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80308

免費搭高捷 明起1個月

歷經六年施工的高雄捷運紅線,昨天取得交通部營運許可,明天下午一時起全線通車,開放民眾免費搭乘一個月,「高雄捷運時代來臨」了;與紅線呈十字交叉的橘線,定今年十月底通車。


陳水扁總統昨天參與美麗島站「光之穹頂」公共藝術揭幕時說,通車當天會再到高雄,與民眾分享及見證捷運紅線通車的驕傲與歷史紀錄。

紅線全長廿八點九公里,跨市區連結小港與高雄縣橋頭鄉,營運時間每天上午六時至晚上十一時,尖峰時間每六分鐘一班,離峰時間十分鐘一班。高市交通局規畫的廿條接駁公車路網,明天也同步上路,開放免費搭乘一個月。

為了近日通車,高市副市長林仁益專程北上交通部跑公文,昨天終於取得紅線營運許可,四月六日前開放民眾試乘。紅、橘線交會的「美麗島站」,因橘線尚未通車,紅線全線僅「美麗島站」過站不停。票價預定廿至六十元,將規畫捷運與公車轉乘享公車免費的優待措施。

紅線原定去年十月通車,時程一拖再拖,如今選在總統大選投開票日前兩周通車。紅線周日全線通車首航,讓民眾免費「坐到爽」。

國民黨籍高雄市議長莊啟旺、議員黃添財、林國權抨擊這是「政治通車」,指先前紅線R3至R8站的捷運工程初勘及交通部履勘,須時至少七十天;R9到R23車站卻短短一個月通過勘驗,且交通部履勘發現的七大缺失,幾天內就改好通過,時效之快令人咋舌。

高捷董事長林文淵強調通車無關選舉,這是對市民的承諾。他以「懷胎十月」形容高捷興建過程,指捷運團隊承受很多苦痛與委屈,希望這些不愉快、汙衊隨著捷運通車過去,讓公義重現。

陳總統也為謝長廷加持,呼籲大家飲水思源,勿忘「高捷的催生者」、前高雄市長謝長廷的付出。市長陳菊感謝「未來的國家領導者」、前市長謝長廷對捷運的努力與承擔,並肯定高捷公司的辛勞。

巨蛋台語怎麼念? 網友:金大粒ㄟ卵

高捷紅線明天通車,不過,其中一站R14「巨蛋」站的閩南語廣播該怎麼發音,卻考倒了一堆官員,還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建議叫「金大粒ㄟ卵」站,傷透腦筋的高雄市政府最後決定「巨蛋」站的台語廣播直接以國語發音,一了百了。

交通部本周二南下進行高捷紅線北端履勘,履勘委員實際坐上高捷列車車廂,不過,當列車即將抵達R14站車上響起「巨卵」站的台語廣播時,履勘委員個個都皺起了眉頭。

有 委員認為,「巨卵」聽起來很拗口,「實在不像台語」,聽起來也像「鋸蛋」,尤其高雄不少民眾可能只聽得懂台語,恐怕會造成困擾,一行人就在巨蛋站七嘴八舌 地討論。官員也私下開玩笑說,當初幫高捷車站命名的人該「打屁股」,沒事幹嘛取這種閩南語沒有的站名,簡直是「找碴」。

官員透露,聽說最早巨蛋站直接意譯就叫「大粒卵」站,簡直「俗擱有力」,但後來可能覺得太直接了一點,初勘時委員也有意見,才改成音譯變成「巨卵」站;不過,交通部履勘委員還是不滿意,在履勘會議結論中要求巨蛋站車上廣播的台語發音要再研擬修正。

沒 想到,巨蛋到底該怎麼念在網路上也引發討論,有網友就建議叫「金大粒ㄟ卵」站,或者「高雄ㄟ卵金大粒」站;不過,反對的網友說,「聽起來有點A」,但也有 網友另類思考說,搞不好這個站會變成高雄的「觀光名勝」,大家都想坐高捷到巨蛋站來瞧瞧「卵到底有多大」,「這樣保證高捷一定大爆滿!」比買廣告宣傳還有 用。

這幾天,高市府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適當的翻法,最後決定巨蛋站的車上台語廣播乾脆也用國語發音,官員說,反正現在很多本土劇也都是「雙聲帶」,巨蛋站也成了高捷紅線唯一國台語發音都一樣的站名。

高捷立柱好握 噪音比北捷大

「這個三叉式立柱,很好握,台北捷運就沒有」,高雄市一名女性會計誇高雄捷運的車廂設施比台北捷運新穎;不過多名乘客認為「高雄捷運的行車噪音,比台北捷運大,有待改進」。

高雄捷運去年及今年春節期間,多次開放紅線小港站到三多商圈站供民眾搭乘。高捷公司民調顯示,逾九成受訪者對捷運動態體驗感到滿意,表示想邀家人再搭乘捷運。復興國小的一群學童,在捷運啟動時,嚷著「比火車還穩耶」。

高雄捷運特有的「三叉式立柱」和依人體工學設計的座椅,最獲民眾滿意。歐洲及新加坡新近完工的捷運車廂,都已採用「三叉式立柱」,主要方便準備下車的旅客站立扶持,且三叉式的設計較單柱式增加握把的面積。

一名家庭主婦發現靠車門座位邊,設有一片安全玻璃。高捷公司表示,可防止歹徒趁關門之際,從側邊順手搶奪門邊乘客的皮包。

高捷公司表示,高雄捷運為高運量鋼輪系統,行駛時聲音較膠輪系統大,但車輛噪音隨著軌道線形、車輛荷重、加減速、環境周圍阻隔等會有不同變化;噪音監控與管制是高捷必須努力的問題與責任。

(聯合報)
--
高捷明通車 免費搭乘一個月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公共藝術、全球最大的單件玻璃藝術創作「光之穹頂」,七日對外公開。高捷董事長林文淵同時宣布,將從九日起至四月六日展開近一個月的 「免費搭乘」捷運活動回饋高雄市民。但議長莊啟旺卻指出,交通部高度配合,從履勘到取得交通部同意備查文件只花三天,不是政治是什麼?

「光之穹頂」昨天在高雄捷運美麗島站揭幕,陳水扁總統、高雄市長陳菊、高捷公司董事長林文淵、「光之穹頂」創作者國際知名藝術家水仙大師(Maestro Narcissus Quagliata)以及國內外媒體,都出席了這場藝術盛宴,見證美麗的一刻。

林文淵表示,這是他這幾年來最開心的一刻,懷胎十月的母親終於產下美麗女兒。他同時也以「雙喜臨門」正式宣告,高雄捷運紅線已經通過履勘,順利報交通部核 備,將在三月九日正式通車。此外,為感謝高雄市民長期忍受捷運興建所帶來的不便,捷運紅線將在通車以後,展開為期近一個月的免費搭乘活動,直到四月六日春 假結束。

高雄市長陳菊除再三感謝老市長謝長廷的促成,工程團隊及所有工作夥伴的努力,以及所有市民的支持,未來高雄市不僅是一港都城市,甚至在文化藝術都堪與世界同步並進的城市,意義深遠。

陳菊同時強調,「痛苦會過去、美麗會永遠留下來」,雖高雄捷運興建過程遭遇許多困難,但從無到有,除了象徵高雄蛻變,也宣告高雄市已邁入世界先進城市的行列。

(中國時報)
--
高捷明通車 免費搭乘一個月

高雄捷運紅線確定三月九日首航!

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林文淵昨出席「光之穹頂」公共藝術揭幕時,宣布這項令高雄人振奮的消息,確定拿到交通部傳來的熱騰騰「同意備查」公文,除了收費票務系統需要在正式營運前完備,同意高捷紅線可以全線通車進入試營運階段。

林文淵強調,為了回饋高雄市民六年多來的等待,捷運公司決定三月九日起連續一個月開放市民免費搭乘,從上午六時到晚上十一時,每六到十分鐘都有捷運列車可搭乘,而且還有免費接駁公車協助市民抵達市區各地。

九日下午一時起開放市民搭乘,全線從高市小港至高縣橋頭沿線二十三個車站,除美麗島站因紅、橘線交會工程尚未完成,各車站出入口都可以讓民眾進出搭乘。

為「光之穹頂」揭幕的陳水扁總統表示,感謝謝長廷市長有魄力前瞻規劃此重大建設,同時高捷處處都可見到城市美學,讓後代子孫享受交通便利設施時,也可藉由藝術瞭解台灣人的在地精神。陳總統承諾九日會與民眾一起全程搭乘,謝長廷也會與民眾一起見證此歷史的一刻。

依照春節初二至初五舉辦的高雄捷運回娘家免費搭乘活動,總計吸引三十五萬人次,高捷公司預期全線通車當天可創下十萬人次搭乘熱潮,因此四百多位站務人員全部動員出勤。

(自由時報)
--
高捷紅線 明起免費試乘

提前通車
高雄捷運紅線將從明天下午一時起通車營運,高捷董事長林文淵昨天並宣布:明天起到下個月六日,開放民眾免費搭乘。尖峰時段將每六分鐘、離峰時段每十分鐘發一班車;營運時間從每天清晨六時至晚上十一時。高捷紅線各車站,明天中午十二時起開放民眾進站。

10時開首航列車
高捷公司營運副總經理張辰秋說,免費搭乘期間,民眾不需持任何票證就可進站搭乘。他強調,老人、小孩及行動不便民眾,多使用電梯等。他另提醒,高捷全線不得飲食或吸菸,「前三個月是勸導期,不會開罰。」
至於交通局規劃的二十條捷運接駁公車昨起上路行駛,配合捷運免費搭乘活動, 這二十條接駁公車也會同步開放民眾免費搭乘。交通局長王國才說,目前規劃的班距是尖峰十至十五分鐘一班,離峰二十分鐘一班。
高捷紅線全長二十八點三公里,從高市小港到高縣橋頭,沿線共設十五個地下車站、八個高架車站與一個地面車站。高捷將搶先在明天上午十時開出首航列車,邀請陳水扁總統與曾任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參與。
高雄市政府為搶讓高捷提前通車,前天完成交通部履勘要求改善事項後,高市副市長林仁益親自帶著改善完成公文北上交通部;昨上午近十時許,林仁益一取得交通部核准高捷通車公文,立刻傳真回高雄,由高捷公司董事長林文淵與陳水扁總統在主持美麗島站公共藝術揭幕時宣布。
高市府為配合高捷通車,下周六(十五日)將邀請三十個樂團和歌手在捷運站內外接力表演,演出者將搭乘高捷趕場演出,凸顯捷運的便利性。

高雄捷運紅線通車資訊注意事項
通車時間:明天13:00(車站從當天中午12:00起開放)
營運時間:06:00~23:00,尖峰班距約6分鐘,離峰約10分鐘
通車路段:R3小港站~R23橋頭火車站,O5R10美麗島站過站不停
免費試乘:明起至4/6
接駁公車:20條接駁路線,4/6前免費轉乘;捷運收費後,持高捷一卡通、TM卡,2小時內免費轉乘

(蘋果日報)
--
金箔下飯? 不如換海苔

經濟能力提升,國人飲食日漸浮誇,除追求精緻飲食,近來在高檔食材中悄悄地抹上一層金光──金箔屑,越是金光閃閃,越是價格昂貴,且不乏好此道的消費者;殊不知,金箔入了肚子,可不是好事!

以中醫觀點,金的性味辛平而有毒,本草備要更是記載了:「生金屑服之殺人」,亦即表示金子是不能夠生吃的!古方之中以金為藥,是可以鎮心肝、定悸鬱,但需要「煎劑加入藥煮」,需要與其他藥材同爐共煮,並不是生吃金箔。

再從西醫角度來看,金類製劑使用於免疫失序的患者身上,但也因為其毒性,屬於最後手段,只有在其他免疫調節劑與抗發炎藥都失效時,才會考慮使用,需要風溼免疫專科醫師審慎考量,而且它有可能發生蛋白尿、血尿等腎障礙或肝機能障礙,是一味需要非常小心的藥物。

尤其金劑時,可能會引起食欲不振、打呃、上腹痛、下痢或浮腫、脫力、關節痛增加、氣喘發作等情形,副作用不可謂少。

至於金的味道,平淡無奇,以金下飯的滋味尚不如拿一片海苔來包飯吃。充其量,它可達到視覺上的享受與心靈的滿足,卻把中西醫公認需小心的物品吃下肚,尚且花費昂貴代價,如果賭上了身體健康,不禁令人瞠目結舌。

目前國際金價上揚,亮晶晶的金子與其吃下肚子搞壞身子,不如拿去變賣。拜金之風,可以休矣!

(聯合報)
--
鈔票毀損失血41億 可買2架F16

鈔票人人愛,問題是,有多愛?據央行公布最新統計,去年一整年,央行共銷毀作廢九億零一百三十九萬張鈔券,等於全體國人平均每人損毀三十九張,因每張印製成本約四塊半,合計國庫因鈔票損毀,得付出四十一億的發鈔成本。

金融界人士說:「四十一億,已經可以買兩架F十六戰機,二十幾間台北市帝寶豪宅了。」

去年作廢鈔券 增至九億多張

央行總裁彭淮南下周一將赴立院財委會作業務報告。報告中披露,我國去年鈔票銷毀情況,若以去年數字跟歷年數字相比,去年銷毀張數,為二○○四年以來最高數字。

央行發行局長蔡炎樹昨表示,各國央行發行鈔票,主要基於服務性質,不曉得這樣的數字跟其他國家比起來,到底算高還是算低。

不過,若是跟自己比,據央行統計,二○○五年,央行共銷毀鈔票五億零一百七十五萬張,等於全體國人平均每人弄壞二十二張,之後數字急線上升,到了去年,平均每人弄壞近四十張。

鈔票損毀速度驚人,怎麼會這樣?蔡炎樹說,可能跟菜市場攤販為了做生意,習慣性鈔票這麼一抓、一揉的習慣有關。他說,台灣的傳統市場跟國外超商不同,攤販做生意忙,匆忙下,忙著算錢、找錢,鈔票生命容易折損,平均壽命不到三年。

每人損壞卅九張 多是百元

央行為了宣導,曾多次在菜市場張貼海報,也曾發過文宣。不過,蔡炎樹坦言,效果並不好,畢竟,央行不可能逐一勸導攤販,拜託不要揉鈔票,而小販們忙著做生意,也沒時間管你要不要愛惜鈔票。

蔡炎樹說,去年九億多張被銷毀的鈔票,以一百元占最多數,其次為一千元,各占四成多比重,至於五百元、兩百元或兩千元鈔券,比重都不高。

蔡炎樹說,我國各類鈔票,平均每張製作成本介於四元到五元之間,若以四.五元概算,國庫去年因為鈔票損毀,得付出四十一億元成本,金額驚人。

據央行統計,我國去年共印製鈔券九億五千萬張、硬幣四億兩千萬枚,以「新印九億五千萬張、銷毀九億零一百三十九萬張」概算,等於去年新印的鈔券,高達九成五比例,都被損壞銷毀。

(中國時報)
--
糧食供需失衡 過度開發生質燃料 窮人更苦

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關卡後,世界各國無不卯勁推廣生質燃料等替代能源,不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提出警告,過度開發與採用生質燃料, 將導致生產糧食的耕地大幅減少,除影響地球氣候變化外,且會造成糧食供需失衡,而令食物價格高漲,全球窮人恐怕更難以生存。

WFP執行長希蘭女士(Josette Sheeran)6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向歐洲議會發表演講,促請歐洲聯盟正視此一問題。「一窩蜂轉換生產生質燃料,已改變農地在食物鏈上的角色,」她說,「糧食價格,例如非洲的棕櫚油,現在已依據燃料價格而定。」

希蘭指出,急驟飆漲的糧食價格,已嚴重傷害WFP「援濟世界窮人的能力」,因為,光是去年6月以來,糧食價格已爆漲了4成。去年以來,由於中國、印度等新興亞洲國家的強烈需求,以及生質燃料使用的快速增長,全球糧食價格始終居高不下。

儘管食物價格係由市場機制決定,但她認為「結構性因素只是今日糧食價格高漲的部分原因而已」,而如今全球各地許多農人將耕地改種玉米等生質燃料的來源,「這些作物或許是農人們的金礦,我也希望是如此,但在短期之內,這世上最窮困的貧民,無疑將承受嚴重傷害。」

去年,美國總統布希宣示,未來10年將大量增加採用乙醇燃料,導致提煉乙醇的原物料玉米價格水漲船高,許多農民紛紛改種玉米,大發利市。

根據統計,去年美國種植玉米田的耕地面積達9050萬英畝,比前年增加15%,創下1944年以來新高紀錄,而其中有40%的收成玉米,都被送往工廠提煉成乙醇燃料。

此外,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貝汀頓教授(John Beddington)6日也向內閣官員們提出警告,大量開發生質燃料將造成全球糧食短缺,「我們很難想像,這世界可生產足夠的玉米去製造再生燃料,同時還可滿足全球對糧食的巨大需求。」

貝汀頓說:「以目前來看,糧食的供給根本無法跟上。」他憂心地說,全球人口從2000年的60億人,每年快速增加,2050年預期將可達90億人。他預測,2030年時,糧食的供給必須比現在增加50%才足夠全球所需,2080年時,則必須達2倍之多。

此外,大量耕地流失,也將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未來不僅糧食短缺,連水資源也會發生問題,地球乾旱情況將愈形嚴重。

(中國時報)
--
優質的醫療 勝於事後賠償/李伯璋(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中國時報》日前報導「生育風險補償基金」,婦產醫界樂見無過失補償,醫改會則依然表示醫師責任仍須要追究。醫療糾紛是棘手而難解的習題,醫學有其限制,風險在所難免,倘將一切醫療糾紛或不可避免之損害皆歸咎醫事人員,亦有欠公允。

基本上,醫療工作者的任何治療決定,必須秉著自我良心,追求病人最大利益、我們期望醫師和病人共同努力去面對疾病、重拾健康。然而、目前醫病關係已由昔日 信賴關係,逐漸轉變成為非人格的商業事務關係,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亦相形增加。理論上,醫療與法律都是在追求人類健康、快樂、自由,維持人性尊嚴與社會公 平正義。然而醫療行為與法律保障病人健康權的糾葛在醫療訴訟中又呈現不同的思考邏輯。

前立委沈富雄醫師曾指出美國醫學會整理統計,公元二○○○年,全美因醫療糾紛而支付的賠償總額為三十九億美元,其中紐約州為六億三千萬美元,賓州為三億五 千萬美元。由於醫療糾紛的民事賠償金額節節升高,醫療糾紛的保險費也逐年劇增;據該醫學會統計,一九九六年時,醫療疏失的平均保險費已達一萬四一○○元。 一九九九年時,美國醫療疏失賠償金額的中位數為八十萬美元;百分之七十的醫療訴訟中,告訴人未獲得任何賠償,但被告所需的訴訟費用平均也近七萬美元。為了 應付高額的醫療糾紛賠償,美國各州要求醫事人員必須投保醫療疏失險,或者成立賠償基金,或者訂定非經濟損失的最高賠償金額。醫事人員為了降低保費,減少被 告的機率,也紛紛採取防禦措施;如產科醫師及婦科醫師放棄接生嬰兒。這些現實的數據都值得國人理性面對。

探討醫療損害賠償,首先須認識的是每一個病人最想要的應該不是事後的損害賠償責任,而是醫師的優質治療。要設計一個能夠讓醫生能夠放心的去治療病人的制 度。放心不是指醫生可以恣意,而是說醫生能夠放心、只要在治療過程中沒有過失,就不用擔心法律賠償責任。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過程中,商業行為的人際 互動與醫療行為的醫病關係應該是要求大家都要溝通,依法論理。因為,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病人,整個社會包括法官對醫療紛爭的病人也有同理心,同情病人受到 醫療傷害。對醫事人員要求天價的民事賠償,要求刑事追究,一命賠一命的公平正義?事實上,整個社會對醫療過程的認知無法被教育理性面對生命的生與死,以情 緒化處理,永遠無法以金錢來提昇人性的愛。

事實上國內各種具風險性的醫療行為,即使由國家採無過失責任補償,對於受害者補償的金錢,未必能彌補病人或家屬心中之痛。本文建議:一、台灣醫界應該揚棄 受害人情結,建立以病患安全為中心的醫療糾紛體系。醫界與其將精力耗費在醫療糾紛訴訟上,應該來主導關於醫療倫理以及醫療錯誤的研究,這不僅是醫師的職責 所在,也會是敦促法界與社會公平合理面對醫療行為。二、制定優良的社會保險傳統,訓練專業的醫事保險人才,維持高水準之醫療的品質及病患權利。三、建立一 個公平、公正、公開及合理化的醫療糾紛鑑定制度,使病人獲得合理的照護,如不幸發生醫療事故,亦能得到合理的賠償;在醫師方面,能保障其執業之安全,維護 其合法之權益。四、善盡醫療告知說明義務與注意的義務減少醫療糾紛發生─人類由於各種生理現象之不同,所以醫學上的治療才會有不可掌握的變化。醫師在醫療 過程中,應善盡醫療告知說明義務與注意的義務,並且態度和藹可親,可以減少醫療糾紛之發生。

筆著相信無瑕疪的醫療結果才是真正防止醫療糾紛的不二法門。過度醫療與醫療不足都不是無瑕疪的醫療,只有不斷地反省所學、繼續學習並且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順暢才能達成改善醫療品質的目的,同時也能達到民事損害賠償制度的重要目的──預防損害的再發生。

(中國時報)
--
卡到陰/英? 要壯陽/洋?/張東平(景文科技大學英文系講師)

九十七學年大學學測成績日前公布,英文滿級分固然達八千多人,創歷史新高,然英文科翻譯試題有一五六六○人零分,英文作文有一六一六八人得零分。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這些英文翻譯作文零分的同學,最後跑到哪裡去了?

報載今年考生是小五就開始學英文的第一屆,也就是說,從他們開始接觸英語到參加學測,大概有八年的時間。是什麼樣的學習背景,讓他們在歷經小學二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過程之後,考出翻譯作文零分的結果?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批評說,「大家似乎只注意考得好的學生來自何處,沒有任何人管考得不好的同學分布在哪裡,雖然名為學力測驗,其實只是拿來甄試用的。」 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這些翻譯作文零分的考生如果願意繼續升學,很可能會到所謂後段的私立大學就讀,畢竟英文一科考壞了,總成績多少大受影響。但是上了大 學之後,英文會不會有什麼進步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筆者在大學任教英文多年,發現同學普遍對英文的學習意願低落,更別說興趣。感覺就像老鼠被丟進水缸裡,掙扎游不出去,泡在那兒也淹不死,只好什麼都不做。 如果我們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推想這些同學八年來,經過許多老師的薰陶,已演化出一套上英文課的生存法則:反正到頭來也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乾脆就看 課外書、閉目養神、把玩手機、聽隨身聽等,也好充分利用時間。

原本教室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卻只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非常可惜!對於非英文系的學生來說,只要撐過必修的大一英文,以後就再也不用看英文的臉色了。如果我 們還想告訴他們學英文可以提升就業競爭力,多一種觀照世界的角度,恐怕更是奢談。有一次上初級大一英文,課文提到護士幫病人打針,而有The nurse sees blood every day. 的句子,我問學生see為什麼要加s,在二十幾秒的靜默後,突然冒出一個回答:「因為我們有二隻眼睛!聽了讓人真是啼笑皆非,說這是靈異現象,一點也不誇 張。

如果英文這一學科歷經八年都培養不出基本能力或興趣,當然也很難奢望在第九年後有所起色。反倒可以說,英文是這些同學的罩門所在,也是長期焦慮痛苦的根 源。所謂的快樂學習,恐怕只是遙遠的童年記憶。學校裡的大一英文期中期末考,翻譯試題照例十之八九交白卷,跟學測的結果不謀而合。

面對一群英文低成就感的同學,我常會勸他們說,鋼琴想學好,不能光看老師彈;游泳要學會,自己終究要下水。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只能鼓勵多於苛責,盡量給予學習上的協助而非要求,畢竟行行出狀元,只希望他們日後畢業謀職,不要因為英文的關係而被社會邊緣化了。

(中國時報)
--
空間迷向也是眩暈

夜航或在高空、惡劣天候下飛行時,各種加速度有時會影響體內平衡功能,而反應錯誤的空間位置。

近日空軍花蓮基地一架F-16戰機失聯,既未發現飛行員跳傘,也未發現戰機蹤影,軍方與醫界從飛行高度與方向判斷,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飛行員發生「空間迷向」所致。醫師表示,「空間迷向」簡單說就是「對飛機位置的錯誤知覺」,包括有4種位置錯覺,也可算是眩暈的一種。

曾為飛行員做平衡功能檢查、台北宏恩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楊怡祥醫師說,人體的運動和位置訊息,是由三半規管、耳石器、視覺以及皮膚、肌鍵所組成「本體感受器」將背部及臀部的觸壓感覺,共同傳給腦幹的前庭神經核,來感知我們所在位置和方向。

■視界好 只需靠視覺空間定向

他說,通常在視界良好時,飛行員只需靠視覺即能進行空間定向,而三半規管、耳石器及本體感受器只作為輔助用。但如果是夜航或在高空、惡劣天候下飛行時,沒 有空間識別可供參考,此時除了靠儀表外,就必須以前庭及本體感受器來取代視覺,進行空間定向;不過在飛行中各種加速度有時會影響體內的三半規管及耳石器, 而反應錯誤的空間位置,便造成所謂的「空間迷向」。

空間迷向有4種位置錯覺,楊怡祥醫師說,包括:體旋轉錯覺、體重力錯覺、科里奧利氏錯覺及傾斜錯覺,其中以「體旋轉錯覺」最常發生,又稱為「死亡螺旋」。

■前庭不平衡 不適宜飛行

楊醫師說,如果飛行員在著陸瞬間突然眩暈或出現腦血管疾病,會感覺整個跑道都在飄浮或旋轉,飛機根本無法對準跑道,甚至看不出真正的地面所在。所以,一旦 檢查發現飛行員前庭功能不正常,特別是左右180度搖頭30次後出現眼振者,表示有潛在前庭不平衡現象,不適宜飛行。

其中所謂的「死亡螺旋」的體旋轉錯覺,是指飛行員在連續轉彎後改為平直飛行時,半規管雖然已經停止轉動,但其內的淋巴液因慣性而繼續照著原先轉動方向流動,若飛行員仍只以人體本能做修正,會使飛機再度進入旋轉狀態,可能會導致在空中打轉而墜落。

■儀表定位 死亡螺旋機率低

楊醫師表示,所幸現今飛行員多半已知內耳半規管不可盡信,一般都靠視覺主導做最後改正,並以儀表飛行來確定正確方向,發生死亡螺旋的機率已經很低。

(中國時報)
--
怕暈機 降落時吃花生

飛機上所發的花生米,乘客最好在降落時享用!

耳鼻喉科醫師楊怡祥醫師說,飛機下降時,外耳道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大,而中耳腔仍維持在高空時的低壓狀態,以致耳膜內凹陷,歐氏管呈關閉狀態,不但耳朵聽不 清楚,也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此時,要閉口、捏鼻,把氣悶入雙耳,或閉口、捏鼻、腮幫鼓氣後,將氣吞下,都可以強迫打開歐氏管,使耳膜外張而改善。有些人 會嚼口香糖,但醫師建議,可以吃下肚的花生更適合,千萬別拿回家當紀念品。

■鼻塞宜先就醫

如果鼻塞、感冒的旅客,最易呼吸難受,宜在出發前先就醫。楊醫師說,有乘客在飛機降落時感覺耳膜痛如刀割,可能是耳膜充血或是漿液性中耳炎。減少耳痛及中 耳炎發生的預防方法,是在降落前30分鐘先服醫師提供的止痛藥及抗組織胺,或在飛機高度下降、耳膜壓力改變時,使用鼻黏膜收縮劑噴入鼻孔,以擴大呼吸道。

有些乘客從飛機上往下看地面,會瞬間感覺頭暈,因為忽然失去水平面的視覺基準,使視覺與前庭配合不良;加上害怕掉下去的心理刺激副交感神經,因而出現手心冒汗、呼吸與心跳變慢,這是懼高症而非眩暈症。

■狗狗最會頭暈

若是一般人乘坐快速交通工具,避免頭暈的方法是盡量與前進方向相同,且頭部盡量固定、勿轉來轉去。兩歲前的嬰兒,因內耳尚未發育完全,所以不會暈。至於寵 物中,最會頭暈的是狗狗,所以常需探出頭喘氣、看遠方平衡;頭暈後果最嚴重的則是兔子,楊怡祥醫師說,耳部是牠的死穴,一暈頭過度即歸天。

(中國時報)
--
招牌/李明璁

聽媽媽回憶,我還沒進幼稚園前,每每坐在車裡,總是不太安靜。倒不是說會吵鬧,而是愛問東問西、喃喃自語。至於誘發我出聲的,竟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招牌。看來招牌是我人生走出家庭教養外的第一個老師,他教我認字,以及,開始揣想和慾望事物。

原來,我從小就是個視覺系與文字癖。難怪至今,每次旅行,我總會帶回上百張拍攝招牌的特寫照片。家人都笑我:有自己入鏡的「到此一遊」照,屈指可數少得可憐;反倒像是個招牌製作師傅似的,到處採集參考樣品。

比 如在歐洲,相對於大型廣告海報的浮誇,商店招牌的基調仍相當簡約。如果說廣告看板是當代資本主義不斷擴張下的視覺常態;那麼招牌文化,其歷史更可溯及中世 紀城鎮的庶民生活。當時,少有人識字,各類行會工坊就在門口掛起圖板或鐵片,讓大家望牌生義,知道這店裡提供什麼服務、製作販售著何種物品。

這類帶有執著工匠遺風的素樸招牌,在地球另端的京都街巷也為數眾多。木板塊上,用毛筆蒼勁或娟秀地書寫著家傳數代的老舖店名,有時甚至還繪著帶有神聖光榮感的家徽。他們多半不懂也不需所謂品牌策略,一塊歲月斑駁的招牌足以行銷一切。

然而許多時候,我的物慾竟也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就滿足而解消了。古老美好的店招把我吸引過去,希望我入內購買,但我卻只「帶走」那塊招牌,即便是一張照片 也足夠。彷彿我欲求的,僅僅是符號最外層、簡單一串命名或一個圖案之類的象徵;而與消費的實體、內裡無甚關連。

有時我會覺得不好意思,沒給這些店舖半點物質回饋,卻帶走了人家的名字和門面。再自私怪癖的旅人也得盡點作客義務,於是就入內挑點小物。話說回來,當日子 久遠,小物們或藏或散或忘,記憶不復鮮明;但只要我重新瀏覽這些旅途中撿拾的招牌剪影(背景也許襯著藍天白雲,抑或是昏黃路燈),街道的樣態隨即浮現,散 步的身體記憶如此清晰。

我也愛塗鴉,尤其是複寫在公權力符號上的。那些政府立下的標誌,告訴你這裡請勿如何或那裡嚴禁如何、不然就是命令你現在應該如何。諸如此般,單向的治理規 定對人們來說毫無協商空間,塗鴉其實是為它作註甚或美化。比如說,在「STOP」下面加寫一個「WAR」、在圓形的禁止標誌上加個「:)」。

相對於上述標誌,粗暴再現著國家治理,商業力所豎立的招牌,有時充滿著較幽微的隱喻趣味。從早期的單純表意(告訴你這裡賣些什麼),到日漸重視的氛圍召喚 (讓你感覺那裡有種什麼);設計投入與巧妙包裝,逐漸轉化招牌原來單向的訊息傳播,讓視覺掃過的行人投射出自己的主觀感受,而產生了雙向溝通。

誠然,招牌對人們視覺的侵佔絕不溫柔,但它畢竟心機用盡-透過簡約而到位的符號呈現,使勁對來往行人施展著「軟權力」(soft power),看似文雅其實猛烈地爭奪大家的青睞。

不過這樣的描述,顯然必須排除香港。尖沙咀層疊相連的招牌奇觀,舉世少見。在地狹人稠的市場叢林中,混亂就是唯一秩序。尤其入夜後霓虹閃爍,在滿溢的感官 刺激中,我曾在大街上暈頭轉向,彷彿置身於一台超大型柏青哥裡。彼時,所有的招牌全都糊成一片,根本無從指認區辨。

我懷疑,如果出生在香港,自己還有辦法對著這漫天的招牌景觀,咿呀學語嗎?

(中國時報)
--
阿嬤灌可樂 胃糞石奇妙消失 醫:多喝傷胃易骨鬆 每日勿超過500c.c.

可樂可治病。一名老婦腹痛難耐,就醫發現她的胃裡有兩顆超硬的「胃糞石」,醫師直接將可樂注射入胃糞石中,並讓患者喝可樂,隔日胃糞石竟完全消失;醫師、營養師指出,可樂或許能清除胃糞石,但屬於酸性飲品,易刺激胃部,建議一般成人每天勿喝超過五百c.c.。

另類良方
接獲病例的台中榮總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童春芳表示,這名年約七十歲的老婦很愛吃高纖食物,就醫前一周出現肚子痛,甚至噁心、嘔吐情形,就醫檢查時用胃鏡一看,發現老婦胃中有兩顆胃糞石,其中一顆正好卡到胃部出口,食物難以進入腸道消化,造成腹痛。

高纖食物凝結成石
童春芳說,糞石是沒有消化完全的高纖食物凝結所致,如長期食用柿餅等即易造成糞石;在胃裡稱為胃糞石,在腸內則稱為腸糞石,好發於咀嚼不良、消化差的老人。
童春芳說,當時試過組織夾、取石器等治療,發現這兩顆胃糞石硬度相當高,雖可開刀剖腹取出,但考量患者年事已高,最後決定用可樂療法,先用內視鏡把輸液管插入石中,再灌一百c.c.左右的可樂進去,且同時讓患者再喝一瓶可樂,結果兩顆胃糞石在第二天全數消失。

國外已有類似報告
童春芳說,希臘、日本、韓國的醫師都有運用可樂治療的案例,此病例則為台灣首例,而在此例後,該院也接連完成數例。但他強調,文獻記載可樂的酸鹼值為二點六,屬強酸,民眾若有胃痛等問題應就醫,不可自行灌可樂清胃,以免過度刺激胃部。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漢模表示,若台中榮總能有系統進行實驗,完整證明可樂療法的療效,對高硬度胃糞石患者會有很大助益;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則說,不論哪種可樂,過量均可能造成骨質疏鬆、胃酸過多,不要多喝。

喝可樂 注意事項
.成人每天不宜喝逾500c.c.,小孩不宜逾250c.c.
.傳統可樂含糖,肥胖者少喝;糖尿病患者每日不得攝取超過200c.c.
.可樂中含有多種易使神經興奮成分,小孩晚餐後不宜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可樂含二氧化碳,喝過量可能持續打嗝,致胃酸逆流、傷害食道,若已喝到打嗝,勿再飲用
.可樂偏酸性,會刺激胃部,空腹時不宜飲用
.可樂成分中的磷,若攝取過多,可能破壞人體內鈣、磷的平衡,使鈣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

(蘋果日報)
--
台灣政治愈來愈宗教化/黃德祥(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教授、英國雪菲爾大學哲學博士)

台灣處境特殊,政治與選舉活動也很另類,觀察台灣的政治角度固然很多,但台灣政治日益宗教化的傾向倒頗值得注意。

綜 合學者的論點,宗教具有七大特徵:(一)有宗教儀式:如禱告、受洗、燒香、拜拜;(二)經驗性層面:有信徒的主觀宗教體驗與情緒經驗;(三)智能層面:提 供教義與經典的知識及訊息;(四)意識作用:強調宗教信仰的影響與作用;(五)後果層面:強調宗教對個人的效用與影響;(六)否定經驗的有效性:不必驗證 或否定驗證;(七)排他性:排斥不同的宗教或教派。以此七個層面來看台灣的政治活動,尤其是選舉的造勢場合,像一場宗教大會或證道與布道大會。

「只要相信就得救」
近 來台灣的各種政治動員或造勢大會中,大都會有一套儀式,如迎接黨旗、致敬或默哀、擊鼓、敲鐘等不一而足,再配合感人的背景音樂,隨後一定會有人上台演說, 宛如牧師證道,訴說政黨或候選人的德澤、恩典、貢獻或才華,以及人世間的不公不義、悲情世界、苦難將至等,從今爾後,救世主到來,「信我者得救了」、「投 我者得平安」、「一切的不幸就此了結」,另一方面也強調不投誰,災難就會隨之而至,如兩岸戰爭、股票大跌、淹大水、經濟蕭條。現場只要喊「讚」、「爽」、 「凍蒜」就好,演講者如果唱作俱佳,現場會陷入瘋狂,自己好像獲得了救贖,冤屈也有人代為申冤,一場造勢會就是一次的心靈洗禮。政治活動宗教化以後,是真 的也會變成假,假的也會成真,只要有了信仰,真真假假選民似乎也不會太計較。
台灣的政治最像宗教之處,都在於不太需要驗證,或根本不要驗證,甚至 也無法驗證。「只要相信就得救」是典型的政治宗教化特徵。宗教之所以存在,絕大部分的原因在於「無法驗證」,各種宗教雖各自有一套教義與觀點,也強調各種 「神蹟」,但都無法驗證,別人或個別的證道與經驗,也都無法複製。依此來看,台灣政治活動中,政治人物對未來的說詞,當下也都無法驗證,所以過去無數的政 治語言,如「希望與快樂」、「兩岸戰爭」、「股票萬點」、「不貪汙每年省五千億」,如今看來都是一種宗教式虛空。
但為何政治造勢活動會有選票?關 鍵在於「氣氛感染」,只要儀式莊嚴、言詞感人、論證有理,選民(或信徒)無不被影響的,當政治成為一種信仰之時,選民就變成信徒了。有些宗教團體或布道大 會感染力超強,信徒絡繹不絕,有些則生澀乏味,信徒有限,台灣不同政黨或政治人物也有此傾向。就此方面而言,民進黨的功力,比國民黨更勝一籌。

排他性太強最不利
台 灣政治另一個像宗教之處在於排他性太強,甚至水火不容,這也是台灣政治發展最不利之處。事實上,宗教較強調神聖的與終極的人生意義與價值,而政治是世俗的 與現實的生活關照,應該能海納百川、博採眾議,才能造福人民。如今的台灣政治人物將排他性發揮到極致,各種言詞與活動也都在誘導排他,「對不對?」「好不 好?」就是典型的二分式排他性言詞。因而使選民在生活中分出敵我,甚至親人反目成仇,實在是民主的大不幸。
將宗教的儀式、體驗、教義、意識用在強 化自己選票的政治活動上,熱鬧一番,無可厚非,但是盡說些無法驗證或難以驗證的烏托邦未來,以及否定對方、謾罵對手的招式,實有礙台灣的民主發展。為了台 灣的民主,選民也需要以開放的心胸來看政治人物與政治活動,多方檢視,甚至不要當真,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而不是盲目的信徒。也許去除政治上的宗教迷 障,才能讓台灣的民主得救。

(蘋果日報)
--
挖鼻孔易致呼吸到感染 10歲以下要防黴漿菌肺炎

連續幾日 天氣變化劇烈,導致門診暴增許多感冒、咳嗽甚至是氣喘的病患。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連月來,呼吸道感染疾病有蔓延的趨勢。常見症狀為咳嗽、 流鼻水與鼻塞,多數是因為衛生習慣不好所導致,若小朋友有挖鼻孔、吸手指頭或揉眼睛等壞習慣,家長務必要糾正,尤其更要小心10歲以下的孩童易引發黴漿菌 肺炎。

糾正挖鼻孔壞習慣
許多引起肺炎的細菌都是經由飛沫和接觸傳染,家長應培養孩子在進食前、遊戲後勤洗手的好習慣,且要禁止 孩童用手指揉眼睛、用手抓東西吃、挖鼻孔、吸手指頭和咬指甲的壞習慣。因為用手指挖鼻孔,指甲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手上細菌會跑進鼻腔內,引起黏膜感染, 就很容易生病。家長應教導小朋友將衛生紙捲成螺旋狀放入鼻孔來清潔鼻屎,避免直接用手挖。

家長進屋先換衣服
家長下班從戶外回來, 身上會挾帶許多室外環境的髒汙、細菌和病毒,這時若親近或擁抱小孩,就很容易把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幼兒,導致生病。建議家長從戶外要進門前,除了要先洗手之 外,最好馬上脫掉身上的衣服,可以的話,再進浴室洗頭、洗澡,等身體徹底清潔乾淨之後再來抱小孩,以免小朋友被傳染病菌。

戴口罩預防傳染
家 長應避免帶孩童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盡量減少外出機率,或是戴口罩再出門,減少病菌侵入人體。若小朋友出現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家裡必須戴口 罩,也要戴口罩到學校上課。如果有發燒症狀,最好請假在家休息,避免感染給其他學生。多讓小孩在空曠的地方進行戶外運動,能加強小孩的心肺功能,提升免疫 力。

飯後喝益生菌較佳
黃立民醫師表示,有許多研究證實,益生菌能降低人體過敏疾病發生率、改善過敏體質、強化呼吸道。不過市售優 酪乳品牌很多,所含的菌種也不同,還不能證明哪種菌種最有效,家長可選擇不同菌種的飲品給小朋友喝。建議每天喝1瓶約300c.c.的優酪乳,或是吃1罐 優格,攝取的時機是3餐飯後較好,因為飯後胃酸濃度較低,益生菌較能活著到達腸道、發揮效用。黃立民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時期就開始攝取益生菌,對寶寶將 來的腸道有直接幫助。2歲以下小朋友,可將粉劑益生菌加進牛奶裡,或以約50℃溫開水沖泡後,直接用湯匙餵食。

要注意 無疫苗易重複感染
治 療黴漿菌肺炎可使用紅黴素,約10到14天症狀就會獲得改善。黃玉成醫師表示,黴漿菌抗體在發病急性期時會明顯上升,不過體內的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免疫和 保護的效果,目前也還沒有能夠產生抗體的疫苗提供注射,所以無論成人、小孩,都很有可能重複感染黴漿菌肺炎,有再度發病的可能性。

黴漿菌肺炎
咳嗽高燒是病徵
長 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黴漿菌肺炎在近2個月的門診中很常見,許多有氣喘病史的幼童,不小心感染黴漿菌,使氣喘情況更惡化。黴漿菌肺炎發病時會 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咳嗽及皮膚出現紅疹等,易和流感混淆。若有乾咳無痰、高燒持續多天和不會流鼻水等症狀且3、4周才痊癒,則較可能為黴漿菌肺炎。

有嘔吐腹瀉偶發症狀
黴漿菌感染有時會以奇特症狀表現,如腹痛、嘔吐等腸胃炎症狀,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急性腸胃炎,而忽略黴漿菌肺炎的存在。黃玉成醫師提醒,症狀多樣性也是黴漿菌感染的特點之一,家長可提醒醫師先照胸部X光或抽血檢驗,懷疑是否感染黴漿菌肺炎。

10歲以下是好發年齡
過 去的黴漿菌肺炎多是侵犯10歲以上的青少年,成人也有可能會被感染。但近年來黴漿菌感染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2到10歲這個年齡層的幼童是好發年齡,偶 爾也會見到1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黃玉成醫師提醒,年齡愈小的幼兒感染黴漿菌肺炎後的情況會愈嚴重,而成人的發病情況會較輕微。

專家說
準備支氣管擴張劑
有氣喘病史或過敏體質者,即使沒有發病,也該隨身準備支氣管擴張劑,能在誘發氣喘發作的第一時間控制病情,避免氣管惡化和發生嚴重症狀。

應避免紅黴素濫用
當醫師無法判斷是否為黴漿菌肺炎時,任意給紅黴素(Erythromycin),會使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導致黴漿菌肺炎患者無藥可用。家長要跟醫師確認小孩是否感染黴漿菌肺炎,並留意開藥內容。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