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080909

中國附醫電梯墜落25層樓 21醫師驚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八日驚傳客用電梯墜落意外,立夫大樓二號電梯,從廿一樓直墜地下四樓,受困的廿一人,全為附醫醫師,兩名醫師腿部骨折;身歷其境的實 習醫師說,只聽到「鏘」一聲,電梯就墜落了,跨出電梯門才發現是在地下四樓的往生室,更令人毛骨竦然,就像在鬼門關前走一遭。


中國附醫一天門診量超過六千人次,立夫大樓廿一樓,是行政辦公室及國際會議廳,昨天下午三時卅分到五點,醫院請來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專題演說「醫師科學家的經歷與養成」,較晚走的廿一名醫師,搭上這部恐怖電梯。

一名丁姓實習醫師回憶,電梯門一關沒多久,就聽到「鏘」一聲,接著電梯就急速往下墜落,裡頭的人按警鈴與電梯對講機呼救,醫院人員趕緊到場撬開電梯門,十九名沒受傷的人一逃出電梯,赫然發現地下四樓外頭就是死者專用的「往生室」,更是嚇得直呼「還好沒往生」!

一名腳部扭傷的實習醫師表示,從廿一樓到地下四樓,約只有五秒鐘,他只聽到旁邊有人叫「不要亂動」,沒一會電梯就停住了,當時腦裏一片空白,腿都軟了。

消防局第三大隊表示,五時零八分接獲院方通報,兩分鐘就趕到現場,把電梯裡頭兩名傷者以擔架抬出,就近送往該院急診中心。

中醫附醫急診室主任陳維恭指出,傷勢較重的是該院外科系吳姓與楊姓醫師,吳姓醫師右腿踝骨折,楊姓醫師則是腿骨與脛骨脫臼,兩人都必須住院觀察。電梯內一共有十八男、三女,其中有十五人送醫,多半是驚嚇過度,也有少數腳部稍微挫傷。

台中市政府都發處長黃崇典說,電梯從廿一樓高處下墜,是否為鋼索斷裂,有待深查,但過程中,幸好電梯啟動安全裝置,在墜落時三度緊急剎車,壓住軌道未如自由落體下墜,才未造成重大傷害,是不幸中的大幸。

依建築法規定,公共設施的電梯,必需每一年安全檢查一次,還要投保公共意外險,昨晚緊急調查立夫大樓的電梯安檢,符合規定。但為何定期完成安檢,還會出狀況?將進行原因鑑定。

中國附醫主任秘書李正淳強調,醫院電梯每個月保養兩次,出事的電梯可乘座廿四人,沒有超重。出事電梯為大同奧的斯客梯,該公司回應,平時由他們維修,還在了解原因。不過電梯裏提供的廠商服務電話,記者打過去竟是空號。

中國附醫 近年多起公安意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來公安意外頻傳,早在立夫大樓發生電梯墜落意外前,今年三月八日,第二醫療大樓地下樓也發生安檢人員吸入二氧化碳,造成三人重傷昏迷的意外。

中國附醫是中部地區病床數、門診人次最高的醫學中心,去年兒童醫院地下樓廚房曾發生火災;連接立夫、兒童與第二醫療大樓地下停車塔,半年前消防安檢時,發生安檢人員吸入二氧化碳中毒的意外,當時七人昏迷,有三人重度昏迷。

中國附醫院內有第一、第二、立夫、立德、兒童醫院、復健、急重症、癌症多個大樓,發生意外的立夫大樓是較新的大樓,其中一樓病房也曾在一個月內發生三起病人意外。可見該院在公安和內部管理上,均有待加強。

(中國時報)
--
嚇破膽! 21F→B4醫院電梯急墜25樓

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輛載滿廿一名師生的病床用大電梯,昨天傍晚從頂樓廿一樓快速墜落到最底層地下四樓,師生在急墜中,驚叫連連。電梯停住後,檢查發現兩名主治醫師小腿骨折,十九名男女醫學生則受輕傷。

台中市消防局指出,出事的是中國附醫立夫醫療大樓的二號電梯,墜落高度約九十到一百公尺,因墜落中途曾因安全煞車器啟動,在十樓附近稍稍「卡住」,減緩墜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紅色警戒三三三!」昨天傍晚五時十五分,中國附醫廣播系統傳出代表緊急事故的代碼,院內員工、患者議論紛紛,警衛連忙招手嚷著「演習、演習」,後來才知道是電梯墜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維恭表示,昨天傍晚近五時,在立夫醫療大樓廿一樓舉行的全院學術研討會結束,主治醫師與醫學生廿一人擠入二號電梯,電梯門一關上,就向下急墜。

事故發生後,醫院動員搶救,廿一人中,兩名男性主治醫師小腿骨折,需住院治療;十九名學生(有三名女生)受輕傷,分別是腳踝扭傷、挫傷等。

陳維恭指出,電梯墜落後,幸好安全煞車器發揮部分功效,使得電梯在十樓左右「卡」了一下,減緩落地速度,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一名受困的醫學生說,電梯門關閉後,電梯快速往下掉,然後「碰」的一聲,電梯卡了一下,大家以為停住了;才一瞬間又繼續下墜,幾秒鐘後,「碰」的更大聲,電梯著地,等門打開,才知道掉到最底層。

「碰的一聲,緊接著又一聲,嚇死人了」,一名到院探病的吳姓男子說,當時他在一樓等電梯,突然聽到巨大聲響,心裡暗想不妙,連忙跑出去避難,「果然是電梯出事」。

院方強調,院內電梯每月保養兩次,最近一次保養是上月十九日,肇事電梯可搭乘廿四人、載重一千六百公斤,出事時並未超載,在原因查明前,這部電梯將暫停使用。

急診室白袍醫白袍 「收驚去」

「電梯門才一關上,就感覺不對勁,電梯往下的速度很快,有人尖叫,我們快嚇死了!」

中國附醫立夫醫療大樓二號電梯,平常是供病床使用;昨天,電梯沒載躺在病床的病人,擠進廿一名剛上完學術研討會的師生,一群人心情輕鬆,嘰嘰喳喳地進入這部大電梯。

下午五時十五分,電梯門才關上,載著廿一人的電梯從廿一樓往下墜。

到醫院陪伴大腸癌老伴的黃姓阿婆,當時在十一樓等電梯,聽到「碰」的好大一聲,接著響起警報聲,以為是醫院演習。後來才知道是電梯摔下去。

一名男醫學生的腳踝被紗布纏裹住,躺在檢驗室外,等著照X光,後面還有兩、三床,都是在電梯裡受了傷,等著檢查。

一名受傷的女學生滿臉驚恐,身上還穿著醫師白袍,護理部主任許玲女站在病床邊,輕聲安慰她。

另一名穿著黑T恤的男學生,左腳踝扭傷,手上抓著脫下來的醫師白袍;衝到醫院的父親,提著兒子球鞋,要把兒子接回家休養,直說「好家在,一定要去收驚!」

中國附醫急診室一下子湧進大批傷患,穿著白袍的醫師擠在病床邊,照顧穿著白袍的傷患,警衛嚴密把守急診室入口,任何人進出都要詢問、檢查。

在醫院安胎的林姓產婦,一聽說電梯墜落,連忙打給剛剛離開病房去買晚餐的丈夫,「你沒搭到那部電梯吧?」深怕丈夫發生意外。

住院病人聽說醫院電梯墜落,直說「太可怕了!」他們常躺在病床上去做檢查,或坐輪椅上下樓,使用電梯頻率很高;希望醫院一定要提高電梯檢驗標準,「免得沒病死,反而被電梯摔死」。

電梯急墜25樓 末速155公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電梯昨天從廿一層樓墜落至地下四樓,電梯內的師生在約五秒的閃電下降過程中,飽受驚嚇且都受了傷;令人好奇的是,「墜落那一剎那的速度有多快?」

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鄭經偉指出,總共廿五層樓的高度,約在九十至一百公尺之間,根據自由落體各物理量關係來計算,「墜地前的末速約每秒四十三公尺!」相當時速一百五十五公里,遠遠超過高速公路的行駛速限,「難怪會有人骨折」。

受困的醫學生回憶說,「約十樓曾『卡』了一下,再急速下滑」。

鄭經偉分析,中途「卡」了一下,會暫緩瞬時速度,墜落地面時,應不至於到達每秒四十三公尺這麼高速;不過,人在密閉空間內急速下滑,驚悚程度難以想像。

剛玩過九族文化村「UFO歷險」自由落體遊戲的李姓護士說,從廿一樓摔到地下四樓,她想像大概是從八十五公尺的高度摔下來那種超快速度感,「不過,關在電梯密室裡,那種簡直逼近死亡的滋味,可能要比UFO歷險恐怖好幾倍」。

緩衝器啟動 電梯落地反彈半層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天發生電梯急墜意外,台中地檢署檢察官蔣忠義赴現場調查,下令查扣保養紀錄,並請中華民國電梯協會鑑定;初步研判電梯安全煞車器及緩衝器應有啟動,並發揮減速緩衝效果,檢方將追究業者有無公共危險等刑責。

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鄭明仁表示,從墜落過程推斷,電梯會急墜,可能是電梯車廂連接牆面的平衡錘鬆脫;也有可能是頂端的車廂固定器鬆了,才會一瞬間變成「自由落體電梯」。

檢方昨天會同中華民國電梯協會人員及業者逐層會勘,發現車廂落地後還彈起約半樓層高,底部緩衝器也發揮作用,減低乘客受傷害程度;不過,車廂上方的平衡纜線有拉扯痕跡,研判是落地後瞬間造成,急墜原因還待進一步鑑定。

昨天發生意外的電梯是大同奧的斯電梯公司產品,公司公關李育惠說,中國附醫的二號電梯最近一次保養及例行性檢查是上月十九日,當時未發現異常,希望早點查明原因。

電梯協會有關人員說,電梯有安全煞車裝置,超過設定常速一點三或一點四倍就會啟動;電梯不可能像自由落體般掉下來,基本上是安全的。

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處使用管理科長紀英村說,這部電梯的公安申報合格,電梯需要每年安檢一次,並更換使用許可證,到明年二月都在有效期限內。

中華民國電梯協會台中辦事處代核組副組長林文集說,依規定,大樓電梯都需要每年安檢一次,並更換「建築物昇降設備使用許可證」,民眾可注意電梯按鈕上方的許可證有效期限是否過期,以及電梯操作注意事項,例如不要在電梯內跳動等。

林文集建議,一旦電梯故障,請按對講機、警鈴通知管理員,電梯內非密閉,不必驚慌,不要嘗試打開電梯內門、外門,以防墜落。

先看使用許可 維修員:搭電梯比走路安全

民眾如何確定搭乘的電梯是安全的?營建署建築管理組昨天表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看張貼在每一台電梯裡的使用許可證。

官員說,「昇降設備使用許可證」,就是電梯的身分證,電梯每年都必須接受安檢,通過後才能領取使用許可證;如果許可證逾期,就代表這部電梯可能沒有定期受檢、甚至未通過檢查,這種情形最好乾脆不要搭電梯,改走樓梯比較保險。

官員強調,如果安檢的有效日期已經過期,就代表這不是合格的安全電梯,民眾可以向地方建管處檢舉,地方政府除了可以勒令電梯停用外,還可以對負責人祭出罰則。

電 梯維修人員則說,事實上,「搭電梯可能比走路還要安全」,電梯安全規範經過不斷改進,有多道防護措施,例如電梯車廂有六條鋼纜支撐;一旦車廂下降速度明顯 增加時,會有安全裝置夾住軌道,減緩車廂下降速度;如果已接近建築物的最底部,底部也設有彈簧緩衝器,可減緩撞擊力。



(聯合報)
--
醫院電梯摔到貼地 21樓急墜B4

醫 院電梯像遊樂園的自由落體!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立夫大樓內2號病床電梯,8日下午5點15分左右,發生電梯從21樓墜至最底樓B4的意外,墜落高度超 過90公尺,所幸電梯有防墜落裝置,不過電梯內搭載21位才剛聽完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演講的醫師及六年級實習醫學生,分別受到挫傷、扭傷,2名主治 醫師右腳骨折。

中國附醫驚魂 2醫師骨折

「不要問我、不要問我」,一位腳扭傷的實習醫師驚魂未定的表示,自己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在電梯內歷經這場驚魂記的有21人,其中有18位男性,中國附醫主秘李正淳說,幸好都是「自己人」,沒有病患及家屬。

一 位腳一拐一拐的實習醫師說,「電梯到20樓就好像卡不住的感覺,開始往下掉,當時一陣驚叫,不知道誰大喊,大家都不要亂動!要鎮靜!」「電梯好像在9樓、 10樓又再停頓一下,到底什麼情形,真的不清楚,嚇都快嚇死了」;有實習醫師還苦中做樂地說,沒想到走樓梯真的有益健康。

卡不住直直掉 「差點嚇死」

右腳踝骨折的外傷科吳姓主治醫師昨天表示「不要問我,我要休息了」;另一位放射腫瘤科楊姓醫師則是右腿脛骨骨折。

為什麼骨折的兩人都是主治醫師,一位外科醫師表示,年齡與站的位置都是關鍵。

由 於立夫大樓的4部病床電梯,未出事的1、3、4號病床電梯載重限制是1150公斤、17人,一度讓外界認為載有21人出事的2號電梯恐有超載之嫌,但院方 解釋2號電梯是院內載重量最大的消防型電梯,載重限制是1600公斤、24人,並沒有超載情形。警方進一步了解,電梯上貼有「翔瑞電梯」標籤,平常則是大 同奧的斯電梯公司保養。

大同奧的斯電梯公司公關李育惠表示,該部電梯最近一次例行性保養是在8月19日,前一次保養則在8月6日,過去從未發生這種事,該公司技術人員還沒進行檢測,會配合檢察官調查原因。

中國附醫今年3月也曾發生停車塔二氧化碳外洩,7位保養人員及警衛吸入過量送急診的意外,昨天又發生這起意外,傷的全是中國附醫「自己人」。中國附醫主秘李正淳說,電梯及停車塔醫院都是外包給廠商維修,非中國附醫自己能掌控,接連發生意外,中國附醫實在很冤。

電梯3重保險 救了21條命

昨天有其他電梯業者指出,一般電梯都有3條鋼纜負重,還有3重防護裝置,以備不時之需。

電 梯業者說,載人的電梯都設有防墜偵測及強制停止裝置,就算是鋼纜斷裂,還有三重防護裝置。第一是當電梯運行速度異常時,安全迴路將會產生斷路,使牽引機停 止運轉,產生煞車動作;第二是在電梯仍無法停住時,調速機的鋼纜會停止而牽動,而電梯下方的安全鉗則會啟動,夾住軌道防止電梯向下墜落;第三則是在電梯無 法煞住及夾住時,最下方的緩衝彈簧(器)會減少衝力,保護電梯內的人。

這名業者說,他並非維修這部意外電梯的業者,但推斷是部分鋼纜斷裂,再加上第一及第二重防護失效,才會發生這起意外。

去年維修紀錄 很完美

台中地檢署檢察官蔣忠義昨晚前往意外現場,做出三點指示,包括封鎖現場、請中華民國電梯協會儘速鑑定,以及查扣維修紀錄表及廠商契約書進行調查。

由 於事涉公共安全,轄區台中市警二分局昨也派出鑑識人員前往現場採證,二分局長梁仁輝昨表示,警方已進行現場跡證的蒐集送驗;台中市政府都發處使管科長紀英 村則說,中國附醫每年11、12月都須委託內政部核准的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公司,向市府申報建築物公安檢查結果,檢查項目都合格。

電梯意外 保命之道

●趕快把每一層樓的按鍵都按下,讓電梯停下來。
●將背部和頭部緊貼電梯內牆,以避免因重心不穩而摔傷,並能運用電梯牆壁作為脊椎的防護。
●將膝蓋呈彎曲姿勢,借用膝蓋彎曲來承受重擊壓力,以減少骨折的危險。

(自由時報)
--
恐怖 電梯失速 10秒墜22樓 中國醫藥大學21醫師傷

驚 魂十秒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大樓昨驚傳電梯失速墜落意外,二十一名醫師搭乘的電梯自二十樓墜落至地下四樓(醫院無四樓,約一百二十公尺高),造成 兩名醫師腿部骨折,十九名醫師輕傷。一名受傷醫師表示,落地過程約十秒,感覺像搭乘「自由落體」遊具;院方表示,經初步調查排除纜繩斷裂造成,但確切原因 仍待進一步調查。

命懸一線
昨天傍晚五時許,中國附醫醫療大樓傳出「碰!」地一聲轟然巨響後,大樓隨即響起「各位同仁請注意,『啟 動紅色警戒333(註:大量傷患急救代稱)』,相關人員立即前往。」廣播,所有醫護人員忙著往急診室衝。有二十一名醫師(十八男、三女)聽完演講後,從二 十一樓搭乘該大樓二號病床專用電梯下樓,但電梯突從二十樓失速下墜,直落到該大樓底、地下四樓才停住,受困醫師透過電梯內的求救鈴求救。

「腳幾乎要騰空」
中 市消防局獲報趕抵現場時,電梯維修人員已將電梯門打開,受困醫生驚魂未定坐在電梯廂內地板上,消防人員逐一將他們救出。該院急重症外傷加護病房主任吳汐淇 左腿骨折、放射科醫師楊仕哲左腿脫臼,另一名兒科醫師薛凱中則是腿部腫脹,他們三人站在電梯最內側,電梯停下時,他們身後的電梯玻璃牆面破裂,碎片還掉在 他們頭上。其餘十九名醫師受輕微頓、挫傷。
據當時在電梯內醫師表示,電梯門關上後,一開始速度正常,「但約到二十樓時,感覺頭重腳輕,腳幾乎要騰 空離開地面。」電梯突然失速下墜,大家嚇到腦袋一片空白,中間一度感覺電梯「咚」地一聲突然停住,但隨即又往下墜,直掉到底才停住,電梯內的女醫師都嚇哭 了。過程中,有醫師趕緊按下電梯內每一層樓按鍵,希望讓電梯停住,但都無效。
中國附醫主任秘書李正淳表示,該院電梯委由大同奧的斯電梯公司保養維 修,每月定期保養兩次,最近兩次的維修日期是上月六日及上月十九日;該電梯限乘人數為二十四人,並無超載情況。檢警昨晚到場會勘。大同奧的斯發言人李育惠 說,電梯廂損壞狀況輕微,研判電梯鋼索應未斷裂,電梯安全裝置的安全夾也有啟動,目前還無法了解故障原因。消防局勤務中心人員也表示,該局初步調查排除電 梯是因纜繩斷裂失速墜落,電梯若因纜繩斷裂,傷亡情況將不堪想像。

事前已二度失速
此意外傳開後,有醫師私下表示這部電梯昨天共發生三次失速,但前兩次中途均停下並恢復正常,因此未向院方反映。意外發生約半小時後,該大樓響起「紅色警戒333狀況解除!」廣播,結束這場驚魂記。

電梯失速自救之道
.抱腿蹲下、身體向前微傾,降低衝擊力道
.趕緊拿隨身物品如包包保護頭部
.電梯停止墜落,但無法確定卡在半空中或著地前,千萬勿過度搖晃,以免電梯繼續下墜
.電梯停止墜落後需保持冷靜,並撥打手機對外求救



安全夾啟動 救21命

有驚無險
國立大里高中物理老師陳仲閔指出,電梯從二十樓失速墜落到地下四樓,大概只要四秒時間就會落地,而且在重力加速度產生的巨大撞擊力,電梯內的人或任何物品大概都會粉碎難存;但昨這起意外,電梯內二十一人幸僅兩人骨折、十九人輕傷,研判當時電梯的煞車系統應有發生作用。

下墜速度為正常六倍
以該電梯在十秒鐘約下降一百二十公尺計算,時速四十三點二公里。一般電梯的速度約為時速七點二公里;失速電梯下墜速度約為正常速度的六倍。
一不願具名電梯業者表示,此案若電梯纜繩未斷裂,原因「可能是電梯電腦控制系統異常、煞車系統失靈或超載造成。」大同奧的斯公關發言人李育惠說,鋼索有無斷裂,須打開電梯廂頂才能百分百確認。
昨這起意外幸未造成嚴重傷亡,除研判纜繩未斷外,另一重要原因是該電梯箱外裝置有安全夾,一旦電梯廂失去平衡穩定,安全夾即會啟動夾住軌道,緩阻下墜之勢。這部電梯失速原因,還要深入調查。

(蘋果日報)
--
大學報到率未達5成 減招

台灣的大學太多、學生卻一年比一年少,供過於求,造成七分就能上大學的窘境。教育部決定以政策引導大學加速轉型,年底前修正大學招生總量相關規定,增列報 到率未達一定標準(初步認定是五成),降低該校隔年招生名額。且今年報到率太低校系,明年可能就要減少招生名額。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訪視教育部,非常關切高中生、大學生素質問題,希望教育部提出對策。劉兆玄表示,人才是台灣最重要的資源,目前大學的量已夠、但質不足,教育部應該設法改進。

教育部長鄭瑞城在簡報資料中指出,研議要求各大學訂定入學及畢業門檻、學生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等指標,自我教學評鑑與學習評量機制成效也同時納入大學校院評鑑。

為促使大學加速轉型,教育部決定,違反相關法令或評鑑成績不佳系所,酌予減招或停招,以逐步進行淘汰。另將在年底前完成修正大學招生總量辦法,報到率未達一定標準系所,隔年就要減少招生名額。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如某個系學生註冊報到率不到五成,代表辦學績效未獲社會大眾認同,學校應考量該系是否有必要繼續存在。教育部研擬修改大學招生總量辦法,今年報到率太低校系,明年可能就要減少招生名額。

教育部還研議提供適當誘因,協助招不到學生的大學轉型為展演中心、社福或養護機構可能性。教育部研訂「學校財團法人轉型為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財團法人作業要點」,引導後段班大學轉型為社教機構,達到社會資源有效利用。

部份後段班大學希望政府開放大陸生來台,讓他們有重生的機會。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說,預計明年寒假起,陸生來台時間由四個月延長為一年。未來也將限定名額,開放陸生來台修學位。

至於採認大陸學歷問題,呂木琳指出,教育部小組正進行相關議題研究,預計明年一、二月間提出具體規劃,到時可確定台灣要承認大陸哪些大陸大學的學歷。

大學減招轉型 私立大學反彈:要掐死我們嗎

教育部研議,學生報到率太低校系給予減招處分。一些私立大學後大表不滿的說「乾脆直接把我們掐死算了」。私立大學期望,教育部應以和煦、溫暖方式處理教育問題,不要動不動就揮大刀砍他們。

教育部提出「報到率低就減招」政策,對私立大學造成重大衝擊,尤其是後段班學校,原本就不容易招到學生,還要面臨減招,簡直「死得更快」。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感覺上教育部是要一些私立大學「趕快退一退」,但這樣對台灣高教育發展是好的嗎?教育部如能調整心態,和大學之間是伙伴、不是上對下關係,明天會更有希望。

李天任說,一些大學校系招不到學生,可能是辦學不好,也可能是學生來源愈來愈少。如果某系通過教育部評鑑,但因人口變化而招不到學生,責任不在系本身,而在大環境因素。

李天任指出,現在教育部已對大學進行評鑑,招生市場自然會反映出來,沒必要再祭出「報到率低就減招」政策。

李天任說,英國現在有八萬名中國大陸學生,台灣和中國大陸語言、文化上相近,更有條件吸引大陸生前來。他前幾天才參加在廈門大學舉行的兩岸大學校長論壇,跟大陸學界人士交換意見發現,大陸學生將會是台灣私立大學重生重要關鍵。

興國管理學院校長黃俊杰指出,「報到率低就減招」對大學是懲罰,尤其對新興大學更不公平。教育部應輔導大學建立自己特色,不要動不動就以減招威脅。

真理大學主祕郭崇仁說,教育部這項政策一定會讓私立大學緊張。真理大學今年考試分發報到率高達八成七,目前還不會受到威脅。但長遠來看,少子化問題會愈來愈嚴重,總會有一、兩個系招生不易,如果教育部又祭出減招處分,情況會更糟。

(中國時報)
--
減招門檻 報到率擬設50%

為了替大學生素質把關,教育部昨天指出,擬將大學系所新生報到率列入總量規範,如低於50%,第二年就要減招,最快明年9月就要實施,但報到的比率標準是否是50%,還要再跟大學溝通討論。

此外,教育部希望大學訂定全校畢業門檻,確保畢業生品質,教育部會將大學畢業門檻列入大學評鑑,最快下一輪大學評鑑,也就是民國99年開始實施。

對於系所報到率低要減招一事,興國管理學院認為,這好像是一種懲罰,教育部應輔導學校轉型,並從長計議;真理大學表示,因為少子化,私校一定會受影響,教育部這種作法,私校會緊張,明年該校有1、2個系就會受影響。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認為,報到率低不是學校的錯,而是人口問題,因為少子化是趨勢,教育部應該用溫和的方式,不要祭出行政處分,因為這根本是要用加工的方式讓學校倒。

為改善低分進大學現象,教育部昨天向行政院報告「提升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素質計畫」,包括修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標準、訂定大學入學、畢業門檻,協助部分大學轉型,報到率過低的大學系所隔年減招等計畫,教育部表示1個月內將研議出具體草案。

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由於大學自治,目前除了教學評鑑,教部開放各大學自主整併系所,但如果一個系所報到率低於5成,表示社會不認可,就要納入總量規範,下年度就要減招,最快明年9月實施。

教育部也將修訂「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條文,改為規定高中肄業生須修畢基礎學科、及具備一定學分數才可報考大學,確保學生具備就讀大學的基本能力。

此外,教育部也將擬定辦學績效不佳的私立大學轉型機制,提供適當誘因,在政策上鬆綁,協助大學轉型為展演中心、中途之家、社服或養護機構等,配合社會需求有效利用資源。

(聯合報)
--
大學系所報到率不到50% 減招

高教司長:應考慮存廢、整併或轉型

面 對大學招生供過於求的狀況,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將修改大學招生總量相關規定,原則上如果報到率低於五成的系所,該系所應考慮存廢、整併或轉型,教 育部也會要求隔年減招,逐步淘汰經營績效欠佳的系所。教育部昨天向劉兆玄院長報告了「提升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素質計畫」。何卓飛指出,基於大學自治,教 育部開放各大學自主整併系所,但如果一個系所報到率低於五成,就要考慮是否獲得社會的認可?

此外,教育部也與高教評鑑中心討論,研擬把大學是否設立畢業門檻、入學門檻、學生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等指標的訂定,納入民國九十九年之後的大學評鑑。

不過,立德大學、致遠管理學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等缺額較多的學校,均表示教育部應該採取鼓勵及輔導方式,協助學校建立特色,不應該有太多的行政干預。

私校:形同懲罰 對新設立大學不公

有私校形容,教育部若要把「報到率」作為核定大學招生名額的依據,對新設立的大學不公平,等於抹殺學校的努力,形同懲罰,況且,即使是7-11都虧損了十多年才有盈餘,教育部應該給予私校更大的發展空間。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則強調,目前已有大學評鑑,不明白為何要再以報到率做為減招手段?而且,如果教育部和大學是夥伴關係,教育部應該採取「和煦與溫暖」的方式,不應該把少子化的人口結構改變,都當成是大學辦學績效不佳。

(自由時報)
--
劉揆:辦高中會考 教部還要喬

為管控高中畢業生素質,行政院長劉兆玄主張開辦高中會考。教育部表示,正研議舉行高中會考的可行性,如果確定要辦,未來高中生通過會考始可拿到畢業證書;若沒過,除了不能畢業,也不能申請進大學。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表示,若辦高中會考,將跟大學學測或指考結合。

劉兆玄最近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應該辦高中會考,以管控高中生素質。他認為,今年七分就能進大學,問題在於,為何一個學生高中讀了三年,卻只能考七分?

劉兆玄昨天訪視教育部,再度提出此一主張,並指示教育部應訂定高中畢業門檻,可考慮以會考方式進行。他認為,今年七分進大學的學生來自私立高職,高職生跨考大學指考問題,也應建立一個機制來解決。

教育部對是否辦高中會考進行過研究,初步認為,辦會考有太多問題,不容易做。但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表示,會繼續研議辦會考的可行性,目前尚無定論。

若辦會考 與學測或指考結合

呂木琳表示,如果要辦高中會考,教育部希望不是辦新的考試,而是將會考跟大學學測或指考結合,以免增加學生太多壓力。

但化又說,會考是要檢測高中生是否達到畢業程度,應該考過去三年所學、且不能太難;但學測只考高一、高二內容,兩者結合有困難。另外,大學指考雖然是考高中三年所學,但題目通常比較難,要和會考結合,要考慮的問題更多。

考期難訂 考題不好出

教育部研究高中會考可行性,曾徵詢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意見。大考中心副主任沈青嵩表示,會考只是高中畢業生門檻,不能考太難;但學測是甄選入大學的依據,要有一定鑑別度。如果高中會考和大學學測結合,勢必減少大學學測鑑別度,不太可行。

沈青嵩說,英國有高中會考,但考試科目多達十科以上,除了學科,還考聽力、工藝等術科。台灣的高中會考如果只考學科,勢必引來不重術科的批評,其中如何取得平衡,不易拿捏。
--
針對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主張,用「會考」把關來救高中生的素質,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表示,高中生的能力是就讀大學的判斷指標,他樂意配合此一中央的政策,他認為,各高中學校自己對學生學科能力的品質管控及會考制度的雙軌並行,將可避免極低分學生進大學的情況。

吳清山指出,高中生的學科能力夠,對進到大學後念書才能得心應手,畢竟,大學是高深學術研究工作的準備階段,因此,台北市教育局對用「會考」模式,來管控 高中生的學科能力品質早有構想,未來北市將成立研議小組,希望今年研議、明年公布作法、後年能付諸實施,讓學生有個心理準備。

吳清山表示,會考問題的研議,包括會考的目標(不通過如何處理)、科目(國、英、數)、會考標準、會考方式(筆或口試)、學生的那一年級實施(高二下或高三上),會考結果是否做為畢業門檻?牽涉高級中學法,這得修法,會考能力弱的科目實施補救教學是絕對必要的。

學測、指考加會考 有完沒完

馬英九政府五二○上台後,常沒能力解決舊問題,還製造一大堆新問題。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辦高中會考管控高中畢業生素質,就是「自找麻煩」,沒事找事做。

劉兆玄最近至少三次提及應該辦高中會考,對教育部造成強大壓力。教育部初步研究後認為「不可行」,但又不敢直接跟上級說,只好繼續找人進行「可行性研究」,簡直浪費國家資源。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後,高三生壓力不減反增,一整年要參加學測、甄選、指考、分發,忙得不可開交。各項升學事務日期都卡得緊緊的,幾乎動彈不得。

劉兆玄當過清大及東吳大學校長,對教育事務一向有高度興趣,絕對不是「教育門外漢」。但他主張應該開辦高中會考,讓許多人訝異,難以理解他的思維。

現在高三生每年一月底、二月初要考學測,七月一日到三日要考指考,半年內面對兩次重大升學考試,壓力大的不得了。為減輕學生壓力,教育部這幾年不斷要求大學校系,考試分發招生時不要同時採計學測及指考成績。

教育部想破頭要降低學生升學壓力猶不可得,劉兆玄又「天外飛來一筆」,主張辦理高中會考,一旦真的執行,可能將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勢必引來極大反彈。

假使教育部排除萬難決定辦高中會考,要在什麼時間考呢?高中會考是檢測學生三年學習成就。也就是,若高中會考是個新考試,只能在下學期結束的六月以後考。但七月一日到三日要考指考,如果接近的時間內又有會考,學生能接受嗎?

會考若是跟大學學測或指考合併考,就不會增加考生太多壓力。但學測只考高二以前課程內容、指考題目又是具高鑑別度,跟會考畢業門檻目標完全不同,合併也有困難。

據了解,教育部昨天在業務簡報中,已向劉兆玄提及高中會考可能遇到的問題,但劉不置可否。教育部明知高中會考其實不太可行,只得繼續進行「可行性研究」。

(中國時報)
--
高中畢業門檻 教部擬辦會考

7分可上大學引起行政院長劉兆玄關切,他昨天上午訪視教育部表示,為提升高中生素質,建議可以辦「會考」或其他方式,作為高中生畢業門檻。

此外,劉兆玄得知今年大學最低分的7.69分考生是一名私立高職學生,他也要求教育部,要檢討目前高職生跨考大考的問題,是否要建立相關機制。

劉兆玄上任後各部會訪視,第一站聽取教育部的施政藍圖及提升教育品質簡報,他很滿意教育部的規畫,但提醒教育部在推動時要特別注意「時效」和「執行力」。

特別是人民關注的事有時效上的需求,教育部要在適當時間能做出好的回應,且更要有執行力,教育才會有耳目一新的展現。

劉兆玄也指示教育要重視「核心價值」,他表示「閱讀」、「品格」和「公民」普世價值要在國民教育深耕,希望「台灣不要成為K書人口最多,但讀書人口最少國家」。

對於7分進大學,劉兆玄認為,真正問題是為什麼高中畢業後素質無法達到期望的目標,為確保高中畢業生的基本品質,要求教育部研究提高高中生畢業門檻,看要用「會考」或其他形式。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指出,到底要不要會考,教育部不排除任何可能,將以專案方式討論,這兩天就會提出研議的時程表。

他表示,部分人士認為現行學測可代替會考,為不增加學生負擔,教育部初步希望將學測、指考等現行考試併一併、做一些修正。

他表示,教育部曾和大考中心研究,但學測只考高一、高二上課內容,會考應是高中三年都要考,兩者性質不一樣;而指考則有鑑別度、具篩選作用,與會考的功能也不太一樣。

呂木琳說,部分歐洲國家採會考制度,例如奧地利,如果會考沒過,不能畢業,也不能申請大學。

(聯合報)
--
搶救高中生素質 劉揆:辦高中會考 當畢業門檻

低分上大學引發外界質疑台灣的中學生素質,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前往教育部視察時裁示,希望教育部能夠設立高中畢業門檻制度,考慮採取「會考」或其他形式檢測。由於今年七點六九分上大學是名私立高職生,劉兆玄認為有必要設立高職生跨考大學指考的機制。

高中生多跳腳:考試太多了

「還考得不夠嗎?」一聽說高中畢業前可能辦會考,家長們如此反應。多數高中生得知後跳腳,表示現有考試已經太多了,不想再來個會考。有家長質問,要畢業了再辦會考,考了要做什麼?來得及補救嗎?也有家長認為,若要辦會考,應從國小、國中、高中系統性規劃才能見成效。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也認為,高三辦會考並不能解決平時成績落後的問題,應從學生進入高中職開始,就進行每個年級的追蹤、診斷,在學習歷程即時補救。

高雄市心家長協會理事長林雲蘭說,學生考七點六九分,問題不在學生,而是學校怎麼教的?她表示,學生高中成績不理想,很可能在小學、國中就被忽略,等到他完成了十二年的學業,學習態度及程度都已定形,再以會考論斷他是否有資格畢業,反可能使學生感到重大挫敗。

林雲蘭反問,若還需要會考檢測學生學習能力,那平日的小考、月考、期末考、模擬考,到底在考什麼?學校老師到底只是把考試分數當作登錄成績的工具,還是作為改善教學及補救教學的依據?會考成績要拿來做什麼?誰來補救?

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理事長王淑專主張,學測、指考、會考三選二,建議廢掉指考,改以會考取代,且比照歐美,學生可以會考成績申請大學。

強調「有條件接受會考」的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政府要把關高中生素質的用心值得肯定,且從小學、國中、高中都應辦會考,但指考或學測應整併,或將其中一項轉型為會考,且不能額外向家長收費。

若會考 與學測指考擇一併考

教育部政務次長呂木琳強調說,曾和大考中心討論是否可將大學學測、高中畢業會考合併舉辦?但大考中心認為,會考是基本門檻,難度較低,大學學測是升學考試,兩者性質不同,合併會影響鑑別度,可行性須再研究。

呂木琳說,為避免增加高中生的負擔,若真的舉辦會考,將和現有大學學測或指考擇一合併,若高中生沒通過會考,就無法取得畢業證書,也不能申請大學,至於具體規劃將會再研擬,並交由升學審議制度委員會討論。

大 考中心副主任沈青嵩分析,高中會考通常在英語系國家最多,中國也有會考制度。若以英國為例,考科在十科以上,除了學科筆試,還包括聽力、工藝實作、術科。 沈青嵩強調,台灣會考若只考筆試,恐會被質疑太偏重智育發展。如果教育部確定要推動會考,大考中心樂意配合。大學招聯會執秘蔣丙煌也認為可行,並指出若多 了一道篩檢關卡,應可預防低分上大學。

校長異見:落實學分制或恢復留級

為提高大學生素質,劉揆建議高中畢業生考會考,受訪高中校長多數表態反對。校長們建議主管教育機關督導各校落實平時的教學評量與學年學分制,或恢復留級制。

國 立卓蘭高中校長黃國軒說,目前高中沒畢業就能考大學了,再辦會考是勞民傷財、欺騙社會,也毫無成效。黃國軒說,十年前教育部將留級制改為學年學分制,即仿 照大學重修制,但高中生週一到週五天天滿堂,沒時間重修,多數老師幾乎都讓學生通過,最簡單作法,就是改回留級制度,且只核定大學總招生名額的七十%,問 題自然能解決。

花蓮高中校長葉日陞說,評量與補救教學,是學習過程中各校就該自己做的;再者,各校為拚升學率,自然會拉拔學生,等學生都要畢業了才辦會考,太慢了,各校應落實平時的教學評量與學年學分制。

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說,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二條明定,只要修滿規定年限,持有修業證明者,因故未能畢業也可在當年度報考大學,「開了後門的結果只要曠課不超過三分之一,考試不及格、未取得畢業證書,也能報考大學」。

吳清鏞另說,今年七點六九分上大學的考生,若在第一類組,已贏過三千名學生,反觀去年十八分上大學的考生,若在第一類組,則是全國倒數第十名,反映出大學指考每年難易度落差很大,這是問題根本,若辦會考,標準要訂在那裡?

台北市立成淵高中校長趙雅鈴表示,大學院校科系設入學門檻才是根本,指考本身也是一種篩選機制,推動大會考的可行性,要視社會大眾的觀感與意見而定。

認同會考制的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說,北市已在評估辦理「高中生基本學力測驗」,若在二下或三上實施,學生畢業前尚有補救教學的機會,但他也說,會考只是方式之一,若事涉學生能不能畢業、申請或報考大學等權益,宜慎重其事。

對 於高職生跨考大學要設機制篩選,全國教師會前高中職委員會主委黃耀南質疑說,高職生許多來自社經地位較差的家庭,學習資源較不足、學的東西又不一樣,「要 如何訂門檻?」黃耀南痛批,這種思維反映了活在頂端的執政者,卻隨意決定弱勢族群的命運,不提供足夠教學資源,只想篩選學生。

黃耀南說,目前高中、高職的升學管道不對等,高中畢業生拿學測成績就可以申請進入科技大學,為何高職生不能拿統測成績申請進入大學?

(自由時報)
--
會考 高中畢業擬設門檻 避免7分可上大學 劉揆指示教育部研究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指示教育部應研究以設立高中畢業會考等方式,加強畢業門檻,有效把關學生素質,不能重演今年七點六九分就可上大學事件,各大學也須訂定入學及畢業門檻。教部另規劃,若後段大學系所報到率未達五成,最快可望自明年起減招,違法或評鑑未過者,最嚴重可停招。

素質把關
劉 揆昨到教育部聽取施政藍圖簡報,及要求研究加強高中畢業門檻。教育部政務次長呂木琳說,教育部曾討論畢業會考與現行大學學測或指考結合的可能性,傾向不再 增加考試,但學測、指考是大學入學的升學依據,與會考僅當成畢業門檻的性質不一,今早將再開會討論,本周內報告何時可研究完成;屆時若實施會考,高中生未 通過就不能畢業。

家長學生怨考試太多
大考中心副主任沈青嵩說,教育部曾私下詢問該中心是否研究學測結合會考,但結合後恐降低學測 鑑別度。他以英國為例指出,英國中學畢業會考至少十科,還包括聽力、術科測驗等,通過者才能拿到畢業證書,否則該年無法上大學;若教育部要求,大考中心可 協助設計會考,不一定只考筆試。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指出,畢業會考是提升學生素質的猛藥,但大家聞考色變,教育部應界定會考性質、功能,讓各區、各校依不同性質試辦。
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強調,家長只會同意讓學測轉型為會考,不能再加考試,因現有考試已太多。北市成功高中國文老師李繼宗也認為,應把學測當成會考辦理。
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說,北市原擬後年實施高中生基本能力測驗,若教育部將推會考,北市會配合改辦。北市師大附中蕭姓學生則抱怨:「兩次基測還有學測和指考,再來一個會考有什麼意義?不想讀書的人,考再多還是不讀啦!」

報到未過半迫減名額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昨也指出,年底前將修正大學招生總量規定,首度規劃增列若報到率未達五成,擬降低該系所招生名額,若違法或未通過大學評鑑的系所,最重可停招。
大學新生正陸續註冊,約月底可知最後報到率。今年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缺額率最高、近九成二的興國管理學院校長黃俊杰說,應以鼓勵或輔導方式協助新設大學找到特色,而非用減招來懲罰。

學生素質提升規劃
高中部分:
.修正成績考查辦法,落實日常考查;核心科目學分過半及格才畢業
.提高甄選、申請入學名額;基測英數成績低落者,入學前須上完銜接課程
.擬設高中畢業會考,與大學學測或指考結合,未通過者不能畢業
.落實學習弱勢者輔導及補救教學
大學部分:
.修正招生總量規定,增列報到率未達一定標準(初步規劃50%)、違法或評鑑未通過系所,擬減招或停招
.建立學習不佳者預警輔導追蹤機制、畢業生資料庫及流向追蹤
.落實評鑑及輔導退場私校轉型機制
.各校訂定入學及畢業門檻

(蘋果日報)
--
3成2企業拒用「後段班」畢業生

今年大學聯招錄取率逾九成,總分七.六九分就有學校念,迫使更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指出,六成四企業面試新鮮人時,因畢業學校 的錄取成績低而降低進用意願,五成二為此調高應徵門檻,五成八下調起薪,近三成下調幅度高達九%,甚至有三成二拒用近年才升格為大學或學院學校的畢業生。

大學錄取率年年創新高,今年更高達九七.一%,同時締造最低錄取分數七.六九分的驚人紀錄,大學生素質也飽受質疑。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四○五家企業發 現,六四%面試新人時,因求職者畢業學校不佳而降低進用意願,多半擔心學生素質差(八九.二六%)、自我管力能力不足(四二.一五%)、學校教學品質不好 (三七.六%)。

近年大學生暴增,和許多技職體系學校升格為大專院校有明顯關係,三一.八五%受訪企業坦言,會直接拒用近年升格為大學、學院學校的畢業生,大型知名企業尤其排斥。

學歷膨脹、文憑貶值,深深影響企業主的人資政策。該調查顯示,近五年來高達五二.一%企業為此調高應徵門檻,提高的項目有「相關職場經歷」(六九%)、 「畢業科系與職務關聯性」(六○%),以及「面試關卡」(四六.四五%)。此外,五七.七八%受訪者確定下調大學畢業生起薪,整體平均下調七%,更有二 九%企業主下調九%以上。

難道所謂「後段班」學生求職時便永無翻身之日?受訪企業建議,求職者應積極培養第二專長,如考取相關證照(七九.五1%)、修輔系或雙學位(四○.九 九%)、再進修取得其它學歷(三二%),亦可透過社團與打工經驗加強經歷(二七%),也有受訪者提出的建議是「直接重考」(一七.五三%)。

針對學歷大貶值現象,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認為,學校與企業應多方尋求產學合作機會,幫助學生培養一技之長。晶華酒店人力資源副總李靖文強調自己 挑選新人優先考量「有無相關經驗」、「語言能力」;相關社團與打工經驗、並努力進修外文或其他專業仍可彌補學歷上的缺憾。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 四搶一

高學歷的人工作也很難找!根據勞委會公立就業服務系統最新統計顯示,向公立就服機構登記求職的大學學歷以上人數逐年增加,但到今年七月為止,高學歷求職者平均每人只能分到○.二五個大學學歷以上職缺,比國小學歷以下者還少,是所有學歷者最低,也是近五年最低數字。

根據職訓局資料,截至今年七月底,大學以上學歷者透過各地就業服務站及全國就業e網登記求職者將近十四萬人,但限定大學學歷以上職缺卻只有約三萬五千人,顯示在公立就服機構中,四個大學學歷以上者只能搶一個高學歷職缺,比起國小學歷以下約兩個人搶一個職缺還難。

根據資料,求供比中最高的是高中學歷,平均一個人有兩個工作機會,高職、專科與國中學歷,平均每人也有○.八個職缺,連國小以下也有○.四七個,而大學學歷以上的求供比○.二五不但是全部學歷中最低,也是自九十二年來最低的數字。

職訓局就業輔導組組長賴樹立表示,因為以往專科以上的求職輔導是由青輔會辦理,但近年來業務轉往勞委會,再加上「全國就業e網」網站成立,吸引更多高學歷者上網登錄履歷,才會發現求過於供的狀況。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認為,不論應徵何種工作,關鍵就是要透過履歷,把學經歷、人格特質與工作產生連結,才能夠說服老闆。高學歷者就算願意降價以求,但學歷「超標」、相關性又不高,落榜的機率當然很高。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認為,若高階職缺數降低,高學歷者轉而尋求較低階工作對整體國家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求職者摸不清楚職涯方向,「降格以求」也不見得能找到工作。

吳睿穎指出,很多藍領工作也是要找符合職業形象的人,對一些制式工作來說,業者如果遇上高學歷者應徵,可能會認為他們「吃不了苦」、「很快就會離職」,而寧願去錄取一些只有低學歷的人。

北基宜花金馬區就業輔導中心曾有一位商業設計研究所的碩士,畢業後四處丟履歷都碰壁,後來他竟然發現,把碩士頭銜拿掉,反而還能得到比較多的面試機會,讓他頗感無奈。

(中國時報)
--
後段班大學學歷 求職被嫌棄

1111人力銀行昨天發布最新調查,6成4受訪企業表示,在面試新鮮人時,會因畢業學校錄取分數過低而降低錄用意願,可見「學歷膨脹、文憑貶值」,現在企業主雇用新鮮人不但看學歷、還要看畢業學校!

大 學錄取率節節高升,大學生滿街跑,今年大學錄取率高達97.1%,更顯得大學學歷不如過去。1111人力銀行在8月21至9月4日訪問405家企業中高階 主管,發現「後段班」大專院校學歷,竟然被不少企業主嫌棄,超過半數者會因為社會新鮮人的畢業學校不佳,降低進用該名社會新鮮人的意願。

(聯合報)
--
大學畢業生 起薪比5年前低7% 文憑貶值 5成企業提高求職門檻

隨 大學錄取分數屢創新低,大學文憑也越來越不值錢!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五成二的受訪企業因應學歷泛濫調高新鮮人應徵門檻,另有五成八受訪企業下調大學畢業 生起薪,與五年前薪資水準相較平均降幅達百分之七。人力業者分析,大學學歷貶值,加上新鮮人「降價求售」的狀況普遍,導致新鮮人起薪下降情況嚴重。

職場調查
為 了解七分上大學等「高學歷、低素質」現象對企業人力資源政策影響,1111人力銀行上月底到本月初,針對四百多名人資主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除有下調大 學畢業生起薪的現象外,企業也調高新鮮人應徵門檻,包括加強要求工作經驗、畢業科系,及提高面試難度。另有三成二企業拒用近年升格為大學或學院的畢業生, 四成七的企業更直接拒絕媒體報導的後段班學校畢業生,主因是擔心這些人素質差、自我管理能力不佳等。

考證照增加競爭力
人力業者調查結果昨在《蘋果》搶先報(http://1-apple.com.tw/latest_news)中也引起網友共鳴,網友「包青天」說如不關掉一些學店重建國人對教育品質的信心,很快連台大等畢業生也沒人要用。
外商網路行銷公司行銷主管曾小姐說,現在新鮮人起薪與過去幾年相比增加不多,若考量通貨膨脹,等於變相降價。
今年二十五歲的Anny畢業於開南大學觀光系,投入職場後,常因為學歷受刁難,還有主考官看到她的學歷,直接就說:「這是什麼學校?」目前從事兼職工作的她正努力準備美容師執照與高級日文檢定考試,她說:「希望可為未來就業路增加競爭力。」

新鮮人「降價求售」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指出,這項調查顯示近年大學學歷貶值情況嚴重,加上新鮮人「降價求售」情況普遍,有些新鮮人甚至「試用期免費」也要進企業搶工作,導致起薪下降更為嚴重。他建議新鮮人,若未就讀明星學校,在校期間應加強語言能力及考取證照,為自己加分。

(蘋果日報)
--
LHC明啟動 撞出黑洞吞地球?

歐洲中部夏令時間(CEST)九月十日上午九點(台灣時間十日凌晨三點),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部機器──位於瑞士與法國邊界地下深處的「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將正式啟用,射出第一道逼近光速的質子束。

對全世界的物理學家而言,LHC將開展出無比豐碩的探索之旅,希格斯玻色子、超對稱性、暗物質、多維度空間……許多自然界最重要的奧祕都可能從此撥雲見日。

科技新挑戰 探索自然界奧秘

然而在某些人看來,LHC卻可能是世界毀滅的起點、宇宙末日的開端。隨著啟用日期逐漸逼近,這股集體歇斯底里也有蔓延之勢,頂尖的物理學家收到死亡威脅信函,電話與電子郵件也湧進負責LHC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有人苦苦哀求,有人嚴厲警告。

CERN公關部門主任吉利斯表示,曾有一位媽媽打電話來哭哭啼啼:「我真的很擔心,請你跟我保證,我的孩子不會有危險。」為了化解各界的疑慮,CERN幾 位成員錄了一段自編的饒舌歌,送上 YouTube(http://tw.youtube.com/watch?v=T3iryBLZCOQ),載歌載舞,希望民眾放輕鬆一點,他們可不是什 麼瘋狂科學家。

微型黑洞 有人擔心世界末日

以德國生物化學家羅斯勒(Otto Rossler)為首的一個團體,憂心之餘進而採取法律行動,在八月廿六日向歐洲人權法庭提起訴訟,聲稱LHC的質子對撞實驗後果難料,可能會在加速器中 產生「微型黑洞」(MBH)或者「玻色新星」(Bosenova)。人類必須在釀成浩劫之前懸崖勒馬,不能讓CERN一意孤行。

依照羅斯勒等人的想像,微型黑洞的後果尤其可怕,一旦產生,災難科幻電影的場面將會在地球真實上演:黑洞開始吞噬周遭物質,地震接二連三,地殼出現裂縫,岩漿泉湧而出,海水沸騰汽化……最後整個地球消失在這個連光線都逃不出去的黑洞之中。

學者研究 轟擊不會造成毀滅

其實這種「LHC末日論」並不新鮮,從一九九四年計畫發軔以來就如影隨形。CERN眼見各方論調越來越天馬行空,於是在二○○三年委託獨立學者進行研究, 證明相關說法的荒誕無稽。今年LHC正式啟用之前,CERN再度委託五位學者,對二○○三年報告進行檢討與更新,希望徹底廓清公眾的疑慮。

這份最新報告(http://www.iop.org/EJ /abstract/0954-3899/35/11/115004/)指出,地球與其他天體亙古以來不斷遭受宇宙線(cosmic ray)的轟擊,其能量經常高於LHC的質子束,事實上大自然每秒鐘約進行三十兆次LHC實驗,但是天文學家從來沒有觀測到天體在宇宙線轟擊之下毀滅。最 有可能因此產生微型黑洞的高密度天體如中子星與白矮星,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類黑洞曾對它們構成威脅。

網路直播 射出第一道質子束

退一萬步而言,就算LHC真的克服各種物理定律的壁壘,讓兩顆質子以相當於兩隻蚊子相撞的能量撞出微型黑洞,它們也會因為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效應而在剎那間消失;就算它們鬼使神差地穩定下來,天體觀測的證據也顯示,它們再過幾十億年也不會有任何動靜。

因此除非LHC末日論者是愛因斯坦再世,有能耐一一推翻正統物理學的論述,否則我們還是大可以放下心來,在九月十日當天透過網路現場直播 (http://webcast.cern.ch),好好欣賞這場科學界的曠世偉業,為參與計畫的全球八十五國、一萬多位科學家與工程師喝采加油。

物理團隊參與 我科技國際發光 全球12網格 台灣亞洲唯一

「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 llider,LHC)十日正式運轉,全球科學界矚目。國立中央大學團隊領導者物理系教授張元翰已抵達日內瓦,他在行前接受本報訪問指出,大強子計畫對台 灣科技發展來說,不論人才培訓、技術、國際聲譽,都是一大躍進。

張元翰率領的中大物理團隊於民國八十四年因建立Preshower矽晶片技術,和LHC緊密合作,民國八十七年加入團隊,與台大共同負責CMS(緊湊緲子 螺管探測器),中研院則負責ATLAS(超導環場探測器),兩者為LHC四個探測器中,初期最重要的通用型探測器。

中大團隊博士學位以上,共有十一人參與實驗,其中專案人員葛道寧常駐實驗地瑞士日內瓦八年,張元翰則兼顧教學和研究,往來奔波台、瑞兩地。

張元翰說,大強子計畫龐大,短期難見具體成果,反倒是LHC後端用來儲存、分析粒子碰撞事件的「網格中心」,目前全球僅十二個計算網格中心,台灣便是其中一個、亞洲唯一,已大幅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

他解釋,網格由全球研究機構裡,超過一萬台電腦組成,藉由資訊分享,截長補短,加速分析速度,已證明有用。他另研判網格極可能促成新世代資訊改革,取代現有單機網路資訊處理。

我國另一個參與LHC相關元件製造的中央研究院也將在十日後,加入相關研究。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李世昌指出,該所與中山科學院共同參與LHC四大偵測器之 一的ATLAS(超導環場探測器)中的光電通訊系統製作,這個系統負責輸出探測器內的實驗數據,也負責輸入實驗操作指令。

此外,由台大培養出來年僅廿八歲的物理高手陳凱風也於今年二月底派駐瑞士日內瓦,積極參與「大強子對撞機」CMS實驗的台大團隊,與世界二千位頂尖高能物學家合作又競賽,可望進一步發現真正的新粒子。他日前在日本KEK高能實驗室完成發現新粒子徵兆。

陳凱風曾表示,將再推進實驗檢驗並配合理論研究,以確認是否為真正的新強作用粒子(強子)。

李世昌表示,目前中研院物理所已有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在瑞士現場,十日LHC啟用後,中研院的研究團隊將和共同參與研究的全球二千名研究人員,共同分析ATLAS產生的大量數據,中大團隊也將透過網格,持續分析無數次的碰撞事件數據。

(中國時報)
--
模擬宇宙誕生 帶來世界末日?

大型強子對撞器明啟動

有人說這將改寫物理學理論,有人說這會帶來世界末日,不論是哪一種情況,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器」(LHC)10日將正式啟動,未來將讓次原子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模擬宇宙誕生之初的面貌。

科 學家等這一刻等了20年,10日上午9點30分(台灣時間下午3點30分),這座位於瑞士、法國邊境日內瓦湖與朱哈山之間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總部地底下 100公尺的大型強子對撞器啟動,展開實驗的第一步:將第一束質子從子加速器超質子同步器(SPS)注入對撞器的環型隧道中的一條質子束管加速。

下月才對撞 說末日太早

等 到約一個月之後,科學家會注入第二束質子,在長27公里的隧道以相對方向加速,然後讓兩束質子以接近光速相撞,撞擊時瞬間溫度比太陽高10萬倍,能量達 14兆電子伏特(TeV)。超導磁鐵包覆的環型隧道已事先冷卻到只比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1度)高1.9度的超低溫,隧道設有4處撞擊區,以偵測器捕捉 撞擊後迸裂的質子殘骸。

反對者憂心撞擊造成黑洞

這項計畫由全球將近36國共5千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師參與,斥資37億6千萬歐元(約台幣1700億),歷時將近20年籌備興建。

這 項實驗將填補對宇宙起源認知的空窗,甚至改寫理論。但是也有人擔心將製造出微型黑洞(見右上想像圖,取自網路)吞噬一切,或者產生讓地球塌陷的「奇子」, 這項研究將造成世界末日,已有反對者分別在美國夏威夷地方法院和歐洲人權法庭提出告訴,要求法院阻止這項計畫,甚至有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收到死亡威脅。

部份科學家受到死亡威脅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為了撫平質疑者不安,派專家評估後認為這些風險以合理的思考都不可能發生,法國也進行自己的安全評估。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世界末日不會在10日來臨,因為10日只是實驗的第一步測試設備並評估程序,真正以十足強度進行碰撞還要等大約一個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秘書長艾瑪爾有信心的說,這場實驗將能為這些懸而未決的理論帶來重大突破。

數據分析 網格擔重任

探索宇宙起源的大型強子對撞器(LHC)粒子加速實驗,將產生龐大數據,分析這些數據將由革命性的「網格」(Grid)電腦網路,讓全球各地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能在自己電腦貢獻一己之力。

大型強子對撞器10日啟動後,實驗產生龐大數據經過篩選一年仍需要分析15千兆位元組(PB)的資料,等於200萬片DVD容量,絕非單一電腦能應付。

因 此,這批資料將傳送給全球50個國家300座電腦中心約8萬台電腦組成的「網格」系統分析。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電腦運算活動,也是對這種下一個世代 的電腦運算技術,或稱「雲端」運算的測試。參與計畫的英國帝國學院科學家科林說:「這是繼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步」,「除了分享的是電腦運算能力,而非檔 案,這一點不像網際網路之外。」

國際研究 台灣不缺席

科學家將在瑞士進行強子撞擊實驗,參與實驗的中央大學教授林宗泰正在瑞士準備中,另一位教授張元翰則在台灣忙著八日上午的親友喪禮,但根據日前的訪談,強子撞擊實驗規模雖大,但都在控制中,不可能造成地球毀滅。

強子對撞實驗是超大型的國際合作實驗,台灣方面有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學、台灣大學的二十多位教授參與,其中林宗泰、張元翰都是主要的參與人之一。

林宗泰、張元翰在實驗前夕曾表示,強子撞擊實驗規模之大,遠超過歷年來的物理實驗。但實驗能否有新發現,現在仍不得而知,撞擊後得到的龐大數據,可能也需要幾年的分析,才可能得到新的結論。

(自由時報)
--
時代遺落的紅紙條/黃哲斌

一件不重要的小事,困擾我整個周末。

原因是,母親的房客搬走了,我依囑去買紅紙條及大黑筆,打算寫招租告示;沒想到,變成一樁艱難的任務。

首先,我家附近最重要的社區書店,年初不支倒閉了。這家書店開了四十年,店內掛滿雜誌,書架上幾乎只有參考書,但至少,提供一個步行距離購買文具的便利處所。

然而,當同一條馬路上,數百公尺開了六家便利超商,取代書店供輸簡便文具、雜誌的功能;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提供更多書種、更優惠折扣,少子化及教制則弱化它的參考書市場。

於是,這家名為「大橋」的書店,就像台灣每年消失兩百家的傳統書店,在第二代老闆的嘆息裡拉下鐵門。

我只好騎車在方圓一公里內搜尋,發現這個老社區竟找不到一家書店或文具行;於是轉往最近的南西商圈,或許你知道,政大書城南西店早已換上藥粧店的招牌。

帶著一點絕望感,我走進新光三越,服務台小姐禮貌地告訴我,連同舊衣蝶的三棟三越百貨,只有本館九樓的台隆手創館可能找到文具。後來,我果然找到了Pentel的油性特粗筆,但,紅紙條呢?

禮貌的男店員奇異地看著我,彷彿我走進亞都飯店巴黎廳問「有沒有魯肉飯?」我們沒賣這個,他說。

我走出百貨公司,絕望地走進家樂福,看著比大橋書店更大、更明亮的文具書籍區,卻聽不到書店老闆爽快一句「買紅紙?有。」然後從角落一堆紙捲裡,抽出足以拯救周末的紅色亮面單印紙。

那一刻,我忽然體認,紅紙條屬於千千萬萬消失在時代夾縫的事物之一,我們有了無處不在的便利超商、有了豪華的連鎖書店、有了更多更便宜的網路書店、有了花 俏撩亂的日系小物專賣店、有了航母般擺設「彎彎卡通書面紙」、「海綿寶寶彩色畫冊」的大賣場,但是,它們交互層疊的商品貨架裡,遺漏了紅紙條。

紅紙條被遺忘,因為它單位可疑、陳列不易,因為它單價過低、利潤極薄,因為它被印表機與房仲業取代,因為書寫變成一種稀有技藝,它除了寫春聯及招租字條,幾乎沒有社會功能。而我在這個周末裡,想念著那張紅紙,像是想念拉莫里斯的紅汽球。

(中國時報)
--
法令阻礙搶救台灣第一失根九芎等死

林務學者黃英塗九十二年宣布在竹山鎮發現胸圍七.五四公尺的超級九芎樹,取代了高踞榜首七十年的雲林石壁九芎神木,成了本島之最。上月初,它被發現已倒臥。鄉親不捨,集資搶救,卻卡在水保法規,重機械進不了現場,台灣第一九芎,已然岌岌可危!

該樹的位置在大鞍里「番仔田」,從雲林草嶺進出,距竹山街區七十公里;若改由天梯對岸接駁,還要再行車一小時。雖然位居偏遠,但在確定超越胸圍七.○一公尺的石壁九芎後,被鄉親視為重要資產,不但造訪者眾,還備香案、繞紅綾,視為神木。

神氣四年 不敵鳳凰颱風摧殘

歷經四年餘的「神氣」歲月,番仔田九芎神木,禁不起鳳凰颱風摧殘,連根拔起橫躺溪谷。經老樹保護團體通報,大鞍睦鄰救援隊成員蔡承威、劉中村、吳永岸,於八月二日趕往現場,發現它的葉片尚未枯萎,找九州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前台大溪頭主任黃英塗尋求搶救之道。

該樹全高約廿六公尺。黃英塗建議先截掉分枝以減緩幹身水分消耗,並減重以利扶正重植。由於截鋸後幹身長度仍達九公尺,且總重達廿五公噸,非人力能及,必須動用吊車或怪手等重機械。

大夥兒東湊西湊,募得十幾萬元當搶救經費。現場車輛進不去,蔡承威、李俊男、林慶華另認養重機械,準備從農路旁開一段六十米長的便道,讓怪手進入扶正老樹。八月十日另邀請林務局、縣府農業處及鎮公所會勘,提供復植意見。

官僚作風 公文一個月未簽結

沒想到此一動作等同自找麻煩。三單位堅持開便道必須依據水保評估提出申請。結果往後是一連串的公文會簽旅行,時過一個月,失根的老樹都快枯死了,還沒簽出結論。

蔡承威說,當初如果要蠻幹,神木早已完成重植。地區民眾急得像熱鍋螞蟻,大鞍國小校長劉忠明甚至還領著小朋友,用竹片寫禱文為老樹的重生祈福,官員們卻是一貫的神閒氣定。

長官說不知情 將會深入了解

黃英塗則表示,在高度開發的台灣,廿一世紀還能夠發現全新的「台灣第一」,是奇蹟、更是福分。水保的重要性不容否認,但老樹搶救有其急迫性,政府何妨以特案處理,讓神木有重生的機會?

南投縣副縣長陳志清解釋,並不知道有這件事。會深入了解、關切,並盡量給予協助。

樹幹滑 猴不爬 又怕「癢」

九芎樹屬千屈菜科喬木,又名拘那花或白花紫薇,普遍分布在全島低海拔山區,因質地耐燒不起煙,早期常被當作炭薪材料。該樹胸徑多為卅公分上下,雖偶見直徑一公尺等級,但如竹山番仔田、石壁這種超級巨木,堪稱絕無僅有。

九芎樹外觀多為根條纏錯。一個老樹頭,常呈現多種動物造形,尤以蟠龍形最常見,老一輩的口中,有「鎖龍樹」的美稱。

此外,它的枝幹極為光滑,有人暱稱「猴不爬」,日本人稱它為「猴溜」,大陸北方管它叫「猴郎達樹」,都是在形容它連猴子也攀不上去。 九芎樹怕「癢」,只要在幹身上輕輕的搔它,葉片會自然抖動,因此也有「怕癢樹」的別號。

(中國時報)
--
楓港外環線 打通900秒紅燈

你可曾過一個路口一等六十分鐘?或被九百秒(十五分鐘)的紅綠燈管制感到抓狂?屏東縣通往南迴公路和墾丁度假勝地的楓港三叉路口,是很多駕駛人的噩夢;隨著楓港外環線昨天通車,可望改善。

「楓港外環線通車,可以改善楓港塞車的八成。」公路總局副總工程司陳逢源這樣保證;緊接著而來的中秋節連續假期將可考驗。

由 楓港通往南迴公路的外環線,包括引道、橋梁及立體陸橋總長近三公里(兩千九百五十七公尺),雖然僅比原有路線減少一點二五公里;但前往台東的車輛將避開最 易塞車的楓港三叉路口(屏鵝公路、南迴公路與台廿六線),不會再一塞六十到九十分鐘,可以疏解三叉路口三分之一車流量。

這項工程九十五年二月開始施工,預定今年元月完工,延至七月完工,八月又連續颱風及豪雨,昨天才通車。公路總局表示,工程連土地徵收費近十億元,其中工程費八億。

三 年前海棠颱風帶來豪雨,把銜接恆春半島的枋山大橋沖斷,南迴公路柔腸寸斷,恆春半島形成孤島。楓港外環線跨越楓港溪行水區的麻里巴橋橋墩,以懸臂式工法興 建,橋樁打入岩盤下卅一公尺(一般橋樑才一點五公尺)。負責監工的昭凌工程顧問公司副理周玉樹說:「再來比海棠還大三倍的颱風,麻里巴橋也免驚。」

公路總局副總工程司陳逢源等人,昨天上午先行會勘沿線陸橋、引道與標誌、紅綠燈,中午回到楓港工務段檢討,認為沒有行車安全顧慮後,下午三時開放通車。外環線由屏東往台東一路暢行無阻,但限速五十公里。

陳逢源說,楓港每天只能容納二到三萬輛車,連續假日有時一天超過十萬輛車,外環線僅能疏通八成,其他的要靠今年春節前完工的楓港村連外道路及警方疏導。

楓港外環線是用路人的好消息,但地方卻爭議了廿多年,主要是居民擔心影響商機,直到三年前海棠颱風造成楓港大橋斷裂後,才得以興建。

(聯合報)
--
台灣旅客的最愛 機上泡麵將走入歷史

搭飛機最受台灣旅客歡迎的「夜來香」—機上泡麵即將走入歷史!華航與長榮面對原物料高漲,加上泡麵大廠西移大陸,過年後機上擬不再提供泡麵;但華航強調以後長程線,將與摩斯漢堡合作,推出米漢堡當消夜,熱食服務不打折。

華 航、長榮的機上泡麵,過去每個月至少提供數萬碗,如今要跟乘客說拜拜,讓很多長程線旅客依依不捨。雖然航空業者說,如此做不但可省水減重,更有空服員直指 將「遠離噩夢」,但偏愛這一味的民眾信誓旦旦地說,機上吃泡麵就是有種難以抗拒的「暗室下美味與趣味」,以後要自己帶上機吃。

航空公司上半年虧損慘重,業者為了省油、減重,第一步就是大砍自家的機上雜誌,華航原本每個座位都提供購物、華航月刊與機上娛樂系統三種雜誌,現在為了減重,後面兩種取消,只留下十分之一供旅客輪流取閱。

下一步是取消機上泡麵。華航行銷服務處指出,原本幫華航代工機上泡麵的工廠年底將西進大陸,加上機上泡麵不附醬料包,得先客製化放進麵裡,代工廠嫌麻煩將不再續約,加上少了泡麵,長程飛機可以少帶一些水,華航可能順勢讓機上泡麵走進歷史。

長榮從今年四月起,除了最高等的桂冠艙外,也不再提供機上泡麵,未來也將全面停供。被視為長榮三寶的元氣泡麵因在網路狂銷導致斷貨,現在連網購都已經走入歷史。

雖然泡麵是台灣乘客的最愛,但航空公司指出,泡麵卻是很多空姐的噩夢,許多客人為了搶泡麵常常態度不佳,有的嫌熱水不夠燙、有的連要好幾碗,空姐一不小心還會燙到自己或客人,所以泡麵幾乎成為空服員的「麻煩製造者」。

此外,很多歐洲客很怕聞到泡麵味,所以華航飛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羅馬等歐洲線,早就不供應機上泡麵,華航目前只剩下半年存貨,等這批泡麵消耗完後,明年春節後將不再提供。

華航計畫十月起與摩斯漢堡合作,推出以東方米食為主的米漢堡系列,做為長程線消夜,不但可取代原本冷冰冰的三明治,也將彌補沒有熱騰騰泡麵的遺憾。

機上泡麵史 早期一機限3碗 只供素食者

機上泡麵的吸引力,連空姐都難抗拒!華航空姐就承認「簾子拉上後、忍不住會偷吃!」這種念頭在冬天時更強烈,尤其搭經濟艙的乘客不易喝到湯,一杯又嗆又辣的泡麵,往往比傳統機上餐更搶手。

華航空服處副理潘文琮回憶,華航機上泡麵已有近廿年歷史,最早是為了供應素食旅客,且每趟飛行只限攜帶三碗,當時非常珍貴,但沒想到泡麵在機艙內香味四溢,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乘客也想來一碗,甚至變成搭機時必備享受,華航就開始大量供應。

華 航資深空姐指出,一開始只是在長程線的夜航時提供,常有人睡夢中被旁邊的泡麵香給香醒,她說,那種在高空冷氣吹襲下,在一片黑暗中醒來,突然送一杯泡麵到 眼前,可完全品味「泡麵口感的極致」。當時還只是有要才給,到後來幾乎每人都要求來一碗時,華航乾脆用推車送泡麵出來,也方便直接倒熱水。

以前華航飛溫哥華等北美線時,泡麵最搶手,因為很多台灣留學生藉此滿足家鄉味,有些人一趟就吃了四、五碗,聞到別人吃香喝辣,這個也要,那個也要,整個機艙都充斥泡麵味。

她笑著說,有時連幫忙泡泡麵的空姐也擋不住誘惑,在服務完客人後,簾子一拉自己也來一碗,那種與客同尊的滿足感難以言喻,不過她強調,華航規定很嚴格「得客人吃剩有多餘的才能享用」。

(聯合報)
--
接觸牛羊 冒出擠奶人結節

女肉販處理牛羊肉而感染副痘病毒,冒出「擠奶人結節」,醫師提醒,家庭主婦處理牛、羊生肉,或小朋友到牧場擠奶,餵小牛、小羊吃東西,手部有傷口最好戴手套。

56歲女肉販,每天拿刀切肉賣肉。有一天,她的左手大拇指忽然出現一元硬幣大小的紅色丘疹,丘疹中央潰爛,邊緣水腫,左側腋下也有一顆腫大的淋巴結。醫師問診,她回想在發病一周前,好像在家修剪花木,左大拇指不小心劃傷。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定達說,一開始以為女肉販病灶是黴菌感染,取病灶組織化驗後,在顯微鏡下,卻發現了橢圓形球狀的副痘病毒,它極頑強,耐乾燥、高溫及有機溶劑,還會汙染飼料槽和飲水槽。

由於這種病毒大多存在牛隻或羊隻身上,透過牛感染稱「擠奶人結節」,被羊感染叫「傳染性膿症」,研判可能是女肉販處理牛羊肉時,病毒從皮膚傷口入侵她身體。

李定達表示,被副痘病毒感染,會經歷丘疹期、箭靶型期、急性滲出液期、乾燥期、疣狀增生期至退化期等六階段,約一個半月才會痊癒,好發在手部或前臂,特別是急性滲出液期如未照料好,容易感染細菌產生蜂窩性組織炎。

國內首例擠奶人結節病例報告是1993年彰化秀傳醫院發表,一名牧場工人因羊隻染副痘病毒而嘴巴有膿而不吃東西,工人為了打開羊嘴要餵藥而感染。

「這種病例在門診還滿常見的。」李定達說,尤其屠夫、肉販、獸醫、擠奶人、農場工人或畜牧業者是高感染族群;也有的病人不管它,讓傷口自己好,牛羊隻若感染副痘病毒,有可能不進食而死亡,或泌乳量減少。

還好目前副痘病毒,只會經由皮膚接觸受感染牛羊而傳染,並無人傳染人,也無吃受感染牛羊肉而傳染的病例出現。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劉漢南建議,肉販處理牛羊肉,最好戴手套,或到牧場餵牛羊、擠奶時,戴手套較能保護避免感染。

(聯合報)
--
手傷摸生肉 紅腫化膿 感染副痘病毒 無須治療但會長疣

接 觸牛羊生肉須小心,以免感染副痘病毒。一名女肉販左手拇指有傷口,接觸生肉後感染副痘病毒,傷口處出現「擠奶人結節」,疼痛化膿。醫師表示,副痘病毒生存 力極強,不會致命也無須治療,感染後可終身免疫,但會留下疣;提醒家庭主婦應戴手套處理生肉,到農場遊玩避免接觸病牛羊。

應戴手套處理肉品
北 榮皮膚科醫師李定達昨在記者會表示,此病例是一名在市場販售牛羊肉的五十六歲女性,兩周前因修剪花木劃傷左手拇指,後來拇指第一節逐漸出現一元硬幣大小的 紅色斑塊,邊緣較水腫,中心有潰瘍,腋下也有淋巴結腫大。就醫檢查證實感染副痘病毒,手部病灶稱為「擠奶人結節」,推測可能是販售的牛羊肉帶有病毒,經皮 膚傷口造成感染。
李定達說,擠奶人結節好發在人手或前臂,潛伏期約一到兩周,病程約四到六周,傷口會經歷丘疹期、化膿滲液期、疣狀期、乾燥期等,通常無須治療也會痊癒,但患部會留下疣,曾感染者會終身免疫。
李定達說,副痘病毒非常頑強,冷、熱、化學溶劑等都無法破壞,但不會造成死亡,飲用乳品或吃牛羊肉也不會傳染,不過家庭主婦處理生肉時恐有感染風險,建議應戴手套處理肉品,手部有傷口時更要小心。
北榮皮膚部主任劉漢南提醒,屠夫、牧場工作人員都是高危險群,民眾到農場體驗餵食牛羊時,則應多觀察動物嘴邊、乳頭有無病灶,避開感染動物。

擠奶人結節小檔案
●症狀:感染皮膚出現丘疹、箭靶般病灶,傷口潰爛滲液,長疣後痊癒,淋巴結可能腫大
●高危險群:屠夫、肉販、獸醫、農牧工人等
●治療:可自行痊癒並終身免疫,若合併細菌感染,須以抗生素治療
●注意事項:
˙副痘病毒無法被高溫或低溫消滅,又耐乾燥與化學溶劑,所幸不會造成感染者死亡
˙到農場遊玩、餵食牛羊,應注意牛羊嘴巴周圍、乳頭有無病灶,避免接觸
˙手部有傷口者避免接觸生肉,主婦處理牛羊肉應戴手套

(蘋果日報)
--
中秋還烤肉? 煙燻+焦肉毒上加毒

不少人堅持「不烤肉就不像過中秋節」,但專家強調木炭烤肉屬於不完全的燃燒,民眾容易吸入致癌物質,如果又吃了烤焦的肉塊,可是毒上加毒,相當不健康。

中秋團圓夜要不要烤肉?最近成為熱門話題,盼了許久的小朋友當然想要烤肉,但有些家長則認為,吃烤肉,有礙健康,不少家庭也還為烤不烤肉,起爭執,傷和氣。

「我不贊成烤肉!」台灣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表示,反對烤肉,可能影響到相關商家的生意,但木炭烤肉確實是不好的飲食行為,他個人堅決反對烤肉。

吳家誠強調,只要是木炭烤肉,幾乎都是不完全的燃燒,木炭本身就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 ),如果肉塊被烤焦了,表面也會產生PAH。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高溫會改變食物的結構,例如,蛋白質遇到了高溫燒烤,就會產生環胺類毒物,澱粉類食物則會演變成乙烯胺,而油脂、雞皮等食物要是被烤焦,就會產生PAH。

由於木炭不可能完全燃燒,在空氣中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烤肉架附近的大人小孩都可能把致癌物質給吸入肺部,如果又吃了烤焦的肉塊肉片,那「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從嘴巴進入體內,兩者相結合,可說是毒上加毒。

吳家誠警告,如果在空曠地區烤肉,致癌物質的污染,可能還少一點,有人就在自家陽台、車庫裡烤起肉來,環境不通風,氮氧燃燒,又加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就可能產生毒性更強的超級致癌物質「硝基PAH」。

吳家誠說,飄散在空氣的致癌物質,吸入肺部,可能引發肺癌,要是吃下肚,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導致胃癌、腸胃癌、肝癌,要是經常接觸「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還可能引發棘手的血癌、淋巴癌。

「不烤最好!」吳家誠說,但如果還是要烤的話,最好至戶外空曠的地區,讓燃燒不完全的煙及致癌物質快速釋散,降低吸入肺部的機率。且在選擇木炭時,應該選購形狀較細的木炭,不要買太粗的木炭,因為木炭越粗,燃燒越不完全,越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聯合晚報)
--
首次以靈長類實驗 塑膠容器溶出雙酚A 傷腦筋

影響學習與記憶形成

美國與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發現,PC塑膠容器溶出的雙酚A(BPA)會使靈長類腦神經細胞的突觸連結中斷,影響學習與記憶形成,這是首度在靈長類身上進行的研究,結果更加確定了雙酚A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危害。

該項由美國耶魯大學與加拿大安大略獸醫學院團隊合作進行的研究,最近發表在權威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誌》,該團隊首度以非洲綠猴進行研究,發現每天低劑量的雙酚A暴露,對腦部發育與運作可能有負面影響。

PC奶瓶泡奶 水溫勿逾50度

清 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較常見的雙酚A來源是聚碳酸酯樹脂類PC塑膠產品,常用來製造硬質的塑膠奶瓶和水壺,但並非所有的PC製品都一定會測到雙酚 A溶出,與產品製造工藝水準也有關係,一旦塑膠容器遇到高溫或表面刮傷、破裂,雙酚A溶出的機會就增加,應該更換,如果家長不放心,不妨選購玻璃奶瓶。林 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如果是使用PC材質奶瓶,經高溫消毒並清洗乾淨後,泡奶的水溫不要高於五十度,就能有效減少雙酚A的溶出。

過去雙酚A研究的動物模式都是以小鼠作為研究對象,這是第一次以靈長類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結果與人類最為貼近,也讓雙酚A的危害有了更強烈的證據。

研 究團隊模擬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雙酚A暴露,給予非洲綠猴每公斤體重五十微克(百萬分之一公克)的低劑量雙酚A,連續二十八天後,去觀察綠猴腦神經突觸的連 結,結果顯示,雙酚A明顯會阻抗雌二醇,進而影響大腦海馬迴與前額皮質神經突觸的形成,這兩個部位掌管情緒與記憶形成,一旦受到干擾,影響可能很深遠。

凌永健與環品會連續兩年針對市售奶瓶進行檢測,發現部分測出溶出雙酚A,部分品牌的溶出量高於歐盟標準;消基會今年抽檢市售塑膠奶瓶,在八件PC奶瓶中驗出一件雙酚A。凌永健表示,目前歐盟管制標準三十ppb,我國尚無管制標準。

學者籲訂安全標準或標示溶出量

研究團隊擔心的是,長期低劑量的暴露對老人與小孩,可能更容易造成傷害,呼籲美國政府應針對雙酚A進行更嚴格的管制;凌永健也認為,雙酚A的危害已越來越明確,建議政府應比照歐盟設立安全標準,或請業者在相關商品上標示其雙酚A溶出量,供消費者參考。

雙酚A小檔案─環境荷爾蒙 危害胎兒、兒童生長

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是聚碳酸酯塑化(PC)產品的原料之一,因質地較硬、耐熱、耐撞擊,被廣泛使用於各種製品中,包括塑膠奶瓶、水壺、盛水水桶、食品容器、罐身內壁塗漆保護層等。

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荷爾蒙、內分泌,可能影響生殖系統發育與情緒控制,對發育中的兒童與胎兒尤其容易造成危害,包括性早熟、肥胖、糖尿病、過動傾向、學習及記憶受損、舉止中性化、免疫功能受損等。

(自由時報)
--
專業歌劇演員的大敵 胃食道逆流

一年前的9月6日,當代最偉大的男高音、被喻為擁有「被上帝親吻過的嗓子」帕華洛帝,因胰臟癌病情惡化,在義大利家中病逝,享年71歲。帕華洛帝擁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和過人的魅力,兼具滲透力與彈性的聲音,讓人回味無窮,也留給全球樂迷無限的懷念。

2007年,一篇發表在義大利消化內科權威期刊,關於歌劇演員與胃食道逆流症狀的研究—「胃腸病學」,有耐人尋味的發現:專業歌劇演員比一般人較常出現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原因,是位於賁門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無法緊閉,胃酸分泌過多,酸性的胃液逆流至食道內,造成食道黏膜的發炎。

◎患者常因以下多樣性症狀的表現而常看錯科別: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是胸口灼熱或胸痛、胸悶,也就是一般所謂「火燒心」,所以病人會錯看心臟科。
●胃酸逆流刺激咽喉會造成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而錯看耳鼻喉科。
●晚上睡覺時,會引起咳嗽,甚至引發氣喘,而錯看胸腔科。此外,胃食道逆流的其他常見症狀還有:胃酸反流、吞嚥不舒服、打嗝等。

這 個研究共調查351位專業歌劇演員,與另一群來自相同地區、年齡與性別相仿的578位一般人比較,在去除一些與胃食道逆流有關的干擾因子(包括體重、抽菸 與喝酒等因素)之後,結果發現:專業歌劇演員比一般族群有顯著較高的胃食道逆流症狀發生率,包括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咳嗽與聲音沙啞,分別是一般人的 1.60倍、1.81倍、1.40倍與2.45倍。其中,胸口灼熱和胃酸反流,與唱歌時間多寡有顯著相關。

根據文獻上的推論,歌劇演員會 比一般人有較高的胃食道逆流症狀發生率,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唱歌時,腹部用力,且須運氣深呼吸,造成腹內壓力長期升高,此時位於賁門附近的橫隔膜會收縮, 以避免胃酸逆流,這樣專業的歌劇演唱技巧,每天反覆多次,經年累月下來,橫隔膜的張力也會彈性疲乏,使得胃食道逆流較常發生。

要強調的是,專業歌劇演員確實較常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但一般人唱歌則無此現象。

◎預防胃食道逆流的重要原則:
●維持適量運動,避免肥胖。
●少吃會讓賁門變鬆的食物,如菸、酒、茶、咖啡、高脂肪食品、巧克力與薄荷等。
●睡前2小時不吃東西。
●睡覺時,把頭墊高。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