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71105

國軍化學車 恐洩致命藥劑 槽壁鋼材疑不合格 一度停用危國安

由國軍自行研發設計的新型「重型消毒車」,混合不同化學藥劑的D槽,竟因當初設計時未考慮壓力問題,讓厚僅3公釐的槽壁在其他水槽藥劑注入時,無法承受高壓而膨脹變形,恐爆裂致高濃度藥劑外洩,嚴重可能致人員死亡。國防部為修正此疏失,一度要求所有化學兵部隊停用該型消毒車,也讓國軍核生化防護出現空窗期,嚴重影響部隊及國家安全。



爆料者透露,因國軍消毒車過於老舊,因此由國軍自行研發設計新型「重型消毒車」,並在2015年以最低價標方式招標,編列8億5百萬元預算採購70部,供陸軍及海軍陸戰隊使用。重型消毒車由動力、噴灑、加熱系統、水箱、油箱、控制面板,以及自動控制噴灑系統等7項總成所組成,而此次發生嚴重膨脹變形的就是水箱系統。

可消除生物病菌
爆料者認為,D槽狀況如此糟糕,肯定是用到不合規格的不銹鋼材質,不然不可能膨脹變形。依據軍方當初設計規劃,水箱分成4部分,即A、B、C三槽是單獨的化學藥劑,而D槽是混合槽,並依需求將A、B兩槽或是C槽化學藥劑同時注入D槽內,由化學兵進行噴灑,可消除化學戰劑、工業毒性化學物質及生物病原體。
陸軍官員透露,目前在生物病原體方面,可消除H5N1流感病毒、SARS非典型性肺炎冠狀病毒、天花、霍亂弧菌、口蹄疫病毒、炭疽桿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等病毒。

國防部稱已改正
對爆料者指D槽疑似使用不合格鋼材,經陸軍檢測,均符合設計規範。陸軍司令部澄清,在與廠商檢視液壓裝置功能失效的D槽後,發現當初設計並沒考慮D槽內壓力,無法停止A、B兩水槽的水繼續注入D槽,因此才將3公釐厚的不銹鋼槽擠壓到膨脹變形。已要求廠商在D槽頂內加裝電子感測器,未來水注滿時即會啟動電子感測器,並關閉加壓裝置及停止注水。
國防部官員坦承,70輛的重型消毒車,其中58輛撥交陸軍化學兵使用,另外12輛則撥交海軍陸戰隊化學兵使用。從2016年初開始陸續交車,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交車,並全面在國軍部隊服役。相關缺失現已改正。

原始設計未周延
藍委馬文君認為,重型消毒車的D槽會發生膨脹變形,可能導致大量化學消毒藥劑外洩,相當嚴重,因此國軍研發單位除了要研發先進設備外,更要考慮安全因子,避免發生憾事。綠委蔡適應認為,此事件是因原始設計未周延,未來不管是廠商或是設計單位都有精進空間。

國軍重型消毒車小檔案
●外型尺寸:全長8公尺,寬2.5公尺,高3.8公尺,全車塗裝抗近紅外線
●車輛總重:25000公斤
●最高速度:大於99公里(滿載狀況)
●巡航距離:300公里以上
●重要組成:由動力、噴灑、加熱系統、水箱及油箱所組成
●消毒能力:輻射落塵、化學戰劑、工業毒性化學物質、生物病原體
●數量:70輛
●單價:1150萬元

【化學兵車型介紹】
M56渦輪發煙車
●功能:安置在悍馬車上的野戰煙幕施放系統,藉煙霧油產生白色煙霧;石墨粉產生黑色煙霧,減低敵人紅外線,雷射,雷達等導引武器的準確性
●配備:野戰煙幕施放系統
●研製單位:Robotic Systems Technology

化安100人除污車
●功能:平、戰時肇生化學、生物、放射線及核災時,可快速機動至污染區周邊,執行人員污染消除作業,以保存部隊戰力及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配備:
˙沐浴系統
˙偵測系統
˙監視系統
●研製單位:陸軍化學兵學校設計研發,國內廠商自行產製

99式核生化偵檢車
●功能:可有效偵測車外核輻射劑量、搜尋輻射源位置、自動鑑別核種及傳輸數據等。曾在北部地區執行日本福島核災事件監偵作業
●配備:
˙核輻射偵測系統
˙生物檢驗系統
˙化學監測系統
˙集體防護系統
˙影像監視系統
˙指管通資系統
●研製單位: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面對無槍砲戰爭 化學兵站前線

不管是遭受中國對我進行核生化攻擊、國際恐怖主義及不法份子擾亂台灣社會安定;或是國內核能電廠及生化廠的工安意外、國內疫病擴散等情況,都可見國軍的化學兵挺身而出,依據各種災害類型,進行消毒與除污,確保國家安全及民眾健康。化學兵可說是國家面臨核生化攻擊時的保衛戰士。
國軍化學兵受到國人重視,是因為2003年5月爆發嚴重的「非典型性肺炎冠狀病毒」(SARS),台北和平醫院發生群聚感染震撼全台。當時連衛生、醫護人員都拒絕進入和平醫院,只有化學兵進駐和平醫院進行消毒,防範疫情擴大,也讓化學兵因此一戰成名。

偵測防堵生化攻擊
曾經參與和平醫院消毒的化學兵透露,當時很多阿兵哥心中也很怕,還沒進醫院前都把遺書寫好,好在就靠平時的訓練精實,才能完成任務。隨後化學兵部隊也將該次行動列為作戰訓練的項目之一,因此才能因應後來發生的口蹄疫及禽流感等疫情的防護。
至於核能災害,由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化學兵學校模擬核災,計算在多少輻射量的狀況下,必須在幾分鐘內完成任務。同時也完成偵核組的編組與整備,以因應可能發生的輻射災害。
資深化學兵表示,化學兵面臨的是完全沒槍砲聲的戰爭,但卻殺傷力比槍砲還嚴重,像是核生化等攻擊,都是由他們在最前線偵測與防堵在密不透風的偵防衣下,多實作、多流汗才能在面臨核生化攻擊時,更多的國軍戰士及民眾得以生存。

最低價或最有利 政府採購兩難

政府採購案到底應採最低價格標,以節省預算,還是採最有利標,好為品質把關,向來是一大難題。最低價格標過去常發生廠商低價搶標後,卻造成公共工程品質不佳。但以最有利標,卻易引來圖利廠商的質疑,如何取捨,令人傷神。
以國防部最近2個月內進行的3項採購案,包括「網傳作業設備」汰換案─光纖熔接設備、化學消防車、以及傾卸車等,都是採最有利標,總得標金額約18億元。但如果以廠商在投標時的最低標採購價格計算,可節省納稅錢約2億元。
國防部將領說,國防部在此3案中,均是依據《政府採購法》的最有利標方式做整體評估,就是希望國軍能有最好的武器系統。

低價搶標影響品質
政府有很長時間都是以最低價格為標準,但因為發生「低價搶標」,造成公共工程品質不好,也影響政府的威信。因此,此次《政府採購法》的修法,把最有利標的限制放寬,用意就是要大家要多一點採購的策略。
將領強調,國軍的採購案需作整體的評估,才會比較適切,因最有利標不是以價格取向,過去是以最低標方式,只能選最低標,而改最有利標後,在《採購法》的程序中以綜合評選機制,並依採購單位的需求,可對那些重要項目設定權重。
至於政府放寬最有利標,有國內廠商支持以最有利標方式來執行國防採購,以確保品質。但他也質疑最有利標的「評比審查」,反而會有許多「黑手」介入,讓國家花更多錢,卻還拿不到最好品質的武器系統。

(蘋果日報)

社會

睡過站 台鐵竟要客沿軌走 載進調車場 跳車求助無門

搭火車睡過頭,醒來後受困台鐵調車場,跳車求救卻求助無門,有夠離譜。有旅客11月1日搭乘4113區間車從台北到樹林,因睡太熟,加上清車人員未叫醒他,竟和另名華裔外籍乘客都被載進樹林調車場,兩人最後被迫跳到軌道上求救;台鐵表示,當天清車人員誤判乘客是台鐵員工,才未要求下車,已向乘客致歉,並將檢討改善。

旅客張先生向《蘋果》投訴,指11月1日上午8時半搭台鐵4113次區間車從台北到樹林,途中不小心睡著,8時54分到終點樹林站時,因熟睡沒聽到播音,醒來已無法下車,只好隨車進入樹林調車場內;當時車上還有另名華裔外籍乘客也受困,他緊急撥打車廂內服務電話,客服人員卻不知如何處置,他們只好走到前端車廂,直接跳車求助。
張先生表示,跳車後,有台鐵清潔包商僱員見狀,建議先遠離列車進出口,但同行華裔外籍旅客情緒激動,持續破口大罵。

「台鐵都未改善」
最後華裔外籍旅客和該僱員起口角,該僱員竟要兩人沿著車來車往的鐵軌走回去,後有一列自強號列車長發現兩人,上前詢問,才讓兩人搭他的自強號回樹林站。
對此遭遇張先生痛批,旅客受困調車場並非首例,若真的沿著鐵軌走,恐被火車撞上,台鐵多年來未改善相關處理,根本罔顧乘客性命安全。

學生成車下亡魂
2013年9月深夜11時,一名郭姓大學生在樹林車站要搭車北上,卻誤上到終點站的南下太魯閣號空車,也被載到距離2公里遠的樹林調車場,一時找不人求助,只好摸黑沿著鐵軌、想走回 樹林車站,途中卻被另一列車撞死,郭男父母申請國賠約562萬元,但台北地院最後判台鐵只須賠家屬10萬元。
針對這起民怨,台鐵台北運務段長古時彥說,台鐵調閱樹林站監視器畫面,確認該列車停靠樹林站時,共有3名人員上車清車,卻未發現在第5節車廂的2名旅客;據了解,一名旅客當時睡著,另名旅客則是要到桃園站但搭錯車。台鐵於事發當天已向旅客致歉,並將加強改善巡車流程缺失處。

將要求掛識別證
樹林站長王增熙則說,樹林調車場有許多台鐵員工出入,有些會穿便服,加上為免影響其他列車路線運用,清車也有時間壓力,因此清車人員執行作業流程可能出現疏失,誤判乘客是台鐵員工,會虛心檢討。
王增熙也說,未來會要求所有進調車場的台鐵員工掛識別證,未佩掛者都將主動詢問。
此外也會在樹林調車場易見處增設緊急聯絡電話,若有旅客誤搭車進入調車場,將要求人員協助旅客搭其他列車返回車站,呼籲旅客千萬別沿著鐵軌走回站。

搭台鐵過站誤闖調車場 求助流程
1.車上先尋找列車長或車長求助
2.若沒遇到列車長或車長,可先走到1車等候停車
3.列車停車後,下車尋找車廂附近台鐵人員協助,搭其他列車回車站
4.若未見到任何人,可往建築物方向走,但通過軌道時須留意有無列車
5.不可沿著鐵軌走回車站

(蘋果日報)
--
首挑戰單車 高血壓男猝死 6年病史 騎21公里心肌梗塞倒地

運動千萬別逞強!新竹縣一名有高血壓病史的工程師,昨天參加縣府舉辦的「征服台68」千人自行車活動,他騎了1小時、約21公里後,突然連人帶車摔倒在地,車友聽到「砰」一聲上前關心,發現他已昏迷不醒,經緊急送醫仍回天乏術,檢警相驗後研判死於心肌梗塞,妻子聞訊傷心欲絕,並透露丈夫平時無運動習慣,首次參加大型活動竟然天人永隔,縣府則表示會協助家屬保險理賠事宜。
警方調查,死者陳姓男子(44歲)是新竹市人,已婚育有兩女,有6年高血壓病史,在桃園一間公司擔任機械工程師,日前報名由新竹縣政府舉辦的「玩騎竹縣九降瘋─征服台68」自行車活動,全程約33公里,挑戰首度騎上台68快速道路的快感,沒想到卻魂斷半路。
陳男昨天清晨獨自開車從家中出發,抵達活動出發點竹東台泥重劃區,約在6時05分與車友一同出發,一路跟著車隊騎了21公里。

平時無運動習慣
就在7時29分抵達西濱路與新港三街口停等紅燈時,他突然口吐白沫、倒地不起,車友見狀立即上前CPR急救,並通知救護車到場搶救。
救護人員指出,陳男無明顯外傷,送醫前脈搏微弱、陷入昏迷,雙手握拳舉高呈投降狀姿勢,經送醫搶救仍不治;陳妻向警方表示,丈夫有高血壓病史,6年以來都有按時服藥,平時雖無運動習慣,但偶爾會與家人到南寮漁港騎車運動,昨天是他第一次參加大型自行車活動,無法理解導致意外的原因。

活動全程33公里
檢警相驗,發現陳男有高血壓病史,隨身也攜帶心臟救命藥物備用,初步研判為心肌梗塞猝死,家屬對死因無意見,也無須解剖,檢方發還遺體交由家屬處理後事。
新竹縣政府表示,該單車活動是響應交通部觀光局「台灣自行車節」,從竹東台泥重劃區出發,終點站為新豐紅樹林,途中會行經首次封路的台68線快速道路,全程約33公里,估計有2300人參加。
雖然昨天上午下起毛毛細雨,但經主辦單位評估不影響活動,因此仍照常舉行。

縣府:有意外險
縣府表示,活動現場設有急救站與醫護人員,也依照規定幫參加車友辦理公共意外險與旅遊平安意外險,對此死亡意外。
縣長邱鏡淳也表示遺憾,並指派主辦單位人員到醫院瞭解詳情,同時前往殯儀館慰問家屬,後續將全力協助辦理理賠事宜。

高血壓病人騎單車注意事項
●平時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次至少半小時,參與騎車活動較為安全
●在活動中感覺頭昏、心慌氣短等,感覺不適應立刻休息,不可逞強
●騎車時不可空腹或過飽,身邊隨時攜帶藥物備用
●避免高強度、重負荷以及長時間劇烈運動
●汗出多了血液會濃縮,適時少量且多次補充水分與鹽分

罹高血壓心血管病 避免高強度運動

高血壓患者運動時比起一般人,更要注意身體細微變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言彬指出,高血壓患者不建議在短時間內從事激烈刺激心肺的運動,尤其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因為運動導致「血壓上升」是一項危機因素,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者,應避免高強度、重負荷的運動,例如伏地挺身、健身舉重過重、短距離快跑等。

可規律有氧運動
劉言彬表示,高血壓患者並非無法運動,應規律地從事有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一周運動5天,定期運動也會延緩高血壓形成。另外,「溫差大」易導致高血壓發作,但依此個案發生意外時間研判,當時戶外溫差不大,清晨22℃也不算太冷,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應非誘發疾病主因。
自由車委員會指出,一般未經訓練民眾騎乘自行車速度,平均時速約在15至20公里,若是選手可達每小時30至40公里。平常未運動的民眾,參加比賽或活動,須做好「事先準備」,如訓練心肺、維持半小時以上有氧運動,而未經訓練的民眾,不曉得自己體能極限,有時在活動氣氛帶領下,即使累了也不願停下來休息,將導致運動傷害或休克昏倒等意外。

(蘋果日報)
--
男務農10年 大麻竟當九層塔 幫栽種淪毒品共犯 與外甥統統送辦

台南男子呂爭縣認為販售大麻有利可圖,今年初向舅舅徐姓男子租用歸仁區果園土地一角,偷栽種大麻,他向舅舅謊稱是一種九層塔,還請舅舅幫忙澆水照顧,舅舅務農10多年,感覺栽種的植物不太像九層塔,但因沒追問,反成共犯。警方前天查獲,將兩人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送辦。呂男舅舅痛罵外甥害他被逮吃官司。

呂嫌向舅舅租果園種大麻,還謊稱種的是九層塔,警到現場採證。翻攝畫面
警方獲報,綽號「小四」的呂爭縣(40歲)在夜店自產自銷大麻,除大麻葉,還有高純度大麻花。

果園內扣22活株
警方追查發現呂男從年初起,以1年2萬4千元的代價,向舅舅徐全可(63歲)租用歸仁區沙崙地區果園,在裡頭種植大麻活株,採收後將大麻烘乾加工、販賣牟利。
警方前天到呂嫌租用果園內,查扣大麻22株活株,並在台南東區等處,查扣成品乾燥大麻花10包(毛重94公克)、真空包裝機、烘乾及加工器具,警方將呂嫌及果園地主徐嫌帶回調查。
「我外甥告訴我,那是栽種九層塔,要我幫忙澆水」徐嫌說,務農10多年經驗,感覺栽種植物不像九層塔,但也沒追問,由於外甥給他錢,他才協助照顧。外甥每周到果園察看,常打電話關心成長狀況。

否認販售稱自用
警方表示,呂嫌委託友人從國外進口大麻種子,一開始上網自學,在房間內栽種大麻盆栽,但成效不彰,他覺得栽種戶外會長得較快,才向舅舅租地,並請他代為照顧,但呂嫌否認販售,辯稱自己使用,警方懷疑他的說法,將持續追查毒品流向。

外觀有明顯不同
台南市刑大偵四隊隊長黃榮隆說,目前大麻葉每公克1000到1500元,大麻花每公克1500元到3000元不等,但品質跟純度是價格高低依據。
黃表示,大麻葉子是尖邊緣粗鋸齒狀,九層塔葉子是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外觀明顯不同,「徐嫌的不知情說法,應是避重就輕。」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1105/LA14/LA14_002.jpg

(蘋果日報)
--
果園種大麻 騙舅舅是九層塔

呂姓男子向當荔枝農的舅舅租地,自稱要當「農夫」種「有機蔬菜」,卻私下偷種大麻,由於大麻帶有一股濃烈的九層塔味,舅舅也好奇詢問栽種何種蔬菜,呂男誆稱是九層塔田,還拜託舅舅幫忙澆水照料,警方挖出20多株印度混合種大麻,將呂男及其舅舅依毒品罪嫌送辦,舅舅氣得大罵:「我以為是九層塔。」

幫澆水列共犯 舅大罵

警方調查,40歲呂男找上在沙崙種荔枝的舅舅租地,瞞著舅舅種大麻。由於呂男栽種的大麻屬於印度大麻混合種,植栽比一般大麻矮小,葉子也不像一般大麻是5葉或7葉種,而是3葉種容易結花,加上氣味類似九層塔,舅舅信以為真,還不時幫呂男的大麻澆水。

警方獲報後追查,發現呂舅的果園佔地廣大,加上大片果樹有如迷宮,呂男的大麻田藏身在果園裡,所幸警方有取締大麻經驗,熟知大麻味道,聞出大麻特有的嗆味,循味找到大麻田。

警方在大麻田挖出20多株印度混合種大麻,發現現場有30多個坑洞,懷疑是已經採收的大麻,並在呂男住處起出大麻種子與大麻半成品、10包90多公克的大麻花,以及用來烘大麻的電暖扇。呂男否認販毒,供稱大麻收成後全供自己食用。

警方到果園時,呂舅當時也在果園,雖然呂舅宣稱不知情,但警方發現果園負責人就是呂舅,且將土地出租給呂男,以及曾幫忙澆水照顧大麻,將呂舅列為共犯送辦。

(自由時報)
--
提供影像釐清交通事故 北市將發「雞婆」獎金

台灣車多、車禍也多,但事發後若證據不足,難免各說各話,肇事責任難以釐清,台北市擬鼓勵汽車、機車、公車、計程車等所有運具都裝設行車紀錄器,若提供行車紀錄器畫面,協助釐清肇事責任、抓肇逃,將發給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獎金,甚至創全國之先,放寬到手機、監視器的影像都可以。若草案通過,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就會上路。

手機、監視器的影像 也可以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年9月主持台北市交通會報,要求交通局、警察局研擬獎勵措施,鼓勵民眾提供行車紀錄器影像資料,協助公家機關解決交通事故,讓大家「當一個雞婆的影像提供者」。

交大事故處理組說明,修法傾向只要影像,有清楚拍攝到交通事故發生經過,有助釐清肇事原因,輕傷事故發1千元、重傷事故發3千元、死亡事故則發5千元,事故當事人本來就有舉證義務,不能算。北市警察局也會對錄影設備放寬,機車騎士安全帽的行車紀錄器、甚至機車裝有手機架拍的影像都可以。

高市102年就實施 最高拿6萬

高雄市交通大隊表示,民國102年就已實施「檢舉交通肇事致人傷亡逃逸獎勵辦法」,針對交通肇事致人傷亡逃逸案件,凡出面指證、提供行車紀錄器、照片等具體事證或資料者,可獲得現金獎勵,破致人於死案件獎勵6萬元,破致人重傷案件獎金2萬元,破致人受傷案件獲3千元獎勵金。

新北市交通局主任秘書吳國濟表示,肇事鑑定跡證除影像畫面,還包括事故現場紀錄及當事者筆錄等,影像資料非判斷駕駛行為的唯一佐證資料,新北市目前不會跟進。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說,要讓肇事者俯首認罪,最重要的是「證據力」問題,這部分還在研議,還未決定是否跟進。

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指出,此舉無異於用公帑補助民眾裝設行車紀錄器,似乎過了頭,台中市政府沒有計畫跟進。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表示,台南的監視器系統可說是全國最完善,許多案件都能立即調出畫面。

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黃台生認為,鼓勵私人運具裝行車紀錄器是好事,且只限於交通事故鑑定,就不會有侵害權益問題,原則上相當看好這項政策。

(自由時報)
--
防止民眾落軌 台鐵將設「升降式月台門」

民眾於台鐵月台刻意跳軌、意外落軌、太接近軌道遭列車撞擊的事故頻傳,為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台鐵今年派人赴日考察,將採用「升降式月台門」,約每10公尺設一根柱子,柱子間以升降式鋼纜防止民眾落軌,最快明年先選基隆百福車站等車班、旅客較少的車站試辦。

2014年9月有旅客於百福車站月台,看見太魯閣號即將進站,竟直接朝火車跳過去,遭撞彈飛慘死月台;今年10月23日也有旅客於八堵站,因太靠近月台邊遭普悠瑪號擦撞。台鐵統計,101年至105年,民眾月台跳軌、跨越軌道、行走路線、闖越平交道等行為,共發生313件事故,造成236人死亡、168人受傷。

為降低民眾於月台的死傷事故,台鐵打算像高鐵、台北捷運一樣,裝設月台門。台鐵工務處長陳仲俊表示,因為台鐵各車種停靠同一月台時,列車長度、車門位置無法固定,不像捷運、高鐵等只有單一車種較易處理。

目前傾向採用升降式月台門,約每10公尺設一根柱子,柱子間以升降式鋼纜防止民眾落軌,等研究報告出爐後,會邀集運工機電開會,選擇最適合台鐵的月台門,研發打造一個模組試辦,預計2年推廣到各站。

(自由時報)
--
違購千萬台灣油杉 魏應充緩刑沒了

味全、頂新前董事長魏應充101年為了綠化祖厝,斥資千萬元購入禁止採摘、砍伐的珍稀台灣油杉,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104年被彰化地院判拘50日,緩刑2年。緩刑期間,魏應充因劣油案被智慧財產法院判刑2年定讞,台北地院日前撤銷他的緩刑。因緩刑沒了,本案魏會留下前科。

魏應充與二哥魏應交101年5月為了祖厝風水與綠化,先以每棵12萬元,買36棵台灣油杉,總價432萬元。同年9月又花1008萬元買了36棵。不過這72棵樹費用1440萬元全由旗下公司「頂康」及「頂佳」支出。

直到劣油案爆發,才有民眾發現魏家祖厝內種植台灣油杉,向檢警檢舉。

(自由時報)
--
放保照撥… 車禍處理 四大口訣保權益

「科學證據才是王道!」資深法官說,路口監視器畫面、行車記錄器畫面及當事人自行蒐證的錄影、錄音畫面,都可能成為打官司的重要證據。資深警官提醒,車禍發生後,安全是第一要務,有人當場起爭執,結果又遭後方車輛追撞增加傷亡財損,最是得不償失。

一名資深法官表示,法院審理車禍案件,若有監視器拍下清楚的發生過程,這種「科學證據」通常都是審判的重要依據,畢竟畫面呈現著事實,不會受雙方當事人各說各話影響,所以警方處理車禍時,調閱路口監視畫面,已成基本動作之一。

北市交通警察大隊指出,遇到車禍事故,安全與救護第一,其次是保留現場,拍照存證及利用粉筆或蠟筆記錄車輛位置;往往有熱心民眾或當事人驚慌或搶時間之餘,無意間移動車輛破壞現場,常會演變成事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高雄市警交通大隊提供車禍處理的四大口訣:放、保、照、撥;所謂「放」是立即停車和開啓閃雙黃燈,並在後方放置三角牌警告標誌,避免後方來車追撞,造成第二次車禍。

接著就是「保留現場以利警方採證」,為保障自身權益,不可任意破壞現場。三是自行照相蒐證,包括駕駛人和車輛,除車子的前後左右外,撞擊點近照,或放置硬幣等物品供比對參考,煞車痕更不能放過,車子底盤也不可以忽略,完整照相蒐證。

最後是撥打電話報警,將傷者送醫,千萬別使用肇事車輛護送傷患,以免遭懷疑是畏罪潛逃;救護車離開時,要記下是那個消防單位的救護車、送往那家醫院救治。

人力不足… 車禍爆量 交警忙到便當冷掉

去年全國共發生五十七萬多件車禍事故,專業處理車禍事故的交警人力卻不足應付,有員警說「只能以疲於奔命來形容」,尤其尖峰時段發生車禍,就算轄區交通分隊執勤員警全部出動,恐怕也來不及應付,有交警老是在「趕場」,經常忙到便當都冷掉。

光是高雄市,去年大小車禍共八萬四千多件,全市三百廿九名外勤交通員警平均每人每年負責兩百五十多件;新北市去年也有六萬七千多件車禍,但專責交警人數僅六百卅二人,平均每人每天處理件數及時間都超過負荷。

北市交通大隊共三百五十二名專業交警每天要面對可能「爆量」的車禍,運氣不好常要接連「趕場」,除現場採證外,往往還得面對當事人情緒。

高雄市警方指出,交通警力不足是造成車禍處理時間拖延的癥結之一,高雄市交通員警今年原缺額一百十三人,幾乎是現有外勤交通警力的三分之一,直到十月才補充五十七人,但仍不足五十六人。

北市交大指出,許多交警的共同心願,就是保險公司專員能像對岸或美國一樣,接到客戶通知後到現場並且判斷肇事責任、接手後續民事糾紛,才能減輕交警處理案件的負擔。

對交警建議,產險業者表示,車禍事故不僅涉及民事糾紛,若有人員傷亡,還會有刑事責任的問題,只有警方才有公信力和公權力能來處理及判斷。若進入司法程序,法院也需要警方的紀錄。

國內交通事故多,專業交通警察人力相對不足;警政署說,已律定各地單純車損無人員傷亡的「A3」類車禍,可先由派出所協助,減少交警壓力,提高處理效率。

警政署表示,交通事故處理已邁向專業化,警署每年都會辦理「專責人員分級處理交通事故講習」專班,加強培訓交通事故專責人員;因交通事故處理結果會影響肇事雙方當事人後續訴訟、和解的權益,現場事故採證時,都要詳實、謹慎,不能引發爭議。

另外,警政署正積極協調各縣市警察局預先繪製建置數位化道路現場圖基本圖資,減少員警繪製現場圖時間; 部分縣市警局試用空拍機協助交通事故處理,都是未來可討論的改善方案。

車禍枯等警處理 民怨:全勤獎金泡湯

民眾上、下班時段若開車發生「車禍」,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之一,不論有無造成人員傷亡,光是等待交通員警到場處理,幾乎都要半小時以上。「等、等、等、等」成為車禍當事人必須無奈面對的現況,民眾感受不佳、警察內部也有檢討改進聲浪。

「報案都超過半小時了,警察怎麼還沒來?」高雄陳姓男子駕車上班途中,與一輛機車擦撞,對方雖只有手腳輕微擦傷,不必就醫,但為保障雙方權益和保險出險,報警後苦等交通員警到場;眼看已到上班時間,只好打電話告知公司主管「自己出車禍」,無法準時到班,該月的全勤獎金因此泡湯。

台中陳姓女子下班時段上中彰快速道路匝道時,與一輛小貨車發生車禍,雙方駕駛人都沒受傷,但造成大量車流回堵。陳女雖報警、因案發地點說不清楚,她和另一名車禍當事人焦急等待,一再以電話與警方連繫,反覆說明車禍地點,員警約耗費半個小時才找到現場,完成車禍處理作業。

都會區的車禍案件,老是讓當事人枯等,不僅當事人的感受不佳,就連警界內部,也有不少人認為應檢討改進。

高雄市警局交通大隊表示,「難道就不能快一點嗎?」幾乎是車禍當事人的共同心聲,其實警方也不想拖時間招致民怨,但上、下班尖峰時段車禍多,執勤的交通警力有限,若同轄區發生多件車禍,員警必須依報案順序逐件處理,有時候當事人等上一個多小時,員警常為此遭到投訴,也很無奈。

北市中山區就曾有一個小時內發生十到廿件車禍的案例,如遇上市區上、下班時段、下雨時,車流壅塞,交通事故專業警力開車載送相關設備前往現場處理時,往往就需耗費不少時間。

北市警交通大隊表示,事故多時,讓當事人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情況仍很常見,難免碰上口氣不好的人,最怕的是遇到「堅持己見」、「疑心重」的當事人。

部分轄區因幅員遼闊,交通員警據報後,光駕車趕到現場,車程就可能耗掉廿分鐘,再依照標準作業程序處理,最快也應該要花十分鐘;但若造成人員傷亡送醫,一旦往返醫院詢問當事人製作相關調查筆錄,恐怕耗時更久,為保障雙方當事人權益,真的只能說抱歉了。

(聯合報)
--
台北版紅色米其林指南來了!

台灣已正式被納入紅色〈米其林指南〉的評鑑體系,米其林集團並派代表方諾德(Bruno de FERAUDY)於11月6日來台,與交通部觀光局代表在台北萬豪酒店共同宣布正式出版〈2018 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消息。

自1900年發行至今超過一世紀,總銷量超過3,000萬本的《米其林指南》,是全球發行歷史最久的觀光旅遊與美食餐飲評鑑指南。而米其林指南標榜的匿名評審、以讀者利益出發獨立作業、精挑細選、年年更新,以及全球標準一致的5大承諾,更讓它在全球餐飲與美食饕客中建立了無可取代的權威地位。

米其林指南有「紅色指南」(Le Guide Rouge)與「綠色指南 」(Le Guide Vert),紅色以評鑑餐廳與飯店為主,綠色內容主要 以旅遊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為主,其中紅色《米其林指南》被稱為「美食聖經」,較綠色更具影響力。

米其林集團在2011年發行綠色〈台灣米其林指南〉,如今將宣布出版紅色〈2018台北米其林指南〉,不僅意味著台灣、尤其是台北的餐飲美食水準,已足以和香港、澳門與新加坡並駕其驅,而台灣在國際觀光市場的形象地位,以及知名度與能見度更可望在〈2018台北米其林指南〉正式出版後向上推升。這是交通部觀光局積極努力爭取得來的結果,也是觀光局將出席共同宣布的主要原因。

按國外餐飲市場經驗,被紅色米其林指南推薦入書或在書中摘星的餐廳,不僅可望受到全球美食愛好者關注,更會帶進源源不斷的客人。因此,紅色米其林指南要來台評鑑的消息傳出後,在市場引起不小騷動,不少定位高檔的餐廳更積極「備戰」,其能受到米其林祕探青睞。

11月6日舉辦的「台北米其林指南」發布記者會,原本計畫在台北市南昌路、福州街口的「陸軍聯誼廳」舉辦,但因主動要求參加的媒體「爆量」增加到超過200人,因此主辦單位改到場地較大的萬豪酒店舉辦。米其林指南影響力,由此可見。

(工商時報)

政經

中國挖牆角 積極拉攏多明尼加、海地

總統蔡英文結束南太平洋出訪行程,雖然我在南太的六友邦相對穩定,但政府高層透露,中國幾乎對台灣所有邦交國都有動作,而駐多明尼加、駐海地的中國貿易發展辦事處更是積極,雖說現在多國是穩住了,但也是暫時的,「老實說,要是對方出重手,我們根本沒辦法。」

北京宣布金援多明尼加8.2億美元

政府高層表示,即使在馬政府八年,「外交休兵是表面上,中國在檯面下的動作也沒有停過。」像過去的中國駐巴拿馬貿易發展辦事處,一直很活躍,巴拿馬最後也與台灣斷交;而中國駐多明尼加貿易發展辦事處這幾年來也相當活躍,辦事處代表傅新蓉還曾任國台辦政黨局副局長,傅長袖善舞、外交手腕靈活;中國也在海地積極活動。

中國駐多明尼加貿易發展辦事處三日宣佈,將斥資八.二億美元,在多國執行三項計畫,包括廢棄物焚化廠、天然瓦斯廠及多功能水力發電計畫。

高層解釋,中國的「金錢外交」,除政府投入外,也會要求國企到特定國家投資基礎建設、進行政治性採購,「即使賠本生意也照做」;幾十年前,台灣的國營事業會進行政策性採購,以協助外交工作,「現在有哪個國營事業會配合?」

要挖哪個國家 由習近平拍板

他坦承,台灣之前花了很大功夫,穩住多國邦交,「別人也有幫我們」,不過「穩住也是暫時的,對岸要拿就有機會拿,只是願不願意出那麼高的價碼」,如果對方要突襲,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資源。

官員透露,即使是相對穩定的南太友邦國家,有一些國家也會與中國討價還價。不少友邦都在「喊價」,不見得對方開個價碼,中國就願意接受,彼此都在摸底與計算,畢竟中國有一百七十多個邦交國,如果付給少數國家高價碼,也會惹得其他國家不高興;至於要挖哪個台灣邦交國,相信不是中國外交部作得了主,一定是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拍板。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訪中,官員分析,美中關係仍在變化,大國在面對中國的態度,正如澳洲前總理艾伯特曾說的對中政策是「貪婪與恐懼」(greed and fear),一方面冀望中國廣大的市場,另一方面又擔心安全威脅。

邦交國全面免簽 官員:未來趨勢

20個邦交國只剩史瓦濟蘭、布吉納法索還要簽證

蔡總統此次出訪,在馬紹爾宣布對南太六友邦給予免簽證待遇,台灣廿個邦交國當中,現剩下位於非洲的史瓦濟蘭及布吉納法索還未給予免簽待遇。對於是否給予所有邦交國免簽,相關官員表示,這會是「未來趨勢」。

部分未互惠免簽 外交部:洽談爭取

巴拉圭總統卡提斯七月訪台時,蔡總統宣布給予巴國免簽待遇,外交部也隨即表示,十一個拉丁美洲邦交國均給予免簽。蔡總統這次出訪,在馬紹爾進一步宣布給予南太友邦六國免簽,包括馬紹爾、吐瓦魯、索羅門群島、帛琉、諾魯及吉里巴斯;加上原本給予免簽的梵蒂岡,台灣給予廿個邦交國免簽待遇已累積至十八個,僅剩史瓦濟蘭與布吉納法索採電子簽證,還未給予免簽待遇。

相關官員表示,這兩國與台灣關係都非常友好,並經常在國際場合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給予所有邦交國免簽證待遇,確實是「未來趨勢」;但這也涉及非洲情勢,外交部門會進行評估。

官員也說,政府目前並未給予非洲任何國家免簽證待遇,主要因為部分國家如奈及利亞等民眾來台後,曾發生滯留問題,所以在做法上也會比較審慎。

對於免簽待遇是否為未來結交新友邦的「標準做法」?官員語帶保留地說,這當然還有待對方國家的國情評估,但相信台灣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是吸引其他國家願意與台灣往來的重要原因,「創造台灣被需要的價值」,才能真正鞏固邦誼,免簽待遇其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被問到現有廿個邦交國,仍有部分國家未給予台灣民眾免簽證待遇,是否符合「互惠」關係?外交官員解釋,國人現前往馬紹爾、吐瓦魯、索羅門群島、帛琉、布吉納法索等國,都可落地簽證,也算是便利措施,未來會繼續洽談爭取免簽待遇。

http://img.ltn.com.tw/2017/new/nov/5/images/bigPic/600_289.jpg

焦點評論》免簽拚外交 須考量國境安全

蔡總統這次出訪宣布給予六個南太邦交國免簽待遇,引起討論。面對中國以經濟攻勢挖台灣外交牆角,鞏固邦誼不能僅依靠傳統手段,對邦交國給予免簽的宣示性做法,的確有別於單向經援,但此外交思維,也必須對國境安全有平衡性的考量。

蔡政府上台後,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對東協國家大幅開放免簽證待遇,即使部分國家並未同步「互惠」也給予台灣免簽,但政府仍決定開放,就是冀望將來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同樣的,面對外交處境日益艱難,政府以「區塊性」做法,先在七月間宣布對拉美十一個邦交國免簽,這次再宣布南太六國免簽,雖然不少友邦因經濟困難,能來台者勢必極其有限,但這種不以傳統與對方政府談經濟援助,而直接訴求對方人民的無差別做法,也提高外交正當性。

從台灣發展歷程來看,國人之所以能「走出去」,獲得一百多個國家或地區給予免簽證待遇,在於台灣表現出的公民素質,以及護照的信用度,獲得國際肯定;至於外籍人士來台,目前政府僅開放六十個國家或地區。相較之下,對於政府這一年多迅速開放的免簽證國家,是否也都具同樣的國際信用,恐有商榷之處。

就國境安全而言,簽證具重要把關作用,尤其國際上愈來愈重視反恐措施,部分開放免簽的對象,是否容易偽造護照入台?有些國家與台灣所得差距甚大,是否會滯台衍生經濟或社會問題?這些層面須先有嚴謹的國安評估。

讓他國人士來台領略台灣之美,從內需的觀光及消費,乃至提高國際互動的可能等,固然重要,但國境安全是根本,如無平衡做法,恐難帶來交流的正面能量。

(自由時報)

國際

加泰前主席遭通緝 表態參選

西班牙最高刑事法院前天以未依傳喚出庭應訊為由,對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前主席普第蒙特等5人發出全歐拘捕令。滯留比利時的普第蒙特稱會配合比國當局處置,同時表態將參加下月舉行的議會選舉。
對於法院動作,加泰隆尼亞民眾群情激憤,連續兩晚在巴塞隆納街頭搖旗吶喊,揚言發起罷工抗議。
普第蒙特對法院發出全歐拘捕令已有心理準備,他前天在比利時電視RTBF預錄的訪問中強調,自己不是逃避「真正的司法」,而是「明顯政治化的西班牙法律體系」。他強調,不相信能受到公平的審判,譴責「西班牙司法承受巨大的壓力,受政治影響」。

比國交法官處理
比利時檢方發言人表示,已收到西班牙法院發出的全歐拘捕令,會先研究,再將拘捕令呈交法官處理。普第蒙特稱會在24小時內向比利時法官報到,接受訊問。依歐盟法律,普第蒙特如不同意被引渡,法官可裁定交保或羈押。
西班牙最高刑事法院上周四以叛亂、煽動叛亂和濫用公款罪名,起訴推動獨立的普第蒙特等20人,包括自治政府前官員及議員,上周四先傳訊官員出庭,其中8人遭當庭羈押。
普第蒙特上月1日不顧中央違憲判決,執意舉行獨立公投,並於27日宣布獨立。
中央旋即宣布直接統治加泰隆尼亞,總理拉侯伊解散自治政府及議會,解除普第蒙特等人職務,訂12月21日重新選舉。
普第蒙特前天稱,已準備好參加下月選舉,強調哪裡都能競選,同時指控拉侯伊解散加泰隆尼亞議會是非法行徑,「我是被選出來的,重新選舉有什麼目的?」巴塞隆納街頭前晚仍有民眾示威,抗議法院拘捕前官員。

(蘋果日報)
--
加泰前主席:若無公平審判 絕不回國

引渡普伊格蒙特?比利時稱將耗時3個月

加泰隆尼亞前自治政府主席普伊格蒙特等人二日未依傳喚出庭,西班牙國家法院三日對普伊格蒙特和四名前加泰首長發布歐洲逮捕令(EAW),並請求比利時政府拘留逃亡至該地的五人。比國司法部四日指出,相關引渡過程可能耗時達三個月。此前,普伊格蒙特表示,除非能獲得西國對公正審判的保證,否則他不會回國;他願意和比國司法部門合作,也已經準備好參選下月廿一日的加泰議會改選。

普伊格蒙特在比利時法語電視台(RTBF)三日播出訪問中表示,出走西國是因為無法獲得公正審判,宣稱「西國司法遭受政治影響和巨大壓力」,重申自己並非「逃避」司法,他希望面對比國公正的司法而非西國司法,「我會面對審判,但只有公正的審判……我告訴我的律師們,知會比利時司法單位,我任憑他們處置」。

普伊格蒙特也證實,他已準備好在國外參與加泰議會選舉,「我們身處全球化的世界,可以在任何地方執行競選活動」。普伊格蒙特四日推文呼籲選民支持獨派政黨,「所有民主人士團結一致的時刻到了!為了加泰隆尼亞,為了釋放政治犯,為了我們的共和國」。

加泰議會下月廿一日改選,各政黨十三日至十八日必須公布參選人名單,競選活動預計下月五日正式開跑,持續至十九日止。最新民調顯示,獨派政黨聯盟「一起說要」(Junts Pel Si)支持率以三十五.二%領先,料能取得多數,但若其中的「加泰隆尼亞共和左翼」選擇獨立參選,則可能分裂獨派陣營。「一起說要」發言人羅維拉(Marta Rovira)四日宣稱,「釋放所有政治犯是必行之事」,否則該聯盟不會推出參選人。

西國國家法院三日已對普伊格蒙特等五名前加泰官員發布歐洲逮捕令(EAW),指控他們涉犯叛亂、煽動叛亂和濫用公款等罪名;叛亂罪最高刑期為三十年、煽動叛亂罪為十五年。比國司法部四日發聲明指出,歐盟法規顯示引渡過程可延長至最多九十天,在擔心可能危害引渡人犯人權等特定情況下可拒絕執行EAW,確定執行EAW則相關人員可在十天內引渡回國。

(自由時報)
--
加泰隆尼亞危機 未來情勢關鍵發展

西班牙昨天對因推動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獨立遭革職的前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發出逮捕令,此舉恐使西國數十年來最嚴重政治危機導致的緊張關係升溫。

以下為法新社整理有關西班牙政治危機未來情勢的關鍵發展:

●法院調查和引渡

西班牙國家法院(National Court)下令羈押8名普伊格蒙特麾下官員,包括前副主席璜克拉斯(OriolJunqueras),等待法院審理他們在推動加泰隆尼亞獨立所扮演的角色。

第9名前政府官員則以5萬歐元(7萬5000美元)交保獲釋。

不過,普伊格蒙特和另外4人拒絕出庭接受審問,西國法院因而對他們發出逮捕令。

據信在比利時的上述5人接下來幾天可力抗引渡,西班牙國家法院則將繼續進行調查。

檢方辦公室要求將普伊格蒙特等人以反叛、煽動叛亂和濫用公款等罪名起訴。

反叛罪最高可處30年徒刑,煽動叛亂最高則可判刑15年。

●最高法院審訊

西國最高法院9日將恢復聆訊,審問加泰隆尼亞遭解散議會的6名前成員,包括議長佛卡德爾(CarmeForcadell)。

法院昨天開始聽審,但在被告律師要求下延期。當局也在調查這6人在推動加泰隆尼亞獨立扮演的角色。

●準備提早大選

加泰隆尼亞議會表決通過宣布獨立後,西班牙中央政府上個月剝奪這個地區的自治權,並宣布在12月21日提早舉行區域選舉。

有意聯合競選的政黨必須在7日前表態。

民調顯示,長期主張獨立的左翼共和黨(ERC)聲勢高漲,可能傾向獨立參選,分裂獨派陣營。

加泰隆尼亞政黨必須在13日至18日間公布候選人名單。

●競選活動

競選活動將於12月5日正式開跑,直至12月19日為止。

支持和反對獨立陣營料將在選戰期間舉行大規模示威,如同大批示威者10月數度在巴塞隆納群集抗議。

●選舉

在前一次區域選舉,分離主義政黨在135席的加泰隆尼亞議會拿下72席,首度取得微弱多數優勢。

儘管他們只拿下47.8%的選票,然而西班牙大選採行分區比例代表制,鄉村地區支持獨立比例較高對獨派較為有利。

(中央社)
--
國際紅十字會員工 侵吞1.7億伊波拉善款

伊波拉病毒於2014到2016年間在非洲奪走逾1.1萬條人命,令人記憶猶新。當時各國慷慨解囊的部分善款,傳出遭「國際紅十字會」人員A走。紅十字會前天坦承逾570萬美元(約1.7億元台幣)遭自家人詐領,除表示「憤慨」並道歉外,還稱將追回被侵吞的款項。

浮報物資支出
伊波拉(Ebola)病毒當時在西非賴比瑞亞、獅子山國和幾內亞造成嚴重疫情,原本救援組織募不到足夠經費對抗疫情,經世界衛生組織出面呼籲後,湧入大筆捐款。國際紅十字會將1億美元(約30億元台幣,幣值下同)捐款,分配給各疫區國家紅十字分會使用。英國廣播公司、《衛報》前天報導,紅十字會內部稽核人員發現在賴比瑞亞,約8151萬元被用於浮報物資支出、付薪水給不存在的員工。
在獅子山國的紅會人員則跟當地銀行員串通,A走約6038萬元。幾內亞的調查仍在持續,已知約3018萬元因假報關單而不翼而飛。

(蘋果日報)
--
通俄陰影圍繞 削弱川普影響力

美國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在川普出訪前,大動作起訴川普前幕僚,若在川普外訪期間,通俄門有爆炸性發展,不但讓他顏面無光,也削弱他在元首會談時的影響力。英國《經濟學人》指,在川普身陷通俄門風暴之際,外交政策不會是他優先要項,他可能錯失與中國博弈良機。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前天報導,川普這趟最重要的外訪有政治麻煩隨行。他得面對美國可能跟北韓開戰、中國日益強大及美國從他上台後在亞洲影響力衰退等疑慮;還加上國內的通俄門風暴。

幕僚憂推特失控
連川普幕僚都擔心通俄門調查佔據川普太多時間。白宮幕僚長凱利承認,總統跟任何人一樣,在被調查的同時還要兼顧履行總統的職責,非常令人分心。報導指萬一通俄門醜聞再延燒,川普很可能被外國領袖看成脆弱的元首,更易施壓。
眾幕僚還要擔心川普習慣睡自己的床,出訪可能讓他睡不好更疲憊,更易出現在推特亂發飆的失控情況。
《經濟學人》指,美中這次料將討論有關朝鮮半島突發狀況和避免在南海起衝突。若僅如此,川普此趟訪中就錯失了機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學者包道格認為,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鞏固權力的當下,此時是向中方解釋美國盼在不與中方衝突下,保障自身在亞洲利益的最佳時機。如果川普未能把握此時機,面對國力更強的中國,中美關係充滿更多變數。

(蘋果日報)
--
美軍首次空襲索馬利亞IS

IS觸角伸向非洲

協助索馬利亞政府對付當地伊斯蘭教激進組織「青年軍」(al Shabaab)的美國軍方,三日首度針對近一年在當地崛起的伊斯蘭國(IS)勢力發動空襲,兩波無人機攻勢共計殲滅「數名恐怖份子」。

美國非洲司令部表示,午夜及中午的兩波空襲,攻擊索馬利亞東北部半自治的邦特蘭(Puntland)布卡村(Buqa),IS在此設有基地。美軍稱奇襲未傷平民,未來會持續行動,消弭恐怖威脅。

美國國務院近來警告,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節節敗退的IS,恐把觸角伸向非洲。上述遭美軍鎖定的聖戰團體「索馬利亞IS」一年前發跡,由兩年前變節的青年軍教士牧敏(Abdiqadir Mumin)領導一至兩百名聖戰士對IS效忠,去年十月首度拿下邦特蘭的港市甘達拉(Qandala),此處和美軍三日攻擊的布卡村僅距六十公里;五月更首度在邦特蘭發動自殺攻擊,當時造成五死。

「索馬利亞IS」與效忠於伊斯蘭教恐怖組織「開打」的青年軍乃敵對勢力。青年軍至今盤據索國中部與南部,希望推翻西方支持的索國政府,美軍因此不時空襲對抗,今年初獲美國白宮擴大授權後,至今已發動逾十二次。

但青年軍上月依舊在首都摩加迪休發動卡車炸彈攻擊,無辜罹難者超過三五○人,為索國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攻擊事件。

至於八月被美國國務院列為國際恐怖份子的牧敏,出生於邦特蘭,後來移居瑞典,十二年前才搬到英國並取得英國公民身分。

(自由時報)
--
德老翁稱家有二戰未爆彈 警方到場才發現是巨大櫛瓜

一名家住德國卡爾斯魯爾(Karlsruhe)81歲老翁日前向警方通報,在家中花園發現一枚二戰未爆彈。警方聞訊趕到老翁家中才發現,造成他恐慌的不是未爆彈,而是一條長40公分的巨大櫛瓜。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該櫛瓜重達5公斤,可能由不明人士扔進老翁家花園中。警方表示巨大櫛瓜「看起來真的很像炸彈」。所幸只是虛驚一場,無須緊急撤離卡爾斯魯爾民眾。

警方向老翁保證發現櫛瓜絕非炸彈後,老翁才自行處置院中櫛瓜。

美國及英國空軍在二戰期間空襲德國,留下許多未爆彈,通常都是碰到建設工程才出土。今年9月3日法蘭克福發現一枚重達1.4噸未爆彈,當局撤離6萬5000民眾,是德國戰後史上最大防範未爆彈疏散。

(聯合報)
--
遭控性騷擾 奧地利政壇老將辭黨魁

面對性騷擾指控,奧地利政壇老將皮爾茲(Peter Pilz)今天宣布,辭去他新成立的反當權派政黨黨魁一職。

法新社報導,皮爾茲在政壇打滾已久,是1986年奧地利綠黨(Greens)創黨元老之一。

63歲的皮爾茲在聲明中說:「我始終為嚴格的標準奮鬥,這些標準也適用我身上。」

「蝴蝶」(Falter)週刊今天上午報導皮爾茲遭控性騷擾後,皮爾茲做出上述宣布。

一名年輕女性向「蝴蝶」週刊控訴,2013年在西部城鎮阿爾巴哈(Alpbach)一場重要的年度研討會上,爛醉的皮爾茲對她上下其手。

據引述,這名女性說:「他到處亂摸。」

她表示,其他2名與會人士最終將皮爾茲拖走。

皮爾茲說,他不記得這起事件,但「極度嚴肅」看待這起指控。

然而,對一名綠黨女性成員上週指控,皮爾茲仍在綠黨時,於許多場合撫摸她,皮爾茲否認這項說法。

皮爾茲說,他將上法庭反擊這些指控。

(中央社)
--
颱風丹瑞橫掃越南中部 至少11死

颱風丹瑞(Damrey)今天掃過越南中部地區,災情相當嚴重,至少造成11人死亡和多人失蹤。

越南「民智報」新聞網站今天報導,最大風速達15級的颱風丹瑞,凌晨登陸中部地區,帶來強風豪雨,造成嚴重人身安全與財產損失,其中慶和省(Khanh Hoa)受創最重。

報導指出,截至今天下午,颱風已造成慶和省8人死亡、林同省(Lam Dong)2人死亡與平定省(BinhDinh)1人死亡,另有多人因被洪水沖走或發生船難意外而失蹤。

此外,強風豪雨還吹走許多房舍屋頂,吹倒樹木和電線桿,淹沒許多社區,使多個地區交通受阻,經濟損失相當嚴重。

即將舉行2017年亞太經合會議(APEC)領袖會議的峴港市(Da Nang)也受到颱風影響,許多房舍屋頂、APEC廣告布條與招牌被強風吹走,部分地區因電力設備受損而停電。

報導說,颱風掃過後,越南中部各省天氣下午逐漸回穩,相關部門正積極救災,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中央社)
--
醫學期刊《刺胳針》: 去年全球氣候經損 達1,290億美元

一份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報告指出,去年極端氣候釀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290億美元(約台幣3.9兆)。報告並警告,氣候變遷導致乾旱、洪澇、風暴等天災頻傳,經損數字恐還將繼續攀升。

發表在10月31日號《刺胳針》期刊的報告顯示,2010年到2016年,氣候災難劇增46%,光在去年就有797起天災被歸類為「極端」事件,「整體經濟損失因此高達1,290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芬蘭的財政預算。

報告指出,儘管近年來氣候災難明顯增加,仍無法明確歸咎於氣候變遷。但天災頻傳的跡象,仍可解釋氣候變遷是如何改變這些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與嚴重性。

展望未來,報告作者表示,乾旱、水患、熱帶風暴等肆虐全球的天然災害,恐因氣候變遷加劇發生的「頻率及嚴重性」。

報告提到,窮國財政因極端氣候受到重創的程度,相較富國簡直不成比例。去年怪異天候在窮國造成的經濟損失,比2010年高出3倍多,經損占窮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也遠大於富國。

高所得富裕國家因極端氣候釀成的經濟損失中,保險理賠就占了一半左右,反觀窮國天災理賠的占比不到1%。

據研究人員估計,自2000年起,氣溫升高導致全球戶外作業勞工的勞動生產力流失5.3%。同一時期,不堪熱浪來襲而有中暑、心臟衰竭或脫水危險的人數,暴增約1.25億。

(工商時報)
--
德難民小鎮的困境

過去1年德國部分城鎮湧入大批難民,已讓當地居民備感壓力,並不禁自問「到底是誰融合誰?」

■Communities with large migrant populations ask"Who is integrating whom ?"

今年夏天,蘭潔(Nadine Langer)的6歲女兒成為小一新生。當她帶女兒去上學時,卻訝異發現在她女兒班上的20多名學生中,只有兩名是德國人,其他多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

41歲的蘭潔強調,「我並非反對移民」,不過這樣情況卻不禁令她懷疑「到底是誰融合誰?」

稅收與生活 受影響

德國2015年的難民危機雖已不再霸占新聞頭條,但在薩爾茲吉特(Salzgitter)與其他中型城鎮,該危機卻持續發酵,也讓這些城鎮居民感到壓力。他們發現當地稅收開始減少,安全、就業與教育品質也令人憂慮。

今年以來約有14萬名尋求庇護的難民湧進德國,比過去兩年的120萬人大幅減少。不過在德國政府安排安置下,像是薩爾茲吉特等城鎮卻深切感受到,長期以來他們致力要使難民融入德國社會的努力,已經瀕臨失敗邊緣。

如此的不安,也讓打著反移民旗幟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上月聲勢大漲,並且成為德國半世紀來第一個進入國會的極右派政黨。這樣的政治發展,也意味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啟動3黨執政聯盟的談判中,移民議題勢必將成為主要焦點。

另外,移民問題也成為地方政治的角力議題。德國下薩克森的地方議會選舉,難民融合與教育就是候選人最常提起的議題。保守派人士過去多年不斷強調,定居此地的難民必須學習德國主流價值觀,才能盡快融入德國社會。

雖然也有部分人士依然自豪所在的城鎮是庇護難民的天堂。但是,隨著去年抵達的難民人數激增,薩爾茨吉特已被迫採取罕見行動,要求暫緩難民進入。

薩爾茲吉特市長克林博(Frank Klingebiel)抱怨,德國的主要政黨似乎住在泡沫中。他們口頭上說每件事情都很順利進行,卻對現實視而不見,無法看到民眾的真正憂慮。

目前在該城鎮的10.6萬名居民中,約有5,700人是敘利亞難民,是德國難民人數最高的地區。

來自大馬士革的25歲亞瓦迪(Nour Alwadi),去年與妻子和兄弟一起抵達這個小鎮。他與妻子已有個9月大的男嬰,他的雙親也在5個月前抵達薩爾茨吉特,與他們同住。

亞瓦迪說選擇此地,主要是該城鎮有許多阿拉伯與土耳其的移民。他說薩爾茲吉特的居民友善,他們也可以到清真寺聚禮。

教育、治安 居民憂心

雖然在當地出生或長大的居民表示,樂意協助這些難民定居,但無奈湧入人數太多,已經超出負荷。在薩爾茲吉特慈善機構任職,專門協助難民融入社會的德國民眾狄亞表示,「這裡經常發生鬥毆,導致警方必須來此維持治安。」

至於在學校,移民孩童已超過德國本地小孩,更讓他們難以學習德文。根據近來發布的德國學校報告顯示,移民孩童增加是課業成績惡化的原因之一。

除了教育品質與社會治安等問題令人憂慮,這些居民還抱怨,當地文化已被沖淡,使得最初要讓難民融入德國社會的目的已消失無蹤。

(工商時報)
--
為何薪水就是不漲?

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已開發國家失業率屢創新低,無奈勞工薪資卻未因勞工市場緊縮而上漲,成為各國政府難解的謎題。

■Yet workers are still waiting for a benefit that traditionally accompanies lower unemployment: fatter paychecks.

今年49歲的挪威油漆工人卡爾森(Ola Karlsson)入行30餘年見證了挪威經濟大起大落。幾十年來挪威憑著豐富石油蘊藏量推動經濟成長,使奧斯陸蛻變成充滿現代化新大樓的城市,而卡爾森住處的租金也不斷上漲,偏偏只有他的工資沒有漲。

卡爾森表示:「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我已經有5年沒有加薪了。」不只他有這般感慨,美國、英國、日本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勞工都深感薪水漲幅遠不及物價漲幅,儘管各國失業率維持在歷史低點。

自動化時代 工資難漲

CNBC新聞網站報導,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走出上一波衰退期後,目前尚未站穩腳步,一旦日後經濟加速成長,企業雇主為了擴大人力勢必得提高工資。

但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全球經濟在轉型過程中連帶改變了傳統產業結構,例如今日企業擴大運用自動化技術來縮減人力需求,而全球化也讓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廠房外移至亞洲及拉丁美洲,種種因素壓迫已開發國家勞工薪資增幅。

據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米歇爾(Lawrence Mishel)表示:「整體而言,無論是勞工個人或團體,向雇主爭取加薪籌碼都相當有限。」他認為儘管各國勞工薪資停滯原因各有出入,但這股趨勢已成全球普遍現象。

以美國為例,今年9月失業率降至4.2%,與大蕭條時代的10%相比不到一半。但今年9月美國平均勞工薪資年增幅僅2.9%,反觀10年前年增幅超過4%。英國失業率也在今年8月創下1975年以來最低點,但勞工薪資年增幅僅2.1%,比通膨率還低。

挪威與德國則是因為工會勢力減弱,為了確保公司搶到訂單往往妥協,放任雇主以低薪聘請外來移民或臨時工。義大利及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為了爭取訂單,也不得不效法德國企業作風。

去年底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時曾誓言要振興美國製造業,把工作機會留給美國人,但實際情形卻沒有這麼理想。

組工會 加薪機率高

俄亥俄州一間3M海棉原料工廠就因生產線外移到墨西哥而被迫關廠,造成150名員工失業,諾爾(Larry Noel)便是其中一人。他在失業後立刻遭到現實打擊。

3M工廠員工是美國現今少數受到工會保護的勞工。在工會庇護之下,諾爾失業前時薪有25.47美元,但失業後連帶失去工會保護,重新找到的工作時薪不到13美元。

諾爾表示:「這些公司都知道你急需工作,因此看準你會接受低廉薪資。我們都希望新工作能有工會組織,因為工會才能為我們爭取較高薪資。」

據美國勞工部調查,去年美國勞工只有10.7%加入工會,與1983年的20.1%相比減少一半。

經濟政策研究所資料顯示,1972年美國製造業基層員工平均一周薪資照現今通膨換算,大約是738.86美元,相較去年平均一周薪資是723.67美元,也就是說過去44年來一般美國勞工實質薪資下滑2%,而經濟學家認為工會勢力減弱是主因之一。

(工商時報)

健康

治失眠 從環境 作息下手 不應光靠藥物 飲食宜清淡/王崧(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睡覺對多數人來說看似簡單的幸福,但對長期失眠的患者而言,一夜好眠不僅只是奢望,甚至為了能安穩睡一覺會各方嘗試,但若用錯方法,沒有對症下藥,即便花了許多錢、吃了各種藥,可能也只是枉然。
造成失眠的原因多元,從生理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腹脹、偏頭痛、睡眠呼吸中止症,到心理因素如喪偶、工作壓力、焦慮、憂鬱等皆是;短期失眠易演變成長期的睡眠障礙,而睡眠環境不夠舒適,或睡前習慣太差,甚至抽菸、飲酒,也都有可能造成失眠。

鄰居打牌難入眠
過去門診曾有位21歲的男性病患,自述從高中開始就有失眠的問題,每天在床上翻來覆去近2小時才能入睡。
上大學後,問題更加嚴重,有時甚至整晚都無法入睡,長期下來,覺得胸悶難解、身心俱疲。
經過2個月中藥治療,男同學失眠問題獲得大幅改善,胸悶與疲倦都得到有效緩解,不過患者私下也透露,隔壁鄰居每天晚上都在打麻將,雖然他已經睡意甚濃,眼皮早就闔上,但打牌聲音之大,吵得他難以入睡,經建議患者考慮搬家後,睡眠問題便完全解決了。
由上述案例可知,藥物治療並非治療失眠唯一的解決辦法,要真正徹底治療失眠問題,須由醫師和病人共同努力,將可能造成失眠的因子消除,才是根本之道。

避免吃燥熱食物
就中醫的角度,失眠的病患常具有陰虛火旺、氣鬱、痰溼的體質,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為宜,避免食用過於燥熱的食物,如烤、炸、辣,或熱補的食材。
同時也要避免冰品冷飲、生食、寒涼性的水果,平時可多吃富含膠質的食物,如山藥、秋葵、銀耳、木耳等,並補充足夠水分。

助眠小撇步
●改善睡眠環境:減少室內噪音、調整室溫,並更換窗簾避免臥室過亮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睡前半小時禁用3C品,不要吃太飽、可洗熱水澡
●固定運動: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運動,強度以輕到中度的喘氣為原則
●改變日間生活習慣:白天不要睡太多,避免喝酒助眠、咖啡、茶等
●讓床成為睡覺的地方:不在床上工作、念書,也不要在床以外的地方睡覺

(蘋果日報)
--
除斑前仔細評估 術後防曬不可少/沈宜萱(台大醫院皮膚部暨形體美容醫學研究中心主治醫師)

脈衝光除斑雖不會造成明顯傷口,術後仍要加強防曬和保濕。台大醫院提供
看到最新推出含植物精華之神效美白保養品就忍不住要買回家,幻想用完就會長的跟模特兒一樣正;聽到美容諮詢師推薦的超值優惠護膚療程,連醫師都還沒見到面,就手滑刷卡買了整套課程;親朋好友剛雷射完效果不錯,也不管自己臉上斑點跟親友的是否一樣,也堅持要選一模一樣的雷射機器來治療。
這些例子似曾相似嗎?受到強大的廣告行銷影響,一時興起,卻忽略了潛藏的風險和副作用、療效是否誇大。臉只有一張,在做任何保養治療前真的得三思而後行,確定這些療程是否為自己所需的!

不同斑採不同治療
事實上,每個人的斑可能都不一樣,也常同一人臉上出現多種不同的斑點,而不同斑點治療方式也不同,有的斑點並不適合雷射治療。所以在接受斑點治療前,須經專業皮膚科醫師仔細評估,確認斑點種類和適合的治療。
常見斑點有老人斑、肝斑、曬斑及雀斑。肝斑治療以防曬及使用三合一美白藥膏為主;曬斑、雀斑和老人斑則較適合雷射治療。通常雷射術後會有表淺傷口,須塗藥膏或使用敷料,約7天後傷口即可癒合。脈衝光或淨膚雷射雖不會造成明顯傷口,術後仍要加強防曬和保濕。
值得注意的是,約2、3成患者在治療的部位會有雷射術後反黑的情形,此時不必太擔心,色素在3個月後會逐漸變淡,但這幾個月也是患者最難熬的一段時間。
除斑一定要有耐心,若臉上同時有多種不同種類的斑點,很難一次治療就完全根除,務必照醫師專業判斷依序處理。最後提醒大家,不管何時做雷射治療,術後短期的防曬可減少反黑,長期的防曬是要預防長出新的斑點以及皮膚老化,各位愛美的朋友們,到底要怎麼做,你們應該心裡有底了吧。

(蘋果日報)
--
菊花茶抗乾眼 改善率達8成

久盯手機讓許多人有乾眼症困擾。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乾眼症病鼠餵食高濃度菊花茶21天後,能有效改善病況,成果刊登在上月出版的美國《藥用植物學期刊》,醫師研判是菊花茶中花青素等抗氧物奏效,但提醒人體服用劑量待研究,現階段患者僅可將菊花茶當保健茶飲,不可偏廢治療。

人體療效待研究
參與研究的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副院長洪啟庭說,《本草綱目》記載菊花能明目,與大仁科技大學藥學暨健康學院院長陳福安合作「菊花改善乾眼症」研究,耗時兩年,動物實驗中證實菊花茶能改善乾眼症。
陳福安說,研究以人為誘發60隻老鼠患乾眼症,再分四組。第1組無餵菊花茶,2至4組1天餵2次,連續21天後,第1組維持一樣,2至4組隨濃度增加,病況等比例改善,第4組平均改善率達8成。
洪啟庭說,乾眼症可能是體質或用眼習慣不良致淚液分泌量不足。研判菊花茶中花青素、葉黃素等抗氧化成份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穩定淚液層減少蒸發,實驗鼠後做肝、腎切片毒性測試無異狀,推論不具肝腎毒性。
民眾藍小姐說,因長期戴隱形眼鏡、盯手機患乾眼症,就醫使用人工淚液3個月搭配飲用菊花茶,病況有緩解。

乾眼症防治須知
●使用3C產品或電腦30分鐘,應閉眼或眺望遠方休息5分鐘
●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可在辦公桌上擺水杯,避免空氣太乾
●乾眼症患者因淚液少,角膜易受傷,較不宜戴隱形眼鏡或放大片
●應就醫找出病因,遵從醫囑使用人工淚液等藥物治療
●國內研究,菊花茶有助乾眼症保健,可適量飲用且同時接受治療

(蘋果日報)
--
臉部痛到不敢笑 三叉神經痛搞鬼

50多歲陳小姐近3年來用餐時,臉部常出現如電擊的劇痛,起初以為是牙痛,但看遍各牙醫都沒查出異常,疼痛頻率卻更頻繁,後來連大笑、喝水都痛,轉介神經科經診斷才發現,原來是血管壓迫造成的三叉神經痛,接受微創開腦手術後,她才又重拾能夠輕鬆大笑的快樂。

為求解痛還拔牙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琳煦說,三叉神經遍布於臉部,可分為額頭上方的眼分支、兩頰的上顎分支,及下巴的下顎分支,疼痛初期與牙痛的痛感完全相同,因此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牙齒疾病,許多患者也像陳小姐一樣,看了許多牙醫,甚至還拔了牙,症狀仍無法改善。

「連風吹也痛」
針對陳小姐病情,楊琳煦表示,當時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她是因腦部有一條血管硬化,並壓迫到三叉神經,才引起劇烈疼痛,後採微創開顱手術,在該血管與受到壓迫的神經之間,植入一棉片後,症狀即明顯緩解。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吳孟庭也說,最近收治一名高齡84歲的三叉神經痛個案,左臉頰已疼痛逾10年,後來「嚴重到連風吹也痛」,他也同樣是接受開刀治療後,才得以能夠好好說話、談笑。
吳孟庭表示,三叉神經痛通常只發生在單側,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牙齒疾病,但若疼痛範圍擴及臉頰、上下顎等,或是經牙科治療後,症狀還是沒有明顯改善,應懷疑是三叉神經痛,要到神經內科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能有效根治不適。

(蘋果日報)
--
氣喘、肺病重疊 老菸槍久咳不癒

89歲的鄭姓阿伯是幾十年的老菸槍,去年開始出現氣喘、多痰的症狀,就醫診斷發現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但服藥後卻沒改善,再抽血檢驗後才得知有過敏體質,才知久咳不癒是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症(ACO)所致。

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台灣氣喘學會昨天舉辦聯合年會,點出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症(ACO)的醫學知識。

許多民眾知道慢性肺阻塞和氣喘,但較少人知道兩者的重疊症,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說,兩者若發生於年紀大的病人,有時很難分辨是單純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兩者重疊疾病,因兩者都有咳嗽、喘、胸悶與哮鳴音的症狀。

江啟輝說,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疊症其致病機轉及治療方法,與單純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完全相同,有些病人可能早期有氣喘,但因沒有好好的控制及治療,導致支氣管長期慢性發炎。

還有些患者是因為抽菸讓支氣管長期受傷發炎,使支氣管壁持續的破壞而重塑,以致不可逆的氣道阻塞,臨床症狀就像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樣。

江啟輝說,還有另一類病患因長期暴露於有害的氣體,如職業環境中的粉塵、油煙、氣體,以及高溫烹煮油煙、或其他空氣污染而導致支氣管慢性發炎與肺泡破壞,肺功能檢查呈現不可逆的通氣阻塞與氣體交換不良。

江啟輝提醒,如果慢性肺阻塞(COPD)患者接受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持續半年,但咳嗽、氣喘的情形都未改善、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症狀就有明顯改善,就很可能是ACO,可進行抽血檢驗,嗜酸性白血球濃度、或是有無過敏體質,來確定自己是否罹患ACO。

(自由時報)
--
患色素性苔蘚 雷射美白竟越打越黑/林鳳玲(汐止國泰醫院附設醫學美容中心皮膚專科主任)

50歲女性一進診間,就表示希望可以接受最新的雷射治療,讓皮膚變白。但我仔細看她的皮膚,發現她的兩頰、眼周、額頭與頸部都有灰藍色、不均勻、全面性的斑塊,患者也表示,在過去數個月,她已經打了多次淨膚雷射,皮膚非但沒有美白,反而愈打愈黑。

由於患者的皮膚症狀跟一般常見的黑斑非常不同,因此安排她做皮膚切片,診斷結果為色素性苔蘚。

進一步檢查,她也合併額頭髮線後移的斑痕性落髮,也就是「前額纖維化落髮」,這也是一種苔蘚皮膚炎的變異,所以更確定是色素性苔蘚造成皮膚黑。

色素性苔蘚是一種不常見的色素皮膚炎,通常出現在膚色較深的人種,非洲、印度與西班牙人種都有被報導過,較常出現在30-40歲,女性比男性多。若是色素性苔蘚合併前額的斑痕性落髮,則是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

患者會在臉與頸部慢慢出現灰藍色或黑咖啡色的色素沉澱,呈現對稱性,並分佈於陽光照射處。最主要是跟肝斑區分,而詳細的病史可以鑑別診斷。

色素性苔蘚是一種皮膚發炎疾病,並留下明顯的發炎後色素沉澱,而誘發皮膚發炎的因素像是陽光,或是感光成分。

特別的是,色素性苔蘚有「寇勃納現象」,意指發炎會出現或加重在皮膚受刺激的部位,所以色素性苔蘚發炎時期,應儘量減少刺激性的治療方式,以免加重發炎,產生更多色素沉澱。

色素性苔蘚的治療應針對不同時期有不同治療方式,移除刺激皮膚的原因,嚴格防曬,與減少色素沉澱。

當這位患者發炎還很嚴重時,先給予塗抹與口服的抗發炎藥物,發炎穩定後,開始給予改善色素沉澱的美白導入與皮秒雷射治療,臉上黑斑慢慢變淡。

並非所有的「黑」就是直覺的用雷射治療,像是自體免疫患者,光敏感體質患者就不適合雷射治療,皮膚發炎導致黑色素沉澱的患者,即使要用雷射治療色素沉澱,也應該等發炎消失,以免反而刺激皮膚,愈打愈黑,花了錢卻沒有效果。

(自由時報)
--
負壓傷口照護 治療時間變短了/胡瀞暄(林口長庚創傷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慢性傷口不論在門診或病房中,都是很常見的醫療照護問題。

傷口遲遲無法癒合有可能與患者的健康有關。例如:控制不好的糖尿病、肥胖、營養不良、周邊血管硬化阻塞或正接受化療、放射線治療、服用類固醇等,都可能讓傷口癒合進展緩慢。

目前最常見的慢性傷口包括:糖尿病足、褥瘡、靜脈潰瘍等。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今有越來越多的敷料可供選擇,而負壓傷口照護是一種越來越蓬勃發展的傷口照護方式,近年來在歐美國家的臨床應用上已經被證實能夠有效加速傷口的癒合,尤其是針對慢性難癒合的傷口。

◎什麼是負壓傷口照護?

負壓傷口照護是對傷口施以負壓抽吸,可以有效減少組織水腫、組織滲液、細菌量、發炎性物質,進而減少換藥次數、病患疼痛感,而負壓抽吸會增加組織灌流量及肉芽組織生長,降低傷口的感染風險,護理人力支出也減少。

但是並非所有的慢性傷口都可以用負壓抽吸照護,因為換藥次數降低為3-4天甚至是1星期才換一次,且會促進傷口新生,所以禁止使用在出血、感染、惡性腫瘤、有高排放量的瘻管以及重要組織器官直接接觸的慢性傷口。

經過負壓傷口照護後,醫師會根據傷口的狀態,決定是否需要植皮或是使其自行癒合,大大縮短慢性傷口的治療時間,提供慢性傷口患者另一項治療選擇。

(自由時報)
--
PM2.5惹禍? 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不菸不酒

年僅廿歲的大學生某天突然咳出血,經過診斷後,竟然被宣告罹患肺腺癌第四期,但從未抽菸,也未接觸高風險的物質等,被確診後不到一個月就辭世,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說,這類的患者,近年來愈來愈多,且完全沒有接觸任何的危險因子,不排除與PM2.5有關。

江啟輝說,台灣的罹癌率日趨年輕化,被懷疑與空污、食安有關,醫學界仍在探究兩者實際的關係,不過從肺腺癌來看,過去多是老菸槍或是長期吸油煙的家庭主婦會罹患的癌症,近年卻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完全沒有接觸危險因子就罹患,他認為這恐怕是一大警訊。

江啟輝表示,空氣污染影響的不僅是肺部,而是全身性的疾病,只是空氣最直接接觸的器官是肺部,因此最直接的病變就是「肺癌」,他認為後續政府應多支持相關的研究,也應該讓民眾多認識空汙的危害。

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聖皓指出,不菸不酒的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如果排除了職業環境汙染暴露因素,空汙的確是引發肺腺癌的重要可能因素之一,政府有必要致力改善空汙。

空氣健康聯盟理事長、彰基婦產科主治醫師葉光芃指出,英國研究發現,想要減少空汙,最有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減煤、減少火力發電,政府的能源轉型應該減少火力發電,而不是提高燃煤比率。

葉光芃說,PM2.5等空汙越嚴重,罹患癌症、血管疾病風險就越高,國人高齡人口眾多,原本就屬於肺癌、肺阻塞的高危險群,一旦因此罹病,影響國人健康,健保負擔也會更重;呼籲衛福部,應積極捍衛國人健康呼吸的權益。

台北榮總胸腔科教授陳育民則建議,外出前民,應該觀察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如果當地空汙嚴重,建議不要騎機車或單車,盡量選大眾交通工具,並戴上口罩。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

(聯合報)

評論

儲蓄與順差的祕密

國民所得統計裡,超額儲蓄等於貿易順差、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國外移轉收入淨額、統計差異四者的總和。超額儲蓄與貿易順差兩項指標,密切相關。

■以2016年為例,超額儲蓄是2.43兆元,貿易順差2.07兆、國外要素所得淨額0.567兆、國外移轉收入淨額-0.1兆,統計差異-0.1兆,貿易順差、國外要素所得淨額等四項合計恰等於超額儲蓄。

一般人想到儲蓄,當然是多多益善,有了儲蓄,生活便比較有保障,但對於國家而言,儲蓄可就不是多多益善了,儲蓄太多反映著人們不願消費,如此商業景氣就很難熱得起來。

如果這些儲蓄能透過銀行貸給業者投資建廠房、買機器,那麼儲蓄多還是不錯的,因為相關投資非但可帶動本年景氣,更可讓來年生產力更上層樓。

由此可知,儲蓄若能妥善運用,對於一國經濟很有幫助,不過,如果沒有妥善運用,這些閒錢對經濟將形成很大的威脅,舉例來說,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所得成長超過消費增幅,儲蓄破兆,正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由於榮景來得太快,投資來不及跟上,這些閒錢轉進股市、房市,不到三年便把台股由千點炒到萬點,台北房價也漲了兩倍,惟隨後泡沫幻滅,哀鴻遍野,至今多數人應仍有記憶。

國民所得統計為衡量一國儲蓄是否適當,以儲蓄減投資來觀察,這項指標稱為「超額儲蓄」,若其等於零,則代表所有儲蓄皆被導入實體投資,若出現100億,則代表閒置資金有100億,1980年代(1981~1990)平均每年超額儲蓄2,994億元,隨後在六年國建、民間投資跟上,1990年代超額儲蓄降至2,141億元,十年之間台灣的閒錢多數導入民間投資,每年進口大量設備,「貿易順差」也同步降低。

這裡有個有趣的問題,超額儲蓄與貿易順差,兩者何以會如響斯應?事實上,這兩者確實是互為表裡,從歷年統計會發現,台灣經濟表現最好的1990年代,平均每年商品出超僅104億美元,商品與服務貿易順差更降至1,478億元台幣,而超額儲蓄也只有2,141億元台幣。

近六年(2011~2016)台灣超額儲蓄平均每年達台幣1.8兆,是1990年代的九倍,而貿易順差1.5兆,也是1990年代十倍,即使我們看海關統計(商品貿易),也會發現近年貿易出超成長的非常快。

我們通常也會覺得貿易順差愈高愈好,因為順差愈多,外匯存底累積愈多,似乎代表國力愈強,這也是何以政府大員經常以順差、外匯存底創新高沾沾自喜的原因。然而,從國民所得統計的角度來看,貿易順差的升高如同超額儲蓄的增加,皆屬總體經濟失衡,都是警訊,非但不值得高興,反而應該加以調整。

何以說貿易順差、超額儲蓄升高是警訊?因為它們反映著一國投資不振,正因為投資不振,超額儲蓄才升高,同樣因為投資不振,無需進口大量設備,貿易順差才會變大,試想,這難道不是警訊嗎?我們對應兩個年代的投資率就會發現,1990年代我們投資率高達27%,如今才21%,這就證實了近年順差、超額儲蓄的三級跳,並非好事。

我們以常識來理解經濟數據,有時不致大錯,但有時候則會錯的離譜,這主要是因為總體經濟各部門、各層面相互牽引,加以個體視為好的事,未必能複製至總體,其間還有外部效應的連動,超額儲蓄、貿易順差的情況大抵就是如此。

近年貿易順差升高、超額儲蓄年年逾兩兆,除了顯示台灣總體經濟失衡,投資不振,另一個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閒置資金的去向,一旦這麼龐大的閒置資金複製1980年代後期的經驗,流入股市、房市而形成泡沫,其衝擊會有多大?實不容低估。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11-05/clipping/656/anla00_t_01_03.jpg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