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萬勞工領嘸3萬 自嘲「做功德」
行政院長賴清德近日多次把月薪3萬元當低薪門檻,先是對上市櫃和國際企業喊話指「起薪低於3萬元太低」,上周稱照服員月薪僅3萬元應要用「做功德」的心看待工作。但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最新統計,國內受僱勞工有305萬1000人月薪未達3萬元,比率達33.96%。勞工無奈說:「原來這麼多人在做功德。」
較去年少21萬
主計總處每年五月進行全國人力運用調查,昨公布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全國898萬5000名受僱勞工中,月薪未滿3萬元者有305萬1000人,較去年減少21萬9000人;比率為33.96%,較去年同期下降2.76%。
民眾酸:應頒獎
調查也發現,包括臨時、部分工時(打工族)、派遣等非典型僱用人數達80萬5000人,佔全體受僱者7.11%,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較去年增1萬3000人。主計總處分析,相較於鄰國日本、韓國非典型就業者都達3成以上,國內還不需太擔憂。
上班族張小姐說,照行政院長說法領不到3萬元薪水的都應該做功德,「這300多萬名勞工是不是應該發個獎牌表揚?」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過去輿論一直認為低薪和非典就業有關,但這次調查出現低薪人數減少、非典就業增加,顯然兩者關連不大,推測薪資增加和基本工資提高有關,後續應注意派遣勞工人數是否會再上升。
(蘋果日報)
--
月薪不到3萬 今年減21.9萬人
五月受僱者平均月薪37703元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喊話,「上市櫃公司與國際級企業起薪三萬元以下太低了」。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五月受僱者平均月薪三萬七七○三元,較去年增加六○九元或一.六四%,為近六年最大增幅;不過,有三○五.一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三十三.九六%,月薪不到四萬元更有五九四.四萬人、占六十六.一六%。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二○○九至二○一○年,每月經常性收入(具兩份以上工作採計主要工作收入,未含加班費、獎金、紅利等)不到三萬元的受僱者高達三六○萬人上下、約占四成五;近幾年來月入不到三萬元的人數及占比已逐年下降,今年月入不到三萬元較去年減少二十一.九萬人或二.七六個百分點,月入五萬元以上則增加八萬人或○.七四個百分點。
月入5萬以上 增加8萬人
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五月全體受僱就業者八九八.五萬人,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平均三萬七七○三元;其中,全時受僱者八六一.六萬人,平均月入三萬八六五六元,增六二○元;部分時間受僱者三十六.九萬人,平均月入僅一萬五四四二元,增四五五元。
另外,主計總處指出,今年五月失業者四十三.一萬人,曾遇有工作機會占三十九.○六%,未去就業原因以「待遇太低」占四十六.○八%最多;其餘未曾遇有工作機會者,尋職遭遇困難以「待遇不符期望」占二十五.九八%居多,「找不到想要做的職業類別」占二十五.六四%居次,「專長技能不合」也占二十一.三一%。至於失業者生活費用來源,以「靠原有儲蓄」及「由家庭支持」占五十七.八八%及四十一.○五%居多。
非典型就業80.5萬人 創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五月非典型就業(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共八十.五萬人、占全體就業者七.一一%,再創歷年新高,較去年增加一.三萬人或○.○七個百分點,較二○○八年更增加十五.五萬人或○.八七個百分點。
由於非典型就業者收入不如全職工作者,是導致工作貧窮的原因之一。不過,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非典型就業者持續增加,與廠商僱用型態多元化有關,其他國家也有同樣趨勢,日本、韓國非典型就業更高達兩、三成。
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五月非典型就業者增至八十.五萬人,其中部分時間工作者四十一.七萬人,增加六千人;從事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與部分時間工作者具重疊性)六十二.九萬人,增加八千人。
按性別觀察,男性非典型就業者四十二.七萬人,占男性就業者六.七八%;女性三十七.八萬人,占七.五一%。按教育程度觀察,以大專以上占比五.二四%較低,國中以下十二.四六%較高。按年齡觀察,二十五至四十四歲占比四.八三%最低;十五至二十四歲二十三.五三%最高,主因在學比率較高,逾五成七利用課餘或假期工作。
至於非典型就業主因,「職類特性」(工作具特殊性質,如營建工多有短期性質)占二十八.○二%最多,「找不到全時、正式工作」占二十二.三六%次之。
(自由時報)
--
薪貧族!全台三分之一人 賺不到30K
待遇太低 有工作機會 46%失業者不願做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2017年人力運用調查,全台約34%、305.1萬人的主要工作月薪不到3萬元,其中將近40萬人月薪不到兩萬元。此外,全台43.1萬失業人口中,約16.8萬人曾有工作機會,46%的人嫌「待遇太低」而放棄;而26.3萬個沒有工作機會的人,主要困難是待遇不符期望與找不到想做的工作。
主計總處固定在每年五月進行「人力運用調查統計」,避免季節性因素,如畢業潮、春節的影響,並於昨天公布今年的統計結果。
這分調查統計其中一項重要數據,是受雇者的主要工作不包含非經常性的獎金、紅利等收入的經常性薪資;我國受雇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長期呈現上升趨勢,今年平均月薪3萬7703元,較去年3萬7094元微幅增加。
不到30K的 25至44歲者占比最高
儘管平均月薪趨勢穩健成長,今年898.5萬名受雇者中,305.1萬人月薪低於3萬元;而月薪不到3萬的族群以年齡區分,25至44歲者占比最高、接近五成,教育程度則以高中職占百分之37.2最高。
至於薪資結構最底層、月薪不滿兩萬元的族群,中高齡、學歷較低者在勞動市場是明顯弱勢,四十五歲以上,以及教育程度國中及以下的受雇者占比相對較高。
月薪不到2萬 多是中高齡、教育程度不高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說,月薪低於二萬元是不滿基本工資的水準,可以推測這些低薪族群多從事派遣、臨時性工作,而這群人又多是中高齡且教育程度不高,一方面可能面臨中年就業困難,只能選擇較低階、低薪的零工,一方面可能有兼顧家庭等需求,才會選擇工時較彈性的工作。
相對於中高齡、教育程度不高的族群面臨低薪,主計總處統計,全台43.1萬名失業者中,有16.8萬人曾有工作機會,其中有46%的人因待遇太低而放棄。至於沒有工作機會的民眾,以「待遇不符期望」及「找不到想要做的職業類別」居多。
正職難找…台灣近18萬人被迫「非典」就業
蔡政府強調保障勞工,但主計總處昨公布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非典型就業者」達八十點五萬人,創新高,不只首度衝破八十萬大關,其中還有二成二(約十七萬七千人)屬「非自願」從事非典型工作。
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一般被稱作「非典型就業者」,由於薪資、福利、權益保障通常不如全日工作者,往往被視為勞動弱勢。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今年五月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突破八十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比重來到百分之七點一,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儘管如此,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表示,不會解讀為勞動市場條件惡化,因為部分職業特性適合部分時間或臨時性的工作型態,而有兼顧家庭、求學需求的工作者,也會傾向選擇彈性較大的非典型工作。觀察從事非典型工作主要原因,以「職類特性」占比百分之廿八居冠,潘寧馨指出,以營造業為例,每個工地的施工時間、規模不一,臨時性工作者會比正職更具彈性;調查顯示,因「職類特性」投入非典型工作者男性占比遠高於女性,也符合從事勞力工作者以男性居多的現象。
然而,投入非典型工作第二個主要原因為「找不到全日、正式工作」、占比百分之廿二點四,又以廿五到四十四歲的青壯族群占比最高;這些被視為「非自願」的非典型就業者,凸顯台灣確實有部分就業者基於無奈成為窮忙族。
(聯合報)
--
主計總處:全台34%勞工月薪不到3萬元
主計總處今發布2017年人力運用調查,即便國人平均月薪持續成長,今年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平均達37,703元,較上年37,094元增加,但仍有305.1萬人主要工作月薪未達三萬元,約佔全體受雇者34%。
主計總處調查顯示,今年5月共有898.5萬受僱者,其中主要工作月薪未達二萬元者有39.5萬人,而二萬元以上、未滿三萬元則有265.6萬人。
儘管我國有三成多的人依舊「薪酸」,但高薪族群的人數也同時增加,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主要工作月薪五萬元以上者有163.6萬人,比起去年的155.6萬人,增幅達5%。
(經濟日報)
--
非典型就業者逾80萬人創新高 主因:找不到全職工作
主計總處統計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80.5萬人,為歷年最高,占全體就業者7.11%,年增1.3萬人,較10年前增加15.5萬人,主因職類特性或找不到全時、正式工作。
主計總處固定於每年5月進行「人力運用調查統計」,並在今天公布統計結果。
主計總處統計,今年5月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為80.5萬人,為歷年最高,占全體就業者的7.11%,年增1.3萬人或0.07個百分點;若與民國97年相比,則增加15.5萬人或0.87個百分點。
其中部分時間工作者41.7萬人,年增6000人;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62.9萬人,年增8000人,但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與部分時間工作者具重疊性。
主計總處分析,就性別或年齡觀察,如果扣除其中逾5成7利用課餘或假期工作者比率降為10.07%,因其在學比率較高,多選擇工時較短或較具彈性工作類型。
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以女性7.51%及15到24歲青少年23.53%,比率較高。
而觀察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最主要原因屬「職類特性(如營建工等)」者計22.6萬人或占28.02%;因「找不到全日(全時)、正式工作」者18萬人或占22.36%;「求學及受訓」占16.57%,「偏好此類工作型態」占14.55%。
若以性別觀察,男性以「職類特性」占43.50%最高,女性以「兼顧家務」占26.04%為主,而男、女兩性均以「找不到全日(全時)、正式工作」次之,分別占21.98%及22.79%。
主計總處:嫌待遇低 有工作機會4成6不就業
主計總處統計,全台43.1萬失業人口中,約16.8萬人曾獲工作機會,當中4成6覺得「待遇太低」而不就業;而26.3萬未有工作機會者,主要困難是待遇不符期望及找不到想做職業。
行政院主計總處固定於每年5月進行「人力運用調查統計」,避免季節性因素,如畢業潮、農曆年期間的影響,並在今天公布民國106年的統計結果。
主計總處統計,今年5月失業人數為43.1萬人,在找尋工作過程,曾遇有工作機會者計16.8 萬人或占39.06%,未就業原因以「待遇太低」占46.08%最多。
據資料,其餘未曾遇有工作機會者26.3萬人,尋職遭遇的主要困難以「待遇不符期望」及「找不到想要做的職業類別」分占25.98%及25.64%居多,「專長技能(含證照資格)不合」者也占21.31%。
而這些失業者找尋工作期間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主計總處統計,以「靠原有儲蓄」及「由家庭支持」分占57.88%及41.05%居多。
如果就性別觀察,男、女兩性都以「靠原有儲蓄」比率最高,分別占62.11%及51.58%,「由家庭支持」分別占 36.90%及47.25%。
主計總處分析,如果是從年齡層觀察,15到24歲者「由家庭支持」占67.18%,25到44歲者以「靠原有儲蓄」占62.03%最高,45歲以上者也以「靠原有儲蓄」占77.69%最高,「靠失業給付或其他政府失業輔助津貼」占1.24%。
(中央社)
--
超過305萬勞工 月薪低於3萬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公開表示,照服員月領3萬元,要以做功德態度面對;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106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全台898萬名受雇勞工中,有超過305萬人月領不到3萬元,低薪比例達34%,意即每3名勞工就有1人深陷低薪風暴。
低薪族較去年少30萬人
主計總處官員緩頰解釋,今年台灣低薪狀況真的改善很多,相對於前年(104年)有335萬名勞工月薪低於3萬元,已足足減少30萬人,今年低於3萬元的勞工人數,較去年少了2.76個百分點,是近年來降幅最顯著的一次。
儘管有34%勞工功德做不完,但比較欣慰的是,高薪族群人數也正在增加中。主計總處資料同時顯示,今年月薪5萬元以上者有163.6萬人,比起去年的155.6萬人,增幅達5%。
勞工多補充技能才能自救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顯示,月薪低於3萬元的工作多是不具技術性的工作,包括門市、內勤、電訪、餐飲或保全等。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要改善台灣低薪問題,除了產業升級、政府政策落實外,勞工還是要改變心態、多補充技能,才是職場自救之道。
舉例來說,內勤工作的月薪平均只有26K,一旦釋出職缺,至少有4、5人主動提出面試要求,在供過於求情況下,楊宗斌認為,內勤薪資不可能有調升機會,反觀薪資較高的技術人員,企業經常開出4、5萬元薪水,還是找不到人才。
45歲以上族群薪資最高
以全日工作來看,主計總處表示,受雇勞工平均月收入為3萬8656元,較去年增加620元,此統計單指主要工作每月的經常性收入,不含獎金、紅利等收入,通盤來看,男性收入明顯比女性高,依年齡分布觀察,45歲以上勞工,是平均薪資最高族群。
主計總處認為,隨明年軍公教全面調薪,由政府當領頭羊,預估台灣低薪的狀況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國發會昨同時公布明年總體經濟目標,除經濟成長率訂為2.6%外,也將每人GDP訂為2萬5233美元,較今年2萬4269美元的預測值,成長目標約1000美元。
(中國時報)
--
非典型就業 首度升破80萬人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30)日發布今(2017)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隨著僱用型態變化,全職工作有限,「非典型就業人數」首度升破80萬人,值得注意的是,非典就業者裡超過五分之一是「非自願」的,是因為找不到全時工作而屈就於此。
主計總處每年辦理一次人力運用調查,以了解國人就業、轉業的情況,自2008年起開始調查「非典型就業」,十年來非典型就業已由65萬人升至80.5萬人,占我就業人口比重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非典型就業者包括部份工時、臨時性及人力派遣三類,我國今年非典型就業占總就業人口比率7.11%,十年來雖升高,但與日、韓非典就業比率逾20%相比,並不算高。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表示,非典就業者的收入偏低,而這類就業人數逐年增加,是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計總處為了解國人從事非典就業的原因,今年特別新增這一問項。
結果顯示,高達22.4%的非典就業者是「非自願的」,他們是因找不到全時工作,只好屈就於此。
至於有家務、有工作而來兼差者僅占14.4%,因職類特性(營建工、超商店員這類工作原本就是非典)也占28.0%,真正喜歡非典工作者只占14.5%,他們可能是愛好自由,因而樂於這類工作。
至於收入偏低的人口有多少?調查顯示,全時受僱者月收入低於3萬元者已降至271萬人,比2012年321萬人明顯減少,併計部分工時者,則低於3萬元的人數仍達305萬人,約占全體受僱人口三分之一。
潘寧馨表示,近年國人薪資成長雖緩,但仍有成長,因此低於3萬元者逐年減少,以今年而言,全時受僱者月收入(經常性薪資)平均38,656元,部分工時者15,442元,兩者都比去年微增。
(工商時報)
--
滿23歲 你也能當國民法官 隨機抽6人參審 表決被告有無罪
司法院昨公布「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初稿,未來只要是年滿二十三歲的國民,符合無前科等條件者都有機會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參與重大刑案的一審審理;依草案規定,將由六名國民法官與三名職業法官組成合議庭,國民法官在庭上可提問,庭後可與職業法官討論,表決時須六人同意,才可決定被告有罪無罪;國民法官出庭期間公司須給公假,法院也會給出庭日旅費。
司法院研議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多年,二○一二年將「人民觀審試行條例」送立法院審查,但觀審員只能表示意見,仍由法官決定有罪無罪,被批「只能看不能審」;後改名為「參審制」並修改部分條文,仍被批換湯不換藥,草案再被擱置,直到今年司改國是會議後,總統蔡英文宣示把國民參審列重點,司法院昨再公布新草案。
新制能看也能判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指,新制讓國民法官「能看也能判」,未來一審法院可選定最輕本刑七年以上或故意犯罪致死等重大刑案,實施國民參審新制,訴訟當事人不得拒絕。國民法官採隨機抽選方式,年滿二十三歲、具高中以上學歷的國民,都可出任,但律師、法學教授、現役軍警消等具法律背景者將排除在外。
草案明年送立院
呂太郎解釋,新制將由六名國民法官與三名職業法官組成合議庭,同坐審判席一起審理犯罪事實、適用法條。開庭時,國民法官可發言問被告、證人等,庭後國民法官將與職業法官討論,決定要判被告有罪無罪及刑度,九票中只要六票認為有罪,且其中至少一票是職業法官投的,被告就會判有罪。
呂說,一旦六名國民法官認為有罪,三名職業法官認為無罪,「職業法官一致認為無罪,表示罪證確實不足,屆時會由職業法官附無罪理由接受公評」,呂解釋,案件有上訴救濟機會,且新制並非找國民法官背書。
司法院強調,國民法官出庭時可請公假,法院會發予日費或旅費,金額將再研究,下月起在台北、嘉義、高雄三地,舉辦模擬法庭廣納各界意見,力拼明年二月送立院審查。
法界憂庭訊變長
桃園地院法官林蕙芳認為,新制是否能為審判品質加分,關鍵是職業法官是否妥適說明法律原則,讓國民法官了解後依法審判。不具名法官表示,國民法官是否足以擔此重任令人擔憂,一來職業法官需花更多時間帶領國民法官,導致庭訊冗長,二來指點太深入恐招致引導國民法官的質疑。
多數網友認為新制可讓法治觀念更進步,有網友稱:「提升人民法治素養的第一步」、「雖我沒念什麼書,可也蠻想進去坐一下。」
國民參審制簡介
可審案件:
.最輕本刑7年以上、故意犯罪致死等刑案
.少年、毒品案不適用
法官來源:
.除3名職業法官外,隨機挑選6名國民法官參與
審理方式:
.由職業法官先開準備庭,整理爭點證據
.審理庭時國民法官才加入,9人同坐審判席,均可提問
.庭訊後,9人一起討論被告有罪無罪、刑度等
判決方式:
.須至少1名職業法官在內共6票,認為有罪才可判有罪
寫判決書:
.由職業法官寫判決書,並註明國民法官參與審理
國民法官資格
積極資格:
.年滿23歲且具本國籍
.在各地院轄區內住滿4個月以上
.具高中或同等學歷證明
限制資格:
.因案被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有案在身或曾受刑罰或保安處分未滿一定期間者
.職業具特殊性質例如黨工、民代、政府機關首長、政務官、現役軍警消、司法警察、律師、法學正副教授等
.不具國語聽說能力
.因身心因素無法勝任
.與本案或本案被告、被害人有一定關係
.有事證足認難以公平審判
註:年逾70歲、公立或私校師生、身心有重大疾病、曾任國民法官未滿5年,共10種法定狀況才可拒絕出任
保護國民法官 曝個資可判1年
司法院規劃的國民參審草案,讓多數民眾有機會出任國民法官,草案將國民法官的身分列為「絕對保密」,任何人刺探或洩漏國民法官個資都會面臨最重一年刑責,擔任國民法官期間是廣義的公務員,收賄就是觸犯貪污罪,最重可判刑十年、行賄者最重可判刑七年。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指出,為保障國民法官人身安全、不受外界影響,其身分「絕對保密」,任何人不能洩漏現任、曾任、備位國民法官姓名、照片等個資,違者最重可處一年徒刑。
若有人意圖傷害、恐嚇國民法官、配偶及八親等內血親等,除依所涉罪名判刑外,還可加重刑責二分之一;國民法官本身則對參審案件負保密義務,若洩密,最重可判刑一年。
不可無端拒任
草案中把國民法官的職務,定位為「是權利也是義務」,包括被隨機選任後,除非符合年逾七十歲、公立或已立案的私校教師、學生,或是有重大健康因素等法定理由,否則不得拒絕擔任;國民法官參審前須宣誓,拒絕宣誓、宣誓後不履行職務等,最重可罰六萬元。
(蘋果日報)
--
滿23歲 就有機會當國民法官
參審草案出爐 人民有義務參與
只要年滿廿三歲,人人都有機會當法官!司法院研擬人民參與審判制度長達三十年,昨天邁開一大步,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昨天在高等法院宣佈,人民參與審判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取的制度,未來台灣國民只要年滿廿三歲,就有機會擔任國民法官,預定明年二月和行政院完成草案會銜送請立法院審議。
6國民法官、3職業法官合審
根據司法院「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適用於一審非少年、毒品罪,且最輕本刑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以及故意行為致人於死案件,每件案子由六名國民法官與三名職業法官合議審理,合議庭須有六票以上認為被告有罪,且其中至少一票是職業法官所投,才能判決有罪。
草案規定,民眾一旦被遴選為國民法官,就有義務參與審判,無故不出庭將可處六萬元以下罰鍰,萬一被選上後突然罹患重病或遭遇重大事故,無法繼續擔任,由備位的國民法官遞補。
另外,國民法官屬於廣義公務員,如到處散布審判內容,或手癢把審判內容PO上網,都會觸犯洩密罪,可處一年以下徒刑;收賄者罰更重,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
該草案也擬定以刑罰保護國民法官的個資和人身安全,如洩漏國民法官的照片、地址等個資,可處一年以下徒刑,若意圖影響國民法官行使職務或意圖報復國民法官,甚至對國民法官本人、配偶、八親等內血親、五親等內姻親或家長、家屬進行傷害等犯罪,還要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由於此制度是要讓一般國民有機會擔任法官,因此包括正副總統、行政機關首長、民意代表等均不能擔任國民法官,司法機關與司法警察機關人員等具有法律專業背景者、與個案有關者也不能擔任,如檢辯雙方篩選國民法官成員時,發現其中有人對案件有成見,不能公平審判,就有權將其剔除。
每案約開庭7天 日領3000元
司法院估計,國民法官每年約審理一千兩百起案件,每案開庭時間約為七天,每天可領到約三千元費用,合計國民參審制每年須編列審判業務費、國民法官日費、旅費等經常性經費約二億二千多萬元。
司法院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我國都是由考試合格、受過法律專業訓練的職業法官全權負責審判工作,雖然多數法官都很認真地從事審判,但人民對於司法的信賴程度仍始終無法提升,對審判也有不少誤解,希望藉由推動國民法官制度,讓國人可以零距離地接觸司法,同時可以與職業法官進行意見交流和觀念澄清,不但能提升司法的透明度,也應能有效提高人民對於司法的信賴。
國民法官參審 法官憂審判淪馬拉松
肯定國民參審 盼有配套
司改會議決議的國民法官草案出爐,台北地院法官洪英花正面看待國民參審,指國民法官可分攤審判責任,就她所接觸到的法官,無人抱持負面或反對態度,不過國民參審可能導致程序時間拉長,草案設計架構應注意這點。
司進會質疑人數配置
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理事長何俊英也肯定政府開放國民參與審判,願意傾聽民意,但提出4大方向希望司法院說明,一是草案設計6位國民法官加上3位職業法官參審,人數設計的基礎為何?法官受過法律訓練,容易形成共識,會不會成為關鍵少數?二是外界現多以「奶嘴」形容年輕法官,但草案規定23歲就可成為國民法官,有無被人民質疑的疑慮?三是草案規定國民法官可請公假,但如訴訟期過長,國民法官所任職的企業有沒有能力承受?閱卷時間是否算公假?四是為了避免洩密,國民法官有無隔離必要?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認為參審制「可提高人民信賴」,國民參審限制最輕本刑7年以上重罪,排除過度複雜、高度專業等案件,堪稱穩健;但林達也提醒,搭配起訴狀一本主義,可避免國民法官預設立場,但也可能增加檢方負擔,影響偵查人力。
司改會盼試辦雙管齊下
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表示,官方應在試辦期間同時試行美國陪審制度,美國陪審制建立在「分立制衡」精神上,強調「法官不能干預陪審團決定」,僅能在陪審團做出有罪決定後,適度判刑度,因此兩套制度同時嘗試,更為恰當。
也有人憂人民沒準備好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張靜則質疑「人民準備好了嗎?」認為陪審制的陪審員與法官隔離,不需專業知識,只要就生活經驗、歷練去認定事實;但參審制將導致職業法官用法律專業影響參審員,美其名是合作,實則找人民背書,這是「法律人的傲慢」。
國民參審制內容摘要
適用案件:
最輕本判7年以上的重案,一審非少年、非毒品罪等案件
合議庭人數:
職業法官3人、國民法官6人
合議庭表決方式:
9票等值,須6票以上認為有罪,且至少1票是職業法官所投,才判決有罪
檢方起訴資料:
採取「起訴狀一本主義」,也就是檢察官起訴時,不隨案併送被告卷證資料給法院,避免影響合議庭心證
國民法官的資格
誰來當國民法官
年滿23歲、戶籍遷入當地滿4個月的國民就有資格,但排除政務官、黨工、司法相關人員、與個案相關者、有案在身、褫奪公權、心智缺陷、在校師生、年滿70歲、5年內曾任國民法官等類的人。
如何當國民法官
由地方法院提出年度需求人數,地方政府隨機抽選符合資格的民眾製成初選名冊,經法院排除不合擔任的人製成複選名冊,再由個案合議庭抽選出來,經審、檢、辯過濾扣除三方拒卻人選,留下者獲選為國民法官。
國民法官要注意些什麼
獲選後不得拒絕,出庭時可向工作單位請公假,無故不出庭或出現擾亂法庭秩序等情,最重可處6萬元罰鍰;屬於廣義公務員,若有收受賄賂、洩漏秘密等情,會被科以刑責。
(自由時報)
--
國民參審/年滿23歲擬可任國民法官 參與重案量刑
無正當理由不到 罰六萬以下
司法院昨天公布「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初稿,明定最輕本刑七年以上或故意犯罪因而致人於死者等案件為國民參審案件,由六名國民法官與三名職業法官共同決定有罪與否及量刑;年滿廿三歲國民有擔任國民法官的權利與義務,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或虛偽、拒絕陳述,得罰六萬元以下罰鍰。
評議採秘密進行,要判被告有罪必須「包含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在內達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也就是說,一旦三名職業法官都認為無罪,即使六名國民法官皆認有罪,也無法判決有罪。科刑評議則採九名法官過半數意見決定。
國民法官有守密義務,妨害司法公正、洩密,法院可裁定解任;洩漏國民法官個資可處一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科十萬以下罰金。國民法官如收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兩百萬以下罰金;行賄國民法官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卷證不併送 法官不會先閱卷
另外,國民參審案件「卷證不併送」,也就是所謂的「起訴狀一本主義」,起訴後只會有一張起訴書記載被告所犯罪行,法官不會先閱卷,與現行制度完全相反。
草案規定一審應行參審案類,為最輕本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犯罪因而致人於死者;但少年刑案、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或案件過於繁複、高度專業等不適參審,或有事實足認參審難期公正等案件,可排除參審。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指出,基本上被告沒有選擇權,符合草案規定的案件,都必須由國民參審。每案另有一至兩位備位國民法官參與,預防過程中有國民法官離開。
「未來重案量刑,不再只是職業法官論斷,人民的意見也被納進來。」呂太郎說明評議有罪與否及量刑方式時,舉被控殺人未遂罪為例,若終局評議認定此罪不成立,仍可能構成傷害或重傷害罪,應繼續評議;若終局評議當天不能終結,翌日繼續評議、集中審理。
到庭可支領費用 1天可能3千
此外,國民法官任職公司和機關須給公假,可不支付薪水。國民法官到庭可支領相關費用,日費一天可能達三千元,不分職業別均一價。地方法院每年九月前將次年所需國民法官人數報給轄區內地方政府,再隨機抽選出國民法官、造冊。
呂太郎表示,草案初稿公布後,邀請社會各界討論、提供意見,希望明年二月可送進立法院。
國民參審/法庭風貌將改變 法官擔心未來更耗時
高雄地方法院前天舉辦首場「人民參與刑事審判」草案模擬法庭,只是少了國民法官;資深法官說,未來法庭上的風貌改變,各方都要磨合,應該需一段時間適應。
雖為模擬法庭,高雄地院引用四年前真實案例,擔任醫院照顧服務員的陸籍配偶,因不堪照顧的八旬翁深夜病痛呻吟,用毛巾塞其嘴巴導致窒息死亡,遭殺人罪嫌起訴。
過程完全依草案「起訴狀一本主義」進行,由檢、辯雙方陳述證據、待證事實等,經法官闢室評議後,宣布全案確認的爭點,雙方聲請調查證據、傳喚證人詰問,和最重要的如何選出「國民法官」。
法官說,以往卷證隨起訴一併送到法官手上,法官可先詳細閱卷;草案取消併送,以後法官得當庭統整篩選證據,將更耗時。
另外闢室評議時,法官也需向「國民法官」解釋相關法律規定,讓「國民法官」了解如何將事證化為量刑參考,這些過程都將使開庭時間增加。
國民參審/卷證不併送… 法界憂檢方突襲被告
國民參審勢在必行,資深法官認為,未來法庭上檢察官、辯護律師攻防更鮮明,檢察界認為新制衝擊檢方人力,未來可能必須「己案己蒞」,檢察官都要親自到庭公訴,應增強檢方人力資源。
律師陳偉仁則認為,社會應落實「無罪推定原則」觀念,目前民眾對被告仍常存在「預期有罪」心態,很難理性、持平判決;觀念不改,就算當過「國民法官」,也只是增添法學知識,或拿來向親友炫耀。
另有檢察官認為,新制應仿美國陪審制般給被告「選擇權」,自由選擇是否讓國民法官審理,否則被告被當「白老鼠」,承擔政府新制可能產生的不利益,侵害被告權利。
國民參審案件採「起訴狀一本主義」,也就是「卷證不併送」,起訴後只會有一張起訴書記載被告所犯罪行,法官不會先閱卷,與現行制度完全相反;法界人士擔憂,將變成一場拉鋸國民法官心證的「心理戰」,可能發生到庭的公訴檢察官「藏證據」,突襲被告和辯護人。法界人士說,卷證不併送,檢方藏證據,若當庭用不利證據突襲被告,或是將有利於被告的證據藏起來,會影響法官認定。
但也有檢察官高度肯定,認為重大案件由國民參與審判,有助提高對司法審判信賴。
國民參審/國民法官人選確認前 最多能剔除4次
要當國民法官有資格限定,除須年滿廿三歲,且在地院轄區持續居住四個月以上。草案同時規範三大類消極資格,如褫奪公權、遭羈押或判刑,與被告是配偶關係、被告八親等內血親或五親等內姻親,曾為告訴代理人或鑑定人,都不得被選任。
另有些職業也被排除,包含總統、副總統、各級機關首長、政務人員、民代、黨工、律師、司法官、法律科目教授、司法院及法務部所屬機關公務員、現役軍人、警察、消防員;不具高中學歷、國語聽說能力的人也不符資格。
檢察官和被告、辯護人在國民法官人選確認前,各有權「挑剔」候選的國民法官,最多能剔除四次。
此外,符合下列條件者,可拒絕被選任,包括七十歲以上、教師、在校生,及有病在身、須養育親屬、或有其他重大事故,經查證屬實者。
(聯合報)
--
國民法官參審 實質判生死
性侵女童無罪?殺人可教化不判死?這些爭議判決惹來民怨及恐龍法官批評聲浪。司法院昨公布「國民法官制」草案,只要年滿23歲的一般民眾,就有機會與職業法官一起坐在法官席上參與審判;由6名國民法官與3名職業法官共同決定被告有罪與否及如何量刑,讓民眾一同參與對罪犯論刑。
6民眾3法官 票票都等值
司法院祕書長呂太郎表示,此版本的參與審判制度,相較過去推動的觀審制,最大差別是讓人民擁有與職業法官一樣的權力,有實質審判權,且國民法官的人數是職業法官2倍,另個特點,是採行陪審制的「起訴狀一本主義」。
所謂起訴狀一本主義,就是檢察官起訴後,法官不得事先調閱卷證資料,所有用來推定被告有罪證據,都只能在法庭上公開,職業法官和國民法官審判前就像一張白紙,心證不能受到任何「汙染」,檢辯法庭攻防,是法官判決有罪無罪的關鍵。
起訴狀一本 重法庭攻防
呂太郎解釋,國民法官制融合司改團體力薦的陪審制,再參酌德國、日本大陸法系國家的制度,未來最輕本刑7年以上的罪、故意犯罪因而致人於死都可適用國民法官制,但少年刑案、案件過於繁複且專業,或有事實足認參審難期公正等案件,則可排除在外。
洩密涉賄 依貪汙罪論處
至於國民法官資格,只要居住台灣擁有國籍且年滿23歲,在地方法院轄區持續居住4個月以上的國民都可擔任,但如果遭褫奪公權、與被告是配偶關係、被告8親等內血親、曾為告訴代理人或鑑定人等,不得被選任為國民法官。
職業限制上,包含總統、副總統、民代、黨工、律師、司法官、法律科目教授、現役軍人、警察、消防員,未具高中以上學歷者不能擔任國民法官,檢察官和被告、辯護人在國民法官人選確認前,各有權「挑剔」候選的國民法官,最多能剔除4次。
司法院指出,被選任國民法官者的任職公司和機關,必須給予公假,但老闆可不支付薪水,到庭者可支領日費、旅費等必要費用,1天可達3000元;國民法官具有保密義務,如果出現洩密情況將遭法院解任,更甚者是收賄或行賄則依貪汙罪論處。
未來國民法官可參與評議,和職業法官一起進行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與刑罰的量定,決定有無罪及判多重,可說票票等值;如要判有罪,須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共2/3以上同意(7人以上,包含7人),量刑則須過半。
司法院表示,近期將邀各界討論草案,明年2月送立院審查;順利通過後,試行2至6年再全面實施,而經國民法官制審判的案件,上訴審法院應充分尊重及支持。
跨出這步 司法能挽回民心?
司法院5年前推出觀審制,因人民「只觀不審」,被外界罵翻,法案送進立院後石沉大海。政黨輪替後,司法院承受來自蔡英文總統的關切與人民期待,在司改國是會議的最後關頭,推出獨步全球的國民法官制,昨對外掀開面紗,這項新制將面臨2項挑戰,一是立法院是否照單全收,通過法案;另是「改革」能否挽回民眾對司法的信賴。
人民參與審判的改革,要從2011年談起,時任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主導司法改革,經拍版定案的觀審制版本,是讓人民與法官一同坐在法官席,但判決被告有罪、無罪及量刑,人民只能給意見,最後還是法官說了算,此制受到極大批判,卻在各地試行。
司法院硬將草案送進立法院,卻宛如進入冷涷庫,一躺4年無人問津;而同時由立委推動的4種司法改革版本,草案同樣被擱置,立委各有主張、莫衷一是。
政權易幟,蔡英文總統親自下指導棋進行司法改革,且喊出要讓人民有感,痛指司法已失去人民的信任,強調司法要改革,人民要參與審判,但要採什麼制度,司改國是會議擁護陪審制的前大法官許玉秀等人,與司法院爭吵不休,最終仍沒共識,不歡而散。
如今司法院推出國民法官制,其實融合陪審制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起訴狀一本主義」,避免審判工作受到檢方起訴、輿論風向的影響,但能否說服陪審制的死忠鐵粉,及避免被譏「拼裝車」,仍有待觀察,但司改不得不做,總要往前跨出去。
平心而論,民眾對於司法的信任,多年來不見起色,就好像重症病患進了加護病房,急需下猛藥治療,而人民擔任審判工作是目前唯一的選擇,也是被司法界視為起死回生的妙方良藥,但這劑猛藥加入了國民的意見,希望不會是給法官判決多了個下台階。
也有不少法官對新制的推動抱持觀望的態度,因為近年網路酸民動不動就不分事理,對司法官無情地咒罵,如今國民法官制讓民眾參與審判,但相對地課以責任,可讓酸民們體會一下當「法官」的苦,特別是面對殺人不眨眼的惡徒,是否真能不受威嚇、秉公審案。
人民參審接地氣 法官看法卻分歧
針對國民法官制度,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理事長何俊英表示,該制度讓司法審判能接地氣,是很好的精神;李永然律師也表示,國民參審比起觀審的聊備一格,邁開了很大一步,可以增進民眾對司法的信賴,不過,直接跳到「陪審」,目前台灣的條件還不成熟。
李永然強調,國民參審對於國民法感的培養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施行後運作一陣子,讓國民對司法的信賴幫助也很大,可以說是蒙其利、避其害。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表示,對重大案件由國民參與審判,有助於提高人民對司法審判的信賴,是重大的進步,且草案規畫有限制案類,排除一些案件,他覺得司法院改革進程是很妥當的。
不過,他提出建議,人民參審如果採起訴狀一本,這與以往卷證併送主義完全不同,公訴檢察官的人力資源需要更多、更專精,這個新制會稀釋掉檢察官的偵查人力,所以增強檢方人力及相關配套,都是迫不急待的事。
也有法官表示,國民參審可讓參與審判的民眾了解,審判中的事實認定與證據取捨並不是民眾「直覺式感受」那麼容易,讓參與民眾了解法官不是「恐龍」。至於何種制度好?他表示,不論是民眾參審或完全由陪審員認定是否有罪,法官只是量刑,只要民眾能信賴接受,都樂觀其成。
至於中華民國法官協會則表示,目前協會內部法官意見分歧,仍未形成共識,無法作成統一的聲明啟事對外表態。
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表示,司法院的國民法官制完全引用日本的參審制,他建議未來草案試行時,讓陪審制也一起實施,考量各種制度的實行成效後,再決定推行那一個版本。
另名專研各國審判制的法官則認為,目前順應民意,急就章作成的國民法官制,有許多的漏洞,包括台灣人民是否真心願意負擔審判工作的義務,檢方蒞庭論告及起訴、公訴,是否都做好準備,司法院不能拿了各國制度剪貼交差了事。
檢辯法庭爭鋒 演給法官定奪
歐美影集的法庭戲,經常可見檢察官與律師在法庭上針鋒相對,爾虞我詐的交替攻防畫面,這種場景,未來也會出現在台灣的法院,檢辯之間雄辯滔滔,卻是法律戰定輸贏的關鍵。
根據國民法官草案,檢方起訴後,只能將起訴書附給法院,包括監視器畫面、血液鑑定、驗屍報告等證據,只能在法庭上提出,檢方需辯才無礙,在短時間內讓國民法官們相信證據有效、被告有罪,否則會出現低定罪率的現象。
現行審判制度,檢察官起訴後,會將所有偵查資料都交給法院,分案受理的法官,開庭前須將檢方的資料閱讀完,再看看被告的答辯書狀內容,然後召開準備庭,由檢辯在法庭一起討論,決定那些資料可作為證據、那些還要再調查。
但採陪審制度的英美海洋法系國家,認為法官審理前接觸到檢方提供的資料,法官心證會受到汙染,因此檢方起訴只須提供法院1張起訴書,其他用來定罪的證據都不能提出,避免法官受到輿論影響,這樣的起訴狀一本主義,目前日本也採用。
例如一件殺人罪,檢方在法院開庭前,只能提供起訴被告的犯罪時間、行為及罪名,被告用什麼刀子殺人?殺了多少刀?從哪個角度刺殺?殺人後如何處置?有無監視器畫面、目擊者,檢方都必須在法庭上提呈。
往後,檢察官可能當庭播放殺人犯殺人的現場模擬畫面,甚至找來死者家屬到庭陳述,聲淚俱下指控犯行,讓包括國民法官的審判者,相信檢方起訴的事實,進而認定有罪,不過,由於有罪須有7名職業及國民法官同意,未來檢方蒞庭論告將「相當辛苦」。
再如殺人犯的罪證確鑿,也被國民法官們判決有罪,但到底該判死刑或無罪?什麼是有教化可能?抄寫佛經當庭下跪道歉,算不算悔過?可不可以輕判?這些未來也須經過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共同評議,判生判死或許有了民意基礎,但素人法官也可能成為其他人口中的「恐龍法官」。
此外,草案也對這些國民法官行為加以限制並對個資嚴格保護,但許多人還是「心驚驚」,例如審理北市夜店殺警案,多名被告交保在外,開庭過程中被告的「親朋好友」也到庭,擔任國民法官的民眾,難免擔心被記住面孔、事後被「算帳」,但臨陣退場卻又會被處罰,陷入兩難的處境。
(中國時報)
社會
空污若沒減2成署長:我下台 中南部今仍糟民眾怨:出門當人體清淨機
近日國內空氣污染嚴重,昨中南部有多處達對全民不健康的「紅害」等級,民眾抱怨宛如生活在毒氣室中。環保署預測指,今明中南部空氣品質仍糟。環保署長李應元昨則賭上烏紗帽,稱明年5月20日前若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未能減量2成,將請辭負政治責任。環團轟李應元根本在畫大餅,政府應立即以行動改善空污。
前天是今年入秋以來空污最嚴重的一天,西半部幾乎全淪陷;昨中南部空品仍糟,上午有13處測站空品指標達對全民不健康的紅害級,以高雄最嚴重。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說,昨晨北部降雨加上東北季風增強,空品回到綠色良好到黃色普通,但中部到雲嘉南因沿海揚塵達橘警;南部則因東北季風吹不到,全天紅害。
高市要興達廠減煤
《蘋果》記者昨晨到高雄知名景點忠烈祠觀景台,發現市區天空霧濛濛,原清晰可見地標85大樓消失在一片霧中。南投竹山空品也達紅害,陳姓民眾昨說,出門運動像「人體空氣清淨機」!
為降低空污,高市環保局昨已發文給燃煤大戶台電興達電廠,要求今起減2成燃煤用量。高雄市長陳菊說,興達電廠近半數機組採生煤發電,台電稱2024年全面改採天然氣,「這太久了、我不同意。」今起並展開3個月搭大眾運輸免費措施。
但藍委蔣萬安昨質詢時質疑,環署沒事先評估成效,若直接補助高市府,恐花錢沒效果。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指,高雄確有要求3個月給予補助2億元,正審查中,「紅害日補助才有道理」,不會答應補助2億元那麼多。
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紛遭地方政府減煤,經長沈榮津表示,對其他地方政府是否跟進已請台電做出影響評估,現先以燃氣調度,但燃氣仍有天然氣供應來源是否充足,及燃氣機組環評等雙重管制問題,盼地方與中央能取得平衡點。
李應元自限520前
李應元昨宣布,環署設定新政府上任2年內PM2.5紅色警戒的站日數(指每日每站平均達紅害的次數)要減量2成(從997站降到798站)、4年減量4成(降到598站),若明年5月20日未降2成目標,他會提辭呈、負起政治責任,「我覺得壓力很大,連睡覺都在想有什麼事情可以做。」
環署強調,已投入365億元改善空污,包括汰換三期柴油大型車排煙管、二行程老舊汽機車、工業鍋爐從燒煤改為燒天然氣等方案。
但空污仍持續。環保署預測今明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空品為綠色良好到黃色普通等級,愈往南走空品愈差,南部內陸因吹不到東北季風,空品仍呈紅害,南部沿海也要留意因東北季風引發的揚塵。
環團批政府畫大餅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批,政府針對高耗電產業的補助金應取消,把補助的錢拿來改善空污;李應元講明年做不到減量要下台,那是半年後的事太久了,人民要的是現在政府立即行動,當下馬上改善空污,不要畫大餅。
環署因應空污措施
.計劃自今年起3年內,共汰換三期柴油大型車排煙管3.8萬輛、汰換二行程老舊汽機車100萬輛
.計劃汰換6千座工業鍋爐從燒煤改為燒天然氣,要求業者使用低硫油
.要求台電各地電廠配合降載,減少空污排放
.要求國營事業做好空污防制設備改善
.要求船舶進港減速,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要求工廠加強防制揚塵措施,禁止露天燃燒
.長期會評估與交通部、經濟部研商燃油車(汽、柴油車)改為電動車
預防空污注意事項
.空污嚴重時最好不要外出,並關閉門窗,啟動空氣清淨機;若非得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N95口罩阻絕空污效果最佳,但較不透氣難以久戴,建議使用外科口罩
.戴外科口罩時,應先將鼻子墊片順鼻樑壓下,再將口罩往下拉開,使口罩與臉頰完全密合
.外科口罩應每天更換,切忌為省錢一個口罩用2到3天,會降低防護效果
.回家後應立即更衣沐浴,以免污染物在家中散播
空氣清淨機熱銷單日賣逾百台
入秋後最嚴重空污籠罩全台,不少民眾紛緊急採購口罩、空氣清淨機等,相關產品業績也攀升,有業者昨一天就賣出上百台空氣清淨機。業者指,業績較上月或上周同期都是翻倍成長。
一周必須補貨3次
家樂福統計,昨空氣清淨機及口罩銷量分別成長2至3倍,前者以萬元價位銷量較佳;愛買也指,空氣清淨機銷量較上周成長3倍,昨單日就賣出上百台。家樂福說,北部消費者偏好具備除濕及淨化空氣的機種,南部多買單純過濾空氣機種。大潤發指,空氣清淨機估周末買氣可望再提升2至3成。
屈臣氏藥妝店說,11月空污嚴重,口罩銷量較前3個月增長2倍。康是美近2天口罩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5成。
高雄漢神百貨上周三起周年慶,因遇上空污季,9天來空氣清淨機已賣出700多台,「不分品牌全熱賣」。丁丁藥局明誠店藥師劉昭伶說,口罩等抗空污商品,一周得補貨3次,賣最好是盒裝平面式口罩,1盒50入約200多元,其次是活性碳口罩,銷量較上月成長約2、3倍。民眾林玉文說:「出去都是灰濛濛,現在連走路也戴口罩,昨已多買2盒。」
外科口罩攔PM10 不悶熱較實用
近來空污嚴重,醫師建議,若要避免成為「人體空氣清淨機」,外出務必戴口罩,口罩材質應選擇醫療用外科口罩,並依空氣品質指標作為配戴依據,如為氣喘、過敏等敏感族群,應於空品指標「橘」時開始戴,但若有心血管疾病、肺炎等病史,空品指標「黃」時即應配戴,才可有效降低空污傷害。
N95防PM2.5不透氣
台灣氣喘學會副秘書長蘇一峰說,市售口罩可分為N95口罩、外科口罩、一般布料口罩等三大類,其中N95可阻擋超過9成的PM2.5細懸浮微粒,外科口罩可阻擋2到3成,布料口罩則小於1成;若要充分阻絕PM2.5,其實應戴N95,但N95較不透氣,無法久戴,而外科口罩雖只能阻擋部分PM2.5,卻可有效攔下顆粒較大的PM10懸浮微粒,所以選擇能久戴的外科口罩相對較佳。
至於戴口罩時機,蘇一峰指,戴口罩應依空品指標,目前指標分為良好(綠)、普通(黃)、對敏感族群不健康(橘)、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紅)、非常不健康(紫)、危害(赭紅)共6類,而當民眾外出時指標為黃,有心血管疾病、肺炎等病史者,即應戴口罩;指標為橘,氣喘、過敏等族群應戴口罩;指標為紅,所有民眾都應開始戴。
返家盡快開清淨機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則提醒,戴外科口罩時,應先將鼻子墊片順著鼻樑壓下,再將口罩往下拉開,讓口罩與臉頰密合,才能有效阻擋空污。
高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建議,民眾對抗空污最佳方式還是少出門,若不得不出門,返家後記得快啟動空氣清淨機,且要開整天,以盡可能濾掉空氣中污染物。
(蘋果日報)
--
地方紛減煤 經長:穩定電力是挑戰
明年備轉率目標7%恐下修 台電盤點因應
地方政府紛紛要求減煤恐影響供電。經濟部長沈榮津昨表示,已要求台電做出影響評估;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也說,估算減煤將影響台電年減四十九億度,擬由大林、大潭等電廠彌補,但仍須與環保署等研議是否能突破既有排放限制。
減煤年減49億度電 要拚供電平衡
沈榮津表示,燃煤發電做為基載電廠,減煤後將從燃氣機組調度,得考慮發電端問題,包括天然氣供應夠不夠、燃氣電廠是否也被要求排放量削減的「雙重管制」問題。
他也透露,經濟部已要求台電研議對策,針對空污減排及供電調度等問題,儘快盤點因應措施。而明年的備轉率目標七%,是否會下修?沈榮津說,目前仍在盤點中。
沈榮津說,地方政府因空氣品質壓力,採取作為可以理解,但是「電是大家要用的,也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空氣要素對地方的影響以及中央面對電力的穩定,怎樣取得平衡點,需雙方一同思考。
缺口以天然氣因應 但也有排放限制
楊偉甫指出,台電昨已召開內部會議因應,推估台中及興達電廠生煤減量後之發電缺口,目前盤點中火將減少四十五億度、興達電廠則減約四億度,缺口以天然氣電廠因應,將以發電量較大的大林、大潭等電廠發電彌補。
楊偉甫表示,若供電量能補上,就不考慮核能,但天然氣電廠也有排放限制,整體方案下週將向經濟部提報。
據台電資料,目前大林電廠五、六號機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上限為七十ppm;大潭電廠負載超過七十%為二十五ppm,一年排放總量限制為四八五四公噸,今年因夏季用電吃緊,大潭電廠在十一月中氮氧化物累計量已達上限,提早半個月超標。
目前台電燃煤電廠包括中火、興達、林口、大林;而IPP燃煤電廠包括花蓮和平及雲林麥寮。麥電、中火、興達已分別被要求減煤兩成,林口、大林則為新機組,且採用發電效率高、排放較低的超超臨界機組及室內煤倉,目前尚無減煤問題。
行政院十月曾要求麥電也改為超超臨界機組,但傳出台塑認為改機組經費甚高但發電效率改善有限,希望到二○二五年再改為天然氣機組。
(自由時報)
--
紅害哪裡來? 專家:境內汙染
這幾天各地空氣品質不佳,根據環保署預測,今、明兩天高屏仍是紅害,雲嘉南則是對敏感族群有害的橘色警戒,提醒中南部民眾外出留意。
中興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莊秉潔昨天表示,此次空汙是非常典型的境內汙染。
莊秉潔表示,上月十七日跟廿九日是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兩次空汙,這兩天都是高壓迴流型的天氣形態,當高氣壓從中國大陸出海,東移到台灣東北側,這時如果東北側又有高氣壓時,台灣的盛行風會轉為東風。
他說,當盛行東風時,風會從花蓮往台中方向吹,通過中央山脈就會形成下沉氣流,造成焚風,一般會沉降至五百至八百公尺高左右,這高度稱為「混合層」,在混合層內之汙染無法擴散至混合層以上。混合層愈低,混合層內的汙染濃度就愈高。
莊秉潔說,加上乾燥的沉降氣流,即使有雲也都會蒸發,因此成為無雲之天氣形態,這時白天海風會發展起來。而盛行風在中央山脈西側成靜風狀態,形成的海風就會將海邊的大汙染源帶入內陸,形成中雲嘉紅害。
再隨著高壓持續東移,盛行風成為東南風,汙染氣團因此北移,擴及竹桃地區;接著高壓遠離台灣,台灣又受盛行東北風影響,將竹苗的高汙染氣團,吹到高屏造成高屏高汙染。此外,吹焚風,天氣熱、冷氣用電增加,火力機組無法降載,也助長高汙染。
減煤少49億度電…燃氣電廠補缺口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昨天表示,推估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發電廠被減煤後,將分別減少四十五億度、四億度電,合計共四十九億度用電缺口,都要想辦法由燃氣電廠補上。
楊偉甫指出,目前考慮由發電量大的大林、大潭燃氣電廠優先補上,新機組會按照原本預定進度走,至於現有機組或是維修中的機組也會想辦法提早運轉。不過,燃氣電廠有排放限制還需要突破。
楊偉甫說,生煤使用量不等於汙染排放量,地方政府應更重視汙染排放量管制,而非生煤使用量。現在連線自動監測設備、技術非常成熟。台電下周會與地方政府協調。
經濟部長沈榮津在立法院指出,中火減煤百分之廿四,等於台中電廠一部機組的發電量;地方政府在壓力下的作為,是可以理解,「但電是大家都要用的」,面對電力穩定供應面臨嚴峻挑戰,中央與地方要一起思考,如何在對地方影響及電力穩定供應間取得平衡。
媒體詢問,有無可能重啟核電?沈榮津說,會「窮盡一切、安全無虞、做好社會溝通」有共識後才有可能,要在三個條件都滿足下才有可能。現在要先等台電做好評估。
立委徐永明質詢指出,中火從燃煤改成燃氣,經濟部要怎麼對應?沈回應說,「我們要同理心,考慮到鄉親的感受」。徐永明指出,電廠所在地的民眾常常要忍受空氣汙染,經濟部能否實施「電廠所在地,保證不限電」?沈榮津表示,會納入考量。
中南部標準配備…學校裝空氣清淨機
中南部空品惡劣,為了保護孩子呼吸道健康,越來越多校園採購空氣清淨機。不少家長感嘆,空氣清淨機快成教室的「標準配備」,民代也促政府採購救孩子健康。
但台中市教育局指出,公立學校很難補助。高雄市教育局也說,許多學校都提出採購空氣清淨機需求,難就難在經費。
中央,我要錢!空汙政治學 鈔票滿天飛
各縣市 紛紛向中央要錢
空汙持續籠罩全台,民怨也明顯升溫;地方諸侯一手施壓台電減少燃煤用量,另一手伸向中央要錢,受空汙之苦的中南部都要求中央增加補助改善空汙金額,甚至調整空汙基金拆帳比例。這門「空汙政治學」讓中央備感壓力。
中市高市 砍電廠生煤量
繼台中市長林佳龍要求台中火力電廠減煤百分之廿四之後,高雄市長陳菊不但跟進削減興達火力電廠兩成用煤量,還不惜以重罰、停工相逼,迫使台電提前汰換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期程,讓經濟部更加憂心明年電力調度。
屏縣 籲中央補助重災區
要求中央提高補助的呼聲昨也浮出檯面。屏東縣環保局表示,研究顯示屏東的空汙以臭氧為主,境外汙染占逾六成,環保團體指毗鄰的高雄是「禍首」,一再呼籲屏縣府向高市府「施壓」、「求償」。
不過,屏縣府未將矛頭指向高雄,而是向中央喊話。環保局長魯臺營表示,屏東成為空汙重災區,三分之二汙染都來自縣外,雖沒證據顯示都來自高雄,這已不是單一縣市能解決的,中央應該站出來協助。縣長潘孟安更主張,中央應補助受災縣市改善。
屏縣府審計室去年的決算資料顯示,二○一三至二○一六年屏東縣獲中央分配的固定汙染源空汙基金為三七一七萬元,高雄市卻高達十七億二九七六萬餘元,相差四十六倍,但屏東的空汙沒比高雄少。高雄市環保局長蔡孟裕說,各縣市固定汙染源的空汙基金四成要上繳中央,六成地方留用,這項作法不合理,應全數歸地方使用防制空汙,他也建議中央應評估調高撥付屏東空汙基金的金額。
投縣 促重新分配空汙基金
南投縣長林明溱也說,南投工廠有限,卻被灰色髒空氣籠罩,情況和屏東類似,要求中央減少台中火力電廠空汙,也應重新分配空汙基金。環保局長方信雄說,之前他向環保署反映應增加地方的空汙基金,環保署都沒回應,「現在是該檢討的時候了」,不能讓汙染不多的縣市承受較多空汙苦果。
北市 「至少要撥一半才合理」
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說,目前移動汙染源的空汙基金百分之百上繳中央,以明年為例,中央從北市徵收約三億元空汙基金,卻只給北市三二一○萬元補助,北市明年要擴大低汙染排放區,需要經費建置車牌辨識系統、空汙檢測儀器及補足稽查人力等,「至少要撥一半給地方才合理」。
桃園空汙禍首 汽機車排第一
桃園市近年來飽受空汙之苦,環保局統計,汙染源冠軍為移動汙染源,即一般用汽機車,第二名則為工業排放。現有法令無法強制民眾將舊機車改換電動機車,環保局祭出空汙基金1億3900萬元,盼吸引民眾改換電動機車,從源頭解決空汙問題。
環保局空氣品質保護科長蘇振昇表示,目前設籍桃園市的二行程機車有7.7萬輛左右,持續使用中的有6萬多輛,二行程機車PM2.5排放量將近1620微克,比符合環保標準的四行程機車排放量,多出將近50倍。
蘇振昇指出,二行程機車車主多約50歲以上,認為檢驗合格、還可騎,不願換較環保新車。因此桃園市今年投入1億3900萬元的空污基金,補助汰換二行程機車等舊車換電動車,創歷年新高,盼民眾改用電動機車,減少PM2.5排放。
不過,去年度桃園市燃油機車年增率1.2%,今年度截至10月底燃油機車年增率1.5%,等於增加0.3%。蘇振昇分析,燃油機車「不減反增」因目前車廠生產五期機車期限僅到今年底,明年1月1日開始只能生產六期機車,故以「舊換新貨物稅減免」降價清庫存,造成燃油車增加短期現象。
(聯合報)
--
防治空汙 李應元賭上烏紗帽
全台秋冬空汙嚴重,環保署長李應元昨為宣示防制空汙決心,表示明年5月20日前PM2.5(細懸浮微粒)紅色警戒「站日數」必須減少20%;若未達標將負起政治責任,向行政院長賴清德請辭。亦即以民國104年為基準,站日數須從997減到798(目前374)。
所謂站日數即全台76個測站的超標日數總合,若當日PM2.5平均值逾54微克即為紅色警戒。
李應元表示,到明年5月20日上任正好滿2年,去年新政府上台他曾到立院衛環委員會報告防制空汙期程,這次是重申決心。他說,前天全台嚴重空汙,環保署除請台電各電廠降載減低空汙;也要求地方環保局參照緊急防制辦法,促使汙染減量及通報民眾注意防護;並派員至民間勸導、取締各種汙染源。
李應元說,應付嚴重空汙全球有各種不同措施,如巴黎、馬德里、羅馬、北京是依車牌號單雙號限行;倫敦、米蘭向民眾收交通壅塞費;新加坡、上海實施車證總量管制,花錢擁車證才能購車;米蘭、羅馬、巴黎大力推廣大眾運輸優惠,出示駕照可免費搭公車。上海為了鼓勵市民換購全電動車,申請牌照完全免費。
這些措施有的會造成生活不便,因此李應元說,韓國首爾可節省一座核電廠,台灣是否也能省下一座火力發電廠。按人口比例換算,每人每年節省1千度電,只要改變生活習慣應可做到。如此一來,空汙也會減低,就不用實施前述那些極端方法。
此外,空汙與氣候也有密切關係,氣象局預報,這幾天會有兩波東北季風報到。這對空品會有所改善,像昨天北部、中部空品指標已呈綠燈(良好)或黃燈(普通)。
不過環保署表示,今明雖受東北季風影響,但南部位於下風處,風力減弱,且明天又將轉高壓迴流,所以12月1日至3日高屏仍可能達紅色警戒(AQI指數160)。
(中國時報)
--
大潭電廠 空汙超排8萬噸
近期嚴重空汙問題,地方政府紛對燃煤火力電廠祭出反空汙措施,要求台電減少生煤使用量,供電出現沈重壓力。不過據悉,桃園大潭電廠7部燃氣機組已於11月初超過環評承諾空汙排放上限,至今已超標排放336噸氮氧化物,粗估增加8萬噸碳排,且仍持續增加,若燃煤改燃氣機組,也有空汙排放超標問題。
經長沈榮津昨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可理解地方維繫空氣品質壓力,但他也呼籲:「電是大家要用的,是嚴肅問題」,中央電力供應也面臨嚴峻挑戰,要取得平衡點。
燃氣機組碳排遠低於燃煤機組,地方政府多以氮氧化物年排放總量管制,據悉,今年因為供電吃緊,尤其是北部用電需求較大,大潭電廠為穩定供電,氮氧化物排放量已於11月2日超過上限值4759噸。
依台電估算,大潭電廠超標後一直到昨日已多發出2.2億度電。也就是說,以燃氣機組每度僅排放0.369公斤碳排計算,大潭電廠已超標排放8萬噸碳排。
台電表示,超出排放標準將面臨地方政府罰款命運,不過為穩定供電,只能持續發電,並於非尖峰時段降載因應。目前台電大潭、通霄、興達、南部和大林共22部燃氣機組,除了大潭電廠面臨空汙排放上限超標問題外,其餘燃氣電廠並無此問題。
台中火力電廠9部機組明年遭減500萬噸生煤使用量,將短少約45億度電;興達電廠也已有2部機組被高雄市府要求至明年3月要減煤約15萬噸,將再短少3.6億度電;再加上雲林台塑麥寮電廠也還在與地方政府商討明年生煤分配量,明年供電狀況更加嚴峻。
沈榮津指出,中火被減煤量相當於一部55萬瓩火力發電機組的發電量,中火為基載電廠,會從燃氣機組調度,不過,燃氣機組也要考慮到環評、天然氣存量的問題,正請台電研擬因應措施。未來有沒有可能中火全改為燃氣機組?沈榮津說,要考量能源多元化,否則一旦天然氣接收站出問題,「將是國安問題」。台電昨緊急召開應變會議,台電董座楊偉甫表示,缺口將透過燃氣電廠補齊,然而,大潭等電廠已面臨環評空汙排放上限,會與地方政府協調,能否放寬限制,盼「增大彈性」。
李應元賭烏紗帽 紅害日要減20%
台灣空汙問題嚴重警戒,環保署長李應元昨(30)宣示防治空汙決心,強調明年520之前,空氣品質指標PM2.5紅色警戒站日數減量未達20%,也就是未減至798次時,他將會負起「政治責任」,主動向賴揆請辭,而政務副署長詹順貴也表示同進退。
另為對抗空汙,賴揆昨接受三立電視專訪時,再拋我國全面使用電動車時程表,力推2030年電動機車、2040年電動汽車相關政策,預計近期對外公布。賴揆強調,台灣一定要有自己的交通政策,研擬比照英國、法國、德國等,2040年不再販賣汽柴油汽車,並過渡到電動車時代。賴指出,放眼一線國際城市,2030年將禁止使用燃油機車,並轉變為電動機車,距離2030年還有13年,政院正在研擬分3年、5年、10年、12年等階段,逐步實施電動機車,2040年接著電動汽車。
針對移動汙染源,李應元昨召開記者會表示,雖然世界各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北京、上海等城市則實施壅塞費等措施,單雙日汽車入城管制,義大利米蘭、羅馬、新加坡,針對移動汙染源都有管制措施,購車甚至要取得購車證,「但我們不希望國家走到這個階段」。
上任後深感亟需改善嚴重空汙的壓力,李表示,空汙減量不可能一天就改變,他提出以2015年為基準,每年PM2.5紅色警戒站日應每年減少10%、兩年減少20%,總共4年要減少50%。
李應元說,針對台中火力發電廠等工業汙染源,已提出1年2000億元空汙防治方案,希望提供經濟誘因與季節性空汙費差別費率訂價,減少秋冬季工業汙染源排放,環保署也請地方依預警等級管制要領,加強汙染減量工作,並請台電依備載等因素調度調整。
全台周三幾乎天空灰濛濛,李應元解釋,受到偏東風的影響,南部空汙狀況先嚴重,然後向中、北部擴散,使得全台都陷入嚴重狀況。
(工商時報)
--
貧童帳戶 18歲可領54萬 政府與家長 各年存1.5萬 協助脫貧
為提供弱勢兒童脫貧機會,行政院會昨拍板通過《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草案,凡去年元旦後出生的弱勢兒童,經申請設立帳戶,由政府與家長每年各提撥最高1.5萬元,到18歲為止,最高可領54萬元的第一桶教育創業基金。衛福部說,該方案18年投入261億元經費,每年受惠約1萬人,估計至2034年有18萬兒童受益。
閣揆賴清德昨裁示,「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是藉由政府提供長期儲蓄之鼓勵措施,協助弱勢兒童及少年累積資產,自立脫貧,為其未來之發展奠定基礎。行政院表示,該草案已列為優先法案,希望盡速通過。
帳戶不得扣押
草案規定,實施對象為去年1月1日以後出生、具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身分、長期安置2年以上的兒童與少年。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李美珍說,在開立帳戶後,由家長每人每年最高存入1.5萬元,政府相對提撥每人每年最高1.5萬元,總計1年最高可存入3萬元。
該帳戶18歲前都不能提領,年滿18歲後成為他們的第一桶金,最高有54萬元。此作法可讓弱勢童也有接受高等教育或職訓、創業等人力投資的機會,避免他們長大後陷入低學歷、低技術、低社會參與的循環。
草案也規定,存款上限由主管機關公告,可每4年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一次,存金利息免納所得稅;且該帳戶存款不計入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的「家庭財產」,也不得作為抵銷、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的標的。
此外,若開戶人連續6個月未存款,將進行輔導及提供協助;若18歲前中途脫貧,將給1年緩衝期,1年後確定脫貧後,政府不會再存入相對資金,帳戶也從定存利率改為活存利率;若脫貧後隔幾年又符合資格,還是可以再度加入。
李美珍指,政院於去年11月已核定「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推動方案」,並於今年6月開辦,已有2529人申請開立帳戶。
估18萬童受益
衛福部長陳時中指,以台灣總人口5%推估經濟弱勢兒童,每年受惠約1萬人,估計截至2034年有18萬兒童受益。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李彥秀認為,政策立意良善,改善貧窮世襲問題,但配套上仍要有完善規劃,例如低收入戶的經濟狀況可能已捉襟見肘,要另外撥款儲蓄有其困難。
所有權恐有爭議
李彥秀說,條例設計儲蓄到18歲,仍不是《民法》成年年齡,可能引發青少年與家長對於存款處分及所有權的爭議。
綠委吳玉琴則說,以台灣社會流動來看,老人一旦進入中低收入戶或低收入戶,要翻身很難,但是孩子還有希望,因此她樂觀看待該政策推動。
兒童及少年未來帳戶重點
適用資格: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長期安置2年以上的兒童及少年
作法:由開戶人每月存款,每年最高存入1.5萬元;政府每半年一次結算提撥相對款項,每人每年最高提撥1.5萬元
經費:政府預計18年投入261億元
提領機制:兒童年滿18歲前1個月,直轄市、縣(市)政府通知檢具儲金用途(以助於開戶人就學、就業、職業訓練或創業為限)相關證明辦理帳戶款項之請領並結清帳戶
預期效益:提升兒童及少年平等接受良好教育及生涯發展之機會
「家用都不夠了 哪有閒錢存款」
行政院會昨通過兒少帳戶立法,助弱勢兒少自立脫貧。兒少團體肯定該政策可協助兒少儲蓄,但弱勢連家用都不夠了,哪有閒錢可存款,要落實仍要努力,並建議近貧族應納入此方案彈性處理。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表態支持,但直言此政策由政府埋單,儲蓄年限長,政策能否延續值得觀察。
應有監督機制
家扶中心社會資源處長林秀鳳表示,該政策可協助兒少養成儲蓄及開源節流習慣,不過,對弱勢而言「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台語,現吃都不夠了,哪還能拿來曬成乾)」,要落實仍要努力。
此外,林秀鳳也說,該措施需待兒少年滿18歲才能動用存款,加上存款期限長,她認為應有監督機制。林也說,若近貧族要加入此方案也應彈性處理。
「未來誰埋單」
許立民昨表示,王月蘭文教基金會已贊助北市開辦此措施,此法立意不錯,鼓勵兒少儲蓄,準備就學及就業的第一桶金,應該支持。目前該政策由中央政府埋單,但儲蓄年限很長,政策能否延續或數年後轉交地方政府接手,都值得觀察。
(蘋果日報)
--
上路半年 弱勢兒少帳戶申請率28%
行政院在去年十一月核定「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推動方案」,為經濟弱勢孩童設立個人帳戶,在十八歲前由政府和家長共同合作儲蓄,每年最高三萬元。衛福部統計,今年六月開辦以來,截至上月廿三日,共有九○○三人符合開戶資格,目前有二五二九人加入帳戶,申請率為百分之廿八。
兒少帳戶是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政見,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草案,將方案法制化,期盼政策成為長久的制度。
「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是在十八歲以前,家長每年最高存入一萬五千元,政府存入同樣金額的存款,弱勢兒童到十八歲時即擁有一筆五十四萬元教育基金,讓他們有接受高等教育機會,避免陷入低學歷、低技術,乃至於低社會參與度的惡性循環。
昨天通過的草案明文規定,兒少帳戶以一○五年元旦以後出生、具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身分、或長期安置兩年以上的兒童與少年為實施對象。存款上限由主管機關公告,可每四年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一次,存金利息免納所得稅。
有不少人擔心,帳戶得儲蓄十八年才能使用,未來可能遇到通貨膨脹問題。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李美珍指出,帳戶成立目的就是當弱勢孩子的第一桶金。除非孩子發生重病、身障或死亡,否則不可提早提領。李美珍說,萬一家庭真的遇到了困難,可啟動既有的急難救助福利機制,若有兒少就學困難,低收或中低收入戶也可申請就學補助。李美珍說,帳戶每年開辦額度為一萬五千人,符合資格者均可向地方社會局提出申請。如有其他疑問,可撥打免付費一九五七福利專線諮詢。
(聯合報)
--
車禍逃生時間僅12秒 別待車道
在高速公路發生車禍的婦人陳芊樺為營救受困車內的女兒,竟遭二次追撞身亡;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三大隊交通組長賴協駿指出,高速公路車速近百,平均用路人一秒可開二十七公尺,駕駛能見距離三百公尺,因此倘使已發生車禍,再看到後方來車能逃的黃金時間僅十二秒,「一出車禍,就要趕快逃到路肩或分隔島,千萬不要待在車道上。」
國道曾發生多起二次車禍,今年七月二十五日,一輛聯結車在國一中壢段追撞小貨車,聯結車駕駛下車查看車損,遭到大貨車追撞,造成聯結車、大貨車駕駛慘死。
務必放顯眼物品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七大隊督察組長劉松義也指,國道行車務必保持安全距離,才有足夠時間來應變突發狀況,若是時速一百公里,小型車安全距離為五十公尺、大型車為八十公尺,夜間、雨天、濃霧等視線不佳時更要適度增加安全距離。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葉名山也指,就用路人來說,國道行車遇前方有狀況時,行進間的駕駛僅有一點二五秒的應變時間來閃躲、踩煞車,夜間或視線不良時反應時間更短。因此前方發生車禍的駕駛,務必要放三角警示牌,及穿黃綠色等易反光的外衣、揮動手電筒、手機等顯眼物品,警示後方來車。
(蘋果日報)
--
醫用含粉手套 恐感染將禁用
常見的醫用手套竟有健康威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之前宣布,醫用含粉手套恐致過敏、傷口發炎或沾黏,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現已禁用;我食藥署經諮詢專家後,日前決議跟進,並已發文給各醫院,預計自二○二○年元旦起禁止含粉手套製造、輸入、使用,違者恐坐牢並遭罰千萬元。
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吳正寧說,美國早在十年前已研究證實,醫用手套若含粉末,恐致醫療人員或患者呼吸道過敏、傷口發炎、沾黏或肉芽腫等,並增感染風險,故宣布今年一月十八日起禁用含粉手術手套、含粉病患檢查用手套,及潤滑手術手套的粉末。現醫用手套多數是含滑石粉,以免手套沾黏,較方便穿脫。
吳正寧解釋,曾有動物試驗發現含粉手套會增加腹腔手術沾黏機率,人類也有案例報告,但以過敏反應為主;根據國內統計,近六年有二十三件含粉手套不良反應通報,多半也是皮膚過敏。
「從沒用過無粉」
食藥署日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認為我國含粉手套有相同疑慮,故推動禁用含粉手術手套與含粉病患檢查用手套。
根據食藥署資料,國內含粉手套價格約為無粉手套六折,為醫院使用大宗,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梁金銅便坦言,「從沒用過無粉手套」,但術前戴上手套後,都會再刷手清洗一次。
規劃兩年緩衝期
新光醫院外科部長黃一勝說,手套粉末在腹腔手術易造成傷口沾黏,但據統計,該院去年用掉含粉手術手套約二十萬雙,檢查用含粉手套約一百五十七萬雙。
吳正寧說,現除美國外,德國、香港等國皆禁用,而日本、南韓等也宣布進入禁用前緩衝期;考量醫院轉換時程,我國規劃兩年緩衝,大後年起將禁用含粉手套,屆時未經核准進口或製造,依違反《藥事法》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蘋果日報)
--
小隊長變內鬼 隊長個資洩黑道
新竹縣刑警大隊刑事小隊長劉嘉文,因偷查新竹市刑警大隊某偵查隊長個資,甚至還將其住址、車號等,洩露給一名黑道大哥,導致該隊長偵查一起槍砲案時,行蹤全遭對方掌握。新竹地檢署調查,劉員與黑道大哥是舊識,雖雙方無對價關係,但劉員涉嫌利用職務上權力和機會犯罪,將他依違反《個資法》、洩密等罪起訴。
害行蹤全被掌握
檢方指出,新竹檢方去年指揮新竹市刑警大隊,偵辦天道盟同心會竹北分會王姓會長持槍強盜等案時,一名偵查隊長開私家車到王男店前埋伏盯梢,行蹤竟全被掌控,王男還囂張放話:「新竹市刑大要辦我,我早就知道了啦!」讓警方懷疑有內鬼。
檢警追查,發現劉員(四十五歲)去年七月登入車籍系統,查詢市刑大該隊長的車籍等,數日後去電告知王男,劉員供稱與王男是國小同學,基於舊情才幫忙,未出賣個資。但因劉員已違反《刑法》公務員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與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日前將他起訴,縣警局也將他列廉政高風險對象加強考核中。
(蘋果日報)
--
酒駕重罰拒檢 罰鍰將加至18萬
為有效遏止酒駕歪風,立法院擬再提高酒駕罰責!立院朝野黨團昨就《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協商達成共識,未來拒測和拒檢者從原本罰9萬調高至18萬元,並累計重罰;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車輛將被沒入;5年內3度酒駕者,則須懸掛特殊識別車牌(如螢光車牌)供民眾和警員辨識。
欲阻斷僥倖心態
酒駕事故頻傳,不少酒駕者一犯再犯甚至逃避稽查,立院今年4月完成《道交條例》修正草案初審,朝野昨針對爭議條文進行第2次協商,並獲高度共識,將對酒駕連續犯予以重罰,本會期可望三讀。交通委員會召委鄭寶清說,修法就是達成「酒駕零容忍」,也要阻斷酒駕者的僥倖心態。
連坐罰酒駕乘客
鄭寶清說,由於現行法規拒絕酒測只罰9萬元,造成有人抱持僥倖心理,以拒測規避酒駕刑責,修法就是要阻斷這些漏洞,調高拒測罰則,且採累加重罰,第一次罰18萬元,5年內第二次就罰36萬、第三次處54萬等,讓民眾知道拒測的嚴重性。
此外,這次修法也將新增連坐處罰酒駕乘客,可處6000元至1萬2000元罰鍰,但能舉證善盡勸導義務者、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者、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者、運輸業乘客不在此限;另只要5年內犯3次就得換成特殊車牌(螢光車牌),讓其他人得以注意,也讓警察攔檢更為快速有效。
(蘋果日報)
--
嚴懲酒駕 拒酒測最少罰18萬
酒駕連坐 同車者至少罰6000
酒後駕車每年奪走上百條人命,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針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完成協商,未來拒絕酒測、攔檢,罰鍰由現行新台幣九萬元提高至十八萬元,並按次累加罰鍰;酒駕累犯罰鍰也將改為按次加罰九萬元;五年內三度遭查獲酒駕或拒檢、拒測者,須懸掛特殊識別牌照(如螢光車牌);並新增連坐條款,酒駕者的同車乘客,可處六千元至一萬二千元罰鍰,此案可望於本會期三讀通過。
酒駕事故頻傳,不少酒駕者一犯再犯甚至逃避稽查,致民怨沸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委鄭寶清昨表示,修法精神在於「酒駕零容忍」,不讓人存有僥倖心理。他強調,人人都有人權,但勿因保障人權而傷害他人安全。
根據協商條文,行經警方執行酒測處所時,若拒絕接受攔檢或酒測者,首犯罰十八萬元罰鍰,五年內再犯者得按次累加,第二次卅六萬元、第三次五十四萬元,依此類推。若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則應即沒入車輛、吊照且終身不得再考領。
5年3度拒檢 掛特殊車牌
若在五年內三度酒駕或拒檢、拒測者,該駕駛車輛車牌須換發為「特殊識別牌照」(如螢光車牌),若未依規定懸掛,將被開罰六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車輛。
對於五年內再犯酒駕的累犯,現行可開罰九萬元罰鍰,未來修法後將大幅提升罰則,改為按次累加九萬元,如第二次酒駕開罰九萬元、第三次開罰十八萬元、第四次開罰廿七萬元,依此類推。
酒駕再犯罰9萬 按次累加
此外,若酒駕二度被查獲,應即當場移置車輛、吊銷駕照,並強制參與道路安全講習。若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車輛更將會被當場沒入且吊銷駕照,終身不得再考領。
草案還新增連坐條款,酒駕者的同車乘客,可處六千元至一萬二千元罰鍰,但舉證善盡勸導義務或不知情者、十八歲以下或七十歲以上者、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者、汽車運輸業乘客免罰。
鄭寶清表示,本草案已完成初審及協商程序,因朝野黨團對此已達成共識,待各黨團完成簽字後,就可盡速送入立法院二、三讀,若順利的話,最快可在本會期完成立法。
根據警政署統計,一○三年酒駕肇事死亡人數有一百六十九人、一○四年一百四十二人、去年一百零二人;酒駕每年取締件數都超過十萬件,今年一至十月共取締八萬八千一百九十七件,其中有五萬兩千零四十七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二五毫克的移送法辦標準。警政署交通組安全科長蔡宗益表示,對於酒駕連坐、累犯使用螢光車牌,應該會有一定成效,可透過公眾力量來制裁酒駕者。
(自由時報)
--
拒酒測恐比酒駕罰更重!可望年底前三讀通過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4月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初審,昨天進行第二次協商終有共識,拒絕酒測、攔檢不停車的罰鍰,將比酒駕者的處罰還重,從9萬元提高至18萬元、按次累加,杜絕車主逃避刑責,繳錢了事。「道交條例」修正後還使出殺手鐧,對5年酒駕或拒測兩次以上的累犯致人重傷、死亡者,將被沒入車輛。
昨天討論最多的是「沒入車輛」一項,民進黨籍委員周春米說,沒入的車輛可能不是行為人所有,而且每件肇事的過失責任一定全是酒駕嗎? 沒收車輛不符比例原則,國家權力有這麼大嗎? 每輛車的價格不同,可以用提高罰鍰達到嚇阻效果。
時代力量的委員洪慈庸說,此舉在告誡車主,不該把車借給酒駕的人;民進黨籍委員陳曼麗也說,不論開自己或別人的車,都要提高警覺,贊成重罰。交通部道安會代表說,酒駕零容忍,日前在「公民咖啡館」討論酒駕問題時,專家、民眾都認為沒入車輛比罰款有效,因為有錢人繳得起罰款。
除調高罰鍰,修正案新增須懸掛特殊識別牌照(如螢光車牌)與「連坐法」處罰。此案為民進黨籍立委鄭寶清所提,認為螢光車牌有助於警方辨視、嚇阻酒駕。昨天討論後決議5年內酒駕及拒酒測合計3次以上必須換特殊車牌,否則罰6000至1萬2000元。交通部路政司長陳文瑞說,避免受處罰的人改開別人正常車牌的車,將在駕照加註,1年內未再犯,始得換回一般駕照。
對於酒駕同行的連坐處罰6000至1萬2000元,排除未滿18歲及年滿70歲的人、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的人、汽車運輸業的乘客,協商後新增「經舉證有勸阻或不知情之人不在此限」。此案可望於年底前三讀通過。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聯合報)
--
「協助辦案」嬤被騙當車手 押29天才洗刷清白
「搞不清誰才是警察」
65歲葉姓阿嬤被詐騙集團誆騙,以為自己是在協助檢警辦案,全然不知已淪為車手,她被警方逮捕時驚慌失措,嚇得直呼「已經搞不清誰才是警察」,但檢方不採信,聲請將她羈押禁見29天,並依詐欺罪起訴;士林地院審理認為,本案無法排除葉嬤受騙的可能性,將她判決無罪,可上訴。
拿到假鈔未逃 原地回報
法官是在審理時發現,被騙的曹姓母子當時受警方指導,將要交付的200萬元掉包成白紙,葉嬤若是車手,拿到後應該就知道犯行曝光,但她卻未逃跑,反而在原地向假檢察官回報「不是錢怎麼辦」,且很難想像詐騙集團會花費近3個月時間來吸收1名阿嬤車手。
此外,開庭時承辦員警也證稱,詐騙車手幾乎都是年輕人,「第一次看到年紀這麼大的」,且一般車手至少攜帶2支手機,分別為個人機及詐騙工作機,但當天葉嬤只帶著1支個人機;法官據此判無罪。
據了解,住苗栗的葉嬤在醫院擔任看護,因丈夫早逝,她與兒子相依為命,生活清苦。去年12月間,她受詐騙集團誆騙,以為自己涉入吸金案,因為擔心要坐牢和賠錢,數月輾轉難眠,最後在詐騙集團洗腦下,同意「配合辦案」來為自己洗刷冤情,今年3月1日從苗栗搭計程車北上,拿假檢察官傳真給她的「台北地檢署監管科收據」向曹姓母子收取200萬元,因曹家先前已被騙走488萬元,警方早有預警,當場將她逮捕。
葉嬤被逮後喊冤,但被認為是飾詞狡辯,檢察官勘驗監視畫面,認為葉嬤從超商傳真取得假公文後,猶豫1個多小時才行動,顯然心中有疑慮,並非全不知情,聲請將她羈押禁見獲准,偵辦後起訴,葉嬤直到案件移審法院後才獲釋,總計遭押29天。
葉嬤開庭時數度淚崩,表示自己「從頭到尾都被詐騙集團騙」、「覺得自己好笨」,她說,當時假檢察官威脅她拿錢監管,還揚言要派警察羈押她,甚至說她如果洩漏出去,兒子工作就會沒了,後來因她帳戶只有5萬,薪水太低無法貸款,對方才改口要她協助「辦案」,她希望趕快把事情了結才配合,完全不知自己被人利用來當車手。
一審判嬤無罪 仍可上訴
合議庭考量葉嬤犯行曝光後的反應,以及曹姓母子、員警等人證詞,判斷葉嬤是受騙才犯案,加上檢方無法提出更有力的犯罪證據,據此判決葉嬤無罪,還她清白。
無罪可聲請冤賠 最高可獲14萬5千元
65歲葉姓阿嬤受詐騙集團所騙淪為車手,從「被害人」變成「加害人」,並遭羈押29天,幸獲一審法院判決無罪,若全案無罪定讞,葉嬤可聲請刑事補償,以每天最高5000元計算,最高可獲賠14萬5000元。
法界人士指出,依士院一審判決內容來看,阿嬤未來獲判無罪定讞的機率很高,因為全案她沒有誤導自白,且從頭到尾都做無罪答辯。
法界人士說,阿嬤若無罪定讞,可在2年期限內向判決法院聲請刑事補償,假如一審檢察官或葉嬤未上訴而定讞,就是向士林地院聲請,若上訴後獲判無罪確定,則是向高院聲請。
(自由時報)
--
「幫辦案」 65歲婦被騙當車手判無罪
六十五歲葉姓婦人接獲詐騙電話,詐團發現她沒錢可騙,改誘她當車手取款;葉婦被查獲後,從「被害人」變「加害人」,遭羈押廿九天,但法院認為無法排除她被詐騙的可能性,判決無罪。
法院認為,葉姓婦人當時收到白紙偽裝的現款,沒有立即逃跑,反待在現場,還在電話中問假檢察官「裡面不是錢該怎麼辦」,不符常理。
另警方證稱,「沒遇過年紀這麼大的車手」,且車手通常攜帶兩支手機,葉婦僅有一支。葉婦自始堅稱自己是被騙遭利用,法院調閱葉婦住處電話通話紀錄,也發現多通不明來電頻繁通話,認為葉長期遭騙所言不假,無法排除葉遭詐騙可能性,判無罪,可上訴。
檢警調查,一名曹姓被害人多次遭詐騙損失四百八十八萬元,今年三月又上當,再度至銀行提領二百萬元欲給詐騙集團,被行員攔阻。警方教曹將現鈔換成白紙,偽裝配合交款,葉姓婦人前往取款,當場被逮。葉婦被警力包圍時嚇得發抖,直說「我在幫檢察官辦案」。
(聯合報)
--
怕傷高官仕途 南市警分局暗槓槍擊案
破案後才瞞不住 局長還來頒獎
台南市上月底發生殯葬業者因生意糾紛,引發開槍示威案件,警方逮捕涉案嫌犯,並起出一把土製手槍,台南警方起初對這起槍擊案三緘其口,還聲稱無人開槍,外界質疑是因明年初是市警局高階警官調動,分局疑擔心「槍擊」消息傳出會影響升遷,但破案瞞不住,幾番追問下分局才改口,局長黃宗仁還來頒發破案茶。
上月26日凌晨,南區傳出槍擊案,受害者是台南的洪姓殯葬業者,他的轎車遭彈襲,警方在現場找到一枚彈殼,他向警方供稱,疑似是與另一名陳姓殯葬業者有生意上的糾紛,警方很快掌握陳男涉嫌持土製手槍到洪男在國民路、殯儀館旁的公司,朝洪男轎車開一槍洩憤,並於29日晚間將陳拘提到案,陳男也坦承犯案,但沒有傷人意圖,全案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送辦。
破獲槍擊案原是好事,但南市部分警分局有「有破案等於有案發」觀念,加上明年初是高階警官異動,市六警分局疑為力保高階警官官途順遂,又接到市議員關切,面對外界詢問破槍擊案消息頻說「不知情」,甚至還有警官說「沒有發生槍擊案」。
殯葬業者搶生意 槍擊同業轎車
但破案好事瞞不住,最後在外界追問下,警方才坦承有發生槍擊案,在案發後3天迅速破案、表現績優,局長黃宗仁還來頒發破案茶。
(自由時報)
--
海巡士官長查走私偷裝GPS被抓包 拘役50天定讞
海巡署岸巡五二大隊士官長王育洋為查緝私菸,假借偵查機會,以「李曉靜」名義申設手機預付卡,在涉走私的公司貨車底盤裝GPS衛星定位器,竊錄貨車所在經、緯度、停留時間與行蹤。王在取下衛星定位器時被發現,公司報警,陳姓員工提告。一審時王被依無故以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處拘役40日,得易科罰金,緩刑2年。高雄高分院改加重為拘役50日,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定讞。
王育洋因曾查獲蕭姓男子駕駛的公司貨車走私私菸,他為了查緝公司名下車輛有沒有涉他案,2014年6月28日將衛星定位追蹤器裝在公司名下、陳姓男子使用的貨車底盤。王7天後想取回追蹤器,被陳抓個正著、追呼「抓人」。
檢方認為,王為辦案需要而裝GPS不違法,不予起訴,再議也駁回;陳聲請交付審判,高雄地院裁准,並認為王身為執法人員,卻未能恪遵正當法律程序,侵害告訴人隱私長達7日,審酌他因查緝走私犯行心切也有心賠償,但因陳要求王以「於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南部地區巡防局五二岸巡大隊」單位名義登報道歉,王「辦不到」而破局,判他拘役40日。
高雄高分院認為王育洋是具法定職務權限的司法警察身,原審漏論加重其刑,應撤銷改判,改處拘役50日,得易科罰金。緩刑2年。
王不服,上訴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指出,二審基於隱私權保護角度, 但未說明為何為「非公開活動」。最高院指妨害秘密立法目的是對無故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分的行為予以限制,「非公開之活動」,指該活動並非處於不特定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狀態而言,如處於不特定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狀態,就是公開活動。
偵查機關為偵查犯罪而在他人車輛下方底盤裝設GPS,使用GPS追蹤器,偵查機關可以連續多日、全天候持續而精確地掌握車輛及使用人行蹤,即使車輛進入私人場域,仍能取得他們的位置資訊,可窺知車輛使用人日常作息及行為模式,屬對車輛使用者隱私權重大侵害。
GPS的追蹤方法,是將自人造衛星所接收的資料透過通訊系統傳至接受端電腦,雖非捕捉個人聲音、影像,但仍屬「竊錄」,高雄高分院以公共場所也有隱私權,進而用「隱私受侵害」取代「非公開」構成要件要素,雖有微疵,但不影響判決本旨。
(聯合報)
--
姊罵弟「啃老族」挨告 法院認定公然侮辱判罰3千定讞
王姓女子罵弟弟「啃老族」,被依公然侮辱罪判處罰金3千元,檢方認為太輕上訴;王女辯稱這不是侮辱之語,新北地院認為啃老族有「懶惰寄生者」等意思,具侮辱性,且現今社會經濟變化快,若把青年就業困難或短暫失業接受資助者,稱為啃老族並不合理,原審判決並無不當之處,今天駁回定讞。
新北市59歲王姓女子曾被父親控告領走存款,後來王女勝訴,但去年7月在法院協調時,她以「我不想養啃老族、啃老族啦」辱罵弟弟,弟弟提告,新北地院今年2月依公然侮辱罪判王女罰金3千元;檢方認為太輕提上訴,王女辯稱,電視常聽到「啃老族」,依目前社會狀況,並非侮辱之語。
法官認為,「啃老族」有「啃食老年長輩身體血肉者」及「懶惰寄生者」之意,現今社會經濟變化迅速,擁有相當資金財產的年長者不少,青年就業機會困難、機會減少,時有所聞,非志願性失業、暫受長輩資助者,未必都能視為懶惰寄生者,也不一定損及長輩基本生存,若均稱為「啃老族」,不合理也不成比例。
法官並認為,原審判決認事用法無不當之處,刑度妥適,並未過輕。
(聯合報)
--
24小時全年無休釀「113」流標 衛福部:持續溝通
由專業社工受理的家暴、性侵害、兒少保護等案件的衛福部諮詢專線「113」,傳出長期受委託的世界展望會因「24小時全年無休接線」,造成工作者心身壓力大、流動率高,不願再承接服務,目前無其他單位投標,各界憂心是否會發生接線空窗期。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不少家暴與性侵案件發生在夜間,相關法令更要求政府得提供24小時的專線服務,因此若開不開大夜班專線,還須與社會各界溝通、謀求修法共識。
張秀鴛說,目前會持續與世展會溝通,盼其留下來持續服務,並樂意聆聽民間單位的批評指教,調整合作機制。若三個月內未有新單位投標,不排除在非常時期盤點、調用縣市政府人力,致力不讓「113」斷線。
針對有民間團體指出不時得補貼款項、核銷制度複雜等,張秀鴛回應,衛福部非常重視「113」專線,場地、人事費用與軟硬體設備等,全數由政府出資;輪三班的工作者工時符合勞基法法規,薪資比照保護性社工,平均月薪達五萬元。她強調,若有任何不足之處,皆樂意與民間單位共商、調整,只希望類似諮詢專線永不中斷,隨時提供需要者立即的協助。
承辦113保護專線20年不標了 「社會工作不能用奉獻之名」
衛福部委託台灣世界展望會承辦「113婦幼保護專線」已逾20年,但世界展望會今年不再投標,導致今年流標,對此世界展望會副會長郭秀齡證實,因為合約內容中未新增社工人數,僅有60多名社工、全年無休、24小時,一通都不能漏接、人員壓力大、流動率高,但她強調,展望會在合約結束的後擴3個月的時間一定會承擔起責任,「不會讓保護專線斷線」。
台灣世界展望會從1995年起開始接受政府委託試辦「兒童保護熱線」,113保護專線之前身,專線迄今運作已超過20年。1997年本會承辦之兒少保護熱線擴大服務範圍至婚暴婦女,2007年起專線實施集中接線,為不分日夜、假日之24小時全天候/全年無休的接線服務。近5年接聽電話來電數,平均每年總接聽量為20萬3756通;提供線上諮詢服務電話量平均每年將近 15萬通。通報數超過2萬7000件左右。
郭秀齡表示,「113婦幼保護專線」展望會已承辦20多年,也期待能夠繼續做下去,雖然每年自己還要募款貼補這塊,但合約中的社工人力長期才是不願投標的主因,目前保護專線的社工僅有60多位、採3班制,但必須24小時、全年無休、不能漏接一通電話,導致社工員身心俱疲、流動率極高,甚至連專線的社工督導也有缺額,希望政府多提供些人力的支持。
「展望會也很捨不得」,郭秀齡也說,展望會持續與衛福部溝通,未來是否會再投標內部仍在評估,他們也承諾在後擴3個月即使再困難,展望會也會再支持下去。至於後續這些社工的權利,她則說,將依個人需求資遣、轉介或轉任等都是選擇之一。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政府把許多法定服務都委託給民間辦理,但投標時沒有合理的合約,甚至往往沒有全額補助、民間非營利組織要補貼款項,複雜的核銷制度讓所有的社工忙於行政,她認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應該更友善、更多的信任,她建議衛福部可以趁這段時間好好思考未來委託服務的方式與走向。
家扶基金會社會工作處處長周大堯則說,一旦113保護專線沒有服務,將讓社會安全網產生漏洞,但政府提供的合約讓非營利組織無法承攬,呼籲政府應盡速調整內容,不要讓安全網產生漏洞。他也說,政府提供的合約往往與實際服務的內容有落差,不只113保護專線,如果衛福部不調整的話,擔心也會影響其他的案子。他說,政府應帶頭符合法規,衛福部應快去調整合約內容,該給的錢要到位,不要再便宜行事,「社會工作不能用奉獻之名」。
(聯合報)
--
道路殺手 最恐怖的「內輪差」 要保命就要閃
彰化縣44歲王姓婦人騎機車出門幫家人買便當,緊挨著砂石車同向行駛,後來砂石車想右轉,而機車要直行,婦人慘遭砂石車輾過,命喪輪下,司機事後說:「當時沒有看到機車」。
要命「內輪差」可怕的視覺死角
為什麼轉彎時會沒看到直行的機車?這是大型車的「內輪差」所造成的視覺死角,是最可怕的道路殺手,每年奪走許多條寶貴生命。
所謂的內輪差,就是車輛轉彎時,內側前輪劃出的圓半徑會比較大,後輪劃出的圓半徑比較小,這前後輪間的差距就叫內輪差。
如果你在內輪差的範圍,前輪(車頭)過了沒事,但是會被後輪(車尾)撞到,越大型、越長的車輛內輪差範圍越大,所以要特別小心。為了保命,行人、腳踏車、機車、汽車都應避免進入內輪差的範圍;尤其,大型車在右轉時,為避免後輪壓到人行道,往往先左轉加大轉彎半徑再右轉,這會讓其他用路人誤判而置身險境。
年釀千餘人傷亡 交通部忙補漏洞
根據警政署統計,因大型車轉彎不當及未保持安全距離的傷亡人數,103年有1423人、104年1424人、105年1468人。另依彰化縣警察局交通隊統計,彰化縣聯結車、砂石車、大客車等大型車車禍,104年共1113件造成10死278人受傷、105年1255件14死253傷、106年到10月底共1015件8死205傷,其中多數是因內輪差造成的視覺死角,令人怵目驚心。
交通部公路總局為降低大型車輛因轉彎形成視野死角造成交通事故,從民國100年起,要求新大貨車等必須設置防捲入裝置,也就是在前後輪底盤、後懸處,必須加設鐵欄杆或鐵板等防護裝置,防止將機車、腳踏車、行人捲入,而被車輪輾過,釀成傷亡。
但是大型車因內輪差造成的車禍仍居高不下,交通部祭出鼓勵大型車輛加裝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提高行車安全。
加裝視野輔助器 補助名額搶光光
從明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的大客車與大貨車,應裝設合於規定的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已領牌的大型車則必須在109年一月一日起裝置,經由鏡頭、影像、雷達警示等系統,減少駕駛人視野死角,提高安全性。
交通部並優先補助領有國際商港港區車輛通行證的大型車輛,從今年7月1日起的第一階段補助2000輛,標準型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每輛補助上限3萬2000元,替代型視野輔助系統每輛補助上限7000元,等同市價全額補助;由於多數地區僧多粥少,必須抽籤決定,均被申請一空。
11月29日起開放第二階段申請,限額3000輛,補助金額雖降低,標準型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每輛補助上限2萬5600元,替代型視野輔助系統每輛補助上限5600元,照樣很搶手。
但彰化縣汽車貨運商業同業公會指出,由於補助是以領有港區通行證的大型車輛、營業遊覽大客車為主,對於更多未領港區通行證的大型車而言,這項補助看得到吃不到,像彰化地區約有7000輛大貨車,有港區通行證的大型車甚少,只分配到67輛,政府這項補助可說為德不卒。
強制裝設反捲入 還有兩年空窗期
由於要到民國109年大型車才會全面強制裝置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這期間還有兩年多時間,道路殺手內輪差的威脅性依然很大。各監理站已加強宣傳,像彰化監理站即製作內輪差VR(虛擬實境)影片,還設有模擬場地,宣導內輪差的可怕與防範之道。
彰化縣警察局交通隊組長蕭汝上說,大型車強制裝設反捲入裝置、鼓勵加裝行車視野輔助系統,確實可提升行車及用路人的安全,但駕駛人還是得小心駕駛,否則再多配備,如心有旁騖,甚至違規危險駕駛,照樣會肇禍。所以,民眾最好的自保之道,還是遠離大型車。
(聯合報)
--
他ETC欠費157萬全國第一 捧現金一次繳清
桃園市一間交通公司,累計積欠ETC通行費達157萬多元,欠費排名全國第一,廖姓負責人遲遲不願清償,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桃園分署執行官直搗公司查扣車輛,並準備向法院聲請管收,廖姓負責人眼看生財工具被查扣還得面臨管收,通知家人帶來157萬多元現金繳清欠費。
桃園分署表示,全國ETC通行費欠繳的前50名大戶,桃園市就有6件,欠繳費用從8萬4638多元到157萬797元不等,其中積欠157萬元的廖姓交通公司負責人,在車輛被查扣並面臨管收之際,通知家人帶現金來清償。
桃園分署表示,專案執行以來已通知1044位欠繳人盡速清償,其中有26人辦理分期繳納,拒繳的強制扣押共224筆存款及薪水,查封14 件動產及不動產,分署受理欠繳車輛通行費總金額約1435萬元,截至目前已清償了223萬多元。
(聯合報)
--
事前無預兆…未成年離家 「猛爆型」逾3成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公布「二○一七年兒少離家現象調查報告」,分析近十年五百七十四位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發現無跡可尋的「猛爆型離家」,比率竟逾三成。而超過一成孩子首次離家是在國小時期,年齡最小為七歲。
該報告由衛福部和兒福聯盟共同設置的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完成。調查指出,兒少首次離家的平均年齡為十四點五歲;年齡集中在國中階段,占近四成八。
調查將兒少離家類型分為三類:「猛爆型離家」、「復發型離家」和「預兆型離家」。結果發現「猛爆型離家」比率逾三成,年齡最小的只有七歲,至今仍有十一位這類孩子尚未尋獲。
猛爆型離家兒少為「不曾有離家經驗,家人表示孩子本次離家前沒有任何異狀,對於孩子離家原因及可能去向完全沒有頭緒」。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主任林武雄說,父母、師長往往直到孩子返家,才知道孩子長期感受到許多壓力,可能來自父母管教、課業壓力、或學校人際關係緊張。
林武雄說,當孩子年紀還小,家長可給予擁抱並擁有親密關係,但當孩子轉變為青少年,親子關係漸有了距離,這時家長應主動關心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關心了」。
(聯合報)
--
驚人! 全台逾6成電塔老叩叩
立院預算中心指出,目前全國1萬9357座電塔中,至少63%的電塔屬逾齡電塔,台灣本島供電系統危機並未解除。
報告中指出,台電表示會持續汰換、改建老舊電塔,補強電塔基礎,並設置地中傾斜管監測,加強地質敏感區安全評估,避免類似729大停電狀況再次發生。
明年2.5億改善老舊電塔
為改善全台電塔老舊狀況,台電每年花約1.9億元汰換老舊電塔,明年度預計更要擴大要投入近2.5億元,加速電塔汰換、改建。
根據台電內部設定,除設於重汙染區電塔外,一般電塔正常情況下耐用年限為15年。但立院預算中心調查發現,根據台電資料,目前全國共有1萬9357座輸電鐵塔,但塔齡超過20歲的就有1萬2202座,這也就是說全台至少有63%電塔屬高齡電塔。
571座電塔已超過50年
其中,電塔設置年數超過50年的,更有571座;30歲到49歲的電塔7125座,已相當於塔齡20歲以下的7155座,設備逾正常使用年限的高齡化嚴重。
但台電自2013年起至今年8月底,卻只因為鐵塔腐蝕、遷移改建等原因汰換767座電塔,相當於平均每年僅汰換164座,汰換數度緩不濟急。
預算中心發現,台電汰換老舊電塔速度緩慢,但庫存的輸、配電發電系統建置、維護用量,以及機組運轉之安全備品等物料存貨,預估至今年底將達近207億元成本價值,積壓鉅額務料庫存,形同積壓資金,增加營運負擔。
(聯合晚報)
生活
催繳通行費年花上億 將改採電子郵件通知
立法院昨審議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高鐵相關建設基金預算,立委周春米質疑,截至今年七月,國道通行費欠費五億四千萬餘元,為追回欠費,竟需編列一億四一八六萬元郵費追繳,一元郵資最多只能追回三.八六元欠費,根本不符經濟效益。交通部高公局長趙興華表示,已著手修正公路通行費徵收管理辦法,未來將透過電子郵件取代平信通知以節省成本,對欠費大戶則會送強制執行追討欠費。
國道通行費欠費,許多是未加裝etag車輛,未裝etag也可使用國道,就常衍生事後欠費追費問題;而目前全台約七百九十萬輛車,仍有一百萬輛車未裝etag。趙興華表示,有些民眾會說家住偏鄉,不常用國道等,無法立法強制要求所有車輛都裝etag;目前國道通行費積欠約一百八十萬筆,計有九萬七千輛車欠繳,以往平信催繳後約有六十%車主會繳交,後續兩次雙掛號催繳仍未繳,就會送強制執行追繳。
交通部表示,已預告要修正公路通行費徵收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希望最快明年初就可實施,屆時取得車主或駕駛人同意後,可透過電子郵件代替平信通知繳費,可讓政府節省成本及紙張,在人手一機時代,也能降低未收到平信通知、忘記繳費而遭罰的機率。
(自由時報)
--
這樣包甜! 專家教3撇步挑柳丁
又到品嚐柳橙的季節了!柳橙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素,濃郁誘人的風味,以及香甜多汁的口感,深受民眾,今年柳橙量產,現正進入產季,品嘗正是時機。
農委會台南農改場表示,要挑好吃的柳丁,要看柳丁的形狀、色澤、以及重量。以形狀為例,要選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用手輕握有彈性者最佳,且果實不能呈皺縮、失水。
台南場表示,果實外觀色澤也很重要,果實色澤由青皮至微黃(11月)漸轉黃(12月),至完熟時轉為橙黃色(元月後),購買成熟度愈足者風味愈佳,果皮要有光澤、果蒂部呈青綠色,代表新鮮度佳;若產生黑變或脫落,則代表已久放。
而柳丁的重量,最好果實圓徑約19至23公分(重量約100至200公克),果實飽滿、沉重最佳。
台南場表示,柳橙俗稱柳丁,原產中國華南地區,於1930年代由廣東引進,因植株適應性廣、容易栽培,為台灣主要的甜橙栽培品種。果實為球形或長球形,呈橙黃色,果重約100至200公克,果頂有明顯圓形印環,糖度約12至14度,酸度0.5至0.6%,適合東方人口味,深受國內消費市場喜愛。
台南場表示,目前全台柳橙栽培面積5244公頃,產區集中在台南市、雲林縣、嘉義縣等地,佔總栽培面積83%,產期集中在11至1月間,利用簡易通風貯藏到3至4月仍可販售。柳橙營養價值高,又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消化,是很好的天然健康食品,現正值柳橙產期,消費者可多選購。
(聯合報)
--
健保慢箋付費 最快明年3月上路
實施長達18年的健保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品免部分負擔,最快明年3月取消!但經濟弱勢及重大傷病者除外,預計有510萬人受到影響,所有慢箋病患一年將多繳42.5億元挹注健保。
弱勢、重大傷病者除外
健保藥品支出逐年成長,至去年已達1680多億元,其中慢箋即占了600多億元;健保署今年委請醫院協助收集病患回收藥品,一年粗估有高達近70公噸的藥被丟棄,其中又以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病用藥最多。
為落實使用者付費及抑制藥品浪費,健保署提案取消健保慢箋免藥品部分負擔,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為保障弱勢,重大傷病患、3歲以下兒童及低收入戶者,仍維持慢箋藥品免部分負擔,最快明年3月實施。
抑制1年丟棄70公噸藥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為了抑制藥品浪費,健保署上個月亦新增血栓、心臟疾病等6類藥品進行重複用藥查核,只要發現有重複用藥即予以核刪。
目前藥費在100元以下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超過100元藥品部分負擔為20%,上限200元,未來慢箋藥品免部分負擔取消後,病患每月領藥就要付藥品部分負擔。
健保署以去年須自行負擔的慢箋申請案件分析,約有70%每月部分負擔在180元以下。
每月最多負擔200元
社區藥局藥師柯明道表示,持慢箋病患如果同時高血壓及高血脂問題,現在開最多的是「易安穩」,一個月藥費約600元,降血脂藥是「立普妥」,一個月藥費約500元,藥費總共1100元,20%藥品部分負擔為220元,因為超過上限200元,只要付200元即可。
對於取消慢箋藥品免部分負擔,病患表示,慢箋一個月藥的數量都剛好,不小心掉到地上,都趕快撿起來吃,根本就沒有浪費,取消藥品部分負擔,感覺好像被懲罰。醫改會則憂心,此舉可能會使慢性病患不再規律拿藥,病情可能受到影響,如此反而花費健保更多醫療資源。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支持取消慢箋免藥品部分負擔,因須支付部分負擔,病患多會多跟醫師問一句,增加互動溝通。
部分負擔採定率計 上限恐破千元
健保藥品部分負擔重大變革!健保署擬修健保法,藥品部分負擔將從現在的定率計算、定額收取,改採單純定率計算,但負擔費用有上限,目前粗估為5000元,未來新藥、癌藥愈來愈貴,民眾須有心理準備,面對高藥品部分負擔來臨。
目前健保藥品部分負擔並無獨立法源,主要援用健保法43條:「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或急診費用百分之二十」;為讓藥品部分負擔法源更明確,健保署擬提修法新增藥品部分負擔條文;健保署官員表示,目前修法將朝向改採定率收費,負擔比率是否維持現行20%,還要討論。
健保署官員指出,由於新藥及標靶癌症用藥愈來愈貴,重輒數十、百萬,健保財務已幾乎無法全額支應,患者勢必共同分擔,上限拉高勢在必行。
現行藥品部分負擔上限200元,取消後,未來不排除比照每年住院上限,依每人平均國民所得10%收取,目前台灣平均國民所得約2萬美元,亦即約6萬元台幣,如此一來,平均一個月藥品上限將達5000元,新藥、癌藥愈來愈貴,民眾須有心理準備,面對高藥品部分負擔來臨。
健保署說,如以每個月上限5000元看,C肝病患一個療程藥費25萬元,最多也只要付5000元,健保也照顧很大部分,相信病患應可接受,癌症用藥也一樣,至於最後上限是否訂到5000元,修法有其變數,但一定會較現行200元高、甚至破千元。
對於健保署擬修法增加藥品部分負擔法源,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表示,由過去部分負擔實施經驗看,部分負擔不能解決問題,健保署修法由民眾端控制藥費,不如從控制藥品總額著手,抑制藥品費用成長幅度及浪費。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目前健保部分負擔就包括門診、藥品及慢箋等,太過紛雜,健保法應整合成一個部分負擔就好,藥品部分負擔若要採定率,比率應拉高,民眾才有感,且不宜有上限,付不起的經濟弱勢由政府照顧,藥品部分負擔才會有抑制浪費效果。
(中國時報)
政經
政治獻金「全都露」最快明年大選上路
為加速推動陽光法案,避免政商不當利益掛鉤,行政院會昨通過《政治獻金法》修正草案,未來政黨、擬參選人收受政治獻金,會計報告書中所有項目將強制「全都露」,包括捐款的企業、人民團體、個人的明細資料都必須公布上網,有利全民監督。如立法院審查順利,最快可適用於明年地方選舉。學者認為,修法方向能落實誠實申報,藍、綠立委也都表態支持修法。
行政院長賴清德指出,這次修法除賦予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區民代表擬參選人,以及依《政黨法》新設立的政黨收受政治獻金的法源依據外,並將應公開於網路的政治獻金資訊,擴大到會計報告書的全部內容,使資訊更公開透明。
未來修法免費看
賴指示內政部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內政部民政司長林清淇說,目前監察院受理政黨、政治團體、擬參選人申報會計報告書後,須在3個月內彙整成冊,除收支結算表上網公布外,民眾須親赴監察院付費,才能調閱會計報告書其他項目明細。修法後,監察院須在6個月內彙整成冊,公開於網路,供人免費查閱。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也以自身為例說,他過去擔任過中央與地方民代,了解參選人政治獻金申報的繁複,包括選舉期間送菸、送水都得要折算成現金申報,未來透過網路公開申報資訊將會更透明。中山大學政治系教授廖達琪認為,修法的方向能落實「誠實申報」,畢竟現在政黨、擬參選人申報的政治獻金都「太少了」,「簡直不可思議」,她對修法樂觀其成。
藍綠立委都支持
綠委張宏陸說,透明化是好事,因參選人本來都向監察院申報政治獻金,想知道的人都能去查,未來全部資料都上網公布,讓民眾查詢更方便,「這是進步的作法!」藍委李彥秀指出,這是很正面的陽光法案,不應該有其他阻礙,修法應一步到位,方便民眾檢視。
罷免將可收獻金
知情官員說,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曾建議增列罷免案提議人的領銜人、被罷免人,也可收受政治獻金,內政部也正考慮納入下次《政治獻金法》修法,未來罷免活動的發起人與被罷免人將可名正言順收受獻金,從事政治活動。
(蘋果日報)
--
政治獻金明細 強制上網公開
政治團體轉型前 也須揭露
為強化政治獻金的公開透明,避免金錢與政治權力的不當勾稽,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在院會拍板「政治獻金法修正草案」,明定未來個人與企業捐贈政治人物與政黨的政治獻金明細,都要強制上網公開,包括愛國同心會等政治團體,未來兩年未轉型為政黨或社會團體以前,也必須上網強制揭露政治獻金明細等會計報告書。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目前監察院上網公開的資料,只有會計報告書的收支結算表,這次修法若經立院三讀通過,則會計報告書的廿五項內容都要全部上網公開,包括個人與企業捐贈政治獻金的明細。
內政部官員表示,在立院完成修法後,共有廿五項會計表單,將全部公告在電腦網路,包括平衡表、個人捐贈收入明細表、營利事業捐贈收入明細表、人民團體捐贈收入明細表、匿名捐贈收入明細表、人事費用支出明細表、業務費用支出明細表、公共關係費用支出明細表、選務費用支出明細表、繳庫支出明細表、超過三萬元之收入與支出明細表、地方黨部銀行存款明細表、中央及各地方黨部支出彙總表等。
保護個資 隱匿身分證字號
據悉,包括企業捐贈的公司名稱及個人捐贈者的姓名,未來都將上網公開,不過為保護個資,個人的身分證字號將不會揭露。官員表示,上網公開的資料將不會揭露企業的特性,以免引發企業界的疑慮。
立法院已三讀通過「政黨法」,要求政治團體在兩年內完成轉型,內政部因應政治團體轉型過渡期,這項「政治獻金法」的修法也準備對該法施行以前依據人團法成立的團體進行納管。
對於鄉鎮長參選人申報收受政治獻金的起始時間,目前規定是從任期屆滿前四個月起,至次屆選舉投票日前一日止,這次修法則將收受政治獻金申報期間,從四個月延長為八個月。
內政部官員表示,基於罷免活動也屬於選舉活動的一部分,未來擬於下一波修法時,納入罷免活動也可收政治獻金,但會同步做完整的配套規劃。
(自由時報)
--
慶富積欠經部租金 「再不繳依法律解決」
慶富位於高雄的總部大樓傳已積欠經部租金2個月,金額達113萬元,經長沈榮津昨表示,出租土地一律一視同仁,並未特別優惠慶富,只要連4個月沒繳租金,會與慶富解除合約,若再不繳,將依循法律途徑。
4個月沒繳將解約
慶富詐貸爆發後,債權銀行對慶富申請假扣押,查封位於高軟園區的慶富集團總部地上1~6樓建物,該建物的土地為經部加工處所有,立委先前爆料,承租土地8623坪,且每坪租金僅40元,「可說相當優惠」。
不過,經部加工處長黃文谷澄清,委員誤讀資料,其實慶富向經部承租土地面積8623「平方米」,每平方米租金實為53元,租約一次簽訂20年,2029年到期,非每坪租金40元。
沈榮津則表示,經濟部過去曾想調漲管理費,但遭民意代表關切,要求考慮企業營運成本,讓經部很為難。
(蘋果日報)
--
慶富資本額 不到半年從5億變30億
黃國昌質疑高銀助慶富「假增資來騙聯貸」 點名4常董說明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昨指控,二○一四年十一月到二○一五年三月,慶富造船資本額從五.三億元異常增加到卅億元,他質疑高雄銀行明知慶富申請六個月信用貸款的短期週轉金是要用來增資,卻還是刻意放行,才會讓慶富取得足夠資本額,得以競標獵雷艦案;黃並點名前金管會主委李瑞倉在內的當時高銀四位常董「出面說清楚」。
許立明:停止無中生有的抹黑
對黃國昌的質疑,當時高銀四位常董之一、現任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昨強調,他從未就慶富核貸案,有任何公開或私下指示,呼籲黃停止這種無中生有的抹黑;另幾名常董則連絡不上,無法得知說法。
高銀則嚴正聲明,始終堅守銀行法相關法令執行授信業務及風險管控,從未違反銀行公會授信準則第十二條。
高銀:堅守銀行法相關法令
黃國昌昨召開記者會指出,二○一四年十二月到二○一五年三月,高雄銀行多次貸款給慶富造船與慶富母公司慶洋投資,時間點與慶富增資恰巧符合,質疑高雄銀行根本協助慶富「假增資來騙聯貸」。
黃國昌拿出相關資料表示,高雄地檢署日前偵辦時就曾指慶富四度辦理不實增資的情況,經他比對高雄銀行放款給慶富時間表,與慶富增資情況有所雷同,包括高雄銀行二○一四年放款給慶富十七億四六六五萬元,同年十二月放款慶富三億元,作為短期擔保放款;二○一五年一月,放款慶富母公司慶洋三億元,作為六個月的信用貸款;二○一五年三月又放款給慶洋八.三億元。
黃國昌出示慶富增資的數據指出,二○一四年十月,慶富得標獵雷艦案前後,資本額僅五.三億元;到了十二月就增加到了十億元;二○一五年一月增加到十六億元;四月更增加到卅億元。他質疑高雄銀行借給慶洋的錢都被拿來做假增資,使慶富資本額提高,聯貸案才可能成功。
黃並點名當時高銀的四位決策常董,包括董事長陳統民、常董許立明、李瑞倉及林文淵應出面說明,更質疑曾任金管會主委的李瑞倉在高銀擔任常董所做的決策,是否真能接受外界檢驗,要李瑞倉公開對質。
黃國昌痛批,高雄銀行一點歉意都沒有,還能臉不紅氣不喘的發聲明,強調六個月信用貸款的短期週轉金辦理增資「一點問題都沒有」,根本「顛覆台灣所有金融標準」,要求李瑞倉出來面對。
行政院獵雷艦專案報告也曾指出慶富無足夠財力承辦此總額三四九億元的採購案,國防部竟大幅放寬投標廠商財力資格,從招標標的的十分之一(約卅五億元),降為二百分之一(約一億七千六百萬元),讓慶富符合投標資格,國防部有明顯疏失。
檢再傳陳慶男父子與簡良鑑 詐貸部分擬年底前先偵結
高雄地檢署偵辦慶富案進入收尾階段,雄檢昨再傳喚慶富董事長陳慶男、陳偉志父子與慶富前執行長簡良鑑調查,檢方正考慮就詐貸部分先行偵結,最快可望在年底前先起訴部分涉案被告。
雄檢連日來密集傳喚承作聯貸案銀行相關人員後,昨下午再傳訊陳慶男、陳偉志與簡良鑑等涉案被告,陳家父子依舊緊咬是簡主導詐貸,但簡仍否認,三人在深夜陸續獲檢方請回。
陳慶男庭訊時除了詳細回答檢察官問題,也對檢方表示希望取得政府與國人的信任,繼續承作獵雷艦標案;還說雖然公司負債累累,但仍是有可能透過集團與家族企業奧援渡過難關。
據悉,對於外界質疑獵雷艦標案是「抽籤定輸贏」,高雄地檢署查出是台船先抽籤,並非慶富先抽。此外,檢方先前已傳訊過評審委員,且未發現有任何對價關係或明確不法事證;至於藍、綠互指對方政界高層涉入慶富案的紛紛擾擾,截至目前則僅止於傳聞與揣測,檢方未查獲具體事證。因此雄檢正考慮就詐貸部分先行偵結,最快可望在年底前先起訴部分涉案被告。
慶富7億餘還款保證金繳庫
國防部針對獵雷艦案,已啟動和慶富公司的解約程序,海軍昨將七.五九億餘元的第三期第一筆預付還款保證金沒入繳庫,除非慶富在本月八日前,將同額金額補入擔保行庫第一銀行,並補上進度,否則將正式啟動解約。海軍下一步將在本月六日,沒入十六.九億餘元的第二筆還款保證金。
慶富承攬獵雷艦案引發風波,由於第一銀行為慶富擔保還款保證金,第三期首筆款項在上月廿八日到期,在一銀決定不展延、慶富無法繳納的情形下,海軍前天已收到共七.五九億餘元的首筆保證金,另全額達十六.九億餘元的第二筆款項將在本月六日到期,海軍也將派員到一銀高雄分行辦理沒入作業。
海軍表示,針對獵雷艦案,後續仍將秉持依法、依約賡續管制獵雷艦案相關違失改正辦理情況,另對於慶富履約缺失,也要求慶富須在本月八日前依約改正。
(自由時報)
國際
拒接受判決 戰犯當庭仰毒亡
波士尼亞的克羅埃西亞裔戰犯普拉亞克(Slobodan Praljak)前天在荷蘭海牙聯合國戰爭罪行法庭上,聽到上訴庭維持他20年徒刑的原判後,突拿出暗藏毒藥喝下身亡。荷蘭正調查他如何取得毒藥及是否有外人協助等。
荷警查有無人助
72歲的普拉亞克在飲毒前大喊:「法官,我普拉雅克不是罪犯,我輕視並拒絕接受你的判決!」他被送醫後不久就死亡。荷警的調查重點放在是否有外人協助、毒藥如何通過安檢及如何取得毒藥等。
克羅埃西亞總理普連科維奇(Andrej Plenkovic)批「審判不公」,並向其家人表達哀悼。波士尼亞境內的克羅埃西亞裔前天也在莫斯塔市(Mostar)舉辦盛大燭光悼念彌撒。
普拉亞克和其他5名被告遭控在1992到1995年波士尼亞戰爭期間,為建立純粹克羅埃西亞裔的國中國,對境內穆斯林進行種族清洗。普拉亞克的罪名之一,是在1993年11月下令摧毀「莫斯塔老橋」,這16世紀古蹟被視為波士尼亞的伊斯蘭文化的象徵。
戰前普拉亞克是電影及劇場導演,作品常在莫斯塔市劇院演出。他過去13年被關在聯合國拘留所中。
(蘋果日報)
--
波士尼亞戰犯海牙上訴被駁 法庭內服毒自殺身亡
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29日就波士尼亞前克羅埃西亞裔政軍領袖暴行做出最終判決,一名法官針對波士尼亞前軍事指揮官普拉亞克(Slobodan Praljak)的上訴,做出維持原判決定,即判決他因戰罪及反人類罪而服刑20年,結果普拉亞克當庭服毒自殺,且在送醫後不治。
紐約時報報導,在法官做出維持普拉亞克20年徒刑的決定後,72歲的普拉亞克以站姿用克羅埃西亞語緩慢說出兩句話:「普拉亞克不是戰犯,我要以藐視抵制你的判決。」隨後,白髮白鬍的他拿出一個小瓶子,送到唇邊,仰頭誇張地呑下瓶內東西,然後說:「我服毒了。」
外電影片拍攝到這一幕,法官似乎為之震懾,宣布暫停,且要求把法庭和民眾旁觀席之間的簾幕拉上。普拉亞克後來被送去一個荷蘭醫院,不治身亡。法院發表聲明說,普拉亞克在法庭內喝了某種液態物,且很快就病重。
此事引發許多至今未解的疑團,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普拉亞克如何取得那種毒藥,如何偷偷帶進管制嚴密的法院?荷蘭調查人員及警方已將事發法庭列為刑案現場,且啟動獨立調查。普拉亞克是國際刑事法院第三位自殺的被告,但先前其他兩名自殺者都是在看守所中終結自己的生命。
(聯合報)
--
克羅埃西亞總統:須承認同胞戰爭罪行
波士尼亞一名克羅埃西亞裔戰爭罪犯昨天在海牙法庭服毒身亡,克羅埃西亞總統季塔洛維奇今天說,國民必須承認同胞在波士尼亞所犯罪行。
法新社報導,季塔洛維奇(KolindaGrabar-Kitarovic)在電視演說提及1990年代波士尼亞戰爭說:「我們克羅埃西亞人必須能夠承認,我們一些同胞在波士尼亞犯下罪行,他們必須為所犯罪行負責。」
克羅埃西亞國會議員今天為1990年代早期巴爾幹半島戰爭所有受害者默哀一分鐘。
72歲前軍事指揮官普拉雅克(Slobodan Praljak)被控在南斯拉夫分裂時的波士尼亞血腥衝突涉犯戰爭罪,聯合國法官裁定維持對他20年刑期的判決後,他突然喝下毒藥自戕。
國會議長安卓科維奇(Gordan Jandrokovic)號召國會議員,為「克羅埃西亞及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Herzegovina)所有戰爭的受害者」默哀一分鐘。
他說:「所有受害者必須永遠留在我們集體意識中,希望昨天普拉雅克將軍之死是這場悲劇性戰爭的最終一回。」
但克羅埃西亞總理普蘭科維奇(Andrej Plenkovic)稍早對普拉雅克之死表示震驚與哀悼。
普蘭科維奇說:「我們今天不幸目睹,他的行動大體上代表了6名波士尼亞的克羅埃西亞人以及克羅埃西亞人民遭受的深切不公不義。」
普蘭科維奇說,「我願向普拉雅克將軍的家屬表達深切哀悼」,也對判決表達「不滿和遺憾」。
法官宣判,普拉雅克與其他5名同案被告都是「共同犯罪集團」的一部分,涉及對波士尼亞穆斯林進行種族清洗,目的是一統克羅埃西亞及波士尼亞境內的克羅埃西亞人。
波士尼亞克裔戰犯當庭服毒 荷蘭將驗屍
荷蘭檢方今天表示,關於波士尼亞境內克羅埃西亞裔戰犯看似在聯合國法官眼前服毒尋短一案,將儘速展開驗屍程序。
荷蘭海牙檢方發言人桑尼維德(Frans Zonneveld)向法新社表示:「進行驗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將很快開始進行。」
法新社報導,發言人也表示,高齡72歲的普拉雅克(Slobodan Praljak)在「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ICTY)上訴庭用來服毒的杯子裡,找到了「可能導致死亡的化學品」。
法官昨天駁回普拉雅克的上訴,決議維持對他處以20年刑期的判決後,他憤怒的表明自己不是罪犯,並做出前所未聞的喝毒舉動。法庭指控普拉雅克在1990年代巴爾幹戰爭期間,在一個分裂而出的波士尼亞克裔小國犯下暴行。
荷蘭檢方昨天晚間發聲明表示,對普拉雅克的死「目前…將聚焦協助自殺與違反藥品法部分」進行調查。
(中央社)
--
體積變大更靈活「多國瞠乎其後」
北韓昨公布試射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飛彈影像,全球軍事專家檢視影像都認為,北韓稱火星15型是全新型號飛彈,所言不虛。它與之前試射的火星14型相較,彈頭形狀不同、體積也有明顯差異,採用固態燃料,也首次運用以平衡環架固定發動機。專家憂心金正恩揚言「北韓核彈頭將能打擊全球任何一處目標」的險況,已迫在眉睫。
設計複雜故障率高
南韓軍方推估火星15型飛彈長約21公尺,比14型長約2公尺。美國「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專家杜斯曼說:「這是非常大的飛彈,並非僅與北韓其他飛彈相較,世上能製造這麼大的飛彈又能操作的國家並不多。」專家普遍相信新型屬兩節式,第二節推進器能承載的燃料,可能也比以往的飛彈多,可搭載更重的彈頭、射得更遠。
「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另一專家施默勒指出,火星14型第一節使用1個發動機、4個輔助推進器;新型第一節使用2個發動機,無輔助推進器,可能使用平衡環架,即以可旋轉的噴嘴來控制、改變飛彈方向,「這肯定是個很大的調整,我們從未見過北韓這麼做。」這種設計較複雜、故障率高,但可有效讓飛彈瞬間轉向,更難以抵禦。有專家認為此設計模仿美國冷戰時期最大的洲際飛彈「泰坦2型」。
固態燃料更快發射
15型的彈頭也改為圓鈍形,不像14型使用尖錐。南韓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認為,這應是為搭載多核彈頭的重返大氣層載具,改變了彈頭形狀。有專家猜測15型疑使用固態燃料,過去北韓飛彈多為液態燃料,發射前需費時注入燃料,固態燃料可大幅縮短準備時間,更快發動打擊,令敵難防。但南韓有專家稱目前未能判斷是否為固態燃料。
專家多同意北韓飛彈射程能覆蓋全美,以及數個歐洲重要城市,不過美國官員指出,北韓至今未證明其洲際彈道飛彈有精準導航,或重返大氣層的能力。
(蘋果日報)
--
北韓火星-15洲際飛彈 可搭載多彈頭
凌晨射彈後 深夜公布影像
北韓十一月廿九日凌晨試射其最新型的「火星-15」洲際彈道飛彈,但直到當天深夜,北韓官媒才公布相關新聞稿、照片與影片。南韓韓聯社指出,火星-15彈體變長、直徑變粗,顯示使用新型的火箭引擎加長射程;至於其彈頭形狀圓鈍,有別於先前「火星-14」的尖錐形,有可能搭載多彈頭,使火星-15更接近北韓領袖金正恩欲以核彈打遍全球的目標。
加長射程 裝配2新火箭引擎
據中國「觀察者網」報導,從外觀研判,火星-15與火星-14存在相當的繼承性,但在第二節以上部分,使用了全新設計,箭體更粗大,並採用鈍頭設計,與北韓二○一五年在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七十週年大型閱兵中所展示的改良型「火星-13」更相似,發射車的起豎系統,也使用兩根「液壓作動筒」,比火星-14的發射架多一根,顯示火星-15的核彈發射重量較火星-14增加。「禁核擴散研究中心(CNS)」專家杜斯曼(Michael Duitsman)亦推文寫道,火星-15是一枚很大的飛彈,全球僅少數國家能製造如此大的飛彈,北韓如今名列其中。
鈍型彈頭、彈體長21公尺 全球首見18輪飛彈發射車裝載
韓聯社則報導,從火星-15的鈍頭來看,明顯有別於七月時兩度試射的火星-14尖錐形彈頭,與美、俄的洲際或潛射飛彈之多彈頭再入飛行器類似。另外,火星-15的彈體長廿一公尺,比火星-14長兩公尺,由全球首見的十八輪飛彈發射車裝載,亦比火星-14多兩輪,可能是對中國製的飛彈發射車進行仿製及改良,對此,據觀察者網分析,這是北韓將中國製的「WS51200型」八軸重型特種運輸車從中間切開後,加上一個載重軸後,改良研製而成。
韓聯社報導並提到,火星-14裝配一台「白頭山引擎」,火星-15則裝配兩台,這也使得火星-15的第一節助推器之直徑隨之增加,從一.七公尺增至兩公尺,由於第二節助推器的表面可見兩個電纜匯線槽,推測第二節助推器使用需長時間準備的液體推進劑。
「韓國航空大學」學者張泳根分析,兩個月內幾乎不可能研製新引擎,因此可說火星-15是在火星-14的基礎上研製而成。不過,一位美國情報官員向路透指稱,火星-15似乎展現了一個更強力的北韓固體燃料推進系統,尤其是其第二節助推器。若屬實,將是一大進展,能讓北韓更快地運送與發射飛彈。
火星-15的鈍型彈頭顯示,北韓已精通保護彈頭從太空重返大氣層時,不受摩擦高熱損毀的控制與穩定設計。但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告訴法新社,火星-15的陡峭角度升空與落地,意味著彈頭沒有經歷正常角度發射時的大氣摩擦考驗,因此其可靠度尚待驗證。
(自由時報)
--
南韓:北韓新型飛彈 射程超過1.3萬公里
南韓國防部發言人今天告訴路透社,北韓11月29日發射的「火星-15型」(Hwasong-15)飛彈是一種新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飛行距離可超過1萬3000公里。
路透社報導,本周稍早,北韓表示已經試射最新型飛彈,射程涵蓋美國本土。北韓此舉違反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的決議。
儘管受國際社會撻伐和制裁,北韓仍繼續研製能夠擊中美國的核彈頭飛彈。
北韓發布「火星-15型」的錄影和照片後,分析人士表示,北韓似乎在展示自己確有能力將核武投射到美國任何地方,且只需經2到3次試射就能達到戰備階段。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北韓官方媒體昨天發布的「火星-15型」照片顯示,這枚巨大的飛彈似乎比平壤過去最先進的飛彈「火星-14型」寬很多。今年7月射出兩枚「火星-14型」飛彈飛越日本。
詹姆士馬丁反武器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Centre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CNS)的研究員施默勒(David Schmerler)說:「他們希望(能夠)擊中整個美國,且希望能有個龐大的東西辦到這件事…看來似乎就是這種飛彈了。」
據兩名美國國防部官員說,美軍已開始將這種飛彈稱為KN-22,是個新編碼,顯示美國越來越重視北韓近期發射的新型洲際彈道飛彈。
南韓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在昨天和川普的通話中表示,這枚新型飛彈是北韓迄今最先進的飛彈,但仍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比如重新進入大氣層和終端導引系統技術。
川普和文在寅都誓言,將繼續對北韓施以強硬制裁和壓力,促使北韓進行談判。北韓本周發射飛彈後,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美國在會上警告北韓領導階層,如果戰爭爆發,北韓將被「徹底摧毀」。
專家駁北韓 估飛彈要射美西岸仍需一年
北韓國家電視台播出試射新型洲際彈道飛彈照片,這型飛彈號稱射程足以涵蓋美國全境,但備受推崇的網站北緯38度表示,北韓仍需約一年時間,洲際飛彈射程才能及於美國本土西岸。
法新社報導,北韓當局昨天以高飛軌道發射「火星-15型」飛彈,宣稱飛行高度達4475公里、水平距離為950公里,實際射程可打擊美國本土的任一角落。
北緯38度(38 North)網站表示:「北韓雖然持續進步,但我們的評估沒有改變,要發展出能夠射到美國本土西岸的可靠洲際彈道飛彈,還需要一年時間。」
「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Scientists)主任暨資深科學家萊特(David Wright)指出,北韓聲稱的數據顯示,若「火星-15型」以標準軌道發射,飛彈潛在射程逾1萬3000公里,足以涵蓋美國本土的任何一處。
北韓宣稱「火星-15型」載有超大重型彈頭,沿預設軌道飛行53分鐘後,彈頭精準落在目標水域。
萊特對此表示懷疑,他說:「鑑於射程變長,『火星-15型』似乎可能攜帶了一枚極輕的模擬彈頭。若我的評估沒錯,『火星-15型』將無法攜帶核武彈頭飛行這麼遠的距離,因為這樣的彈頭要重得多。」
北韓曾宣稱,飛彈彈頭已可克服重返大氣層時面臨的高溫及高壓。有觀察員注意到,新型飛彈的彈頭為鈍圓型,不像北韓7月試射的「火星-14型」飛彈彈頭較尖,顯示北韓積極鑽研重返大氣層的技術。
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對法新社記者表示,「火星-15型」上升及下降的軌道較為陡直,因此不會遭遇和較低且較規則飛行軌道一樣的大氣摩擦。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Strategic Studies)的專家艾里曼(Michael Elleman)則認為,北韓飛彈仍需經更多測試以確定其性能,目前還不清楚北韓工程師是否已試圖確認飛彈重返大氣層載具的效能。
(中央社)
--
NBC炒性侵主播 相信非個案 狂言「上她或殺她」受害女昏厥送醫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前天突然宣布,開除晨間節目收視冠軍《今日》當家主播勞爾(Matt Lauer)。已有至少2名女員工投訴他性騷擾或性侵,還有媒體爆出他在辦公桌下加裝遙控門鎖,方便他避人耳目騷擾、性侵女同事,甚至有女同事被他性侵到昏過去,必須送醫。
現年59歲的勞爾,是目前捲入性騷的新聞界人物當中最大咖的一位,他2006年接替凱蒂庫瑞克成為NBC招牌新聞節目《今日》唯一主播,收視率在美國晨間節目高居第一,年薪高達2500萬美元(約7.5億元台幣)。但美國近期自好萊塢王牌製片哈維韋斯坦濫用權勢性騷數十名女星後,受害婦女發起「#我也是」(#MeToo)運動,許多知名人士中箭落馬,本周至少2女向NBC人資部門檢舉勞爾的惡形惡狀。
其中1女稱,2014年她和勞爾一起去俄羅斯採訪冬奧,勞爾叫她送枕頭到他房間,趁機性侵,返美後又再糾纏好幾個月。
裝遙控鎖為所欲為
另一名已離職的女性則指控,勞爾曾叫她到辦公室,然後按下桌下的按鈕鎖門,要她脫掉褲子,慘遭勞爾性侵到昏過去,她因害怕丟掉工作,不敢向電視台檢舉勞爾。
NBC新聞台董事長萊克強調,20年來首度接到有關勞爾的性騷指控,但坦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可能不是個案。」
其他同事指控,勞爾會用言語或手機簡訊性騷擾女同事,曾盯著上圍豐滿的女同事說「想喝奶」,還會跟男同事一起對女性「打分數」,看是要「娶她、上她或殺了她」。多名女同事向《綜藝》(Variety)周刊抱怨,她們曾向主管反映勞爾的淫行,但《今日》廣告收益可觀,高層選擇對她們的指控充耳不聞。NBC拒絕對此置評。
有製作人透露:「雖然有很多人是自願跟勞爾發生關係,但他有利用權勢性侵的疑慮。因為他是勞爾,且有家室,沒辦法在外面跟女明星亂搞,才會選擇對自家工作人員下手,他知道她們不敢抱怨。」
美議員上反性騷課
反性騷風潮也掃向政壇,從老布希總統到民主共和兩黨多位參眾議員,都陸續被爆涉嫌性騷或性侵。繼參院日前通過所有議員、員工及實習生都得接受反性騷教育的相關法案,眾院昨天也通過這項強制性的內部措施。而223名美國前任和現任外交官、國防及國家安全官員也加入「#我也是」運動,連署公開信表示她們的職場也充斥性騷擾問題。
近期被控性騷性侵的名人
◎好萊塢王牌製片 哈維韋斯坦
被控性騷擾或性侵包括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在內的逾93女,現遭美英警方調查
◎奧斯卡影帝 凱文史貝西
被至少14男指控性騷擾或性侵,遭倫敦警方調查,遭主演的影集《紙牌屋》開除
◎老牌談話節目主持人 羅斯
曾性騷擾至少十餘位女性工作人員,已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及美國公共電視台(PBS)解僱
◎密西根州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 康爾斯
涉嫌騷擾多名女助理遭眾院倫理委員會調查,宣布做完任期後將退休
(蘋果日報)
--
火山超級爆發 恐毀文明返史前
印尼峇里島阿貢火山近日不斷噴發,恐有大爆發之虞。前天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國際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的研究指,火山超級爆發的頻率比之前認為得多,平均每1.7萬年就可能發生一次,可噴出一兆公噸物質,遮蔽陽光使氣溫下降、植物難以生長,恐使人類返回史前時代。阿貢火山上次在1963年爆發後,地球氣溫一年內降約攝氏0.2到0.3度。史上已知最大爆發是在7.5萬年前的印尼多巴,規模比阿貢火山上次爆發大1萬倍。
(蘋果日報)
--
反對黨控作票 宏國大選陷僵局
計票延宕36小時後…現任總統耶南德茲逆轉倒贏0.1個百分點
我國的中美洲邦交國宏都拉斯十一月廿六日舉行總統選舉,票數統計無故延宕一天半後,現任總統耶南德茲竟開始逆轉險勝;美洲國家組織(OAS)廿九日介入要求各方尊重最終計票結果並獲承諾後,宏國最高選舉法庭(TSE)當天下午竟又宣告開票程序因「電腦故障」暫停,以致最初領先的左翼「反獨裁反對派聯盟」領袖納斯拉勒不滿,直呼「他們把我們當笨蛋,想偷走我們的勝利」,撕毀數小時前才對OAS簽署的聲明,也讓宏國政治危機進一步加劇。
宏國本屆總統大選候選人主要有三人,但焦點全在前兩者身上:四十九歲的耶南德茲是現任總統,走中間偏右路線親美,主政期間把持政府體制與媒體,透過最高法院創造連任機會,成為首位可爭取第二任期的元首,選前民調最被看好。
六十四歲的納斯拉勒出身知名媒體人,五年前創立「反腐敗黨」(PAC),本屆獲八年前因軍方政變而下台的前總統賽拉亞支持,與左翼政黨結盟參選。
十一月廿七日,宏國TSE曾公告初步計票結果,納斯拉勒領先五個百分點,計票細節此時開始出現卅六小時空窗。廿九日計票重啟後,兩人比數逐漸拉近;到開票進度達八十二.八九%,耶南德茲拿下四十二.二一%選票,倒贏納斯拉勒○.一個百分點。
原先票數領先的反對黨候選人納斯拉勒當下以對手聯合TSE「欺瞞」為由,宣告當天的OAS協議無效,並請支持者前往首都德古斯加巴街頭捍衛他的勝利,還呼籲民間選舉觀察員合力調查此事。
(自由時報)
--
趁梅克爾組閣卡關 「德國另類選擇黨」尋良機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最大在野黨社民黨黨魁舒茲在台灣時間一日清晨三點會商再次共組大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德國反移民的極右派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二日將舉辦特別集會,討論如何利用梅克爾組閣不成的政治僵局壯大自己。
約六百名代表將在漢諾威集會兩天,支持難民的人士將在會場旁抗議,警方則嚴陣以待。德國九月舉行國會大選,梅克爾喪失執政所需的多數席次,AfD則拿下一成三選票並頗感得意,認為前年決定接納一百多萬難民的梅克爾「必須離開」。
梅克爾的組閣時間即將耗盡,她曾與親商的自由民主黨、提倡環保的綠黨談判四周,協商在上月初破局。AfD的領導階層將梅克爾遭遇困境視為該黨的戰果。卡瑟爾大學政治科學教授史若德說:「我們正面臨巨大動盪」,這可能使AfD受益。他說:「這種情勢可能助長人們對政治的失望,因為連個內閣都組不起來。」
各項民調顯示的結果並不 一致 ,AfD的民意支持度在梅克爾首輪組閣談判失敗後稍有上升,但也有民調顯示AfD在九月大選後支持率已下降。
(聯合報)
--
德新政府難產 社民黨拒即刻上梅克爾船
德國多位政黨領袖今天與總統會談,力圖終結政治僵局。外交部長嘉布瑞爾表示,他所屬的社會民主黨(SPD)不會那麼快就同意與總理梅克爾的保守派籌組「大聯合政府」。
路透社報導,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中間偏右聯盟選票在9月24日大選被極右派瓜分後,梅克爾設法尋找執政聯盟夥伴。她日前與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及綠黨(Greens)籌組新政府談判破局。
社民黨2013年到2017年是梅克爾政府的聯盟夥伴,但大選苦吞戰後最慘敗績後,原本強烈反對再組大聯合政府。
然而在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施壓下,社民黨黨魁舒爾茲(Martin Schulz)示意,願商討擺脫政治僵局的辦法。
社民黨籍外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告訴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既然籌組3方「牙買加聯盟」(Jamaica)談判都以失敗收場,大家就不應要求社民黨即刻同意再組大聯合政府。
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與自民黨及綠黨結盟被稱為「牙買加聯盟」,是因為3黨的代表色恰好與牙買加國旗顏色相同。社民黨目前仍與保守派執掌看守政府。
嘉布瑞爾表示:「我們現在處於總統協調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研究有哪些可能性,但大家不能要求很快就達陣。」他還說,須等保守派表明他們的要求。
嘉布瑞爾說:「保守派、綠黨及自民黨花了好幾個月間時,結果一無所獲,因此我要請大家不要給我們壓力。」
各黨全部預定明天舉行高層會談,商討如何著手。社民黨消息人士表示將會討論所有選項,包括再與保守派籌組大聯合政府及重新大選。
梅克爾預定明天與資深黨員舉行電話會議,商討與史坦麥爾會談事宜,不過保守派預料,社民黨在下週舉行黨代表大會後才會同意正式聯盟談判。
(中央社)
--
巴基斯坦校園驚傳槍擊案 2名槍手闖入釀多傷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巴基斯坦白沙瓦農業訓練所(Peshawar Agriculture Training Institute)今早傳出槍擊案。至少2名槍手闖入校園掃射,造成多人受傷。並有消息說,校園內傳出爆裂聲響。
意外現場已經湧現大量警力。槍手攻擊行動仍在進行,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組織宣稱犯案。
(聯合報)
--
穆斯林人口成長 東西歐不同調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丕優研究中心發表《歐洲穆斯林人口成長》報告,預測部分歐洲國家的穆斯林人口可能在2050年前增加兩倍,但其他國家幾無變化,顯現出東、西歐截然不同的分歧現象。
德國的高度移民政策如果不變,穆斯林的占比可能從2016年的6.1%,大增至2050年的19.7%;同期間,鄰國波蘭穆斯林的占比僅由0.1%增至0.2%。
即使歐盟28個成員國,加上挪威和瑞士,全部關閉邊界,不接受移民,西歐國家的穆斯林人口占比仍將持續成長,主因是族群較年輕且生育率較高,但在東歐則維持低占比。
根據丕優,2016年時,歐洲的穆斯林占比是4.9%,30個國家共有約2580萬人,多於2010年的1950萬人。2014年後抵歐的穆斯林移民暴增至每年近50萬人,多半是為了逃離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衝突。
研究人員考慮了三種可能情境:2016至2050之間零移民;難民潮停止但仍有其他遷居原因的中度移民;以及高度移民,2014至2016年間創紀錄移民潮無限期持續,宗教信仰的組成比率也不變。
零移民的話,歐洲穆斯林人口可望自4.9%增至7.4%。除塞浦路斯基於歷史因素有高穆斯林占比(25.4%)外,法國的占比將是全歐最高,由8.8%升至12.7%。
中度移民的話(最可能的發展),瑞典穆斯林的占比會最高,達20.5%,英國占比將自2016年的6.3%膨脹至16.7%,芬蘭則由2.7%增至11.4%。大部分西歐國家都將面臨「大躍進」。
高度移民若持續至2050年,瑞典穆斯林將達30.6%,芬蘭15%,挪威17%。至於東歐,大部分國家的穆斯林仍將維持低占比,僅匈牙利和希望看到顯著增長。
除移民外,歐洲穆斯林也可望透過自然增加而大幅成長。歐洲穆斯林生的小孩比其他信仰或不信教的成員多。歐洲穆斯林的平均生育率是2.6,非穆斯林是1.6。
穆斯林人口也較非穆斯林年輕得多,他們的15歲以下人口約27%,比起非穆斯林15歲以下約占14%,幾乎多了一倍。
(聯合報)
--
梵蒂岡銀行開除副總 教宗金改撲朔迷離
教廷今天聲明,梵蒂岡銀行(Vatican Bank)副總經理已遭開除,使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改革教廷財政的舉措再一次受外界質疑。
法新社報導,梵蒂岡女發言人歐維傑羅(Paloma Garcia Ovejero)今天表示,馬蒂耶提(Giulio Mattietti)就在本週稍早收到解雇通知。教宗目前還在進行對緬甸、孟加拉兩國的6天訪問行程。
她並沒有提及任何開除裡由。義大利媒體報導,馬蒂耶提遭護送離開辦公室。
今年稍早,梵蒂岡前審計長米隆(Libero Milone)也遭到開除,理由是教廷指控他刺探高層人士隱私。
教宗方濟各在2013年當選後執意整肅醜聞纏身的梵蒂岡,也包括教廷金融部門。
但米隆則反控梵蒂岡逼退他,是因他對疑似非法活動所作調查太切中要害。
(中央社)
--
黎巴嫩總理指控 敘利亞要暗殺他
巴黎「競賽雜誌」(Paris Match)今天刊出對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專訪,他指控暗殺他父親的敘利亞政權也想要殺死他。
法新社報導,哈里里認為敘利亞軍隊在內戰中打敗反抗軍,是俄羅斯總統蒲亭、伊朗總統羅哈尼(Hassan Rouhani)的勝利,而非俄伊盟友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的勝利。
哈里里在貝魯特寓所受訪說:「我有很多敵人,包括極端分子和敘利亞政權。敘利亞政權對我發出追殺令,他們指控我干涉內政。」
過去做過同樣指控的哈里里說,敘利亞政權是2005年暗殺他父親的幕後黑手。前總理拉費克.哈里里(Rafiq Hariri)在貝魯特海邊被汽車炸彈炸死,敘利亞否認行凶。
哈里里應總統奧恩(Michel Aoun)要求,暫緩請辭總理職務。他4日突然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宣布請辭,在國外3週後才返回貝魯特。
他說,伊朗透過深具影響力的什葉派真主黨(Hezbollah)掌控黎巴嫩,威脅他的生命,因此才請辭。他已經中止即將在貝魯特進行的政治談判。
(中央社)
--
「冰桶挑戰」發起人逝世 享年46歲
曾引發全球風潮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發起人謝奈爾嘉25日逝世,享年46歲,結束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14年的搏鬥。
「時代雜誌」(Time)報導,謝奈爾嘉(Anthony Senerchia)的訃聞指出:「他孜孜不倦希望喚起世人對漸凍人症的重視,直接負責推動世界知名的冰桶挑戰活動。」雜誌稱他「精力充沛,勇於嘗試生命中每一件事」。
謝奈爾嘉2003年被診斷出漸凍人症。
謝奈爾嘉的妻子珍娜(Jeanette)告訴新聞日報媒體集團(Journal News Media Group):「這個病很棘手,逐漸失去行動能力時很難過,身體越來越差。但他是生命鬥士,他是我們生命的光,讓我們生命更美好。」
冰桶挑戰掀起風潮,2014年在兩個月內募得1億1500萬美元,大部分作為漸凍人症研究經費。謝奈爾嘉在發起冰桶挑戰上扮演重要角色。
(中央社)
健康
6成年輕人接受一夜情 3成5男性曾劈腿
愛滋病學會調查 逾6成不戴套、8成未先問有無性病
社會風氣開放,各種社交軟體也提供方便的連繫管道。根據調查,全台十八歲到卅五歲、有性經驗的一一一○名男女訪問中,高達六成民眾可接受一夜情,且有超過三成五的男性在非單身時,與伴侶外的對象發生性行為。
愛滋病學會、愛滋病護理學會、關愛之家在今年進行「性觀念與行為矛盾大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年輕人普遍性觀念開放,過半數民眾認為,「有無性病」是挑選伴侶的三大條件之一,但在發生性關係前,卻有八成民眾未詢問對方有無性病。
調查也顯示,有六成三的年輕人性行為不戴套,年紀越小比例越高,十八到二十五歲大學生高達七十%;六成表示可接受一夜情的民眾之中,也有超過六成五的人不是每次都使用保險套,對保護措施輕忽。
僅5.4%確定伴侶有定期性病篩檢
進一步探究,有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難以啟齒詢問性伴侶有無性病,也因此,即使七成五的受訪者表示,知道目前性伴侶有無性病,卻僅有五.四%能確定伴侶有定期接受愛滋及其他性病篩檢,其餘都是憑藉口頭詢問、肉眼觀察或「相信對方沒有」等方式,判斷對方是否有性病。
麻煩的是,可接受一夜情的受訪者之中,竟有超過六成五不是每次性行為都使用保險套。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邱飄逸說,這已符合典型的風險性行為兩要素「不熟悉的對象」、「未全程使用保險套」。
台灣愛滋病學會秘書長、亞東醫院感染科醫師楊家瑞說,這幾年來,愛滋病逐漸年輕化,越年輕的族群,新增人數越多,但不少人不懂得自保,不僅性行為時不戴套,就連判斷對方有無感染愛滋,都還採用「直覺」、「目測對方身體是否有長疹」等方式,觀念不正確。
楊家瑞提醒,全程使用保險套才能有效預防性病,定期篩檢才能保護自己和伴侶的健康。
(自由時報)
--
常常嘴巴破 恐是反覆性口腔潰瘍/何鐘德(台中大甲宏光小兒內科診所院長)
「醫師,我的嘴巴破了,一吃東西或講話就痛,連吞口水都痛,已經好幾天了,是不是火氣大?還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
這是口腔潰瘍,俗稱「嘴破」,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統計上,在30歲以前至少80%的人會得至少1次口腔潰瘍。如果每年口腔潰瘍發作超過4次以上就稱為「反覆性口腔潰瘍」。發生率約為人口的5%-30%以上,一生中則約有1/3機會會得這個症狀,而且3個月內的復發率高達50%,女性比男性患者略多一些。
◎臨床上依照潰瘍的外觀分3種:
●小型:最常見,佔85%,小於1公分,每次1到5個,常位於唇、頰、舌頭。
●大型:約10%,大於1公分,常在軟上顎。
●疱疹型:約5%,常在口腔底或舌下,每次可能5-20個。
◎根據目前研究,反覆性口腔潰瘍的病因,是屬於多因性的,最常見的誘發因素是:
●黏膜損傷:吃堅硬或尖銳食物,如餅乾、魚刺等;太酸或太鹹食物,如鳳梨;或是刷牙不慎、假牙摩擦,或是跌到撞傷等引起。
●壓力:壓力大或熬夜睡眠不足。
●營養缺乏:缺乏維他命B群、葉酸,貧血患者。
●食物過敏:如堅果類花生、杏仁果或是草莓、番茄、麥片等。
●家族傾向:約有40%與遺傳有關。
●其他:荷爾蒙變化,如女性的月經期間;某些藥物過敏;戒菸;癌症或免疫系統疾患、腸病毒、疱疹病毒感染等。
治療上,已有經科學實證有效的方法,如局部麻醉劑或口內膏、抗生素漱口、局部點藥燒灼、口服消炎藥物、補充維他命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局部點藥,能立即緩解疼痛,並加速傷口的癒合。至於網傳的偏方、X粉等大多療效不佳。
◎預防口腔潰瘍最重要的3點就是:
●避免太硬太酸太鹹的食物。
●睡眠充足,減輕壓力。
●多吃蔬果,補充維他命。
(自由時報)
評論
請誠實面對勞工的過勞現況/陳保中(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陳秉暉(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研究生)
日前雇主代表蕭明仁先生於立法院公聽會上,以一句「台灣那裡有勞工過勞死?」引起社會各界對於過勞死議題的關注,而當記者媒體詢問勞動部長林美珠是否真的有過勞死時,部長卻一時語塞說:「勞保局的數字是勞工因過度勞累而申請勞保,是否有過勞死很難一時解釋」。
面對如此避重就輕的說法,必須要嚴正澄清,我國於1991年就已參考日本1987年的過勞標準,訂定「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診斷認定基準」,並陸續修訂成為現行的「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也就是說,即便法律上並未明確定義「過勞」,但所謂的「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其認定標準和日韓的過勞認定基準相同,所以本質上就是「過勞」,而勞保給付統計中的「職業性腦心血管疾病」就是台灣勞工過勞的本土數據。
雖然我國的過勞認定指引與日韓相同,在判斷工作相關性時,都要綜合考量「異常事件」、「短期工作過重」與「長期工作過重」3項指標,但實務運作上,我國勞保局對於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的認定卻極端嚴格,幾乎只考量「長期工作過重」一項,另外兩項標準不僅被長期忽略,甚至根本缺乏可供醫師判斷的客觀標準,從而大幅限縮了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的認定。
工時政策衝擊健康
相較之下,日前來台的韓國漢陽大學金麟娥教授表示,韓國不只有諸如「一周內工時或工作量增加30%以上」的客觀判斷標準,更有30%的過勞個案被認為肇因於「異常事件」或「短期工作過重」,這也是為何勞工全年總工時與我國類似的韓國,過勞診斷卻是我國4倍以上的原因之一,而在如此嚴格的診斷標準下,還能符合過勞標準的個案,其統計數據更不該用「很難一時解釋」含糊帶過。
此次《勞基法》修法中,即便有行政院長賴清德出面擔保的「四個不變」,但伴隨彈性而來的,正是過勞指引中「異常事件」、「短期工作過重」與「長期工作過重」的3項指標,例如8小時的輪班間距可能造成勞工在32小時內工作24小時的「異常事件」、七休一鬆綁可能造成連續工作12天且每天工作12小時的「短期工作過重」、加班上限的彈性調整若搭配四周變形工時,甚至可能創造30天工作336小時的「長期工作過重」,這無疑都是修法造成的過勞風險。
今年3月才有遊覽車司機連續工作46天後,在駕駛座上因過勞而心因性死亡,但這些似乎並沒有讓執政官員在《勞基法》修法的討論過程中,認真考量勞工的過勞問題,而勞動主管機關不僅平時未檢討過於嚴格的過勞認定標準,與過勞黑數的存在,更在《勞基法》修法引發爭議時,拒絕誠實面對台灣勞工的過勞現況。
呼籲作為職業安全衛生主管機關的勞動部和職安署,應趁機提醒社會大眾工時政策對於勞工健康的衝擊,來履行其捍衛勞工身心健康的職責,而執政官員在後續的討論過程,更該考量工時對勞工過勞問題的影響,並正視醫療照護或交通運輸等特殊產業中,勞工過勞對於大眾安全的危害。
(蘋果日報)
--
台大校友致校長遴選會的信/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諸位可敬的遴選委員:台灣大學在過去一年多以來,經歷了兩任校長的學術倫理風暴、校園喋血、宿舍情殺等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不僅造成校園師生惶惶不安,也引發社會大眾恐慌。台大的崩解也是台灣社會敗壞的縮影,大學不僅沒有扮演社會進步的角色,反而成為社會亂源製造者。而今台大校長遴選在即,形成中研院以及台大兩幫近似地方選舉的惡鬥,做為台大校友,同感憂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台大校長?
首先,校長個人品行應優先於學術成就考量。過去幾任校長都是循傳統「學而優則仕」的原則而晉升,然而學術成就與個人品行無關,甚至在高度學術競爭下可能呈現負相關,即學術出版越多者僅能證明個人學術人脈越廣、囊括資源能力越強,學術工廠越大,也越有機會出現學術品管良率不佳的問題。校長遴選如同一面照妖鏡,個人的學術倫理都可能被放大檢視,建議委員應先就各位候選人過去的學術產出做考查,去蕪存菁,以免再爆校長倫理爭議。
其次,台大過去最大的危機在於優秀生源的枯竭,2017年博士班招生來看,24個研究所預定招生名額118名,報考人數93位,錄取56人,其中有9個研究所(合學程或分組)抱蛋,無人報考,其中不乏國家需要的環境衛生、藥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以及電信工程通訊信號處理組、高分子工程學、綠色永續材料與精密元件等前瞻專業學門。有潛力的年輕學子擔心畢業即失業,不敢輕易再念博士班。如何利用獎學金培養優秀人才,降低有能力學生的學費以及家庭負擔,同時建立從育才到就業的職涯發展路徑乃是當務之急。
忽略知識份子責任
第三,台大為了追求國際百大競爭,造就了學術包工程文化、重量輕質的績效集點制、相互掛名的學術通膨等惡習,教師長期以來重研究、輕教學,更忽略了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如何扭轉此不良學術風氣,建立合理的學術評價制度,重建教師研究與教學社會責任,才能讓台大真正脫胎換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請停止台大「大而無當」的校園工程建設,防止校園空間持續商品化。從總區到水源校區,台大這幾年來不斷進行工程硬體建設,剷除了所有綠地,早就超過校園容積率250%上限。台大校園不再是師生的生活空間,而成為飯店、巨蛋、購物中心、高級餐廳、婚宴廣場,甚至連運動場都出租外界辦活動,過度的校園硬體建設不僅破壞校園的綠色環境,也帶來學生追求商品化的消費氣習,該上課的時間離開課堂去打工,以滿足不斷高漲的消費水準與慾望。
台大一年花費國家高等教育經費160餘億元,但一所好大學不是用錢就可以堆疊出來的,一位好的學校領導人必須具人文素養,擔大學公共化責任、擁綠色公民意識,才能領導台灣走出高教困境。
(蘋果日報)
--
監督注射 減少藥物濫用致死/吳協展(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現為康乃爾大學訪問學者)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全美每天有近100人因施用鴉片類藥物過量死亡,已成為公共衛生的緊急情況;其責成打擊藥癮及鴉片危機委員會研擬毒品政策,同時加強源頭藥廠管理,查緝邊境走私、鴉片類處方箋醫療保險詐欺、毒品網路交易的案件,與我國新世代反毒策略相去不遠。但紐約州綺色佳市提出的「綺色佳計畫」,更值得台灣參考。
據美國國家毒品濫用研究中心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全美有超過6萬4000人因藥物濫用死亡,因施用合成鴉片類死亡者約2萬,施用海洛因死亡者為1萬5446人。全美使用全球80%以上鴉片類止痛藥,每4名新生海洛因施用者,有3人始於使用鴉片類止痛處方藥。
2016年3月紐約州的綺色佳市市長Myrick認為,應從基層社區立場出發來建立更安全及有效的防制毒品政策。他提出了一項更安全及有效的防制毒品方案──綺色佳計畫:從公共衛生暨安全解決毒品及其政策,內容除了:毒品防制教育、設立戒癮中心、擴大美沙酮門診及舒倍生舌下錠處方箋、執法單位協助轉介外,其中備受爭議的一項方案為:籌設「醫護監督下施用海洛因場所」。
其用意在於使海洛因濫用者得以延續生命,並與之取得聯繫進一步提供治療,以防止其施用過量死亡。(類似構想,如紐約市華盛頓高地社區的角落計畫,但此計畫無專業醫護人員協助)。該場所不提供海洛因,但成癮者可攜帶少量海洛因,在醫護人員監督及解釋下完成注射,同時獲得健康照護之機會,解決吸毒者因購買海洛因陷入經濟窘境而放棄其他身體健康的治療。
綺色佳計畫創先例
此計畫在2017年8月獲得瑞士前總統Ruth Dreifuss大力推崇並表示:為80%的民眾找到解決方案不難,但為20%無法融入社會民眾找到務實的聯繫並提供其所需的服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建立「醫護監督下施用海洛因場所」,在歐盟國家(例如瑞士)及澳洲行之有年,北美於2003年首先由溫哥華市採行醫護人員監督下的定點注射(Insite),且醫務人員在該處可提供戒毒和心理健康諮詢等醫療服務,實施2年後施用海洛因死亡者減少35%,參加戒癮治療人數增加,街道和公廁內棄置針頭和其他吸毒用具減少,社區環境更為清潔。
綺色佳計畫尚待紐約州修法或州長許可後付諸實施,如得以實施,將是首創先例。然此刻引起正、反不同立場者的論辯。反對者認為:這是荒謬、愚蠢的政策,將引發更多毒品濫用問題,且違反《聯邦管制物品法》第856條:禁止提供、出借、出租毒品施用場所,處刑事責任20年以下有期徒刑。贊成者認為:施用毒品係自傷行為,需伸出援手救助。官方注射地點的成立,將得以解決3項問題:減緩血液傳播疾病(如肝炎和愛滋病),減少公園、公廁等公共場域施用毒品人口,改變毒品交易模式,破壞供需管道,並為施用者的治療創造途徑。法律層面可以透過立法或法律授權聯邦司法部指定特定場所施行,並完善建立管理注射場所。
依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度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各機關(構)通報海洛因濫用個案從2015年的1萬2334人次,增加到2016年1萬4541人次,成長了17.9%。
基於對生命權尊重
另據報載,法醫研究所統計近6年來受理鑑定吸毒致死人數顯示,施用毒品死亡人口數亦有攀升趨勢。綺色佳計畫是從地方基層社區公共衛生暨安全防護的觀點出發,基於對生命權的尊重,在醫護人員監視下避免濫用海洛因死亡,並藉此與藏身於社會陰暗處的濫用海洛因者聯繫,提供戒癮及其他醫療照護。建立醫護監督下的施用海洛因場所的作法,似可作為新世代防制毒品策略的參考。
(蘋果日報)
--
迷失在彩繪村與天空步道/李明璁(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又有一個最新的彩繪村,前天在台南將軍的馬沙溝誕生。台灣小小島國,368個鄉鎮市區,據說已有超過200多座彩繪村。很顯然的,無論漂亮官話如何宣稱,多數人並不會相信這代表著什麼美學下鄉或藝術普及。除了某些有故事也具特色者,彩繪村多半已被視作流行跟風,是地方人士認為可用以招攬觀光的便宜投資。
這股熱潮的濫觴可溯及台中「彩虹眷村」。2008年時,家住南屯區春安里的榮民黃永阜老先生,在即將被都更而拆除的6幢建物周邊,著手彩繪作畫以為留念。後來經學生自主發起「搶救彩虹村」活動,台中市府雖認定該建物尚不足被認定為文化資產,但卻破例用「彩虹藝術公園」之名義予以保留。
當時這個過程的政治脈絡值得玩味:2010年市長選舉,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空降台中挑戰胡志強,他在網路串聯行動開始後,便親訪黃老先生。此一政治壓力,連結媒體大幅報導、網民灌爆市長臉書粉專的留言,讓市府以罕見的彈性和效率,通過保存這個拍照打卡勝地,並收編為自己政績。
彩虹村起死回生,甚至從本地紅到國際,誠然美事一樁,但此例一開,「彩繪村」遂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台各地出現,且不再只是政府被動地對居民自繪自宅的允許和保留,而是由政府主動編列預算,選定特定村里直接進行無中生有的塗抹工程。
地方觀光治理淺碟
彩繪村的流行(甚可說氾濫),其實就是民代「爭取建設」、政府「展現政績」、媒體炒作話題與鄉民到此一遊,這4個需求交織在一起、最廉價取得卻也最容易滿足的發明。
而這種極度淺碟化的觀光供需,同時也展現在近年各地瘋建「天空步道」。根據統計,台灣目前已有18條天空步道,還有3條正在規劃。今年秋天,由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建造、號稱全台最長吊橋的「太平雲梯」,在嘉義縣長張花冠帶頭宣傳的網路影片引起熱議後,正式開始營運。事實上,鄰近的南投,長期由國民黨執政,已蓋出了全台密度最高的8條天空步道。不分藍綠,在各地競逐搭建更高、更長、更驚奇、更侵入山林的天空步道,把它當作高投資報酬率的觀光建設,卻無一做過環境影響評估,只因其量體規模未達法規環評要求。其實,根本毋須動用學者專家的分析,一般人憑肉眼即可看出,這些貿然架於群山萬壑的巨型吊橋,肯定對水土保持與動植物生態產生劇烈影響。
多麼矛盾而諷刺──以推廣藝術為名的彩繪村,多數都只有供人拍照打卡的娛樂目的,完全是消費與耗損性的,而沒有生產出足夠與在地庶民文化深刻連結的可能性。而以親近山林為名的天空步道,則持續展示迎接蝗蟲般觀光大軍的誇張姿態,根本不在乎自然保育的基礎價值。最悲哀的是,像這樣的地方觀光治理邏輯不只有害,而且也不如想像中有利。或許在一個流行話題的浪頭上,人潮來了,產值乍現,但很快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總是有更可愛或更獵奇畫風的彩繪村粉墨登場;或「一山還比一山高」──加碼建造的天空步道如摩天樓競賽般地殘酷汰舊。新奇感的追逐總有賞味期限,那些一時風光如今已被遺忘的景點,殘留下的諸多問題有誰看見?
2017是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特別宣示推廣的「國際永續觀光發展年」。具有「永續性」(sustainability)的旅遊建設與活動,須將自然環境、社會人文與經濟利益三者間的平衡同步納入規劃。台灣面對這樣的標準,及格了嗎?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