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61203

主計處:90萬上班族想跳槽、兼差

又到了歲末年終,不少上班族「蠢蠢欲動」,根據主計處調查,今年上班族想兼差或想跳槽者約有九十萬人,其中有近七成想跳槽,比率創下近十年新高。顯示經濟景氣連年欠佳,上班族普遍感到「不安」。
在就職者中,約有二十五萬名上班族劍及屨及,積極展開跳槽行動,特別是十五到二十四歲上班族的穩定性最低,約有一成五在「騎驢找馬」;至於大專以上的高學歷者,是屬於「只做不說」的隱性跳槽群,想兼差的比率不高,但跳槽的比率,卻僅次於定性不夠的青少年族群。

有別於婚姻關係的「七年之癢」,主計處的調查也發現,國人對於工作的忍耐期,約在八年七個月左右,也就是說,任職於同一個工作超過八年七個月後,大部分人多會興起另謀高就的念頭。

每到年終總有不少員工想領完年終獎金就走人。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的「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今年國內上班族想跳槽占想另找工作者的比率達百分之六十八點二六,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

對於這種趨勢,主計處分析,國人想另找工作的原因,不外乎跳槽與兼差,近年來由於國人就業觀念改變,許多人注重追求生活品質,因此尋求兼差的比率緩步下降,倒是「大不了走人」的跳槽趨勢逐漸形成。

官員說,這跟年輕人不斷注入職場也有關係,年輕人抗壓性較低,追求物質享受,一有不如意就選擇離開。

特 別是高學歷就業者,主計處指出,這群人對於工作的要求較高,也較容易找到滿意的工作,穩定性相對高,不過,一旦想要離開,「說走就走,頭也不回」,但正因 為如此,賦閒在家的比率也最高。數據顯示,今年國內失業超過一年者,有超過兩萬人是屬於大專以上程度的高學歷者,這群人大多因為不滿意工作待遇過低,而選 擇在家等待機會。

(聯合報)
--
去年貧富差距50倍 歷史新高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家庭平均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差距,首度超過五十倍,創下歷史新高。

主計處的數據,過去六年來,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近七十萬戶家庭,其薪資收入逐年遞減,從民國八十九年的五萬兩千八百廿元,一路下降到去年的三萬四千八百六十六元,平均每月不到三千元。

反之,高居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七十萬戶高所得家庭,薪資收入則從六年前的一百六十二萬一千七百四十七元逐年向上,去年平均為一百七十四萬一千六百六十元,平均每月超過十四萬五千元。

貧富差距愈拉愈大,無怪乎,駭人聽聞的家庭悲劇層出不窮,因為對許多人來說,日子根本是「過不下去」。

小玲(化名)任職於某外商企業,每年總有為數可觀的年終獎金與紅利。不過,今年的銷售情況異常冷清,主管日前暗示大家,今年可能沒有年終獎金了。

另一方面,主計處日前剛公布國內最新的經濟成長率數字,預估今年全年為百分之四點三九,明年預計有百分之四點一四的平穩成長。

「到底都是哪些人在賺錢啊?」小玲一點也感受不到今、明兩年,國內經濟還有「保四」的實力。

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在最新一期的「經濟前瞻」月刊中撰文指出,雖然過去六年來,國內家庭所得總額衰退幅度不大,但相較於前一個六年(民國八十三至八十八年)平均百分之三點五七的成長率,也難怪,一般人總有入不敷出、賺錢不夠花的無奈感。

更別提在八十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中,國人的家庭所得總額,平均每年都有逼近兩位數的成長率。

雖然國人今年前三季的平均薪資為四萬五千零廿四元,雖然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零點六七,但若是加計同期百分之零點八三的物價因素,實質平均薪資反而衰退百分之零點一六,代表受薪階級的購買力依然持續下降。

這 樣的情況,有點類似日本經濟學者大前研一所提出的「M型社會」,亦即,在全球化趨勢下,富者因掌握資源與機會,大賺其錢、財富快速攀升;但中產階級卻逐漸 失去競爭力,進而淪落到中下階層,使得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明顯分成兩大區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產階級忽然陷下去、不見了。

于宗先研究指出,M型社會不見得已經形成,不過,社會大眾普遍變窮及貧富差距兩極化,的確已經成為過去五、六年來的常態。

貧富兩極化 家庭所得 比6年前少

「糟了!今天是大賣場特價最後一天,待會一定要早點下班,趕去採買一些日常用品。」

台 灣的消費走向已趨兩極化,雖然富人大手筆買精品時有所聞,但大多數受薪階級被迫選擇平價商品,以減少荷包縮水的速度。從前看過即丟的折價券、優惠商品傳 單,不少家庭現在都會留意。信用卡業者發現,推出的折價券被消費者使用的情形相當明顯。而量販店的自有品牌水、紙、油等商品銷售率更是逐年提高。

事 實上,根據主計處資料,過去六年來,國內家庭所得總額平均衰退率為百分之零點零二,若加計物價因素,等於每個家庭平均每年減少八千九百七十一元的實質購買 力。雖然上班族過去六年薪水平均增幅百分之零點零四,但被快速上漲的物價吃掉後,平均每年的實質收入,減少四千五百六十八元。

至於自負盈虧的「老闆一族」,過去六年的收入狀況則相對慘澹,平均每年實質所得少三千九百四十二元。

主計處的數據同時顯示,過去六年來,國人來自利息、投資或租金等的財產所得,也出現平均百分之一點七七的大幅衰退,等於每年減少兩千九百七十一元,扣除物價因素,過去六年來的實質財產所得,平均每年減少四千兩百八十元。

去年國人的平均每月家庭所得總額,僅達到九萬四千四百七十元,這是民國八十八年的水準(九萬四千九百四十五元),也就是說,國人家庭所得已停滯了六年之久,不增反減。

(聯合報)
--
台灣貧富差距愈拉愈大

學者觀點
據聯合國最新的全球財富調查,擁有台幣逾1620萬元資產、躋身全球前1%富豪的台灣人約有37萬人,佔台灣整體人口的1.6%。國內學者認為,在知識經濟結構下貧富差距會愈來愈大,政府應補貼窮人教育費用,讓他們掌握知識脫貧。

不平等教育拉大差距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和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都認為,過去富人買地投資致富,但在全球化及知識經濟趨勢下,富者因掌握資源與機會,研發更多新產品,財富快速攀升,使整個社會財富重分配,窮人變多,富人也變多,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周行一表示,教育立足點不平等,也使貧富差距拉大,因有錢人懂得教育下一代,政府應在教育費用上補貼窮人。

主計處表示,該處僅對家戶所得進行調查,無個人資產統計數;家戶所得的定義未包括繼承、不動產投資等收入。據主計處調查,家戶可支配所得可分成五等分,佔前20%收入的家庭與最後20%家庭收入的貧富差距逐年增大,1980年為4.17倍,前年及去年則擴大為6倍。

(蘋果日報)
--
古名琴悠揚 「音」化學藥劑

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音色為何如此美妙,歷來各界爭論不休,德州農工大學的科學家認為,他們已更接近解開其中奧祕。

洛杉磯時報報導,由德州農工大學化學家納吉瓦里帶領的研究小組從一把有數百年歷史的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木屑拿到實驗室分析,發現木頭曾經過化學處理。

研究人員發現,在小提琴的木屑採樣中,木頭裡的天然物質木素和半纖維素已退化。把木頭浸泡在化學鹽溶液會造成這種傷害。

納吉瓦里說:「經過化學處理的木頭禁得起時間考驗,即使把木頭用水煮一整天,並放在烤箱裡烤都無所謂。」

義大利製琴大師史特拉底瓦里一七三七年去世,他在米蘭附近的克里莫納製作著名的小提琴,現今大約還有六百把他製的琴,一把琴的拍賣價格賣到一百萬美元(約台幣三千兩百萬元)以上。

小提琴絕佳的音色令音樂家和科學家著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是亮光漆使琴的木頭變堅實。也有人認為是木頭的選擇,琴正面的木頭通常使用密實的高山雲杉,背面和兩側通常使用楓木。

納吉瓦里認為化學處理才是答案。製琴師傅使用化學藥劑殺死木頭裡的蟲,結果使木頭變得更乾燥更輕,聲音更清澈。

但東卡羅來納大學物理學家畢辛吉用雷射掃描和電腦來模擬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如何拉出聲音,他說,納吉瓦里的研究未解開謎團。他說,影響小提琴音質的因素很複雜,包括形狀和年代,以及維護情形,「化學藥劑不是關鍵」。

(聯合報)
--
明年台灣可見一次日偏食二次月全食

二00七年即將到來,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文站提供的天文星象資料,明年全球有二次日食及二次月食,台灣地區可看到一次日偏食及二次月全食。

氣象局天文站指出,三月十九日的日偏食在台灣可以看到全部過程,但三月四日及八月二十八日的兩次月全食,台灣只能見到部分過程。

流 星雨部分,明年適合觀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八月十三日的英仙座流星雨及十二月十四至十五日的雙子座流星雨,因屬於數量較多的大型流星雨,特別值 得注意。而四月二十三日天琴座流星雨、七月二十八日寶瓶座流星雨、十月二十一日獵戶座流星雨及十一月十八日獅子座流星雨等,也都值得觀看。

(中央社)
--
不要再讓悲劇延續 陰柔男孩死亡事件簿 「書」發悲傷

二○○○年四月,屏東高樹國中三年級學生葉永鋕在上課中獨自去上廁所,下課後被同學發現倒在血泊中,送醫仍不治。葉永鋕因為陰柔氣質常被欺侮,他的死喚起各界重視性別教育,他的事件簿也被集結成《擁抱玫瑰少年》一書,希望悲劇不再延續、到此結束。

六年了,葉媽媽仍然小心翼翼保護者永鋕生前種植的一顆竹葉青,就像兒子生命的延續。只是她已經很少流淚,她說,「媽媽不哭了,媽媽要把你的死做成有意義的事,讓你成為歷史!」
葉媽媽拿著《擁抱玫瑰少年》一書,感謝各界陪她走了六年。六年來,葉家在民間團體的協助下,一路上訴,今年九月高雄分院更二審宣判學校主管三人有業務過失之責,法律官司至此定讞。

葉媽媽說,她兒子的死絕對不是個案,在黑暗處有許多像永鋕這樣的孩子被欺侮,有人默默承受,有人自殺,希望社會用同等的態度去對每個不同的孩子,不要再讓這些孩子痛苦。

葉永鋕的死因究竟是意外,或是人為,已難釐清。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蘇芊玲指出,特質陰柔的孩子在學校飽受嘲弄欺侮,連好好尿尿的權利都沒有。

「永鋕小時候就跟一般男孩子不一樣。」葉媽媽回憶說,葉永鋕喜歡玩扮家家酒、煮菜,她甚至懷疑葉永鋕是陰陽人,帶他去看醫生,結果醫生跟她說「你兒子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妳!」

《擁抱玫瑰少年》的作者之一、台大城鄉所副教授畢恆達在書中指出,根據學校老師的描述,葉永鋕的標準動作是蓮花指、聲音比一般男孩子細,他的書包永遠有食譜,立志長大後要往餐飲專業發展。

被歸納為「女性氣質」的葉永鋕,害怕上廁所被同學脫褲「驗明正身」,漸漸的不敢跟同學一起上廁所,而須提早在下課前幾分鐘去上廁所、或上課鐘響後才上廁所。死亡意外就發生在他上課中上廁所。

玫瑰少年:能活到高中是奇蹟

「你這個娘娘腔!」「你不要那麼娘好不好!」「死人妖!」在校園裡,動作或聲音比較女性化的男學生,經常被譏笑,甚至被「看不過去」的男同學圍毆,不少和葉永鋕有相同特質的玫瑰少年都表示校園生活很痛苦,有人甚至寫信跟老師說,能夠活到高中真是「奇蹟」。

羅東高中輔導老師胡敏華表示,不管是國中小,或是高中、大學、研究所,每個班級幾乎都會有學生屬於「非傳統性別氣質」,例如男生很陰柔、或是女生很陽剛,這都不是病,只是人格特質不同,應該被尊重。
胡敏華說,她輔導的學生中有很多是陰柔的玫瑰少年,她永遠記得一位學生寫信給她,裡頭寫著「老師,我一路走來好辛苦,我覺得可以活到今天,上了高中,真是一個奇蹟。」讓她非常心酸。

為了不被欺侮,胡敏華說,很多孩子被迫壓抑自己的陰柔特質,去和男同學玩阿魯巴、把妹、或是講黃色笑話,他們融入得很辛苦,活得不像自己,只為生存。

台中教育大學研究生河豚(化名)分享他的成長歷程,他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被叫娘娘腔,同班男同學看到他就像看到鬼,經常一群人對著他大叫「哈哈,你這個娘娘 腔」,也對他惡作劇不斷,例如藏他的書包、放垃圾在抽屜、上廁所被騷擾而不得不去別棟樓上,當要坐下時椅子突然被抽開而跌得屁股開花等。

上國中之後,他決心要擺脫娘娘腔的稱呼,不要再被欺侮。為證明他是「男生這一國」的,他昧著良心去欺侮一位比他女性化的同學,有幾次還跟著一夥人去圍毆這位同學,對他來說,這是一場無比荒謬的儀式,他變成了原先自己最痛恨的加害者,至今他仍覺得內疚。

(中國時報)
--
是病人還是犯人?林芳芳(桃園療養院社工師)()

愛滋病正在台灣快速漫延,迫使政府不得不推行在香港已經實施三十年的美沙冬替代療法,以協助海洛因使用者減少甚至完全不再碰海洛因。我所工作的院區是第一所試辦的醫院,成效已經顯現,但是仍然面臨阻礙必須克服。

目前在台灣愛滋病患者有七成是因注射海洛因而感染。既然注射海洛因會有這麼高的比例感染愛滋病,為什麼還有毒癮者會甘冒風險而繼續使用呢?簡單的答案是, 因為一個渴癮行為難以靠意志力去克服。試問:清晨需一杯咖啡才得以清醒的人,要你不再喝咖啡,你覺得如何?同樣的,滿櫃子LV包包的小姐經過精品專櫃時, 內心是否會掀起一陣漣漪?一個「習慣」要改,真是不容易啊。更何況是上了癮呢!因此我們希望可以用慢性疾病的觀點來討論海洛因成癮的問題, 如此能讓成癮者在接受替代療法時,可以有充裕的時間來治療,不必背負「藥到癮除」的時間壓力。
社會大眾對海洛因成癮是一種疾病也許尚未達成共識,但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他們接受治療。政府自今年二月起即推動美沙冬替代療法,協助海洛因成癮者藉由服用美 沙冬來降低對海洛因的渴癮,我從個案的回診反應中已看到療效。他們逐漸有正常家庭生活,也較能規律工作,每天的生活重心不再是毒品。一位個案說:「終於過 得像人的生活了」。家人也很高興,願意再次接納他們。顯然的,替代療法能降低愛滋病漫延的速度。

既然替代療法可以處理個案成癮行為,減少因注射海洛因感染愛滋病的機會,社會大眾及患者家人不但要鼓勵他們來治療,更應該協助除去妨礙他們就醫的阻礙。這阻礙是什麼呢?其中之ㄧ就是他們既是病人又是犯人,亦即政府所稱的「病犯」身分。

這吊詭的身分,一方面告訴你有權利就醫,另一個意涵卻是:小心了,有牢飯等著你吃。這些海洛因成癮者由於背負著犯人的身分,所以不可避免地的都有防衛心, 不知道誰會是「抓耙仔」,在醫療院所裡,亦是來去匆忙擔心被盯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如何能安心接受各樣的治療。可是按現行規定,警察同仁亦有其立場。雖 經多方與警政系統溝通後,目前已有所改善,但是美沙冬替代療法即將在全省推行之際,我們不希望警政影響醫療的問題重複出現。

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單純的毒品使用者(不涉及販賣),不要治其罪而是要治療,亦就是──吸毒除罪化。

站在實務工作者立場,我非常希望替他們說幾句話。社會上有酒癮、煙癮、上網癮,血拼癮…,雖不被認可,仍有其行動上自由,為何毒癮者就一定是犯人?對於單 純毒品使用者,政府及社會大眾若能從上癮的角度而非犯罪眼光來看他們,讓他們不必再顧忌警察臨檢,而將使用過可能帶有愛滋病毒針頭隨地丟棄,或癮頭來時, 不敢去買藥,只能冒著感染愛滋風險共用一針,那麼毒癮愛滋問題應會比較容易獲得控制。

讓我們來看個數據:去年至今年六月,感染愛滋病者有八成是毒癮者。現在我們社會是要讓毒癮者因擔心被抓,不敢持續接受治療,而讓愛滋病躲在黑暗中漫延;還 是讓吸毒者除罪化,回歸醫療體系,這樣不但成癮行為有機會改善,亦可因毒癮愛滋患者持續接受治療,而使其不致於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我認為,這個急迫性的問題,該是到了要好好思考的時候了。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