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90902

燃燒的靈魂 梵谷展12月登台

十九世紀最偉大藝術家之一的梵谷,集「狂人、詩人、情人」於一身,他的百變風貌,將藉由十二月中旬在台灣展出的近百件傑作呈現。


梵谷在世時,鄰居視他為瘋子;他一生只賣出一張畫,三餐不繼;但他逝世一百周年時,六百萬人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排長龍,等著看他的畫。

梵谷一百五十周年冥誕時,全世界為他慶生。美國歌手唐‧麥可林創作的歌曲Vincent(梵谷的名字),更讓他成了美和救贖的聲音。

明 年梵谷逝世一百廿周年,全球再度掀起「梵谷熱」,台灣也不缺席,由史博館與聯合報系主辦「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從十二月十一日起展出近百件梵谷作 品,其中有廿一幅油畫、七十七幅素描,是華人世界首見最完整的梵谷個展,保險值約兩百五十到三百億元台幣,是去年在台造成轟動的「驚艷米勒」展的兩倍多。

史博館館長黃永川說,梵谷一生充滿悲劇,他從藝僅十年,但遺留逾八百幅油畫、一千兩百餘幅素描,成為人類共有的資產。

此次展品主要借自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並向日本保麗美術館借來梵谷去世前一年創作的油畫「薊花」。最重要的展品含「星空下的絲柏路」,這是此一展覽保險值最高的畫作。另有「柏樹與兩個女人」、梵谷的「自畫像」等傑作。

史博館「銅牆鐵壁」 護梵谷名畫

迎接十二月中旬的「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高玉珍昨天表示,該館將在十月起封閉一、二樓展場整修兩個月,將以「銅牆鐵壁」般的保全措施,確保梵谷畫作安全無虞。

梵谷因窮困,有些油畫是畫在木板或紙板上,再加上他偏好厚塗,顏料容易因年代久遠而龜裂、剝落,畫作狀況不宜遠行,備增梵谷展的借展難度。

為 確保展品安全,庫勒穆勒美術館副館長Rinus Vonhof及安全官Ton Hoofwijk曾於一月來台實勘史博館展場,展開滴水不漏的安檢,史博館館長黃永川透露,「就連館旁的樹木,距離博物館有多遠都得丈量」,他們並針對安 全提出報告要求改進。最後,由聯合報系金傳媒營運長顏光佑代表與庫勒穆勒美術館館長Evertvan Straaten簽約底定。

此次借展的展品,曾借展給北義大利造成轟動。但展品回到荷蘭後,庫勒穆勒美術館檢查畫作,發現有些素描短期內不宜再出國,必須抽換。因考量可能會影響展覽的可觀性,庫勒穆勒美術館開會決議,主動把鎮館級精品「星空下的絲柏路」加入展覽,成為此展最重要的展品。

高玉珍說,為了在台灣推出梵谷特展,她與庫勒穆勒美術館人員開過多次會,由於梵谷作品的質料脆弱,為保護珍貴的文化資產,史博館一樓及二樓將整修兩個月,強化安全措施、燈光、陳設、動線等,避免畫作因燈光太強受損。

展覽期間,將請台北市警局支援,再加上保全人員,全天候巡邏場館安全,務必達到「銅牆鐵壁」般的防護。

啟發創作 看過米勒更能看懂梵谷

繼去年夏天轟動全台的「驚豔米勒」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再度攜手,年底將大手筆引進梵谷傑作展出。

較梵谷年長四十歲的米勒,是梵谷的偶像,也是從藝之路的典範,雖然他們素昧平生,米勒一直是梵谷的精神導師。

梵谷廿七歲時,放棄追隨父親獻身神職,決心當畫家,他開始把米勒當成他藝術上的「父親」,他以臨摹米勒、盧梭等巴比松畫派大師畫作入門,曾以炭筆臨摹米勒著名的「晚禱」等。連自殺身亡的前一年,米勒的畫依舊啟發他的創作。

卅歲那年,梵谷回到荷蘭努能(Nuenen)鄉下父母親家,也被視為他追隨米勒、藉機親近大自然之舉,因米勒在人生最後廿六年,隱居在法國巴比松鄉間,過著與農夫為鄰的怡靜田園生活。

梵谷追隨米勒的方式,有時像即興創作,有時像譯作,又如同演奏家重新詮釋作曲家的作品一般,比方說,西奧寄給他一張米勒畫作「起步」的黑白照片,梵谷就根據這張畫作的構圖,即興創作成一幅油畫。有時,他為米勒的原作添上雨景,或是將白天的景象改為黃昏。

「我非常樂見學校展出米勒的複製畫,我相信孩子們只要見識到好的畫作,就有可能成為畫家。」梵谷在寫給弟弟西奧的信裡這麼說,他並分析自己臨摹米勒之舉:「這並不是抄襲,而是把米勒的畫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美 學大師蔣勳在「破解梵谷」一書也分析,梵谷臨摹米勒之舉並非形式或技巧的模仿,而「更近於精神上的啟發」。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他受米勒啟發所作的「播種 者」,有別於米勒原作以暗沉顏色象徵農民的精神,梵谷讓人在大地上昂首闊步,一輪初升的太陽從地平線上綻放燦爛光芒,感動人的不再只是米勒的農村與勞動主 題,梵谷已使「播種」的意義昇華為一種象徵,就此,「人從土地,從黎明,從巨大的自然風景中重新找到了救贖的快樂」!

沒有西奧 就沒有梵谷

梵谷一生潦倒,只有弟弟西奧無所保留地愛他、接濟他,「否則世上縱有梵谷其人,也必無梵谷其畫。」作家余光中在他的譯作「梵谷傳」裡如此評論。

梵 谷較西奧年長四歲,都曾為畫商工作過,但梵谷常因藝術上的堅持和顧客爭執,不如西奧的畫商之路順遂。梵谷自覺「父親的職業是最神聖的,我很想和他一樣。」 進了神學院,還沒畢業就前往煤礦區佈道、與礦工下礦坑勞動,在遭遇礦坑爆炸等不幸事件後,梵谷將自己的錢財、衣物統統施捨給工人,和他們一同向當局抗議, 但傳教委員會認為梵谷離經叛道,不准他再傳教。

當不成牧師的梵谷,聽了西奧的建議改拿畫筆創作。那一年,他廿七歲了。一八八六年,梵谷到巴黎和西奧一起工作,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色彩、線條、構圖、主題等影響。他的調色板鮮明起來,線條也流動起來,一改過去風格。

為了尋找風景裡的陽光,梵谷一八八八年二月前往法國南部的阿爾,他神魂顛倒地提出在此地建立藝術家群落「南方工作室」的構想,西奧不僅在巴黎為他鼓吹,還為了哥哥,和高更簽訂條件很優惠的合約,吸引他搬到阿爾與梵谷同住。

從梵谷遷居阿爾到自殺為止的兩年半,是梵谷藝術全盛時期。這時他的技巧已臻圓熟,「南方的大太陽燒艷了他的調色板,燒活了他的線條,燒著了已成死灰的早年的宗教狂熱。」余光中形容。

高更在梵谷割耳事件發生後離去,梵谷遭阿爾的鄰居聯名控告「發瘋」,要求警局逮捕他強迫治療。梵谷被迫住進精神療養院,期間,他不斷寫信給西奧、要求他寄些畫家的版畫或素描複製品供他臨摹。

梵 谷的病情在西奧結婚、生子後急轉直下,接受嘉舍醫生治療的梵谷,一邊辛勤作畫,一邊急切等待西奧到訪,偏偏西奧因健康、工作等因素不刻前來,感到遭「遺 棄」的梵谷,自我毀滅的傾向再度發作。一八九○年七月廿七日傍晚,他在散步時朝自己開槍,兩、三天後與世長辭,半年後,西奧也跟著走了,他的遺孀將西奧葬 到梵谷旁邊,生死相伴,成就這一對兄弟的傳奇。

高更揮劍? 梵谷割耳羅生門

梵谷與高更,彷彿是夜空裡兩顆星星碰撞擦出的火焰,百年來,外界對兩人的愛恨糾葛議論紛紛,戲劇性的梵谷「割耳」事件更是藝術史上永遠的謎。

一八八八年二月,梵谷籌組「南方工作室」與藝術家相互切磋。十月底,高更抵達阿爾,在發生「割耳」事件後,沒多久即離開,前後只待了兩個月左右。

梵谷為何割耳?是誰動的手?一分研究報告指出,荷蘭文裡的耳朵(lel)拼法跟陽具(lul)近似,梵谷此舉形同自我閹割,是他潔淨性欲之罪的表現。另有一說,阿爾的鬥牛風俗,贏賽的鬥牛士可割下牛隻的耳朵,送給他心儀的異性。

美國藝術史、精神醫學教授Jacques Schnier分析,梵谷潛意識裡有戀母情結,妓女瑞秋被賦予母親形象,較梵谷年長七、八歲的高更被視為「父親」,梵谷割耳之舉,是想將母親據為己有。

藝術史普遍的記載是,高更準備赴巴黎過耶誕節,兩位藝術家在屋裡起了爭執,高更憤然離去,梵谷拿一把剃刀相隨,沒多久梵谷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了瑞秋。

最近出版的「梵谷的耳朵:高更與緘默協定」一書,德國漢堡大學學者考夫曼等人花十年時間考證,指兩位藝術家為了瑞秋爭風吃醋,來到瑞秋的妓院附近時,高更以劍削下梵谷的左耳垂,梵谷把左耳垂撿起交給瑞秋後回家。考夫曼認為,梵谷為了想保護摯友而謊稱自殘。

這種見解,藝術界多不認同。旅英藝評家方秀雲質疑,梵谷並非整隻耳朵被割下來,只是耳垂,除非一隻手抓住耳端,另一隻手動刀才行。若高更真是一劍砍下梵谷耳垂,將會傷及他的脖子與肩膀,然而,梵谷數張耳朵包紮著繃帶的自畫像,肩頸並無傷痕。

台灣藝大校長黃光男認為,梵谷與高更從住在一起切磋藝術到決裂,是「彼此爭第一」,以梵谷之性烈,如果高更割了他耳朵,他會跟高更拚命。

從兩位大師在割耳事件發生前寫給友人的書信,不難嗅出「瑜亮情結」。割耳事件雖導致兩人分手,卻仍惺惺相惜。

(聯合報)
--
梵谷展98幅畫作 保險總額近300億元

生前被視為瘋子,死後畫作屢創天價,印象派大師梵谷的人生悲劇又傳奇。短短37年生命,他留下許多知名畫作,筆觸粗獷強勁,情感卻極其細膩,被視為人類藝術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今年底,華人世界首檔梵谷大展,即將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登場。

史博館館長黃永川昨(1)日宣布,史博館繼去年的米勒大展之後,今年12月將再推出超級大展:「燃燒的靈魂─梵谷」。此展不僅是台灣首次梵谷個展,更是華人世界第一檔,未演先轟動,已有眾多企業界收藏家與藝術圈人士探詢。

此次梵谷大展,規劃展出 98幅梵谷作品,包括77幅素描作品、21幅油畫,展品主要來自於荷蘭、以典藏梵谷畫作聞名的庫勒穆勒美術館,並向日本保麗美術館商借梵谷晚期創作《薊花》共襄盛舉。

策展人、史博館副館長高玉珍表示,梵谷作品屢在藝術市場上創下天價,此次展出的作品價值驚人,保險總額近300億元,更勝上次米勒展。史博館為讓觀眾有更好的看展環境,也規劃開放二樓展間,一、二樓同時作為梵谷展場地,預計參觀人數可望超越米勒展。

高玉珍說,梵谷雖然只活了37年,卻充滿波折;他曾求愛被拒、曾與好友高更翻臉,生前只賣出了一張畫,孤寂而且不得志,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之下,梵谷最後住進了精神療養院,親手了結自己的生命。

梵谷26歲才開始畫畫,創作的時間僅約十年,卻有豐沛能量,遺留超過800幅的畫作與1,200幅的素描,不斷激發後人的驚嘆與讚賞。高玉珍說,此次展覽除呈現眾人熟悉的經典油畫作品外,也將展出素描作品,讓觀眾看到「你所不知道的梵谷」。

在98件展品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薊花》。高玉珍說,梵谷在1890年6月搬入了喜好畫畫的精神科醫師加塞家中,接受治療,《薊花》即為梵谷以加塞醫師家中的野花為素材所描繪出的,1890年7月29日梵谷即自殺身亡,這是他生前最後一幅作品。

《薊花》以梵谷創作後期典型厚塗筆法為主,花瓶用接近同心圓的筆觸勾勒,淡青色背景則用垂直與水平線條大膽交錯而出。雖然已到生命終點,《薊花》中不論是線條、色彩或質地,都無懈可擊,反映出梵谷創作生涯的追求完美、不斷超越。

(經濟日報)
--
聯合國推估:世紀末海升1公尺 台北泡水裡

八八水災讓台灣瞭解到極端氣候的威力及隱憂。學者指出,受全球暖化影響,台灣現在前十分之一的強降雨,比五十年前多一倍;但未來廿五年,強降雨出現頻率可能會再增加一倍。

而且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對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的推估,到本世紀末,包括台北盆地,彰化、雲林、嘉義、宜蘭等地的沿海平原,都可能變成水鄉澤國。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昨天表示,莫拉克颱風帶來的災害讓我們注意到全球強降雨(指該年度時雨量排名前百分之十的降雨事件)增加的情形;台灣每年前百分之十的強降雨都是颱風帶來,但現在的強降雨足足比五十年前增加了近一倍,「小雨卻比五十年前減少了一半」。

劉 紹臣指出,今年台灣中南部因為春冬兩季缺乏中、小雨而發生旱災,以前每年通常會有七十多天的小雨,但現在只剩卅多天。如果全球溫度繼續上升,劉紹臣說: 「我保證以後旱災會更嚴重,限水的情況每年發生」。他認為現在國土規畫都「看得太近」,未來強降雨再增加一倍的時間可能不需要五十年,而只要廿五年。

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聯合國IPCC三月預估世紀末海水因全球暖化上升的高度,從原本的四、五十公分上修到一公尺,台灣是受衝擊最大地區的前十名。

汪中和表示,如果海平面繼續升高,台灣沿海平原至少有一成的土地被淹沒,到時候彰化、雲林、嘉義、宜蘭,甚至台北盆地都將泡在水裡。

(聯合報)
--
台灣1成土地恐沈海底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今早提出警告,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護地球環境,地球氣溫持續增加,海平面上揚,未來台灣從台北盆地、新竹、台中到高屏等廣大平原沿海地區均將沈入海底,國人只好被迫遷居到山區,與土石流等天災搏命。

他認為,這種趨勢將會無可避免。一旦台北盆地被海水攻陷,遷都勢將成為無可逃避的事實,屆時將對政府及國人帶來鉅大衝擊。

台灣是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國家之一

汪中和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 (IPCC)今年3月的學術研討會做出結論,本世紀前地球海平面上升幅度將以公尺計算,而非先前預測的40至50公分。聯合國的報告則顯示,台灣是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的10個國家之一。

汪中和預測,一旦海平面上升1公尺,台灣將有1成的土地被海水淹沒,包括台北盆地、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及蘭陽平原等沿海地區,在這次八八水災中被泡在洪水裡的林邊、佳冬等高屏沿海,更是無法倖免。

中 研院今天舉辦「氣候變遷、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八八風災後的前瞻性跨學科討論會」,汪中和發表的「台灣沿海沈沒說」,引起與會者討論。 他指出,北冰洋融化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而全球氣候暖化則是元兇。如果情況未見改善,北冰洋在未來30年內即可能融化,台北盆地淪陷而須遷都,也 有可能在未來100年內成真,政府及國人要有心理準備。

溫度上升1度 台灣1成總雨量增1.4倍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主任劉紹臣認為,台灣沿海地區全面淪陷,「不是不可能!」該中心研究發現,全球溫度每上升1度,台灣每年排名前10%的幾場降雨,總雨量就會增加1.4 倍,帶來更多災害。他預測,即使全球做好節能減碳措施,到本世紀結束前,台灣前10%降雨量也會增加2.8倍;若未做好節能減碳措施,則會再增一倍變成 5.6倍,可說相當嚴重。

當台灣沿海地區全都沈入海底,汪中和認為國人將無可選擇地被迫往高處移動,住在目前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形成另一種大規模的遷村。不過,劉紹臣憂心地說,到時候台灣大多數山地很可能都被畫為土石流危險區域,不適合居住,我們又該怎麼辦?

(聯合晚報)
--
天氣漸極端 台灣恐非淹即旱

莫 拉克颱風以一四○二毫米創台灣有史以來最高單日降雨量紀錄,但這個驚人紀錄可能隨時被打破。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昨日指出,過去五十年, 侵台颱風降雨強度至少增加一倍,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暖化,預測本世紀末侵台颱風降雨強度至少會再增加二.八倍。屆時,「台灣整個山區都不適合人居住,全都是 土石流危險區!」

侵台颱風降雨強度對台灣構成嚴重危害,但乾旱氣候對台灣的威脅也未消失。劉紹臣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台灣地區過去五十年少雨天數明顯減少一半,全球暖化如果再繼續下去,台灣旱災會越來越嚴重,每年春季都會有缺水危機。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昨日舉辦「氣候變遷、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的社會文化願景─八八風災後的前瞻性跨學科討論會」,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共同研討。

劉紹臣團隊從全球暖化對台灣造成的劇烈天氣改變,發表最新研究評估。全球溫度每上升一度,台灣每年排名前一○%強降雨就增加一.四倍。劉紹臣表示,降雨強 度前一○%的強降雨都是颱風造成,以一九六一年到二○○五年全球溫度上升約○.六到○.七度評估,過去五十年,侵台颱風降雨強度至少增加一倍;排名前五% 強降雨時雨量則增加二倍;排名前一%的強降雨時雨量增加二.五%,「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且,台灣強降雨天數明顯增加、弱降雨天數快速減少。五十年前,每年發生小雨天數有七十多天,現在只剩三十多天。劉紹臣憂心地說,南部冬季幾乎都不下雨,再減少的話,可能年年都有旱災。

劉紹臣指出,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預測,在採取有效節能減碳措施下,全球溫度到廿一世紀末仍會增溫二度左右,評估屆時侵台颱風強度將增加二.八倍;若未做好節能減碳措施,全球溫度將增溫四度,侵台颱風降雨強度增加五.六倍。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根據IPCC預測全球海平面上升趨勢評估分析,若台灣受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五到十公尺,台北盆地、西部平原從新竹、台中到彰雲嘉南和高屏地區及宜蘭平原,都會被海水淹沒。

(中國時報)
--
台灣本世紀末 逾一成國土將泡水中

屆時連台北盆地都會被淹了

八 八惡水災害還未退散,環境危機更在劇烈惡化,「台灣澇旱危機來臨,強颱數量還會增加。」中研院學者指出,受全球暖化影響,氣溫持續飆高,冰融持續,聯合國 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指出,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一公尺,屆時屏東縣林邊、佳冬、彰化甚至台北盆地等台灣一成多土地都將「泡湯」無法住人, 加上山區土石流頻傳,考驗台灣政府如何制定因應政策、如何與天共存。

暖化致澇旱頻繁 須訂新政策

中研院昨天舉行「氣候變 遷、國土保育與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願景」討論會。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全球面臨暖化危機,降雨強度三級跳,資料顯示,台灣以往有三成時間處 於乾旱範圍,雖偶會出現豪雨,但有對應方法,然而近年幾個颱風都屬例外情況,帶來水淹中山高、八八水災等災害。氣象學者指出,今年所有指標都指向乾旱,沒 想到莫拉克颱風太極端,降雨量全集中南部,土石流及大雨重傷台灣。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台灣冬春乾旱、夏天大雨,影響農耕,造成糧食匱乏、蓄水不足,面對澇旱交替事實,政府必須重新思索設計水利政策及工程。

山區有土石流威脅 不適合居住

汪 中和更指出,氣候異常現象近年規模更大、頻率更高。台灣在一九九四年八月有三個雨量驚人的颱風、一九九八年十月出現二個、二○○一年九月一個,間隔四年及 三年;二○○七年八月三個、二○○八年九月二個、二○○九年出現莫拉克,間隔縮短到二年到一年,頻率縮短,雨量規模變大。

「就算有效節能 減碳,二十一世紀末仍會增高二度,人類若不改變,氣溫會升溫四度。」劉紹臣指出,一旦世紀末溫度增高二度,全台灣前十%強降雨量會增加二.八倍;若不力行 節能減碳,到世紀末將增高四度,前十%強降雨量會增加五.六倍,颱風會帶來豪大雨量,最值得憂慮的是「小時瞬間雨」暴增,土石流增加量更大,摧毀威力難以 想像。

劉紹臣認為台灣山區危險,不適合人類居住。汪中和更指出,IPCC預測本世紀結束前,全球海平面將至少上升一公尺,台灣會有一成沿 海或低窪地區被淹沒,宜蘭沿海、台北盆地、桃竹沿海、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林邊、佳冬、台東,都是被淹沒的高風險區。台灣山區及沿岸的環境危機 夾擊民眾生存空間,該怎麼辦?值得深思。

(自由時報)
--
六成有機商品不合格

有機新法八月已上路,消基會上月調查大賣場、生鮮超市和有機專賣店販售的有機商品,發現六成店家仍販售標示不清、無標章或驗證證書等假有機商品,呼籲消費者注意,別付出高價當冤大頭。

主管機關農委會八月起動員農糧署人力全台抽檢,已抽檢一百多家業者、二千四百件有機商品,不合格率為百分之五點六。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抽查十家業者,高達六家的品名標示不清、無標章或驗證證書字號等,還有遊走法律邊緣,將商品標示的牌標、廠商名稱為有機,卻不是有機商品,部分業者推出現榨有機飲料、有機料理等,不見得都是有機。

(聯合報)
--
歐盟 向傳統燈泡說NO

為了節約能源和對抗全球暖化,歐盟規定從1日開始不得再生產或進口100瓦的傳統白熾燈泡,60瓦燈泡至少在2011年9月前仍可販賣,40瓦燈泡則可賣到2012年,這種歐洲從19世紀就開始使用的燈泡將逐漸走入歷史。

歐盟把淘汰舊式燈泡當成因應氣候變遷方案的一環,藉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歐盟已訂下目標,要在2020年前把碳排放量降低二成,包括電視、洗衣機和小型馬達在內的所有產品都要變得更節能。美國則預計從2012年開始逐步淘汰白熾燈泡。

歐洲人對禁售白熾燈泡的規定反應不一,有些人早已迫不及待搭上環保列車,有人因為擔心以後買不到而瘋狂囤積,也有人勉強接受。消費者研究組織Gfk指出,德國今年上半年的傳統燈泡銷售量暴增34%。

新的省電型螢光燈(CFL)標榜長期用來更加經濟實惠,因為這種燈泡可節省高達80%的用電量,且壽命更長,相較之下,傳統燈泡消耗的能源中,只有5%變成光,其餘都是熱。

在歐盟地區,省電燈泡一顆售價至少10歐元(14美元),比每顆0.7歐元的傳統白熾燈泡貴很多。但歐盟官員認為,改用省電燈泡後,每戶家庭一年平均可節省50歐元電費,歐元區一年總共可省下50億歐元電費。如果民眾把省下來電費拿來消費,對經濟大有幫助。

有 些人擔心,省電燈泡含有汞(水銀),若破損可能有害健康。歐盟建議,省電燈泡打破時,應該打開門窗讓空氣流通,清掃碎片時不要用吸塵器,要用濕抹布清除且 避免皮膚接觸。壞掉的省電燈泡應拿到特定地點回收。目前省電燈泡的水銀含量為5毫克,歐盟將促使業者把含量降至2毫克。

但消費者抱怨,如果像傳統燈泡那樣經常開關,省電燈泡壽命會變短。歐盟建議,如果要經常開關,可改用鹵素燈泡,還是比傳統燈泡省電。

(經濟日報)
--
歐盟逐步淘汰 跟白熾燈說再見

歐洲聯盟(歐盟)廿七個成員國自九月一日起禁止生產並進口一百瓦和逾百瓦的傳統白熾燈泡,且將在二○一二年底之前分階段完成全面淘汰白熱燈泡的目標。但這項節能減碳新政策上路第一天,消費者組織與環保團體要求歐盟執行委員會調整政策的壓力就紛至沓來。

問世已一百卅年的白熾燈泡能源效率偏低,約九五%的能源被轉換成熱能而浪費掉,耗電量約為螢光燈泡的四倍,但由於價格相對低廉,迄仍是世界各國民眾普遍採用的照明用品,許多民眾仍然偏好明亮而便宜的傳統燈泡。歐盟國家現在仍可繼續販售庫存的白熾燈泡,賣完為止。

省電燈泡 最高可省七成五

歐盟執委員的說帖指出,以更具能源效率的螢光燈泡或鹵素燈泡取代白熱燈泡,將可節省二五%至七五%的用電,估計能讓歐盟每戶家庭每年省下廿五至五十歐元(約台幣一一七七元至二三五五元)電費。歐盟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減少約一千五百萬噸。

雖然歐盟逐步汰換白熾燈泡是由德國環保部長嘉布里耶在二○○七年率先倡議,且德國人也常以深具環保意識自我標榜,但據總部設於紐倫堡的市場研究機構GfK指出,在一日的禁令生效之前六個月期間,德國民眾就開始囤積白熾燈泡,銷售量提高約三五%。

全面禁產 引發搶購囤貨潮

德國若干零售商表示,自從七月底以來,一百瓦白熾燈泡熱銷,業績達到之前的六倍。

歐盟國家的消費者組織爭辯說,雖然逐步汰換白熾燈泡的總體目標應予肯定,但相關立法卻未能充分兼顧消費者的切身需求。上月底,有兩個消費者團體發表聲明指 出,能源效率較高的螺旋式螢光省電燈泡,由於其發出的燈光會閃爍,會增加眼睛的負擔,且可能引發癲癇或偏頭痛,因而要求歐盟執委會採取權宜措施,例如准許 光敏感症患者繼續使用白熾燈泡,直到合適的替代品上市。

節能減碳 美澳紐加將跟進

消費者保護組織也表示,歐盟執委會應更重視新式燈泡中水銀含量頗高的問題,一方面應調降水銀含量容許值,一方面也要引進更理想的回收再處理機制。

而環保團體則認為,歐盟執委會的政策還不夠周延,除了白熾燈泡之外,也應逐步淘汰傳統鹵素燈泡。

綜觀全球相關發展,古巴、巴西和委內瑞拉已全面汰換白熾燈泡。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菲律賓、阿根廷、印度與中國也都已宣布將實施逐步汰換白熾燈泡政策。美國前總統布希二○○七年任內簽署聯邦法案也要求自二○一二年起分階段逐步汰換白熱燈泡。

(中國時報)
--
失親30 「小林」軍忍悲他鄉救難

「只要看到我救出來的家庭是完整的,對於逝去親人的缺憾,我會默默承受。」八八水災奪走海軍上士潘國清卅餘名親人,父親與祖父母都罹難;他堅守崗位救災,直到頭七法會才回到故鄉小林村,昨天獲頒「國軍八八水災救災英雄」。

廿八歲海軍兩棲特搜大隊特勤二中隊上士潘國清,昨天接受行政院長劉兆玄表揚,年紀輕輕的他,面對親人們在一瞬間驟逝,情緒相當壓抑。

「其實我還是認為爸爸不會就這樣走,他們可能留在山上工作,只是我們找不到。」潘國清說,父親、祖父母、叔叔、姑姑等三十餘名親人在這場大災難中離他而去,他一度希望只是做了一場噩夢。

他說,父母從他小時就教導他,做任何事情要將心比心,身為救災國軍一員,在南部受創嚴重時刻,當然要義不容辭深入災區救援。

他說,莫拉克颱風來時,接獲命令前往那瑪夏鄉救災,當時已知家鄉小林村災情嚴重,「但那時候認為只是河水漲起來,我家地勢比較高,應該會沒事。」因此自願隨著部隊,全力挺進那瑪夏鄉救援。

後來小林村不幸消息陸續傳出,他自勉:「我會盡力幫助災民重建,讓自己不要消極。」面對親人驟逝,他會努力調適心情,從幫助災民中平緩情緒,「看到災民們獲救後開心表情,就像懷念起我的親人。」

災區重建 將依地質分3級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表示,未來災區重建,將按地質敏感程度,劃分成:禁止開發、現況凍結與恢復原狀三種等級,行政院六日開會確認最後細節。

莫拉克水災重創南台灣,多處災區亟待支援、重建,經建會提出「重建區域整體計畫」陳添枝指出,目前已交由各部會進行災區認定,先確認何處是災區,再透過專家研究,以國土保安為原則,徹底執行重建區域整體計畫。

他舉例,像是小林村等地的新崩塌區,將會被劃成保育(護)區,未來將禁止一切開發行為;第二種是如林邊、佳冬等地,經學者專家判定後,再確定是否劃為現況凍結的有限度利用區;若經評估無虞者,可做積極恢復原狀的重建。

水源被埋 甲仙五里埔盼水援

「政府重視罹難者,但也不能忽視還活著受苦的災民。」高雄縣甲仙鄉五里埔地區停水已廿餘天,只能接雨水使用,因連日來沒有下雨,兩百多名居民大呼快「渴死了」。鄉長劉建芳希望能建簡易自來水廠,解決供水問題。

甲仙鄉衛生所主任李村田說,如果持續缺水,很可能引發傳染病。

甲仙鄉小林村五里埔,緊鄰慘遭滅村的小林社區,有五十多戶、兩百多名居民,長年沒有自來水,當地灌溉水圳源自山泉水,水質乾淨,是居民的民生水源。

八八水災後,五里埔水圳取水口遭崩塌的土石掩埋,水圳沒水,連帶影響民生用水;居民在家門前擺大水桶接雨水,用來洗衣服、沖馬桶。

林姓居民說,前陣子有午後雷陣雨,還有水可用,近來多日沒下雨,儲水桶快見底了。居民周枝讚曾前往取水口勘察,他說土石至少埋了廿公尺深,許多管線斷了。

甲仙鄉長劉建芳說,五里埔居民沒水可用,鄉公所願意請水公司幫忙,以水車運水供居民使用;但五里埔不是自來水供水區,送水措施只能應急,希望能設置簡易自來水解決。

(聯合報)
--
家住小林 30親人亡 潘國清:搶救別人 安慰自己

在國軍八八水災救災英雄表揚大會中,有位特別令人動容的弟兄,他是海軍兩棲偵搜大隊特勤中隊上士潘國清,住在小林村,家族五等親內至少有卅多人罹難,三等親內也有十一人往生。昨天他強忍淚水上台接受表揚,事後下台接受訪問,終於藏不住心裡的悲傷。

潘國清在第一時間得知小林村家中的父親、祖父母行蹤不明,卻仍主動要求前往那瑪夏鄉執行救災任務,無私無我表現,讓長官也欽佩不已,得知家族慘遭不幸,他強忍淚水說,「我要從幫助別人中,讓自己得到安慰」。

「爸爸、阿公、阿嬤、嬸嬸、兩個姑姑、姑丈、弟弟、堂弟,親戚至少有卅人,我沒辦法計算人數!」潘國清在小林村長大,村中居民至少認識三分之一,小時爸媽要他看見鄰居長輩要叫叔叔、阿姨,沒想到,竟在這次水災一夕間消失無蹤。

回想起水災剛發生時,透過媒體得知小林村遭到掩埋,打電話回家都打不通,他心想,爸爸他們應該會跑到比較高地方躲避暴漲溪水。事後,媒體報導小林村慘遭滅村事實,他才了解事情嚴重性。

潘國清說,得知不幸訊息後仍決定去救災,但小林村有其他部隊救援,因此決定到更深山的那瑪夏山區救人。

「這個獎是我代替部隊來領」潘國清獲得救災英雄表揚殊榮,他說,學長們在那瑪夏、在桃源鄉救了很多人。

他並說,山下還有家人要照顧,不能因此失志,會盡可能讓自己忙碌,從幫助別人讓自己得到安慰,雖然他無法救家人,但可以救其他人。

南勢村31戶 還在土石堆裡過日

「土 石流衝破木板牆壁,我們夫婦來不及逃跑,在床上就直接被送出戶外!」八月九日清晨,六十八歲劉金源與中風的太太,瞬間從溫暖的被窩身陷爛泥巴陣,驚駭莫 名。台南縣東山鄉南勢村廿鄰的卅一戶七十七位村民,居住地過於偏僻,加上村民均已上了年齡,雖然風災已過了廿二天土石仍淹沒屋頂,災情如剛發生一樣。

「麻煩你幫我們反應快點輸送電力進來,不然每天都吃燒焦的鍋巴,很難下嚥。」劉金源說,用慣電子鍋煮飯,沒電只好劈柴薪煮飯,結果每頓飯都燒焦,天天吃鍋 巴,牙齒都快崩了;手機也只能靠唯一的發電機輪流充電,維持通話。南勢村廿鄰的卅一戶、七十七位村民,住在海拔約五百公尺,處於東山鄉仙公廟與楠西鄉曾文 水庫間的林班地,以種植龍眼、竹筍為主。八八水災土石流重創當地,村民飽受驚嚇,所幸沒有嚴重傷亡。

但由於地點過於偏僻,迄今僅收到民生物資、發電機;每戶四萬元救助金僅止於耳聞,尚未領到。因村民平均年齡六、七十歲,實在無力清理衝下來的土石。

劉金源等村民一日見到縣長蘇煥智、鄉長尤連發組成的勘災隊伍前來,高興得跳起來。蘇煥智與尤連發提議遷村,免得再發生災難,村民舉雙手贊成,「太可怕了! 雖然住了半世紀,很捨不得,就怕再碰上一次吃不消。」村民劉家盛提及八八水災餘悸猶存。尤連發說,如果辦理徵收地上作物沒問題,只有遷村才是一勞永逸解決 問題之道。

災後重建 土地將分三等級

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本周日首度召開,討論經建會研擬的災後重建計畫。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由於這次風災產生很多新崩塌區域,未來將畫為「保育區」;其他不在地質敏感地帶土地將分成重建區與減量區,讓災民重返家園,有限度利用。

《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本周火速三讀通過,行政院依法召開「災後重建委員會」,陳添枝表示,莫拉克過後,旗山溪、荖濃溪等河川河床寬度增加了三、四倍,兩旁農地與建築物都被土石流吞噬,處處看到土石流畫過的光禿禿山壁。

根據經建會災後重建計畫,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將依地質敏感程度,將災區土地分三等級,分別是重建區、保護區/保育區、減量區。陳添枝說,除了國有林地等法定保育區,這次風災新增的崩塌地,例如小林村、六龜新開等,也將列為保育區限制土地開發。

斷橋浩劫篇88水災誰之過-只看水位線?封橋機制應更嚴謹

八八水災無情沖毀南台灣百餘座大小橋梁,來不及封橋的雙園大橋奪走多少人命,至今不詳。面對驚悚的斷橋浩劫,學者疾呼政府痛定思痛,封橋機制應更嚴謹,橋梁重建也要計算風險成本。

中央大學橋梁研究中心調查,八八水災受損橋梁已逾一二○座,比九二一的破壞力還驚人。其中交通部公路總局轄管的省道斷橋四十六座,其中僅六座是原本已發包改建的老舊危橋,其餘全是未被列進低抗災力的橋梁。橋梁和公路重建經費至少超過二六○億元。

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前高鐵局長廖慶隆表示,未來政府新建或修復的橋梁除了「橋河並治」(橋梁與河川治理),也要計算風險成本。

「風險?機率X危害程度」,機率是大洪水沖斷橋的機率,危害程度是因此帶來的災害。例如,如莫拉克般的大雨量機率雖很小,但橋梁若位於人口稠密的高使用率區,相乘後風險就變大,橋梁標準勢必要提高;反之,山區小橋就算斷橋機率很大,但危害程度若是零,風險就是零。

廖慶隆直言,新橋不該有統一標準,重要橋梁重建標準一定要提高,除了考量每座橋址的地質、水量、水流、河床狀況等條件,也要針對這次受損原因設定高標準。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天浩也說,台灣天災特別多,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又高,交通和水利單位應訂出共同詳細規範,包括河川上游山林開發、土石流、河川改道等環境因素,都要考量,再從規範中找出自己的個別標準。

交通部長毛治國則指出,這次省道不少斷裂的山區橋梁都是被漫過橋面的洪峰「推」倒,洪水夾帶浮木、土石,沖擊力遠超過橋梁承受力,災後重建一定會「路河並治」,不排除另覓新址。

公路總局主秘陳茂南補充,不少山區橋梁過去都選建在河道窄處,但溪水暴漲、河道變寬後,懸在洪水中的橋梁根本抵擋不住沖擊,重建絕不能又在原地,橋梁也必須提高抗沖擊標準。

這次不少橋梁未達封橋水位就遭沖毀,則凸顯封橋機制要再檢討。去年后豐大橋斷裂後,公路總局修正封橋標準作業流程,賦予巡橋人員目測流速和水量情況提早封 橋的權限。問題是,巡橋人員不懂水文,難以判斷何時提前封橋?雙園大橋就是明顯實例。斷裂時,水位離橋面還有四米,未達一.五米的封橋標準,斷得讓人措手 不及。

橋梁專家說,夾帶浮木土石的沖擊力高過清水數倍,封橋機制不應僅靠單一、僵化的水位線,應制定每座橋梁個別的封橋預警系統。

(中國時報)
--
慟失11親友忍悲 阿兵哥救災獲表揚

88 水災期間國軍弟兄幫忙救災、挖屍、清泥,成為災民最有力的後盾。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在陸軍八軍團表揚40名「救災英雄」,其中家在甲仙鄉小林村的海軍陸戰隊 特勤上士潘國清,身兼災民及受災戶,強忍11名親友罹難的傷慟救災,他昨接受表揚時說:「只能想辦法讓自己忙碌,幫助別人從中找到安慰。」

天師警察幫忙收驚
現 年28歲的潘國清在小林的家慘遭土石流沖毀,包括祖父母、父親等11名親屬全數罹難,但他災後與同僚執行那瑪夏鄉山區的救援任務,直到頭七才請假回小林祭 拜罹難親人。極力壓抑情緒的潘國清說,爸爸從小就要他「將心比心」,能幫助別人「這也是我爸樂意看到的吧!」劉兆玄則對所有救災國軍說:「我以你們為 榮!」
此外,台中市第六分局西屯所警員吳鑫龍今年2月取得道士證照,有「天師警察」之稱,他號召50多名法師、道長,到小林幫災民收驚、辦法會,他說,讓受災村民感到溫暖,「再辛苦也值得。」

衛星電話「不好用」誤救災 災民用彈弓射紙條 賴簡訊求救活命

九 二一大地震後,政府在全台319個鄉鎮市配置衛星電話,建立災難時的「維生系統」;但這次八八水災,高雄縣多個山地鄉及甲仙、六龜等重災區全部斷訊,衛星 電話幾乎無人會操作或遭棄置,延誤救災,新開部落29人被活埋還是靠倖存者寫紙條包覆石頭用彈弓射出求救,小林埋村和那瑪夏災情則靠較易通訊的簡訊才能求 助。

八八水災檢討系列4
六龜鄉在颱風後對外交通中斷,市話、行動電話也全部斷訊,鄉內寶來、新發、大津、荖濃等村落無法通聯,各 村形同孤島。新開居民潘文景表示,8月8日當天新開部落的電話中斷、居民無法向外求助,從事土木工程的他,自己開怪手幫忙挖土擋水流,然後聽見「砰」一 聲,山壁整個滑落。

遇厚雲大雨受干擾
各鄉鎮公所雖在九二一後配發衛星電話,以備市話與行動電話斷訊時得以對外聯繫,但六龜鄉長林俊傑直言:「根本不好用!」甲仙鄉長劉建芳也說,9日當天小林傳遭滅村,但橋斷、天候不佳直升機飛不過來,訊息無法確認,「衛星電話聯絡不上受困村民。」
高雄縣消防局長黃志榮則說,消防分隊分配到的是手提式衛星電話,但「地震與颱風不同」,手提式衛星電話會因雲層太厚或大雨斷訊,災情傳導受影響。而鄉鎮公所使用固定式衛星電話訊號較穩定,但操作繁複,只有少數人會用。

「非法的」較有作用
倒 是無線電通訊,成本低、架設簡單,在風災中發揮作用。林俊傑說,風災過後NCC(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協調民間業餘無線電協會,數日才有民間單位想盡辦法通過坍方、斷橋處,前往各村落架無線電通訊器材,各受災村 落才能將災情外傳並求援。
桃源鄉長謝垂耀也說,日前南橫梅山口堰塞湖潰堤,就是靠山上義消以無線電通報,下游居民才得以撤離。
潘文景說:「無線電只要一顆蓄電池、一台機器,就能通。」無奈法令規定使用、架設無線電須通過國家考試且取得證照及許可,但這次風災凸顯「非法使用」的設備,比政府配發、價格不菲的合法衛星電話好用。
目前有多個受災鄉鎮已向行政院提出在鄉內聚落裝設短波無線電需求,劉建芳說,甲仙鄉並已於8月24日由NCC安裝完成鄉內四個重要聚落的無線電裝置,「目前試行狀況良好。」
但專家認為,通訊維生系統應多管齊下。黃志榮說,除手提式衛星電話外,消防分隊也很需要固定式衛星電話,「最好每個分隊都能有。」至於山地部落,除衛星電話,最好能增加架設無線電台,「通訊的管道愈多愈好。」

簡訊只需瞬間接通
黃志榮表示,經歷八八大水災「考驗」,消防局除計劃增加鄉鎮公所的衛星電話測試頻率;另將多訓練使用人員,以免在緊要關頭卻不會使用、影響災情訊息傳遞與救災時程。
電信警察第三中隊長沈建仁說,災害發生時民眾若撥打手機不通,可利用簡訊傳遞訊息,因為簡訊只要瞬間接通即可傳輸。他也呼籲,民間電信業者應基於社會責任,在人口數較少的山區部落設置基地台,政府也應從安全考量,視個案處理無線電台架設問題。

小林滅村 旗山滅鎮/吳春貴(《民眾日報》前總編輯)

一場世紀洪水把小林村消滅了,小林村為旗山地區的小部落,這個小部落被消滅後,「旗山」這個名稱將隨著縣市的合併而消失,對旗山人來講真是情何以堪。

高 雄縣自來就由鳳山、岡山、旗山等三個地區所構成,故亦有「三山」之稱,其中旗山地區共有九個鄉鎮,比較偏屬於山區,這次受災最重的甲仙鄉(以小林被滅村最 慘重)、那瑪夏鄉(漢人稱三民鄉)、六龜鄉、桃源鄉(山地鄉)等都屬於旗山地區,所以此次救災前進指揮中心就設在旗山國中內,旗山街上突然之間增加了無數 的救災部隊、補給與運送傷患車輛進進出出,慈濟與各種志工人員、電視轉播車也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旗山一夜之間變成了國際知名的小鎮,不過這個小鎮的名稱 可能明年底就會消失了,以後地理上、行政上就不會再出現「旗山」這兩個字了,這樣與滅鎮已無所區別了。

美濃自古屬於旗山
高雄縣市 明年底合併,合併工作小組已規劃出新都市的行政劃分區域,將高雄縣市現有40個區鎮市鄉合併成9個市轄區,每區人口約30萬人,在此草案中,旗山九個鄉鎮 被合併成美濃區,消息一出,旗山人譁然,因為自古美濃就屬於旗山,人文地理,旗山都含蓋了美濃,縣市合併後,旗山沒有了,美濃出頭了,旗山人在水災受創之 後,再遭滅鎮的威脅,與二度受傷無異。
旗山區不能變成美濃區,至少有下列三點理由:
其一,從歷史淵源看,美濃自古屬旗山,史蹟斑斑,日本昭和18年(1943),民國32年,美濃庄改稱美濃街,屬高雄州旗山郡美濃街,戰後,延續日治時期行政制度,改為高雄縣旗山區美濃鎮,到民國39年(1950)10月1日,因政府廢「區」,美濃脫離旗山設鎮。
從 上述歷史以觀,美濃一直依附在旗山之下,而且民國34年(1945)前就有「旗山區」這個行政單位,事隔半世紀之後,再度設「區」,這個區改成了美濃區, 區裡卻含有原來的旗山區,從旗山區包含美濃到美濃區包含旗山,歷史的錯亂,不知道旗山美濃人將如何解讀,也不知未來的歷史將如何記載這些史料。
其 二,從經濟產業看,在旗山地區九鄉鎮中,唯有旗山的香蕉具有國際高知名度,「旗山香蕉」在日本特別維持一個世紀以上的知名度,這樣的產業已經把旗山跟香蕉 融合在一起了,因為講到旗山,就會令人想到香蕉;同理,講到香蕉,也會令人想起旗山,將來如果旗山消失了,地理上找不到這個名稱了,那「旗山香蕉」要不要 叫成「美濃香蕉」?當「美濃香蕉」放在日本市場上,如何能讓日本人知道美濃香蕉就是旗山香蕉?

應要尊重歷史淵源
其三,從交通位置看,旗山九鄉鎮都以旗山為出入口站,從這次災區來看,最慘重的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等地區,都以旗山為進出點,旗山是龍頭,龍頭不見了,由老二的美濃變成龍頭,對旗山人帶來多大的衝擊啊?
這 次縣市合併,據說把旗山變成美濃,是以人口數為依據,旗山42000人,美濃43568人,美濃多出一千多人,所以獲得命名,以人口數來決定地方名稱固無 不可,但應該是在兩個前提下,一是人口差距很大,旗山美濃人口差距千人,據此命名很難令人信服;二是沒有歷史淵源,這一點遠比人口數來的重要,尊重歷史是 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文明因素,旗山跟美濃有不可割捨的歷史事實與歷史情結,這個歷史淵源證明一點:美濃自始即屬於旗山,而今卻要把旗山變成美濃,將來的歷 史要怎樣寫呢?小林滅村是天災,旗山滅鎮是人禍,天災夾雜人禍,旗山人未來怎樣活下去啊!

(蘋果日報)
--
玉米製替代燃料 反不利環保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報導,雖然美國遊說團體「再生燃料協會」竭力鼓吹乙醇燃料是不會危害環境的綠色能源,但相關質疑仍屢見不鮮。最主要的爭議在於,可用來製造乙醇燃料的玉米價格扶搖直上,窮國的農民爭相砍伐森林栽植玉米,反而折損了原本的環保美意。

假若巴西的農民砍伐樹林或拓墾草原以增闢玉米田,勢將導致森林面積縮減,從而減損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胃納量,其結果,是使用乙醇燃料以替代石油的環保效益被抵銷殆盡。

根據《科學》周刊,若將濫砍樹林減損二氧化碳吸納量及新開墾農地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等因素納入考量,短期來看,推廣乙醇燃料可能牽動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會比使用石油還加倍令人頭痛。

《科學》指出,製造乙醇燃料的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雖然比提煉及燃燒汽油低二○%。但若進一步衡量,增產玉米可能肇致的森林萎縮及二氧化碳釋出量增加等 附帶效應,就乙醇燃料可貢獻的二○%二氧化碳減排量來推算,必須歷時一百六十七年才能彌補其附帶的損失,達到淨減排效果。

但「再生燃料協會」反駁說,玉米的產量將會大增並足以因應乙醇燃料的需求,且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各地尚有數十億公頃閒置可耕地足資利用。

美國環境保護署最近調查乙醇燃料間接造成的土地用途變遷問題,結果也引發「再生燃料協會」與該署的一場爭論。而該組織的強烈反應,凸顯出這個問題確實不可等閒視之。

美國首部明文規範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美國潔淨能源暨安全法案》上路後,經當局授權生產的乙醇燃料將與日俱增。而美國眾議院在審議該法案時,卻排除了對乙醇燃料可能導致土地用途變動的相關考量。

更棘手的問題是,美國的玉米田主要分佈於幾個關鍵州,有些是足以左右選舉結果的「游離州」,如愛荷華州及俄亥俄州,美國政界人士因而偏向支持利用玉米製造乙醇燃料。

(中國時報)
--
赤腳贏跑鞋? 仿光腳鞋跑出頭

跑鞋的設計不斷推陳出新,如採用碳纖維穩定裝置、微電腦晶片及記憶泡棉等,愈來愈講究高科技,然而最近也有運動員反其道而行,寧願跑步時鞋子愈薄愈好,或根本光著腳鴨子。這兩方的做法孰優孰劣,各執一詞,連醫學專家也參上一腳,使得爭辯日益白熱化。

據《紐約時報》報導,若干專家指出,自一九七○年代現代跑鞋問世以來,跑者受傷率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反倒有些跑步傷害,像是膝蓋和腳踝附近「阿基里斯腱」受傷案例,卻有增無減。

但也有專家表示,少有研究證實,穿薄底跑鞋甚或光腳跑步更為理想。「紐約路跑協會」醫務主任馬哈蘭醫師則說:「只有很少數的人在生物力學上堪稱完美,因此絕大部分的人都需要穿著某種具支撐或矯正作用的鞋子。」

全球製鞋大廠則辯稱,它們製造的產品能夠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減輕腳部壓力及肌肉拉扯,更甭提隨處可見的水泥地和碎玻璃可能造成的傷害。

為了爭食運動鞋市場大餅,製鞋大廠照樣在產品上推陳出新,例如日本「亞瑟士」(Asics)便預定在今年十月推出其頂級鞋款「Gel- Kinsei」的最新版,新款跑鞋售價一百八十美元,號稱採用吸震緩衝最佳的亞瑟膠,鞋跟並配備減震裝置。不過,像是義大利的「Vibram」、芬蘭的 「Feelmax」及英國的「Terra Plana」等市場後起之秀,則著眼於挑戰現狀,紛紛推出薄底設計的鞋款,試圖兼顧光腳與鞋墊保護的好處。

對於光腳跑步的趨勢,耐吉這種大廠也不敢小覷,因此早在二○○五年就推出「Nike Free」跑鞋系列,其襯墊比該公司典型的跑鞋款更少,宣稱是一種便於「仿光腳跑步」的彈性鞋。

(中國時報)
--
郝鐵齒! 柵湖線聽奧期間不停駛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宣布台北捷運木柵內湖線系統改善工作初步結束,萬一遇到狀況,停駛時間可大幅縮短,廠商可利用夜間收班後進行剩餘工作,考量每天十五萬人次通行權益,台北聽奧舉辦期間週末假日都不會停駛檢修,甚至會加密班次輸運活動人潮。

針對聽奧期間柵湖線正常營運,外傳「馬總統電話要求柵湖線不得停駛」,郝龍斌說:「這是不實傳言。」

柵 湖線昨天早上尖峰依然狀況不斷,原因更「推陳出新」,先是昨天上午七點五十六分,劍南路站一列車偵測胎壓不足,回內湖機廠檢修雖然確認是偵測誤警訊,卻影 響捷運系統六分鐘。上午八點五十六分,前天早晚都偵測誤訊號的麟光至辛亥站區段,又有列車偵測異常,全線停駛十一分鐘。總計兩天來出包五次之多。

兩天共凸槌5次 郝竟說已初步改善

柵湖線七月四日營運第一天,麟光至辛亥站區間就發生列車誤訊號造成全線停駛,至今這區段已發生六起重大停駛狀況。有學者質疑,是否因為剛好是全線高架隧道段,龐巴迪系統無線傳輸會受干擾,才會狀況頻傳。

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譚國光說,龐巴迪認為沒有影響,且那幾次狀況的確都是列車本身傳輸設備故障,只能說「真的是巧合」,會要求包商加強檢視。

市議員洪健益批評郝龍斌對柵湖線頻頻出包視若無睹,一個多月來光是停駛的接駁公車已花費一千八百四十三萬元,平均每天一百二十三萬元,該用市長特別費支付。郝龍斌說,接駁公車相關花費是因系統不穩定造成,會向廠商求償。

學者︰市府能掛保證不出事嗎?

郝龍斌說,柵湖線全面停駛會造成很大的衝擊,短時間停駛對社會成本衝擊較小、交通效益較大,這是痛苦的決定,對民眾造成不便,市府感到抱歉,這是不完美狀況下最好的選擇。

針對郝龍斌說龐巴迪沒有長時間的檢修工作需求,所以沒規劃長時間停駛檢修,台灣大學土木系交通組教授張學孔批評,市府決策應以民眾可以信任系統為首要考量,而非包商意見,他很「佩服」市府逆向操作的勇氣,但系統可靠度及緊急應變能力,市府能夠掛保證嗎?

譚國光說,聽奧九月五日開幕、十五日閉幕當天,柵湖線、板南線、淡水、新店、中和線都會加密班次,柵湖線最密班距縮短到兩分鐘,板南線最密班距約三分鐘,接駁公車也會待命。

(自由時報)
--
賭很大 柵湖線聽奧照常營運 昨又2凸槌 網友譏:選手搭上很丟臉

捷運木柵內湖線昨早上班尖峰時又出現兩起凸槌停駛,停駛六至十一分鐘。即使剛結束「周休二日」停駛檢修、恢復營運兩天連五當,台北市長郝龍斌昨仍宣布本周末不停駛檢修,聽障奧運期間正常營運。網友批北市府真是「賭很大」,萬一選手搭上當機捷運很丟臉。

民怨四起
捷運公司昨表示,昨上午七時五十六分,劍南路站有列車因輪胎胎壓不足發出警訊,緊急清車後拖至機廠檢修,八時零二分才排除狀況;上午八時五十六分在麟光站附近列車偵測軌道障礙物警訊,全線停駛十一分鐘,直到九時零七分才恢復營運,影響一百多名乘客。

開閉幕將縮短班距
柵湖線昨上班尖峰時出狀況,上班族張曉蕙說:「昨趕著上班還碰到捷運停駛,又不知等多久才能復駛,趕時間搭捷運實在不保險。」民眾謝芯瑜說:「搭捷運只能天天祈禱不要出事。」
儘管每天出狀況,郝龍斌昨仍說,顧慮木柵內湖線每天十五萬通勤人次,聽奧期間維持正常營運,本周末不停駛檢修,周六(本月五日)開幕和本月十五日閉幕當天將縮短班距,最快平均九十秒一班。
捷運公司總經理蔡輝昇保證,會將系統異常排除時間縮到最短。聽奧基金會總執行長盛治仁說,有賽事會以專車接送選手,不會因搭到停駛捷運而延遲。
台大批踢踢(telnet://ptt.cc)網友批評北市府說:「真是賭很大,萬一選手搭到當機捷運,臉就丟大了。」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昨也痛斥,柵湖線一日照三餐出包,折磨市民也影響旅客時間控管,浪費社會資源,今起還將發起「還我木柵線、拒絕柵湖線」連署。

控制系統無法把關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運輸物流行銷學系主任王義川表示,柵湖線除票證系統沒故障外,如通訊系統、車門異常、軌道異物等都發生過,顯示自動控制系統節節敗退,無法把關,應停駛檢修。

(蘋果日報)
--
吃薑片 可緩解暈車不適

Q:我坐車很容易暈車,聽說吃酸梅會改善,真的嗎?另搭車前或平日飲食須注意什麼,有助改善易暈車體質?

A:吃酸梅預防暈車並無醫學報告可佐證,但易暈車者,可能是因情緒緊張導致,吃酸梅可分散注意力,或許可稍微改善暈車的不適。

5至8分飽較適搭車
暈車的原因多與本身內耳或腦幹中樞的平衡不佳有關,若要預防暈車,建議在搭車前12個小時,可吃2、3片薑,因薑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可幫助內耳或腦幹中樞平衡,預防或緩解暈車不適。
或者,也可在搭乘前30分鐘服用暈車藥,暈車藥藥效約可持續4個小時。
此外,若吃得太飽或太飢餓時搭車,也容易有暈車不適,建議擔心暈車者,在餐後約1至4小時或約5至8分飽時搭車最合適。

(蘋果日報)
--
癌症患者 少喝精力湯 防腹瀉 化療電療需高蛋白 素食不能取代葷食

癌 症患者日常生活的飲食,能供給治療期間的體力維持,甚至預防日後腫瘤的復發。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營養師張麗玲表示,許多病友完全以生菜、水果取代肉類, 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未煮熟的生菜、或以生鮮蔬果打成的精力湯中,含有一些會引發腸胃不適的消化酶,反而使體能較差的癌症患者拉肚子。另外,化療、電療期間 身體極需蛋白質來幫助細胞的修復,應該要多補充含高蛋白質的魚蛋肉類,如果完全以素食取代葷食反而不利於維持健康。

癌症治療期間,包括病 友及家屬都有許多的飲食迷思。張麗玲營養師指出,生機飲食或精力湯常見的芽菜類如大麥苗、苜蓿芽等,因為含有抗胰蛋白消化酶,會引發腹瀉,建議腫瘤患者不 宜過量食用。甚至不少人認為白肉比紅肉好,因此完全抗拒牛、豬、羊等紅肉類食物,張麗玲營養師強調,不論白肉或紅肉都應均衡攝取,每天建議可以攝取到 250克的新鮮肉類,而煙燻、醃漬類的加工肉品則應少吃。

這樣吃
紅肉提高血紅素
化療期間極易造成體內血紅素下降而有貧血 狀況,張麗玲營養師建議,癌症病友在平時的飲食中可食用紅肉類食物來補充鐵質,因為紅肉中的鐵是人體最容易吸收的形式,人體對於蔬果中的鐵質如菠菜、花椰 菜、五穀雜糧的吸收度較低,癌症病友如果完全不吃紅肉,會造成嚴重的貧血而無法繼續化療。

奶蛋肉維持體力
能修復人體細胞的蛋白質在做化療及電療期間非常重要,而奶蛋魚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三餐中一定要加強攝取,每天可喝1杯250c.c.的沖泡式奶粉,不但補充蛋白質外,也能增加熱量的攝取。

黃豆品增免疫力
黃 豆製品中含有蛋白質、鈣質、卵磷脂等多種營養素,且黃豆製品的種類相當豐富,包括豆腐、豆漿、豆花,都可讓癌症患者從不同的口味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達 到增加免疫力的效果。不過如果容易腹脹的人,豆漿每天約250c.c.即可,同時一天之內盡量就不再攝取其他黃豆製品。

補充流質營養品
由於腫瘤會大量消耗體內的蛋白質,如果病患食欲差,或者無法從正常飲食中攝取到均衡的營養時,就應補充流質的營養品,不論是強調完整均衡配方或高蛋白配方,都可做為補充體內能量的來源。

提醒你
生菜腸胃恐不適
張麗玲營養師提醒,蔬菜要煮過後再吃,因為生菜中可能含有讓腸胃不適的抗胰蛋白消化酶,容易腹瀉,對於癌症患者會大傷元氣。

靈芝補品應適量
靈芝中含有大量的多醣體,可提升人體免疫力,張麗玲營養師指出,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實靈芝能抗癌或降低腫瘤生長速度,雖可食用,但不要聽信廣告,而砸下大筆金錢。

高糖分水果少吃
癌症患者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通常都偏高,而甜度較高的水果會讓三酸肝油酯升高,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張麗玲營養師建議,香蕉、釋迦等甜度較高水果,應少量攝取。

斷食無法排毒素
張麗玲營養師指出,斷食可讓體內腸胃道淨空,對於一般人或許可改善滯留於體內的宿便或毒素,但對於癌症患者而言,由於免疫功能已經變差,在還沒餓死癌細胞前,可能因缺乏營養,而體力不支昏倒。

醫師說
維持體重可抗癌
癌症患者在初期治療時,可能會有體重急速下降的可能,但治療2~3個月後,應留意體重的變化,此時飲食多補充高蛋白有助於體重的回升及細胞的修復,提醒癌症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體力,才能維持化療、電療期間身體所耗損的能量。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