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61115

代燒雲林垃圾挨K 柯文哲:垃圾不分藍綠

中央今年兩度要求北市助燒

雲林縣垃圾危機未解,向中央尋求協助,但台北市議員汪志冰、戴錫欽、李新昨開記者會揭露,中央今年兩度「密令」台北市環保局偷燒二萬二千八百五十一公噸垃圾,卻未評估互惠機制、代燒條件,犧牲市民健康。台北市長柯文哲於市政總質詢表示,雲林垃圾送北市「太匪夷所思」,但「垃圾不分藍綠」,馬、蔡政府環保署都鴕鳥心態來拜託,本週三環保署署務會議,將要求中央訂全國垃圾調度辦法。



柯盼訂定全國調度辦法

環保署以密件「指揮」北市代燒雲林垃圾,共一一○天,北投焚化爐燒一六九四九公噸,其餘由木柵焚化爐處理,光八月份就代燒九九九三公噸,占北市該月份焚燒量廿六%。

汪志冰於記者會指出,民國九十二年「北基垃圾處理合作案」引起軒然大波,經兩年檢討、設互惠機制,並限制每日不得燒超過五百公噸的條件下才通過,如今北市府只憑密件,未與焚化爐當地居民溝通,根本是中央濫權鴨霸、市府無能黑箱。

汪志冰批評,雲林縣有焚化爐,但因抗爭未啟用,憑什麼要幫別人擦屁股!此外,雲林未落實垃圾分類,可打包票北市沒燒戴奧辛嗎?汪更說,桃園市焚化爐故障,本來也是要找台北市燒,詢問柯文哲怎麼辦?

柯文哲表示,「雖然我是台北市長,可是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並坦言難經過議會同意再代燒外縣市垃圾,因中央政府還是有緊急調度權;中央還是要訂全國垃圾調度辦法,不能老是用這方法壓迫他,萬一北市焚化爐故障,也是要拜託別人燒,應該有一個互惠原則、區域聯防。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蕭清郎表示,目前新竹市、南投縣、花蓮縣及澎湖、金門、連江離島、外島等縣市都沒有垃圾焚化爐;此外,台東縣的焚化爐沒有啟用,雲林縣的環評遭撤銷,也都需要靠有焚化爐的縣市幫忙處理。

蕭清郎說,政府大力宣導垃圾減量,成效已達五十五%,但仍有四十五%垃圾需要處理,主要仍靠焚化爐燃燒,因此這樣的調度仍會持續,台北市目前仍會協助處理一定的外縣市垃圾,不過會採交叉支援,為避免產生本位主義,所以支援處理的垃圾量與對象,環保署不會公開。

(自由時報)
--
中央下「密令」 台北代燒雲林垃圾

雲林縣垃圾危機再現,縣府請其他縣市代燒垃圾四處碰壁,北市議員汪志冰昨踢爆,中央今年兩度用「密件」公文,要北市秘密為雲林代燒2萬多公噸垃圾,議會和焚化廠附近民眾都被蒙在鼓裡。

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應,雲林垃圾運到台北燒太「匪夷所思」,應有區域聯防或互惠原則,中央應訂定全國垃圾調度辦法,「垃圾不分藍綠,不能當鴕鳥」。他會請副市長鄧家基等人明天參加環保署署務會報時,表達北市意見

雲林縣目前全縣已堆出5900噸垃圾,且持續增加中,向中央求助,但中央要求先重啟林內焚化廠環評並啟用;林內焚化廠去留未決定前,雲林請各縣市代燒垃圾四處碰壁,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無奈表示,縣府苦不堪言,垃圾成燙手山芋。

林長造說,各縣市焚化廠從10月陸續進入歲修期減量焚燒,多個縣市以雲林有焚化廠不用、卻要其他縣市幫忙燒垃圾為由拒收,已讓雲林垃圾無處可去;光北送台北市代燒垃圾,就付出高達6387萬元代價,其中運費約1630萬元。

汪志冰昨天在議會質詢時說,北市多年來做垃圾分類,好不容易垃圾減量,卻得到垃圾越來越多的懲罰,還要因為中央一道「密令」,就幫雲林代燒垃圾「擦屁股」,未來北市為外縣市代燒垃圾應經過議會同意。

柯文哲說,馬政府時的環保署今年初來拜託北市府幫雲林代燒垃圾,後來蔡政府也來拜託,「不能老是這樣來壓迫我」;萬一北市焚化爐故障,也是要拜託別人燒。

至於是否重啟林內焚化廠環評,雲林縣長李進勇指出,會持續多聽各方意見,做出對全縣縣民最有利決定;林內鄉長張維崢則要求政府要有擔當,誓死反對重啟環評。

桃園焚化廠意外 鄭文燦會勘

另外,桃園唯一欣榮垃圾焚化廠本月初發生火警,造成廠內抓斗操作設備燒毀,桃園每天約1100噸家庭生活垃圾無法處理。市長鄭文燦昨天會勘,他說,業者原定3個月完成修復工作,因德國原廠電瓶及相關設備已空運來台,要求12月10日前先行修復,可讓人力操作焚化廠吊車,讓家戶垃圾逐步運作恢復焚燒,「不會引爆垃圾危機」。

台東垃圾運高雄焚燒 急踩煞車

台東縣擬以垃圾交換高雄「再生粒料(垃圾處理後的底渣)」,昨天下午在台東縣議會舉行說明會。由於環保團體和議員反對,台東縣環保局副局長陳炳伸昨說,垃圾換再生粒料的做法,仍未有共識,垃圾已從本月1日起,暫停運送到高雄焚燒。

高雄市環保局表示,過去協助台東處理垃圾,每1噸收取2307元處理費,但考量高市代處理外縣市垃圾,產出底渣量仍由高市承接,9月開會決議,11月起將採取互惠方式,依1:1.8比例「交換」垃圾及再生料粒。高市目前每天幫台東處理50噸垃圾,台東就須運回90噸再生粒料。

高市環保局科長楊漢宗說,再生粒料是環保署公告可再利用的資源化產品,高市將垃圾焚化後的底渣經處理後產出的再生粒料,年產量高達23萬噸,遠超過高市公共工程需求;現以無償方式提供台東使用,不僅可省下採購砂石、配料經費,也能紓解高市底渣產出的負荷量。

不過,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質疑,再生粒料如果那麼好,為何還會在西部到處流竄?協會並向台東縣議長饒慶鈴遞交陳情書,反對再生粒料進入台東。

議員張卓然指出,環保署說再生粒料應該沒問題,但「不保證一定沒問題」,台東還以1:1.8比例收下,實在很難令人信服。

代燒垃圾挨批…柯P:垃圾不分藍綠 中央不要當鴕鳥

國民黨籍市議員汪志冰踢爆,台北市環保局從今年初開始,2度替雲林縣代燒垃圾,總共將近2萬2千多公噸,環保局竟以「密令」為由不願公開細節;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赴市議會總質詢時表示,他今年初就有跟環保署講「救急不救窮」,他的態度是「垃圾不分藍綠」,並建議中央應該訂定全國垃圾調度辦法,不能當鴕鳥。

汪志冰質疑,台北市代燒垃圾,為何必須要幫雲林縣擦屁股?難道中央一封「密令」,台北市就束手無策?柯文哲表示,今年初,馬政府環保署有來拜託,希望台北市幫忙代燒雲林縣垃圾,他就有說「救急不救窮」。

柯文哲說,今年初馬政府環保署請台北市幫忙燒垃圾,後來蔡政府也來拜託,「垃圾不分藍綠」,萬一台北市焚化爐故障,也會要請其他縣市幫忙,雖然垃圾大家不喜歡,但要有個辦法;柯文哲也說,既然議員公開這件事,他公開跟中央喊話,應該要訂一個全國垃圾處理辦法,不能當鴕鳥。

汪志冰追問,何時建議中央訂新辦法?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說,禮拜三有署務會報;柯文哲聽聞後隨即表示,會請副市長鄧家基陪同開會。

(聯合報)
--
中央下「密令」 台北幫雲林代燒2萬噸垃圾

台北市環保局從今年初開始,2度替雲林縣代燒垃圾,總共將近2萬2千多公噸,國民黨籍市議員汪志冰今天上午指環保局竟以「密令」為由不願公開細節,現場有里長痛罵「台北市民努力達成垃圾減量,換來的獎勵卻是替其他縣市燒垃圾。」

汪志冰揭露,中央政府以「密令」方式,要求北市府從今年1月至3月、7月至8月,共計110天,將雲林縣的垃圾送往北投焚化爐、木柵焚化爐,總共代燒了2萬2千多噸垃圾。

汪志冰不滿表示,民國92年台北市替基隆市代燒垃圾,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經過市議會2年時間檢討,談出所謂「對等互惠」條件下才通過,至少程序公開透明,結果台北市現在卻替雲林縣擦屁股、燒垃圾,還未跟焚化廠當地居民溝通,根本是踐踏市民健康,非常可恥、可惡。

文山區博家里鄰長沈文吉痛罵,台北市焚化爐有空間幫其他縣市代燒垃圾,是代表台北市民有進步、垃圾減量,結果得到的獎勵卻是幫人家燒垃圾,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結果。

北投焚化爐、木柵焚化爐的兩位廠長雙雙出席,強調焚化爐有做把關,雲林縣送上來的垃圾都有明確分類,污染控制跟廢氣處理都符合標準,不會影響民眾健康。

出席的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坦言,由於雲林焚化爐設備老舊,因此中央用公文緊急調度,台北市是調度對象之一;盧世昌進一步說,按照國家密件管理辦法,密件是發文機關訂的,不到解密期限內不能解密,未來會跟中央協調,考慮是否訂標準SOP,讓袋燒垃圾能否透明。

現場有媒體提問是否能談平等互惠?盧世昌說明,按照台北市代焚化處理費,總共向雲林縣政府收取4千7百多萬費用;另外,北投焚化爐今年10月進入「歲修停爐」,短時間內無法再幫其他縣市代燒垃圾。

「自己有焚化廠卻不用」 雲林垃圾爆量 求代燒碰壁

去年爆發垃圾問題的雲林縣才處理了一批,目前全縣又堆出5500噸垃圾,且持續增加。雲林沒有自主處理垃圾能力,已向中央求助,但中央要求盡速重啟林內焚化爐環評,否則未來協調其他縣市幫忙調度會有困難。但林內鄉誓死反對,令縣府要重啟環評也顧慮重重,苦不堪言。

各縣焚化爐歲修 無力協助

台北市環保局從今年初開始,2度替雲林縣代燒垃圾,總共將近2萬2千多公噸。因各縣市焚化廠自10月開始進入歲修期及部分縣市不再協助處理垃圾影響減收雲林垃圾,現在垃圾問題再起,多個縣市甚至以雲林自己有焚化廠卻不用,卻要其他縣市幫忙燒垃圾說不過去為由拒絕代燒,致雲縣四處碰壁。

還有部分縣市焚化廠希望「平等互惠」,要求雲林協助清運瀘渣及底灰,否則自11月起不再處理垃圾,但雲林縣無底渣堆置場,無法配合,雲林垃圾無處去,現在每天約有150噸無法去化堆存。

每日外運80噸 勉強應急

雲林縣環保局官員說,雲林每天產生250噸垃圾,最近各縣市焚化爐陸續歲修,之前代燒的縣市已拒絕協助,目前每天只能外運約80噸,其餘都暫時堆置,目前已累積到5500噸,為解決垃圾危機,除加強垃圾分類、破袋稽查,努力減量。

環保局官員無奈表示,奔赴遠地燒垃圾代價高,感謝曾經幫助過雲林縣處理垃圾問題的縣市,現在情況真的不方便多說什麼,各縣市民意代表都有民眾拒收外縣市垃圾的壓力,但雲林縣垃圾問題真的非常嚴重。

焚化廠環評 林內鄉誓死反對

關於重啟林內焚化爐環評,縣長李進勇指出,會多聽反對方意見的表達,做出對全縣縣民最有利的決定;環保局官員說,環評沒有最新進度,目前還在溝通中,盼用環評程序決定去留。但林內鄉長張維崢表示,要為廣大縣民飲用自來水誓死反對,保護相距不到2公里的淨水場,堅決不贊成重啟環評。

桃園市唯一焚化廠燒毀 鄭文燦:沒垃圾危機

桃園市唯一一座欣榮垃圾焚化廠本月初發生火警,造成廠內抓斗操作設備嚴重燒毀,桃園市每天約1100噸家庭生活垃圾與150多噸的工廠廢棄物如今都無法處理,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緊急會勘,經檢視後要求12月10日前先行修復,可讓人力操作焚化廠吊車,讓家戶垃圾順利運作焚燒。

他說,市府已規劃在觀音環保科技園區,以BOT方式設置生質能中心,處理桃園市內具生質潛能之廢棄物,減輕現有焚化廠的負擔。

(聯合晚報)
--
85年來最近地球 超級滿月「超級大」

八十五年間最接近地球、看來最大的「超級滿月」昨晚登場,全台掀起賞月風潮。台北市立天文館在國父紀念館廣場架設望遠鏡,吸引數百人舉頭望明月;各地多人自備攝影機卡位拍攝,或用手機拍下滿月,眾人直呼:「真的超級大!」還有人覺得昨晚滿月「特別亮、特別飽滿」,「感覺不錯!」

數百人架望遠鏡
台北市立天文館昨晚在國父紀念館廣場架設八台八至三十公分的望遠鏡,粗估現場湧入數百人,很多人排隊等著用望遠鏡,天文館也派專人解說,還有許多人自備攝影機、望遠鏡或直接用手機拍照。
帶妻小到場賞月的民眾王先生說,排隊約二十分鐘就用到望遠鏡,覺得月亮很大很飽滿,是很特別的賞月經驗。自備專業攝影機的民眾李先生,昨下午五時就到場卡位,希望找到最佳攝影角度。
台南市南瀛天文館昨晚也在東區大東夜市架起望遠鏡,林姓孩童用望遠鏡賞月後興奮表示:「月亮好大、好亮喔!」台中市望高寮也聚集觀月民眾,來台旅行的香港觀光客李先生說:「月亮真的有比較大。」
北市天文館指出,月球以橢圓形繞行地球,行經離地球最近的近地點時,兩者距離約三十五萬到三十六萬公里,約每十四個月會逢一次近地點滿月,昨晚七時二十一分月球通過近地點,兩個半小時後滿月,是一九四八年到二○三四年這八十五年間,與地球最接近的超級滿月。

下回要再等18年
歐美許多城市都有人拍下皎潔滿月的照片。美國航太總署(NASA)指出,昨晚超級滿月跟地球距離三十五萬六千五百零八公里,月亮比平常大一成四,月光比平常亮三成;下回超級滿月要等到十八年後的二○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61115/LN02/LN02_005.jpg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61115/LN02/LN02_006.jpg

(蘋果日報)
--
「美得不像話!」 全台瘋超級滿月

昨適逢「超級滿月」,各地都有追月行程。花蓮一間賞鯨業者推出海上望月行程,從海上看到超級滿月的林小姐說「美得不像話!」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昨矮靈祭典適逢超級滿月,不少遊客共襄盛舉,族人說,超級滿月下的祭典,格外動人。

台南市南瀛天文館昨晚在大東夜市旁舉辦賞月活動,吸引上千民眾排隊爭睹;很多人知道要再等十八年才能再看到超級滿月,忙著打電話給親友,提醒抬頭看皓月,比中秋節還熱鬧;南瀛科學教育館展示推廣組長鍾志宏表示,賞月活動原本活動到九點,因人潮太多,延到晚上十點。

北市國父紀念館也吸引數千人攜家帶眷看月亮,七十多歲的老奶奶笑說,「不來可惜!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機會了。」北市天文館研究組長吳志剛說,天文館出動廿位人力,還搬出九部價值上百萬元的專業天文望遠鏡到國父紀念館,現場架起屏幕由專家介紹天文知識,宛如路邊天文教室。

為什麼有那麼多超級月亮? 中研院告訴你

每隔一段時間,新聞媒體上面都可以看到「超級月亮」這個名詞,為什麼超級月亮這麼多呢?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表示,「超級月亮」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天文景觀,神奇的不是這個現象本身,而是人類居然可以用科學知識,正確預測超級月亮出現的時間,這比超級月亮更神奇。

中研院天文所首先澄清,「超級月亮」一詞來自於占星學。真正的天文學名詞是「近地望」。望,指的是月球、地球、太陽成一直線。而「近地」就是說,月球的軌道最接近地球,這兩個現象加起來,剛好就是「超級月亮」。簡單的說,這一天看到的滿月,比其他時候的滿月看起來更大。

中研院天文所指出,月球是以橢圓軌道繞著地球公轉,有近地點和遠地點。月球-地球這整個系統,又繞著太陽公轉。對月球-地球系統來說,陽光照射的角度以一年的周期變化。每年大約會發生一次超級月亮,也就是月亮剛好在近地點上,而且太陽剛好在相對位置。從地球上看,這就是「超級月亮」。「每年有一次超級月亮,就不一定是新聞,這就跟每年有一次中秋節的意思差不多。 」

為什麼會有「多少年來,最大的超級月亮」的說法?中研院天文所表示,因為月球軌道的橢圓率,不是固定的。月球的軌道其實受到太陽和地球的干擾,會有微小的擾動。這微小的擾動,如果乘上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38萬公里,馬上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數字,反應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每年的超級月亮大小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我們可以看到超級月亮的新聞,而且今年的超級月亮跟去年、明年也不會一樣。

中研院天文所指出,放眼整個太陽系,地球是唯一一個可以「賞月」的行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0.27倍,在整個太陽系裡面,遙遙領先其他行星系統。雖然軌道的變化很小,但是因為月球跟地球的直徑比例,結果就是超級月亮看起來更大了。

(聯合報)
--
超級月亮 小朋友驚喜:特大又飽滿

「又大又圓的月亮!」昨晚天氣晴朗,只要抬頭就能見到85年來最接近地球的滿月「超級月亮」。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特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前廣場架起望遠鏡,吸引逾千民眾「路邊賞月」。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上了一場戶外天文課,大小朋友都直呼有趣又好玩!

天文館表示,月球、地球、太陽排列成一直線,也就是滿月,加上月球軌道最接近地球的時候,就是「超級月亮」。11月14日是1948年至2034年這85年間的1073次滿月中,地心到月心距離最近的滿月,錯過要再等18年!

天文館架望遠鏡

天文館說,超級月亮比今年4月的最小滿月足足大了14%以上,相當於10元與50元硬幣的差別,下次要再看到這麼大的滿月,要等到2034年11月25日。平時觀察月球會選在上旬或下旬月的時間,否則滿月時亮度太高,不易觀察月亮的陰影表面,但這次因機會難得,才和民眾一起「路邊賞月」。

昨天文館在國父紀念館前廣場架起8台望遠鏡,讓民眾近距離地觀賞月球,下午6時天都還沒黑,就吸引許多人前來,排起長長的人龍。不少爸媽帶著小孩,天文館也現場開起自然課,在一旁解說月球知識。

錯過要再等18年

民眾王先生表示,聽說錯過要再等10多年,就帶著兩個國小的孩子一起來,孩子們也說月亮特別大又飽滿,還有天文館的志工解說給孩子聽,是很棒的戶外自然課。現場還有不少民眾帶著「大炮」單眼相機,也早早來卡位。民眾蘇先生表示,在國父紀念館能拍到月亮和建築物,自己6點多就來了。

(中國時報)

社會

北車 信義威秀 手扶梯恐害摔 升降設備抽檢 近6成不合格

行政院消保處公布最新公共場所手扶梯、電梯抽檢結果,抽查六縣市二十七處公共場所升降設備,多達十六家違規,不符規定比率近六成,包括台北車站、信義威秀、宜蘭新月廣場等均入列,手扶梯問題恐讓乘客摔倒受傷,消保處已要求業者改善。

梳齒板出現斷裂
消保處和地方營建單位稽查各縣市消費場所,共二十八座電梯、六十一座手扶梯,各十五座及十九座不符規定,台北車站、信義威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World Gym羅東店、宜蘭新月廣場等場所,兩種設備均不符規定。
消保處調查發現,北車、信義威秀手扶梯梳齒板都出現斷裂,無法阻擋異物掉入,若硬幣、髮夾等不慎掉入,電梯可能會突然卡住,導致乘客重心不穩跌倒。
而高醫大附醫手扶梯護裙板間隙過大,若乘客裙襬被電梯夾入,機器仍會繼續運轉,恐致民眾跌倒;宜蘭新月廣場手扶梯則未設置防止墜落柵、網。
北車的電梯緊急呼叫鈕雖可運作,但無人回應、形同虛設;信義威秀電梯不符無障礙設施規定;高醫大附醫的電梯則是引導身障者使用的入口觸覺裝置、引導標誌位置不恰當。
消保官王德明表示,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限期不改,依法可處三千至一萬五千元罰鍰,提醒民眾搭電梯時勿蹦跳,也不要靠著電梯門,搭乘手扶梯則應緊握扶手、站穩踏階,注意鞋帶及衣物不要遭夾入。

業者:已經改善
民眾陳文珊說:「公共場所電梯和手扶梯保養真的很重要,每天很多人在用,業者疏忽,民眾就可能受傷。」台鐵局回應,針對緊急照明亮度不足、梳齒板斷齒及緊急呼叫鈕無人回應等缺失,相關車站已在八月中前完成改善;信義威秀也回應,限期內已改善完畢。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61115/LN08/LN08_006.jpg

(蘋果日報)
--
電梯扶梯 6成不符規定

行政院消保處昨天公布抽驗廿七處消費場所建築物內包含昇降梯與自動樓梯的昇降設備,結果多達十六處不完全符合規定,其中五處兩項檢查皆不合規定。內政部營建署表示,上述不合格業者都有定期維修與保養設備,因此未開罰,現也都已改善完畢。

北車在列 全數改善完畢

消保處七月稽查這廿七處交通運輸站體、醫院、商場及電影院,分布在北市、桃市、彰縣、高市、宜縣、花縣。完全符合規定的共有十一家,其他則發現部分設備梳齒板斷裂、許可證核發有瑕疵、護裙板間隙過大或沒有引導標誌。兩項全都不合規定的則有五家,包含台北車站、信義威秀影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世界健身中心羅東店及宜蘭新月廣場。

消保官王德明表示,手扶梯若是梳齒板斷裂,會導致使用者搭乘時可能因為一個銅板掉進腳踏縫就緊急停止,護裙板間隙過大會導致緊急突發狀況時機制無法自動停止而造成意外。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表示,查核人員要求院方改善及增設電梯入口觸覺裝置及殘障引導標示,院方已改善。台北車站表示,已增設廿六張提示標語,殘障電梯標示太小也都已全部撤換重貼。宜蘭新月廣場說,電梯內緊急對講機聲音太小,當天就已改善,並在手扶梯加裝防摔網。

消保處呼籲,民眾在搭乘自動樓梯時,要緊握扶手,並站穩在踏階上黃色框線內;搭乘電梯時切勿跳動或是身靠電梯門等。

(自由時報)
--
電、手扶梯違規 信義威秀、台北車站都上榜

行政院消保處昨公布廿七家消費場所的電梯、手扶梯稽查結果,台北市信義威秀、台北火車站、世界健身公司羅東店等人潮聚集地皆有違規。消保處表示,已要求限期改善,若仍未改善,可按次開罰三千元至一萬五千元罰鍰。

消保處表示,電梯違規共十五家,如好市多內湖店、台北火車站以及世界健身公司羅東店,違規包含緊急呼叫按鈕故障、引導裝置設計不佳、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基本規範等。

手扶梯不合規定有十九家,有大潤發員林店、員林火車站、左營高鐵站、花蓮火車站以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不合規範有含保護裝置無法正常運作、梳齒板斷裂、護裙板間隙過大等。另宜蘭新月廣場手扶梯未設防墜柵、防墜網。

消保官還發現,許多單位電梯雖設有緊急呼叫按鈕,但回應的對話口就設在電梯門外。

(聯合報)
--
緊急按鈕剎不住... 電梯、手扶梯公安不合格

消保處今天公布6縣市、27處車站、醫院、商場、電影院等消費場所建築物內電梯、手扶梯昇降設備查核結果,發現台北火車站電梯內的緊急照明過暗,甚至比手機照明還暗,需長達5分鐘才能找到緊急按鈕。此外,日前才發生15名旅客受傷的花蓮花車站手扶梯,這次抽查仍發現許可證過期情事。

消保處今天也特別點名大潤發員林店手扶梯的緊急按鈕開關失效一事,消保官張羽伶指出,當發生任何意外時,該店手扶梯是完全沒有辦法「剎車」的。對此,大潤發則回應表示,已進行改善。

宜蘭羅東店的World Gym不符合規定情形也相當嚴重,包括電梯和手扶梯都不符合規定,消保官張羽伶指出,其電梯內的緊急照明好像是裝飾用的,根本無法發生作用,而其手扶梯的許可證也有瑕疵。

同時,也遭消保處直接點名的知名消費場所還包括:華納威秀信義店其無障礙電梯根本無坡道設計,還有宜蘭新月廣場的手扶梯則無高樓的安全防護裝置設計,以及新光三越A8電梯內的緊急照明過暗等情形。

(聯合晚報)
--
電梯、手扶梯抽檢 6成不合格 北車上榜

行政院消保處昨天公布抽驗27家消費場所的電梯、手扶梯結果,發現有近6成的16家未符合規定,其中包含台北火車站、信義威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World Gym羅東店、宜蘭新月廣場,都屬於2類設備不合規的場所。行政院消保官王德明表示,違規場所已先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否則可依法罰3000至15000元。

由於台鐵今年5月發生手扶梯故障,造成15人意外受傷,以及宜蘭大學電梯夾死校醫事件,消保處7月針對全台6縣市包含台北市、桃園市、彰化縣、高雄市、宜蘭縣及花蓮縣,抽檢交通運輸站體、醫院、商場及電影院的昇降設備,共稽查28座電梯、61座手扶梯,最終各有15及19座不合格。

在手扶梯部分,主要不合規出現在大潤發員林店、員林火車站、台北火車站、信義威秀、左營高鐵站、花蓮火車站等。王德明指出,台北火車站與信義威秀在梳齒板部分出現斷裂,如果有異物例如銅板掉進去的話,電梯就會突然卡住,可能會導致民眾重心不穩而跌倒。

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電扶梯則是護裙板間隙過大,若乘客裙擺不慎被夾入,機器會繼續運轉,導致裙子脫落或跌倒。另外World Gym羅東店則是發現許可證瑕疵,一般許可證一定要有保險,但業者許可證上卻沒有註明保險,目前建管單位正在了解中。

在電梯抽檢部分,消保會指出,好市多內湖店及World Gym羅東店,電梯出現照明與通風裝置無法正常運作情況;台北火車站的緊急呼叫鈕雖可運作,但卻無人回應;信義威秀電梯外觀上則明顯不符無障礙設施規定而判定不合格。

王德明也提醒民眾,搭乘電梯時勿跳躍,也不要靠著電梯門或扳開電梯門;搭乘電扶梯則應緊握扶手、站穩踏階,女性尤其要注意裙子是否過長。

(中國時報)
--
驚 自強號鋼輪碎裂 打中車廂玻璃

台鐵PP自強號鋼輪竟剝離碎裂。台鐵由潮州開往基隆的一二二次自強號,昨下午一時三分行駛到台南新營站前,機車鋼輪剝離碎裂,碎片疑似飛起打中第十車車廂玻璃,列車立刻停駛,車上約六百名旅客改搭其他列車北上,行程延誤約五十五分鐘。此為台鐵十年來首例鋼輪剝離碎裂,將召回六十四輛同型車檢查。

召回同型車檢查
台鐵表示,該自強號昨行經善化路段時,機車鋼輪即剝離碎裂,一路噴零件,行駛至新營站時,司機檢查確認列車不宜續駛,旅客改由通勤車接駁至斗六站換車續乘,約六百人受影響,行程延誤約五十五分鐘;台鐵將全額退費,旅客可持車票於一年內退票,持電子票證旅客可零元解卡,持定期票旅客可延長使用一天。另善化站的轉轍器也因此受損,沙崙線的兩班區間車改由隆田發車。
台鐵局機務處長柳燦煌說,至少十年內未曾發生類似事情,原因將詳查,同型六十四輛PP自強號將清查檢修,PP自強號列車的鋼輪一般使用年限是四至五年,昨出事自強號的鋼輪才更換使用二年,研判恐是過熱或材質有問題,初步排除人為疏失,台鐵局行保會已展開調查。

(蘋果日報)
--
首例!自強號車輪剝離 延誤600人/初判過熱造成 同型64輛車召回檢查車輪

一列台鐵一二二列次推拉式自強號昨天下午在新營車站進站時發生首例車輪剝離事件,車輛立即停駛,影響約六百名旅客;為確保「走行裝置」正常,台鐵昨晚責成保養單位對於同型車共六十四輛,針對車輪全面召回檢查。

列車進站時聲音異常

台鐵表示,一二二次潮州基隆北上自強號昨午一時○三分在新營站進站時,司機員聽到列車聲音異常,隨即請求救援,檢查發現有一個車輪剝離,更造成車廂窗戶碎裂,通報後決定停駛。台鐵昨決定旅客改由通勤車(三五一四次)接駁、晚五十五分至斗六站換車續乘,計約八列次、六百名旅客受到影響。

台鐵對此事件深表歉意,並表示該型車輛車輪正常使用壽命約為四年,都會定期更換,而事故車輛使用迄今約二年,期間各級維修保養履歷均無異常紀錄,初步研判應是過熱造成,應屬個案,確實原因將由台鐵局行保會進行調查。

旅客可全額退票

台鐵昨晚也立即責成保養單位針對同型車,共六十四輛的車輪全面召回檢查,確保「走行裝置」正常。這班次受延誤的旅客可持該次車車票於一年內辦理全額退票、持電子票證旅客可零元解卡、持定期票旅客可延長使用一天。

(自由時報)
--
環團控衛福部長隱瞞輻射 反對核災食品輸台 公聽會民代互毆

日本核災五縣食品是否輸台持續爭議,環團認為衛福部公布的跨部會赴日實地考察報告、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講義內容不實,昨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衛福部長林奏延涉犯偽造文書罪,並向監察院檢舉林涉瀆職。衛福部強調資料不會造假,對環團提告引用錯誤資訊深表遺憾。行政院長林全則說:「確實要從開放角度去思考。」

澄清與國際標準一致
昨提告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說,衛福部公告其他食品的輻射物質碘131每公斤不得逾一百貝克,銫134和137加總後每公斤不得逾一百貝克,公聽會講義卻只提及後者,故意魚目混珠;講義另提僅台灣和中國完全禁止核災五縣食品進口,實際美國上月仍執行扣押日核災區十四縣市特定產品。
林奏延昨未露面,衛福部公關主任劉明勳強調,日本境內不能販售的特定產品,美也不准輸入,假設將來台灣解禁福島以外四縣產品,日禁售的十四縣市高風險產品一樣不准輸台;碘131因日未訂標準,限量標準參照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銫134與137上限與日一致。

林全:開放角度思考
林全昨接受三立《新台灣加油》專訪核災食品議題時說,應用科學理性態度看待問題,若科學上沒風險,是否應比照別國開放,「我們確實要從開放的角度去思考的。」
核災食品輸台公聽會昨持續舉行,依舊衝突不斷、草草結束。花蓮場有綠營前立委盧博基不滿多名花蓮縣議員大喊「違法開會、會議無效」,他隔著人牆推人,反被人追打致左眼角受傷,被盧推打的議員何禮臺則大罵執政黨企圖讓有毒食品輸入台灣,是爛政府、爛政策。
台東場則是台東縣議長饒慶鈴和多名議員站在桌椅上,隔著警方人牆向官員嗆聲,蘭嶼鄉縣議員黃天德帶著蘭嶼「淨土」大喊:「你送我們核污食品,我送你們核廢料。」台中場公聽會的警察比民眾還多,國民黨籍議員怒批:「流感盛行竟還來台中榮總辦說明會,太離譜。」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61115/LN05/LN05_007.jpg

日核災地產品不應貿然准許進口/李維剛(律師)

近日台灣國內面對日本福島核災鄰近縣所產之農產、食品能否進口爭論不休,本人試著以不同角度切入探討,然不脫食品安全管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障國民健康而非經貿利益,這點世界各國政府均無歧異。
首先,先討論程序方面,行政院於11月10日晚上公布針對日本核災鄰近縣所產之農產、食品能否進口要召開公聽會,將於11月11日至13日3天舉辦約10多場公聽會,而公聽會性質並非《行政程序法》規定之聽證,在法律上至多可認為其僅係給予民眾陳述意見之說明會,公聽會舉辦後並無法律強制力可拘束政府之行政政策方向,舉辦公聽會在立法上並無實質意義。

發生危害風險判斷
而近日之爭議在於政府公告召開公聽會僅公布1日隨即在全國各地召開,並無給予足夠時間讓民眾知悉,其程序上是否有瑕疵正反雙方意見不一。然如前所述公聽會並不具法律上效力,故僅可認定民進黨政府及國會未給予相當公布期間,讓大眾知悉,此部分有違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再者,實質上對於是否開放日本核災鄰近縣所產之農產、食品,正反意見均僅在「危險防止」之層次,去討論核災食品有無必然對人體產生立即風險之爭論,根本係隔靴搔癢,未切入問題核心,因為受放射性物質影響農產、食品有無立即危害人體健康,目前無直接數據或臨床實驗可證明,正反意見爭論不休,必不能提出說服大眾之理由。
應採取歐盟現採之概念,在食品管制上事先預防採取「風險為基礎」之風險預防概念,意即危害之發生只是潛在和不確定,未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時,政府即可以「將來危害發生有不確定風險」採取行政措施禁止進口或產品下架,無庸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有立即危害,此於歐盟《一般食品法》第14條可見其意旨。
最後,呼籲政府,進口他國有危害健康風險可能之產品,不應劃地自限僅限於有科學證據證明危害身體健康,而應以未來有發生危害健康之風險來判斷,此部分也應明文於法律中,方為根本解決之道。

(蘋果日報)
--
未來要邊境逐批檢驗 食安辦:解禁沒有時間表

政府高層官員日前透露月底就會宣布以兩階段方式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輸台,但因近日舉辦的公聽會都遭反對人士鬧場抗議引發衝突,行政院食安辦公室昨指出,沒有開放輸台的具體時間表。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暫不考慮重新舉辦公聽會,而是整理出十場公聽會討論重點,並在最短時間向大眾說明,屆時再公告接下來的程序。食安辦表示,政府將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下一步動作。

日本核災事件後有五個縣市食品禁止輸台,政府已研擬兩階段開放方式處理。福島地區食品初期仍禁止來台,福島縣以外的群馬、栃木、茨城、千葉等縣市,改由高風險管控、逐批檢驗。特定地區的高風險產品必須檢附官方產地證明、輻射證明雙證件。

食安辦昨進一步說明,逐批檢驗將由衛福部食藥署區管中心配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進行,經過相關單位盤點,估計約提高十%的人力壓力,會透過調配方式補上。

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指出,台灣的標準和美國、歐盟、日本都相同,很多標準比國外還嚴格,台灣還有逐批檢驗,嚴格把關,因此國人不用擔心。

(自由時報)
--
林全:若是核災食品 就完全不能進口

政府擬放寬日本福島核災地區食品輸台,行政院長林全昨天接受電視節目專訪坦言,「確實是從開放角度思考」,主因是全世界只剩中國大陸和台灣禁止,台灣是否比照別的國家來開放。

林全專訪中也提到,他還在民進黨智庫、未上任行政院長時,日方已經不斷來溝通,但當時曾有日輻射食品偽造標籤事件,因此他也向日方表示,必須將這個案子釐清,且要有機制處罰。

對於公聽會接連被鬧場,總統蔡英文昨晚「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面色鐵青地問內政部長葉俊榮:「為什麼黑道可以闖進公聽會?」葉俊榮回稱,對於黑道滋事分子的背景,警政署已掌握可靠的情資。

林全在專訪時對公聽會甚至傳出暴力事件也說,行政院覺得非常遺憾,公聽會應該是一個理性溝通的場合,「如果有任何的違法或任何的暴力行為,政府也應該要追訴」。

他也澄清,「如果真的是核災食品,那就完全不能進口」,希望大家設身處地,若是台灣核一、核二也發生同樣問題,但彰化、苗栗與輻射汙染一點關係也沒有的產品,卻被別國禁止,該怎麼想。

至於黨內仍有委員對於開放核災地區食品有疑慮,林全也說,立委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等包含公聽會等的政策程序走完,會再進行最後黨內溝通與確認。

藍提案、綠連署 地方修法擋核災食品

眼看蔡政府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擋不住,藍營決定「自救」,桃園、台中、台東等地國民黨議員,昨提案要求縣市政府自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絕不讓日核災品進到縣市;綠營議員多未反對,還有人也參加連署。

國民黨桃園市議會黨團指出,中央政府罔顧民意,企圖輸入日本核災區食品,現在唯有自救,要求市府訂定屬於桃園自己的食品安全衛生自治條例,「中央不肯擋,我們自己來」;並修訂現有「桃園市食品添加物管理自治條例」,將核災區加工物列入管理。

桃園市衛生局食品管理科三千多萬元預算全部擱置,要求市府必須提供明確立場、資料讓市民信服才能恢復預算,藍綠議員無異議通過。

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也連署提案修改「台中市食品衛生安全自治條例」,禁止日本核災區食品在台中市賣場、零售商店等上架或販售,也禁止用於校園營養午餐。無黨聯盟痛批開放核災區食品不啻是殺人,市長林佳龍身為地方父母官要扛起責任,捍衛市民健康。

在台東,縣議會黨團書記長林琮翰提案要求衛生局擬訂「台東縣食品安全自治條例」,明定禁止日本核災食品進入台東。縣議員吳秀華問備詢縣府官員敢不敢吃核災區食品?官員們全都舉手表示「不敢」。

嘉義縣國民黨及無黨籍議員昨要求縣長張花冠保證不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嘉縣,張花冠說,她立場是遵守中央政策,但前提是國民健康最重要,食品是否安全應有科學數據標準。

蔡政府十二日起連續三天在全台召開十場公聽會,引發匆促、草率等批評,更傳出蔡政府擬兩階段解禁開放日本核災食品,是為換取我APEC特使宋楚瑜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向中央喊話,開放任何核災地區食品,不可以有任何條件交換。

朱立倫說,中央政府用非常匆促的方式,就想要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民眾是不能接受的;全民的健康最重要,民眾若有疑慮,政府就必須要為人民把關。

(聯合報)
--
核災地區食品 有條件開放

日本核災地區食品是否解禁引發爭議,行政院長林全昨(14)日晚間接受電視台訪問時首度表示,政策上是要朝開放去走,但是有條件的開放,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開放,且會有一個比日本更嚴的標準。

林全表示,政策上是要朝開放去走,在思考這個政策,當然需要去溝通,但不是完全開放,是有條件的、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開放。

他強調,我們應該會比日本更嚴,不會比日本更鬆的,因為日本是可以流通,不是在台灣一定可以流通,像福島的東西,我們完全是不同意的,那麼即使福島以外的部分,還是有一部分,像水產的部分、野生等,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還是有比日本更嚴的標準。

對於近日公聽會爆發的爭議,林全說,覺得非常遺憾,因為公聽會的目的,應該是聽取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應該是一個理性溝通的場合,不管是贊成、反對,或任何質疑,都可以在這邊提出來,而不是把這個場子砸掉,讓這個公聽會辦不成。

他表示,因為這是政府辦的公聽會,如果有任何的違法或任何的暴力的行為,政府也應該要追訴有關的責任。

(經濟日報)
--
開放日本核食 民進黨不同調

民進黨政府擬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入台,多數綠委表示在查驗合格的情況願意開放,不過綠委林淑芬獨排眾議,昨在臉書公開與行政院唱反調,批評在人力資源有限下,查驗核災區食品會壓縮其他例行檢查,恐出現把關漏洞。她質疑,日本政府為何要強逼他國人民進口可能有風險的食物,「付出代價的不應該是台灣人民」。

林淑芬昨受訪強調,她對食安立場沒有改變,對於日核災區食品入台,她不認為台灣已經做好準備。她強調,政院3天內開10場公聽會,這樣匆促,讓公聽會失去作用與意義,但她也批評,召開公聽會其實是國民黨提案,卻又帶頭反對。

林淑芬另在臉書上寫下,政府研議要變更日本食品輸入台灣的管理方式,福島以外的4縣食品改高風險繼續管理,其他開放,但究竟誰能決定哪些是高風險呢?林批評,輸入這麼多「有風險」的食品,不僅查緝人力有限,輸入查驗還會排擠壓縮其他「例行性」檢查,源頭把關恐怕會出現漏洞。

林淑芬強調,她自己自始至終認為,「為什麼製造輻射汙染錯誤的日本政府,不為自己國人負責,而是硬要逼迫別的國家的別的人民,要進口買他們可能有汙染的食品呢?」林說,日本人民的生存問題,是日本政府的責任,付代價的不應該是台灣人民。

民進黨團昨舉行記者會,為政院背書;黨團幹事長吳秉叡指,行政院調整日本食品輸台管制措施是以國人健康為第一優先,目前福島食品仍禁止進口。

吳秉叡批評,國民黨立委主張辦公聽會,但藍營地方民代黑衣人砸場,一邊喊開會一邊砸場,「到底在演哪一齣?」問他核災食品進口,是否敢先食用?吳說,「合法進口我們當然敢吃」,況且自然界本來就有輻射背景值存在,如果國民黨擔心任何一點點核汙染的話,「請他們不要再講核能發電,不要再用核四了」。

守護食安高標準 怎能淪為籌碼

為開放日本核災食品,政府舉行10場公聽會,過程抗議不斷,這是社會表達對核災食品的不信任;執政黨若認為這是在野黨刻意惡鬥,傷害民眾對政策「知」的權力,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人民高標準捍衛食安何錯之有?農委會等相關單位若想爭取民眾支持,應先充分說明,開放核災食品,到底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在公聽會的報告中,相關單位再三強調我國法令對食品輻射容許量的標準有多嚴格。然而,儘管驗出的輻射量可能很低,符合法規規範,但民眾仍擔心「生物累積」的危害,吃下肚後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守護人民食安是政府的天職,絕對沒有退讓餘地,當政府的政策要轉變時,必定會產生某些效應,可惜的是,在日本核災食品輸台這件事情上,外界看不到農委會等相關單位傳達出此事對國人的有利之處,那麼究竟憑什麼要民眾冒著食安風險?負面的「改革」要民眾怎麼接受?

核災食品爭議延燒之初,官界有討論到,我國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員,若日本食品的輻射殘留量都符合標準,我方卻仍不開放進口,日方可向WTO尋求仲裁,這可能會對台灣造成傷害。

誠然,要在國際公平貿易的前提下,政府要守護食安是相當不易之事,但面對日方提出仲裁後可能要付出的賠款,絕對不是屈從的藉口,政府理應沙盤推演,評估過所有可能的狀況及應變手段後,再向全民報告,讓人民來決定要不要付出這個守護食安的代價。

猶記,上個月底才在東京召開「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當時,在野黨就批評,開放核災食品可能是談判的籌碼,以今日政府迫不急待的要說服人民讓日本核災食品進口的情形來看,似乎不幸言中。

國際事務的談判難有雙贏局面,但如果談判中,我方已在核災食品上退讓,政府就有責任說明我方換得了哪一方的利益,公開接受監督。假使,這個讓利,只是讓台灣的少數人在對日事務上占有便宜,卻將食安苦果交由全民承擔,這就是最令人不恥的出賣行為,政府要說清楚!

(中國時報)
--
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 綠委公開唱反調

為開放日本核災食品入台,行政院於上週六接連3天舉辦公聽會,但爆發多起衝突,甚至有黑衣人在場。民進黨團昨舉行記者會,幹事長吳秉叡批評,國民黨立委主張辦公聽會,但藍營地方民代黑衣人砸場,一邊喊開會一邊砸場,「到底在演哪一齣?」媒體詢問,核災食品進口的話,是否敢先食用?吳說,「合法進口我們當然敢吃」。

不過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則在臉書公開唱反調,批評在人力資源有限情形下,查驗核災區食品會壓縮其他例行檢查,恐出現把關漏洞。她也質疑,日本政府為何要強逼他國人民進口可能有風險的食物,「付出代價的不應該是台灣人民」。

吳秉叡昨替政院背書,指行政院調整日本食品輸台管制措施是以國人健康為第一優先,目前福島食品仍禁止進口,包括日本國內限制上市的14縣市特定地區食品都不能輸入,且一定要附產地證明、輻射檢驗證明,合格才能進口。

醫師出身的綠委林靜儀則說,日本的野生菇類、蔬菜、鳥獸肉類,這些製品一樣不得輸入,尤其是野生鳥獸肉類,因為即便是在非輻射線區捕捉,仍有可能是從核能汙染區出來;若是高輻射的食品要出口,會造成一路汙染,「不要說台灣會怕,日本也不可能讓這種事發生,如果發生是巨大災難」。

吳秉叡批評,國民黨的立委提議要開公聽會,地方民代卻帶頭鬧場,民進黨期期以為不可,如果民主政治是這樣操作,未來對立會永無寧日;藍營地方黨部近來散布謠言,指民進黨要開放「核汙染食品進口」,但政府根本沒有這樣做,因為若開放進口,「藍綠都會吃到」,批評藍營刻意製造恐慌。

媒體詢問,如果核災食品進口,是否敢先食用?吳秉叡直言,合法進口當然敢吃,況且自然界本來就有輻射背景值存在,如果國民黨擔心任何一點點核污染的話,「請他們不要再講核能發電,不要再用核四了」。

但林淑芬昨指出,政府研議要變更日本食品輸入台灣的管理方式,福島以外的四縣市食品改高風險繼續管理,其他開放,但究竟誰能決定哪些是高風險呢?林批評,輸入這麼多「有風險」的食品,不僅查緝人力有限,輸入查驗還會排擠壓縮其他「例行性」檢查,源頭把關恐怕會出現漏洞。

林淑芬強調,她自始至終認為,「為什麼製造輻射汙染錯誤的日本政府,不為自己國人負責,而是硬要逼迫別的國家人民,要進口買他們可能有汙染的食品呢?」林說,日本人民的生存問題,是日本政府的責任,付出代價的不應是台灣。

(工商時報)
--
蘋果直擊 違法高空彈跳 玩命墜40米 已在南投經營5年 民代轟「出事誰負責」

直擊違法高空彈跳!《蘋果》接獲讀者爆料,指南投縣水里鄉鵲橋有業者非法經營高空彈跳,每次收兩千五百元,彈跳過程橋面搖晃,「非常危險!」《蘋果》上周六直擊十餘人高空「跳橋」驚險畫面,業者坦言,長期申請都無法取得橋樑使用權;南投縣府指業者違法經營可依法開罰六萬元。但相關部門未嚴格把關,民代痛批:「出了事到底誰要負責?」

水里鄉的鵲橋懸掛兩座山嶺間,是一座鋼纜吊橋,全長兩百二十五公尺,距河床六十公尺,站立橋上飽覽群山環繞景色,二○○二年啟用後,成為遊客喜愛的散步景點。但有讀者向《蘋果》爆料,有業者在鵲橋從事高空彈跳活動,採網路預約制,每人每次收費兩千五百元,「根本是違法設置,業者肆無忌憚做生意!」
桃園復興區巴陵吊橋的高空彈跳場地,已獲市府核發許可證。桃園市風管處提供

鄉長拒核發使用權
《蘋果》上周六下午直擊吊橋的一端,有兩名工作人員管制通行民眾,業者帶十多人至鵲橋高空彈跳,玩家站在彈跳台,綁妥彈力繩後被推向橋下,墜至約四十公尺深再彈回。來自嘉義的王小姐說:「跳完頭很暈,感覺很危險!」
陳姓業者表示,至鵲橋經營高空彈跳約五年,設備都合格,但橋所屬的鄉公所不願提供鵲橋當高空彈跳使用。當地水里鄉長陳癸佑說,鵲橋用途是行走,非彈跳用途,因此拒核發使用權。
南投縣府工務處長簡育民表示,鵲橋是觀光吊橋,設計欄杆、通道、承載量皆無考量高空彈跳使用,業者違法經營可依《公路法》開罰六萬元。

全台合法場地有限
立委何欣純痛斥,各相關部門未嚴加把關,「高空彈跳是高風險運動,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目前全台合法高空彈跳場地有限,桃園市巴陵吊橋屬合法場地之一,桃園市府風景管理處長葉宗賦指,前年體育署頒布「高空彈跳運動應注意事項」後,高空彈跳俱樂部轉向市府申請使用巴陵吊橋,經找土木技師檢測橋的承受度,確認可行,市府才發出同意許可證。

應有安全管理配套
臺灣高空彈跳俱樂部總教練王巨臺指,高空彈跳的場地和所有設備都需通過檢測認證,除橋樑的承載人數外,也得替玩家投保,與區域醫院合作簽緊急醫療協訂等,「若落實各項配套措施,是很安全的運動」。
銘傳大學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副教授唐雲明提醒,高空彈跳牽涉建物結構、載重、山間氣流等,需有安全管理配套,「從事這種高風險運動,民眾須慎選場地和業者!」
律師簡承佑說,高空彈跳屬《民法》承攬關係,若任何玩家傷亡,業者須負民事賠償責任。若收費並出意外,業者恐涉《刑法》業務過失傷害或致死罪,最重處五年徒刑。

申請高空彈跳 營運規定
●彈跳使用橋樑、建築物或塔台,須向管理機關申請
●高空彈跳設施、裝備須經中央標準局、SGS等單位認證
●主辦單位從業人員須有專業訓練,並擬妥活動安全規劃
●明訂收(退)費標準
●活動地點應設置醫療站,並提供保險
●彈跳橋樑、建築物或塔台須經國家認證土木技師檢測

(蘋果日報)
--
八煙水中央將抽乾 地主:我難過

新北市的八煙聚落封村風波不斷,八煙三生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辰陽與多名蔡氏宗親昨與「水中央」景點管理人蔡文照協商,但林男不滿蔡文照對外放話,指他私吞每人兩百五十元的導覽費。但蔡文照反駁林稱要回歸寧靜,卻用導覽方式帶外人參觀。因雙方沒有交集,最後不歡而散。

「村民不想受打擾」
蔡文照說,在釐清八煙土地的相關法律問題前,這星期會先把「水中央」的池水抽乾。而水中央從無到有都是他一手策劃,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但現在未出力的親友卻想坐享其成,所以決定讓水中央回到最初的農地原貌。他強調做出這樣的決定,他也很難過。
但蔡文照的堂哥蔡根則不滿表示,蔡文照不斷透過媒體放話,聲稱村民封村只是為了分錢,其實村民只希望能恢復到原本的寧靜生活,不再受到外界打擾。蔡根還說,現在年輕人都離開工作,留下的人只是想守護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不管蔡文照是否把「水中央」的水抽乾,也不能改變封村的決定,因此將會先釐清土地的歸屬,今天就會前往基隆找律師,希望盡速解決這起家族紛爭。

(蘋果日報)
--
梅山峽谷慘案 業者17年前也害命

南投縣吳姓民眾一家4口到嘉義梅山大峽谷生態農場遊玩,釀成3死悲劇,江姓業者指意外現場為國有地,非私人所有,意圖卸責;中部一名檢察官昨天斥責業者:「要賺錢,又不想負責任,實在可惡!」提供他過去偵辦該業者經驗給嘉義地檢署,以便依法將業者究辦。

檢察官願提供辦案經驗

該檢察官表示,民國88年江姓業者即違規經營「梅山大峽谷生態農場」,當時郭姓夫妻帶著4歲孫子,與3名友人一起前往該農場遊玩,結果孫子不慎滑倒跌落水中,郭男與友人跳下水救人,孫子雖被救起,但郭男卻溺斃,地點就是吳家3人發生意外的水域。

事後,業者一再推稱案發現場係國有地,並稱他未鼓勵民眾玩水,與上週六吳家3死案所說的供詞如出一轍。

該檢察官說,業者對外宣傳峽谷美麗的風景及住宿、水上活動,顯然已將公共水域納入其遊樂場所並收費,自不能以溺水地點是國有地,就免除其應防範危險發生的責任。當時檢方這樣推論因果關係,也獲嘉義法院支持,最後案情大逆轉,業者從最初不起訴,最後獲判10月有期徒刑,但因與被害者家屬和解而獲緩刑4年。如今意外重演,業者堪稱是累犯,相信嘉義檢方只要做好蒐證工作,一定不會讓業者逍遙法外。

此外,上週六不幸罹難的吳家大女兒就讀國立南投高中,學校昨天在朝會時間悼念吳女,也為其同班同學展開心理諮商輔導與生命教育課程,盼她一路好走,師生們也早日走出傷痛。

校長巫春貴指出,經學校內部討論,也獲得吳女家人支持,校方決定頒給她「榮譽畢業證書」,盼她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感受到師生們給予的滿滿祝福。

(自由時報)
--
UberEATS今上路 抓到可罰5~15萬

Uber台灣今起推出「UberEATS」機車送餐服務,再掀違法爭議。立委昨質疑交通部,Uber未登記運輸業或貨運業,經營計程車業或送餐服務均違法,政府卻「管不動」。部長賀陳旦說,交通部推出多元化計程車方案,就是要向國人證明,計程車也能提供好的服務;此外,UberEATS未申請汽車貨運業已違反公路法,可罰五萬到十五萬元。

立委鄭運鵬表示,政府現在提高對Uber罰鍰、開放小黃外觀,「棒子與胡蘿蔔」並進,也建議應成立APP國家團隊及納入大數據,開發無人車的電子科技商機。立委鄭寶清要求交通部將Uber的APP下架。

路政司長林繼國表示,會發函給iOS與Android公司,表達Uber行為違法,希望可以將APP下架。但賀陳旦說,將APP下架恐讓國際電商產生疑問,交通部另推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也是希望提升計程車競爭力。

未申請登記汽車貨運業

公路總局指出,UberEATS要進行美食派送服務,必須登記為汽車貨運業,若無登記則違法,過去有餐廳、媒體招募員工以自用機車送遞餐點、報紙或貨品等,屬自家業務範疇,並未向第三方收費,沒有違法問題;但UberEATS並未申請登記汽車貨運業,招募自用機車送貨、又向第三方收費,即違反公路法第七十七條,可罰五萬至十五萬元。

Uber台灣:APP已在52個城市上路

Uber台灣昨天表示,UberEATS是利用APP提供美食派送服務的軟體,目前已在多國五十二個城市上路,亞洲已有東京、新加坡、香港可使用,台灣將在今天啟用,預計以台北地區為主,主打可派送茹絲葵牛排、鼎王麻辣鍋等名店餐點,透過APP選定餐點下單,可見到食物價格和派送費用的訂單總額,並使用UberEATS綁訂的帳戶付款。

最快12月可搭到多元計程車

為迎戰違法Uber,交通部日前公布多元計程車方案相關法規,請業者提案。路政司長林繼國表示,目前高雄市府已公告辦法,月底會公開評選,預計最快十二月底消費者就可以搭乘到不一樣的計程車;台北市、台中市預計明年元月會有多元化計程車隊上路。

交通部也打算推動公版計程車叫車APP,希望納入未加入車隊的個人營業計程車業者,最慢明年上半年就可上架。

(自由時報)
--
Uber 今起送餐 交部緊盯要開罰

Uber違法叫車未解,今又將宣布在台北市推出「UberEATS」機車送餐服務,但新服務還是違法,交通部嚴陣以待,今派員全面稽查。交通部長賀陳旦昨說,一旦運送確實獲得酬勞,就會依法開罰;並重申納管、納稅和客運納保險三管齊下,是政府絕不放過的底線,也不會量身打造新法。

李小姐表示,現已有許多網路外送平台,選擇比UberEATS的餐飲多,且她較想直接到店裡消費感受氣氛;許先生則說,若UberEATS收費合理且便宜,願意嘗試。

該外送服務已在紐約、洛杉磯、巴黎、墨爾本等五十二個城市啟用,近月香港、日本、新加坡也上線;服務今擴及台灣,宣稱要號召機車族加入餐點宅配服務,首波合作餐廳包含茹絲葵牛排、鼎王麻辣鍋、新都里懷石料理等;據了解,目前送餐服務先限北市部分區域。

交通部強調,UberEATS未申請汽車貨運業,已違反公路法,可開罰五萬到十五萬元;公路總局今將派員實際稽查,並蒐集送餐程序等違法證據,了解後再開罰。

朝野立委昨不滿交通部「管不動Uber」,要求「釜底抽薪」直接下架UberApp。立委趙正宇也質疑,滿十九歲、有駕照、機車在十五年內、可載十五公斤就能當送餐司機,若未加以管理,難保不會發生超速、蛇行等交通問題。

賀陳旦回應,送餐相對送客的安全考量較少,但仍違法,交通部會加強取締;他並非不贊成UberApp下架,而是網路世界不能隨意要求別人下架App,這種作法會讓國際電商覺得不合理;交通部會先行文至iOS、安卓系統,表態不贊同Uber違法行為。

賀陳旦強調,Uber有兩條路可以走,除了成立計程車客運業,也能成立計程車客運服務業提供軟體或是協助媒合;但若Uber不願意合法,交通部將持續依法開罰,「Uber應認清我們的決心。」Uber昨對此表示,發言人不在國內,沒有相關回應。

(聯合報)
--
機車送餐今違法上路 賀陳旦:Uber要認清政府取締決心

違法爭議不斷的Uber今起推出「UberEATS」機車送餐服務,交通部長賀陳旦昨再度向Uber喊話,Uber招募民眾運送並確實獲得酬勞,將依法開罰,他重申納管、納稅與納保險三者,是政府絕不可以放過的底線,希望Uber業者認清政府取締決心,也不會為Uber量身打造新法。

立委:政府管不動

UberEATS今將正式宣布全新機車送餐服務營運模式,立委昨於立院炮聲隆隆,質疑政府根本「管不動」。立委鄭寶清直言政府管理有問題,業者竟不怕政府,應找出問題根源,釜底抽薪,並要求交通部將Uber的APP下架。

賀陳旦表示,Uber爭議主要在於不適用運輸業或貨運業,但現今網路世界,將APP下架恐讓國際電商認為做法有問題。交通部路政司長林繼國表示,將行文ios、Android系統業者,表達Uber行為目前在台違法,希望將APP下架。

堅持三底線 APP下架

交通部指出,UberEATS未申請汽車貨運業,已違反公路法,可開罰5至15萬元。公路總局統計,截至11月12日,針對Uber公司與駕駛裁罰金額共計8007.8萬元,公路總局也表示嚴陣以待,將派員稽查、蒐集違法事證後開罰。

賀陳旦說,機車送餐一旦運送確實獲得酬勞,就會依法開罰,希望業者認清政府決心,也不會為Uber量身打造新法。包括納管、納稅與客運納保險,3者是政府絕不放過的底線。

立委鄭運鵬也指出,Uber已明確表達絕不妥協,也絕不會登記為交通運輸業,解決方案不應是照政府版本登記為計程車行,正確答案是建立新法治,但也可見業者知道自己違法。

年底推多元計程車

針對Uber明知違法也不願合作,賀陳旦則表示,「不能怪別人不友善,而是自己爭不爭氣」,交通部推出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便是要向國人證明,計程車也能提供好的服務。

林繼國表示,多元化計程車相關法規已修正通過,最快12月底由高雄市率先上路,台北市、台中市可望於明年1月跟進;交通部也將著手開發公版叫車APP,最慢明年上半年出爐。

(中國時報)
--
秋老虎發威 11月供電拉警報

氣象局預估本週將有兩波秋老虎,昨日首波天氣回暖,最高溫竟達卅二.一度,雖用電量較台電預估值低,但台電機組陸續歲修,供電能力下降,備轉容量率一度僅剩四.一三%,創下十一月的歷史新紀錄。

據台電資訊顯示,昨早上用電量為二九二四.五萬瓩,傍晚五點卅五分測得最高用電量則為二九二八.一萬瓩。

為何只要有秋老虎用電就會吃緊?台電解釋,現階段已經進入枯水期,年底到明年四月前是水力機組歲修期,若在明年雨季來臨前就用光水力發電,供電將會有問題;昨天原訂大潭燃氣四號機開始大修,但見到天氣預報後,台電「當然不敢修」,已延後歲修持續供電。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機組陸續進入歲修期,目前有十一部機組正在大修中,短缺近四六○萬瓩供電,相近於四部核能機組。

根據統計,歷年來十一月備轉容量率出現低於六%的紀錄僅四次,都是在今年,除昨日外,分別為七日四.二二%,十日四.八八%及十一日五.三五%;若秋老虎一再發威,加上台電不時有機組傳出跳機,增加供電變數,十一月供電恐不斷拉警報。

(自由時報)
--
「分手很孤單」 警上吊亡

警政署民防指揮管制所二線二星警官楊松輝,昨在職務宿舍頂樓用童軍繩上吊自殺,警方在他房內找到遺書,遺書中除交代後事,也透露跟女友吵架、分手,「覺得自己很孤單、不想再這樣下去」,現場無打鬥或外力介力跡象,研判情關難過走上絕路。

警方表示,享年42歲的楊員是後勤科警務員,單身未婚,住在台北市萬隆街的警察職務宿舍,老家在屏東,原本在保警第六總隊服務,前年調往現職,負責承辦後勤科發包、採購業務,在長官與同事眼中,他工作積極認真,但與同仁較少互動,有1名交往多年的女友,感情穩定。

警方指出,楊員同事透露,楊員近來與女友鬧不快,上週還曾請假2天,懷疑就是為了處理感情事,上週五下班後就不見人影,一直到昨天上班時間仍未到勤,同仁擔心發生意外,上午10點半報警前往宿舍查看,房內空無一人,但留有1封遺書,同事趕緊四處找人,最後在宿舍3樓頂樓,發現楊員用白色童軍繩上吊自殺。

警方勘驗現場及遺體,推測死亡已經1天以上,楊員遺書寫下的日期是上週六,警方研判他可能寫好遺書後仍在「掙扎」,最後想不開,在週六深夜或週日的凌晨輕生。

警方說,楊員遺書透露為情所困的心情,也交代親人處理房產、要求將遺體火化後撒入大海等;警方已通知家人北上處理後事,同時也將聯絡其前女友,進一步釐清自殺動機。

(自由時報)
--
疑情關難過 警官宿舍上吊亡

再傳官警自殺!警政署民防指揮管制所二線二星楊姓警官,昨日上午被同事發現在北市文山區萬隆路職務宿舍頂樓上吊身亡。警方從遺書內容「找不到感情的避風港」等字句,研判楊疑與遠距交往多年女友分手,為情所困才想不開。這是今年第9起官警自殺案件。

今年已9官警自殺

警方指出,42歲的楊姓警官為屏東人,單身未婚的他,在南部服務期間結識一名女友,楊為此在高雄貸款購屋,但婚事遲遲未定,房子轉租他人,楊也調往保六總隊任職。

2014年,楊再調任警政署民防指揮管制所後勤科警務員,負責承辦發包、採購等業務,平日與另2名同事分住在萬隆路單身職務宿舍。

昨天上午,後勤科長發現楊未進辦公室上班,即指示科內技士前往宿舍找人,發現房間沒人,走上2樓曬衣場查看,赫見楊以童軍繩在鐵皮加蓋梁柱上吊身亡,身體僵硬,已氣絕多時。

遺書透露輕生念頭

警方在房間找到楊寫在筆記本上的遺書,文末日期為11月12日。楊在1頁半的遺書中,大部分談及他與女友感情生變的無奈與絕望,有「找不到感情的避風港,覺得很孤單」等字眼。

同事私下透露,個性略顯內向的楊員,最近好像與女友爭吵分手,上周曾臨時請了2天休假南下,可能試圖挽回這段多年感情,但徒勞無功,返回單位後情緒上便顯得鬱鬱寡歡。

警方指出,從遺書內容研判楊員應是為情所困,一時想不開才走上絕路,將再釐清尋短原因,全案刻由檢警調查中。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11-15/clipping/656/b92a00_t_01_03.jpg

防治自殺 大家都是守門人

今年員警自殺比例創近年新高,其中主要是個人因素居多,為防治高風險官警尋短,警政署上月提出強化輔導計畫,提倡團隊互助關懷文化,希望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本月8日更發函要求各機關每月應邀請心理諮商師,輔導個案員警,無奈昨仍傳出楊姓警官自殺憾事。

警政署分析今年這些自殺員警發現,警官、基層員警比例差不多,年齡則多為40歲到49歲的中壯年員警;警政署認為警察工作壓力大,家庭、經濟因素外,健康也容易出問題,所以就有3名員警是因為身體疾病關係;而要避免做出憾事,「身邊的人彼此拉一把」是最有效方式。

由於這些官警自殺原因,其實與一般工作者或民眾無異。警政署除了原有已在進行的「關老師」關懷機制,也希望整個警察團隊之間相互扶持,適時拉身邊的人一把,強調培養「防治自殺是團隊每個人責任」的觀念。

警政署指出,專業心理諮商師未來也將定期至機關或其他適當場所,提供駐點的「身心健康諮詢服務」。心中有如工作適應、感情、家庭、財務、健康等困擾難關過不了的員警,可登記預約,或經單位評估需轉介諮商的自殺高風險員警,均可藉面談說出心裡的痛,打消輕生念頭。

警政署強調,早在10月17日就已函發「警察機關強化身心高風險員警關懷輔導執行計畫」在案,持續要求各級主官(管)重視員警身心健康照護及心理輔導工作,倡導團隊互助關懷文化,並主動發掘風險個案,即時提供關懷協助,對仍發生員警因感情因素自殺事件,深表不捨及遺憾,希望大家一起推動自殺防治。

(中國時報)
--
野狗追咬 台東山羌跳海搏命

台東釣客小陸昨晨偕友到成功鎮重安海邊垂釣,意外發現1隻小山羌遭野狗追咬,嚇得一路從海岸山脈衝入海中,所幸被層層浪濤拍打上灘,不斷發抖,小陸立即衝上前搶救,就地陪伴10餘分鐘,見牠逐漸恢復,抱往山上野放。

幸遇釣客 救起野放

小陸說,昨晨釣魚時,遠遠看見1隻野狗似在追逐另隻小狗,「撲通」一聲,前方小狗應聲跳入海,沉浮在海上,不斷從南端奮力向北岸游,他近距離睜大眼看,才發現並非小狗,而是活生生的小山羌。

小山羌好不容易游上岸,又被層層浪潮前後推拉,小陸跟著焦急了起來,連聲大叫:「過來!過來!」牠彷彿知道救命恩人就在眼前,左右橫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脫險,小陸立刻衝入海中,抓住山羌後頸,帶往安全處不斷細聲安撫牠。

「很累齁,辛苦了!」心疼全身溼答答的小山羌不斷發抖,小陸似在對待寵物般不停安撫,也不忘開玩笑「釣魚竟釣到山羌!」、「在山上是山羌,在海邊游泳的應該叫海羌吧!」

小陸將山羌帶到海岸山脈野放,隨後將牠跳海逃生獲救的畫面PO上臉書,網友反應熱絡,得知平安無恙野放回山林,讚不絕口。

(自由時報)
--
全國重複領藥王!90天多領938天藥

就是愛逛醫院、愛拿藥,健保署統計,國內目前約有近5萬人習慣至醫療院所重複領藥,其中最誇張的是一名57歲患者在一季90天內,居然多領了938天藥物,等於多領了10倍藥物,成為「重複領藥王」,但拿回家,不可能全吃,嚴重浪費健保資源。

為了減少民眾重複用藥,健保署自104年7月起針對降血壓等6類藥品,嚴格管制同院門診不合理重複處方或調劑用藥,經過一年追蹤分析,重複領藥的病人數,由104年第3季8萬2525人降至105年第2季4萬8289人,進一步分析,高齡患者重複領藥情形減少比率最為明顯。

健保署組長施如亮指出,這6類藥品包括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思覺失調、抗憂鬱及安眠鎮靜與抗焦慮等,一旦某醫院門診不合理重複處方或調劑用藥,就會被核減,也就是說,病人如果在某一家醫療院所看診,醫師所開立的處方重複,該筆藥費將逕予核刪。

新制上路一年多,統計發現,不合理重複領藥的病人總領藥天數由104年第3季627萬3672日,降至105年第2季317萬5495日,共減領309萬8177日,降幅達49.38%。如果換算成藥費,重複領藥的費用,由104年第3季的2700萬元降為105年第2季1532萬元。

「病患年齡升高,重複領藥的情形愈普遍」施如亮說,51~60歲重複領藥比率為21.4%,71歲以上,重複領藥比率則高達36.3%,原因可能與中老年人有較多慢性病有關。

以該「重複領藥王」為例,罹患了高血壓、高血糖以及睡眠障礙等慢性疾病,在同一家醫療院所看診,短短3個月內就多領了938天藥物,血壓藥就多領了476天,血糖藥多領243天。

經過該項措施實施後,71歲以上年齡層的重複用藥人數大減,從104年第3季2萬9915人降至105年第2季1萬7317人,降幅達42.11%。

施如亮指出,會在同院重複用藥的人也一定會跑到其他醫院去看病,未來將嚴格限制跨院重複領藥,透過雲端病歷來管理患者用藥情況,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及避免健保浪費。

(聯合報)
--
想放假天兵謊稱母病 請假57天判2月

郭男服役當飛彈發射兵,因軍中生活煩悶無趣,以母親生病為理由,向軍中請假長達57天,軍中長官查出他說謊移送法辦,法官依陸海空軍刑法判他徒刑2月,可易科罰金,徒刑和他請假時間相近。

法官說,依法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免除全部或一部重要軍事勤務者,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30萬元以下罰金。

判決書指出,22歲郭男在國防部防空飛彈指揮部當飛彈發射兵,他覺得軍中勤務繁重且煩悶無趣,想外出透透氣,去年7月23日至10月6日,多次以母親生病、需陪母親到醫院看診或照護,向部隊請假,連長信以為真,每次都讓他請事假,74天內共請假57 天。

因郭男請假時間久,沒參加基地訓練期末鑑測和漢光演習,卻又無法提供母親就診的證明文件,部隊發現有異,調查發現他說謊。

郭男在憲兵隊和地檢署應詢,承認為了休假才謊稱母親生病;台中地院開庭,通知他母親出庭作證,母親才知道兒子竟以她生病為由向軍中請假,十分驚訝;法官依陸海空軍刑法判他徒刑2月,可易科罰金,2月徒刑剛好接近他說謊請假天數。

(聯合報)
--
未提特休假版本 勞動部挨轟

《勞基法》修正草案退回社福衛環委員會重新審查,藍綠雙方也將戰線拉回委員會,昨上午安排勞動部報告並詢答,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質詢時,勞動部長郭芳煜坦言未提特休假版本時,李彥秀連續拍桌痛罵「專業在哪」!

李彥秀質疑,在取消7天國假後,勞動部是想增加勞工特休假,以降低勞工工作時數,但迄今只看到立委提的特休假版本,遲遲沒見到勞動部版本。郭芳煜數度想為政策辯護,卻遭李彥秀怒嗆「不要來跟我辯論」,在李彥秀超過12分鐘發言結束後,郭芳煜向主席陳瑩要求1分鐘回答。

郭芳煜說,特休假版本要尊重各委員意見,勞動部也會繼續討論,找出最適合、大家都能接受的版本。但話未畢,已走下台的李彥秀被這話激怒,起身連續拍桌、5次痛罵郭芳煜「你的專業在哪」。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也指責,勞動部這樣是不負責任。

蔡英文總統日前坦言「一例一休引發勞工絕食抗議,讓她非常痛苦」,郭芳煜坦言「感同身受」,但也強調,一例一休是現階段最能平衡勞資雙方的需求、最務實做法,「這是到目前為止最適當的做法」。他表示,《勞基法》修正草案要看立法院進度,「還是尊重立法院處理程序,我們戰戰競競的準備配合,所有的進度進行。」未來是不是會走向兩例,還是要看整個社會共識。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指出,蔡英文在選前向勞工團體承諾要「實質」周休二日,並調侃:「她(蔡英文)痛苦是因為背叛勞工,權力在她手上,只要兌現承諾,她就不會痛苦。」

郭芳煜則回應,一例一休與兩例都是周休二日,但現在就實施二例對勞工不好,因為休息日有彈性,如果雇主要求加班,必須經勞工同意,同時也提高休息日的加班費,「以價制量」來降低雇主讓勞工加班的意願,另外為了防止雇主違規,也會加強罰則與勞檢、徹底落實。

(中國時報)
--
台大癌症研究涉造假 科技部調查

台大生化所教授郭明良的癌症研究新發現成果,日前獲刊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外界質疑內容照片有不當利用,事後郭明良撤稿,也宣布辭去台大教職以示負責。科技部昨日表示,已介入調查此案,同步要求台大提出說明,如有違反學術倫理,一定會依相關規定處分,好提升研究人員對學術自律與倫理的自我要求。

郭明良及研究團隊日前成功解開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如何調控大腸癌幹細胞分化能力的機制,提出新的治療方向,成果刊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但論文遭網站pubpeer質疑,研究團隊將同一張影像,截取成不同部分,進行不同次的量測數據分析比較,且都得出結論,代表實驗數據可能有造假的問題。事後郭明良主動撤稿,也宣布辭去台大教職以示負責。

科技部表示,為釐清相關情事,以正視聽,已展開學術倫理審查程序,並於昨日函請台灣大學提出說明,假如經查明此事有違反「科技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之情事,必會依相關規定處分,好提升研究人員對學術自律與學術倫理的自我要求,造成各界紛擾深感遺憾。

科技部也提到,部裡持續推動學術倫理規範的建立,訂有「科技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科技部對學術倫理的聲明」及「科技部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每年也舉辦多場學術倫理相關之宣導說明會,今年9月更召開全國學門召集人聯合會議,10月也舉行北、中、南、東四場科技部業務說明會,並加強宣導,推廣學術倫理教育,協助研究人員與執行單位了解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的樣態與規範。

(中國時報)

生活

10多站紫爆 昨日空品今年最糟糕

昨天是今年空氣品質最糟的一天,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西半部有十多個測站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達有害的紫爆等級,連台北市萬華昨傍晚也紫爆。今天空氣品質也不良,雖未若昨天糟,但有呼吸道疾病或哮喘民眾、老人、兒童等應防範,避免劇烈戶外活動或配戴口罩。

今天空品也不佳

環保署監資處說,從前晚開始,中南部幾乎是無風狀態,空氣汙染物持續累積,致細懸浮微粒濃度持續上升,預計今天才會 慢慢改善。

台中從前晚開始空氣品質就惡化,不少市民外出觀賞超級滿月,卻被灰濛濛霧霾嚇跑,紛紛PO出微型測站測出如「葡萄串」圖案的監測結果,提醒親友千萬別外出;北部地區昨愈晚空氣也愈差。

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昨凌晨三時到六時則降載六十四萬瓩,但因空汙未減緩,經市政協調,台電預計今再度啟動離峰時段友善降載機制,降載量也為六十四萬瓩。台中環保局說,昨也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包括加強稽查工廠、營建工地揚塵逸散、道路洗掃街等。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國際

川普:先驅逐300萬移民 豪宅霸氣受訪「總統年薪 只領1美元」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勝選後,在前天播出的首度媒體專訪中,呼籲支持者停止騷擾穆斯林與拉丁裔等少數族群,但明言明年元月上任後將驅逐300萬名有犯罪紀錄的非法移民。此外,他誓言入主白宮後,將只領取象徵性1美元(約32元台幣)年薪。

川普(Donald Trump)上周五在紐約市川普大樓的豪宅中,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主持人史塔爾專訪,暢談各種議題與選舉支票兌現,節目前天播出。
競選期間抨擊非法移民不餘遺力的川普,首度明確點出打算驅逐的非法移民人數,「把有犯罪紀錄者、幫派成員與毒販,人數可能200萬、甚至達300萬,踢出美國或關起來。」美國約1200萬名沒紀錄的非法移民,多來自墨西哥。

美墨間蓋高牆圍籬
川普重申要在美墨邊界蓋堅固高牆的核心政見,但坦言部分區段「可能只是圍籬」。他透露移民議題是他跟同黨的眾議院議長萊恩討論的3大優先政策之一,另二項為撤銷即將卸任的歐巴馬政府醫療保險改革,及減稅與簡化稅法法案。
但專訪播出後,美聯社質疑川普強硬約束移民的計劃鬆動。墨國外交部前天稱已啟動作業,要求駐美當地外交人員做好準備,因應屆時領事館可能湧現尋求協助的驅逐潮。

籲勿騷擾少數族群
經營房產起家的川普霸氣稱,上任後將放棄美國總統年薪40萬美元(約1280萬元台幣),「我將不支薪,只會依法象徵性支領1美元。」
川普也直言將推動右翼議題,誓言任命反對墮胎和支持擁槍權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他迴避說明自己是否支持婚姻平權,但稱不會推翻同性婚姻合法化,「這是法律,在最高法院已定案。這我能接受」。
史塔爾指出,川普的支持者騷擾非裔與拉丁裔、穆斯林與同志,川普稱「聽到很難過」,他呼籲支持者停止騷擾少數族群。身為政治素人,許多美國人擔心他無法管好國家,川普信心喊話:「別害怕,我們將讓國家回復正軌。」然而全美各地的反川普示威潮仍未停歇,紐約、洛杉磯和賓州前天各有約千人,上街要求川普走人。

32億豪宅氣派奢華
川普常在推特大放厥詞,他承諾之後推文「會非常克制」。當天一同受訪的妻子瑪蓮妮亞透露,她總提醒先生推文太過火,但他很少採納,最後只依自己心意行事。川普4名成年子女任其競選幕僚,表現尤其出色的長女伊凡卡直言將致力提倡女性權益,但不會進川普政府任職。這次專訪也讓人一窺川普價值約32億元台幣的豪宅,設計靈感仿效法國凡爾賽宮,大門鑲金又鑲鑽,家具及用品大多是精品,盡顯氣派奢華。

【報你知】美墨邊界 走私猖獗
美國南部(加州、亞利桑納州、新墨西哥州及德州)與墨西哥接壤的邊界長達3145公里,有毒販在邊界挖地道走私毒品,每年約100萬人非法進入美國,8成是墨西哥人。美國根據《2006年安全圍牆法》,在邊界多處蓋圍牆,大多是鐵絲網圍籬、柵欄或水泥厚板,總長約1078公里,造價約768億台幣。川普大選期間拋出將蓋高牆,總長1610公里,並要墨西哥付築牆費,估興建費約8000億台幣。

擁500企業 恐難利益迴避

美財經雜誌《富比士》估川普身家約1184億台幣,根據聯邦選舉委員會資料,川普持有逾500家企業股份,事業涵蓋飯店、高爾夫球場、不動產等產業,跟加拿大、印度、以色列等多國有生意往來,就任總統後恐有利益衝突問題。

交棒子女仍難避嫌
先前的美國總統都將事業交付秘密信託,迴避利益衝突,但川普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有錢總統,事業如何處理受關注。他的重要幕僚、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前天指,美國法律沒規定總統及副總統不得開公司,但他後來告訴美國廣播公司(ABC),「為國家好,大家不想每次都質疑他的決策,川普應退出公司經營。」
但朱利安尼認為川普子女不應受限,「這樣會害他的子女失業,他們必須開新公司,又會製造出新的問題。」但布希政府的法律顧問潘特認為,川普將公司交給子女仍無法避嫌,因川普仍是老闆。國會議員法律顧問葛羅斯說:「這對川普也不公平,因為他每次為了公眾利益做決定,都會被懷疑是為了私利。」
朱利安尼也說:「我不認為川普當總統是為了自肥。如果他只想變更有錢,就不會出來選總統了。」

(蘋果日報)
--
川普︰上任後驅逐300萬非法移民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選後首度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六十分鐘」專訪,談及上任後將如何兌現競選期間所提出的政見。其中,在推動移民政策和保守議程上,將維持強硬作風,包括計畫立即將總數可能多達三百萬的非法移民驅逐出境或關進大牢;對於同性婚姻、美墨邊界築牆等主張,則轉趨溫和。此外,川普也透過節目安撫對其執政有疑慮的民眾,並承諾會將美國帶往正確方向。

甫拿下總統大選勝利的川普,近日除了積極研擬新政府人事任命,也首度接受「六十分鐘」主持人斯塔赫爾(Lesley Stahl)專訪。該集節目已於十三日播出,有別於競選期間尖嘴薄舌的說話方式,川普在受訪過程中表現出穩重且溫和的姿態,試圖在打贏這場被形容為史上最醜陋的選戰後,重新向全美所有選民「自我介紹」,並且向社會大眾傳達,他已做好準備承擔總統大任。

政策方面,川普首先表示,將維持驅逐境內非法移民的承諾,將人數可能多達二至三百萬的罪犯、有犯罪紀錄者、幫派份子和毒販趕出美國,或將他們監禁起來。而在談及其他數百萬名非法工作移民者的命運時,川普並未把話說死,僅表示要先確保邊境安全,並待有關措施正常化後,才會開始討論誰是「壞人」。對於在美、墨兩國邊界築牆的主張,川普重申築牆勢在必行,但接受「在部分地區以柵欄取代,部分地區則圍牆較為合適」。

其次,川普上任後有權任命終身制的一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他在專訪中再次強調,未來提名的人選將是「擁護生命權派」,以貫徹他反對墮胎的理念。同時,該名法官也將支持保障人民擁槍權的美國憲法第二條修正案。不過,對於選前曾揚言透過任命大法官推翻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說法,川普則改口說,同性婚姻已在最高法院「定案」(settled),他接受此一裁決,未來也不會翻案。

對同性婚姻 姿態放軟

另一方面,過去曾多次針對少數族裔發表爭議性言論的川普,在聽聞近期穆斯林、西語裔等少數族裔遭他人騷擾、侮辱的現象後表示,他對相關報導感到「難過不已」,呼籲惹是生非的民眾「停止這種行為」。川普認為,目前在街頭進行反川普示威者「不了解我」。當主持人告知川普,有許多人對他即將執政感到憂心,川普向全國民眾喊話,「不用害怕」,他與團隊會讓國家重返常軌。川普還說,上任後會放棄支領四十萬美元(約一千三百萬台幣)的年薪,僅象徵性地領取一美元。

(自由時報)
--
圍牆+柵欄 川普保證:美墨必蓋邊牆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十三日重申他的強硬移民政策,包括加強邊界安全、遣返無證移民罪犯和在美墨邊境建造圍牆。他向支持者保證,將立刻遣返三百萬移民罪犯,美墨邊界的圍牆一定要建,但結構將是部分為圍牆,部分為柵欄。川普表示,建圍牆是建築業,他很在行。

川普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專訪時說:「移民罪犯和有犯罪紀錄的人,包括幫派分子和毒販,在美國可能多達兩百萬甚至是三百萬,我們要把他們遣返和抓起來關進監獄。」

川普說,沒有犯罪紀錄的無證移民是「好人」,在邊界安全得到保證和移民執法步入正軌後,「我們就會決定如何處置這些好人」。

在被問及是否準備執行建牆計畫時,川普表示「是的」,但他沒有像競選時多次表示的那樣,將在邊界建造一個高大和漂亮的圍牆,而是部分地段是圍牆,部分地區是柵欄。

川普推文嗆紐時 「爛又不正確」

川普日前承諾克制在推特發文,以免爭議,十三日卻推文抨擊紐約時報,指該報報導他的總統選戰「寫得很爛又很不正確」。華盛頓郵報幫紐時說話,諷刺川普已當選總統但言論仍像是總統候選人。

川普推文寫道:「紐時因為報導『川普現象』寫得太差,而且極度不公,流失了成千上萬訂戶。」

對此紐時發表聲明表示:「大選日以來,我們的數位訂戶大增,增幅是往常的三倍。」

川普另一則推文寫道:「紐時致函訂戶,為有關我的報導寫得太糟道歉。我懷疑它未來會否改變?」川普指的是紐時發行人沙茲柏格和總編輯巴奎特十一日致讀者的公開信,這封信中雖自省「川普的非典型特色是否導致我們和其他媒體低估了美國民眾對川普的支持」,如同承認紐時低估了川普,但並未道歉,反而堅稱紐時報導選舉「靈活且有創意」,今後將繼續「無畏」、「不偏」報導新聞,並感謝訂戶支持。華郵說,川普宣稱紐時道歉,是曲解文意。

之後,川普再次針對紐時有關他對核武立場的報導大力抨擊,他推文說:「紐時今天指出,川普相信『更多國家應該取得核武』,這些記者真不誠實,我從來沒有說過這話。」

不過,美國多家媒體指出,今年三月川普在電視轉播的里民大會中說:「許多國家如中國、巴基斯坦、俄羅斯都已經有核武,北韓都有了核武,難道不希望日本也擁有核武?」

他今年三月接受紐時電話訪談提到美國協防日本問題,也表示「如果日本擁有核武,我不認為那對我們是壞事」。

紐時公開信反省 「低估了川普」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當初對他看走眼並窮追猛打的美國主流媒體該如何調適?從美國媒體龍頭紐約時報的選後反應可以看出端倪。紐時強調未來將堅持不偏不倚和無所畏懼的報導原則,也反省檢討媒體精英是否與美國廣大的民眾脫節。

川普當選後,紐約時報發行人沙茲伯格和總編輯巴奎特十一日發表致讀者的公開信,沙茲伯格也對社內新聞工作人員發了一封信。

對讀者的公開信提到「川普徹底的非典型特色,是否導致我們和其他媒體低估了美國選民對川普的支持?」這如同承認紐時低估了川普。

沙茲伯格在給社內同仁的信中,以紐時已故老闆、他的外曾祖父奧茲的辦報宗旨期勉大家:報導新聞時,無所畏懼亦無所偏袒。

沙茲伯格肯定紐時一向無所畏懼,不管誰當總統,但他也特別提醒未來將以不偏袒的原則報導川普政府,公正報導他的政策和施政項目。

沙茲伯格在信中說:「我們將檢視華府圈內和圈外,探討激怒紅色(共和黨)和藍色(民主黨)美國的憤怒根源。如果許多人民不再理解彼此,讓我們擔起詮釋和解釋職責。」

紐時專欄作家羅滕柏格(Jim Rutenberg)八月寫道,大多數紐時記者把川普看成「不正常和有潛在危險的候選人」,因此無法公正報導。這篇文章引起有關紐時報導不公的廣泛討論。

紐時總編輯巴奎特選後承認看走眼,他說:「我們在跑選舉行程時必須做得更好,走入這個國家,與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交談,尤其是總部設在紐約的新聞媒體,時時提醒我們自己,紐約不是真實的世界。」

大選開票後,紐時的公眾編輯麗莎.史佩德寫道:「當紐約時報開始自省,我希望編輯群將認真思考紐時鮮少報導的另一半個美國。」

美證管會主席宣布提早下台 方便川普放鬆管制華爾街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主席懷特14日宣布,她將在任期尚有兩年之際下台,讓總統當選人川普得以決定要如何重塑華爾街。

負責規範華爾街和金融市場的證管會,是歐巴馬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約束大銀行、防範納稅人再度紓困金融業的重點機構。證管會已推動更強力監管避險基金和其他資產管理人,也以法規限制大銀行不能再輕易承作高風險交易。

懷特是前任聯邦檢察官,以嚴肅作風聞名,過去三年試圖強化證管會的執法,迫使更多企業認罪並提起多起訴訟。但部分民主黨人對她仍有批評,抱怨證管會做得還不夠多。

川普已表明會放寬管制,包括解除2010年的金融監管改革法。

(聯合報)
--
川普再放話:主政將驅逐300萬罪犯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訪問時說,他打算在入主白宮之後,將300萬名「罪犯」驅逐出境,而他承諾在美國與墨西哥邊界建造的高牆,其中有一部分將是圍籬。

這是川普在選後首次接受訪問,CBS於美東時間13日晚間7時(台灣時間14日早上8時)播出。他說:「我們打算將為數可能高達300萬的犯罪、幫派分子與毒販驅逐出境。」川普曾說,他會把1100萬名無證移民與「犯罪的外國人」驅逐出境,同時以「非常人道的方式」驅逐非法居留的家庭。這些無證移民多為西語裔。

川普說,沒有犯罪紀錄的無證移民是「很好的人」,不過他未說明打算如何對待他們。他說:「邊界安全,一切正常後,我們就會決定如何處置這些好人。在此之前,我們必須確保邊界安全。」川普在選戰中說,部分墨西哥移民是「強暴犯」、「犯罪分子」,非法移民「成群」越界潛入美國。

川普修改在美墨邊界建造高牆的競選承諾,表示部分區段將架設圍籬。他說:「然而在特定區段,圍牆更適合。我對建造很在行。部分區段可能出現圍籬。」

美國已經具備逮捕、拘留並驅逐非法移民的龐大基礎設施。過去八年,總統歐巴馬驅逐逾250萬名非法移民,人數超越歷任總統,同時增加一倍以上邊界巡邏警力,強化監控。美墨邊界全長3000多公里,部分區段已經架設圍籬。

大批移民美東時間13日在紐約曼哈坦、舊金山、聖路易、費城、丹佛遊行,抗議川普有關非法移民的談話。民眾12日也在紐約、洛杉磯、底特律、明尼亞波利遊行,表達相同的訴求,同時譴責川普針對穆斯林發表的仇恨言論,以及有關女性的粗鄙談話;當日有200多人聚集在華府國會大廈前的階梯,高喊「川普不是我的總統」、「不要川普、不要三K黨、不要法西斯美國」。

(聯合晚報)
--
歐巴馬:川普很務實 現實也不容他極端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表示,他認為總統當選人川普是個務實者,等明年1月20日就職後,現實會讓他快就得調整競選期間的言辭和態度。

路透社報導,歐巴馬在白宮的記者會中,表示口無遮欄的川普(Donald Trump),未來就職後將無法再像競選時般大話說盡。歐巴馬也冷靜客觀地給川普建言,用字遣詞務必謹慎,避免競選期間的犀利言詞。

歐巴馬說:「這間辦公室有辦法讓人清醒,他那些競選時的觀點或立場與現實格格不入,很快就會發現得調整,因為現實總有辦法向世人展現威力。」

川普與歐巴馬上週曾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準備展開政權交接。歐巴馬今天表示,他相信川普就任後會是個務實者,不會以其意識型態為國家帶來麻煩。

對於川普任命右翼活躍人士巴農(Stephen Bannon)出任首席策士與資深顧問,歐巴馬婉拒表達意見,只說他自己不會做這樣的任命。

法新社報導,歐巴馬表示,上週在白宮會面時就已告訴川普,競選時的言行會使市場流失、不利大眾觀點,像是驅逐上百萬移民、撕毀與北約、日本間的共同防衛、打破伊朗核子計畫及因應氣候變遷的全球協議等,絕非如說大話般那麼簡單。

歐巴馬還透露,川普已表達出「對北約的承諾」,看樣子應會有別於他競選時的相關態度。

川普施政優先要務 驅逐3百萬非法移民

共和黨籍的川普今天在當選美國總統後的首次電視訪問中列出未來優先政務。他說,就任後計畫立即將總數可能多達300萬的非法移民驅逐出境或關進大牢。

至於他競選時在政見中承諾將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築牆一事,他今天說,其中部分地區可能改用圍籬。

法新社報導,川普(Donald Trump)自從8日令人震驚的勝選後,說話語調似乎已見緩和。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在電視訪問中談到移民問題時表示,他優先要做的是把那些他列為危險或有犯罪紀錄的200萬到300萬移民驅逐出境。

相較於他最初的立場,川普的態度有了轉變。他當初曾說,要將總數約1100萬非法移民都逐出美國。

紐時並報導,川普說,非法移民若不犯罪,就是「很了不起的人」,日後邊境安全確保後,他就會決定如何處置這些人。

不過,川普今天電視訪問中澄清,他仍打算大力掃蕩非法移民,其中有犯罪紀錄的將是打擊重點。

川普說:「我們要做的是打擊罪犯、有犯罪紀錄者、幫派分子以及毒販,這樣的人很多,可能有200萬人,甚至多達300萬人,我們要把他們趕出我們的國家,或是把他們關起來。」

他還表示,他會信守在美國與墨西哥邊界建造高牆的承諾,但也表示,這道高牆有些地方可能是圍籬。

專家估計,約有1100萬外籍民眾在美國非法定居,其中許多來自中南美洲,且已旅居美國很長時間。

川普對於非法移民的立場,與眾議院議長萊恩(Pual Ryan) 截然不同。萊恩今天表示,川普政府將把重心放在確保邊境安全,而非逮捕移民。

萊恩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們沒有成立驅逐部隊的計畫。川普沒打算那麼做。」

(中央社)
--
川普選後首次電視專訪 驅逐三百萬非法移民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表示,明年1月入主白宮後,將把200-300萬有犯罪紀錄的非法移民驅逐出境。此外,他承諾在美國與墨西哥邊界興建高牆,只不過有一部分高牆不是磚造結構,而是鐵絲網圍籬。從驅逐人數大幅縮水、圍牆變圍籬、乃至放棄成立非法移民驅逐大隊,在在可看出川普選前選後差很大。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13日播出川普在選後首次電視專訪。他強調,為了信守選前承諾,將把有刑事犯罪紀錄、黑幫成員、毒販等非法移民驅逐出境,人數可能約200萬-300萬。但這人數遠低於他當初宣稱的1100萬,為此記者進一步追問,川普只好說,等邊界恢復安全,以及一切回復正常時,移民局官員便會「下定決心」,處理剩下的人。

不僅下修非法移民遣返人數,川普也修正在美墨邊界建造高牆的競選承諾。他說,圍牆不一定全是磚牆結構,部分區段可以是鐵絲網圍籬,他說:「我會接受有些地方是圍籬,但有些地方較適合圍牆。我對建設很在行。」

反對大肆遣返非法移民的國會眾議院議長萊恩立刻附和川普的說法。他還進一步表示,不會有「遣返部隊」。

川普靠民粹語言與標榜反移民當選,選後連日來已引發許多美國民眾上街示威。他在訪談中告訴示威群眾毋需為他的當選而害怕,他會努力讓國家回到正軌。不過他認定街頭示威是一些職業示威者在煽動。

他也對選後全美發生歧視、恐嚇少數族裔事件表示「難過」。他說:「如果有用,在此我要對著鏡頭說:給我住手。」

針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職缺,川普說,他提名的人選會支持限制墮胎,以及支持憲法賦予人民擁槍權的人。此外,川普也表示,他無意推翻在美已合法化的同性婚姻。

(中國時報)
--
川普當家 美經濟、通膨看增

《華爾街日報》最新調查指出,川普入主白宮將開啟美國經濟新紀元,他上台後料兌現減稅、擴大基建等競選支票,發揮可觀的財政刺激效果下,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通膨和利率可望全面走揚。但川普高舉保護主義大旗掀起的貿易戰,恐成危及經濟的最大風險。

中央佛羅里達大學經濟競爭力研究所所長史耐斯(Sean Snaith)指出,政權更迭料可「使美國經濟脫離低空飛過、低成長的軌道」。

《華爾街日報》這份最新月度調查,反映出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受訪者普遍上調成長預估。鑑於川普執政後財政刺激效果將浮現,經濟學家看好美國明年成長率2.2%,2018年為2.3%,高於過去12個月的估值1.5%。

通膨率方面,受訪經濟學家預估明年可達2.2%,2018年升溫至2.4%。若預言成真,將是自2007~2009經濟衰退前以來,通膨率首度升達2%之上。

從本月9~11日訪問57位經濟專家的調查看來,美國2017和2018年的GDP成長率、通膨率、利率全面看升,略高於10月、也就是大選前的調查結果。

經濟學家大多相信,川普提倡的減稅只要不伴隨減支,應能在短期內刺激經濟成長。增加基建支出將大大鼓勵建築業擴大聘雇,其效應可望外溢到其他產業。

不過多數經濟學家不忘提醒,他們的預估只是暫時性。宏利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葛林(Megan Greene)說:「誰要是告訴你,他們完全清楚川普總統主政會發生什麼事,可能是在唬你。」

葛林指出,川普或許會將緊縮貿易或移民政策,列為施政優先要務,但這恐給經濟帶來立即性傷害。川普主打的減稅及加強基礎建設計畫雖備受期待,然還得過國會這一關,須花較長時間推動落實。

這份選後調查另顯示,65%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最可能導致美國經濟偏離成長軌道的因素,是白宮決策錯誤,最大的失策就是掀起貿易戰,43%受訪者將此視為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

川普救不活煤礦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選前曾承諾要讓「煤礦業100%復甦」,但問題是用煤最兇的燃煤電廠在全美已關閉數百座,還有更多燃煤電廠即將關閉,即便川普信誓旦旦,過去最便宜的燃料燃煤已被汽油取代,清淨能源的趨勢也難以扭轉。

在近幾年間,美國最大公營事業公司之一的美國電力公司(AEP)已將所屬的燃煤電廠接連出售或關閉約一半左右,執行長阿金斯(Nick Akins)直接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煤礦業都不可能起死回生。

儘管川普提出將重新放寬排碳限制,此舉仍不足以恢復燃煤的市佔率,阿金斯指出,「經濟朝向清淨能源前進,投資人也不斷施壓要我們降低排碳量,我不認為這個方向會改變。」

燃油電廠(火力發電的其中一種)不僅建造時間短、營運成本低、發電效率高,排碳量也比燃煤低,加上美國原油供應仍源源不絕,汽油的價格自2008年以來暴跌60%,比燃煤更為廉價。

以美國目前最新Duke Energy在北卡羅萊納州建設的燃煤電廠來說,建於2012年至今已面臨更新的必要:因應燃料價格變化,Duke將其改為燃煤與燃油可二者擇一。

自2005年起,Duke公司的燃煤電力產出佔比從58%銳減至2015年的35%,因此該公司在過去5年間已關閉40座燃煤電廠,並預期燃煤發電佔比至2030年時將降至23%。

(工商時報)
--
川普與共和黨 在這些議題有分歧

川普在競選時與共和黨主流派不睦,政策相左,但他當選後,雙方試圖尋找共同點,目前在歐記健保、邊界安全和稅制改革上立場一致,但在移民遣返、邊界圍牆、貿易政策、基礎設施開支和國會議員任期限制上,仍存分歧。

川普認為應立即展開遣返,把200到300萬移民罪犯、幫派成員和毒販趕出美國。但眾院議長萊恩認為,國會不準備建立一支遣返部隊,川普也不會建立。

川普表示,美墨邊界的部分地段必須建圍牆,但眾院多數黨領袖麥卡錫認為,如果一定要建牆,部分地段可以是虛擬牆,由電子設備和無人機監控。

邊界的地形不同,建牆要根據環境而定,重要的是保護邊界。川普表示要重新談判貿易協定,但萊恩認為,在貿易協定和如何增強美國工人與產品的競爭力上,應有比重新談判貿易協定更好的處理辦法。

(世界日報)
--
7.8強震 紐西蘭路斷房毀像鬼城 上千名遊客受困 出動直升機救人

紐西蘭南島昨凌晨發生規模7.8強震,引發小型海嘯,之後有數百起餘震,造成至少2死、多起土石流、橋崩路斷、房屋損毀。受創最重的賞鯨小鎮凱庫拉聯外交通中斷,上千名遊客受困。總理凱伊(John Key)估計重建費用須數十億紐幣。經查,無國人傷亡消息傳出。

我觀光局表示,經向外交部查證,無國人傷亡訊息,統計主要辦理紐西蘭旅遊的旅行社出團情況,國人有18團470人正在當地旅遊,領隊回報團員均平安。

凱庫拉受創最重
發生在昨凌晨零時02分的強震,原因尚不明,有專家指是接連發生兩起地震,但也有專家指尚無法論斷,共持續約2分鐘。震央位在基督城東北偏北91公里處,震源約23公里深。
距震央200公里的首都威靈頓,深夜也感受到強烈搖晃,民眾經歷了一個無眠夜,當局要求民眾勿外出,白天街頭也空無一人,幾成鬼城,市府人員忙著評估建築受損程度。一名民眾說,天搖地動時,感覺像「住在熟睡的龍身上,而它醒來了」,持續餘震的感覺「像身處大海上的大遊輪上,不斷搖晃」。
不少偏遠地區道路受阻,昨有強風豪雨更增加搜救難度,並恐導致更多土石流。受創最重的南島濱海小鎮凱庫拉(Kaikoura)約僅2000人口,頗受外國背包客喜愛;有老房子坍塌「如一疊紙牌」,造成1人喪命,2人獲救。強震導致火車鐵軌斷裂,大規模土石流封堵所有聯外公路。當局準備出動軍用直升機和一艘海軍軍艦前往救出受困的上千名遊客和數以百計村民。總理凱伊自空中巡視,備感震撼,表示重建工作至少需時數月。

大停電酪農遭殃
凱庫拉已進入緊急狀態,至少6名重傷者已由直升機撤出。新華社報導,近百名陸客受困凱庫拉,中國領事館昨已租直升機撤出一部分人。
紐西蘭最大乳品商恆天然(Fonterra)表示,由於大規模停電,許多酪農的乳品無法冰存須丟棄,生產將受影響。紐西蘭位於太平洋火環帶,每年約有1.5萬起地震,強震勾起民眾對2011年基督城大地震的傷痛記憶,當時地震規模雖僅6.3,但奪走185條人命。

紐西蘭強震位置圖
紐西蘭南島周一凌晨發生規模7.8強烈地震,造成2人死亡,引發多起土石流、多處公路、橋樑、建築物毀損。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61115/LN13/LN13_006.jpg

紐西蘭地震Q&A
Q.此次地震原因為何?
A.確切原因尚未能釐清,但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指,此地震與「斜滑逆斷層」有關,紐西蘭南島大部分區域所屬的澳洲板塊,與紐西蘭南島北部及北島所同屬的太平洋板塊,在相互推擠過程中不斷累積能量,等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便發生滑動釋放能量。
Q.這是一次還是兩次地震?
A.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高夫表示還很難說。據悉,兩個斷層相互作用處為「隱沒帶」,且會帶來劇烈地震,但USGS透露,此次地震非隱沒作用造成。然而因板塊邊界有非常複雜的結構,此次地震有可能是由超過一個斷層所引發。
Q.大家在討論的「土壤液化」是什麼?
A.地震後威靈頓沿岸等海埔新生地出現強震後土壤液化狀態,因地震時的震動不只將土層震鬆,更造成原本在深層土壤的水分被擠壓到表層。而被浸潤、震盪過的表層土壤失去以往能承載道路與建築物的張力,出現流沙,或是地上建物塌陷等情況。

(蘋果日報)
--
山崩地裂 紐西蘭強震2死

紐西蘭南島十四日發生芮氏規模七.八強震,之後出現數百次餘震,並引發海嘯,目前已有兩人死亡、多人受傷,不排除傷亡人數還會上升,估計財物損失至少二十億紐幣(約四百五十八億台幣)。這是紐西蘭有史以來最強的地震之一。

這次強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午夜十二時二分,震央位於南島基督城北方九十公里處,當地小鎮凱庫拉(Kaikoura)是著名的賞鯨旅遊景點,約有兩千居民,震後供水和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大規模毀壞。

當局於震後發出海嘯警報,數以萬計的居民在半夜驚醒,逃往較高地點避難,隨後紅十字會派員前往援救,但小鎮道路中斷,難以通行,加上電話線路損壞,幾乎與外界隔絕,增添搶救難度。

為此,紐西蘭民防部宣布,凱庫拉進入緊急狀態。當地約有一千兩百名遊客受困。警方表示,有一人死在鎮上,另一人則在滑雪勝地罹難。六名重傷患已由空運送往就醫。有十六名筏夫和六名划船人士失蹤,但後來宣告平安。

紐西蘭「地質與核子科學研究所」(GNS Science)首席科學家巴羅曼(Kelvin Barrowman)指出,這起地震似乎更像兩起地震,它們發生的時間非常接近。澳洲資深地震學家賈克沙(Dan Jaksa)則表示,希望這不是更強地震來臨時的前兆,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紐西蘭首都威靈頓也因地震侵襲,旅館疏散數百名旅客到街上避難,市民深感焦慮,因為當地有數條斷層線。

(自由時報)
--
震央深又在郊區 紐國強震至少2死

紐西蘭南島基督城附近十三日午夜遭強震襲擊,引發走山和小海嘯,道路震出蜿蜒的巨大裂縫,迄今造成兩人死亡,估計死亡人數還會增加。由於十四日強烈餘震持續不斷,且大小餘震多達數百次,居民雖疲憊不堪,仍是神經緊繃;為走避海嘯,疏散到高地的居民,更是漏夜未睡,露天擠在一起等待天明。

此次強震為芮氏規模七點八,規模雖比二○一一年基督城的規模六點三強震大得多,震災與死傷人數卻少得多。二○一一年強震造成一百八十五人死亡。專家指出,此次震央在南島沿海城鎮凱庫拉附近,震源深度廿三公里,屬於震源較深地震,而二○一一年強震,震源深度僅離地表四公里,屬於淺源地震。

另外,凱庫拉鎮位於基督城和首都威靈頓之間,屬於偏遠鄉下地區,整區僅有數個零星小鎮,總人口數千人。二○一一年地震就發生在基督城下方,距離許多大型建築所在的市中心極近,因此傷亡慘重。此外,二○一一年地震屬於強大的高頻能量釋放,持續時間不到十秒,此次的強震震源較深,且屬於低頻能量,亦即地震能量在較長時間,約兩分鐘內緩緩獲得釋放。

儘管災情不比二○一一年,在連續的強烈餘震下,南島克雷倫斯河的水壩出現裂縫,目前壩體開始滲漏,巨大洪水直撲下游。當局已緊急呼籲,要居民立即前往高地避難。

紐西蘭總理凱伊表示,地震可能造成逾廿億紐西蘭元(約新台幣四百五十八億元)損失。凱伊十四日下午搭直升機視察凱庫拉鎮災情時,可看到下方的走山因餘震而再度揚起塵土。望著受創慘重的凱庫拉,凱伊說:「慘透了,需要好幾個月復原。」

兩名死者一人死在凱庫拉鎮,一名百歲老嫗和媳婦在倒塌的瓦礫堆中獲救,但她的兒子不幸罹難,倒塌的「艾姆斯家園」是當地知名的歷史古老建築;另一名死者死於附近的滑雪度假勝地。

離震央逾兩百公里的威靈頓以及基督城十三日午夜也感到地動天搖。威靈頓居民、七十二的席蒙生說,他從未見過如此強烈的地震。他形容「眼前所有的景象都在搖晃,劇烈地東搖西擺,搖晃中還可聽見建築物裂開的聲音,相當可怕,也讓人不安。」

救難人員正努力進入凱庫拉救災,此地唯一的聯外道路因走山而中斷,目前出動直升機疏散居民,當地居民仍無電可用。

(聯合報)
--
紐西蘭擬派直升機和軍艦 救出受困民眾

紐西蘭發生的強震切斷濱海城鎮開科拉(Kaikoura)對外交通,當局正計畫派軍用直升機和軍艦救出困在開科拉的約1000名遊客和數百名居民。

美聯社報導,有約2000名居民的開科拉是廣受遊客歡迎的觀光勝地,當地有賞鯨活動和美麗的山景。但強震癱瘓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民眾要離開當地也不容易。

紐西蘭聯合部隊代理指揮官韋柏(Darryn Webb)告訴美聯社:「基本上開科拉交通全部遭阻斷,與外界隔絕。有迫切支援這座城鎮的需要,因為它無法自給自足了。」

韋柏說,軍隊計畫明天出動4架NH90直升機,將受困者救出城,每架直升機一次可以載18人左右。他說,今晚有艘軍艦也離開奧克蘭,若天氣允許的話,可以載數百人離開災區。

韋柏還說:「我們會盡快救出受困者和他們的財物。」

紐西蘭強震山崩地裂 3牛倖存困孤島

紐西蘭今晨發生大地震,固然在城市地區造成嚴重災害,最駭人的嚴重破壞景像則出現在最偏遠地區,受害的包括3頭牛,牠們在山崩地裂時逃過一劫,但受困宛如孤島的草地。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次規模7.8強力地震不只造成主要道路斷裂,也將紐西蘭著名的山區震得支離破碎。

這次的地震威力之強,甚至讓1處山腰完全崩塌,只留小片的草地,宛如孤懸海上的小島,困在上面的幾頭牛茫然失措。

1段令人難以置信的空拍畫面顯示,3頭牛無助地站在山腰崩塌後剩下的狹小島狀土坡上。

這些牛幸運地站在1塊結實的土地上,未隨周圍崩塌的土地陷落,驚險逃過一劫。牠們後來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不少網友留言關心牠們的命運,希望牠們能迅速獲救。

澳洲9News電視台報導,受困的是2頭母牛和1頭小牛,事發地點在接近震央的沿海城鎮開科拉(Kaikoura)附近。

紐西蘭各地出現大範圍山崩,目前尚無明確的家畜死亡數字。

當地出現大規模走山,主要幹道遭土石掩埋,車輛與救護車完全無法進入現場。

強震侵襲紐西蘭 居民:聽到建築物裂開

規模7.8大地震今天凌晨強襲紐西蘭,造成至少2人死亡,促使當局發布海嘯警告,讓數千人疏散到高地避難,救難人員也倉促趕往震央救援。

路透社報導,震央位於南島基督城(Christchurch)東北91公里,緊急應變小組接獲人員傷亡及建築物倒塌的通報後,隨即搭乘直升機前往救災。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超市架上許多商品都被震得掉落滿地,飯店住戶也逃到室外停車場,裹著毛毯避難。

在威靈頓,居民紛紛前往能鳥瞰威靈頓的維多利亞山(Mount Victoria)高地避難,導致交通阻塞。大約100人暫於外形特殊的「蜂巢」國會大廈紮營避難,若干兒童也睡在地板或板凳上。

35歲的德國遊客布拉辛斯基(Agatha Blasinski)原本在威靈頓一處青年旅館睡覺,但強震搖醒了她,「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穿著睡衣來到國會」。

威靈頓居民、72歲的席蒙生(Kevin Simonsen)說,他從未經歷過如此強烈的地震。

他告訴法新社「眼前景象都在搖動,猛烈搖晃著,它就這麼搖阿搖,你可以聽見建築物裂開的聲音,相當可怕,也讓人感到不安。」

奧克蘭大學地震工程師艾伍德(Ken Elwood)說:「如果地震發生在大白天,後果可能更不一樣,人們在家中安全許多,房屋可能會有受損,但它們對人們比較安全,這肯定值得慶幸的事。」

(中央社)
--
紐西蘭7.8強震 千名遊客受困

紐西蘭南島14日凌晨發生芮氏規模7.8的大地震,造成至少2人死亡。震央附近郊區小鎮不僅聯外道路中斷、房屋倒塌,居民無水無電,也無法透過電話與外界聯繫。由於東岸地區一度出現高2公尺的大浪,當局發布海嘯警戒,要求沿岸民眾撤離。

本次強震震央位於南島最大城基督城東北部93公里處,震源深度為23公里。長達3分鐘的主震過後,不少民眾為躲避海嘯而逃往高處,大家依偎在一起,害怕得整夜無法成眠。14日又有數百次餘震,最大的餘震達6.2,當地民眾鎮日處在餘悸未消的緊張情緒中。

鄰近震央、坎特伯雷區東北部的熱門賞鯨勝地凱庫拉(Kaikoura)1名居民因房屋倒塌逃生不及而罹難,還有數人輕傷,另有1人在滑雪勝地萊佛德山(Mt. Lyford)遇難。凱庫拉聯外道路因山崩而中斷,許多基礎設施在震災中損壞,道路出現巨大裂縫,自來水供水及汙水系統也遭破壞,一度中斷的電力則於14日晚間恢復供應。約有1000名遊客受困當地,當局已派出1艘軍艦協助疏運。

凱庫拉居民湯普森表示,這座2000人的小鎮對外聯繫完全中斷,居民沒電可用,也無法打電話聯繫親友。湯普森的妻子也說,「強震造成窗戶爆裂,鄰居的煙囪不見了,滿地都是碎裂物。」強震發生後,湯普森的妻子開車搭載93歲的鄰居和1名遊客開往較高的地方避難,3人整晚都無法闔眼,「大家都非常、非常累,又很擔心自己的財產家當。」

位於北島南端的紐國首都威靈頓距離震央超過200公里,但也明顯感受到強震威力。許多窗戶碎裂、物品從架子上掉落,飯店緊急疏散數百名遊客,數十名旅客只能在國會大廈內暫時棲身。

本次地震讓紐國居民回想起5年前的2月22日,基督城也曾遭規模6.3的強震重創,造成185人喪生,經濟損失估計達250億美元(約台幣7990億元)。本次地震規模更大,但因震央較深,且位於人煙稀少的郊區,故損失較上次少。

(中國時報)
--
印度醫院拒收舊鈔 害早產兒夭折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突然為了打擊逃漏稅,上周二宣布原有的1000及500盧比大鈔(約474及237元台幣)全都作廢,要逼民眾把藏在家裡的鈔票全都拿出來換新鈔,引發民怨,甚至傳出醫院拒收舊鈔,導致早產兒未獲救治因而夭折的悲劇。

提款機大多停用
印度政府宣布,這波換新鈔活動已回收3兆盧比(約1.4兆台幣)舊鈔。但多數提款機因不支援新鈔停用,人們被迫在銀行排隊5小時換新鈔,甚至有民眾排到體力不支死亡。儘管政府說醫院可收舊鈔,但政令未徹底傳達,導致孟買一家醫院拒收家屬拿出的500盧比舊鈔,早產嬰兒未能獲得治療喪命。
即使領到新鈔,民眾也發現店家根本沒錢可找,變成有錢沒地方花的窘境。
莫迪承認換新鈔造成人民痛苦,但他昨天強調:「苦日子只會持續50天。拜託,就給我50天,12月30日之後,我向你們保證,印度會是大家希望的樣子。」
地方政府是這波換新鈔政策最大受益戶,德里市政府因允許民眾用舊鈔繳地產稅,財庫進帳4000萬盧比(約2040萬台幣),有不少民眾為了消耗手上的舊鈔,乖乖繳稅。

(蘋果日報)
--
創先例 朴槿惠最快今遭偵訊 權力可能移交總理 閨蜜料本周起訴

南韓總統朴槿惠因「閨蜜」崔順實干政醜聞,最快今天就會成為南韓首位在任內遭到檢方偵訊之元首,被逼下台的壓力持續飆漲。南韓檢方傳出逐步收網,昨天又偵訊朴槿惠的兩名心腹,預計本周將正式起訴「閨蜜」崔順實。朴能否力挽狂瀾,本周將是關鍵。

韓聯社報導,曾為朴槿惠心腹的青瓦台前國政宣傳秘書安豐根和前總務秘書李載晚,昨以關係人身分接受檢方偵訊,以釐清是否涉嫌洩露總統演講稿等機密給崔順實,及扮演朴崔之橋梁等。報導指,檢方懷疑兩人包庇崔順實、深度介入「閨蜜門」,隨案情發展,兩人亦可能會被轉為犯罪嫌疑人。

議員批朴「是嫌犯」
另外,針對檢方前天宣布要求朴槿惠以關係人身分接受直接訊問,南韓反對黨70名議員昨召開聯合記者會,要求檢方以犯罪嫌疑人身分偵訊朴,「這是一起引發百萬人走上街頭的醜聞,她不是其中證人,而是核心嫌犯。」
同時國會執政黨和反對黨議員也協議,將指派獨立檢察官調查「閨蜜門」,調查團隊將由60名檢察官和其他調查人員組成,在120天內清查相關指控。這項跨黨派協議預計可在本周四院會上通過。
朴槿惠(右)原定今與最大在野黨黨魁秋美愛(左)見面,但對方昨卻取消會面。韓聯社

在野黨魁取消會面
《朝鮮日報》指,朴的總統路已越走越窄,反對黨立場已從願意讓朴「跛腳」走完任期,轉變為要求她下台。
青瓦台前天宣布,將按《憲法》第71條規定,探討總統許可權代理體制,也就是由國會指定總理人選,總統在將全部權力轉交給總理之後退居二線。
報導引述執政黨消息指,這是目前唯一方法,「要總統立刻自行辭職看來不可行;而在法律上當總統違法行為不明確的情況下,費時漫長的彈劾也不理想。」
朴槿惠原定今單獨與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秋美愛見面。不過,昨臨時傳出秋美愛限於黨內壓力,已撤回與朴見面的計劃。

兩度道歉未解民怨
外界預期,朴將在本周發表醜聞爆發後第3次公開談話,以挽回頹勢,但她先前兩次公開道歉均無法化解民怨。
另外,閨蜜門的案外案,即朴槿惠在世越號沉船事故時神秘失聯7小時到底做了什麼,最近再度成為話題。被媒體點名當時可能替朴進行外科手術的金姓教授,昨透過媒體否認,表示舅舅和小學同學均遭船難,自己哪有精力去替朴動刀,「簡直胡說八道。」

因「閨蜜門」遭查人員
◎青瓦台前國政宣傳秘書安豐根
◎青瓦台前總務秘書李載晚
遭傳喚以釐清是否介入洩露總統演講稿文件、充當朴崔之間的橋梁
◎青瓦台前政策調整首席秘書安鐘範
涉嫌聯手崔順實,強迫大企業捐款以成立基金會而遭查,已被緊急逮捕
◎青瓦台前附屬秘書鄭虎成
涉嫌洩露國政機密檔案給崔順實而遭傳喚調查並被逮捕

(蘋果日報)
--
「閨密門」延燒 南韓命運看這周

南韓總統朴槿惠因「閨密門」事件引發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她不但恐成首位在任遭檢方調查的南韓總統,反對黨議員也打算以醜聞對她提出彈劾。朝鮮日報十四日頭版以「國家命運就看這一周」為題,報導本周對朴槿惠和南韓政治圈而言,將是為挽救危機做出決定和選擇的最後機會。

朝鮮日報報導,南韓檢方計劃本周內對朴槿惠做直接調查,並起訴其閨密崔順實。由於南韓民眾預計十九日發動新一波遊行抗議,朴槿惠將在本周以「第三輪對國民談話」等形式再次表明立場。若朴槿惠和政壇這次仍無解決方案,南韓將陷入更大混亂。

朴槿惠原定十五日會見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秋美愛,但秋美愛十四日晚間迫於黨內壓力,取消會面。在共同民主黨全體國會議員會議上,多數意見認為,此時與朴槿惠會談,跟要求總統下台的民意背道而馳,而且也會打破在野陣營的合作氛圍。青瓦台幕僚對此表示遺憾。

朴槿惠辦公室十三日回應民眾遊行時說,她抱著「沉重的心情」聽見了民眾聲音,並表示她在試著達成總統職責,和讓政府事務回歸軌道,暗示了她傾向留任。

南韓明知大學研究員、政治評論家李鍾訓(音譯)說:「我們看到民眾平靜又異常冰冷地表達怒火,這比一九八○年代爭取民主的火爆示威還可怕,我認為她該認真考慮辭職,否則接下來的示威會變得瘋狂。」

據朝鮮日報報導,南韓總統府青瓦台十三日發布,將按憲法第七十一條探討總統權限代理體制,將權限轉給總理,總統退居二線。

報導引述執政黨核心人士的話說:「目前只能在不違憲前提下,尋找國民接受的總統退居二線方法。總統自行辭職就各方面而言並不可行,在(總統的)法律上違法行為不明確情況下,也不適合需時漫長的『彈劾』。」

(聯合報)
--
朴槿惠陷入「政治癱瘓」困境

「閨密門」醜聞纏身的南韓總統朴槿惠已陷入「政治癱瘓」的困境,專家指出,朴瑾惠已無其他選擇,只能屈服於民眾的要求而放棄權力,不管是自行辭職、還是接受彈劾。

韓國時報報導,這場醜聞已剝奪了朴瑾惠的總統職權、以及人民對她的信心。南韓民眾12日發動百萬人街頭遊行,要求朴槿惠下台。青瓦台13日表示,朴瑾惠「正視」這場遊行,但未說明要如何安撫民眾的憤怒。

Moa議程戰略公司政治分析師尹太坤(音譯)說:「從青瓦台對人民抗爭的回應來看,朴槿惠顯然沒做好克服當前政治挑戰的準備。青瓦台面對這場政治風暴時的束手無策,證明她將無法在剩餘任期正常履行職責。」

事實上,自朴槿惠10月25日首次道歉以來,她就已無法履行總統職責。這場醜聞也已讓朴槿惠的支持率降至5%。Hangil研究公司主管洪亨植(音譯)指出,南韓前總統金泳三在支持率掉到個位數時,就面臨權力真空困境,如今朴瑾惠也陷入相同處境。

(經濟日報)
--
韓媒:韓國國家命運就看這一週

南韓媒體今天報導,對於總統朴槿惠與政治圈而言,本週將是為挽救危機局面,作出決定與選擇的最後機會。

南韓「朝鮮日報」今天在頭版以「國家命運就看這一週」為標題,配上一張夜間鳥瞰光化門被燭光集會群眾包圍的照片,作出前述報導。

報導說,檢方計畫本週內對朴槿惠直接進行調查,並起訴朴槿惠的親信崔順實。民眾預計19日舉行新一輪遊行抗議。有鑒於此,朴槿惠將在本週以「第3輪對國民談話」等形式再次表明立場。這一次如果總統與政治圈仍拿不出解決方案,南韓政局與社會將再一次陷入更大的混亂當中。

據報導,南韓總統府青瓦台昨天發布,將按照憲法第71條探討總統權限代理體制。由總統公布權限轉讓方針,國會方面根據方針指定國務總理人選,將權限轉移給總理後,總統將退居二線。

青瓦台內部在與政治界以及專家商討之後,有可能在本週內根據討論結果,公布相關的權限轉讓方針。

報導引述執政黨圈核心人士說,「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只能在不違反憲法的前提下,尋找能夠讓國民接受的使總統退居二線的方法」,「總統立刻自行辭職的方案,就各方面而言並不可行;而在法律上(總統的)違法行為不明確的情況下,需時漫長的『彈劾』也並非合適的選擇。」

(中央社)
--
東歐兩國選出親俄總統

東歐去年受到敘利亞內戰難民潮強烈衝擊,引起社會深刻疑歐心理,並重省恢復、修復與俄國關係,如此心理反映在十三日東歐摩爾多瓦(Moldova)與保加利亞十三日同日舉行的總統大選。歐盟成員國保加利亞由「社會黨」(Socialist)候選人、前空軍司令雷傑夫(Rumen Radev)勝出,摩爾多瓦則是「社會黨」(Socialist)候選人多東勝出。

保加利亞為內閣制,但任期五年的總統是政治領袖。即將卸任的「公民歐洲發展黨」(GERB)總統普列夫內利埃夫(Rosen Plevneliev),支持歐盟對烏克蘭主權的立場,不承認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並實施對俄國貿易制裁。中間偏右的「公民歐洲發展黨」選舉失利,該黨總理波瑞索夫(Boyko Borisov)十三日請辭,內閣陷入真空,雷傑夫上任後第一要務便是明年年初提早改選國會,產生新總理。

公民歐洲發展黨選舉失利,蓋洛普國際民調主任希米歐諾夫(Parvan Simeonov)表示,「保國結果是(對現狀)明顯的抗議投票」。保國近年肅貪成效不彰,遲遲無法擺脫二○○七年成為歐盟成員以來所得最低國狀態,一三年還出現少有的包圍政府大樓示威,另加去年湧入數以千計難民,震動社會秩序。

雷傑夫的主要政見,包括確保國境不再被難民湧入,以及恢復支持歐盟而中斷的俄國貿易關係。雷傑夫在勝選演說中表示,除解除對俄國貿易禁令,他會積極尋求與俄國對話機會,以「減少(因站在西方陣營)雙方形成對抗的風險」。

在摩爾多瓦,社會黨候選人多東獲五成五選票,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親歐盟對手、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桑杜(Maia Sandu)。夾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間的摩爾多瓦,一三年與歐盟簽訂貿易協議,俄國因此對摩爾多瓦最倚重的葡萄酒出口貿易制裁。多東曾於○六至○九年間擔任財政部長,一直堅持恢復與俄關係,認為加入俄國主導、一四年成立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才是振興歐陸最貧窮國家的方向。

多東當選當日即前往俄國訪問,企圖修復與俄國關係。他在勝選演說中強調,要終結掠奪國民財富的寡頭政治,也必須結束與俄國對立,「我們不要不穩定、我們不要對抗。」

(自由時報)
--
不只川普親俄 東歐中歐也颳親俄風

保加利亞總理波瑞索夫13日宣布辭職,因為他所屬「公民歐洲發展黨」候選人在同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敗於反對黨「社會黨」支持的親俄候選人雷得夫。同日舉行總統大選的摩爾多瓦,親俄候選人道頓得票也遙遙領先,篤定勝出。

大西洋那邊,選前聲稱要改善美俄關係、選後自稱收到俄國總統普亭「漂亮」賀函的川普入主白宮,大西洋這邊,疑歐風颳遍東歐與中歐。觀察家指出,長久在莫斯科與歐盟之間走鋼索的保加利亞,可能改變現任政府的立場,從此偏向俄國。

保加利亞大選出口民調顯示空軍司令雷得夫得票接近60%,而公民歐洲發展黨對候選人只得35%之後,波瑞索夫表示「結果清楚顯示執政聯盟不再擁有多數民意」,他將在「明天或後天」辭職。

雷得夫主張歐盟取消為烏克蘭問題而對俄國實施的制裁,並且時而針對歐盟與北大西洋公司組織(NATO)說些曖昧言論,還稱讚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有心尋求增加和俄國對話」,分析家認為他上台將加強俄保關係。

在摩爾多瓦,13日總統大選選票開出逾60%以後,社會黨籍的道頓得票率57.25%,親歐對手桑杜42.75%。

這是一場要選民在西向和東進之間擇一的選舉,因為兩位候選人對國家前途的立場南轅北轍,道頓呼籲向東加深對俄關係,促進對俄貿易,桑杜主張往西偏向歐洲。

(聯合報)
--
保加利亞總統大選 親俄派勝

保加利亞總理波瑞索夫13日宣布辭職,因為他所屬「公民歐洲發展黨」候選人在同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敗於反對黨「社會黨」支持的親俄候選人雷得夫。同日舉行總統大選的摩爾多瓦,親俄候選人道頓得票也遙遙領先,篤定勝出。

大西洋那邊,選前聲稱要改善美俄關係、選後自稱收到俄國總統普亭「漂亮」賀函的川普入主白宮,大西洋這邊,疑歐風颳遍東歐與中歐。觀察家指出,長久在莫斯科與歐盟之間走鋼索的保加利亞,可能改變現任政府的立場,從此偏向俄國。

保加利亞大選出口民調顯示空軍司令雷得夫得票接近60%,而公民歐洲發展黨對候選人只得35%之後,波瑞索夫表示「結果清楚顯示執政聯盟不再擁有多數民意」,他將在「明天或後天」辭職。

雷得夫主張歐盟取消為烏克蘭問題而對俄國實施的制裁,並且時而針對歐盟與北大西洋公司組織(NATO)說些曖昧言論,還稱讚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有心尋求增加和俄國對話」,分析家認為他上台將加強俄保關係。

在摩爾多瓦,13日總統大選選票開出逾60%以後,社會黨籍的道頓得票率57.25%,親歐對手桑杜42.75%。

這是一場要選民在西向和東進之間擇一的選舉,因為兩位候選人對國家前途的立場南轅北轍,道頓呼籲向東加深對俄關係,促進對俄貿易,桑杜主張往西偏向歐洲。

(聯合晚報)
--
疑歐蔓延 東歐2國轉親俄

東歐國家保加利亞及摩爾多瓦13日分別舉行總統大選。保加利亞親俄羅斯的反對派候選人雷德夫(Rumen Radev)得票接近60%,勝選在望,總理波瑞索夫(Boyko Borisov)已宣布請辭。摩爾多瓦親俄候選人多東(Igor Dodon)也以逾五成的得票率遙遙領先其他對手,篤定勝出。這意味著俄羅斯在東歐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對積極東擴的歐盟和北約造成沉重打擊。

出口民調顯示,保加利亞社會黨力挺的前空軍司令、政治素人雷德夫囊括將近60%選票,執政的公民歐洲發展黨(GERB)候選人、前國會議長查奇瓦(Tsetska Tsacheva)得票率只有35%。波瑞索夫13日傍晚表示,將於「明天或後天提出辭呈」,這將使保加利亞政局重回不穩定,並可能在明年春天提前舉行大選。

「星期日衛報」分析認為,保加利亞總理波瑞索夫肅貪無力,以及不少人民希望恢復與俄貿易,是雷德夫獲支持的原因。

雷德夫主張反移民、親俄羅斯,他承諾當選後會讓保加利亞留在歐盟,但強調「親歐不一定代表反俄」。他曾呼籲歐盟停止制裁俄國,以及採務實態度調查俄國吞併克里米亞有否違反國際法。

與此同時,摩爾多瓦1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第二回合投票已開出超過98%的選票,社會黨候選人多東獲得54%支持;他的親西方對手、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桑杜(Maia Sandu)獲得46%的選民支持。多東已發表勝選聲明。

多東一直呼籲加強與俄關係,他所屬的社會黨也希望廢除前年與歐盟簽訂的貿易協議,並加入俄國領導的歐亞關稅同盟。摩爾多瓦過去七年一直尋求加入歐盟,多東上任後,與歐盟融合的步伐料將踩剎車。

(世界日報)
--
印度廢大鈔 4天收回444億美元

印度政府上週無預警廢大鈔,財政部週日聲明指出,前四天收到3兆盧比(444億美元)存款;另外,ATM每日提款限額提高到2500盧比、銀行提領現金每週上限則提高到2.4萬盧比。

印度上週為阻止偽幣流動、打擊運往海外的非法黑金,無預警宣布廢止500盧比(約8美元)和1000盧比大鈔(約15美元),提款機前湧現排隊人潮,但因提款機還無法提供新版500盧比及2000盧比的鈔票,提款十分困難引發民怨。

印度財政部表示,提高民眾在提款機的每日提領限額,從先前的2000盧比提高到2500盧比;同時,在銀行提領現金方面,也取消了的每日1萬盧比限額,每週限額從2萬盧比提高到2.4萬盧比。財政部指出,截至週日下午5點為止,在4天之內印度銀行系統已處理了約1.8億筆交易。

彭博報導指出,鈔票短缺已傷害到當地企業,全印度車輛運輸工會(All India Motor Transport Congress)秘書長Naveen Kumar Gupta表示,目前約有60%的卡車車隊因現金短缺而滯留在高速公路上,他表示,「因為每日提領限額太低,導致無法提供司機伙食等日常的基本需求」。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表示,他理解民眾的痛苦,但強調這是打擊貪腐和逃漏稅的重要一步,希望民眾再忍受50天的痛苦,支持這項措施。

銀行在上週末全國各地開放之後,補充資金的壓力逐漸加大。對此,印度政府表示,已經在努力,確保銀行可提供所有面額的鈔票。印度央行(RBI)則對民眾表示,不要過度焦慮,避免反覆到銀行提領或囤積現金。

印度財政部經濟事務局長達斯(Shaktikanta Das)週一於記者會上表示,公立醫院、加油站及其他公用事業部門,接受舊鈔的時間已延長到11月24日。

(自由時報)
--
印度廢大額舊鈔 銀行存款湧現

印度廢止大額舊鈔後的前四天,銀行共已收取三兆盧比(四百四十四億美元)存款,提領或兌換舊鈔的金額已達五千億盧比。當局並決定每日與每周提款機取款上限分別調高至兩千五百盧比、兩萬四千盧比。

(聯合報)
--
連三年破紀錄 今年又是史上最熱年

全球暖化程度日益嚴重,根據今年前九個月的氣溫數據,科學家幾乎篤定二○一六年將打破全球最熱年份紀錄。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九月平均氣溫比前工業時代高出攝氏一點二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今年剩下時間的氣溫仍將高到足以超越去年創下的紀錄。

聖嬰現象固然帶來影響,但二氧化碳的排放依然是推升氣溫最重要的因素。

二○一六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今年初發布,目的是為了向現在正於摩洛哥開會、努力推動巴黎氣候協定的談判人員提供忠告。

聲明中表示,今年截至九月為止的氣溫,較一九六一至一九九○年期間平均值高了攝氏零點八八度。去年全球氣溫也比該期間高出攝氏零點七七度。

雖然今年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初步分析十月的氣溫數據後發現,今年高溫紀錄非常可能會超越去年水準,連續三年打破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又是史上最熱一年,又是新的紀錄。我們二○一五年看到的高溫紀錄料將被二○一六年擊敗。」

塔拉斯指出,俄羅斯境內部分北極地區的氣溫較長期平均值高出攝氏六到七度,而在俄國、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西北部境內其他北極和北極以南地區的氣溫,也較平均值至少高出攝氏三度。

這份報告也凸顯其他長期氣候變遷指標也在打破紀錄的事實。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在二○一六年持續呈現上升態勢。

(聯合報)
--
聯合國:2016極可能成為有紀錄來最熱1年

聯合國今天表示,2016年「極有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警告假如無法遏止全球暖化的速度,恐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說,2016年全球均溫極有可能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攝氏1.2度,意味紀錄上17個最熱的年份,有16個出現在本世紀。

聯合國成員國同意將全球溫度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甚至在攝氏1.5度以內,以避免氣候變遷最壞的情況。這項新紀錄意味全球溫度升幅已超過所訂定目標一半。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在聲明中說:「另一個年度,另一項紀錄。2016年高溫極有可能超越2015年的紀錄。」

今年頭幾個月氣溫因聖嬰現象(El Nino)飆高,但當聖嬰現象消失時,氣溫仍居高不下。

聲明說,在俄羅斯北極地帶部分地區,氣溫較長期平均溫度高出攝氏6至7度。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部和俄羅斯其他地區的北極和亞北極地帶,則比均溫高出至少攝氏3度。

WMO公布這份報告之際,正在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ch)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已邁入第2週,這是自去年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氣候會議,達成巴黎協定以來的第1場聯合國氣候會議。

馬拉喀什氣候會議旨在商定落實巴黎協定計畫和目標的規章,盼能藉由減少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來遏止全球暖化。

(中央社)
--
(聯合報)
--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
--
全球碳排連3年不增 仍無法遏暖化

各國科學家在14日發表的「全球碳預算」報告中指出,各國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已連續三年接近持平,這「非常有益」,但仍不足以遏止危險的全球暖化。

報告說,2015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平,大約363億噸,今年預估可能微增0.2%。主持這項研究的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教授柯琳.雷奎爾表示:「經濟強勁成長期間,碳排放連續三年幾無增加的成果前所未見。」

2004至2013年,全球碳排放快速增加,年均增幅約2.3%,2014年降至0.7%,中國大陸減少煤炭消耗是主因之一。雷奎爾說:「這有助於因應氣候變遷,然而還不夠。」

報告說,全球碳排放必須降至持平以下,才可能達到均溫增幅限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兩度以下的目標;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必須減少0.9%。

報告指出,大氣溫室氣體含量持續增加,去年達到破紀錄的230億噸,今年可能達到250億噸。1870年至今,人類製造2.075兆噸二氧化碳,僅去年就增加400億噸。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近年因為空氣汙染嚴重等因素而快速減少煤炭的消耗;2005至2014年的碳排放平均每年增加5.3%,2015年減少0.7%,今年預估減少0.5%。規模居次的美國去年減少2.6%,明年預估減少1.7%。

各國代表即將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集會,以推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具體落實方案。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曾經揚言「取消」巴黎氣候協定,以致馬拉喀什高峰會蒙上陰影。許多人士認為,川普主政後的美國很可能放棄原有目標,進而有礙全球性減少碳排的目標。

(聯合晚報)
--
俄國防部證實戰機墜地中海 飛行員生還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證實,俄國米格29K戰鬥機試圖降落到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上將號」時,墜入敘利亞外的地中海,但飛行員生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報導,墜機時間目前不明。俄國海軍一支艦隊12日抵達敘利亞外海,包括蘇聯時期建造的「庫茲涅佐夫上將號」(AdmiralKuznetsov)。俄國一直在敘利亞衝突中支援敘國政府軍。

這支俄國艦隊上個月展開航行,從北海(NorthSea)離開,繞過英國沿岸邊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英國國防部官員密切關注艦隊動向。

法新社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對俄國媒體發表聲明說,這架米格29K戰鬥機在距航艦若干公里時,因「技術失誤」墜毀。

機上飛行員彈射逃生,後被救起送到艦上。國際傳真社(Interfax)引述聲明說:「這名飛行員的健康無礙,正準備執行任務。」

俄羅斯國防部並未說明事故發生時間,只表示失事軍機當時正參與飛行訓練。國防部強調,儘管發生事故,航艦上的戰機仍持續起飛。

(中央社)

健康

聽力損傷年輕化 助聽器矯正 避憂鬱失智風險

重聽非老年人專利,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陳錦國指出,一般人的聽力在45歲以後因老化逐漸下滑,但門診不乏許多年輕個案,因不正確的用耳方式,例如長時間在吵雜環境下戴耳機、音樂開太大聲導致聽力下滑,甚至無法恢復正常聽力水準;聽力學博士連孟如表示,及早接受檢查矯正,可避免因聽力下滑與外界溝通不良,增加失智、憂鬱等風險的機會。

據研究指出,聽損年長者的智力受損比例較聽力正常者高出4成,且聽損者平均在意識聽損後的第7年才開始使用助聽器,但第8年智力就可能開始衰退。不僅是年長者,陳錦國醫師提到,像是長時間在吵雜環境下如在工地、工廠工作、聽音樂等,或是有慢性疾病的個案都是損傷聽力的危險因子,若自覺耳朵常有嗡嗡聲、耳鳴就應及早就醫,聽力師會進一步利用儀器,觀察受損程度,協助配戴助聽器矯正,以免因聽力受損影響人際交流,對情緒、大腦功能也有傷害。

【先了解】易溝通困難
當出現近距離(約1公尺)溝通時,聽不太到對方聲音(大約只能聽到70分貝以上的聲音)、下意識狀態調高手機鈴聲、或電視音量等症狀時,就代表可能有聽力損傷的狀況,而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聽力損傷缺乏及早治療,對智力與情緒影響極大。

多不良習慣
除了戴耳機聽音樂入睡,若是在吵雜的環境中戴耳機,為了聽得更清楚,把音量調得更大聲,容易對耳朵造成更大的傷害,最常見的兩種情境就是騎機車時及運動時戴著耳機,長時間就容易影響聽力,甚至導致聽覺受損,且無法恢復只能倚賴助聽器矯正。

【這樣做】先就醫檢查
當自覺聽覺出現狀況,應就醫檢查,耳鼻喉科醫師會先排除耳道感染、耳屎堆積等因素,再進一步到聽力檢查室觀察聽力受損情形,連孟如說,噪音會影響耳朵內的毛細胞,又分為外毛細胞與內毛細胞,當細胞受損減少,就會降低聽力,經完整檢查後,會評估是否需要使用聽覺輔具。

助聽器矯正
聽力損傷可使用助聽器矯正,聽損者及早使用,有助穩定大腦認知功能,現在多以數位助聽器為主,可以精準收音排除噪音,加上設計舒適隱密,還可結合手機控制相當方便,配戴便利性高,不過價格也隨功能性而從數千元到幾十萬元都有,可依個人需求多與聽力師討論選擇。

【專家說】
聽力的下降與生活中的氧化因子較多也有關係,像是抽菸者、常睡眠不規律的人,可能也會提前在45歲以前就出現聽力下降的狀況,建議平常生活要保持規律,若聽覺異常應盡快就醫檢查。
由於台灣氣候潮濕,助聽器約每3~6個月就要回廠追蹤保養,使用者要多注意在聆聽上的狀況以供調整,另外,對於聽力損傷的年長者,購買助聽器時也有社會福利補助可供申請,應多加利用。

(蘋果日報)
--
排尿困難怎麼辦?/謝卿宏(台北中山醫院、台南璟馨婦幼醫院婦產科醫師)

能夠順暢地解小便,是一種福氣,門診中,看到兩位60多歲的婦女,主訴都是完全無法解小便,兩人每天都活在痛苦絕望深淵。

甲患者在台南,3年前做完「尿失禁與骨盆重建網膜手術」後,就發現無法解小便和大便,後來大便是靠中藥排空;就醫時帶著已裝兩年多從小腹插入膀胱的造口管和尿袋。

乙患者住台北,兩年前跌倒腿受傷手術後就無法解小便,就醫時的情況是兩年來每隔6至8小時自我間歇性導尿一次,每次都導出600-800CC的尿。

內診時,甲患者的陰道前後壁都有一條帶狀物緊壓著尿道和直腸,也有骨盆腔二級鬆弛;乙患者除有萎縮性陰道炎之外,其餘都正常。

在尿液常規檢查排除泌尿道感染後,兩人都接著安排膀胱功能檢查,報告都是完全無法解小便,而甲還有尿失禁。

甲因有膀胱腹部瘻管的疑慮與尿失禁,就先安排解開直腸前的網膜,術後患者大便改善甚多。

對於甲患者無法解尿的問題,商量後的治療計畫依序是:先自我膀胱訓練與做解尿日記,安排做膀胱鏡檢查,再依據評估結果,拔除放了兩年多的膀胱造口管,並做膀胱腹部瘻管的閉合。

最後,視恢復狀況,再擇日做傳統尿失禁與骨盆重建手術,順便解開陰道前壁尿道下面的網膜。

由於甲患者對於膀胱問題的治療很猶豫,至今一年多來仍然帶著造口管和尿袋。

乙患者先安排在門診做3次尿道擴張,並且嚴格遵守每小時均勻慢慢地喝水150CC與2、3小時就自我導尿一次,以避免膀胱過度膨脹而繼續壓迫傷害膀胱內神經。

接著就在門診施行膀胱造口手術,讓膀胱持續休息,術後兩週膀胱竟然慢慢恢復脹的感覺,解尿的功能也逐漸由解5CC增加到160CC,再配合2次或3次解尿的訓練,餘尿也由450CC漸減為50-90CC,術後兩個月,膀胱奇蹟地恢復功能而拔除造口管,生活驟然由黑白變彩色。

有解尿困難時,除了要找出潛在的病因外,在防治感染時,一定要讓膀胱休息,以避免膀胱過度膨脹而受損,尤其要避免造成惡性循環,更要在適當時機用膀胱造口術做膀胱訓練。

對於原來沒有解尿困難的患者,若在術後發生解尿困難,一定要排除阻塞性的原因,以免惡化成「不可逆」,甚至危及腎臟功能。

(自由時報)
--
車禍後斜視 竟是腦神經麻痺

一場車禍,造成65歲薛先生眼睛內斜視合併複視,看東西會出現「雙影」,用餐常看得到菜卻夾不到,倒開水也常因為倒不準而發生杯裡沒水但桌上滿是水的情況,走路或爬樓梯更不時絆倒,完全不敢騎車或開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直到就醫接受手術後,終於成功改善問題,眼中影像清晰不少,不再有雙影困擾。

去年12月,薛先生因為車禍造成頭部外傷,出現頭暈、頭痛,伴隨左眼內斜視合併複視,經檢查發現是60到70個稜鏡角的大角度內斜視,兩眼均無法往外側轉動,診斷為頭部外傷造成雙側第六對腦神經麻痺所引起。

收治他的台南市立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琳煜表示,頭部外傷造成第六對腦神經麻痺,若是單側性約72%會在6個月內自行恢復,若是雙側性則僅約12%會自行恢復,因此通常建議患者先觀察6個月,若6個月後斜視及複視仍未恢復,才考慮手術治療。

王琳煜指出,一般案例多為單眼30到40個稜鏡角的斜視,但薛先生屬於大角度的斜視,在門診追蹤約6個月,斜視及複視仍未改善,於是安排開刀矯正,採用左眼上、下直肌部分移位手術與兩眼內直肌放鬆手術,術後第一天眼球就恢復部分轉動功能,且看前方不再有複視,大幅改善生活品質與外觀。

王琳煜說,一般而言,小孩本身有一種抑制單眼視覺的能力,較不會有永久性複視,因此斜視併發複視的情況,較容易發生在成人身上,建議萬一發現自己有複視現象,可以試著把其中一眼遮起來,若複視因為遮一眼而消失,可能就是斜視造成的複視,應儘速就醫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自由時報)
--
家庭主婦飽受二手菸害 突呼吸衰竭罹患肺阻塞

罹患肺阻塞(COPD)並非嗜菸者專利,不吸菸也會得病。一名50多歲家庭主婦從小到大飽受菸害,父親、丈夫加上兒子都抽菸,平常走路會喘也不以為意,直到某天突然呼吸衰竭掛急診搶救,比直接抽菸的丈夫更早罹病,險些喪命。

明天是「世界COPD日」,曾經抽菸近38年的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老牌演員孫越,今出席衛福部國健署主辦「遠離COPD,戒菸就對了!」記者會,以COPD病人身分呼籲抽菸者戒菸,並教導民眾外出常帶口罩、多喝水遠離二手菸。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說,COPD位居全球死因第三位,在台灣,40歲以上成年人盛行率6%至10%,一年超過5000人因COPD死亡,且在臨床每10名病人中,就有9名因抽菸得病,其餘1名為吸入二手菸。

余忠仁說,有些病人從不抽菸卻長期飽受菸害之苦,一旦急性發作症狀比抽菸者更明顯,或者因為職業關係吸入細小的懸浮微粒、生物燃料等,且若過去曾罹患結核病,得到COPD的機會也較高。

但無論是抽菸或不抽菸,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院區院長林慶雄說,因COPD隨年齡增長症狀緩慢進行,高達8到9成早期患者未能被診斷,一旦得病恐伴隨心血管疾病、骨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提醒40歲以上吸菸者、具家族病史應定期檢查、及早診斷。

孫越也分享經驗,一當知道得病雖然已經戒菸,但疾病糾纏一輩子,每年肺部反覆感染、高燒多次送醫和住院,今年也已多次住院,提醒戒菸遠離菸害保護自己與身旁親友。

但走在路上,二手菸時常無處不在,林慶雄說,雖然戴口罩無法完全預防,但至少有2到3成保護效果,或者如果肺功能較佳的人,經過吸菸人身旁可憋氣快速走過,但居家環境難防,仍需說服家人戒菸。

(聯合報)
--
國一男生痔瘡血便?竟是腸道發炎爛掉了

頻拉血便,13歲小男生疑似罹患痔瘡,不好意思告知父母,直到症狀嚴重,才至醫院就醫,不料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腸道長期慢性發炎,如未有妥善治療,未來腸癌風險大增。

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原因為免疫失調及壓力,通常好發在20至40歲年輕族群,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常急著上廁所,卻只拉出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常被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

林敬斌說,與一般人相較,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更高,門診中就有病患在健檢時發現是潰瘍性結腸炎,但未規律服藥,5年後就罹患大腸癌。

林敬斌表示,該名小男生升上國中之後,課業壓力沈重,接著拉血便,原本以為痔瘡,但症狀持續1、2個月,就診才確定潰瘍性結腸炎,現已領有重大傷病卡,必須長期治療。

54歲歐先生也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他8年前出現血便,當時也以為痔瘡,自行擦藥3個多月,未見改善,擔心罹癌,至居家附近醫院做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

檢查發現,歐姓患者約有105公分大腸嚴重發炎,但他也罹患糖尿病,接受類固醇治療時,血糖容易飆高,以致病情惡化,嚴重時,每天必須跑近30趟廁所,不敢外出,連覺都睡不好。

林敬斌表示,傳統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以皮質類固醇為主,用來減少發炎,如果治療不佳,就只能考慮手術切除大腸,現在則有生物製劑,可精準抑制腫瘤壞死因子,減少發炎,並讓腸道潰瘍部分癒合,患者不可輕言放棄。

(聯合報)
--
每逢出國就「嗯」不出來 到底為什麼?

耶誕節、年末連假將至,不少人安排國外旅遊;但開心旅行之餘,不少民眾心生困擾,平常沒有的便祕問題為何旅遊時常發生,腹脹不適影響遊玩興致。醫師表示,出國行程緊湊、壓力大會壓抑副交感神經引起便祕,門診中常見許多病人回國後持續便祕,建議旅遊仍應多喝水、睡眠充足和均衡飲食。

一名28歲輕熟女偶爾便祕,但不影響生活,日前開心到日本旅行一周,卻足足7天沒有排便,回國後腹脹難受就醫,照了X光發現直腸末段累積許多乾硬糞便,即使用力也難排出,灌腸才緩解。

開業診所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解釋,不少民眾跟團旅遊或自由行行程緊湊,短暫換了環境又壓力大,直接影響壓抑副交感神經,降低腸胃蠕動引起便祕,尤其女性腸胃較細更明顯,有時一點便意都沒有,加上夜晚睡眠是副交感神經最活躍之時,一旦睡眠不足或到歐洲、美國等地旅行,出現時差更易便祕。

蕭敦仁說,一天排便3次到3天排便一次皆為正常排便,但若3天排便不到一次、糞便樣態呈短小硬便,而非香蕉狀的平滑條狀,用力解便又感覺排不乾淨就是便祕;有些民眾就算返國便祕仍持續,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任林英欽說,多數民眾返國3到5天會恢復,但有些人會形成短於6個月的慢性便祕。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有些民眾長時間搭飛機,一搭就是10小時以上,機艙環境又乾燥,加上出國少喝水,擔心常上廁所會影響行程因而憋尿,若到歐洲開水又貴,大魚大肉、蔬菜量下降,飲食不均衡便祕跟著來。

李婉萍建議,讓旅遊別經常便秘,早晨空腹可喝500毫升檸檬水、蜂蜜水等滲透壓高的飲品促進腸胃蠕動,在機艙中每小時多喝100毫升開水,或適時補充益生菌助腸胃蠕動。

蕭敦仁說,出國旅遊若3天沒有排便,帶些幫助腸胃蠕動的藥物可救急,但若長期依賴浣腸劑或瀉藥改善症狀,會使得之後不服藥就不會有便意,排便更困難。

●八招出國防便祕
‧出國心情放輕鬆,睡眠應充足
‧練習腹式呼吸
‧歐美國家旅行,把握機會多吃沙拉、優格
‧搭機多喝水,除每公斤體重應喝30毫升水分外,根據飛行時間每小時再補充100毫升
‧補充益生菌
‧早晨空腹喝500毫升檸檬水、蜂蜜水
‧早起或睡前花個20分鐘蹲馬桶培養便意
‧蹲馬桶時按壓下腹部產生便意

(聯合報)
--
水喝多會中毒? 醫師:每天10公升才會

醫生常鼓勵民眾多喝水,但喝太多,會不會所謂「水中毒」?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嘉宏說,水分攝取量依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一般腎功能正常者建議平均攝取水量每日2000毫升,水中毒至少要喝到10公升以上。

黃嘉宏說,正確的水分攝取可維持人體基礎新陳代謝功能,促進體內排毒;但身體若覺得缺乏水分,即使「抗利尿荷爾蒙」全力分泌,也只能將尿液濃縮至每公斤800至1400毫莫耳滲透壓,在正常的新陳代謝下,每天至少要有1000毫升的尿液,才能排除當天所製造的廢棄物。

但到底水要喝多少?黃嘉宏說,一般而言,讓尿液濃度愈稀愈好,也就是顏色愈淡愈好;但如果有心臟,腎臟,肝臟或其它慢性疾病,就得根據疾病本身嚴重程度及相關症狀,做出水份攝取量調整;如出現下肢水腫,就得減少鹽分及水分攝取,有心肺積水,每日要控制在500毫升以內,最好請教醫師再決定是否增減喝水量。

黃嘉宏進一步指出,每天吃的食物內含有很多水分,每人所處環境(溫度、濕度、透氣)、身體活動量、健康情況及食物內容差異很大,沒有標準值;建議口渴想喝水就喝水,甚至可以預防性的多喝水,在正常身體狀況下都會排泄,要達到水中毒(即低滲透壓性低血鈉) ,得每日飲水到10公升以上。

天涼少喝水 腎結石患者增

天氣明顯轉涼,彰化地區各大醫院每天有腎結石急診患者報到,人數跟溫度呈反比,醫師診斷原因都是天涼不口渴,「不想喝水」,導致尿路結石發作。

秀傳醫院急診部近日收治腎結石病患倍增,有時一天4到6人掛急診,年齡從30多歲到80歲,多數半夜到清晨發作,痛得直不起腰。彰化基督教醫院也是每天有腎結石病人掛急診。

74歲林姓婦人左上腹部疼痛,喘不過氣,以為是心肌梗塞前兆,就醫檢查出左腎結石;38歲曹姓男子右側腰痛、噁心想吐,吃腸胃藥無效,求診照X光,是右腎結石作怪。

林婦與曹男都表示,最近幾天涼爽,喝湯、吃水果就不覺得口渴,以為不渴代表身體不缺水,沒再多喝開水等飲料。

急診部主任黃炳文說,現在民眾醫學常識較豐富,夏季盡量喝水解渴,同時避免腎結石,可是天氣涼爽流汗少,很容易忽略補水分,沒足夠尿液排出腎結石。

一般人白天活動較夜間大,有助泌尿道系統排出腎結石,晚上身體平躺睡覺,腎結石易「卡」在輸尿管,黃炳文指出,避免半夜腎結石發作掛急診的方法就是白天多喝水。

彰濱秀傳營養科主任黃紹萱表示,腎結石發生率與遺傳、喝水量有關,不要相信檸檬水之類的偏方,也不必忌吃菠菜、豆腐,只要每天喝水3000cc,每3小時內排尿,即可有效預防發生腎結石。

(聯合報)
--
腿部刺痛像被鳥啄 糖友小心!

一項針對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5國的調查顯示,6成以上糖友不知道糖尿病會導致周邊神經痛(DPNP)。32歲糖友張小姐就是如此,8年前覺得腿部刺痛猶如被鳥啄,連睡覺也會被痛醒,工作無法專心,某次回診告知醫師,才知道是DPNP,經治療才獲得改善。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DPNP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之一,約4成糖友的四肢末端局部組織因此潰瘍壞死,嚴重得面臨截肢。目前臨床評估糖尿病控制以血糖、腎功能及血脂為主要指標,所以病人對DPNP認知較低,也不會主動與醫師討論。

杜思德指出,DPNP造成糖友腿部深處痠痛、刺痛或感覺像燒灼或電擊般疼痛,尤其是夜間或太冷、太熱時,症狀更嚴重。但調查發現,大多數糖友在第一次症狀出現後的1到2年,才會向醫師反映。

杜思德指出,DPNP盛行率可由剛確診為糖尿病時之7.5%,攀升至罹病20年後的45%~60%,其中有9成病人會經歷中度到重度疼痛不適。國內超過5成患者就因此出現睡眠障礙,4成糖友有焦慮症狀。

目前DPNP致病機轉仍不明,沒有根治療法。神經醫學會秘書長李俊泰說,臨床治療上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標,包括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皆有效。除了藥物治療,李俊泰提醒,糖友必須注重足部保護、避免受傷,建議可穿襪子來保暖,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有否異物,適度的運動與充足睡眠,也可減緩神經疼痛。

(聯合報)
--
踩到鐵釘流血竟無感 糖尿病當心併發神經病變

「阿嬤,妳血流成這樣不痛喔?」1名5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婦人,因聽信坊間傳言,習慣赤腳走路來「排毒」,日前光著腳到住家旁操場健走,不慎踩到鐵釘、鮮血直流卻不自知,回家被家人發現才緊急送醫。醫師指出,糖尿病友可能併發神經病變,進而對疼痛、溫度無感,造成傷口感染或燙傷。

收治該患者的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分院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說,國內約有60萬名糖友對疼痛、冷熱無感,原因是糖尿病導致周邊神經病變,引發併發症DPNP(周邊神經痛),常有患者延誤傷口治療,出現感染、下肢潰爛等情形,嚴重者恐面臨截肢。

台灣神經學學會祕書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任李俊泰指出,除了「沒感覺」,DPNP患者也常「異常有感」,局部持續出現刺痛、燒灼、針刺或麻木感,其中以最末梢的神經、也就是腳掌部最明顯。他說,很多人常誤以為是循環不良,實際上是神經出問題,不僅睡不好,泡熱水澡也因失去感覺而常遭到燙傷,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公布一項國內外的DPNP調查,發現超過6成糖友不知道DPNP為糖尿病併發症,且罹患糖尿病愈久、併發的機率愈高;杜思德說,剛確診糖尿病時,DPNP的盛行率約7.5%,確診20年後,盛行率激增至45~60%,可透藥物,來緩解「異常有感」症狀。

上述婦人在送醫後,緊急替已遭感染的傷口進行清創,住院2周後出院,幸運的免去截肢悲劇。杜思德說,據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確診5年後,每年都應接受周邊神經病變檢測,第二型糖友則應每年接受檢測。李俊泰提醒,糖友可透過控制血糖,降低併發DPNP機率,已併發者,更應控制血糖,避免讓感覺「愈來愈不敏感」。為讓更多糖友認識DPNP,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昨啟動「藍襪子活動」,在三總、雙和等全台5家醫院,透過評估協助糖友檢測,完測者可獲藍襪。

(中國時報)

評論

地價稅調整不應積非成是/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近來地價稅調漲風暴持續延燒,各縣市政府紛紛推出因應措施,繼日前宜蘭宣布重新評議地價稅後,桃園擬今年打6折,分年緩漲地價稅。如此作法是否妥當?產生的後遺症為何?

根本關鍵的問題是當前地價稅的調漲是否合理?是否不顧人民的負擔能力,未考慮自用與非自用的公平正義?
地價稅是反映地方建設成果所需付出的代價,也是地方政府公共支出主要財源之一,因此政府努力透過市場交易資訊呈現土地真實價值課徵地價稅是專業能力的展現,應予尊重。遺憾的是過去地價評定一向是財團、地主與民意代表的政治盤算,缺乏專業尊重,令人失望。
近年來因為有了不動產實價登錄的展現,3年一次調整的地價稅才有機會擺脫政治壓力。根據實價登錄資訊,過去3年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幅度遠超過目前地價稅的調整幅度。換言之,當前地價稅只是企圖反映市場變動,這是天經地義的合情合理作為,不應再度被扭曲。

合理反映市場變動
檢視地價稅實際繳交的稅額,1千萬元的土地市價,評定的公告地價不到1百萬元,低於市價的十分之一,然後乘上千分之十的一般非自用住宅或千分之二的自用住宅稅率,實際上只繳納幾千元的地價稅,更別提大部分土地均少於千萬元,地價稅一年大多只有幾百元,比一個月的房屋管理費還低,這和動輒上萬元的汽車持有稅,完全不符應有的比例原則。
再看這次地價稅調整幅度,台北市土地價值最高,也不過平均漲1200元(調幅30.38%),其餘各都皆不超過400元。如此「謙卑」的地價稅竟被有心人士炒作成「不合理」的調漲人民無力負擔,令人無法接受。
過去政府缺乏擔當,未能認真反映市價的變動,造成稅基長期偏低不合理作為,如今想要逐漸朝向合理作為,卻被既得利益者批為「搶錢」、「吸血」,認為過去作為才是合理,明顯「積非成是」!令人感慨。

地方減稅討好民粹
房地產過去幾年囤積炒作嚴重,主要就是房地持有成本太低所致,透過適當合理房地稅,可以避免房地產囤積炒作。然而這卻讓投資炒作者受到壓抑而反彈,也是反對這次調整地價稅的關鍵原因所在。
地價稅已於11月開徵,地方政府受到財團、地主及民意代表的壓力,先前信誓旦旦漸進改革理想,現頗有屈服討好轉彎的傾向,令人擔憂。尤其看到桃園竟向中央提出今年打6折分年緩漲的作法,非常不當,恐成為骨牌效應,各地方政府有樣學樣,紛紛減稅討好民粹。如此不但地價稅制崩盤大亂,政府公信力盡失,更助長既得利益者與房地產的投資炒作,此舉影響嚴重,執政決策者不可不慎。
從前陣子的房屋稅,到最近的地價稅,看到過去政府缺乏積極作為,導致居住正義的稅制改革常常積非成是,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重重,改革相當不易,惟有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堅持與決心,居住正義才能邁步向前!

(蘋果日報)
--
洗錢擴大沒收 才能正本清源/林鈺雄(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刑事法研究會執行長)

近日,立法院逐條審議《洗錢防制法》修正草案,立委意見針鋒相對。此草案與今年7月三讀通過《資恐防制法》的國際背景類似,和其他單純國內法案不同,這兩法案皆有「不得不然」的國際壓力,台灣國會其實沒有什麼「喊價」的空間可言。
因此,儘管利益團體遊說個別立委的傳聞不斷(除首當其衝的金融業外,還有被列為洗錢通報義務的其他特定行業),但結論就是「勢不可擋」!台灣只能且必須徹底修法以符合「國際打擊清洗黑錢財務行動特別組織」(FATF)所列的40項反洗錢國際規範要求,並且在明年拿出貫徹執法的成績單。否則,2018年「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第三輪相互評鑑時,台灣難逃「死當」結果,恐將被APG列為「洗錢高風險國家」的追蹤黑名單,接踵而來的國際金融制裁措施,鋪天蓋地,近乎金融鎖國,恐怕會釀成「超過一百個兆豐金案」的本土金融風暴,無人可以承受。

現行刑法捉襟見肘
值得注意、但我國立法者卻忽略的是,依照國際規範及外國法例,「反洗錢」和「沒收」是一體兩面的規範,後者是前者的主要法律效果,兩者密不可分且相輔相成。參酌先進國家立法例,為貫徹洗錢防制效果,除得予沒收「洗錢本罪」之犯罪所得外,另亦容許所查獲「疑似其他犯罪所得」之沒收(能證明其合法來源者不在此限),於德奧等國稱為「擴大(利得)沒收」。關此,德國刑法及奧地利刑法皆明文規定,犯洗錢罪者得擴大沒收範圍至非本案犯罪所得。
至於英美法例,由於除刑事沒收外,另設「民事沒收」(CF)或「非定罪沒收」(NCBC)制度,沒收範圍本來就遠比歐陸更為廣泛。因此制度雖然有別,但得予沒收的結論,並無不同。附帶一提,為了有效防制洗錢並打擊經濟犯罪,歐盟向各成員國極力推薦採取NCBC制度。
反觀我國,儘管2015年底通過「刑法百年變革」的沒收新制,邁向「經濟刑法的新紀元」,但學者版草案原先倡議的「擴大沒收」制度,當初卻因司法院及部分立委強力杯葛,根本連提案的機會都沒有,可謂我國《刑法》沒收新制美中不足之處。由於經濟犯罪通常有隱匿金錢流向及漂白黑錢的強烈需求,因此,若能先從洗錢犯罪著手而引進擴大沒收制度,雖然相較於外國法例仍嫌「範圍過窄」,但好歹也算是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
舉例而言,某跨國販毒案件,該筆交易金額100萬元從泰國匯入由被告甲支配的人頭帳戶,該新開帳戶內另有約900萬元不明金額,經查皆係近日由泰國分筆匯入,甲無法說明其來源合法;由於販毒部分涉及司法互助,部分事實細節尚待調查,故檢察官先就該100萬元起訴甲洗錢罪。爭點是:本案得否沒收另900萬元?
簡單說,無論依照前述德奧或英美法例,結論都是肯定(合計可沒收1000萬元),但依我國現行《刑法》卻無法沒收;縱使《洗錢防制法》順利三讀,若無洗錢擴大沒收條款,結論也是只能沒收100萬元而已。這種結果到底是在「包庇犯罪」還是「保障人權」?類此實務案例不勝枚舉,兩岸跨國電信詐騙是典型案例,由於現制不能以洗錢為由而擴大沒收,台灣司法向來捉襟見肘,只能坐困愁城。
總言之,打擊經濟犯罪,重建金融秩序,要引進擴大沒收制度才能正本清源。

(蘋果日報)
--
淺談居住權的兩大迷思/孫健智(桃園地方法院法官)

《住宅法》修正草案即將審查,居住權出現兩大迷思。迷思一:違法者不受保障?對抗迫遷是居住權的核心內容之一,居住權受到兩公約的保障,而兩公約關於人權保障的規定具有我國法的效力,因此從兩公約施行法生效起,人民就享有得以對抗迫遷的居住權,具體規定,見於「經社文公約第7號一般性意見」。

強制驅逐須符人權
按「第7號一般性意見」,只要有居住事實,就適用居住權的保障,就算是違章建築或無權佔用也是一樣。事實上,違法的住居,無論是違章建築或是佔用公有土地,不但受到保障,甚至還是居住權的主要保障對象:如果按照國內法,國家本來就不能拆我的房子,我哪還需要兩公約呢?正是因為國內法沒有給我合理的保障,我才要援用兩公約呀!兩公約並沒有禁止一切迫遷,也沒有讓違章建築或佔用公有土地者就地合法化。居住權的意旨僅僅在於,在國家進行強制驅逐時,必須符合國際人權法的要求。違章還是違章、佔用還是佔用,只是國家必須照著公約的規定來,再也不能隨心所欲、說拆就拆。
迷思二:先立法後適用?所謂國際人權法的要求,按「第7號一般性意見」規定,包括協商、安置、賠償、程序合理性與比例性等,這些要求是強制驅逐的合法要件。須指出,有一種反對意見認為兩公約過於抽象、無法直接援用,須另行立法才能施行於我國,這種「先立法後適用」的說法雖層出不窮,卻是嚴重的誤解,不但無法否定居住權對抗迫遷的效力,反而會造成「禁止一切迫遷」的後果。
「第7號一般性意見」指出,迫遷推定為違法,當人民質疑迫遷的合法性,國家就必須證明「符合強制驅逐合法要件的事實」存在,而在概念上,必須要先有「合法要件」的規定,我們才會知道「符合合法要件的事實」是什麼,國家也才有舉證的可能。

半套修法缺防迫遷
如果「先立法後適用」的說法成立,那麼,在立法之前,就沒有「合法要件」可言,我們也無法判斷「符合合法要件的事實」是什麼,任何企圖執行迫遷的公權力機關,都將無法證明「符合合法要件的事實」,進而造成一切迫遷均屬違法的結果。
誰要半套的居住權?行政院版的《住宅法》修正草案,已通過一讀,本周將連續排審三天,其立法說明雖稱「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一條揭示之適足住房權為本法核心」,草案裡卻缺乏防範迫遷的規範,而儘管人民得直接援用居住權來對抗迫遷,兩公約只能提供最起碼的保障,要充分維護住居免受侵害,國內法上相對應的規定仍不可或缺。
或許對主管機關來說,本次修法的主要政策目的在推動社會住宅,但對照過去5個多月以來變本加厲的迫遷案例,這是半套的修法,也只帶來半套的居住權,「違法者不受保障」云云,仍將會是政府機關的推托之詞,「先立法後適用」云云,恐將淪為法院、行政機關與立法院互踢皮球的空口白話。

(蘋果日報)
--
台灣有四個或一個政黨/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

幾個經常一起旅行的朋友聚會,聊起明年可能的旅程,整個氣氛原本是快快樂樂的。然而,當大家談到明年可能的休假時間,快樂的氣氛,開始變成有點幽微的張力。有人批評最近莫衷一事的執政黨,有人則怪罪勞工團體,也有原來支持國民黨的朋友表示搞不清楚目前在野的政策。

所坐位置決定一切
有人說,台灣現在不是兩黨對立,而是有四個黨:執政的國民黨,在野的國民黨,在野的民進黨和執政的民進黨。原本身為反對黨的民進黨,執政以後,跟他們過去所反對的國民黨,除了統獨問題稍有不同以外,其他的執政理念其實都沒有什麼不同。而國民黨淪為在野黨以後,在立法院院會上的各種抗爭,從動作到主張,簡直就是當年民進黨的翻版。兩個黨換了位子,好像都把腦袋遺留在原來的地方,讓屁股所坐的新位置決定了一切。
另一位朋友則說,與其說是四個政黨,不如說是一套單一的想法有著不同的化身。民進黨真的比較靠近勞工或中下階層,比較有社會意識嗎?其實不然。當民進黨決定要將黨的目標朝向執政時,過去在黨外時代還有的社會主義傾向,早已經變成裝飾用品,只是用在爭取選票而已。而國民黨又比較資本主義嗎?只要國民黨人,如果還記得自己黨所依據的三民主義,充滿社會主義色彩,自然就不太可能太完全投靠向資本主義。他說:馬英九就是一個例子。馬英九腦海雖然滿滿都是三民主義,卻沒有能力看清楚當下的社會結構十分資本主義,所有的理念化為政策時也就都充滿了矛盾。現在換民進黨遇到這個困難了。當年在野時代所提出來的社會公平正義等等,同樣因為不敢針對社會結構裡的資本主義體質進行任何挑戰,所以還看不出有任何能夠改變台灣的政策。
原本積極提倡的轉型正義,到目前為止的努力,只剩下國民黨黨產的處置,而且看不出任何原則,反而只有充滿算舊帳的仇恨情緒。而林萬億所主導的年金改革計劃,也沒有辦法確定小英總統或林全院長最後的支持程度。
現在的民進黨執政團隊跟馬英九當時的困境一樣,沒辦法釐清楚不可能避免的全球資本主義體質和在地必要的社會福利,自然搞不清楚這兩者之間在結構上要如何接軌,對中國和國際的理解似乎一直沒有進入狀況,對整個世界的新趨勢又完全缺乏想像力。
小英團隊到目前為止,和當年的馬英九團隊一樣,看不出有任何挑戰這問題的經驗、理念和決心,再加上同樣地缺乏執行力,恐怕又要換來8年的空轉而已。這一切談話,難免會讓我開始懷念8、90年代的黨外或開始兩黨政治的時期。當話題越來越是政治時,我又提起了旅行。

國會打架成為儀式
91年我和兩位朋友去希臘自助旅行,雅典跳蚤市場一位急著跟我們做生意的小販,一直用簡單的英文誇讚說:「台灣好,電腦好……」最後又說了句:「國會打架好!」那時候身為少數的民進黨立委,在多數暴力的情況下,不得不用佔領主席台的方式來發聲,卻被當時國民黨掌控的三台嘲笑為民主暴力,打架的新聞畫面也在各國的新聞四處播放。當時以為是這個希臘小販在反諷,等他解釋說:「你們的國會打架,我們的國會只有一直講話講話!」原來,他所誇讚的是那時候台灣立法委員真心投入的精神。
現在台灣的立法院或縣市議會也經常打成一團,但這一切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一種儀式,沒有任何有關政治的想法,而只是在想要博取畫面而已。我忽然想起了雅典的那一位小販,更了解他當時的無力感和對台灣充滿羨慕的投射心情。
台灣,是不是也要進入像希臘一樣,越來越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演化進步,一種政治上的超穩定結構了?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