八公里,島上最寬處約四公里,最窄處只有八百公尺,開車約二、三個小時就可環島一周。

硫磺島於一八九一年成為日本的領土,在大戰末期美軍採取「跳島政策」,想先拿下硫磺島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中繼基地,日本政府緊急撤離島上約一千人的居民,留下二萬一千九百名左右的日軍死守。

美軍於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九日發動登陸作戰,準備五天內奪下硫磺島,沒想到日軍在軍需斷絕的情況下仍絕死作戰,栗林忠道中將率日軍以人力挖掘近十八公里的地下壕溝坑道,激戰三十六天,讓美軍傷亡慘重,日軍也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只有千餘人存活下來。

美軍曾在硫磺島駐留多年,也建蓋許多軍事設施,一直到一九六八年才正式歸還給日本。

硫磺島目前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訓練駐防基地,共有二百四十名左右的自衛隊官兵駐紮,由於島上沒有住民,所以電力、垃圾處理等日常生活所需,自衛隊都必須自己來,島上的物資則靠運輸機來運送。

挖掘困難 萬餘屍骨埋地底

為了維持島上的自然生態,自衛隊訂下許多嚴格的規定,建築物內不能抽菸、不能挖洞、除了沙之外不能搬動島上任何動植物,沿岸有鯊魚禁止游泳,禁用手機,官兵對外聯絡就靠幾個公共電話。

硫磺島雖然被日本定位為救難中繼島,但是從其地理位置、絕佳的飛行訓練環境、軍事設施等看來,此島在美日軍事同盟戰略上,是個重要的軍事據點。

島上小型資料館內,保存著變形的機關槍、武士刀、電爐、文書、號角、黑膠唱片等等,當年因被美軍以噴火槍和汽油火攻壕溝,出土的日軍遺物大多殘破不堪。

二部硫磺島影片的許多鏡頭都是根據當年美軍留下的紀錄片拍的,海灘上成列的傷兵、衛生兵救人、殘缺不全的屍骨、日軍屍體背上揹的圓鍬、美軍豎國旗等幾乎都一模一樣,一想到這是實況,便覺得毛骨悚然。

負責解說的海軍上尉長屋秀孝指出,由於日軍多陣亡在地下坑道中,因此至今只挖掘出六千八百具屍體,一萬三千多名戰士的屍骨仍深埋地底。厚生勞動省至今仍不停在挖掘,若有新出土的屍骨便會交還給陣亡家屬的遺族,但是由於島上叢林密布,挖掘工作相當困難。

島上岩石的彈痕、壕溝中的廢鐵、生鏽殘缺的大炮都無聲地道出戰爭的殘酷。參觀日軍當年的海軍坑壕時,洞內暗無天日、坑道分歧複雜,兩旁還有許多半埋土中的生鏽器具,以及遺族留下的保特瓶水,向洞裡走不到二百公尺就感受到一股難耐的熱氣,眼鏡和相機鏡頭都起霧了。

美日慰靈 聯合立碑史無前例

長屋上尉表示,「冬天坑道內的溫度將近五十度,夏天則高達六十度。」在坑道中,想像著當年日軍躲在裡面既無食物又缺水,忍受炮轟和熱氣,過著非人的生活,最後彈藥用盡還衝上戰場肉搏。

硫磺島上四處可見紀念碑,海拔一百六十八公尺的摺缽山頂,立著由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題字的「硫磺島陣亡者顯彰碑」以及前首相小泉的「慰靈」碑,現任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也曾到島上獻花致意。

經過了一甲子,美日化敵為友、締結同盟。長屋上尉表示,島上最特別的是美日兩國共同立的紀念碑,自從終戰四十周年紀念日,首次舉行美日聯合追悼會以來,現在兩國每年都會在島上舉行追悼儀式,敵國聯合立碑追悼可說是史無前例。

(中國時報)
--
經濟學的獨裁者迷思/陳潁峰(美國馬里蘭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近日貴版刊登多篇文章,以皮諾契特統治下的智利作為例子,討論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孰先孰後的問題。筆者也有一些看法。

一九七○年代的政治學界,還充斥著所謂的「現代化理論」,亦即先引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後才能達成民主化。因為當時的民主國家很少,同質性亦很高,也因此芝加哥學派大師傅利曼這一席話,今日雖貌似擁護威權統治,但在當時並不是驚世駭俗之語。
近年來隨著民主化的浪潮越形擴大,其研究素材大幅增加,現代化理論也遇到了若干侷限,經濟自由是否能引領國家走上政治自由,也開始出現了問號。就以智利為 例,皮諾契特的統治末期出現了連續的流血暴動,國家也因而陷入動盪不安;知名學者Przeworski即認為如果沒有皮氏的威權統治,智利的經濟發展應該 可以更好。此外,Przeworski在一九九一的著作「資本主義與國家」中也指出,許多獨裁政權都是由市場經濟中興起,因此經濟開放不代表政治就會自 由。

話雖如此,傅氏這種「開放經濟,封閉政治」式的觀點,現在竟已成為中國大陸的顯學,很多中國學者拿中國與俄羅斯作為對比,認為俄國採行政經同時「一步到 位」的改革,是現在俄羅斯發展不及中國的原因。近年更有新威權主義學者提出中國只需要法治,而不需要民主的政治主張,象徵著這種附和威權的思維在中國頗有 市場。

姑且不論以十五年的時間評價現有的政治體系是否過於倉卒;然而,沒有政治自由的市場經濟,必然造成分配上的不公。目前中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貪汙盛行,都與缺乏民主體制息息相關,而這些問題,都會給未來的政治改革投下不利變數。

排拒政治自由給中國政治帶來的另一層負面影響,則是民主價值的空洞化。近年來的研究紛紛顯示,多數中國大學生無意從事不能帶來高薪的社會與政治工作;而許 多對中國中產階級的研究亦顯示,這些中產階級多對政治改革採保留態度。這也表示,市場經濟並不能自動產生捍衛民主價值的公民社會。

新威權主義也常用台灣做為例子,但台灣的民主化不是光靠經濟發展就能自動完成;舉凡社會運動的投入、領導者的信念、國際的道德壓力,都是台灣民主化的重大 推力。但即便如此,二○○○年若無連宋的分裂,台灣的民主化也難在本世紀初便告發生,可見越推遲民主改革,只會越增加民主改革的難度。民主是一種生活方 式,仰賴的是具體實踐,而非空中畫餅。

傅氏的理論,與很多新威權主義者一樣,都必須有「獨裁者是溫和理性」的哲君式前提才能成立。這些改良主義者在歷史上不是沒有,但總是可遇不可求;智利的皮 諾契特、南斯拉夫的狄托,都曾試圖採取「市場開放、政治緊縮」的改良主義路線,但是往往人亡政息,無以為繼。其中智利在皮氏下台後,在各黨派的戮力合作 下,尚能穩住民主的局面;但南斯拉夫則因為狄托任內拖延了民主改革,以至於在經濟崩潰時,國家無力緩解民族矛盾,因而造成了種族對立乃至屠殺的憾事。

南斯拉夫的種族惡鬥苦果,一直要到狄托死後二十年才真正爆發出來,現在口口聲聲支持新威權主義的中國學者,可曾真正思考過抗拒政治自由的代價?

(中國時報)
--
運動員求勝 搞基改

使 用禁藥是運動場上令人無法接受的作法,但科學家最近發現,部分只顧追求成績的運動員竟然把腦筋動到「基因改造」上,透過改造部份基因大幅提升成績。為了防 止這項歪風,科學家已致力開發「基改作弊檢測法」(gene-doping Test),順利的話在二○○八年北京奧運之前就可實際運用,揪出作弊選手。

基 改作弊是基因療法的一項不良副產物。舉例來說,人體中的紅血球數量是固定的,但透過基改藥物repoxygen的幫助,可以修改生產紅血球生成素的基因, 大幅提升紅血球數量。紅血球增加後,體內含氧量就可以獲得提升,強化運動員的體能及比賽成績。但專家提醒,基改作弊就跟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後患無窮。傳 統使用禁藥的作弊方式,雖可提升體能,終究是在人體的限制之內;然而基改卻打破人體原本的極限,體能雖獲得更大幅提升,但也破壞了人體本來應有的平衡,引 發無法預期的後遺症。

以上述方法來說,紅血球增加雖可提高帶氧量,但也會使血液黏稠,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萬一基改動到的不是一般基因而是致癌基因,增生指令將觸發癌症機轉,引起癌症細胞增生。加州大學基因專家費德曼就說,一位年輕健康的運動員若因基改而殞命,將是悲劇一場。

雖 然要找出基改作弊好似大海撈針,因為人類至少有兩到三萬個基因,但基因專家說,千萬別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些痕跡包括:基改所 引發的免疫系統抗拒,為適應新基因所導致的體內平衡錯亂,以及基因突變後的分子結構改變。科學家說,這就像是基改留下的「分子記號」(molecular signature),只要找到這些記號,就可以揪出作弊的運動員。

(自由時報)
--
黑猩猩基因 可探究人類愛滋

黑猩猩遺傳基因與人類相似度高達九十九%,卻不像人類一樣會罹患愛滋病、阿茲海默症。國衛院研究發現,和黑猩猩不同的是,人類基因中,有八十四萬個獨特的缺失或插入事件、受影響的基因有七千個,下一步將探究這些基因差異,是否與上述疾病有關。

國衛院這項研究發現,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基因體研究」期刊,希望對於人類某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能夠提供更多研究基礎。國衛院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助研究員陳豐奇說,雖然黑猩猩的遺傳基因與人類如此相似,但兩者的外貌與對疾病表現卻截然不同。

陳豐奇表示,黑猩猩雖然會感染B、C型肝炎,卻可以與病毒和平共存,不會有感染後期的嚴重併發症;黑猩猩就算感染了HIV病毒,也不容易發展成愛滋病;而再年老的猩猩,也不會有人類腦中因阿茲海默症引發的異常神經纖維結。

如果將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序列比喻成一連串英文字母,這些缺失與插入的「事件」,就如同在特定基因上多了或少了一些字母。若能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找出某些疾病在黑猩猩身上「失靈」的原因,將有助於新治療的發展。

(自由時報)
--
黑猩猩基因 愛滋解藥新希望

黑猩猩的遺傳基因高達九成九與人類相似,且可能為治癒愛滋、阿茲海默症等人類特有疾病,提供發現解藥的新捷徑。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比對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序列就發現,相較黑猩猩,人類在七千多個基因上,有缺失或插入現象,很可能就是造成人類會染病而黑猩猩不會的關鍵。

黑猩猩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類的物種,高達九成九的遺傳基因都與人類相似,儘管兩者在遺傳距離如此接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外貌與疾病表現,這也為治癒人類特有疾病的夢想,帶來希望。

國 衛院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助研究員陳豐奇說,過去的研究顯示,某些人類嚴重的疾病,一到了黑猩猩身上就完全失去威脅力,黑猩猩不僅能夠避免B 型、C型肝炎後期的嚴重併發症,感染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也不容易發展成為愛滋病,而且再老的黑猩猩也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

為了找出黑猩猩是如何讓這些疾病「失靈」的,國衛院於是針對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序列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相對於黑猩猩,人類在七千多個與生理功能相關的基因上,出現有超過八十四萬個的缺失或插入現象。

陳豐奇解釋,所謂基因的缺失或插入現象,就好比相同的一個英文單字,在人類和黑猩猩身上呈現時,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拚法,硬是多了幾個字母,或少了幾個字母。

而發生在人類身上的這些基因插入或缺失狀況,他說,就可能會影響基因表現的調控,改變蛋白質的交互作用,或造成基因失效或完全喪失,因此,透過比對人類與黑猩猩間的基因體研究,對於瞭解人類特有疾病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更有可能藉此在未來找出治癒疾病的新藥。

國衛院的這項研究成果,也受到國際間的注目,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基因體研究」期刊上。

(中央社)
--
猩猩基因 研愛滋新藥

黑 猩猩與人類的基因有九成九的相近率,但人類有的愛滋病、阿茲海默症,在黑猩猩身上卻不會發生。國家衛生研究院比對兩者的基因序列後發現,與黑猩猩相較,人 類有七千多個基因出現缺失或插入現象,可能是造成人類會發病,但黑猩猩卻不會的關鍵;未來可望成為研發上述疾病解藥的關鍵。此一研究結果最近刊登在國際 《基因體研究》期刊。

國衛院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助研究員陳豐奇說,研究已顯示,黑猩猩能避免B、C型肝炎後期的嚴重併發症;感染了愛滋病毒也不易發病;且黑猩猩再怎麼老化,都不會出現人類阿茲海默病患腦中特有的神經纖維糾結。

人類7千基因缺失
為 了找出黑猩猩如何讓這些疾病「失靈」,陳豐奇進行人類與黑猩猩基因序列比較發現,相較黑猩猩,人類在七千多個基因上,有缺失或插入現象(好比相同的英文單 字,在人類和黑猩猩身上呈現卻有兩種不同拼法),很可能就是造成人類會染病而黑猩猩不會的關鍵。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主任蔡世峰說,此研究確實給醫 學界新的研究啟發。

(蘋果日報)
--
醫院下午細菌多 空氣最糟 呼吸照護病房菌落數也比急診室高

下 午少到醫院探病。中台科技大學和陽明大學完成國內首份醫院空氣品質調查發現,呼吸照護病房 (Respire Care Ward,RCW)和急診室,空氣中細菌濃度比收容重症的加護病房更高;此外,下午一時到三時,醫院病人移動最頻繁,空氣品質也最糟。專家建議,探病最好 避開下午,並應戴口罩、離開醫院先洗手,以求自保。

減少探病
這項針對國內教學醫院空氣品質的詳細調查已發表在《台灣公共衛生雜 誌》。研究人員之一、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毛義方表示,研究挑選總床數663床,每天門診量為1,800人次的教學醫院,針對加護病房、RCW、急 診、產科病房和嬰兒室,在不同時段各取樣三次,並觀察一周;結果發現,RCW的空氣最糟,急診次之,再來依序是加護病房、產科和嬰兒室,RCW和急診室的 空氣,每立方公尺都超過200個菌落數的標準值。

容易感染菌血症
下午一到三時是人員流動率高、移動病人較頻繁時段,空氣菌落數明 顯高於其他時段。毛義方說,醫院空氣中最常見的細菌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佔31.3%,其次是金黃葡萄球菌的18.8%;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易黏著在各 種植入物和導管,會引發全身各部位感染,其中以菌血症最常見。

三總澎湖院區院長吳清平指出,上述兩種菌也有可能由會客家屬帶進醫院,因為加護病房有管制時間,較容易控制,所以細菌濃度較低;但RCW病房的佔床率多半很高,所以空氣品質較差。

毛義方呼籲,醫院應定期監控空氣品質,RCW病房應使用超高性能的過濾器或獨立空調,人員進出管制也要徹底落實。台北榮總胸腔內科醫師盧崇正另說,RCW健保給付低,政府應提高補助以助改善RCW空調。

吳清平建議,探病者和醫護人員都應勤洗手、戴口罩,探病最好避開下午一到三時,此外,病房清理時間也是菌落數最高的時刻,應避免頻繁進出。

探病須知
.下午1至3時醫院空氣品質最差,應避免此時探病
.上午11至12時及下午3至5時人多,避免此時探病
.探病時盡量縮短時間,避免結伴,以減少感染機會
.應戴口罩,探病後洗手最好有15至20秒搓肥皂時間
.回家後即更換衣物,避免家人遭病毒、細菌感染
.孩童、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差的民眾,減少探病
.探病時勿觸摸病床、床單,減少接觸細菌、病毒機會

(蘋果日報)
--
看病教學 訂醫護禮貌守則 臨盆躺產台 討論「剪會陰」病人難堪

到教學醫院就醫,可能會碰到主治醫師帶著年輕醫師進行臨床教學,若未事先溝通,病人常有如動物園內的動物供人觀賞之感。衛生署已研擬「病床邊醫護人員應有禮儀守則」,要求醫師或護士為學生進行臨床教學時「要有禮貌」,以病患尊嚴與隱私為首要原則,預定月底即可公告實施。

曾 有生產經驗的黃小姐就說,臨盆時躺在產台上,主治醫師完全不顧她的感受,逕自向身旁實習醫師講述「開幾公分」與「剪會陰」等,讓她當場感到很不舒服。日前 才住院的胡先生也說,主治醫師查房時「把我當成透明人似的,大聲講我的症狀與治療方法,還撩起衣服秀出傷口。說是動物園的動物或實驗室標本也不為過。」

離開病房才可講病情
衛 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說,此規範雖無罰則,但嚴正宣示所有醫護人員教學時,不得忽略病人感受。衛署醫學倫理委員會主委、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說,醫師進 行教學時,一定要先取得病人同意才可進行,「絕不能在病人面前討論病情,學生若有疑問,也應待診治結束、離開病房才可討論。」

守則中要求,教學時若需對患者有身體碰觸,應先主動說明,取得病人同意。天冷時應先將手弄暖才能觸摸病人。執行醫療處置時,若會暴露病患身體部位,應先將房門關上或隔簾拉上。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說,這些都是做人基本訓練,「尊重病人應來自老師身教,相信由上而下,學生也會身體力行。」

病床邊醫護禮儀守則內容
.尊重病人隱私權
.對女性患者進行身體檢查應有護士在場
.不得在病房內喧譁
.不得在病人面前討論病情
.醫護進行臨床教學前,應先與病人溝通並取得同意
.冬天時對患者做身體檢查、照護等可能會碰觸到病患身體時,醫護人員應避免手部冰冷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