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90928

回診看報告 掛號費剝2層皮

「為什麼回診看報告,還要再繳掛號費?」越來越多病患投訴,醫師要他們驗尿、驗血後,經常丟下一句話「下次掛號看報告」,而看報告明明是同一療程,為何還要掛號收費?醫院不該剝兩次皮。


投訴民眾還抱怨,為了回診看報告,又要舟車勞頓加上等候,對病人是種精神折磨,等了幾小時,經常是「沒問題」三字就結束了。醫院不但賺到掛號費,還可向健保局請領診療費,「兩頭賺合理嗎?」

「看報告明明是同一療程,為何要收費?不能用其他方式告知嗎?」本報陸續接到嘉義林姓、台北張姓等病患投訴,質疑醫院這種作法,難怪每天掛號的人那麼多,「實在很過分,相關單位應管一管吧!」

醫療改革基金會也接獲不少病患類似指控,大罵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都是喊假的,說穿了就是要多賺一次掛號費。醫改會研究員李怡嫺認為,醫院要求看報告要再掛號的作法「不合理」,「如果民眾只是回來聽一聲『正常』,為何不能電話或書面通知?」

有患者說,到醫院做胸部X光照射,想瞭解自己的心肺功能,後來掛號看檢驗報告,醫師只說「沒問題」,卻讓她等了一個多小時,「還繳了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共五百多元」。

一名張姓男子的遭遇更扯,他到台北一知名私立醫院做檢驗,醫師告訴他七天後看結果。 七天後他乖乖掛號,看診醫師竟然說,「原診醫師出國,下次再來」,張姓男子說,他差點沒當場氣昏,但想到「病掌握醫師手裡」,硬是忍下。

一名患者說,國外就診的經驗是,檢驗結果沒有問題,醫院會打電話告知不必複診,為什麼國內不能這樣做?就算要求病人回來看報告,也不該再收一次掛號費。

署立嘉義醫院、嘉義榮民等醫院指出,病患看檢驗報告,院方須調病歷,由醫師解說,屬問診醫療服務,當然要收掛號費,「如果只拿健檢報告,不調病歷,不收掛號費」。有醫師坦言,多看一次診,就多收一次掛號費,醫院很難抗拒這種收入。

跑了三趟醫院 等到一句「正常」

「報告正常,三個月後再來」。李姓大學教授罹患肝癌,每三個月要到醫院報到,但經常得跑三趟才等到這句話,每趟掛號費約五百元。

「報告正常病患自己也會看,醫院為何不開放線上查詢?」李姓教授說,久病成良醫,很多慢性病患對自己的病情知之甚詳,也定期追蹤,醫院應有更便民的做法,而不是讓病患從看診、檢查到聽報告,非得跑三趟不可。

李姓教授患病十年來,從北到南看遍了各大名醫,包括台大、台中榮總、高醫、高雄長庚等醫學中心都有他的就診紀錄;面對人山人海的門診,除了等待還是等待,「仰慕名醫須付出的代價」,看診累積的時間成本難以計算。

他指出,患者希望與醫師面對面時,有充分的時間講述病情,但因病人太多,醫師看病時間太短,原本問診、檢查可同一天解決,卻切割成多次,讓病患多跑幾趟、多繳費,「簡直是勞民傷財」。

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為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寶肝門診」,可電話預約進行超音波檢查,由醫師親自檢查,並當場解釋病情,不必跑兩趟。但有些醫院如台大、台中榮總則是技術員操作,技術員做完再交給醫師判讀,患者須待下次門診掛號聽報告。

李姓教授說,一般常規檢查,例如肝功能GOT和GPT應可以開放線上查詢,減少病患奔波之苦;累積十多年的就診經驗,最近他選擇一家中型醫院非名醫看診,並與醫師成為好朋友,醫師不但時時關心病情,還主動通知檢驗結果,「名醫不一定是好醫師」。

從美國回來的高階主管說,最近到醫院作胸部X光檢查,隔周掛號看檢驗報告,醫師調出X光片,看不到幾秒說沒問題,診斷就結束了;這樣仍收掛號費,實在不合理,也難怪醫院人滿為患。

「下次看報告」 病患當提款機

醫院搶掛號費的現象,國內兩大消費者保護團體都說「看不下去了」。台灣消保會秘書長呂英瑋本身也有「慘痛」經驗,檢查肝與腎有無異常,抽血、驗尿共掛三次號才搞定。

「我跟很多病患都被不肖醫療院所當成提款機了!」呂英瑋說,衛生署、健保局、醫療院所和專家應組成專案小組,針對醫界存在已久的不合理現象,提出改革方案。

他說,之前抽血、驗尿檢查肝與腎,醫師幫他掛了三次號、跑三趟才告訴他檢查結果;他問醫師為何不能一次解決?醫生只淡淡地說「是為了檢查更詳細」,事實上根本沒做什麼檢查,很嘔。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天仁也痛批,部分醫療院所醫師看病「能拖則拖、能賺則賺」的不合理現象存在已久,都是健保制度「以量計酬」的後遺症,目的是搶分配額度。

「不 合情理的現象,不僅挖光患者的荷包,對貧困者更是雪上加霜,同時造成健保財務惡化,難怪健保一直要漲價,」本身是律師的謝天仁說,多數病患都覺得可在一、 二小時內得知結果的檢驗報告,卻要等下次掛號才告知,但又擔心得罪醫師而不敢吭聲,這是不對的,應該勇敢捍衛自己的權益。

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健保局南區分局的審查委員王正坤,看過各種「A」健保的招數。他說,愈是偏僻鄉鎮,醫療資源愈少的地區,愈容易發生。一名老人跌倒就醫,醫師要求病患天天到診所換藥,每一次都要刷健保卡、繳掛號費,一個月裡就看了廿次診。

看報告要掛號 肥了醫院、A健保又苦人民

許多民眾都有這樣的經驗,到醫院看病檢查,為了知道結果,跑第二、第三趟,甚至更多趟,被重複收取掛號費等費用。醫院利益掛帥,弱勢病患長期被剝削,「肥了醫院、A了健保、苦了人民!」

到醫院看病,掛號費動輒二、三百元,有民眾為求心安,選擇大醫院看病,掛號一次更要四、五百元。

雲林縣一名六十多歲阿嬤到嘉義縣某醫院看診,醫師安排一系列檢查;阿嬤以為當天就可以做完,但醫院告訴她病人太多,無法當天做完檢查,必須另外安排時間。

阿嬤按照預約時間再到醫院,檢查前又要掛號繳費;檢查完,檢查人員告訴她結果不會馬上出來,要她預約下次門診,由醫師解讀檢查報告。

阿嬤算一算,下次來看檢查報告,又要再花一次掛號費,「也不知道有沒有病,就先花這麼多錢!」節儉的老人家索性不去看結果。

醫院的說法是,如果只拿體檢、健檢報告,不調病歷、不問診,就不收掛號費;但病人的疑問是:醫師說明檢查報告,是延續第一次看診的醫療行為。

簡單的檢驗無法立即得知結果,是醫院軟硬體不足造成,否則為何有些醫院可以做到同一療程就告知,有些醫院卻硬把療程一分為二,甚至一分為三?醫院把病人當提款機,理虧在先,卻還振振有詞為折騰病人跑醫院掛號自辯。

所謂「視病如親」,醫院管理階層不該只想揩油賺錢,政府相關單位更應正視此一問題,不能再視而不見。

掛號費怎收 無統一規定

病患無法在當天門診看到檢驗結果,需多付一次掛號費才能看報告,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到醫院看報告,醫師可以解說病情,至於看報告時收不收掛號費,並無統一規定。

至於檢驗結果若沒問題,醫院是否可以電話通知,節省彼此時間?石崇良語帶保留,「若將來出了問題,責任該由誰來負?況且,也可能有患者覺得電話通知不安心,還是想親自跑一趟」。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明濱指出,檢查、檢驗是診療過程的一部分,該做什麼檢查,如何解讀,都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病人負擔診療費,並非不合理;至於看報告的掛號費,醫院有付出行政成本,但若民眾認為不合理,掛號費由各地衛生局主管,可以再討論。

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郥說,醫學檢查報告必須由醫師專業解讀,直接將報告交給病人,甚至由檢驗師直接分析,都不是負責任的做法;看報告同時,醫師也必須分析病情發展情況,這也是醫師的義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遵誠指出,掛號費包括醫院作業行政開銷,病歷室管理、電腦作業等費用,以聯合醫院只收五十元掛號已毫無利潤可言。

石崇良說,能不能當天看報告,要視情況而定。他解釋,急診有急迫性,可以立刻看報告,但費用較高;而門診由於採整批作業,先集中採血、X光檢查等,再做檢驗或判讀,通常無法當天得知結果。

石崇良說,對定期回診慢性病患,醫師通常已建立一套流程,即回診前數天先做檢驗,回診當天就可看報告,節省病患時間。

「電話通知你」 這醫師好貼心

大部分醫院都會要求病人回門診看報告,但也有醫院接受民眾打電話詢問結果(有可能是醫師助理代答),減少路途奔波,節省時間,也讓更有需要的人能掛得到號,順利看診。

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李怡嫺說,她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每年要定期進行門診追蹤,她在成大醫院遇到好醫師,用e-mail電子郵件通知她檢查結果,如果是異常,她再掛號回診;如果檢驗結果正常,就等到第二年再繼續追蹤。

李怡嫺建議,聰明的就醫方式,是在第一次看診時就詢問醫師,做完檢驗後可否打電話問結果?如醫師同意且結果正常,即可減少無謂的奔波。

醫院也儘可能簡化作業,嘉義長庚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都表示,醫院的X光機與電腦已經連線,民眾照完X光後,馬上可以在電腦看到片子,不需要隔天或隔一段時間再來看報告。

醫院說,一般性檢驗都要求在一小時內完成,讓病患儘量在當天拿到報告;但也有不同的情形,如患者未空腹,或需細菌培養等原因,當日就無法獲得結果。

上網看報告有困難 電話問病況涉隱私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代理院長蘇健裕說,國外有醫院提供線上查詢檢驗報告,國內線上查詢平台建置不足,加上有個資外洩風險,且多數病患看不懂病歷英文書寫,開放線上查詢有困難。

他說,也有病患來電詢問檢查報告,但難以確認是否為病患本人,基於保護病患隱私,醫院不受理電話查詢。

為減少病患奔波之苦,蘇健裕都盡量採取「三合一」方式,讓病患看診、檢查、看報告在同一天解決;但有些病理報告無法當天完成,患者還是須擇日掛號看報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秘書陳榮祥表示,檢查結果判讀涉及醫療專業,若開放線上諮詢,讓患者自己當醫師解讀是非常危險的事;縱使檢查結果正常,醫師也會做衛教,不會讓病患白跑一趟。

資深護理人員透露,跟醫師熟的病人,多半會先打電話或跑一趟問結果,沒問題就取消掛號用;有些「好心」醫師會與病人約時間直接看報告,如有異狀再花錢掛號看診。

(聯合報)
--

是誰? 害我變成「林老師」…/吳鄭重(台師大地理系副教授)

我不姓林,但同學們私底下都稱呼我「林老師」,聽說這是台灣近幾年來最夯的問候語之一,專門用來問候不騎機車的「機車族」。今年教書屆滿十年,學校依例還頒獎表揚,更讓我羞愧不已。

今日適逢教師節,但它早已變成只紀念不放假的冷門節日,可見春風化雨的教育大業在台灣已經大不如前,這都是我輩們的過失。因此,我決定條列幾項個人教學疏失,除向同學們鄭重道歉外,也提供給其他師長們參考。

首先,我經常身穿短褲、T恤和涼鞋去上課,實在有損大學教授的典雅形象。其次,我總是無法牢記每位修課同學的名字,平時也沒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只會一廂情願地在制度上為同學爭取各項權益,無法讓同學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更不幸的是,我老是選用不是教科書的英文教材。還要求同學們課前必須預習、上課必須踴躍 發言,連偶一為之的期末考試都要同學們自己平時建立題庫;卻沒有幫同學們將課文重點整理成電子講義,也從不點名,甚至學期成績還放任同學們「自我評量」。 認真和不認真的同學都罵聲連連,直呼「不公平」。

回頭想想,難道是從小到大一些讓我十分懷念的師長們的不良示範,害我變成今天的「林老師」?為了以儆傚尤,我要點名其中幾位「嫌疑重大」的老師。

第一位是我國中導師。他讓我們自我管理、相互學習。關係到升學聯考的課輔小考都是由同學自行出題、解題,害我們高中聯考前三志願的人數遠低於其他班級。

第二位是我高一國文老師,她總是用一些奇怪的女生角度來質疑孔子和他弟子們的對話,害我到現在讀起書來總是疑神疑鬼,不懂得服從權威。

第三位是大學教我法學緒論的老師。別班民法總則都逐條講完了,我們還在討論「究竟什麼是法律」,害我到現在碰到事情都忍不住要追根究柢。

再 來是我念企研所時的三位老師,一個口才超差又愛用英文上課,尤其愛問同學問題,害同學緊張到得胃潰瘍;一個愛挑書裡的毛病,又愛跟同學抬槓,害我腦筋總是 閒不下來,更養成愛吐槽的壞毛病;另一個則是充滿了會計師龜毛和怕錯的習慣,明明知道的答案也不輕易告訴我們,只提供圖書館的資料線索要我們自己去查,害 我書借太多常常逾期被罰錢。

最後是我博士班的指導教授,他從不跟我閒話家常,只討論論文的內容,而且一定要先給書面作品才肯面談,一點都不親切。沒想到日積月累,我也沾染上這種冷漠的習性。

可是,我發現今天的壽星孔老夫子,似乎才是集這些缺點之大成的「林老師」;而且他總是以「述而不作」的託辭來掩飾毫無著作的事實,連傳世的《論語》都只是弟子們的課堂筆記。如果他活在事事講求期刊論文發表篇數的現代大學裡,恐怕還會被列為優先資遣的不適任教師。

望著校園裡的孔子銅像,我反而徬徨起來:下一個十年,我究竟該如何教書呢?

(聯合報)
--
有品教育,先培養有品教師/楊思偉(台中教育大學校長)

教師節,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師資培育政策的良機。「師範精神」是一個現在看似八股且有局部負面意涵的詞彙,因為許多人認為它是過時的師資培育名詞,在於它 與過去威權黨政機制結合,伴隨出一項原罪,所以當一九九四年修改「師範教育法」為「師資培育法」時,「師範精神」已逐漸消失在我國的師資培育政策中;不過 我國師資培育的特色與優勢也在這過程中,喪失了優質師範的獨特性。

師範精神一詞是舶來品,不過內容卻是我國傳統文化與教師本質的延伸。「師範」一詞乃是十九世紀日本現代化時,學習法國師範教育制度時所創之詞,當時法國師 範學校學生一律住校,重視環境陶冶與品格教育,所以「師範」的normal一詞具有「規範」與「楷模」的意義。我們過去對於教師的要求是「師者,人之模範 也」,「言為士則,行為世範」,所以清末建立師資培育制度與日本治理台灣之際,皆使用採用師範教育一詞,來代表師資培育工作。

現今的師範校院早已脫離黨政教育,褪去法西斯愛國主義,師範精神已還原本來面目,不應再冠上無謂意識形態。以後現代的多元角度而言,我們應該歸還給師範教育一個健全發展的環境,師範精神不應是八股,而是優質特色的傳承。

師範精神如同前教育部長郭為藩博士所言,即為「為人師表者,應為人之楷模」。現今我們對於教師工作,如果只是把它當作一份餬口的職業時,教育流於記問之 學,學校淪為人才工廠。一九二○年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發表「師範教育的理念」一文,特別強調教師人格陶冶的重要,認為只有生命才能啟發生命,所以師資培育工作的主旨不僅在於理智陶冶,更是 健全教師人格的形成。

在研究各國師資培育制度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我們目前所學習歐美的師資培育「專業」,較少涉及教師人格的建立,而這個項目其實就存在我們過去對於「師範教 育」理想的追求。培養優質的中小學師資,不是學分化課程就可以達成的,而是一份涵養其中的師範教育環境;不過,即使是現今的師範校院也正在快速流失這份特 質,因為台灣多數的大學都在「綜合大學化」,大學特色多元發展的情形正在消失中,這是令人憂心之處。

教育部現在提出一份新的「中小學提升教師素質方案」,如果沒有重拾師範精神,如果沒有讓中小學教師培養起「人之楷模」||有品教師的志業心,有違師道的事情就會繼續發生,因為失去師資培育的根本,任何教育改革都可能是徒勞無功。

(中國時報)
--
教師常見職業病之一 焦慮失眠大爆痘 「憂鬱」上身

今天是教師節,在教師諄諄教誨的背後,不僅老師們的青春不再,還伴隨著職業傷害上身,影響了教學品質,也影響到老師的個人生活。為了讓老師不要成為職業病的受害者,特地針對老師常見的職業傷害,尋求專科醫師解答,提供老師們做為預防保健的參考。

案 例一︰寶珊老師,今年剛考上老師,不過她的喜悅沒多久就被班上的小蘿蔔頭給徹底打敗。上課的第一天,她就發現有個叫「阿倫」的小朋友有狀況,除了常在座位 發出怪聲,有時還會站起來走動,跟左右鄰座同學交談。她詢問阿倫的媽媽,阿倫的媽媽不承認自己的小孩是過動兒,她說阿倫有看醫生,但是她不希望阿倫吃藥。

還有幾個小孩是隔代教養,阿公、阿嬤到學校都說歹勢啦!老師我瞴會教,拜託你!還有單親小孩父不詳,媽媽從不看家長聯絡簿。還有家長開學兩個禮拜後,到學校問老師為何已經兩個禮拜,沒有看到班級的網頁。

寶珊老師開學才兩個禮拜,碰到一連串的問題排山倒海而來。開學後常失眠,臉上的青春痘一顆顆冒出,開學前月經才走,不料才半個月又出現。她覺得她心情很差,覺得自己好像生病了。

A︰教師上門看診多半是憂鬱症或焦慮,真正躁鬱或精神分裂症較少。國中小老師及高中大學老師造成的原因不相同,小學老師多半是因為小孩子難帶、家長意見多;中學老師多半是教育政策不確定,學生學習成績造成老師出現憂鬱症或躁鬱症。

在 過去國人對於精神科是諱疾就醫,現在情況雖有改善,但是仍有不少人覺得丟臉畏懼看診。教師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得到憂鬱症,可上網搜尋「台灣人憂鬱症量 表」,自行檢測如果得到結果可能是憂鬱症,那就應該考慮看醫生。如果覺得看精神科不自在,也可以看家醫科,家醫科醫師可以處理輕微憂鬱症,嚴重的話他們會 再轉診。

對於教師如何避免憂鬱症上身,我建議,最好是作息正常,如果工作時間太長,這陣子事情太多太累,最好是每工作一段時間休息,做休閒活動,甚至是放幾天假出去玩,讓自己放輕鬆。同時休閒活動應該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方便的事。

如果可以,應該做運動,一天3次,一次30分鐘,讓自己流汗,不過運動看個人量力而為,散步、騎自行車、遊泳看自己喜好。

教師常見職業病之二 用嗓過度 美聲天伶變「破鑼嗓」

案 例二︰怡君老師,大學時代唱歌被同學封為「美聲天伶」,平常講話聲音嬌滴滴,班上男同學還說聽她講電話骨頭都快酥了。志雄是這次同學會召集人,他撥了電話 給怡君,聽到一個破鑼嗓音接電話,急忙把電話給掛了,想說打錯了,再撥一次還是那個聲音,他膽怯怯的問︰「請問是潘怡君小姐的電話嗎?」對方立刻回答我就 是,志雄聽了不敢置信,直到怡君娓娓道來,她的聲帶已經受傷,因為國中同學上課不專心或是愛講話,她常不自主用吼的,日積月累覺得喉嚨不舒服,可是每天都 要上課,她也沒有辦法。

A︰根據美國的研究報告,有57.7%的教師在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次的嗓音異常。引起教師嗓音異常原因,不外乎聲帶 發炎、水腫甚至聲帶結節(長繭)或息肉。治療方式還是先以藥物治療為主,急性的發炎會給予消炎藥物;聲帶的慢性發炎或長小的聲帶結節,則會加入音聲復健治 療,來輔助其儘早復原;至於聲帶嚴重的息肉樣病變或長較大的結節息肉,則需施予喉顯微手術。

嗓音的保健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果自覺有清喉嚨動作、說話時聲音逐漸嘶啞、音域變窄、發聲困難及疼痛、喉部乾燥灼熱及壓迫感,就常是嗓音異常的徵兆。

除 應及早就醫外,教師應注意嗓音保健的原則:使用適當的音量說話,避免大聲吼叫,必要時可使用麥克風等輔具;使用適當的速度說話,一句話的字數以不超過10 個字為限,以免造成胸頸肌肉的緊張;感冒或運動時要盡量減少聲帶使用,否則容易加重聲帶的發炎或水腫。另外盡量不要服用炸、烤、辣、酒、補等食物。

教師常見職業病之三 長年站立 美人腿痛到浮腳筋

案 例三︰徐嬿老師,在國中已任教10年,可是仍廣受國中男同學喜愛,小男生們總愛說老師你今天穿這樣好辣,還有人說老師你的腿比陳思璇還漂亮,雖說是有點誇 張,不過也因為如此,她每天上班都喜歡穿高跟鞋搭洋裝或短裙,好展現她那修長的美腿。但是一整天站下來,小腿好酸,晚上回家一看,天啊,「浮腳筋」!痛苦 不已。

A︰教師在準備教案、埋首批改作業容易造成肩頸痠痛及手腕過度使用,容易造成筋肌膜症候群或腕隧道症候群。預防之道是調整適當的椅子高度,手肘垂放桌上時不必聳肩。另外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及長時間的批改動作。每次間隔50分鐘應做些緩和的肩頸與手腕肌肉伸展運動。

教師上課久站,下背痛、靜脈曲張或足跟痛也常見。預防之道除了正確的站姿、不要長時間站同一姿勢、上課應穿合腳舒適的鞋子,鞋跟高度不要超過5公分,如果一定要穿高跟鞋,下課後也要做弓箭步的動作以伸展下肢的肌群。

教師上課寫黑板,長時間手臂抬高容易併發冰凍肩,又名50肩。當肩關節已經開始在動作時隱隱作痛,就應該減少反覆抬高手臂的重複性動作,避免提重物或睡覺時側睡壓在疼痛的一邊,減少惡化。若是痛到影響日常生活,還是盡速就醫。

(自由時報)
--
捷運南軟站 最少人上門

捷運車站總給人熙來攘往的印象,不過大台北地區70座捷運車站中,有好幾個車站卻是「冷冷清清」。7月初才通車的木柵內湖線,人潮不如預期,柵湖線的南港軟體園區站,七月平均進站人次只有12000人,取代以往最無人氣的小碧潭站,成為全台北最冷的捷運站。

而台北車站依然穩坐「站王」,進出人次居各站之冠,每月高達266萬人次。另外西門站、市政府站、忠孝復興站、新埔站、劍潭站、淡水站,均是超過百萬人次的百萬大站。

台北捷運公司統計,7月分各車站進出人次,以南港軟體園區站最低,其次是小碧潭站、萬芳社區站、松山機廠站、辛亥站等,平均一個月都還不到8萬人次。

捷運公司指出,南港軟體園區站由於周邊尚未開發完成,鄰近的南港軟體園區,多數上班族為省去內湖線繞大圈,多半在板南線南港站上下車,因此從柵湖線通車來,南軟站確實格外冷清。

當初增編66億元興建的松山機場站,進出站人數也不如預期,七月分僅有7萬6千人次,主要原因是車站距公司行號較遠,通勤人口少,且利用捷運轉乘搭機的民眾仍不普遍。而號稱柵湖線最美麗的車站「大湖公園站」,平均進出站人次也少得可憐。

而進出站人次最高的是淡水、板南線相會的台北車站(板南線226萬、淡水線183萬),其次是西門站、市政府站、忠孝復興站、新埔站、劍潭站、淡水站,均超過百萬人次。

另外,捷運公司統計整體運量部分,8月全線平均日運量為122萬2445人次,較7月還減少10萬人次,甚至比今年3、4月柵湖線尚未通車時還低,捷運公司解釋,主要是8月分柵湖線多起的停駛事件,加上兩個周末全線停駛,影響到總運量。

(聯合報)
--
寄生蟲可降低人體過敏反應

科學家發現,在越南等腸道寄生蟲病盛行的地區,氣喘與其他過敏疾病的比例也較低,似乎這些寄生蟲可以降低人體免疫反應。科學家希望研究這些寄生蟲能有助研發治療氣喘等過敏病症的新療方。

學界相信,經過數百萬年的共同進化,腸道寄生蟲已找到途徑,降低人體的免疫反應,以便在宿主體內存活得更久。

而因人體與寄生蟲的關係如此密不可分,少了腸道或其他寄生蟲,人體的免疫系統即會失衡,引發氣喘與其他過敏疾病。

英國與越南科學家在越南中部鄉村進行研究發現,該區每3個小孩即有2人有鉤蟲或其他寄生蟲感染,而過敏則相當罕見。研究對象為1500名年齡6-17歲的學生。

科學家讓學生服用除蟲錠,結果顯示,這項治療並無法看出它對學生罹患氣喘與濕疹比率的影響,但這些服藥的兒童出現塵蟎過敏的比率大幅提高。而有氣喘的學生,80%以上同時也對塵蟎過敏。

(聯合報)
--
打小孩 會把人打笨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毒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體罰方式,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研究人員因此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史特勞斯與同事帕斯科,分析1986年一項研究智商與體罰關係的資料。這項研究的對象為1510名2歲到9歲兒童,科學家在研究一開始與4年後結束時,均替孩子做了智商測驗。

由於有兒童心理學家提出偶爾打打學步孩子問題不大,但大點的孩子打不得的看法,史特勞斯與帕斯科在做他們的研究分析時,特別將孩童分成兩個年齡組,一組是806名2至4歲的兒童,另一組是704名5 至9歲兒童。

結果兩人發現,在第一組中,未遭體罰過的兒童智商,平均商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另一組中的差距是2.8分。

史特勞斯說,這意謂小兒科與兒童心理醫生必須建議家長,無論如何都不能打小孩。

這不是專家第一次提出打小孩父母將付出代價的證據。之前,專家指出遭到嚴重體罰的孩童,其含有神經元的腦灰質相對較少。體罰會造成壓力、焦慮、恐懼,因此會減緩兒童的認知發展。史特勞斯與帕斯科則為體罰與智商的因果關係,提出更有力證據。

不過,史特勞斯與帕斯科也指出,體罰不見得會讓智商變低。這是因為影響智商最大的,是母親是否提供認知刺激。若父母會打孩子,同時也提供認知刺激,孩子的智商發展仍佳,只是可能比不上完全不挨打的孩子。

(聯合報)
--
德國大選獲勝 梅克爾將連任

德國國會大選27日投票,投票結束後立即發表的出口民調顯示,現任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贏得約33%選票,除了繼續穩居國會第一大黨,也將與中間偏右的自由民主黨合組右傾聯合政府。梅克爾將續任總理4年。

出口民調顯示,基督教民主聯盟得票率約33%、自由民主黨的得票率則約15%,兩黨的得票率相加雖未過半,但根據德國複雜的選制,已可取得執政所需的穩定多數。

主要對手社會民主黨的得票率僅為22%至23%,是該黨二次大戰以來最低的得票率。

基督教民主聯盟隸屬中間偏右的保守陣營,主張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希望透過降低勞動成本和減少社會福利的手段,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自由民主黨在選前也 說,將減少雇主為員工負擔的社會福利支出,此主張受到企業主和自由工作者的青睞。梅克爾大選前夕在柏林的造勢活動上表示,德國需要一個中間偏右政府來維持 穩定。

基督教民主聯盟上次大選因席次不足,被迫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此次終於擺脫社民黨的糾纏,將如願和立場相近的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梅克爾認為,社民黨的主張將危害剛復甦的德國經濟。

梅克爾1954年7月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不到一歲時隨擔任牧師的父親遷往東德,並在當地長大。

在東德共產主義的環境下,梅克爾養成了堅毅、務實的工作態度,四年前成為統一德國的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梅克爾不是一位天生的演說家,但她以縝密的邏輯、適可而止的幽默和領導才能,帶領歐洲這個最大的經濟體度過最近一波的金融風暴,「富比士」雜誌連續4年獲將梅克爾列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也成功預測她將繼續領導德國。

(聯合報)
--
梅克爾拚執政 不想「左右共治」

德國大選27日投票,儘管現任總理梅克爾看來將再取得四年任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她的政黨能否取得足夠票數,擺脫掉必須與主要反對黨合組政府的羈絆。

經過四年的執政之後,梅克爾獲得民眾的高支持率,她領導的基民黨(CDU)在選前最後的民調中,領先主要對手社民黨(SPD)8到11個百分點。

但梅克爾最大的希望是能夠與親近商業界的自民黨(FDP)聯合執政,不必像現在這樣「左右共治」,與社民黨同床異夢。根據Forsa公司最新民調,梅克爾屬意的中間偏右聯盟共取得47%支持率,距離組成多數派政權仍有些微差距。

一旦中間偏右的聯盟席次不足,梅克爾必須與現任外長史坦麥爾領導的社民黨再組「大聯合」政府。這種左右共治的局面,預期將使梅克爾的減稅以及核電廠延役計畫受到阻礙。

梅克爾與史坦麥爾都對繼續執政充滿信心。梅克爾說:「我總是非常樂觀。」史坦麥爾則說:「我深信社民黨會維持強大。強大的社民黨可以在這樣的時刻繼續領導政府。」

哥廷根大學政治學教授羅謝說,梅克爾能夠全面贏得執政權的機會是「五五波」,他說:「這會非常刺激。」

當 今的德國政治不乏刺激的議題,從阿富汗駐軍、核能電廠的未來、銀行主管薪酬到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梅克爾希望減稅以刺激經濟,脫離堪稱德國60年來最嚴重的 經濟衰退;但史坦麥爾認為這會讓國家財政破產,提倡對高所得人士徵收的邊際稅率從45%增至47%。社民黨還要求實施全國性的最低薪資。

但德國選民的反應相當冷淡,許多人認為這次標榜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大選,幾乎可說是建國以來最無聊的選舉。梅克爾與史坦麥爾的人望都不低,但是 許多選民並無法清楚分辨兩者聯合執政四年後,政策究竟有何差異。直到投票前一刻,民調顯示仍有25%選民尚未決定要投票給哪一邊。

分析師指出,如果選舉結果是又是左右共治,梅克爾的稅改失利可能使歐元匯價遭受打擊。今年第二季恢復正向成長的德國經濟,也仍面臨既有刺激方案消退後後繼無力的風險,德國失業率預料將持續升破10%。

德國選舉 無聊…連醜聞都沒有

挾著在金融海嘯中掌舵穩健的政績,德國總理梅克爾可望成功連任,但儘管面臨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如何走出衰退、以及派兵阿富汗的爭議升高等問題,德國選民卻對這次選舉冷漠以對,許多人根本不打算投票。

英國衛報對選舉的評論是:沒有醜聞、沒有大議題,更缺乏真正的針鋒相對,堪稱聯邦德國建國60年以來最無聊的大選。

上 次選舉後,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與友黨聯盟因為席次不足,被迫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經過四年共治,兩黨的差異性幾乎被磨光,讓選民 覺得兩黨有如「老夫老妻」,而非各立場南轅北轍的敵對政黨。既然兩黨政見都差不多,有什麼好選的。政論家更諷刺這次選舉有如吃了安眠藥,讓人昏昏欲睡。

基民黨候選人搭梅克爾人氣的順風車,競選海報乾脆全用梅克爾的照片和競選口號,居然連自己的照片也省了。

梅克爾一再強調,德國在她領導下度過金融危機,基民黨是唯一能「明智」管理經濟的政黨,失業率並未如預期嚴重,經濟也開始步出衰退。

不過,一位50多歲的餐廳老闆,看著空空如也的餐廳說:「不論誰當政,都沒能讓我賺錢,沒有工作、沒有錢,可能要好幾年才能恢復正常。」許多選民也表示,對各黨都心灰意冷。

(經濟日報)
--
德總理梅克爾連任

德 國廿七日舉行國會眾議院「聯邦議會」選舉,決定下屆政權誰屬,根據ZDF電視台投票所出口民調,現任總理梅克爾女士領導的基民黨/基社黨聯盟(CDU /CSU),蟬連聯邦議會最大黨,而且可望與立場同為中間偏右的自由民主黨(FDP)合組執政聯盟,擺脫早已貌合神離的中間偏左社會民主黨(SPD)。

出口民調顯示,基民黨/基社黨聯盟斬獲三三.五%選票,自民黨拿到一五%,由於德國選制特殊,兩黨再經一番運籌帷幄,執政在望。社民黨只得到二二%左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差成績,也終結連續十一年的執政。

聯邦議會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選區代表與政黨代表各二九九席,共五九八席。然而德國又採特殊的聯立制,是以第二張政黨票決定每個政黨最終總席次,因此會產生多出的「延伸議席」(overhang seat)。

現年五十五歲的梅克爾出身前東德地區,是德國第一位女性總理。她的政府帶領德國這個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在去年的金融風暴中率先走出經濟衰退。

(中國時報)
--
教部修法 補習班禁收6歲以下兒童

教育部決定將《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更名為《補習教育法》,並增訂「補習班不得招收未足六歲兒童」條文。此修正案提交行政院、再轉立法院審議通過後,預估全國四千多家兒童英語等補習班可能面臨經營困境。

教育部官員說,為保護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修法明文禁止補習班招收六歲以下兒童,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藝術涵養者,不在此限。也就是說,未來兒童英語、珠心算、速讀等補習班不能招收六歲以下兒童,但音樂、舞蹈補習班不受影響。

九十六年教育部即曾提出這項修正案,當時補教界大反彈,立法院仍一讀通過。去年初立法院改選後,草案被退回。二次政黨輪替後,教育部重提此案,並經部務會報通過。

教育部統計,目前全國短期補習班共一萬八六九九家,其中很多英語、速讀、珠心算等補習班招收六歲以下兒童。

未來一旦修法通過,預估全國有四分之一補習班可能受衝擊。

現行相關法令未規範補習班招生年齡限制,造成兒童美語補習班大行其道,補習班招收一名學齡前兒童,一年收費可能達三十萬元,比貴族幼稚園還貴。

但目前六歲以下兒童可上幼稚園、托兒所,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林佩蓉表示,幼稚園、托兒所依規定要設在一樓或低層樓,以免學生出意外,老師也都要修過幼兒教育學分;現行法律對補習班卻沒有這些規定。

許多家長急著將小孩送到兒童美語補習班,期望「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林佩蓉說,「學齡前學英語,長大後英語不見得好。」許多小朋友在六歲以前學英語,很容 易自滿,造成之後的閱讀、寫作學不好。台大教授也曾做過研究,英語很好的台大學生,普遍不是學齡前就開始學英語。

補習班禁收六歲以下學童 家長:學校須加強英語教學品質

「學齡前兒童到補習班學英語,如每天都很快樂,政府為何要禁止?」李先生家五歲的小男孩現讀幼稚園大班,幼稚園以融合式教學教英語,李先生覺得不夠,最近決定將小孩送到英語補習班,及早打好英語基礎。他反對政府限制補習班不能收六歲以下小朋友。

李先生說,現在的兒童英語補習班上課方式都很活潑,讓學齡前小朋友在遊戲中快樂學英語,這種教學方式很好,政府沒必要禁止。他希望小孩及早開始學英語,進到小學英語能力分組時,能分到最好的A組。

林小姐、廖小姐看法和李先生不一樣。林小姐有一個三歲女兒、廖小姐有一個三歲女兒及一個五歲兒子,她們都說:「不會將小朋友送到兒童英語補習班」。

林小姐說,女兒現在還不會台語,沒法跟阿公阿嬤溝通,她覺得這比較嚴重,要趕快解決。至於小朋友現在要不要學英語,她認為一切順其自然,進小學再學也沒關係。

廖小姐表示,如果小孩只在補習班學英語,家裡沒有環境讓他們練習,學習效果不會太好。她想乾脆帶小孩到美國住幾年,可自然學會英語。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教育部應該提出完善的研究報告,告訴家長們,小孩在什麼年齡應該學會什麼程度的英語。未來一旦補習班不能收六歲以下小朋 友,兒童英語補習班可能會倒光,政府有必要加強學校英語教育品質,確保小朋友進小學才開始學英語仍然可以學得很好。

補教:應尊重市場 政府別干預

教育部擬修法禁止補習班招收六歲以下兒童。補教業者大反彈,不解政府說要國際化、花六億元蓋英語村,現在卻禁止六歲以下小朋友上補習班學英語,實在很矛盾。

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說,一旦學齡前兒童都不能到補習班學英語,到時有錢人家可以請家教,一般家庭小孩反而失去學習管道,造成更大的階級不公。而且,法令限制補習班不能收六歲以下兒童,一大堆補習班面臨倒閉,影響非常大。

張浩然表示,幼稚園或托兒所只能用融合式教學方式教英語,每周可能一、兩天帶動唱學英語,不可能學得好。兒童美語補習班是有系統的讓小朋友學會英語。

張浩然指出,新加坡、香港、韓國國民都是很小就開始學英語,台灣說要國際化,卻要限制六歲以下小朋友不能上補習班學英語,政府思維前後不一,讓人無所適從。

快樂瑪麗安美語幼兒園主任藍天鳳表示,現在家長都很寶貝小孩,如果補習班環境不好,家長怎麼可能送學齡前小孩來學英語。她認為,市場有需求,兒童美語補習班才能生存,政府應尊重市場、不要干預。

「學齡前小朋友學英語,很快就學會了,而且不會有任何痛苦。」藍天鳳表示,該校是全美語的幼兒學校,老師從遊戲中教小朋友學英語,譬如遇到端午節,就讓小 朋友包粽子,從中學會pork(豬肉)、 mushroom(蘑菇)的意思及發音,小朋友都玩得很高興,不知道為何政府要修法禁止。

(中國時報)
--
孩子「打怪」成癮 智商較正常低

知道你家寶貝上網玩什麼遊戲嗎?兒福聯盟公布最新調查,高達七成六兒童會玩線上遊戲,到假日玩更凶,平均「打怪」時間超過四小時。醫師表示,日本研究發現對線上遊戲成癮的孩子,智商比未成癮者低一成五,家長應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才能減少孩子沈溺在不良遊戲的時間。

兒盟今年六月間隨機抽樣十七間小學學童,共回收近一千份問卷,結果發現兒童沈溺於線上遊戲的情況嚴重。首先是時間問題,七成六的學童玩線上遊戲,高達三成四的兒童每周玩線上遊戲時數超過卅小時,玩超過四十小時以上也有一○%。

調查發現,近五成學童坦言曾「玩到忘記吃飯」,三成曾「熬夜玩遊戲」;假日玩線上遊戲時數較平日多出五成,其中更有一成五的孩子表示假日遊玩時間超過八小時以上。

這麼多人在玩,但遊戲內容卻問題重重。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調查發現四成三的孩子覺得遊戲打鬥畫面很血腥,該數字竟比前年增加三成;覺得「遊戲中女生穿太少、很色」更高達六成五,也比前年多了三成。

王育敏說,坊間線上遊戲多以「免費」吸引孩子,玩到一定程度,要再晉級、破關就得花錢買虛擬寶物。交易平台上虛擬寶物的價格從一百元到兩千元都有,較稀有的甚至出現廿萬的高價,「小朋友哪來的錢買得起?」

孩子只能背著父母把三餐的錢省下來買寶物,真的買不起怎麼辦?調查中有一成五孩子曾鋌而走險盜取寶物,一成男孩會在遊戲中偽裝成女性角色,因為「對手會禮讓會贈送裝備」,這種潛意識形成的價值觀令人擔憂。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表示,國外研究顯示,孩子每多玩一個小時,專注力就會下降廿到廿五%,對線上遊戲出現成癮症狀的孩子智商比未成癮者 低十五%。他呼籲,家長如發現孩子沈迷時間越來越長,一天超過六小時、一周超過四十小時,若不玩會出現情緒波動等戒斷症狀,應積極介入陪伴孩子,必要時可 向醫師求診。

(中國時報)
--
迷線上遊戲 男童視網膜險剝離

兒福聯盟最新調查顯示,國小五、六年級學童 有高達七十六%會玩線上遊戲,反映國小校園已瀰漫著一股online瘋。且孩子假日玩得比平常還瘋,週一到週五平均每天會玩二.七七小時,一到了假日,平 均每天會玩四.二一小時,甚至有一成五、推估近九萬的小五、小六學生,假日每天會玩超過八小時。

兒盟針對全台九七一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行「二○○九年台灣兒童線上遊戲行為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四十二.八%的孩子表示遊戲打鬥的場面很血腥,六十四.五%的兒童認為「遊戲中的女生穿得太少,覺得很色」。

兒 盟提醒,台北市還有一名十歲男童,每天狂打十個小時以上線上遊戲,突然覺得右眼出現黑影和閃光,就醫後發現是用眼過度導致飛蚊症,視網膜差點剝離險失明, 並提出「給孩子的停看聽守則」,「停」是「上網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看」是「看到輔導/限制級遊戲不要玩」,「聽」是「聽大人的話」。

(自由時報)
--
豹紋壁虎 湄公河新物種驚豔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在東南亞大湄公河地區,共發現一百六十三種新物種,其中包括身披豹紋的壁虎、會吃鳥類的青蛙,讓生物學家大為驚艷。

WWF亞洲物種保育計畫主管隆恩指出,去年在大湄公河地區發現一百種新植物、廿八種魚類、十八種爬蟲類、十四種兩棲類、兩種哺乳類和一種新鳥類,充分顯示該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大湄公河地區涵蓋湄公河流經的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中國雲南省。隆恩說:「它是多樣棲息地的大熔爐,高山林立,有地球上最潮濕的森林,以及大量且多樣的陸上和海洋棲地。」

「我們對此區域物種的認識非常有限,這個區域仍有非常大量的新物種有待發現。」

WWF指出,在越南北部近海貓巴島發現的彩色「貓巴豹紋壁虎」,有雙碩大、 桔棕色的貓樣眼睛,身體披著豹紋。另外,會獵食其它青蛙、昆蟲或鳥類,長了尖牙的大嘴蛙(Limnonectes megastomias),只有在泰國東部中高海拔的偏遠地區發現。

(中國時報)
--
H1N1疫苗 一瓶40人份 開封得用完

國 光生技正在量產中的新流感疫苗,並非單劑瓶裝,而是多劑型,一瓶可打四十人,但開封當天就得用完,剩餘者不能放隔夜,為此衛生單位正積極討論如何促使民眾 「揪團」施打,有縣市建議將病人集中轉至大醫院施打,或限定時間促使每日接種人數集中,儘量妥善安排,以減少疫苗浪費,避免一千五百萬劑疫苗實際可接種人 數縮水。

「揪團」施打 減少浪費

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新流感疫苗預計十一月初正式開打,將是我國史上最大規模的 流感疫苗接種計畫。一千萬劑國光新流感疫苗,前兩批共八百五十萬劑均是每瓶二十西西、四十人次,第三批的一百五十萬劑,則跟我國後來向跨國藥廠諾華公司訂 購的五百萬劑一樣,改採五西西、十人次瓶裝,但無論土洋疫苗,都是近年少見的「多劑型」。

相對於新流感疫苗一劑可供四十人施打,一般流感疫苗則是單劑僅供個人施打。今年我國共採購兩百九十九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均為單劑型,四十萬劑為幼兒劑型(每劑○.二五西西),其餘為成人劑型(每劑○.五西西)。

林頂表示,全球新流感疫苗都是挪用原本季節性流感生產線,再加上壓縮生產時間,市面上都是多劑型,但國光的四十人份劑型確實有點多。他也表示,我國早年疫苗都是多劑型,只要各縣市準備妥當,不但不會浪費,同時因省去反覆拆封,還能大幅加快接種速度。

但如何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接種民眾,還是有其難度,衛生署目前正與各地方持續開會,原則上希望接種的醫療院所數量不要太多、太分散。

林 頂表示,各縣市地理、人口分佈不同,作法可因地制宜。例如有縣市打算設疫苗接種站,有縣市則建議小醫院跟中大型醫院合作,將病人轉至大醫院打疫苗。此外, 也有人建議衛生局可視情況集中接種時間,例如每週僅開放三天,這樣每日接種人數就會集中,讓有限疫苗,打到最大的量,特別是最符合接種條件的對象。

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兒科副教授李秉穎表示,全球的新流感疫苗都是多劑型,因此世衛建議,應集中幾個定點進行大規模接種。

新流感住院成年病例 6成過重

胖子真的得格外小心新流感。衛生署最新報告指出,我國前一百例住院病例中,成人有六成二超重,一成四為病態性肥胖,最近更有一名一百三十幾公斤的年輕女性,發病後四十八小時內服用克流感,病情仍急速惡化,開刀裝置葉克膜體外心肺循環機,至今尚未脫離險境。

若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體重(kg)/身高(m2)〕區分,BMI在十八.五到二十四間為正常、二十四到二十七為過重、二十七到三十五為輕度與中度肥胖、大於三十五為重度肥胖、大於四十則屬病態性肥胖。

體重破百 葉克膜續命

台大醫院最近收治一例體重破百的病態性肥胖女性,年僅三十二歲,BMI達四十二,沒有任何潛在疾病,因發燒、咳嗽就醫,儘管發病後第二天就服用克流感,病情卻持續惡化,導致心肺衰竭,靠葉克膜續命。

衛生署疾管局最近完成「台灣新流感前一百例住院重症調查報告」,分析住院危險因子與病程後,認定肥胖是成人重症的新危險因子,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表示,這與國外發現一致。

成人部分,扣除八人資料不齊全者,四十二例成人有二十六例超重,六例屬病態性肥胖。在兒童部分,雖然五十名住院兒童有三成八超重,但疾管局認為與體重間的相關性較不明顯。

疾管局另分析前十四例死亡病例,共有三例達肥胖標準,最重的是一名五十八歲女性,BMI高達四十五.四,但合併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另兩人則分別是台東二十四歲大學生(一○七公斤)與高雄六歲女童,兩人則無明顯潛在疾病。

昨零住院 疫情趨緩

我國前一百例新流感住院病患中,住進加護病房的比率約四成二,二成三因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有九人併用葉克膜,其中有五人出現重大併發症,包括致命的出血或血行性感染,僅兩人病情好轉成功脫離葉克膜。

昨日沒有新增新流感住院病例,是過去一個多月以來,住院病例數首度出現掛零紀錄,累計病例維持兩百九十六人,十七人死亡,三十一人住院中,官員研判,疫情大致確定趨緩。

(自由時報)
--
新流感疫苗 湊滿人才打 一瓶至少10人份開封後不能過夜

H1N1 新型流感(新流感)疫苗可能採集中施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言人林頂昨表示,現採購的疫苗都採一瓶多劑包裝,國外諾華藥廠生產的疫苗為五c.c.、十人次 包裝,國產國光疫苗則是二十c.c.、四十人次包裝,均最快在十一月起施打,但疫苗開瓶後不能過夜,將來可能集中在固定時間與地點施打。

國光疫苗研發長何美鄉表示,疫苗因要趕在年底流感高峰來臨前施打,若生產一人一劑型,充填太耗時,才用大包裝生產,「沒打完的一定要丟掉,且怕污染,疫苗開封後絕不可以過夜。」

預計11月起開放
疾管局發言人林頂也表示,全球主要產製新流感疫苗的藥廠,都是用多劑型,以趕防疫時效,為免浪費,將和縣市衛生局溝通,擬在社區設立接種站,統一時間與地點施打。
林頂表示,國內共採購一千五百萬新流感疫苗,依所採購的國光、諾華藥廠交貨時程,應會在十一月起施打,該打兩劑或打一劑,將視其人體試驗結果,與專家開會討論後再決定,但若最後決定要打兩劑,也會讓兩劑都是同一家廠商,不會出現第一劑打諾華、第二劑打國光的情況。

「不讓民眾揪團」
林 頂強調,為讓疫苗開瓶後盡可能「百分百利用」,各縣市衛生局已初步規劃,讓中大型醫院和診所聯盟,零星的接種者可轉到大醫院統一施打,也考慮在社區內或里 長辦公室設立接種站,在固定時間,讓符合資格者一次聚集、方便接種,「我們(政府)會先規劃好,不會讓民眾揪團湊人數」。
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總召集人、兒童感染科醫師李慶雲則表示,在固定時間內讓民眾到接種站施打是最可行的,以讓有限疫苗,發揮最大效力。

(蘋果日報)
--
歧視女性? 奉祀官限嫡孫

今天是教師節,新任祭孔大典奉祀官為已逝奉祀官孔德成的長孫孔垂長,也是孔子第七十九代裔孫。婦女新知基金會昨天在孔廟前,批判傳統以嫡長子繼承的奉祀官制度,大開性別教育倒車,要求給女兒公平競爭的機會。

去年十月,孔子第七十七代傳人孔德成逝世後,接任的奉祀官人選令各界關注。孔德成育有四名子女,包括長女孔維鄂、長子孔維益、次子孔維寧、次女孔維崍,其中長子孔維益已歿,留有一子孔垂長,最後由長孫繼承奉祀官一職。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說,內政部在討論接任人選時,幾乎只圍繞著次子與長孫打轉,女性被順理成章忽略;甚至透過媒體宣稱,女性也可擔任奉祀官,但前提是「孔家後代僅生一女」才能繼承。

范雲批評,修法毫無平等可言,只是把女兒當備胎,全國在慶祝教師節時,政府卻帶頭做出性別教育最錯誤的示範。

基金會董事黃康馨慧也說,奉祀官象徵國家最高禮儀典範的職位,每月待遇比照部長級領十幾萬元,未來不管是否支薪,政府理應率先做出表率,落實性別平等。

(自由時報)
--
五月天挑釁小巨蛋門禁 斷電 持手電筒謝幕

五月天前晚因演唱至隔天凌晨零時5分,遭重罰80萬元。主辦方對外稱擔心成為小巨蛋的拒絕往來戶,不得已在11時59分自行斷電,最後五月天持手電筒對1萬多名歌迷謝幕。

五月天從24日起接連4天在台北小巨蛋開唱,創下天天超時挨罰的紀錄,像在跟時間賽跑,唱片公司原已備妥120萬元做為4場的超時罰金,沒想到第1、第2晚已各罰30萬元,唱到第3場罰80萬元,總共140萬元已經超支。
因小巨蛋規定,11時後每15分鐘罰5萬元、11時30分後每15分鐘罰10萬元、過12時則重罰50萬元。五月天第1晚唱至11時48分、第2晚唱至11時49分,皆挨罰30萬元。

揮螢光棒 歌迷陪唱到最後
到了第3場,五月天豁出去把手錶丟一旁,管理單位11時45分就坐陣主控台監督時間,迫使相信音樂顧不得台上還在唱《憨人》,11時59分忽將燈光音響與麥克風全關掉。
儘管現場一片漆黑,歌迷仍賣力揮舞螢光棒,合力把歌唱完,阿信大喊:「小巨蛋是我們的!世界是我們的!」雖有挑釁意味,但歌迷都為之感動。
據查小巨蛋其實並無超過12時的禁唱令,外界質疑唱片公司誇大其辭。對此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昨說:「是沒有禁唱令的明文規定,但有超過12時的懲罰,罰50萬元之外,還有斷水斷電之虞,且承辦方確實跟我們說,可能會影響最後一場演出,要求我們得事先申請。」
但他也反質疑小巨蛋超時12時罰50萬元的規定很含糊,「這50萬元究竟可唱到幾點」?阿信也說:「既然都罰了,幹嘛不讓我們再唱久一點!」昨晚至截稿前五月天仍在演唱中,但陳勇志強調已提醒團員要小心控制時間。

五月天開唱 狠起來破紀錄
★1999╱08 最快開唱
五月天出第1張專輯,發片1個月後就在台北市立體育場開唱(當時是免費)
★2003╱08 追平MJ
於台北市立體育場賣票4萬張辦「天空之城」演唱會,打平麥可傑克遜售票紀錄
★2005╱11 唱上高點
他們在台北101大樓的91層戶外開唱,創下登上世界最高樓層演唱的紀錄
★2009╱09 天數最多
從9月24日起連4天在小巨蛋開唱,4萬多張門票被掃光,創下連唱最多日的紀錄
★2009╱09 首見斷電
26日唱至晚上11時59分,唱片公司配合斷電,全場歌迷摸黑合力把歌曲唱完
★2009╱09 罰款最多
超時3天挨罰140萬元,第4晚尚未計算

(蘋果日報)
--
愛吃魷魚絲 容易磨損牙齒

Q 我只要吃太酸、太冰食物,牙齒就會痛得受不了,請問要注意哪些事項,可改善此情形?
A 造成牙齒敏感原因很多,建議先就醫檢查是否有蛀牙或牙周病,若有牙病,應先治療。若非疾病因素,不正確的刷牙方法,或愛吃牛肉乾、魷魚絲等較粗硬纖維者, 也易造成牙齒磨損,形成敏感性牙齒,牙齒的牙冠或牙根內層的牙本質小管裸露,以致一吃冰、酸食物,即因刺激產生疼痛。

少喝碳酸飲料
建議使用抗敏感牙膏,平時落實口腔清潔,避免太冷、太甜、太酸、太熱的食物與汽水等碳酸飲料。刷牙不要採取水平式刷牙法,而採貝氏刷牙法,刷毛傾斜45度、在牙齒與牙肉交界處輕輕上下刷動,以免造成牙齒磨損。

(蘋果日報)
--
去光水更傷手 醫:補擦指甲油較好

許多愛塗指甲油的女生都會發現,指甲會變得脆弱、顏色發白,不再是漂亮自然的粉紅色,但卻誤以為是指甲油本身造成的問題。

極緻皮膚科診所院長宋奉宜表示,指甲油產品對指甲的傷害是可以承受的範圍,真正造成指甲變得不健康的元兇是去光水,所以他認為:「在可接受的美觀條件下,能不卸就不要卸吧!補塗一層還比頻繁使用去光水好一點。」

指甲面缺油分易脆裂
指 甲是皮膚的衍生物,它是一層厚厚的死去角質層。宋奉宜醫師解釋,很多人誤以為指甲要「呼吸」,但指甲本身是死的角質層,不需要「呼吸」,而且不管是什麼顏 色、加了什麼特殊材質的指甲油,覆蓋在指甲上都僅會造成指甲中間油分變少、被破壞,真正對指甲中的油分造成高度破壞力的,是去光水。
所以當指甲油擦上後仍想維持指尖健康的話,不如在幾周內以補塗的方式維持指面美觀,等到要修剪長度時再一次卸掉,休息幾周後再重新上指甲油,而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減少去光水的使用頻率。

不用常上護甲油
市 面上有些透明色的護甲油,宋奉宜醫師認為,護甲油與指甲油其實差不多,都是化學劑,而指甲最好的保護就是自己身上產生的油分,才能保護指甲不乾燥脆裂。若 想擁有漂亮指尖的纖纖玉手,只要注重清潔、定期修剪即可,過度著色、加工,都有損指甲健康,甚至會造成指尖皮膚變乾、變粗。

(蘋果日報)
--
兒童缺鋅 恐影響發育 4~7歲建立正確飲食習慣

林 口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趙舜卿表示,4~10歲小朋友偏食情形高達6成,門診中也發現偏食的幼童患者,近3成體內鋅明顯不足,趙舜卿醫師強調,長期缺鋅 可能影響發育及智力發展,家長可將富含鋅的堅果類、雞蛋、帶殼海鮮、南瓜等做變化料理。4~7歲是建立幼童飲食習慣的黃金期,家長應把握此時期,讓幼童均 衡攝取各種營養。

偏食的兒童中有將近3成體內的鋅不足,趙舜卿醫師認為,可能與現在小朋友容易有過敏體質有關,造成許多家長會限制幼童攝 取帶殼海鮮類的食物。趙舜卿醫師提醒,造成過敏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需矯枉過正,可試著每餐少量攝取單一種帶殼海鮮,如半隻蝦子、一兩顆蛤蜊或牡蠣,如果 當餐沒有過敏則可再增量攝取。若真的對海鮮過敏,則可多從堅果類、穀類、南瓜、雞蛋、牛肉、羊肉等食材攝取。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營養師邱懿慧也指出,五穀雜 糧及蔬果類的纖維質則是偏食幼童另一項常缺乏的營養素,提醒家長對於不愛吃蔬菜的學童,也可將洋蔥、芹菜熬成高湯,用來煮粥下麵,不僅可降低菜味,蔬菜的 營養也更易於吸收。

這樣做
南瓜雞蛋可補鋅
鋅可維持人體免疫力,帶殼海鮮中含豐富鋅元素,若家中孩童對海鮮過敏,可從南瓜、雞蛋、豬肉、牛肉、羊肉中去攝取。邱懿慧營養師表示,南瓜放入白米中煮可當主食,加入牛奶熬成濃湯。也可打顆蛋,加入牛絞肉和入麵粉做成煎餅,只要多搭配不同食材就能讓小朋友補鋅。

蔬果熬湯易吸收
許多小朋友不愛吃蔬菜水果,邱懿慧營養師建議,將洋蔥、蘋果、紅蘿蔔、芹菜、玉米等耐煮的蔬果熬成高湯,鮮美又具營養價值的湯頭,可用來下麵煮粥,就可以讓小朋友攝取到蔬果的營養。

可愛餐具增食欲
多利用一些可愛圖案的餐具,也可以讓小朋友擁有一套他自己專屬的餐具,讓幼童覺得用餐是一件愉快的事,用餐時應鼓勵幼童多嘗試各種食物,且要將自己碗盤中的食物吃光後才能下桌的基本禮儀。

飯前不要吃零食
現在兒童愛吃零食、速食等油炸類食物,造成脂肪、蛋白質攝取過多。李青蓉營養師提醒,小朋友常常因為吃了太多的零食後而吃不下正餐,家長應與孩子建立共識,規範吃零食的時間及份量,不可讓孩子予取予求,養成偏差的飲食觀念。

提醒你
學習能力易降低
幼童有均衡飲食才能讓智能均衡發展。若長期偏食,可能降低幼童學習力,缺乏耐性,男童症狀較女童明顯。趙舜卿醫師指出,男童本來就比女童好動,專注力也較不如女童,加上長期偏食,男童學習力降低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比率住往比女童高。

害怕接觸陌生人
嚴重偏食的小朋友,由於體內營養素不足,體形比起同齡小朋友瘦弱,個性上也較沒自信,容易有活動力差及嗜睡的狀況,對於媽媽或爸爸的依賴性特別重,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會有嚴重的不安全感,甚至不喜歡和同年齡的小朋友互動。

醫師說
幼童模仿家長飲食
如果家長也有偏食問題,家中幼童就容易有樣學樣,提醒家長應做好正確的飲食習慣,否則孩子的偏食習慣只會愈來愈嚴重。

親子同下廚增趣味
家長不妨偶爾帶著小朋友一起採買食材,甚至一起下廚,都可增加兒童的參與感,在烹煮過程中也能增進親子感情。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