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90720

世紀日全食 神秘光影秀

七月廿二日將發生本世紀全食時間最長的日全食。最長的時間有六分卅九秒,在中國長江流域的日食帶中,至少都能看到五分鐘以上的全食,台灣地區也能看到日偏食,一起經歷這場難得的天文現象。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說,日全食是相當罕見的天文現象,平均一個世紀會發生約七十次。在古代當太陽被月球短暫遮蔽時,代表完美的太陽缺去一角,甚至成為 一個黑洞,是非常嚴重的事,許多古文明都認為日食象徵不祥,直到了解天體運行的原理後,日食反而成為值得一觀的天文奇觀。

陳文屏說,日全食是天地神秘的光影秀,天空和大地由亮再暗又再度變亮的過程,太陽本身的奇幻變化更值得期待。

台大天文物理所教授孫維新說,日全食可以看到日冕、貝里珠串、鑽石環等難得一見的太陽奇景。

陳文屏說,日全食時地面會局部變黑,動物會困擾而騷動不安,溫度變低會起風,太陽快被完全遮住前,自己的影子會變得銳利、黑白分明。

台灣這次不在全食帶中,只能看到日偏食,中央氣象局的預報,當天上午天空晴朗的機率不低,應有機會看到日偏食。但高溫也可能在卅三到卅五度間,戶外觀測要小心中暑,多補充水分,最好能戴帽子,做好防曬。

氣象局預估,台灣本島以台南首先在八時廿二分十五秒發生初虧,「食甚」│也就是太陽被月亮遮住最多的時刻會出現在九時卅八分十一秒。

台灣本島最晚發生初虧的是台東成功,比台南晚一分多鐘,八時廿三分五十六秒初虧;食甚則發生在九時四十分四十六秒。

馬祖位置最北,日面被遮掩面積可達百分之八十六點八,但台北、基隆,也可以看到百分之八十二左右的太陽被遮起來,也是相當壯觀的日偏食景象。

如果錯過這次日食,二○一二年五月廿一日不用出國,在台灣就可以看到日環食。

沒專業眼鏡 3方法觀日食

抬頭看日食可能傷眼,脖子痠,有不用抬頭傷眼的日食觀測法,如果手邊沒有專業的日食眼鏡,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一些方法,可以試試。

‧針孔觀測

拿一張厚紙板,用鉛筆在上面打許多個洞,陽光會穿洞在地上形成一個個小小的圓亮點,日食時原本圓形的亮點就會慢慢缺角。但雲層會使影像模糊,若食分小,缺角可能不太明顯。

‧樹下觀測

與針孔觀測的原理相似,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時,也會在地上形成圓形的亮點。亮點可能較小,太陽缺角不見得看得清楚。

‧望遠鏡投影觀測

千萬不可以直接拿望遠鏡觀測太陽,但可以把望遠鏡看到的影像投影在板子上,建議先把天文望遠鏡上的尋星鏡拿掉,以免造成意外。

望遠鏡若對到太陽,就會在地上或板子上形成圓形的亮點,雙筒望遠鏡也可以這樣做,會出現兩個圓形亮點。日食時亮點會逐漸出現缺口。

但天文館提醒,為了避免太興奮拿起望遠鏡對著太陽看,最好由專業人員執行,不可由小朋友自行操作。

網 路上不少隨手取材DIY代替日食眼鏡的方法,但天文館提醒,這些方法沒有經過檢測,減光效果不明,無法保證對眼睛無害。例如重疊沖洗過的黑白底片觀日,一 方面現在黑白底片不好找,一方面其安全性也大有問題。若使用光碟片,觀察效果差,太陽的邊緣不夠銳利,其安全性也存疑。還有電銲遮片,不僅較難取得,其安 全性也存疑。

天文館指出,日食觀測並不是一直注視太陽,而是看個幾秒就休息幾分鐘,最長不要看超過十秒。

望遠鏡 千萬別直視太陽

台大天文物理提供觀測安全須知:

‧眼睛直視太陽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觀看日食務必使用專業的日食眼鏡。一般性的太陽眼鏡絕對不可使用。尤其不可以使用任何形式的望遠鏡來直視太陽。

‧儘量在有經驗的教師或天文專家指導下使用觀測眼鏡。尤其是小學及學齡前的幼童,使用時應有成年人在旁按照使用須知指導觀測。

‧拿到日食眼鏡務必檢查鏡片有無彎折破損,損壞請勿使用。

‧請切記不要移開眼鏡直視太陽來比較有無眼鏡的差別。

‧日食觀測眼鏡的濾鏡紙會隨時間退化,無法在未來持續使用。相關資訊可以上網查詢:http://www.astronomy2009.tw。

觀日食別忘護眼 看10秒休息一下

本世紀時間最長的日食奇觀即將在廿二日早上登場,但欣賞這個世紀奇觀,一定要特別注意保眼措施。

北市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說,眼睛直視太陽,光線聚焦在視網膜黃斑部,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損傷,輕者視野中間可能出現黑點,重者則喪失視力,換言之,不論有無日食,皆不宜在沒有防護下對著太陽行「注目禮」。

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李東昇表示,出現日食等天文奇觀時,也是「陽光視網膜病變」好發的高峰,除了視網膜黃斑部灼傷、造成視網膜外層感光細胞缺損外,紫外線也可能傷及眼角膜表皮細胞,如滑雪常因陽光反射而致角膜發炎。

專家比較推薦相對安全的方式,「間接」的觀測,即利用光影反射的方法,減少能量聚積、傷眼,例如拿一盆水,倒點墨汁進去,利用水面反影觀測,或是在白紙上穿出針孔,讓光線透過針孔反射。

台北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永豐說,觀看日食用專業觀測眼鏡會比較安全,如果一時手邊沒有專業眼鏡,可用墨鏡加上曝光過的黑色底片等遮光物來取代;至於墨鏡的選擇,最好用深色或墨綠色,它較能過濾對視力有殺傷力的紫外線,千萬不要用近年流行的偏黃色、琥珀色墨鏡。

不過,無論用何種工具,直視時間最好在十秒鐘之內,陳永豐提醒,千萬別為了擔心錯過難得五分半鐘日食,卻造成眼睛永久的傷害。

李東昇提醒,一旦在觀看日食後出現眼睛不適,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

傻瓜相機 抓得住天文奇景

日食過程光線從極亮到極暗,不管用專業或傻瓜相機,日食攝影都是技術挑戰,大家不妨這兩天先備好器材、做好功課,先練習一下。

一般民眾使用小數位相機(傻瓜相機),如果有五至廿倍光學變焦較好。

太陽光通常會超過相機負荷,一定要準備濾光鏡。市售減光鏡ND-400(減光9格)、ND-8(減光3格)合用,減光12格,以感光度ISO 100來說,約光圈f8、快門速度1/2500秒,可得正確曝光。但兩片減光鏡(52mm)價格約新台幣兩千元出頭。

光學器材行有較便宜「太陽光濾膜」,依相機鏡頭口徑改裝,兩張厚紙卡、或幻燈片夾固定,品質亦佳。

若不額外花費,曝光過的黑白底片、1.4mb軟碟磁片、光碟裸片也可當作減光濾鏡,但效果稍差。但儘量避免直接用來眼睛觀測,以免傷害眼睛。

小傻瓜相機不易對焦,改用MF手動對焦,將焦距調到無限遠即可,攝影模式以M(手動測光)較佳。簡易傻瓜相機須自動曝光者,曝光補償需減光處理,約EV-1到-2。

使用單眼數位相機,加上ND-400、ND-8兩片減光鏡是首選。但如果使用大口徑鏡頭(大砲長鏡頭), ND-400、ND-8的口徑不夠大,需再改裝。

光學材料行有專業太陽濾光鏡,天文望遠鏡、大砲長鏡頭可使用,直接套在鏡頭前方便取下,價格約五、六千元。太陽光濾膜價格較便宜,但必須自行找適當材料改裝(如茶葉罐、硬紙板)。

‧拍攝日食過程均需濾光、減光。「食既」前最後一絲光線,與生光後第一絲光線,太陽會看起來像鑽石戒指一樣,稱為「鑽石環」;而太陽光透過月球凹凸山谷,會像珠串一樣,稱為「貝里珠串」,這時須即時取下減光鏡攝影,此時宜用連續拍攝,以抓到最佳影像。

‧「食甚」五、六分鐘,大地漆黑,是拍攝「日冕」時機,光線極暗需長時間曝光,要穩固腳架、使用快門線。光圈宜全開,曝光時間可一至三秒,也可調高感光度,不同曝光條件,「日冕」會有不同效果。

(註:因為台灣只有日偏食,雖然會有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等階段,但不會出現鑽石環、貝里珠串、日冕等現象。)

‧ 如果要把日食全部過程集中在一張相片上,因為數位相機無法多次重複曝光,定時拍攝後,可利用影像處理軟體多張疊片,即可將日食過程集中在一張照片上。若使 用傳統相機和底片,則可利用腳架穩定相機,以廣角鏡頭預估太陽路徑,重複曝光、定時拍攝(如十分鐘按一次快門),即可取得日食全部過程的效果。

(聯合報)
--
爭睹日全食 跨海7地網路聯播

本世紀歷時最久、最壯觀的日全食本周三(廿二日)登場!國內天文學者和業餘天文迷昨日起陸續啟程到大陸,連中央研究院院士都加入這波追日熱潮。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與中國國家天文台、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合作,進行七地日食影像聯合網路轉播,掀起全民觀測熱潮。

台灣地區不在「全食帶」上僅能看到日偏食,但因太陽表面被月球陰影遮蔽的最大面積達八成左右,是近年最壯觀的日偏食,也在國內「未演先轟動」。

彰女羅茵茵 中一中黃鈺祥 出海追日

這波追日熱潮中,最特殊的是彰化女中學生羅茵茵和台中一中學生黃鈺祥,經遴選獲得日本國立天文台邀請,搭乘「太平金星號」郵輪出海追日。羅茵茵出發前接受 本報訪問時說,自己的心情「就像青蛙跳出池塘、划水出去看大海」,她會以數位相機把這次追日之行拍成影片,製作觀測心得報告。

這次難得在距離台灣這麼近的長江流域出現日全食,從去年開始就有業餘天文迷開始「揪團」到大陸朝聖,國內天文學者也形容:「台灣能夠走路的天文學家都會到大陸去」,可見天文學界這波追日熱潮。

天狗吞日也「吃」出旅遊市場!看準赴陸看日全食的旅遊市場,有旅行社五、六月就包裝推出日食團,團位早被訂光,有旅行社昨天一口氣就出六團。業者表示,日食團超夯,親子共遊居多。

世界天文迷 把握良機到大陸朝聖

業者說,不僅台灣人往大陸跑,世界各地天文迷也來了,尤其全食時間最長的長江三角洲,房間一位難求。

動作快的旅行社則團團爆滿,中國時報旅行社昨天出了六團、近兩百多人啟程赴陸。五月底推出的日食團也很搶手,結合蘇杭旅遊的「觀日團」也很快就額滿。適逢暑假,很多都是家長帶著孩子共遊,也有在全球各地追著日食跑的天文迷。

東南旅行社這幾天也天天有團赴蘇杭,大陸線協理黃國軒說,原本只打算推三團試試市場,沒想到消費者反應熱烈,這幾天陸續有十團赴蘇杭觀看日食。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和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等人昨日分別啟程赴大陸,兩岸天文學界在杭州召開學術研討會,台灣與會學者達三十位。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也難敵日全食熱潮,與兩岸合作在大陸嘉興舉辦「火星探測研討會」。

世紀壯觀奇景 日食團早被訂光

陳文屏透露,中研院院士李太楓明日到大陸,屆時再看氣象衛星雲圖,以打帶跑方式選擇最佳觀測地點,連飯店都沒訂。台北市立天文館助理研究員張桂蘭帶領八十 位高中生與高中地球科老師前往杭州追日,天文館表示,如果杭州天氣不理想,他們將隨時移動,「絕對不能錯過觀測的好時機」。

業餘天文觀測家蔡元生幾個月前就訂好飯店,今日全家赴大陸追日,並與國內多位天文迷分進合擊,約在對岸會合。

台灣雖然只看得到日偏食,但觀測熱潮不輸對岸,已有一二五所高國中小學和三百個社區向國科會登錄為種子學校和星星社區,周三在各地舉辦團體觀測活動,預估參與人數達廿萬人,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天文觀測活動。

賞日偏食 台北四地送三萬支眼鏡

廿二日有日全食天文奇景,但台灣只看得到日偏食,天文科學教育館館長邱國光提醒,觀賞日偏食要用專業「日食眼鏡」,否則眼睛會受光害。北市規畫四個觀賞日偏食地點,現場贈送三萬一千支日食眼鏡。

北市府在南湖國小(東區)、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西區)、動物園捷運站旁的兒童育樂中心文山園區(南區)、天文科學教育館(北區)等四處舉辦現場觀測活 動,南湖國小分送一千支、其他三處各分送一萬支日食眼鏡。日偏食觀測站從廿二日上午八時開放到中午十一時卅分,設有日偏食觀測區、科教活動區及大陸地區日 全食現場轉播區。

邱國光說,觀看日偏食需使用專業日食眼鏡,每次時間最長不要超過一分鐘,摘下日食眼鏡休息卅秒,再繼續觀察。

嘉義市天文協會開闢國內第一個網路天文節目「星新聞」,累積一年的技術及經驗,廿二日完成全球華語網路直播長江日全食的創舉,已有一組直播團隊進駐大陸蘇州展開前置作業。

蘭潭國小主任葉尚愛表示,網路直播現場在嘉義蘭潭國小,邀請全台各地學校廿二日當天透過網路,一起觀賞日食。另一組直播團隊由有兩次境外網路直播經驗的黃傅俊、吳建頤老師領軍,進駐蘇州,在蘇州天文學會以及紫金山天文台協助下,展開前置作業。

全食帶 從印度到太平洋中部

這次日全食時間為廿二日上午八時至十一時,「全食帶」從印度西部濱海經尼泊爾、孟加拉、不丹及緬甸等國,橫跨大陸長江流域,通過日本南方海域以及經馬歇爾和吉爾伯特等群島,在太平洋中部結束。

全食時間最長的地點是硫磺島東方附近海面,太陽完全消失的時間長達六分三十九秒,為本世紀歷時最久的全食。台灣地區從周三上午八時廿三分到十一時五分出現日偏食。

台灣地區上次日全食出現在一九四一年,距今已超過一甲子,下次發生時間是二○七○年,也要再等一甲子。

(中國時報)
--
國外醫學生 明年起 國內實習滿才能考醫照

為解決國外醫學系畢業生參加醫師考試資格問題,衛生署日前預告「醫師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國外醫學生須在國內教學醫院實習一年才能考試。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草案最快下個月公告實施,明年二月起,在國外念醫學院的醫學生,必須在國內實習期滿且成績合格,才能報考俗稱國考的醫師執照考試。

衛生署草案規定,國外西醫學系畢業學生,至少要實習四十八周或一千九百廿小時以上,內、外、婦、兒科等科別的實習周數也要符合規定。國外中醫系、牙醫系畢業學生,實習時數也要比照國內醫學系畢業生,中醫學系的實習周數須達四十五周或一千八百小時以上。

石崇良說,國考每年二月及八月各舉行一次,明年二月,國外醫學系畢業學生須先在國內教學醫院實習期滿且成績合格才能報考;至於重考生是否也要先在國內實習才能考照,由考選部認定。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希望立法院儘快審查通過醫師法第四之一條修正草案,波蘭醫學生須先通過學歷甄試、實習,才能參加國考。

身為波醫學生家長的桃園縣醫師公會監事徐鴻洋認為,衛生署如要修法,應全面檢討,不要針對波醫學生。目前在波蘭波茲南醫學院就讀的黃同學表示,他從大三就到醫院實習,美國與歐盟國家都承認實習學分、時數,不懂台灣為何不承認。

(聯合報)
--
快閃紀念麥可 太凌亂沒Fu

麥可傑克森辭世,全球都掀起紀念麥可熱。由網路麥可傑克森迷自主發起的「紀念MJ快閃活動」,昨天分別於下午五點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六點在信義威秀影城中庭展開,不過因為看熱鬧者多、真正跳舞者少,無法重現國外多達數百人整齊的場景。

第一個快閃點國父紀念館不到下午四點,就有不少麥可迷前來卡位拍照,現場媒體與粉絲都擠在制高點準備拍照,但沒想到四點五十二分就有快閃族放起「Beat it」的音樂,在混亂狀況下約二、三百人同跳而宣告結束。後來直到五點十一分另有人也放起音樂,約有不到百人加入。

第二場在威秀影城則因人潮擠爆,三千多人將中庭擠的水瀉不通,雖然時間到了,但因沒有明顯的領頭者,呈現小團體各跳著舞的狀況,無法重現國外多達數百人整齊的場景,讓許多粉絲相當難過,最後還有一群粉絲喊著「麥可、麥可」,表達哀傷的情緒。

不少藝人也偷偷前來參加,包括盧廣仲、許孟哲等人,其中盧廣仲出現時還引發騷動,還有人大喊「快帶麥可吃早餐」。

今年將升高三的張同學表示「練了一個禮拜,沒想到派不上用場」,他從國中開始因喜歡跳舞而認識麥可,直說「麥可是我心目中的神」。

從網路看到訊息帶小孩來的陳太太難掩失望,直說「年輕追麥可演唱會,現在追麥可快閃活動」,很遺憾活動不成功。

(聯合報)
--
荷爾蒙補充療法危險?/潘震澤

生老病死本是生物宿命,人雖難免一死,卻想出種種辦法控制生育、祛病延年;不論什麼時候生、生幾個,都在現代人掌握之中。再者,人也不像其他動物那樣,一過生殖年限,就離大去之日不遠,而能繼續活個幾十年。

女 性停經的根源,是卵巢裡已無可用之卵,因此也就沒有雌性素的分泌。雌性素屬於固醇類激素,分子極小又屬脂溶性,輕易就能進入細胞,作用在染色體上,啟動許 多基因的表現。雌性素的作用廣泛,除了與生殖系統有關的組織器官外,舉凡神經、血管、骨骼、肌肉、血液等全身組織,都在影響之列。

婦女停 經初期,常有許多症狀,像是熱潮紅、盜汗、失眠等,多是因為下視丘少了雌性素的負回饋作用,而出現的暫時性失調。此外,少了雌性素的保護,停經後婦女心血 管疾病增多,骨質流失加速,才是更大問題。因此,給停經婦女補充些雌性素,不單能消除停經症狀、預防疾病,還可長保青春,何樂不為?

然而長期補充雌性素所引起的疑慮,也從沒少過;雌性素對身體除了有保護作用外,還可能促進細胞增生以及生成凝血因子,而增加腫瘤及中風的風險。於是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在為期十五年、花費七億美元的「婦女健康提案」大型計畫下,進行了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療法的臨床試驗。

這 項試驗於1998年展開,共有兩萬七千多名婦女參加。結果NIH在2002年宣布,服用雌性素及助孕素組的受試者,心臟病、中風、乳癌及血栓的病例都有增 加,因此試驗提前叫停;該報告一出,造成醫界及使用者極大恐慌,荷爾蒙補充療法頓時成了骯髒字眼,生產雌性素的藥廠股票也大跌。

然而過了 五年,又有一批新的報告出現,指出當年NIH對結果的解讀,沒有考慮受試者的年齡,而不盡正確。原來,參與NIH試驗的婦女平均年齡是六十三歲,離停經已 超過十五年以上,若是拿五十來歲、停經不久的婦女進行試驗,則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心臟病的風險反而有所下降,同時伴隨有較低的骨折、糖尿病以及直腸癌的風 險;至於血栓及中風的風險仍是上升的。

長期補充性荷爾蒙的爭議離結束還早,人類試圖干預自然的努力也不會就此中止。天下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想要只取一端,只怕是不切實際。

(聯合報)
--
登月40年 向8旬太空人敬禮

一九六九年年七月廿日,格林威治時間廿時十七分四十秒(台灣時間廿一日凌晨四時十七分四十秒),美國阿波羅十一號(Apollo 11)任務的登月艇老鷹號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Mare Tranquillitatis),當代文明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終於來到。

著陸六個小時卅八分卅五秒之後,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緩緩從老鷹號的梯子爬下來,站在月球表面,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Edwin “Buzz” Aldrin)隨後下艇,形容眼前的月球景象:「無比壯麗的荒涼寂寥」。

白宮歡慶 歷史上偉大的一刻

美國在廿日熱烈慶祝阿波羅十一號登月任務成功四十周年,除了三位年屆八旬的主角阿姆斯壯、艾德林、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之外,多位參與阿波羅歷次任務的太空人,都已來到華盛頓,以老當益壯的身影接受全國民眾致敬。歐巴馬總統廿日也將在白宮款待阿姆斯壯等三 人。

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廿日上午在華府總部的詹姆士韋伯會議廳舉行阿波羅四十周年記者會,艾德林等六位太空人將發表感言並回答記者問題。晚間則在 國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館(NASM)舉辦慶祝晚會,並向當年啟動登月計畫的已故甘迺迪總統致意。此外在美國航太重鎮德州休士頓與阿拉巴馬州亨次維,也都有音 樂會、展覽等盛大活動。

重播壯舉 認識阿波羅十一號

無緣親臨現場的太空迷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共襄盛舉,航太總署提供影音串流即時報導(nasa.gov/ntv)。其他的網路活動更是從十六日阿波羅十一號發 射成功四十周年就已開始,網友可以聆聽當年太空人與地面管制中心的對話(nasa.gov/externalflash /apollo11_radio),挖掘阿波羅十一號的歷史資料(spaceflight.nasa.gov/history/apollo /apollo11)。阿波羅任務的文物集中在NASM,虛擬展覽(nasm.si.edu/events/apollo11)錯過可惜。波士頓甘迺迪總 統圖書館的互動網站「我們選擇月球」也從十六日晚間啟動,讓網友回到一九六九年的甘迺迪太空中心,觀看阿波羅十一號的壯舉如何一步一步從夢想化為現實。

阿波羅十一號 跨出人類一大步

阿波羅任務源起於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競賽,一九五七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具人造衛星,一九六一年首度將人類送進太空,美國如臨大敵,甘迺迪總統責成副座詹森研擬方案,全面應戰。八年之後,美國締造人類登月偉業。

「阿波羅十一號」其實是任務代號而非太空船名稱。它的太空船有三個主要部分,指揮艙(CM)與服務艙(SM)合稱「哥倫比亞號」(Columbia);登月艇(LM)名為「老鷹號」(Eagle),來自美國國徽白頭鷹。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一具「農神五號」(Saturn V)火箭搭載哥倫比亞號與,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角冉冉升空,飛越卅七萬八千公里,四天六小時四十五分四十秒之後,老鷹號降落月表的寧靜海。

歷次阿波羅任務都是由三位太空人執行。十一號的指揮官阿姆斯壯、指揮艙駕駛員柯林斯與登月艇駕駛員艾德林,都是一九三○年出生。阿姆斯壯與艾德林搭乘老鷹號在月球赤道北邊的寧靜海著陸,柯林斯駕駛哥倫比亞號繞行月球。

著陸之後,阿姆斯壯與艾德林先在艇內待了六個多小時,反覆演練升空程序,以便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緊急逃生。

歷史時刻終於來到,阿姆斯壯與艾德林先後走下登月艇,在月表設置攝影機,樹立美國國旗,進行四項科學實驗,採集二一.五五公斤月球物質,然後搭乘老鷹號的上半部升空,與軌道上的柯林斯會合,重返美麗家園:地球。

兩位太空人在月球待了廿一小時卅一分廿秒,離開時留下腳印、科學器材、美國國旗、老鷹號的下半部,還有一塊金屬牌,上面鑴刻地球的地圖,並寫道:「一九六九年七月,來自地球的人類首度踏上月球。我們為全人類的和平而來。」

登月四十年 全美哀悼「第四位太空人」

今天是人類登月四十周年的日子,全美在紀念這項成就的同時,也紀念「第四位太空人」-華特‧克朗凱。

克朗凱過世三天來,美國所有的追悼文章,提得最多的二件事,一是甘迺迪總統被刺,一是人類登陸月球。事實上,廿多年的一篇評論文章,就是拿這兩件事評價克朗凱。因此,克朗凱不得蓋棺,歷史地位早已論定。

當年的文章給了克朗凱一個極榮耀的封號,「第四位太空人」。因為太空船阿波羅十一號有三位太空人,阿姆斯壯、艾德林、柯林斯;而克朗凱的太空常識之豐富,似乎不遜於天上的三位,乃有此譽。

克朗凱自謂不敢居功,而是推崇整個團隊的貢獻。然而,「登月前後卅小時,他在主播台待了廿七小時」(美國航太總署的獎章證書用語,後註),儘管其間有來賓,也有人源源不斷提供訊息,可是若非自己功力深厚,要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化,然後用聽眾都瞭解的字句清楚表達?

甘迺迪被刺時亦然,一連四天,他幾乎每天都在主播台十餘小時。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還是喋喋不休,令人生厭?關鍵在於主播講話的內容。

克 朗凱在報導甘迺迪過世的消息時,聲音哽咽;而在播報阿姆斯壯登月時,「一時為之語塞」(見諸他的回憶)。這是真情至性,拉近了主持與觀眾間的距離;就像他 講話的速度、語調、態度等,都屬於基本功。而不論廿年多年前或是今天,另一個如出一轍的評價是他的另一個基本功:常識。

這讓我們好好反省:我們是否具備這樣的基本條件?前幾年,一位記者奉派至紐約採訪蔣夫人宋美齡過世及陳水扁總統過境。他表現的很謙虛,因為他抵達紐約當天發現,「原來台灣和美國已經沒有共同防禦條約了啊?」

有一位名主持人從台北與華府連線,問「老布希不賣F-16,小布希不賣神盾艦,這父子倆究竟為什麼對台灣這麼壞?」華府這廂簡直接不下去,因為老布希明明賣了F-16啊!

有主播不知何為「衣冠塚」;有主播問「櫻花鉤吻鮭與綠蠵龜有什麼關聯」;也有主播把「沙烏地」唸成「河鳥地」。最新的例子是新聞科系的老師把甘迺迪被刺的日子與阿姆斯壯登月的日子弄混,學生則把美、中建交算到尼克森與周恩來的頭上(應該是卡特與鄧小平)。

克朗凱是一代典型,也讓人想到胡適說的「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為學如是,新聞工作亦如是。

註: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有一項獎座,Ambassador of Exploration,可譯為「探險大使」,因為是代表地球前往太空。這個獎的受獎人只有二類,一是太空人,二是有卓越貢獻的NASA員工。唯一的例外是克朗凱。

(中國時報)
--
6%美國人:登月是假ㄟ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至今已經四十年了,但是登月「陰謀論」仍甚囂塵上,還是有許多人堅信登月造假,當年阿姆斯壯這「人類的一大步」,其實是踩在亞利桑納州的片場。

在亞利桑納州片場演的

根據英國工程技術學會發行的「工程技術」雜誌針對一千零九人所做調查,有二十五%的人認為阿波羅十一號登陸月球是假的;美國近日一份民調也顯示,仍有六%的美國人不相信阿姆斯壯當年真的登上月球。

那 些不相信阿姆斯壯真的登上月球的人認為,一九六九年NASA大費周章跑到亞利桑納一座片場搭設假月球表面場景,讓阿姆斯壯和另一名太空人艾德林演出一齣 「人類登上月球」的戲,是要轉移當時社會對越戰的焦點,或者亟欲在太空技術上打敗勁敵蘇聯,但又怕技術還沒到那個程度,又或者只是因為這樣的成本和風險比 真的把人送到月球低得多。

否定論者最常提出的十大理由包括:

一、月球上沒有空氣就沒有風,但是阿姆斯壯插的那面美國國旗卻會飄。

二、登月照中的天際不見星光,月球上沒有空氣,星星應該更明亮。

三、未見登月艇發出的噴射氣流在月球表面留下坑洞。

四、登月艇離開月球表面時,未見發動機點燃時的火焰。

五、重十七噸的登月艇沒有在月球沙質地表留下痕跡,阿姆斯壯卻能留下腳印。

六、在乾燥、真空、無強大引力的月球上,阿姆斯壯的腳印卻能令人意外的保留完好,就好像是印在潮溼沙子上一樣。

七、將阿姆斯壯在月球漫步的影片快轉,看起來就像是在地球上拍攝,只是放慢速度。

八、以當時的技術來說,若阿姆斯壯真上了太空,應該在穿越地球上空「范艾倫輻射帶」時,被強大輻射烤焦了。

九、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與探險隊從南極取回的岩石一模一樣。

十、至今人類六次登上月球都是發生在尼克森時代,儘管四十年來科技快速發展,卻沒有其他國家能登上月球?

對於這些質疑,NASA也曾做出回應,像是美國國旗會飄揚,不是因為風,而是太空人展開旗幟時的動能影響;至於光影異象,純粹是因為月球表面的高度反射,以及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所致。

登月造假論一度沉寂,直到二○○一年福斯電視播出一個名為「大陰謀:我們真的登上月球了嗎?」的節目,把NASA描繪成充其量只是一個「騙人的製片家」,又炒熱否定論。

重返地球…登月英雄適應不良

對信仰虔誠的人而言,月球漫步挑戰並重新定義了其對上帝與宇宙萬物的概念;對科學家來說,這是強化知識的畢生難逢良機。不過,登月英雄艾德林與施密特都同意:人類有義務,也有責任繼續探測太陽系及其之外的浩瀚太空。

現年七十九歲的艾德林,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搭乘「阿波羅十一號」登陸月球,只比任務指揮官阿姆斯壯晚幾分鐘踏上月球地表,在三十九歲時,成為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類,這個盛名改變他一生。

施密特是地質學家,跟阿姆斯壯同為民間人士,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他在美國迄今最後一次的登月行動「阿波羅十七號」任務中,踏上月球。

人類從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二年,只有十二人踏上月球,全為美國人,包括艾德林與施密特。這個獨特的經驗使他們與眾不同,隨著時光流逝,目前只剩九人仍在人世,他們鮮少聯絡往來。

艾德林和憂鬱症奮戰

艾德林當年以「壯觀的荒涼」形容他眼中的月球。數年後,身為虔誠基督徒的艾德林透露,他在月球上不忘進行領受聖體儀式,隨身旅行包也是由一名牧師提供。不過,返回地球三年後,他面臨適應不良的問題,而開始和憂鬱症與酗酒奮戰。

艾德林表示,月球漫步的獨特經驗,使其精神層面提升到一個「更寬廣宇宙」。如今艾德林大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因為我的面孔在很多地方都不會被認出」。不過艾德林擔心,人類登陸月球四十週年紀念活動,可能使他的生活出現變化。

雖然艾德林以私人理由退出美國航太總署(NASA)研究計畫,但他強力支持發展太空旅行計畫。他說:「人類命運注定要漫步在另一個星球上。」

至 於現年七十四歲的施密特,是唯一曾漫步月球的科學家,後來還當上新墨西哥州參議員。不過,他與艾德林的感受大不同。「老實說,我認為這件事沒有改變我」。 施密特強調,自從他參加阿波羅任務後,唯一的不同是別人會問起這件事,至於他對地球、太陽系及整個宇宙的觀點,並未受到影響。

不過,NASA將用來替代太空梭的「星座計畫」,艾德林與施密特同表支持,但也擔心這種後太空梭時期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恐面臨經費嚴重短缺。

兩人的一點共識為:這個前登陸英雄組成的精英團隊,對社交聚會興趣缺缺。施密特說,阿波羅計畫的太空人屬於「A型性格」,個性都很獨立,不常彼此往來。

太空人:放棄月球夢 改到火星去

本月二十日是美國阿波羅十一號太空船登陸月球的四十週年紀念日,參與該次任務並成為繼阿姆斯壯之後登陸月球第二人的航太總署(NASA)太空人艾德林,在此前夕呼籲全世界將重返這個距離地球最近衛星一事拋諸腦後,改為殖民太陽系的另一個行星,特別是以定居火星為努力目標。

艾 德林一九六九年和阿姆斯壯、柯林斯搭乘土星五號火箭上月球,不僅完成人類歷史上最耀眼的太空探險壯舉,也締造驚人的科學成就。當年的任務始於甘迺迪總統要 和俄國人在太空爭霸。二○○四年,布希總統也規劃美國未來的太空旅行願景,聲稱美國將在二○二○年前重返月球,並以此作為未來太空任務的起點。

但 艾德林說:「為什麼我們想要重返月球?有些國家想要獲得威望,以表示它們是二十一世紀太空探險的『第一名』,而且它們希望NASA和它們競爭。但我們沒有 理由回去。我們可以透過在彗星四周航行來檢視太空長期任務的效果,而不是在月球設立基地。我們不要在那裡開展任何任務。」

艾德林建議,應把視野放在火星上,當地才是人類的「理想目標」。他說:「火星是太陽系唯一一個大致適宜人居的行星。但我們確實需要墾荒者去哪裡開墾。」

艾 德林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也提到自一九八一年起成為NASA太空人運輸工具的太空梭,將在明年除役,加上接手的「星座計畫」太空船不太可 能及時成軍,所以二○二○年前重返月球的目標不可能達成。他說,火星雖然比月球距離地球更遠,但此一距離並非無法克服,譬如可利用火星衛星弗伯斯做為短暫 停留的轉運站。

高齡七十九歲的艾德林,打從內心支持俄國的「弗伯斯—格朗特」任務,亦即讓機器人登陸弗伯斯,採集土壤樣本,然後在二○一二年返回地球。

艾德林說:「美國四十年前促成全世界認識月球,美國當然可以協助領導全世界朝火星的方向邁進。我們所需要的是決心、想像力與意願。」艾德林的評論雖與NASA的政策不符,但由於相關預算遭刪減,這項時程目標本身已顯得過度樂觀。

(自由時報)
--
登月40年 美難稱霸太空 預算陷窘 2020年恐坐看中國登月

美 國今天驕傲慶祝登陸月球40周年,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將在白宮接見當年踏出「人類一大步」的太空人阿姆斯壯。然而,美國原本雄心萬丈要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卻苦於預算飆漲,愈來愈不確定是否 能成行,加上中國野心勃勃也要載人登月,美國在太空的主導地位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航太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羅11號計劃,1969年7月20日首度實現人類幾世紀來的登月夢想,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踏出老鷹號登月艙,說出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40年後的今天,美國與全球一同慶祝這項科學成就。
可是華府史密森尼國家航太博物館的航空史學專家羅格斯登卻指出:「我們正面臨極為關鍵的十字路口,因為美國正在決定,人類在太空的未來為何。」「沒有政府補助,就什麼也做不成。」

任務花費達4.9兆元
40年前的首度登月,3名太空人擠進僅比一輛Mini Cooper汽車大不了多少的登月艙,當時任務花了254億美元,相當於現今幣值將近1500億美元(約4兆9275億元台幣)。
NASA 於1968至1972年間共進行六次載人登月任務,截至目前,僅曾12人登月,且全是美國人。2004年初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擘劃太空探索遠景,不僅要人類重返月球,還會在月球設立載人登陸火星的基地;「星座計劃」(Constellation Program)遂形成,其中還包括美國太空梭將在2010年除役、2016年結束參與國際太空站。
但 NASA近年面臨經費不足窘境,年度預算案常在國會延遲過關。星座計劃目前預算約1500億美元(約4兆9275億元台幣),但光是載運太空艙的戰神一號 火箭,預算從2006年的260億美元,去年飆增到440億美元(約1兆4454億元台幣),節節上升的費用促使奧巴馬今年接任不久,即下令檢視,軍火商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前執行長奧古斯丁率領的專家小組,下月底提出建議。

中俄日威脅美地位
奧巴馬若決定採行更積極的太空計劃,將與中國展開激烈的太空競賽。中國去年9月發射神舟7號載人太空船升空,並首度太空漫步,成為太空勢力僅次美、俄的第三大強國。
中國也宣布企圖在2020年前獨力完成載人登月計劃,但據中國科學院上月10日公布的《中國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時間推遲至2030年前後。除了中國,俄羅斯、日本及印度都在拓展太空計劃,美國在太空的領先地位正飽受威脅。

人類首度登月小趣聞
◎登月艙準備降落時,阿姆斯壯發現登月艙已超過預定登陸地點,還遇上流石,為了閃避流石,只剩17秒登月艙的燃料就要用盡,計劃差點得取消。
◎登月艙著陸後,長老教派教徒太空人艾德林先念一段聖經經文,再嘗幾口家鄉牧師給的酒和聖餅。
◎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是阿姆斯壯,但第一個在月球上小解的人則是艾德林。他在數百萬人觀賞電視實況轉播時,把尿解在太空衣裡特製的瓶子內。
◎阿姆斯壯當年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外界糾正阿姆斯壯語法錯誤,應在man前加a,但阿姆斯壯堅稱有說a。
◎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時,全球有6億人口收看實況轉播。

NASA拍登月足跡 駁斥造假

人類登陸月球屆滿40年,但至今仍有人懷疑此事是造假。美國航太總署(NASA)前天特別公布一組由月球軌道探測器捕捉到的畫面,清晰可見當年阿波羅太空任務留在月球上的儀器及太空人腳印,證明登陸月球並非謊言。

遺留儀器清晰可見
NASA 上月18日發射載有三具攝影機的「月球軌道探測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升空,探測器上月23日抵達月球軌道,在本月11日至15日之間拍攝月球表面影像。傳回的照片中,清楚可見當年阿波羅14號登月 艙遺留在月球上的登陸梯,以及一連串的太空人腳印。
這些照片是人類第一次從月球軌道上,拍攝到當年阿波羅任務遺留在月球上的硬體設備。LRO計劃科學家方卓克表示,在未來幾周,探測器的攝影機可望拍攝到另外五個月球登陸地點的遺跡,「這些照片不只展現阿波羅計劃的偉大成就,也向世人宣示,月球探險仍會繼續」。

(蘋果日報)
--
籌劃數月 串聯全台路線 交大生靠客運接力 55小時環島

受困梨山 原訂兩天「殘念」

有高速公路、環島鐵路後,還有人搭公車、客運環島嗎?去年剛從交大畢業的許洋豪與學弟蔡岳皋,上月以五十五小時完成此一壯舉,由於途中受困梨山走山,導致未能在原訂目標的兩天內就完成這趟行程。兩人決定號召同好、年底要再來一輪。

三、四十年前,民眾要環島,客運恐怕是唯一的選擇,如今要回頭搭傳統的公車、客運、而且不能經過高速公路環島,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由於對大眾運輸抱持高度關心,去年剛從交大畢業的許洋豪和運管系大一學弟蔡岳皋,過完年就開始規劃搭公車環島的計畫。兩人從看地圖、上網找資料、打電話問班車時刻、票價,做了兩、三個月功課、歷經十四次現場實勘以掌握班車接駁。

利用高雄到台東夜車睡覺

從紙上談兵到實地探勘,前後計畫了三個多月,兩人都有信心,兩天內完成公車、客運環島是絕對可行,關鍵就在於,大家都在睡覺的夜間時段,要怎麼利用?

除了國道客運,一般的公車、客運很少有夜車,高雄到台東是難得的例外,所以,如何安排行程,讓夜間可以在高雄、台東這段路上度過,也得詳加計畫,經過反覆推敲,兩人上月七日清晨六點二十分,從新竹展開此一計畫。

從 新竹出發,最後回到新竹,此一行程共分成廿三段接駁完成,可惜,人算偏偏不如天算,在行程末段、往宜蘭的客運上,兩人碰上了梨山、環山部落間走山實施交通 管制,車程最少延誤了一、兩個小時,等到了宜蘭,往台北的末班客運已經開走,兩人被迫在宜蘭過夜,回到新竹,共花了近五十五小時,兩人大嘆「殘念」。

年底號召同好再來一輪

「好 累,也好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新竹,許洋豪和蔡岳皋有著共同的經驗與感受。天剛亮時在東海岸疾駛的公車上看日出、尖峰時間和學生擠公車、離峰時間在空 蕩蕩的客運裡體會偏遠客運經營的艱辛,兩人對自己學習領域的「大眾運輸」,又有了另一層體認。週遊記網址http://www.wretch.cc /album/album.php?id=suya&book=1。



(自由時報)
--
咾咕石盜採 海巡竟放任 水族造景每公斤賣60元 專家疾呼:救救海岸

亞 洲天王周杰倫執導的電影《不能說的?祕密》,電影中男主角騎自行車載女主角回家路過的美麗海岸,驚爆遭惡徒盜採大面積的咾咕石,居民控訴,被盜採的咾咕石 海岸位在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內,與海巡安檢所僅相隔兩百公尺遠,政府卻放任盜採,生態專家疾呼:「救救我們的海岸!」

捍衛生態
中 科院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員鄭明修指出,民眾慣稱咕咾石的正確名稱應為「咾咕石」,指陸上死去的珊瑚礁,位在潮間帶的咾咕石群,屬淺海珊瑚礁群,咾咕石早 期被當成建材,尤以澎湖望安的咾咕石屋群聞名,近年則被視為水族景觀的高檔材料。地中海水族館陳館長也說,咾咕石有淨化水質、讓魚躲藏、美觀造景的功能, 每公斤約三十到六十元。
被盜採的地點位在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內的麟山鼻步道海際沙灘,當地居民指控,這片漲潮時會被淹沒的咾咕石岸景色相當優美,常有民眾到此拍攝婚紗,但近來卻遭不明人士盜採,由於咾咕石有經濟價值,居民懷疑是遭不法人士盜賣。

大片整齊切割痕跡
居民也指出,因遭盜採面積相當廣闊,而海巡麟山鼻安檢所就在目視可及的兩百公尺內,在大倍率望遠鏡監控下,石岸照樣被盜走,居民質疑主管的北觀處與鄰近海巡單位都放任不管。
《蘋果》實地走訪麟山鼻步道這片海灘咾咕石岸,果然發現確有被大片整齊切割的痕跡,不但切痕垂直,水底還露出白色石痕,與天然形成海水塘底的綠色藻痕大不相同,明顯遭人為破壞。

稱未發現報案紀錄
針 對居民指控,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指出,因三芝鄉的咾咕石在國家風景特定區內,「一石一木都不准採」,盜走咾咕石將被罰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呼籲 民眾若目擊盜採,應馬上向北觀處報案。被質疑放任盜採不管的海巡署則表示,清查當地二一大隊共有麟山鼻等四個安檢所,未發現有盜採咾咕石報案紀錄,未來將 以大倍數望遠鏡加強監控。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建議,應由北觀處協同海巡單位共組巡查隊,記錄海岸地形變化,來杜絕咾咕石再遭盜採。

咾咕石小檔案
名稱:咾咕石(又稱咕咾石)
構成:陸上的珊瑚礁岩
用途:建材、水族箱造景
特色:
.澎湖望安咾咕石建築
.訓練海軍陸戰隊兩棲蛙人的「天堂路」,由尖銳咾咕石鋪設

(蘋果日報)
--
日打電玩10小時 10歲童險瞎 視網膜剝離現飛蚊症 幸雷射治癒

一 名十歲男童,放暑假半個月以來,每天狂打十個小時以上的線上遊戲,上周突覺右眼前有許多飛蚊影像,由父母陪同就醫,才發現男童因用眼過度,已使右眼視網膜 剝離,所幸經治療已無大礙。醫師提醒,視網膜剝離若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導致失明,提醒民眾若眼前出現不明影像,應盡速就醫。

及早就醫
收 治病例的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顏敏芳表示,視網膜剝離好發於六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上述這名男童雙眼近視六百度,其視網膜的邊緣,本來就較常人薄,屬於好發 族群,加上最近又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可能因此致使右眼視網膜產生破洞,也就是俗稱的視網膜剝離,出現眼前有飛蚊症的病況。
經醫師為男童進行雷射治療,已修補右眼視網膜上的破洞,男童眼前不再出現飛蚊的異常影像,但仍須回診追蹤。醫師並提醒男童,別再進行狂打線上遊戲等長期間用眼行為,否則可能再度發病,連左眼也可能出現視網膜剝離。
台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說,國內因近視人口多,視網膜剝離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但患者幾乎是成年人,國小學童病例並不多見,如果國小期間 即有六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成年後的近視度數,很可能會破千度,其併發視網膜剝離機會也會升高,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失明。

避免從事劇烈運動
蔡景耀提醒家長應留心孩子生活習慣,督促其每使用電腦三十分鐘,即應休息五分鐘,且每天不超過二個小時。顏敏芳則呼籲曾有視網膜剝離病史者,日後應避免從事跳水、高空彈跳、雲宵飛車等劇烈運動,以免視網膜因劇烈晃動,再度出現剝離等病變。

視網膜剝離防治須知
.進行打電腦等近距離用眼行為,應每30分鐘、休息5分鐘,且每天不宜超過2個小時。
.近視600度以上者,建議每年進行眼部健檢,以利及早察覺病變。
.若眼前出現不明飛蚊、閃光、閃電等影像,應留心可能是視網膜剝離,應及早就醫。
.有視網膜剝離病史者,應避免從事跳水、高空彈跳、雲宵飛車等刺激性活動,以免脆弱的視網膜因外力震動,再度發生剝離。

(蘋果日報)
--
烈日下打球 男臉頰長白汗斑 黴菌破壞黑色素 療程須3至6個月

一名常在烈日下打籃球的高中男生,日前兩頰突然出現兩片白色斑塊,經就醫檢查原來是罹患汗斑。醫師提醒,民眾流汗後,應盡速擦乾汗水,若身體冒出白、棕、紅色等斑塊,有可能是罹患汗斑,應盡速治療。
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哲豪說,汗斑是一種黴菌感染的疾病,患者剛開始會有紅疹、癢感,若未治療,顏色會轉變為棕、白色,大多發生在胸、背等易流汗部位,但上述十六歲高中男生卻長在臉上,且愈長愈大片,顯示黴菌已破壞黑色素。

應保持皮膚乾爽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表示,汗斑是夏天常見疾病,最近每個門診至少都可看到一、二名汗斑病人,提醒民眾應隨時保持皮膚乾爽。許哲豪指汗斑治療以抗黴菌藥物為主,一般療程約二周,但若惡化成白色斑塊時,療程可能須三至六個月。

汗斑防治注意事項
.汗斑是種黴菌感染,常發生於脖子、腋下、背部等部位,偶爾會發生在臉部,應隨時將汗擦乾。
.避免在烈日下運動,運動時應攜帶乾淨衣物,汗濕即更換。
.選擇吸汗材質(如棉質)衣物。
.家人有罹患汗斑時,衣物應分開清洗,以免互相傳染。

(蘋果日報)
--
糖尿病患 血壓血脂也要監控 及早注射胰島素免惡化

國 健局日前公布國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調查發現,每年人數增加最多的是高血壓,但「三高病」早期症狀都不明顯,且常合併發生其中兩種,而高血糖最可能被 忽略。國內目前確診的糖尿病患約123萬人,且血壓、血脂肪也常同時失控,未及時治療,小血管和神經病變會導致失明、洗腎、截肢、中風。另外,研究發現患 者在被診斷出時就使用胰島素,能有效延緩惡化,並及早脫離使用胰島素,靠口服藥即可。

糖尿病的指標有2個,一是空腹血糖值126毫克╱分 升以上、糖化血色素值7%以上;若是以已控制目標來看,空腹血糖應在70至100毫克╱分升之間、糖化血色素4%至6%,另再加測飯後2小時血糖值,應控 制在120毫克╱分升以下。若能買個血糖機自己在家量測,每餐量測,找出自己吃了哪些食物後會使血糖飆升,更能達到血糖控制目標。

要注意
血脂肪控制特別差
台 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林瑞祥說:「台灣糖尿病控制率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糖化血色素和血壓值的控制率台灣和美國差不多,但血脂肪控制情況特別差。」右表是林瑞 祥醫師舉出台灣6000多位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並與美國比較;血壓和糖化血色素值控制率台美都約3成,但在壞膽固醇的控制率上,美國達46%,台灣僅 34%。

每天量血壓 測血糖
針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族群調查後發現,有糖尿病但知道自己血糖值不正常的人僅3.5成, 有些人甚至空腹血糖值已到400毫克╱分升以上,仍沒有症狀,突然中風或失明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每年做健檢時要觀察血糖值變化、量血壓、測血脂肪,其中 血壓和血糖可自己每天在家測量,並做紀錄。

控飲食運動降三高
飲 食控制及每天運動可降血糖、血壓、血脂肪。林瑞祥醫師認為游泳、快走、騎單車都是很好的運動;其中游泳可減少對關節的傷害,快走則可訓練腿部肌肉、減少跌 倒機會。國外曾針對血糖偏高但還不是糖尿病患者做研究,發現每周運動5天,每天至少半小時,加上經營養師指導的健康飲食,1年後僅5%變成糖尿病患,什麼 都不做的人有11%變成糖尿病患者。

這樣做
台北縣立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賴韻如指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環較差,若下肢動脈嚴重堵塞,即有可能被迫截肢,應特別注意鞋、襪的選購。

試鞋走動10分鐘
糖 尿病患買鞋試穿時應走動10分鐘以上,並多做旋轉腳踝、蹲下等動作,有壓迫感或任何不適就不應買。鞋子高度要平均,鞋後跟比前方多出2公分內為原則,若差 距太大,腳趾向前擠壓易受傷。整體鞋底厚度平均3到5公分較佳,太薄的鞋底會增加足底與地面的摩擦,導致足底出現硬皮或雞眼。試穿時腳頂到鞋子最前方,腳 後跟與鞋子有一根手指頭距離最適當。

襪子不宜勒出痕跡
選購襪子時,要注意襪子的鬆緊程度,穿上5到10分鐘後,翻下襪頭檢查腳部的血液循環,若有勒痕就表示太緊、不適合。另可將襪子內裡翻出,檢查收線處是否有線頭糾結,觸摸感覺線頭是硬或軟,若偏硬表示容易刮傷或壓迫腳趾,不宜購買。

鞋墊足弓處要貼合
糖尿病患者也可藉鞋墊改善足部壓力,但鞋墊材質要有彈性,不宜太軟或太硬,以腳用力施壓時能有緩衝力量的感覺為準,且要選擇足弓部分可貼合腳弓處為準,這樣才能分散腳掌、腳趾的壓力。

新研究
確定診斷即應用藥
體 內胰島素的量不足時會引發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用藥分成降血糖、增加胰島素兩大類,然而許多患者誤以為注射胰島素會使失明、中風率增加,並須終生注射,但事 實上是因糖尿病本身病情影響而導致失明、中風,且研究顯示提早使用反而有機會脫離注射胰島素。林瑞祥醫師認為,一被診斷患有糖尿病時,就可考慮開始用胰島 素,不過因糖化血色素值在實驗中看不出改善效果,所以仍需使用口服降血糖藥。

醫師說
退化剩20%仍無症狀
若發現空腹血糖值偏高一直下不來時,表示胰臟功能已退化剩20%以下,此時很多都還沒有症狀。年輕人罹患糖尿病比例愈來愈高,建議定期監測血糖值。

挑選好鞋襪免截肢
台灣有1/3截肢者是糖尿病患,因免疫功能較差、末梢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常只因為鞋子不合腳或鞋內有異物,導致足部感染快速惡化,所以選鞋、選襪特別重要。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