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90704 指考篇

歷史 考生樂觀老師說難

大學指考歷史科,部分考生反應簡單,但學校及補教老師說,考題有深度有水準,屬「中間偏難」,頂標預估比去年少四分,只有五十八分。


補教老師吳品儀說,今年歷史考題看似簡單,但其實比前兩年考題難,許多題目都需要思考,算是「有深度的考題」;中山女高歷史老師李彥龍也說,今年考題「有水準」,考生必須看懂題目、思考後才能判答。

吳品儀說,今年跨冊考題總共考了二十四分,且出現不少「史料判讀」的新題型,把九五課綱新教材中高三下冊、有關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單元與史料結合在考題中,測驗考生跨冊觀念的統整能力。

此外,台灣史占廿四分,比去年多六分,特別是非選題考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就占六分,其中第三小題要考生從史料中,寫出台灣鄉土文學代表比較難。吳品儀指出,台灣史比例增加是趨勢;至於中國史部分,出題率偏低,只占十六分,整題來說投資報酬率較低。

中山女高歷史老師李彥龍認為,考生可能看到今年考題比往年的敘述都短,就「過於樂觀」,但其實必須看懂整段考題及線索,才能判別答案,例如單選第四題,考明朝傳入中國的作物,考生可能都選「鴉片」,但其實從題目史料透露「老壯童幼,婦人女子」,可以推斷答案應為「煙草」。

李彥龍說,今年歷史科頂標分數,預估只有五十分,比補教老師估的五十八分還少八分。

吳品儀說,今年偏重記憶性的題目不多,只有十六、廿一題算是死背題;時事題部分,第一題就考了熱門的環保議題「京都議定書」,她認為以往強調背誦的考題已逐年減少,想要考高分的考生,不但要背,更需融會貫通,具邏輯思考能力。



(聯合報)
--
歷史解釋多 補教:6年來最難

補教老師吳品儀說,今年指考歷史科題目表面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好答,算是有鑑別度,考生要得高分不容易。另外,國立三重高中老師王雅麗表示,歷史科有四、五題考關於「歷史解釋」,比例太重,未來高中歷史教學勢必要跟著調整。

吳品儀表示,歷史科台灣史部分出了二十四分,比往年高了六到八分,比重稍微重一點。台灣史題目偏重瑣碎、記憶性知識,譬如十六題問:那位人士生前就表明要在自己墓碑上寫下「自由中國發行人與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字樣,答案是「雷震」。

台灣史占二十四分 比重稍微重

歷史科非選擇題第一題則以一位歷史學家筆記本記載下的四則史料,考學生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問題,舉出這次論戰各方代表人物?陳映真、王拓及余光中、張拓蕪是兩組不同意識型態的代表作家。

補教老師吳品儀和高中老師王雅麗都觀察到,這次歷史科出四、五題關於「歷史解釋」題目,高中畢業生要答對不容易。

題目看似簡單 其實並不容易答

王雅麗表示,「歷史解釋」是高中歷史教育很重要的目標,但對一個十八、十九歲年輕人來說,是否具備足夠知識來解釋歷史?她認為,這份考卷考了太多「歷史解釋」題目,未來應該調整,讓各單元出題平均一點。

選擇題第二十一題:俄國人喜歡用不同的地名來反映政治情勢的改變,某城市曾有多個不同地名,請選出正確排列?正確選項是「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寧格勒— 聖彼得堡」。吳品儀說,要答二十一題這樣的題目,必須對俄國發展有一定瞭解,然後從地名去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這題目題幹很短,看似簡單,其實一點都不容 易答。

頂標估五十八分 比去年低四分

台北市補教協會推測,這次歷史科試題深具鑑別度,是六年來最難的一次,考生要得高分不容易。預估今年歷史科頂標僅五十八分,比去年低四分左右。

歷史論述鄉土文學 考生棘手

大學指考歷史科昨天考完,考生普遍認為不難,也有人說很簡單。非選擇題第一大題考鄉土文學的相關論述,不少同學覺得棘手,考生認為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寫得時候總感覺不踏實,還有人以為是在寫國文考卷。

此外,歷史科第一題考京都議定書討論的主要議題為何?有考生開玩笑的說,「這是智障題吧!」師大附中鄭同學認為,這題考得太簡單了,簡單到讓人傻眼。

松山高中學生吳伯山認為歷史科「不難寫」,他表示,去年歷史考得超難,今年相對簡單多了,難度和前年差不多。不過,還是有幾題讓他思考較久,且多半集中在非選擇題。

成功高中李同學直說「滿簡單的!」但非選擇題第一大題考鄉土文學相關論述,他覺得沒有明確答案,並不好寫。

彰化考區考生謝瓊宣說,非選擇題較難,感覺回答時較模稜兩可,選擇題大致簡單;考生洪玉堂說,第一題類似地理,「害我看到題目還拿准考證出來確認這一節是考歷史才安心」,另外,有一題類似國文重組題,不像考歷史,沒有鑑別度!

台南女中葉育媚、杜雅麗表示,其實歷史科非選題所考的鄉土文學,她們在課本上有特別留意到,所以這一題不會難倒她們;台南一中的蔡瀚賢、陳威韶也都覺得,這次歷史試題不會說很難,但是非選題所考的鄉土文學,他們覺得沒有把握。

高雄市楠梓高中王仁瑋說,較特殊的是,試題著重在台灣史及鄉土文學,比例蠻高的,不過,題目不難。中山大學附中陳同學說,歷史科題目只要釐清時間觀念得分不難,集中在高一、高二課程,有大方向觀念,題目與學校老師出的題目很類似。

(中國時報)
--
歷史 台灣考題達四分之一 瑜亮情結入題

歷史科取材生活化但屬中間偏難,三國人物諸葛亮和周瑜的瑜亮情結入題,台灣史佔分超過二十分、約四分之一,台灣考題增加已是趨勢不容忽視。考生必須將歷史知識融會貫通,深度思考才能作答,北市高中輔導團預估五標都會下修約十分,補教協會預估頂標五十八分,會比去年少四分。

中間偏難 需融會貫通

補教老師吳品儀表示,今年指考難度較高,高一上台灣史考題比例較往年多,共占廿四分,全國教師會更估計占到廿六分;大考中心則認為占廿分,台灣史配分約四分之一。

非選擇第一題就考鄉土文學論戰,以一位史家的筆記本記載的史料來出題,三小題占六分,不少考生大嘆「好難,非常難寫」。補教老師吳品儀表示,考題要求考生舉出人名比較困難,但台灣史比例增加已是趨勢,中國史比例出題率偏低。

今年考題特色是偏重歷史解釋,九五暫綱新課程在高三選修下第四章什麼是歷史,考題擴大應用該觀念跨冊出考題,這部分多達廿四分,出題相當靈活。

單選第一題 算送分題

全教會也認為歷史解釋性試題稍多,部分題型還有主觀判斷的疑慮,題目有引導性,對學生學習會造成困難,也使老師必須調整教學方式;全教會將針對單選第六、十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題提出疑義申覆。

單選第一題是時事題,吳品儀表示,京都議定書屬於高三選修下的物質文明發展環保議題,算送分題。

入闈審題的中山女中歷史老師柯景棋表示,試題取材生活化,搭配電影《赤壁》,連「既生瑜、何生亮」的傳說也入題,要考生判斷正史「三國志」、小說「三國演義」的差異。

(自由時報)
--
增考判讀題「史上第二難」

補 教老師吳品儀昨表示,今年歷史科跨冊考題(含高一至高三教材的考題)佔24分,考生須融會貫通才能拿分,加上今年首度依九五課綱命題,增加史料判讀題,要 考生判斷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間的差異,考生不易作答。高中老師更直言,這次的歷史科是僅次於2004年的「史上第二難」。

書讀通還要會推論
華江高中考生黃簡捷說:「有些題目想猜都找不到線索。」南港高中考生蔡宜安說:「應考很吃力。」
吳品儀說,歷史科今年跨冊考題佔分近25%,考生要把書讀通並運用邏輯推論,才能拿分;另今年台灣史佔24分,不僅較去年大增6分,佔比24%更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補教業者估計,頂、前、均標約降2至4分,後標及底標則分別增加2分及1分。
入闈協助審題的中山女高歷史教師柯景棋指出,今年新增的史料判讀題,考生若對各時代背景沒有概念與分析能力,將不易作答。

(蘋果日報)
--
防跨考? 應用地理42分破紀錄

今年地理科考題難度中等,生活化、時事題多,配分與去年稍有變化,選擇題增加,占八十分,加上非選二十分,補教老師認為,作答時間分配是決勝關鍵。

補 教老師陳逸指出,今年的題目變多、題幹敘述變長,配分也稍有改變,整分試卷偏重高三應用地理上下冊,占四十二分,可說是破紀錄。他認為這是大考中心為了防 堵自然組考生跨考社會科而設計;十七至十九題組可說是陷阱題,在測驗計算能力及細心程度,而非地理知能,考生也可能花十幾分鐘解題,而耽誤後面考題。

有別於補教老師認為考題「中間偏易」,台北市高中教學輔導團隊教師則認為「中間偏難」,且爭議題不少,像單選第七、九、廿六題,圖表皆無法充分發揮功能,答案恐有爭議。

以第七題為例,補教老師梁新山表示,從圖表年雨量大於二百五mm,可推斷為草原;但建國中學地理老師譚柏雄則說,由蒸發量大於降雨量的缺水現象推得答案為沙漠,但年雨量又超出範圍,易生混淆。

陳逸指出,除單選第四題圖表判別與選項有出入,圖表沒選項中的「第四集產業」,算是有瑕疵考題;單選第廿題問貧民區的正向影響,選項不夠明確容易混淆。

不過陳逸表示,出題符合時代趨勢,由於今年使用九五課綱新教材出題,大考中心沒有考古題,時事題增加不少,有關東協加一、全球暖化、糧食危機、水資源缺乏、洪患、土石流等時事題皆入題。

(聯合報)
--
地理生活化 試題靈活「不好寫」

不少考生覺得,今年指考地理科「有點難」,尤其非選擇題考南亞孟加拉的環境特性與稻作,不少人怨嘆寫得很頭大。生活化試題如結合地理資訊技術的無線計程車派遣系統,不少人覺得很新鮮、有趣,重點是不困難。

師大附中沈同學說,「有基本題,也有難題」,整體來看,他覺得「不好寫」,要考高分應該會有難度。但再興中學楊同學則認為,今年沒有特別難題目。

不少考生對十七至十九題題組印象深刻,該題要考生從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路網分析功能,計算出計程車的派遣或抵達時間,沈同學說,這題很生活化,題型也是他前所未見,滿有趣的。

內湖高中的謝翰寧也對上述計程車題組很有印象,他說,用加法就可以算出答案,有趣又簡單。

非選擇題考孟加拉的環境特性,要考生從當地氣溫與雨量的資料圖表推敲答案。謝翰寧表示,該圖表有點複雜,即使隱藏線索,他也看得霧煞煞,且平常不會對單一國家有太深入的研究。崇光女中李同學也說難,認為這題很有挑戰性。

台南女中許家馨表示,這次地理試題出很多和國際情勢有關的題目,例如考歐洲申根協議的各國交往情形,這些比較重大的國際大事,除了老師有提醒外,她有看報的習慣,所以不會被難倒,她覺得地理科不會很難。

彰化考區考生謝瓊宣認為,圖示有些不清楚,像是非選擇題的山坡地形,就看不太懂。單選題部分,有些題目較難判斷,且經濟部分比重似乎較多。

中山大學附中謝秉原說,題目蠻靈活,但有一定難度,不是很輕鬆就可得分;有的較新奇要稍為思考,如新課程經濟地理、考資金流動等,試題也有土石流分布地區、海峽題目,以前較少見;而今年新型答案卡,非選擇題有作圖區,讓人虛驚一場。

補教解題 地理要考好 多看國際新聞

補教老師陳逸說,今年指考地理科高三應用地理出四十二分,而且有許多跟全球環境、糧食、水資源有關的時事題。他認為,考生如果要在地理勝出,高三地理要讀得好,平時也應多注重跟地理有關的國際新聞。

台北市萬芳高中老師廖振順則表示,選擇第八題以水循環解釋水資源的通量,這只有南一版本有,其他教科書都沒有;選擇第九題考「土壤侵蝕」問題,超出九五課綱範圍。他認為,這兩題會有爭議。

陳逸表示,高中地理有六冊,這次指考地理科從高三上下冊應用地理出了四十二分,分量相當重。另台灣地理出了十多分、大陸地理則僅出四分。

台灣地理出的很簡單,譬如選擇第十三題:台灣沿海地名中的「岬(如野柳岬)」、「頭(如貓鼻頭)」、「鼻(如鵝鑾鼻)」、「角(如富貴角)」是指何種地形?答案是「海岸線向海突出的濱岸」。

至於選擇十五題、十六題則是大陸沙塵暴問題,及它們吹到台灣後的影響,屬大陸地理。題目問:中國西北沙漠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台灣沙塵事件最可能發生在何種環境?

陳逸說,這次地理科考了很多時事題,像金融風暴、全球暖化、世界糧食及水資源等都入題。譬如選擇第二題:中國二○一○年加入某區域組織生效後,台灣產品會受到差異關稅影響,問這個區域組織是什麼?答案是「東協加一」。

廖振順指出,今年地理科有一些題目出得不錯,譬如非選擇第二題考孟加拉洪患與水稻種植的關連,這是國際議題:選擇題三十至三十二題則考台北縣三鶯部落原住民的議題,屬在地關懷。

台北市補教協會表示,今年地理科有鑑別度,要拿高分不容易,預估頂標六十六分,比去年低二分左右。

(中國時報)
--
地理 無線電叫車 3成考生掉陷阱

指考地理科第一次考九五課綱新教材,台北市補教協會認為高三應用地理出題占分幾近一半,因沒有題庫,時事題量增多,考生不能只唸課本,須常上網、看報紙了解時事,今年國際、經濟、社會、環境領域都有出考題,預估五標將比去年少二分到四分。

大考中心則認為,通論地理所占比例較高,熱門的全球化、金融海嘯、M型化社會等時事都入題;單選高達五題與台北縣有關,三題考三鶯部落,兩題考淡水河,補教老師陳逸認為,中南部考生只要觀念通應該也會考,題幹區域性影響不大。

考起算數?補教批不良示範

陳逸表示,今年題目變多、配分偏重高三上下,根本在防堵自然組考生跨考社會科,其中第十七題到第十九題無線電叫車是很不好的陷阱題,全在考算數,國中生也會做,但要花十幾分鐘,三分之一考生恐會被這題組卡住而寫不完全部考卷,成為拉下整體分數的「禍根」。

答完全題 要花10幾分鐘

大同高中陳同學表示,乍看這題組很有趣,但看了十分鐘竟不會回答,因此沒答完考卷。不過,北市萬芳高中老師廖振順認為,不要想太多的考生,六分鐘應就可算完。

全 國教師會則認為單選第九題「土壤侵蝕」超出新課綱範圍,也將針對單選題第七、二十六題提出試題疑義申覆。第廿題問貧民區的正向影響,出自高三應用地理,補 教老師陳逸表示,第五選項「勞工失業沒有收入時,也不致流離失所」若用台灣現象作思考會覺得不合理,這題在問中南美洲,提醒考生要充實國際觀。

至於有考生反映,地理考題出現「中國熱」,包括以圖表判讀中國何種產業的所得偏低、中國西北土地沙漠化及沙塵暴、中國的勞動力短缺及工資上漲。補教老師陳逸說,今年中國試題配分少,反而台灣地理的配分重。

(自由時報)
--
圖表題變多 耐心才能拿分

補教老師陳逸昨天表示,今年的地理科圖表題變多,應試的考生要耗費較多的時間才能看清楚題義,因此他預估地理科的五標分數將較去年降2分至4分,其中九五課綱新增的「應用地理」佔了42分,對於高三沒有修地理科的自然組跨組考生十分不利。
建中地理教師譚柏雄也認為,今年地理科的題幹敘述稍長,加上圖表題變多,學生必須細心、耐心才能拿分。

時事仍是出題主力
陳逸表示,今年的時事題依舊是地理科的出題主力,包括金融海嘯、大陸沙塵暴、三鶯部落被強制遷移、糧食危機、防洪等時事都入題,總計佔了18分;而結合時事、社會發展的應用地理,今年更佔了42分,但考生倘若熟讀課本,應該不難作答。
譚柏雄說,此次地理科非選擇題的圖表題增多,考生必須要控制好答題的時間,才能拿到高分;成功高中林姓考生則說:「時事題靈活不易答。」

(蘋果日報)
--
公民與社會 難易看法兩極

YA解脫啦大學指考昨天結束,考生心情輕鬆地步出考場,開心地比著勝利的手勢。 記者劉學聖/攝影
大學指考昨天三科是社會組考生的重頭戲,歷史、地理,還有新增的「公民與社會」,試題生活化,結合熱門時事如金融海嘯、直轄市升格等,一般認為試題靈活、新鮮,不強調背誦記憶,但對難易度看法兩極。

指考昨天結束,今年首次採用高中九五課綱命題,第一天考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多加重實驗題,減少計算,難度降低,尤其是物理,簡單到引起補教老師抨擊,預估分數會提高。

昨天最受矚目的「公民與社會」全部考選擇,入闈審題的高雄縣立文山高中老師聶松齡認為,題目多元活潑,重視理解判斷,無法靠背誦拿高分;且高度與新聞時事結合,凸顯新時代公民必須對周遭事務敏感,且能獨立思考。

聶松齡說,試卷中間偏易,考生好好讀,加上關心時事,考試一定沒問題,五十題選擇中,多選占兩成,比率適當,希望未來能以此當典範,但補教老師認為題目很難。

歷史因應九五課綱高三選修占百分之廿八,比率不低,且著重對史料的理解分析;題目從京都議定書、電影赤壁主角周瑜都有。大考中心顧問張哲郎表示,今年題目敘述特別長,但線索多,對考生反而有利。

地理圖表多,取材廣泛,從全球化到M型社會都有,考生認為十五、十六題中國及台灣沙塵設計很出色,要細心才能高分;不少學生對計程車派車系統印象深刻。

考太細? 補教估公民均標40分

首次命題的指考「公民與社會」,三分之一題目結合生活時事命題,包括消費券、縣市升格、米酒降價等新聞入題,補教老師認為考太細,非常難;高中老師卻普遍認為中間偏易,但少數題目有爭議,答案模稜兩可。

補教老師許祥指出,首次公民考題著重應用,出得太細、太專業,超出高中生認知範圍,屬中間偏難,他預估均標只有四十分,頂標可能不到六十分,死讀書、不看報的考生很難拿高分。

多位高中老師卻覺得「中間偏易」。南一中老師廖翠雰說,好幾題送分,如教宗登基是「傳統型權威」,一看就知;十七題考勞動市場供需曲線,看似複雜,答案卻簡單;卅八到四十題引用茱莉亞羅伯茲主演的電影「永不妥協」情節,也不難。

中山女中老師陳淑華、廖翠雰都認為,這次指考從基本理論出發,即使對時事不熟,只要熟讀課本、具整合推理能力,仍可拿高分;但陳淑華認為配分不均,高三選修課就占四成四,跨考生較吃虧。

高中及補教老師都指出,少數題目選項模稜兩可,答案恐有爭議,如廿六、廿七題,提到某校英文老師認為女生先天語言能力好,考試成績要扣十分,問女學生如何救濟,除可向學校性別平等委員會申請調查,似乎也可向申評會申訴。

十一題考知名學者杭廷頓的學說,認為後冷戰時期「文明衝突」取代意識形態衝突,以阿對峙是一例,但陳淑華說,以阿對峙也是某種意識形態之爭。

(聯合報)
--
指考公民題 新聞時事多

大學指考今年首度考「公民與社會」,試題果然充斥許多新聞時事,連近來總統夫人周美青頻頻到棒球場觀戰職棒都入題了,當然,這不屬於公共政策範疇。此外, 直轄市升格、金融海嘯、G20高峰會、西藏自由運動及菸酒稅法修正等議題,有考生笑說,若沒跟上新聞可能會很慘。

大學指考結束,十個考試科目中,最難的竟是歷史,補教界預估頂標僅五十八分;公民與社會也不容易,頂標大約六十分;至於地理科頂標同樣要下修,大概六十六 分。反倒是物理、化學、數學甲、數學乙及生物科,相對都屬簡單,補教界預估這五科頂標都會超過七十分。整體評估,理工科系的錄取分數將提高不少,社會科系 則會略微下降。

首次列入考試的公民與社會很多時事題,如第四十六題多選題考下列何者為「公共政策」界定的範疇,選項包括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各縣市長提名人選;海基會與海協 會於南京地區簽署協議;民進黨政府宣布核能四廠無限期停建;總統夫人觀賞職棒支持台灣棒球運動及政府發放消費券藉此提升消費與景氣等。有考生說,對此題印 象深刻,連美青姊都入題了,他覺得很有趣。不過總統夫人的舉動,並不屬於公共政策。

讓考生印象深刻的還有第卅、卅一題西藏題組,試卷上出現一張數年前的飲料海報,海報上是三位僧侶乘坐雲霄飛車興奮的模樣,該圖後來被解讀成:僧侶代表西藏 喇嘛,而雲霄飛車代表自由,亦即西藏終於實現自由的夢想。事後不少考生都提到這題,覺得出的別出心裁,讓人考試時會心一笑。

崇光女中學生邱思萍說,包括消費券、社會保險、國民年金都有入題,整體來說,她覺得難度比學測還高。

金融海嘯衝擊全球,考前各界大多認為經濟相關的題目會是熱門,但不少考生發現,法律相關的題目比經濟題還多。此外,時事部分如H1N1、歐巴馬就職等議題 沒考出來,也讓考生有點意外。不過,由於採計公民的科系還是少數,大多數同學都不會花太多心力準備,甚至沒念書就上場應戰了。

台南一中黃鼎元指出,這次公民與社會時事有考到消費券、無薪假等問題,都是熱門新聞,老師也有教到,只要有注意新聞時事和上課專心聽講,應該都沒有問題。

周美青看職棒非公共政策 入題

大學指考「公民與社會」科首度命題,時事題爆多!包括次貸風暴、菸酒稅法、G20領袖會議、直轄市升格、甚至是「第一夫人」周美青看職棒不是公共政策,都 出現在考題之中,不看新聞的考生虧大了。補教老師認為,部分試題太專業、過度強調細節,「已經到研究所的程度。」

今年是高中「九五課綱」首度適用於指考,「公民與社會」更是首度登場,對未來的教學方式具指標意義。如外界所料,時事題成為公民科的一大特色,至少有十一題與最近一年的新聞事件有關,其中又以政治、經濟面的題材最多。

入闈審題的高雄縣文山高中教師聶松齡表示,「公民與社會」和以前的三民主義不同,強調對社會科學知識的運用理解,而非純粹的記憶背誦。時事題的考法皆與課 本知識結合,稍有關心就能作答。以考到G20的第二十題為例,考的是該會議代表的「經濟全球化」意義,而不是要考生列出G20是哪些國家,「應該不會有城 鄉差距。」

聶松齡表示,公民與社會是首次考,沒念過的人看到題目一定會被圖表嚇到。他曾將題目拿給闈場內的其他科目審題教師試寫,紛紛抱怨看不懂,但試考生則是輕鬆愜意,可見題目不難。

補教老師許祥則持相反立場,他認為,題目雖都出自課綱範圍,但部分考得太細、太專業,例如第十五題涉及匯率換算及投資報酬率,屬於教育部建議的「斟酌教 學」內容;多選第四十八題考WTO,是學生熟悉的題材,但選項中講到「共治組織」觀念以及WTO的表決程序等,學生根本不可能知道,是整分考題中最難的一 題。

另外像是第二十七題,考到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的職權,相當容易混淆,如題幹所言女同學都被扣十分,同時涉及性別歧視與受到不合理處分,照理說都能向兩個單位提出申訴。

協助解題的台師大教育所博士生鍾明倫也認為,今年試題偏重第五、六冊的選修內容,一至四冊的基本觀念較少,且幾乎都是應用的題型,選項設計多所刁難,很容易選錯。

(中國時報)
--
公民與社會首度加考 題目超難罵很大

大學指考昨天首度加考公民與社會,此次命題避開統獨爭議,出了金融風暴、不景氣裁員、縣市升格等時事題。但台北市補教協會、全國教師會都認為題目偏難,且必須多看時事報導才能回答,補教協會更抨擊,部分考題連老師也未必答得出來,考生想拿五十分要很拚。

想拿50分 要很拚

今年共有一百二十八系組採計公民與社會,包括台大法律、外文、日文;政大廣電、政治、公共行政系;成大政治、法律;清大人文社會系等熱門科系。首度加考就有四萬六千九百四十八名、五成三考生選考。

這 次試題全都是選擇題,包括經濟不景氣與裁員、美國次級房貸及全球金融風暴、消費券、縣市升格及地方制度法、立院廢止「檢肅流氓條例」、「米酒加入WTO」 考關稅修法、總統夫人周美青觀賞職棒考公共政策概念等時事題。另外,由影星茱莉亞羅伯茲主演的《永不妥協》電影情節也入題。

太偏重法律、經濟

台北市補教協會對試題「罵很大」,補教老師解題時連連搖頭,甚至有老師一度氣到說拒答。

補教老師許祥表示,考題太細、太難、太專業,部分選項模稜兩可,太偏重法律及經濟,部分題目超出高中生的認知範圍,考生若只看課本,難以作答,必須要多看報紙時事才能回答。

全國教師會表示,試題中間偏難,尤其法律領域試題偏難,此命題趨勢易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另外,同一概念重複性高,例如第三十五、四十七題皆為立法過程的概念,第五、六、二十七、四十題含有訴訟概念。

全教會強調,將針對公民第十二、二十七、四十三、四十八題提出疑義申覆。

不留意新聞 吃虧

考生則看法兩極。有考生坦言,試題範圍太雜,很難準備。不過,師大附中考生鄭皓宇認為,比模擬考簡單,很多人在交卷前十分鐘就寫完,留意時事的人可以拿高分,不看新聞的人超級吃虧。

入 闈協助審題的高中歷史老師聶松齡分析,公民與社會首度加考,避免觸及統獨爭議,但「九五課綱」中的公民與社會內容有提到兩岸關係,且統獨爭議確實是台灣社 會正在發生的重要議題,也影響台灣未來,日後可能會等到單一事件(如江陳會、ECFA)落幕後,再融入命題。聶松齡強調,時事入題是命題趨勢,是用時事結 合公民知識,廣義來講,公民每一題都是時事題,考生平日就要關心時事。

首加考公民 有人說易有嫌難

今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昨天下午結束,在彰化考區的考生和陪考家長都鬆了一口氣,大多有說有笑離開考場,有人迫不及待打開手機邀約麻吉外出,不少人更直衝彰化市的電影院,趕看傍晚放映的熱門院線片「變形金剛第2集」,徹底放鬆一下。

結合時事考題活潑

今 年指考首度加考社會與公民,而且是排在最後一節考試,考完後,有人覺得考題難易適中,也有人覺得不好寫。彰化高中邱姓男同學說,他覺得50題選擇題在80 分鐘考完,作答時間足夠,考題課本與國際時事結合,很活潑;私立精誠中學蕭姓女同學也說,考題中有全球金融風暴、美國前總統布希反恐政策等新聞事件,平常 如果有在關心新聞,作答應該會很輕鬆。

不過,也有考生感覺考題好難,選擇題中有10題是複選題,作答不是很順。1名彰化女中的吳姓家長為女兒抱怨表示,公民與社會要落實在生活之中,不是只有考考試就行,加考這一科反而加重學生負擔。

還是有人忘帶准考證

昨天彰化考區只剩彰師大附工和員林高中2個考場,考場秩序平順沒有違規事項,倒是仍有2名考生臨時申請補發准考證,另在彰師大附工考場,1名男考生早餐吃冰,考歷史科時突然頭暈、想吐,校護緊急用藥物擦拭頭部舒緩不適,讓考生繼續留在教室作答。

考完相約殺去電影院

看 到考生應考結束後快樂放鬆的模樣,家長則心情兩極化,彰化女中謝姓家長2天來不畏日曬雨淋全程陪同孩子應考。她說,孩子學測考得不盡理想,能否上頂尖國立 大學就要看這次指考了,她期待孩子一定要考好;另有一位家長則覺得孩子盡力就好,不預設立場,一切就等8月8日登記分發入學放榜見真章了。

(自由時報)
--
首考公民「不看報鐵完蛋」 1/3緊扣時事周美青看職棒也入題

大 學指定科目考試昨最後一天有5萬2千多名考生考歷史、地理,首度加考的公民與社會有近4萬7千人應考,其中公民與社會三分之一是時事題,包括金融海嘯、消 費券、無薪假、米酒調降等,連總統夫人周美青觀賞職棒也入題。補教老師認為:「公民與社會出乎意料的難,死背課本、不看報紙的考生,鐵定完蛋。」

大學指考專題報導
首 度登場的公民與社會只考選擇題型,50題中約三分之一是時事題,師大附中鄭姓考生說:「考題緊扣時事,還好考前有看報的習慣。」其中多選第46題,問選項 中的各類現象何者屬於公共政策界定的範疇,選項包括政府發放消費券以提升消費與景氣、總統夫人看職棒支持台灣棒球運動、海基會與海協會於南京簽署協議等, 都是最近超夯的新聞。

至少11題考生難下筆
但松山高中林姓考生說:「很多選項文意敘述差不多,考題看似簡單,但卻不好答。」景文高中張姓考生表示:「公民與社會第一次考,沒有歷屆考古題可做,加上題數多,有點做不完。」不過也有部分考生表示,題目不難,與模擬考題類似。
北 市補教協會公民與社會教師許祥認為,首度加考的公民與社會「出乎意料的難」,考題著重法律、經濟考題,雖然考題概念都出自課本,但考題延伸太多、問得太 細,不易作答,像多選第48題,問台灣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後,相關運作規定及權利義務,「根本是在考專家,不是考學生」,整份考題沒有鑑別度。
全國教師會公民與 社會科評論委員、大同高中教師蕭玉琴表示,公民與社會中間偏難,尤其是法律領域的考題問得特別細,有6題都不好作答,例如第25題問警方要對參加派對者驗 血驗尿,是主張何種法律原則,而抗議者又是持什麼原則;另有部分考題題義不清,選項模稜兩可,總計至少有11題都會讓考生覺得棘手、難以下筆。

指考落幕17日寄成績
入闈協助審題的公民與社會教師聶松齡則說,考題中等偏易,但強調理解與判斷,單憑背誦強記的考生,恐不易拿高分,考生須平日就注意時事,臨時抱佛腳沒用。
連續3天的大學指考昨天落幕,本月17日將寄發成績單並公布相關統計資料,20到27日開放報名與繳交登記費,24到28日開放網路登記志願,8月8日放榜。

(蘋果日報)
--
指考第三天 考生:這三科簡單

今年指考首次加考公民與社會,考生普遍反應題目比想像中簡單,只要觀念正確,平時注意時事,不難答題,不少考生早早答完交卷。

及人中學考生張同學說,金融風暴、著作權等與時事有關又生活化的題目都入題。第一題考雙方嫁娶要「門當戶對」,張同學說,「很像常識,超簡單。」

著作權考的是自拍影片上傳,張同學說是生活上都會遇到的問題,觀念正確就會答。。

師大附中考生郭晉廷說,無薪假、消費券、縣市合併的時事都入題,像縣市合併話題是最近才熱起來,但不會很難。

昨天上午考的歷史和地理,考生對難易度的反應相當兩極。師大附中考生楊啟揚說,歷史第一題「京都議定書」,有點「莫名其妙,不知是在考地理,還是考公民」,幸好很簡單。而非選第一題的「鄉土論戰」,就不太好答。

考生康同學說,歷史科很多題目要靠觀念融會貫通才會寫,光靠背誦不行。

地理科考生覺得不會太難,但要拿高分也不容易。考生對非選最後一題考孟加拉的地理環境、農作物印象深刻,考生吳哲愷說,一開始看不太懂,要很仔細的看才能看出答案,嚴格來說不算太難,都可以從題目的提示找到線索。

地理第十七到十九題題組考結合地理資訊技術的無線計程車派遣,獲考生好評。考生認為,這題考了地理資訊系統、路徑規畫等觀念,非常有趣又生活化,重點是不會很難。

(聯合報)
--
預估今年錄取分數一降一升 社會組科目偏難 自然組簡單

今年大學指考結束,十個考試科目中,最難竟然是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也不容易答;反倒是物理、化學、數學甲、數學乙及生物等科很簡單。

補教界預估,今年採計五科的社會組科系錄取分數應比去年略微下降;反之自然組理工科系錄取分數會提高不少。

往年數學甲、物理是考生最頭痛的科目,得分都不高。今年情況剛好相反,物理、數學甲都「容易到爆」,物理試題還被批評「簡單沒水準」,數學甲頂標則可能會首度超過八十分。

而歷史、地理過去被認為是「背多分」的科目,沒想到今年這兩科卻出奇的難,即使努力背,也不容易拿高分。補教界預估,今年歷史頂標僅五十八分、地理頂標六十六分。

今年首度加考的「公民與社會」,考學生政治、社會、經濟、法律等方面知識,初登場就展現難度,一點都不好作答。補教界預估公民與社會頂標大約六十分,難度僅次歷史。

傳統理工科系採計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五科成績,因為今年數學甲、物理都超簡單,預估理工科系的錄取分數將提高不少。

至於傳統採計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五科的社會組科系,雖然今年國文、數學乙簡單,但歷史、地理變難,相互抵銷後,今年社會組科系錄取分數應會略微下跌。

至於採計國文、英文、數學乙三科的商管科系,在國文、數學乙變簡單,及英文比去年稍難一些的情況下,今年這類科系錄取分數應會略微提升。

(中國時報)
--
錄取訂新門檻 7分不再上大學

今 年大學指考首度以九五新課綱命題,題型及配分出現不少變化,補教老師認為目前不易預估錄取分數,但考生得分恐怕不如預期。由於今年大學分發首次訂定各採計 組合最後五%的最低錄取門檻,不會重演「七分上大學」的窘況,指考考科明年更可望由上限六科減為五科,希望減少考生考試壓力。

大考中心指出,今年以新課綱命題,各科傾向中間偏易,有試水溫的目的,尤其物理科,近年均標幾乎不到三十分,這次增加中間偏易題目,讓考生不要輕言放棄。

今 年題型及配分都有不少變化,國文作文提高為三十六分,英文科增加閱讀測驗份量,物理科單選題由去年十題大幅增為二十題,化學科、數學甲、地理科的單選題也 都略增。大考中心指出,命題重實驗、圖表判讀,是希望加強學生寫作及閱讀力,單選題則是美國測驗趨勢之一,減少多選題有助於降低考生因答錯被倒扣的壓力。

教育部核定大學分發招生名額約七萬一千名,若加上甄選管道回流九千三百六十八名,今年分發名額約八萬一千人。若以每年約九成指考報名考生選填志願,預估今年有七萬八千多人選填志願,分發錄取率可能超過一百%,還會產生二千多個缺額。

補教老師胡天爵更分析,今年分發又新設最低登記標準,不可能會再發生往年七分就能上大學的狀況。但如果指考較差的學生進不了大學,也會影響到後段班大學招生,分發缺額可能會更惡化。

此外,教育部為減輕高中生負擔,將推動逐年減少大學指考採計科目,由目前最多採計六科,明年降到最多五科,希望到了一○二學年度起,能減到只採計三科,但仍須經由大學招聯會通過。

(自由時報)
--
指考採計科目明年減為5科

為減輕考試壓力,教育部已向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案,建議明年考試入學分發的指定科目考試,成績採計科目上限由現行的6科減為5科,並逐年遞減,於 2013年降至3科,目前包括大學和高中均達成明年降為5科的共識,招聯會也傾向同意,預計本月13日開會通過即可定案。
今年指考首度加考公民與社會,計有128個系組採計該科,包括台灣大學法律系等,即因此採計國文、英文、數乙、歷史、地理及公民共6科,引發高中向教育部抱怨採計科目太多,不僅排課困難,學生壓力也大。

減輕高中生負擔
教育部一度研議向招聯會建議明年起將指考成績採計科目降至3科,但擔心一下子減太多會造成大學反彈,日前做出明年採計科目上限先降至5科,2013年時達到採計3科的漸進式提案。
教育部表示,為減輕高中生負擔,因而提出逐年減少大學指考採計科目提案,待13日招聯會討論通過即可定案。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強調,指考採計科目減少後,大學仍可透過學測檢定設定門檻,例如台大法律系可採計指考3科、另設2科學測頂標,一樣能確保招到優秀的學生。
今年9月將升三年級的北縣秀山高中學生熊德麟說:「減少採計科目當然很好,可少念幾科,減輕考試壓力。」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新制可讓學生找出自己的專長與強勢科目,免得科科都得準備,小孩子被弄得疲於奔命。」

大學入學考試分發減少採計科目規劃
適用對象
.今年9月升高中三年級學生
重點
.指考成績採計科目上限由現行6科減為5科
.預定2013年起指考成績採計科目上限由5科減為3科
時程
.明年起,但全案須待本月13日舉行的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討論通過才能實施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