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070713

風雨中聽iPod 可能被雷劈

專家警告,暴風雨期間在戶外用iPod聽音樂或使用類似電子設備,可能會因雷擊而受傷。


加拿大有個人在雷陣雨中慢跑,閃電經過他的音樂播放器的電線,造成他胸部和頸部灼傷、耳膜破裂和下頜斷裂。專家對慢跑者提供簡單的訣竅,如果認為可能碰到雷陣雨,就把音樂播放器留在家裡。

二○○六年夏天,科羅拉多州一名少年一邊除草一邊聽iPod,附近突然閃電,他的身體多處受傷。急診醫生表示還治療過其他因此類突發意外而灼傷的病人,這些人暴風雨期間在戶外使用個人電子設備,例如呼叫器、隨身聽與膝上型電腦。

電子設備吸引雷電的方式與巨木或避雷針不同,當雷電從附近一個物品跳到人的身上,它通常會快速地傳遍皮膚。但電子設備的金屬、金屬手飾或口袋的銅板,會造成接觸灼傷,使損害惡化。

製造iPod的蘋果公司發言人拒絕對此發表評論。iPod和其他一些音樂播放器的包裝上,確實列有下雨時勿使用的警告。

科羅拉多州十八歲的邦契說,二○○六年七月根本沒下雨,但遠處有暴風雨。雷電先擊倒附近一棵樹,接著打中他。當時他在院子裡一邊用剪草機除草,一邊聽 歌曲。

他做過兩次重建手術,修補破裂的耳膜,但雙耳聽力仍未完全恢復。

(聯合報)
--
戴iPod慢跑 雷擊導電入耳重傷

雖然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估計,人遭雷擊中的機率只有五千分之一,不過專家還是建議,如果你覺得自己運氣真的會這麼背,那麼最好不要在雷雨天配戴如iPod之類的音樂播放器出門。因為配戴這類裝置雖不會增加遭雷擊機會,然而一旦遭雷擊,會加重傷勢,後果不堪設想。

加拿大溫哥華綜合醫院的醫生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指出,一名三十七歲牙醫兩年前戴著iPod慢跑,結果幾步之外的一棵樹遭雷擊中,雷擊威力順勢轉到他身上,把他拋出二點五公尺遠。

加醫師投書指耳機導電釀禍

該 名牙醫掛在胸前的 iPod及耳機成為強大電流的灼傷路線,讓身上從胸部、頸部、臉部到左腿都受到二度灼傷;此外,他的耳膜破裂,下巴碎成四塊、兩邊顎關節也脫臼,這或許是 因為電流使他的下顎肌肉激烈震動所致。醫生指出,耳機中的金屬協助將電流導入耳中,因而導致這樣的傷害。

這些醫師投書期刊說,經過兩年治療,這名患者的聽力只恢復一半,必須戴上助聽器,但仍聽不到高音。

他們說:「雖說使用像iPod這樣的裝置並不會增加被雷擊的機會,但是在這個案例中,汗水加上金屬耳機引導電流進入,並穿透患者的腦部。」

美 國急診醫學會會員古柏醫生表示,電子設備雖然不會像大樹或避雷針引來雷電,但是雷電一旦與金屬接觸,金屬就會傳導電流。當雷電從附近物體傳到人體時,經常 會在皮膚上擦出火花,但電子設備上的金屬或口袋中的金屬首飾或硬幣,就會產生接觸性灼傷,擴大傷害程度。專家估計,雷擊的死亡率約為十分之一。

去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名十八歲青少年戶外整理草坪時邊聽iPod,也發生類似意外事故。除 iPod外,一些個案的傷者,是在雷雨天使用手機、呼叫器、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遭到雷擊而灼傷。

生產iPod的蘋果公司發言人拒絕就相關問題發表評論。不過,iPod等電子產品的包裝都印有警告,提醒消費者不要在雨中使用這些產品。

許多專家都提醒民眾:只要聽到打雷,不論距離有多遠,都要趕快進入室內,才是最佳的自保之道。

閃電間接傷人 與電器無關

台灣師大物理系教授林明瑞指出,閃電擊中大樹後的放電範圍約六公尺,民眾若在這個放電範圍內,都會遭到電擊,與身上是否配戴電器可能無直接關連。

當空氣極不穩定時,容易發生強烈的向上對流運動,而形成高聳的積雨雲,雲中充滿上上下下奔竄的水氣,就會產生靜電,雲的上端會產生正電荷,雲的下端會產生負電荷,地面又是正電荷,若正、負電荷間的電壓差,大到可以衝破絕緣體的空氣,就會形成閃電與打雷。

林明瑞分析指出,閃電打雷是靜電現象,而手機或是iPod等電子儀器是無線電產品,功率又小,不會成為發電目標,過去打手機而被閃電擊中的案例,主要是當時剛好手機發送訊號出現火花而導電,而非手機本身導電。

林 明瑞表示,大樹被閃電擊中時的導電範圍約六公尺,換言之,這個使用iPod而被雷擊案例,應該是在導電範圍內,而非間接導電,因為金屬雖然可能吸引閃電, 但至少形成一個迴路才會導電,像是閃電直接打中在空曠地區的行人雨傘,不可能閃電擊中樹木之後,又將電流傳送到遠在六公尺外、配戴金屬等亦導電物品民眾身 上。

學者並提醒,打雷的時候,民眾應注意不要接近孤立的凸出物,例如鐵塔、電線桿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也不要待在水面上,最好也不要接近金屬及潮濕物或攜帶金屬物品。

(自由時報)
--
打雷聽iPod 當心耳膜灼破

喜歡在戶外使用蘋果iPod或MP3音樂播放器的人要小心了。美加地區陸續傳出有人在戶外打雷時使用iPod,結果不僅嚴重灼傷骨折,甚至留下難以復原的聽力傷害。
加 拿大溫哥華總醫院三名醫生日前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一宗兩年前的意外,當時一名37歲牙醫在打雷時邊聽iPod邊慢跑,結果雷電擊中他附近 一棵樹,電流從樹彈到他身上,造成他彈飛2.5公尺遠。因他把iPod掛在胸口,iPod線在胸口至臉部留下兩道細長灼傷,耳機高熱導致內耳空氣急遽膨 脹,轟破耳膜,中耳骨和下顎移位脫臼,如今仍喪失一半以上聽力。

耳機導電加劇傷勢
美國科羅拉多州18歲少年邦奇去年七月,在家邊聽iPod邊除草,當時遠處打雷,但沒下雨,不料附近一棵樹被雷打到,他被電流波及,由於他把iPod放在後褲口袋,iPod線經過臉部和身體處均留下灼傷,衣物被燒破,耳膜也被震破,聽力受損。
溫哥華赫弗南醫生指出,雖然用iPod等器材不會增加被雷擊機會,但耳機會將電流引至頭部,加劇傷勢。蘋果公司拒絕評論此事,不過iPod和其他一些音樂播放器包裝上都警告不應在雨中使用。

(蘋果日報)

--
2050年前 引進百萬白領

因應少子化及人口負成長趨勢,經建會研擬引進一百萬名外國專業人才,鎖定四十歲以下的外籍白領階級,特別是東歐、印度等地的高階技術勞工,並設定民國一百三十九年前逐年完成。

經建會推估,民國一百零八年起,國內人口將步入負成長階段,再加上出生率屢創新低,如何引進優質外籍人才,填補國內生育缺口,並進一步活絡經濟,成為政府未來制定移民政策的關鍵課題。

行政院日前要求經建會對經濟及技術移民提出可行性評估,效法新加坡、日本等國的移民法規,研擬引進總數共一百萬名的外籍優質人才。

初步的規劃方向是,鎖定四十歲以下的外國專業經濟及技術人才,特別是東歐、印度等所得水準低於台灣的國家。

經建會官員解釋,東歐地區在某些產業的競爭力並不遜於先進國家,例如烏克蘭的軍火工業,印度的軟體設計、生技水準等都很高。

對 台灣制定的技術與投資移民方向,官員說,應會仿照新加坡的作法,開放申請技術移民的範圍,包括:企業主、執行長、資深經理人員、科學家、工程師、技工、特 殊人員、醫師、留學生等。投資移民方面,將限定申請者必須在台灣投資一定金額從事新業務、擴充現有業務或購買私人房地產,否則就必須在台灣境內銀行存放高 額存款。

經建會說明,研擬中的移民政策目標是:藉由投資及技術移民兩種方式,以四十多年的時間,引進百萬名國外人才。政府並將評估這對台灣的所得、經濟及就業等會造成何種影響。

引進移民 活化經濟?衝擊就業!

經建會打算引進一百萬名投資或專業技術外籍移民。據了解,移民署提出的移民法修正草案,已允許投資移民及專業人才移民,只要經過審查機制,即可直接申請永久移民,不再有居住年限限制;修正內容已獲朝野共識,待立法院三讀修法。

對於「百萬投資或專業技術移民來台」,官員認為此舉或許有助活化經濟及競爭力,但如此龐大的人數,恐對國內就業造成巨大衝擊,必須妥為因應。

內政部表示,人口政策綱領宗旨為「規劃經濟性及專業人才移入,以配合國內經濟、教育、科技及文化發展需要,開發新人力資源,並開創多元文化新社會。」草擬中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也提出建議,但相關法令規定,須由經濟部、勞委會、國科會及移民署等單位規範或配套。

官 員舉例,例如移民署修改移民法,允許投資移民與專業人才移民,不必再受合法居留七年限制,只要經過審查就可直接申請永久居留,即採取「資格從嚴、程序從 寬」的概念;勞委會訂定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的薪資標準,是為防止「假白領、真藍領」現象,並保障國人的就業機會。

據了解, 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研究報告的內容是否成為政策,尚待內政部及行政院參酌討論,但研究團隊在移民政策吸納經濟性及專業人才移民項也指出,目前相關政 策措施著重降低入境與居留門檻簡化,有助這類移民便利,但並未明顯促成移民動機。經濟移民的增加須依靠國家經濟成長潛力、企業國際化及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白皮書指出,近十五年來,在台居留的外籍白領勞動人口工程師、教師及商務人員是主要類別,尤其集中在教師。以目前外籍白領工作者不多,且過度集中一個專業,意即台灣提供的工作機會及誘因有限。

據移民署資料顯示,截至昨天止,目前在台的外籍藍、白領勞動人口,分別為卅一萬四千多人、一萬四千多人,而白領者職業別,又以五千多位教師、三千位多位商務人員及兩千多位工程師為前三位。

技術移民 新加坡最行

近年不少國家因應人口老化,透過「技術移民」與「投資移民」,為經濟注入活力。

新加坡的作法最有系統、且按部就班。新加坡去年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僅一點二六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更占總人口百分八點五,很快將邁入高齡社會,為解決少子化和人口老化趨勢,新加坡政府有計畫地推動專業技術移民,成功從國外吸引技術。

根據統計,擁有永久居留身分的新加坡技術移民,在一九九○年占總人口的百分三點六;到了二千年擴增為百分七點二,主要來源國為美國、英國、澳洲、日本與韓國。

新加坡如何吸引外國技術移民?經建會報告指出,除了很容易獲得永久居留權與歸化為公民,還可攜入家屬、購買國宅等,權利與一般公民幾乎相同,只差沒有選舉權。

至於南韓,南韓教育部推動在十年內吸引五萬名外國留學生的「南韓就學計畫」,計劃發展南韓成為「亞洲人力培育中心」。

南韓政府也對企業僱用外國技術人力提供多種優惠,包括享有優先核發簽證、入出國流程特別禮遇,及延長居留時間的「金卡制度」;此外,還特別給予外籍技術人員薪資所得五年免稅的租稅優惠。

(聯合報)
--
台積電捐1.2億 台大積學館動土

由台積電捐贈的台灣大學化學系新研究大樓第二期工程「積學館」昨天動土,捐贈1.2億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及牽線促成捐款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都參加動土典禮。

台大校長李嗣涔指出,10年來大學廣設,教育資源被稀釋,學校沒有配合款,就無法新建校舍,台大化學系新研究大樓為台大第一例由數百位系友及相關人士發起贊助經費的建築。

台大化學系主任牟中原表示,化學系新研究大樓有2期工程,總經費5億,興建樓高7層、地下1層的大樓,有5000多坪,第一期經費包括教育部補助1.4億、台大校務基金7000多萬等,工程 (現化學館)93年12月完工,94年6月啟用。

第二期工程經費包括台積電捐贈的1.2億,以及對外募款的1.2億,在原化學舊館、化學中心館及同位素館拆除後的部分原址上興建,98年完工,取名積學館,來自台「積」公司及台大化「學」系的組合,也是「累積學問」,期望未來累積更紮實的科學研究,

李嗣涔說,民國86年由化學系系友張勝凱率先捐款5000萬,發起募款蓋新大樓活動,91年有教育部補助,後來台積電捐贈則是化學新館的臨門一腳,李嗣涔也透露,未來不排除頒發名譽博士給張忠謀。

台大是近年來台灣最多企業捐款的大學,過去7年,台大共有7、8棟大樓接受企業捐贈興建,平均每棟要花費2、3億。

包括廣達電腦捐款2.2億元興建博里館、明基捐贈2億蓋明達館、富邦集團和國泰人壽捐4億蓋萬才館和霖澤館,捐贈金額最高者則為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施崇棠,捐5億多興建人文大樓。

昨天的動土典禮,除張忠謀、李遠哲、李嗣涔、牟中原等,與會者還有台積公司副董事長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台灣石化合成公司董事長吳澄清、中研院羅銅壁院士、台大理學院羅清華等。

台大表示,拆除化學舊有館舍後,將配合校園美化改造計畫,釋出的空地,將配合規畫醉月湖景觀綠地,部分作為椰林大道直通醉月湖的道路,而附近的瑠公圳水道將會重新活化。



(聯合報)
--
張忠謀捐助台大建積學館

由台積電捐贈一億二千萬元興建的化學系新館「積學館」第二期工程昨天動土,總經費高達五億元。台大校長李嗣涔說,此工程將牽動台大校園景觀變化,日後會由生態池興建一條小溪蜿蜒至醉月湖,並有一條人文大道,屆時湖畔人文薈萃,令人期待。

張忠謀的大學和碩士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在美國史丹佛大學。雖不是出身台大,但在台大化學系校友、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牽線下,二年前張忠謀允諾捐贈一億二千萬元。他昨天表示,期待台大發展為一流大學,邁向學術金字塔顛峰,也希望台大能培育優秀領導人才。

積學館第一期工程由教育部、台大校務基金和校友捐助,第二期經費兩億四千萬元,台積電捐贈一半。昨第二期工程動土典禮中,李遠哲也到場。他希望台灣的高等教育能更重視基礎科學。

(中國時報)
--
外太陽系有水 首度看到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梁茂昌參與的國際天文研究團隊,今年初成功觀測距地球六十三光年的外太陽系行星大氣中的水蒸氣,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找到證據,證實太空中的確有水。

長 期以來科學家都認為,外太空的行星上應該有水,但各種觀測研究始終沒有定論。這次由法國、台灣、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天文及行星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透 過美國太空總署Spitzer紅外線太空望遠鏡觀測系外行星HD189733b,成功發現水的存在,研究成果刊登在昨天出版的英國期刊「自然」 (Nature)上。

這項研究是由歐洲太空總署駐巴黎天文研究所研究員泰尼提(Dr. Giovanna Tinetti)所領導,成員還包括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曾任中研院訪問學者的翁玉林與梁茂昌等多人。

行星HD189733b坐落於狐狸座(Vulpecula)距離地球約六十三光年遠的某個外太陽系。這個行星的組成跟木星非常類似,大氣的平均溫度大約為攝氏七百多度,此類行星通常被稱為「熱木星」。

這顆行星的重量約為木星的一點一五倍、地球的三百六十五倍,這是因為此行星距離恆星只有四百五十萬公里,遠小於地球和太陽的一億五千萬公里。

研 究團隊用紅外線望遠鏡,觀測這顆行星轉到所繞行的恆星與地球間時所獲得的光譜,成功證實系外行星水的存在。梁茂昌解釋,研究觀察到波長三點六微米、五點八 微米和八微米的光譜差異,且發現這顆行星的大氣在三點六微米的吸收比起其他兩個波長來的小,水就是符合這個條件的物質。

梁茂昌說,今年四月有另一個研究指出,哈伯望遠鏡在另一系外行星上曾觀測到水,但在當時的狀況下,望遠鏡的觀測靈敏度不夠,研究的準確度也不夠。

他說,也有另外的研究團隊觀測同一顆行星,卻沒發現水,主要是因為觀測方法的不同。

梁茂昌說,其他的研究團隊都是在行星轉到恆星背後時觀測,可能就會偵測不到水蒸氣;但他們等到行星轉到恆星與地球中間時才觀測,就順利偵測到水蒸氣。

他指出,這次研究的意義不只證明外太空有生命的必備要素,觀測方法也有所突破,未來應可運用在下一世代的太空望遠鏡上,有助於在類似地球的外太陽系行星中,獲得水的資訊,是否適合人居住,甚至探尋太空中其他生物是否存在。

梁茂昌說,這次觀測的行星的主要組成是氫氣,其次為氦氣,水只占這個行星的五萬分之一,這類的行星具有生命的機率微乎極微。

梁茂昌是第一位對這類行星做過詳細大氣化學模擬的科學家,預測水是可穩定存在。在這個研究團隊中,他負責建立研究理論與假說。

(聯合報)
--
中研院參與國際團隊 太陽系外行星 發現第一滴水

中研院參與的國際天文研究團隊首度在太陽系以外行星發現「第一滴水」。

這顆系外行星是「HD189733b」,科學家在它的大氣層裡找到水分子的存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今天以「號外新聞」公布這項發現。

這項成果推翻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巴曼(Travis Barman)今年稍早在《天文物理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發表的研究。中研院參與的國際團隊認為,巴曼以哈伯望遠鏡為工具,對「水」的觀測敏感度遠低於他們使用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因此印證 能力薄弱。

HD189733b行星所在的太陽系距離地球六十三光年,是一顆氣體行星,九十%由氫氣組成,類似太陽系的木星。但HD189733b的大氣溫度有攝氏七 百多度,木星則低於零度,因此HD189733b又稱「熱木星」(Hot Jupiter),與巴曼觀測到的行星並稱在外太空找到水的兩顆「紅星」。

中研院參與這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成員是該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梁茂昌,他是團隊最年輕的學者(卅一歲),也是唯一一位台灣人。團隊包括法、美、英、西 班牙共十二人,他們用「煙雨濛濛」的光學原理印證氣體水分子存在於該行星中。「就像雨中開車、視線時好時壞,我們用紅外線太空望遠鏡觀測時的光譜差異,印 證了水分子的存在。」

梁茂昌表示,「水」是唯一可以明確看出多個光波波長吸收差異的界質,尤其是波長各為3.6、5.8、8微米時。研究團隊指出,該行星上的大氣在光波長3.6微米的吸收,比其他兩個波長來的小,「水的存在是唯一的解釋」。
--
歐洲太空總署天文學家所領導的團隊昨天宣布,他們首度在一顆太陽系外行星(exoplanet)「HD189733b」的大氣層發現水分,顯示宇宙中擁有水分的行星應該不在少數。

HD189733b位於距離地球約六十三光年的狐狸座,前年才被天文學家發現。它是一顆形態類似木星的高溫「氣體巨星」,質量約為木星的一.一五倍,地球 的三百六十五倍,直徑則為木星的一.二五倍。它繞行一顆黃矮星「HD189733」,公轉週期只有二.二天。HD189733大小接近太陽,但溫度較低。

歐洲太空總署泰尼提博士領導的團隊,利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以紅外線裝置觀測HD189733b大氣層吸收紅外線的情形,從而確定其大氣層確實含有水蒸汽。

不過這並不表示HD189733b可能有生命存在,因為它實在太熱了。HD189733b平均溫度超過攝氏七百度,有些地區甚至會飆升至兩千度,水蒸汽不可能冷凝成雲,更別說降下雨水。

(中國時報)
--
人類首度證實外太陽系有水

天文新發現 中研院參與國際觀測

地 球到底是不是宇宙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一直是許多天文學者、天文迷,甚至是電影的討論焦點。中研院參與的一項國際計畫,在距離地球六十三光年(近五百九十六 兆公里)的行星上,發現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水存在;這是人類首次證實外太陽系大氣中存在水,成果更登上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期刊。

光譜吸收證據 符合水分子的條件

這個由十餘名法國、台灣、美國、英國與西班牙天文及行星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史匹哲(Spitzer)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對位在狐狸座的HD189733b行星進行觀測、記錄光譜,結果發現有三個波段的光譜被吸收,完全符合水分子的條件,證實水的存在。

參與其中理論計算、假設建立的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梁茂昌表示,過去因選在行星走到恆星與地球外側時觀測,結果受到溫度分佈問題無法順利記錄;此次研究團隊是選擇行星走到恆星與地球之間時,觀察恆星光芒穿過行星大氣時的光譜,最後得到這項成果。

綽號「熱木星」表面溫度攝氏700度

這 顆行星的質量為木星的一點一五倍,天文學家給它取了個「熱木星」的綽號。不過,梁茂昌強調,這顆行星由九成的氫氣、一成的氦氣所構成,水僅佔了行星的五萬 分之一,且表面溫度高達攝氏七百度,內部核心可能有上萬度,水皆以氣體形式存在,擁有生命的機率其實是微乎其微;人類若想到達這顆行星,不但難以承受高 溫,也難以對抗超大的引力與壓力。

全球首位對這類行星做大氣化學模擬的梁茂昌指出,水是生命必備的元素,這項新發現因而被視為對探測外太 空生命具有關鍵意義;未來人類將可以利用這種技術方法,搜尋宇宙間可能有水的星球,進而探討出現生命的可能。目前規劃的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將能遮住中間恆 星、只留行星的光譜,排除恆星表面黑子變化的影響,二十年後就可升空。

學者:發現水分子 非海洋

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孫維新表示,這可能是系外行星第一個被照見有水蒸氣分子,但這與宇宙生物的探究還有很遙遠的一段距離。

他說,其他許多類似天體的大氣層內應該都有少數水分子,只是過去受限於觀測技術而看不到,未來繼續觀測,可能會發現一百個、兩百個系外行星都有類似狀況。「外界不要誤以為在熱木星上發現微量水分子,就等於發現另一個如地球一樣是個有海洋的星球。」

孫維新認為,這只是科學領域上有趣的發現,以此觀測技術照得深一點、久一點,可能有機會記錄到其他行星上水的吸收光譜,就像一九九五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太陽系以外、有別的恆星旁邊有行星存在,迄今已發現二百四十五個行星。

其實,地球之外的行星有沒有水?爭議一直不斷。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梁茂昌說,其他行星到底有沒有水,最常用的方式,是利用光譜來「遠距」觀測;而被觀測到地表出現類似河道痕跡的火星,人類則直接使用登陸探測器方式探索,不過並沒有獲得證實。

這次的主角HD189733b與飛馬座附近的HD209458b因離地球較近,且因繞行恆星的軌道角度,最適合從地球觀測,一直都是天文學界研究水是否存在的重點。

去年美國有團隊宣稱在HD209458b找到水,結果還登載天文物理期刊上,不過梁茂昌指出,該團隊以哈伯望遠鏡進行研究,但因儀器靈敏度問題,加上使用的觀測方式,干擾非常多,在國際天文學界受到很大的質疑,一般多不採信。

今年二月二十二日,也有另一個團隊說HD189733b沒有水,還刊登在自然期刊上,但對方是在行星繞至恆星之後時,才從地球進行觀測,這樣的方式因為溫度分佈問題,難以記錄較佳的光譜,自然無法區分出被水吸收的三個波段。

(自由時報)
--
外太陽系行星 發現水 台灣學者參與國際尋找「第2個地球」

由 台灣科學家參與的科學團隊首度證實外太空有水存在!包括梁茂昌、翁玉林兩位華人科學家參與的國際天文研究團隊,成功觀測到在外太陽系的行星大氣中,確實有 水,研究成果刊登在昨天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中。學者指此研究有助於尋找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首度證實
該 研究團隊是由法國、台灣、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天文及行星等十二名科學家組成,其中兩名華人科學家為現年三十一歲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梁茂 昌,及梁茂昌在加州理工學院就讀時的指導教授、現年六十一歲的翁玉林。研究成員自二○○二年起透過美國太空總署Spitzer紅外線太空望遠鏡觀測行星 HD189733b。

距離地球63光年
梁茂昌表示,過去科學家多曾猜測外太空中含水,但始終缺乏有力證據;研究團隊是以紅外線太 空望遠鏡觀測該行星,分析到其波長與光譜顯示的數據正是「水」的特質,證實有水的存在。至於之前有科學家指在行星HD209458b上曾發現水,梁茂昌 說,該研究是以哈伯望遠鏡觀測、靈敏度不夠、觀測準確度也低。
梁茂昌說,HD189733b距離地球六十三光年,即該行星發出的光須經過六十三年 才能抵達地球,相當於繞行地球一百四十九億圈,過去有許多科學家都在觀測這顆行星,但都沒能證實有水;團隊是趁這顆行星繞行恆星與地球間時觀測,「用對了 方法,所以成功發現水」。如今證實觀測技術可行後,未來將針對其他行星偵測,了解是否有水,有助尋找行星上有無生物、是否有適合人類居住。
梁茂昌說,發現有水的HD189733b行星,組成與木星很類似,但因與繞行的恆星太靠近,大氣溫度高達攝氏七百多度,被歸類於「熱木星」。因溫度太高、整顆行星多由氫氣與氦氣組成,所發現的水都是水蒸氣,人類並無法居住。

水因高溫成蒸氣
中 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表示,該研究特殊之處在於透過行星繞行至恆星與地球間時,成功觀測到行星有水蒸氣。「假如這顆行星可以離恆星較遠、溫度較低,水蒸 氣就可變液態,如此就可能有生物可生存。」而水是生物基本需要的東西,尤其人類更,需要液態水。此觀測方法的成功未來可能可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或是 其他存在的宇宙生物。

HD189733b行星小檔案
.類型:熱木星
.重量:木星的1.15倍、地球的365倍
.位置:坐落於狐狸座距離地球約63光年的外太陽系,此距離相當繞行地球149億圈(註1)
.體積:約木星大小
.溫度:大氣平均溫度約700℃
.行星年:2.2天(註2)
.與恆星距離:450萬公里(註3)
註1:地球赤道周長約40076公里。
註2:指行星繞恆星一周所須時間,如地球繞太陽一周要365天。
註3:指行星與恆星間的距離,如地球到太陽距離為1億5千萬公里。

火星表面 曾被海洋覆蓋

近年來科學界積極尋找除地球之外,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存在著水的星球。今年四月,法國、瑞士、葡萄牙等國的十一位歐洲天文學家宣布,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581c,地表均溫約攝氏零到四十度,可能存在液態水,和地球一樣有大氣層包覆,且大氣層厚度不會厚到讓地表溫度過高。

具孕育生命潛力
但人類想移居581c得先克服飛行技術的障礙,若搭乘目前最快的飛行器前往,在沒有遇到障礙的情況下也得飛五十五萬四千年才能抵達。
此外,太陽系內特質近似地球,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有火星及土星的最大衛星「泰坦」。泰坦的高層大氣氣候變化劇烈,天空可能有閃電,且地面有周期性洪水,景象近似地球形成初期。
火星是公認太陽系內最具孕育生命潛力的星球,科學家多次發現火星有水的證據,如五年前美國「奧德賽號」探測器發現火星除兩極冰帽,中緯度地表淺層也有大量冰層;上月科學家依「精神號」與「機會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資料,指出火星表面的三分之一曾被海洋覆蓋。

(蘋果日報)
--
視車如己 男人單手開車

心理學家說,男人單手開車,看似心不在焉,其實不然。一般男人單手開車時身體才感到放鬆而自然,因為他們把車子當做身體的一部分。女人則把車子看成獨立的實體,因此通常會用兩手握方向盤。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題為「車子的秘密和從車子看心理」的研究還發現,男人藉由聊他們的愛車,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分報告的作者之一、東倫敦大學的馬克魯里說:「男人聊車子就像聊自己。」

他說:「女人較擅長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把車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因此女人會為愛車取名字。」

另一作者馬許說:「男人討厭談感情,但他們和車子之間的感情可就不同了。」

(聯合報)
--
開車看個性 男女大不同

男人開車時,單手扶方向盤,看來好像跟車子沒貼那麼緊,實則不然,原因是他們認為車子是身體的一部分。而女人開車時雙手緊握方向盤,才真的是認為人是人,車是車。

東倫敦大學心理學團隊接受「寶馬汽車」資助,進行駕駛人調查而發現,一般男性開車時,單手扶方向盤,輕鬆自在,原因是認為自己跟車已溶為一體,而女性駕駛意識到自己跟車子是不同個體,就可能雙手緊握方向盤。

專家另發現,男人拿車子當話題來聊天,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的感情。男人談愛車,就好像在談他自己;女人不這麼直接表達情感,認為汽車跟自己有別,也因如此,她們常替車子取名字。

本研究另一位主撰人馬許表示,男子不喜歡談人際關係,但與車子的關係則是另一回事,原因在男人認同自己的車,這一點可以由男人真的很氣愛車被人刮傷或者有挨刮之虞,而顯示出來。另外,男駕駛還會親暱拍拍方向盤、車頂或儀表板,甚至離開時還會回頭望一眼。

這份研究報告另指出,汽車駕駛人開車上班途中唱歌的機率,是下班時的四倍。是因為駕駛人把車子看成「自家浴室或淋浴間的延伸」;白天伊始,大多數人正提起 精神趕去上班,開車途中是最後一段「屬於我」的時間,這種心情便導致唱起歌來。至於下班路上,駕駛人正在放鬆心情,與家人團聚機率大,就比較不會唱歌。

而執著車上要有茶杯座者,很可能是工作狂,因為他們連一分鐘都不想浪費。

(中國時報)
--
車曬豔陽下 毒苯傷身

車子曝曬過久,裝潢、皮件會因高溫釋放苯等有害物質,尤以新車最明顯。專家提醒,上車後先搖下車窗五到十分鐘,打開空調室外循環,讓內外空氣流通,再改為室內循環,以免吸入「毒氣」。

最近網路流傳一封電子郵件,提醒開車族慎防毒氣傷身。該郵件引用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汽車的儀表板、皮革沙發和芳香劑,甚至汽油本身,都會揮發致癌物質「苯」,長期暴露的話,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大為增加。

鑽 研毒物學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汽車內的裝潢不論是皮革製品或塑化材質,都會使用黏著劑或其他有機溶劑,其中多少含有苯、甲苯、苯乙烯 等化合物,所以新車都有這股味道。但要注意的是,車內的有機材質只要經過日曬一小時,這些有機化合物的濃度會比平常高出五倍以上。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詹長權也說,除了汽車內裝外,汽油本身也含有低濃度的苯,在非運轉的狀態下,遇到太陽曝曬會自然釋出苯等有害物質,這也是汽車在製造時被要求引擎室內加裝蒸發回收器的原因;但如果機件老舊,引擎室內的苯也會散逸到車廂內。

林杰樑表示,苯已界定為致癌物質,而甲苯則會抑制中樞神經,並對腦部和肝臟會有毒害,雖然汽車內裝所揮發的有害物質會隨時間而遞減,但日本研究發現,十年的老車也仍在車廂測得到。

此外,有些車主會使用隔熱紙或遮陽板來降低車廂被「烤」的溫度,但林杰樑提醒,某些品質不良的隔熱紙或遮陽板,可能含塑膠、鉛、鎘、汞等重金屬,在太陽直曬下,不僅阻絕熱源的效果有限,還可能釋放有害健康物質。

林 杰樑和詹長權都強調,儘管汽車製造商使用汽車內裝的材質合格,但台灣地處亞熱帶,氣溫炎熱,經過豔陽的「日光浴」後,車廂內的有機溶劑、揮發氣體還是無所 不在,而多數駕駛擔心空氣汙染經常緊閉車窗,依賴室內循環,反而不好。為了安全,開車到郊外時,不妨拉下車窗,儘量讓空氣多流通。

苯 白血病致病元凶之一

苯無色無味、易燃,聞起來有芳香味,它是很好的溶劑,但人體大量且長期暴露下,不僅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也會破壞細胞中的DNA(去氧核醣核酸),現代醫學證實它是引發白血病的元凶之一。

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指出,苯是石油裂解的產物之一,因此汽油中有苯的蹤跡,此外,由於它是很好的溶劑,包括油膝、橡膠、皮革、印刷等化工原料都會用到苯,用途非常廣。

但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暴露在苯環境下的工人,出現白血病及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機率較一般人高。目前並沒有證據證實苯會引起其他癌症或有致畸胎性。

張 明志表示,當苯經呼吸、皮膚或飲食等管道進入人體後,最直接的反應是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感到頭暈、走路不穩,甚至神智不清;但受到苯最大影響的是骨髓 細胞,一旦出現慢性苯中毒,負責造血功能的骨髓立刻受到抑制,會引起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製造出現異常,這也是為何會出現貧血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原 因。

不過,張明志舉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胞弟郭台成罹患的白血病為例,郭台成不像是經常暴露在苯環境的製造業工人,病因可能是後天的基因 突變所致。此外,白血病的成因還包括:第一型和第二型人類T細胞病毒感染、環境及工業汙染、大量的游離輻射等,這也是近代白血病患者明顯增多的原因。

方向盤 「熱」門燙傷來源

艷陽高照,不但行人吃不消,開車族如果找不到地下停車場或有樹蔭地方停車,數小時後車內就像烤箱。有醫師接獲汽車駕駛被高溫炙烤的方向盤燙傷的案例,也有人被安全帶上的鐵扣環燙傷,形成另類「車禍」。

台北市中山醫院外科醫師鄭耀銘指出,汽車在大熱天毫無遮蔭下,車內溫度可能高達攝氏五、六十度以上,尤以汽車駕駛座前方的儀表板和方向盤最為「炙手可熱」,由於汽車方向盤多是黑色或灰色,特別容易吸熱,溫度可能更高。

鄭耀銘表示,每年夏天都會接到這種燙傷患者,多數都是匆匆忙忙上車,等不及先打開車窗透氣散熱,就一屁股坐在滾燙的駕駛座上,有人因握不住燙手的方向盤而出車禍,也有人匆忙上車,手被高溫燙出水泡來。

他也提醒,兒童安全座椅表面雖是柔軟的布製材質,卻也容易吸熱,如果車廂內溫度升高,安全座椅也可能非常燙。家長切勿粗心因趕時間就讓小貝比一屁股坐下,可能讓孩子燙得哇哇叫。
--
一名外務員到社區藥房購買維他命E軟膠囊,隨手放在汽車儀表板上;晚上返家,他發現早上買的軟膠囊竟溶化成油了。

這名外務員還以為藥局賣的是偽劣藥品,回到藥局理論,台北市開業藥師柯明道追問之下,原來是該外務員自己粗心,讓維他命E膠囊曬了一整天,也難怪化成油水了。

台北一家醫學中心日前也發生一名病人看病後領了降血脂的藥品,放在機車置物廂內,返家後,排裝的膠囊竟軟化,和錫箔包裝黏在一起。

柯明道指出,國人用藥常識多一知半解,有人會把藥品當食品,放在冰箱冷藏,有人放在浴室櫥櫃,更有人為了貪圖用藥方便,隨手放在車內,其實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作法。他強調,多數的藥品以儲存在室溫攝氏廿五度到卅度為主,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品質。

(聯合報)
--
自閉兒 大腦密碼破解

自閉症的治療出現曙光。台美醫療學術團隊跨國合作,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未來研究成果可望用於及早確診自閉症、檢測病情改善程度,進而治療。

「我的孩子只跟自己說話,到底是不是自閉症?」一個憂心的母親詢問。許多來到早期療癒中心的父母雖然隱約覺得孩子「怪怪的」,但面對長達六個月的診斷期,往往忍不住期盼有更簡便的檢測方式。

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大學、台北榮總、中研院與美國芝加哥大學跨國團隊合作、市醫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執行的「解開同理心大腦密碼」研究,因發 現大腦皮質裡鏡像神經元參與同理心運作的直接證據,榮獲國際知名的「人腦功能定位協會」二○○七年度大會十大優秀論文之一。

「同理心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鄭雅薇說,「人類大腦皮質裡有一組神經元,只要觀看別人的動作,就會在腦中重現相同動作,彷彿鏡子一樣投射,因此命名為鏡像神經元;人類透過鏡像神經元才能理解別人的行為、意圖和情緒,彼此溝通。」

自 閉症最主要症狀就是社交互動有障礙,缺乏「揣測他人心意」能力。研究團隊找來受試者,施予手腕正中神經約十赫茲的電刺激,引出大腦體感覺皮質的波動後,給 受試者觀看兩組照片;一組是手被門夾到和手被刀切到的圖像,一組是用手開關門和手拿刀切菜的圖片,再運用腦磁儀記錄大腦體感覺皮質波動的細微變化。

結果不僅確認自閉症患者的鏡像神經元受損、活性比一般人弱,還透過痛覺實驗找到鏡像神經元與同理心確有關聯的生物指標。未來可望透過特定設計,測量鏡像神經元活性強弱來診斷自閉症,及早提供完整治療,幫助更多家庭。

(聯合報)
--
中美研究團隊論文發現 同理心大腦密碼 可望治自閉症

「感同身受」不再只是成語,而是可以測量的變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發現,「同理心」與腦內體感覺皮質變化有關,感同身受時, 皮質會大量活化。由於自閉症患者缺乏的就是同理心,研究團隊下一步將測試自閉症患者皮質活化程度,如研究證實活化不佳,將來可作為診斷自閉症的科學依據。

鄭雅薇與陽明大學、台北榮總、中央研究院、美國芝加哥大學團隊跨國合作,解開了「同理心」抽象概念的大腦密碼,被國際知名的「人腦功能定位協會」 (Organiz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OHBM)選為二○○七年十大優秀論文之一。

皮質波動變化 成研究關鍵

鄭雅薇表示,研究團隊的成果為同理心找到「生物標誌」,也在大腦中找到同理心運作區域,將來應用到臨床上,對自閉症成因與治療開啟了一道曙光。

鄭雅薇解釋,大腦皮質的鏡像神經元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在運動皮質區,當我們看到他人動作,鏡像神經元就會在自己腦中重現相同動作,藉此理解別人行為或言外之意,才能溝通無礙;同理心為鏡像神經元運作的一環,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

為找出同理心的生物證據,鄭雅薇指出,研究團隊以腦磁儀偵測正常受試者的腦部訊號變化,讓他們看別人被刀切傷與拿刀切菜兩組照片,並觀察其不同反應。為讓訊號穩定,實驗先以電刺激手腕正中神經,引出較多的體感覺皮質波動。

實驗發現,受試者看到他人被刀切傷時激發的體感覺皮質波動變化,比看到用刀切菜時強烈許多,也就是感知他人痛覺的「同理心」。這種「感同身受」的體感覺皮質所在位置與語言區很接近。

安排患者受測 再評估治療

鄭雅薇說,自閉症在台灣比例日趨上升,患者就是缺乏揣測他人心意的能力,過去有人研究發現,自閉症患者的鏡像神經元活性較一般人弱,導致溝通困難。如能找 出鏡像神經元的表現強弱,運用到臨床作為評估工具,有助診斷自閉症。接下來,團隊將安排自閉症患者受測,觀察其體感覺皮質活化程度與一般人的差距,希望能 定出自閉症診斷的量化標準,或作為評估治療是否有用的依據。

(中國時報)
--
台美合作 破解自閉症

「活在自己世界裡」的自閉症患者,主要的病症就是缺乏「揣測他人心意」的同理心。國內中央研究院、陽明大學與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利用電磁儀成功 破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證實自閉症患運作同理心的鏡像神經元受損。該研究也獲國際知名「人腦功能定位協會」選為今年度優秀論文。

同理心運作出岔
台 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解釋,該研究實驗是在受試者手腕正中神經讓電流刺激,且記錄大腦體感覺皮質區的磁場變化,再讓受試者看手被門 夾傷等痛覺照片。結果,看了照片後,正常人及自閉症患者的體感覺皮質區都被活化,但自閉症患者的活化強度較正常人弱,因自閉症患者其鏡像神經元受損造成同 理心的運作出了問題。
鄭雅薇說,發現鏡像神經元與同理心相關性後,未來可運用於往後提早診斷、治療自閉症患者或藥物療效,甚至修補鏡像神經元,為自閉症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自閉症大腦解密
方法:讓受測者一邊觀看別人手被門夾到與被鋸子割到照片,一邊以電流刺激受測者手腕正中神經,觀察大腦體感覺皮質波動反應
結果:自閉症受測者看到別人痛時,自身同理心反應確實較弱,並證實腦部鏡像神經元與同理心運作相關

(蘋果日報)
--
倫理長報到!/陳國慈

受 到恩龍公司那類巨大詐欺舞弊案件的衝擊後,向來只迷信「法治」的美國終於發現犯法的根源來自公司經營者道德觀念的敗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 Richard Breeden明白指出:「只期待每一天不被起訴是不足夠的道德標準。It is not an adequate ethical standard to aspire to get thru’ the day without being indict-ed.」其實,從前每一次有公司舞弊案爆發,美國社會大眾都曾討論過認知道德觀的事。只不過當該案新聞熱潮過後,就不了了之。但這一波舞弊 案可不一樣,抱著痛改前非的決心,美國再一次全方位收緊法律網,於是在各種各樣、大大小小公司裡居然誕生了一個從未聽過的職位,那就是「倫理長 Ethics Officer」。最引人注意的是此人在公司裡一定完全獨立,階位極高,通常直屬公司總執行長(CEO)以及董事會,並同時向兩者報告。

大 家一定會很好奇,倫理長究竟做什麼?難道他打扮成傳教士般的到公司各部門布道,勸大家提升道德標準不成?當然不是,倫理長職位的設計是基於大部分公司員工 其實不知道什麼是「不合法」或什麼是「錯」,因此首先要讓員工知法,這點只要透過適當的宣導並不難。倫理長最大的挑戰在於「對與錯」的認定與落實。假如一 個公司從未設定過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他就必須深入了解公司文化,按照公司對價值觀的期許,例如成為一個符合客戶、股東、員工,甚至社會所期待的一個可信賴 而健全的公司,再與公司董事會,各級員工溝通,並共同擬訂一套公司上下所認同的價值觀,如誠信、公平對待員工、保護客戶和公司機密等等。接下來除了向員工 宣導這些價值觀,倫理長也得具體協助員工做出合乎道德標準的決定。員工若對某種做法有疑問,甚至只是覺得「怪怪的」,他就該去找倫理長討論。

倫理長也擔任接受檢舉的角色,讓員工有正式又保密的管道揭發他們所觀察到的不當行為,因而免除了以往「打小報告者被秋後算帳」的顧慮。倫理長當然有權利也有義務進行檢舉內容的調查,並採取後續行動,包括向公司主管或董事會建議各行政或司法程序的執行。

倫 理長是一個新觀念,在美國實行也只有短短幾年,其效力尚未確定。許多人甚至認為這個觀念有一點太理想化,但是從美國公司對這個職位的設定與重視,讓我們看 到一個國家對錯誤的反省和力求改進的努力。反過來在台灣,我們幾乎天天看到因經營者道德標準崩潰,公司舞弊案不斷爆發的醜聞,危害到無數的員工、股東,甚 至國家經濟;然而每一次除了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學者專家們筆下的焦慮外,我們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公司在「預防」弊端方面的消極。甚至社會成本被不斷賠進 去,也沒有人覺得誰該負責。被揭發的人除了打死不認錯,還理直氣壯的公開指控:「法律訂得那麼嚴謹,不就是強迫大家非犯法不可嗎?」更瘋狂的是這種指控居 然還博得部分社會大眾的認同與掌聲。

套一句近日政治人物很喜歡講的一句話:「這世界怎麼啦?」美國公司現在有了倫理長,我們有什麼?

(聯合報)
--
駭客再發威 iPhone系統資料夾 被掀翻了

破解iPhone又有新進展,繼啟動方式被挪威駭客強森破解之後,又有人突破了iPhone的安全防線,直接入侵系統資料夾,更換功能列表和手機鈴聲,還有駭客把iPhone的系統底層也翻了一遍。可以預見未來幾周,會有更多整形版iPhone被駭客公布。

一位署名huper2k的網友,昨天在Youtube公布一則他破解iPhone鈴聲功能的影片,他秀出手上的iPhone,選了一個自己設定的鈴聲,並且播放出來,用以證明自己突破iPhone封閉的手機功能設定系統。

另外,也有人公布一張變更Safari瀏覽器功能圖示位置的照片。駭客把原先與Phone(手機)、Mail(電子郵件)、iPod(影音)等主功能一同 放在最下層的Safari瀏覽器,移到上方的綜合功能區,這等於是宣告iPhone的系統被破壞,駭客已可自由改變iPhone的外觀。

駭客突破認證 改變螢幕樣貌

癮科技美國主站也同步公開了這則駭客破解iPhone的訊息,文章指出,駭客成功破解了iPhone的系統資料夾,包括鈴聲、桌布圖案等等這些還屬於不能自由設定的功能,全都可以自由設定,只是駭客並沒有透露破解所需的工具程式,只公布了一張變更功能圖示的照片。

一名網友表示,iPhone系統資料夾被破解,代表內部的安全機制也跟著瓦解,原因是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都要事先經過安全認證,即使是使用微軟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也一樣,系統會限制未經認證的程式,這樣才能確保手機的正常運作。

另一篇文章表示,駭客圈已經破解iPhone的系統底層,由於是iPhone的作業系統與Apple電腦的OS X都一樣,是採用UNIX Free BSD技術基礎所開發,駭客既然突破了安全認證門檻,被破解的iPhone將無法辨認程式,只會按照指令顯示,讓駭客自由改變螢幕的顯示樣貌。

(中國時報)
--
有罪推定,讓人難安/黃榮堅(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刑事法學教授)、李佳玟(成功大學法律系刑事法學副教授)

朋友問起要不要參加蘇案平反的連署,作為法律人,我們有些猶豫,因為還沒看過判決,也從未接觸過蘇建和案的卷宗。不過,在閱讀本次蘇案的有罪判決書之後, 作為法律人的我們實在很難再沉默。這份充斥著「有罪推定」邏輯的判決,讓人寢食難安。如果說有罪判決必須做到讓被告啞口無言,俯首認罪,在蘇案中,我們看 不到具有力道的指控。我們只看到,法院花了非常多時間在論證被告的反證為何不成立,建構被告罪狀的積極證據卻十分薄弱。法院的邏輯顯然是:因為被告反證不 成立,所以被告有罪。

在刑事程序中,被告被預設無罪,法院的心證必須從零開始,檢察官有義務在審判庭上提出所有能夠證明被告有罪的證據,法院僅能在這些證據上累積心證,檢察官 所提出的證據必須充足到「沒有存在被告還是有可能無罪的合理懷疑」,法院才能判被告有罪。在此結構下,只要在經驗上無法否定辯方反證有成立的可能性,而且 這個可能性是合理的,不是硬拗的,那麼法院還是必須判被告無罪。但在概念上必須釐清的是,即便被告所提的反證不成立,也不代表被告有罪,重點還是檢察官是 否提供足夠的證據。

以此檢視法院的判決,可以發現:除了自白之外,法院並無其他可以證明被告有罪的證據。即便採納國內鑑識結果,認為是多人多刀,法院並沒有交代這多人多刀跟 蘇建和三人有何關係,多人行兇不一定就是蘇建和三人。同樣的,法院認定蘇建和三人利用菜刀行兇,提供的理由是「菜刀上有被害人的毛髮、共犯王文孝的指紋, 以及蘇建和三人曾在自白中提到菜刀」。在我們看來,這樣的證據只能證明王文孝持菜刀殺人,至於蘇建和三人的部分,還是只有自白。可以追問的是:究竟是菜刀 是在被告住居所搜到?還是菜刀上有這三人的指紋或是DNA?法院為何選擇性地相信被告此部分的自白?只因此部分對被告不利?法院決定自白可信與不可信的客 觀基準究竟在哪裡?

依此檢視法院的論證,可發現法院定蘇建和三人的罪自始環繞在自白上。姑且不論被告的自白是否出於刑求至今仍有相當大的爭議,刑事訴訟法明白規定法院不得僅 依據被告自白來定罪。在此情況下,被告的不在場證明、共犯王文孝當時是否吸食安非他命,甚至是李昌鈺的鑑識意見是否可信都不重要,原因在於,除了被告與共 犯自白,並沒有其他證據真的能證明蘇建和三人有罪。

或許還是有人要說,只憑判決,我們怎麼知道被告是不是真的無罪。我們想說的是,法官若不能在判決上提出讓人信服的理由,只能以「你沒看過卷宗,所以你不知 道…」來面對批評,說實話,這樣的司法水準讓我們恐懼。我們是不是可以「合理」推斷,法官之所以提不出更多的證據,是因為有罪證據真的就只有那麼一點點? 還是法官認為有沒有證據不重要,自白才是一切?

有些人的心裡或許存在一絲猶豫,懷疑蘇建和三人或許是真兇,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法官、檢察官執著地認定他們三人有罪。問題是,在程序上我們不能讓這一絲擔 憂轉化成有罪判決。姑且不論我們說實在也拿不出更多的證據支持這些擔憂,如果我們的直覺錯了怎麼辦?如果讓法官的直覺與正義感凌駕刑事訴訟程序所有的原理 原則,那麼這樣的刑事訴訟程序,到底離正義越近,還是越來越遠?

我們無法回答蘇建和三人是不是「真的有做」,但可確知的是,從判決書來看,本案的證據太過薄弱,要用這樣的證據判這三個人殺人罪,違反我們的專業,也違背 我們的良心,更讓我們擔憂未來法院是不是不需要足夠的證據就可以定一個人的罪,只為了要給大眾與被害人一個交代。我們認同連署書上針對刑事程序的主張,我 們也認為,此一連署並非是想要在實體上左右法院的判決,而是要求法院重視正當法律程序,我們因此參與死囚平反連署,我們也呼籲所有看過判決書的人一起加 入。

(中國時報)
--
如何失去一個朋友/胡晴舫

面對大環境的時不我予,是每個宣稱拚台灣外交的人常有的感嘆。身為拿台灣護照的公民在地球上趴趴走,感受到另一回事。

台灣護照並不是世上最沒價值的一本護照,但肯定是最麻煩的之一。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泰國等,我們到哪裡都須簽證;而這些國家本來就給所有人 簽證,並不是獨優台灣。政府絕望地積極結交遙不可及的邦交國,對一般公民來說,其實是擴大移動自由更實惠。畢竟,並不是每個人出門都有總統專機和整個外交 部門在幫忙。

然而,全球化時代裡,這份移動的自由應是相對的。我們要流動出去,也要讓別人流動進來。若我不能走向世界,就讓世界走向我。與其在國際廣告中可憐巴巴地懇求,「台灣將觸動你的心」,還不如學習其他亞洲金磚國,大膽鬆開雙臂,直接開放簽證,擁抱所有遠道而來的朋友。

台灣並不是完全被摒棄於國際組織之外,譬如,台灣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俗稱APEC)的成員國。APEC由澳洲發起,十七個會員國包括美國、紐澳、越南、 祕魯等國雖個別核准商務簽證,但提供專用海關通道,節省商務人士簽證手續與通關時間。這份移動的自由,不僅是給外籍人士來台灣投資做生意,也是台灣商人得 以享用的權利。

一位資深外籍銀行家居住香港多年,拿了APEC商務旅行卡要進台灣海關。台灣的基本政策是不發給香港居民APEC商務簽證(別問我為什麼),但這位歐洲銀 行家同時持有台灣簽證和APEC卡,他理所當然走向APEC專用通道,跟他去日本、美國、新加坡時一樣,卻被台灣海關職員攔下。他們說,你雖有APEC 卡,但你持一般簽證,所以你不能用這個窗口,去排隊。

眾所皆知,台灣海關經常大排長龍,少了機場捷運,桃園機場到台北的路面交通總是塞車。所以,這名外籍朋友錯失了他的商務約會。他憤怒地說,我雖對台灣感情 深厚,但我也準備放棄了。來一趟台灣,已像是千辛萬苦去到列車的終點站,他們還跟你耍官腔。以後,他們不會有我這個朋友了。

而台灣政府也不推廣APEC商務旅行卡,很少台灣人知道自己有權申請。一位外籍駐台代表想要為台籍下屬申請APEC卡,好方便他們出差,卻被台灣相關單位 回絕,因為他們不是公司總裁。他們不夠格。持香港護照能去一百三十四個國家免簽證,任何香港生意人依然都有資格申請APEC卡,最需要免簽證待遇的台灣商 人卻被自己的政府告知,APEC卡只是張忠謀這類人的特權。

加入國際組織又有何用,如果台灣政府只是把這些會員資格當作自己的「戰績」,而不是服務人民的公職目的。

在一間巴黎咖啡館裡,一群剛從台灣駐法代表處出來的台灣商人腳邊擱著他們行李箱,用支離破碎的英文點咖啡,遭到法國侍者的白眼。咖啡端來後,他們低聲用台 語討論剛剛如何遭到自己國家駐法代表處的白眼,「他們就說不知啊,問也沒有,他們都不想理睬我們啊。自己想辦法吧。」

當一輩子領國家薪水的外交官自以為正義地隔海與自己政府叫陣之際,當呂副總統宣布台灣將豁免四億美金的巴拉圭貸款之際,當國民黨為了拚選舉也要公投加入聯 合國之際,我都不禁想起在港澳機場的那些台灣商人,總是成堆成群地等著轉機,一臉孤寂落寞,彷彿扛在背上的行囊裡藏有千萬噸的疲憊。

台灣不是不被世界理解,而是我們的官僚拒絕理解我們的世界。

(中國時報)
--
哈利波特第7集 改打贈品戰

哈利波特第七集也就是完結篇《哈利波特與致命聖物》英文版將在台灣時間七月二十一日上午七點鐘全球同步開賣。今年的台灣各書店終於決定停止過去每次哈利波特出版引發的價格割喉戰,決定所有通路都以新台幣五百九十九元販售。

但是為了吸引讀者,各書店還是紛紛推出各種有趣的活動與贈品希望吸引讀者。

包括誠品、金石堂、三民、書林…等實體書店都將與全球同步首賣。博客來網路書店也宣稱,七月二十一日上午七點零一分,預定在7-11取貨的預購讀者,就可以在自家附近超商拿到書。各通路也都安排了英國出版社的限量原版海報與書籤贈送讀者。

為了搶人氣拼噱頭,誠品書店決定首賣當天購書的前一百讀者能享受魔法早餐。此外,誠品敦南店也將與「哈利波特仙境網站」共同舉辦「哈利波特閱讀鐵人擂台賽」,擂台冠軍可獲得全球限量的《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的燙金簽名版《哈利波特與致命聖物》。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作法是抽出幸運的一百三十位預購讀者,贈送英文字典。三民書局則送一百元網路優惠券給預購者,並讓他們參加抽獎,獎品是「哈利波特第七集」的中文版書籍。

由於出版社都與英國方面簽有「保密條款」,哈利波特完結篇必須在首賣前一日,透過物流送抵全台各店。而所有的網路預購、宅配的部分,則必須確保是在七月二 十一日早上七點過後,才能讓讀者領到書。為的就是怕完結篇的結局提早曝光。因此所有的書籍運送、卸貨過程必須由保全系統嚴密看守,所有相關負責人員,必須 嚴守保密原則,不可以藉工作之便閱讀這本書的任何部分。

誠品書店為此還特闢一間專屬的密室,位於一般人無從得知的隱蔽位置,由專門人員看守。其他書店也有類似的保全措施,真是噱頭十足。

(中國時報)
--
幫派/龍應台

今年三月,很多人報案,金山郊野公園的猴子狀態慘烈:眼睛被撕裂了,皮毛血跡斑斑,還有手腳斷裂的,耳朵被拔下來的。漁護署的專家趕去犯罪現場蒐證,結論 是,這不是人為殘虐,而是金山的猴兒們為了爭奪勢力範圍,幫派火拼的結果。九龍山一帶有九個猴幫,每一個幫由八個到兩百個「兄弟」嘍囉組成,行為舉止,大 概和莊子所描述的「盜跖」幫派差不多:

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摳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九龍山最大的猴幫還有個名字,叫「阿跛」,家大業大,有從卒兩百,橫霸九龍,呼嘯山林。派系爭奪領地和美婦,動輒械鬥,血流百步。他們幫規嚴密,行動一致,對幫內叛徒的懲罰,也不手軟。

去金山公園散步,才到山寨門口,就看見一個翹耳朵的火眼金睛守著「不得擅進」的牌子,大剌剌坐在那兒瞪著。一進去,感覺就像闖入了一個不對外開放的部落內 部,看見部落村民的作息,也被村民用好奇的眼光回看個夠。當我們在涼亭下圍成一圈坐下來談話時,我們身後也圍了一圈猴子父老,蹲坐下來,搔腦抓耳地看著我 們開會。我們走動時,一群猴童跟著忽前忽後、爬上爬下。偶爾有一隻孤單的猴,帶點距離觀察我們,看起來落落寡歡,額頭還有塊打架的傷口;漁護署的朋友說, 「大概是決鬥失敗,被開除的傢伙。」

小徑的兩旁,葉濃樹密,藤蔓糾纏,儼如叢林。一抬眼,赫然發現,原來一棵樹就是一個村,滿樹是猴,每個枝叉裡都坐著一隻母猴,懷裡一個嬰兒,眼睛之大,佔 滿了整個頭。稍大一點的幼猴,就在盪鞦韆,從一根藤「呼」一下盪到另一根。部落長老們,身材碩長,神情嚴肅,坐在樹根上,盯著你看,一派深藏不漏,就差手 裡拿根煙管,否則真讓你以為是村裡的爺爺們坐在老廟前的大榕樹下。

他們之間也有族群差異。短尾巴、肥身材的,是恆河彌猴。一九零一年開始建九龍水庫時,工程人員引進了恆河猴,因為他們愛吃馬錢。馬錢,是一種「斷腸草」, 果子有毒,掉進水庫裡有害。身材瘦長的是長尾彌猴,五十年代被飼養者放生而在野外繁殖。兩者的混血兒,就可愛了,尾巴不長不短,耳朵不大不小,絨毛鬆軟豐 沛,憨態可掬。

香港的人口愈生愈少,一個婦女平均生0.95個孩子。香港的猴口愈生愈多,每年幾乎成長10%,現在已有超過兩千隻。眼看這山地族群的擴張,聰明的香港人 也針對他們發展出特殊的「節育計畫」:他們捕捉公猴,加以結紮注射,母猴,也可以經過「調裡」使她的生育期延後五年。

猴村的村民愈來愈多,逐漸闖進人的社區。我讀到中文大學正經八百的告示,不禁笑出聲來:

校園發現猴子,保安組經常接獲關於校園內有野猴出沒的投訴。

很多人都不察覺,《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明文禁止任何人士騷擾野生動物生活,違者可被罰款一萬元。

根據漁農及自然護理署的意見,猴子在「心平氣和」及「無食物餵飼」之時,不會騷擾人類;雖然,猴子仍會對人類有敏感反應,如果我們:

(a)趨近牠們、特別是幼猴,表現被誤解為不懷好意;
(b)製造響聲或舉止突兀;或
(c)向其瞪視。

如果沒有上述的任何舉止,猴子對人無害,也絕對有權在這裏生存。

以下是漁農及自然護理署的告諭:

(d)祇當猴子在住宅區域受困及/或受傷時;或
(e)事件引致財物或人身安全受損,該署才會介入。

該署不會單純因為猴子的存在而徇應要求動員驅趕,此乃普通常識;雖則如此,保安組接報謂發現猴子時,仍會派員到場應變。

(中國時報)
--
負向情緒多 傷心又傷身/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您是個愛煩惱的人嗎?是否老為一點小事就生氣或鬱卒?一份今年6月發表在「神經學期刊」的報告指出,常處於負向情緒者如動輒就焦慮、憤怒或悲傷的人,隨著年齡增長,其心智功能更易受到損傷,尤其是記憶力。

該研究是由美國羅斯(Rush)大學附設醫學中心的Robert Wilson博士所主持。其針對1256位無精神障礙的民眾進行長達12年的追蹤,目的在探討性格特質對於個人的腦功能,長期下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起初,所有人需接受標準化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我不是一個愛擔憂的人」、「我很容易緊張」、「我常因別人的態度而發火」等敘述性語句,研究人員從個案的填答來評估其神經質(neuroticism)的程度。

多年後,則再進行一系列的神經心理測驗,藉以瞭解當事人的心智功能狀況如何。統計發現,當中有482位參與者出現所謂的「輕度認知損傷」,被諸多專家認為是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症間的過渡現象,健忘則是最為普遍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最常有負向情緒者往後出現「輕度認知損傷」的風險,比起最少有負向情緒者居然高出40%。由於先前文獻才證實,易有負向情緒者,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兩造結果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研究者表示,詳細肇因仍不清楚,但該發現卻對於公共衛生具重要意義,畢竟若能找出導致「輕度認知損傷」的危險因子,並透過篩檢,提前給予高風險者相關的精神醫療介入,將可阻止後續失智症的發生,減少更多社會成本的投入。

有鑑於實驗顯示,生活在壓力情境下的動物,腦組織會發生局部變化,造成學習與記憶能力衰退,但給予抗憂鬱劑與運動治療,狀況就會有所好轉。故建議常有情緒困擾者,不妨主動學習相關的管理技巧,或是尋求專業醫師、心理師的協助,趕快找回好心情,大腦才能保持健康活力。

(自由時報)
--
消基會調查 手機打市話 價差多達2倍

被點名太貴業者喊冤

手機和市內電話互打,那一家最便宜?消基會昨天公布調查結果,以手機月租費150元到200元(可抵通話費、通話時間)的資費為依據,市話打手機最便宜的是中華電信、最貴是泛亞;手機打市話,大眾電信PHS最便宜、威寶電信3G最貴。

不過被點名太貴的泛亞、威寶電信都覺得冤枉,認為消基會不應拿單項費率做比較;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認為,拿3G費率與PHS相較不合理,「就像要求蘋果價錢需與芭樂一樣不適當!」

市話打手機 中華電尚俗

消基會調查,中華電信2G每秒0.09512元最便宜,泛亞電信2G每秒0.122元最貴。手機打市話以大眾電信PHS每秒0.06元最便宜、最貴的是威寶電信3G的每秒0.18元,價差更達2倍。

消基會指出,市話打手機最貴與最便宜的費率,每分鐘花費差距逾1.6元;手機打市話,最貴的費率比最便宜者每分鐘多了7.2元,消費者可多方比較。這次調查也發現電信業者並未在資費表中公開「市話打手機」的費用,應改進。

泛亞電信已由台灣大哥大接手,台灣大昨表示,泛亞市話打手機費率雖比其他業者高,但其他項目費率卻較低,不能以單項費率比較。

威寶電信則表示,台灣民眾使用行動電話撥打市話比率僅佔全部用戶10%,撥打網外行動電話優惠最重要,以撥打他網行動10分鐘來比較,威寶用戶僅需支付54元,是最便宜的。

NCC:基礎不同 調查太外行

NCC官員表示,消基會在進行此次調查時,比較基礎不同,才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消基會這個調查「相當外行!」

(自由時報)
--
科技業競爭力 台全球第六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EIU)昨公布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在六十四個調查國家地區中,美國榮登第一,日本南韓緊追在後,台灣則名列第六。
EIU首次針對全球六十四個經濟區域進行資訊科技產業競爭力評估,評估項目包括整體商業環境、資訊科技基礎設備、人力資源、法律環境及政府支持度、研發環境及資訊科技產業發展,滿分一百分。

美國居冠 日本第二
結果顯示,美國資訊科技產業競爭力全球掛帥(七十七點四),日本(七十二點七)位居第二,南韓(六十七點二)排名第三,英國、澳洲緊追在後。台灣以六十五點八排名第六。新加坡第十一,香港第二十一,近年來經濟迅速起飛的印度和中國分居第四十六及第四十九名。
EIU全球科技研究部主任麥考里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台灣整體表現不錯,優勢集中在硬體,尤其是半導體和個人電腦,但科技服務部分發展較弱,最需加強的是人力資源發展,提升資訊科技人員的素質,除具備科技的專業知識外,也必須有專案管理或商業案例分析等商業專業知識。
對於台灣優異的科技能力,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長黃得瑞指出,主要是政府全力推動e化與數位的政策,建立良好的環境,台灣IC設計、半導體、電腦與網路等專業廠商優異的研發能力與成本控制,讓台灣在科技產品的價格遠較世界上其他國家低廉,科技競爭力自然較世界其他各國強。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