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080313

鹼性海洋水竟是酸性 當心喝出腎病

消基會抽查市售包裝水,發現部分商品酸鹼值宣稱不實,號稱鹼性的海洋水檢測結果卻是酸性。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鹼性水對身體完全沒有好處,還恐因鎂、鈉含量偏高對身體有害。


消基會在去年十到十一月間,檢驗三十件市售包裝水。調查發現,七件在消費者認知中應屬鹼性的「海洋水」,pH值小於七的有四件,分別是「Taiwan Yes深命力百分百海洋深層水」、「義美海洋純水」、「動能六一八鹼性海洋深層水」及「凌波怡—海神深層海水」。

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表示,其中「動能六一八鹼性海洋深層水」在名稱中標示為鹼性,有誇大不實嫌疑。「這項商品並未獲得標檢局驗證,瓶身卻標示VPC(自願性產品驗證)標誌,明顯違法商品標示法規定。」

該次商品換算每公升單價介於十五元到一百六十元間,最貴的是「義大利巴娜天然礦泉水」。程仁宏指出,不要迷信高價買到的就是好水,像「鹼性離子礦泉水」平均一公升高達一百卅八元,但其中致癌物質「砷」的含量也是所有產品中最高的。

吳 家誠表示,微量元素「鋇」是民眾在挑選包裝水的指標性元素,「鋇」的含量愈低,表示水質經過較審慎的處理,而含量過高,就需要多加留意。另外,需嚴格控制 鹽分的慢性病患,需注意避免飲用含「鈉」量過高的水,如「凌波怡—海神深層海水」含鈉量每公升高達九十七ppm,超過建議值五倍之多,「沒腎病的人長期飲 用都喝出腎病!」

「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海洋水,且鹼性水對身體也沒好處。」吳家誠指出,胃酸的pH值是二,就算喝下去的水真的是鹼性水,也會被胃酸中和。吳家誠認為,在挑選包裝水時,微量元素含量愈少、導電度愈低,對身體都較好。

(聯合報)
--
標榜鹼性飲水 竟是酸性

消基會昨公布市售三十種包裝水成分檢驗結果,其中包含悅氏「Taiwan Yes深命力100%海洋深層水」等四件標榜是鹼性的海洋深層水產品,驗出結果卻是酸性,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指業者有欺騙消費者之嫌,依《公平交易法》最高可處兩千五百萬元。

學者:別盲目追求
消 基會(http://www.consumers.org.tw/)於去年十月到十一月間在大台北採樣三十件包裝水品牌,「Taiwan Yes深命力100%海洋深層水」、「義美海洋純水」、「動能618鹼性海洋深層水」、「凌波怡——海神深層海水」等四件產品,結果皆酸性,和外包裝標示 不符。
代理「動能618鹼性海洋深層水」的海灣公司說,鹼性水接觸空氣中二氧化碳原就會變成酸性,不知消基會檢測過程有無問題;悅氏公司表示,出廠時為鹼性,將對結果再了解。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標榜鹼性的海洋深層水一進入胃酸中就失效,消費者不用盲目追求。

(蘋果日報)
--
標「可素食」太籠統 衛署擬推產品認證

衛生署去年抽驗發現,近一成四素食羼葷,立委昨天抨擊衛生署把關不嚴,市售素食產品也未全面區分全素、蛋奶素等不同素食類別,衛生署長侯勝茂承諾,將推動素食產品認證制度。

國內有近兩百萬人吃素,立委林鴻池說,素食者還可細分為四種,包括不吃蔥、蒜、韭菜、薤菜等五葷的純素,以及奶素、蛋奶素跟可吃五葷的蔬食,但市售素食產品卻只籠統地標示「可素食」,根本無從判斷能不能吃。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說,業者多半是因為品管不嚴,像是製造葷食後機器沒洗乾淨,或是使用動物膠質所致。未來衛署會考慮要求素食的標示,需註明適合蛋奶素、奶素等,但還先由專家委員會討論如何規範。

(聯合報)
--
世界腎臟日 尿毒症成新國病


今天是世界腎臟日,你知道嗎?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億人口罹患腎臟病,根據去年國際腎臟病學會公告顯示,每年全球有超過百萬人口死於和腎病(CKD)有關聯的腦心血管疾病,而且發病的情況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國際腎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合會(IFKF)共同提出,將每年3月第2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腎臟日」,呼籲世人正視慢性腎臟病問題。

■台灣洗腎人口密度世界第1

台灣每年有280億的洗腎商機,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1,尿毒症儼然成為新國病。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表示,醫界曾經檢討過,台灣為什麼洗腎人口逐年快速增加,原因是台灣人很喜歡亂吃藥,尤其感冒、頭痛、生理痛、腰酸背痛,民眾很容易上藥房亂買成藥解決。

最讓醫師頭痛的是台灣很流行賣藥買藥文化,江醫師指出,除了濫用健康食品、民俗偏方與減肥藥品,甚至偽藥劣藥等等,有些鄉鎮還會舉行賣藥說明會,來說明會還可換醬油或是洗衣粉,結果老人家貪小便宜,胡亂跟著買的結果是擔心浪費錢就勉強吃。

■中南部尿毒患者是台北2倍

由於賣藥的問題以中南部最嚴重,也因此中南部的尿毒症的病人數量是台北的2倍,江守山呼籲,政府除了加強查緝劣藥偽藥的同時,也應該把歐美國家行之有年的另類輔助醫學,或稱整合醫學,嚴格篩選導入,輔助主流醫學,協助保障民眾的健康與保健。

■多樣毒素累積有雞尾酒效應

他提出幾個重要觀念提醒大眾自保:
1.疼痛要找醫生治,找出根本病因,切記多數止痛藥雖標榜不傷腸胃,卻可能傷腎傷肝,有毒性負擔!
2.能用改善生活、飲食或運動習慣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藥物。
3.即使標榜純天然、中草藥,不代表就是絕對安全無毒,要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使用。
4.雖是醫院開的藥如果長期使用,仍可能對肝腎形成負擔,要定期檢查腎功能。
5.少量但多樣的毒素聚積,也有可能產生「毒素雞尾酒」效應,造成身體器官的毒害。記得要增加運動及健康飲食,以加強身體代謝功能,必要時也可以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排毒。

長期服用止痛藥 腎臟病變

一位40出頭就罹患尿毒症的女性患者,目前洗腎已長達5年時間。她從年輕時就一直有頭痛的毛病,一直以服用止痛藥解決,時間長達數十年之久,前幾年她逐漸 意識到身體機能退化,趕緊做體檢也看了幾家醫學中心,但總被告知一切正常。因為擔心長期服西藥可能會造成肝腎功能受損,於是改服中藥,孰料最後還是不知不 覺間發生慢性腎功能衰竭,目前須以洗腎來維持身體機能平衡。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醫師表示,這位患者除了長久以來受到各種環境、食品潛在毒素汙染,最主要的還是長期依賴止痛藥,讓原本受到毒化殘害的身體器官功 能雪上加霜,再加上患者曾長期不眠不休的照顧家人以及個性律己甚嚴,責任感強烈不為現實所屈服,使得身心承受巨大壓力,最後終致身心俱疲發生器官功能衰 竭。

由於腎臟是在機能低於25%後才會出現異常,江醫師建議,在腎臟發生器質性病變,慢性腎功能不全或是腎衰竭之前,患者應及早接受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將有機會幫助病人機能恢復。

(中國時報)
--
乾眼症 電腦族、隱形眼鏡族可別忽視

「乾眼症」是眼科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顧名思義,乾眼症就是指眼睛淚液分泌量不足,以致無法保持眼睛表面的濕潤所造成的種種症狀。

◎乾眼症的原因

● 水液層淚腺淚液分泌不足:這是最常見的乾眼原因,先天性無淚腺、年紀老化淚腺功能降低,或是一些自體免疫疾病,造成淚腺發炎、外傷、感染、自律神經失調、 長期點某些眼藥水(如某些治療青光眼的藥物),或是服用某些藥物(如某些高血壓用藥、鎮定劑等),都會造成淚液分泌不足。

至於長期戴隱形眼鏡,由於角膜敏感度降低,有時也會影響淚液分泌。

●油脂層分泌不足:由於眼瞼疾病造成眼瞼皮脂腺功能不良。
●黏液素層分泌不足:缺乏維他命A、慢性結膜炎、類天皰瘡、化學性灼傷等等。
●淚液過度蒸發、淚膜分布不均勻:眼瞼疾病造成眼瞼閉合不良,眨眼次數減少(如長時間專心開車、一直盯著看電視、打電腦而減少眨眼次數)、長時間在冷氣房工作,或戶外強風燥熱之工作環境。

◎乾眼症的症狀
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有時眼睛太乾、基本淚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造成常常流眼淚的症狀。

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長期的傷害則會造成角結膜病變,並會影響視力。

◎乾眼症的治療
主要在於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維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

●輕微的乾眼症可以點人工淚液(有藥水、藥膏、凝膠等形式,另有不含防腐劑、戴隱形眼鏡時,可點的產品)、睡前點潤滑藥膏,熱敷、按摩則可刺激淚液分泌。
●中度的乾眼症則可以增加點人工淚液的次數、戴擋風或保濕眼鏡、降低室內溫度、增加溼度、減少淚液蒸發;將淚小管栓塞或電燒來阻斷減少淚液排除,也可增加淚液量。
●嚴重的乾眼症除了上述治療方法,有時還必須將眼球覆蓋,或施以眼瞼縫合術,以避免眼球過度乾燥造成的傷害。
●另外,也要找出造成乾眼的原因,如眼瞼炎、維他命A缺乏、結膜炎、結膜疤痕、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並積極治療。

◎如何預防乾眼症
●正常的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
●均衡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他命A、C、E的蔬菜及水果,少吃油炸食物。
●讓眼睛充分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疲勞,注意眨眼次數。
●洗臉時,注意眼瞼及睫毛的清潔,用熱毛巾熱敷,可以減輕疲勞,並增加淚液分泌。
●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不要過長,若感覺不舒服時,就應取下。
●有任何眼睛不適,請找眼科醫師治療,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成藥長期點用。

(自由時報)
--
夜貓族忽視健康警訊 熬夜熬出一身病

忙碌的社會,熬夜加班、讀書已經變成無法避免的宿命,但千萬別忽略身體因疲累發出的警訊。

◎夜貓族的健康警訊
●肝功能受損:當熬夜時,肝臟無法得到充份的休息。長久下來會導致肝功能受損,最明顯的是,熬夜後常感到身體疲累,如果是短時間的睡眠不足,通常休息後,情況就能改善,但如果是長期會造成肝功能持續受損,就會引發疾病。
●免疫力變差:長期處在熬夜、疲勞的情況下,容易使免疫力下降,造成容易感冒、過敏、長?疹等。最明顯的症候群就是第二天上班時,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偏頭痛。
●腸胃危機:吃消夜提振精神是熬夜者的活力來源,但卻可能引爆胃的危機。夜間胃腸道休息時,是胃黏膜上皮細胞進行更新再生的時間。經常在夜間進餐,胃腸道得不到休息,胃黏膜的修復就不能順利進行,且食物長時間停滯在胃中,使胃液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容易糜爛、潰瘍。
●體溫下降: 睡眠時,腦下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與腎上腺素調控,並維持體溫。長期熬夜工作,會影響其功能,造成體溫偏低而引發氣管疾病、氣喘體質發作。
●提神卻傷神:熬夜奮戰時,咖啡或濃茶是不可少的提神方法。但咖啡因提神的同時,卻不見得對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夜晚本是交感神經休息的時候,長期使用提神飲料刺激交感神經,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

◎正確補充體力
●找對的時間補眠:如果前一晚真的熬夜了,可以利用上午11時到下午2時晝夜轉換的黃金時期補個小眠,會比睡一整個早上更能補充精神。另外熬夜前,也可先小睡片刻,但要配合睡眠週期的時間才能真正提神。
●維他命B群:維他命B1、B2、B6、B12、葉酸、菸鹼酸是腦神經細胞、內分泌的必需養分,可幫助提神。
●維他命C:身體處於壓力時,會消耗大量的維他命C,使身體感到焦慮、情緒低落、降低處理能力。可多吃柑橘類、番茄、白菜、馬鈴薯,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以對抗壓力。
●DHA:對傳遞腦部訊息很有幫助,可從深海魚類中攝取。
●水:幫助身體排除廢物,以促進體內環保。

當熬夜不可避免時,千萬要做好準備工作,可別因小失大,造成身體的傷害。

(自由時報)
--
99.9%外殼都是豬牛皮製 膠囊沒標成分 素食者誤下肚

國內約有200萬素食人口,但根據衛生署估計,99.9%以上的藥用膠囊外殼都是抽取豬皮、牛皮所製成的「明膠」,在沒有標示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素食者因不知情而服用。

立委建議設立素食認證

衛 生署長侯勝茂昨天在立法院進行「市售藥物食品審核控管機制把關」報告,吃素多年的立委林鴻池質詢指出,素食可細分為奶蛋素、純素、蔬食和蛋素等四種,但市 售食品與藥品針對素食的標示卻不詳盡,且藥物、健康食品等膠囊外殼常是豬皮製成,素食者根本無從分辨,一不小心就可能破戒。他建議衛生單位能夠比照有機食 品制度,建立「素食認證機制」,並對於素食標示嚴加把關。

侯勝茂及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認為,國內上萬張的藥物膠囊許可證之中,只有個位數是用玉米製成的膠囊外殼,即99.9%以上的藥用膠囊外殼都是抽取豬皮、牛皮所製成的「明膠」,但所含的動物成分是很微量的。

衛署暫不強制外包加註

廖 繼洲分析,美國猶太人和回教徒都不吃豬肉,會在包裝或仿單上註明含有動物成分,但國內比照食品管理的做法,若是全素的藥品、食品,會標示「素食可用」。衛 生署暫時沒考量強制藥廠在包裝上加註膠囊外殼具有動物成分。製藥公會理事長黃柏熊認為,素食人口日益增加,市面上已有業者主打「植物性膠囊」的產品,但市 占率不高,價格自然偏高。

剝開膠囊服用影響藥效

經常吃素的台北市藥師公會主委柯明道強調,吃藥是為了保健康,「不用計較 這麼多」;但確實有不少素食者堅持剝去膠囊外殼再吃藥粉,不但忍受苦味或臭味,且有可能會刺激胃酸,影響藥效,甚至部分長效型的高血壓藥物,用膠囊是為了 慢慢發揮藥效,若剝去膠囊外殼再服用,會導致血壓不穩定。

有素食者不吃動物性中藥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表示,不只是動物膠囊,中藥材有許多是動物、蟲類,基本上他在開藥前都會問一下患者是否吃素,但仍有80%素食者不願服用動物性中藥材,只好改用其他替代性中藥材。

楊賢鴻舉例,中藥「地龍」(即「蚯蚓」)可降血壓,但有素食者不願服用,只好改以「丹蔘」 ;不過替代性的中藥療效通常較差,也有一些無法替代的中藥材只好拿掉,自然會影響療效。

宗教界籲研發替代性產品

對於藥品膠囊以豬皮、牛皮製作,宗教人士表示,早有耳聞,但呼籲醫藥界研發替代性的產品,或是製成錠劑、藥粉等;若現階段無法避免的話,為了治病還是要吃藥,畢竟「道德實踐者必須要存活才能實踐道德」。

治病服藥 非故意殺生

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任釋昭慧強調,對素食者而言,是要做到盡量不傷害生命,並非「素食聖人」,其實即便平常腳都會不小心踩到螞蟻。吃藥是為了治病,而非滿足口腹之慾,何況也不是天天吃,如果真要如此吹毛求疵,那藥品研發過程使用很多動物實驗,是不是藥都不能吃了?

釋昭慧說,豬也不是為了製作成膠囊而被殺,若真因如此,那恐怕就要好好考慮。佛寺用的鼓是以牛皮做的,如果用人造皮效果不好,也無法震撼人心,但佛寺絕不願意為了製作佛鼓而殺了一頭牛。素食者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美,只要盡力即可。

回教市場有特製膠囊

台北清真寺前教長馬孝祺指出,回教徒不吃豬肉,因此有國際的藥廠專門製作沒有動物明膠成分的藥品供應中東回教市場,由於台灣市場較小,藥廠沒有供貨,國內回教徒只好把膠囊的殼拿掉再吃。

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永富法師認為,藥商除了要標示藥品成分外,也應一併標示膠囊外殼成分,否則在不知情狀況下吃下,連基本消費權益也無法確保。

(自由時報)
--
水質標準提高 恐漲水價

環保署昨發布最新二十八項「飲用水可能污染物候選名單」,其中有致癌可能的壬基酚、鄰苯二甲酸脂與雙酚A三項有機物,首度被列入名單,後兩項目前仍無國家將其列入飲用水管制。此名單可望於明年確認公告,後年實施。水公司表示如此須提高淨水設備,勢必得因此調升水價。

新納入三項有機物
環 保署環境衛生毒物管理處處長袁紹英表示,目前國內「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項目已有五十多種,今年一月剛把戴奧辛列入。該署從去年起執行「飲用水水質列管污 染物篩選計劃」,先公告二十八項篩選污染物名單,包括微囊藻毒、甲苯等,再從其中挑選列入管制。現作為界面活性劑的「壬基酚」、塑化劑「鄰苯甲二酸」與 PC塑膠硬化劑「雙酚A」三種有機物可能被納入。
一旦增列上述污染物管制,勢必衝擊全台四百多座淨水場。袁紹英說,現有淨水場設備須提升才能因應,如:採最新「光觸媒裂解」等。台灣自來水公司主管回應,如此將提高水質處理成本,勢必反映調高水價。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支持環署列管,但認為水源源頭保育更重要。

飲用水擬增列的管制項目
污染物種類/危害
◎壬基酚:抑制雄性動物性器官發育、改變月經周期
◎鄰苯二甲酸二脂:危害肝臟、睪丸,具致癌性
◎雙酚A:性別特徵錯亂
註:公告查詢網址http://tsm.epa.gov.tw/drinkwater/

(蘋果日報)
--
奈米食品「恐損健康」

環保團體「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新報告指出,研究發現在歐洲有104種食品和農產品利用奈米科技或使用奈米微粒,但未清楚標示,可能讓消費者在不知情之下,吃下有損健康的食物。
製造商稱奈米微粒具更有效運送藥物或維他命、殺死食物中病菌等功效。但科學家、消費者團體和環保組織也擔心,在沒有適當安全把關下,就將奈米科技引進飲食、人體或環境中,可能造成傷害。

台灣尚無法令規範
英國《每日郵報》前天報導,地球之友稱,現在已有許多食物或其包裝、保健食品等,偷偷混入可能含毒的奈米微粒。目前還不知道這些比頭髮細小8萬倍的微小分子,進入人體後,長期下來會如何與人體器官互動。它們是否有毒、會在體內停留多久,都還未釐清。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程仁宏昨天受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市面上雖然也有不少聲稱運用奈米科技的產品,但是由於沒有法令規範,缺乏認證制度,消費者實在無法辨別真偽。加上奈米食品的安全性迄今沒有足夠證據足以證實。應該加快立法,保障民眾權利。

(蘋果日報)
--
一聊天就緊張 先對鏡子說話 用網路聊天 社交恐懼問題增

雖然科技業一直是很熱門的行業,不過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發現,因溝通型態改變,有些人無法面對人群、有社交恐懼的傾向。若工作特性如此,其實沒太大影響,但人際衝突的情況就可能發生。建議平常要多訓練自己,可對著鏡子說話或多與同事吃飯等。

測一測
你的溝通能力
以下4種情況若自覺、親友常說你經常出現,要小心自己可能較羞於與他人溝通。
1.對集體活動缺乏興趣、不合群,不能對集體的歡樂產生共鳴。
2.不善利用面部表情、手勢、姿勢等與他人交流。
3.傾向自我封閉,對外界環境缺乏足夠的觀察和應有的情感反應。
4.當身體不適或不愉快時,不會尋求同情和安慰;對別人的身體不適或不愉快也不會表示關心和安慰。

要訓練
練習注視眼神
可每天面對鏡子練習說話,從簡單的打招呼開始,例如對著鏡中的自己揮手,並調整臉部表情,學習如何注視別人才不會顯得眼神壓迫,或避免眼神飄移。若一直不習慣看著別人眼睛說話,可以轉移目光看著對方的額頭、眉心,就不會讓人覺得不禮貌。

分類害怕程度
可 先在紙上寫下自己最害怕的人、事;較沒那麼怕的人、事,將害怕程度區分出來。從最不害怕的人、事當做假想情境練習,例如最不害怕的是女朋友,就先列出談話 10分鐘內,想談論的主題、並想好對方可能會問的問題,寫下可能答案。再慢慢擴大談話內容到15分鐘,以及較害怕的人、事。

設定主題找人聊
寫 好答案與想談論的主題後,可找人聊天。聊天時要多注意對方的反應,不要自顧自地講設定好的答案,若發覺自己會緊張,可以把對方講的一長串話語,用自己的意 思說一次,讓對方知道你已理解談話內容。聊天過程中有聽不懂的,可主動詢問。也要表達出對話題的好奇心,主動問對方相關問題。

約吃飯輕鬆談
生 性較害羞、內向的人,其實不一定要強迫自己改變,但如果已影響到工作,就要試著慢慢改變。剛開始可先找較有接觸的同事一起吃午飯,從輕鬆的用餐氣氛慢慢加 入談話,一下子找太多人一起,可能會害怕、縮在一旁。如果實在還是提不起勇氣邀約同事,可先多參加公司社團,看自己能否加入討論。

提醒你
找感興趣話題
如 果同事、親友間有個性上較孤僻、不太喜歡與人打交道的人時,雖然不用強迫他加入大家,但想進一步認識他時,不妨從他有興趣的事聊起。例如他很喜歡玩模型, 就可拿著與模型有關的雜誌、書跟他說話或問他問題,但要讓他了解,自己真的也對模型很感興趣,不是只為了拉他說話而已。

個性決定態度
不善於溝通的人大概可分為2類,一類是原本就比較「獨行俠」;另一類就是比較「畏懼膽怯」。前者較無意願、沒有動機與人溝通,只能等到環境改變如職物調動時,才有機會做自我訓練;後者沒有自信、太敏感,可學習放鬆技巧和利用左述訓練法鍛鍊自己。

專家說
多練習深呼吸
內向的人若覺得跟人說話會很緊張,平常就要多練習深呼吸,每天至少練習80次,這樣只要感到焦慮時就會變成自動反應,解除緊張感。

消去負面想法
有些人常有自我否定、怪罪自己的想法,例如當對方聽不懂談話內容時,他會認為:「是不是我特別笨,不然人家怎麼聽不懂?」要察覺這種負面情緒,並多自我練習交談法,不然會更難與人聊天。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