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70117

結婚 登記就生效

結婚制度將有重大變革。立法院昨天協商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現行「儀式婚」將改為「登記婚」,只要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登記就發生婚姻法律效力。
民法九百八十二條規定「結婚,應有公開儀式及二人以上之證人」,稱為「儀式婚主義」。但因現行規定公示效果薄弱,容易衍生重婚等問題,且因「公開儀式」認定常有爭執,進而影響婚姻法律效力,法界乃有修法之議。

現行規定的另一問題是,民法結婚採「儀式主義」,離婚卻採「登記主義」,使得未辦理結婚登記欲離婚者,必須先補辦結婚登記再同時辦理離婚登記的荒謬現象。

昨天協商達成共識的修正內容採國民黨立委孫大千版本,確定「結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未來結婚不須有公開儀式,但若未依法登記,即不具婚姻效力。

由於這是結婚制度的重大變革,司法院認為至少以兩年來宣導,以免新制施行後,新人歡歡喜喜舉辦公開儀式或盛大婚宴,卻因忘了登記而導致結婚無效。立委也同意在施行法修正草案協商時,增訂新制的「日出條款」。

昨天完成的協商內容還包括修正民法第九百八十八條,規定重婚當事人因善意無過失者,後婚姻仍有效,前婚姻視為解消,但前婚姻的配偶可依據相關規定,要求贍養費與爭取子女監護權。

不過,民法第一千零五十二條裁判離婚原因、第一千零五十九條子女姓氏等規定,因立委黃淑英反對夫妻不能共同生活達三年以上即可判決離婚的「台商條款」,且主張父母若對子女冠姓約定不成,可至戶政事務所抽籤決定的主張與其他立委尚未達成共識,還待繼續協商。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葉宜津表示,如果本會期來不及,也希望親屬編修正案能在下會期完成三讀。

(聯合報)
--
光學攝影 解開古畫密碼

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鎮館寶—唐僧懷素的「自敘帖」,兩三年前曾因真偽爭議,鬧得沸沸揚揚。故宮為此特邀日本專家用高科技光學攝影,為「自敘帖」體檢,舉凡補紙、裝裱次數、破洞、修補痕跡,無一遁形。

故宮為了最近登場的80周年院慶特展「大觀—北宋書畫展」,再度與日本專家合作,用高科技徹底查清楚北宋名畫李唐「萬壑松風圖」、宋徽宗時代的「文會圖」、五代關仝的「秋山晚翠」三幅千年古畫的底細。

由於光線照射在不同材質、墨色、顏料時反射不同的光波,所以藉由可細部觀察的顯微鏡攝影、以高精細數位攝影、螢光攝影、反射式近紅外線攝影、透射式近紅外線攝影等方式,即可讓文物的本質一覽無遺。

「大觀」展這次特別布置一個專區,以動態的錄像及靜態的分格圖片,將「文會圖」局部放大,揭露名畫原本不能被肉眼看見的另一面。

「大 觀」展策展人、故宮書畫處研究員何傳馨指出,傳統古物檢測方式通常有破壞性,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從五年前,開始運用不具破壞的高度精細數位攝影及特殊光學攝 影檢測日本國寶「高松古墳壁畫」及尾形光琳筆「紅白梅圖屏風」等,因有多項重要發現,成果名揚國際。故宮因而邀請該所協助鑑定國寶級書畫。

何傳馨說,相傳為宋徽宗所作的「文會圖」,應是由宮廷畫家代筆之作。李唐是宋徽宗時代的宮廷畫家,按理說,皇帝的「文會圖」與李唐的「萬壑松風」,絹質應屬 同一時代產物。分析兩圖的絹質,發現其經緯組織相近但非同一批絹,顯示「文會圖」確為徽宗時代的產物,但「文會圖」曾經過修補及補筆,這些修補痕跡在螢光 攝影及透射式近紅外線攝影下,清晰可現。

故宮科技室主任岩素芬說,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使用的光學攝影設備,與李昌鈺為319槍擊案鑑定時,所使用的光學式刑事鑑定儀器是相似的,只是李昌鈺所使用的是可攜式儀器,更為輕便。

日本專家城野誠治在螢光攝影時,會使用可變波長型的光源裝置,這種裝置也經常出現在警方的現場鑑識中,主要用來檢測肉眼不易看到的「潛在指紋」。

(聯合報)
--
三原色 年份鑑定要搞懂

物理補教老師張鎮麟表示,鑑定古物主要是看顏料、材質反射光線的情形,顏料、顏色是大學學測自然科的常考題,指考物理則會考更古老的木乃伊、陶器如何利用元素放射性來鑑定年份。

張鎮麟指出,顏色分為光的顏色、顏料顏色和物體本身顏色3部分,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可組合成各種色光,合起來是白光;顏料三原色則是紅、黃、藍,合起來是黑色。

學生要知道透明體和不透明體如何斷定顏色,透明體例如紅色透明磚,用白光照射,會讓紅光透過,而把其他色光擋住;但若用綠光照射,就通不過,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黑色。

紅紙則是在太陽光下,會反射紅色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但若用綠光照射,就不會反射,看起來就變黑色。另外,彩虹、彩霞都是太陽光散射的結果。

古物鑑定有時會用到紅外光,張鎮麟說,和紫外光一樣,兩者都是「不可見光」。紅外光波長長,繞射效果好,有熱效應,不能照太久,會吸熱過多;紫外光則是波長短,散射效果好。

92年學測/自然

44. 法國畫家莫內(Monet)與塞拉(Seurat)發展出來的印象派畫法,畫像所要展現的色彩與明暗,並不是先在調色盤上將顏料調成所需顏色,然後再畫上 去的,而是將不同顏色的細線條或小點,密集畫在一起,利用反射的各種色光合成的。如果稱他們的畫法為「甲畫法」,而先將顏料調成所需顏色再畫上去者為「乙 畫法」,則下列有關甲與乙兩種畫法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以甲畫法完成的畫,當觀賞者距離畫像太近時,會較難看出其顏色效果
(B)以乙畫法完成的畫,其顏色效果會隨觀賞者與畫像的距離,而有顯著變化
(C)使用黃(略帶綠)與藍(略帶綠)兩種顏料作畫,在遠處觀看時,甲畫法可得到較明亮的綠色
(D)只使用紅、綠、藍三種顏料作畫時,乙畫法可比甲畫法展現更多的顏色變化
●正確答案:A、C

(聯合報)
--
現代人、尼安德塔人混種→早期歐洲人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指出,一塊在羅馬尼亞西南部出土的四萬年前頭蓋骨化石,經放射性碳檢測結果顯示,早期歐洲人兼具現代人與尼安德塔人的特徵,顯示兩者可能曾經混種。

研究人員在本周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這些頭蓋骨碎片在一處洞穴中發現,是歐洲所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現代人遺骸。這塊頭蓋骨可能遺自一名未成年人。

重建後的頭蓋骨比例與現代人相同,並具有若干非尼安德塔人的特徵。但它也有現代人罕見的特徵,如平坦前額與耳後有相當大的骨頭,並有非常大的上臼齒,都是尼安德塔人和其他早期人類的特徵。

主持研究的布里斯托大學教授席爾豪表示,這些差異衍生若干有關現代人類演化過程的重要問題,這可能源於「演化倒退」,也可能意味現代人在向歐亞大陸西部擴散的過程中,曾經與尼安德塔人混種。

尼安德塔人消失前是最接近現代人的人種。他們的體型比現代人小,腦容量卻較大。尼安德塔人曾在歐洲、中亞部分地區及中東繁衍生息約十七萬年,約二萬八千年至三萬年前神秘消失。

學界認為,早期現代人約四萬五千年至五萬年前進入歐洲,三萬年前完全取代尼安德塔人,或兩者結合。不過去年十一月公布的兩項研究報告指出,兩者大約五十萬年前基因即已分道揚鑣。

(聯合報)
--
世界首例 孕婦禁止吸菸

立法院昨天二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部分條文,增訂孕婦不得吸菸,但未訂罰則。完成立法後,我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明文禁止孕婦吸菸的國家。

修正草案也明定,有孕婦或未滿三歲兒童在場的室內場所,禁止吸菸;另配合菸酒稅法,提高菸品健康捐,且要求健康捐的使用範圍擴及對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的照顧。

對於公共場所禁菸範圍是否擴大,反菸團體和菸商在立院角力激烈,立委無法達成共識,留待朝野進一步協商。

二讀條文其他重點:

● 十八歲以下青少年不得吸菸,違者需受戒菸教育;無正當理由不受戒菸教育者,其父母或監護人罰二千元至一萬元。

● 增列雜誌和電腦網路為禁止刊登香菸廣告的媒體,違者罰款也提高,香菸業者罰一千萬元至五千萬元,廣告業者或媒體罰廿萬至一百萬元。

● 從嚴規範香菸販售,禁止開放式貨架等可由消費者直接取得且無法辨識年齡的販售方式,違者罰一萬至五萬元。但菸品能否展示或陳列於消費者可自行取得之處所,朝野尚無共識。

● 為避免誤導消費者,未來菸品也不得使用淡菸、低焦油或其他可能使人誤認吸菸無害健康或危害輕微的文字及標示。但菸害防治法修正前之菸品名稱不受此限,因此「長壽」菸不需改名。菸品容器外表也應以中文標示吸菸有害健康之警示圖文,標示面積不得少於百分之卅五。

● 營業場所不得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以免誘人吸菸,違者罰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 為禁止生產及銷售對未成人具吸引力的仿菸物品,不得製造、輸入或販賣菸品形狀之糖果、點心、玩具或其他物品。違者罰一萬至五萬元,販賣業者罰一千至三千元。

昨天立院院會非常特別地先二讀沒有爭議的其他條文,另兩條禁菸範圍及販售陳列方式的爭議,留待繼續協商,立院後天休會前能否完成三讀,還有變數。

(聯合報)
--
違反學術倫理 8年裁定27件

國科會統計,該會自民國八十八年公布實施《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後,有廿七件、超過卅名學者及研究生被裁定違反學術倫理,包括現任院長級特任官及卸任部會首長都榜上有名。

其中有教授抄學生,還有學者歷年著作竟都是「全文抄襲」,被處以「終身停權」,永遠不得再向國科會申請研究計畫及經費補助。

但如同國科會主委陳建仁此次因掛名共同作者、論文發表前被發現有抄襲而被裁定違反學術倫理的,幾乎沒有發生過。

值得注意的是,曾被國科會裁定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例,涉案學者及研究生任教或就讀的大學,國立大學比例超過私立大學,包括台大等多所獲國科會與教育部卓越計畫經費補助的國立大學,都發生過違反學術倫理案例。

由於事涉當事人學術聲譽,國科會無論是接獲檢舉或裁定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成立,過程均以密件處理,僅檢舉者、遭檢舉當事人、其服務機關以及和教育部會接到最後裁定結果及處分書。

國科會分析,歷年被裁定違反學術倫理案例中,以涉嫌抄襲十六件居冠,其次是未適當引註六件,情節最嚴重的研究資料造假有一件。顯見學術界「文抄公」頗盛行,有研究生抄襲指導教授的研究論文,甚至有教授抄學生的碩士論文,還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更誇張的是,某位曾獲得國科會研究獎勵的學者,歷年著作竟然大多是抄襲國外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被裁定為最嚴重的「全文抄襲」,除被國科會追回歷年領取的獎勵金,也被處終身停權。

據了解,被裁定違反學術倫理的學者中,不乏知名學者。某現任院長級特任官在北部一國立大學任教時,被檢舉研究著作涉嫌抄襲,國科會裁定違反學術倫理,但還是無損於其後來在政壇的發展。

另位曾任某部會首長的知名學者卸任後參選中部某國立大學校長,也被檢舉論文涉嫌抄襲,判定成案,競逐校長因此中箭落馬。

據透露,涉案學者除了遭國科會依情節輕重,裁處若干年停權處分以外,有些大學會另做處分,部分涉案學者曾因此遭解聘。

(中國時報)
--
電腦功能太方便 論文動輒越軌

國內學者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卻引發抄襲、作假質疑,近來成為矚目焦點。其中,剪貼、修飾等功能愈來愈方便的「電腦科技」,成為論文撰寫新課題,一使用不當,就可能有意無意間出現論文造假的爭議。

為此,國科會二月將在北、中、南各舉行講習會,請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孫以瀚、中興大學教授陳鴻震、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陳瑞華擔任講師,討論如何「正確」處理影像。大學也陸續開設與「科學研究寫作」相關的方法學課程,提醒學生勿違反學術倫理。

傳統上,「研究倫理」違規案件不外乎抄襲、捏造及造假,多屬「惡意」犯規。隨著網路多媒體科技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越廣,研究者也容易學術「犯規」。

例如,華裔科學家張喬飛(Geoffrey Chang,音譯)廿九歲就拿到美國生化研究重鎮史克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終身職,去年九月,一名瑞典科學家在《自然》質疑他刊在《科學》上的論文。張喬飛把數據再分析一遍,結果令他自己吃驚,發現錯誤百 出,去年十二月立刻要求《科學》、《國家科學院院刊》、《分子生物學》三大期刊撤回他的五篇論文。原因是:自已設計的電腦軟體有誤,導致所有資料分析都有 問題。

中興大學生化所教授張邦彥也是類似問題,他的「在沒有核心RNA聚合?條件下,Sigma因子在轉錄起始中扮演的角色」去年十月登上國際著名的《細胞》期刊。

但遭留美中國學生質疑,論文從第二張圖開始,多處遭到電腦「剪貼」。張邦彥的博士班學生許信賢後來承認,的確為了「美化」而「修飾」圖片,張邦彥即去函《細胞》撤回該篇論文。

國科會生物處處長鐘邦柱分析,重點在「被修改的地方,是否改變了實驗結果?」、「絕對不能變造研究結論」。

但他也說,在生科領域裡,全世界目前只有《細胞生物學期刊》(The Journal of CellBiology)對數位影像有明確規範。張邦彥這次出問題的是電泳圖,如果需要比較電泳槽第一槽道與第七槽道的實驗結果,而將兩個槽道的圖片並 列,就必須畫省略線或加註說明中間省略不提的五個槽道,「必須清楚告知實驗的過程與結果,不容模糊、誤導」。

但不少大學的生科教師自承,他們都是「自學」電腦影像處理,遑論教學生如何正確處理實驗結果的照片。

有些大學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台大醫院每年邀請中研院生命科學組孫同天院士,返台開設「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研討會」;去年開始,台大生科系所也引進孫同天的教材,對碩博士班學生授課。

(中國時報)
--
走過必留痕:科技讓人無所遁形

跟當今許多美國民眾一樣,現年五十六歲的凱蒂.伯納德太太為了讓日常生活更方便,會用到琳瑯滿目的各種科技產品。不過,她在收發電子信函、上網搜索資訊、 通過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站或以信用卡購物同時,卻也留下會透露自身諸多訊息的資料軌跡,而這些資訊別人往往能輕易取得,甚至加以永久保存或轉售圖利。

為探討現代人受科技文明的影響,美國《華盛頓郵報》在報導中,將從事房地產業的伯納德太太一天從早到晚的所有活動詳實記載下來,最後發現她在偵監科技產品與管道包圍之下,幾乎無所遁形。

從早到晚上 活動全曝光

總計,伯納德太太當天共通過八座公路電子收費站、刷了四次信用卡、發了廿封電子信函。另外,她當天被或明或暗的保全攝影機拍到的次數,少說也有五十次。

《華郵》這篇報導,從當天清晨伯納德太太起床運動開始:

六點十五分:她在穿過大廳前往大樓健身房時,安裝在公寓大廳內的一部數位攝影機,拍到她的身影。往後警方或專打離婚官司的律師如果想取得這個畫面,只要向法院聲請即可。

七點十七分:她做完運動返回住處,打開電腦收信。她點開幾封信,卻刪掉了卅八封垃圾郵件。根據美國政府法令,當局有權甚至在她開啟信件之前就「先睹為快」,以目前科技這點輕而易舉。

追蹤被追蹤 資料難保全

科技文明讓他人可以追蹤伯納德太太,但也讓她可以追蹤他人。身為房地產仲介,她從網站上可看到客戶喜好,也可發信給那些到她個人網站瀏覽或登錄的潛在客戶。

八點卅分:伯納德手機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等通話結束掛掉後,手機還在將訊息傳到鄰近訊號台。藉這些訊息,電信公司與聯邦調查局可以找出她大概位置。同時,市場行銷專家未來也可能藉這些訊息,傳送廣告簡訊給特定消費者。

八點卅五分:伯納德開車到加油站,將手中付費卡拿到加油機上感應器晃了晃。這張卡運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免付現也免刷卡就將油錢直接從她 帳戶中扣除。RFID晶片也廣泛運用於信用卡、護照、及貨架商品。有些人甚至將晶片植在體內,以便急診時醫師能迅速取得他們的病歷。

問題是,晶片可能遭駭克入侵,而石油公司也能將客戶加油及帳戶中資料與銀行、保險公司及直銷業者「分享」。儘管伯納德可事先選擇拒絕自身資料外洩,但她或絕大多數人並未如此做。因為「拒絕」的選項往往藏在密密麻麻的合約文件中,任誰都懶得細讀。

形蹤被錄影 口味進檔案

八點四十分:伯納德進辦公室所在大樓的同時,被保全攝影機錄下。

十點廿五分:伯納德用房仲業專用的網路軟體,查看客戶生日或購屋幾周年等訊息,好讓自己服務多點人情味。

十一點五分:伯納德打電話給「達美樂」叫披薩。店家已將她的姓名、電話、住址、喜歡口味記錄保存下來。等她電話一來,店方馬上答說:「嗨,伯納德太太。一樣的口味嗎?蘑菇加香腸。」往後,「達美樂」還想將全美各地消費者資料統一建檔。

下午十二點卅分:伯納德又開車上路。車上「全球定位系統」除了可指出她位置及指引前進方向路線外,還會標示地標並提供沿途旅館及餐廳資訊。此外,她只要按個鈕即可呼叫道路救援中心。而這些資訊也都會被保留在資料庫內。

智慧卡省時 搜尋全都錄

下午十二點卅五分:伯納德車來到一處收費站,前方牌照上的智慧卡被收費站感應到後即自動付費。多年來,智慧卡節省她不少時間,但她的行車紀錄,包括日期、 時間、地點等也都被記錄下來。而車子通過收費站的影像,也被一前一後攝影機拍下。據報導,聯邦調查局曾藉這些資料偵破謀殺案。

下午四點十五分:伯納德帶客戶來到一處工地。她進入時被兩部攝影機拍到,而未來住戶在任何人抵達社區大門時,都可在家裡電視機畫面上看到來人。不過,住戶進出社區的時間畫面也會被保全設備記錄。

下午五點廿分:伯納德上Google搜尋想買的咖啡品牌,而搜索內容當然也被該公司紀錄下來。目前,Google每月收集數十億筆查詢資料。

晚間九點:伯納德跟老公用完餐返住處,用「RFID」卡進入大樓。

總計一天下來,並沒有任何人強迫伯納德要使用這些科技產品,是她自己熱切投向科技的懷抱裡,雖說她也了解本身的活動,已被好幾家公司或個人所掌握。

(中國時報)
--
社工體制不健全 誰來正視/王秀燕(台中縣社會局局長)

「痛,是現在唯一的感覺!……如果我不要只相信眼見為憑,而我對每個案件的投入都已有一些感情,每天面對每一個案、每一種服務方式都是抉擇?…我太在意經 營一個照顧者與孩子關係的維持,此次教訓已成為我人生歷程再也無法抹去的傷痕……」這是這幾天熱門議題黎姓男童遭虐待致死案件,第一線社工員在重大兒虐評 估檢討會,所坦露心裡最深層處的心聲。當社工面臨崩解,它成為高風險行業,也不足為奇,再不正視這個問題,連滅火都來不及!

中央不斷推出的各種政策出發點或許良善,但萬萬沒想到最低層執行的人消化不了,以台中縣為例,一年的兒童保護通報案件近一千件、非兒保案件二二○○多件, 這些尚未含中央新推出的政策(大溫暖、高風險計畫都要求有處理時限)。每個社工的平均服務案量至少有七十二件,這個負荷只有身歷其境,加入這場遊戲當中的 人才知道。

社會結構面,是另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已婚的人因外遇將小孩遺棄,竟有人說:「被社會局安置,放心了!」有些媒體更忽視可正面的教育引導功能,如層出不窮的未婚生子都不用負責任,政府還鼓勵並制定各項補助?

我們得承認我們的渺小,因此,有志人士請一起來診斷,加入正視這些問題行列,更希望也給於基層社工一些支持,讓她們有支持下去的理由!

(中國時報)
--
電車男真人版 日純情處男 串聯「轉大人」

日 本社會中以網路相互連結,彼此鼓勵的例子,不只是最近紅得發紫的「電車男」。「讀賣新聞」十六日報導指出,有個名為「全國童貞聯合會」的純情處男組織,會 員平日利用網路分享處男的苦澀經歷,相互提供交友意見和激勵打氣,終極目標便是「破除童子之身」。專家表示,日本男性溝通能力差,同時缺乏越挫越勇的勇氣 與決心,在求愛路上唯有靠自己跨出那一步,才能有所斬獲。

苦命處男 相互鼓勵

「全國童貞聯合會」目前會員約兩百六十人, 主要年齡層集中於二十至三十歲。在該會網頁上,舉目皆是類似「繼續沈默下去的話,女神永遠都不會降臨」、「鼓起勇氣好好表現自己吧」等激勵話語。從事廣告 業的會長渡部伸,今年三十三歲,卻從未交過女朋友,八年前追求心儀對象慘遭拒絕後,便聯合幾位認識的苦命處男,創立「全國童貞聯合會」,同時利用網路招募 擁有相同際遇的會員。

渡部說:「自己一個人會覺得沮喪害怕,不過看到同伴集合起來,就變得稍微堅強一點了。」該會每年僅聚會一、兩次,其他並沒有舉行什麼特別活動,不過會員還是穩定成長。渡部說:「當我知道有這麼多人擁有相同境遇時,真的嚇了一大跳。」

由於最近包括「電車男」、「四十處男」等描述宅男在網友激勵下勇敢求愛,或四十熟男努力破除童子之身等電影、連續劇大受歡迎,目前每個月都有將近十人入會。可喜可賀的是,每個月也有約兩、三位會員成功擺脫處男身分,光榮畢業。

不懂與女性溝通 宅男最大困擾

日 本家族計畫協會二○○四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十至四十四歲男性中,有七%從未有過性經驗。「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五年的調查則顯示,十八至三 十四歲的未婚男性中,有近七成沒有未婚妻或女朋友。名古屋的非營利組織「新郎學校」為了幫助眾多結不了婚的男性,自二○○三年以來,在東京、大阪、名古屋 等地,開設男性服裝或談吐等相關課程。課程負責人表示,不知道該和女性說什麼,幾乎是各年齡層男性的通病。

家族計畫協會的常務理事北村邦夫對此分析,不論是談戀愛或性,許多男性都懷著像考試般「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情,加上不想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不敢和女性溝通了。

(自由時報)
--
蘋果汁愈混濁 愈有益健康

根據十五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看起來「愈混濁」的蘋果汁可能愈健康。波蘭研究人員發現,帶有果肉、看起來並不清澈的蘋果汁,比起清澈的果汁,含有更豐富的抗氧化物。自由基會破壞人體細胞與導致人生病,而抗氧化物則是可中和自由基的一種化合物。

過去業者多半認為,清澈果汁口味更具吸引力,勝過混濁果汁,零售商也同樣喜愛清澈型的果汁,因為其上架時間可維持更久。但這項刊登在「食品科學與農業期刊」的新研究顯示,具有保健意識的消費者,應挑選混濁型的果汁。

波蘭勒斯拉夫農業大學研究員歐茲米安斯基說:「混濁蘋果汁含有遠多於清澈蘋果汁的抗氧化物。」歐茲米安斯基團隊發現,混濁蘋果汁含有可抗氧化的多酚(polyphenol)物質最高可達清澈蘋果汁的四倍。

但歐茲米安斯基說:「若要取得最多的抗氧化物,吃帶皮蘋果還是勝於喝果汁。」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表示,這次科學家的研究,只是指出蘋果果肉中的多酚物質,可提高癌症及心臟病的預防效果,但卻缺乏人體的臨床試驗,其中包括要吃下多少的果肉,才能有防癌及預防心臟病的效果。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不管任何一種水果,都建議連果肉一併吃,因為果肉富含纖維質,連同果肉一起吃,還可以同時攝取對身體有幫助的纖維質。

不過包括蘋果在內,水果都含有相當的果糖,如果是糖尿病或是血脂過高的病患,要特別注意,不宜攝取太多。

(自由時報)
--
10珍奇物種 全球搶救 長江的白鱀豚剩17隻 保育燃眉急

人類首次全球性搶救瀕臨滅絕動物計劃,前天啟動。英國倫敦動物學會憑著最新的動物物種分類表,依物種成員數量多寡,選列出100種「瀕危物種」,並從其中挑出保育急迫性最高的10種,列為今年度要全力搶救的「焦點物種」。
主持這項計劃的首席科學家貝利指出,亟需保育動物「都是一脈單傳的物種,若牠們消失了,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牠們的近親,就像藝術圈沒了蒙娜麗莎。」
由於科學家的同心協力,有「超級樹」之稱的動物物種分類表漸趨完整,各物種演化的獨特性及彼此間的親疏關係,也更為人類所了解,這項計劃也因此有確切的劃分依據。
科 學家以物種基因獨特與否,將564種缺少近親的物種,重新界定為「稀有演化暨全球瀕危物種」(Evolutionary Distinct & Globally Endangered,簡稱Edge),並在計劃開展頭一年,將保育重心放在10個「焦點物種」(Focal species)上。

關心者可上網認捐物種
在 焦點物種中育種急迫性最高的是可能已絕種的「白鱀(音「際」)豚」。白鱀豚自古有「長江女神」美稱,原生活在長江中下游,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去年6月還 剩17隻的野生白鱀豚,去年底已自原棲息地消失,很可能已經滅絕。其他焦點物種還包括地球上最小的哺乳動物「熊蜂蝙蝠」,及在地球上活了兩千年的「瘦長懶 猴」。貝利指,計劃目標「是確保在未來五年內,找出保育100種瀕危物種的方法。」他也歡迎關心動物者,上網www.zsl.org/edge認捐物種。

2007年10項「焦點物種」

瘦長懶猴
學名:Loris tardigradus
分布:印度及斯里蘭卡
特徵:長15至20公分、重約300公克,體毛灰紅色,腿及手臂細長,大眼周圍有黑色或深褐色眼圈;夜行性動物,雜食但以昆蟲為主
數量:不詳

侏儒河馬
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
數量:不超過3000
分布:零星分布於西非沼澤及低地雨林
特徵:草食性;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臉頰多呈粉紅色,頭部比其他河馬窄及渾圓。體長142至175公分、重160至272公斤。平均壽命35至45歲

白鱀豚
學名:Lipotes vexillifer
分布:中國長江中下游
特徵:幼豚體色較深,成豚背面多呈淺青灰色,腹面白色;長1.5至2.5公尺、重100至200公斤;肉食,多吃草魚、青魚、白鰱;平均壽命50到100年
數量:去年6月估計剩17隻,但年底在長江遍尋不著

長耳跳鼠
學名:Euchoreutes naso
數量:不詳
分布:中國新疆西部及外蒙南部

長喙針鼴蝟
學名:Zaglossus bruijni
數量:約30萬
分布:新幾內亞、印尼巴布亞島

熊蜂蝙蝠
學名: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
數量:約2000
分布:泰國西部塞約克國家公園內桂河畔的石灰岩洞、緬甸東南部

金臀象鼻鼩
學名:Rhynchocyon chrysopygus
數量:不超過2萬
分布:肯亞靠近索馬利亞邊界的林地

亨氏牛羚
學名:Damaliscus hunteri
數量:約600
分布:肯亞、索馬利亞間草原或矮樹叢

海地溝齒鼠
學名:Solenodon paradoxus
數量:不詳
分布:海地東北山區

雙峰駱駝
學名:Camelus bactrianus
數量:野生約1000頭
分布:戈壁沙漠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