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名醫中風 病人還排長龍
八十歲名醫邊看診邊打瞌睡,死忠病患還是上門;名醫中風,門診仍大排長龍。一號難求的名醫真的比較會治病?醫師張之申出書挑戰名醫迷思,建議病患要找良醫而非名醫。
張之申是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內科癌症臨床副教授,曾在台行醫十二年,昨天出版「一定要看名醫嗎?」新書。她發現許多人不看名醫就沒安全感,但台灣「名醫」一診動輒上百人,平均一人分不到三分鐘,患者卻似乎不以為意;且擔心得罪醫師,不敢尋求第二意見。
她曾與某位名醫同一時間看門診,有些掛不上號的患者便退而求其次,找她看診。但這些患者表示不需要她的建議,「只要直接開之前開的藥就好」,甚至有人要求不要把診斷寫在病歷上,以免下一次名醫看到不高興。患者如此輕忽自身的健康,常讓她捏冷汗。
當然,名醫也可能是良醫,張之申說,在目前大環境下,許多一號難求的名醫也是不得已,病患透過關係加號,醫師很難拒絕;再以八十歲或中風還在看診的醫師為例,顯示國內醫師缺乏明確退休制度,醫師若不服老,就可以一直看診。
在朋友間有「俠女」稱號的張之申笑說自己不有名,所以跳下來寫出名醫迷思與真相,不怕得罪人。其實,她在國外知名醫學中心服務、有教學經驗,專長於腫瘤科,也是國內家庭醫學科第四號證照持有人。
張
之申出書,也和親人的遭遇有關。當年她在美國與指導教授共同診治母親,卻因為檢驗報告一個小數點弄錯,導致用藥錯誤,讓母親因為血栓阻塞腦部血管變成植物
人,之後不幸過世;她的姊姊也因為早產,無人敢接手名醫病人而延誤手術,腹中胎兒不治。「直到現在,夜深人靜時還是會想起母親流淚的樣貌」。
「名醫」看五分鐘就開刀 不再醒來
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說,他不否定名醫,但一味追逐名醫,絕對是錯誤。醫療改革基金會建議,醫療資訊透明化可以破解名醫迷思,衛生署應再加把勁。
何
飛鵬有慘痛的名醫經驗。卅年前老婆乾姊夫因名醫輕忽驗血報告,全身麻醉沒再醒過來;中風跌倒受傷的丈人,在知名醫院副院長五分鐘診斷下,手術不久即過世。
去年底,弟弟脊椎長骨刺壓迫神經,各大醫院醫師說法不一,只好將希望寄託名醫;名醫只看一次就決定開刀,得知何飛鵬姊姊也有醫師背景,才耐住性子討論病
情,再一次檢查發現「搞錯人了」,根本不用開刀。
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說,民眾沒完整資訊管道,名醫就是病人打聽、傳播出來的;但有些醫師不如傳聞,有些原本醫術高明,卻因看診人數過多,分給病患時間變少,品質打折。
她認為醫療資訊透明化是重要的一步,雖然衛生署、健保局已改善,例如健保局上網公布「醫療品質訊息」,包括門診抗生素使用率、出院後十四日內再住院率等,但許多民眾「有看沒有懂」,應轉譯為民眾可讀的語言。
連看300號 下診便睡著
「病人太多,也很頭痛!」內分泌名醫、台大醫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說:「不希望自己被稱為名醫,而是『良醫』!」三總皮膚科主任趙昭明門診最高紀錄是三百廿四號,他說:「看到背都快斷掉了!」
「名醫」門診大排長龍,讓同業羨慕,但名醫未必好過。
張天鈞碰過病患久病不癒,到廟裡求籤,廟公解籤後告知北上求醫,千里迢迢找他看病。顧及看診品質,他不可能每位求診個案都看,但懷孕後病情起了變化,或是病況較嚴重的個案就無法拒絕。
有些名醫「心太軟」,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周末門診會提早到早上七時,而且醫院排診就連排兩個診,早上、下午連著看,或是下午看完再看夜診,看到半夜十一點多,對他不算新鮮事。「我也曾嘗試拒絕病患,病患當場就哭了起來。」
趙昭明的門診,平均兩百號是常事,有病患因為等太久打退堂鼓,也有患者看他實在太累了,買來果汁或咖啡慰勞。趙昭明常看到腰痠背痛,甚至下診沒幾分鐘就累得睡著了,他坦言:「我個性軟弱,只要病人看著我,我就不好意思拒絕。」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林孝義一個診最多可達一百五十人,看診時常「三個診間走動著看」,因為病人太多,先讓住院醫師問好基本資料,坐著等他問診,林孝義自認,自己用心經營醫病關係,再加上「我幽默、瀟灑、口才好,」即使不按時吃藥被他罵,病人也甘之如飴。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的病人一百多號也是常事,不少病人在別家醫院看過,來找他時,已準備好病理報告或片子。他不諱言看診快,但對初診病人,他還是會詳細詢問。
(聯合報)
--
捷運載客 突破30億人次
台北捷運通車12年,累積搭乘人次突破30億。台北捷運公司指出,換算成使用自用車所帶來的空氣汙染,相當於減少16座50萬千瓦燃煤火力發電廠一年的排煙量。
台北捷運公司說,30億人次的運量,相當於全台灣2300萬人平均每人搭乘捷運約130次,若以每列車載運2000人計算,載運30億人次所需的捷運列車排列起來的長度超過21萬公里,足足可繞行地球5.3圈。
捷運公司昨天在捷運台北車站舉行「30億載台北,感謝有你」記者會,台北市前後任市長馬英九、郝龍斌受邀出席。
郝龍斌說,捷運有這樣的成就是典型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過去8年捷運路網初步成形,每日營運量更從4萬人次,達到至今約120萬人次,且連續3年可靠度排名世界第一。
台北捷運85年3月木柵線通車開始營運,至今邁入第12個年頭;目前營運路線有木柵線、淡水線、中和線、小南門線、新店線、南港線、板橋線及土城線。
世界性捷運組織「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軌道技術策略中心(RTSC)」發布的國際鐵路聯會系統會員年度營運資料,台北捷運系統可靠度(5分鐘以上行車事故數車廂比)93年至95年,連續3年獲得世界第一。國內包括高雄、台中、桃園等地捷運工程規畫,也都借助台北經驗。
捷
運公司董事長陳椿亮指出,捷運還提供多元貼心服務,如開放攜腳踏車搭捷運、捷運站照亮計畫、全面IC票證等,去年3月26日首份捷運專屬報紙
「Upaper」創刊,69個車站每天發行約15萬分,內容以新聞性、專題性、知識性及民生資訊為主,讓乘客一進捷運站就能掌握天下事。
--
台北捷運木柵線昨天上午9時2分左右,一列電聯車在大安站北上月台離站後約200公尺處,疑似煞車發出異常警訊,系統強制停車,行控中心立即派員登上列車採手動駕駛,列車駛進忠孝復興站後,旅客下車改搭他班列車,近千名旅客受影響。
列車故障期間,全線20列列車在車站停留等候,延誤時間14分13秒,捷運公司依規定辦理乘客退票,並對乘客表示歉意,該列電聯車也將進行全面查修。
(聯合報)
--
破30億人次 捷運運量創新高
捷運營運邁入第12年,累計運量破30億人次,台北捷運公司三日舉行慶祝活動,周六下午2時於淡水站有演唱會、有獎徵答,最大獎為國際來回機票,並有眾多捷運商品、首度亮相的捷運公仔獎品等著民眾抱回家。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捷運木柵線通車,為台北捷運營運正式揭開序幕,自此改變大台北都會區民眾的通勤模式和習慣。隨著路網漸成型,捷運運量持續成長,近來因油
價上漲,使用大眾運具人口迅速增加,二○○五年八月,捷運運量達20億人次,至今年二月短短2年半,就增加10億人次。
捷運文化 國際城市借鏡對象
捷運30億旅量的目標於二月廿日達到,捷運公司表示,選擇三月三日舉辦30億人次慶祝活動,是取「333」順口諧音,讓人印象更深刻。不過,從捷運公司高層到市長郝龍斌致詞,對前市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推崇備至,現場更像是替馬英九選總統的造勢大會。
捷運公司董事長陳椿亮表示,假日可攜帶腳踏車上捷運、無線網路甚至捷運公司負責營運的貓空纜車,全都是在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推動。郝龍斌說,捷運初期路網
在馬英九任內成型,不僅台北交通更便捷,捷運沿線進行都市更新,城市風貌也隨之一變,捷運文化更成為其他國際城市借鏡學習的對象。
郝龍斌說,馬英九在市長8年任內,有8條捷運路線通車,還有9條捷運規畫、施工中,捷運局、捷運公司人員也擔任高雄捷運、台中捷運的顧問。未來捷運工程要順利推動,需要中央全力支持,「希望今年五月後,能有足夠的經費」,預祝「馬到成功」。
馬英九表示,他當市長頭一年時,捷運平均日運量17萬人次,卸任時,日運量達到106萬人次。台北捷運並連續3年獲選國際軌道組織評比為可靠度第一的系統。
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任內推動的高雄捷運日前試營運,馬英九也不忘將台北與高雄二地的捷運做比較。他說,據調查,台北市民平均餘命比高雄市民多4年,
捷運功不可沒,因大眾運輸便捷,帶動汽機車車禍肇事率下降,民眾整體餘命就提高。他更期許郝龍斌成為他的「接班人」後,在捷運、騎樓整平等市政建設上更有
所作為。
載客人次 列車長度可繞地球5.3圈
台北捷運一九九六年三月正式通車,目前共有8條營運路線、69座車站,里程數由初期10.5公里增加至現今74.4公里。此外,捷運背後還有許多有趣的數
據,以捷運運量突破30億人次為例,若每列車載運2000人計算,載運如此龐大人次所需的列車排列長度將超過21萬公里,足足可繞行地球5.3圈。
捷運公司估算,30億人次運量,相等於全台2300萬人平均每人搭乘捷運約130次,以每人次節省3.75分鐘通勤時間計算(與小客車比較),共節省1億8750萬小時;以時間價值84.6元/小時計算,相當於節省新台幣158億6250萬元的時間價值。
另外,30億人次運量大量降低使用自用車帶來的空氣汙染,約為16座50萬千瓦燃煤火力發電廠1年的排放量,對改善北市空氣,甚至「延長台北人平均餘命」。
捷運在千禧年初期路網完成,平均日運量達73萬餘人次,二○○六年板橋線第二階段及土城線通車後,日運量一舉突破百萬大關。去年跨年,捷運系統連續營運43小時,創下192萬9780人次單日運量最高紀錄。
還有個另類的數據是,7年前納莉風災造成北市嚴重受創,捷運數個車站更成為一片汪洋。據了解,若非當時捷運車站成為「蓄水庫」吸收了幾十萬噸的雨水,北市淹水地區平均水位至少還要高個10餘公分,不過也因為如此,捷運系統則在歷時3個多月後才全面恢復營運。
(中國時報)
--
喝開飲機水 翁染「退伍軍人症」
家中開飲機要定期清洗。一名八十三歲老先生感染退伍軍人症,衛生署透過菌株比對,證實老先生是喝了家裡開飲機的水遭感染,這是疾管局首度證實開飲機的水導致退伍軍人症案例。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峰義說,喝開飲機的水而感染退伍軍人症,真的不常見。他提醒,不管是使用開飲機或溫水瓶,一定要按說明書定期清洗,千萬不要「買回來後就一機用到底」。
張峰義說,在國內,過去較常在冷卻水塔及蓮蓬頭發現退伍軍人菌,開飲機並不常見,對於是免疫功能不好、肺疾患者、老人家跟老菸槍、吞嚥困難者,應特別留意,若喝水嗆到,病菌跑進肺部,也可能感染。
這名老先生是前年底出現打噴嚏、輕微發燒等不適症狀,一開始以為是輕微感冒,不以為意,在住家附近藥局購買成藥,沒想到一周後發起高燒、咳嗽、倦怠、頭昏,送到醫院檢查,老先生已出現肺炎症狀,病情嚴重,住進加護病房。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調查發現,老先生戒菸多年,但有高血壓病史,因為曾經中風,行動不便,近年來沒有出國紀錄,長年由外傭照顧。包括外傭在內的四名接觸者,除了女兒曾輕微發燒、咳嗽外,並未出現其他不適症狀。
林頂說,衛生單位採集老先生住家廚房、浴室水龍頭,以及浴室蓮蓬頭、水塔跟開飲機出水口等多個檢體,經過實驗室檢驗,確認老先生痰液裡的退伍軍人菌株與開飲機出水口採得菌株相同,證實家中開飲機為罪魁禍首。
疾
管局表示,國人不習慣生飲自來水,都是煮沸後才喝,以水為媒介傳染的疾病在國內並不多見,但許多民眾家裡使用同時供應冷、熱水的開飲機,由於水溫不高,加
上沒定期清洗,久而久之,若開飲機出水口形成生物膜,退伍軍人菌便得以寄生,林頂提醒,一定要定期清洗開飲機內筒跟出水口。
林頂還表示,退伍軍人菌存在於我們生活環境中,但大多數健康人對退伍軍人菌都有抵抗力,因此,老先生家人都沒有感染。
張峰義表示,退伍軍人菌不畏熱,攝氏五、六十度都可以存活,若是碰上四、五十度溫水,反而可以活得更好。
(聯合報)
--
頭痛→癲癇 「幼裂頭絛蟲」作怪
一名四十六歲林姓婦人一年前出現瀰漫性頭痛,被當成偏頭痛治療;最近又出現癲癇症狀,經花蓮慈濟醫院檢查,發現是罕見的幼裂頭絛蟲症惹的禍,動手術取出幼蟲屍體後,昨天已痊癒出院。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腫瘤科主任邱琮朗說,家住豐濱鄉的林姓婦人,一年前因頭痛四處就醫,服用藥物病情依舊。
邱琮朗說,四個月前,她在上班途中癲癇發作,且頭痛惡化伴隨頭暈、記憶力衰退,右邊肢體無力等症狀,走路越來越不穩。
因頭痛得實在受不了,上月八日她到花蓮慈濟急診,醫師發現她左側頂葉腦組織腫脹,核磁共振影像檢查找到腦部有個明顯腫瘤,因此利用開顱導航手術移除腫瘤。
邱琮朗表示,病人手術後從病理切片發現腫瘤組織內竟然是「曼氏裂頭絛蟲」的幼蟲,蟲體含有碳酸鈣、碳酸鎂所形成的石灰小體,是絛蟲獨有的特徵。
醫師表示,林婦會飲用山泉水,在部落節慶時也曾食用醃漬生豬肉,小時候腿部創傷時,曾用青蛙皮當敷料。邱琮朗懷疑她喝到遭汙染的山泉水,寄生頭部的曼氏裂頭絛蟲幼蟲雖已死亡鈣化,蜷成三、四公分的蟲體,依然發炎,導致病人產生頭痛、抽搐、癲癇等症狀。
他因此建議民眾,不要生食青蛙,或以青蛙為食物的蛇、貓、狗、山豬等動物,也不要生飲山泉水,以避免感染曼氏裂頭絛蟲幼蟲。
花
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陳新源說,大陸曾有例報告,重慶十五歲少年張得勝去年怪病纏身,不只常倒地抽搐,原本溫和的個性變得暴躁,家屬以為他中邪,直
到送醫才發現,少年腦子裡有一條九公分長的活蟲,經證實是裂頭蚴(絛蟲);這項活體蟲存活人類腦部的罕見病例,全世界只有七十例左右。
幼裂頭絛蟲(spargana)是裂頭絛蟲的長尾幼蟲,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成蟲常見於貓狗腸道中,人類是蟲體的第二中間宿主。
曼氏裂頭絛蟲幼蟲主要寄生在人體肌肉、皮下組織,內臟和腦部較少見;因幼蟲於組織或內臟間移行會造成組織嚴重水腫、發炎而引起疼痛,治療以手術將蟲體完整移除為主。
生食者、寵物飼主、野外活動者都是感染幼裂頭絛蟲症的高危險群。
(聯合報)
--
頭痛治不好 原來蟲鑽腦
曼氏裂頭絛蟲作怪 引發癲癇
蟲蟲上腦?花蓮一名四十六歲婦人因劇烈頭痛、頭暈及癲癇,上月八日到慈濟醫院檢查,發現左腦有個直徑四公分的不明腫瘤,開腦取出腫瘤進行切片,赫然發現這是一團已經鈣化的曼氏裂頭絛蟲蟲屍,周圍還有發炎組織!台灣自有紀錄以來,曼氏裂頭絛蟲有十餘例。
腦袋長蟲的四十六歲的林姓婦人,家住花蓮縣豐濱鄉,她頭痛病史有一年多,到處找醫生都被當成偏頭痛治療,但藥吃了還是痛。四個月前更發生癲癇、伴隨頭暈、記憶力衰退,接著,抽搐也愈來愈嚴重,走路也不穩,上月八日到慈濟醫院求診。
醫師為她做腦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掃描,發現她左後腦的「左側頂葉」部位有不明腫瘤,上月十一日進行開顱手術,取出一塊直徑四公分、略大於乒乓球的發炎腦組織。
慈濟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邱琮朗說,經病理切片,發現組織內是一團蜷曲的曼氏裂頭絛蟲幼蟲屍體,且已經鈣化變硬,無法判斷到底死了多久,蜷曲蟲體長度大於四公分。
邱琮朗說,腦部的頂葉主運動功能、記憶,因此患者才會出現癲癇、嚴重頭暈及步態不穩,若蟲子寄生在腦部其他部位,症狀也可能不相同,雖然絛蟲已鈣化,但仍造成患者腦部出現約十公分的大範圍發炎。
醫師籲勿生飲山泉 生吃魚蝦
邱
琮朗說,曼氏裂頭絛蟲幼蟲一開始肉眼難以辨識,非常微小,如果是生吃遭寄生的淡水魚蝦、泉水,幼蟲能夠穿破腸壁在人體組織內到處移行遊走,在身體各部位如
皮下組織、淋巴結、結膜、內臟、眼部或腦部會形成蟲囊,他還是第一次遇到裂頭絛蟲幼蟲長在腦內的病例。病患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邱琮朗也
說,在腦部影像中,還可發現蟲子在腦部爬行的白色痕跡,研判蟲子可能由口進入,鑽入病患的腦內形成蟲囊,不過,這種絛蟲在人體內長成成蟲的機會幾乎沒有。
經詢問發現這名病患在山上工作,渴了就喝山泉水,也吃過生豬肉。他呼籲民眾勿生飲山泉水、勿生食淡水魚蝦,以免感染。
網路謠傳蟲吃腦 太誇張
恐
怖片中各種蟲災畫面,令人睹之色變,而網路上也傳有蟲子入侵吃掉腦部、吃掉眼球的說法!不過,慈濟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邱琮朗說,蟲吃腦的說法太誇張,很多
體外寄生蟲的最終宿主都非人類,在人體內無法存活太久,也無法直接吃掉人體組織,頂多是引起發炎遭到切除,以訛傳訛卻變成患處被蟲「吃掉」。
網
路上曾流傳一條「阿米巴原蟲吃掉眼球」的訊息,十分駭人,但慈濟醫院眼科醫師李原傑說,其實若民眾未用藥水而用到受污染的自來水清洗隱形眼鏡,或是游泳池
池水不潔,含有阿米巴原蟲,蟲體進入眼睛後即造成角膜潰瘍發炎,但絕非「吃掉眼球」,不過,若發炎還拖延就醫不處理,眼球最後確實可能得挖掉。
另外,慈濟醫院也曾有案例,一名男子在山區出車禍掉落山谷,頭部受外傷昏迷,數日後才被發現,結果傷口疑似被蠅類產卵,送醫時腦袋還長蛆!
根據慈濟醫院董事、台大醫院榮譽教授王正一研究,三十多年前,桃竹苗一帶曾經盛行吃草魚生魚片,造成很多民眾感染中華肝吸蟲。
桃園縣聖保祿醫院幾年前也曾接到案例,有人生食大肚魚,三小時之後嚴重腹痛、嘔吐,醫師在他腸子內發現三條活生生、還在蠕動的寄生蟲,還把腸子穿破,最長的達到七公分,化驗後證實為「馬毛蟲」,差點引起腹膜炎。
醫師表示,民眾最好不要生吃、或是吃未煮熟的牛肉、豬肉,以免遭受牛肉絛蟲、豬肉絛蟲感染,此外,生食蝸牛肉,亦可能感染廣東住血線蟲,而生食淡水魚類更危險,蟲蟲危機可能上身。
(自由時報)
--
你有沒有人脈強強滾?/焦保津
選舉來了!沒人脈會「輸了了」的選舉又來了!就算你沒參加競選,在喜歡套交情、講關係的社會裡,人脈強總是「贏面大」。想知道你的人脈強不強,光比電話本厚薄是不準的,仔細做完本評量,你心裡就有數了啦!
「人脈」是啥咪碗糕?
有了「打炮」(放鞭炮)、「買春」(買酒)的前車之鑑,當然得上教育部線上辭典查個究竟,萬一「人脈」指的是「替人把脈」,豈不要被杜部長給笑掉大牙了?
幸好,筆者與教育部所見略同。按照線上辭典的解釋,人脈為「經由人際關係而形成的人際脈絡」之意。
這年頭,什麼是人脈強弱最佳的試金石呢?答案很有趣──籌措保釋金的速度。
君不見同樣是一億多元的保釋金,前太電財務長胡洪九的老婆,足足奔走了三天才籌到;但「創投教父」柯文昌只花了十五分鐘,就由律師提著六卡皮箱的鈔票去向法官「買單」。人脈誰強誰弱?法院的點鈔機最清楚。
再看看駙馬爺趙建銘,台開案交保金跟胡洪九、柯文昌比起來,雖然不過「區區」一千萬元,但第一親家只花了二個小時籌錢,人脈照樣呱呱叫。而且用來裝保釋金
的義大利名牌地圖包,價值九萬元,還足夠附帶保釋十幾名竊盜犯跟賭博犯,羨煞全國軍民同胞。你看了不爽嗎?太平洋又沒有加蓋,游到中國去啊!用相對物價來
衡量,中國法官判的保釋金大概沒台灣這麼多。
根據近年來的幾則重大案件,我們可以從法官判定的保釋金額度,獲得下面這道數學公式,來計算人脈指數(指數愈高,表示這傢伙的人脈愈強):
(統籌款比例-自籌款比例)×100
人脈指數=───────────────
籌款天數2
公式中,「統籌款」指的不是馬英九當市長時,跟阿扁總統爭得死去活來的統籌分配款,而是從別人那兒籌來的錢。照上面的公式分析,統籌款比例跟人脈強弱成正比,自籌款比例則成反比。有些人或許會問:「有錢能使鬼推磨,愈有錢不是人脈愈強嗎?」
這就叫疾風知勁草!一個人正值春風得意之際,千萬不能將那些嘴軟的、手短的當成自己的人脈,因為他們吃你的、拿你的;嚴格說來,你才是他們的人脈。但是當一個人官司纏身的時候,還能籌到這麼多錢,就表示他的人脈確實啵棒。
但是話說回來,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鉅額保釋金,來考驗自己的人脈。像咱們這種升斗小民,就算花個千百塊錢很奢侈地上三井吃頓晚飯,也聽不到什麼股市
內線消息。了不起買把五十塊錢的水果刀,在便利超商對著店員大喊:「這是搶劫!趕快報警!」就算這樣,萬把塊錢就被保釋出來了。
所以,還是認命地用下面這幾道
題目,來測驗自己的人脈指數吧!
以下八題均為單選題。
為你的人脈把把脈
一、翻開通訊錄,跟你算得上麻吉的比例有多少?
A.70%以上
B.40﹣69%
C.20﹣39%
D.19%以下
二、生日的時候,會有人送禮物給你嗎?
A.沒送的就「麻煩」了(因為你的人緣太好,不表示一下者會遭到排擠)
B.少數幾個「麻吉」會送
C.大家都是「麻瓜」(也就是說除非你自己暗示,否則他們不會神通廣大到知道你的生日)
D.大家都是「麻木」不仁(說了也沒有人送禮)
三、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酒駕被抓了,打電話給同事(或同學),有哪些人會來保釋你?(請誠實作答)
A.至少1打以上!(你不假思索就能叫出幾個人的名字)
B.5個總有吧!(你大概思量了半分鐘)
C.不會沒有人吧?(你想了將近3分鐘)
D.日頭赤炎炎……唉!(你長考5分鐘後的答案)
四、你要結婚了!時機歹歹,很想海撈一票,但是自己評估一下,削到錢的機率有多大?
A.100%(所以當然 要在五星級飯店請客)
B.70﹣99%(選擇四星級飯店,自認薄利多銷)
C.40﹣69%(選擇四星級飯店,少賠就算賺到了)
D.39%以下(所以考慮請外燴辦桌,或是認賠顧面子)
五、每天接到的手機來電,性質跟比例為何?
A.公事45﹣50%/私事45﹣50%/打錯了之類的無聊電話5%以下
B.公事35﹣45%/私事35﹣45%/假勒索之類的無恥電話10%左右
C.公事35﹣45%/私事25﹣35%/假中獎之類的無趣電話20%左右
D.公事30﹣40%/私事20﹣35%/報明牌之類的無知電話30%左右
六、你所負責或參與的業務當中,能夠跟合作對象建立持續友誼的比例有多少?
A.絕大多數,因為你相信買賣不成仁義在。
B.一半左右。
C.不到一半,但多少還是有的。
D.很少很少。
七、你的考績當中,「團隊合作」或「人際關係」項目得分通常是?(以0到10分為計算標準)
A.9分以上
B.7﹣8分
C.4﹣6分
D.3分以下
八、你每周跟同事或朋友聚餐(會)的次數有多少?
A.5次以上
B.3到4次
C.1到2次
D.0.99999次以(也就是說每幾周才有1次)
【計分方式】
第1至8題得分均為:A(5分)/B(4分)/C(3分)/D(2分)
人脈指數落點評量
●37分以上
哇塞!你的人脈指數高得嚇人。如果你不是政客,我勸你去從政;如果你不是商人,我勸你去經商。放著這麼好的天賦不用,簡直太暴殄天物了。而且不用擔心出事,反正有太多人爭著替你出保釋金,怕什麼?
●28﹣36分
你
的人脈指數雖沒高到頂,但已算不錯。讓我想想,你適合從事什麼職業呢?嗯﹣﹣BINGO!去幹教育部長、新聞局長或者教育部主秘都不錯。不過記得做人厚道
點,千萬別去拆什麼「大中至正」匾額,事情搞太大了,很可能會「『大』終致症」。至於是什麼「症」?就看祖上積多少德囉!
●20﹣27分
因為人脈指數偏低,所以如果你要從政,有3種官不能當,一是教育部長,二是新聞局長,三是教育部主秘。為什麼呢?因為這3個官位都是靠人脈來幹的。不信嗎?仔細思考一下,「上杜下謝又連莊」憑什麼位子坐得那麼安穩,就知道了。
●19分以下
歌壇才子李宗盛有首歌,滿適合形容你的──「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壞,偶爾有些小小的悲哀,我想別人也看不出來……」但是我必須提醒你,人脈就跟書一樣,等到緊急要用時方恨少。到時候,別人就看得出來了!
(中國時報)
--
蚊香可能增加罹肺癌風險
最新研究顯示,經常使用傳統蚊香可能會增加肺癌風險,但毒物科醫師的解讀是,應是一般民眾使用方式錯誤,應該避免「邊燒蚊香、邊睡覺」,以免「燻走蚊子,也燻到自己」。
毒物科醫師:
使用方式錯誤所致
中
山醫學大學毒理所教授李輝日前在最新一期「流行病學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發表「蚊香煙霧暴露可能是台灣肺癌危險因子」論文,針對一百四十八名原發性肺癌病患,與四百多名各類條件相似的對照組,將兩
者進行分析比較,發現蚊香使用者罹患肺癌的風險高於不用蚊香的人。
李輝教授表示,吸菸是肺癌的頭號危險因子,但有五成的肺癌與吸菸無關,蚊香暴露是否與肺癌有關,過去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過去中研院院士陳建仁研究曾發現,蚊香暴露與肺癌風險是負相關,「與一般人想像中不同」,加上過去有研究懷疑,蚊香與兒童白血病可能有關,因此李輝決定進一步研究。
李輝表示,蚊香原料主要是木屑加上香料,燃燒時產生的致癌物,除了沾黏在懸浮微粒上的「多環芳香烴」外,過去有研究顯示,部分蚊香內含有「八氯二丙醚」這種揮發性有機物質,燃燒時恐產生致癌物,可深入肺泡。
結果顯示,常用(一週用三天以上)蚊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完全不用蚊香者的三點七八倍。進一步將吸菸史納入分析,與不吸菸且不用蚊香者相比,單純吸菸肺癌風險是五點五九倍,若吸菸又常用蚊香,風險則增加到十三點六六倍。
該研究方法屬「病例對照研究」,研究時已設法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包括職業、居住地、肺結核、癌症家族史,以及可能致癌室內空氣污染暴露,包括吸菸、二手菸、烹飪油煙、燒香等。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表示,以研究方法來說,這類「病例對照研究」的證據力相對較弱,但是仍具參考價值,民眾也不必過度擔心,只要正確使用蚊香,既能驅蚊,也能避免傷身。
煙霧消散再就寢
不少民眾習慣點燃蚊香後就上床睡覺,在煙霧繚繞中入睡。不過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建議,正確使用方式是,先在房間內點完蚊香,達成驅蚊與殺蚊效果後,再將窗戶打開通風,使煙霧消散後,人再進房睡覺,避免吸入過多煙霧,最好能搭配蚊帳使用。
林杰樑表示,蚊香所引發的過敏很容易被忽視。事實上,蚊香中經常添加的除蟲菊精成分,是一種常見過敏原,不但可能引發慢性過敏,文獻上也曾報告過,蚊香煙霧導致嚴重過敏性氣喘致死的個案。近年不少民眾改用精油來驅蚊,卻不知精油也是一種常見的過敏原,同樣得謹慎使用。
中
山醫大毒理所這次的蚊香報告中引用了一份在二○○三年發表於知名環境醫學期刊「環境健康觀點」(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的研究指出,經調查四款中國製蚊香與兩款馬來西亞製蚊香後發現,燃燒一捲蚊香所產生的懸浮微粒總量,相當於七十五到一百三十七根
香菸,甲醛量則相當於五十一根香菸。不過,各國產製的蚊香,成分不一定相同。
中山醫學大學毒理所所長李輝建議,使用蚊香時應該注意通風,改用電蚊香也是選擇之一。
不過林杰樑認為,電蚊香對人體的影響理論上確實比傳統蚊香小,不過,其原理是將揮發性有機物質以高溫加熱,會散發哪些物質,還是需要進一步研究。
(自由時報)
--
亞洲蟑螂專吃害蟲 德州棉農新歡
雖說蟑螂人見人嫌,但在美國德州南部農村,會飛的亞洲蟑螂卻被視為救世主,因為這種號稱地表上最強生物的昆蟲,可在夜間消滅侵蝕農作物的害蟲,為農民除害。
會飛的亞洲小強
雖
然當地農民仍無法真心擁抱蟑螂,但德州南部的研究人員盛讚,來自亞洲的小強有助於清除危害當地農作物的昆蟲。美國農業部的昆蟲專家普芬恩斯提說,大家都討
厭蟑螂,因為蟑螂有很多種,如每到晚上就會現身廚房但不會飛的德國蟑螂,但亞洲蟑螂(Blattella
asahinai)在外表上雖幾乎和德國兄弟一模一樣,也是夜生活動物,但牠們吃的東西不一樣:對穀物有害的昆蟲。
亞洲蟑螂一九八六年首先出現在佛羅里達州,此後持續向喬治亞、阿拉巴馬和東岸地區擴張版圖。
二○○六年,蟑螂遠征德州,成為瑞歐格蘭山谷地區農害螟鈴(鈴蟲,俗稱夜蛾)卵的天敵。螟鈴晝伏夜出,侵害棉花、大豆、玉米、番茄、花生及其他種類經濟作物。
除蟲害 在地德國蟑螂做不到
普芬恩斯提估計,每一平方公尺的大豆田約有一百隻蟑螂,有一次他還看過一片葉子上就有十四隻蟑螂,但這些蟑螂並不會破壞作物,反而是害蟲的蟲卵在二十四小時內減少了八十六%。蟑螂也會對專吃棉花、甘藍與其他作物的甜菜夜蛾下手。
德州南部的棉花農道森表示,他感謝亞洲小強對減少當地棉花田蟲害的貢獻。道森家族擁有九千英畝(約三千六百四十公頃)的棉花田,他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只要能減少蟲害,他們當然不會趕蟑螂走。
(自由時報)
--
吃豬腳抗老化 紐約正流行 富膠原蛋白能養顏 醫:也可吃白木耳
美國紐約正在流行吃豬腳,宣稱富含膠原蛋白的豬腳,能讓食客的膚質光澤,看起來更亮麗。國內醫師與營養師都認同吃豬腳有益駐顏的理論,但提醒民眾豬腳的熱量較高,建議食用前最好先刮掉油脂,或改吃同樣富含膠原蛋白的白木耳,也可達到補充膠原蛋白的效果。
熱量很高
英
國《每日電訊報》昨天以「豬腳:新的超級食物」為題的報導,指人們吃豬腳,即可用輕鬆、便宜方式變得年輕。報導指出,美國紐約數月前開了一家以豬腳入菜的
日本餐廳,三十九道菜色中有三十三道含豬腳,宣稱吃了可令肌膚回復彈性,頓時在紐約掀起一股吃豬腳的風潮。老闆岡島日見(譯音)指出,豬腳含有膠原蛋白,
「若三十歲開始吃膠原蛋白,四十歲時會比同齡者顯得更年輕」。
最好先刮掉油脂層
報導指出,膠原蛋白是一種蛋白質,能讓皮膚及組織緊實。營養師克里斯丁李指出,女性攝取的蛋白質普遍不足,比男性衰老得更快,建議女性每天用餐時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表示,靠吃豬腳等天然食物來補充膠原蛋白,確實有助增加皮膚光澤,但效果有限,且豬腳含脂量高,吃太多可能會發胖,並埋下心血管病的危機。台北馬偕營養課課長趙強則建議,吃豬腳前最好刮掉油脂層,並只吃膠原蛋白含量最高的豬皮。
番茄菠菜也抗氧化
趙強表示,豬腳熱量高,每周最好吃一次為佳,每次份量應以一個拳頭大為限;而鮭魚等富含油脂的魚與熱量低的白木耳,都富含膠原蛋白,可適時食用,除此之外,番茄、菠菜、藍莓等新鮮蔬果,也含有維他命及抗氧化物質,食用有助於抗老化。
部分抗老化食物
註:衛生署建議小孩、女性、男性每天各攝食5份、7份、9份蔬果,蔬菜一份為半碗量、水果為一拳頭的量
豬腳
含膠原蛋白,能增加皮膚彈性。但脂肪含量高,每周吃一次為宜,每天限吃拳頭大的量
富含油脂的魚
如鮭魚、沙丁魚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延緩皮膚老化。每天建議吃拳頭大的量
水
多喝水有助新陳代謝,建議每天喝2000c.c.,約8個水杯的量
菠菜
含維他命C、K,有益皮膚美白。每天建議吃半碗量
番茄
含茄紅素,有助降低紫外線對皮膚傷害。每天建議吃拳頭大的量
藍莓或紅莓
含花青素,有益抗老化。每天建議吃拳頭大的量
(蘋果日報)
--
全台最大劇院 將現新板特區
全台最大劇院BOT案昨天有最新進展,為吸引更多廠商參與投資,文建會決定不收取原來廠商投標須繳十五億元開發權利金。文建會官員說,已有日勝生等建商表
達投標興趣,行政院核定通過後,預計年底完成初步規劃,總投資金額一○○.五七億元,明年初招商、年底動工,預定二○一三年完工營運。
文建會表示,國內藝文活動愈來愈多,但表演場地不足,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僅能容納三千六百席,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也僅二五七二席,因此決定以BOT案方式,在板橋新板特區興建一座全台最大劇院。
新
板劇院BOT案規劃三個廳院,撇除戶外劇場,最大的大劇院可容納三千至三千五百席,及一個四百至五百席的多功能表演劇場,合計兩廳可容納四千席,規模將超
越兩廳院,土地佔地九九七八坪,其中約八四六七坪規劃劇院,但有意投標的建商,原規劃大劇院僅兩千席,並加進豪宅設計,不符合政府用意。
政府民間投資百億
文建會昨和經建會開會後修改,規定除劇院、購物、娛樂等商業設施外,附屬事業不能興建住宅,政府將出資一.五七億元為規劃經費,其餘九十九億元為民間投資。
(蘋果日報)
--
大家不讀書 台灣沒希望/周祝瑛(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近
來台灣學生陸續在幾項國際學業能力或技能上屢獲佳績,可以看出國內學生很會考試與參加比賽,但同時卻出現閱讀課外書的人數比率下降的隱憂。尤其是最近台灣
學生參加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調查)及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計劃,發現我國中小學生的閱讀成績遠遠落後於香港和新加坡,為三個華人參
賽地區中排名敬陪末座,其中不到四分之一台灣學生放學後有「幾乎每天」閱讀的習慣,遠較國際平均的40%為低。許多大學教授也發現即使是國內一流學府的大
學生,平日也很少有閱讀的習慣,看書多半是為了升學或考試,很少人真正為興趣而讀書。這也說明了何以國內的成人甚少為自己買書與看書的現象,整個社會的閱
讀風氣可說有待提升。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其實幾年前推動兒童閱讀運動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就說過:「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唯有從小
就養成閱讀的習慣,才能打破學校制式課堂與考試的限制,擁有個人終身學習的可能,尤其在面對網際網路、知識瞬息萬變、無遠弗屆的時代,閱讀已成為提升現代
人生活與工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歐美各國都將推動閱讀運動當做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例如,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
訂為「世界閱讀日」。1996年美國提出「美國閱讀挑戰」的構想,由三萬名閱讀專家帶動100萬義工,幫助兒童閱讀指導。其中更立法頒布卓越閱讀法案,政
府核撥26億美元,鼓勵父母在夜晚陪讀,幫助兒童成為優良的讀者。後來布希總統2001年提出沒有孩子落後教改計劃,其中的閱讀優先計劃,透過經費補助與
師資培養訓練,來提升學前及學童的閱讀能力。同時提醒父母,必須在孩子童年時,就培養閱讀的習慣,甚至在全美舉辦一城一書活動,鼓勵所有的市民閱讀同一本
書。
英國也早在1998到1999年規定是英國的閱讀年,透過各種傳播工具大力宣傳,希望建立滿是讀書人的國家,包括:推動50個國小閱讀能力與發展課程,及家庭閱讀計劃。
日韓提倡晨讀運動
到
了日本,早在1965年至今,民間就發起「親子讀書運動」與家庭文庫運動,要求大人每天最少陪小孩看20分鐘的書。也刺激了當時的圖書館館員、教師和出版
者的紛紛投入兒童閱讀的行列中,迄今全日本已超過70%的學校,七百四十二萬中小學生每天早上一起「晨讀」。就連韓國也大力提倡「晨讀十分鐘」運動,讓學
校變成了一個快樂學習的環境。香港的2000年教育改革,就從閱讀開始,七年後香港學生閱讀能力排名躍進為全球第二。至於新加坡近年來也多方推動讀書講
座、親子閱讀及讀書會系列活動。PISA名列前茅的芬蘭更是致力於增加圖書流通量,大約60%的民眾每年至少前往公共圖書館一次,每人每年平均借16本
書。
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而且愈早養成習慣愈好。一旦養成閱讀的習慣之後,自主學習才有可能,學習的快樂(而非快樂學習)才能成為個人持續追求知識的動力。那怕畢了業、離開學校之後依舊能夠終身持續學習。
(蘋果日報)
--
耐藥型結核 威脅你我他/多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教授)、查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結核病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4年新增耐多種藥物型結核病42萬5000例,其中中國、印度和俄國佔比超過60%。然而真正引起全球對嚴重耐藥生物體高度關注的還是嚴重耐藥型結核病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愛滋病感染人群中的爆發流行。
預防性醫治未普及
這
種嚴重耐藥型結核病是如何在局部爆發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的局部爆發但卻不為人所知?更重要的是,嚴重耐藥型結核病是否能夠控制?對治療結核藥物
的耐藥性源自於自然產生的天生具有耐藥性的病毒品種突變。不嚴格遵守治療方法、臨床醫生不正確用藥和藥物相互作用或吸收障礙都可能導致細菌生長被部分抑
制,產生具有耐藥性的有機生物。而一旦出現耐藥性,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進一步的耐藥性就會產生,而且具有耐藥性的有機體可以傳染給其他民眾,從而導致
對正規治療沒有反應的嚴重耐藥性的產生。
控制嚴重耐藥型結核病根本沒有特效藥。治療耐藥型結核病無法與結核病的總體控制截然分開。不僅如此,針對
愛滋病高負擔人群的結核病控制策略至關重要。上述策略包括採用雷米封廣泛展開結核病的預防性醫治—這種藥物儘管價格低廉、療效顯著,但卻並沒有得到普及推
廣—以及改善對愛滋病人的結核病診斷,很多愛滋病人都是在未經診斷的情況下死於肺結核。醫院和診所之中的傳染病控制也必須得到重視:南非的許多嚴重耐藥型
結核病都是在愛滋病診所或者病房中受到傳染的。
有關抗結核病藥物耐藥性的全球計劃已搜集1994年以後有關流行狀況、類型和耐藥性發展趨勢的大量
資訊,重點關注一線藥物的耐藥性狀況,為我們對耐多種藥物型結核病的了解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對嚴重耐藥型結核病的監控卻非常有限,對二線藥物的藥物敏感
性測試也沒有制定完善的標準,對某些藥物的敏感性測試很難再現,而且沒有幾個國家在國家級結核病計劃中進行這樣的敏感性測試。
監控嚴重耐藥型結核病的重點包括鼓勵進行對二線藥物的可靠的敏感性測試,並將相關資訊與愛滋病測試資訊一起,納入現有的結核病監控計劃之中。
還
有最後一點同樣重要,那就是應對全球傳染性結核病的宣傳力度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這包括推廣能提高一線療法效力的全新藥物系列,以此來縮短治療時間,從根本
上防止耐藥性的出現。但光有新藥是不夠的。在規範化治療無法保證和敏感性測試資料缺乏的背景下引入新藥可能會導致出現更多的抗藥組織。
加強相應醫療體系
最
終必須加強相應的醫療體系建設,以確保醫療服務提供者能夠以更為敏感和明確的診斷測試發現社區中潛藏的結核患者,利用最新最有效的藥物按照有機體分類對結
核病展開治療,以及在高危人群中做好結核病的預防工作。上述步驟能夠有效確保嚴重耐藥型結核病不會將過去一個世紀人類在與結核病的全球鬥爭中所取得的成果
吞噬殆盡。
(蘋果日報)
--
眨眼控iPod 開關選曲免動手
日本國立大阪大學科學家以電子技術,為人類發明出「第三隻手」。「第三隻手」是一套能感應太陽穴搏動的小型電子系統,消費者戴上它,只要眨眼,就能開關及調整電器。發明者表示,系統一旦普及,人類將更能一心二用。
擬在3年內量產
此系統正式名稱為「太陽穴開關」,由一顆單晶片及一對紅外線感應器組成,感應器可偵測太陽穴搏動,由晶片辨別生理性眨眼及刻意的眨眼。
此系統體積小,可置入眼鏡,最快會應用在iPod。研發者谷口和弘說,使用者穩定地眨一下雙眼,就能令iPod播放,再眨一下表示暫停,眨一下右眼代表選曲,眨左眼則是重播。
谷口和弘說:「只要使用者穩定地眨眼,就不用擔心系統掌握不到訊息。我們也有替無法眨單眼的人設計的特殊機型,他們連續快眨兩次即可達到相同效果。」他說,「太陽穴開關」在設計上優於既有眨眼開關,其感應器不會妨礙視線。
研發團隊擬三年內量產「太陽穴開關」,使其應用從電視、冷氣、室內照明等家用電器,擴大到手機、輪椅及機器人。如此一來,不但殘障人士可輕鬆操控電器,攀岩者、看護及太空人也都能一心二用。
(蘋果日報)
--
溫差大 細支氣管炎 肺炎突增3成 抵抗力差 感冒易併發重症
最
近溫差大,回暖幾天可能又要變冷了。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表示,持續濕冷的天氣,導致成人和小孩皆會得的肺炎增加3成。北醫附醫小兒科主任陳中明指
出,2歲以下小朋友較易發生的細支氣管炎,往年過完年後,病例數應會慢慢減少,今年卻不減反增,也增加了3成左右。據統計,2歲以下嬰幼兒至少一半都曾得
過細支氣管炎,要注意保暖、多洗手、不要讓孩子把手放在嘴巴。
細支氣管炎
先有感冒症狀再喘鳴
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受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疾病,會出現普通感冒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因感冒而併發細支氣管炎,會出現咳嗽、有喘鳴聲、胸部肋間肌收縮、發燒2到3天的情況,以2歲以下的小朋友最常見。據統計,2歲以前至少50%的小朋友都得過細支氣管炎。
防大小孩帶病毒回家
氣管、支氣管等,2歲以後發育較成熟,但家中若同時有2歲以上的大小孩與2歲以下的小小孩時,要特別小心,因大小孩去幼稚園或托兒所,易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弟弟、妹妹,所以家中有大小孩上幼稚園或托兒所,最好暫時將兄弟姊妹分開。
拍痰 吸熱蒸氣舒緩
細支氣管炎只能靠支持性療法,家長給予熱蒸氣、拍痰。孩童咳得較嚴重時將五指併攏,以空心掌的方式拍小朋友的肩胛骨,以利痰液咳出。要拍至少5到10分鐘,且在小朋友飯前或飯後2小時再拍。也可將熱水放在臉盆裡讓他吸熱蒸氣,黏膜濕潤後會比較舒服,也有利痰液排出。
反覆發作恐為氣喘
細支氣管炎的症狀與氣喘很像,都會出現呼吸困難、有喘鳴聲的情況,但並不代表細支氣管炎發作多次後就會變成氣喘,而是常有細支氣管炎的孩子,要懷疑可能是氣喘。若1歲以內發作細支氣管炎3次以上,就可能是氣喘,建議提早開始使用氣喘藥,否則長大容易變成嚴重氣喘。
肺炎
可能發燒3到5天
肺
炎通常是因先感染感冒病毒,因抵抗力低下又併發細菌感染,形成嚴重併發症。以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和小孩最常見,大人若是抵抗力不好,或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時,
也很容易發病。最近溫差大,感冒患者也不少,一般人經3到5天症狀就會消失,若併發肺炎,可能會持續咳嗽、發燒3到5天。
胸部X光片可判別
肺炎和細支氣管炎除了發燒天數不同之外,肺炎也不會出現喘鳴聲,若懷疑為肺炎,可照胸部X光片,肺部若有浸潤現象,幾乎可確定為肺炎。肺炎的其他主要症狀有咳嗽、肋膜發炎疼痛等,所以特別提醒感冒時有氣促、發燒、胸痛時最好趕快就醫。
鼓勵患者將痰咳出
若有痰液,要鼓勵患者將痰液咳出,若痰液太濃稠,可吸熱蒸氣或噴霧緩解,稀釋痰液以幫助排痰,也可協助拍痰。另外,攝取足夠水分也可幫助排痰,但如有心臟衰竭、腎衰竭等限制水分者應先與醫師討論喝水量,以稀釋濃稠的痰液及補充因發燒所喪失的水分。
提醒你
嚴重皆可能死亡
◎細支氣管炎
˙主要症狀:咳嗽、呼吸有喘鳴聲、發燒2到3天,主要發生對象為2歲以下。
˙死亡率:約2%
◎肺炎
˙主要症狀:咳嗽、發燒3到5天,主要發生對象為抵抗力差者、老人、小孩。
˙死亡率:約20%
醫師說
易得病者建議打疫苗
細支氣管炎的疫苗現在仍在動物實驗階段,但肺炎已有疫苗,抵抗力差者可考慮接種,降低重症死亡率。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